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学习

2024-10-23

应用学习(精选12篇)

应用学习 篇1

19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巡回演讲后,写了《与教师的谈话》一书。其原因是他在真切地与教师的交流中意识到了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困境,如他所言:“心理学理应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帮助。然而,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在谈话结束时,实际结果会让你们有点失望。如果你觉得心理学,即研究心智规律的科学,能够在课堂中立竿见影地得出明确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对詹姆斯的话当然可以有多种理解,有人认为他是在说教育是一门依赖于具体课堂情境的艺术,很难有普适性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但更多的人认为是作为心理学家的詹姆斯在反思一个现象,即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梅耶在书中形象地把学习科学和教学科学两者的关系比做了单行线、死胡同和双向道三个阶段,描述了从20世纪早期学习科学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老鼠、猫、狗得出的结论并单向地运用于教学,收效甚微;到20世纪中期,两者逐渐分道扬镳,研究各自的领域,互不交流;进入20世纪后期,两者逐渐趋向一种互惠互利的交流关系,应用学习科学开始关注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通过研究学习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应用学习科学一体两面的是拓展教学科学。如果说应用学习科学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话,拓展教学科学就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反馈理论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学习理论,有了这种循环机制,学习科学才更有生命力。

梅耶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理论的精品陈列室,能帮助读者快速地浏览积淀了上百年理论的精华。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一些理论似曾相识,正因为经典所以才被反复强调,但是很有可能这些理论精华在脑中是存放杂乱的,而《应用学习科学》一书精心布置了展厅,整理了各种科学理论,帮助读者在脑中组织重构,并且有投入到这种科学探索之中的冲动。难怪梅里尔把这本书称为“冰激凌顶”,也就是冰激凌最诱人的那个部分,让读者忍不住进行更多的阅读和研究。

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科学?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知识的变化。这一定义表明学习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一种变化;学习者的知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学习者的经验引起的。

学习科学的目标在于就如何开展学习,建立有实证依据的模式。学习科学之所以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理论,是因为它建立在实证依据的基础上而不以专家的意见、口号或引文为转移。

——摘自《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第14~18页

梅耶在书中总结了学习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核心部分是“学习必然要让学习者发生改变”,那么紧接着要问的是“学习改变了什么”以及“如何开展学习”?这也就是学习科学是需要研究的。学习科学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其标志就在于实证依据,之后所提到的教学科学和评估科学也是这个道理。在梅耶看来,学习、教学和评估要更有效,一定要破除主观臆断,去真实情境中寻找依据,这才是科学的精神。

让我们步入学习的展厅,来看看这一展区的珍品陈列。先看第一个问题,学习改变了什么?目前我们普遍达成的共识是,学习不仅仅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更需要引起学习者心智结构的变化,这也解释了学习的三种隐喻的演进。隐喻一:学习即增强反应,还记得桑代克那只猫和它的迷笼吗?饥饿驱使它不断地抓咬猛扑,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后它碰到了那个门栓,得到了食物,之后它就会越来越熟练。隐喻二:学习即知识记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教育心理学课的必学知识。隐喻三:图式同化,说起图式同化,我们所熟悉的专家可能是皮亚杰。但实际上,巴特莱特做的研究很有意思,他找来10个英国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类似于“传声筒”游戏的实验,他把一个故事讲给第一个学生听,后面的学生依次将故事传递过去,然后要求第10个学生复述故事,结果发现故事变短了。这说明学习者对故事进行了钝化(丢弃故事的细节)和锐化(突出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并且用自己熟悉的经验对其进行合理化。这再次证明了皮亚杰的结论“学习是一种图式同化的建构过程”。

其次,如何开展学习。这里有几条学习的铁律。1.双重通道原则。人有两条主要加工通道,即言语和图示,相比于言语,图示有优势效应,也就是说人们更容易记住以图示呈现的信息,当然,如果两者并用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2.信息加工容量有限。在经过一系列的相关实验论证后,乔治·米勒认为人的注意广度是7,七加减二是人瞬时记忆的极限,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切块学习会有效的原因。3.主动加工。在阅读时,学生每读完一段文字后进行总结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维特洛克的生成学习理论对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因为这样就激发了学习者积极参与认知加工。

此外,动机和元认知对于学习来说也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动机的重要性,可是不见得所有的教师都能讲全所有的动机。梅耶提到了基于兴趣的动机、基于信念的动机、基于归因的动机、基于目标的动机和基于社交伙伴的动机。我们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动机,才能从各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动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一项对高考状元的研究发现,所有的高考状元都习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反省认知,其中一个外显的证据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画思维导图。

什么是教学与教学科学?

教学是教育者为促进学生学习而对学习环境加以操控的过程。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其一,教学是教学者发出的行为;其二,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科学是关于如何帮助人学习的科学研究。它之所以具有科学性,是因为这些教学原则是可以验证的。

教学科学的目标是提出实证依据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出有效运用教学方法的边界条件,例如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将特定的知识传授给特定的学习者。

应用教学方法的主要标准是其效果是否有实证依据。评估教学方法是否会产生意义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使用特殊教学方法的学习者和没有使用特殊教学方法的学习者,其学习结果有什么不同。

——摘自《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第52~54页

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很重要的,其核心是“学生发生了什么改变”,那么如何能够看出这种改变,就需要有应用和检测。目前教学设计专家达成的共识是,强调不同类型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和评价。所以,梅耶在书中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五种知识类型,分别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信念性知识,这就比以往教育心理学提的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划分得更为细致了。在如何开展教学这部分,梅耶在书中特别提到了学习的三种认知加工要求,即无关认知加工(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的加工)、基础认知加工(初步认知加工)、生成认知加工(深层认知加工)。对于这三种加工方式,我们的策略不同。首先,要尽量减少无关认知加工,其原则有明确期望、聚焦要义、标记结构、空间邻近和时间邻近。其次,调节基础认知加工,其原则有切块呈现、提前准备、调整通道,比如切块呈现就是要把复杂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来学习,这样对学习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最后,促进生成认知加工,其原则有多媒体、人性化、具体化和抛锚式,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总结这三种加工方式的原则,有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习过程经历选择(关注新信息)一组织(对新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与长时记忆的旧信息相联系)三个步骤。梅耶还给出了每个步骤的具体教学策略:促进选择的教学策略有明晰目标、前置问题、后置问题和强调重点;促进组织的教学策略有总概述、小标题、联系词、绘图表;促进整合的教学策略有具体先导和具体示范,也就是把新旧知识相关联,比如在关于电路运行的课程中加上水流系统的隐喻,因为学生对水流很熟悉,有助于促进他们对电流的理解。

什么是评估与评估科学?

