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平台(精选12篇)
网络研修平台 篇1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大趋势之下, 我不想寻找那些“以身试法”的先行者, 也不想寻找那些激流勇进的弄潮儿。而是寻找潜心教学教研的践行者;寻找普通教者身边发生的“教学寓言”;寻找有益于教师教学及专业发展的资源或者工具;寻找教育博客世界里, 执着于教学感悟、反思, 默默探索、找寻教学真谛的“苦行僧”;寻找这个时代中, 信息技术教育领域, 坚强的小人物和那些以黎明前夜作为狂欢夜, 在狂欢夜中认真舞动的“舞者”!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 你在其间, 独一无二, 不可或缺, 让我们同行!
关键词:“网络研修平台”,踉跄前行,技术的美感,思行之林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研修, 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 同时借助网络优势, 搭建教师教研平台, 不仅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而且可以推进教师在教育模式、体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从而实现教师教育质量与效应的有效提升。因此, 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修形式多样化
1.发挥校园网站研、训一体功能
校园网站具有多种功能, 包括发布校本培训资源功能、在线交流功能、远程视频功能、教学资源库功能以及提供主页空间功能。东营小学承担了省级课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校本培训绩效》, 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链接了一些教育网站, 供教师在网上学习时有更多选择。学校网站中开设远程培训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 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上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校园网站持续举办网上培训班, 并整理网络教学讲义, 学校每周将新颖的教程放到网上, 培训的教师只要输入密码, 即可登录, 下载后就可用于自学。学校还设置了课题QQ群培训中心, 定期由课题管理员在网上发布培训内容和专家讲座。即使假期中, 教师也可足不出户, 通过校园网站接受专家培训。
2.鼓励参与论坛讨论, 建立教育博客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培训, 促进教师参与论坛讨论, 并在网站上添加了博客功能, 鼓励教师建立个人的教育博客。教师在网上积极交流授课经验、听课评价和教育教学随想, 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模式。网络教师同伴互助形成规模, 教师逐步养成了阅读和反思的习惯。
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每月在论坛中发布交流主题, 教师通过发帖、转帖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 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为教师构建了互助交流的平台, 增强了教师之间交流研讨的意识。例如, 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推进班主任工作”报告会后, 学校每位领导在论坛发帖, 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也积极回复, 将自己在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发表于论坛之中。再如, 每次集体评课时, 受时间的限制, 发言的教师总是少数, 某些发言又顾虑重重, 赞扬多批评少。自从开展网上评课活动, 本校教师都可以用实名进入、各抒己见、直抒胸臆, 介绍经验、提供资讯、争鸣见解, 没有时间的限制, 也不必只说“情面话”。依赖网络,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里针对同一问题反复磋商, 深度挖掘。在多元互动中, 授课者和评价者都会获益匪浅。论坛成为教师学习、交流、研究的真正平台。
学校中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教育博客。教育博客彰显教师个性、体现教师教学上的所思所感。无论是教学论坛, 还是教师博客,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对教育的认识, 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 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 在参与与讨论中提高, 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意识。
3.电子备课与电子档案
为提高教师备课效率与质量, 学校自建教学资源库, 教师均采用电子备课, 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拓展思路,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动态管理, 利用电子教案特有的修改和编辑功能, 使教学设计日臻完善。在共同研讨的气氛中, 教学能力得到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目前, 学校建有8个学科、包括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的电子教案及课件资源库。
教师都在局域网上构建了自己的教育资源库, 包括教学软件库、素材库、教学信息库。除此之外, 学校还把近年来的教师培训资料、优秀教案、优秀论文、教学录像及优秀多媒体课件集中到学校网站培训资源库, 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提供了充分的培训资源。
为激发教师学习、发展意识, 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成长经验, 东营小学为教师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目前, 教师成长档案中有大量的教学反思、优秀的教案、课件、论文等, 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切合学校校情、不断生成、取之不竭的资源库。分享这些资源, 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为工作带来启示和借鉴。此外这种公开的展示还具有激励作用。学校的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 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校本研修, 教师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资讯, 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高了研究学习的实效性。
●课题实验保证研修成效
东营小学承担了课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校本培训绩效》, 通过实验, 对全校教师有关信息化发展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实际操作等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对教师在实验前后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了数据比较 (如下页表1) 。通过对照表可以看到, 大多数教师养成了使用网络学习或教学的习惯, 并能积极参与论坛、博客、课题QQ群的交流讨论, 根据教学需求制作CAI课件。
通过实验研究,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不仅获取的知识量明显增加, 并且能利用网络中的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优化课堂教学, 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无形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表2) 。
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 实验后教师所教学科的成绩普遍高于实验前的成绩。可以肯定的是教师的自身理论和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校本培训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是可行的。
