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精品

2024-09-09

电视精品(共9篇)

电视精品 篇1

1 电视专题精品节目分析

电视专题节目属于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是对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它所表现的主题和内涵是深层次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视专题就是电视新闻的升华和延伸。

对电视专题节目,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和概念。在我国一般将电视专题定义为“电视专题节目是具有特定内容或者主题取向,能够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客观对象,并能够深入挖掘电视专题的主题或内容,运用多样化的电视新闻艺术手段来表现客体对象的电视片”。电视专题节目同其他电视艺术形式一样,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真实性是电视专题节目创作遵循的基本原则,电视专题节目创作要遵循纪实的手法,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电视专题节目的灵魂。此外,电视专题节目还要有较强的艺术性。任何电视节目都是利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专题节目的艺术性,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情的共鸣与震撼,从而实现电视专题节目的艺术价值。

2 电视专题精品节目的重要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并且有着独特的创作手法。任何艺术形式都会对人们形成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物质生活上的。电视专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同样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电视专题节目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其一,电视专题节目具有通过记录并反映现实生活和历史,提供给人们各方面的数据信息的功能,使人们了解和把握现实社会。电视专题节目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因而在报道主题和内涵上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更具有深刻的思想。例如,对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进行深度剖析,对国家重点方针政策的详细解读,以及对重点人文地理特点和人土风情的介绍等,都可以以电视专题报道的形式,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发展的现状,增加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其二,电视专题纪实的特点能够使人们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了解国家发展的现状;同时,电视专题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盈,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而电视专题节目通过多样化艺术手法的创作和越先进的音乐、画面舞台效果,展现给人们一种丰盛的视觉盛宴,使人们的心灵在多彩的电视专题节目中受到洗礼和涤荡。另外,电视专题通过对国家大好河山和特殊民族风情的报道,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3 打造电视专题精品节目的建议

电视专题精品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要做不断创新手段和策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合理的题材,并用艺术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让电视专题向着精品化方向发展。

3.1 选材恰当,主题深刻:

拍摄电视专题节目首先面对的是选材,一个好的题材是电视专题节目成功的一半。但,选取一个好的题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新闻创作者,在了解国家实时政事,认真把握国家政策方针的前提下,从细处着眼,认真挖掘小的突破口。例如,纪录片《大国崛起》的选材正是新闻创作者从一条新闻里发现的,又符合当时我国发展的时代背景,历经艰辛便创作了这部电视专题片。这部依靠恰当的选材表现了我国发展现状的深刻主题,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是我国电视专题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3.2 独特的艺术技巧:

一部好的电视专题节目除了选材恰当、主题深刻外,还要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别具一格。在电视专题节目的报道中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的巧妙运用,注意舞台效果的展现技巧,做到画面、音乐、灯光等舞台道具的统一。举例来讲,大型风景纪录片《话说长江》从开播至今受到了亿万观众的一致好评。其雄伟壮观的拍摄画面,滚滚长江水,惊涛拍岸,连绵起伏的雪山,长江边上生活着的数以万计的人们,无一不让我们领略到长江的巨大魅力。纪录片经典的片尾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加上音乐的巧妙结合,烘托出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情感,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油然而生。

3.3 创作者的团结协作精神:电视

专题节目综合了音乐、美术、电视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电视专题节目从创作之初到成功播映需要一个漫长的创作的过程。从最初的选材,到策划实施,再到中间拍摄,最后的制作等,都需要掌握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来共同完成。可以说,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是在新闻创作者的集体努力下完成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专题节目也越来越注重精品化。通过电视专题节目多样化艺术手法的创作,表现出深刻的主题,再加上越来越先进的视听舞台效果,使人们在丰盛的视觉盛宴享受中,能够得到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因此,为了我国电视专题节目的精品化发展,要切实选好题材,创新艺术手段,加强新闻创作者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打造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精品电视专题节目。

摘要: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雄厚,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有所提高,对电视文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电视专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展现形式,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人们的情操和启迪人们的心灵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本文简单分析电视专题精品节目,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并为现代电视专题节目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视专题,精品化

参考文献

[1]陈秋凌.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品牌建设[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10).

[2]项仲平,朱晓军.如何打造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杨名红.浅议如何打造电视专题精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4]肇燮.如何打造电视“美食盛宴”——浅析主持人在美食类节目中的核心作用[J].新闻世界,2011(7).

[5]吴佳妮.如何打造电视品牌节目——以贵州卫视《论道》栏目为例[J].当代传播,2009(10).

[6]孙瑜.从《我是歌手》探析如何打造电视栏目核心竞争力[J].艺海,2013(11).

三部精品大戏全新亮相上海电视节 篇2

一年一度的影视盛会——上海电视节自近日开幕以来盛况空前国际影视节目市场——作为第15届上海电视节最具人气的主体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购片商和参观者在上海展览中心14000方平米的展馆里,来自国内外的上百家参展机构在此靓装登场,参展影视作品五花八门、精彩纷呈而在众多展台中,华策影视携三部重磅新剧《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你永远不会独行》和《夫妻一场》隆重登场,以华丽海报和海量剧目展出全副武装的大型展台独放异采,声势浩大,夺人眼球,精美画册和片花很快被客户和观众抢夺一空,成为媒体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

震撼题材、高端制作、豪华演员阵容、空前高清动画

《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讲述了钟馗和结义兄弟柳含烟、王富曲三人在人间降妖除魔、惩恶扬善的传奇故事。全剧分为“美丽之罪”、“血色鸳鸯”、“青蛇有泪”、“人鱼痴恋”、“慧剑问情”、“钟馗嫁妹”六个单元,以众所熟知的经典传说为引子,讲述人妖、人鬼千年之恋,重新诠释了纠缠百年的爱恨情仇。

为打造古装神话大片,华策影视整合了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顶级主创班底和强大的偶像实力派演员阵容。明星阵容之豪华,成为该剧的最大卖点,在六个单元剧中,从主角到配角全部都是当前正红的俊男靓女。钟馗的扮演者是香港TvB一哥、号称电视剧“喜剧之王”的欧阳震华,他此次一改昔日影视作品中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的钟馗形象,脱胎换骨成为全新喜感天师,造型多变,表演夸张,是欧阳震华从艺以来最有突破性的角色。而那些被钟馗捉降的妖魔鬼怪们,则一个比一个偶像——精灵才女曾宝仪变身另类青蛇;华谊玉女掌门霍思燕大胆突破往日清纯形象,变身妖媚妲己,“新一代琼瑶女郎”张嘉倪不畏压力重演聂小倩,与欧阳震华谈起了忘年恋;新晋小生袁文康一改《集结号》中的英勇形象,换上书生袍文弱了一把:“岩男郎”周一围首度古装亮相,变身善良书生张真的前世后生,首届“好男儿”冠军、雪域王子蒲巴甲则成了风流倜傥的吕洞宾:当红英俊小生冯绍峰演绎被妖魔附体的痴情丈夫;气质女星许还幻变身鲤鱼精,陷八人鱼痴恋,影视新秀郭珍霓化为风骚入骨的九尾狐妖:华谊“小范冰冰”熊乃瑾饰演因爱生恨的玫瑰仙子…

