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撑平台

2024-10-06

网络支撑平台(共9篇)

网络支撑平台 篇1

0引言

近年来, IP技术对传统广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广播行业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自己的业务成为了当务之急。市面上的IP收音机平台从功能设计上看还停留在仅仅将传统的电台收听模式照搬到互联网上的问题, 并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新需求, 用户体验也不符合互联网一代受众的习惯, 尤其是在IP技术平台上模拟出一种单向广播的IP Radio方式并没有充分利用IP技术的双向优势。

在此背景下,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英夫美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一款新型IP收音机及后台服务平台, 加强了IP收音机的互动功能、反馈功能, 并内置了一些增值服务技术能力与接口, 并为此研发了一套后台支撑及服务平台。这款新型IP收音机内置了广西电台和英夫美迪公司共同研发的INSIP服务协议, 基于此协议的IP收音机平台及支撑技术的相关部分已经申请专利并被国家专利局受理。

1网络收音机业务

网络收音机通过IP技术彻底突破了FM/AM方式的地域限制, 频道资源也不再需要申请, 极大地方便了传统电台的内容以极小的成本覆盖尽可能大的区域。通过方便的智能编排系统以及节目重播管理系统, 可以在现有的人里资源条件下, 轻易地扩充到几十上百个频道, 而且内容可以摘取精华。由于频道数量非常大, 每个频道的专业化程度可以远远高于传统的频道, 真正实现广播和‘窄播’的结合。某些专业频道还可以采用条件接收, 实现内容收费服务。

网络收音机不仅是单纯的音频设备, 由于配备了液晶屏幕、本地存储器等部件, 还可以提供很多图文数据及其他业务, 比如:在播出歌曲时显示歌词、歌曲简介以及歌手的照片等, 还可以显示图文新闻等。

广播电台推出网络收音机平台服务不仅具有内容优势、版权优势、政策及牌照优势, 还具有和自己的FM/AM播出平台互补、交互的能力, 并可充分利用电台已有的短信/微博平台进行自动歌曲点播等业务。

网络收音机由于具有双向网络通讯功能, 还可以实现诸如付费下载歌曲的增值业务。

由于网络收音机平台不再需要FM/AM频道资源, 可以更方便、灵活地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广播, 比如商业广播形态。

商业广播就是利用网络等条件为商业机构、教育机构等提供定制化的播出平台, 诸如为宾馆、连锁购物中心、咖啡厅、校园等提供定制化的背景音乐服务, 并可根据用户需要穿插部分广告。商业广播平台将充分挖掘电台现有的节目制作资源、音乐资源、播出版权资源等, 由电台来运营具有极大的竞争力。而且, 只需要在现有内容生产管理系统中增加一些支持功能即可。

商业广播的内容主要是音乐、LINK、广告、节目, 这些都可以在现有的生产系统中完成, 音乐和LINK可以采用智能编排系统, 广告则采用统一的广告管理编排系统, 节目则从电台的24小时节目慢录系统中剪裁出来并自动编排到商业广播播出单的相应位置。在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就能完成很多频道的24小时播出, 还能充分挖掘优秀节目的价值, 对精品节目可以在不同的频道 (传统频道或网上频道) 进行重播。

2节目生产播出及信息采集统一平台

在支撑传统广播的同时, 电台要支撑新型的网络电台节目, 如果采用零散的生产发布系统来管理, 不仅要极大地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还不能充分利用传统电台的节目资源和播出资源。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在2010年建设完成全新架构的节目生产平台、播出发布平台及信息采集平台、播出节目记录系统等, 并实现了安全的网间数据传输,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较轻松地实现了新型网络电台的系统功能。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实现了各个专业频道的格式化类型化设置, 节目、标头、广告等的编排采用智能编排模式, 我们利用这样的格式化类型化模式可轻松建立多套无需人工编排、有自己特色的网络电台, 并可自动从传统频道的播出记录音频中自动选择和剪切出需要的精品节目智能编排到网络电台播出, 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多套有特色的网络电台上线。

包含对新型网络收音机系统的支持的统一节目生产、播出、采集与记录系统的总体部署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新型网络收音机及INSIP协议简介

我们研发的第一款新型网络收音机的外观如图2所示, 我们研发的新型网络收音机的内部模块设置如图3所示。其中核心的CPU采用强大的MIPS芯片并配合周边接口扩展, 配置较大RAM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该型号支持Line out, 可通过单独的音响系统或功放来输出音频, 还带Aux In接口, 可以让外部的音频信号通过该收音机播放声音, 也就说收音机变成了其他设备的外置功放。包含了FM收音机功能, 并外接了FM天线。为下载业务和预载方式设计了SD读写模块, 可以使用SD卡。

该新型网络收音机具有普通网络收音机和FM收音机的所有功能, 也能接收任何全球任何网络电台的信号以及当地各个FM频道的信号, 网络收音机的实时流播放模块采用wifi或有线网络连接互联网, 模块可点播网络内流媒体服务器, 支持rstp, MMS, rtmp等主流流媒体协议。

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特点:

1.电台目录服务器部署在广西电台内, 目录服务器支持多组电台目录列表, 可分别提供不同级别或不同分组的网络收音机用户;

2.由广西电台的目录服务器控制各个网络收音机所能接收到的网络电台列表, 可以细化控制到每台网络收音机的可访问电台目录, 可以对收音机用户进行分组和分级授权, 对已经销售出去的网络收音机还可以动态改变其分组或分级以控制其能访问的电台列表;

3.可实现条件接收, 为今后提供付费节目打下基础;

4.网络收音机不仅支持实时流模式, 还支持播出单模式, 可以在支撑平台的控制下获得播出单和播出音频文件, 并保存到网络收音机本地大容量Flash存储器上, 可以从本地进行播出, 极大地加强了抗网络带宽不足及网络码流抖动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网络收音机摆脱了只能用于低码流应用的限制, 尤其适合对音质有较高要求的商业或专业广播领域;

5.每台收音机的接收行为都实时地反馈会电台服务器上, 电台可以精确地掌握各个用户的收听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的支撑平台已经包括相关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并可根据应用的深入不断扩展相关功能;

6.收音机内置了多种扩展功能, 可实现按需付费下载音频文件到SD卡上的功能, 可实现;

7.支持u Pn P协议, 利用无线网络让电脑、智能手机、MP3播放器的音频文件可以通过本网络收音机播放出来, 使本机器不仅是一个收音机还是一个通用的网络音频播放终端。

INSIP协议充分考虑到单台网络收音机终端不可能有公网IP地址, 并且几乎都会位于防火墙里的现实条件, 实现了终端和支持服务器的之间的实时通讯, 终端将可以将很多有用信息及时反馈回服务器, 便于服务器管理, 从而实现受众收听记录管理和统计功能等。INSIP采用最基础的Socket编程实现, 和服务器之间通讯效率较高。

目前推出的第一个型号的新型网络收音机的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4网络收音机部署

我们设计的网络收音机系统和普通的网络收音机系统有所不同, 增加了文件服务器以及自身的目录服务器的部署, 如图4。目录服务器可以兼INSIP协议支持服务器, 因为目录服务所需要的CPU内存资源很少。不同的服务器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压力进行调整, 我们的系统支持多服务器负载均衡以及服务器备份。

5结束语

互联网的新技术发展层出不穷, 传统媒体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需要是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领域, 在此抛砖引玉, 供专家及读者指正。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扩展广播事业的一些技术路径, 介绍了一种网络收音机及其服务平台, 重点介绍了在普通网络收音机形态之外设计的一些新功能新特点, 探讨了一种广播电台如何利用新型媒体技术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网络,收音机,电台