评估涉及确定学习者学习到了什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我们实施一项评估时,要设法描述学习结果(即知识)、学习过程(即建构知识的认知过程)或者学习特征(即建构知识的能力)。

如你所见,要在教育中应用学习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要开发有实证依据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原理,那么就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总之,教育评估要将“证据”纳入“有实证依据的实践”之中。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是开发有效的评估工具——测验,以便能够真正了解学习者学到了什么。

——摘自《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第93~94页

评估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天人们开始不再盲目地学、盲目地教,而是希望能够有根据地学、有根据地教,而这个根据很大程度上来自评估。我们都知道评估有三种,即预评估(教学前)、形成性评估(教学中)和总结性评估(教学后),作为一项评估工具,比如测验要关注四个指标,即信度、效度、客观性和参照性。当然,虽然测验在全世界来看,还是最重要的评估方式。但如果想要搞清楚学习和教学究意是怎么回事,包括是什么在起作用,什么时候起作用和如何起作用,我们还需要多样化的评估手段,比如实验。运用随机对照实验可以研究是什么在起作用?运用析因实验可以研究什么时候起作用;运用观察分析,可以研究如何起作用。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学习科学、教学科学和评估科学,称为科学的标准是一样的,就是基于证据。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应用学习科学下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依据。比如威特海默在其经典著作《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做了一系列的迁移实验,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为例,如下图所示,机械学习(控制组)的方式和意义学习(实验组)的方式不同,直接就这题来看,两者的教学效果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经过学习后,学生都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当给学生下面这两道题时,两者就有很大的区别了,控制组的学生在给左边的平行四边形作了一条垂线后就束手无策了,右边的他们更是觉得没有学过。而实验组的学生能重新调整形状,求出这两道题的答案,完成学习的迁移。相信未来学习科学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让我们的学习者能学得更有效。

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理查德·E.梅耶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学教授,其研究主要涉及认知、教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关注多媒体学习和计算机支持型学习。他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现任美国教育研究学会学习与教学分会副主席。2000年,梅耶获得了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职业成就奖,2008年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教育与培训杰出贡献奖。至今他已经出版了25部著作,如《多媒体学习》(2009)、《学习和教学》(2008)、《数字化学习和教学科学》(2008)、《剑桥多媒体学习手册》(2005)等。《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是梅耶的最新著作,本书总结了他在三个相关领域——学习、教学和评估的研究。

应用学习 篇2

21世纪是知识较量的时代,是智力赛跑的时代,更是全球竞争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好英语是每一位跨世纪人才拿到通往新时代护照的必经之路。我们及时把握了这一时代的脉搏,充分认识到英语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能否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大事。身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英语的机会甚少,但是作为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修科目,我还是有信心将英语这门技能学好的。

作为第一批教师英语应用技能培训学员,我感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同时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参加这次培训的50名学员中,只有我一个人不是英语教师,我本人系统学习英语的经历也就是初中的那三年。虽然参加工作后,学习中文本科时,英语作为必修科目参加了考试,可我是用了三年时间,考了3次才勉强过了关,从我本人来说,我一直想把英语学好,但因为考的时间太长,次数太多,我对英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教师英语应用技能培训班上,我认真倾听了教研员佟老师的讲课,她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此次英语技能培训的背景和意义及英语培训尊循的原则,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经过了细致地讲解后,佟老师又让学员们提出疑难问题,但大家觉得对音标部分还有困惑时,佟老师就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做深入具体的讲解,使我获益匪浅。

课下,我又向教英语的同学求助,让她们传授我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她们认为要想把英语学习好:

一、要多看。多看一些英语教材,培养语感,语感培养起来了,就能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和教英语。

二、要多说。学习英语要有说的机会,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在真实的环境自发地说,不断地提高英语交谈能力。

三、要多记。多记英语单词、词组和表达方法,为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更好的阅读英语文章做准备。

四、要模仿。英语不能只靠记单词,更要学会模仿。模仿语音、语调,能使你更好地记住这个句式,而且把握好语音、语调,也能让你说出的英语更地道,不显得那么生硬。

五、要多听。多听才能做到多模仿,既然我们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就要多听英语磁带。

六、多问。多提几个“为什么”也是学习英语的要点之一,当你在英语上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学会问。两个同等英语水平的人,总爱问问题的人就会比另一不爱问的人学习效果好。所以学习英语要多问。

七、多复习。温故而知新,英语也是一样,学过的单词或句式如果长时间内不复习就自然会忘掉。

另外,学习英语要有一个环境。在我国,外语的学习环境缺少输入量和大量接触、使用的机会。所以要利用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教研员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建议,我要在英语学习中努力做到:

1、要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没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是不能学好英语这门技能的。要做好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信心。

2、要不断总结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必然保证。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发现和总结学习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3、要做到学而治用。语言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要学会在用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内容是我在此次培训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勉。

阿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张春丽

应用学习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互动;科学评价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初中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受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在实际使用时遇到许多困难。想要更好地推广普及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及时发现不足,找出解决对策。

一、合作学習教学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动性的学习,与个体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需要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或是小组来进行。团队或小组的学生不仅需要对自身的任务负责,还需要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任务负责,全体学生有着共同的目标,却又分工明确。

