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2024-05-28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通用12篇)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篇1

一、引言

目前, 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的评审都是以网评的形式进行的, 即评审专家通过浏览精品课程的网站, 观看各类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 来给精品课程呢个打分。致使很多优秀的课程由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利的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成绩。我校现有六门省级精品课程, 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相对于同类高校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是有差距的, 在抓好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 尤其是要加强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

由于网络具有远程、实时、异步、海量信息的特点, 因此, 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 是网络教学的主要优势;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标志。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网络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与学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 其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传递的远程性

Internet是个连接着世界各地的巨大网络, 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任何学习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 只要通过网络就能获得教学信息。

2.教学的交互性

通过网络, 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及时地交换信息。这样, 一方面, 利于学习者学习, 另一方面, 有利于教师教学, 使教和学互相促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信息共享性

任何信息一旦上网, 就能被全球的用户所接收。对学习者来说,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一方面, 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占有教学资源, 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 有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整合教学信息, 因为他们可将相关的教学信息进行对比、对照, 取长补短, 以促进学习。

4.学习的个别化

在网络教学资源中, 学习者的学习可以不再受课时和教学进度的限制,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各学科学习的时间。学习者能与教师共享各种信息知识资源, 教学的时空扩展后, 学习者可以在Internet上就某一教学内容向自己欣赏的老师请教, 展开讨论, 以求个别指导, 实现个别化学习。因此, 基于网络的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行为。

5.教学的时效性

在网络教学资源中, 学习者通过网络接收的教学信息既可以是实时的, 也可以是非实时的。一方面, 有利于学习者及时地接受学习信息, 另一方面, 它支持学习者的重复信息, 保证学习效果, 故带有很强的实效性。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决不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而是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不是把书本内容电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数字化, 其内容和形式必须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势, 进行教学资源的再设计和开发, 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或教学资源的分析上, 应该以系统的观点, 从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 也就是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使之符合学习规律, 体现教学活动过程, 具有远程性、交互性、共享性、适应性和时效性等基本特征, 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要建设优质的精品课程网络教育课程和资源, 应适应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立体化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

1.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团队建设。

“人才”是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高校应该引导和激励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 要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 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应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关系, 正确处理理论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结合的关系, 并要考虑今后推行弹性学制、全面学分制, 符合学分制建设的需要。

3.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视交互。

精品课程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 根据学科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 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 并基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提供支持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 特别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

4.开发立体化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

结合精品课程的网络网络建设, 可以借鉴其他大学开发立体化教材的经验, 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同时, 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的、形式多样的、遵循通用标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而且, 还要上网并开放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网络课件、教案、习题、实践教学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数字化学习资源,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5.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

数字化学习资源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商品”, 用户并非是一次性的购买, 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跟随”服务, 比如, 学习效果评估、资源使用帮助等, 特别是精品网络课程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资源应用更是与学习支持服务息息相关。因此, 仅有技术、平台和共享机制是不够的, 还需要提供网上学习、讨论、作业、实验和考试等全部环节所需的资源应用服务。高校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学策略、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活动, 特别要依托公共服务体系,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 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与知识技能的提高。

6.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教育部在教学评估、教学名师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评选等工作中, 已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高校也应采取切实措施, 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要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 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开放性, 精品课程的开放性是指通过几年的精品课程的建设, 形成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院校的精品课程共享资源, 以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重在延续, 要持续建设。建设的美观性、全面性、交互性、准确性以及实时性都是应当全面考虑的问题, 广泛借鉴, 把课程的闪光点充分展示大家。

摘要:本文介绍了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 指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团队建设,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谢舒潇, 李招忠, 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5) .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2.

[3]柳礼泉, 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篇2

化学新课程改革呼唤“网络教学”

佛山市南海区金沙中学化学组 巨爱侠

摘要:要使化学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本文阐述了网络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可以凸现化学课改的先进理念,实现课改目标的。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网络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它促使我们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须要有一个较大的变革,以便积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由于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由此带来了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等诸多便利。目前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应用网络教学不断深化和推动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成为业内人士面临的崭新的课题。网络与网络教学

网络的实质是资源的持久性与共享性,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实用工具。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直接工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区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如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分头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在此同时进行系统整合、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之间能够体现真正的合作发展。网络教学实例剖析

南海区桂城中学黄晓斌老师关于《苯 芳香烃》的化学网络教学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课前,老师先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课件上设计好了九个小专题,分别是:“课程简介”、“学习目标”、“学习指导”、“网上探究”、“交流园地”、“学习资源”、“随堂检测”、“扩展学习”、“相关链接”。使九个专题逐级晋升,环环相扣,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个性出发,照顾到了各层次的学生。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浏览网站中的“课件使用”和“学习目标”,明确课件的使用和学习任务。接下来,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要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还需要探讨哪些问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并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性总结,形成不同的探讨子目标。例如,苯分子的发现,苯分子式的确定等等。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网上探究”栏目,学生根据目标,在网上收集有用的材料自己学习理解。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交流园地”栏目,老师、同学之间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既学到了正确的知识,又体验了获得知识过程的喜悦。老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做到了既能放开学习,又不迷失学习方向,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与调控作用。

下一环节,即引导学生转入“随堂检测”,学生通过做网上提供的自测题,通过人-机对话,自我评价、巩固、完善知识,消化知识。对于捷足先登者,老师指导他们进入“扩展学习”和“相关链接”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既拓展他们的视野,又进行了知识的延伸。网络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落实化学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制订 3.1促使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统治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直接传递与接受的关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习伙伴、辅导员、研究者和学习者,学生有着自主学习的权利。有人这样说:“在学习网络里,每个学习者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同时是其他学习者的老师。或者说,在网络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学生和老师的区分。每个学习者都具有多重的身份,他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求索者,又可以是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

3.2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

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而网络教学就能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结构多元性、开放性和非线性等特征,学习方式也从线性转向非线性。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充足的信息,学生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设计的网页,以及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及接受老师的个别辅导,来学习、巩固、自我评价反馈消化知识。这充分确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网络教学由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交互发展到网上的师生交互、学生与电脑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由于网络讨论组的实现使这一交互得以广泛的应用)三位立体的交互模式,可以实现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中的电脑平台,学生之间交流知识、互帮互学,有利于学生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协作学习,这克服了大班教学的种种局限。网络里,教师在BBS上和学生处在更加平等的地位,教师也可以同时与更多学生(如果教师的速度足够快,可以同时与十几个学生)讨论不同的问题,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可以让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为您服务

精品论文荟萃

参 考 文 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2)

2、钟志贤。21世纪学习理论[J]教师博览。(2000.4)

3、陈颖健、[日]日比野省

三、跨世纪的思维方式[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用心 爱心 专心号为您服务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篇3

关键词:数據结构网络教学;ASP.NET;ACCESS

中图分类号:TP311.12-4

为了提供教师教学上的辅助,也为了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上的辅导,为学生提供另一条学习的途径,开发网上精品课程势在必行。而且在当今这样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已不拘泥于老式的学习方法,都在不断寻找更简便快速的学习途径,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更人性化的学习。那么建设一套专业性强,教学功能完备的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1 方案论证

1.1 编程语言的方案确定

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设计可以选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两种,分别是:ASP.NET和JAVA EE

方案一选用ASP.NET开发程序。ASP.NET由微软在支持。ASP.NET的特性如下:程序语言较容易入门,程序开发较容易上手,页面控件均可在任意部分进行拖拽布局,后台代码编写所调用类或方法均有系统自动弹出友好提示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程序开发所需时间。

