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2024-09-24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通用10篇)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篇1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2013年5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去贵阳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新课标解读暨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我大开眼界,感悟颇多。两天的时间,我观摩了华应龙、刘德武、罗娟、吴正宪、四位专家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1、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

最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自学。因为有兴趣地自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力、培养合作的意识、形成丰富的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堂必须让学生参与,学生参与频率越高,思维与行为活动量越大,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正如专家所说,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能说清楚,把讲台交给他;离发言的学生远一点,不要总插嘴;回应学生发言要慢一点,坚持先生后己;总结是学生的事,不越位才能到位。

2、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确实会碰到一些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也许只是因一时成绩差或行为表现差,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就会被片面地夸大身上的缺点,被轻率地贴上“差生”的标签。作为教师,我们应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当你真正蹲下来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伟人,那么你也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老师。作为育人者,就是要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并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要学会用“放大镜”查找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引导。要让孩子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其勤奋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进而引导其健康成长。

3、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星期天下午,徐长青老师的讲座内容就是《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看标题以为是些很枯燥的理论,事实却恰恰相反。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用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课堂要少一点战争,多一点宽容;孩子成长的意义在于经历,而不是得到;差异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4、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说明进行数学活动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组织中首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和谐的态度面对学生。吴正宪老师的一堂《乘法分配律》,做得非常到位。我觉得这是一堂很有感染力,很精彩,是我终身难忘的一节课精品课。吴老师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眼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建模过程。学习过程共分为六个层次:

1、读懂情境图。

2、筛选数学信息。

3、发现并提出问题。

4、分析解决问题。

5、建立数学模型。

6、解释与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

吴老师首先出示花坛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发现问题。然后筛选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左边的花坛中每行有12朵花,共8行。右边的花坛里每行有8朵花,共8行以后,吴老师给学生进行了及时的课堂评价,把掌声送给了这个学生,并且表扬他说:用数学的眼睛发现了很有价值的数据。引导学生开始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紧接着,通过动画,把花坛覆盖,展现出长方形的花坛,接着让学生筛选数学信息:左边的花坛长12米,宽7米;右边的花坛长8米,宽7米。

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吴老师提问到:你想求什么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求花坛的周长、面积、花朵的数量、以及左边与右边的大小关系等等。吴老师在此时做出了重要的引导,让学生把问题聚焦在:一共多少朵花?花坛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上。

(2)、利用具体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

学生列式板书: 12×8+8×8 或者(12+8)×8

12×7+8×7 或者(12+8)×7

当学生写出上述算式的时候,不是由老师来评价,而是由写的学生讲出算式的意义,并且在讲完之后,还会追问其他学生:“你有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学生提出要不要加括号的问题后,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并最终指出了小括号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通过一个问题的引导,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充分的体现了生生之间辨析知识的对话。

(3)、根据算式推出两边相等并说明理由。

通过对两个列式分别进行计算,学生得出“结果相同”这个重要的算式关系。这个时候吴老师提出:如何来表示结果相同呢?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符号来表达问题,并在此对能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学生给以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学生思考后指出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同,应用等号连接,等号的意义是表示两边相等。

即 12×8+8×8 =(12+8)×8

12×7+8×7 =(12+8)×7(4)、找出感觉用数学式子表达。

吴老师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等式的特点,问:“你能写出这样的一组算式吗?有感觉的请举手。”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这两组算式,自己寻找出12×7+8×7 =(12+8)×7这样的等式左右两边算式的一些特点。由于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同,板书的学生便出现了很多问题,吴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不断地寻找共同点,对算式进行分析,最后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找出两边都是乘以相同的数值,把另外的两个数相加等重要的信息,完成了板书的算式。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很注重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感知,并没有直接给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知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自己寻找规律,建立联系。

(5)、运用乘法的意义,从几个几的角度来分析验证算式。

吴老师让写板书的学生来说明,左右的算式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问题。12个8加上8个8,就是20个8;而右边12加8的和是20,20乘8也是20个8,因此左右两边相等。把知识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并与已学知识建立纵向联系。