事实清楚地证实, 网络环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 转变教师的观念, 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探索性工作, 同时课题的研究还发现利用网络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如表3) 。
例如, 2006年, 王志慧老师的录像课《别董大》在河北省目标教学评优课中获一等奖;2007年, 谢少莉老师的《一亿有多大》在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荣获一等奖;2009年, 雷杰老师所作课外阅读指导课《剪纸》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网络研修让教师平等地享用最优质的课程资源, 打破时空阻隔, 拓宽教师自由、自主学习的空间, 同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了自身业务素质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 网络校本教研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讯和教研互动等多层面、多方位的功能服务, 它强调教师自我研修与智慧互通相结合, 它有利于教师教育视野的开阔与自我价值提升, 有利于沟通并引进更多社会资源和专业引领, 有利于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交往能力的锻炼, 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学校打造更多骨干教师和名师, 从而提升校本教研的整体效益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研修平台 篇2
相遇是缘。初春时节,借一根细细的网线,我们相会在这里。网络连着你我他,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山东省初中历史2班。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倾听专家讲授,一起学习、展示、交流,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同帮互助、扬长补短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这里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友谊场所。精心研修的同时,我们开阔眼界、提高能力,我们也创造快乐、收获友谊。我们来自不同地区,虽不能谋面,却可以通过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温暖与关心,在互励互助中不断开阔视野、增进友谊。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机缘,珍爱家园里散发的每一缕馨香。
网络研修平台 篇3
我校的“校本研修”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着眼于解决学校自身、教师自身存在得到真实问题,尽量避免哗众的浮躁,力求从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广大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的反思。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真实的、可行的、持续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学校、教师的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必由之路。
一、学习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校本研修的生命力来自实践需求,但要真正指导好教育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基础,特别是更要靠学习内化,靠学习积累。我校不断创设学习氛围,加强学习指导,向教师们推荐阅读书目,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学习形式,开展“论坛”活动,树立了“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责任”的理念,引领老师养成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校本研修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只有把教师研究的目光和兴趣移向课堂,关注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点点滴滴具体的、特殊的、真實的问题和经验,才有可能使校本研修具有源头活水而常研常新。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 “同课异构”、“调研课”、“会诊课”、“观摩课”等具有不同功效的公开课,围绕一两个教学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集体成长的目的。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协作体”,为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带着去掉浮华、常态反思的心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研修活动缺乏导向性、层次性、专题性,就会使得教师对教研活动内容根本提不起兴趣,造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为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学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引领,要求教师把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然后根据自身的能力,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情况,确定自己可能进行研究的课题。课题一旦确立,教师日常的业务学习、笔记摘抄、课堂教学、撰写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进行的工作总结、撰写的经验论文均可围绕研究的小课题进行。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小题大做”的身边小事研究、“老生常谈”的共性问题持续研究,激发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研究意识,在学校、教师中初步形成了集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职业生活氛围。
网络研修平台 篇4
●加强引领、鼓舞热情——避免“一曝十寒”
网络研修平台在一开始就能够以其海量信息、多向互动的鲜明特点吸引住每一位参训的教师,大家在初期几乎都能拥有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各网络平台发起的活动,感受各种思想和意识的碰撞。然而,随着这股新鲜劲儿过去,有些教师就会产生应付情绪,在完成指定的网络研修任务后就会沉寂下去,到后来往往只剩下少数教师仍在活跃。更有甚者,少部分教师电脑开着,人却已经离开。
要改变这种三分钟热度的状况,就需要学校加强引领,让每一位教师能够认识到网络研修的价值,让他们体验到网络教研的快乐,才能让网络研修平台保持长期的、持久的吸引力。这需要各单位的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亲身示范,以唤起广大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而这些鼓舞和引导,又会促进网络平台的繁荣,增添网络研修的魅力,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互助互补、良性循环的积极效果。
●明确主题、准确切入——避免“旁逸斜出”
良好顺畅的互动性是网络研修有别于传统研修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这种开放式的互动往往又容易造成讨论焦点不集中,研究方向易偏差的问题。这不是我们希望的互动方式及结果。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网络研修中提供的主题切入点应尽可能的“小”,以便让参训教师能够积沙成丘,在一点一滴的突破和积累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在网络平台上展开各种互动活动前,教研组织者应引导教师进行预热,这样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东拉西扯的现象,整个互动流程才不会显得杂乱,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适时提炼、定期整理——避免“人走茶凉”