方案二选用JAVA EE开发程序。Java由IBM、BEA和一大批开源技术人员在支持。JAVA的开发架构很多,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让原本简单的程序实现起来非常复杂。无论程序底层搭建还是代码编写上均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比较上面两种方案,我们不难发现JAVA EE让问题变的繁琐了,ASP.NET让编程更为简洁,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笔者认为趋于简便、更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才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这次程序开发最终敲定ASP.NET为本平台最终开发程序语言。

1.2 数据库的方案确定

ORACLE这一大型关系数据库,其主要把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当成前提,也就是说运用便于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很多存在规律数据的集合。在当今其属于最为常用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但是它一般都作用于大型网站的开发,本次的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管理方面如果选用ORACLE,那么会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了,所以本次程序开发也不选择它作为数据库。

1.3 开发模式的方案确定

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可以选用的程序开发模式有两种:三层体系结构、不分层编写代码。

方案一程序开发模式选用三层体系结构。从本质而言,层象征着一个应用程序的关键功能。通常把应用程序功能划成三项,和三层架构模式对应产生。首先为数据访问层、其次为业务逻辑层,最后是界面表示层。

对于数据访问层来说,其重点包括数据存储与和其产生交互的服务与其组件。上述服务与组件于功能层面与中间层产生独立。

对于业务逻辑层而言,其包含有一个或者更多个组件服务,主要通过业务逻辑规则、实现应用程序逻辑进而促使应用程序得以顺利运行。数据处理是重要过程之一,主要负责收集处理数据访问层发送或者返回的数据信息。

对于界面表示层来说,主要在中间层取得信息进而显示到用户那里。另外这层还与用户实施交互,返回一些信息还把信息输送到中间层进而实施处理。

方案二程序开发模式不选用任何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数据层得到数据库送来的原始数据,然后业务逻辑层将数据进行转换,让其变为满足业务逻辑规则同时存在意义的信息,还有表示层主要将信息变为让用户使用的内容。数据层与中间层二者的分离变得明显起来,便于程序后期的开发维护。分层设计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每一层独立的进行程序修改。比如能够不断进行业务逻辑层的修正,在数据层访问里面进行一样数据的接收,再将数据输送至表示层,还可以在不修改业务逻辑层编码的情况下,通过单独修改表示层使平台页面外观更加美化。

所以开发层次清晰的三层体系结构被最终选为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模式。

2 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要更加重视资源利用、探究发现、通讯交流和知识建构。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由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内容、精良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理念所构成的全国示范性先进课程。国家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属于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为本、专科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互动、在线网络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2.2 系统特点

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进而完成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其特点是:系统易操作,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很好、还有好的跨地域操作性。网站栏目设置全面:包括课程资源下载、课程视频在线播放、学生作业点评、在线答疑等多个实用教学功能模块,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更好的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去弥补课堂上知识点遗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过失,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增添了在线辅助教学的利器,无形之间在学生于老师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零障碍。

2.3 Visual Studio2005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是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可以用于WEB应用程序、WEB SERVICES以及桌面应用程序的生成。其中包含的程序开发语言有 VB、VC++ .、C#、J# 。它们共同使用相同的开发环境,并有助于创建混合语言解决方案,同时因为基于.net Framework下,可以简化对WEB应用程序的关键技术访问。

2.4 Access数据库

Access基于Windows的关系型数据库,集成在office办公软件内。提供了多种建立数据库对象的方式,如:表、查询、窗体、宏等等。以及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让功能健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更为简便,普通用户不用进行代码编程,也能让许多数据管理任务得以完成。ACCESS数据库存在着大型数据库的某些基本性的功能,支持事物处理功能,所以ACCESS属于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另外也属于一项功能很好的开发工具。

3 结束语

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属于教学宣传的一类手段,网站实体虽然很优越强大,精髓依然属于教学课程的内容。技术需要服务于应用,基于此种思想背景下,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才得以进行开发。满足了需求的机制,平台最终会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所以笔者开发出来的网络教学平台会有一些缺陷之处,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思想也在不断优化,在之后的开发过程内会不断实行优化,盼望我们的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早日实现真正的网上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刘以倩.数据结构[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辛红.ASP.NET开发宝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恒.ASP.NET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张红萍.ASP.NET技术内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小平.数据结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丁莉,女,吉林长春人,汉族,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程序设计。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篇4

1 皖南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现状

精品课程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优质教学资源, 建设精品课程决不仅是建设若干门一流的示范性课程, 而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2]。高校教学基本设施中校园网建设状况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之一, 而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状况中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以教学网站建设为手段, 依托校园网平台集中存储和管理网络课程资源。我校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从2004年开始启动, 到2007年已有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 根据学校定位与医学本科各学科特色, 制定了系列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动员了全校各系 (部) 的教师投入到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中去。一年多来, 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 构建了60多门网络课程, 这标志着我校教学改革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提高我校本科教学条件,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已成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为了保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地开展, 教务处引进了《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 为全校课程教学网站建设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开发平台, 有助于教务处对全校课程网络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另外, 我校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一支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技术服务小组, 开展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技术培训, 提供录像、网络等技术支持, 确保精品课程开发平台的正常运转。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界限, 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互性很强的虚拟教学平台。为了构建一个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教学保障体系, 我校正逐步采取以下措施:①所有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备, 且连接到校园网;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实验中心分别配备400台左右的多媒体计算机, 为全校师生业余开放时间上网提供条件;③校园网连接到了学生宿舍, 为学生个人购买计算机上网学习提供了便利。

2 加快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精品课程建设可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目前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点。为了切实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改善医学本科教学条件, 作者提出了实施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若干构想与思路。

2.1 建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层层落实

普通医学本科院校除了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外, 还要切实加大和保障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 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首先要建立校和系 (部) 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的重点是经费支持、政策保证、组织验收和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宏观管理;系 (部) 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的重点是具体制定本系 (部)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监督指导。其次是建立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建设组,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 具体组织和实施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

2.2 构建全校精品课程体系, 分期分批建设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反映该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3]。普通医学本科院校面临着课程建设经费不足和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 一次性建设一大批精品课程的可能性较小。因此, 学校可在各系 (部) 已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课程的学科分布、专业分布以及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 分期分批次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构建一个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体的精品课程体系, 并按系 (部) 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等两个层次进行课程网络建设, 着力建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课程, 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带动其它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逐步从学科的单门课程建设发展到学科所有课程建设, 最终实现全校各学科、各专业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

一门精品课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实现的, 能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梯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3]。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学校应该重视教育人力资源的建设与储备, 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发展规划, 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特别是对薄弱的课程师资队伍要通过对内培养对外引进等措施, 逐渐形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课程建设梯队, 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2.4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4]。精品课程在施教过程中, 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 又要不断地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融入到授课内容及教材中, 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因此, 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学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平台, 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因此, 教学网站建设应注重引入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诱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2.5 建立精品课程建设激励机制, 完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

精品课程的建设、实施和维护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为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 就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经费投入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使其在学校评优、评奖和岗位聘任等方面享受政策激励, 从而吸引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潜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为此, 学校必须建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精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专家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中对网站上教学资源进行定期检查, 及时掌握课程内容的更新程度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度, 限期整改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6 构建统一网络教学平台, 促进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需要以校园网为依托, 构建专业性的网络教学平台, 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网络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和授课录像等上网并免费开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做到教师、学生与系统之间及时的交互与交流。因此, 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

基于校园网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采用当前比较成熟的Web应用开发技术来实现。目前, 许多高校在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时, 普遍使用动态网页系统进行教学平台开发, 开发人员采用ASP、PHP和JSP等技术编写后台系统程序, 并结合目前流行的网页三剑客、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等开发工具, 编写基于HTML的前台界面。由于精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技术人员可能不了解课程教学, 而精于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师却无法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 因此, 利用上述通用的网站设计开发工具来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需要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和授课教师的共同参与, 相互沟通, 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制作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为此, 需要开发或引进一套专用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制作工具, 确保课程建设组成员能够精心地整理和浓缩教育资源, 注重教学设计过程, 促进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3 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 它对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以及缓解因高校扩招而引起的教学资源不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依托校园网加快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不断积累医学教学信息资源, 为师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教学环境, 可进一步改善医学本科教学条件, 从而全面提高医学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2]冯聚和, 李运刚, 艾立群.以建设精品课程为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3) :111-113.