《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采用高清拍摄,制作规格达到国际标准,华策影视专门不惜血本引进了最新顶级数码、动画设备和专业高端技术人才,整个3D特效制作时间将超过半年,剧中动画场景将超过15000秒,总时间近5个小时,这在国产电视剧中是前所未有的。风格接近《哈利·波特》式,主要体现在场景、道具和人物的各种剧情所需要的魔幻动画画面上,区别于普通神话剧集中在光影方面的的特技表现,特效设计不拘泥于固有形式,想象空间极大,创作发挥自由度高,将以全新的创意理念和视野,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

《你永远不会独行》

张建栋品牌保证、赵子琪转型新作

华策影视以出产高品质古装剧闻名,近年来开始着重关注现实题材,首次将视角伸向关注都市人心理问题的生活励志片,与直致力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著名导演张建栋一拍即合。《你永远不会独行》是华策影视与张建栋导演的首次合作,本剧题材独特,延续并发展了张建栋导演倾力关注非传统情感话题、冷峻剖析社会敏感问题的创作风格,并启用了其品牌御用班底,从编剧、作曲,到摄影、美术、录音、剪辑,甚至制片,都是跟着张导创作出多部精品电视剧的原班人马,超强主创团队的默契合作和华策影视的资源后盾,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该剧演员阵容由当红影星赵子琪与张建栋导演再度合作出演女一号,此外还汇聚了刘芸、牛清锋、李野萍、张谦、张博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前段时间热播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和《我们生活的年代》让赵子琪成为炙手可热的当红女演员。此次赵子琪一改知性形象,挑战性格孤僻的女酒鬼。赵子琪扮演的女主角经历父母离异、姐妹冲突等一系列人生巨变,生活的磨砺使她患上酒精依赖症。剧中,发酒疯、撒泼、大哭大闹、精神崩溃都是很常见的状态,这样一个性格反差极大的人物,对赵子琪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全新挑战。

两岸合拍剧《就想赖着你》台北杭州两地取景

继非诚勿扰后相中西溪湿地

近日由安徽电视台、杭州西溪文化创意园旗下的金溪影视及台湾多曼尼制作有限公司、八太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浪漫青春偶像剧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拍。据悉,该剧不仅已邀请到了亚洲超人气偶像言承旭和台湾著名女子偶像团体SHE成员之一的ElIa的加入,内地著名女星陈紫函、实力派女演员李颖也将加盟,展开激烈劲爆的爱情大战。李颖的经纪人透露等完成山寨版流星花园的拍摄完成,李颖也将即刻飞往台北进组。

《夫妻一场》

励志唯美的新式家庭情感伦理剧、霍思燕冯绍峰首演夫妻

《夫妻一场》:励志唯美的新式家庭情感伦理剧、霍思燕冯绍峰首演夫妻

如果说《金婚》采用编年体的方式,纵向地描绘了一对夫妻几十年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发了观众的共鸣:那么《夫妻一场》则横向剖析当代社会夫妻关系的世相百态。独辟蹊径的题材定位,使得《夫妻一场》在众多的家庭伦理剧中脱颖而出。该剧真实刻画了多种夫妻典型的生活状态,不仅探讨了两代人之间冲突的婚恋观,还深刻描绘了婚姻日趋不稳定的当下,年轻人对夫妻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式,积极健康的真实情感将打动每一对夫妻,回归传统价值观,温暖天下夫妻情。该剧在杭州取景拍摄,画面天然纯美,偶像兼实力的演员阵容,时尚励志的风格,使得该剧成为婚姻版的“奋斗”。

该剧由新一代内地“玉女掌门”霍思燕和当红小生冯绍峰领衔主演,在剧中首次出演夫妻,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两人在戏里默契十足,恩爱有加,更是大方互赞对方是理想妻子和丈夫,甚至引起“假戏真做”的绯闻。霍思燕在戏中不仅过了一把“结婚”瘾,还体验了一番“当妈妈的辛苦”。而冯绍峰在戏外也不忘做个称职的“丈夫”,经常逗霍思燕开心,顺利培养出两人的“深厚感情”。此外,吴晓敏、李立、吴竞、张芝华、关少曾、张建新等中青年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以真实感人的表演,为该剧打造“生活的质感”提供了保证。华策影视还特意邀请了杭城二十对各个年龄阶层的夫妻观众提前欣赏了该剧片段,受到一致好评,称该剧“故事好看,人物很真实,就像身边发生的事一样,揭示了爱情婚姻的多元化、多样性,给年轻年老的夫妻都上了生动的一课,那就是夫妻一场,好好过日子!”

台北杭州两地取景相中西溪湿地

作为两岸合拍剧,该剧从前期剧本的创作到场景的选择都是两地的主创共同完成,不仅要将两岸最优美的风景展现给电视观众,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剧本的意境。近期,该剧的导演柯翰辰及双方的主创跑遍了台北、上海和杭州,在三地取景和挑选演员,最终选定风景如画的天堂杭州,更相中了冯小刚的贺岁喜剧《非诚勿扰》的拍摄地——西溪湿地。剧组透露,该剧会分别在西溪湿地和西湖新天地等地取景,主要分为景区戏和别墅室内戏两部分。当地政府部门对该剧非常支持,不仅答应免费开放湿地保护区,还将提供湿地内新竣工的超豪华别墅为剧组拍摄之用。而该剧的制片方则表示,编剧亦在修改剧本,要充分利用西溪湿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谱写西子湖畔又一浪漫经典。

安徽电视台、金溪影视领导将赴台探班考察

电视节目改版出精品 篇3

电视节目陷入改版误区

随着电视栏目数量的急速膨胀, 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开始出现, “弱智”的电视栏目开始大量涌现, 电视栏目制作理念开始逐渐被一些虚假的收视率所迷惑、被媒体炒作的“快餐文化”所困扰, 被某些俗文化理论所误导。目前, 中国电视栏目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越来越表明, 深入研究电视栏目设置的世界趋势, 以及我国电视栏目发展之路, 是学界和业界都应该重点关注并深入研究的一个关键性课题。

当一个《非诚勿扰》火热电视屏幕的时候, 短时间内相似内容的电视栏目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登场、遍地开花, 为了博取收视率, 又纷纷向栏目内加入拜金、媚俗、低俗化等节目内容, 结果产生了不少不良的社会影响。当管理部门一声令下要求进行相关栏目的整改时, 这些栏目陷入不知所措之中。

改版创新忌跟风

节目改版的内涵极其丰富和深刻, 正如有位资深专家论述的那样, “电视的改版和调整栏目, 实质上是变革、改革, 是优化结构、优化机制、优化人员、优化节目, 提高宣传质量, 是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节目改版, 是推陈出新的过程, 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 既是检验我们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 也是释放和提高我们队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

