网络服务平台

2024-07-07

网络服务平台(通用12篇)

网络服务平台 篇1

山东省济南供电公司双山供电所紧紧围绕提升建设目标, 从加强供电所基础管理入手, 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成效显著。

1 优质服务提升

(1) 创新:创建飞信移动平台, 对重点高压客户改定期走访为实时在线交流, 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2) 优质:在辖区13所大中院校设置供电信息栏, 将各类计划停电信息和安全用电知识传递给广大师生, 并辐射到学校周边的各类工商业客户群体, 有效降低了95598话务量;每月坚持上门走访, 了解客户用电需求情况, 征求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意见, 实地解答客户提出的用电问题。

(3) 便捷:辖区9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设点收费, 建成了“10 min缴费圈”, 客户电费社会化代收率达到100%。

2 线损管理提升

(1) 改造标准化:2013年1月实现了高、低压线路绝缘化率100%, 对供电半径长、变压器负荷较重、线径过细的台区全部进行了改造。

(2) 手段自动化:利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实施远程自动抄表。

(3) 管理流程化:加强营业普查和分类电价专项检查力度, 对高损台区进行联合整治;建立健全线损定期分析机制, 对线损进行月度分析, 低压线损率由原来的7.26%降到了目前的6.82%。

3 技术与装备提升

(1) 全:智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实现全覆盖, 终端在线率和采集成功率稳定在99%以上。

(2) 实:将抢修服务车改造成为“小型流动抢修应急库”, 抢修物料齐全、工具完备, 抢修时间平均缩短了10 min。

(3) 新:采用3G无线网络技术, 搭建“单兵巡视后台监控指挥平台”, 安全员、技术员在视频监控室里实时对现场工作人员巡视、抢修提供技术支持。

4 管理手段提升

(1) 精:开展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六个一” (每月进行一次分析、强化对每一名工作人员的管理、跟踪规范每一个服务行为、对每一个社区用电需求进行调查、不放过每一次调查结果、每一周实行“说清楚”) 活动, 实现了零投诉、零举报。

(2) 严:严格管理业扩报装和临时用电流程, 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制作临时用电便民接电箱, 明确规定“客户提供表后材料, 供电所无偿提供服务”。

(3) 明:为确保抄表及时、准确, 将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与农电工绩效考核挂钩。

5 班组文化提升

(1) 和谐凝聚:组织青年员工与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文体比赛促进了员工的争先意识;“全家福”树立了员工“爱家护所我是主人, 家事所事都在我心”的主人翁责任感。

(2) 倡导廉洁高效:建设“廉洁高效阵地”, 查找岗位风险点, 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提炼出供电所“廉洁高效十要十不要”。

6 安全管理提升

一是查线路隐患, 测量线路对地、对建筑物、对树木、交叉跨越的距离;二是查设备隐患, 对客户的配电设备进行专项检查, 发现问题督促协助客户整改;三是加大一、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管理, 分组互查, 确保保护器正常可靠动作;四是针对线路下树木, 积极与村、街道办协调, 及时高效清理路障, 打造出了线路绿色走廊。

(本文由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供稿)

网络服务平台 篇2

平台项目建设指南

为协调推进、科学建设全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宗旨

项目建设要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小微企业为重点,科学把握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资源统筹、服务协同,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的基本思路,确保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工信部“政府引导扶持、公共服务带动、社会服务广泛参与、协同发展”的要求,用3-4年时间,分布建成一个区枢纽平台、两类窗口平台(综合服务平台8个、产业服务平台18个),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快速响应、服务协同,具备信息分类检索、网络在线交互、呼叫转接、服务导航、特色专业服务、在线服务与评测考核等多重功能的服务平台网络系统,共同构成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联动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骨干架构和基础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优质服务。

三、建设要求

各地州(市)经信委及窗口平台项目承建单位要根据本地中小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各窗口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服务场所。窗口平台服务场地总面积原则上不得少于500平方米,综合服务平台应具备服务大厅、体验区、多媒体教室等;产业服务平台应具备服务受理区、直接服务区、多媒体教室等。大厅应设有“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基础硬件设施。服务受理区应公开服务流程、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等内容。各窗口平台应在服务大楼外部设置醒目的“自治区XX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标识。

(二)技术要求。各窗口平台在技术上要满足以下要求:

1、窗口平台采用全区统一的在线服务和呼叫服务系统,若当地已建有呼叫系统,则须与区服务平台在线服务和呼叫服务系统无缝对接。

2、窗口平台原则上使用全区统一的平台网络管理运营系统和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提供服务,若当地有类似系统,则须与区服务平台相关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服务能力。窗口平台自主开发的系统,须按照区平台的统筹规划和技术规范开发建设,界面风格和主要数据要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名称、统一域名、统一技术标准。产业服务平台的软 件系统除做到“四统一”外,还要求其服务流程上线,真正实现在线服务。

3、有条件的地州市综合服务平台,应在未建设产业窗口平台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逐步建立服务工作站,受理诉求,提供现场咨询、事务代理、在线与呼叫应答等直接服务。

4、产业服务平台应依据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侧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新技术推广、市场开拓、产学研合作及其他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

(三)建设期限。各窗口平台建设不超过2年。

(四)主要建设任务。完成场地改造;开发专业化服务应用系统;添置专业化服务设施设备;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建立可持续运营机制;配合区平台制定有关专业化服务标准;协助区平台开发数据交换系统;协助区平台采集数据库信息;与区平台共同建立服务协同机制。

(五)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窗口平台提供直接服务所需硬件设备、服务软件的购置与开发,服务场地及相关设施改造;与区平台互联互通所需设备和服务软件的购置;根据区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要求,提供服务平台网络共享使用的特色专业服务系统相关配套设施、服务软件的购置与开发。征地和土建等基本建设费用支出,不计入项目投资补助范围。

(六)预期效果。窗口平台每年组织开展的服务对接活动不少于10次,提供的特色服务品种不少于5项,年服务中小企业 不少于1000家(次),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四、运行要求

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企业”的思路,实行政府指导服务平台网络管理,各级经信委通过业务指导、政策引导、资源统筹、任务委托、规范管理和运营监督,支持窗口平台健康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一)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保持平台统一规范营运。区枢纽平台引领各窗口平台自主运营、分级维护、统一服务规范,实行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功能、服务收费和服务办理时限“五公开”,建立健全服务质量、客户回访、监控评价等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保持平台网络规范高效运转。区平台运营单位与各窗口平台运营单位签订责任书,明确服务项目、价格、数量、质量等内容和考核要求、评价标准,定期考核,达到督促、检查的目的。

(二)构筑快速响应功能,实现与区平台互联互通。窗口平台发挥贴近中小企业的优势,及时收集、受理本地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与其所带动的服务资源相互支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立足现场服务,直接为辖区内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窗口平台无法满足的服务需求,通过区枢纽平台网络统筹服务资源,及时补充调节予以满足。

(三)组织优质服务资源,建立服务机构评价机制。各窗口平台要通过联合服务的方式,选择、整合、聚集具有一定公信 力和约束力的专业优质服务资源参与平台项目建设,形成强大的服务合力,开展相关有效的特色服务。为本地中小企业服务提供保障。窗口平台对自身和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要建立电子工单和台帐,实行全程记录、监管和评价。对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评价机制,完善业绩评价办法,按年度进行评价和调整,并及时公布。在区中小企业协会下 建立全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引导社会机构广泛参与,培育服务品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窗口平台作为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主渠道,每个窗口从业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其中从事中小企业专业服务人员、大专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占60%以上。同时,还要具备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