教研组织者对网络研修平台上积累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可以避免网络研修沦为一种兴致化、自由化的研修形式,增强网络研修平台的粘性,使得参与研修的教师能够感受到由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教研组织者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梳理,将教师们的各种见解、思想和观点进行汇总,提取出其中具有真知灼见、新鲜独特的内容进行公开发布或展示,以期达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到网络研修平台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目的。
●规范制度、长效管理——避免“曲终人散”
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网络研修的前行同样需要规范和管理作为持久健康发展的保障,如果缺乏规范的制度和长效的管理,网络研修就极有可能在一阵喧嚣之后失去生机。制度的制定和管理的细化,需要广泛聆听参训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要尊重和遵循网络研修平台的独特性,不宜采用过于呆板、僵化的约束,因为那些条条框框往往会让电脑屏幕前的教师失去兴趣和热情,制约他们的思考和灵感,以致丧失了网络研修原本应有的鲜活特色。
网络研修个人研修计划 篇5
网络研修个人研修计划篇一
网络平台为我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为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采用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通过“中小学校长博客群”这一平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及时学习、讨论。根据进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特制定如下网络研修计划:
一、目标:
通过研修,进一步丰富自身素养,学习教育发达地区优秀校长的先进理念与创新意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使自己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并把这些先进理念运用到工作中。
二、内容和措施:
1、利用网络资源作为平台。积极参加各类交流研讨活动,经常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文章,学习体会。勤于学习、勤于交流、在培训、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学识力。
2、不定期地写出读书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并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专业素养。
3、完成进修学校安排的《治校之道》专题学习任务,体验名校长的管理魅力,要记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体会。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积极参与交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吸取源头活水融汇教育智慧,结合学校的实际反思自身的管理工作,找差距,找不足,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最快、最方便的学习方式。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让自己的工作更高效。
网络研修个人研修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运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践自我发展的空间奠定扎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同时也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4、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正人先正已,育人先育已,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5、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具体措施:
1、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师研修网,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从而不断反思进步。
2、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利用网上研修的机会,学习提高。通过网上研修与自身实践,逐步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3、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利用好每次学习机会。
4、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在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通过多学习多交流来寻求教学的新起点。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网上研修的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运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相互学习来提高教学实效。立足教学实际,解决当前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网络研修个人研修计划篇三
校长研修立足于校长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深入不断地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所以,在接受培训的同时,我也要主动自修,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接受新思维的挑战,这次培训给我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借此机会,我要不断加深研修水平,努力提高自我素养和管理水平。
一、研修的目标:
结合本次培训的具体要求,在培训期间,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管理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管理智慧,形成管理风格。并把理论积极赋予实践,增强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专业研修为抓手,努力将提升个人素质。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管理,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管理理念,反思管理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育管理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三、研修内容
1、深入学习师德师风方面的理论知识。
2、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3、抓住时机到先进学校参观、听课,学习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听课指导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研修特色学校建设理论,校本教研理论,创新管理理论,创建独到的学校管理理论。
5、充分利用县内教育专家的资源,珍惜专家讲座的学习机会,主动与专家沟通学习进程,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分阶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育管理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方式。