网络支撑平台 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企业的营销主管开始关注主动服务营销时起,对于功能适合的客户互动营销支撑工具的渴求就从未停止。

从企业的客户互动营销能力的发展阶段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初创尝试阶段

2. 快速发展阶段

3. 能力提升阶段

4. 洞察营销阶段

初创尝试阶段

企业最初的主动服务营销发展过程,往往是经历这样的过程:首先将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给市场上的客户,同时向客户提供包括产品咨询、客户投诉等基本的服务支撑功能,随着产品竞争的加剧与客户管理的要求,才逐步开始尝试主动服务营销的方式,

国内很多行业的企业客户都是沿着从产品营销到产品服务,从客户服务到主动营销的发展历程。

企业在最初进行主动服务或主动营销尝试时,往往营销管理的负责人员缺乏相应的营销运营管理经验,一线的营销执行团队都是新组建并且缺乏基本的主动服务营销技能,在初期大多都处于业务摸索和尝试的状态。企业在这一阶段重点关注的方面主要是:

• 建立基本的营销团队

• 培养一线人员的基本营销技能

• 探索可行的主动服务或主动营销方式

• 试探客户对于主动服务或主动营销的反馈

• 完善主动服务营销的业务流程

处于初创尝试阶段的企业还没有能力和精力不关注于营销绩效的迅速提升,而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找到适合的主动服务营销业务模式,建立基本的营销团队组织,培养一线人员的基本营销技能,其业务操作往往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很少有企业在初创尝试阶段就有相应的客户互动营销平台支撑的。

这一阶段的企业在国内占有最大量的比例,很多企业就是从简单的找几个人员,使用普通的电话来进行电话营销开始主动服务营销尝试的,当营销产生相应的效果时,企业才会进一步投入,改进业务运营的组织与人员管理,投资于基本的营销支撑平台。

主要的主动营销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往往并不针对这个阶段的客户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企业主要通过采用一些基本的客户信息管理工具,或是最基本的客户接触管理软件,一般就可以满足这一阶段的基本营销支撑需求。

网络支撑平台 篇3

网络教师共同体是一个产生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共同体, 是一个虚拟的教师组织。教师们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协作交流, 他们荣辱与共并分享共同的学习目标、兴趣和评价, 共同致力于教师共同体的发展。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网络教师共同体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它是由学习活动 (主要是网络学习活动) 、学习者和指导者、知识和工具等要素组成。学习活动是这个系统的核心, 这个系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善和优化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者和指导者是系统中人的要素;知识和工具则是系统中物的要素, 用来促使和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发生。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的三个要素:学习活动、学习者和指导者、知识和工具, 对于教师共同体的产生和维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特点

1. 具有共同愿景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特点之一是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不是一个想法, 而是在人们心中一股感召的力量, 它的力量源自对共同问题的关切, 它为共同体学习提供焦点和能量, 并激发教师形成不断向前超越的力量。教师之间通过各种约定的规则和其共同的目标、意义及实践使得网络教师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得以实现。

2. 资源共享性

网络教师共同体中包括共享资源库, 资源库中有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育教学理论著作, 并且采用形声并茂的多媒体形式存储, 这为教师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反思资料。同时, 每个教师都可以继续丰富其中的内容。另外,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是潜在的资源, 教师间进行交流的同时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

3. 具有开放性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人员、资源、思想三个方面。首先,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参与人员不受任何限制, 只要是对该共同体所研究的问题感兴趣的教师都可以参与进来, 同时当问题一经解决, 为该问题建立的共同体就可以解散;其次, 资源也具有开放性, 在网络教师共同体建立之初, 共同体的组织者提供了原始的共享资源, 在随后的时间内, 每个共同体的成员都可以向共享资源库添加内容;最后, 网络教师共同体中的思想是开放的, 教师共同体是众多精华思想汇聚的地方, 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参与者可以畅所欲言, 把自己的观点毫无顾及、毫无保留的进行阐述。

4. 具有合作共赢性

网络教师共同体能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能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因为,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每位教师在为解决某一教学问题积极努力的时刻, 也是在为教师共同体献计献策的时刻。在这里教师的尊严得到尊重, 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的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教师共同体团队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5. 合作与竞争的内在统一

教师共同体内部, 有合作也有竞争。由于参与共同体每位教师的经验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在发表观点和看法时也会产生分歧, 发生认知冲突。正是由于这种冲突, 才能更好的激发教师共同探讨理论、观点和假说,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进行争论和对话, 并且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共识, 从而拓宽视野, 获得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网络教师共同体支撑平台的构建

1.人员

网络教师共同体参与人员主要有管理者、学科专家、普通教师、职前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等。普通教师是网络教师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专家是网络教师共同体中的助学者;另外, 一些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也可以加入共同体, 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一些关心学校教育的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可以参与到教师共同体内, 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2.硬件平台

首先, 网络教师共同体交互界面设计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教师使用网络教师共同体的效率, 从而间接影响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共同体界面设计时应遵循网络界面设计原则, 尽最大可能做到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界面友好, 构图合理美观、色彩分明、色调悦目, 并做到内容明了;交互图标意义明确, 使用方便;导航明确;且支持键盘鼠标双重操作。其次, 还要具有灵活的交互设计, 设立信息公告栏、专题研讨区、站内E-mail、站内查询、个人空间等交互手段实现成员间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的信息交流。

3.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主要是指共享资源库中的资源, 在网络教师共同体建立之初, 管理人员存入部分计算机常用软件、多媒体课件开发软件及多媒体CAI课件等内容作为共享资源库的原始资源。随着网络教师共同体的完善, 每个成员都可以向资源库中上传内容, 也可从中下载内容。

4.共同体管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尤其在网络教师共同体这样一个虚拟的交流环境中, 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技术性管理把网络教师共同体的各种操作技能透明化, 让参与者可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讨论问题上。其次, 社会性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言论的出现。最后, 资源管理要求成员可以使用的共享资源数量要与其发表言论的数量成正比。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运行模式

在网络教师共同体的硬件设施、资源、人员建设完备后, 就开始进入正式运作阶段。笔者把成员从注册进入共同体到真正运用共同体进行学习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分为:边缘参与、沟通亲和、协商切磋、认同感染、反思评价几个阶段, 并用图4-1说明共同体的具体运行模式。

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 网络教师共同体给教师的工作方式注入了活力。教师只要积极充分利用这个信息交流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交流、科研等活动,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摘要:本文在对网络教师共同体的涵义、构成要素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网络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运行流程, 并提出了网络教师共同体运行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师共同体,平台,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化东.网络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与构建.http://www.qzbyxx.com.

[2]彼得.圣吉, 郭进隆.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1.