(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平台可靠运维。根据窗口平台建设与运营维护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做好运营维护的台帐管理工作,建立可靠的安全保障机制。

(六)公益服务为主与有偿服务结合。窗口平台要无偿提供一般性的咨询、信息查询、手续代理、协调衔接等公益服务,按照低于市场价的标准提供专业特色服务。

五、项目管理流程

各窗口平台建设项目按如下流程管理:

(一)报批实施方案。列入计划项目的窗口平台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批复的全区平台网络总体建设方案,在已编制的“窗口平台建设方案概要”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并起草窗口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经地州市经信委审查后,报送区平台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复。

(二)签订项目责任书。建设项目批复后,由地州市经信委与窗口平台项目承建单位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明确建设内容、时间、任务和考核要求。

(三)按季报送建设信息。项目建设单位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登录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点击进入“平台网络信息报送”系统,填报项目建设信息。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所报送的信息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监督、检查。

(四)拨付项目补助资金。自治区财政厅根据《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审核项目建设预算,拨付项目建设资金。

(五)项目计划变更管理。窗口平台项目应当按照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因故不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和需要调整原建设实施方案的项目,由项目承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特殊原因和理由,提出调整方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经地州市经信委提出审核意见,报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并向工信部报备后,可以调整项目建设计划,并变更项目建设责任书,限期完成建设任 务。否则,将停止拨付并追缴已拨付的专项补助资金。

(六)项目完工验收。

1、项目验收以签订的项目建设责任书和国家、区有关文件为依据,对是否完成项目建设责任书约定的建设任务和考核要求、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项目考核验收结论分为“验收通过”、“验收不通过”。

2、项目承建单位应在项目建设责任书规定时间内提交项目验收申请表和有关验收材料,经地州市项目管理小组审核后报送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3、项目验收工作由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地州市项目管理小组组织专家组验收。项目验收形式包括:会议验收、现场验收等。

4、验收专家组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由信息技术、财务会计和经济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项目承建单位人员不能参加验收组。验收组应认真审查项目验收材料,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收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完整保存项目建设有关原始记录、凭证、台帐、报表等资料。

5、对因未认真履行职责等主观原因造成项目失误或达不到预期目标效果的,要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视情节部分或全额追缴项目补助资金。

六、其它要求

(一)窗口平台职责

窗口平台建设单位须按照国家要求及自治区批复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职责是:

1、按照建设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实施,每月、季度向地州、自治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项目建设进度和情况,同时,按照工信部《关于报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信息的通知》(工信企函[2012]74号)的要求,登录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平台网络信息报送”系统,点击主页面左侧图标,报送平台网络建设信息。

2、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与会计制度,并按财务制度妥善保管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

3、真实填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表、财务决算报表和必要的统计调查表。

4、接受并配合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或监理;

5、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问题及建议。

振中网络平台 篇3

随着现在校园网的普及,在学校内实现办公自动化也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市场上的办公软件多种多样,但都是面向社会机构和企业开发的,不适合在学校里面使用。也有部分办公软件是面向学校办公开发的,但都是以web模式的形式出现。web模式要求用户必须要主动登录进办公系统,才能查看到相关的信息,使消息的接收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尽管有部分系统采用C/S和B/S 结合的模式,但也都不具备在学校经常要用到的电教平台管理、网络安全维护、学校IP地址管理、资源整合等功能。为了使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特开发了本系统。

项目原理

本系统采用C/S和B/S结合的模式,在老师电脑上安装客户端,使学校发布的通知和老师要接收的信息以小窗口提示的方式出现在老师个人办公电脑上,使消息接收实现了自动化,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作流模型,能使事务以不同的状态在各部门流动,而又以小窗口方式提示在用户电脑上。在这一理念基础上,实现了网上请假、用车申请、公文处理等网上办公模块。同时该平台还具有手机短信提醒功能,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多元性。同时,该系统还具有电教平台管理、网络安全维护、学校IP地址管理等其他办公软件不具备的功能。

项目用途

该项目主要是应用在学校办公、企业办公中,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办公自动化应用

这部分内容包括消息与通知发布(包括在后台可查看哪些老师已经阅读了通知,哪些老师还没阅读通知,见图1)、文件箱功能、文件收集功能、请假管理、校通讯管理、校车使用管理、公文处理和FTP管理。

学校电脑维护管理

这部分内容包括在线报修、防止网络病毒的扩散、系统远程恢复和IP地址管理。通过电脑在线报修功能,报修后,系统会在所有电脑老师桌面上提示,同时也会在负责电教领导电脑上进行提示,而且这种提示只有修好对方电脑后才会消失,这样也起到一个工作监督的作用。见图2。

“笑脸”客户端

“笑脸”客户端是系统专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即时通讯、通知提示、个人讨论与群工作组讨论、文件传输和资源链接等功能。

“笑脸”客户端的优点在于:

老师不必像使用QQ那样对每个老师进行好友添加。老师一注册成功,就可自动出现在“笑脸”客户端;

一个老师可以有多重身份,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组别中,例如教导处的主任可以既在教导处组也在某一学科组;

利用“笑脸”平台可使老师之间进行点到点的即时通讯,也可进行科组、年级组的工作讨论;

第一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保存用户名和密码,下次老师开机后,系统自动进行登录,保证了老师能及时接收到学校的通知。

资源整合

包括教学资源整合与成绩分析。目前“笑脸”平台已经把教学资源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整合在一起。现在市面上提供的成绩分析软件太难太复杂,不适合大面积铺开来使用,本人开发的成绩分析系统,主要是提供给老师们进行网上传成绩、分析数据。由于操作简单,老师们很快就能掌握操作方法。

本系统的特点

老师一经注册,会自动出现在其他各老师电脑上。

系统自动登录,确保所有开机的老师都是在线的。

消息以小窗口的形式弹出,对不在电脑前的用户,系统会在2个小时后发手机短信通知。同时,发布者也可查看谁已读了通知。

聊天窗口滚动提示未过期通知,消息弹出窗口加入“我知道了”按钮,具有防打扰作用。见图3。

老师可在该系统里进行操作系统恢复,减低重装系统的难度,减轻信息老师的负担。

能对攻击学校网络的电脑进行网络隔离,确保学校网络的安全。

对其他资源进行整合,老师只需要一套密码,就可对其他资源软件进行一站式的登录。

每个老师具有FTP个人共享空间、私人空间和科室内部共享空间。

对用车申请、请假申请、校讯通申请增加了消息提醒、手机短信通知等功能。

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该项目在本校和一些兄弟学校使用1年多以来,运行稳定,提高了信息在学校传递的效率以及便捷性,实现了很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完善的设想主要是开发能在手机上使用的版本。

该项目获得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技发明类一等奖。

专家评语

网络服务平台 篇4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构建策略

1 社区信息化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1.1 社区信息化内涵

社区一词最早来源于社会学,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 最早提出了“Gemeinschaft”即社区的概念。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 并由于地理位置、学术背景、个人差异等因素, 其概念也进一步泛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美国学者普遍支持的:社区是一个群体, 它由彼此联系、具有共同利益或纽带、具有共同地域的一群人组成;还有日本学者认为:社区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区,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共同体。