(6)、发现规律,总结自己的发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归纳。

通过板书的5、6个算式,吴老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算式多吗,你能写完吗?那你怎样用算式来表示一辈子都写不完的算式呢?学生写的百花齐放,特别是有个学生是写出了这样有趣的算式:刀×箭+枪×箭=(刀+枪)×箭。吴老师就让学生自己来说明意思。在这个环节,吴老师特别注意猜测学生所想,因为不少学生心里明白,但是表达的不够清楚。乘法分配率在学生的笔下,是“一个数加一个数再乘一个数,„„.”语言很不准确,但是用吴老师的话说,这正是学生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展现出学生思维真实的一面,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求证出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乘一个数,可以用一个加数先乘这个数,再用另一个加数去乘这个数。或者用符号的方式表达□×○+△×○=(□+△)×○,最后用字母的方式表达(a+b)×c= a×c+b×c 最后吴老师归纳出这就是乘法的分配律并在题目中应用。

几点认识:

1、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适当自由想象的空间,符合学生喜欢参与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2、使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3、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的知识,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4、老师在课前准备的大量资料,精心的策划,课堂上交给学生去表演,老师置身学生中间,给予适当的引导、点评,敏锐发现问题,组织协调课堂。充分体现了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作用及要以学生主体作用。

听完所有专家老师的授课与反思后,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有几点是我值得反思与改正的:

首先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梯次推进,朝着教学目标一步步跟进。同伴的质疑、小组的讨论、错误问题的改正、自己猜想的验证等等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生交流”,而不只是“师生交流”。

其次要关注细节和驾驭教材:这其实是让学生真正忠实于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干净利落的表达出来,重视自己的数学感觉,即使感觉出现错误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不断地进行验证与研讨。同时,这样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当然建模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停驻脚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问题不断地验证、深刻的剖析,直至推出结论。学习指导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与引导。真情的交流和对话。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整体把握教材,实时进行调整。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课程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把需要数学建模的课程讲细、讲透,多花些时间培养学生自己的数学感觉,训练学生多用数学的眼睛,站在数学的角度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思考,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整体提升孩子的数学素养,虽然前段也在实践,但是从这也感受到了和专家的差距。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想好好研究研究自己的课堂,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没有条理的、零碎的思考中,而没有系统的规划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是“停驻”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而一味追求自己的教学进度。

总之,这些专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给我注入了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血液,我将会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们的学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进行探索。

2013.06.02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篇2

关键词:语文阅读,语言,魅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在阅读教学中凸显语言的魅力, 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 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此次, 我就以《语言的魅力》一课的阅读教学课例来具体阐述。

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行乞的盲老人木牌上添加了几个字, 帮助老人行乞的事, 说明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 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依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 我选择让学生抓住文中重词、句、段, 朗读理解、感悟文本内涵。

我以语言的魅力为突破点, 按照:“寻找有魅力的语言——感受有魅力的语言——学说有魅力的语言”的思路进行教学。

一、在阅读教学中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课前, 我引导学生背诵春天的诗句, 使学生既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又感受到语言的另一个魅力, 那就是有魅力的语言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把语文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此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语言的魅力》, 并相机指导“魅”的写法, 提醒学生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 第七笔竖弯钩要写得稍长些, 要托住里面的未字。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 锲而不舍, 养成习惯, 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本节课, 我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以教师的范写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潜移默化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 逐步形成语文能力。

接下来, 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对课文逐段分析的方法, 而是直奔重点: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 学生很快找到了:“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然后我紧扣语言文字, 抓住关键词句, 让学生默读静思, 找出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行为和心理变化的语句品读感悟, 这样就避免了过于琐碎的提问, 肢解课文的分析,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整体性很强。而当学生汇报行人的表现时, 我抓住关键词“无动于衷”, 让学生参与板书, 重点指导“衷”字的写法和用法, 提醒孩子注意这是一个形声字, 利用课件出示这个字的声旁、形旁及演变过程, 让学生了解它的本义和引申义, 做到了字不离词, 用咬文嚼字的方法理解巧妙地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透过“无动于衷”这个词, 学生的朗读既表现出对行人的指责, 又表达了对盲老人的同情。这以点代面的指导, 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与层次, 使学生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及相关语句体会的方法。

二、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有魅力的语言

承接上一环节教学, 我通过对比, 凸显语言的魅力, 并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于是, 我带领学生直入课文第六自然段, 寻找语言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 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我设计的思路是, 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通过谈画面、播放春天的图片, 学生陶醉在春天的意境中。

