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策略

2024-10-23

精品策略(共12篇)

精品策略 篇1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酒店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消费者对酒店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酒店已经无法引起消费者的新鲜感和消费欲望, 精品酒店应运而生, 而精品酒店是通过对建筑的设计风格将自身的服务理念和酒店文化进行展现的, 所以, 设计策略对于酒店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精品酒店在我国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因此对精品酒店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就成为了现阶段迫在眉睫的工作。

1 精品酒店的概念

精品酒店指的是在大型商圈内拥有高标准的服务系统以及硬件设施, 并且具有专业的服务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和经营的高尚物业, 精品酒店的服务宗旨是为城市内的高端人群提供便捷且舒适度高的生活居住地, 因此, 精品酒店的特征有如下几个:客源水平较高、服务舒适轻松、建筑精致特别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精品酒店在我国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因此仍旧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1]。

2 国内精品酒店的发展现状

2.1 市场缺乏规范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内市场的酒店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其中以“精品酒店”自居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大部分酒店与精品酒店的要求并不符合, 也就是说它们不具备作为精品酒店应该具有的文化、服务水平等, 而消费者在选择酒店的过程中由于对酒店的了解存在局限性, 很容易被误导, 除此之外, 部分精品酒店本身也存在流于形式、不注重消费者需求的情况, 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就是市场管理规范性的缺乏, 因此, 在对精品酒店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投资者应当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师的作用, 通过将设计师的统筹和设计作用进行最大化发挥, 建造出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精品酒店。

2.2 客源存在局限性

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精品酒店作为居住地的消费者大部分为高端人士和境外游客, 也就是说国内精品酒店所面向的消费人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在对精品酒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在风格、服务以及设施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 从而拓宽消费者的范围, 使精品酒店在国内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2.3 消费者认识不足

国内的消费者始终对精品酒店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和局限性,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精品酒店的市场缺乏规范管理, 更是精品酒店现阶段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而对精品酒店进行推广的手段又相对欠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精品酒店的管理人员对树立酒店形象的作用引起充分的重视, 在对酒店品牌进行推广的基础上, 使消费者能够对精品酒店的类型和服务内容具有准确定位, 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消费对象进行选择。

3 国内精品酒店的建筑设计策略

3.1 建筑策划

3.1.1 选址策划

对精品酒店进行选址时需要考虑酒店周边的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社会人文和旅游发展等诸多方面。经济水平指的是城市的等级以及人均GDP, 交通条件则包括酒店周边以及酒店所在城市周边的交通情况, 社会人文指的是所在城市的历史, 旅游发展则包括对该城市旅游人员以及相应资金收入的统计。

在确定精品酒店的地址后, 可以对该区域内的条件从改建和新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见表1) , 对所选区域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使有利条件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并且对不利条件进行规避, 从而实现扬长避短[2]。

3.1.2 规模策划

(1) 进行改建的精品酒店

由于改建时受到建筑本身因素的制约, 尤其是对保护性建筑进行改建时, 无法完全按照酒店要求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 这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加建, 例如对精品酒店的房间数目进行合理增加等。

(2) 进行新建的精品酒店

对精品酒店进行新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改建过程中的诸多限制, 设计师首先应当对酒店选址区域内的客源等因素进行调查, 以此确定酒店规模, 然后对酒店内部的房间数目进行确定和建设。

3.1.3 功能策划

(1) 基本空间

酒店所必备的空间即为基本空间, 对精品酒店而言, 它的基本空间包括酒店的大堂、客房和后勤三个区域。

(2) 附加空间

附加空间的目的在于提高精品酒店的综合竞争力, 树立品牌形象, 因此, 附加功能的构建需要与酒店自身的风格相符合, 例如餐厅、建设、酒吧等区域均属于精品酒店的附加空间。

3.2 区域设计

3.2.1 区域面积

精品酒店的基本空间共包括大堂、客房和后勤三个区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酒店在规模和经营项目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 不同的精品酒店对于上述区域所划分的区域面积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我国发达地区的部分精品酒店在区域面积上进行划分的调查结果显示, 房间数量超过50间的精品酒店与国际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而房间数量稍少的精品酒店则会将更多的面积应用于公共区域 (见表2) [3]。

3.2.2 区域空间

对不同区域空间的划分则可以从横向和竖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以横向进行分区来看, 区域空间应当以集中分布为原则, 这样做更有利于对空间的公私、前后进行划分, 而以竖向进行分区来看, 精品酒店的公共和后勤区域大多数位于酒店内部的接地层, 若有地下, 那么也会有部分区域位于地下, 而房间由于需要具有极高的隐私性, 因此通常会被划分在酒店的地上二层及以上。

3.3 风格设计

3.3.1 现代风格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美学观念也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进行转变, 因此, 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到对精品酒店的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例如位于北京三里屯的瑜舍酒店, 就在对酒店主体进行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选用了和太古里相同的建筑材料, 但是又通过对绿色玻璃的巧妙运用将精品酒店与太古里建筑进行了划分, 使酒店建筑与三里屯的氛围更加和谐。

3.3.2 地域风格

(1) 传统地域

作为地域风格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 传统建筑自身存在明显的时代性, 而大多数将改建后的传统建筑作为主体的精品酒店都需要对建筑本身的文化和风格进行重视, 例如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 或是灵隐寺等。

(2) 自然地域

将酒店房间以雪球的形态分散建造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Whitepod酒店, 以及与金字塔相邻、以生态理念为基础建立的Aderer Amellal酒店, 都是对自然地域进行巧妙利用的代表性精品酒店, 因此, 该类酒店的特征是对生态环境进行强调, 通过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方式使其与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4 形象设计

精品酒店的形象设计主要包括酒店的名称、标志、颜色、外观等, 其中最需要设计师加以重视的即为酒店的标志, 可以说酒店的标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该酒店的水平和身份进行彰显, 除此之外, 酒店内部所有设施包括门卡、拖鞋、纸巾、雨伞等都需要对标志进行运用, 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标志设计可以加深消费者对该酒店的印象和好感度, 从而使消费者再次选择精品酒店时对其优先进行考虑。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 酒店同质化的现象变得越发严重, 面对千篇一律的酒店风格, 消费者开始在审美上出现了疲劳, 精品酒店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象的持续发展, 而与传统酒店相比, 精品酒店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自身的独特性, 本文对国内精品酒店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为相关人员在对酒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理论。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酒店行业也进入了迅猛的发展阶段, 精品酒店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高端生活方式的追求, 因此, 对精品酒店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 以精品酒店的概念为出发点, 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对国内精品酒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并且着重分析了国内精品酒店的建筑设计策略, 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内精品酒店,建筑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任洋.国内精品酒店建筑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 2014.

[2]吴昕.国内精品酒店文化特色塑造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张敏.浅析城市精品酒店设计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精品策略 篇2

浅谈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篇一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这些都是“哑巴英语”的表现。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要从初学英语开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不同情景,增强他们的交际意识;以先进的视听手段,促进他们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1.1 词汇的积累 词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语言没有语法,很多东西不能表达。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词汇数量大,没有系统的规律性,在词汇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结果,不少学生语法学得不错,但由于词汇量不足或对词汇用法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用英语和别人交流,给交际带来障碍。由于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实在太有限了,所知道的词汇并不多。可能教师所说的很多东西都不明白,或者是一知半解。针对学生的词汇贫乏,应加强学生词汇的积累。

1.2 语音、语调和语速 口头表达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口语技能表达信息的过程,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口语技能的形成。语音方面,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长此以往,不能辨认一些易混淆的音素,如mouse/mouth;nose/rose等。语速上,学生表达口语的速度往往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变化的句子更是无所适从,根本没法准确、流畅地把句子表达出来。学生应学好英语语言基本功,要学好发音,正确的发音是语言交际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语音的训练,不但要教给学生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模仿、操练。在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要加强语音教学,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英语中有很多单词的读音是很相似的,如tail[teil]和tell[tel],但是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一个名词,指“尾巴”,而后者是一个动词,是“告诉”的意思,两者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严格把关。英语中还有一些单词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如meet和meat,两个单词都读作[mi:t],但是意义也截然不同,这就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两个单词的意义,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加以区分,辨别听力材料中涉及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单词,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教师要想办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听、多说、多交流,让他们一天天发现自己的进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据此,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说”的实际水平尤为重要。因此,积极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2.1 使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不敢说不愿说,只是一味充当听众。长此以往,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以致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会说。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学生不敢开口是由于性格原因,他们不善言辞,胆小内向;有些学生则是自信心不足,怕说错了,也不敢说;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语文数学学得不好,于是自己给自己定位,认为肯定也不能学好英语,存在自卑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以上原因,教师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染学生去积极大胆开口。简而言之即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找准机会,适时点名鼓励他们勇敢开口,及时表扬。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激励每个学生为小组争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很积极地开口去说,不仅可以让学生说,还能让他们互相找出不足之处,同时又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说得好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说得不好的小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进步了,也可以进行奖励。个别的学生可以采用五角星,小贴画等方法进行鼓励。最重要的是对说得不好的学生可采用集体鼓励的方法,只要他有进步了就可以让其他同学一起鼓掌,这对增强他的自信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2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肯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学生的语言,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给予 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 / Wonderful / well done /??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并给予鼓励:Try again?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在不断的鼓励、表扬的气氛中,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对于学生们羞于开口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来引道学生开口。如天气情况,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招呼等。让学生发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有害羞,畏惧,怕出错的心理。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人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但若发现表达有错的体同学,教师不应该马上制止或批评,而且应是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教学形式也要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的轻松愉悦,让学生在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以老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说、想说。

