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精选12篇)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1
1校际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系统设计
1.1精品课程网站分析
网站的内容本应该是由用户决定的, 但精品课程网站比较特殊, 它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决定的。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2007年版中,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 综合评审部分有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五级指标。各高校根据评审指标, 结合自身条件和课程特点进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虽然网站外观、内容布局等差异较大, 各具特色, 但内容都是围绕着评审指标设置的。归纳起来, 网站的主要栏目一般包括8个方面:申报材料、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师队伍、网络课程、课程录像、电子教案、实训条件。其中网络课程主要供学生学习使用, 其它栏目主要供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评估使用。
(1) 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的内容应严格按“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和制作, 主要包括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自我评价、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的政策措施、有关说明等) 课程介绍课程介绍主要是对课程进行简要介绍, 内容包括历史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课程的特色与剖新等。
(2)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授课计划等。
(3) 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主要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师, 包括课程负责人情况、3名主讲教师情况及任课教师情况等, 教师情况按“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制作。
(4)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学生和教师访问最多的栏目, 也是整个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重点。应做到结构合理, 查阅简便、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利于学习, 有动画、有音频, 并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既可作为精品课程网站的一部分使用, 也可作为单独的课件使用。因此, 一般将网络课程栏目分为: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学习资源、学习论坛、使用帮助、制作团队等。
(5) 课程录像。课程录像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要求最好提供全程录像, 一般情况下应提供不少于三名主讲教师的授课录像, 每名教师不少于45分钟。录像的制作标准是《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 (2004年) 》。
(6) 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纸质教案的电子化, 其格式要求和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制订。
(7) 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包括校内外实训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 要求有校内外实训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基本功能介绍, 有设备实物图片的展示及学生实训图片的展示。
1.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采用B/S模式设计, 可以作为一般高校的在线教学课堂;可以为教师的辅助教学或者课程发布提供一个完整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该网站提交作业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并可以提交作业。
1.2.1模块划分
精品课程网站根据使用者的不同,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面向管理员部分。包括学习资源管理 (教程管理、课件管理、学习路径管理) 、用户管理 (教师/学生注册、权限分配、空间配额管理) 、消息管理 (消息发布、师生互动) 和搜索管理;
二是面向教师/学生用户部分。用户可以发布/浏览教程、上传/下载课件、测验/评价、提问/解答、在线交流以及学生管理和成绩管理。
1.2.2功能描述
根据系统功能划分, 本系统详细需求描述如下:
(1) 用户管理模块。本系统具有用户认证与授权功能。由管理员对新注册用户 (教师和学生) 进行身份认证与授权。
(2) 学习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提供了课程发布、课件的上传、试题的生成功能。学习者可以自行浏览相关课程, 下载课件, 系统还可以保存学习者的学习路径, 便于学习者下次登录继续学习。
(3) 消息管理模块。该模块提供了一个在线的同步与异步消息通讯功能。师生之间, 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与交流。
(4) 消息管理模块。该模块为管理员及用户提供了一个发布公共消息与私人消息的功能。
(5) 搜索模块。用户利用该模块可以进行有关学习资源、消息等方面的文字、图片、视频与声音方面的搜索。
1.3用例模型
1.3.1学生用户用例图
图1是学生用户对该网站进行操作的用例图。1.3.2教师用户用例图
见图2。
1.3.3管理员用例图
管理员用例图表示了管理员的操作权限, 管理员可以有管理员的权限, 身份认证通过以后, 管理员可以进行公告管理, 文章模块管理, 交流吧模块管理。具体用例图如图3所示。
1.4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栏目应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设置, 各栏目的内容要根据每门课程建设的需要进行录入,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新。课程网站还要设置视频教学、师生互动和成绩考核等功能。为了体现精品课程网站的特色, 网站应该具有个性化设置功能。整个系统分为三层结构体系, 三个结构层分别是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其中业务逻辑层的功能较多, 又细分为面向用户界面和面向问题域两个子层。三层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1.5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系统功能模块分布在3个结构层中, 其中业务逻辑层的功能最重要, 相应的模块也较多。大部分功能模块是为管理员后台管理设计的, 只有教师管理模块是专门针对任课教师设计的。后台管理功能是通过调用这些功能模块实现的。
下面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和说明。
(1) 课程网站栏目与导航系统管理。该模块负责课程网站的栏目管理和导航菜单系统的生成, 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每门精品课程在规划设计时, 都会根据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确定课程的栏目结构, 这些课程栏目就是由该模块负责创建、更新和删除。课程栏目结构确定后, 要通过栏目构建课程网站的导航菜单系统, 从而形成网站的框架。
(2) 栏目内容管理。在构建了精品课程网站栏目框架后, 就要向各栏目框架添加内容, 这就是栏目内容管理功能。该模块除了具有添加栏目内容功能外, 还具有栏目内容更新功能。
(3) 视频管理。精品课程的视频功能由该模块实现, 其功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后台视频管理和前台视频播放。后台视频管理是面向管理员的, 主要完成视频添加、视频信息编辑和视频删除。前台视频播放是面向普通用户的, 主要完成在线视频观看功能。该模块的技术难点在于大容量视频文件上传、多种格式视频的统一播放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4) 消息管理。消息管理模块为课程网站提供即时消息通告功能。精品课程有时需要发布一些即时消息, 如授课地点变更、考试时间等, 这些信息通过该模块进行添加、发布和更新。它类似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系统, 由后台消息管理和前台消息浏览两部分组成。后台消息管理功能是消息添加、编辑和删除, 前台消息浏览功能是消息查看。消息管理模块应具有较强的功能, 如消息内容不但包含文字, 还包含表格、图片, 等等。
(5) 教师管理。教师管理是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设置的功能模块, 主要用于任课教师授课资源管理。通过该模块, 教师可以管理自己的授课资源, 如教学课件上传、教学要求和学习成绩发布等。该模块实现的难度较大, 它相当于网络硬盘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空间存放自己的资料。任课教师的网络硬盘功能, 需要得到管理员的授权才能开通。
(6) 网站资源管理。每一门精品课程都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 这些课程资源在格式、内容、大小等方面差异很大, 因此网站应具有管理这些资源的功能。本系统设置了专门的模块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该模块具有查看服务器特定目录下文件信息、文件和目录更名、建立和删除目录、上传和下载文件等功能。
(7)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系统重要的功能, 它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系统要实现多层次的安全管理功能, 从数据库层到应用程序层都应使用安全技术。主要的安全功能应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加密、防范SQL注入攻击等。系统还包括其它方面的功能, 如师生互动、成绩考核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Z], 2003.