此环节, 以读为本,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陶醉再读描写春天的语句。利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学生潜心会文的默读、朗读;有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并请学生评价我们读得有何不同, 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殊读法, 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朗读技巧的指导;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背诵, 在情感与技巧的指导基础上, 调动学生当堂背诵的兴趣, 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搭桥”, 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 体现朗读指导的梯度与扎实。积累和内化了的语言,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学生情趣盎然。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 我便范读引领:“是的, 春天是美好的, 那蓝天白云, 那绿树红花, 那莺歌燕舞, 那流水人家, 怎么不叫人陶醉呢?”紧接着,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 感受盲老人的世界。借由刚才的情感铺垫, 我使用引读法, 指导学生感悟品析:“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中心句:

当衣着华丽的绅士在欣赏蓝天白云时, 盲老人叹息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当贵妇人欣赏绿树红花时, 盲老人心酸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当我们小朋友在欣赏莺歌燕舞时, 盲老人失望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去感受流水人家时, 盲老人绝望地说: (生接读)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鲜明的的对比, 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盲老人的处境悲惨, 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此情感基础上, 我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把自己当作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及来来往往的行人, 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 将自己深切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语言和精神在同构中获得新生, 学生们背诵此段也就水到渠成。

随即, 我出示 (课件)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 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就在于它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句式, 学生们有感而发, 感悟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学生的感悟得到了提升, 思维品质得到了锻炼, 语言魅力所在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在阅读教学中学说有魅力的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 引导学生迁移阅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八个字》中, 伦纳德老师对自卑残疾的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感悟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令人心生温暖、终身难忘。随即, 巧妙地进行课后习题的处理, 再指导让学生像诗人一样, 用上“可是”说一句有魅力的语言。老师由扶到放, 由仿到创, 体现了训练的梯度。在拓展迁移时, 老师引导学生用有魅力的语言, 联系生活为水管旁、草坪边、花坛边说、写提示牌, 把语文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切实地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透过课文这扇窗户, 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从而激励学生博览群书、锤炼语言。

总之,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有魅力的语言而展开, 体会它的魅力所在, 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魅力语言, 让课堂真实、朴实、扎实, 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

[1]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2]朱作仁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篇3

王鑫

2015年5月27—5月28日,我们一行五人在来到了滨州市逸夫小学,参加了小学新课标解读暨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感悟颇多。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杨瑞芳、盖玉霞、张洁、李玲娟等6位老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记,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这两天的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先生

最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自学。因为有兴趣地自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力、培养合作的意识、形成丰富的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堂必须让学生参与,学生参与频率越高,思维与行为活动量越大,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正如黄爱华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能说清楚,把讲台交给他;离发言的学生远一点,不要总插嘴;回应学生发言要慢一点,坚持先生后己;总结是学生的事,不越位才能到位。

二、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确实会碰到一些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也许只是因一时成绩差或行为表现差,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就会被片面地夸大身上的缺点,被轻率地贴上“差生”的标签。作为教师,我们应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当你真正蹲下来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伟人,那么你也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老师。作为育人者,就是要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并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要学会用“放大镜”查找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引导。要让孩子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其勤奋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进而引导其健康成长。

三、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星期天下午,徐长青老师的讲座内容就是《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看标题以为是些很枯燥的理论,事实却恰恰相反。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用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课堂要少一点战争,多一点宽容;孩子成长的意义在于经历,而不是得到;差异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篇4

于3月13日—14日赴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进行了为时一天半时间的学习。听课八节:其中14日上午的两节课《松树》(七年级)、《烟台的海》(六年级)执教者为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其它的六节课分别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执教。另外,南通市语文教研员袁菊、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语文教学通讯》B版的主编刘远、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汤振刚教授都分别做了报告。综观本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第一、重视文本阅读