基于国情和政策的需要, 中国民政部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中办发[2000]23号) 中首次明确界定了“社区”的概念: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进行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它的管理机构是社区居委会, 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本文所研究的即是这种物理层面上的社区。

随着网络信息化对社会的冲击, 被称为小型社会的社区, 也必然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那么, 是被动地经受信息化的冲击, 还是主动寻求改变, 以适应信息化的到来, 寻求更大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 国家从战略角度上予以了回答。自2005年以来, 由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现工业和信息化部) 牵头协调, 会同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部等多个中央部委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相关工作。民政部与国信办也共同界定了社区信息化的概念: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下,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社区信息资源, 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过程。

这些政策和行动都充分显示了社区信息化在当前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 要在政策基础上深入分析社区信息化的内涵, 把握其本质属性, 这对于把握信息化社区的研究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2 社区信息化建设意义

社区信息化建设在经济社会逐渐转型、信息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共享、融合、互联互通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迈开了坚实的步伐。[1]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政府、社区负责人等按照政策指示确实在做着社区信息化工作, 但要问到为什么这么做,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却未必能得到很好的回答。因此, 弄清楚为什么而做, 对于下一步工作做什么、如何做都有着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2007年, 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中, 明确提出了社区信息化的三个有利于, 即:“有利于提高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工作效率, 促进社区居民自治, 沟通社情民意, 化解社区矛盾;有利于增强政府科学决策能力, 促进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效覆盖到社区;有利于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提升社区服务发展水平, 改善服务质量, 方便居民生活。”这从政策高度指明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信息年鉴———2007》则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意义定义为:是社会信息开发利用的基础、是加快社会建设的手段、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检验尺度。[2]如此明确地提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需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定位, 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最恰当的意义表述, 也是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把握的方向。

2 社区服务概念及特征

2.1 服务及社区服务

服务一词在生活中并不陌生, 但它的定义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变期。从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 (AMA) 定义的“用于出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一起出售的活动、利益或满足感”到1990年格鲁诺斯给服务下的定义“服务是以无形的方式, 在顾客与服务职员、有形资源等产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 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3]在我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满足接受服务对象需求的过程。[4]它强调服务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宗旨。

社区服务作为服务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在秉承服务定义的同时, 又有着其独有的概念界定。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中对社区服务体系的定义是: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 以社区居民、驻居单位为服务对象, 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 政府引导支持、多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5]这个定义在“服务”定义的基础上明确了“社区服务”中的服务提供者和享受服务的对象, 并进一步细化了服务的内容, 为社区服务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截至“十五”末期, 全国社区服务中心已达8 479个, 一般社区服务设施194 796个。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十五”末期, 全国已有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30多万人, 兼职工作人员50多万人, 社区服务志愿者1 600多万人。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老年人、残疾人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也被逐步应用到社区服务中。这些都是在社区服务工作中所取得的卓越成果,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社区服务功能单一、总体水平不高等现实, 需脚踏实地切实做好社区服务工作。

2.2 社区服务特征

传统的社区服务就是一个社区为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提供的一种支持性活动。其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这种服务不是完全的自发性行为或者自愿性行为, 而是有系统有组织的服务体系。传统的社区服务中, 确实不乏很多自由组织的身影, 他们从自己本身的需求出发, 往往能更好地贴近社区成员的需要。但这种服务形式由于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管理者注意力转移等原因往往很难取得持续的服务效果。由政府或企业出面, 能够更加系统地组织资源, 建构持续长久的服务体系。

(2) 这种服务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经营性服务, 它往往是完全免费或低收费的服务形式。社会经营性服务, 其提供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酬劳, 或通过服务创造某种环境, 以促使受服务者接受其它派生项目, 从而获得利益。而社区服务是服务组织基于社区成员的需要, 采用互助或共助的形式予以服务, 这种服务往往是完全免费或低收费的, 因而更受社区成员的欢迎。

(3) 这种服务针对的是全体社区成员。这里面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社区服务的对象, 即享受服务的客体是全体社区成员, 只要满足一定条件, 就应该享受到特定的社区服务项目;二是社区中的成员也应该成为社区服务的主体, 即在享受服务的同时, 社区成员也应该以提供者的身份为社区服务作出贡献。这也是社区服务免费或低收费背景下必然要作出的选择。

3 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策略

社区信息化服务作为传统社区服务的衍生形式, 在继承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 由于其信息化的特定环境, 必然有其独有的特质, 这是区别于其它社区服务形式的本源属性。在这里笔者以“芜湖96365老年社区现代服务平台”为例, 探讨当前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基本策略。

3.1“96365”服务平台

在分析其结构之前, 首先需要对该平台有一个认识。“芜湖96365老年社区现代服务平台”是针对中国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满足老人群体的特殊需求, 以云呼叫中心为核心, 以本地资源有效聚合为依托, 采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手机基站定位技术等, 将智能服务终端、位置服务平台、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 给老人提供紧急救助、远程监护、信息推送、家政事务等服务内容, 构建响应及时、方便快捷、精准有效的个性化、人性化老年社区现代服务平台。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本着“智慧生活, 融合服务”的理念, 以政府组织、企业操作的方式进行运营。接受服务的对象主要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终端进行服务需求的操作。终端的来源主要有3个渠道, 分别是政府为孤寡老人购买、子女为父母购买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捐赠。提供的服务分为4个方面, 分别是社区、街道的老年活动、加盟商提供的服务、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以及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活动。

3.2 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策略

传统社区服务的3个本质特征是从服务组织者、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3个方面来界定的。结合社区信息化服务的特定背景, 通过对“芜湖96365老年社区现代服务平台”的调查分析, 对于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模式构建, 在以上3个方面的基础上, 还有以下几点构建策略值得借鉴。

3.2.1 政府组织, 企业运营

由于社区信息化服务具有信息技术的特征, 必然要求投入足够的信息资源, 其中既包括手机终端等硬件资源, 也包括信息资讯等软件资源。但并不是投入资源就完成任务了, 如何利用资源进行高效服务才是真正需要把握的重点。这要求服务组织者不仅要有很好的组织能力, 更要有管理、利用资源的能力。通过政府出面组织, 不仅能体现政府的统筹能力和监督服务的有效施行, 而且有利于消除社区成员对于这种新型社区服务模式的排斥感。而企业运营则能够充分发挥企业敢于创新的特点, 利用新技术为社区服务提供新的动力。

3.2.2 吸引加盟, 立体评价

“96365”服务平台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加盟商的引入。社区信息化服务作为一种虚拟技术的现实运用, 真正要做到对社区成员的服务, 还是要体现在对具体生活问题的解决上。服务平台在构建时可以吸引本地稳定的商家以加盟的形式进驻平台, 平台以资源调节的方式给有需要的社区成员安排最合适的商家进行服务, 并进行追踪, 监督服务质量。接受服务的社区成员也可对商家进行服务评价, 以此建立双方的评价机制, 引入信用评级策略, 对信誉较高的商家多推荐、多派单, 提高商家的服务热情。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

这种服务的操作模式不仅可以最大规模地容纳不同类型的商家加盟进入平台中, 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 而且能够扩大商家的影响力, 以半公益的性质增加稳定的客户量, 实现共赢的局面。

