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战略(共7篇)
精品战略 篇1
作为地市级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 外宣工作是宣传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紧抓不放、且必须抓出成效的一项重要工程。那么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甚至近乎残酷的外宣争夺战中, 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可以说是各家媒体殚精竭虑思考的课题, 冥思苦想探索的难点。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讨、摸索、实践、尝试, 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连续8年位列全省地市台省台发稿第一的成功经验表明:就是要大力实施精品战略, 以精品战略推进外宣工程。
具体地说, 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 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外宣和内宣的关系, 进一步统一“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的思想认识
一定要始终把外宣工作和内宣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于一些把抓外宣叫做“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说法, 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
“内宣”和“外宣”只是相对而言, 是一个宣传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两次传递。当然“内宣”和“外宣”的侧重点不同, “内宣”侧重于更全面的信息传递, 但传播范围较窄。“外宣”则侧重于一个点的重点传递, 但传播范围更广。对于一个新闻信息的传播来说, “内宣”和“外宣”的有机结合将更加放大这个信息的传播价值。也就是说“内宣”和“外宣”相互促进, 互为依托。
事实表明, 抓外宣不仅不会荒了自己的地, 而且可以使自己内宣这块地更加肥沃。因为通过抓外宣, 不仅能锻炼队伍, 提升队伍素质, 开阔眼界, 丰富自身的新闻工作思维, 还可以把上级大台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学到手, 受正使外宣和内宣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在外宣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 内宣工作同样形势喜人, 连续获得本地每年“两会”、重点工程、“三农”报道、“走转改”等重大报道的宣传先进集体, 受到党委政府的表彰肯定、受众的认可。
二、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广播电视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的行业, 这就相应地要求它的采编从业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随时充电, 才能保证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跟得上广电发展的需要。作为地市级广电媒体来说, 也才能跟得上央级、省级广电媒体的发展步伐, 才能很好地使外宣工作适应上级媒体的需要, 保证外宣稿件符合上级媒体的需求。为此, 长期以来, 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始终把加强采编团队的业务培训作为做好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丰富采编人员的思想, 开阔眼界, 增长本领, 让大家始终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审视自己、评估自己, 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 跟上新闻宣传的时代潮流。
俗话说, 站得高, 方能看得远, 地市级媒体就是要站在上级媒体这个更高的、更宽广的平台上, 要求本台的采编人员, 塑造本台的采编人员, 让大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增加一种“一览众山小”的信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中国·走进晋城”大型直播活动中, 由于长期的业务积累, 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记者出色地完成了95%的现场口播报道任务, 所表现出来的业务素质得到了中央台报道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充分认可。这对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在全省、在中央台发稿始终位列三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新闻策划、新闻采编、制作,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优秀的新闻稿源
外宣稿件被上级媒体的采用率最关键的其实首先是本身的质量的问题, 这个质量包括稿件的选题、写作、后期制作等, 那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 那就是传上去的稿件首先必须是经得起推敲、新闻价值可取、社会效益俱佳的新闻作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策划, 拿出好的选题, 再优中选优, 确定最终的选题, 然后派出骨干采编播人员进行采访制作, 保证采写的稿件按照精品创作的方向去努力。否则就会出现, 一旦稿件被选中了, 但是由于自身选题、质量的问题, 需要重新来进行修改、制作, 这样往往会出现稿子按要求修改好了, 也失去了发稿的最佳时机, 影响发稿率。比如说, 最简单的, 一些稿件运用的音响, 本台使用时感觉质量还行, 但是传到省台或上一级媒体后, 在稿件已经被采用的情况下, 到录制这一环节时, 录音师指出了录音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为此不得不把已经安排上的稿件撤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录音上的瑕疵导致稿件被毙掉, 结果是令人痛心疾首、后悔莫及。这样深刻的教训可以说是大家以往都经历过。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就要求采编人员在采访写作中, 一定要按照精品创作的要求要求自己, 可执行的标准就是一定要按照年末选送山西省广播电视奖、山西新闻奖参评稿件的要求来采写稿件, 真正做到始终以精品去参与外宣的竞争。
为此, 在外宣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 (下转第21页) 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在全省近年来的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也始终名列前三甲, 其中有近八成的获奖稿件是传往省台的稿件。这可以说也得益于大家平时的已形成的这种良好的精品创作意识和长期的积累。
四、紧紧围绕上级媒体的采编思路组织外宣稿件,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有的放矢的目标
为了确保外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就是要加强与上一级媒体的及时沟通, 真正做到周周沟通选题, 稿件天天联系, 这样了解了大的选题后, 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打有准备之仗。
同时, 要经常请省台从事新闻策划、采访、编辑的主管、名记者、名编辑前来详细讲述省台最近的新闻策划、新闻选题, 以及一些新闻采编上的业务创新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编辑记者的综合素质, 也可以丰富自身的新闻选题, 拓宽自己媒体的采编思路, 真正实现外宣、内宣两促进、两不误。