[3]周建华, 文继舫, 李景和, 等.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1) :20-22.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篇5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的精神,精品课程建设要求“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为提高精品课程录像制作的质量和效率,各高校都在不懈地探索着。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模式

目前,常见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模式有三种,教学现场录制模式、传统演播厅录制模式和全自动录播系统录制模式,现简述如下:

1.1 教学现场录制模式

这是一种前期投入最少的录制模式,只需要一台摄像机,一台视频编辑机和一名专业制作人员就可以进行录像制作。整个录制过程分为前期拍摄、采集素材、后期编辑和生成流媒体文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1倍的课时,耗时比较长。

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教室中进行。教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建造的,没有配备演播厅里专业的光学和声学系统,为了制作出满足精品课程音视频质量要求的录像,我们必须做很多工作。在上课前,我们需要提醒师生关闭手机,收拾清桌面上的杂物,关闭教室前门,防止迟到的同学闯入镜头。教室的灯光难以满足拍摄的需求,我们的拍摄工作应该尽量安排在光线比较好的白天进行,并且要求授课教师穿浅色的上衣。遇到单侧墙有窗户的教室,我们要把靠近讲台的那扇窗户的窗帘拉上,否则授课教师的面部会出现半明半暗的情况,不利于人物形象。我们的摄像机放在教室的后排,距离授课教师比较远,为了使录制的声音清晰,我们给授课教师戴上领夹式无线话筒。

我们将拍摄好的素材通过视频采集卡采集后,录制就进入后期编辑阶段。后期编辑阶段有大量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可以使用,如新奥特、大洋、Premiere等等,我们将不需要的视频素材剪辑掉,同时用课间拍摄的学生镜头穿插替换,当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加入一些音视频教学信息资源来更好的解释相应的知识点。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10)》的规定,所有视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RMVB、RM、WMV、ASF、FLV或AVI等流式媒体格式。经过实验对比我们发现: 在同样的压缩比下,RMVB格式拥有比其他格式更清晰的画面。因此我们最终生成画面尺寸为576*432的RMVB流媒体文件,并发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专家评审。

1.2 传统演播厅录制模式

由于演播厅进行了专业的光学和声学改造,配备了专业的音视频设备,主要用于校园电视台、远程教育和精品课程拍摄等等,这种制作模式前期投入大,但是录制画面质量高,声音清晰,能对教学场景实现复杂的切换,制作出高水平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1]

经典的演播厅内拍摄模式采用三个摄像机位,主机位于演播厅的后方,采用中景构图,主要拍摄授课教师讲课和板书;两台副机分别位于演播厅前方的左右两侧,主要拍摄学生听课场景以及师生交互的特写;这三个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分别输出到切换台。此外,我们还需要授课教师教学课件的VGA信号。由于演播厅内明亮的灯光会导致投影幕上文字的清晰度不够,直接用摄像机拍摄投影幕的效果不好,因此我们采用制式转换器把教师机的VGA信号转换成TV信号输出到切换台。导播控制切换台对这四路视频信号进行实时切换,输出到字幕机,叠加上字幕后,再输出到录像机。

对于授课教师以及师生交互的音频信号,我们运用悬吊式话筒来拾取。在讲台上方悬吊一个话筒,在学生上方悬吊3-4个话筒,几路音频信号直接输出到调音台,由调音台处理后输出给录像机。

录像机分视频和音频信号给安装了采集卡的计算机,并在磁带上录下音视频信号(具有数据备份的作用)。计算机可以实时采集音视频,也可以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软件进行网上直播。

整个录制过程至少需要5名专业人员:3个摄像师、1个调音师、1个导播控制切换台。其中导播不光要有影视制作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艺术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否则难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教学录像。另外,导播通过无线通话系统指挥三个摄像师,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四路视频信号之间切换选择,进行实时剪辑。整个制作周期和课时大致相同。

1.3 全自动录播系统录制模式

这种模式录制过程简单,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录制,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可以自己进行后期编辑。

全自动录播系统至少需要两台摄像机,一台是教师摄像机,一般采用带有旋转云台的高性能球形摄像机,安装在教室后面中部位置的天花板上,拍摄教师讲课的中景画面。教师定位模块与领夹式无线话筒结合在一起,它可以自动识别教师位置,控制教师摄像机跟踪拍摄,确保教师始终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另一台是学生摄像机,一般采用带预制位置的云台球形摄像机,安装在教室黑板上方。学生定位模块与无线手持话筒结合在一起,当学生发言时,只需打开无线手持话筒的按钮,摄像机自动对学生进行定位跟踪摄像,同时能清晰地对学生进行拾音。学生发言完毕后,只需关闭话筒,摄像机就能自动回复到预先设定的取景模式。[2]

两路摄像机信号和一路计算机画面信号输出给自动导播平台。自动导播平台根据拍摄前按照相应授课类型设置的参数,使录制或直播画面在教师画面、学生画面和计算机画面之间进行无缝切换。在教室讲台上有一键式录制面板,教师上课时轻按面板录制按钮,系统便开始自动录制;下课时,教师再轻按面板停止按钮,停止教学录制。

这种录制模式最终生成带有索引和课件的三窗口教学录像,我们把生成的教学录像发布到录播系统自带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供学生随时随地在网上使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模式的比较

2.1 教学现场录制模式

教学现场录制模式在三种录制模式中前期投入最少,适合经费不足的高校。比如有些实验操作类课程中,教学设备难以移动,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学设备处进行,单摄像机的便携性使该录制模式非常适合拍摄这类课程。教师在教室熟悉的环境中紧张情绪比在演播厅中小,因此虽然摄像机的存在对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但是干扰不大。由于我们无法控制自然光线以及拍摄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突发噪音干扰等,录制文件的音视频质量不够完美,但是基本能满足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3]

每个录制周期需要耗时四倍的课时,在面对较多的拍摄工作时,录制人员会有些力不从心,难以大量的录制教学录像。因为编辑机等设备不便搬运,这种录制模式实现网上直播比较困难。由于摄像机是架在教室后面拍摄的,无法拍摄到学生的面部表情,不能以更好的角度拍摄师生交流的场景,难以反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所以这种录制模式不适宜用于拍摄师生交流比较多的精品课程,例如讨论课、语言类课程等。[4]