[2]黄宝玉, 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9) .
[3]Akkoyunlu B, Soylu M Y.A Study of student’s perceptions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J].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 2008 (1) .
[4]Maria C Yuang, Shih T Liang, Yu G Chen.Dynamic video playout smoothing method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J].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1998 (1) .
[5]Yan Xu, Yilin Chang, Zengji Liu.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buffer size inmultimedia systems[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01 (8) .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2
泛雅网络学习的平台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为促进我校网络学习的平台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便于交流与评价,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一、课程网站的基本要求
课程网站建设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与要求
课程网站建设主要由课程章节内容、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互动三部分构成。
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实验(实训)指导、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等。
开展网络互动式教学活动是网络学习的平台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可用来进行课程信息通知、作业布置与管理、辅导、答疑、课程学习讨论、课程考试、学习成绩评价等。
三、课程网站建设的分级标准
(一)合格:课程网站有课程章节(至少两级目录)、电子教案等课程基本教学资源,能够提供基本的课外学习资料和学习指导,有常见问题讨论及解答、课程作业、参考资料及课程相关资源链接等。课程资源建设数量、水平达到基本要求,能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布置和解答作业等教学互动,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有效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良好:在合格的基础上,有一定数量的课程教学视频,教学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学生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的需要。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3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課程;过程设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103-02
1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精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不仅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课,还是一门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由于该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再加上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往往难以保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如何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如何将空洞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接受?如何将课本知识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课外时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复习重要内容?以及如何提前预习好课前内容?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直接影响授课质量,还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精品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精品课程特点,建立一套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辅助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局限,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均使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教学模式而言,CAI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可缩减教学课时的特点。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CAI教学比传统授课节奏要快,存在部分学生较难跟上教学进度的情况,会造成“消化不良”的学习状态;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课程内容,并在课外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教师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平台的熟练使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拓展教学空间,延长教学时间,提高授课质量和教学效率已成为可能。
2 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种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充分利用图像、视频、动画、文本等教学资源进行的辅助教学活动。网络教学不仅减轻了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压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一个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师生交流平台;借助该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性地在线学习,是一种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均可调整的学习形式。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同工程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加上设计过程使用的标准、规范较多,所以接受起来特别费时费力,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为了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等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对过程设备有更加具体的、感性的认识,精品课程在CAI教学的基础上,还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外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理解,采用直观的动画形式来诠释过程设备的工作原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更好地消化课堂内容,录制了与理论教学同步的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学习;为了把握设备结构形式及特点,精选两百余张设备制造现场照片,用来反映设备结构及零部件等细节内容;为了对“过程设备”的设计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剖析了典型的工程案例,并通过语言及文字的形式保存了具体的讲解步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课外学习,还将上课使用的课件、课后习题、复习题编成相应的课件库和习题库,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共享。除此之外,还对教学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建立了与精品课程对应的电子图库、教学视频库和参考文献库,对工程设计使用到的设计手册、标准、规范等电子资料进行共享。
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创造了一种亲临实物的教学情境,不仅消除了CAI教学存在的弊端,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网络教学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还巩固了教学成果,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一致认可,达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3 网络教学是精品课程的核心
精品课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与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提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如何建设好课程内容。精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依靠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对授课课件、教学视频库、图形库、习题库、参考文献库和工程案例六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还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很好地解决了课程内容的建设问题,并建立了动态开放型的教学资源库,方便了课程内容的维护及更新。
网络教学是通过视频、影音文件的动态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立体感、直观感等方面的不足,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网络教学还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解决了CAI授课节奏快所带来的“消化不良”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网络教学具有的教学情境再现、反复观看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还进一步巩固了教学成果。作为精品课程的核心,网络教学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不仅集合各类媒体信息于一体,还取众多电子资源优势于一身,实现课程资源可跨时间及空间而不间断交流功能,并且拥有教学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更新及时等特点。精品课程如果没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课程。
4 结语
精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使用。“过程设备设计”是一门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在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训练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精品课程作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加以解决,方可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对于网络教学,要充分认识到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利弊,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才富,段成红,于洪杰,等.重视教学效果 锤炼精品课程[J].化工高等教育,2006(2):23-26.
[2]郑津洋,李磊,陈勇军,等.网络版《过程设备设计》多媒体课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B4.
[3]林清宇.过程设备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12-14.
[4]林海波.网络平台在“过程设备设计”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2.
[5]杨兴华,王吉岱,胡效东.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2):44-46.