创新, 是节目改版的标志、核心和动力。节目改版, 要以创新、添新为主, 以改造、保留为辅, 如果仅仅是做技术上的调整、包装上的美化,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版, 创名牌、出精品、提高节目质量才是节目改版的目的。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名牌、出精品的源泉, 全力以赴精雕细刻是创名牌、出精品的保证, 好的社会效果是创名牌、出精品的成功标志。

从根本上说, 品牌战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也是电视节目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坚持“先知先觉”、勇于超越自我, 独辟蹊径, 坚持“你无我有”的原则, 始终保持独特性和领先性。就创新而言, “跟风”、模仿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是更多地丢失自我, 这与铸造品牌的宗旨大相径庭。

随着电视业的发展和观众兴趣点的变化, 如果几年或几十年如一日, 栏目始终是没有变化的老面孔, 最终只会渐渐被观众遗忘和抛弃, 即使没有消亡, 也是名存实亡。但栏目如果一味地求新求变、频繁改版, 最后也可能面目全非, 以致观众根本就无法辨认出该栏目, 最终也会丧失该栏目的核心观众群, 这种无异于自杀的行为现在普遍存在, 很多栏目连基本标识都变了, 主持人、栏目名称和栏目形态更是走马灯似地变换, 这不仅影响收视率, 而且往往致使品牌夭折。因此, 栏目在创新或改版的同时, 必须保持一些自己原来的特色与性质, 保持目标观众群体容易识别的若干标志, 比如栏目的宗旨和理念就不能变, 否则就成陈设。改版如果不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而只是为形式改版而随意改变, 虽则可能面貌一新, 但未必就比旧有形式好, 更难保大红大紫。

改版满足观众的兴趣点

只有了解观众才能够向他们提供独特的销售诉求, 而且这个诉求是竞争者所没法做到的。

美国福克斯电视新闻网如今已成为福克斯娱乐集团的“旗舰”, 奥秘就在于它为了和其他新闻频道区分开来, 通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分析, 将自己定位为保守派的、突出煽情、耸人听闻和戏剧化的风格, 而不只是简单使用人口统计指标对观众进行细分和定位。很多电视媒体改版时, 习惯于将栏目类型划分为新闻、科教、法制、电视剧等, 并以此界定竞争对手, 这在很大程度陷入了从产品出发考虑问题的“窠臼”, 而不是从观众收视需求出发进行改版。观众选择节目的角度是悬念、冲突、戏剧性、浪漫、人情味、情感体验、信息、重要性、显著性等, 比如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科教类节目存在主题深刻、知识性强却枯燥乏味、收视率低的问题, 2003年中央十套的“走进科学”栏目甚至面临着末位淘汰的危险, 而经过改版, “走进科学”的收视率经常在该频道30多个栏目中位居榜首。

对改版的理性思考

竞争是动力, 名牌、精品是在竞争中产生的, 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名牌和精品。特色则是名牌和精品的标志, 没有个性的节目必然遭到淘汰。节目改版应提倡“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要善于把满足受众需求、适应社会形势发展, 与发挥电视传媒自身优势、开发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使节目更具竞争力。

节目改版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则意味着突破, 而任何的创新都首先体现在策划上。在讲究整体战的电视制作中, 为了突破旧的模式, 创新创优, 确保质量升级, 赢得竞争, 对节目题材的规划、立意的确定、结构的方式、表现的手法以及栏目的定位、定性和发展方向等等策划的重要性已经升位, 仅仅依靠个人的才智是难以完成的, 为此需要聘请专家、顾问、学者、实业家以及资深的电视工作者, 从宏观到微观参与策划, 甚至直接参与制作, 以提高节目改版的成功率。有时一个重大的选题依靠一家媒介难以完成, 可以几家同行联合策划, 甚至是电视、广播、报纸不同媒介共同策划, 以形成合力。

电视精品 篇4

12月16日,第七届中国平板电视发展高峰论坛上同时揭晓了平板电视年度大奖,一向以高品质著称的夏普公司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夏普旗舰型产品LCD-70X55A获得“2011年平板电视十大精品”称号。

作为成功布局全球化战略的日本家电企业,夏普一直保持对中国家电市场的高度关注,每年都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最高品质的产品,LCD-70X55A就是夏普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旗舰机型代表。据了解,这款电视产品在中国首发时间早于日本市场,足见夏普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夏普LCD-70X55A采用分辨率1920×1080的70英寸日本原装第十代液晶面板,结合直下式LED背光源系统及区域控制等夏普特有技术,实现了能效等级1级的省电性能,其能效指数达到3.0。在功能方面,LCD-70X55A具有3D播放功能、互联网电视功能、无线功能+DLNA家庭网络等功能,它既是3D电视、互联网电视,也是数字电视一体机,在各种功能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最值得一提的是,夏普LCD-70X55A在画质呈现方面超凡出众。为了最大限度的展示唯美细腻画质,LCD-70X55A搭载夏普独有的行业领先技术——“四色技术”和“煌彩技术”。四色技术创造性的在三原色的基础上加入黄色,使得金色能够在电视中真实再现,实现了高画质和更为精细的影像,色域变得空前广阔。煌彩技术以四色技术为基础进一步革新,它根据图像中的明暗信息,自动调节各个区域的背光源亮度,再结合动态图像处理技术,使明亮的部分更加辉煌多彩,黑暗的部分更加浓郁深邃。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夏普电视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曾经连续多年雄踞外资彩电品牌第一的位置,在中国家电市场大放异彩,深受消费者认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夏普不断追求高品质、坚持技术创新并能够洞察消费市场需求。2012年,夏普仍将在中国大尺寸液晶电视市场继续领航。

浅析电视精品节目的创作 篇5

无独有偶, 回顾近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历程, 靠精品力作而形成带动效应、轰动效应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一部《红高粱》使国际影坛对中国刮目相看, 中国气质和中国风格备受瞩目, 张艺谋、陈凯歌等人迅速成为世界级导演, 一批演员也相继走红国际舞台;在国内, 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云南》《印象丽江》《禅宗少林》《大宋·东京梦华》等创新力作, 开拓了崭新的艺术样式, 打造了靓丽的文化品牌, 令人为之一振。这些经典艺术精品不仅大大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 更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品位。再说电视荧屏, 当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融合着舞台、电视等多种艺术元素走进我们的视野, 我们的欣喜伴随强烈的震撼而来:160多年的中国历史以一种流动的、视听的、音乐舞蹈史诗般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出来, 作品大气磅礴的思想力度涤荡心胸、夺人魂魄, 唯美浪漫、精益求精的艺术锐度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还有电视, 当一些人还津津乐道于荧屏上的娱乐八卦、各种秀场的真真假假以及走街串巷的有闻必录时, 一部部精美的纪录片、专题片映入眼帘:《敦煌》《故宫》《颐和园》《复兴之路》《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舌尖上的中国》……这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典范的精品力作一经推出, 立刻轰动了荧屏, 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聚焦了广泛的收视, 它们如同一棵棵参天大树挺立于电视园地, 彰显着伟岸的魅力, 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文化艺术精品对民族、对社会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 对人生、对心灵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感染力, 由此可见, 大力创作精品既是时代的召唤又是人民的期待, 势在必行、势在必然。为此,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放眼时代和全球,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 就必须树立精品意识, 必须打造精品节目。电视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 承担着传播和塑造大众文化的重任, 为此, 创作更多更好的电视精品节目就成为电视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在进行了以上基本观点和基本背景的分析之后, 笔者重点对什么是电视精品节目、为什么要创作电视精品节目、怎样创作电视精品节目这三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什么是精品节目

