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参加20xx年的这一次网络研修与校本整合的培训项目,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所得。本次学习,全靠自己的自觉性,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把完成好的.作业在网上提交,再上网评论。现在就把个人研修感悟、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远程网络研修会成为新的培训趋势
很多刚进入远程研修平台时,可能会以为远程研修在网上看视频,做题这些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但是作为一个经过几次培训的人来说,我并不这样觉得,我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里除了可以通过视频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与其他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还能有专家老师的指导。只要投如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思路。
在教育部关于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思路介绍和三同三案”网络校本研修模式介绍环节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廖玉萍从教育部教师培训改革方向;校本研修研什么?网络带给我们什么支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设计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发展趋势。我们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 年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国家“中国数字教育 2020 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局限性。关键在于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中国教师研修社区平台设计理念: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校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备课工作减轻工作负担;利用网络工具促进教师养成专业交流的习惯,深度思考的习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
三、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基本条件。
李荣辉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中国教师研修社区的“平台功能操作”。主要从教师备课室和教学管理室两个环节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引用。比如教师可以在平台的word文档里书写学案、教案、目标等,也可以在网页上书写听课的感受、建议等。我国预计在20xx年要求全国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操作。显然网上网下的研修形式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们不得不改变观念,逐步发展。其实“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在于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
四、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不断地学习
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事业。 在新课改的今天,对我们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我们的远程研修平台应该一直开放,让我们随时都能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13年5月, 国家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文件在肯定多年来教师培训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 针对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 从国家层面设计推出了一个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吉林省参与该项目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吉林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践总体设计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核心任务在于一方面进行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另一方面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项目的总体设计将通过网络环境创新出一种教师远程培训模式,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 进而通过引导教师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挖掘自身的潜能, 产生教学智慧, 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本项目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统领, 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国家级培训基地, 吉林省教育学院项目办负责省级业务推进。项目包含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共9个学科。初中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共13个学科。吉林省项目办专设了省级项目负责人, 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深度合作, 组织省域内的项目实施, 桦甸、永吉和长岭3个县参加了该项目。
本项目中的校本研修不仅限于行政划分的学校单位, 而是倡导城乡结合、校际帮扶的形式。原则上, 优秀学校要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 以学校联盟、协作校等形式开展研修活动。吉林省正在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 这与项目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吉林省共49所学校参加, 建立了网络教研组145个, 协作组104个, 网络平台注册人数达2237人。
该项目的省级推进, 重点设计了人员角色。在县域内, 重新定义学科教研员工作, 将其职能向网络研修平台拓展、迁移。根据学校教师人数、学科教师的具体情况, 在学校和大学区成立学科教研组和协作组, 推选教研组长和协作组长。这样, 建立了教研员、教研组长、协作组长、学员等共同参与的一条学科业务人员教学研究对接通道, 不受限于学校的行政干预。省级业务负责人的工作重点也从以往远程培训的学情监测转移到研修活动的实施监测上来。一方面, 引导县区建立网络研修机制, 以进修学校培训部为具体县区业务实施部门, 进行教研员管理、研修学情调控工作。另一方面, 关注的是网络研修的定位、实施的流程、与校本研修如何结合、关键点在哪个环节。重点关注研修主题的内涵、研修方向的引领、研修流程的实施。