[6]蒋文春,李国成.过程设备设计力学基础课研究型教学探讨及案例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11-13.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4
笔者参加了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微型计算机技术》精品课程的筹备和申报工作,从中有着不少的体会,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应该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和有待解决的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一下的课程网站建设问题。
1、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校的很多学院中,甚至在同一个专业内部,每一门要申报的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都处在一种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独立建设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规划。最后建成的网站平台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站无统一的规划,风格各异,学生如要使用某课程网站,则必须去逐个熟悉每个课程网站。
(2)网站内容形式单一,有的风格千篇一律,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网站在设计上与学生没有交互性。
(3)网站实际利用率低。目前已经建设好的精品课程网站,由于其功能设计及配备的教学措施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了网站实际利用率并不高。该网站有可能就是在申报期间,专家评审而访问量大一点,而在平时大部分同学只是偶尔对网站进行浏览,使用网站资源的积极性不高。
(4)各门课程网站的分布不一,有的放到了学校的服务器上,有的放到了自己机房的服务器上,缺乏统一管理。
(5)网站内容更新频率低。
2、提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质量的探讨
2.1 提高认识,保证网站的质量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精品课程网站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摆设,而是真正要对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的。精品课程的负责人一定要亲自去抓网站建设这件事情,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并且要能够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保证资金、人员及设备上的投入。只有大家对网站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才会在建设过程中对网站的质量严格要求。
2.2 统一规划,保证网站的风格
网站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传播载体,把这种网络平台建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各个课程网站不能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管理部门一定要对网站的风格和形式进行统一,当然所谓统一也不是千篇一律,形式单一,网站也要有各自的特色和灵活性。在学校一级的管理层面上可以就风格和形式如何统一做出要求,不满足要求的不允许上线。我校教务处在风格和形式统一这方面做出一点尝试,通过购买了某公司的精品课程网站平台达到统一,但由于该平台并不是免费使用,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课程并没有选择这个平台,仍然是各个相关单位各自设计和制作,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果在各个精品课程建设的起步阶段,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对网站的功能、内容和风格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测试,形成一个标准的模式,这样就可以形成统一的风格,网站就会显得严谨而专业。
2.3 合理利用网站的硬件平台
对于网站的硬件平台,如果课程网站都要挂接到校园网上,网站内容的多少就要受分配的服务器硬盘空间限制,所以网站不一定都要挂在校园网上,但校园网一定要提供所有网站的入口。对于有条件的院系,比如学院本身就拥有服务器及维护人员的,并且不是面向全校开设的课程,完全可以建设一个教学专用web服务器,让学生在任何一个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机房都可以进行访问。以我校为例,很多院系除了实验室之外,都有专用的学生机房,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充分的把这些冗余的设备资源应用到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
2.4 提高网站的利用率
精品课程的网站在建设过程都凝聚了建设者们的心血。而建设完后,网站仅仅成为一个摆设,就失去其建设的意义了,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网站的利用率。
2.4.1 建设交互式平台,加强师生交流
开发信息公告、动态习题库、在线讨论等功能模块,为师生提供在线交流平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快捷地了解课程公告、得知课程作业,并且可以在此平台上就课堂疑点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则可及时发布消息和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不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2 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使用网站资源的积极性
针对网站使用率不高的问题,适当采取一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比如,设计网络课堂平时成绩统计功能模块,在网络课堂中,为学生开通账户,根据在线学习时间、作业提交情况、讨论版发言情况等给予平时学习综合成绩,该成绩参与学期考核,或者对综合得分较高的同学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等等如此以来,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就会得到充分地利用。
2.4.3 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
在建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时借助多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动画,图片等形象表现形式,也可以录制本课程的主讲教师的教学视频,用这些多媒体的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更有兴趣在网络课堂上学习。
2.5 网站的制作与维护
由于各个课程的专业性,该课程网站最好由精品课程组中的老师负责维护和更新。如果在技术上可行,甚至网站的制作都可以由课程组的老师完成。网站一定是专人负责,不能没有专人去管,长期没有更新。作为课程组的老师,应经常登录课程网站,密切追踪国内国际专业动态,及时更新网站资源,缩小知识鸿沟,促进新知识创新,特别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始终以丰富的信息、崭新的内容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学生。
3、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而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是该项工作运行的一个重要平台。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依靠课程组教师的负责与奉献,也要依靠学校的大力关怀。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态度来完成整个网站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1]白凯,熊晶,文汉云.非计算机专业的《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9(2):383-384.
[2]赵昶灵,毛自朝.浅论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J].高教论坛,2010年1月第1期:17-20.
[3]孙晓娟.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163.
[4]刘志颖,王洪斌,曲朝阳.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5):40-42.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5
黄亚飞 曾凑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 研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辅教助学功能,实施“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这两门信号基础课程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教学新模式。首先概括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优势,然后从柔性化教育的实施、面向应用的学习导航的建立、研究型教学的开展等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信号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对策。网络课程使用的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表明:新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服务于信号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06-0074-0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普及,网络辅助教学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沙理工大学于投入使用清华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由于目前处于建设初期,大部分教师对该平台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其强大的辅教助学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课程建设中,“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作为通信、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在后续专业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少学生反映比较难学。现有研究对这两门课程从教学方法、手段、层次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经验,但如何借助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创新信号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探讨还有待深入。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这两门课程为对象,研究基于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信号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结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一些看法。
1 网络教学平台辅教助学之优势
长沙理工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与文献[1]中的单门课程网络教学辅导有所不同,该平台通用性好、功能性强。平台设置了包括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个性化空间,满足了学校在教学管理、辅教助学、信息互动等方面的复杂需求。具体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够以课件、动画、音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有利于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2)可不断添加课程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答,及时高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疑惑;
3)提供试卷库和在线测试题库建设及维护功能,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重点与难点,实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
4)为用户提供了论坛、问卷调查、教学邮箱、日程安排等多种交互工具,便于师生、生生同步或异步灵活交流,开展研究型专题讨论;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6
一、搭建多位一体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2006年以来,长春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长春市教育网站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明确了全市“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确立了“十一五”期间教育城域网建设目标,即:本着一网多用的原则,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信息化课程资源应用平台、远程培训、视频会议、科研课题管理、对外宣传、网络教学中心和网络学习中心等多个领域,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
二、以“长春教育网”为核心,实现全市教育政务的电子化
1.进一步拓展“长春教育网”服务功能,初步完成了“三网二库”的建设格局