小组学生成员可以面对面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小组完成的情况给予奖励。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只要是利用得当就可以大大提升教学课堂的效率。

二、初中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不合理

一般在实行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将学生随意或者是随机组合,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没有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基础不等,性别不同等因素,在合作分组时若是考虑不当,难免会出现小组内有些全是成绩好的或者全是差的,小组之间能力差距悬殊过大,失去了平衡,自然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

若是数学老师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有的小组讨论很激烈,但是多数是学生的个人展示,其他人基本是保持沉默。这样就导致合作失去了意义。通常,基础好、较为外向的学生,参与热情比较高,能够畅所欲言,表现活跃;相反,基础差、较为内向的学生,缺乏思考与交流意识,习惯从别人处直接获取信息,在合作学习中充当着倾听者,不参与其中或是参与热情很低。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关系处理不当,不能够及时与他人互动,表现出不友好、不倾听以及不分享等态度,都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评价欠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是否见效需要通过教师进行一定的评价。它对提升合作学习的高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表现为评价不全面以及评价方式不完善。比如,数学教学容易将合作学习中的奖励与评价集中在学生个人身上,而忽视了小组的整体评价;只对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评价,忽视合作过程中的评价;只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组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如此,导致教师的评价不客观,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利。

三、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策分析

(一)合理建组,提升学生参与度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教师在实行分组与布置任务时需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学习场合以及学生的特点等,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合理安排,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比如,在讲解两个圆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观点基本一致的学生分配到一个组内,加深对此观点的认识和思考。小组1建立的是两个圆不相交的关系,探讨外离和内含;小组2建立的是两个圆相切的关系,探讨分析外切和内切;小组3建立的是两个圆相交的关系,分析得出了两圆相交存在着程度的差别。这样一来,学生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谈论,在学习中保持较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再依赖重复记忆和模仿,进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合理布置内容,实现友好互动

首先,数学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时要明确合作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比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章节时,应抓住重点,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给每组发放诸如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图形,让小组成员辨别与举例,加深对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对于认识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为下一步的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为学生提供和谐的环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性格迥异,以及与他人关系处理不当等,不可避免地在合作学习中会遇到困难和意外情况。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情况并做出调整,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交流,并传授一些发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实现多元化科学评价

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合作学习中都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关心与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单纯地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定一个问题。要实现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教师需要给予每个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评价。此外,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方法、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沿袭使用传统的“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采用不同的评价角度与评价标准,针对性激发鼓励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推行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越来越普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合作学习进行适当调整,发挥自身管理者、参与者、引导者等多重角色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力量与快乐,发挥课堂合作教学的真正作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中学教师的不断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彩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2015(10):63.

[2]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7):131.

[3]陈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156.

应用学习 篇4

一、教师精心备课,选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在授课流程环节,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精力与心思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意紧紧围绕课本,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挑战自己,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小学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围绕教材设计,培养学生的研究性与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仅要具有足够的趣味性,也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知识与合作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引导学习苏教版必修五第三章的不等式时,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精心做好了备课工作,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流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以及不等式的性质.教师选择一些小组合作的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合作.如例1:已知-2≤x+y≤5,1≤x-y≤3,求3x-y的取值范围;例2:求不等式(x-2)(x+3)2≥0的解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正确解答出这两道不等式的答案.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答问题.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要点,精心选择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学习方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设置的教学流程,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而是由小组探讨发现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与教师的思想产生共鸣.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越多,对学生的帮助也就越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加强对彼此的认识与了解,增强班级学生的情感,提高班级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习苏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的空间几何体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图形.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引导学生自己亲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体.分别测量出这些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引导学生利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出亲手制作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每名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也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化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使他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小组合作效果的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合作中来,有利于加强班级学生的相互交流.学生通过与同伴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换意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推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自主探索得出结论,起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要强.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习惯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要加强自身的角色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所在.教师要明确班级每位学生的任务,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与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例如,在引导学习苏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的概率时,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任务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按顺序编号,明确每位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相关的任务.教师要在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相关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概率讨论题目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袋子中有5个黄球,3个白球,2个红球,从袋子中随机抽取红球的概率是多少?从袋子中抽两个球至少有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抽取3个球恰好有两个颜色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让他们主动融入群体,发现别人的长处,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习题,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小组合作实效.

应用写作学习重点 篇5

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一、应用写作萌生的时期,应用文文体成型和文书制度建立的时期,应用文理论建立的时期,应用写作的成熟期;应用文由古体到新体的变革始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二、甲骨刻辞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应用文;《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应用文总集;“公文”称谓出现于两汉时期(汉代);“应用文”称谓出现于北宋时期,迄今所见最早提出“应用文”这一称谓的是苏轼。

三、出现于魏晋南北朝的应用文理论著作: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刘勰《文心雕龙》等。挚虞《文章流别论》是我国第一部文体学专论,《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的文学与应用文写作理论集大成者。

四、应用文的特点(4点);应用文最根本的特点(本质属性)是实用性。

五、应用文写作对主旨的要求;应用文结构的特点;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最常见的“书面辅助语言”是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四种。

六、应用文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叙述的主要方式;代替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敬称(您)、第三人称(他、他们)的词语。

七、本教材对文书的分类——法定公文、事务文书(用于公务,也有用于私务的)、专用文书(含经济文书)、规章文书。熟悉各类中主要文种名称。

八、能改正本章简短的“改错题”中的错误。

第二章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一、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简称“国务院《办法》”)发布于2000年8月,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国务院《办法》对行政公文的定义(要点是“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

三、行政公文共13个文种。其中,命令、议案、公告、通告4种系行政公文特有(党的机关不用);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9种公文为党政公文均有的文种。党的公文特有而行政公文没有的5种(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识记各文种名称;主要的上行文和平行文文种。

四、13种行政公文的适用范围,能准确使用于有关事项中。

五、公文格式(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中各要素(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标识要求。标识要求重点是:份号(机密、绝密公文必须标明份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签发人(上行文必须标注);主送机关位置;版记由哪三个项目构成。