3.2.3 技术引领, 科学选择

社区信息化服务不同于其它形式社区服务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96365”服务平台以安徽锐泓电子和中国电信作为技术支撑, 通过云呼叫、GPS定位、体质参数检测等技术, 支撑起了整个服务框架。这些技术都是针对具体的服务内容来应用的, 如GPS定位主要用于对接受服务者的位置确定, 以便随时掌握其动向;体质参数检测主要用于对接受服务者的身体健康指标的跟踪检测, 再将信息定期发送给加盟的医疗机构, 用于分析其身体健康状况。因此, 在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 根据本平台的服务内容合理选择技术, 能够极大地减少资源浪费, 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3.2.4 共同参与, 信息培训

社区服务最终必须落实到人这一主体上, 这是根本目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也要求人的作为, 其中不仅包括提供服务的人, 也包括接受服务的人。“96365”服务平台由于其所针对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 其信息技术能力有限且学习能力不足, 因此其终端设备上都设计有最简单的一键求助, 以便进行最快捷的求助服务。而针对所有社区成员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 要想取得更大的服务效果, 就必然要求对接受服务的对象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高端技术的能力。同时作为服务的提供者, 也必须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业务能力提升, 只有多掌握此方面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专业的服务指导。

4 结语

正如中国社区信息化网站的建站标语所说, 推进社区信息化有利于社区管理创新,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有利于社区服务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工作协同, 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效覆盖到社区。社区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 交流与服务是社区信息化实践的需求。在这条道路上, 我们依然要劈荆斩棘, 不畏艰难地走下去, 为中国社区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颖.信息化改变社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王颖.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信息年鉴, 2007.

[3]百度百科.服务[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3203.html.

[4]潘启灵.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生命之源[J].现代情报, 2007 (7) .

网络服务平台 篇5

【中文摘要】目前网络远程在线教学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网络远程在线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由于各教育机构的教学特点不一样,从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根据具体需求,由公司开发的专用的教学平台,此类教学平台多为定制的数据库结构,软件开发多采用C/S结构,通用性差,维护成本高,不易扩展;二是采用通用底层平台与数据库,而通过具体功能扩展来应用于具体的需求,此类教学平台多采用B/S结构,开发成本较高,在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上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三是只开发通用的固定功能,以降低再次开发的成本,这类平台不具备很强的扩展性,随着需求的变化往往要完全更换平台。解决这些困难是突破网络教学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文提出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C/S和B/S混合体系结构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并在此体系机构指导下解决目前网络教学平台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并通过对Web Service技术的研究,得出符合当前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体系结构。本文重点应用三层模型的系统开发框架,表示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库层。表示层构建动态网页或WinForm客户端,建立和部署高性能的、高可伸缩性的Web应用,搭建稳定的客户端程序;数据访问层实现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业务逻辑接口,负责向上和向下提取、提供数据和数据集;数据库层主要任务是构建底层数据库,其中既包括分

类设计数据库表、数据库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本文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C/S和B/S混合体系结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设计了三个部分内容,其中公共信息和辅助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服务,提供基本的信息和交流管理方式,其中包含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本文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最后测试并进行总结,在一定成度上为当前网络教学平台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对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英文摘要】TheCurrently, network distance online teaching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Because of the various difference o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mo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ome of the existing teaching platforms are difficult to promote generally.This paper aims to build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Web Service technology C/S and B/S hybrid architecture, and in the guidance of this system we solve the key issues which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may encounter.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rgument, this paper highlight the three-tier model of system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presentation layer, data access layer and database layer.to build dynamic Web pages or WinForm clients, build and deploy high-performance, highly scalable Web

applications, to build a stable client program;data access layer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business logic interface, is responsible for upward and downward extract, to provide data and data sets;database layer main task is to build the underlying database, which includes both classified design database tables, database views, stored procedures, triggers and so on.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have achieved a WebServicetechnology-based C/S and B/S hybrid architectur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was designed in three parts, including public information and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practice teaching service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which includes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al teaching.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contents 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s overall design, detailed design, database design in the view of software engineering.Finally, sum up the test, to some extent,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means for the facing problems to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Web服务 三层模型 混合体系结构

【英文关键词】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eb Service Three-layer model Mixed Structure

【目录】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摘要4-5ABSTRACT5

第一章 引言9-19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69-1010-1516-1718-19

1.1.1 网络教学平台的起源和发展1.1.2 网络教学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1.1.3 研究的意义15-161.3 章节安排17-18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1.4 章节安排

2.1 C/S 和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分析19-31

2.1.1 C/S 和B/S 简介B/S 体系结构19-2219-202.1.2 C/S 和B/S 的比较20-212.1.3 C/S 和B/S 混合体系结构21-2222-25

2.2 WEB SERVICE 技术

2.2.2 Web 2.2.1 Web Service 概念22-23Service 关键技术23-2424

2.2.3 Web Service 技术优势

2.3 开发相关2.3.2 2.2.4 Web Service 实现原理24-25

2.3.1 Microsoft.NET25-272.3.3 SQL Server272.4.1 UML 组成28-292.5 本章小结30-31

3.1 建设目标313.3 主要功能33技术25-27IIS2727-3029-30分析31-3831-3333-3534-3535-36

2.4 UML 概述2.4.2 UML 建模机制第三章 网络教学平台需求3.2 建设原则3.4 总体需求

3.4.2 系统性能需求3.5.1 系统数据流

3.6 本章小结3.4.1 系统功能需求343.5 数据流分析35-373.5.2 用户的数据流36-37

37-38第四章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38-71

4.1.1 用户功能模块设计

4.1 系统功能设计38-4539-42设计45-4847-4848-51实现55-58现56-584.1.2 角色用例图设计42-45

4.2.1 开发模式45-474.3 数据库设计48-554.3.2 数据库表设计51-55

4.4.1 数据层设计55-56

4.2 总体框架及4.2.2 体系结构

4.3.1 实体设计

4.4 数据层设计与4.4.2 数据库实

4.5.1 数4.6 表4.6.2 表4.8 本章小5.1 测试4.5 数据访问层设计与实现58-61

4.5.2 数据访问层实现58-61

4.6.1 表示层设计61据访问层设计58示层设计与实现61-64示层实现61-64结70-71目的717274-7575-7678-80

4.7 关键代码实现64-70第五章 网络教学平台的测试71-755.2 测试环境71-72

5.3 测试步骤5.6 本章小结

6.1 总结5.4 测试结果分析72-74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5-776.2 展望76-77

服务器还是网络通信硬件平台? 篇6

自主研发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网络领域也不例外。对于网络设备的硬件部分来说,自主研发意味着差异化、定制化和成本的可控性。这既可以与业务高度匹配,又能取得技术、规格与价格上的优势,是每个厂商都梦寐以求的局面。

但真要做到全部自主研发,却也未必就是好的选择,甚至不太可能。自主研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有着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这是大量初创企业乃至市场规模较小的安全厂商很难接受的。如果自主研发的硬件平台存在瑕疵,其代价将更为惨重,厂商损失的不再只是前期投入,而是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所以,通常只有通信行业的巨头才会去押宝硬件平台的自主研发,更多地体现技术上的壁垒,且在预研阶段不会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案。