精品节目是指精心创作、倾力打造、有较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较好的社会效果的节目。由此看来, 对精品节目有较高的质量要求, 不是随便一部作品就可以称得上是精品, 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创造出精品。精品节目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在主观努力上, 它一定是经过精心策划、通过艰辛创作、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汗水来完成的。二是在客观结果上, 它一定是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三是从形式和内容的界定上, 本文所分析的精品节目主要是指电视专题类节目、电视文艺类节目或者是电视纪录片和政论片, 是带有创作意味的节目。说得再具体点, 主要是指可以称之为作品的节目, 比如电视纪录片、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电视文艺晚会以及具有较强文化、文学、人文气息的电视专题片等。这类节目带有一个共性, 即这些类别的节目都饱含电视人作为创作主体的强烈的创作意识, 蕴含了电视人突出的个性创造, 体现了鲜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诉求。同时, 作品本身也呈现出浓厚的主体和主流意识形态气质, 呈现出电视人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担当, 彰显出受众最广媒体应有的时代风范。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特别界定这一概念?因为电视节目的范畴很大, 节目形态很多, 如果我们泛泛地把所有节目类型都囊括进来, 这既不符合实际, 也缺乏针对性。概念界定清楚了, 才会有的放矢, 才会找到着力点。

为什么要创作精品节目

首先是因为电视精品节目少, 甚至可以说是稀缺。精品少, 节目结构出现了失衡, 所以我们才提出, 要打造精品节目, 要创作精品力作。大家都知道, 电视这一媒体形态从诞生起就具有天然的快餐文化的特性, 它更容易形成新闻类短平快式的生产, 比较适合信息的传达。所以, 电视台办节目一般都会首选、重选新闻类节目, 即便是专题类节目也多是倾向于新闻类专题, 而专题片、纪录片、文艺类节目就比较少, 电视文艺作品类节目更少。由此我们发现一个倾向, 即艺术含量高的、蕴含创意的、需要付诸更多创作智慧的节目在很多电视台的节目结构中所占比例偏低。为什么?因为不好办、难度大、成本高, 当然有时候也因为节目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在节目制作越来越计较成本的当今, 精品节目生产制作的成本因素尤其成为一种制约。举个例子, 十多年前, 许多电视台都开办有电视文艺作品类栏目, 像音乐电视、电视文学, 还有比如原来浙江卫视的《文化公园》等, 曾经盛极一时, 打造出了一大批精美节目, 开创了电视艺术探索的全新时代, 其承载的人文魅力以及电视与不同艺术门类融合发展的格局令人称道;音乐电视更是风靡各个电视台, 生产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音乐与电视的交融互补、相互促动创造了一道亮丽的艺术景观, 但现在基本都销声匿迹了, 只有中央台一个电视诗歌散文栏目还在支撑。为什么?除了生活节奏和收视口味的变化外, 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 对于城市电视台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纪录片更是如此。精美的纪录片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巨大, 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很长, 摄制成本很高, 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大, 所以电视台本身几乎不做什么纪录片。现在电视屏幕上电视剧多、选秀多、演播室秀场多、民生类新闻多。我们对此当然不否定, 但我们有必要反思, 作为具有文化担当、文化传播和文化塑造使命的电视人, 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碎片化新闻的有闻必录上, 不能打着“三贴近”的旗号, 以亲民和培植“草根”的名义, 行浮躁、浮漂和媚俗之实。因为, 电视是媒体, 是大众文化的传播者, 也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和引导者, 电视媒体不仅要顺应并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而且也要引导并提升观众的精神文化层次。一个时期以来, 荧屏上流行的一些节目形态, 立足市民口味, 具有民本色彩, 呈现了草根文化的鲜活性, 表现了亲民情怀, 当然值得肯定。但事物总有两面性, 一些电视媒体盲目跟风、机械照搬、竞相比拼、缺乏创新进而形成严重同质化的现象也是有目共睹, 电视产品的肤浅性和由此形成的迎合市民口味的浮躁性显而易见。电视精品力作的缺失, 深沉厚重的精神文化价值的缺位, 会使广受电视影响的大众产生精神食粮的偏食症, 就像营养不良、营养失衡, 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 更遑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同时也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渐行渐远。

实际上, 电视观众并不缺少眼光和品位, 也不缺乏判断和灼见, 更不缺失理想和信念。不少观众已意识到电视节目同质化和肤浅性问题, 他们也已对自己的收视需求作出扬弃和调整。比如, 对国学讲座的追捧, 对修身养性等内涵型节目的喜爱, 对有分量的精品力作的关注等, 都在证明观众对精品节目的旺盛需求以及更高品质收视时代的到来。这就是创作精品节目的第一个原因:精品节目少, 精品节目缺, 精品节目有需求。第二个原因是, 精品节目是“镇台之宝”, 是一个电视台内涵和品牌的标志。没有精品节目, 不出精品节目, 电视台就缺少精气神。衡量一个电视台有没有办台质量, 有没有品位和水平, 有一个指标是少不了的, 那就是要看一看精品节目的生产, 看一看精品节目的数量和档次。一个电视台不能老是“短平快”, 还要有一些思考和创造, 有一些创意和想象, 有一些审美和艺术, 有一些文化、文学和文艺。产品讲品牌, 办台也同样讲品牌, 有品牌才有影响, 有品牌才有话语权, 有品牌才有公信力, 有品牌也最终才会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看来, 精品创作即便是需要较高的投入, 也还是划得来的。在这方面, 要算长远账, 要算大局账, 要算政治账, 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个原因是, 精品创作会带来示范效应。也就是说, 精品节目的创作会整体地对电视台的节目产生影响, 会促进其他节目的提升, 而这种氛围将会对其他节目的生产起到示范作用。如果长期不抓精品生产, 那么我们会发现, 电视台的节目质量不知不觉中在下滑。因为, 电视台缺乏目标, 没有坐标, 没有参照, 没有追求。如果精品创作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 常抓不懈, 那么电视台就会形成一种氛围, 就会有相当一批节目追随、比拼、赶超, 整个节目质量也会比较稳定。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创作精品节目不仅重要, 而且必要, 不仅可能, 而且能够, 即使在讲究效益和成本的今天, 我们还是应该创作出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精品节目。