六、标题的构成(完全式标题的三个组成部分);发文字号三要素及正确写法;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应用汉字(小写)。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七、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八、能改正本章“改错题”中的错误。

第三章

法定公文

一、命令主要是高层和地方行政机关使用,基层单位一般不用命令行文。

二、意见可以上行、平行、下行(上行多用于提出建议,请求批转)。

应用学习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合作学习;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84-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小组内成员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学习效率。但在应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合作学习并不单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它还包括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有些教师在上新课程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精神,整节课下来,几乎全部是学生的活动,而没有教师的讲解、点拨,事实上,这是对新课程的曲解。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仅在于目标新,学习方式新,更主要的是只有教师教学方式新,才能引起学习方式新,才能达到新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教学方式新,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实质性的东西。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远远大于来自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挑战。但凡在课堂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没有很好地钻研其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的,大都是不成功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基本的、规范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而获得的。所以,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与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合作学习中分工不能过于明确。

在许多的公开课上,都会看到教师把学生的分工安排的很具体,某某同学做笔记,某某同学总结汇报,这与本该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是否完全一致呢?我并不否认分工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但对于过于明确的分工我不一为然。初一学生由于刚跨入初中,学习积极性较高,问题不大,初二,特别是初三学生,一些已成为老油条,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在分工过于明确的情况下,会给他们制造“各干各”的借口,认为除教师安排之外的任务就事不关己了,也不想越雷池半步。从表面看上合作是井井有条,而且人人参与,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并不如此。试问,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利大?还是弊大?答案不言而喻了。

三、合作学习不等于只要合作不要个性。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合作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犹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但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反而无形中削弱了个体数学思维的强度。有些教师往往倾向于小组数学意识的趋向统一,这样表面上看起来节奏分明,连贯流畅。实际上是流于新课程的形式而违背新课程本意的。换而言之,教师应在出示问题之后,留一定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自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给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个性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方法。

如:如图,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

这样的设问实际上是教师给学生画好跑道。尽管小组形式讨论出结果,但学生少有自由思考的余地。我是作如下设计:

(1)由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后,学生不仅提出了上述的三个问题,而且还提到:“若D、E分别在⊿ABC的边AB、AC延长线上或反向延长线上,只要DE∥BC,都有上述结论的结果。

四、合作学习不能重小组学习而轻其他学习方式。

当前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包括优质课评比、教学大比武等绝大多数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对合作学习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的理解。除了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帖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

合作学习中重视哪一种方式,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运用,如果机械照搬只会弄巧成拙。比如,某教师在“线段大小比较”公开课上,已讲清了比较身高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我困惑,难道这也适宜合作学习吗?作为教学方式变革主导者的教师,在这一点上,不仅要有明确的意识,了解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而且还要不断探索与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探索各种层次中合作学习的方法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超.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2

[2] 岳玲.谈中学生的合作学习[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8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加强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合作学习中,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本文笔者主要就初中数学学习中应用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合作学习;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84-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小组内成员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学习效率。但在应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合作学习并不单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它还包括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有些教师在上新课程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精神,整节课下来,几乎全部是学生的活动,而没有教师的讲解、点拨,事实上,这是对新课程的曲解。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仅在于目标新,学习方式新,更主要的是只有教师教学方式新,才能引起学习方式新,才能达到新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教学方式新,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实质性的东西。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远远大于来自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挑战。但凡在课堂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没有很好地钻研其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的,大都是不成功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基本的、规范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而获得的。所以,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与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合作学习中分工不能过于明确。

在许多的公开课上,都会看到教师把学生的分工安排的很具体,某某同学做笔记,某某同学总结汇报,这与本该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是否完全一致呢?我并不否认分工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但对于过于明确的分工我不一为然。初一学生由于刚跨入初中,学习积极性较高,问题不大,初二,特别是初三学生,一些已成为老油条,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在分工过于明确的情况下,会给他们制造“各干各”的借口,认为除教师安排之外的任务就事不关己了,也不想越雷池半步。从表面看上合作是井井有条,而且人人参与,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并不如此。试问,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利大?还是弊大?答案不言而喻了。

三、合作学习不等于只要合作不要个性。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合作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犹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但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反而无形中削弱了个体数学思维的强度。有些教师往往倾向于小组数学意识的趋向统一,这样表面上看起来节奏分明,连贯流畅。实际上是流于新课程的形式而违背新课程本意的。换而言之,教师应在出示问题之后,留一定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自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给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个性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方法。

如:如图,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

这样的设问实际上是教师给学生画好跑道。尽管小组形式讨论出结果,但学生少有自由思考的余地。我是作如下设计:

(1)由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后,学生不仅提出了上述的三个问题,而且还提到:“若D、E分别在⊿ABC的边AB、AC延长线上或反向延长线上,只要DE∥BC,都有上述结论的结果。

四、合作学习不能重小组学习而轻其他学习方式。

当前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包括优质课评比、教学大比武等绝大多数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对合作学习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的理解。除了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帖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

合作学习中重视哪一种方式,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运用,如果机械照搬只会弄巧成拙。比如,某教师在“线段大小比较”公开课上,已讲清了比较身高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我困惑,难道这也适宜合作学习吗?作为教学方式变革主导者的教师,在这一点上,不仅要有明确的意识,了解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而且还要不断探索与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探索各种层次中合作学习的方法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超.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2

[2] 岳玲.谈中学生的合作学习[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8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加强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合作学习中,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本文笔者主要就初中数学学习中应用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合作学习;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84-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小组内成员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学习效率。但在应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合作学习并不单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它还包括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有些教师在上新课程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精神,整节课下来,几乎全部是学生的活动,而没有教师的讲解、点拨,事实上,这是对新课程的曲解。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仅在于目标新,学习方式新,更主要的是只有教师教学方式新,才能引起学习方式新,才能达到新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教学方式新,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实质性的东西。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远远大于来自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挑战。但凡在课堂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没有很好地钻研其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的,大都是不成功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基本的、规范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而获得的。所以,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与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合作学习中分工不能过于明确。