网络支撑平台 篇4

山西电力技术院完善“四个平台”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2期

网络支撑平台 篇5

宁波市鄞州区的数字电视推进工作从2007年10月正式启动, 经过几年的不断建设与完善, 数字电视用户迅速发展, 网络规模日益扩大, 各种增值业务逐渐拓展。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运维、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如何确保网络安全、优质运行?如何能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如何确保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实际中不断摸索、总结, 根据“整体规划, 统一管理, 分步实施, 逐步完善”的原则, 我们先后建立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 (BOSS) 、呼叫中心、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和综合网管系统, 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集约化的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 从而为鄞州广电的多业务运行、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结构

“三网融合”赋予了“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更深更广的含义, 同时也对“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是连接用户、业务和网络的纽带, 能为广电业务提供支撑, 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为网络提供安全、可靠保证, 从结构上主要由综合业务支撑系统、呼叫中心、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和综合网管系统等多系统组成, 参见图1“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结构, 以下结合各系统的建设过程分别加以介绍。

2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

1.项目的必要性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是以客户服务、业务运营和帐户管理为核心, 以服务和计费作为系统的主要功能, 用以支持运营商多业务运营的系统。广电多业务的开展使得以往对每种业务建立一套支撑系统的方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建设多套业务支撑系统, 一方面存在投资重复、维护困难、操作复杂等问题, 另一方面因客户资料分散、业务产品独立等原因, 无法支持运营商的多业务产品捆绑销售策略,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拓展和业务的发展,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多业务“统一客户、统一产品、统一认证, 综合管理、综合营销、综合计费、综合帐务”的综合业务支撑系统。通过系统建设, 进一步整合业务运营资源, 统一业务运营和支撑平台, 达到不断提高业务运营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网络价值和提升盈利空间的目标。

2.相比SMS的优点

和许多广电同行在数字电视业务开始初期一样, 是建立BOSS系统还是SMS系统, 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和市场调研, 最终选择了建立BOSS。

BOSS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而SMS则是相对封闭的, BOSS系统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业务的处理能力上都有许多的优点:

1) BOSS支持广电全业务的开展, 包括数字电视、模拟电视、宽带上网以及增值业务等;SMS只支持单业务, 如数字电视;

2) BOSS支持自定义工单流管理, 可以对所有业务的工单流程状态的监控, 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SMS不支持;

3) BOSS支持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 可以单频道订购, 也可以频道组合打包订购, 可以与不同的频道服务或增值服务, 跨平台服务 (宽带) 打包订购;SMS只支持单频道订购;

4) BOSS支持“三户关系”, 支持一个客户多帐户、多用户证、多个设备终端的关系, 可以灵活定义各设备终端的支付关系, 即一个客户下所有终端费用可在一个帐户上支付, 也可分多个帐户支付, 这样就更有利于未来多业务的开展和管理;SMS不支持;

5) BOSS支持帐务周期管理, 可按天计算, 支持报表管理;SMS的帐务管理只能以月为周期, 报表程序定制, 改报表需要改程序。

3.系统概况

1) 支持用户数量100万户以上, 今后系统容量能平滑扩容到200万户用户级;

2) 在完成整体转换过程中, 能够同时支持有线电视业务、数字电视业务、互动点播业务;

3) 支持多级业务网点经营, 实现“分散运营、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理念, 数据集中管理, 支持集中的认证、授权、计费功能, 提供Web方式的远程操作管理功能;

4) 对外接口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能够支持对现有系统的接口集成, 如与华数BOSS对接, 实现与华数互动用户数据的实时同步。

4.系统功能的描述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主要为鄞州广电的用户、合作伙伴、业务管理者和营销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如图2所示,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基本功能:

1) 业务受理: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 完成业务管理、用户变更等日常营业操作, 目前主要完成模拟、数字用户有线开户、新装, 套餐订购, 用户信息、设备及套餐变更等多种业务;

2) 综合营业:主要包含用户各类信息查询如受理记录查询、营业缴费查询, 客户管理、缴费管理等;

3) 帐务管理:完成帐户管理、出帐管理、帐单管理、优惠管理、欠费管理、银行代扣划款管理等帐务相关的操作;

4) 统计报表:根据鄞州广电的业务运营需求, 实时或定时生成营业类、财务类、市场促销类的报表;

5) 工单管理:针对需要上门安装的业务类型, 完成工单的生成、派发、处理、回笼等施工流程的管理, 目前已有9个街道及乡镇实行工单的远程派发;

6)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实现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规范IT运行管理和操作, 提高系统可靠性、可用性, 保障业务的稳定;

7) 产品管理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提供对构成产品的服务、资费配置管理;实现产品定义、产品组合、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产品的业务属性、营销渠道属性、客户服务属性等进行产品发布、销售控制;

8) 资源管理:强调业务资源的全面性, 关注业务资源全过程管理, 实现业务资源生命周期的自动化及分级管理;

9) 计费处理:支持有线电视视听维护费、付费频道和互动电视等多业务计费数据的采集、计费和入库;

10) 帐务处理:根据帐务管理模块的设置, 定期或立即生成帐单, 同时, 完成帐单的销帐处理;

11) 合作伙伴管理:根据合作伙伴的结算策略, 定时生成结算清单, 作为与合作伙伴结算的依据, 目前我们主要是与华数合作开展互动点播业务;

12) 自服务系统:用户可通过自服务系统查询用户信息, 点播详单, 缴费信息等;

13) 卡系统:完成卡的生成、销售、充值、回收等功能。

5.扩展功能包括:

1) 支持多个业务运营, 不断开发包括宽带业务的新业务;

2) 部署统一认证系统, 实现互动电视及宽带业务的统一认证、授权、计费;

3) 在已完成近郊远程派工的基础上, 实现全区的统一远程工单流转, 统一派工, 统一回访, 从而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

4) 与其它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2008年8月完成了BOSS与呼叫中心系统对接, 数据实时同步, 客户人员可通过客服系统直接查询用户的相关信息;

5) 建设统一支付平台, 用户可通过电视、上网、电话自助缴费, 与各业务单位开发相应的接口, 如与银行、水、电、煤气等系统的合作, 2009年6月完成了BOSS与鄞州银行系统对接, 用户可在银行工作时间在鄞州区内鄞州银行的各个营业点缴纳有线电视服务预存费。

3呼叫中心的建设

1.设计的必要性

服务一直来就是广电系统的一个薄弱环节, 建立广播电视客户服务中心, 是广播电视网络和传播行业完善管理模式、树立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的重要举措, 是创新服务方式的技术保障。

广电客户服务中心通过电话、传真、因特网、E-mail和营业厅现场等多种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既可以向客户提供与广电业务相关的业务咨询、业务查询、业务受理、障碍申告、举报投诉等形式多样的被动式服务, 又可以向客户提供缴费提醒、服务回访、节日问候、市场调查、产品推广等优质体贴的主动式服务。广电客户服务中心在广播电视企业与广播电视用户之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 使广播电视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广播电视用户的需求, 从而调整和完善广电管理运营策略, 辅助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

2.系统概况

1) 按100万用户数据承载量设计, 一期设计8个本地座席, 其中1个为班长/质检座席, 16路IVR (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自动语音应答系统) , 4路TTS (自动的将文字转换成语音, 播放给用户) ;

2) 实现呼叫集中接入, 分发受理的业务受理流程, 支持远端座席, 远端派工功能, 通过IP方式实现远端座席与中心的联网;

3) 实现灵活快捷的客户数据处理功能, 座席端的客户数据和语音同步, 客户资料自动屏幕弹出;

4) 支持全程录音及录音管理功能, 能存储至少两个月的录音数据;

5) 具有知识库模块, 具备黑名单、通讯录的功能, 具备故障告知功能, 可以根据设定, 对大面积的故障进行自动语音告知。

3.系统的功能结构

针对以上内容, 实现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的基本功能, 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 本系统分为3层, 如图3所示。

1) 呼叫中心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包括了语音交换机、CTI中间件、交互式语音系统、录音质检系统、多媒体平台、管理配置系统等;

2) 人工坐席系统:是广电业务功能的支撑, 包括客户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和工单流转系统、电话外拨系统等;