2、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半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参加培训班内博客交流。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研促管。
4、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网络研修大有可为 篇6
一、国内网络研修的现状
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目前国内的网络研修主要有网络学习和网络教研两种形式。我这里仅谈谈远程培训、网络研讨和教师博客。
远程培训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总的要求,委托相关单位组织实施的。由业内知名专家牵头组成课程专家团队,制订课程计划,录制课程,建立辅导团队、管理团队等督促学员完成教学任务,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国培计划、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等。其特点是课程设置科学,讲课专业层次高,准备充分,实效性强,深受老师们欢迎。网络研讨是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的一种方式。常见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区域领导的干预下进行的,有专家的引领、纪律的约束,活动在周密的计划下有序地进行。教师博客也称教学日志,其具有发表、分享和交流的特点,主要呈现形式有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利用博客等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特点和个人爱好积累资源。
二、网络研修的若干建议
建立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在本区域的教育网站上开辟资源中心,将上传资源权限下放给基层学校。区域资源中心分学科由专人负责整理并推荐资源,定期对原创资源进行评比,评比结果纳入各学校和个人的业绩考核。
建立区域教育教研团队。建立市、镇、校三级学科教研团队(或名师工作室),由各级的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各级名师、骨干教师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学科教师全员参与。主持人收集并确定所要研修的话题,制订研修计划,由核心成员轮流主持研修,组织教师们围绕话题提前准备,按时参与。结束后形成活动记录,整理、择优在网站上刊登,特别优秀的可向报刊推荐。
网络研修平台 篇7
一、需求分析
针对已有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 我院开发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与研修互动平台。该平台在开发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口。
1. 论坛平台栏目开设灵活, 除固定栏目外, 还提供了一个自由设置栏目的功能。只要给学科专家赋予一定权限, 就可以通过菜单选项的方式, 开设新的栏目。
2. 对注册用户权限灵活设置。在主题固定的研究室内, 只能发表或者对相对集中的内容跟帖, 避免一般论坛帖子量大、内容杂乱的现象。
3. 从技术上支持图片、音频、视频及动画的上传、下载功能, 允许在本贴内发表带有插图、音频、视频、动画的内容, 方便师生交流。
二、功能设计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与研修互动平台通过设立“专家在线”、“名师诊断”、“疑难分析”、“案例剖析”等栏目, 打破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时空界限, 学员与培训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B B S、留言簿、网络实时答疑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
该平台计划分学科实施, 覆盖本项目涉及的初中1 0个学科。各学科栏目由主题研修室、公共聊天室、自由讨论室、B l o g区组成。每个主题室建有主题讨论区、主题答疑区、精品帖收藏夹、本班聊天室等。除以上特色栏目外, 还具有一般论坛的功能, 以下详细说明各栏目的内容和框架。
主题室:由学科专家主持。经管理员批准, 学科专家或培训教师可在主题室内开设自己的主题栏目。学员注册登录后, 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经过验证后即可成为本班学员, 通过发帖参与主题的讨论, 也可在本班聊天室内和在线师生实时讨论。主持专家或培训教师还可授权一个学员组长, 将讨论分成小组进行。组长和培训教师管理本主题内学员的发言, 如删除发言、屏蔽某人、禁止某人发言等, 保证发言不偏离学习内容。
答疑区:围绕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在每个主题室内开设答疑区, 培训教师和其他学员都可回复他人的问题。对于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培训教师可以将其放置在答疑区顶部。当答疑区置顶帖子较多时, 转至F A Q区。
自由讨论区:自由讨论区打破学科界限, 让学员自由讨论发言。培训教师可以把一些好帖或热门话题置顶。当置顶的精华帖子较多时, 可以转放到精品收藏夹中。
公共聊天室:具备普通聊天室的功能。
留言簿:提交留言的功能。
Blog区:Blog是网络上以个人为主题的发言上传区。与BBS最大的不同在于, Blog不是以问题为栏目, 而是以个人为栏目。培训教师和学员可以开办个人专栏, 放置自己的文章、感想和图片等。
我们确定了1 0个学科的组成框架 (如图1) 。从中可以看出, 主题研究室是这个平台最重要的部分。
三、技术实现
本平台采用B/S结构, 这种结构只要求计算机能够接入Internet, 客户端不需要任何附加软件, 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所有操作。在服务器端, 系统信息全部保存在数据库中, 便于维护和管理。
平台融合多种开发技术, 如图形处理时需要用到的Flash、Firework等, 数据管理采用动态脚本语言A S P中A D O数据库访问方式。网站地址为http://50.30.6.242。
平台用户根据权限级别由低到高为:游客、注册用户、版主、超级版主和管理员。根据设计方案, 采用MySQL数据库技术、J S P技术、A S P技术、Java语言编程实现各个模块应具备的功能。在论坛页面的帮助中, 通过某个版面的权限命令, 用户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权限。
管理员模块: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 用于在服务器端对平台进行维护管理。
超级版主和普通版主模块:超级版主由管理员指定, 版主可由超级版主确定, 版主和超级版主可以发帖、回帖, 还可以删除、移动、置顶、复制本版的帖子, 但不能修改他人的帖子。
注册用户:为了使讨论问题集中, 注册用户不能发新帖, 只能回复。为了给大家一个吐露心声的空间, 注册用户可以去“百家争鸣”主题研究室任意发帖, 也可以在“研修Online”聊天室实时互动。
游客:没有注册的Internet网访问者统称游客。游客可以浏览论坛的所有帖子, 但是不能发表和回复帖子, 不能参与论坛的活动。
四、实际应用效果评析
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特征,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 公共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实际应用评析
平台自投入之日, 就在学院学历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儿童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课程都开设了相应的学习讨论区。具体实施方式是, 师生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要求教师每次课后在网上发布一个学习主题, 学生上网学习课程网站提供的资源, 并在班级互动论坛里进行交流。要求学员至少要在任意两次的学习主题上浏览并回答问题, 与培训教师或其他学员就此问题进行交流。
该平台为公共政治理论课开辟了一个交流的空间, 提升了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效性, 突出特点是:
(1) 通过网络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思考