在许多的公开课上,都会看到教师把学生的分工安排的很具体,某某同学做笔记,某某同学总结汇报,这与本该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是否完全一致呢?我并不否认分工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但对于过于明确的分工我不一为然。初一学生由于刚跨入初中,学习积极性较高,问题不大,初二,特别是初三学生,一些已成为老油条,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在分工过于明确的情况下,会给他们制造“各干各”的借口,认为除教师安排之外的任务就事不关己了,也不想越雷池半步。从表面看上合作是井井有条,而且人人参与,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并不如此。试问,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利大?还是弊大?答案不言而喻了。

三、合作学习不等于只要合作不要个性。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合作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犹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但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反而无形中削弱了个体数学思维的强度。有些教师往往倾向于小组数学意识的趋向统一,这样表面上看起来节奏分明,连贯流畅。实际上是流于新课程的形式而违背新课程本意的。换而言之,教师应在出示问题之后,留一定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自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给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个性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方法。

如:如图,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

这样的设问实际上是教师给学生画好跑道。尽管小组形式讨论出结果,但学生少有自由思考的余地。我是作如下设计:

(1)由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后,学生不仅提出了上述的三个问题,而且还提到:“若D、E分别在⊿ABC的边AB、AC延长线上或反向延长线上,只要DE∥BC,都有上述结论的结果。

四、合作学习不能重小组学习而轻其他学习方式。

当前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包括优质课评比、教学大比武等绝大多数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对合作学习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的理解。除了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帖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

合作学习中重视哪一种方式,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运用,如果机械照搬只会弄巧成拙。比如,某教师在“线段大小比较”公开课上,已讲清了比较身高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我困惑,难道这也适宜合作学习吗?作为教学方式变革主导者的教师,在这一点上,不仅要有明确的意识,了解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而且还要不断探索与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探索各种层次中合作学习的方法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超.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2

指针的学习与应用 篇7

关键词:内存,指针,单星指针,双星指针,动态数组

1 问题提出

C语言程序中指针的广泛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流分析的精确程度[1]。文献[2]使用安全程序的设计和证明框架,为类C语言一个子集设计指针逻辑系统,用推理规则来表达每一种语句引起指针信息的变化情况,以支持程序的安全性验证。文献[4]提出了在C++编程环境中把对象内的指针区别对待的思想。文献[3,5,6]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和变化这条教学主线来进行指针教学,并给出了一些尝试。

为了区别整数与存储单元的地址,C语言引入了指针数据类型,定义指针变量以便处理存储单元的地址。因此指针变量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变量,专门用来存放存储单元的地址,通常是变量的地址。当一个指针变量存储了一个变量的地址,就可以通过指针变量来访问该变量的存储单元。

例1:指针变量的定义和用法

2 变量的存储结构

计算机的内存由若干字节组成,每个字节由8位构成,每个字节都有唯一的编号,以便CPU能读写任何一个字节的内容。字节的编号也称地址。

3 指针概念

实体的地址也称指针。指针不能用一般的变量存储,需要用一种特殊的变量来存储,这种特殊的变量就是指针变量。

定义变量必须使用数据类型,定义指针变量使用的就是指针数据类型。在C语言中,数据类型结合一个或多个*来表示指针数据类型。用指针数据类型定义变量时,变量名应放在*后面。

例2:指针变量的定义和用法

下面给出指针的一个重要概念和3个运算符:

(1)在C语言中,如果一个指针变量p存储了另一个变量x的地址,则称p指向x。例2的指向关系如图1所示。

(2)&是取地址运算符,用来取出变量的地址。

(3)*是间接引用运算符,作用于一个指针变量,访问该指针所指向的内存数据。只有指针变量指向了某个变量,才能使用该运算符,否则将引起异常。当指针变量p指向一个变量时,可以用*p代表该变量。

(4)[]是下标运算符,当指针变量p指向一个变量时,可以用p[0]代表该变量。这是把存储空间当做只有一个下标变量的数组来使用。

4 指针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非基本数据类型和函数,都有相应的指针类型,如,int*,int**,char*,char**,int(*)[4],int(*)()等。定义的指针变量用于指向对应的数据类型。简单地说,指针变量只能存储同类型实体的地址,通过指针变量访问实体。

用一般数据类型加*定义的指针变量称为单星指针变量,加**定义的指针变量称为双星指针的指针。指针变量,加***定义的指针变量称为三星指针变量,依次类推。双星指针变量也称为指向

例3:双星指针变量

C语言规定,指针变量的地址,要用更高级别的指针变量来存储。

fpp是双星指针变量,可存储单星指针变量的地址。fp指向a,fpp指向fp。

5 一维数组与指针

如果定义了字符数组c,整型数组a。char c[5];int a[3]。

数组在内存中占据连续的存储单元,每个下标变量占有相同个数的字节。数组名是数组的起始地址,是常量,c[0]的地址可用c表示,为1000,c[1]的地址可用c+1表示。一般地,c[i]的地址可用c+i表示。

a[0]的地址也是a,为2000,a[1]的地址可用a+1表示,a[i]的地址可用a+i表示。

从这里可以看到,指针加1有特殊的作用,是指向下一个下标变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地址加1,地址增加的数量由数据类型决定。

指针加1指向下一个下标变量,也就是下一个存储单元。

访问下标变量有两程方法:

a[i]——下标法

*(a+i)——地址法

另外,还可以定义一个指针变量,指向一个数组元素。如定义一个指针变量p,使它的值等于某一元素的地址,这样*p就是该元素。也可用p[0]代表该元素。

例4:分别用下标法、地址法访问数组元素。

一维数组名是单星指针,而二维数组名不是双星指针。

6 一维动态数组

需要使用一维动态数组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实现一维动态数组需要定义单星指针变量,用来存储所分配空间的首单元的地址。