长春教育网(http://www.ccedin.net)是长春市教育局的门户网站,在承担信息发布的同时,提升了为教育局机关、学校、师生、家长服务的意识,特别加强了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服务的意识。“长春教育网”现设有教育信息发布中心、市教育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含学校校务管理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等一系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长春教育网”已链接了300多个学校网站,教师、学生网站(页)达1205个。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互联网络体系。在网站建设中,我们始终秉承“贴近师生、服务学校、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办网理念。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连续两年被长春市政府评为优秀网站,目前已成为连接长春市教育系统的重要枢纽。
“三网”即外网、内网、专网;“二库”即政务基础数据库、教学信息资源库。
伴随“外网”即“长春教育网”的发展壮大,我们“内网”的建设也非常迅速。“校校通工程”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网系统工程建设形势喜人。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占总数(中心校以上)的41%以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全部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所有独立建制的学校均已接入互联网,现在各学校正逐步向数字化校园迈进。“专网”建设已全面完成,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市统一的教育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包括电子政务、电子校务、教学应用三大版块。
“二库”,是在搭建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平台的基础上,由长春市电教馆负责百所实验校优质资源整合、上传、共享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基础建设;“政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中人事数据库已经搭建完毕。全市十多万教师的基本信息已全部录入库中,实现了网上分类、统计、查询等功能。学籍、资源管理等数据库正在搭建,在政府“百件实事网上办”栏目中,我市2700余所学校基础信息也已输入数据库。
2.以教育电子政务为载体,实现“五化”目标
其一,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应用,全局系统全面地实现了电子政务办公的应用。
按照《长春市教育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应用评估细则》的要求,以督导促建设、促应用、促普及,不留任何盲点,每年对应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全面实施,整体推进。
其二,加快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促进“五化”目标的实现。
为切实推动电子政务普及应用,市教育局先后出台措施,促进了“五化”目标的实现:实现了教育政务电子化,提高了政务效率;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形成了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知识呈现方式;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化,提高了应用比例;实现了教育网站建设规范化,提高了网络效益,实现了数据共享。
目前,长春市教育网络平台已成为长春教育系统办公、教学、校务管理、资源共享、对外宣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媒介。近几年,“长春教育网”被吉林省教育厅多次评为“吉林省教育行政十佳网站”,市教育局被评为“吉林省教育行政电子政务应用十佳单位”。
三、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基础,资源是核心,应用是关键。长春市电教馆通过“引进+自主开发”的办法,解决了优质课程资源短缺这一困扰新课程实施和信息化应用的“瓶颈”。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加强应用指导、提高应用比例”为目的,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为宗旨,建设具有长春特色的新课程理念下信息化课程资源。
1.资源研发的目标与重点
在研发“共享化电子教档”和“名优教师新课程教学案例”的同时,兼顾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
(1)建立“共享化电子教档”,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传统的教案局限性较大,而在计算机网络上设计的共享化电子教档,不但校内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参考,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校际之间、区与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借助这些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学习新知、课后巩固复习等学习活动。这种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师生学习活动,真正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2)研发“名优教师新课程教学案例”,展现名师课堂
长春市作为国家“课改”实验区,在新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出一大批名优教师。电教馆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将这些优秀教师富有创意并各具特色的优秀课例积累起来,本着“聚焦课改热点、展现名师课堂、搭建研究平台和共享优质资源”的理念,研发区域性的特色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将精彩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科学的模块化设计。
三年来,共开发了600多节这样的新课程教学案例。包括小学10个学科、初中13个学科和高中11个学科。其中,获国家特等奖55节,一等奖145节,二等奖178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拓展多种渠道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
(1)长春版小学语文资源的研发
我们确定了48所小学作为资源开发基地校,有近300名教师投入到小学语文资源开发工作中。目前,已经完成共8册,内容达57G的教学设计、习题、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研发任务。
(2)与中央电教馆、东北师范大学合作
为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资源中小学数学部分研发了1500余个动画脚本。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了农村中小学部分资源研发。
(3)《长春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小学英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
2008年4月7日,《长春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小学英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该课题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针对长春地区的地域特点及农村学校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于2005年3月,由长春市教育局王树彬局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在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参与下确立的研究项目。
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已经开发完成小学英语 3-6年级电子版“同步教学资源”,成为解决农村英语师资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52所实验校的73位英语教师利用“同步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典型教学案例。
(4)吸收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附小等优质学校的自主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附小等市内优质学校的校本级资源,内容好,观念新,方法巧,质量高,这些优质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新的理念,开阔视野,尤其促进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已提供176节精品课例。
(5)通过评比活动征集优秀教学案例
市教育局在长春市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征集优秀教学案例,并将其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征集上来的优秀教学案例赠送给农村中小学,有效推动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四、加强信息资源应用研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加强应用模式研究,实施有效应用
有效应用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高效应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效应用主要指在课前备课、教研、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研讨等教学环节中的合理运用。
(1)用于备课
教师在个人备课时自己先看一遍信息资源,看的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在使用之前,他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还要看哪些内容适合本节课教学,用在哪里,怎样用更适合自己的教学,这个过程是二次开发再利用。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是逐渐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过程。
在集体备课中,学科教师一起观看、切磋,共同分析优点和新颖之处,共同评点这一节课,取长补短。揣摩选择哪些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更好,并能提出不同的建议。
(2)主题教研活动
教师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资源建设的应用水平,由于农村小学数量多、分布散、位置偏僻,有些学科教师匮乏,一名教师要上几个年级的课,更有甚者一名教师要上几个小学的课,即使是本校教师也很难组成学科教研组。这对于如何用好信息资源、探索应用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等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以中心校或相邻的几个村小组成学科中心组进行主题教研活动,探索信息资源有效应用模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德惠市就是采取这种协作体的方式,在教师的能力提升、信息资源有效应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通过主题教研的形式进行培训,有效地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方法与技术应用能力,此种培训正朝着远程化、主题化的方向发展。
(3)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我们在多层次、多角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归纳、总结,形成了信息资源在农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光盘播放为主,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偏低等问题;第二种模式是播放与讲授相结合,解决了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学科教学能力偏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有所欠缺的问题;第三种模式是以讲解为主、播放为辅,解决了农村教师在重点、难点问题突破上缺少教学方法,环节上没有整合资源和没有优秀的教学课例资源的问题;第四种模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既解决了没有现成的课例资源可以直接应用的问题,也使教师具备了自制课件、制作修改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能力。
(4)课后反思与研讨
对照光盘教学寻找差距,吸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采用先上课、听课,再组织观看光碟,把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召开研讨会、收看专题节目的方式,让村小教师不花一分钱、不多走一步路就能与名师专家零距离接触,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前两种应用模式主要用于解决学科开设不全、师资短缺、师资水平低的问题;第三种主要适用于中等水平教师的提升;第四种适合优秀教师培养,也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2.加强资源应用培训,提高资源应用的实效性
(1)农村教师资源应用培训
为使四种应用模式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首先编写了《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模式培训讲义》,并在2008年7月初及时举办了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模式的培训,各县(市、区)电教部主任、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均参加了培训。在暑假期间,他们对本县(市、区)项目校的学科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共培训全市农村教师14956人。其中,有3308名教师申报了模式一,4132名教师申报了模式二,4197名教师申报了模式三,3319名教师申报了模式四。初步形成了四级培训网络体系,即:市级骨干教师、县(市、区)骨干教师、中心校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村小学科教师,逐级培训,层层落实。