怎样创作精品节目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笔者只有针对性地讲几点看法。怎样创作精品节目呢?一是作为电视媒体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必须充分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所有工作的重要保证。精品创作是一个工程, 领导认识必须到位, 领导认识到位了才能有人财物的保证, 才能有精品创作的顺畅运行, 在这一点上要切实体现“政治家办台”。二是要做好规划。精品创作不能盲目行事, 事先要有计划, 做好论证。要搞清楚哪些素材、题材是可以打造成精品的, 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规划并不容易, 需要我们对素材资源、主题内涵、社会反响、创作能力等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评估。否则, 不仅打造不出精品, 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挫伤精品创作的积极性。三是在使用人才上, 要把那些高精尖的人才用到刀刃上, 特别是综合性素质好的人才。电视精品需要好的文稿、好的摄像、好的创意、好的编导、好的制作、好的配音、好的音乐配置等。也就是说, 一个精品, 一个成功的作品, 它几乎要求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是过硬的, 至少是过关的、没有明显瑕疵的。四是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好的素材和题材在基层、在民间。去年以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成效斐然, 也再一次证明生活底层和人民大众中蕴含着鲜活生动、丰厚隽永的真情、真义、真知、真理。市级台和县级台, 中央台、省台和市县台要形成联动, 基层台具有发现素材的优势, 上级台具有创作的经验和条件, 各方要把各自的优势整合到一起, 发挥合力, 这是一条捷径。创作精品的条件和办法还有很多, 不再一一罗列。

总之, 电视精品节目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打造电视精品节目是人民的期待, 是时代的召唤, 更是有责任的电视人面对伟大时代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 电视精品兴当其时, 盛当必然。

编校:董方晓

摘要:文化精品影响深远, 作用巨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放眼时代和全球,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要求。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 承担着传播和塑造大众文化的重任。为此, 创作更多更好的电视精品节目就成为电视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本文所分析的电视精品节目主要是指带有策划和创作意味的电视节目, 如电视纪录片、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等。笔者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 最后归论:打造电视精品是人民的期待, 是时代的召唤, 更是有责任的电视人面对伟大时代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 电视精品兴当其时, 盛当必然。

细节——电视节目的精品要素 篇6

那么什么是细节呢?所谓细节, 是指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细小的环节。细节虽小, 但功能强大。有人可能认为大的事件才有分量, 豪言壮语才有力量, 新的思想观念才有闪光点, 而电视片的表现却恰恰注重的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细节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电视创作往往是以小见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才是人与人的区别所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个性所在、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特点所在。细节常常被看做电视片成功的基石。好的电视片往往是由一连串的精彩细节编织而成。细节的恰当应用有利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表达和作品艺术魅力的增强。可以说传神的细节在电视节目中起着“画龙点睛、震撼心灵”的作用, 它让电视报道更加生动、鲜活、真实、可信。作为电视人, 要发现和挖掘细节, 正确适时地运用细节, 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细节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1 通过细节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电视节目表现人物, 如果没有具体的细节, 往往使人容易感到空泛, 干瘪。用具体感人的细节塑造形象, 往往使人物更生动、鲜明。大型纪录片《毛泽东》中有一个细节, 上午会谈因为赫鲁晓夫的无理要求不欢而散, 下午会谈前, 毛泽东首先请赫鲁晓夫游泳。游泳池里, 毛泽东自由畅游, 甚至能立在水中一动不动, 而赫鲁晓夫抓着游泳圈还手忙脚乱。这一游泳细节就生动表现了毛泽东好胜、不怕威逼的性格。在本台记者所拍的人物专题片《谢老汉的青青乐园》中, 记者就用了挂在门口的铜铃, 挂在屋檐下的锄把, 以及草编鸡窝, 缝补的土筐等一系列的60年代特有的家用, 来突出表现谢老汉从教师岗位退休后, 以躬耕于农村为乐, 以为农民朋友传授现代农业知识为乐, 自甘清贫, 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的人物形象。

2 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电视画面的特性决定了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展示不可能象报纸和广播那样淋漓尽致地描写和透视, 但画面细节恰恰最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节目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 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有的性格、心态;能够揭示出人物更加丰满的个性特征, 揭示出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在中央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记录片《传世象牙佛》中, 郭元亨道长从卡房子山的老鹰窝中取出埋藏多年的盛装国宝的木匣, 跟随取宝的两个战士急于一睹国宝想帮他打开木匣, 而郭元亨却摆手拒绝。接下来的一系列细节生动地展现了郭元亨道长对自身信仰的忠诚以及对保护国宝献出生命的先师们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他首先来到了山脚下的小溪中洗净了双手, 跪在地上、打开木匣, 看到国宝完好无损后, 双眼饱含热泪, 深深的拜了下去……这一段没有解说的细节展示, 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令人看后无不为之动容。笔者曾经拍过一部名为《好媳妇李忠凤》的专题片, 她赡养了两个哑巴叔公公和一个瘫痪在床的八十高龄的爷公公, 在她每天给爷公公洗脸的时候, 记者抓拍到了她先用热毛巾在自己的脸上捂下, 试了一下毛巾的温度, 然后再给爷公公擦脸, 这一细节体现了李忠凤孝顺老人, 体贴入微的善良心地。也是这一专题片获得省一等奖的亮点所在。

3 通过细节刻画强化和升华电视节目的主题, 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细节是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和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一个节目只能表达一个主题, 围绕一个主题, 往往会有很多细节, 但所有的细节都必须为强化和升华节目的主题服务。在《龙脊》中, 石梅珍因为家中无钱而辍学, 当其它的孩子在教室中上课时, 她和小伙伴们倚在教室门口听老师讲课;在闲暇时玩在学校最喜欢的游戏;她们还用特有的瑶家山歌唱道:“妹不知, 爷娘不送妹读书, 爷娘不送妹读课, 无有文章, 无有名”;在下学期开学时, 当石梅珍受到希望工程的救助复学后, 她和同学们在为新建的教室打扫卫生时, 辍学的潘井妹却远远地站在一棵树旁看着这一切。这时, 摄像机由孩子们劳动的全景慢慢地推到潘井妹的脸上。这一系列画面细节和同期声细节的运用, 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了失学女孩对知识的渴望, 对上学的憧憬。也反映出希望工程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重要举措的任重而道远。本台记者曾经拍摄过一部反映保护人类生态家园, 制止滥砍盗伐、毁林开荒的电视专题片《拯救碧水青山》, 在山中的毁林开荒地块, 一些农民为了一己私利, 在垦荒地块的周围, 把成龄的树木根部扒掉了一层树皮, 以等待树木死去, 然后再向外围开垦……在一乡路两旁, 耕地一侧, 记者抓拍到了靠近道路北侧的树木明显比南侧的树木稀少, 甚至成片的树木死去, 就感到为何一条路的两侧, 为何差别那么大,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 原来是北侧耕地农户害怕树木和庄稼争夺生长阳光和水分, 而偷偷的把树木弄死了。在画面细节的运用上, 摄像机由路南侧的树木转到北侧没有树木的路段, 接着又推向了死去枯黄了的树干, 又拉开到路边的耕地, 这段细节镜头的运用, 配以现场主持人的解说, 让观众看后觉得非常痛心, 对穷极心思毁林开荒的恶劣程度有了深刻的了解。上面的两个细节的运用都是围绕保护森林, 爱护大自然这一主题服务的, 节目播出后引起观众强烈的思想共鸣。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

