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打造永恒

2024-05-14

精品打造永恒(精选3篇)

精品打造永恒 篇1

用作品说话

对于古人留下来的遗产, 我们应该本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原则, 也就是说传统的专业技能加当代的知识 (中外) 技能, 作品既要有传统的味儿, 又要有现代的时代特征。任何一位艺术家、艺术大师, 都应该用他的作品来说话, 用艺术作品来美化社会和世界, 净化人们的灵魂。

高品质走入市场

创造品牌和走入市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品牌也就是名牌、优质的意思, 有获得金奖的品质;而走入市场的产品, 是指批量生产、大众化的东西。在生产中我们必须抓住两头创品牌的同时, 让其产生利润, 来支持生活。

多形式培养人才

山西的工艺美术人才目前不是如何起步而是如何再提高的问题, 是更上一层楼的问题。生产力的再提高, 需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山西工艺美术人才要加强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 加强专业技术修养的培养, 加强创作方面艺术的修养, 使作品具有新时代的气魄和气息。

精品打造永恒 篇2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恒的美丽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永恒的美丽作文 篇1

年少时,永恒是个美丽的字眼:象征着牛郎与织女遥望星河的无奈,代表着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的忠渝,诠释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而去的凄美……

然而,当时间把我的幼稚风化,当生活向我打开它的另一幅画卷,不知不觉中渐渐明白,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瞬间叫做永恒,在那瞬间的爱里沉淀出的是一份永恒的美丽。

(一)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水环绕是再温馨不过的港湾。一直以来,我都在做着一个任性的孩子,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并把他们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所以我才会不小心地忽略了太多的瞬间,太多的怎么能够忘记?回家时父母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厨房,脸上写满着温馨和爱意;温习功课时隔壁房间里的电视几乎被调成了静音;离家时村头的那个身影被依稀拉的好长好长,也把那份思念扯的好远好远……

无数个爱的瞬间被定格成一道永恒的风景,携带着这些温暖,我在爱的路上且行且珍惜。

(二)记忆中一直存放着对一位老师的敬意,只因他留给我一个永恒的瞬间,一个瞬间的永恒。于是,那个永恒的微笑沉淀出的美丽便一直珍藏在记忆里刻骨铭心。

学生时代,无意中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正当我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老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传递过来,刹那间便驱散了我所有的担心和疑虑。那一刻我开始相信原来批评还可以是甜的,而那个瞬间也被定格成了一种记忆,铸刻成了一种永恒深藏在心灵的深处,当我的人生之舟遭遇风浪时,我便多了一份自信,也多了一份从容……

终于明白,世界上原来还有一种爱是永恒的瞬间,是瞬间的永恒,在瞬间的爱中沉淀出的是永恒的美丽.让我们虔诚的播种希望,然后在守望中收获一路的美好和感动。

永恒的美丽作文 篇2

如果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那么落叶便是秋天的顽童了。那一片片树叶随风飘舞,嬉笑着,追逐着,尽情地享受着这美丽的秋天。

金秋十月,我和姐姐到郊外去游玩,望着那翩翩起舞的美丽树叶,我的心陶醉了。忽然,一片红色的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长得叶脉清晰可见,多像一条小鱼的身体,我想,如果做一幅树叶风景画,那该多好啊!我和姐姐兴奋地捡着叶子,一片、两片,三片……

回到家里,我小心翼翼地拿出那片红色的叶子,仔细地涂上胶水,用它做小鱼的身体,然后轻轻地贴在大白纸上,找了三片绿油油的树叶做小鱼的尾巴,又找了两片树叶做小鱼的眼睛,一条活生生的小鱼跃然纸上,望着自己的杰作,我的心里美极了。

世界万物都可以为我们服务,我们要善于动脑筋,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欣赏风景画之余,我不禁慨叹落叶的`一生,叶子的一生是无私的,春天,它郁郁葱葱,带给人们勃勃生机;夏天,它枝繁叶茂,为人们撑开绿色的大伞;秋天,它又无声无息的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给树干提供养分。我幡然醒悟,原来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默默地奉献。

啊,落叶,你用自己最后的躯体为人类创造出永恒的美丽!