3.1 利用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实物教学法,还可以运用儿歌,歌曲,游戏等方法。这些方法都适应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够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当学生会觉得英语课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上英语课,也愿意开口说英语了。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可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兴趣,学习知识。比如说在教数字one到ten时可采取打擂台赛的形式,等同学对这十个数字稍加熟悉后,先请两位学生AB到讲台上面来面对面站着: 学生A:ONE,TWO 学生B:TWO,ONE 学生A:ONE,TWO,THREE,学生B:THREE,TWO,ONE 这样依次到十之后,A和B再换一下,由B开始正数,A开始反数,最后看那位同学既准确又快那他就赢了,下面的同学可上来和赢的同学挑战,最终决出冠军。这样的比赛形式能引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十个数字。尽量让多一点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采用的游戏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用些简单的,易操作的游戏。例如:在复习水果单词时,先把水果放在一只盒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去摸一摸,让学生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说出该水果的名称,接着要求学生找一找该单词的“好朋友”;或者出示字母卡片,让学生排队组成一个个水果单词。这些活动比单纯让学生读单词有效得多。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则要组织些有难度的游戏,并有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后,应尽量多的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由学生自行组织并参与其中。

3.2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已逐步进入英语课堂。它具有集成文字(Text)、图像(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及动画(Animation)等多种功能,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确,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口语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有利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丰富多采的网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英语。在使用课件和教学光盘时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就跟着课件或是光盘后面就读起来了,这种”说”的主动性是极为难得的。另外,课后也要让学生的磁带起到作用,学生利用磁带可以很好的纠正发音。

浅谈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篇二

(一)“思”与“练”相结合

口语是将内部语言(所思所想)借助词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快速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支撑才能达到自动化。也就是说,人的交流一方面要用外部言语来表达,另一方面也要用内部言语来进行思考。“思”就是思维,即处理语言的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人类口语学习有其一定的心理规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口语表达是人脑处理和控制语言的心理过程。它大致有四个步骤:第一步起始于大脑搜索与选择表达所需的恰当概念,即过去已有的、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社会、文化、语言知识与对上下文理解后储存的短期记忆中的知识相结合。

为寻求恰当的概念提供依据;第二步一旦找到相关概念,便根据已知的规则对它们进行整和与排序,在这一步骤中,掌握规则的熟练程度对处理加工概念的速度与准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三步将使用规则后的结果与发音相连接;第四步产生音义结合的口语。在上述心理过程中,人脑内部对每一个步骤都会进行监控,随时调节各功能区的工作,纠正偏差。

而“练”就是口语输出训练,即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他提出“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因此,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思”与“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达到有效配合,才能完成有效对话。

(二)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口语学习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经过一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之后,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实现语言水平的飞跃提高,从而形成某种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大多关注的是课文的硬性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一个具体、系统的安排。

笔者认为,口语训练必须纳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计划、每天的备课当中,对学生实施的英语口语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同时,我们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年级,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培养。

在口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与复述等方式,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通过对话、看图叙述或描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口语能力。在中级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对话、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等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在高级阶段,我们则可以进一步通过对话、小组讨论和叙述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展仿说训练

学习语言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仿说训练就是学生练习听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仿说训练包括单纯的模仿说话和富有创造性的扩说、换说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较好,因此,笔者在进行仿说训练前,都会让学生准备好适当的道具。

比如他们自己制作的图片,这样有了自己的图片,他们可以边看、边思考、边根据所给的句型表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一来降低了难度,二来会使他们的表达更加真实,三来有利于他们在训练时边说边思考,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学的英语素材比较少,还无法用很多的词汇去扩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照着书上的样子进行仿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你能不能也像这样的来说说 ……”从而促进新知的内化。

浅谈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篇三

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正在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景对话占了很大的比例,对话教学在整个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英语对话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最终习得并自如地驾驭语言的能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对话主题,很自然地融入进英语的对话教学。以下几个方面是本人平时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巧妙热身,温故知新

热身环节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降低新知的难度,为新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在平常的对话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巧妙热身,吸引学生投入到对话教学中。

(一)Free talk 热身 如果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主动和学生问候、交谈,学生就会感到老师与自己是平等的,从而乐于与老师交流,喜欢上老师的 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每一个问题,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 Free talk 热身。

(二)TPR 热身 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这种听听做做的活动学生最喜欢,能激活学生大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的情感,学生在听做活动中自然地复习了旧知识。运用这种形式热身,让学生在轻松的 气氛中复习有关职业的单词,效果很好。

(三)歌曲热身 在英语对话教学中,通过演唱英语歌曲进行课前“热身” 是我们最常用的热身方法,上课伊始,让全班学生演唱与本节课 的目标相关的英语歌曲,并配以相关的动作,可以将学生的注意 力迅速转移到课堂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四)游戏热身 游戏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热身环节是一堂课的序幕,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此环节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且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降低新知的难度,为新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因此课前的热身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情景引入,新知呈现

呈现环节是会话教学的主干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采取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一)实物呈现。实物是连接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教师通过描述实物、围绕实物展开对话等活动能帮助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3 How many?等课中的会话部分,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对话训练。但有些内容是无法用实物表达的,就采用其他方式引入和呈现。

(二)形象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电教设备、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方式呈现情景,训练对话。如:周末活动、谈论居室、谈论家庭成员、四季等。

(三)简笔画呈现。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甚至是各个课型。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高效。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代价(一支笔、一块黑板)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形象,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如:四季的变化等呈现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肢体呈现。主要指教师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呈现语言,不仅吸引学生注意,而且使语言教学生动有趣。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询问他人身体状况的问答,如:What’s the matter? My throat is sore.How do you feel? I have a toothache.I have a headache等。

(五)情景呈现。会话教学离不开情境,语言交际更离不开情境,学习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某些真实的情景搬入课堂,但却能模拟真实的情景,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情景,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交流、体验与实践,达到学习致用,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操练巩固对话

(一)带问题听录音,尝试理解对话。

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和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也只有具备一定的听力,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才能使学生有信心去说,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际,才能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带问题去“听”,给他们一个“听”的目的方向,好把他们的精神集中起来,从“听”中理解对话。给予学生问题,就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去听。学生听懂了,他们才有继续学下去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对话和运用对话。程老师这节课中,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Where are my keys?去理解和感知对话的,让学生通过认真倾听观看录像对话,从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二)对话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

机械操练首先应该是机械模仿,重点是模仿重复对话中的重点句,多听录音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给学生也要示范领读,学生跟读,这种模仿应该是大量的和多次重复的,可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如个人说、小组说、半班说、行与行之间、男女生之间分角色对话,通过这样的操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既要能把语音语调读准读熟,又要把句型结构记熟。

意义操练的基本形式就是教师可提供一些实物、卡片、图片、情景等,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真实情景下,运用新学到的句型进行交际。意义操练因为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词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所以意义操练提供的语言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操练新句型要用旧词汇,但这个阶段的联系不是为了学习更多的词汇,而是让学生就新学的重点句子,利用许多学过的词、感兴趣的事进行句型结构的套用、替换、较机械操练更具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精品策略 篇3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络技术 策略

无锡市从2009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资源的评比,明确对网络化的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从最初的有网站到有完善栏目、内容翔实的课程平台,再到有能高效组织互动教学的学习平台,节节攀高的标准其实体现了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逐步深入。在这一背景下,主管部门、学校甚至行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网络精品课程的数量呈大幅上升的趋势。仅2013年一年,无锡市职业学校就建成市级精品课程资源30门,网站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因为行业企业的参与得到了飞速提升。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隐忧,如这些网络课程几乎都是为了评比集中竣工,资源的实际使用频次很低,师生参与建设和使用的热情不高,教学组织功能的设计源于开发公司的想象,与实际教学脱节较大,后续的更新和维护不到位等。因此,研究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构建和使用网络精品课程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构建网络精品课程的策略研究

(一)课程平台与评审平台分离

大多数学校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随主管部门的政策起舞,评审的时间决定了开建和完工的时间;评审的标准决定了建设内容和深度。至于如何在迎合政策导向和评审标准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每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很多老师反而无暇顾及。于是为了降低工作量与成本,很多课程选择了将评审网站与课程网站合二为一,栏目设计完全以评分标准为参考。从表面上看,网站充分迎合了评审的口味,能有效抓取分数,但是这样组织的网站往往未关注到网络精品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内涵,整体架构设计也未从引导学生自学的角度出发,在其最本源的功能上有所弱化。

在实践中,把网络精品课程的评审与课程平台分开建设是一个较好的做法。评审网站一般只需文档资料,简洁大方的数个静态页面足以呈现。而课程网站需要承载更多样的内容,实现更复杂的功能。以一个门户网页作为导引,分别制作评审网页与课程网站,既保证了可以明确的指导思想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的不同功能模块,在工作量上不需增加许多,也满足了学生、专家、教师、管理人员等不同使用角色的需求。

(二)有效助教

教师是网络精品课程的主导,承担着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监管与指导的责任。网络精品课程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帮助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种考虑,可以在常规课程网站上增加具备后台成绩分析功能的在线考试系统,能时时进行文字、语音、视频甚至远程协助的在线指导系统,能发布、收取并评价的在线作业系统等,这些功能如果能无缝嵌入课程网站,就可以帮助教师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手段,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三)有效助学

学生是网络精品课程的主要用户,网络精品课程平台的结构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着手设计。以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为例,要包括项目资讯、计划制订、计划审核、实施开展、展示提交、交流修改等环节在内的指导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常规的图、文、音视频展示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计能加强学生体验的虚拟仿真系统,能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互动交流系统等,帮助学生真正开展突破时空限制的有效自学。

(四)有效助管

课程管理手段的网络化革新是以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忽略的部分,但其实科学高效的管理是保障课程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使用网络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如:建设师资测评系统管理教师、建设成绩分析系统管理学生、建设实验室预约和设备保修等系统管理设备、建设开放的更新系统管理资源等。