二、项目实践效果
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 吉林省的项目推进为参与项目的实验教师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发展环境, 同时, 为当地的教师培训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1.搭建生成性学习环境, 促进工学矛盾转化
教师的在职学习一直被广为诟病, 而工学矛盾自始至终都是必然面临的现实问题。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从设计上搭建了一个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的实践模型。以研修的内涵和定位为活动形式, 通过网络和校本两个时空领域并行交错地引导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与工作实践。搭建了教师研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型。
研修空间注重生成性, 在这个项目中, 网络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供教师们学习, 还设计了多个研修主题活动, 这些研修主题的设计举重若轻地提炼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使教师们通过一整套的研修主题任务指引, 实现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领域和方向的明晰过程。完成每个研修主题又要经历一个周期,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周期的递进研修活动, 形成了教师自我反思、合作交流的专业环境。更重要的是, 每个研修主题活动以问题、任务为线索, 让教师们边学习、边实践。教师的学习状态发生了转变, 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是接受什么, 而是生产什么, 是思想和智慧的创造者, 是输出自己思想的、相互支持协作的培训者。生成性空间创造了一个实践模型, 力争让教师的学习过程与教学工作融合为一体, 做中学, 学中做。
2.发展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推动教研活动转型
网络研修与校本教研整合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教研形式的变化, 促进了由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的转型。对于备课、磨课活动, 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线上, 教师们完成了研修活动流程。线下, 以教学设计为核心, 以学科教学为主线, 探讨了多个环节的教学问题。其中, 吉林省项目实践区重点关注了三个领域:
(1) 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尝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课堂实践, 形成了“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三环五步”等多个适应校本实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实践转变是非常困难的, 理念是好的, 但实际操作起来, 极其艰难。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 重新建立对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 打破以往仅仅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以学为主, 更多体现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上[1], 教师们已经在学生参与式的活动设计技术、问题设计环节、作业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2) 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教学应用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2]为了避免盲目地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先诊断哪些环节需要应用信息技术, 确定了教学需求, 再寻找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方法, 很多教研组、协作组共同遴选课题、制作课程脚本, 形成了校本学科教学资源包。
通过磨课、同题异构等教研活动, 教师们能够通过研修空间分享资源、讨论资源的应用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部分教师, 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能够把信息技术作为创新教学方法的关键点来进行教学实践。
(3) 由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转变。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养成教育的渗透, 另一方面尤其注重课堂中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看似简单, 实际上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在经过教师与学生长期共同经营下, 合作学习才会凸显其强大的作用。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要让教师有合作的体验, 基于自身对合作的感受, 再进一步分析学生的状态, 进行合作策略的研究。
3.形成实践协作共同体, 重塑教师社会关系
许多参与项目的教师谈起收获都会提到同行伙伴关系的建立。长久以来, 教师的职业生存环境是相互竞争的, 实施对教师评价的群体是单一的, 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专业发展认同感较低。[3]网络研修与校本教研整合项目通过在线上和线下两个时空的结合, 培育了多个实践共同体, 以教研组、协作组的形式, 建立了教师间的协同互助关系。在这样的协作共同体中, 教师们能够深入交流教学问题, 相互促进, 择优认同, 使得教师的社会关系不再是单一的竞争, 而是发展促进。教师们的学习与工作有了团队, 有了亲切感, 有了关注, 教学研究不再是基于教师个体的, 而是合作的、集体智慧的汇总过程。
三、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实施建议
在项目的省级推进过程中, 我们将网络研修平台与线下的实际教研、教学活动尝试进行融合, 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 同时也深入挖掘了当前教师培训学习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基于此, 对项目设计及实施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网络课程组织方面:改变线上课程呈现方式, 使用微视频课程资源