此外,x86平台一些不可磨灭的消费类特性,也是阻碍网络设备制造商实现自主研发的关键因素。虽然嵌入式范畴内的x86平台也拥有了较长的生命周期,CPU、桥片、网络控制器的种类却偏多,更新换代的速度又比较快,且不同时代、不同桥片对应的CPU针脚都不是100%兼容。相信没有一个网络设备制造商可以跟得上这种更新速度,我们在长期的测试工作中,也确实没有见到过哪款通信或安全产品是采用自主研发的x86平台。大家共同的选择,还是由工控机衍生而来的x86网络通信硬件平台。

服务器:

近水楼台先得月

既然x86平台以通用性为主打,那么注定其在市场等非技术层面更具竞争力。以服务器为例,采用x86体系架构的产品在价格、性能和易获取性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市场地位。近几年来,x86架构服务器在网络处理能力和I/O特性方面有着显著提升,标配4个千兆网口的产品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贯拥有良好前瞻性的英特尔将于今年发布标配2个万兆网口的新服务器平台,会将网络应用效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以上多种原因,越来越多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用户开始采用唾手可得的x86服务器来打造适合自身应用的网络设备。尤其在电信、金融、教育等行业,用户业务本身存在比较强的定制化需求,性能要求又相对较高,故此类情况时有发生。在我们的调研中,就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的姜开达老师曾坦言,两年前该校在对校园网出口入侵检测系统的选型中,就遇到了市售产品难以满足需求的窘况。在充分分析了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姜老师选择了带领团队自行研发的方式,以多组x86服务器分布式处理的方式实现了对万兆链路的实时监测。这一举动,不仅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可以承载多业务的科研平台,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安全服务,为校园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许多数据都表明,面向网络应用的x86硬件平台的市场需求处于不断扩大的阶段,而服务器因其易获取性成为了用户的首选。网络产品本身也有着互联网化的倾向,以软件授权、服务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剥离了传统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形态,开始赋予用户自行选择硬件平台的权利。来自学术界的激进看法甚至认为,未来无论互联网还是数据中心,都将只由交换机和服务器两种硬件产品构成。

工控机的反击

x86服务器在网络领域的无心插柳,也刺激了传统的网络通信硬件平台提供商。他们开始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及商业模式,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原本对新硬件方案不甚敏感的他们也逐步加速产品研发流程,主动接纳较新的x86平台,积极拓展产品线。对于用户在存储子系统方面比较普遍的应用需求,许多网络通信硬件平台提供商也开始在产品中增加硬盘位及相应的RAID特性。某些厂商还针对x86平台在硬件狗等方面的先天不足,以板载CPLD芯片等方式实现了强大的监控与联动能力。用户及设备制造商可以通过软件接口读取、调用这些功能,甚至基于CPLD自行开发其他监控手段,增强x86平台的可靠性。

网络融资平台监管 篇7

一、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中众筹模式最出众的特点就是互联网平台上的投资者众多,有利于分散众筹项目的风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和低投资者资本门槛的优越性。然而我国《证券法》规定,“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行为必须通过证监会核准,由证券公司承销方属于公开发行证券。如果网络众筹属于合法的公开发行方式,那么股权众筹面临的第一大门槛便是“200人”的人数上限的局限。众筹模式最突出的优越性却恰恰成为其不合法律规定的问题所在,实属尴尬。

二、信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众筹模式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透明、交易便捷。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操作,将自己的资料上传使彼此了解基本个人信息。在成功融资后,投资人还可以在平台上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生产经营等状况,监督项目发起人的运行情况和还款情况。这虽然提高了信息覆盖范围,但是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曝光率。英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前瞻性地提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大,个人的隐私也越来越重要,这也催生了不法分子通过不法途径盗取他人信息。个人信息的大量曝光,使得投资者承担着个人信息被盗取和个人隐私被曝光的风险。

三、技术风险

虽然各家众筹网站基本已建立起各自模式化的流程和标准,用于项目的申请和审核,但项目能否上线最终还是要听从网贷从业人员的主观判断。而这些网贷从业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项目的风险、金额设定方面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存在可操作的弹性空间,从而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①以上我们提到的法律风险要怎么解决?究竟要由谁来解决?有的学者认为应当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也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将其置于银行业监管部门下,从而实现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完善立法规定,明确网络金融众筹平台的性质

互联网金融中的众筹平台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这些众筹平台可能突破法律的底线,从而演变成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而众筹模式传入中国的原始状态其实是该平台不直接参与制定合同,另一方面该平台并不接触资金往来,因此,众筹平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所以,我国应在加快推出立法将众筹与非法集资行为区分开来,同时以法律形式承认众筹平台的法律形式,允许其在法律范围内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二)明确监管主体

金融发展的过程往往就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赛跑过程:市场没有充分自由度,经济体就会失去活力;然而,如果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却不断被滥用,投资者遭到误导甚至欺诈,则金融风险不可避免。然而,任何金融监管都落后于金融创新。③网络借贷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这种打法律擦边球的做法使得众筹平台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当下,我国网络众筹平台虽然在工商局注册,但工商局并不具有金融监督管理责任,这就构成了监管错位。众筹平台问题复杂,由一个部门监管难免会越俎代庖,由多个部门监管又会使得部门之间“踢皮球”,最终难以解决金融事件。我认为更为妥当的是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自律性行业协会立足于本地区的发展,遵循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积极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维护会员的合法利益,督促会员遵守行业标准。比政府监管更“接地气”,其监管方式也更为直接灵活。

(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金融市场上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加之参与众筹模式投资的投资者大都是低投资者,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只要依靠产品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推介和说明,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风险和收益。④因此,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网络融资平台作为具有天然中立性的专业部门可以定期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说明项目业务流程,参与机构的关联关系等增加行业的透明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金融中众筹平台的监管主体将会明确,配套的监管法律法规也会陆续出台,在合理有效的金融法律监管下,众筹模式将会走上适合中国的健康发展的道路。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促进了互联网与金融业间相互融合,尤其是近几年大数据、移动支付和云计算等信息变革的出现,使得金融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中一种重要的模式——众筹模式,为传统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机遇。

关键词:众筹,金融,监管,风险

注释

1汪莹,王光岐.我国众筹融资的运作模式及风险研究[J].资本观察,2014.4.

2姚海放.网络平台借贷的金融法规制路径[J].法学家,2013(5).

3赵乐峰,杜凯.规范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3).

网络服务平台 篇8

目前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和负面效应。网络灾害作为各种风险和负面效应之一,正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社会各个行业。如何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网络灾害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人员从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道德和相关法律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1,2]。

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检测技术、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一个网络检测平台,用于掌握网络的结构及其他动态属性,构建网络地图,为网络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关依据。

2. 网络检测平台的应用

依据国内外对网络地图的研究现状,在构建网络地图进行网络灾害的预防和控制研究时,需要解决网络检测点的部署问题,同时还需要建设一个网络检测平台,以便从检测点出发对互联网的状况和配置进行检测,并最终构建出可用的网络地图。网络拓扑结构作为网络地图的最基本元素,通过该图就可以简单直观的了解到用户的分布状况、用户的特性、网络跳数、连通性、地理位置、失效链路以及新增链路等方面信息,是进一步丰富网络地图的基础,也是网络检测平台优先实现的检测功能。

本文采用已有的网络检测点选取方法,在网络中部署检测点,通过对当前网络检测技术、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一个网络检测平台。应用网络检测平台中多协议活节点检测方法和多协议路径检测方法,对有防火墙干扰的网络进行网络拓扑结构检测,得到相关的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对比传统拓扑检测方法和网络检测平台探测得到的网络拓扑图,说明网络检测平台拓扑检测功能的可用性和实用性。根据初步构建的网络地图,说明其在解决网络灾害问题中的作用。