以往学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课程, 是上课听老师讲, 下课为应付考试复习。网络课程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 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 通过浏览其他师生的帖子, 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 拓展自己的视野。
(2) 通过网络互动交流, 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更有针对性地讲解与分析问题, 从而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实效。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给予及时的回复, 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3) 通过网络互动交流,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这有别于过去教师“上课来、下课走”的授课方式。通过师生在论坛上交流, 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继续教育课程应用实效分析
平台投入使用时, 适逢北京市“十五”继续教育开始, 北京教育学院绿色耕耘项目、中英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实践等课程先后依托该平台进行了课后交流互动, 先后开设了数学、语文、物理等继续教育课程的网络交流空间, 教师利用平台指导学生答疑, 真正实现了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交流。在北京市“十一五”教师培训中, 该平台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华, 张健, 周慧贞.Java开发专家—JSP应用开发详解 (第三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网络研修平台 篇8
名师亲身传业授技, 同伴携手共同成长。 李莉名师工作室于2010 年3 月7 日在武汉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上正式成立。 2012 年3 月, 在武汉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总结表彰会上, 李莉名师工作室被授予“优秀名师工作室”称号。 随着武汉市教育云示范工程的推进, 武汉市成立了名师网络工作室。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 给更多的老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研训平台。 大家利用网络线上交流学习, 线下实践探索。 李莉名师工作室也由当初的5 名成员扩展到七个基地校100 多名成员。 这7 所基地校是蔡甸一小、蔡甸三小、蔡甸四小、蔡甸恒大绿洲小学、武昌南湖二小、硚口义烈巷小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 工作室仍以“习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写出童趣”为整体研究方向, 这七所小学基地校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确立了各自的研究主题, 将语文教学关注点指向表达。
活动开始, 前来参加研讨的老师们观看了展示七所基地校日常研修风采的短片, 这些短片详实地记录了基地校老师们围绕工作室主题开展的常规研讨活动, 展示了工作室成员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本真的教研态度。
本次活动, 工作室以“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为研讨主题, 采用同步课堂技术与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对接, 蔡甸区十余所中心小学通过视博网络平台同步分享现场实况。 这种大范围、全覆盖的教学研讨方式是近年来蔡甸区常态的教研形式, 更多的老师得以从名师讲堂中受益。 蔡甸一小韩丹老师、蔡甸四小程艳霞老师以工作室的研究主题为设计依据, 分别执教鄂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二年级《湖》。 两位老师立足于文本,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分别依文拓展、顺文生发,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关注文本解读的价值取向, 关注课堂生成的实时评价, 将工作室一直以来研究的主题很好地融入到课堂。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隨教授高度评价李莉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活动, 认为这是一次高质量的、本色的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体现了教育思想的高度、课堂文化的厚度、人文关怀的温度、言语实践的效度。 他非常赞赏李莉老师甘为人梯的精神, 作为武汉市的名师, 她将工作室基地扎根远城区, 结合区域特色,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潜力的骨干教师。
“高朋满座话语文, 群英荟萃谈语用”, 这次线下研讨活动, 不仅是李莉名师网络工作室基地校成员们的聚会, 同时也吸引了武汉三镇其他学校致力于阅读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们。 他们表示:像这样专题突出、形式新颖、扎实有效的活动辐射广、实效强, 让自己受益匪浅。 研讨活动结束后, 李莉老师对工作室后期的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做了部署。
依托区级研修平台开展校本研修 篇9
一、建立区级研修平台
区级研修平台作为教师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能有效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研讨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实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双翼。
例如,地理学科由于学科性质,有些学校甚至只有一名地理教师,即使有两名教师的学校也有可能因任教不同的年级无法进行校本研修,缺乏基本的校本研修的氛围,所以,需要在区级这个层面,为这样的小学科类教师建立研修平台,通过团队合作学习,让教师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开展区级研修的做法
1. 确立研修主题
第一,依托区级研修平台,注重文本研读,为课堂教学夯实基础。课程标准与教材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点,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理解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是我区区级研修的首要主题,通过组织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使教师能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依托区级研修平台,分立专题,合作研讨,资源共享。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对教材的分析,只能帮助教师理解教学的理念,掌握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区将“分立专题,合作研讨,资源共享”列为区级研修的又一主题,我们将把该主题研修的案例和经验形成文本,成为我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共享资源。第三,依托区级研修平台,以重点题型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例如,2010年上海市开始推行学业水平考试,由于刚实施不久,教师指导学业水平考试的经验相对缺乏,需要借助区级研修平台提升指导能力,所以我区将“依据考试重点,编制合理、科学的练习题”列为高一教师的必修主题。
2. 明确研修步骤