这些年来, 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由于始终把握以上两点, 上传稿件几乎都能进入上一级媒体的大策划范围, 符合上一级媒体的报道方向, 因此上传稿件被采用率达到90%以上。也正因为如此, 上一级媒体还经常把自己的大选题分出一部分给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来共同合作完成。这样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就很好地融入了上一级媒体的报道方阵, 确保了外宣工作不断取得好的成绩, 也很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策划、采编水平。
五、加强外宣工作的投入,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对外宣传工作上, 就是要做到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 就要特事特办, 迅速落实, 从人、财、物诸多方面为外宣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对于有可能被上级媒体采用的稿件的采访、编辑、制作, 就要特事特办, 选派最优秀的采编播人员, 优先安排采访车辆, 优先使用台里设备, 确保稿件采编播整个过程一路绿灯。
同时, 对于外宣稿件要有一定的奖励, 进一步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充分肯定大家的劳动付出。另外每年年底, 还要对外宣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采编播人员进行奖励。
总之,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对外新闻宣传工作, 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 为此, 就要全体动员, 始终牢固树立精品战略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外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摘要: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外宣争夺战中突出重围、脱颖而出。本文提出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正确认识外宣和内宣的关系, 进一步统一“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的思想认识;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人才保证;加强新闻策划、新闻采编、制作,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优秀的新闻稿源;紧紧围绕上级媒体的采编思路组织外宣稿件,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有的放矢的目标;加强外宣工作的投入, 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外宣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精品战略,推进,外宣工程
参考文献
[1]新闻传播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刘保聚·做好新形势下的地方外宣工作2009.4对外传播
[3]《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读本[M].中国人民出版社
[4]吉炳轩·新闻宣传要体现时代性2011.11黑龙江日报
[5]林雪琴·浅谈如何做好新闻宣传策划2009.9福建理论学习
浅谈中国电视剧“精品战略” 篇2
在2010年初举行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年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公布:截止2009年12月8日,2009年全年生产电视剧11469集、359部,比2008年减少了3000多集、100多部。这是中国电视剧自2000年产量开始连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现减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倒退。恰恰相反。电视剧产量的理性回落标志着中国电视剧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管理政策也进一步实施到位。中国电视剧已经从单纯的数量和规模增长方面的竞争转入了良性的品质和质量上的竞争。与此同时,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呈现出多元并举、追求创新的良好局面。中国电视剧已经打开了“精品战略”的格局。
一、献礼剧目云集跟风潮流再起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汇报成为了文化艺术作品中的最强音。电视剧方面,2009年单是重点献礼剧目就有50多部,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电视剧也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拍摄的。
献礼剧包括了解放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和主旋律军旅题材等几种题材类型。其中以解放战争题材的剧目最为突出。此题材在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上大做文章,延伸出革命传奇人物剧、谍战剧等等缤彩纷呈的类型剧。其中包括了,《解放》《潜伏》《保卫延安》《叶挺将军》等等优秀剧目。也热映了《我的兄弟叫顺溜》《沧海》《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军旅题材的主旋律佳作。这两种题材的电视剧从本质上可以划分为历史有据和历史无据两种创作特质,另外红色经典剧作翻拍也成为了献礼剧大军中的重要一员。
在中国电视剧“精品战略”的促使下。近几年推出了不少值得一看的优秀电视剧,然而新兴起步的“精品战略”并没有压制住中国电视剧多年来“跟风”潮流的不良风气。我们以谍战剧为例,从《潜伏》到《敌营十八年》,在《潜伏》凭借其险象环生的悬疑气氛,真实平凡的爱情故事和敌我周旋的情节叙事,以脱离了传统思维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定位成为了这一年谍战剧的新标杆之后,较高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另电视剧投资者看到了“钱景”,之后不断进入荧屏的包括《保密局的枪声》《虎胆雄心》《谍影重重之上海》《对手》《冷箭》等等一系列的谍战剧引领了观众叩问战争中的生命意义和民族情感的热情。但是,2009年多达几十部的谍战剧轮番献映,类型化的过度,鱼目混珠,不但不能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而且随着观众的收视疲劳,谍战剧不可避免的滑入谷底。直到《敌营十八年》这部在27年后翻拍中国第一部电视剧红色经典谍战剧在荧屏播出,前期的轰动宣传未能达到如期的收视效果,在广东市场的平均收视率只有1.339。这成为了谍战剧从“大热”到“大冷”的一大谷底。事实证明,一味的“跟风”拍摄,翻拍经典或许会带来一时的利益收入,但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不良的风潮很快会就会退去,留下的只能是金钱资源的浪费。只有独具创新的优秀作品才能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电视剧“精品战略”指引的道路,也是中国电视剧可持续性发展的整体方向。
二、都市题材丰富原创剧集大热
2009年底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2009北京文艺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表示:“我们的电视剧文学艺术家要以宏阔的视野和饱满的激情,关注和描绘当下正在激荡着历史和社会改革和建设的汹涌澎湃的大潮,关注和描绘这股大潮里各种各样的重大题材,写出这些重大题材的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景象与气势以及巨大的成就与深远影响来。”这些都是对现实主义原创剧作的期冀与鞭策。“当代题材”、“都市题材”需在有关部门、理论界及媒体的提倡和鼓励下不断发扬。填补中国电视剧的一大“空白”。
此类电视剧以原创为主,重点在家庭伦理剧、第二代偶像剧和备受追捧的传奇剧等等。
自从《金婚》的成功热播,2009年涌现出了如《咱爸咱妈六十年》《灯火黄昏》《相伴》等等一批跨年度家庭伦理剧。这些作品多是以一个家庭,包含相关家庭为基本叙事单位,以家庭伦理关系为主要的叙事线,以反映家庭情感关系为主,以折射时代变迁、社会问题、人生哲理为辅的电视剧类型。这是一个备受中老年喜爱的叙事题材,爱情婚姻和两性情感主题牵引下联系现实,亦可独具都市气息。