网络拓扑根据不同的网络拓扑检测粒度可分为自治系统(AS)级拓扑、IP(或路由器)级拓扑和物理拓扑。其中,作为一种粗粒度的拓扑,每个网络节点在AS级网络拓扑中表示为AS;此外,作为中粒度的拓扑,每个网络节点在IP级网络拓扑中表示为一个路由器或者子网;另外,作为一种一种细粒度的拓扑的交换机、网桥和主机终端存在于物理拓扑中的节点。而且,不同的拓扑检测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拓扑类型。

2.1 AS拓扑检测方法

对于AS拓扑检测方法在Internet中主要存在两种,即BGP路由信息分析法和Traceroute探测法。

(1)对于BGP路由信息分析法来说,边界网关协议(BGP)是从从外部网关协议EGP发展而来,而作为一种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

其主要功能就是与其他自治系统间进行路由协议的交换可达性,这其中包括着到达其他自治系统所要经过的自治系统列表。

另外,首先在进行路由信息交换前,大量的信息路由进行聚集在此,通过多路径分析从而寻找最优路径进行路由交换,同似乎可以用BGP数据来构造AS级拓扑图。

(2)作为Traceroute探测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先需要利用基于通用协议的算法获得网络的IP级拓扑图,然后再利用其他信息将图中的节点划分到不同的AS内,从而得到AS级拓扑图。

2.2 IP拓扑检测方法

针对IP拓扑检测方法设计的问题比较多,由于TCP/IP协议只是一个工业标准,所以相关的网络拓扑检测的规范比较少,这样使得网络拓扑检测的规范性缺乏参考标准,这就要求进行广泛的IP网络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得出各类路由设备所能提供的路由信息数据。

另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拓扑发现方法种类很多,不好进行辨别。第三,网络拓扑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信息,其中涉及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显得比较重要,其中,由于路径信息不具备访问权限而无法获得,或者由于防火墙过滤等原因,这些问题都对于网络拓扑检测造成一定影响。

正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三种IP级别的拓扑网络监测方法。

(1)基于SNMP协议的拓扑检测方法

构建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基于通过SNMP协议查询各网络设备的MIB信息,这样影响这种方法的覆盖率的重要因素就是网络设备是否支持或允许使用SNMP协议。

(2)基于通用协议(如ICMP、DNS)的拓扑检测方法

这种重构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Traceroute和Ping工具的探测结果,由于谈响应时间比较长的缘故,这种方法较为适应于较小的网络拓扑结构。

(3)基于路由协议的拓扑检测方法

这种网络拓扑接哦股主要通过收集RIP、OSPF等协议的路由信息,可以通过监听网络中数据或者查询各路由器的MIB数据来获得这些路由信息。

3. 结束语

网络检测平台的多协议活节点检测方法和多协议路径检测方法比传统的网络检测方法更好,能够更全面地检测到网络拓扑结构,并构建相应的网络地图。根据得到的网络地图,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网络跳数、连通性、失效链路以及新增链路等方面信息。应用网络检测平台其他相关功能,将得到其他预防和检测网络灾害所必需的网络属性数据,例如,用户的特性、网络的负载、地理位置、网络延迟、延迟抖动、丢包模式、拥塞状况等。

摘要:网络灾害作为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之一,正在影响着社会各个行业。除了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道德和相关法律等方面开展研究外,网络检测平台通过检测网络拓扑结构和其他网络动态属性,构建网络地图,可以为网络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网络灾害,网络检测,网络拓扑,网络

参考文献

[1]许彪.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SOA服务管控平台 篇9

本项目完成了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升级完善的工作方案编制, 制定了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升级完善项目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了总体详细设计梳理;完成了平台的扩展优化及提升, 优化了服务管控过程, 提升了平台的易用性, 改进了平台平台监控功能;对平台、服务、流程等运行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操作界面进行了标准化改造, 使操作更加规范合理, 全面提升了信息集成平台的技术含量、性能和稳定性;共设计绘制界面原型图335个, 开发70个界面原型程序, 覆盖了“综合管理”、“服务资产管理”、“流程管理”、“活动监控”、“服务管控”共5大功能模块538个功能点, 通过界面原型意见征集, 收集用户意见76条并全部采纳;平台进行了典型业务场景的功能测试, 且顺利通过测试, 基本满足平台升级完善项目的用户需求。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有:

(1) SOA服务化流程引擎。基于SOA架构思想, 通过对服务的组合调用, 实现了流程的流转控制和动态权限管理, 同时, 与服务总线进行了无缝的集成, 提高了流程与外部应用系统的交互能力。

(2) SOA架构应用系统开发框架。服务开发框架对服务之间的交互过程、统一数据结构、事务、安全等进行了封装, 屏蔽了各种技术细节, 开发人员只专注于业务逻辑实现。

(3) 基于Flex的界面动态展现技术。通过编写配置文件完成界面的开发, 采用类动态管理机制解析配置文件并展现, 解决了传统开发界面必须编写代码的模式, 提高了开发效率。

(4) 基于并行队列技术的海量数据采集存储方法。并行队列技术现海量实时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存储, 解决了大型应用系统在海量数据采集处理方面的瓶颈问题。

(5) 基于约定规则的动态查询引擎。动态查询引擎提供了一个快速的数据查询开发方法, 仅需要按照约定的规则编写接口代码, 无需编写实现代码就能完成数据库的开发工作。

网络服务平台 篇10

国务院2010年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提出, 为了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 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 政府需要积极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建设完善面向市场的各类专业人才数据库和人才管理系统[1]。文本将构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实际人才评价应用平台, 该平台可以依托各期刊数据库, 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文献信息, 构建各领域的专题文献库, 基于该库通过识别、筛选出各个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 各领域专家库的建成不仅有助于领域研究者加深对同行的了解, 而且有助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把握各领域研究人员分布情况和遴选相关专家。

1 平台构建意义

1.1 对科研管理部门的科技管理决策支持

通过对专题文献库进行科研合作网络和引文网络的分析, 可以发现某学科领域的核心专家群体, 发现国家或机构研究人员的合作模式及规律,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指标对科学家个人, 甚至扩展应用到对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科研项目进行学术水平的评价, 从而为科研管理部门的人才引进、项目论证、科研团队组建、科技资源配置等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1.2 创新人才评价方法论体系

评价理论框架本身具有跨学科特征, 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有决策学、管理学、政策学、行为学、经济学、计量学、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 设计和实施科学的评价活动需要跨学科的方法, 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理论的整合和综合应用[2]。在评价过程中采取了多学科方法的融合, 综合运用了以下各种方法:综合评价方法 (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统计学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 (如引文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如中心性分析等) 、心理测量方法等。

1.3 人才评价活动的科学化、智能化

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提高评价活动效率和准确性的必然要求, 受到了科学评价界的广泛关注。本网络平台要解决海量数据的获取途径和处理、分析方法的创新以及过程的自动化问题, 实现各类数据库的数据自动采集、整理和目标关系矩阵的生成与运算, 从而实现数据处理完全自动化, 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为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选择的开发平台是LAMP (Linux/Apache/MYSQL/PHP) 。此开发平台具有开源、免费、跨平台、低成本的优势。这是一组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 4个部分具有很高的兼容度, 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平台[8]。本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 (3-Tier Application) , 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区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更利于系统功能的扩充, 并有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部分功能采用了Ajax技术, 实现了异步数据传递, 使得页面无需刷新实现局部更新, 既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又提升了用户体验[3]。