通过培训,全市所有农村教师基本掌握了四种应用模式,并形成了能够熟练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的良好态势。
(2)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为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资金短缺,居住分散、个性化较强、集中培训困难等问题,我们积极构建了远程培训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上注册、网上浏览、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提交作业等方式完成学习。为了督促学科教师认真学习与交流,我们为每个培训班安排了班主任,并建立了QQ群,方便了教师们进行网上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每个模块的教师及班主任,根据学员提交作业、网上学习时间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完成教师信息技能试点培训学员达319人,大大节省了吃、住、交通等费用,此举受到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
(3)信息员培训
2006年完成相关人员培训6000人次,发放培训光盘4000余张。2007年,我们与长春市保密局、市政府电子政务处联合举办了信息员全员继续教育培训;2008年,与市公安局联合举办了信息员全员继续教育培训。
(4)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
目前,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全员持证上岗(初级证),初步完成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市里统一规定,凡建校园网的学校至少配备1~2名网络管理员,并持证上岗,由教育局认证。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89%的培训任务。
3.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促进资源应用研究
由我馆申报的《区域性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经“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审批,确立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长春市67所学校经过两年半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期评估。
我馆承担了吉林省“十一五”B类课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长春市已有81所实验校正在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科研成果,共形成了相关论文、课例、课件等物化成果3500多项。
五、下一步工作构想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1)建立系统的督导评估体系
开展对电子政务、资源建设等工作情况的重点督导,并作为年初目标责任制来抓,与项目县(市、区)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考核挂钩,督促领导持续重视该项工作。
(2)列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把对学校教师的培训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规划中,用学分约束教师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周期。利用上述平台,采用集中培训、自我培训、网上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3)形成奖励机制
市教育局将对在资源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教师给予相应的表彰及奖励。要求人事处、基础教育处等相关处室将其纳入教师评职晋级的考核条件中。同时,要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并确保研究经费合理使用。
2.继续加大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按照《长春市中小学“十一五”资源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一要力争在2010年前,做到使每一学科、每一章节都有与之配套的本地化“共享化电子教档”;二要解决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将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有机融合。我们推出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模块,并配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优教师教学案例》;三要针对我市资源开发基地校进行长春版教材资源的研发活动,形成适合我市教育100G的特色信息资源;四要建设“长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农村学校提供数量更多,选择更方便、快捷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促进全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为民生重点工作,政府将投入100万元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3.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2009年要重点打造电子政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校、示范县(市、区),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推动该项工作高层次、高标准发展。
4.完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为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避免各个县(市、区)、学校的重复、零散建设,整合大量信息资源并发挥其独特优势,规避光盘资源容量小、制作时间长、发送不及时、保存和使用有时限的弊端,我们将用2~3年的时间,逐步构建完善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建设。其核心就是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与教育局内部管理平台的搭建,此项工作也已经列入政府民生工作,并投入300万元作为保障经费。
5.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的整体水平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7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 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热点之一。以安徽省精品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 自2003年建设首批省级精品课程以来, 到2007年已建成454门。这些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秀课程的相关内容在网络上免费开放, 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大大提高了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作为制作与发布精品课程的网络平台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而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精品课程应用和影响力范围的扩大, 最初使用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在建设与应用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与研究, 实施了基于Smart Page工具软件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化, 取得良好的效果。
2 精品课程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精品课程平台为例:从04年开始使用“精品课程信息中心2006”作为全校精品课程发布与管理平台。该平台采用向导式、模板式的开发方式, 能使教师快速实现课程的制作与发布。
教师用户的功能有:课程申请模块、课程发布模块。管理用户的功能有:课程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评审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这些课程分别以“院重点建设课程”、“院优秀课程”、“院精品课程”来进行归类从申报类别以及申报标准的变化可以看出, 由于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工作上的深入, 建设标准和评审上都越来越细化。从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功能也要跟得上变化。而从04年开始使用“精品课程信息中心2006”作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在功能上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2.1 精品课程平台资源导航不清晰。
在导航界面上, 精品课程平台资源导航非常不清晰, 所有发布的课程只能以课程网站列表按发布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 没有任何分类, 如果访问者要访问相关课程只能搜索课程名或教师名。而学校要求将这些课程按建设层次、建设年份以及所属院系进行分类导航, 而优化之前的资源平台不能满足其要求。
2.2 精品课程平台栏目管理不灵活。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从2007年开始为了加强学校的示范性课程, 设立了“院重点建设课程”、“院优秀课程”、“院精品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建设, 而精品课程平台栏目无法增加与修改, 不能实现这三个层次的课程检索。
2.3 精品课程平台无交互性。
精品课程平台的课程网站仅仅凭借简单的静态网页把申报资料及课堂教学内容电子化, 缺乏内在的整合, 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需要, 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去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因而网站的教学功能和效能均受到影响。不能够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作业练习、考试测试等功能。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资源的展示, 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一定程度上没有体现精品课程的示范性。
3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化
3.1 优化工具的选择。
经过多次实验后, 选择Smart Page作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化工具。Smart Page是为企业网站通用解决方案而设计的一款软件, 它是基于“所见即所得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理念设计而开发, 使用Asp+、Access技术实现。管理员可以在后台管理过程中体验网站前台效果。Smart Page除了具有基本的网站内容展示与维护外, 将它作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化工具还具有以下优点:Smart Page网站栏目 (内容的组织结构) 完全由管理员自由组织, 方便灵活, 便于理解与掌握。网站初始化设定后, 所有维护工作均通过后台管理进行, 而无需频繁登录服务器FTP。独特的树形数据结构, 轻松组织站点内容。完备的系统安全监控功能, 可根据管理员的定制实施安全策略。访问留言:管理员可以随时开放和关闭留言功能。条目评论功能:管理员打开或关闭整个网站的评论功能, 也可以对具体基于IP监控的安全控制模块:管理员自由定制安全策略, 关键错误检测与控制。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3.2 优化后的系统功能模块及结构。
根据实际需求, 设计出优化后的系统功能模块及结构如图1所示。3.2.1基本配置:主要控制网站全局参数, 每项设置在最后一栏有参数说明, 以解释参数意义和设置方法。3.2.2栏目管理 (Smart Page优化核心功能之一) :SmartPage的“栏目”概念类似于Windows的“文件夹”, 用于组织网站的条目 (内容) , 是条目的载体或者容器, 采用树形组织结构。除了“根栏目”外, 其它栏目都可以进行编辑、删除、调整父栏目 (上级栏目) 、排序等操作。由于Smart Page创建栏目自由灵活的特点, 利用栏目管理的核心功能, 优化之后的网站栏目就可根据学校的具体发展要示来创建。同时将“精品课程信息中心”设置为最后一个栏目, 这样就将之前平台里的精品课程资源都整合在一起了。3.2.3条目管理 (Smart Page优化核心功能之一) :Smart Page的“条目”概念类似于Windows的“文件”, 是网站内容的实体, 条目通常隶属于栏目, 类似于Windows中的文件隶属于文件夹。3.2.4留言评论管理:访问留言与网友评论性质相同, 所以合为一个管理模块。访问者可以针对某些问题对课程主持人或其主讲教师进行留言。同时针对一些恶意留言管理员可以在后台进行屏蔽或删除。这样能够增强教师互学生的互动性。3.2.5链接设置:可以将相关学习资料的网站进行友情链接。3.2.6高级管理功能:Smart Page为管理员提供的强大辅助管理工具。3.2.7退出平台:主要指管理员退出后台管理。通过优化之后的系统后台设置, 访问者所看到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精品课程网 (http://219.231.0.10/search/jpkc/index.asp) 的栏目清晰, 导航便利, 层次清楚。所有课程建设者和访问者都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优化之后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为精品课程的应用和推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全国各校的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断增加与加强,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发展也要与其同步, 这样才能为学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 建成一个全校内高速畅通、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3) :50-53.