近几年涌现的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莲花雨》等第二代青春偶像剧荧屏太热,这些青春偶像剧既保留了所有青春偶像剧的戏剧造型元素,比如,靓丽的俊男美女,时尚的衣食住行,流行的言谈举止,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悲喜交加的人生际遇等等,最大的不同是表现了人生中的事业和理想,梦幻里的奋斗和挫折,人物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
另外。许多大型传奇剧制受到了原创剧作家的喜爱,从《闯关东》开始,《走西口》《大国医》《望族》《大瓷商》《一代大商孟洛川》等等口碑不错的传奇剧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它们所表现的商业文化都能与现实对接,对当下有启示意义。但是,过于追求传奇性,故事情节过分曲折离奇非但不能增强电视剧的视觉艺术效果,反而会给观众带来无谓的审美疲劳。由此看来,适度的把握传奇剧的“传奇性”和频繁度是传奇剧盈利的关键所在。
原创剧目自始至终都是备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品种。因为其原创性、创新性和独特性,是中国电视剧“精品战略”的一大发展趋势。
三、题材、类型丰富
电视剧题材、类型丰富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一大特点,一部好的电视剧可以结束一个类型剧的创作,同时也可以成为另一种类型剧的开始,这种开始也许在初期是不确切的、不稳定的,但是新事物的出现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把握好电视类型剧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中国电视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电视剧再也不是一味的翻拍名著经典和“一枝独秀”后带来的“跟风”热潮,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欣赏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电视剧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又严格的市场。聪明的电视剧人必须有效地把握这一市场脉搏,不断推陈出新,“胆大心细”的真诚创作出具有市场针对性的新鲜优秀作品,这样才是中国电视剧理性回归的选择,也是中国电视剧“精品战略”的必经之路,是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的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部部是佳作,集集是精品。正如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对2009年中国电视剧整体面貌的概括一样:“创作进一步繁荣,管理进一步深化,市场进一步成熟,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电视剧逐步走向成熟的201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电视剧界将迎来更多的良性竞争。“盲目投资,追求数量”而造成的浪费也将不断减少。为观众带来的更多的将是佳作精品。
精品战略 篇3
宽带承载网作为承载信息的主体基础设施,已被很多国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据统计,全球有82个国家出台了“国家宽带战略”。自2013年8月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以来,我国的宽带网络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年初,工信部部署“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今年重点工作及目标。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中明确表示,我国的宽带建设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潜力与空间,要“提高网速,降低网费”,中国的宽带网络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提高网速,管道建设是基础
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和云计算技术、互联网高清视频的蓬勃发展,百兆宽带接入已逐步成为宽带用户的基本需求。用户带宽的提升意味着运营商需要提供更高速的承载管道,承载的设备也因此朝着更大容量、更大颗粒的方向发展,路由器作为重要的网络承载设备,其容量增长速度必须领先于互联网流量的发展速度。
中兴通讯于2014年底推出新一代400G ZXR10T8000核心路由器,产品容量、设备性能等关键指标都达到了业界一流水平。单机即具备7.2T接口能力,容量超过传统100G 2+4集群的6.4T能力,助力运营商骨干网及城域核心节点迈入400G建设时代。此外,T8000还可通过背靠背或2+4集群线性提升节点容量,基于自研BlueStar芯片的交换架构更是保障了400G系统具备T比特平滑扩展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运营商网络不断攀升的带宽需求。如图1所示。
另外,中兴通讯全新一代大容量、高性能ZXR10 M6000-S全业务智能路由器,聚焦骨干网边缘、城域网SR/BRAS/MSE位置,可与T8000配合组网,形成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网络解决方案。M6000-S系列提供3、5、8、18多个业务槽位规格的机型,适应运营商不同网络规模和业务需求。T比特级硬件架构,融合大客户网关、公众业务网关、CGN于一体,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网络的重构,满足承载网络高带宽、扁平化、多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图2所示。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
降低网费,流量经营是关键
提高网速却要降低网费,对于运营商来说意味着数据业务每比特的盈利能力下降,如何在提速降价的大环境下寻求盈利呢?最大化提升单位流量价值是关键。扁平化、融合化的网络和每单位容量价格更低的设备以减少网络建设投资成本,此乃“节流”。但此举无法使运营商避免被互联网业务提供商“管道化”的风险,只有转型创新,寻求“开源”之道,谋求新的盈利点,才能使流量发挥出最大价值。对于运营商来说,流量就是今后收入的源泉,未来成功的基石。搞好流量经营,运营商才能避免沦为“管道”。
在整个宽带价值链上,运营商是互联网业务提供商和宽带用户之间的价值传递者,要想打破被“管道化”的尴尬局面,只有真正参与到价值链上下游的合作。中兴通讯推出的STO(Smart Traffic Operation,智能流量经营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运营商借助其不可复制的宽带资源优势,通过与互联网业务提供商的利益分成合作,开启后向流量经营模式,积极加深在宽带价值链上的参与程度,有效运用运营商对网络资源的管控能力,针对用户基于不同应用业务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网络带宽能力,打破原先向用户单一提供粗放管道的模式,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为带宽流量开拓出新的市场利润空间,实现运营商、业务提供商、消费者的多方共赢,同时又能推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繁荣,如图3所示。
精品战略 篇4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30余万种,新书16万种,这其中又分为4个层次,20%既不赢利也没多少价值;60%属于短平快当期盈利;15%有再版价值的畅销书或畅销书;5%有思想内容,有再版价值,能够流传后世。作为文化企业,我们既要靠那60%维持生存,更要靠15%和5%的精品来塑造出版社品牌,为出版社提供长久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就是精品出版战略的落脚点。战略是指导工作全局的规划,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根据形势发展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指南。精品出版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选题策略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围绕如下三个方向开发选题: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主旋律选题;引领市场的畅销书选题;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长销书选题。