例5:使用一维动态数组。

7 二维动态数组

在软件开发中经常需要实现二维动态数组,以解决另外一些实际问题。实现二维动态数组需要定义双星指针变量。

例6:一个班有n人,m门成绩,编写程序进行简单成绩处理。

分析:第5行程序pp=(float**)malloc(n*sizeof(float*))先建立一维float指针数组,有n个下标变量,每个下标变量都是指针变量;第8、9、10及11行程序依次建立了n个一维float数组,首单元的地址分别送给了指针数组的各下标变量。每个一维数组有m+1个下标变量,前m个分别用来存一人的m门成绩,最后一个变量用来存该人的平均分。

8 数的存储结构

这里要把内存中的结构读出来,以帮助理解数的存储结构。

例7:显示短整数10和-10在内存中的存储内容。

说明:

(1)用unsigned char指针读取内存字节中的内容,系统不会把首位当符号位进行处理,因而能准确地显示该字节中的每一位内容。

(2)输出结果第3,4行,输出了两个字节的地址和内容(十六进制0和a),由此可知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如下:

地址:12450531245052

字节内容:0000 0000 0000 1010

(3)输出结果第7,8行,输出了两个字节的地址和内容(十六进制ff和f6),由此可知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如下:

地址:12450411245040

字节内容:1111 111111110110

这正是-10的补码。

(4)从例7可以看到,整数字节的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一致,属于little endian。

9 结语

文中提出了新的指针概念单星指针、双星指针和多星指针从变量在内存中的结构来引入和介绍指针的概念,通俗易懂,并给出了指针深层应用的例子。

参考文献

[1]刘强.考虑指针别名的过程间分析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

[2]陈意云,华保健,葛琳,王志芳.一种用于指针程序安全性证明的指针逻辑.计算机学报,2008,31(3):272-280.

[3]顾晓燕.C语言中的指针和指针教学.福建电脑,2008,(1):206,166.

[4]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41-43.

[5]陈无兴,段昌盛.教学主线的研究与实践[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应用学习 篇8

自主学习软件, 即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语言点存储在软件中, 学生以自主上机的方式进行学习, 其中以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各专业学生均提出了大学英语“听说过级”课程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效果如何?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怎样采用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来提高英语能力水平?对此, 本文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分析。

一使用自主学习软件的利弊分析

1. 学习目标

无论何种自主学习方式, 在最终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 即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方面, 自主学习软件“听说过级”课程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 内容贴近日常生活, 场景变化多样, 素材涉猎广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使用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之初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其次, 形式新颖, 且操作相对简单, 学生大多都能自主完成。课程要求学生安排学习进度和时间, 培养了学习的独立性。最后, 一人一机, 对于开口有困难的学生来说, 可以大胆进行口语练习,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点。

而这种学习方式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人机对话的局限性, 练习形式较少, 尤其在口语练习方面, 几乎还是以模仿跟读为主, 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实践, 对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口语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此外, 练习形式单调重复, 学生容易从最初的新奇转为倦怠情绪, 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也有影响。

2. 监控与指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监控和指导虽然比传统课堂教学淡化了许多, 但仍然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学生使用“听说过级”自主学习软件之前, 教师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固然必不可少, 学生在这个阶段通常比较配合, 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但可以观察到, 自主学习的特殊性在于持续时间较长。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进行“听说过级”自主学习以学期为阶段单位来进行和评估, 而一个学期约持续17~20周的时间, 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内, 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辅导呢?

自主学习软件的使用对教师的监控和指导而言, 有其优势所在。仍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的“听说过级”自主学习软件为例, 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之先, 教师就可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设定, 如进度、难度等细节, 也可以进行删除和添加学生的操作,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登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完成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以便教师根据情况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更改, 或者进行个人或集体约课指导。在这一点上, 做到了根据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 给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但另一方面, 学生的单项练习由电脑即时打分, 由于机器的局限性, 分数的准确性有待加强, 有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负面影响。而在练习长时间持续以及重复的情况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 如在“听说过级”练习中采用的电脑过级方式, 默认为每单元的学习超过一定时间后即自动通过, 学生在发现这个规律后少数人会使用挂机的方式, 不进行任何学习, 后台却显示该学生完成了所要求的单元数。更有甚者, 由于学生语言能力水平不一, 在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学习后, 正确答案即相当于公开, 而学生是自主上机学习, 教师无法对其进行一一监控, 听说练习中的听力部分即会存在抄袭的问题, 而口语练习即“说”的部分, 则会出现更严重的代劳现象。这些弊端都有待思考和解决。

3. 结果评估

任何形式的学习, 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检验手段来评估其成效。自主学习软件的使用在结果评估方面给教师带来的便利之处在于系统在学生完成学习后会立刻打出相应的得分, 供教师参考, 而自动排序的功能也可以使学生的最终完成结果一目了然, 使教师能迅速有效地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

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 在进行结果评估时, 由于软件系统的局限性, 不可能做到传统教学检测手段——口头或笔头测试的直接和公正。教师只能通过电脑系统反映出来的学生最终完成情况来给出相应的成绩。虽然系统成绩可以给予教师在最终评判时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如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成绩评估上容易有失公允, 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

二自主学习的其他方式、方法之思考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外语能力水平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 而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综上所述, 自主学习软件的使用对于学生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提高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由于软件自身的局限, 绝不能仅仅依靠这一种方式来进行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除此之外, 还有哪些学习方式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应用呢?