[2]贺志强, 韩政涛, 贺龙祥.教育资源建设平台的发展和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4) :67-71.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8
一、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师资力量短缺, 无法开齐、开足选修课。
高中选修课程共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 每一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 每一科目又由若干模块组成, 共计约50个科目。具体到每一所学校, 要想开齐全部或绝大部分科目是不可能的, 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
2. 传统面授方式的限制, 无法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课。
传统面授条件下, 选修课的开设常常受到选修课人数的影响, 选课学生少对教师资源是一个浪费, 无法开课;选课学生多了会受到教室容量的限制, 选课同样受到制约。所以, 很多时候是学校在为学生选课, 而不是学生自主选课。比如晋城一中信息技术开设了多媒体制作、算法与程序设计两个模块。选课时,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一个班级里选哪个模块的学生多, 这个班级就只能学哪个模块。
二、高中选修课程“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平台的优势
1. 有效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引进选修课程视频教学资源, 在全市范围内开齐所有课程, 弥补由于师资分布不平衡造成的选课困难和开课单一的问题, 使全市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实现自主选课,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突破校内选课的局限性, 根据自己的个性化差异和兴趣爱好自由地选课。
3. 突破开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既可以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学习, 也可以在家里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上课。
4.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空中课堂”的开设, 可以使学校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等设施设备不仅用于信息技术课, 也可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实现的功能
依托市电教网, 建设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引进天津“空中课堂”的远程教学平台和部分视频教学资源, 作为解决全市高中选修课程的基础资源, 实现学生网上选课、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考试测评并最终获得学分。另外, 制作本地选修课程视频资源, 不断丰富和扩大选修课的内容, 为高中学校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9
关键词:插拔,评价,即时通信,精品课程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主题,随着教育科研网功能的完善,高校校园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随着二代教育科研网工程、教育科研网格计算机工程的启动,新型的体验式的精品课程平台呼之欲出。体验式自主学习强调精品课程平台的栏目、内容支持插拔模式,学习界面人性化;知识测试评价系统为在线学习者提供测试题库,并动态给出测评报告;移动式交流平台嵌入通信平台,如在线QQ、飞信、微信、微博等实现师生即时通讯。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意义与作用:
1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不足及对策
2003年教育部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并且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止2012年6月共有369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包括网络教育、高职高专、本科等类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品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推动了高校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与培养,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优质的教学资源网络化,提高了高校教师开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活动的能力与意识。
1.1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存在的不足
随机抽取100项精品课程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部分课程平台问题突出,结合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1.1 资源开放存在缺失
研究表明2009年度的72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有37门因无法找到服务器、网址变更、无法找到网页等原因无法正常访问。
1.1.2 重申报、轻建设,缺少维护与更新
由于教学模式的转变,精品课程平台的建设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大部分精品课程平台建设是一次性工程,存在只建不用的共性。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快速发展是精品课程平台的建设目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精品课程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共享,因此长期有效的更新与维护将促使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大部分精品课程平台是为了评而建设,绝大部分精品课程平台在评审结束后几乎没有更新与维护。
1.1.3 布局陈旧,缺少活力
大部分课程的布局比较呆板,设计技术主要采用TABLE技术,导致网页打开速度比较慢慢,页面效果给学习者的视觉冲击力不够。部分课程采用纯html的静态网页制作而成,没有动感也没有交互,教学效果不佳。
1.1.4 评价体系不全面
当前很多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包括测试功能,这体现了测试功能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重要性。笔者测试了56门省级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有42门课程有测试功能,但这些测试功能都过于简单,测试试题为单选、多选、判断题为主,测试结果过于简单,有些甚至只有测试分数,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把卷面考试简单变成了机器测试,没有达到测试的目的。
1.1.5 缺少移动交互
部分网络平台有QQ或一些其它的应用服务,基本上是人工、手动服务,服务效率不高,服务能力、态度都有待提高。
1.2 解决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中不足的一般方法
解决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经常有如下操作方法:
(1)经常打开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测试平台是否能打开,保证资源正常共享。
(2)精品课程的负责人或此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平台中发布相关的通知或上传课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远程学习。
(3)引导学生在讨论区发布学习心得。
(4)布置课程作业,引导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提交作业。
解决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将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资源基础。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会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践行素质教育。
2 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设计与实现
2.1 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是将计算机硬件即插即用的思想应用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上,即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分为前台、后台,管理员或课程主讲教师可以在后台选择需要的模块,如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授课录像、实践教学、在线测试、学习参考、在线答疑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由管理员或课程主讲教师手动创建项目类别,所有的类别均可以统一排序、增加、修改、删除信息,实现软插拔功能,平台管理的角色、权限均采用动态设置。不同的课程所需的栏目类别、平台风格不相同,因此软件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符合课程资源管理的需要,同时不同类别的课程的管理员或主讲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一样,高校教师不需要参加专业的学习就能管理软插拔模式精品课程平台。
2.2 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
精品课程的网络课程部分一般包含:学习内容模块、学习活动模块、交互模块及评价反馈模块,这些模块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认知工具、学习资源、交互平台及评价体系[1]。
2.2.1 自主学习模块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含义: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习者科学驾御学习过程的行为方式,并描述出学习者在网络环境学习中认知、情感、情绪和意识的心智变化规律[2]。
自主学习模块的内容由管理员或主讲教师来完成,流程一般为:选择或创建适当的模块—>对栏目进行排序—>添加内容—>检查内容的正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模块是精品课程的主要学习区域,为学生提供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信息。因此自主学习模块的内容建设的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定位了该平台的实用性。
2.2.2 网络测试模块
教学过程中需教导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平台设计的网络测试模块支持教师动态出题,可设置为练习或测试状态,主观客观动态分开,学生选择测试内容进行正常测试,测试完成后学生将会得到报告单并生成测试试卷:
(1)报告单将呈现测试者答题信息,如解答了哪些题,测试者的答案是什么,正确答案是什么。
(2)动态生成测试试卷,根据试卷可以进行教学质量分析,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因材施教创造更好的教学进度。
2.2.3 在线讨论模块[3]
支持在线讨论的方式比较多,例如QQ、论坛等,论坛是在线讨论的重要形式,论坛有讨论并存储讨论内容的功能,因此论坛是精品课程交互的重要工具。网络是开放的环境,网络环境下讨论与发表言论是自由的,从网络安全角度考虑嵌入精品课程平台的论坛需要较强的过滤功能,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平台设计的在线讨论模块采用Discuz模块构建,支持手机访问与提交讨论信息。在此基础上与腾讯公司的Weback微信互动系统结合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实时互动。
2.3 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效果分析
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对比实验,测试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参与对比实验的四门课程均有实验班、非实验班,实验时间长度为六个学期,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