二、运用网络精品课程的策略研究

随着大批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完成,研究如何让这些成果落地运用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前。从目前看,大批的网络课程资源被闲置,有些摆在公共服务器的资源点击率甚至不超过十次,而评审过后这些资源也面临着无人更新的窘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打造硬件,保障网络精品课程使用

精品课程资源通常都存放于校内外的服务器中以供师生使用,但是从使用终端来看,教师和学生电脑的普及率、校园网络的覆盖率、校园网络的带宽都达不到让资源完全开放共享、随时使用的条件,加之很多学校并不鼓励学生在低年级过度使用电脑,因此,支撑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使用的硬件环境有待进一步打造,从而构建随时能学、随地能学、适时更新的网络课程使用环境。

(二)深度加工,多形式展现教学资源

从形式上看,网络教学资源类型一般包括文本、音视频、幻灯、动画、图片等,呈现课程内容时,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表达最清楚、准确的方式。从2013年无锡市评选的30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来看,文本使用率为100%,视频使用率为86.7%,幻灯片使用率为71%,图片使用率为39%,动画使用率为16%,音频使用率为10%。由此得知,大多数教学资源还是以office、wps、pdf或是flashpaper转换而来的swf格式文件为主,资源的内容和本质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传统教学资源简单数字化的做法显然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注重资源的深度加工,内容上对接生产任务,形式上使用声、光、虚拟互动等呈现手段,用更直接的方式缩小学生与学习项目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三)实践探索,摸索使用网络课程的科学模式

从本质上看,网络学习实际上是传统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在学校教学现状中,对于网络学习的使用通常呈现两个极端,过度使用和很少使用。学校和教师应当真正关注学习内容,确定网络学习所占的不同比例。既要保持传统课堂教学长期积累的经验,也要研究在哪些时候需要通过网络课程资源来拓展学习时空。作为信息时代出现的全新教学手段和媒介,网络精品课程作为常规教学补充和拓展的定位应当明确,不能越俎代庖。以机械制图讲解“读组合体视图”这一内容为例,网络动画和虚拟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组合体各部分的组合状态,知道投影的概念,但是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过早使用这些资源,会无形中削弱学生的思考强度,让学生对网络虚拟资源产生依赖。反之,如果在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想象训练后再以网络虚拟资源作为补充验证,课后布置网络习题予以巩固,则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四)注重互动,营造热烈的网络学习氛围

网络学习中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集体、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学生集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关系。一个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使用程度不高,实际就反映在这些多边关系的冷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注意鼓励教师使用课程网站进行日常备课、布置作业、测验、解惑、互动等行为,引导学生养成使用网络精品课程平台进行学习、练习、交流甚至日常管理的习惯,只有人际关系的发展才能提高网站的使用率和更新率,营造出热烈的网络学习氛围,而不是让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始于建站者,最后又终于建站者。■

机械制图精品课的建设策略 篇4

1 机械制图精品课概述

机械制图是一种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在机械制图中,不仅包含了各种机械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学生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机器、零件以及部件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和绘图能力,形成一定的工程思维。总之,在高等教育中,通过机制图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机械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图形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在工科教育中,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从目前状况来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机械制图课程比较抽象,实践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鉴于此,我们要推出机械制图精品课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一种具有示范性的课程,这种示范性的课程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总之,精品课程无论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是最精美和最优秀的。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中,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打造出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先进行、示范性等特点,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从而不断促进我国教学工作的发展。下面,我们就结合机械制图课程实际,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策略进行分析。

2 机械制图精品课建设的策略

2.1 优化课程结构

在过去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中,在课程的结构方面,一般都是先安排授画法的几何内容,接着是机械图样部分的内容,而在实践方面,主要是习题和一些有限的手工绘图。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到了充分发展,它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现实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中很少涉及到计算机绘图,从而使机械制图教学与社会现实出现严重脱节。因此,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对机械制图的课程进行优化,从而使机械制图课程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社会现实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2.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打造离不开一流的教师队伍。在过去,机械制图教学中专职的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而有些高水平的机械制图教师又多数是兼职的,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课后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指导。总之,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又加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力量,不利于机械制图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机械制图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采取聘请、人才引进、学校培养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理念先进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从而为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体来讲,在师资队伍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不断掌握最近的学术动态,另一方面,我们要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使专兼职合理搭配,同时注重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2.3 改进教学方法

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中,教学方法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在很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以传统的传授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只适合机械制图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教学中实践部分的教学。因此,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各种方法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在讨论、合作中掌握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4 改善教学环境

为了保证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学校还要改善教学环境,从而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学校要加大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首先,在硬件方面,建设多媒体教室、制图实验室、完善绘图工具等,从而保证机械制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在软件方面,学校加强网络建设,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总之,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改善过去机械制图教学的落后条件,为各项教学工作的实现提供条件。

3 结束语

精品策略 篇5

玉门市第二幼儿园 方海敏

校园文化是现行学校、幼儿园都比较注重的一项工程,是指一所学校、幼儿园在办学(园)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凝聚人心、展现园所形象、反映园所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园所发展的精神和灵魂。长期以来我们市二幼围绕“精”字,以“精品文化”为核心,不断积淀、传承优秀文化,遵循“精细、精美、精彩、精良、精心”理念,着力打造“精细的教育管理、精美的育人环境、精彩的一日活动、精良的教师队伍和精心的服务意识”,形成特色园所文化,多方凸现办园品位。

一、制度先行,实施精细管理。

(一)完善制度,奠定精细管理基础。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为使制度充分发挥文化导行作用,我园利用教代会、工会、团支部、家委会等职能组织,共同推进制度建设,从园领导、教师、幼儿到家长,人人职责明确;从园务组、教研组、保育组到后勤组,组组权责分明;从教学一线、幼儿保育、家长工作到后勤服务,事事有章可循。既有人事管理制度、考勤奖惩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工作、社会活动等涉外关系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使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让幼儿园管理文化自然溶于规范运行与高效实践中。

(二)完善方法,实施精细管理策略。

1.层次管理,各负其责。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管理能力,推行园务组---教研组---班组的层次管理,分工负责,落实职责,责任到人。推行领导班子轮流值周、全面把关负责和每周教师例会学习反馈制,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管理模式,促进园务工作有序开展。

2.目标管理,落实责任。落实上级目标层层有责。实行园长与副园长、保教主任、各职能负责人,层层签订上级部门与我园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使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具体到位,注重平时。落实岗位目标人人有责。为实现自主管理格局,每学期初都完善考核目标细则,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各 1 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量化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务实常规工作,使目标考核与教师一日工作紧密联系,做到制度化、明晰化、公开化。

3.人文管理,民主和谐。提倡“阳光心情、健康生活、乐观工作、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建立“管理加关心、信任加激励”的人文管理模式,定期进行建言献策、工会娱乐、谈心看望、重大事项园务会商议决策等,让管理以人为本。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民主人文的工作环境,使全园工作协调运转。

二、独具匠心,打造精美环境。

物质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从文化的内涵看,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实践告诉我们,从物质文化建设入手,可以促进整个园所的文化建设,可以改变园所面貌,重塑园所形象。我园文化建设遵循“创建校园文化硬环境,提升内涵育人软实力”的理念,发挥文化无声管理效能,致力实现“生活乐园、启智趣园、心灵家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一)以“发展”为核心打造现代设施文化。我们提出文化建设以师幼发展为核心,设施投入以现代新型科技和环保健康为宗旨,金费投入以师幼发展、设施改善和优化环境为重心,以“三个为主”打造现代设施文化,即室外设施以安全、多种功能为主,室内设施以环保、益智为主,办公设施以现代新型技术为主。倾心打造设施齐全,文明和谐,创新进取,愉快工作学习,快乐健康成长的物质设施文化。

(二)以“爱”为主题创设温馨环境文化。以“爱与责任”为教育工作主旋律,环境创设以“爱”为主题分别创设“爱的摇篮,亲亲宝贝”小班区、“爱的海洋,探索奥秘”中班区、“爱我中华,龙的传人”大班区、“爱的大地,五彩缤纷”活动区、“爱的绿荫,茁壮成长”生活区五类环境,致力于打造温馨家园,旨在滋润师幼心灵,启迪师幼智慧,激励师幼发展。

(三)以“育人”为基调创设精美班级文化。紧紧围绕文化建设为了师幼发展核心,班级文化创设“八块”看点,分别为教师寄语、班标风采、创意手工、畅想绘画、礼仪评优、班级荣誉、阅读益智和精美赏析墙饰等。2 让孩子在动手操作,想象创作,荣誉激励,欣赏审美,博览阅读中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三、智慧引领,开展精彩活动。

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表层,校园文化的内核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和教学。所以文化建设“要透过热气腾腾的文化建设表象,走向文化建设的深处,在园内升腾起生动而深刻的文化气象。”

(一)转变理念,完善园本课程。文化是课程教学的母体,同时课程教学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与核心领域。我园紧密围绕课程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课程,依托“五大领域”,科学安排一日活动。以“四个”顺应突出园本课程文化。顺应幼儿成长规律,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日常生活中,科学安排一日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理能力。顺应幼儿自然天性,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游戏活动之中,开展多样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团结协作能力。顺应幼儿发展需求,寓保教结合原则于运动活动中,开展阳光运动,加强体能锻炼,培养健康体魄。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寓保教结合原则于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潜能,尊重主体地位,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积极探索欲望,乐于创新能力,广泛兴趣爱好,活泼开朗性格和文明礼仪行为。