永恒的美丽作文 篇3

失去的东西往往总是最美好的。当我真正读懂这句话时,美好的往事已经成为了永久的过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何一个人总是要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呢?不知道怎么恍恍惚惚就升入了中学,每天被繁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没有闲暇时间去顾及其他,真希望自己是在梦游。再回首,身边仍然还是小学里纯洁而活泼的学生;再回首,又可以看到我熟悉的校园……只可惜,转身离去的我们各奔东西,有的奔向了离大树很远的蓝天,展翅飞翔,有的仍然在树周围盘旋着。

我们这一群小鸟分散了,飞向了自己各自的集体,开始了彼此各不相同的生活。

我一直相信,回忆是永恒的美丽。但现实又是如此不堪。为什么小学同学在街上相见,匆匆凝视一眼,不再是微笑,而是一种陌生的眼光!为什么回到母校看望老师,老师却没有像原来那样对我们嘘寒问暖?

变了,现实变了。难道友谊如过眼云烟?难道永恒的友谊真的被冻结了?

不,不会这样的!我想,真正的爱与友谊是永恒的,美丽的。

我愿意永远相信:回忆是永恒的美丽!在每一个寂寞的夜晚,我会拿出同学录和毕业照,翻来覆去地看,一遍遍喃喃地念着他们的名字,回忆着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任凭思绪在记忆中遨游。

我在难眠中想念你们——我小学的同学们,我儿时的伙伴们。就让我沉浸在美丽的永恒中吧,就让我沉浸在美丽的回忆中吧!

我会永远记得美丽的永恒——回忆、友谊、爱。

打造精品挺立改革潮头 篇3

—沈玉良

用“十年磨一剑”来总结长兴职教中心的发展历程, 可谓恰如其分。

2000年, 承载着无数期盼与厚望, 长兴职教中心组建成立。从那以后, 全体长兴职教中心人团结拼搏, 开拓创新,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2011年, 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 这是一份荣耀, 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长兴职教中心站在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 “领跑人”沈玉良校长, 带领学校紧紧围绕创建“示范校”的核心, 以“五个一流的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为目标, 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的精品有:课程体系改革—打造“生态课堂”, 师资队伍培养—实施教师幸福工程, 校企合作创新—探索工学结合4大模式, 职业素养建设—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校“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办学愿景初步实现。

一、打造职教特色“生态课堂”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至今,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静心反思当今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 对比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却发现问题多多。学校近年的教改力度较大, 但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一是教学方法虽然多, 但大多数教师对“怎么教”还是感到迷惘,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大难题。二是教学效率不高,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三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教材改革滞后, 技能学习与企业要求脱节, 适用性不强。四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面对不愿意学习的学生, 只是被动应付。五是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所以更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校长沈玉良如是说, “示范校就是要做出先行的榜样, 除了改革课程、教材外, 还要探索出一套助力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提出了“生态课堂”的概念:“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强调让学生全程参与, 从课前预习、课堂组织到课后评价, 都由学生来做主角, 充分尊重、发展他们的个性。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成就需要’,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基于这样的理念, 2012年3月, 长兴职教中心大胆开始教改实践。

目标:以“小组合作”为核心的“生态课堂”, 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 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生为本、体验快乐、关注发展。实施“44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四课联动—公共课、专业实训课、企业工学结合、社会实践课均实施生态课堂模式;生态课堂体现四个要素—生本课堂、情境课堂、合作课堂、愉悦课堂;生态课堂达到三个目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实践:

1.重视小组建设是关键。要求各班在教师的引领下, 通过全体同学讨论, 形成班级的目标、口号、班名、班规、班徽、班歌、班训等;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 采取“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 分别为“乐学生”、“善学生”、“勤学生”, 各设小组组长一名, 其余同学根据学科特长担任学科组长;各小组在班级文化引领下, 通过小组成员讨论, 形成小组目标、组训、组名、组约、组徽、组歌等, 写在纸上、贴在墙上。