4 细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客观真实的画面细节远比千言万语的叙述要生动、深刻、真实的多。托尔斯泰曾说过“要表现, 不要陈述”也从侧面说明了画面细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画面细节在被展示和运用时, 往往是被放大、被刻意突出、被特别交代的, 加之电视独有的现场感, 细节常常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表现人物时, 特写镜头通过细微表情、眼神和动作的变化可以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 传达各种情绪、情感和思想, 渲染气氛, 创造氛围。央视新闻《杭州最美司机—吴斌》, 利用车内摄像头记录的画面细节展示了吴斌在生命中最后的76秒, 留下的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在突遇不明物体刺透挡风玻璃, 重重的砸在吴斌的身体上的时候, 吴斌的第一反应没有捂肚子, 而是把稳方向盘, 换挡减速, 停车, 打开双闪, 拉好手刹……76秒生死一刻, 24名乘客无一受伤。他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忍受住剧痛, 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了岁月的宁静里。这一系列细节展示, 感动中国, 感到世界, 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可以说, 如果没有车内电视摄像头展示的这一连串的细节, 靠文字描写和叙述是很难收到这样的震撼人心的效果的。

5 细节可造成某种情趣, 满足观众不同审美需求

好的画面细节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细节的挖掘可以展现丰富多样的现代社会形态, 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 造成某种情趣, 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轻松、活泼、幽默的细节会使观众时而忍俊不止, 时而捧腹大笑, 或是时而陷入沉思, 时而却又泪流满面。由国防科工委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合拍的《热血丰碑》第一集中, 编导采访女焊工郭玲华一家。采访的主题应该是郭玲华。但采访者一上来却提了一个迂回性话题, 话筒指向了郭玲华的大女儿:“你的工作怎么样?”

女儿答:“还可以。”

采访者:“我帮你调个工作好不好?”

女儿:“那好啊。”

采访者:“调你去接你妈妈的班。”

女儿:“啊, 这个……焊工……考虑考虑。我想我不能干, 吃不了那苦。”

采访者 (转向小女儿) “小琳, 怎么样?”

小女儿:“也许能到造船厂去干, 但不能当焊工。”

这是一段精彩的细节采访。采访者没有干巴巴地去问:“怎样看待你妈妈的工作?”“焊工在造船厂是怎样的工种?”而是很巧妙的设置了一个谈话场, 使被采访者在漫不经心的闲谈中提供了采访者需要的信息。浸渍了被采访者的个性化心态, 营造了情趣, 对刻画主人公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巧妙效果。同样, 本台拍摄的《农村秸秆沼气点亮农屋》一片中, 采访一位农村妇女, 记者问她“和过去燃烧秸秆取暖做饭相比, 这样有什么好处?”这位大姐脱口说出了一串顺口溜:“过去那是‘街上柴草堆, 院里满天飞, 做饭一身土, 还得用嘴吹。’现在好了, ‘不见炊烟起, 只闻饭菜香。’”这段诙谐幽默的同期声细节, 看后让人忍俊不禁, 捧腹大笑, 但过后细想真是这么回事, 让人们确实感到了农村社会生活上越来越大的进步与变化。

综上所述, 电视节目中细节的功能是强大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电视节目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 都需要有强大的细节力量做支撑。鲜明、独特、运动的电视画面语言构成的细节, 往往成为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好的细节, 可以使人物更丰满、事件更生动、节目更富有感染力;出色的形象细节也是电视节目重要的感动因素和创作手段。因此, 我们要善于捕捉细节、发现细节、挖掘细节的闪光点, 充分发挥细节在电视节目中的表达作用, 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精品。

摘要:好的电视片往往是由一连串的精彩细节编织而成。好的细节, 胜过长篇的道理阐述, 好的细节, 能够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每位观众的心灵深处。细节的恰当应用有利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表达和作品艺术魅力的增强。本文从众多优秀电视节目的细节出发, 阐述了细节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节目,精品,细节,作用

参考文献

[1]穆青.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6.

[2]张群力.电视审美与创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3]任金州, 高晓虹.电视摄影与编辑[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县级电视台的精品意识探讨 篇7

1 精品节目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载体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逐步富裕, 随着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 电视节目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 电视节目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 观众欣赏品位的不断提升, 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观众渴望看到更多更具有新意和深度的, 给人以启迪的精品节目。

精品节目来自实际。作为县市级电视台是直接面对基层观众的最基层的台, 制作精品节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 只要沉到基层, 沉到百姓的生产生活实际中去,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发现精品, 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 采撷精品, 就会多出精品。

精品节目来自贴近。精品节目说到底是给观众看的, 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走到观众的心里, 从那里感悟精品节目的内涵, 走进观众的生活,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这样才能在了解、理解、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迸发出创作精品节目的灵感, 就会多出精品。

精品节目来自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要运用现代思维方式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节目制作的特点和途径, 形成新思路, 探索新办法, 开辟新路子, 取得新成效, 不断创作出凝聚时代精神, 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精品。

2 精品节目是市场竞争的武器

电视节目是电视产业的基本产品。而观众群就是决定一个电视台生死存亡的市场。目前, 随着电视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一个电视节目超越区域界限激烈竞争的局面已经到来。严峻的形势告诉每一个电视台, 尤其是县市级台, 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策只有一个, 就是在努力提高电视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快出精品, 多出精品, 抢占市场。

近几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不断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名牌栏目节目, 这些精品之作, 无论是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还是社会的,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通过各自的魅力, 吸引着一大批固定的观众群, 由此可见, 电视台面对的最大的竞争就是节目的竞争, 而节目的竞争, 最终是节目质量的竞争。作为县市级台从中应该得到的很大的启示就是要通过精品战略的实施, 占据区域市场, 来实现不断的发展。

精品节目的策划。通过市场调查分析, 了解观众的需求, 贴近观众的心理, 是有目的的策划, 创意出有自己风格、有地方特色的栏目的基础, 这样的栏目、节目有观众, 也就有了市场, 有了市场, 才能使精品节目发挥更大的作用。

精品节目的运作。精品节目的制作, 是一个思想、技巧、艺术、技术综合的生产过程, 这里既需要ISO9000的现代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 更需要电视人人性化的创作, 因此, 作为电视人, 既要掌握一定的电视艺术技巧, 更要善于捕捉赢得观众共鸣的亮点。

精品节目的效应。看一个电视台的节目, 即使是中央台, 也只有几个栏目, 节目有固定的观众群, 像中央台晚上7点整的《新闻联播》、7点30的《焦点访谈》, 正因为有相当高的收视率, 使其成为名牌栏目, 这样的栏目, 给电视台带来的不仅是政治效益, 还有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精品节目是壮大实力的平台