(二)务实教学,打造精品课堂。课程教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承载着传承、延续并发展人类文化的重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构一种更为祟高的意义和文化。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打造精品课堂,提出精品课堂“五环节”,即分析教材书写教案,准备教具创设环境,组织教学游戏互动,活动延伸家园共育,教学反思发展评价。通过“五抓五突出”途径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即抓教案,突出“查、阅、评”---实行每周四教研组长超周检“查”教案,每月月底业务园长全面批“阅”教案,学期末全体教师互相“评”阅教案,权衡教案设计、目标设定、过程组织、教法创新、反思质量,让教案成为精品课堂的保证。抓活动,突出“走、听、引”---推行值周领导每周“走”课制,园务领导、教研组长每周“听”课制和师 3 徒之间每月“引”课制,促活动质量提升。抓过程,突出“实、新、成”---深入课堂听课者,把握课堂“实”际效果,掌握教法创“新”情况,有效应对生“成”教育,务实有效教育过程;抓质量,突出“研、竞、思”---积极开展一课多“研”,把“教学问题”当“教研问题”,定期举办教学“竞”赛,搭建平台教坛亮相,适时开展感悟反“思”,反思自己活动成败之处,互评他人活动优缺点,给予整改建议与措施,感悟收获与提升。抓成绩,突出“积、汇、励”---注重“积”累教研成果,“汇”编教研文集(将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形成“理论导向篇”,将优秀活动、优秀教案形成“经典案例篇”,将教育趣事、教学反思形成“感悟反思篇”,汇成特色教研集),激“励”教师自我超越,不断提升教学魅力,引领走向精品课堂。

(三)多元发展,做亮特色教育。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其方式的背后是理念,理念的深处就是文化。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引领下,紧跟多元教育时代要求,开展特色教育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1.特色教育活动促幼儿多元发展。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特色就是卓越”,“没有特色的教育就像千篇一律的文章,像千人一面的群体,是没有美和卓越可言的。”我园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和资源优势,培养有专长、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每周定期进行“礼仪教育”、“区域游戏”、“早期阅读”、“童谣舞蹈”、“蒙氏探索”、“奥尔夫音乐”、“思维绘画”、“亲子早教”、“社会实践”等特色教育活动,通过“礼仪苑、构建区、探索站、小舞台、表演角、大自然”等平台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动手操作、表达认知、探究发现、构建创新、展示表演、自主求知等多元能力。

2.特色主题活动促幼儿多元发展。树立“四个负责”:为孩子现在负责,为孩子未来负责,为孩子一生负责,为所有孩子负责,按月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三月份“集体感恩生日会”,感恩长辈教育;四月份“小百灵”卡拉OK大赛和“世界读书日伴我成长”、“阅读之星”奖评,发展演唱技能和阅读能力;五月份“文化艺术节”,展现艺术素养;六月份“思维绘画”,培养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七月份“素质汇报.家园开放日”,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能力发展,促进家园共育;九月份“我爱老师”,培养尊师意识,增 4 进师幼情感;十月份“阳光运动会”,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健康体魄;十一月“巧嘴巴”故事大赛,培养良好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十二月“庆祝元旦.长大一岁”体验活动,感受节日快乐,体验成功喜悦。

四、搭建平台,打造精良团队。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是让文化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在精神家园里深度构建文化人格。因此,我们积极创建平台促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工作中发展,在科研中进步,努力打造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激情、内涵丰厚的教师团队。

(一)重视师德师风,务实教育行为。以“本”树师德。将“三爱”(热爱幼儿、热爱幼儿园、热爱幼教)、“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三让”(让幼儿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作为教师师德之“本”,开展“师德标兵”、“爱心妈妈”评选活动。以“学”促师德。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好书推荐、读书沙龙、奖励书籍“读友”活动。多种途径引领教师把书本读旧,把理念读新,把书本读透,把精神读厚。以“规”约师德。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制度,规范日常工作程序,注重过程管理反馈,养成良好保教行为。以“引”强师德。学习师德师风激励文章和全国的、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用榜样引路,以典型激励,举办“师德演讲”、“典型事迹”、“先进人物”交流会。以“情”化师德。提倡爱心教育,注重师幼情感,以“德”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孩子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尽心尽责。

(二)重视专业发展,务实教育过程。“三个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新教师注重技能+专业发展,打造能力型教师;年轻教师注重专业+特长发展,打造特色型教师;中青年教师注重研究+经验提升,打造研究型教师。力争让不同层次的教师争做有内在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有强烈责任心的称职教师和有扎实技能的优秀教师。“四个坚持”夯实教师专业建设。坚持“师徒引领、转变理念”的成长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引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仪式,双方签订成长协议,突出“师傅”培养目标、“徒弟”成长承诺,落实“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才、五年骨干、十年争当名师”成长目标。坚持“园本培训、专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定期组 5 织理念培训和课题论文、教育随笔、教育趣事、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教学观摩、年轻教师汇报活动、保育员游戏展示、炊事班岗位竞技、教师“弹唱跳画讲”岗位练兵等竞赛活动,共同促进学习鉴赏,共同提升专业素质。坚持“外出吸纳、园本引领”的培养机制。每年人均一次派送外出学习,吸收新理念新经验,回园举行理论培训、优质教学观摩活动,有效转变全园教师理念,丰富教学经验,促进保教质量。坚持“园本教研、深入实际”的研讨机制。教研组重视问题研讨,每周“相约星期二”,开展“菜单式”研讨活动。课题组重视课题研讨,针对国家级国家级实验课题《运用礼仪教育对幼儿进行文明习惯教育的实践研究》和酒泉市实验课题《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礼仪教育和游戏活动为载体,分组重点研讨。有效影响全园师幼、家长形成文明言谈举止,文明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礼仪氛围和游戏现状,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五、家园携手,推行精细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家长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我园建立幼儿园、社会、教师、家长、孩子“五位一体”共育机制,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家园携手共育。

(一)整体渗透,引领共育行为。幼儿园开展“一校五培训”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理念、课程改革、教学观摩、家庭礼仪、特色课程培训,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课堂,转变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关怀一封信”。每逢开园、放假、疾病、安全多发季节、致家长一封信,告知配合要点,送去温馨提示。重视评优激励,每年借“六一儿童节”评选优秀家长,进行表彰奖励、教养手记交流,实现家园携手共育。

(二)个体注重,创新携手途径。班级开展“一建三送”活动。各班通过网络建立幼儿电子档案,定期传送孩子在园活动照片、家教知识、教养感悟。家园注重“幼儿成长档案”记录,每月教师、家长为每位幼儿互写一篇成长记录,亲子进行发展评价。

精品策略 篇6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30余万种,新书16万种,这其中又分为4个层次,20%既不赢利也没多少价值;60%属于短平快当期盈利;15%有再版价值的畅销书或畅销书;5%有思想内容,有再版价值,能够流传后世。作为文化企业,我们既要靠那60%维持生存,更要靠15%和5%的精品来塑造出版社品牌,为出版社提供长久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就是精品出版战略的落脚点。战略是指导工作全局的规划,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根据形势发展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指南。精品出版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选题策略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围绕如下三个方向开发选题: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主旋律选题;引领市场的畅销书选题;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长销书选题。

没有主旋律不立——让主旋律图书激情唱响

国家鼓励精品创作生产,除了设立国家级图书大奖,在“十二五”重点规划选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三个一百”原创工程等方面给予了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每年还在大量时事类选题上给予扶持,如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选题。开发和策划上述主旋律选题不仅能提升出版社形象和品牌,更能赢得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对出版社而言是一举多得。政策有了,但如何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是关键。由于目前编辑忙于完成既定的任务指标,很难抽出精力去研究和策划那些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主旋律选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究:

第一,机构设置。首先,组建策划团队。该团队应选派一个负责人,可以是专人负责,也可以是轮值制。该团队的成员资质由社里提出,符合条件的均可报名,人数不宜过多。团队成员可两年更新一次。其次,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年度规划、三年规划乃至五年规划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可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亦可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出差、调研之用。再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选题,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重点项目和重大选题,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支撑,与其让专家事后介入和评论,不如将此过程前置。高校、科研院所、各行业协会等都是我们的选择,用外脑激荡内脑,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路,还可以借此挖掘到有潜力的作者。

第二,工作内容。精心策划这类主旋律选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临时抱佛脚。首先,以出版社的作者资源、编辑力量和出版传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认真规划。其次,认真吃透政策,进行专门的政策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策划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选题。精品力作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独创性,在拥有同样出版资源的情况下,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才是基本。最后,主动突破,拓宽选题来源。过去申报重大出版工程,都是出版社设计选题联系作者,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在,编辑应努力突破这种局限,化被动为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选题,发布基金申报指南,并用项目或基金的资助金额反哺作者。

第三,保障和激励。制定鼓励、引导精品出版的政策,一方面优化配置资源,一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引导、鼓励更多精品项目的产生。可适时制定重点项目申报、实施奖惩办法,明确对各级各类重点出版项目申报、实施的奖惩措施,按项目重大程度及项目实施质量的优劣进行奖罚。

没有畅销书不活——让畅销书引领市场

纵观近10年的畅销书,不论是《于丹论语心得》《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些超级畅销书,还是引领市场风向的畅销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俗有趣,能打动普通读者。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所筹划,做好基础工作,即打造两点一线。两点指的是读者和作者,一线指的是贯穿始终的集体决策制度。

第一,研究读者需求。著名策划人金丽红说:“现在图书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卖书的人不懂买书的人,出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我出的这本书给谁看,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搞准确了,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此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做好读者调研,这包括策划前的调研、策划中的调研和上市后的调研。策划前的调研,主要研究读者需求,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如读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目前图书市场存在哪些需求空间,主要方法是注重平时积累,善于观察和思考。策划中的调研,主要研究读者定位。编辑可以设计读者调研问卷,了解读者的文化层次、年龄、职业、阅读爱好等,这对后期封面、版式、开本和定价的设计非常重要。很多畅销书都在出版前设计不同的封面让读者选择打分,这既是一种宣传策略,也是获取读者喜好的一条捷径。上市后的调研,主要研究读者反馈。畅销书上市后主要了解销售情况,读者和媒体的反应,图书的策划方案有无达到目的,图书的宣传方式是否有效等。通过这些调研,不仅对现有图书制定营销策略有帮助,还可从中分析营销策略的利弊得失,为今后调研积累经验。