每门课程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为六个学期的各项的平均值,实验数据表明,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的平均值均高于非实验班。根据平台自动统计功能显示每门课程的学生都自发参加测试,每天都有来自互联网或手机网络的讨论信息。调查中发现约四成的学生反映因课堂分心导致跟不上课堂节奏,课后想学又不知道从何入手,慢慢对学习就失去信心和学习兴趣,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特别是在做作业时如果遇到问题会用电脑或手机查询课堂教学内容,还会请教老师,进行网络讨论。
3 结束语
精品课程为我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倡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是学习者的权利,促使资源的有效是教育者的义务与责任,希望基于插拔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研究能够改变现状,践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常咏梅.教育信息化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11-13.
[2]华建新.网络教育语境下自主学习模式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02):47-50.
浅谈学校网络英语课程平台的应用 篇10
●英语电教化中媒体技术的发展
我国中小学英语电教化开始实施的时间也很早, 但手段和设备比较单一, 一直以录音机为主要媒体。英语电教化教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学媒体的更新, 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往往是创造和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的直接动力。由此可见, 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增强了电教化教学的发展力度, 推动它向更深层次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英语电教手段与技术的发展节奏日益加快。从教学媒体的发展可以看出, 在短短的时间内, 从幻灯投影、录音机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电教媒体已从单一的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一体的全息形态。
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给英语电教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也使教师意识到掌握电教媒体和英语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性, 体会到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把传授知识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 而要把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借助网络媒体去创设各种语境,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样而且真实的机会来模仿、操练和运用语言, 以实现在情景中学习语言, 在实践中掌握语言并强化印象, 逐步使掌握知识转化为运用技能的英语学习目标。
●运用网络优化初中英语教学平台
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常用到网络资源, 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形象而又广阔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争取, 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网络的一些做法。
1.勤用网络,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好奇、好问、爱做游戏的特点, 紧密结合牛津教材的特点, 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 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牛津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我让学生结合汶川5.12大地震的一些信息, 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怎样面对, 学生们不仅列出不少面对困难的应急措施, 而且还用行动去帮助那些灾区的孩子们。通过图片、录像的形象传递信息, 学生们不仅对课本知识了解得更直接、有效, 而且感受到学习和生活很贴近。学生们敢于也愿意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充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巧妙使用网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 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学会学习。在英语学习中, 填鸭式的讲解, 枯燥的习题, 禁闭的教室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也难以学以致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一些课程中的知识点及其相关内容。例如牛津9A Unit 2 Colours, 我让学生课前自己去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列出了课本上的知识点及颜色表示的意义, 还将他们从网络上查出的更多信息进行共享。利用网络, 学生们更轻松地掌握了课本知识, 也更有机会自觉去了解课外知识。
3.活用网络, 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 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学习和接触, 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问答、论坛、在线测试、班级兴趣小组等, 让学生除了合理有效使用教科书以外, 还能有更多的形式接触到网络资源、报刊等。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网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11
【关键词】网络课程平台 计算机基础课程 高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6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持续更新,不断变化。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要求。高职院校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多元化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信息资源优势弱化,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突出。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学生可通过网络主动获取更多资讯,教师不再是唯一或最主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来源。另一方面,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大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如笔者在所授课的项目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新生班级课堂调查中发现,以文字录入速度测试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要求准确率在90%以上),能够达到45字/分钟以上的仅占10.8%,77.2%的学生在30字/分钟以下。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有教师分层次教学和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个性化安排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与教学资源匮乏存在矛盾。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能够更好地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还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局限,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这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软硬件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部分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未能满足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硬件资源不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实训室等硬件资源显得更为紧缺,教师不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演示、讨论与合作;教师被迫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离,无法实现预期“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效果;不便于学生课堂和课后实训作业的提交保存和教师评阅;不便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考试操作练习等。
2.教学软件不够丰富。部分教师授课还是以PPT课件为主先,没有创新和突破,教学方式枯燥、单一;教学内容和拓展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补充。
3.教学资源共享不足。如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由公共基础部教师承担全院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和等级考试指导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经验。随着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授课教师数量存在严重缺口,因此部分教学系开始独立授课。但由于缺少学院层面的统一管理和系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授课标准、教学大纲、教材、课件等都不尽相同,丰富的教学和考试资源未能实现整理成库和网络共享。
(三)师资力量亟待加强。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也是一门更新速度较快的课程。由于对课程教学和教师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或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不足,部分院校安排非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授课,且未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导致老教师对新技术、新现象接受不够敏感,知识更新速度不快,无法将新知识融入教学中;年轻新任教师则缺少理论教学、实训指导和等级考试指导经验。
(四)等级考试对素质教育的制约。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规范计算机课程教学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有的院校仅把过级率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有的教师仅将考级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非常有限,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与教学资源数据库有效整合,具备所需的应用工具和子系统,从课程网站的教学组织、资源发布、学习支持和教学交互,到教学管理、用户管理和课程管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持环境。通过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解决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构建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一)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前提和基础。借助学院教学资源数据库的海量存储系统和高效的管理系统,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数据库中,按照教学要求和特定的教学活动需要,对数据库中的基础资源进行编排和组织,并发布给学生。