1. 可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尽可能渗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教育界, 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仍然作为主要形式出现在各阶段的教育中, 而语言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和其他课程相比, 课堂上教师讲解和示范的作用则更是不可小觑。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其他方式更有成效。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 应该深切认识到这一点, 开拓思维, 创新方法, 将课堂逐步交给学生, 这也契合了当今教育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 课上改变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将他们所认为的课上重点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穿插进行诸如纠正和补充的工作。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由此加强其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课堂学习是各教育阶段非常重要, 也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但走出教室的第二课堂也很重要。所谓第二课堂, 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 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依托于第二课堂的这种特点, 语言的学习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练习和提高。如许多院校都积极开展的英语角活动, 可以兼顾训练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是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上机人机对话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 各类其他活动, 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大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 都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第二课堂活动, 从组织到安排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和参与, 这些活动对于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是非常有效的补充和巩固, 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是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意识的有效手段。

3. 鼓励学生走进社会

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的性质特点, 学生更要走进社会, 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 语言能力的提高尤其需要这一点。目前各大专院校都非常重视外语专业的语言实践条件, 但笔者认为, 非外语专业学生若想提高语言能力水平, 也应有相应的资源和条件。当然这要视各校建设发展的安排而定, 比较理想的状态下, 给大专院校非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一定的与语言文化相关的实践机会, 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而且可以使学生将外语与本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这点对于一向倡导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总之, 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习惯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必须将多种学习方式联合起来, 才有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从外语这门学科的角度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分析。对于高校教师来说, 这是教学领域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

摘要:在当今社会, 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能力, 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 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外语这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出发, 研究了使用自主学习软件对教师和学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除此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达到目标?将这些方式、手段结合起来, 必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软件,利弊,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贺菊香.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2]祁小梅.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 2002 (6)

[3]刘琴.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理论界, 2005 (3)

应用学习 篇9

一、合理利用敏特英语网络 学 习 平 台,优 化 对 学 困生的词汇教学

所谓“学困生”,即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通常是指智力正常的孩子,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优化教学方法很重要。

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词汇的学习一直是多年来的一个难点。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单词的复习和记忆上,却收效甚微。为此,在学校领导的 大力支持下,我校安装了“敏特记忆引擎”服务器,教师首先学会了如何利用“敏特英语”软件,学校安排我所教的高三两个实验班学生参与学习。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比如,判断单词时间不要超过5秒,要大声朗 读单词两遍,不要过多重复读单词。经过学习,学困生感言:“通过利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我们能积极主动地学单词,并跟随着朗读单词,纠正我们平时错误的发音。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做思想工作,防止我们出现厌学情绪,克服惰性。利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还能够定期检测,分阶段进行学前测试、效果测试、学后 测试。每节课时间有限,可能下课时还没学完应学的单词,这就要求及时检测,可以在学完一部分单词后紧跟着做同步练习,这样电脑就会随时记录下学习进度,以免下次上课再重复学过的单词,浪费时间。其他效果 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能快速增加词汇量;可形成终 生记忆;能多层面理解记忆单词;能激发学习兴趣,上英语课不再打瞌睡;掌握了纯正的美语发音方法。”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比对照班成绩有所提高。

二、优化敏特网络资源,为学 困 生 创 造 良 好 发 展 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对学困生,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他们拥有快乐的成长环境、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要多一些,评价的语言应更富有激励性,要耐心地教导他们。学生有了良好的表现时,教师可以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赞美他们。尊重他们的特长,并加以鼓励引导。尽量维护他们的自尊和名誉,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帮助他们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 情况,利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简单,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记忆引擎能根据每个学生记忆特点优化记忆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与质量。同时敏特英语记忆引擎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评估工具,通过自动化的学习监测,监察学生的进度,并根据学生的进度和学习难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2.敏特记忆引擎采用的人、机对话 学习方式,纯正的发音能及时纠正学生以前错误的发音,使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摆脱了因心理障碍不敢读出声的状态,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每次学到15分钟后,引擎会自 动提醒学生稍作休息,友好的使用界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学生已记住了单词,为英语课堂教学赢得了更多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加大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力度,改变英语教学模式,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3.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了保证,巩固生词效果显著。

但是,在教学中存在问题是难免的:由于学生 是自主学习,教师监控 有限,个别学生 有投机心 理,偷偷上网,玩游戏聊天等,耽误了学习时间,又养成了 坏习惯。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合理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合理紧凑地安排时间,争取给学生更多的上 机操作机 会,让学生及 时检测学 习效果,加强记忆,增加词汇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摘要:当前不少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具有操作简单、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发音、明显扩大学生词汇量等优点,合理利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

活化错题应用,凸显自主学习 篇10

一、建立正确错题观, 养成摘错题的好习惯

首先, 我们教师要告诉学生, 认真整理的错题集胜过任何一本数学学习资料. 数学学科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 学生能够在自己整理的错题集中通过比较等方法找到各自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打通关节, 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为以后做题不错或少错提供了保障. 如果平时不整理错题集, 在原处订正不能集中到一起, 这样往往就不便于比较, 使错题孤立, 对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作用非常有限, 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倍功半, 进而影响数学学习.

明确目的后, 老师要热心鼓励, 告诉学生使用错题集,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减少错题. 表面上看是增加了麻烦, 以后就可以减少麻烦. 知道好处后, 学生的自觉性有了提高. 开始, 教师每天集中进行检查, 按要求严格督查.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逐渐打消了侥幸的心理, 形成了摘错题的好习惯. 此时我们抓住时机教育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不懂就问, 不留疑点, 争取不出或少出现错题. 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能把错题都抄上, 订正好, 分析好. 通过错题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 抓住问题的关键, 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并通过错题集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 这样, 学生在解题时避免了犯同类型的错误, 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 培养了学生自我检验、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灵活运用错题集,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错题集制作得再精美, 如不正确合理地使用, 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形式, 它并没有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所以我们更应科学合理地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

1. 经常阅读, 反复思考

错题本并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 平时要提醒学生有计划地抽出一点时间, 拿出错题本, 阅读一下, 或重新做一遍错题, 这样就使每一道错题都发挥出效果, 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 避免再犯错. 持之以恒, 学生的成绩自然会有大幅度的进步, 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2. 考查前看, 做好防范

如果平时把错题只是在试卷或本子上订正, 复习时随手翻看试卷, 这样看起来节省时间, 其实很乱, 注意力会被分散, 而且一眼看到订正过的答案, 总觉得会做, 复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此每一次考查前, 布置学生翻看错题本, 理清知识网络, 在仍模糊的题目前做记号, 以此来精减错题, 达到快速“补漏”的功效. 这样就可以以最佳的状态做好防范, 迎接考查.