2.2 传统演播厅录制模式

传统演播厅录制模式需要造价昂贵的演播厅和专业的音视频录制设备,前期投入巨大,比较适合已经建有演播厅的高校。该录制模式的优势在于:首先,拍摄精品课程时不需要搬运摄像设备;其次,授课教师的教学课件内容是通过VGA转TV输出到切换台上,其图像比摄像机直接对着投影幕上的内容清晰多了;再次,由于演播厅的特殊功能,教学录像的声音和图像质量都非常好;最后,四路视频信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时切换,这样就能够摄制出高水平的教学录像,很适合制作精品课程申报录像。由于采用了多机位的录制模式,可以从多角度捕捉到师生交流的场景,因此这种录制模式也比较适合拍摄师生交流较多的课程,如语言类课程等。[4]

另外,由于演播厅里明亮的灯光,封闭而陌生的环境,都会使教师感到紧张,影响教师发挥。许多高校演播厅的空间不大,例如安徽工业大学演播厅只能容纳下30名学生,无法将日常的教学安排在演播厅进行,只能安排部分同学来听课,听课学生普遍有“捧场”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1]这种录制模式需要的经济成本和人员成本太高,不太适合大量的制作教学录像。

2.3 全自动录播系统录制模式

全自动录播系统的造价比演播厅要小,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录制、制作周期短的特点,非常适合大批量的制作教学录像。这种录制模式的主要优势有:首先,因为录制人员不进入教学现场,所以该录制模式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较小;其次,制作出的教学录像有索引,为制作各类教学资源,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再次,三窗口的构图使学生可以同时看到教学课件和视频,为学生借助校园网上海量优秀教学资源进行高效、快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为采用摄像头拍摄,压缩后的视频画面不够清晰;系统自身的噪声大,拍摄时会受到外界噪声的干扰,所以生成教学录像的音视频质量比较差,不适合拍摄精品课程的申报录像。全自动录播系统虽然自带后期编辑功能,但往往难以满足需要。[1]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回答问题时,系统的定位模块都可以准确的追踪,但是当学生上台做题时,系统的定位模块可能陷入混乱。

2.4 三种录制模式的对比

根据以上的分析,三种录制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如表1所示: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录像的用途、教学类型、人员设备条件,选择适当的精品课程录制模式,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简论摄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 篇6

关键词 精品课程 教学录像 拍摄制作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一项重要工作;是体现学校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拍摄制作人员把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既客观地反映,又艺术地再现出来,精心摄制成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拍摄制作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要经历三个过程。

1 前期准备过程

1.1 拍摄场地的选择

现在大学的课堂教学大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样的多媒体教室适应现代教学,但不一定适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拍摄。拍摄课程录像对光线、声音、环境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我们要尽量选择环境安静,外界干扰少,光照充分,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拍摄。这样才能保证录像的质量。有条件应当专门建一间符合拍摄要求的多媒体教室或在演播室进行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拍摄。

1.2 拍摄设备的准备

开拍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所用摄像机的状况,电池电量, 电源适配器的连结, 保证所用设备的正常工作。用作主机的摄像机要选用能拍摄45分钟以上的摄像机,要用稳定, 阻尼效果好,可用手柄空制摄像机的三角架。多台摄像机拍摄,要调整好白平衡,使拍摄的录像色调统一。记录课堂教学的声音最好用无线录音设备, 这样可保证录音的清晰完整。另外, 拍摄现场的灯光、音响、多媒体设备都应检查一遍, 保证正常使用。

1.3 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

拍摄前拍摄人员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非常重要。一方面拍摄者要了解讲课的内容,授课老师讲课的特点,他所用的课件,与学生的互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一次。现场感受讲课的过程, 对所拍摄的课程内容和过程充分了解, 制定好拍摄方案。另一方面是让被拍摄者了解录像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在试拍过程中指出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面对拍摄。通过相互了解和沟通,才能共同完成教学录像的拍摄。

2 拍摄过程

2.1 机位的选择

拍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一般采取单机位、双机位和多机位的拍摄方法。双机位和多机位的拍摄一般都采用一台摄像机作为主机, 用三角架固定放在教室后排座位的中间位置, 全程完整地拍摄课程教学录像。 其它摄像机放在教室前排座位或中排座位的两侧,灵活变动,多方位多角度拍摄课程教学。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感到,两侧的机位是灵活变动的,不需要全程拍摄,用一台摄像机两边拍摄,也可以做到多角度多方位地拍摄教学内容。双机拍摄,只要两机互相配合好,也能拍出多机的效果。所以双机拍摄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拍摄方法。下面就谈谈双机拍摄的方法。

2.2 主机拍摄

主机肩负着完整拍摄整个讲课的全过程, 后期编辑制作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以主机拍摄录像为主。 所以主机拍摄非常重要。

主机一般固定置于后排中间的位置,拍摄角度要稍高些,构图有俯视的效果,这样拍摄的画面更好看。主机以拍摄老师讲课的中近景为主,全景和特写为辅的方法来记录课堂教学。 课程录像的开头和结尾一般都用全景来表现, 用来交代教学现场全貌,课堂的环境。拍摄过程中也可适当拍一些全景畫面来反映课堂的氛围。特写是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 当老师板书, 教学挂图、实物演示等都可用特写来表现。中近景是对老师讲课的最好展示。中景用来表现教学中部分细节,如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师讲台前的活动,学生听课的反应等。老师为了更好地讲述课程内容,经常用表情、体态、手势、语音语速来表达, 近景能充分地把它展示出来。 拍摄中几种景别交互使用, 镜头不断变化, 但景别的运用要跟随讲课的进度和课堂情况合理使用, 切忌频繁使用。

景别的运用是通过镜头的运动来实现。在课堂教学录像中主要用推、拉、摇、跟四种拍摄技巧。 这几种拍摄技巧一定要巧用,慎用,不可过多过滥。在使用时要平稳,均匀,自然,节奏不要太快。例如,推镜头是指画面构图由远及近地向主体接近的拍摄方式。是由全、中景向近景、特写过渡。推镜头的目的是引导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有突出主体强调细节的作用。当老师在讲解教学挂图、实物演示或在板书时,把镜头平稳匀速的推上去,让观众看清这些细节,就能使观众更明白和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总之,镜头技巧运用得好,不但能使教学录象变得生动活泼,还能加深观众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3 辅机的拍摄

辅机的位置一般放置在教室的两侧, 可灵活变动。 辅机主要拍摄学生听课和老师互动的场景,也可拍摄一些老师上课的侧面镜头。主机和辅机要相互配合,当主机拍摄全景和拉镜头时辅机要避免在画面中出现,辅机在拍摄时要观察课堂教学的情况,适时地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抓拍学生上课的镜头。例如,学生认真记笔记,专注听课,回答老师提问,老师讲课,实物操作,黑板板书等。镜头以中、近景和特写为主, 运用推、拉、跟等拍摄技巧来进行景别的变换。在运用这些手法时一定要掌握好节奏和保持好画面的平稳。

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主机为主,辅机为补的拍摄方法。把课堂教学完整、多样地记录下来, 为后期编辑制作课堂教学录像提供丰富的编辑素材。

3 后期编辑制作过程

首先要把主机和辅机拍摄的课程录像素材用AVI格式采集到非线性编辑机里,用AVI格式采集信号损失小, 录像的质量得到保证, 还要把老师讲课用的视频音频资料和播放的PPT文件一并采集进去。正式编辑前,让上课老师把拍摄的录像认真看一遍,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的意见。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记录,在非线性编辑时把记录视音频完整的主机拍摄的录像素材作主线,放在视频1轨道上,锁住主机录像素材中的音频轨道。先把主机拍摄的录像素材粗剪一遍,把其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能用的镜头删除。把需要编辑的辅机拍摄的录像素材和老师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放在视频2、3轨道上。然后对视频轨道上的素材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取舍,细致的剪裁和组接,把这些录像资料整合在一起,在视频1轨道上编辑成内容丰富完整课程教学录像。这项工作较烦琐,需要细致地比对和反复调整,特别要注意声画同步。

在录像的编辑中可以使用一些剪辑技巧,例如,在编辑师生互动的的画面,可以用画中画或左右画技巧,同时呈现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情景,就像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景别变换,镜头插入时,运用转场的特技,能使画面过渡得流畅自然。对课程教学录像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字幕来提示和强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最后再为课程录像制作有艺术性,符合教学主题的作片头和片尾。按照教育部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要求,整片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45分钟以内。使用AVI, WMV, ASF, 或RM格式编码方式采用MPEG-4标准,制作成符合标准的流媒体文件。上网让更多的人观摩学习,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蔡哲.浅析精品课程视频录像片的摄制技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4).