第二,培养和维护作者。作者的名气不是决定销量的唯一因素,但作者的实力一定会影响书的销量。所以,在选择作者时,名气做参考,实力最重要。唯名气是从,既失去话语权,也培养不出新作者。出版社要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重要的是将其作品的价值最大化,将书的社会影响尽量放大。同时要尊重作者,保持感情联络,按时支付稿酬,争取尽可能长时间的专有出版权。对于重点作者,还要特别加以关注,因为他的创作不会停止,我们要努力争取他的后续作品。同时,也不能因为出版社领导、责任编辑的更换而失去与重要作者的联系。为此,笔者的想法是每年制作一本作者通讯录,留总编室和档案室存档;记载其专长、联系方式、邮箱等信息,每年更新补充一次,长期积累下来,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三,集体决策制度。凡印数超过3万册的书要遵守选题论证程序,集体决策。兼听则明,这是为避免畅销书运作中的随机性。同时,选题论证会的成员要重新洗牌,现有的以各部门主任为成员的编委会基本是平衡工具,所以在畅销书集体决策上,原有的编委会起不到预期作用。当务之急是建立畅销书集体决策制度,可吸纳懂市场的编辑和业务员,也可向专家顾问求援,更可以把选题论证会开到网店和书店去。

没有长销书不稳——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线

目前,沈阳出版社年出版新书400~500种,教材教辅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长销书的功能,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一方面是政策的变化无法预知,一方面是教材出版改革已经先行。从长远来看,建立自己的长销书产品线是我们持续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一,长销品种的来源。从实践来看,长销品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经典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既没有版权纠纷,又没有阅读障碍,成本较低。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列出古今中外的公版书书目,加以筛选,结合出版社的选题特色重新包装出版。二是由畅销书演变而来。一些畅销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销后,就会变成长销书,但有两个前提,即良好的文笔和后续读者队伍。否则只能来时冲去时匆。三是在自己出版的原创图书中积累开发。沈阳出版社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版了5000多种新书,这其中有不少经典和长销品种,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尝试。在2013年中小学图书馆馆配图书的开发,基本上是在我社出版过的图书中筛选出来的,这个工作可以继续做下去,对已有的图书进行深度开发,重新包装上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轻松。

第二,长销品种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的长销品种主要有9大类,分别是生活类、旅游类、文化类、女性专题类、经管类、励志类、艺术类、教学读物类、古籍读物类。我们应该围绕出版优势和编辑力量,选择几类集中开发策划,凝聚优势力量,打造多条产品线。生活类、文化类、女性专题类、励志类、教学读物类这五大类是我们可关注的重点。

第三,长销书的维护。这表现在内容的补充、版本的更新和宣传营销的推陈出新上。沈阳出版社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经久不衰的《季羡林文丛》,自推出后封面和开本已经更新数次,更加贴近读者的审美需求。一些长销品牌更需要加以维护。如在教材市场上较有号召力的自主策划开发的教辅读物,在数次修订和重印中,其封面设计、开本、版式是体现新意还是永远的老面孔呢?给读者的感觉是眼前一亮还是审美疲劳呢?出版者是用心还是敷衍,读者是最会判断的。

(作者单位:沈阳出版社)

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优化设计策略,ASP.NET

●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意义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和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自2003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全国各高校都相继开展了推荐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评选活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前影响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消极因素有宣传力度不够、操作复杂不易使用、资源不够丰富等。鉴于此,笔者利用ASP.NET技术,提出了一项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化设计策略,其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友好,能充分利用网络精品课程的资源,让网站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国内外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研究现状

虽然在使用精品课程网站过程中出现过各种消极现象,但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外对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还是很有热情的,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有利趋势。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呈现技术多元化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精品课程网站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站的技术构成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静态网页形式,而是出现了多种新技术,开始呈现出技术多元化的局面。

2. 精品课程建设备受重视

精品课程的建设备受重视,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趋于均衡,划分趋于精细。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了各学科对课程的重新思考和建设,也为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3.教学资源的技术形式更加多样

从教学资源来看,其技术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大多共享了教案、课件、教材和网络课程,改变了以前以单一技术呈现教学资源的情况,开始提倡动态立体化教材,以期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更丰富的资源。

●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化策略研究

1.精品课程网站的总体设计

笔者采用ASP.NET技术与Web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拟设计的优化方案功能主要包括:(1)浏览网站功能。页面左侧有导航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相关的链接进行查看。(2)后台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管理员的身份验证、用户管理、论坛管理、教师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3)在线交流功能。注册用户可以发表和回复帖子,可实现各用户实时的交互功能。图1为精品课程网站优化策略的总体设计逻辑图。

2. 精品课程网站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网站的总体设计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根据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总体的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化分为多个子模块,图2为优化后的精品课程网站的系统模块层次图。

3. 精品课程网站的安全系统设计

网站的用户信息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保障,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各用户允许浏览的页面和允许进行的操作都应不同,这样网站的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笔者设计的登录角色分为三种:游客、注册用户和管理员。登录后的权限管理功能工作流程为:用户登录后通过权限进行判断,游客不能浏览论坛内容,注册用户除了可以完成游客的操作外,还可以进行发帖、回帖、交流学习心得等操作。注册的用户除系统的管理员外只能对自己录入的信息进行删除和修改操作。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包括审核注册用户信息、发布信息等。上页图3是精品课程网站的系统安全设计图。

用于注册的用户名名称本身,通常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很多系统管理员往往习惯于采用默认的用户名称,如system、admin、root等,而这类账户一般是首先攻击的目标。因此关于注册用户名名称的建议是:如果网站允许用户自由选择用户名称,则要尽量确保禁止使用某些默认名称,尽量不要使用容易猜出的或有规律的名称。

4. 精品课程网站的上传文件功能设计

(1)ASP.NET技术实现文件上传。传统的ASP技术本身不支持上传文件这一功能,必须借助其他的组件来实现,因此要实现文件上传功能是非常繁琐的。而ASP.NET则不同,它使用VB.NET、C#等面向对象的语言代替了原有的VBScript,这样可以使它完成各种各样的以前无法实现的操作。

(2)使用Web服务技术上传文件。使用Web服务实现文件的上传需要三个步骤:一是把本地文件通过ASP.NET程序变成流文件;二是把流文件上传到Web服务中;三是通过Web服务程序把第二步上传的流文件存储到Web服务所在的主服务器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使用ASP.NET上传文件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缺点是它只能把文件上传到ASP.NET程序本身所在的服务器上。如果要上传的服务器和ASP.NET应用程序不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就需要使用Web服务来实现这项功能了。

●结语

大力开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对中国现代的远程教育意义重大。在建设精品课程库的同时,提高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质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认为,从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角度出发,结合Web和ASP.NET技术,提出的这项可以优化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设计策略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扬,李孟辉.以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8(02).

[2]洪帆,崔国华,付小青.信息安全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叶倩.基于.net的精品课程动态网站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北大学,2009.

[4]屈喜龙,李正庚.ASP+Dreamweaver开发动态网站实例荟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精品策略 篇8

(一)世界旅游强国战略呼唤培养精品人才

中国旅游业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从旅游资源大国走向亚洲旅游大国,未来将实现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旅游业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同时,跨国性旅游消费活动,国际酒店等休闲娱乐企业、跨国旅行机构、金融服务企业、国际范围的大型旅游节事促成了全球化的旅游消费流。旅游行为跨国性及旅游产业国际化推动了新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急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思维、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旅游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1]。

(二)旅游教育质量提升要求精品人才培养

旅游教育的计划性对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反映表现为一种刚性。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游客、跨国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中国新型的国际化旅游人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旅游本科学生的受教育层次与其具备的职业能力存在错位,缺少“专业核心竞争力”,尤其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旅游管理人才。2012 年教育部推出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旅游管理专业升级为与工商管理等并列的一级学科[2]。调整后旅游管理学科地位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更加细化。面对新形势,理清不同层次旅游教育的市场定位、旅游产业的人才结构、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规律等是发挥旅游教育的产业引导和促进作用的关键。

二、旅游专业精品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像企业生产产品,旅游专业本科教育需要构建和优化精品人才的“培养链”,对人才培养目标、方式、方法、内容和培养结果等环节进行重组。由图1 可知,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完整系统,其全过程必须贯彻和体现“精品”生产的意识和理念。既关注阶段性,又强调全程性,既注重内容体系,又注重方法手段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完整,才能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目标体系:基于行业发展需求的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有赖于旅游教育主体“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盘,引导着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有效运行。

1.国际化。旅游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行业高端人才竞争的白热化。直面世界的中国旅游业,急需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旅游高等教育应着眼于产业和教育的长远发展,树立国际视野,以国际化标准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适应世界经济文化的融合,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反映当代世界旅游业最新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国际市场需要的、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

2.创新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明确指出高校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开展全面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脱颖而出的重要能力,通过创新实践的过程和活动等体现出来。旅游“创新型”人才要在“懂管理、善实践、易开拓”的基础上具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并能捕捉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3.行业定制性。旅游高等教育应实现从通用人才培养向行业定制转化。旅游行业目前存在着人才需求的分层化、专业化与人才供给同质化的矛盾。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精品”模式是目标导向的培养模式,精品的“精”就体现在专业能力的“精”,即基于旅游行业岗位细分基础上的专业对口,强调对其他专业具有的不可替代性。旅游高等教育应该培育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旅游专业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能力,帮助毕业生在旅游企业创造发展空间。