3. 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不同的学生整理的错题一般不同, 总结反思的深度、广度也存在着差异, 那么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错题集”中的优点. 通过交流, 学生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得到启发, 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让易错易混题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得到消化与巩固. 另外, 我们还可以把优秀生个性化的错题本在班上展示、传阅, 以供学困生学习, 达到全班共同进步.

三、借助错题集平台, 实现师生的轻负高质

杜威曾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 真正懂得思考的人, 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 ”用好错题本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错题设计教学和复习题, 舍弃题海战术, 减轻学生负担, 使教学思路更明确, 同时学生自己也懂得了如何依据错题, 重点攻关、补救、反思、进取、创新,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更上一层楼.

通过错题收集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 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最小的劳动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原因的, 作为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本质, 充分利用好学生的错题集, 将错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从学生的错题集中找出共性和差异, 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通过解剖错例, 追溯误区, 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并“对症治疗”. 可以将收集的典型错例制作成选择题、问答题、判断题等多种形式的题型进行对比练习、强化训练, 还可把典型错例编成课前准备题或成为新课的引入, 这样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做好铺垫. 同时, 通过写教后小记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 进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错题反思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 寻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发现留下的遗憾, 这也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 “教学相长”提醒我们要学会反思错误, 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 不断优化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师生的轻负高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篇11

一、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时机不恰当

小组合作讨论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许多教师往往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没有把握时机,而在不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明智的。小组讨论应当是建立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并巩固教学成果。有的教师在不恰当的时机选择了分组讨论,如果学生并没有完全了解课程内容,就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学生连要讨论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分组讨论,不但影响分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学习也没有什么作用。

2.成员分配不合理

教师应对学生的特长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组织合作学习。比如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小组若干,原则上要保证各小组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是旗鼓相当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发挥各自的特长,保证他们“都有事干”。但是,有许多教师总是随意地进行分组,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特长等,这样就导致了各小组的水平、综合实力不相等,双方实力相差大,容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好。

3.分工不明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要分工明确,确认任务和讨论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分工合作的效率。可是,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小组就成了一盘散沙,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就没有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把握分组时机

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时机选择很重要,学生思考问题需要独立的空间,教师就要充分给予学生这个空间。对需要通过讨论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学习,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还要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而自主探索学习则是合作学习的保证和前提。合作学习一旦离开自主探索学习的这个前提,则合作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故而,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还要给以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还要创造学生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有自己的观念及理解,并在与人交流中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这才能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把“正方形可以化成哪种图形?”这个问题丢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得到很多方法,如“把正方形转化成两个长方形”等,有意识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将班上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小组,并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且小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特长,例如,一个4人小组,其中A同学计算能力强,B同学语言能力能,C同学动手操作能力强,D同学领导能力好,而其他小组也应该组成类似小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并通过组与组的之间的比试,让学生能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在给他们进行了分组后,一定要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应担任一种角色,如:医生、病人、护士等,并且这些角色都让学生轮流扮演,以此增加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认识日历的时候,小组内就应该有儿童、家长、老师等。学生的分工要明确。例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教室开一个大型超市,里面有防损员、经理、收银员、营业员等。

3.教师参与指导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不应站在讲台中央,而是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并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出现的情况予以指导或者更正。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没有效果是和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教师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及体会小组之间的真挚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和学生自主探索组成的,这也成为了新课标改革后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比起以前的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不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补,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篇12

一、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时机不恰当

小组合作讨论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许多教师往往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没有把握时机, 而在不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明智的。小组讨论应当是建立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并巩固教学成果。有的教师在不恰当的时机选择了分组讨论, 如果学生并没有完全了解课程内容, 就让学生进行讨论, 而学生连要讨论什么都不知道,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分组讨论, 不但影响分组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对学习也没有什么作用。

2.成员分配不合理

教师应对学生的特长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组织合作学习。比如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小组若干, 原则上要保证各小组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是旗鼓相当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发挥各自的特长, 保证他们“都有事干”。但是, 有许多教师总是随意地进行分组, 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特长等, 这样就导致了各小组的水平、综合实力不相等, 双方实力相差大, 容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好。

3.分工不明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要分工明确, 确认任务和讨论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分工合作的效率。可是, 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 小组就成了一盘散沙, 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也就没有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把握分组时机

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时机选择很重要, 学生思考问题需要独立的空间, 教师就要充分给予学生这个空间。对需要通过讨论来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去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学习, 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还要通过自主探索学习, 而自主探索学习则是合作学习的保证和前提。合作学习一旦离开自主探索学习的这个前提, 则合作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 故而, 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 还要给以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同时还要创造学生交流的机会, 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有自己的观念及理解, 并在与人交流中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 这才能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用性。例如, 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 把“正方形可以化成哪种图形?”这个问题丢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得到很多方法, 如“把正方形转化成两个长方形”等, 有意识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合理分组, 明确分工

将班上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小组, 并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且小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特长, 例如, 一个4人小组, 其中A同学计算能力强, B同学语言能力能, C同学动手操作能力强, D同学领导能力好, 而其他小组也应该组成类似小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并通过组与组的之间的比试, 让学生能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 在给他们进行了分组后, 一定要明确的分工, 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应担任一种角色, 如:医生、病人、护士等, 并且这些角色都让学生轮流扮演, 以此增加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认识日历的时候, 小组内就应该有儿童、家长、老师等。学生的分工要明确。例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在教室开一个大型超市, 里面有防损员、经理、收银员、营业员等。

3.教师参与指导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不应站在讲台中央, 而是应该走到学生中去, 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 并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对出现的情况予以指导或者更正。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没有效果是和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教师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 通过小组竞赛,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及体会小组之间的真挚情感, 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上一篇:精品策略下一篇:燃气轮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