没有主旋律不立——让主旋律图书激情唱响
国家鼓励精品创作生产,除了设立国家级图书大奖,在“十二五”重点规划选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三个一百”原创工程等方面给予了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每年还在大量时事类选题上给予扶持,如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选题。开发和策划上述主旋律选题不仅能提升出版社形象和品牌,更能赢得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对出版社而言是一举多得。政策有了,但如何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是关键。由于目前编辑忙于完成既定的任务指标,很难抽出精力去研究和策划那些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主旋律选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究:
第一,机构设置。首先,组建策划团队。该团队应选派一个负责人,可以是专人负责,也可以是轮值制。该团队的成员资质由社里提出,符合条件的均可报名,人数不宜过多。团队成员可两年更新一次。其次,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年度规划、三年规划乃至五年规划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可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亦可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出差、调研之用。再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选题,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重点项目和重大选题,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支撑,与其让专家事后介入和评论,不如将此过程前置。高校、科研院所、各行业协会等都是我们的选择,用外脑激荡内脑,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路,还可以借此挖掘到有潜力的作者。
第二,工作内容。精心策划这类主旋律选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临时抱佛脚。首先,以出版社的作者资源、编辑力量和出版传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认真规划。其次,认真吃透政策,进行专门的政策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策划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选题。精品力作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独创性,在拥有同样出版资源的情况下,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才是基本。最后,主动突破,拓宽选题来源。过去申报重大出版工程,都是出版社设计选题联系作者,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在,编辑应努力突破这种局限,化被动为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选题,发布基金申报指南,并用项目或基金的资助金额反哺作者。
第三,保障和激励。制定鼓励、引导精品出版的政策,一方面优化配置资源,一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引导、鼓励更多精品项目的产生。可适时制定重点项目申报、实施奖惩办法,明确对各级各类重点出版项目申报、实施的奖惩措施,按项目重大程度及项目实施质量的优劣进行奖罚。
没有畅销书不活——让畅销书引领市场
纵观近10年的畅销书,不论是《于丹论语心得》《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些超级畅销书,还是引领市场风向的畅销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俗有趣,能打动普通读者。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所筹划,做好基础工作,即打造两点一线。两点指的是读者和作者,一线指的是贯穿始终的集体决策制度。
第一,研究读者需求。著名策划人金丽红说:“现在图书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卖书的人不懂买书的人,出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我出的这本书给谁看,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搞准确了,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此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做好读者调研,这包括策划前的调研、策划中的调研和上市后的调研。策划前的调研,主要研究读者需求,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如读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目前图书市场存在哪些需求空间,主要方法是注重平时积累,善于观察和思考。策划中的调研,主要研究读者定位。编辑可以设计读者调研问卷,了解读者的文化层次、年龄、职业、阅读爱好等,这对后期封面、版式、开本和定价的设计非常重要。很多畅销书都在出版前设计不同的封面让读者选择打分,这既是一种宣传策略,也是获取读者喜好的一条捷径。上市后的调研,主要研究读者反馈。畅销书上市后主要了解销售情况,读者和媒体的反应,图书的策划方案有无达到目的,图书的宣传方式是否有效等。通过这些调研,不仅对现有图书制定营销策略有帮助,还可从中分析营销策略的利弊得失,为今后调研积累经验。
第二,培养和维护作者。作者的名气不是决定销量的唯一因素,但作者的实力一定会影响书的销量。所以,在选择作者时,名气做参考,实力最重要。唯名气是从,既失去话语权,也培养不出新作者。出版社要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重要的是将其作品的价值最大化,将书的社会影响尽量放大。同时要尊重作者,保持感情联络,按时支付稿酬,争取尽可能长时间的专有出版权。对于重点作者,还要特别加以关注,因为他的创作不会停止,我们要努力争取他的后续作品。同时,也不能因为出版社领导、责任编辑的更换而失去与重要作者的联系。为此,笔者的想法是每年制作一本作者通讯录,留总编室和档案室存档;记载其专长、联系方式、邮箱等信息,每年更新补充一次,长期积累下来,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三,集体决策制度。凡印数超过3万册的书要遵守选题论证程序,集体决策。兼听则明,这是为避免畅销书运作中的随机性。同时,选题论证会的成员要重新洗牌,现有的以各部门主任为成员的编委会基本是平衡工具,所以在畅销书集体决策上,原有的编委会起不到预期作用。当务之急是建立畅销书集体决策制度,可吸纳懂市场的编辑和业务员,也可向专家顾问求援,更可以把选题论证会开到网店和书店去。
没有长销书不稳——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线