第一,理论指引。我区邀请市专家举办讲座,如“课程标准解读”“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等,通过讲座为各校实行校本研修做理论指引。同时,我区还鼓励教师主动阅读理论书籍,如推荐教师阅读与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有关的书籍,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第二,示范引领。我区要求教研员率先示范,如对课程标准再解读、对照课程标准进行教材“样本式”分析、就某个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的示范讲解等。第三,分工合作。教师按要求完成任务,如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教学专题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说课课件;对不同的专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答题思路和解题步骤,以重点内容为载体编制练习题。第四,交流研讨。我区提供平台让各校教师经常互动,交流经验,如开展教学设计论坛,对练习题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等问题展开研讨等。
三、依托区级研修平台加强交流
1. 全体走出去,扩展视野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有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与邻区如嘉定区、杨浦区联动,共同参与教学研讨,从中学习其他区县教师有效的教学经验,用以改进自身的教学,教师们也感觉扩展了教学视野,受益匪浅。
2. 专家请进来,提高境界
基于博客平台的校本研修 篇10
如果有网络, 如果这些札记能得到共享, 不是有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提高和进步吗?网络教研改变着教师传承性、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由于博客是以个人主动参与为特征的网络表达和交流形式, 解决了层级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困难, 提供了师生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客观条件。在网络教研中, 共建体现主体, 参与获得提高, 合作高于竞争, 共享集体智慧, 是传统教研不曾具有的优势。我校于2006年联合政平小学、前黄中心小学、漕桥中心小学, 创建了联合博客网 (http://www.lhblog.net) , 开始了基于博客平台, 开展校本研修的一些尝试与实践。
●●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校本培训
随着校园网和教育网的发展壮大, 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而联合博客的建设也让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的优势日趋凸现。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 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 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现在基于博客平台的教师培训已经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途径。如开学初, 我校组织每位教师进入教材分析的学习, 把每个年级的教材解读与教材分析放在博客上, 让教师选择自己所在年级的教材进行学习, 并写好反思与学习笔记。通过这种形式, 弥补了传统培训中不利于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局限, 又利于查看不同教师学习的体会和在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 教师们可以随着教学的深入, 随时进行学习, 一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一边补充自己原先的学习体会, 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深入。
●●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
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博客平台为这种转化提供了桥梁, 网络化的校本教研, 开创了教研活动新模式。
1.互动备课。
基于博客平台的“集体研课、分工备课、资源共享”等备课方法, 使教师有了更多的钻研时间, 获得更多的信息, 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在友好、合作、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研课能力。对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是一个有利的推进。
2.问题交流。
利用博客平台的“回复”, “引用通告”等功能进行开放式的校本教研, 而这是教师之间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集体学习集体反思的校本教研, 是所有教师都参与集体交流, 共同解决疑难, 共同分享果实的一种学习方式。
3.案例剖析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主要内容。通过博客平台, 把教师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视频挂在网上,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帮助上课教师找出不足;而上课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平台上的名师课堂, 吸取精华, 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从而使网上的视频课堂与案例剖析成为丰富教师教学经验的捷径。
4.互动评课。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开展。校本研修的重点, 也应放在提高教师课堂执教能力方面。将优秀课例和校内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在博客上发表, 供教师品评。这样的评课活动随时进行, 教师们能在此过程中, 相互切磋, 共同进步。
●●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校本研修从专家讲座、集中培训, 撰写教育随笔, 到教育叙事研究, 体现了教师从接受知识到自我反思、自主研究的转变,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基于博客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使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变化。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 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 它只是给读者讲教育故事, 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写教育叙事的过程, 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的过程, 是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 真正能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 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将教育叙事写在网络上即书写教育日志, 保证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有序开展, 又可以提高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时效性、针对性, 其优点有目共睹: (1) 教师的教育叙事可以得到充分共享; (2) 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便于归类, 整理; (3) 网络上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的个人反思转变为群体反思。
●●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校际交流与研讨
博客平台交流使校本研修不再受空间和范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博客上与其他学校的专家、名师“面对面”, 一起面对新课改、讨论新课改、适应新课改、发展新课改。同事、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和帮助, 可以激发教师参加教研、投身课改的热情;同时加深了教师相互间的团结与协作意识, 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研修效率的提高不言而喻。
网络研修平台 篇11
1 “校际网络研修共同体”研修功能的架构
1.1 教师个人博客的功能