一个电视台的节目质量决定着一个电视台的收视率, 而收视率决定着一个电视台的经济效益。作为广告投入者, 到电视台作广告, 他们首先看中的就是节目的市场占有率。一个好的节目、栏目不仅有近期效益, 更有远期效益。

1) 近期效益。这种效益是一种直接效益, 精品节目的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中央台、省台、还是市县台, 宣传效益、广告效益最好的, 都是收视率最高的名牌栏目, 这样的精品节目都是一个台的经济支柱。在实现第一次价值后, 其节目的市场化运作, 作为影视产品, 通过多次利用实现了他的第二次价值延伸, 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2) 远期效益。这种效益是一种长远效益, 可以说, 一个精品节目就是一个矿藏, 这种无形资产, 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节目知名度的提高而升值。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都会抓住这一龙头, 进行宏观规划、策划, 以求得在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中, 夺取市场先机, 市场经济规律和先驱者已用事实证明, 只有做出高质量的精品节目, 才能占领市场, 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也就是说, 要促进电视经济不断增长, 就要实施好精品战略, 而电视经济的不断增长必将带来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4 精品节目是改革创新的动力

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选择节目更理智, 更渴望看到值得花费整块时间消费的作品。站在电视人的立场看, 也说明节目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也给县市级电视人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不断创新改革节目生产管理体制, 以精品促名牌, 以名牌占市场, 以市场促发展。

目前, 电视节目制片人制度, 已在各级电视台得到广泛使用, 作为县市级电视台尚处在探索阶段, 这种融合现代管理理念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竞争上岗, 激励开拓创新, 制片人制度是责、权、利高度统一的一种机制, 作为制片人既有政治责任, 还有集体责任, 也就是说制片人不仅要完成所负责栏目的节目策划、制作、安排, 还要对完成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负责。

2) 以人为本, 释放智慧潜能, 制片人制度改变了电视节目生产的复杂程序, 以人为本的运作方式, 最大限度地展示着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所以, 能使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这里的电视人, 在一种竞争向上的氛围中, 会不断释放出制作精品节目的创作灵感。

3) 持续改进, 永握发展先机, 在这里, 无论是制片人, 还是其中的一员, 栏目的生存, 与部门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没有感动、打动、牵动观众的精品节目, 栏目不存, 制片人也就没了阵地, 其他人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因此, 这个整体会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持续改进, 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牢牢把握市场先机。

制片人制度在县市级电视台的推行, 不仅带来内部管理机制的转变, 从而带来生产更多精品节目的有利条件, 而且更多的精品节目也必将给改革创新带来更大的动力。

如何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收获精品 篇8

那么, 如何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收获精品?如何把采写的新闻做成好新闻?作为一个从事电视新闻行业17年的记者, 多年的新闻采访工作为笔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虽然至今还没有获得过中国新闻奖这样级别的大奖, 但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获得河北新闻奖一等奖8篇, 二等奖7篇, 已经算是同行里的获奖专业户了, 几乎每年都有新闻作品获奖。在此, 我把日常一些做好新闻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让更多的年轻记者做出更多的新闻精品。

一、在日常报道中培养做好新闻的意识

在笔者所在的地方电视台, 有的新闻记者平常做的新闻报道也不少, 也很认真, 任务有时候是超额完成的, 但是他采访的新闻作品中很少有获奖作品, 有的甚至一件都没有。究其原因, 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好新闻的意识。同样一件事, 同样一个题材, 有的电视记者就会做得非常好看, 非常打动人心, 最终获奖, 而有的记者只会泛泛地做一些常规动作, 没有创新, 平淡无奇, 只能凑合着播出了事。

记得在2012年底, 邯郸电台交通频道组织了一场募捐, 意在救助一位肝脏衰竭的花季少女谢珊珊。我们对外部的记者围绕募捐这一事件, 展开了全方位跟踪报道, 兵分三路, 一路采访患者的家属;一路采访献爱心的市民;还有一路直奔北京医院, 报道患病少女的最新进展。我们先后做成了四集连续报道:《邯郸:一场冬日里的爱心接力》、《爱心大汇聚社会各界伸援手》、《姗姗我们和你在一起》、《爱心再接力姗姗父母将善款回捐社会》。四篇报道, 分开看似凌乱, 合起来却让人意想不到, 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把纪实性与主题性报道完美地结合起来, 展示了河北人感人至深的善行风尚, 特别是贫困的谢珊珊父母最后将善款回捐社会一集, 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整个作品也得到升华。最终, 该作品获得了2013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之所以能获奖, 就是在事件最开始的时候, 我们已经把它当好新闻来做了, 有了做好新闻的意识, 再普通的事件也能成为好新闻的素材。同样是救助花季少女的事情, 有的记者只在当天报道了募捐的情况, 就再无下文, 没有这种做好新闻的意识, 当然也就不能创作出精品。

二、学会从不同的新闻题材中提炼出当下重大主题

我们都知道, 新闻最大的职能除了监督之外还有宣传, 不管什么时候, 都会有一个宣传的主旋律, 也就是当下宣传的重点。我们做电视新闻, 就不能不紧扣这种当下重大的主题, 从不同的题材中迅速提炼出最想表达的主题。

还是2012年的时候, 我有一次在发改委采访时了解到, 我们邯郸曾经的名牌企业雪驰集团正斥巨资在邯郸馆陶县建厂房。笔者立即觉得这是一个新闻点, 因为雪驰当年是邯郸唯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2001年出走山东青岛, 成为邯郸人心中的痛, 也因此引发了全省“留住名牌”的大讨论, 这次雪驰回归, 正是看到了河北发展环境的变化, 也是河北当时宣传的一个重大主题, 于是笔者立即联系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 经过精心策划, 前后两次到馆陶采访, 历时一个月, 新闻报道 《雪驰归“巢”》作为精品在邯郸电视台《邯郸新闻》中播出。 作品既有记者现场报道, 又有现场抓拍, 通过对集团副总的采访, 剪辑出极为有说服力的三段同期, 构成了整篇报道的骨架, 把雪驰出走又回归的原因阐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最后企业副总把雪驰形象比作小鸟飞回, 又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报道的主题, 首尾呼应。《雪驰归“巢”》虽然报道的是一个名牌企业回归发展的小典型事件, 但影射的却是邯郸乃至整个河北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的大主题, 整篇作品短小精悍、构思巧妙、以小见大。最终, 该作品获得了当年河北新闻奖二等奖。

三、提高电视新闻采访中的策划意识

在实际的新闻采访中, 有时候即使提炼出重大的主题, 也仍然做不出好新闻, 那一定是缺乏必要的策划意识。“策划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职业敏感, 是记者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累积与体验, 有经验的记者会把他的策划意识和重大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创作出不可多得的精品。