目前,沈阳出版社年出版新书400~500种,教材教辅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长销书的功能,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一方面是政策的变化无法预知,一方面是教材出版改革已经先行。从长远来看,建立自己的长销书产品线是我们持续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一,长销品种的来源。从实践来看,长销品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经典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既没有版权纠纷,又没有阅读障碍,成本较低。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列出古今中外的公版书书目,加以筛选,结合出版社的选题特色重新包装出版。二是由畅销书演变而来。一些畅销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销后,就会变成长销书,但有两个前提,即良好的文笔和后续读者队伍。否则只能来时冲去时匆。三是在自己出版的原创图书中积累开发。沈阳出版社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版了5000多种新书,这其中有不少经典和长销品种,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尝试。在2013年中小学图书馆馆配图书的开发,基本上是在我社出版过的图书中筛选出来的,这个工作可以继续做下去,对已有的图书进行深度开发,重新包装上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轻松。
第二,长销品种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的长销品种主要有9大类,分别是生活类、旅游类、文化类、女性专题类、经管类、励志类、艺术类、教学读物类、古籍读物类。我们应该围绕出版优势和编辑力量,选择几类集中开发策划,凝聚优势力量,打造多条产品线。生活类、文化类、女性专题类、励志类、教学读物类这五大类是我们可关注的重点。
第三,长销书的维护。这表现在内容的补充、版本的更新和宣传营销的推陈出新上。沈阳出版社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经久不衰的《季羡林文丛》,自推出后封面和开本已经更新数次,更加贴近读者的审美需求。一些长销品牌更需要加以维护。如在教材市场上较有号召力的自主策划开发的教辅读物,在数次修订和重印中,其封面设计、开本、版式是体现新意还是永远的老面孔呢?给读者的感觉是眼前一亮还是审美疲劳呢?出版者是用心还是敷衍,读者是最会判断的。
(作者单位:沈阳出版社)
精品战略 篇5
2013年12月7日, 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的“和谐医患与战略传播精品研讨班”在北京顺利召开, 50余位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研讨学习。中国传媒大学董关鹏院长、公安部原新闻发言人、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武和平教授分别就“如何面对媒体与公众:全媒体时代的突发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等题目做了精彩授课。研讨班参考近期医疗卫生行业突发事件案例, 设计模拟情境, 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研究员、培训学院政府企业部训练师李颖记者, 协助学员进行演播室采访、电话连线、记者暗访、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演练, 提高学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精品战略 篇6
1 认识精品开放课程
开放课程最早起源于英国的开放大学, 目的是为了解决远距离教学问题。 (1)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两个内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 这两个课程均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划, 以新模式、新方法来展示优秀教师先进理念和方法, 用来服务社会的课程建设模式。
1.1 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名师、名课为载体, 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为其目的而开展的新型教学形式。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由国家本着服务社会、关注课程特色、避免重复建设等原则, 根据专业进行遴选建设的, 精品视频公开课首批是以“985”高校为主体, 建设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受众面广的视频公开课。2013年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主要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专业导论类课程、就业指导类课程为主要对象, 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以这样的建设形式, 既逐年扩大了高等学校参与视频公开课建设数量, 又进一步完善了课程门类与专业。
截至2013年6月, 全国共有244门课程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向社会开放, 这些课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 为推动高等教育开放, 促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预计至2015年末将建设500门以上视频公开课, 逐步实现对所有学科门类的全覆盖。 (3)
1.2 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国家精品课的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评审过程中, 修改了原精品课的评审指标, 在师资队伍方面, 加大了教师团队合作性的作用;在基础工作方面, 增加了对课程转型升级的表现形式、体现方式;在课程建设方面, 在继续沿用原有标准的前提下, 适当地对于侧重点有所修改;在课程基本资源方面, 增加了一系列项目, 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辅助工作的使用等都有了详细的要求;在拓展资源方面, 重要的体现在资源的共享方面, 如何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还有一些诸如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课程特色与预期效果方面, 均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并且增加了评审专家对于课程的认识、理解、意见、建议等评价, 这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建设发展, 如通过遴选则可以进一步补充、修改课程, 使之更加完善;如未通过遴选, 也可增加对自己课程建设不足之处的认识, 以便更好地加以建设。
精品课程在建设之初, 就将精品资源的有效共享作为其建设的目的, 但在建设的过程中, 却逐渐将其背离, “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屡见不鲜, 将精品课程建设成为了“政绩工程”, 没有将其视为学校长期资源共享建设的有机部分, (4) 出现了一批评选结束后打不开网页或者网页弃之不管的现象。
教育部在2011年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办法时, 将课程建设定位于两点, 第一点, 即对原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 在升级的过程中, 对其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建设, 使其继续以“五个一流”的标准, 带动新一代课程体系继续发展;第二点, 即加大对课程资源的共享性。本次共享将不再局限于某一节课程的共享, 而讲求的是对整门课程, 从设计、到安排、到讲授、直至课后资源等整套内容, 这样的共享, 在我国课程建设中属首开先河, 是真正将科技手段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 使之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而服务。
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建设过程中, 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在师资团队中, 减少了教师职称的限制, 更多强调师资团队的合作性, 这种合作性, 既包括课程组专任教师, 还包括校内外兼职教师, 特别是对于校外兼职教师力量, 可以看出精品资源共享课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体系, 而开始逐步将课程设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出发点, 去设计课程、建设课程, 同时, 以此来指导其它学校、其它课程, 如何建设, 如何培养。从这一点, 可以看出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一大进步。