[2] 张伟等.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设计与制作[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篇7

计算机网络技术紧贴地方经济发展, 现在已成为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 不仅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实践能力, 还能帮助学生开阔本专业前沿视野。所以, 推进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现状

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内容、从教材到管理、从教师到学生,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广泛。然而, 要想提升教学质量, 就必须紧抓每一个环节。

1.1 教学实践比重失衡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创建中, 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必修课, 与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学时比例相比, 其学时比例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不均、课程学期设置不合理、实训环境缺乏等都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1.2 教材的更新与实践教学不符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来就是一种更新较快的技术, 但为了追求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品牌效应, 某些高职高专院校未将精品课程当作事业, 而是当成一项荣誉。久而久之就造成教材的更新与教学实践要求不符的情况。 不能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特色来选取、更新教 材, 忽略了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往往教学方式就是实践教学, 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教材, 更与社会所需的计算机网络人才脱轨。

1.3 师资队伍亟待调整

高职高专扩招, 使得教师人数跟不上快速递增的学生人数, 在工作负担加重的情况下, 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致力于精品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除此之外, 还需要及时调整师资结构, 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设师资队伍。在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制作中,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完善、职称学历偏低等现象, 都对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造成阻碍。

2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改革实践

2.1 课程建设目标的建立

要创建计算机 网络课程 建设目标,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建设“双师化”教师队伍。为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推 进, 将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继续推行下去。第二, 进行综合化考核。在运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的前提下, 结合平时表现、课堂实践、项目评审评判原则强化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 避免教学手段的单调性和单一性,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教学。第四, 创建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想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应以赛、评、做、学、教为主, 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真实项目以及真实案 例, 模块化教学内容。第五, 更新个性化、国际化、数字化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教学为目标, 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

2.2 精品课程实践

将知识的灌输式传授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理念, 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探索与实践应从校企共建、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等多方面开展。

2.3 校企共建

积极开发校企合作, 采纳面向企业具有很强指导性的实验指导书, 采取工程项目式的实习方式营造了仿真环境, 解决网络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进企业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实训环境,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课程建设可聘请相关网络企业专家担任讲师, 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并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培训。

2.4 综合化考评体系的建立

为更清楚了解 学生工作 岗位表现, 让学生参与网络技术项目开发等过程。完成项目后, 校内外专家与教师组成答辩组, 开展学生项目答辩。通过学生答辩提问和项目展示等方式, 对学生掌控所学网络技术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项目开发能力达到进一步明确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 可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结合考试成绩和项目答辩, 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

2.5 实施贯穿式教学

根据专业需求和教学理念优化网络课程体系, 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从教学方法上, 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大案例驱动”教学法、“虚拟软件先行法”、“SCL教学法”等多种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 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项目和任务之中, 将建网、管网、用网的经验融合在案例之中, 利用校园局域网以及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网络, 以实际的网络案例, 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3 总结

高职高专应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 尽快启动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深化、加大和保障对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同时, 高职高专应针对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措施, 从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只有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符合社会的需求, 才能真正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立国.高职高专网上教学及其网上资源建设的现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1, (3) .

[2]韩丽娜.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J].计算机教育, 2011, (1) .

高师“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探索 篇8

对于教学论这门课程, 无论是作为教育学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还是作为面向全体师范生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一般较倾向于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 而相对忽视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目前,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多是在毕业前教育实习阶段集中进行, 由于时间紧, 且有流于形式之嫌, 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足够教学实践技能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 教学论在高师培养学生教学实践技能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完全可以通过教学论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鉴于目前各高师过于注重教学论课程教学的理论性, 我们应该突出该课程的技能性, 这是教学论课程区别于其他理论课程的显著特征, 重视和突出实践环节应是该学科的主要特色, 也是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只有明确定位了教学论的课程性质, 方可实施有效教学, 这是教学论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院校将教学论课程性质定位为:教学论是面向高师各专业本科和专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宽厚的理论知识, 又能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实践技能的合格人才。

2.重构课程内容

在“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 参阅各高师院校所使用的教学论教材, 广泛征求学生对教学论内容改革的建议, 走访中小学了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以此为参考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教学论原理。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概念和原理, 如什么是教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教学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等, 以达到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目的。二是课外拓展部分。通过拓展部分教学要使学生活化知识, 拓宽学习思路, 增加学习趣味性。如用一定量的学时, 首先把当今的教学研究热点引进课堂, 让学生展开讨论, 提升其理论素养。三是教学实践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教学技能, 如怎样备课、说课, 如何书写教案等;其次是见习, 让学生到中小学课堂里观摩教师如何上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再次是模拟实习, 让每位学生都必须上一堂课,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小组成员以5-6人为宜, 由课程组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学生轮流讲课, 师生共同进行点评, 以达到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目的。

3.建设师资队伍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动机, 不同的发展条件, 不同的发展速度, 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结果。因此, 应特别注意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 有针对性地进行方向分工。某教师擅长计算机, 就担负起了多媒体教学任务, 如课件制作、媒体资料购置、对学生学习制作课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等;某教师在本科期间学习的是英语, 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是课程与教学论, 就让这位教师发挥自身优势, 实施教学论的双语教学, 以扩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视野;某教师在科研方面做得较为出色, 在他外出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回来后, 及时与课程组教师交流, 扩大教师的知识视野;某教师由于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幽默, 善于启发学生, 具有创新思维, 其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于是担负起课程主讲任务。

4.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论的教学中认真践行各种教学方式, 除了运用较为常见的讲授式外, 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尝试运用研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现场教学等。

其次是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论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目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让学生从实实在在的多媒体教学中感受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第二是通过教师制作、运用PPT课件, 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获得课件制作、运用等知识;第三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合理运用多媒体, 精心制作课件, 扩大知识信息量, 以确保教学效果;第四是放映光盘资料, 学生通过观看光盘资料,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打造精品课程 篇9

什么是精品课程?概括地说:它是指优质高效、具有很强辐射力的示范性课程。精品是指包括先进的课程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 精良的教师队伍, 精当的教学方法, 精明的教学管理, 精准的教学评价在内的高品质课程框架系统。系统集成由课程资源库, 教学方法群, 骨干教师网, 管理策略集构成。基础教育区域性“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作为集教学观念、师资、资源、方法、技术、制度和效益于一身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其中之一是教学观念更新, 要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反思, 逐步形成讲科学重实效, 既符合时代潮流又不脱离教育实际, 既与时俱进又相对稳定, 既张扬个性又基本统一的课程教学观念, 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由此可见, 创新是必要的, 教学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造了大好契机。我认为: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活动, 尊重个性, 培养求异思维;要善于引导、发现和珍惜学生的创造火花, 鼓励学生创新。