表达个性感悟

从小学课堂到高中课堂授课者们都刻意加强了学生的文本阅读。像这样的大型教科研活动,在上课之前授课者们应该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初步的预习,但在仅有的45分钟的课堂上老师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阅读文本。比如第一位来自安徽的宣沐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放开声音朗读文本——《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然后让学生提问有哪些地方不能理解,接着老师抓住了“英雄泪”这三个字,提出:谁是英雄?为什么流泪?理解过之后由老师范读文本,再由学生朗读文本,接着又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文本。朗读过之后再让学生来表达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流泪有没有影响英雄的形象。整个一堂课的主线是相当明显的,我们暂且抛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问题,单看这一节课,阅读文本表达个性的思路应该是授课者传达给我们的主要教学思想。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来自山东的朱则光老师在讲授《木兰诗》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讲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段的时候,老师巧妙地把这一段诗歌用“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方式进行了改编,并且配上了《喜洋洋》的乐曲让学生朗读。这是七年级的一堂课,这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因此在接下来表达个性感悟的环节里学生的发言也是精彩纷呈。而余映潮老师的两节课除了秉承了他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和“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教学思想同时也给听课老师传达着同样的信息。

第二、倡导批判思想

提升阅读品味 整个活动中最让与会者意想不到的就是就是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汤振刚教授的发言了。他一开始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某日,美国前海军总司令麦肯锡去探望他的军校好友马歇尔将军,此时的马歇尔已是陆军总司令了。麦肯锡将军说:“你知道我的海军一直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最勇敢的部队,我希望你的陆军也一样。”马歇尔将军当然不甘示弱,说他的部队同样是全世界最勇敢的。麦肯锡就让他证实一下。马歇尔随便喊住一个路过的士兵,指着不远处一辆开动的坦克命令道:“你给我过去,用身体挡住它!”“你疯了吗?”士兵大叫,“我才不那么傻呢!”说完就撒腿跑了。马歇尔满意的对老同学说:“看见吧,只有最勇敢的士兵,才敢这样同将军说话。”

汤教授旨在引导我们要转变观念,以不同的视角、以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文本,和学生一起提升语文阅读的品味。他列举了如下例子:第一、比如小学课本里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是在教育学生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功,他认为这是安徒生最失败的作品,因为人人都知道奋斗是不一定能够成功的。第二、在《项脊轩志》他没有读到感动,特别是最后的:“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而这一段是授课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的一个语言点,汤教授提出,读书为什么就一定要做官呢,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把孩子从小引向歧途,有何感动?第三,在《木兰诗》的评课中,黄厚江老师曾这样说道:你看看我们的古典文学有一些经典的东西一直浸透在我们的血液里,比如《木兰诗》,很多人不记得前面的内容,但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非常熟悉的。而正是这一句话被汤教授全盘否定,汤教授指出为什么人们总是记着这一段话呢,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向来就是一个男权社会,当然文人也大都是男人,女人能成为英雄就被他们反复拿来把玩。被汤教授批判的文本还很多比如九年级一位老师执教的《向一棵树鞠躬》等等。他的这种解读方式可能有点偏激,但带给我们的视角却是全新的,为我们提升语文阅读的品味打开了又一条通道。

第三、注重教学积累

加强教育科研

不用这些大家们讲话,一到会场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科研氛围,这些大家都是我们在语文教研的各类杂志上经常看到的,他们的成功正是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成功典范。《语文教学通讯》是我们语文教师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主编刘远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科研并不难”。他强调了教学叙事在一线教师科研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到的还有:教学评论、教学随笔、和教材评论等等。为了说明教学科研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特地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余映潮老师今天上了两节语文课,我们可以把他的课堂实录拿过来,再搜集一些他以前的课堂实录,这样就可以写一系列的文章了,比如《余映潮老师课堂导语艺术的研究》、《余映潮老师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思想的研究》等等,一口气说了有近十个。

教学科研对我们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如果真的坚持照着刘远老师的话来做,注重教学积累,留心教育科研我们还是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的。

松原厚望作文精品展示 篇5

(一)欢欢喜喜过大年

宁江区回族小学五年三班汤然卿

早晨,我在睡梦中被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惊醒。啊!过年了!我兴奋得一下子跳起来。看见床头上妈妈已经把新衣服准备好了,妈妈说:“今年是你的本命年,线衣线裤要穿红的,预示着今年红红火火,万事如意。”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穿上衣服,一照镜子,啊!大红的颜色,胸前卡通图案,我的身心一下子被吉祥之光笼罩了!