教学资源库的基础资源有: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教学录像、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实训指导、教学案例、课堂练习、考试试卷、参考资源、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专业图片、动画仿真、音频视频、成果作品等。媒体类型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和混合媒体。
教师拥有个人资源库,可将个人资源库内的资源上传至学院公共资源数据库,丰富公共库的内容;还能将公共资源数据库中同一课程、延续课程、同一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下载到个人资源库中,实现教学资源优化利用和共建共享。
(二)建设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分为教学资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交流答疑四个模块。
1.教学资源模块。该模块课程网站栏目设置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学视频、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拓展学习、资源下载等。教师将授课资源详尽地发布出来,同时提供资源下载功能,实现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共享。教师通过后台系统,可以随时对数据库资源进行更新补充,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和教学需要,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新;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界限,课堂、课后浏览和下载学习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拓展学习栏目,教师将课程学习的参考资料、拓展知识、延伸后继课程资源、专业相关知识进行发布,便于教师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和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多媒体集成的优势,运用各种图像、动画、音视频将教学内容丰富化、形象化和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练习模块。课程网站栏目设置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紧密联系,且更重视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将课堂和课后习题发布在课程网站上,布置作业任务,学生可以浏览、下载习题,还能在线答题、提交和管理作业成果、查看教师评价和作业成绩;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动态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安排。
3.测验考试模块。课程网站栏目设置为:随堂测验、模拟测试和在线测试。教师对考试题库进行管理,可以添加、编辑试题;通过手动组卷或自动组卷,形成随堂测验试卷、模拟测试试卷、在线测试试卷等试卷形式并进行发布;还可以通过设置学前测验,限定学生在学习某知识点之前必须通过该测试,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和自主学习需要,进行各项测验和自测,学会利用测试来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教师评阅试卷并记录系统自动评分成绩,了解学生学习和等级考试掌握程度,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4.交流答疑模块。课程网站栏目设置为:在线交流和教学评价。教师运用系统的交流论坛、文字聊天室和在线答疑功能,搭建学生间、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发布、参与主题互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网上的提问进行答疑,并能够利用系统投票功能,设置和记录教学评价和反馈。
三、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应用
(一)基于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平台,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如下:
1.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为差异化教学提供支撑。教师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系统对授课班级进行管理,为每个授课专业搭建一个网站,利用系统模板,这一操作可便捷地完成。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在教学案例、拓展学习、作业练习等栏目中发布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增加财务报表编辑和数据统计的内容,文秘专业布置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相关作业,酒店管理专业融入酒店信息化建设案例等,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基础程度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测评调查结果和学生意愿将学生按层次分组,小组间还能进行互助互动。第一层次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完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第二层次侧重专业应用,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并完成相关习题;第三层次拓展延伸,学生学习计算机延伸和拓展课程。课程网站中作业练习、测验考试、拓展学习栏目的内容按不同层次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考试内容。
2.项目化教学。借助网络课程平台,教师可以组织项目化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作业练习栏目中,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创建情境,将作业设计为若干项目和任务,涵盖单元模块知识点和技能,布置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例如在PPT演示文稿的学习中,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分组完成产品营销策划介绍。学生在研究型和合作型的学习中,独立思考,合作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多方位评价。在教学平台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测验成绩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考量,对学生综合评定成绩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还能在交流互动平台上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颖.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2]李昕,褚治广.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2)
[3]朱志国,赵枫.面向财经类院校的多层次立体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作者简介】覃曼丽(1983— ),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公共管理。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篇12
一、Java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Java语言的整体程序包括四个大的方面: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Java语言网络软件开发、Java语言的Web开发以及Java语言移动应用的开发。[2]
1. 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
主要是Java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语法。面向用户的程序设计理念、思想和基本的Java语言操作手法, 还包括一些Java语言操作的系统资源管理。
2. Java语言网络软件开发
主要是基于网络协议进行的网络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在不同的网络层次和网络协议下的网络软件开发。
3. Java语言的Web开发
主要是基本的B/S模式的Java语言软件开发, 以及面向企业的Web应用开发。
4. Java语言移动应用的开发
Java语言系统和体系相对较为复杂, 而且由于网络层面的不同, 不同的网络层面和网络协议使得Java语言开发也具有多变性。
二、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划与建设
1. Java课程群的规划
要做好Java语言课程群的规划工作, 首先就要了解基础的Java语言知识, 从而系统、合理地分析Java语言系统。具体的规划分配方案如下:
(1) Java语言基本的语言法则与面向用户的设计思想:这个部分是Java语言的基础, 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俗话说:“盖楼必须打好地基。”因此, 必须掌握Java语言基础的部分。
(2) Java语言的扩展部分:这个规划主要是针对Java语言基本的语言法则与面向用户的设计思想进行专业扩展, 查漏补缺, 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深度学习。
(3) 基于Java和Android进行软件开发:这个部分是在Android的基础上, 根据Java的特点和服务功能, 进行软件的开发。
2. Java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Java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结构设计遵循Java EE四层开发模型原则。
(1) 用户表示层。用户表示层是指网络教学平台的人机界面, 是用户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其中结合了JSP、Ajax、CSS等技术, 使得Java EE框架中的Struts 2框架得以实现。在整个用户层的界面上, 要将色彩进行合理搭配, 风格要清新, 布局要合理, 将用户的体验值达到最高。
(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面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层面, 是前台的用户界面层与内部资源进行转换的衔接层, 起到了对内和对外的交互作用。
(3) 数据持久层。数据持久层是对于Java课程群数据的统计层面, 实现数据的CRUD的操作功能, 建立起合理化的数据模型, 为网络教学前台提供持久化的数据供应。数据持久层利用了Java EE框架技术结构中的Hibernate框架技术, 建立模型时采用了ORM模型元素, 使整个数据层可以高效利用。
(4) 数据库层。数据库层面是整个系统层面的最终端, 实现了对数据的储存, 用以储存整个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文档资源等, 为整个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效运营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可以为Java课程群教学带来便利、为专业建设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是Java课程群基础教育的补充, 为我国Java课程群教育探索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彦.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1) .
【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推荐阅读:
网络精品课10-03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05-28
网络精品课的教学设计05-10
高职高专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管理研究论文10-10
后浪互联网精品资料_网络推广策划书07-17
校际精品课程10-21
体育精品课程05-13
会计精品课程06-19
中职精品课程10-02
功能关系精品课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