3) 广电业务功能:包括业务咨询、业务查询、业务受理、故障申告、举报投诉、缴费提醒、主动式服务等。

4.系统业务功能介绍

1) 业务咨询:通过人工或自动语音向用户提供广电业务知识的咨询, 系统以语音、短消息等方式回复客户;

2) 业务介绍:介绍各项已开办业务的内容、资费、服务期限、办理条件、受理方式等, 介绍各项业务的优惠方式、优惠条件;

3) 业务查询:查询所购买业务, 如已开通业务、已订购节目等;查询业务帐户余额、缴费记录, 查询业务受理、故障申告、举报投诉等业务的处理状态;

4) 业务受理:通过人工、IVR系统, 受理各种业务申请, 然后转成工单, 流转到相应的分站进行处理;

5) 故障申告:通过人工、自动语音等方式受理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其他业务的故障, 并查询、落实、追踪故障处理情况;

6) 举报投诉:接受用户的举报和投诉, 受理后生成投诉单提交给职能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 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用户;

7) 缴费提醒:自动或人工提醒即将到期的用户续费或已欠费的用户缴费。短信提醒、催缴, 自动语音提醒、自动语音催缴;

8) 、主动式服务:用户回访, 节日问候, 市场调查, 产品推广, 最新业务信息上载、知识库更新等。

4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1.项目必要性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先进技术手段来管理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及附属信息, 确保广电网络新装工程、优化改造工程、故障抢险工程等的数据及时更新, 实现从基础地图到管道杆路、前端系统、光缆网、电缆干线网、楼栋分配网的设计维护功能、运维分析统计功能、决策支持功能等, 从而将繁杂的信息有序化、科学化, 使网络管理工作变得直观、简单, 真正实现全程全网管理的现代化。

目前,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展, 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 资料存档、图纸管理、数据维护等网络管理的诸多方面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流程, 有些资料的未及时归档、不齐全或丢失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 我们认为建立一种大容量、开放的、可视化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以确保全区的网络工程数据的及时导入和更新、设备设施的统一管理、突发故障的快速定位, 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提供完善的管理和辅助决策, 是一项极为关键而又紧迫的重大工程。

同时, 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 可以为本区域的网络建设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提供科学、高效的设计手段, 形成标准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数据总平台, 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 满足下一步业务发展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科学规划和建设要求, 不断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树立我们鄞州广电的品牌形象。

2.系统概述

1) 采用软件辅助设计方式, 统一标准, 尽可能地满足网络双向化、大规模化发展对网络设计质量的要求;

2) 通过采用工作流技术, 将工程立项、设计与审核、工程预决算、工程会审与工程跟踪等统一纳入计算机管理;

3) 充分利用系统的可视化技术, 将网络现状真实展示在领导的桌面, 同时还提供各类统计分析功能, 方便领导层决策;4) 提供多级别的用户管理, 能够对用户可进行的操作和可访问的网络资源范围进行灵活的权限控制;

5) 系统的界面构建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 界面以WIMP (窗口、图标、菜单、光标) 的方式来表示管理对象和其操作。

3.系统结构介绍

本项目一期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统 (如图4) :

1) 基础地图维护子系统:包括各种格式的数据导入与导出、地图编辑与维护、扫描图与影像数据的屏幕矢量化等;

2) 管道杆路维护子系统:管道与杆路的设计与数据维护;

3) 机房设备管理子系统:支持机柜、机框、设备、端口的设计与维护、同时支持端口物理路由的管理;

4) 网络设计与维护子系统:提供光缆网、电缆干线网、楼栋分配网等的网络设计与数据维护。支持HFC网、IP网、传输网等, 可以扩展;

5) 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应用工作流技术, 支持流程定义、工程图纸生成、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文档管理等;

6) 网络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查询统计、运行分析、故障管理、资源调度、辅助决策等;

7) 系统维护子系统:包括权限管理、数据字典维护、指标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

5网管系统的建设

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 我们就着手本地综合信息网络的建设, 提出了A/B两个传输平台的概念, 即把传送广播电视业务定义为A平台, 把传送交互式数据业务定义为B平台, 并且基本实现了全程全网的可控可管。

1.A平台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

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一个中央网管平台, 多个网元分布部署, 协同工作, 统一管理”的方式, 通过中心机房网管平台实时监控各个乡镇运营网络的网元运行情况, 并将信息通过部署在当地的网管子系统采集上报, 网络管理系统基于SNMP协议, 利用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和标准网管平台, 可以实现对设备面板级的图形化管理, 端口实时流量图形显示统计等。

中心机房网管服务器与分前端机房之间采用三层交换机进行路由交换, 中心机房、20个乡镇机房分别划分不同的网段进行数据通信的隔离与保护。网管系统由中心机房网管服务器统一管理 (如图5) , 目前可管理设备包括:中心机房光发、光放、光开关以及各乡镇的光放、光开关, 并逐渐扩展到楼幢光接收机, 并开通短信猫告警功能, 无需值守人员同样实时掌握网络状况。

2.B平台中EPON+Eo C的网管

鄞州现有B平台系统中大部分采用EPON+Eo C的接入方式, 从主机房的核心交换机、EPON设备到Eo C局端和终端设备选型时就采用了同一系列的产品, 基本实现了全程全网的统一网管。

6结束语

鄞州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的建立, 是鄞州广电积极应对“三网融合”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提高业务应变能力的重大举措, 它不仅能为业务体系的规模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保证, 更将大大提升广电网络多业务运营和管理水平、客户服务水平, 同时, 为鄞州广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摘要:本文结合鄞州广电近年来综合业务支撑系统、呼叫中心、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及网管系统的建设, 阐述了在新的形势和市场环境下, 建立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综合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网络支撑平台 篇6

1 网优平台的作用

目前网优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是基础管理工作量大, 优化工作效率低, 在网络设备不单一的情况下, 无法实现对性能、参数的统一管理, 难以对涉及跨系统的问题进行核查分析和定位。而网优平台能通过各类数据的集中采集和共享, 实现网优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2 网优平台的架构和功能

2.1 网优平台架构

网优平台分为三层架构, 如图1所示。底层负责性能数据、参数数据、MR (测量报告) 、DT (路测) 、CQT (call qualitytest) 等数据的采集;中间层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入库, 形成统计数据;表现层对分析结果进行呈现。

2.2 网优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网优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基础数据管理:网元工程参数、无线参数的管理和查询。

常规优化:通过自定义监控指标, 实现对性能指标的监控, 对无线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参数管理:对全网无线参数进行集中管理, 对邻区参数、LAC (位置区码) 归属以及其他重要无线参数配置进行核查。

MR分析:利用测量报告对网络覆盖和质量以及干扰情况进行评估, 利用MR数据进行邻区优化。

流程管理:实现网络优化调整工单的流转归档以及日常作业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3 网优平台重点推广功能

3.1 基础数据自动更新

天馈调整是常用的优化调整手段之一, 天馈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网络问题的判断和分析。根据网络优化管理流程, 网元的调整需要通过工单来执行相关的审核流程, 因此网优平台可以借助工单管理模块和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工程参数的自动更新。

以天馈调整工单为例, 在发起工单时, 选择需要调整的网元, 系统自动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该网元的当前参数, 根据实际优化需要填写要求调整值, 如图2所示。在执行优化调整时, 往往会根据实测情况有多轮调整, 在工单执行阶段需填写最终的调整值。工单执行完成后, 系统自动对基础数据库中的相关网元的相关字段按照工单内的最终调整值进行自动更新。

通过工单系统来对基础数据维护更新, 可以减少基础数据维护中的人工操作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3.2 无线参数管理