1)为教师个人资源的积淀提供了空间。教师通过坚持书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2)为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教师博客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它记录下了个人思想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变化。书写博客日志的过程能激发教师不断地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教师通过翻阅自己的日志内容,会产生更多的体会,更好地修正自己的观点主张、调整教学方法策略等,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研究的态度。
3)为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机会。教师的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坚持写日志和对别人日志发表评论,参与交流,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之间通过相互阅读博客日志,在增进理解的同时,也能互相借鉴写作方式、写作风格等,从而提高教师写作水平。
1.2 网络研讨功能
网上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同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也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网上论坛”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研修中心,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要讨论的问题随时发布到论坛上;教师可以跟帖,发表个人见解。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间不受时间、人员、空间限制,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
2 校际网络研修模式的探索
网络研修是基于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的教学研修形式。作为一种网络交流方式,教学研修的精髓在于民主、平等、自由、宽松。这是最能吸引广大教师参与的一种方式,能够由此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他们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自由探讨,充分发表见解和想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得到认识上的提高,思想上的升华,通过学习逐步探索网络研修新模式。
2.1 “主题学习——讨论跟进”模式
针对某个教学主题,在研修人员的策划组织下,定时进行在线研修。比起传统的交流方式,网络论坛交流的灵活性、即时性、广泛性显而易见。而通过这种交流所引发的教师思想的碰撞、认识的提高,效果也非常明显。
2.2 “现场观摩——QQ评跟进”模式
通过即时评价方式,放大教师教学过程的每个活动细节,定格活动过程的得失成效,捕捉活动过程中思维撞击的火花,以细节剖析的方式再现整堂课的设计流程、实施情况。它以个人之语剖析着整堂课的展示成效,表达一家之语。交流是平等的,没有权威,有的只是思维的碰撞、新策略的衍生,它展现了最真实的信息资源,同时快速地捕捉住了瞬息的教学灵感、听课智慧。
2.3 “课后评议——论贴跟进”模式
听课评课是网络研修常见的一种方式。对执教者而言,每一次上课和阅读网上的评课意见,都是全方位反思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过程,我们邀请执教者及时将教学预案发布与广大教师交流。要求听课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评课文稿,最后汇总并上网交流。这样的评课方式,参与的教师多了,反馈的速度快了,但由于听课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常出现评课者对某一教学细节甚至对整节课的评价完全相悖的情况。而这些不同的意见的碰撞,对授课者特别是青年教师是大有裨益,能激励教师不断反思和重建,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促使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扎实,引导和指导教师追求真实有效教学。
2.4 “资源征集——交流共享”模式
资源的积累和丰富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研修网站充实内容的重要方式。各研修工作室的负责人利用网络,根据教学进度,在研修网上不断征集主题资源,所有教师均可上传好文章、课件、音视频等,这大大地丰富了教师、研修人员的资源获取渠道,实现了有针对性的资源共享。这同时也是一种案例式研修:把典型的教学活动成为案例发布,供教学者自我反思,供同行下载观看,然后聚焦问题并展开讨论,激发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这些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
3 校际网络研修实效分析
通过几年的关注、研究和近期的探索、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城乡校际网络研修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便捷、高效的优越性,丰富了校际研修的方式。
3.1 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当前,农村小学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缺乏骨干教师的有效引领;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学科教研组人数少,缺乏研讨氛围,缺乏深度与实效,而“城乡校际网络研修共同体”的形成,使各校的校本研修活动走出了本校,使优质学校的资源得到共享,促进了各校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保障和推进了农村学校的教学发展。
3.2 创新校本研修的方式
1)变“听听评评”为“全程参与”。在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听课的教师没有预定的关注重点,也不需带着问题,不用解决什么问题。而在网络研修共同体中,改变了只是“听听评评”这一现状,整个研修组的成员都依托学校博客平台,一起全程参与到研究探讨之中。
2)变“课后评议”为“现场评议”。听课教师带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教室听课,无需再去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只需对照事先下载好的本课教学方案,记下与原设计有改变的地方(即变化点或生成点)。重点是记录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如成功或失败,精彩或难堪,并利用QQ群聊窗口,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即时评价,将随感随想、瞬间思维爆发的灵感与大家共享。研修组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整理发至研修博客圈内,提供执教老师与研修组成员再回顾反思。
3)变“漫游式反思”为“主题式反思”。课堂展示后的评议活动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在传统研修活动中,很多老师在评课时想到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谈什么。评课过程中往往“大”“概”“全”, 缺乏主题,缺少深度,效率低下。而在该活动模式中,每次展示结束,研修组长将教案、现场Q评记录、教师的主题反思等发布于研修博客圈内,由研修组成员结合自己本次研究主题进行专题讨论跟帖,对每个问题都要提出个人的修正建议,能对执教者改进教学有切实的帮助。
4)变“集中研修”为“自主研修”。通过将网络研修共同体平台,将学习讲座、研修讨论、听课评议等活动移植到网络博客平台上来,让学校教师利用这种快捷、便利和自由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参与讨论、开展研究和反思,让教师拥有了一个“自主研修”的空间。
网络研修平台 篇12