现有的网络培训视频都是专家报告式的视频, 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容上, 逻辑思想、观点提炼还不够, 对教学问题具体环节的聚焦不够, 缺乏基于学科实践的针对性案例。形式上, 时间上过长, 语速、思想节奏缓慢、冗长等问题。大多思想大而全, 涉及问题广泛、案例完整, 但是却缺乏显现教育问题的本质特征。建议以微视频形式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包含针对问题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学科案例, 深度启发教师思维, 引领教师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维向高阶发展。
随着MOOC、微课、微视频等被广泛熟知于教育领域, 教师的学习方式也必将随之变革。近来有学者对MOOC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网络研修平台上的690万条视频观看记录进行分析, 得出MOOC最受欢迎的特点之一在于短于6分钟的视频最吸引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教师职业也是如此, 我们在顶层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使用教师培训微课程、微案例是有效的途径, 今后研修平台上急需研发一批微课、微视频, 以满足在线学习的实际需要。
2.网络平台功能支持方面:简化平台操作层级, 优化使用方式
除了网络空间提供的课程之外, 技术操作是平台应用的最关键问题。研修平台能够被教师们欣然接受的前提是便捷的操作和有条理的信息组织。因此, 研修平台的应用界面需要减少平台信息访问层级, 加强信息导航设计, 关注阅读信息和返回信息的操作简便性, 为用户提供浏览信息的选择性。注重遴选平台精华信息, 直接呈现用户, 关注用户的信息相关性, 完成智能化的与用户相关联的信息推送。进一步根据应用者需求和习惯的细致设计, 优化平台的技术操作, 符合教师的使用习惯, 尽可能实现面对用户界面友好。
3.研修过程与内容方面:加强专家高层引领, 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目前, 基层的教研思想和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局限, 在县区层面、校本层面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极度缺乏教研员、教学专业人士的引导。在本项目实施中, 网络环境上有学科专家的定时、定期辅导答疑活动, 但是供需关系远远不平衡。
一方面需要大批学科专家来开拓教育工作者的眼界、见识, 提升思维能力, 避免低层面、原地打转转式的研讨和学习, 避免浅层面的问题探讨、浅层面的问题解决。世界是开放的, 知识是开放的, 思想是开放的[4], 要将思想转化为行动、行为, 进而传递到学生层面。力争通过学科高层专家的引领, 让网络研修环境带来一场变革, 拓宽曾经发生的教师队伍成长、发展过程, 创造新的发展环境, 将机械的知识传递链条变成捷径, 谁都可以触及, 打破知识封锁, 从知识传递链条上解决提高教师培训学习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 在学科专家引领形式上, 需要打破专家报告式的灌输引领, 要领会诸多以往专家讲座和专家报告的思想, 紧密结合研修活动, 结合备课、磨课过程, 实现对教师能力真正的提升, 对教学实践真实地产生影响。
可以把国家、省、市、区各级教育业务指导专家分类, 规划成思考者、研究者和传播者、实践者两大部分, 发展更多的传播者、实践者, 把思考者、研究者的思想转化成落地实践。避免全部人员都在做人云亦云的事情, 避免学习者的知识局限。让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不是多米诺骨牌的被动影响和等待, 而是形成流动性活水, 自然流淌。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信号衰减”问题。让思考者、研究者研发微视频、微课程资源, 组织更多的传播者、实践者在线上组织开展研修活动, 完成指导、评价、研讨等工作。同时, 线下同步开展教研活动, 以校本研修为主体形式, 多方引进传播者、实践者, 汇集更高、更深、更丰富的教学智慧。
总之, 不是让更多的人讲道理, 而是集体智慧探讨实现道理的方法, 到实践中挖掘实施思想会遇到的诸多现实情况, 找到应对方法、策略, 组织讨论。在讨论中总结、提炼、归纳问题本质, 引发一线教师深入思考问题所在, 共同寻找方案。
4.网络研修社区的组织方面:建立协作共同体机制, 构建研修团队文化
目前的教师协作还停留在教师自身的个体实践层面, 需要研究建立基于实践协作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制。教师建立学科教研团队, 有利于打破现有的行政干预, 将教研、教学行为转变成民间发展, 在集体智慧的成长与发展中也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个体发展。需要建立能够多方面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良好成长环境, 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再为学生分数和社会关系所负累。现有的通道过于行政化、窄小、畸形竞争、过独木桥, 很容易打消教师业务研究积极性、专研性。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搭建一条教师专业绿色通道, 实现开放式的发展评价, 让教师感受成长的价值和快乐。让一线教师的学术水平、教研能力、教学能力等被认可, 教学思想有被传播的途径, 教学困惑有和同行、专家等研讨交流的空间。吉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就尝试了大学区制度, 将教师从学校人变成了学区人, 取得良好效果。网络研修平台实践共同体能够帮助打开教师的心灵, 发展教师们自我与他人的良好社会关系, 以更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在外部对教师协作共同体建立管理体制, 对内部还需要鼓励教师实践共同体建立团队文化, 力争内部形成相对稳定、实用高效的组织结构。对于团队文化建立对团队成员学习和发展方面, 教师研训领域早已有所关注, 在各级各类的体验式、参与式培训中, 学员分小组、建立小组文化已经成为常态。但是, 这些团队往往都是短期存在的, 难以实现持续的效果, 一般培训结束后, 团队也自然消失。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中, 我们希望建立起持续有效的团队结构。因为, 研修环境将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常态环境, 将依存这个环境实现长期的专业化发展, 因此, 构建团队文化是建立学科专业团队有效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教师协作团队的建立去实现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通过协作减少低层级的教学、教研任务, 把更多时间、精力、智慧发挥在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任务上。通过团队协作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 开启、挖掘每个教师的职业潜能, 团队文化风格、组织分工设计等将是未来研究着重关注与研究的领域。尤其未来在面对学生的课堂也将逐步实现网络环境的整合时期, 构建教师协作团队的作用将更为凸显。
参考文献
[1]诺伯特·M西尔, 山尼·戴克斯特拉.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241-2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试行) [EB/OL].http://www.moe.gov.cn, 2014.