2 精品开放课程与高教强省的关系
高教强省, 在内涵上有两层意义, 一层是将强理解为强大、强壮, 以形容词出现, 表示的是高等教育强大的地区。另一层意思是将强理解为促进, 以动词出现, 表示通过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来促进地区的发展。
无论从哪层意义表示, 高等教育与地区发展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样, 经济的繁荣, 也同样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高教强省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 高等教育要在学校规模上、学科门类上、学校内涵上、科研水平上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高校的迅速发展首先要内涵建设到位。
高教强省的内容非常丰富, 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是内涵发展的第一步。精品开放课程是教育部于2011年开始正式出台, 并于201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他的开展与实施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水平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吉林省作为具有近50所高校的文化大省, 国内外知名教师、学者众多, 课程门类涵盖广泛, 能够建设一批具有高水平、高规格的精品视频公开课。
同时, 精品视频公开课也是提高我省知名度的有利工具。国家对于本次精品视频公开课本着“建设一批、推出一批”的方式, 在教育部专门指定网站上进行资源共享, 这正是提升我省名师、名课的有利方式, 一方面通过名师、名课提升我省知名度, 另一方面, 也为同类院校提供可借鉴、学习的有利工具, 对我省的文化交流合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精品资源共享课一方面将原有的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 使之成为新型课程“龙头”, 另一方面, 又继续完善其共享资料, 将整门课程的视频与课后复习资料集中共享, 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全民共享。同时, 在对原有精品课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 加大了多项建设内容, 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 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 对于知识产权的明晰限定, 更加强了课程的科学性。
整体来说, 精品资源共享课, 是在新时期, 课程建设改革中的一项创新之举, 以原精品课程升级改造为基础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的优质性毋庸置疑, 共享性为其突出特点, 又以实践性为其补充, 该类课程的指导、带动作用将对提高本省教学质量,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对精品开放课程的发展思考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服务主体都是高校学生, 精品视频公开课侧重于通过网络视频课的形式共享名师、名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则更强调课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在服务学生的同时, 也为同类院校、同类课程提供很好的借鉴、学习依据。精品开放课程都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现实社会的进一步应用, 使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实现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
3.1 紧抓时机, 联动共享
国家在加大对精品开放课程投入力度的同时, 吉林省应抓住时机, 尽快开展吉林省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 在政策上提供支持, 在资金上提供保障, 使各级高校都能够参与到开放课程的建设之中, 推出大量适合我省的优质资源, 实现共享。
3.2 多方调动, 提供保障
精品开放课程, 主要讲求的就是优质资源的共享性。优质资源的建设, 不能仅靠学校单方努力, 我省还应该为其建设适合的实验、实训基地而创造条件, 从政策上鼓励省内知名企业为其提供便利, 形成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实验、实训基地, 并联合各级实验、实训基地, 共同设计、共同建设, 使之为精品开放课程服务。
3.3 标准统一, 提升内涵
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 不能再出现“重评审、轻建设”的窘境, 而应该在评审之初, 就形成“评审—建设—审核—完善”这样四位一体化的建设理念, 在评审指标中, 就应把“建设”与“完善”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 将吉林省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作为一种长效机制, 以“经典”带动“特色”, 以“优质”服务“一般”, 从根本上推动吉林省高校内涵建设的发展。
3.4 技术支持, 成效显著
我省应加强共享平台的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 国家对共享平台的技术环境做了技术的升级与保障, 以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而我省在推动省内各高校进行开放课程建设的同时, 也应将加强共享平台建设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之一, 在技术上提供支持, 使之具有建设方便、交互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
精品开放课程是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重大举措, 应使更多的高校加入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这一项目中来, 形成国家、省、校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将仅仅作为国家级精品转型的方式延伸至省级精品课、校级精品课, 这样才能惠及更多地区、更多学生, 从而使精品开放课程真正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终身学习。
摘要:2013年吉林省提出高教强省的战略目标, 这对于促进吉林省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高教强省不仅是要求高校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更应该体现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于2011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项目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水平, 学生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为此, 在高教强省的战略下, 研究精品开放课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教强省,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注释
1胡颢琛, 郭清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12.1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 (教高函[2013]8号) [Z].2013.
3教育部.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1]80号) [Z].2011.