2006年, 我州成立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指导中心, 中心下设办公室, 负责全州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和业务指导, 并承担中学学段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学习辅导任务。下属八县市也成立了县市级远训中心, 负责本县市远训管理和小学学段辅导教师队伍建设与学习辅导工作。目前我州已有一万多中小学教师在网上进行远程学习和交流。按照教学计划, 我州参加非学历远程培训的学员, 第一学年在指定的网站上进行了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经过实践发现单纯的课程学习, 不利于教师的交流和解决工学矛盾, 且在不十分恰当的课程设置和研修模式下制定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同时单一的程式化网络教学平台, 局限了更多研修活动的开展。为解决这些矛盾, 我们决定开发设计基于Web的教师研修平台。
二、教师研修的需求分析
实施教师研修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在这个系统工程里需求分析又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研修主要包括培训学习、网络交流和工作辅助等主要模块, 其中培训学习又是我们要实现的重点目标。教师的远程培训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绩效行为, 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选取较好的教学与辅导模式, 采取系统全面的绩效改进措施制定培训方案, 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组织分析:我州教师研修的实施是通过州县两级教师远程培训中心进行组织管理的, 县市中心直接管理行政所属会员校。但网上教学与交流又是以学段、学科分类 (班) 进行的。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和硬件环境的差异, 这就要求在学习目标确定、辅导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必须是多线程的。
人员分析: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的创新人才的任务。由于学科多、专业繁杂, 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学科压力与要求都不同, 加之教师所在的地域条件、经济条件、学校性质、学科背景、学生素质、群体目标存在的较大差异。所以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研修目标, 从而达到既能调动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又能加强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的目的。
工作分析:工学矛盾是教师参与远程研修的一个大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研修的最终效益。而不同学段和学科教师在工作时间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般上课时间在上午, 而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教师多在下午上课。了解这一点, 对我们制定会员校组织集体上网参与研修活动方案有很大的帮助。另一个解决工学矛盾的途径就是尽可能让研修内容与教学同步, 并且在研修网站上提供辅助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知识分析:组织研修的目的, 就是使教师掌握知识和技能, 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继而实现共享。参加远程研修的均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 绝大部分具有合格的学历, 已具备了规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实施后, 教师利用暑假参加了多次的集中课改培训, 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所以远程研修的重点主要放在教育教学实践操作与交流层面上, 因为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 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
周期分析:教师培训过程实际上是从接触期-反应期-学习期-建构期-应用期不断循环的, 并且是不断上升的。远程研修与传统的集中培训不同, 它需要参与者首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经验。而目前教师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参与远程研修需要较长的接触期。
三、研修平台的功能框架和技术实现
根据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 研修平台的开发主要立足于最先进且成熟的主流技术和主流产品, 在技术开放和高度集成的基础上, 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开发。在保证高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达到系统易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依据我州远程研修工作的具体需求和管理模式, 研修平台从总体上划分为管理服务、功能子系统、数据资源库三大模块, 各功能模块之间具有灵活的接口, 同时还留有通用接口以备将来系统的拓展。前台Web服务,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
该系统的功能实现基本覆盖培训研修活动的各个环节, 管理的范围包括培训涉及的所有对象和资源, 通过建立基于Internet (B/S结构) 的教学支撑环境以及评价系统, 实现远程教学和远程考核, 包括信息数据传输、文本和音视频课件传输以及异地教学互动。同时系统对教学辅导教师和学员的上网次数、学习时长、学习进度能有效地跟踪显示和自动监控, 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智能测评, 客观地反映学员参加培训的效果。
整个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 能实现对较大关系数据表的操作, 前台Web页面和后台管理均用ASP.NET开发, 具有较高的效率。
四、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为了尽快解决我州教师远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州远程培训中心与州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联合, 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基于Web Service的集信息发布、教学、管理、作品交流、工作辅助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湘西教师网 (http://www.xxteacher.net) , 并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我州远训中心充分利用自主开发的研修平台, 结合本地实际和需求认真制订了目前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两年的教学计划, 确定了以公共课程和教学作品设计交流为本阶段的研修目标。在公共课程资源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提供了与教学紧密联系的、指导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技巧、学生学习方法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等类别课程, 学员的学习作业由所有辅导老师共同商量确定发布。在第二学年的远程教学过程中, 还改变了以往以县市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 改为以学科、学段为班级进行交流、辅导, 每位参训学员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至少提交5篇教案、5篇教学反思和1个课堂实录并要求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促进参训学员之间的交流。
【网络研修平台】推荐阅读: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心得10-20
网络研修11-01
网络研修作业10-05
数学网络研修计划07-05
教师网络研修感悟08-24
教师网络研修的价值05-26
新任教师网络研修日志06-14
网络研修师德师风总结07-13
小学科学网络研修心得08-22
网络教师个人研修计划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