[3]顾泠沅.课堂视野中的教师及其指导者.[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1) :27-29.
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之思 篇3
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虽然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宏观上来讲,校本教研应该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主体,而网络研修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可以选择性作为主导。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乡村学校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比城镇学校落后很多,因而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水平和教学工作特色进行,不必一定以网络研修为主导。
从组织形式来区分,校本教研正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既不是主观性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发展。它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而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网络研修是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其组织形式必须借助网络,对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网络的村级学校和教师,网络研修只能是一个时尚的词汇。因此,在学校教学研究中,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通过下载资源包、线下观摩等方式,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发挥指导作用,应该突出其主导地位。
二、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美国普渡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詹森认为,教师与其他职业一样,必须学会应用新技术,并顺应新技术变革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前,“互联网+”的理念使教育跨入一個新的时代,慕课、在线教学、云班、平板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促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和适应。网络研修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新技术而创设的信息平台、资源平台和交流平台。教师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更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还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学习技术、下载资源、在线交流、人机对话,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从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师通过网络研修,结合教学实践反思,获得的更多是理性认识,对课堂教学实践侧重的是理论上的指导。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研究对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理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利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诸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就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到学校参与研究,或者借助网络研修对校本教研提供指导和帮助,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虽然研究探讨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但这种问题研究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在学校教研计划指导下和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学校重视校本教研的整体规划,分层分类制定全员研究、骨干教师研究、名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力求教研活动方案全面科学,切实可行,能够满足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参与问题研究和课题实验的需要,并能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研究活动中发展专业,体验成功。比如,学校可结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突出“目标导向”和“评价激励”,促进教师真实地参与过程,深刻地学习领悟,并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课题研究,优化和提升“创课”水平,创建和推送更多优课资源,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教师的被动问题。
而网络研修以其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独特优势,教师在网络研修的活动中,虽然受网络条件和课程资源的影响,但是相对于校本教研活动,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显得更加主动灵活。在具备基本的网络和课程资源条件下,网络研修创设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教师在网络研修中除完成“必修课”包括国家级、省级“优课”推送课例、观评课技术和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外,还可以自主选择研修课程课时,“选修课”包括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艺术修养等专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创课”即自主创建课例活动。“创课”生成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观评课工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与反思等资源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参与“晒课”活动,成为教学研究的真正主人。
因此,从教师参与角度来看,全面发挥教师网络研修的主动优势,有机结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变被动为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洪湖市第二小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发布时间:2014-09-22 考核旨在以评价促研修,促进研修目标的落实;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三个维度记录并考量;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一、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60%,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全体参训学员每个阶段必须至少完成一个任务才能合格。
为帮助参训教师借本次项目之机,逐步实现常态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本次考核在任务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学习”这一考核项。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40%,以考核教师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产生的学习积分为主,每10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最高折合40分。