(二)内容体系:职业能力与学校教育的梯度互动

职业能力培养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旅游管理职业能力具有积累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因不同的能力对职业影响的范围及深度不同,本文将旅游职业能力分成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发展能力等。基本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包括读、写、算、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是体现专业特殊性,区别其他专业的特别能力,具体说旅游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适应旅游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理论、专业技能技巧,旅游职业素质等;而核心发展能力则强调其旅游专业能力中不可替代的那部分能力,体现一种独有性、创新性或竞争性,而这一能力也是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三种能力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根据本科教学的学制要求和旅游职业能力的构成,可以将职业能力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梯度互动的协同效应,由图2 可知,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深度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调整,低年级主要培养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高年级则是在专业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发展针对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

(三)运行体系:精品人才培养总体功能的协同实现

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融合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中,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能力培养分层次目标的协同程度。

1.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和出发点。旅游本科精品人才的培养目标集中体现在:顺应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培养“创新型、国际化”的旅游行业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能力为重点,培养适应旅游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拥有非常专业的旅游企业管理知识、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精神的旅游行业专业人才[3]。

2.教学安排是精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具体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课外活动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目标要求优化课程的设置和提高教材建设的质量,调整基础课、专业课和创新发展类课程的比例;引进和选编国际高水平教材;创新实践模式,打造成熟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项目策划、创业策划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形成成果转化与服务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彰显专业建设的贡献度;走出课程教学应试化的误区,建立综合性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将分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的主要观测点紧密结合,实行动态化、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核机制。

3.师资队伍是精品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创新型旅游本科教育的师资需要具备理论扎实、行业熟知、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只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知识结构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性培训、学术交流活动,采取措施激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与实践,获取各种与旅游行业相关的高等级的国际认证资格证书等。

4.管理制度是精品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严格而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健全符合旅游教育规律的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科学组织、有效管理。学校在机构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优化学生管理模式,实施专业导师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作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立足点,引领和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顶层设计开始,强化学校统筹与部门联动相统一,从更高的角度规划学校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围绕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国际合作等多角度协调联动,积极开展工作。

(四)评价体系:培养模式运行效果的实时反馈

精品人才的培养模式构想来源于实践的需求,最终也将接受实践的检验。既要进行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培养过程的监控,同时,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职状况的追踪调查系统,根据毕业学生的具体就业去向和就职表现分析培养体系的实效性,不断地对人才培养的各具体环节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取向。

1.时间维度的评价:将培养目标根据能力构成的层次性进行分解,并组合成可评价的能力束,形成梯度,编制出立体化的旅游专业能力目标体系,将“创新型国际化”的目标与学生培养的不同阶段(1~4 年级)相结合,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培养计划并跟踪评价。

2.过程维度的评价:评价运行体系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整体目标及分年级目标的匹配程度;评价过程体系的各环节之间的协同程度;评价人才输出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程度等。

三、结语

精品策略 篇9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在高等教育中, 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载体的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 “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系统规划和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构建教育资源信息化网络体系”。2003年, 我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 建设热情如火如荼;2011年, 发展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 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发展, 形成我国精品课程资源的完整体系。该研究者立足该校正在筹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综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策略, 旨在为该校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 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 但是建设过程中由于资源开放性不强、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资源更新缓慢、评价体系偏颇和发展后劲不足等原因, 导致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的精品课程并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结合该校实际, 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精品资源更新缓慢;精品资源访问量较低;精品资源管理机制匮乏;精品资源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精品课程能够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性和共享性作用, 针对该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和策略, 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和网络教与学的再度融合, 显得尤为重要。

3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策略

针对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工作, 发挥其在优质教学资源方面的示范性作用, 该文提出以下有益举措。

(1) 丰富教学资源, 突出精品教学资源的示范性。

精品教学资源的质量是发挥精品教学资源示范性的前提,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质量要满足“六个一流”, 首先要建设一流的精品课程网络环境, 才能满足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需求;其次, 要强化精品意识, 从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 都要精品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要以精品化为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精品化的资源平台架构体系上, 实现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功能, 发挥其示范性效应。

(2) 搭建云平台, 稳固资源共享的基础架构。

云计算的核心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是未来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基于云计算的云平台, 以其超大规模、虚拟化和高可靠性的优势而备受青睐, 也正在影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架构体系[3], 促使云平台的基础架构和教学资源深度融合, 为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的课程建设提供完整服务。云平台拥有数量众多的服务器、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抵御病毒入侵、防止数据丢失、方便用户获取教育资源。因此, 搭建云平台的基础架构, 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服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3) 规范资源管理, 打造精品化教学资源库。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应独立建库, 精确制定程资源库统一标准, 包括内容标准、结构标准和制作标准, 保证库中的教学资源具有可延展性, 能够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精品资源可以建立专业学科类、通识类和自建类等子资源库, 各子库均需满足精品化标准, 尤其是网站设计和功能模块, 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素材应当有统一标准, 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高质量。也要加强库中资源的更新和维护, 资源建设并非一劳永逸, 应当在使用过程中, 定时维护, 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资源, 不断增添鲜活的教学资源, 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品化。

(4) 加强宣传推广, 调动师生建课用课的积极性。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满足实际教学中师生角色转变和交流互动的新需求, 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共建共享的常态化。在实际推广使用中, 只有师生积极参与, 才能凸显精品课程建课用课的价值。首先, 部门领导应高度重视, 尤其是分管教学的领导和院系负责人, 应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其次, 精品课程的建课用课可以采用“小范围试点, 大范围推广”的策略, 在建课初始阶段, 各二级学院应选拔品牌专业的骨干教师, 将建课任务落实到教师本人, 鼓励并协助其在数字化平台上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再次, 将已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置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重要位置, 鼓励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等途径主动学习, 大力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进程。

(5) 完善评审机制, 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监控和发展性评价。

科学合理的资源评审机制, 能够保证精品资源的质量和权威, 建立并完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体系, 是规范资源“精品化”的有力保障。完整的资源评审体系包括学习者评价和专家评价, 学习者通过亲自学习, 反馈学习体验形成对资源的评价;专家通过对资源的内容、结构和展现形式等给予专业评价。同时, 要动态监控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严防“重申报、轻建设”, 既要重申报, 更要促建设;要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价体系要突破过去面向指标式评价、累积式评价和静态评价的局限, 实现面向应用式、更新淘汰式和发展性等新型评价[5]方式。通过动态监控和发展性评价, 完善资源评审机制, 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 共建共享实际效益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该校立足“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实际, 借鉴优秀改革成果, 秉承“质量工程”实施以来的教学改革理念、措施和经验, 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该文从精品化理念、平台架构、资源库管理、宣传推广和监控评审等方面, 提出具体建设举措, 旨在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机制, 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示范性和权威性, 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价值。

参考文献

[1]沈丽燕, 赵爱军, 董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11) :62-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文件.

精品策略 篇10

1 提升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加强电视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1.1 加强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素养是提升电视节目质量的前提

电视创作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策划、选题、采访、拍摄、剪辑、合成等多个环节,后期阶段主要完成与整合零乱的前期素材、建立完整节目形态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在这一阶段里,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剪辑”进行的。而电视编辑正是“剪辑”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剪辑工作并非对原始素材的简单拼凑。电视编辑对样片的剪辑,是一项极富技巧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对零散资料的整理和编排,电视编辑为广大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可感、具有现场感和完整性的新闻事件呈现。整个剪辑过程,都渗透了从业者对于视频新闻的美学理解和编辑自身业务素养对新闻素材的打磨。可以说,电视新闻编辑自身的业务素质,对于电视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也正是基于此,大力提升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加强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引导,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1.2 提升电视编辑技术水平的具体策略及方式

电视编辑个人的技术水平,对于电视节目自身的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因而我们应加强对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技术培训,具体到县域电视编辑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层面而言,视频编辑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提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视频编辑软件和技术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动中。电视编辑只有保持对技术应用的敏感性,才能不至于落伍于技术的发展。因而,视频编辑应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最新的视频应用软件。借助于互联网的便利,进行深入持久的自我学习,让自己能够始终了解视频编辑技术的发展动态,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

第二,毋庸讳言,作为县域级电视台而言,其在薪酬待遇、发展空间上难以对人才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因而,人才流动性大是制约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县域级电视台应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下功夫。在电视台内部,应组织新闻编辑人员展开“传帮带”的人才培训活动。县级电视台应以体系化、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引导电视编辑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业务技能培训当中。只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破解县域级电视台的人才瓶颈。

第三,要加强电视编辑的知识储备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不断加强电视编辑个人知识体系的完善,提升电视编辑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电视新闻编辑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是具有审美意味的精神创造活动。如何通过电视剪辑技巧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流畅、明晰的事件表达,考验了学习者自身的审美水平和叙事能力。而加强电视编辑美学理论的学习,能够使其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工作,强化电视节目的艺术性。这正是促进电视作品精品化不可或缺的元素所在。

2 强化电视节目的精品化制作为观众打造精品电视节目

2.1 立足县域本地发展构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电视节目

随着数字电视的推广和互联网的冲击,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收视大战当中所面临的环境极为不利。一是县级电视台在节目经费投入上无法与省级乃至国家级电视台相比,电视节目在布景、策划等方面难以在气势上取胜。二是由于地域范围的狭小,电视节目的素材来源较少。节目内容的缺失,无法形成电视节目的优势竞争力。这些限制都是县级电视台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然而,作为县级电视台而言,其也具有其他级别电视台所不具备的特殊竞争优势。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与县域内观众的接近性。县级电视台对于县域内观众而言,其在信息传递上更具贴近性。电视节目所表现的场景,就是县域内百姓的生活常态。这种地域的接近性,必然形成观众心理的贴近性。县域内的人民群众更容易成为本地电视台的忠实观众。在这样的环境下,县级电视台只有坚持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强化其地方特色,通过电视新闻编辑对县域内独特人物风情的深入挖掘,才能牢牢抓住县域内观众,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本地的电视节目当中。