3.2.1 外部邻区参数监测和变更通知

江苏联通GSM网优平台在无线参数核查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能够及时发现同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同BSIC (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 、LAC归属错误, 以及单边邻区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涉及跨地市的邻区参数问题较难控制, 当相邻地市的边界小区参数发生变化时, 常常不能按照管理流程及时通知相关地市对外部邻区参数进行同步修改, 问题的发现往往比较滞后。而网优平台集中采集和管理全省范围内各系统的无线参数, 可以结合基础数据管理和无线参数管理模块, 通过归属地、LAC和CI (cell identification) 等字段对边界小区进行自动识别, 在边界小区的无线参数出现变化时, 触发通知公告功能, 通知相邻地市进行外部邻区参数的修改, 有效解决边界参数变更不及时的问题。如图3所示, 用户登录平台时, 可以看到边界小区参数变更的通知。

3.2.2 参数变化分析

无线参数调整也是网络优化常用手段之一, 利用网优平台可以对全网的参数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可以实现对重要指标的监控, 如图4所示。具体实现方式是把需要监控的参数以及该参数可能会影响到的性能指标进行关联, 在平台识别到参数发生变更时, 自动对参数变化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监控, 对参数调整效果进行验证。

3.2.3 参数核查

利用网优平台可以对全网的参数设置合理性进行核查, 如邻区同频, 共站同频, LAC归属错误等, 尤其可以解决专业网管无法解决的涉及跨设备, 跨区域的邻区参数的核查, 比如外部邻区错误等, 如图5所示。

3.3 MR分析

目前无线网络质量评估主要有两种方式:话务统计和现场测试。话务统计对通话过程中的事件进行统计, 但是不能反映覆盖和质量的分布情况;现场测试可以对局部的覆盖和质量进行测量, 但是效率低, 具有局限性。而MR包含了对小区上下行的信号电平、质量、TA (timingadvance) 、移动台发射功率、基站发射功率、邻区接收电平、DTX (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 等信息, 并且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发送一次。其特点是来源于网络的各个角落, 具有信息全面效率高的优势。网优平台通过对MR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可以正确定位网络覆盖漏洞, 质差干扰等, 如图6所示, 并可通过MR数据形成全网干扰矩阵, 作为频率规划的依据。

3.4 网络指标与参数的地理化呈现与查询

地图是网络优化分析工作中的必要手段之一。网络平台利用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二次开发工具, 为网优人员提供高效的网络指标、参数的地理化呈现、查询与分析功能, 不仅可以直观地呈现网络覆盖情况、话务量的分布, 也可以通过GIS对邻区关系进行呈现, 并结合MR数据、话务统计数据对邻区关系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4 总结

传统的专业网管依赖于不同的设备厂家, 在性能分析上采用不同的标准定义, 优化手段也依赖于厂家提供的各种不同的优化工具。而网优平台集中采集了优化分析所需要的各类原始数据, 在此基础上定义统一的性能分析标准, 并提供统一的专项优化工具, 减少了网优人员数据采集、数据维护的工作量, 规范无线参数的配置, 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极大的提高了网优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可以提供面向客户感知的用户级优化手段支撑, 实时主动感知客户实际体验, 可以为客服人员提供支撑, 及时了解到网络覆盖情况, 使相应客户投诉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 从而有效的缩短投诉响应时间、降低客户投诉率。

摘要:传统的网管依赖于不同的设备厂家, 在性能分析上采用不同的标准定义, 优化手段也依赖于厂家提供的各种不同的优化工具。而网优平台集中采集优化分析所需要的各类原始数据, 定义统一的性能分析标准, 并提供统一的专项优化工具, 减少数据采集、数据维护的工作量, 规范无线参数的配置, 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支撑平台 篇7

1 传统网络运维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运维技术服务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⑴独立运作, 资源、配置等信息缺乏统一共享, 信息孤岛严重。运维支撑部门在解决故障或问题时各自为政, 缺乏协同, 相互之间资源不共享、信息保密, 致使IT维护过程中配置资料等欠缺或不完整, 往往需要长时间来调配相关资源和摸索查找相关故障点。

⑵缺乏规范化的运维管理操作流程及高效的管理工具, 实际工作效率不高。随着IT环境的多元化、复杂化, 运维部门内部分工也逐渐专业化、明细化, 一个工程师很难全面熟知所有的系统, 然而在实际的运维服务运作中, 由于流程不规范, 用户习惯于直接向熟知的运维人员报障, 导致运维人员很难按职责工作, 内部分工完全失效。同时, 现在大多IT运维部门还普遍缺乏对于整个系统的运维管理经验, 多以人工的方式分散管理, 以手工的机械方式进行统计工作, 被动式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传统的运维管理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效率远远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网络应用需求, 使得网络管理人员在受到网络规模化、复杂化带来的网络管理压力的同时, 还要受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需求压力, 网络运维管理如何以最小化的IT资源产生最大化的效率, 使网络的性能和效能最优化, 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尤为重要。

⑶规划存在局限性, 缺乏长效。大多IT系统规划仅着眼当前, 与未来发展脱节, 导致后期大量“亡羊补牢”式的补丁工程, 增加了投资成本。

⑷缺乏科学的量化依据和计量机制, 绩效考核主观性强。由于缺乏量化考核工具和表现工作业绩的具体数据为依据, 负责人对运维服务人员的工作绩效很难量化,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印象, 且用户也无法对运维支持部门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2 智能网络运维协作支撑平台的设计

2.1 ITIL简介

ITIL即IT基础架构库, 英文全称为Infor m 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最早在1989年和1995年期间由英国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 (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 CCTA, 后来并入英国商务部 (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 OGC) ) 发布的, 它的目标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IT服务, 是业务和信息系统之间的纽带。2001年到2003年期间, OGC发布了ITIL v2, 其核心是服务提供与服务支持, 侧重于管理过程中各种流程的构建。2007年ITIL v3正式发布, ITIL v3被称为最佳实践框架的演进, 它更加强调进一步提高IT服务效率, 改善IT服务效力, 实现IT服务促进业务管理的目标, 实现IT服务、业务管理持续稳定发展。ITIL v3可以看作是ITIL v2的扩展与深化, 是一个描述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的公共框架, 同时也提供IT治理的框架, 它的最大意义在于把IT服务与业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并从业务和用户的角度, 在ITIL v2的基础上引入了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将ITIL v2中涉及的有关流程及职能纳入生命周期模型的不同阶段中, 如图1所示, 它主要由核心组件、补充组件和网络组件3个组件构成。“核心组件”由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实施和持续服务改进组成, 涵盖了IT服务的生命周期, 从业务所需到最优化服务, 也包含了现有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的所有内容。“补充组件”包括不同情况、行业和环境下的详细内容和目标, 帮助IT根据环境、经济条件和机构战略定制部署ITIL的核心原则的信息。“网络组件”提供了不同情况、行业和环境下共同所需的动态资源和典型材料, 例如流程图、定义、模版、业务案例和实例学习。ITIL基于流程, 以客户为中心, 客户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要求, 自定义并改善、规划制定出符合自身的IT基础架构及IT服务管理标准规范, 提高IT资源的效能, 使IT投资回报最大化, 本平台就是基于ITIL v3设计的。

2.2 平台主要功能设计

目前通用的网络管理软件逐渐增多, 这些网络管理系统往往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数据收集及查询工具, 希望用户通过查询数据来了解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但实际上用户并不能预期网络中什么地方可能会出故障, 只有当出现网络中断时, 才会用这些工具来解决问题, 这种“来电响应式”的事后网络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用户对目前网络管理的需要, 用户更加关心的是如何保证整个网络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何运维好自己的网络。