2.落实自主管理是重点。学习小组中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 使学习小组长为本组的学习负起责任, 任劳任怨地为同学们服务, 并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 起着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在班级实行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制, 实行班务承包制, 班级管理权下放, “人人当班长, 个个是主人”, 提倡“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使学生从自律、自理走向自强。学生每天记个人成长日记, 培养计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实行学科班长制, 每天晚自修的学科预习由学科班长安排和管理。

3.四课联动是职教特色。

(1) 公共课以“导学案”为引领, 强化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1) 注重学习习惯养成。通过预习课堂指导、使用“双色笔”预习、集中时间预习、预习批改和评价等举措培养预习习惯。通过规定阅读书目、上阅读课、记阅读笔记、图书漂流、读书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2) 多元评价激发兴趣。多元评价机制是“生态课堂”的核心。其一, 多元化, 评价标准不只是学习成绩, 还有日常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等, 注重过程评价;其二, 全方位, 有学生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 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和欲望。

(2) 专业实训课以“小组合作”为核心, 注重同伴学习和规范化管理。

(1) 小组成员角色化, “人人有事做”。专业实训时, 如果1个小组1个岗位, 设置“操作员”、“零件员”、“工具员”、“记录员”、“7S管理员”、“计时员”等角色, 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轮换, 每位学生都有事做, 在每个“角色”上都能有所收获, 课堂也能得到有效管理。

(2) 捆绑式评价, 促进“同伴学习”。专业实训时, 辅导教师“顾不上”、“不到位”的情况经常发生, 而“同伴学习”的辅导效果更好。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 使那些不愿练、不会练的学生有人管、有人帮, 而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指导其他同学, 能力也有了更大的提升。

(3) “解放”教师, 推动“7S管理”。“7S”管理是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具体举措。在实施“生态课堂”以前, 教师忙于辅导、管理学生, 顾不上“7S”规范。现在, 通过“角色化”、“同伴学习”, 教师有精力关注“7S”规范和评价, 并且真正把“7S”的要求纳入小组评价中, 使专业实训的“7S”规范真正得到落实。

(3) 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以“四化”为载体, 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 任务小组化。把每天的任务或每次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 再由小组长在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 根据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2) 完成合作化。任务完成过程中, 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互帮互助, 共同完成任务, 任何一位成员工作不到位, 都会影响小组任务的完成,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管理自主化。小组长负责各自小组的管理, 小组完成任务前有培训、提要求, 任务完成后有总结、找差距。小组成员间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4) 评价多元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社会评价, 还有小组之间的比赛竞争。不仅有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还有小组合作情况的评价、小组其他表现情况的评价。通过多元评价, 激励成员更加团结, 强化合作。

学校实行生态课堂改革后, 得到湖州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 在全市中职学校进行推广。《中国教师报》报道了学校的“生态课堂”改革情况。

二、实施教师幸福工程

“化教鞭为画笔, 他们努力描绘着全校师生的幸福模样;是学园更是乐园, 他们致力于打造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长兴职教中心的幸福物语》 (刊登于《职业》2012年14期)

教师的工作辛苦繁杂, 又面临来自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诸多压力, 苦和累—常常是许多教师的职业感受。当前,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却依旧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生源素质较差等实际问题, 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成就感缺失, 幸福感不足。

“幸福感关系到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 幸福感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前提, 幸福感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沈玉良校长深谙此理。于是, 如何提升广大教师的幸福感, 为教师创设幸福的“源泉”, 成为学校领导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以“教师幸福工程”为核心的工作模式。

(一) 人文关怀, 增强教师归属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只有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能有效规范和引导其行为, 提升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 把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荣辱视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 视工作压力为动力, 化辛苦为成就,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1. 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的源泉。学校十分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 定期安排教职工参加体检, 为教职工建立起健康档案。组织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 如太极拳训练, 瑜伽和广场舞训练, 每年春季的全校性师生趣味运动会、秋季的竞技运动会, 工会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乒乓球、排球、羽毛球和篮球等比赛。不仅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体育锻炼意识, 也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 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友谊, 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同时, 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的心理健康,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引导教职工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会感受幸福。学校每年都会邀请著名心理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用科学的理论和典型的案例解答广大教师的诸多疑惑。同时, 还通过“妈妈课堂”、“数数自己的福气”、“周末温馨小贴士”等活动, 为教师送上“心灵鸡汤”, 使大家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高尚与美好, 让大家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幸福与快乐。引导教师学会爱和包容, 在家庭生活中追寻幸福;开心工作, 在实现自我价值中感受幸福。