2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创新教学方式

在这一模块建设中, 我们的设计体现了五个创新如下。

创新一:在验证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有水分时,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对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中是否有水, 我们设计了一个“植物体内含有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和“燃烧晒干种子”的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挤压蔬菜的茎叶去验证水的存在和去感知水的存在。通过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亲自去实验, 不仅锻炼了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 真切地感悟和体会到了:“植物的每种器官中都含有水分, 植物体内确实含有水”, 而且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参与, 又一次体会了探究实验的真正理念。这种领悟与体验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得到的, 而是通过自己实践后归纳的。这一设计我们认为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又比如:对于种子、甚至晒干的种子当中是否含有水, 我们觉得只让学生简单地回答了含或不含还显得很不够, 应该要抓住并利用好学生中意见的分歧, 所以我们设计了“燃烧晒干种子”的演示实验进行科学性地探究, 来验证晒干的种子中也含有水分。

创新二:我们在教学当中, 非常重视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联系1:在得出了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硬挺直立的姿态之前, 出示了两幅比较图:缺水和水分充足, 形象生动, 一目了然。还让学生学以致用:解释菜农卖菜时, 为什么经常在蔬菜上喷洒清水。联系2: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联系实际农民为什么经常在下雨前施肥或施肥后必定要浇水, 让学生理解水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联系3:在认识了小麦不同时期需水总量与发育期的关系和理解了小麦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后, 我们也出示科学灌溉的图片, 让学生来指导实践:假如你是灌溉人员, 你怎样灌溉, 既能做到节约用水, 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联系4:我们也出示了“中国节水标志”图片, 即让学生寻找我校张贴的节水标志,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的能力。

创新三:我们上课的班级都是平行班,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同样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也很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 让学生对课本P51练习中李白的诗句进行分析是否符合科学道理, 为什么?从而给学生树立追求真理, 不畏权威的信念。使学生对水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流动、永不停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水在生物圈中是可循环的, 这是否意味着水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又比如:利用绘画绘图的方法表达植物不同时期需水量和平均每天需水量, 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分析数据能力。

创新四:对学生的评价, 我们由始至终都贯穿一种理念:赏识学生, 鼓励学生。叫学生回答问题时, 毫不吝啬地经常用到“你 (们) 真厉害”、“你 (们) 真棒”、“我真是太佩服你 (们) 了”等等, 不仅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并使得课堂氛围更加宽松, 教学效果更加喜人。

创新五:学以致用, 体现特色。

根据课程内容, 我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植物体内的漫游日记《一滴水》, 要求字数550字左右。

假如你是一滴水, 写一段文字来说明当你被植物的根吸收后所发生的一切。

我是一滴水, 我会飞, 飞上天空, 化作白云;我会聚, 化作雨水, 降落大地;在寒冷的冬天, 我还会化作雪花和冰晶。有一天, 我在泥土中玩耍时, 碰到了根, 不知不觉就被它吸……

学生围绕着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 都非常有兴趣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细说自己成为一滴水被根吸收后的变化。他们描述的形式多样, 各不相同, 字里行间, 都透视出发散思维的火花。

3 创新课堂教学后的效果

根据以上的创新设计, 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在尝试解读实验数据时, 学生还要比一比看谁算得最快、最准、看谁的图绘得最好的竞争意识, 积极性非常高。虽然基本上没有学生绘图绘得完全标准, 但他们能够相互指出彼此的不足, 达到了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说到李白的诗句时, 虽然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内容还没有学到, 但马上有同学指出:“老师, 他说的不对, 海上水的蒸发也可以通过降雨落下来。”这样自然地过渡到关于水循环的内容。教学中, 采取多媒体教学 (如播放资料片、展示多张图片等) , 多数环节都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如多次参与课堂讨论、参与技能训练等) , 讲解主要是在学生的归纳之后, 具有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的意思, 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被教师授课所吸引, 课堂效果较好。

总而言之,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 我们坚持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力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通过设计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活动和实验, 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充分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塑造人格。创新课堂教学, 无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训、情感教育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网络教学研究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的高水平网络课程。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进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2007年开始启动网络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活动, 截至目前共有9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评选将有力推进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事业, 对于保证和提高我国网络教育质量以及缓解因高校扩招而引起的教学资源不足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也要看到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目前还处在较低发展水平上, 呈现出观念孤岛、投资孤岛、资源孤岛、软件孤岛和市场孤岛等问题, 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缺乏, 共享不够, 难于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问题。

一、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1.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从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的矛盾中突围,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从1999年到2003年, 共有68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2006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79万人, 网络教育在毕业生数、招生数方面均占到了普通、成人、网络三种类型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总量13%以上, 在校生数方面占11%左右, 而且这样的规模是在不增加高校数量的基础上实现的。但与此同时, 一对矛盾已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适时启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 开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对于巩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成果, 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 促进高水平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改革和创新, 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均具有重大意义。

2.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支持下蓬勃壮大

时代发展的许多重要趋势如潮水般推动着网络教育理念进行整合和更新, 作为教育轴心的课程不仅是萌发教育理念的起点, 更是充分验证、尽情演绎全新理念的舞台, 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其各异的方式活跃所有的课程要素, 使其作用和量发挥到极致。在这种课程建设的潮流中, 独树一帜的高质量、高品质课程不断涌现, 不仅呼唤精品课程建设的提出, 更推动着精品课程建设往前走。一方面, 在先进教育技术的支持下, 课程的各种要素都得到了较以往更拓展和更准确的表达,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互联网速度大幅度提高, 在网上完成教学的实时交互已经很容易实现, 短信平台、QQ群也开始在网络教育中应用。实践过程中, 试点院校逐步认识到学生群体的特点, 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体会。此外, 观念的改变, 如学习支持服务观念的确立, 对资源有了新的认识:资源已不是静态的, 也包括动态的, 资源发展到了立体化、综合性阶段。

3. 网络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曾明确提出试点工作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网上教学资源建设, “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 但到目前为止, 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形成, 原因之一就是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实施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对于促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减少低层次重复开发, 促进网络教学改革和创新, 提升网络教育的社会地位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它不仅催生于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的矛盾之中, 更在科学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技术的孕育中脱颖而出。课程不是孤立的, 一个课程体现了课程开发和技术方案的教育的理念, 体现了管理是否规范, 体现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网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试点院校网络教育的水平。

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学习支持服务功能尚不完善

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的特色, 也是网络精品课程评审的重要指标。网络教育是成人、业余、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怎么能够适应成人、业余、网上、自主的学习方式, 真正能够帮助远程学习者学习, 是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 也是学习支持贯穿整个网络教学过程。但目前的网络精品课程在这方面尚不够完善, 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备。

2. 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多, 教学活动少

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育目标的设计、实现, 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目前的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模块均较多, 但大都缺乏丰富的学习活动设计。网络教学总体设计要符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媒体形式的选择要恰当。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的形式要多样;要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3. 远程导学与学习活动不够丰富

学生学习信息记录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 方便教师针对个别学生及时做出辅导, 以便保证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质量, 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精品课程缺乏运用多种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信息记录的设计和使用率低,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不够到位;评价方式 (作业、在线练习等) 缺乏多样化, 评价反馈不及时。