2.2 数据库设计

本项目数据库设计综合考虑了数据库存储优化和查询效率优化两方面的需求, 对数据库的关系表结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处理。比如优化查询语句、试验联接、并、子查询等寻找最佳查询语句, 文本检索时为了性能考虑少用LIKE关键词通配符匹配, 而考虑采用全文本搜索 (FULLTEXT) 。为经常检索的表字段建立合适的索引, 为表结构设计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等[4]。后台数据库的设计采用免费、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并采用可视化的管理工具Navicat for MySQL来实现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核心关系表:管理账户表、评价指标表、期刊表、论文表、主题词表、关键词表、共词表、专家表、作者对表等。

2.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文献信息分析与挖掘、专家库三大模块。

2.3.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功能主要完成以各文献数据库 (目前, 本系统的数据源主要来自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ISI Web Of Knowledge, 以后将逐步扩展) 为数据源的自动采集、入库, 并完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自动建立各领域的专题文献库, 以符合深入分析与评价的需要。首先选定特定的研究领域, 构造检索式完成信息检索, 通过期刊系统的数据接口将检索结果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 然后按照分析需求解析并截取题录信息各字段内容存入数据库 (专题文献库) 。

2.3.2 文献信息分析与挖掘

文献分析主要包括基本文献分析和高级文献分析。基本分析功能实现对某领域文献库的基本分析, 主要完成基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的一些基本统计, 比如论文总数、合著论文数、作者总数、合著作者人数、合作度、合作率、词频统计与分析、作者发文数分布、期刊发文分布、机构发文分布、发文时序分布等, 还包括一些基本的社会网络指标 (包括网络节点数、边数、平均度、网络密度、节点度分布) 的统计。这些基本统计运算逻辑通过本系统的统计业务类实现了封装。统计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则采用第三方绘图组件包JPGraph实现。高级文献分析模块的实现通过调用基本统计分析后生成的数据 (如词频统计生成的核心关键词表、关键词、作者的共现分析生成的共词表和作者对表) 生成相应的矩阵, 然后调用本系统的分析业务类所封装的矩阵算法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有意义的社会变量。本模块可以将生成的各种矩阵数据 (专家合作矩阵、专家潜在合作矩阵等) 导出为Excel格式、UCINET专用的数据语言文件 (DL file) 格式, 可以方便地导入SPSS或UCI-NET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2.3.3 专家库

专家库主要实现识别并筛选指定研究领域的专家, 构建各领域的人才库, 并进行评价和各种分析。包括专家识别与筛选、专家地图、专家检索和专家评价输出4个子模块。

(1) 专家识别与筛选。通过分析专题文献库 (作为专家数据源) , 提供各种组合筛选条件 (发文数、期刊级别及影响因子、被引用频次、H指数、社会网络中心性指标等) 并由用户定制, 然后根据用户定制条件从专题文献库提取专家基本信息 (如姓名、单位、研究专长领域等) 并计算该专家的相关特征数据, 包括发文指标 (发文数、第一作者发文数、个人独著发文数) 、引文指标 (被引用频次、高被引论文数、H指数) 、社会网络指标 (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结构洞约束系数) 等, 经过评价模型运算后将和评价数据一起存入该领域专家库。专家库会按照综合排名进行列表输出, 点击每一个专家条目则进入该专家主页。

(2) 专家地图。专家地图是专家库系统的一个用于可视化展示的功能, 其基于专家库的各种数据, 通过Google Maps API实现了地理信息和专家信息的有效整合, 实现了专家相关信息的可视化展示。专家地图是通过google地图加载专家基本信息 (姓名、所在机构、研究领域等) 和评价信息 (发文数、引用次数、度中心度等指标的原始数据及其排名) , 通过google地图这个媒介直观呈现本学科领域专家的地域分布, 使得专家的相关信息得以可视化展示。

(3) 专家检索。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家库的多途径关键字 (包括按题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全文等) 检索, 通过关键字匹配实现精确或模糊检索, 输出该专家基本信息和相关文献列表;第二部分是作者合作关系网络检索与可视化呈现 (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和潜在关系的揭示) , 可以任意指定一对作者, 系统可以输出他们之间的所有最短路径, 包括联系他们的作者及其文献信息, 这是基于图论的Dijkstra算法并作出改进后实现[5]。

(4) 专家评价输出。基于构建的各领域专家库实现专家的综合评价与单项指标评价, 各种评价结果便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全面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专家绩效、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本模块包括指标库管理、评价模型运算等功能。指标库管理包括专家评价指标库的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其中, 评价指标库的权重生成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AHP) 实现, 层次分析法的算法封装在了系统的评价业务类中。评价模型运算通过调用评价指标库的指标及其权重数据, 同时调用评价业务类的评价算法实现各一级指标排序和综合排序, 并自动生成各种评价报表, 包括各个二级指标的单项排名和综合排名。

3 结语

本文搭建了一个专家评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目的是通过该平台满足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关于领域专家的各种信息需求。平台依托各期刊数据库, 实现了自动化的文献信息处理和智能化的分析挖掘, 能对目标研究领域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揭示, 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科研工作者 (潜在) 合作关系的网络结构进行挖掘, 以发现核心作者群体及其相互联系。同时, 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的指标进行专家评价及排名, 并通过Google Maps API实现专家的地域分布及相关评价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关于专家个体内在特性的各种心理特质、道德水准的衡量, 由于采用的测量及评价方法属于间接测量和心理映射, 所以并没有纳入综合排名计算中, 而是作为单独的模块提供, 作为用户单位在择人、用人方面测试评价使用[6]。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0.

[2]邱均平, 文庭孝.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叶新伟.PHP+Ajax Web2.0编程技术与项目开发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BEN FORTA.MySQL crash course[M].Beijing:Posts&Telecom Press, 2009.

[5]周益民, 孙世新, 田玲.一种实用的所有点对之间最短路径并行算法[J].计算机应用, 2005, 25 (12) :2911-2922, 2934.

网络服务平台 篇11

关键词:4A网络平台;教学;经验

1 高瞻远瞩,引入4A网络平台,解决黑河学院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黑河学院坐落于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市,是中俄边境线上我国境内第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黑河学院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学院在发展中面临教师梯队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部分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不高、优质课程资源不足等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

黑河学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超前谋划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写入《黑河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2011年4月,与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开展4A网络平台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制约教学工作发展的困难。

2 科学规划,有条不紊,扎实推进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建设

2.1 明确目标

依据“十二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遵循“服务教学、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的原则,采取引进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以4A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进行一体化设计,以点带面,分层进行资源开发。建立运行激励机制,使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发挥我校专业优势,打造我校特色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齐全,集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展示和评价与一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国内高校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拓展教学时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2 扎实推进

学院大力支持4A平台建设,先后为平台引进、项目实施和应用投入78.2万元。根据“黑河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库建设方案”,学院对网络课程建设采取项目牵动策略,由教务处实施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科学规范,历时三年,共分三期立项建设了151门网络课程。每一期项目,教务处都按照下发立项通知,公布立项结果,下发项目中期检查通知,公布中期检查结果,下发项目验收通知,公布通过验收项目名单的程序,进行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工作。为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情况,教务处组织进行了全院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认真分析。通过以上努力,顺利完成了我院网络课程及资源库建设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为开展网络教学创造了条件。