2. 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

为了让教职工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 每月为在当月生日的教师过一次集体生日, 成为我校教师的温馨聚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如素质拓展活动、集体疗休、野炊、大合唱比赛等, 既培养了教师的沟通能力、判断力和合作能力, 也让教师在活动中了解自己, 体验鼓励他人、欣赏他人的快乐, 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更学会在自然中放松、在游戏中学习、在欢笑中感悟!

(二) 搭建平台, 铸就教师成就感

1. 搭建专业提升平台, 为教师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首先, 学校指导广大教师根据自身实际, 制订专业成长规划, 为教师的学习、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其次, 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通过名家名师引领工程、自主学习成长工程、青蓝共同成长工程、教研科研提升工程、课改培训提升工程等途径,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再次, 注重骨干教师的提升培训。先后送优秀专业教师赴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地参加专业培训, 促进教师的二次发展, 让教师在发展中体验成功。

为了打造“学习型校园”,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书刊阅读、教育科研、博文写作、技能竞赛等活动, 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 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在学习中提升。

2. 搭建学校管理平台, 为教师参与决策创造条件。

一是充分利用好教代会这一民主管理的重要平台。从代表选举、提案征集、主题确定、会议过程到各种制度、方案的审议、修订, 每一步都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集中民智。二是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定期安排学校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人接待师生来访, 就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其他各种师生关心的问题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设立校长信箱。每次收到师生信件后, 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 认真分析并在第一时间处理师生所反映的问题。

3. 搭建典型展示平台, 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校通过“大拇指工程”, 鼓励教师寻找身边的先进典型, 利用各种途径让大家“夸夸身边的同事”, 让每位教师用心感受同事的优点, 真心赞美。并选择一批优秀典型, 定期举办“感动我们的人和事”报告会, 让大家发现平凡教师身上那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 从而在教师中掀起了一场“向身边榜样学习”的热潮。

(三) 文化引领, 凝聚教师幸福感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 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只有认同学校的文化、认同学校的发展愿景, 教师才能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并从工作中感受幸福。

学校在长期的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被绝大多数师生认同的文化体系。

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厚生”, 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厚报民生, 也就是恪守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厚爱生命, 就是要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 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生命的尊严;三是厚爱师生, 就是要关心师生的成长与发展, 关注师生的幸福与快乐。特别是要求老师厚爱自己的生命, 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从而体验幸福。

对师生提出“用感恩心做人, 用责任心做事”的要求, 用感恩的心对待任何人和事, 特别是对难管的学生和困难的事, 从而调整心态, 感受幸福。

与此同时, 学校还明确了办学目标、价值取向、校风, 把它们作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还创作了校歌《凤舞雉山》, 每次全校性集会时, 全体师生都会高唱校歌, 以此振奋大家的精神, 也使大家牢记自己的使命。

三、探索工学结合四大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指出,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提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时指出, “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

“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之本, 职业学校要发展并且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通过‘产教结合’, 实现校企双赢。”“将工和学轮换进行, 将学生进企业纳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沈玉良说, “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多次循环反复, 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体验企业环境, 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工作责任心, 了解企业对中职生的要求与定位,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学校逐步形成了四种工学结合模式。

(一) “企业真实项目进校园”的工学结合模式

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杭州小拇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由企业与学校在校内共建实训基地, 企业提供部分实训设备、工作服和油漆, 选派技术人员, 对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工学结合教学, 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和模式组织教学。

(二) “企业岗位技能训练”的工学结合模式

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浙江永达集团”合作, 进行订单招生, 学生进学校前, 由家长和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 确定学生的双重身份—“企业学徒”和“学校学生”。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确定哪些教学任务在学校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企业确定“岗位师傅”, 每学期安排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到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学习和企业文化培训。学生在第五学期到企业, 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至少3个岗位的轮训, 第六学期, 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1个岗位顶岗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学生, 并提供奖学金。