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强电视节目对县域内特色人物风情的挖掘,一定要做的就是要加大电视节目的当地化比重。县级电视台的观众主体主要是本县的居民,只有电视节目能够对县域内的群众形成强有效的吸引,才能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促进电视节目的发展。电视编辑在参与节目策划时,应积极注意本地居民的关注点,电视节目要从历史风情到人文习俗等独特方面来表现最具本地特色的因素。通过对本地化的有效挖掘,吸引广大本地居民主动观看电视节目。把县级电视台作为表现当地百姓生活状态、传达本地居民精神风貌的展示平台,不仅能够有效吸引本地观众的积极参与强化舆论宣传导向,更能构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电视节目模式。这对于推进全国地方电视台的转型发展都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2.2 坚持发展县域内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电视栏目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新时期互联网盛行的新媒体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守住基层这片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给地方群众提供更为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呈现给受众真实可观的新闻同时又使新闻节目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群众心理需求,做出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节目。在推进电视节目精品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应始终坚持“为了人民群众”这一原则,坚持新闻作品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真实。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人员,其在进行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过程当中,应坚持电视节目的导向性和贴近性。在新闻作品的策划、采访编辑过程当中,电视编辑应积极将选题与民生结合起来,让电视节目能够真实反映群众的心声,使得群众能够在电视节目上看到其自身的意愿能够得以充分表达,使得县域内的人民群众相信电视节目。另外,在县级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构建中,电视编辑应积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强化电视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让广播电视节目成为联系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有效平台。作为县级电视台而言,其一方面肩负政治舆论宣传的使命,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反应民生问题,着力为广大群众解决问题。电视编辑应积极结合从民生角度为百姓与相关主管部门搭建桥梁,切实促进问题解决,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相应贡献。

3 结束语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体系中基层的组成部分,是所在地区党委政府的喉舌,具有舆论引导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其新闻传播工作极为重要。但就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传播工作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作为在一线工作的电视编辑而言,其应该努力强化自身的编辑修养,通过对自己业务素质的提升来为县域内的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以精品化的新闻策略,提升电视新闻的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县级电视新闻的认可度。

摘要:电视编辑是新闻制作流程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新闻制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当前我国电视媒体的固有格局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承担着促进地方宣传、加强与群众联系的重要职责。而推进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精品化策略,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文章试从加强县域电视台新闻编辑素养的角度出发,阐述电视编辑在推进县级广播电台新闻精品化的策略和方式。

关键词:电视编辑,业务素养,新闻精品化

参考文献

[1]陈增伟.浅谈新形势下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策略[J].中国报业,2014(2):64-66.

[2]赖少莉.新时期县级广播电视台怎样做好新闻传播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161-162.

[3]王芳.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6(5):165-166.

[4]张定乔.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本土化策略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143,151.

打造精品中的精品 篇11

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在本次大赛中凭借“冰岛之约”这款面料获得了最佳材料应用奖,可谓实至名归。南山精纺研发中心主任郭小云告诉记者,南山纺织送样的参赛面料主要有功能性高科技产品、高品质产品、新创意风格产品、流行色元素产品。

面对记者“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创新方面有何心得”的提问,郭小云表示,就产品的研发过程而言,面向市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开发和时尚创意类的原创设计产品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个体,需要设计师进行努力地尝试和不断地发掘,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使得具有好创意的新产品获得市场方面的积极响应。同时也需要在新产品研发模式上寻求突破,如区域化的市场开发模式等,找到一条既要自主创新而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郭小云对此次大赛感悟颇深,她说:“大赛的举办,为企业进入转型升级时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提升产品的文化底蕴、增加自主研发产品的话语权、提升产品品牌形象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郭小云表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山纺织将在新产品的市场化、效益方面、经济方面保证可持续发展,在关注环保、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原创设计能力。”

吴江汉通:好产品稳据市场

多次参赛与获奖的吴江汉通纺织有限公司,每次都会将最优质的产品推送参赛。此次大赛,其荣获了“最佳纹样应用奖”。

“这次大赛,吴江汉通选送了十块时尚性与功能性兼具的面料。此次得奖,一方面是因为产品突出了汉通在时尚和功能性面料开发上的强项,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企业设计研发人员多变的思路。” 董事长沈汉镛介绍道。他还表示,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促进了同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和设计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全球金融危机的实际存在,使得国内面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沈汉镛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面料企业就要借助各种机会拓宽自己的市场和渠道,在自己有利润空间的同时,尽可能地给予客户更为合理的价格,毕竟如果客户不接受,一切都是无用功。吴江汉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会保持方法不变,保证思路拓宽,希望可以用更多更好的产品占据更大的市场。”

百隆东方:抓住客户的心是关键

在本次大赛上,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富丽炫”面料,凭借着公司 Eco FRESH Yarn专利技术的使用,获得评审的一致认可,最终夺得“最佳科技应用奖”的荣誉。公司产品经理谢恩列告诉记者,本届大赛百隆参评的面料约为10块,都是代表着百隆技术与水平的优质产品。而获得最佳科技应用奖的这款面料,更是饱含创新技术理念。

“这是国内第一次使用色纺的概念来做坯纱,它使用的Eco FRESH Yarn专利技术集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快速交货、灵活多变于一体,可以更高效、环保、低成本地应对快时尚需求;技术的高效,也带来了超短的交货周期;除此之外,这种技术还使得品牌商可以进行成衣染色,从而更便捷、更准确地应对市场快速反应,令客户赞不绝口。”谢恩列介绍道。

现在,不断节省生产成本,改善工艺,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这些对于纺织企业尤为重要。“下游客户和终端消费者需要的是兼具时尚、环保属性的物美价廉产品,抓不住他们的心思可不行。”谢恩列表示,“对于百隆而言,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其可以在为企业提供行业内资源的同时,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这是整个行业的力量,非常强大,企业需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萌恒抽纱:时尚与运动并行

本次大赛,宁波萌恒抽纱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诗意链接”面料获得了最佳市场应用奖。

产品开发经理杨利林告诉记者,萌恒抽纱与地素、欧时力等服装品牌是合作伙伴,在面料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这些品牌都会有所参与,使得企业产品技术开发讯息的来源更为广泛,而且这种根据终端消费者的要求与喜好进行研发的方式更为直接、有效。现如今,女装终端市场要求面料既要时尚又要具有运动感,这次获奖的这款面料就是同时满足了这两种需求,代表了女装市场潮流趋势。

“除此之外,这款面料在技术方面也具有一定前瞻性。业内都知道,面料的层与层之间容易产生滑移,但这款面料为了达到效果,仅底布就有三层之多,为了解决滑移的难题,我们做了不少方案并最终成功。” 杨利林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杨利林表示:“我们打算一方面与国内外一线品牌合作推出豪华款,另一方面与二线品牌打造引领款,同时对快时尚和电商品牌也不会放松,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宏兴:针织面料转移印花获突破

此次大赛,斩获“最佳市场应用奖”的新宏兴(福建)纺织营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林肄翔告诉记者,此次获奖面料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骑士制服,带有欧洲色彩。其由羊毛和其他纤维混纺而成,并且使用了转移印花技术对面料进行了深加工,层次感非常好。

“行业内人士应该都知道,转移印花技术一般不能用于针织面料上,而我们这款面料实现了这一突破。除此之外,这款面料在色牢度、后整理等各方面都满足了国家标准。这些应该都是这款面料得到大赛评审一致好评的原因。” 林肄翔说。

他还表示,此次参加大赛,对于新宏兴而言收获颇丰。大赛一方面让企业了解了市场导向和流行趋势,使得产品下一步的开发方向更加明晰;另一方面,大赛也让更多下游客户认识了新宏兴和新宏兴的产品,有利于品牌的打造和产品的推广。

nlc202309021548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新宏兴也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羊毛类面料产品的示范基地,用中高端面料产品征战海内外市场。” 林肄翔满怀希望地说。

庆佳贸易:追随潮流脚步做产品

庆佳贸易有限公司的“龙鳞花”面料由棉、莫代尔、真丝这几种纤维混纺而成,其凭借着独特的提花花型、舒适的手感,获得了“最佳市场应用奖”的殊荣。

开发设计部经理李健生告诉记者,本次大赛,庆佳贸易共推选出10款面料送去参赛,这些面料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纤维织造而成,可以被应用于男正装、衬衫等下游领域,不失高档、挺括的感觉,具有一定的时尚感。

“面料要想做出新意,就需要贴近市场,要追随着时尚潮流的脚步,要消费者的接受与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面料设计师与服装设计师的沟通交流并不可少,而这一点,反而是目前国内面料行业最为薄弱的环节。” 李健生强调,“庆佳贸易深知这一点,并打算在这方面不断努力。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帮助庆佳贸易认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他们视野广、视角佳、对流行趋势的把握也相对准确,能够同这些服装设计师合作将会给庆佳贸易带来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李健生还表示,庆佳贸易今后还会继续注重产品的创新研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优秀的面料产品,并推选去参加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有信心!” 李健生如是说。

台隆控股:产品采用最环保工艺技术

兼具时尚与功能的“彩虹之巅”面料,让台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再添大赛“最佳市场应用奖”这一殊荣。

企业研发总监吴志辉介绍,获奖产品采用了最为环保的工艺技术,不经染色织物呈现出轻薄、透明的特点;花型位于面料的最下方,色牢度佳,有银粉装饰,反衬出的颜色更加艳丽;在功能性方面,保暖、抗菌,是高端面料的代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时尚,这就是这款面料的特点。”他说。

台隆参加此大赛已多年,这让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和时尚潮流趋势的把握颇有心得。

“把握市场需求和时尚潮流趋势的方法,就是参加此大赛及每年3月、10月在上海举办的intertextile面辅料展。大赛和展会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上下游对接机会,台隆可以获取各种资源。现如今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如果这时候还是单打独斗、盲目发展,定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因此,跨界的资源整合就变得更有价值。所以台隆看好大赛这个舞台,也会持续参加这一专业赛事。” 吴志辉说。