三、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1. 从专业化团队建设入手

教师是课程的灵魂, 教师队伍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建立一支集学科专家、主讲教师、课程辅导教师、校外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学习方法指导教师“五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在人员组织上, 要组建优秀的资源建设的专业化团队。在网络教育中, 师生分离的特征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方便, 也不及时。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网络教学中的师生需要建立更多同步或异步的交流途径, 以弥补师生交互的缺失, 而教师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交流, 如解答学生疑问, 指导学习过程, 组织网上教学活动等。

同时, 要设计专业化的队伍分工和体系化的岗位角色, 并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 形成策划、制作、课程管理和运行等部门, 分工合作来完成整个资源建设工作。要聘请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 要引导并创造校内外专家合作的机会, 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和技术等人员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而且要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

2. 从教学内容建设入手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的建设主要通过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内容来实现。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精选经典内容、导入前沿内容、介绍争议内容、延伸交叉内容、融入人文内容的原则。教学设计应能充分把握网络教育的质量观, 以此为依据, 结合网络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 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可实现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特点, 采取多种课程设计策略, 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 有效地实现教学效益, 并通过层层落实的组织管理物化于具体课程。

3. 从教学模式建设入手

教学模式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由于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的准分离, 因此远程教育更强调学生通过媒体学习, 这就使得网络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往往较多体现在资源呈现层面上, 没有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国内的网络教育学生普遍存在外在动机强、内在动机弱的特点, 他们参加远程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职业发展或生存需要, 很少是自我能力发展的需要, 因此更加注重学习结果 (如学位、文凭) 而轻视学习过程。在这种情况下, 更需要开展必要的网络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提高教学的质量。

4. 从教学资源建设入手

在网络教育中, 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对象, 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网络课件是目前网络教学的最主要的资源形式,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因此网络课件不宜制作成一部静态教材, 它应当承担更多的功能, 包括系统化呈现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此外, 应充分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认真研究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和规律, 强调课程建设多种媒体资源的一体化设计;通过实施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制, 保证统设课程的建设质量, 建设一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基层教学点的实际需要的精品课程及其教学资源。

5. 从实践教学建设入手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环节,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网络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渗透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因素, 变得更加开放、实时、便捷、人性化。设计思想创新与实现方式现代化是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灵魂。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将实践教学网络化的问题, 它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创新, 是对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运用。必须充分使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创设在线实训环境,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

6. 从学习支持服务建设入手

学习支持服务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 它是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制约着网络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实践表明, 网络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都有一个从松散到规范的发展过程。为了促进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服务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7. 从特色建设入手

由于课程定位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对象不同, 必然会使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何突出本课程在资源建设、教学内容、学习支持服务以及整体风格设计等方面的特色, 必须要深入地思考并且要真正地做出自己的特色。如兰州大学应结合学校优势学科, 大力开发西部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干旱区农业等方面的精品课程资源。

8. 从机制建设入手

在经费支持、政策支持、精神支持等方面完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激励机制, 健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价机制。学校的政策支持对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包括成立专门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机构, 由学校领导挂帅, 统筹和推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把网络教学工作量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中;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经费支持;鼓励教师申报网络教学改革立项;鼓励教师在普通本科教学中使用网络课程等。

参考文献

[1]邓幸涛, 曹凤余.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五人谈[J].中国远程教育, 2007, (8) :5-12.

[2]李少华, 陈庚.从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看网络课程发展现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8) :152-153.

[3]黄勇.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 (2) :61-63.

[4]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8) :62-64.

[5]黄安心.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 2008, (25) :144-145.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拍摄与制作 篇11

关键词 精品课程;拍摄;编辑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73-02

Teaching Vide’s Filming and Production on High-quality Course//Chang Mingtao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 to make a video recording. Only by the detailed preparation, exact recording and careful editing, can we reflect the teaching process objectively, the idea artistically, and meanwhile, the excelle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Key words high-quality course;video-recording;editing

Author’s address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734000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各校开展,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关于精品课程“需要在网上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的规定,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因此,搞好精品课程建设,解决好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制作也非常重要。摄制者通过细密的前期准备、准确的现场拍摄、精心的后期编辑,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展现出来。

1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节好的精品课课堂录像应该是拍摄工作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

1.1 拍摄人员熟悉了解课程类型(实验课、活动课等)和教学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拍摄要求(对象)进行分析,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适当的策划(如机位、景别等),做到心中有数。

1.2 主讲教师按精品课程课例的要求,作为精品课程课例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连续拍摄45分钟。上课的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准备好充足的教学内容。主讲教师要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

1.3 听课学生根据不同类型课程要求,学生人数控制在20~45人。师生互动时,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学生回答问题起立后停顿3~5秒,进行回答,结束后停顿3~5秒坐下。

1.4 教学媒体演示课件字体要大,最好用加粗的字体;课件画面的版芯不宜过大,文字与图表的四周要留出10%的空白;多个标题及其内容最好不要在同一屏上呈现,应分别做成多屏;课件画面的底色和文字色不宜太接近,字幕色彩要鲜明,要与背景色协调。

1.5 教室场地选择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的教室,有条件选择微格教室。尽量选择阴面的教室,避免光线直射入教室,形成黑板反光以及造成逆光拍摄。还要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布置桌椅。

2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拍摄方案与机位设置

一节好的精品课课堂录像,虽然单机拍摄可以以完成,但却难以全面有效的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展现出来。因此,拍摄精品课课堂录像最好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摄像机多机位拍摄。

2.1 拍摄方案(表1)

2.2 拍摄时机位的设置前方机位摄像机,摄制位置位于教室前方,黑板边缘两侧,主要负责拍摄学生听课、记笔记、练习、回答问题、做小组实验等,注意抓拍好学生的动态及反映。后方机位摄像机,摄制位置位于教室后方(有切换台时与切换台平行相邻),负责拍摄课堂教学的全景、教师的中景或近景、板书、投影、电视及计算机屏幕及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如果是现场摄录制作,直接将投影、电视及计算机屏幕信号接入切换台,与其他视频信号进行切换,减少后方机位摄像机摄像任务,同时提高了投影、电视及计算机屏幕信号的质量。

2.3 现场切换精品课摄制除了要求拍摄人员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每个镜头外,现场切换人员还应在画面的选择与组合、镜头的切换、特技的应用等方面做到适时、适度、准确、合理,切忌画面停顿过短或镜头切换频繁以及过多地使用特技镜头而造成中心不突出、画面零乱,以致削弱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一些用单画面难以完全展示的教学环节,可用画中画或左右画的技巧。如投影、板书等展示教学内容时,用画中画的功能,把展示的教学内容放在主画面,把教师的画面置于主画面中某一合适的位置。再如用左右画面分别表现教师提问题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情和神态,使画面产生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3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拍摄技巧

3.1 光线的运用在用自然光拍摄时,机位的设置是由来光方向决定的。前方拍摄机位应设置在来光方向一侧,保证摄像机顺光拍摄学生动态及反映。在拍摄时,随时调整摄像机的色温按钮与光圈按钮,确保画面光线均匀。建议使用阴面教室,避免光线直射学生脸部造成摄像机一侧光照不足,在画面上显现出一片黑脸,难以看清学生的动态。在阳面教室时,应选择遮光效果好的窗帘遮挡直射进来的日光,勿用蓝色等深色窗帘,以免造成混光,使色彩失真。