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任务
学习
60分
阶段
任务安排
分值
说明
总数
必须完成数
阶段一 1 5分
项目组根据复杂难易程度为每阶段的任务赋予不同的分值,每个任务包括“课程学习”、“参与活动”、“提交作业”、“互评作业”等具体要求,详情见平台的任务设置。
阶段二 1 12分
阶段三 1 14分
阶段四 1 15分
阶段五 1 14分
拓展
学习
40分
说明:
1.拓展学习积分包括:贡献积分、活跃积分和魅力积分,每10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
2.学员每天的积分有上限,最多为40积分/天。
3.学员在项目期间的总积分无上限,但最多可转换成绩40分。
贡献积分
写作业:2个积分/1篇
传资源:2个积分/1篇
写日志:2个积分/1篇
发问答:1个积分/1篇
活跃积分
看课:1个积分/20分钟
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
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
参加答疑:2个积分/1次
参与活动:1个积分/1次
魅力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
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
二、学校管理员考核
1.采用百分制,60分合格。
2.学校管理员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校学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
3.学校管理员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
考评维度
考评指标
得分细则
管理组织力
参训率
(20分)
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5%-94%:计16分;70%-84%:计12分;50%-69%:计8分,50%以下不记分。
合格率
(20分)
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0%-95%:计16分;60%-79%:计12分;50%-59%:计8分;50%以下不得分。
优秀率
(10分)
学员90分以上达到15%以上:计10分;10%-15%:计8分;5%-10%:计5分; 5%以下不得分。
学情会
(10分)
参加一次学情会,计5分,本项满分10分。
规划指导力
研修简报
(40分)
包括一期本校研修计划、两期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一期研修总结,每期简报10分,至少4期,本项满分40分
三、区域工作坊坊主工作指南
1.采用百分制,60分合格。
2.坊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坊成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
3.坊主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
考评维度
考评指标
得分细则
规划指导力
研修简报(20分)
包括一期本坊研修计划、至少两期的阶段研修成果展示简报(包括学情回顾通报、成果展示,下阶段研修建议等)、一期研修总结,每期简报5分,至少4期。本项满分20分
作业指导(30分)
点评学员的研修作业,每篇2分,本项最多20分
推荐学员的研修作业,每篇1分,本项最多10分
答疑活动(10分)
参加一次项目组答疑活动,计2分,本项满分10分
回答问题(5分)
每回答学员一个问题,计0.5分,本项满分5分
研修活动(20分)
发布研修活动,组织本坊教师参与研讨,每次5分,至少4次,本项满分20分
影响力
活动影响力(9分)
发起的研修活动,参与人数≥500人的,计9分;200—500人,计7分;50—200人,计4分;50人以下,计2分。本项满分9分
作业被推优(6分)
本人推荐的作业被项目组导师推优,每篇加2分。本项满分6分
四、学校学科工作坊主考核
1.采用百分制,60分合格。
2.坊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坊成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
3.坊主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
考评
维度
考评指标
得分细则
研修组织力
参训率(10分)
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10分;85%-94%:计8分;70%-84%:计6分;50%-69%:计4分,50%以下不记分
合格率(10分)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10分;80%-95%:计8分;60%-79%:计6分;50%-59%:计4分;50%以下不得分
指导力
计划总结(10分)撰写研修计划,计5分;撰写研修总结,计5分
作业指导(20分)
点评学员的研修作业,每篇2分,最多16分
推荐学员的研修作业,每篇1分,最多4分
答疑活动(10分)
参加项目组答疑活动,每次计2分,至少5次,满分10分
研修活动(25分)
发布研修活动,组织本学科组教师参与研讨,每次5分,至少5次,满分25分
回答问题(5分)
每回答学员一个问题计0.5分,满分5分
影响力
作业被推优(10分)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篇5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学习,利用国培这个平台让我能够跟各位同仁互相学习和交流,我收获很多。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我们还应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对自己本次研修学习做一个小结。
一、学习总结
1、学习了专家的视频授课,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的具体指导,对自己以后的校本教研有了很有效的帮助。
2、本次网络培训内容丰富,时间合理。本次培训的制度全面和人性化,蹦很有效的给保障我们的学习研修质量。
3、能和来自不同地域的老师同仁们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及时汲取新鲜的理念,收获颇丰。
4、本次研修我能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我校的校本研修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各位老师的特长,集思广益,以理论指导,结合实际,落到实处。
2、在网络研修中,自己的时间安排的还不够合理,作业完成的不够好。
3、在参与性活动中,自己发表的话题不够鲜明,海需要更充分的理论学习和指导,扩充自己的视野。
三、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4、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通过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不但更新了我的教学思想,开阔了我的视野;还改变了我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我将以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简报
(第一期)
营山县四喜完全小学校
(一)“国培计划”2016营山县四喜小学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组织机构
根据营教【2016】235号文件精神,学校成立了2016年“国培计划——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白 熙(校长、党支部书记)副组长:伍 鑫(副校长)
鲜 博(副校长)
成 员:冯宇春(校级管理员)
冉隆春(副教导主任)全冬民(教科室主任)张万东(团总支书记)黄河清(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各类人员职责
组 长:组织召开参训教师动员会,学习文件,讲清政策和原则 副组长:负责拟定考核方案和制度
管理员:每周跟踪本校教师学习情况,确保学习率达100%;以简报的形式完成校本管理制度、的计划规划、阶段研修成果、总结、成绩评定,组织校本研修,向上推荐优秀作品中;其他相关规定工作(或在片区管理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成 员:组织参学人员按时提交教案或PPT初稿,并在教研组内打磨,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参学人员相互听评课和研讨。