精品战略 篇7
离开SMG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和看看新闻网总经理的岗位,带着互联网背景踏进了影视剧的热土,如今陈思的身份是,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影视制作事业群总裁,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影视剧是我的兴趣所在,从一个消费者、同行转变为影视内容的制作者,可以更清晰地从它的成型过程感受其内核。当然,直面市场感受到的压力也更直接。”陈思坦言。但乐趣和压力并不止于此。因为转型的不只是陈思,还有尚世影业。用他的话来说,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工作调动,而是站在了一个改革的关口——尚世影业要从国有企业向市场化转型。
2015年6月19日,新组建的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完成后,SMG尚世影业被注入新的上市公司,成为SMG及上市公司新媒体战略中的内容生产引擎。这意味着,其要克服思维惯性、管理惰性,接受市场的检验。
即使没有内部体制的改革,政策和市场也在倒逼影视制作者转变思维。“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媒体融合下电视剧收看渠道变得更加多样,资本涌入正在颠覆着影视剧的行业格局,作为一家拥有国企背景的影视剧制作公司,尚世影业如何转型?
市场化运营 调动生产积极性
从影视剧制作公司到整体大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如今的尚世影业已经成为东方明珠内容板块的旗舰型事业群。与上市公司在渠道、服务业务中产生的关联,也使其在影视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得更加顺畅。
公司成立之初,尚世影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东方卫视,双方的关系几乎是一种“店铺与后工厂式”的连接。基于东方卫视在受众和内容上的定位,尚世影业制作的影视剧多以都市现代情感题材为主。
如今,市场化的要求迅速提高,尚世影业对市场的瞄准也不只是电视平台,而是所有客户市场,首先对内容题材进行了拓展。据陈思介绍,去年开始,除了年代剧、都市剧,尚世影业也开始制作古装剧,都市剧中也加入了更多偶像化元素。此外,公司的产品形式也更加丰富,不仅试水网络剧、网台联动剧、周播剧,在影游联动、剧影联动等跨界合作方面也有了新的尝试。
为了进一步释放内部制片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尚世影业建立了市场化的制片管理体制,推出独立制片人制度,并逐步推进制片人激励机制改革。其中,最优秀的制片人可以享受跟市场上的制片人同等待遇,也会从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中受益。
“独立制片人制度的推行不仅为公司内部制片人提供了更好的创作保障,也为市场上的制片人进入尚世影业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可以面向市场选择适合项目的制片人团队。”陈思表示,制定规则只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好作品的诞生才是对制度的肯定。
在他看来,中国的影视业体系已经完全市场化,但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制片人体系和行业规范,希望通过尚世影业的尝试和努力,能够使制片人这个职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得到重视和提升。“对于一部剧的成败,个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影视行业想要适应市场,就应该在管理、分配、组织等资本组织方式上进行改革,否则我们的竞争力会逐渐丧失。”
精品化战略
打造多元优质内容
尚世影业曾投资制作过《蜗居》《浮沉》《长大》《产科男医生》《刑警队长》等精品大作,也一直以坚持生产高品质剧为己任。在陈思看来,影视剧的投资跟一般商品的投资不一样,需要有自己的理解。而精品化,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是尚世影业对其生产内容的定位。
“尚世影业不做低成本、快收型的产品,高投资、制作周期偏长但质量和市场影响力更大的作品是我们的选择。”陈思表示,想要打造多元、优质的媒体内容,首先要对项目有正确的理解。
以IP为例,如果把IP理解为“在网络上流行的小说”可能比较粗浅。IP的概念跟内容的可延展性密切相关,而可延展性则分两种:一种是单一作品具有可延展性。如人物设计、故事内核很好,以至于可以产生多季内容。第二种是在题材、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延展性。除了电视剧以外,该IP天然地可以让大家联想到电影、舞台剧或者游戏等,这是跨平台的延展性。
而影视公司对IP的定位,即围绕一个IP要做多大的产能,则会决定其是否可以走精品化路线。是想草草了事,尽快让IP进入市场,还是希望有所积累,通过长远计划使其在各个环节进行衍生,得到市场认可?
对此,陈思肯定地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制作的内容不仅在一段时间被观众接受,而是可以被长时间认可并且有更多衍生的可能性。定位一旦清楚了,编剧、导演、演员等生产元素自然也不能差。”
“2016年,周播剧值得关注,而周播剧出精品的概率也會大于日播剧。”这是陈思的判断。
事实上,今年尚世影业参与投资的周播剧《他来了,请闭眼》从一开始就向美剧看齐,两集讲述一个案例。据陈思介绍,接下来尚世影业也有很多这样的项目,如与日本富士台合作的翻拍剧《求婚大作战》《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都会以网络周播或网台周播的形式播出。
作为国内影视剧制作的领先企业之一,尚世影业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下,秉承“都市气质、现实关注”的创作理念,努力拓展影视剧创作的新题材、新类型,确保每年对精品大剧、商业大片、类型电影等的投资,全力提升精品剧作数量,不断推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剧目和影片。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尚世影业已获得《在不安的世界里安静地活》《晨昏》《输赢》《误入浮华》《重器》等小说的开发权,而《烈火海洋》《夜孔雀》《长街行》《神探夏洛克》(大电影)《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也会在2016年与观众见面。“我们将加强对小说、剧本等文学版权、IP的储备力度,提高项目策划和原创能力,为影视剧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陈思表示。