(1) 事前管理。保证整个网络上应用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行是网络运维管理的主要目的, 为避免“来电响应式”事后网络管理模式, 本平台将“事前”管理的模式纳入了用户网络管理之中, 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故障出现前把问题处理掉, 大大降低了用户网络管理的风险。例如对路由器的CPU负载和交换机的Mem占产生较大影响的网络病毒扩散、黑客攻击等的二层的广播和三层的扫描行为, 通过平台提供的实时网络监视相关信息, 就能及时防止。

(2) 自动勾画出整个网络的真实物理拓扑图。本平台能够自动勾画出整个网络的真实物理拓扑图, 包括各个设备之间的真实连接, 在这张拓扑图上用蓝、绿、黄、红4种颜色和具体数值来表示网络设备和相关物理链路的状态, 用户只需要通过颜色就可以了解到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点, 轻松地发现网络“问题点”,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这就像一个人, 如果时刻对自己身体的各种参数如血压、心脏、体温等进行监视, 一切正常, 那么他是不会生病的, 而在他生病前, 一定有某个参数不正常, BTNM就是通过自己的物理拓扑图来给网络拍X光片, 并将他展现在用户面前, 让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自己的网络真实情况和实时运行情况, 并及时发现隐患点, 真正实现事前管理。

(3) 通过图形化“一目了然”地反映网络的整体信息。网络流量监控是网管软件基本功能, 但大多软件对流量监控结果表述不详, 本平台注重通过信息综合来直观地反映网络的整体信息, 例如:通过拓扑图, 可以监控分析异常流量交换机端口, 对端口流量、帧流量、广播流量、丢包情况的详细信息通过颜色和数据直观显示, 为用户具体的判断处理提供明确依据, 如流量很小而帧流量很大, 反映该端口上存在“黑客或病毒扫描”行为, 而广播流量大于100个/秒, 通常不是视频流就是网络病毒。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向你显示链接该端口的用户信息 (包括IP地址、主机名等等) , 结合地址薄功能就可以实现全网、跨网段、跨VLAN的IP定位及IP-Mac绑定, 如果需要, 通过数据流分析系统用户还可以详细查看该流量的组成, 这些流量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4) 网络设备真实“面版图”管理。平台提供最全的网络设备的真实面版图管理, 支持设备真实、实时面版图展现, 支持设备堆叠显示。在面板图上可以动态显示端口、模块的状态, 支持所有设备端口连接状况动态跟踪, 并可以直接查看端口所连设备、PC机等, 并可对端口进行开、关的操作, 非常方便。

(5) 实现“机房无人值守”。平台配置强大的预警和告警系统, 可对网络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告警, 对网络服务器的有关进程和访问情况进行预警, 同时还通过模拟用户实际访问行为的应用行为监控, 来实现对整个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的监控。用户只要将告警条件设好, 本系统就能够通过手机短消息、中文语音、系统消息框、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向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告警通知, 并可自动执行相关恢复性操作, 真正实现了“机房无人值守”。

(6) 有效的预警、各种历史数据记录及报表。及时的对网络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有效的预警 (告警对话框、邮件、短信) 外, 用户的网络在平时不出问题时, 还可以通过生成各种历史数据记录及报表对用户的网络运行情况及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综合统计, 平台提供循环记录统计, 其记录结果作为日后网络健康检查的依据, 如一根千兆链路上, 平时的峰值只有2M的流量, 而今天峰值却达到4M, 虽然对千兆链路来说, 4M数值不算大, 但是也应该告警, 通过这样就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 而连续记录可以体现出网络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 为上一些新的应用及进一步的网络改造提供数据依据, 体现了网管人员的工作价值。

(7) 对网络的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监控、数据流分析。对网络的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监控以外, 系统配置了数据流分析和监控系统, 通过对数据流的数据包头进行分析、统计和归类, 实现对整个网络中数据流的组成的透明化并对异常行为 (如缺省的IP地址扫描、帧数量异常及Session异常等) 进行预警, 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告警条件及数据记录规则。一旦触发告警, 系统会自动将告警前5分钟及后5分钟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备日后可以再现及用户进一步作分析需要。这就像马路上的数字摄像头一样, BTNM数据流分析记录模块时刻监视整个网络数据流的组成,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上的异常行为。

(8) 系统及应用软件、中间层监控。关于系统及应用软件方面, 对提供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Oracle、SQLServer、My SQL等数据库、Web Logic、Web Sphere、IBM MQ等中间件、业务应用系统、EMAIL、WEB服务、FTP服务、DNS服务、DHCP、LDAP目录服务、文件系统、应用进程、内存、CPU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测, 帮助网络管理人员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9) 系统支持远程管理模式。平台支持远程管理模式, 用户的远程客户端只要与网管服务器连通, 即使通过拨号方式, 也可以在远端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配置, 方便用户对网络进行管理。

2.3 系统模块设计

本平台的主要模块如图2所示。

⑴网络平台管理模块故障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⑵数据流分析模块的分析功能的设计有别于Sniffer等分析工具, 无须专业背景, 注重24小时自动进行数据分析, 捕捉网络数据异动——病毒扫描、网络攻击。支持跨IP网段分析捕捉各类异常网络数据流, 提供2~7层的数据分析, 一旦捕捉到问题特征, 在任何时刻均保留“此刻以前10分钟原始数据”以供事后分析, 避免了异常事件转瞬即逝的困境, 可以进行“数据回放”分析。帮助事后分析问题, 具体如图4所示。

⑶高级服务器管理模块一是管理和监视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数据, 包括服务器的CPU负载、内存利用率、应用进程、文件系统、文件体积等信息的分析与监视。二是管理和监视服务器上各应用服务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数据, 包括HTTP、FTP、EMAIL、数据库、DNS、DHCP、目录服务以及各中间件等。

⑷系统安全监控模块基于人工免疫成熟检测规则开发, 集成了优秀检测器的基础上, 对流量进行内容上的过滤匹配, 经过对数据集包内容的特征提取, 自适应地构建自体集, 在实际检测中用同样的包内容特征提取算法对网络数据包定位匹配, 对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与处理。

4结语

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没有信息化, 就没有现代化”。在

参考文献

[1]韩帅, 吕文刚, 王贵.基于ITIL的网络运维流程探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5 (6) :62-65.

[2]向华.网络运维流程管理与故障管理流程的建设[J].出版与印刷, 2007 (3) :42-43.