(二)“国培计划”2016营山县四喜小学乡村教师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按时完成我校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提 高培训质量,取得培训实效,特制定“国培计划”2016营山县四喜小学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考核制度
一、参加2016国培计划——四川省中小学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教师必须按照统一安排部署,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包括看视频、写作业、参与活动、谢日,鼓励参学教师写日志、发问答、上传资源。
二、学员提交的作业、教案、PPT必须是自己原创的,不得抄袭他人的,不得从网上下载后直接上传,如果发生产权纠纷由学员自行负责。
三、学员提交的教案或PPT到教研组后,同科教师之间要认真研究打磨,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
四、教研组长要组织组内学员听评课和参与研讨,评课时只提缺点和改进意见,不提优点。
五、管理员要随时跟踪学员学习情况,对于进度慢学员的要及时提醒,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对积极性高的学员在会上通报。
六、学校按时通报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学情简报,并对学员参学情况进行总结。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模式:研究教材一修改教案一网上讨论一反思修改一形成教案。我校教导处收集各学科、各年级标准教案挂在网上,教师上课前针对班级的实际、教师本身的教学特色,整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修改,使之符合教学实际。每课修改之处用红色标注,并放进各自的资源库。在每课的标准教案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对标准教案的改进情况。
网上观课的模式:课前看设计一课中观成败一课后思原因一课堂巧运用。我校每学期为校本研修活动搭建了有效的载体,即“磨课”“评价课”及“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提供了素材。所有的课均在观摩教室上,并进行拍摄,上传到研修平台的视频系统中,供教师网上观摩。
网上评课的模式:观课堂实录一评课堂成败一提改进建议一寻解决策略。教师在校园网的校本研修平台中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若干教学情境进行逐一研讨。
网上反思的模式:自我反思一同伴互助一专业引领。教师借助校本研修网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视频案例,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教得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教研组教师一起观看教学视频,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篇8
陕西省丹凤师范学校 彭安良
紧张的一周省级首期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已经结束,通过这次不同以往的培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又一次得到了提高,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现将培训感悟小结如下:
一、心得与体会
1、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校本研修中,要认真制定明确的研修目标和完善的研修制度,开发研修资源,打造研修团队。配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研修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要解决的全局问题和共性问题,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带动研修。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学生该读的读了没有?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读、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特别在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把问题当课题进行研修,这是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
3、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要素的再认识。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基本要素,它阐明了校本研修的实现方式,同时也提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股主要力量,即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其中实践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实践反思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和基础。同伴互助既是学校建设合作文化的手段和目标,又是促进实践反思的动力,它有利于突破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自我局限,在同伴交流分享中提升实践反思的质量。专业引领则是提升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质量的关键。
二、思考与做法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次听节课程之后,及时和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改革培训管理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强化自我反思,不断自我提升。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了解各地教改的动态。
积极参与各种校本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同行们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及时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5、加强师德修养,做教书育人的楷模。
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心得 篇9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自身的技能。课后,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自身专业和其他课程的知识。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学生的认知需求也扩大了范围。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继续学习。来增加自身的知识量,在学生面前做到“有问必答”,真正成为他们授业解惑的导师。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指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浪潮。
第二,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资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教师上课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引领学生解决更多的困惑,发现更多的问题,并有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的强烈欲望。很多的时候一首好歌、一个好故事、一段精彩的影片„„都是一本好的教材,一个好的教育资料。因而教师可以适当的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往往要通过准备一些问题进行过渡,复习一些旧知识导入新课。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设计复习导入时就要紧扣新知识的内容。通 1