兴吴呢绒:基础面料加入流行元素

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一直都是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其生产研发总监冯为恒说:“本次大赛能够获得‘最佳市场应用奖’,也是同服装设计师合作的结果。”

“获奖面料背面使用了现在行业最为流行的网状空气层,时尚感十足,而且复合技术把网状空气层同毛料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基础面料加流行元素的做法,应该就是成功的原因。这款面料板型挺括,非常适合用于运动服装制作上,会使穿着对象看上去时尚又强壮。”冯为恒说。

他还表示,对于面料企业而言,产品才是王道,一款品质好、功能优的面料会为企业带来市场好评和下游客户的认可。因此兴吴呢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也会继续狠抓面料设计与研发,精准产品定位,在此基础上打造出面料中的明星产品,并送去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上同业内企业的产品切磋比武。

精品策略 篇12

一、分析高校学生组群的受益心理,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高校学生组群是国家和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群体, 思想颇具成熟但却不稳定, 有独立的思维模式却具有极强的异变性, 是受环境和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造成高校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 诸如, 经济压力、物质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压力、区域压力等, 引发了教与需、学与求之间的矛盾。分析不同学生类型的不同需求, 因材施教, 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元素。笔者根据高校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将高校学生组群的受益心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 为求工作型

该类型学生在报考档案专业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选择档案专业是出于专业的冷门, 为的是毕业后在竞争残酷的社会环境中争得一席生存的空间。此类学生的压力大多来自于家庭、生活、经济、物质等方面。他们之中有的是迫于家庭形势, 有的是满足自身消费的欲望;有的是提升自身的品位追求, 无论这类学生出于何种压力, 为达到何种目的, 其宗旨是只要毕业就会步入工作生涯。由于这类学生目的性很强, 很可能他们并不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因此,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多设置一些专题教学,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开设应用性较强的专题, 同时注重对这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尽可能多地安排社会实践, 使得这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早接触社会生活, 从反面看, 也会增强这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探索与研究, 培养出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课程建设上, 可采取档案教育者与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的模式, 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配之以相应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路线。

(二) 钻研学术型

该类型的学生目标很明确,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科研、为了深造, 随着研究生队伍的逐步扩大, 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学生选择考研、再考博的道路。其中一部分学生对社会有恐惧感, 想把自己尽可能地留在校园这个壁垒中, 尤其是女生生源, 她们的压力大多来自就业与学校。一方面,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在招聘人员时, 都会考虑性别的问题, 在研究生队伍中, 女生要超出男生数倍, 这虽然是个不公平的现象, 但却是社会造成的, 档案教育者并不能作过多的改变, 所能做的是帮助学生开拓就业视野, 放宽眼界, 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另一方面, 他们过于担心毕业、论文等问题, 害怕落后, 进而努力学习, 也就是所谓的“学死书”, 这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教学手段, 要启发学生活学活用, 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另外一部分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档案学这门专业的, 这部分生源将会成为档案界未来的科研人才, 是难得的人才战略资源, 但是这部分生源只占少数, 关于这一点从博士招生数量可以看出[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 将信息技术、跨学科综合发展等理念融入到这类学生的教学中, 以防止学术型学生闭门造车、钻牛角尖等现象发生。

(三) 只求毕业型

该类型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 “混证族”。很多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认为教材具有普遍滞后性, 大多是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理论知识, 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将来基本用不上。其二, “茫然族”。这个类型的学生相对较为茫然, 目标不明确, 对未来没有规划, 缺乏自信, 对社会具有恐惧感, 对学术又有厌倦感。笔者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归为“只求毕业型”, 他们的思想观念中, 是带有赶快脱离学校的色彩。在对上述两类学生进行教育时, 可适当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同步进行。另一方面, 正是因为他们目标飘忽不定, 所以这种类型的学生与前两种类型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对这类学生应采取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 帮助他们定位自己的思想, 规划自己的未来, 当他们看到希望之时, 自然会对档案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的指引, 学生才会有方向地对待在校期间的学习,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并行也是对这类学生教学的重要理念。

无论针对哪种类型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时刻洞悉学生的心理, 避免极端态度的产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 消除人际障碍及各种恐惧心理, 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以“五个一流”为基点, 完善高品质的教学体系

精品课程的启动, 目的在于整合教学改革成果,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点带面, 促进各地各高校教学工作的建设;创建以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为主旨的教学体系, 全面推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保持精品课程的完整性、可持续性, 应始终以“五个一流”作为基本要素, 完善高品质的教学体系。

一流的教学队伍, 是完善高品质教学体系的前提。具有人员稳定、较高思想觉悟、业务研究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是精品课程的先导。人员稳定才能确保国家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觉悟高的教学队伍, 能正视自身的价值观, 以学生为本, 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教师业务研究能力强,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学、用一体的思想观念;建立以课程负责人为引导和示范的教学队伍, 能够加大青年教师的参与力, 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理解力与接受力。

一流的教学内容, 是完善高品质教学体系的基石。教学内容改革应注重构建整体最优化、多元化、先进性、实用性、时代性、开放性、层次性、结构性为一体的内容体系。改善单一化的教学内容,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内容的普遍适用性及实用性。此外, 目标是教学内容的关键, 是行动的方向, 科学合理的目标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协调发展, 共同进步。

一流的教学方法, 是完善高品质教学体系的手段。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方法的设置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经典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完善课程资源上网的教学手段。同时配以教学研讨会、实践教学、馆藏观摩、对外交流等新型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平台开展网络教学, 扩大受益范围, 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一流的教材, 是完善高品质教学体系的武器。教材是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的另一支柱, 质量高、水平高是对教材的基本要求。在教材编排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与时俱进。吸收国际社会最新的精华元素编排教材,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是课程进步的体现。第二, 彰显特色。目前很多学科不是单一存在的, 学科间有众多的联系, 在教材编排的时候既要遵循学科整合的原理, 又要反映出自身的特色, 提升学科的主体地位[3]。第三, 系统性。系统性是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 章节之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流的教学管理, 是完善高品质教学体系的保证。以过程管理为体系理念, 建立并完善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 健全规章制度。可以适当放宽评价主体的范围, 包括学生主体评价、在线学生评价, 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信息, 在分析过程中既要关注数据的量化分析, 也要重视结果的质的分析。评价范围应包含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设备等一系列软硬件。此外, 管理离不开制度的约束, 建立时时监控、时时改正的维护与保障等相关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三、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构建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

(一) 双主体授课模式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中心”, 采用“教—学”的授课方式, 而双主体授课模式则是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授课方式 (如表1) , 一改过去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硬性方式, 从主体参与向主体选择转变。主体参与是在教师设定目标的前提下, 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过程中, 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内容及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然后总结提高。主体选择是将引导作为学习的主线, 教师负责激发目标, 学生自主选择, 围绕目标自行展开讨论, 再由学生主体自行反馈, 提高创造性, 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提高,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前者的结果是教师教了, 学生学了, 但是未必真正理解,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而后者则是学生自身主动选择目标, 对学习的全过程了如指掌, 实现“学习——反馈——评价”的全面提高。

(二) 理论与实践共存模式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脱离的, 偏重理论, 就会产生“学死书、认死理”的现象;偏重实践, 会使得工作无章可循。“坚持档案学课程体系以理论课为先、创新实践课为主的原则”[5]。理论为先, 带动档案学科各方向的进步;实践为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用理论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 总结实践的真谛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教学呈现出重实践、轻理论的趋势, 这两种教学理念都过于极端, 在现实的教学模式中, 理论与实践不能脱节, 二者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三) 教、学、研、评四同步模式

如图1, 将每一个专题的授课过程都看做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那么教、学、研、评就是该过程的四个子系统[6]。教, 由教师设定构成目标的条件, 引导学生自主设定目标, 传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知识, 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学, 是主体选择的必然结果, 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重要环节, 此系统是提高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研, 研究讨论, 这是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是学生信息反馈的途径, 元认知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融合的产物[7];评, 建立以激励、竞争为主的评价机制, 可以通过学生自评、教师参评的方式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认知, 促进学生学术、钻研、实践等能力的提升, 实现档案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研、评模式将整体过程视为一个系统, 有利于知识的溶解, 避免环节脱节造成知识获取失调的现象发生。

传统教学与信息互动共享模式。传统的教学注重以纸质教科书为主的课程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得教材的载体发生了重要变革, 将课程转变为课程资源。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 并非取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加深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 实践课程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因此, 课堂教学仍是精品课程后期课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形式。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 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精品课程的目标, 也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国际化的又一表现。精品课程上网实现了信息互动共享, 扩大了学生范围, 实现了知识多元化的发展, 使得课程教学生动化、多样化, 有助于提高精品课程的认知度及认可度[8]。

总而言之, 国家精品课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不能抱有“前期评价、后期打烊”的观念, 要始终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原则, 规范教学, 与时俱进, 根据学生组群的不同心理特征, 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体系,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动态式的管理理念, 善用经营的理念实现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 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桑毓域, 蒋冠.关于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下) [J].档案学通讯, 2010, (2) .

[2]徐海静.档案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解析[J].科技信息, 2008, (22) .

[3]王莉.构建高校精品课程管理体系的探索[J].品牌:理论版, 2009, (5) .

[4][5]任越, 倪丽娟.对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以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为例[J].档案学研究, 2006, (2) .

[6]孟繁英.论“协同教学”的课堂模式与学生心理发展[J].课程与教学研究, 2000, (1) .

【精品策略】推荐阅读:

文艺精品07-18

精品课堂05-10

精品学科05-16

精品超市06-19

内容精品07-01

教材精品08-02

精品经济08-05

精品建设08-12

精品农业08-12

精品社区08-14

上一篇:变化因素下一篇:应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