此外,对于院线纪录片这一类型电影的投资是尚世影业的一个特色,尽管营收和利润并不大,但公司依然会坚持每年投资一到两部在院线播放的纪录片,这是尚世人对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坚持。
nlc202309030936
战略性合作 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未来,尚世影业将通过与国内外优秀影视制作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跨国合作拍片等方式,拓展面对全球市场的电视剧投资和制作业务,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内容制作水平,创作更多优秀影视作品。”陈思表示。
据他介绍,目前,尚世影业已经完成了与美国迪斯尼公司合拍的纪录电影《诞生在中国》的摄制,明年该片将在全球上映,同时第二部合拍片的筹备工作也在进行当中,2017年双方合作的其他院线大片也会在全球上映。
此外,尚世影业跟英国BBC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神探夏洛克》(大电影)将在2016年初有望首次和中国观众见面,双方还将联合摄制纪录电影《地球2》,促成改编经典巨作的想法。近日,尚世影业又与日本富士电视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未来三年内共同完成至少5部日剧在中国市场的重制。
“制作理念上的一致性是促成这些合作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陈思认为,除了在作品版权方面的合作,国外影视剧制作机构的产业运行模式、管理经验也都值得借鉴,而今年较为成功的是周播剧的试水。
“中国观众很幸福,可以连续看完所有的剧集,但这不符合商业规律。”陈思表示,一部电视剧应该在广告商反应过来的时候开始收益,相比日播剧,周播剧留有的盈利空间更明显。
比如《他来了,请闭眼》的播放时间长达3个月。陈思认为,在这段时间里,很多运作都是可以产生的,“当话语体系、模式越来越接近国际时,内容的创作也会随之改变,相信周播剧之后季播剧也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加入上市公司后,尚世影业要做的是影视制作事业群,其职能是为整个上市公司积攒人气、流量。因此,除了内容制作,演艺培训、艺人经纪、内容营销等业务都将为公司转型储备资源。
據尚世影业副总经理王庆丰介绍,尚世影业将与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专业营销公司合资设立内容营销服务平台,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基于影视内容的专业营销服务。
为了准确把脉用户需求,尚世影业出资3亿元收购新三板挂牌的成熟影视公司——西安同大(嘉行传媒)20%的股权,以资本手段实现外延式扩张。在股权投资的同时,与嘉行团队就IP开发、影视制作、艺人经纪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
针对影视制作和播出机构都将注意力转向90后、00后趋势,尚世影业与国内知名垂直类视频网络社区——哔哩哔哩弹幕网合资设立“哔哩哔哩影业”,从事针对年轻收视人群的内容制作和宣传推广,完善市场布局。
此外,尚世影业也在尝试影视剧与舞台剧的联动,目前正在拍摄中、即将于2016年公映的电影《21克拉》就是从舞台剧改编而来。依借与SMG及上市公司的耦合,通过“购投联动”、“影游联动”及投资合作等创新方式,实现与上市公司各事业群及台、集团各业务板块的深度耦合与业务协同,“未来我们将通过品牌授权或代工等多种方式进行内容衍生产品的拓展,外围衍生将支持影视主业的发展。”王庆丰表示。
全媒体融合
挖掘影视产品价值
正如陈思所言,新媒体战略是市场和组织对于尚世影业的必然要求。
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渐加强,中国影视剧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之外产生了更多观看电视剧的终端,市场逐步从B2B向B2C转变。电影更是如此,在视频网站和各种互联网终端,“买票看片”已经成为用户的主动行为,互联网在影视剧行业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IPTV、OTT、互联网自制以及手机移动端的应用等渠道仍然是东方明珠的强项。因此,‘新媒体’也是上市公司对于尚世影业的定位之一。”陈思告诉记者。
那么,新媒体环境为影视制作业带来了哪些新的题材、类型和模式,尚世影业又将如何进一步挖掘影视内容的价值?
对此,陈思认为,首先是题材的突破。“目前视频网站在探案、玄幻、穿越、异能甚至鬼怪等题材均有所涉猎。与此同时,互联网天然的互动性也使其可以直接与用户发生关系,甚至向其收费,这些形式的出现都丰富了影视剧题材。”
题材的丰富性也激发了电视剧创作的灵活性以及类型的多元性。“电视剧未必一定是40分钟一集,10分钟、25分钟也可以,我们可以根据题材、类型进行时长的调整,一个小品或是段子也可以拍成电视剧。而除了互联网独播的网剧以外,拿许可证的电视剧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首播,这说明电视剧在播放环节也已形成新的模式。”陈思表示,如今,卫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最大的变化是观众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促使内容创作者的想象力更丰富。
顺势而为,尚世影业全面启动内容生产环节的新媒体战略。
据了解,尚世影业将以云平台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为依托,凭借新媒体渠道资源及优势,进行个性化内容生产,大力发展新媒体渠道定制剧业务及经营模式,为新媒体渠道提供高度定制的内容资源,拓展网络自制剧蓝海市场。
而在内容生产方式上,尚世影业也要向用户需求主导方式转型,积极合理运用微博、微信、“娱乐宝”等新兴互联网平台工具,充分发挥规模化的粉丝经济效应,贴近并引导用户需求,助力媒资产品营销,提升用户数量、粘性、体验及忠诚度。
此外,其将携手业内的标杆企业、行业新锐,共同探索并创作新媒体环境下的不同媒体产品样式及形态。“希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与包括新媒体在内的不同播出渠道对接,深度挖掘新媒体背景下媒资产品的价值,加码市场收益。”陈思表示。
(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