网络支撑平台 篇8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经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革新, 已与IT技术充分融合, 成为具有广电行业特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广电业务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与IT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云计算”是信息产业发展新一轮的引擎, 带动了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 它的发展和普及将为IT应用模式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统一的资源管理、灵活的资源调配, 高可用的应用服务, 同时大大提高IT服务能力与运营效率, 并实现节能减排的管理要求。

北京电视台新媒体总体业务目前的应用主要有网站、移动端、IPTV (OTT) 、微博微信四项任务。由于这些应用从融合移动终端到融合电视终端, 从广播到交互等各种场景, 那么, 采用什么技术体系去适应这种多场景、多模式强交互的应用支撑, 去适配已知/未知或可能的新的应用场景的挑战, 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充分理解业务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后, 北京电视台新媒体技术支撑体系开拓性地采用了云计算的技术架构体系, 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业务场景的挑战, 建成了广电系统第一朵真正落地的“云”。

北京电视台构建一个具有典型广电与互联网跨界特色、满足行业需求的云计算基础支撑平台, 开创广电行业数据中心的全新服务模式, 展现云计算时代IT运维管理与上层业务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巨大价值。通过规划中的云平台实现对多种业务资源、用户资源、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 并采用全新的服务模式为相关业务部门及合作伙伴提供灵活高效的云的服务, 不仅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还能带来降低能耗、节省机房空间等综合效益, 最终通过云战略促进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业务未来发展目标。

1 项目建设目标

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云基础支撑平台项目目标是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一套完整的异构云基础支撑平台, 为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内容生产服务平台等应用业务系统提供一个包含三层云服务 (Iaa S、Paa S、Saa S) 的完整的行业私有云平台, 该云平台具有安全、稳定、灵活并易于监管等特点, 同时能够针对云平台中全部资源提供统一的运维管理能力以及针对应用和服务的业务模型交付能力。

云基础支撑平台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 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简化管理复杂度, 减少维护人员的数量及技术难度。

(2) 具备按业务匹配的模型交付能力, 满足业务新系统弹性 (快速的性能扩展) 、敏捷 (高效部署新业务) 需求, 以加快新业务部署的速度, 并减少新上线业务的部署难度。

(3) 通过虚拟化技术, 有效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异构虚拟化技术, 降低单一虚拟化技术带来的风险, 强化高可用性, 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4) 具备异构虚拟化平台统一管理。

(5) 实现敏捷适配的应用目标。

(6) 云技术的采用, 达到了节能环保, 节约空间等附带效应。

(7) 提高运维水准与服务能力, 降低运营成本。

2 项目技术难点

2.1 提高资源利用率

云基础支撑平台通过资源池化和业务服务的动态扩展特性解决系统负载难以预测、设备使用率不高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2.1.1 资源池化

传统的独占物理机的资源管理方式, 各业务部门间的IT资源一旦分配后就难以跨部门实现相互灵活调配。由于难以评估IT资源的需求, 因此解决方案只能以业务最高峰时的全台资源需求来为每个业务部门分别配备IT资源, 这样在平常情况下这些IT资源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造成设备使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问题。

通过将硬件资源转化成虚拟的公用资源和服务, 我们将独立分散的机器, 整合成一个计算和存储资源池, 由云基础支撑平台统一管理和调配。还可根据各业务不同时间点工作量的分配情况, IT管理部门可人工或自动增加/减少不同业务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如:通过资源回收、资源和服务实例自动化部署等手段, 将回收的IP收录资源重新部署成技审资源) , 使各个业务资源需求峰时和闲时工作量的资源利用都保持在合理水平, 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率, 避免了资源浪费。

2.1.2 业务服务的动态扩展

高度可扩展性是指对群体 (大量用户) 工作量的适应能力, 云基础支撑平台会根据业务量变化和用户的工作负荷变化而扩展 (或缩小) 基础设施资源供应。高度可扩展性和弹性使得云基础支撑平台有可能指数地扩展服务和快速、自动供应 (或回收) 资源, 以响应变化的业务需要, 满足业务服务和支持多用户使用的要求, 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 灵活快速动态适配资源需求

云基础支撑平台通过业务模板管理满足快速项目业务迅速转型、业务量变化的需求。

2.2.1 业务流程的镜像与模板管理

业务管理需要实现可重用的、基于模板的部署, 根据电视台不同的业务应用和部署拓扑, 设计出不同的业务模型, 打包成模板的形式, 在业务层面定义业务模板。

IT管理部门通过云基础支撑平台完成资源和服务模板的创建与管理, 它可根据收录和转码业务需求, 创建收录和转码业务资源模板, 如收录、收录控制、数据库、转码和存储资源模板;根据业务需求定义服务模板, 如收录业务服务模板中包括收录、收录控制和数据库资源模板;转码服务模板中包括内容转码资源和存储服务资源模板, 如图1所示。

根据电视台的业务应用, 主要包括IP收录控制、IP收录服务、素材管理、BS快编服务、调度服务、合成渲染、自动技审、CMS等主要业务应用, 把这些业务应用系统所需的运行环境定义成标准业务模板, 该模板包括操作系统类型、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环境所需资源数量、集群策略、通信协议、安全规则策略等定义。所有内容都是预安装的, 不再通过安装介质, 而是已经安装好的系统环境, 包括了安装过程中创建的Profiles, 应用环境包含的这些镜像可以直接部署到Hypervisor中。在虚拟镜像实例化部署到虚拟机之前, 可以对应用服务器参数、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等参数进行配置。按照设定集群中各角色服务器的数量实例化, 最终实现以该业务应用环境整体交付。

2.2.2 业务应用举例

以突发的热点事件 (如事关国计民生的会议、体育比赛等) 内容生成过程中对内容生产服务平台的需求为例:考虑到内容生成过程是线性过程 (从收录到制作、再到转码、最后技审) , 首先要准备大量收录资源, 完成收录任务后需要大量节目制作资源, 之后需要大量转码资源, 然后提交技审部门, 这时需要大量技审资源。

针对内容生成过程是线性过程的特点, 在突发的热点事件内容生成过程中, IT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云基础支撑平台实现资源的灵活快速调整, 解决快速项目业务迅速转型和业务量变化的需求。

(1) 先快速生成大量IP收录资源应对收录业务部门对IT资源的需求。

(2) 完成收录任务后, IT管理部门通过云基础支撑平台快速回收IP收录资源, 将回收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用于部署节目制作资源, 供节目制作业务部门使用。

(3) 完成节目制作需要涉及转码工作时, IT管理部门通过云基础支撑平台快速回收节目制作资源, 将回收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用于部署转码资源, 供转码业务部门使用。

(4) 进入技审阶段, IT管理部门通过云基础支撑平台快速回收转码资源, 将回收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用于部署技审资源, 供技审业务部门使用。

以上所有资源的回收和重新部署调整, 完全可以通过云基础支撑平台自动完成, 一般一套业务系统资源运行环境的准备仅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即可完成, 充分满足了突发的热点事件内容生成过程中, 对IT资源的大量快速需求和对时间上的快速响应要求。而采用传统的独占物理机的资源管理方式往往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业务系统资源的调整, 无法解决快速项目业务迅速转型和业务量变化的需求。

3 项目解决方案

根据前期一年多的测试和需求调研, 北京电视台云基础支撑平台以满足业务需要为主, 从资源、业务和用户三个层面进行管理。

3.1 资源层面

采、编、播、存作为电视台的核心业务系统, 具有流程化运转的特点, 不同业务在不同阶段对资源会有不同的需求。考虑到网台业务的多样化及对资源的不同要求, 需要对异构资源统一管理, 包括对异构的虚拟化系统统一管理, 对于不适合虚拟化的应用, 提供物理机的支持, 确保满足业务的不同资源要求, 保证网台业务的顺利运行。

3.2 业务层面

针对网络广播电视台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内容生产环节、内容服务环节、内容运营环节, 由业务驱动生产, 根据终端展现的业务需求来生产内容, 与云基础支撑平台在技术和业务流程上进行整合, 形成统一、清晰、以提供新媒体服务为主的综合业务平台系统, 从而实现极具灵活性和高效率的内容采集、编目、制作、索引到多终端按需发布, 满足新媒体海量、多样化的生产能力和多样化节目制作流程。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业务交付能力, 能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精简部署和快速上线。

(2) 业务应用平滑扩充的能力, 网台各种业务的应用能够根据业务量变化和用户的工作负荷变化而扩展或缩小应用规模。

(3) 具备高可用性和高稳定性能力, 保障业务的连续性。作为网台的关键业务系统, 具备不可中断性、高可用及高稳定性至关重要。云基础支撑平台, 为北京电视台核心业务提供最大的可持续运行时间和最小的非计划宕机时间保障。