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静摩擦力方向判别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学生难以想象。如果能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考虑,用模拟放大的办法,使学生生动地看到接触层的有关情况,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如在平面板上放一张砂布(以增大摩擦),再把一面有毛刷的木块放在砂布上,且使板刷的长毛与砂布接触。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可以看到板刷的长毛发生形变,由形变的情况就可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了;又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棒”的游戏,教师先让两位同学各自抓住木棒的两端,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并且方式要多样化。学生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在课堂的提问中,或是在测试中,能够狠好的体现出来,老师就应当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作为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老师的表扬对学生有很大的推动的作用。有的老师认为激励就是口头表扬,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实激励性评价因评价的主体多样,评价表现媒体多样,评价针对的人、事、物多样,所以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是灵活多样。教师或运用语言、或通过爱抚、或传递微笑、或耐心等待、或物质奖励……只有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如果教师听到学生的发言有时微笑,有时点头赞许,听到满意处走到学生面前拍拍学生的头,在学生精心画的图上方画一颗“☆”,毫不吝啬地翘起大拇指,衷心地说一句“谢谢”……这些做法是自然流露的,体现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校本研修培训学习体会 篇10
一、明白了校本研修是什么的问题。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通俗的说,就是研究学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教务主任来说,就是把常规工作做好。(1)认真备课,备可行性,实用性的教案;(2)永新理念,新思想上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展示自我。(3)做好教后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发展,也是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法宝。
二、通过专家的专题辅导,我们明白了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教师专业才能成长。
(一)教育观
原先: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传授知识的工作;
现在:教育是能激发人学习的交流活动。
我们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新的教育观,明白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激发学生思维,学习的场所。
(二)教师观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其主导作用是组织教学、启发思维。
(三)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不是教师填装知识的袋子、支配的`对象。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了解每一位学生。应从学生的思想、性格、秉赋等方面了解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相信每一位学生。人常说:“上帝在你面前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说明了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长处,需要我们发现、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从她们的不同能力、情感等方面给予关注,给予支持。
3、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可以知道每个人从刚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只是在后天的生存环境,父母学校等外界的影响,才会有所不同。作为人都有自己的人格、权力、也都有各自的特长,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4、学习每一位学生。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东西,他们的真、善、美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那就由不同经历,不同的能力,我们作为教育者,就要关爱每个学生。因为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6、教好每一位学生。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教师的教不能只教知识,还要教方法。小学教育至关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做好铺垫。
三、专家的指引,让我明确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
俗话说高效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我认为达成实现构建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实现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在改革中促使教师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学思想和“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基本理念。
2.实现师生角色和关系的转变。帮助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的主角这一传统的角色,使他们走下师道尊严的圣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帮助者和指导者,从而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就在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彻底废止传统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被动地听,教师重知轻能的教,学生死记硬背的学;教师默守阵规的导,学生机械呆板的练的落后教学方式,逐步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之上的多样主动的现代教学方式。
4.实现课堂教学功能的转变。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就是以教师讲教材为重点,以学生学知识为目的的传统功能,使课堂成为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成为学生体验学习和成长快乐的园地。
5.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打造轻负担、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为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6.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我,学会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智慧,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会自然而然的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7.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创新。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优质高效课堂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更观注教师引领、促进学生有效教学的行为和过程。