2011年, 我和同事采访拍摄了《互助幸福院里的幸福生活》, 新闻体现了农村养老的大主题。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 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 也使农村独居空巢老人的数量剧增, 如何让这部分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农村养老一大难题。 邯郸肥乡县前屯村开创的“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 互助服务”的互助养老新模式无疑很好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一箭双雕, 既可以让老人安享晚年, 又为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免除了后顾之忧。像这类的题材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怎么才能作出不寻常的报道, 吸引观众的眼球, 那就必须加强新闻策划意识。在该报道中, 我们在新闻的开头策划了一个幸福院老人们快乐扭秧歌的场景, 采取了记者现场出镜的方式, 并以欢乐场景做背景采用了同期声, 极具现场感染力。在新闻策划中, 我们专门选了一个表现力很强的老人做采访, 让他在新闻的开头点出“幸福”, 末尾又让他用一段顺口溜作为总结, 整篇报道首尾呼应, 把幸福院里的幸福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极具感染力。最终这篇报道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当然, 要想不断在新闻采访中收获精品, 还必须坚持下基层, 不断从基层汲取营养, 开阔眼界, 寻找好的新闻素材。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 不忘严格要求自己, 时刻培养精品意识, 积极地从最寻常的新闻素材中提炼主题, 精心策划, 一定能收获更多的电视新闻精品, 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要:把采访的新闻做成精品在荧屏中播出是每一个电视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新闻精品越多, 节目的质量就越高, 当然也就能带来更高的收视率。而且, 精品新闻的数量也是衡量电视新闻记者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准。

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打造精品栏目 篇9

目前许多县级台都面临生存危机, 但是国家要求四级办台, 作为最基层的电视台的存在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它自身虽然在频道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方面无法与上级电视台相抗衡, 但是地域性接近性强, 与现实生活、当地老百姓具有天然的紧密关系, 而且更容易凸显自身或所在地区的特色, 只要利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以来, 央视以及各大媒体都在进行“走基层”报到活动, 作为最基层的我们县级电视台应该有着更大发展空间。

县级台要生存发展, 就必须依靠地域优势, 走个性化道路, 本土化道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办不同类型的节目。在办好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再多多开办其他精品特色栏目。那么如何打造品牌栏目、精品栏目、提高受众率, 让每个栏目都能产生最大的广告效益, 增加电视台的创收, 已经成为我们每个基层广电人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下大力进行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1 坚持新闻节目创新, 使节目更具可视性

据调查,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领导活动太多、民生新闻太少、真正为群众说话的新闻极少。这一直是老百姓反映的问题, 也是新闻节目很难解决的问题。很多县级电视台的记者认为, 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地域限制, 新闻线索少, 报道领域狭小, 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其实无论在什么地方, 新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只要善于去发现、去挖掘, 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在县级电视台对于“农”字号的新闻栏目和民生新闻栏目就大有文章可做。

县级台置身于广阔农村, 离农村、农民最近, 面对的观众大多数是农民, 这是县级台的区位优势。因此, 县级台的节目要力争在传播农村政策、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农技知识等方面下功夫。比起上级电视台我们的记者有非常便利的条件及时深入采访农村和农民中间的新鲜事。在新闻专栏中, 要把镜头对准农村、农业, 把话筒交给农民, 让当地电视太成为他们表达心声的重要途径。这样, 不但使新闻有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使新闻报道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直接服务, 大大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 县级电视台还应该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报道当地农村、工厂、学校、社区事务上, 多办一些民生新闻栏目。也就是说, 县级台的新闻节目要努力成为老百姓说话的工具、民众意见表达的公共平台。并且在形式上多采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语言, 采取平等交流、轻松平和的播报方式, 使新闻符合平民百姓的视角, 适合大众的口味, 从而拉近新闻与受众的关系。

2 强力推进专题节目, 使报道更加深入

做一档精品专题栏目, 不但能够提高受众的收视率, 而且通过冠名广告还能大大提高广告收入。

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青县电视台的一个电视栏目《德化人生》, 今年年初, 我们一些记者专门去青县电视台参观学习, 到那一看, 《德化人生》确实让大家震撼。10年来《德化人生》向人们讲述了500余个故事, 这些故事感动着人们, 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

青县电视台于2001年12月4日开设了公民道德建设专栏《德化人生》。栏目紧紧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内容, 对全县各界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报道, 目前共播出节目482期, 推出典型人物500余位, 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道德舆论氛围, 成为了一座县城的道德丰碑。目前这个栏目每年的冠名广告收入是三十万元, 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的确是一笔丰厚的广告收入。

由此可见, 在确定专题报道选题时, 不但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 着眼大局, 挑选那些在全县大事, 实事, 而且要从小处着手, 从老百姓现实生活的诸多具体事物或普遍感兴趣的事件中选取, 挖掘群众的闪光点, 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立体式的宣传。在拍摄和编排手法上, 可以采用人物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的手法和形式, 使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

看来使栏目品牌化是打造精品栏目的一个很好途径。另一个途径是使栏目本土化。县级电视台还可以采用与其他单位合办栏目的方式播出专题节目。由合办单位为电视台付一定的费用, 提供素材, 电视台协助拍摄、制作和播出, 这样电视台既可以把宣传工作具体落实到位, 并且还能获得一部分创收。例如我们电视台的《文安交通》《建设文安》《城管之窗》《法制视野》等栏目, 是与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执法局等单位合办的栏目。多年来, 节目的选题都是各单位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具体热点、难点问题, 例如县里的修路问题、项目校工程问题、市容环境问题、农民合作医疗、公园建设问题等深入具体的报道, 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很多方便, 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3 文艺节目追求鲜活生动, 打造持久生命力

在办精新闻、办深专题的同时, 县级电视台应注重在办活文艺上实现新突破。县级电视台的文艺部, 应设置一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 文艺栏目内容以地方文艺为主, 突出地方特色, 旨在挖掘全县民间文艺, 让当地老百姓从心底里喜欢, 节目的生命力才会更长久。一定要改变单一播放电视剧的做法, 每年围绕重大节日组织大型演出活动, 积极开展各类文艺大赛, 既挖掘了地方传统文化, 又不断推出文艺新人, 还丰富了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县电视台就经常联合商家举办一些青年歌手大赛、消夏文艺晚会, 汽车展览等多种活动, 商家得到了大力宣传、电视台获得了丰厚的广告收入、老百姓们丰富了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 县级电视台要想赢得一片新天地, 就要不断地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创新报道手法、创新播音方式, 充分发挥县级电视台在区位和心理上所具有的中央、省、市台无法比拟的优势, 打造精品栏目。这样才能通过县级电视台这个宣传窗口, 来体现县级电视台从业人员锐意进取、奋勇争先敢于创新的精神, 来展示县级电视栏目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新风貌, 真正让党和政府满意, 让广大老百姓满意。

摘要:许多县级电视台都面临网台分离后的生存危机,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使县级电视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是我们每个基层广电人应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县级台要生存发展, 就必须依靠地域优势, 走个性化道路, 本土化道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办不同类型的节目, 在办好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再多多开办其他精品特色栏目。

上一篇:中国传统数学下一篇:预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