3.3 用户层面

云基础支撑平台作为全媒体业务的支撑, 需要满足运维、业务、应用、管理各条线上使用者的需求, 云基础支撑平台按照这些使用者来划分角色, 面向这些角色授予各种功能。

本次方案设计采用国内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云管理平台产品, 以较高的性价比实现云计算的完整解决方案 (即Iaa S、Paa S、Saa S服务) 。对虚拟机、主机集群、存储、网络等资源及上层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自动部署、监控、资源调度及分配管理。不仅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与成本, 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服务的最快交付, 也改善了IT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能力, 以及最终用户获取IT资源的能力。

云管理平台项目架构如图2所示。

云管理平台由物理资源层、虚拟化环境 (包括虚拟化平台、虚拟化资源接口层) 、物理机集群、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以及云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组成。

基础设施服务包括虚拟机、物理机、存储及网络资源, 这些资源由云管理平台统一管理, 为业务系统提供基础IT资源。

虚拟化资源层通过对虚拟化平台统一管理调度, 对计算、存储等物理资源进行池化, 抽象成可管理、可调度的逻辑资源, 屏蔽异构虚拟化平台调用接口, 向上提供一致化的访问。该方案设计通过多种虚拟化系统提供虚拟化资源, 将负载及性能要求不高的生产系统在两套虚拟化系统中分别部署, 实现主备模式, 提高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以及用户的可选择性。

对于那些负载及性能要求很高的核心系统 (如数据库、域服务器等) , 方案建议将其部署在x86架构的物理服务器上, 从而确保系统的性能需求及高可用性。

云管理平台对虚拟机系统和物理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 所有资源均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 实现管理的便捷、高效。作为云管理平台的运维支撑, 还需要提供云服务监控、故障管理和云安全体系作为保障, 实现高效运维。云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完全透明的计算及存储资源, 用户的应用系统可通过远程接入方式在云管理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资源上 (虚拟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 直接进行部署、应用, 而无需关心其底层架构。根据本项目中业务需求及应用系统的情况分析, 云管理平台提供如下服务。

(1) 虚拟机服务

提供不同配置和规格的虚拟机服务:云管理平台负责服务器的安装部署, 并将物理服务器虚拟化出多个逻辑服务器。与传统物理主机相比, 虚拟机具有资源与位置无关性、快速部署、在线自助管理等特征。

(2) 物理服务器服务

向高负载业务提供高性能的物理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可实现对物理服务器的直接管理, 通过模板镜像的方式对物理服务器进行快速部署及在线自助管理。

(3) 活动云磁盘服务

给实例附加存储卷:满足磁盘空间不足, 应用需要挂载额外数据存储空间的需求。如果虚拟机实例启动失败, 活动云磁盘自动分离, 数据完好无损。然后, 可以重装上卷到一个新的实例, 并迅速恢复。

(4) 用户自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自服务门户进行自助式资源申请:申请通过相应审批后, 用户可获得相应的资源 (虚拟机或物理服务器) , 同时可通过统一的Web界面进行管理和维护。自服务门户还为用户提供基于Web的虚拟机远程终端访问功能。

(5)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

整个云平台管理系统分为几种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支持将不同权限添加到角色中, 便于权限管理。不同权限的用户对云管理平台具有不同的管理功能。

(6) 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用户申请资源时, 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使用时间:当虚拟机到期后, 可由管理员进行提示, 如不需要继续使用, 则可由管理员进行删除或注销。虚拟机被删除或注销后, 会对该虚拟机所占用的所有资源进行释放, 包括删除虚拟机镜像文件 (包括备份) 、占用的存储空间等资源。释放的资源回收到资源池, 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及IP地址等资源。

(7) Instance Paa S支持

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可为应用系统构建完整的应用运行环境:支持应用的自动化、快速部署, 降低中间件部署和管理的复杂性。从而使客户不必花太多精力在应用的部署和非功能的要求上, 如HA、伸缩性、集群等。

4 项目实施效果

目前, 北京电视台云基础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已于2013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运行。云基础支撑平台满足预期建设目标, 可快速灵活地支撑网络电视台的业务, 实现弹性按需分配等功能特性, 相比传统服务器,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管理难度和复杂度。采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 实现了系统的高可用性, 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 大大减少了机房空间的占用, 并实现了绿色节能减排目标。

5 未来的发展

基于以下三点, 我们认为“云计算+大数据”将是未来媒体竞争的关键:

(1) 云计算改变了IT, 而大数据则改变了业务;

(2) 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 大数据须有云计算作为基础架构, 才能高效运行;

(3) 通过大数据的业务需求, 为云计算的落地找到了实际应用。

新闻热线:民生新闻的支撑平台 篇9

与观众实时互动海量资讯处理

城市频道热线中心共有19名员工, 每天要负责接听全省各地观众打来的电话。每天的电话量在1500条左右, 内容五花八门、纷繁复杂, 如市民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 看过城市频道新闻节目后, 想要了解相关具体内容、对节目进行评论谈看法的, 以及市民的投诉电话, 包括消费投诉、环境污染、违建、占道经营等等。在这里, 观众不光可以了解到频道节目内容的最新动态, 还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为了保证和观众的实时互动, 热线中心特地安排2名接线员专门负责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 比如法律问题, 我们会联系安排对口的律师事务所请专业律师进行解答;投诉信息, 我们会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 督促其尽快给市民解决问题;观众反映频道节目内容的电话, 我们都会一一做出答复, 让观众满意。

频道热线中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频道每日近5个小时的自采新闻节目提供强有力的新闻来源支持, 让观众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提供鲜活、及时、有效的新闻线索, 是热线中心的工作重点。观众打来求助电话是非常好的一个信号, 是观众对频道信任的体现, 我们每日安排反馈小组, 及时耐心细致地对观众进行答复, 并尽可能帮助解决。我们还与相关职能部门 (如市政、警方、消协) 等建立联动机制, 成为政府机关与市民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在这种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的良性循环中, 我们与观众建立了良好的诚信机制, 观众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 我们能及时得到新闻线索。

从平日的电话记录上可以看出, 观众对频道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电视媒体延伸的增值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此, 频道开始推出各类和观众互动的活动, 如《零距离社区行》、《便民网》、《爱拼就会赢》、《欢乐送》等一系列的便民服务, 市民都可以通过频道热线平台进行互动报名, 参与到节目中来。

规范服务坚持公益目标

零距离热线中心的服务对象来自社会各阶层。零距离热线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 以节目为依托, 接线员要倾听观众声音, 为观众答疑解惑, 传递实用信息。比如, 有时会接到极端电话, 有人来电声称要自杀, 这时, 接线员就要在第一时间稳住来电者情绪, 耐心倾听, 同时做出准确判断, 并向有关方面及时汇报情况。

和商业企业服务热线不同, 频道新闻热线工作人员要具有极强的新闻敏感性, 并快速判断新闻价值, 这都需要对接线人员做基本培训, 判断每个来电的价值, 处理难缠来电等, 以保证接电话的效率。

城市频道热线中心拥有完整的服务行业规范标准, 推出了《城市频道热线中心座席规章制度》、《热线中心服务礼仪标准》、《城市频道热线中心服务规范用语》等, 让观众在打进电话的一瞬间, 就感受到城市频道规范细致周到的服务。

上一篇:血浆组织因子下一篇:机床生产率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