3 加强管理,突出应用,提升网络教学水平

3.1 项目引导

为引导广大教师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突出使用效益,教务处在网络课程立项建设中明确要求,立项建设的网络课程必须经过至少一个学期的实际应用才能申请结项验收,并将课程使用情况作为主要验收指标之一。

3.2 政策鼓励

教务处适时出台了“黑河学院网络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对课程建设项目组成员使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按照使用情况,分别按系数0.5、0.3和0核算工作量,鼓励广大网络课程教师,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

3.3 成效显著

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提高了学院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更新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网络课程,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学院教学中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弥补了学校地处偏远、学院在发展中面临教师梯队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部分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不高、优质课程资源不足等困难,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3.3.1 开辟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新途径

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用固定在教室学习,可以自己安排好时间在网络覆盖的地方进行学习,学生可通过Web浏览器浏览课程知识内容,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论坛与教师及其同学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其他同学也做到了信息共享。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3.3.2 融合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这种统一的组织形式缺乏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学习的机会。网络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十分灵活,既可用于课堂教学,又能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实时、动态地引入课堂,为传统的集体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便捷的交互功能为学生课外协同学习、个别化学习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交流机制,实现了同时、异时交流。形成了“集体授课、协同学习、个别化学习”等多种形式融合的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变教育教学的权威者、传授者、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以及与教学活动过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技术基础。

4 体会与思考

网络培训平台的开发 篇12

网络平台与常规学习方式相比, 具有几乎是无限的海量信息, 而学习者对如此大量的信息, 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信息选择。

1.1 主动学习

网络学习最明显的优势是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最大的便利。网络学习突破了其它学习方式固有的条件限制, 任何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学习模式为解决长期困扰培训的“工学矛盾”提供了一种现实途径。

1.2 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

因特网中信息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 即主动、可控型交流。网络的这一重要特性, 使网络教育成为惟一的、真正的在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

1.3 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

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 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 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1.4 个性化学习

网络学习的另一个优势是个性化。所谓个性化是相对学习者而言的, 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在网络平台上选择自身需要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真正做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学习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另一方面, 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 针对不同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等。

1.5 自动化远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 被同样应用于网络培训的教学管理中。培训学员的报名、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网络教育中, 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 一方面, 系统可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实现完整的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便是可以利用网络平台, 针对电力公司系统的实际情况, 大范围地开展各类人员的网上培训。通过网络培训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使培训在广度、深度上提高, 并提升实际的全员培训率。

2 网络培训平台的分类

国内的网络培训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综合性平台。这类平台实际上是没有明确培训对象的广泛意义上的学习平台, 所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 如“维基百科”、“MBA智库”等, 实际上其提供的只是资料查询系统, 学习内容仅仅以文本方式展现, 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互动学习。 (2) 行业性平台。这类平台是某个行业根据员工知识与技能提升需求, 针对专业群体开发的学习平台。行业性的网络培训平台具有培训对象明确, 便于利用管理机制激活平台, 并使平台得到广泛应用的优势。 (3) 专业性平台。这类平台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专业, 开发培训课件, 提供网上学习渠道。

3 浙江省电力公司网络培训平台开发

浙江省电力公司2010年初成立浙江省电力公司网络培训中心, 网络培训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在公司系统内形成一个开放式、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培训学习系统, 以进一步丰富培训载体, 满足广大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提升全员培训率, 解决长期以来的工学矛盾。

3.1 网络培训平台的应用需求

网络培训平台必须准确定位培训对象, 丰富网络培训平台学习内容, 并保证网络培训平台使用上的便利性。从技术上来讲网络培训平台可以包含海量信息, 但网络培训平台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网站, 必须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准确定位培训主要对象。对于网络培训平台而言, 定位的准确度是平台开发的关键, 也是平台应用是否成功的关键。

网络培训平台内含的学习内容应丰富。网络培训平台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 其应用的广泛性主要取决于平台所能提供内容的丰富程度。首先, 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能满足各种培训对象的内在学习要求;其次, 网络培训平台的课件必需丰富, 为学员提供个性化需求, 即网络培训平台能为学员提供不同课件选择学习的可能。平台学习内容丰富性其根本取决于课件数量, 所以网络培训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是必须建立相应的课件开发协作机制, 广泛整合开发资源, 有计划地推进课件开发工作。

网络培训平台必须保证使用的便利。网络平台的整体设计及各类界面的设计必须简单明了, 方便操作。如果平台设计为“进入者”设置过多的障碍, 人为增加过多繁琐的环节, 则势必降低平台的吸引力, 降低“点击”数量。

3.2 网络培训平台的结构和功能

(1) 首页显示。学习区、同步课堂、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堂、技术问答、活动区、考试区、排行榜、管理区。网络平台的首页以虚拟校园的方式出现, 学员在首页上以工号作为密码登录, 便可以进入各个功能模块。

(2) 学习区。学习区中按34个主要工种列示课件目录, 同时包含有经济、管理、人文类课件, 也包含职业能力提升部份的各类课件。学员在课件学习过程中, 平台具有自动记录学习时间, 自动设置书签, 同时提供网上答疑的功能。

学员的学习分2种类型。一种是按照自己实际需要抓取课件的个性化分散式学习;另一种是网络培训平台组建的网上培训班, 学员在网上报名相应的网上培训班, 按照列定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 并参加网上考试。此外, 网络培训平台与HR系统有接口联接, 脱产培训的部分课程也将在网络培训平台完成培训与考试。

(3) 同步课程。网络培训平台在培训中心设有总控制室, 同时培训中心与各地市局及部份县局设置录播室。同步课堂是利用上述设施同步转播培训;此项功能具有双向视音频互动功能, 所以各地市局可以利用此功能自行组织网上同步课堂方式的培训。

(4) 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主要为学员提供各种电子图书与期刊的查阅, 同时也提供各种技术与管理标准的查阅。

(5) 名师讲堂。此功能主要提供各类专家、学者以及培训师的精品培训教学视音频录像, 可以随时点播。

(6) 技术问答。此模块向系统内所有员工开放, 学员将问题提交后经过系统管理员审核过滤, 邀约相应专家在网上进行技术问题的公开解答, 而专家在网络平台的解答可以按照一定方式记录积分。

(7) 活动区。主要提供趣味性学习内容, 提供国内外科技及管理的热点动态信息。此区域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学员的知识面, 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平台的生动性与活泼性, 以利于激发学员使用平台的兴趣。

(8) 考试区。此区域除了进行网上培训的课程考试功能, 还提供组织大型考试的功能, 如专项考试、调考、普考和统考等。考试区可以根据培训需要创建各专业考试的试题库与模拟试卷库。

(9) 管理区。此区域主要有2项主要功能。一是“我的学习”:学员可以在“我的学习”模块中创建自己的课程体系, 即在学习区中选择课件, 构建自己的课件库。二是“课程顾问”: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 若要提升自己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可以在平台上提问, 平台的后台课程顾问可以根据学员的提升目标帮助其创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10) 排行榜。此区域是在系统管理员的控制下, 根据需要公布各种排行, 如比武、竞赛等的排名, 也可公布学员的学习积分排行榜。

上一篇:监测信号下一篇:在线产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