8.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通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
在校本研修中还存在些问题和建议:
1、《延安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中加强组织领导,要求校长参与校本研修,并成为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如果校长能真正参与到校本研修工作中,那么以后的工作会顺利进行,并且会有很好的成绩。
2加大经费投入,能推动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如果真能“将中小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的规定,能确保校本研修工作顺利推进,是每个教师从中受益。
2016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总结 篇11
周至县职工幼儿园 张朋妮
9月我县迎来了国培—2016 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总结”学习项目,在这里我代表所有学员感谢教育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增强了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见识更宽更广。下面是我们通过此次学习获得的一些观点:
一、培训学习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深刻体会到自己有很多的 东西要去学习。
《纲要理念指导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让我明白了育人先育德,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使我再一次认识了幼儿的发展规律、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科学的幼儿发展观、专业化教师的职责所在、怎样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就是哄哄孩子,知识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一份差事。以前我也是上述很多人中的一员,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才发现自己如此看不上的一份职业,竟然也不能游刃有余的胜任,我沉静在反思与迷茫中。我们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是教育的先导,还是明天花朵的培育者,我要把此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理念,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幸福!
三、重新解读了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幼儿园孩子所有的经验的获得都称之为学习。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练习,动手操作,直观形象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经验。幼儿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性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设计符合幼儿特点、趣味性强、游戏性强、操作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幼儿园生活。
四、重新认识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内涵,感受到了为人师表的幸福。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幼儿教师每天都与孩子们在一起,幼儿教师们每天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关心爱护别人的孩子。幼儿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感谢国培,让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让我拓宽了视野,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在交流中解答了困惑,感悟了幼教真谛,提高了教师素养,在反思中得到了专业成长!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我将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以致用,将此次的收获带回幼儿园。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感到无比的骄傲!
(校本研修与网络结合 篇12
网络研修要跟进教学,就必须避免出现远程学习与校本实践隔离的现象。一种现象是“先远程学习,后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划等号,出现不依托网络平台组织实施校内培训的情况。另一种现象是网络平台只以提供资源服务为主,平台没有对校本研修充分发挥促进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作用。因此,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务求构建“网下”与“网上”结合的框架。“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远程学习与校本实践“双轨”并进,专题培训侧重“专业引领”,并向校本研修延伸,使教师在“行为跟进”中跟自己的经验、背景结合,实现理论和理念的内化。
区域网络教研要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我觉得可以尝试建立师训、教研和电教联动机制,结合专题培训开展主题教学研修活动。如:“备好课”专题培训开展了以建设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为目标的“集体备课”活动,以及集体备课先进学校和优秀集体备课活动案例评比;“上好课”专题培训的教学研修主题活动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大比武”。这样就能尽量保证网络研修的质量。
网络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习了师德标兵案例,知道了作为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懂得了《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的素质。还学习了和小学数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具体心得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此次培训,我不断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明白了我们教师是在行动研究中成长的,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特别是将平时点点滴滴的实践积攒起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练就“真功”,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二、多方交流,不断完善自己
网络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多方交流以,互通有无的平台。远程网络学习中,不同地域的同行们,可以尽情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论坛互动中我们探讨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心得。感觉一切者是那么的亲切自然。网络培训,又为我们解决了课改中的许多误区,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心得10-20
校本培训研修总结与反思08-27
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国培培训总结06-10
小学科学网络研修心得08-22
体育网络研修学习心得11-14
小学英语网络研修心得09-21
魏艳君-网络研修心得体会05-17
优选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11-04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20205则范文08-12
网络研修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