(三) “企业岗位体验”的工学结合模式

如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与“海信 (浙江) 空调”和“浙江天能集团”合作。该企业以流水线生产为主, 是人员密集型企业, 生产淡旺季比较明显, 在企业旺季时,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学结合实习, 体验企业文化、生产工艺、员工素质要求、企业管理模式等, 学生们通过体验, 了解了企业对员工的培养要求, 更加注重了在校学习期间的职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四) “服务企业业务周期”的工学结合模式

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长兴紫金大酒店、长兴国际大酒店这两个企业合作。酒店是服务性行业, 在假日和寒暑假是旺季, 学校与企业除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外, 主要开展假日勤工俭学。由企业提供岗位, 学校发动, 学生报名、家长签字同意, 企业安排接送, 在进行工学结合中, 企业按照员工的管理要求, 分配指导师傅和具体的岗位, 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在岗位上学到了更多服务规范标准, 培养了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 岗位意识进一步加强, 专业兴趣也得到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 学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1. 选择合适企业。合作企业必须有一定规模, 有合作培养的积极性。

2. 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模式。

3. 建立工作机制。包括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明确校企双方工作职责, 建立“二双管理”和“四共建”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规范、指导、评价学生、老师、师傅的行为。

学校的实践成果获得全国中职示范校校长联谊会2012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 沈玉良校长的论文《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实践》收入《2012年国家改革示范校典型案例集》;学校的《加强合作、内外互补, 构建工学结合新模式》校企合作案例在全国中职校长联席会议“校企合作机制新案例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 并入编《2013年国家改革示范校典型案例集》。

四、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教师的使命是教育, 而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 是对学生生命的影响。”沈玉良校长非常赞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国秀的观点。他说, 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能让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 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进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使师生都能走向职业成功。

为此, 该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整合教育资源,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提升快乐度和幸福度,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建立高水准的辅导基地

投入70万元, 建设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心理辅导基地, 开设心理测量室、宣泄室、沙盘室、音乐放松室、团体互助室、行为观察室, 此外, 还购置了录音笔、心理挂图、影像资料, 为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软件, 实现网络测评, 每年能为新生开展心理测试, 建立心理档案。同时, 学校图书馆每年均按要求为心理辅导站订阅心理健康主题杂志, 配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书籍, 不断增强心理辅导站的专业设施。2013年4月, 学校的心理辅导基地被评定为浙江省一级心理辅导站。

(二) 建设立体式的教育队伍

1. 专兼职队伍。

目前我校共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人, 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人。此外, 全校教师中共有96人拥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级资格证书, 5人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书, 3人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书。

2. 班主任队伍。

每年组织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年轻及骨干班主任工作坊。同时, 鼓励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学校85%以上的班主任拥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证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运用更加专业化。

3. 全体教师。

通过寝室导师制, 使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利用各类教师业务学习和暑期师德培训等时间,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研讨工作, 提高教师的心理水平和辅导能力。

4. 学生小导师。

各班建立班级小导师团队, 开展朋辈心理互助, 通过“个人自愿、班级推荐、班主任考查、学校培训”提高小导师的能力水平, 发挥“小导师”学生心理健康“观察员”、“指导员”和心理老师“小助手”、“小参谋”的作用。

5. 全体家长。

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教育, 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正确面对子女的不良行为, 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 积极配合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三) 健全全方位的教育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编写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创办心理健康教育月刊《心理氧吧》, 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建立心理测评档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建立个别辅导、特别群体辅导、危机干预等教育机制。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每年一次举办专家讲座, 成立班主任心理工作坊,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 形成“妈妈课堂”、拓展活动、周末温馨提示、个别辅导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形式。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有家长会培训、告家长书提示、“校讯通”发家教小贴士提醒、家访沟通、个别指导等。

2013年4月, 学校的心理辅导基地被评定为浙江省一级心理辅导站。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写作论文下一篇:TAC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