3.2 景别的运用精品课程摄制常用的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4种。

1)全景,主要完整地表现教师的教态、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等,反映师生的教学氛围和课堂精神面貌。拍摄全景时,要注意教室空间深度的表达和师生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此景别经常用在精品课程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

2)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主要表现主讲教师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用来表现学生的表情和神态,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表情、动作等。拍摄时,必须要注意抓取师生的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都富于变化。

3)近景,主要是用来表现师生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以交流感。如教师讲课、写板书、做演示实验;学生回答问题、认真听讲等。这是精品课程录像中最常用的景别。

4)特写,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所表现的事物。如板书内容的重点词语;实验中的溶液、试剂瓶上的名称标签;演示实验时,准确操作的画面等。

4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后期制作

后期编辑就是将拍摄的精品课程课堂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剪接,最终制作成一部连贯流畅、主题明确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教学录像片。为此,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后期剪辑工作主要包括下列3个方面:整体内容编辑、制作片头和字幕简单设计。

4.1 整体内容编辑教学录像画面一般不需要过多的剪辑和特技处理,尽可能保持课堂的原貌。编辑过程中要遵循镜头组接原则。镜头组接原则中有“动接动、静接静”的一般原则,景别的的过渡要自然合理。编辑时间要符合精品课程时间要求,控制在45~50分钟。如果主讲教师上课时间超长,编辑时在把握好课堂的整体结构情况下,不能删除主讲内容,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对一些同一动作的内容,如学生写作、制作、实验、分组讨论等,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使整片达到规定的长度。

根据国家教委1990年发布的《电教教材编制要求与技术质量试行标准》,教学录像带内容的安排必须符合以下次序:1)在录像带的开头需录制60秒钟的彩条信号;2)彩条信号后再录制10秒钟的黑底(场)信号;3)片头(一般少于30秒);4)教学内容;5)片尾;6)彩条(10~40秒)。

4.2 制作片头片头用于交代教学内容主题,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为接受这一主题内容做好思想准备。内容主题包括:教材版本,课程名称,本节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职称、单位名称等。通常片头背景一般为蓝色背景,字幕色彩选用黄色或白色。时长一般少于30秒。

4.3 制作字幕字幕制作是教育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添加字幕可为声画表意作补充,丰富教学内涵,增强教学说服力。一般需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添加字幕。

1)段落之间添加小标题,一般一节课是围绕一个主题的某几个部分进行讲解,这时在每个部分之间添加字幕,可使各部分内容之间过渡自然,同时也会为学习者留下清晰明了的听课思路。

2)重点、难点处添加字幕,一般教师在总结某一定义、原理、结论时,为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在保留教师同期声的情况下,可把重点、难点的知识以字幕的形式呈现出来。

3)在理工类实验时,讲课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出现溶液、试剂瓶、仪器设备等,配合准确操作,同步出字幕,可使讲解内容一目了然。

4)处理好字幕与背景画面颜色的关系,如背景色彩较暗,字幕色彩就要选用明亮的色彩形成反差。此外,在文字设计上,注重字样造型设计、摆放位置,使其富有美感,便于学习者记忆、强化内容。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 篇12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信息技术

1 引言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 同样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精品课程是高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工作, 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示范效应, 起着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精品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与精编, 建成网络课程, 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课程进行管理是精品课程科学性、先进性的体现。同时,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需要满足这一基本要求, 面向更多的师生, 实现开放交流、广泛共享。

在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如何更好的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站的管理与更新, 都是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2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过程缺乏整体规划与管理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需要高校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指导。然而很多高校仅仅把精品课程建设当成一项简单的项目申报, 学校没有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 使得精品课程建设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 项目审批下来后缺少统一、长远的规划, 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 因此造成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出现无序化建设和重复性建设的情况。

2.2 精品课程的网站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内容尚需充实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水平不高, 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内容不全面, 有些网络资源仅仅是素材的简单堆叠, 形式单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 网络资源单薄, 师生最迫切需要的资源没有加入精品课程网站中; (2) 网络资源的表现形式单一, 以课件、文字为主, 而没有采用更为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 例如视频、动画、音频等; (3) 精品课程网站是静态网站, 缺少交互学习模块。上述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如: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缺少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持、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等。

2.3 重“建设”轻“应用”

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即在前期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做申报工作, 对精品课程的申报过程和申报数量都极为重视。而精品课程获得立项后, 却往往缺乏相应的后续建设, 不注重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提升, 使得精品课程的建设停滞不前。经过实际调查, 笔者随机对近百个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访问, 其中大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网页可以连通, 但超过10%的网页显示无法正常浏览, 出现“找不到服务器”或“无法显示该页”等情况。而在能够连通的课程当中, 则有部分课程存在着网页跳转速度慢、网络链接与显示内容不符、网络资源内容经年不变等问题。可见有些精品课程在评审之后便疏于后续管理及更新。

2.4 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教学资源成为“信息孤岛”

笔者随机搜索了众多高校的同一类精品课程网站, 发现网站数量众多, 重复建设情况严重。这些网站多有内容重叠的情况发生, 而建设水平则良莠不齐。可见很多高校的各门精品课程大多是单独建立课程网站, 自行开发课件资源, 其间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也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检索, 造成大量重复性开发工作, 既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也同时使很多资源成为离散的、独立的“信息孤岛”而闲置浪费。另外一方面, 在笔者随机访问的精品课程网站中不乏需要账号及密码才能登陆的情况, 而有些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只对本校的师生开放, 这种现象显然违背了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及共享的初衷。

3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

3.1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整体规划、动态管理、全程监控

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 高校应全程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明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及实现目标。实行整体规划、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做好协议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校际交流与同校院系交流, 执行中期考核及结题验收, 同时严格组织验收评估工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监督并指导各二级学院做好以下工作:前期进行网络资源需求分析;中期对网络课程进行体系规划、网络教学内容整合;网络资源成型后还要进行测试和试用, 并进一步做好后期网站管理和更新工作。

3.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缺乏所造成的。没有一流的教师, 便不会有一流的课程。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不仅要具有与课程相关的深厚专业背景, 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能力强, 还应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经验。高校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既要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也要定期开展教师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 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 除专业教师外, 还需积极培养专业教学设计人员, 从而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3.3 做好需求分析, 进行优质网站建设

(1) 在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前期就必须做好需求分析, 即弄清楚精品课程是为谁而建, 他们需要怎样的资源, 需要何种形式的资源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做到有的放矢。而需求分析可采用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 (2) 选择合适的资源建设团队, 提高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水平。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选择与专业公司合作, 使用他们提供的专用精品课程开发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解决多数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难题, 使得教师无需专业的网页设计技术, 便能上手使用, 但在开发系统设计过程中, 教师必须积极参与, 提出合理的专业意见。

3.4 重视后期管理与应用, 提高网络精品课程的利用率

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后期应做好以下几点: (1) 精品课程网站的定期维护, 防止有链接不准确、死链等情况的出现; (2)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 而非经久不变; (3) , 既要给网站交互的能力, 也要有能够及时响应的教师; (4) 加强与使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师生的交流, 积极进行资源内容与形式的改进。例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公布精品课程网站的网址, 让学生在网站上自发的寻找需要的资源, 这样一方面实实在在的让精品课程为学生所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 从而进一步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 (04) .

[2]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可及性评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03) .

[3]徐学莹, 王慧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策略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5) .

上一篇:信息化考卷下一篇:岗位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