这时,奶奶把我叫到她的卧室,神神秘秘地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慈爱地说:“过年了,奶奶给你压岁钱,祝你未来学习进步,幸福发财。”我一下子把眼睛瞪得老大,仿佛眼珠子要从眼眶子里掉出来。这厚厚的红包,看上去足有伍佰元啊,这对于我来说真是巨额啊!看着这个红包,我眼前好像出现了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玩具和美味的食品。谢过奶奶后,我把钱放在我的小钱包里,钱包立刻就鼓了起来。啊!这真是个发财年啊!

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一道道精美的菜品陆续摆上了餐桌。这顿大年饭真是丰盛啊!爸爸做了一道红烧鲤鱼,预示着年年有余;一道糖醋排骨,象征着生活甜甜蜜蜜;酱牛肉则代表着生活越来月牛……妈妈也做了她的拿手菜可乐鸡翅,她说希望我们健康快乐,还做了一道清淡的家常凉菜。开饭了,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菜肴,一边互相祝福,真是团团圆圆,和和美

美。

曹琳松原厚望精品作文展示 篇6

助人为乐的三毛

江北油田实验小学三年三班

三毛放学了,原本晴朗的天空竟然哭丧起脸来,真是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哦,还好,妈妈早上给我塞了一把伞。”三毛说。雨越下越大,天空中雷电交作,隆隆作响,铜钱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三毛走在路上,看着抱头鼠窜的人们,心里想:这些人怎么不看天气预报啊!

这时,三毛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只见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拿着一块小手帕,盖在头上,可这怎么能挡得住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呢?他的全身早已湿透了。

三毛非常同情老爷爷,想和他公用一把伞。就急忙跑过去,可是他长得太小了,老爷爷又很高,够不着,怎么办呢?

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他看到了老爷爷手中的拐杖,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说:“老爷爷,借用一下您的拐杖。”只见他拿出胶带,把拐杖缠在了伞柄上。大功告成,一把超长的雨伞诞生了,他抬起头来,看见的是老爷爷疑惑的脸,他解释道:“这样我们两个人就能公用一把雨伞了!”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篇7

男1:同学们,你们想变聪明吗?(全校回答:想)请你看书吧!女1:你们想明事理吗?(全校回答:想)请你看书吧!

男2(张钊瑞):你们想具有优雅的举止和文明的言谈吗?(全校回答:想)也请你看书吧!

合4:同学们,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香世界吧!

男1:书是一条船,读书就是船载着我们在智慧之河里航行。

女1:书是一只鸟,读书就是站在鸟的双翼之上从天空中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男2:书是一座桥,读书就是越过小桥奔向成功之路。

女2:书是一盏灯,读书就是借着灯光引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男1:每天清晨,我们徜徉在美文书海里。女1:每个午诵,我们浸润在经典诵读中。

男2: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书香溢满校园,经典滋润心田”读书汇报展示活动。

女2:虽然正是冬季,阵阵寒气袭人,但是,我们的心却是暖暖的。合4:因为读书给我们带来了阳光,带来了温暖。

女1女2:这次展演,是我校“建设书香校园”以来,书香成果的一个缩影。男1男2:那经典的美文,高亢的诵读,优美的舞蹈,和谐的旋律,幽默的相声小品,汇成了一首首美丽而又激昂的乐章。①(节目1 配乐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女1: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男1:我骄傲。

女2: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 男2:我骄傲。

女1女2:我们都是中国人 男1男2:我骄傲

《沁园春·雪》吗!男2:兄弟,你还行!

男1:我还会背呢!望长城内外„„

男2:走走走,看人家二年级同学的表演吧!⑦(节目7 唐诗联唱《追月》)

女1: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诗篇中,追逐着那颗最明亮、最皎洁的月亮。

女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女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女2:让我们传承中国精神,憧憬美好未来。请欣赏三年级同学表演的节目唐诗联唱《追月》。

⑧(节目8 相声《国学经典》)

女2:站在世纪的长河上,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男2: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美德。

合:我们爱国学,更爱中国,国学在心中,祖国就在心中。男2:请欣赏由五年级同学表演的相声-----《国学经典》。⑨(节目9 配乐朗诵表演《三字经》)男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女2: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男2:炎黄子孙现代风。女2:儒家经典中国味。

男2:请欣赏一年级小朋友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三字经》。⑩(节目10 群口快板《夸夸我们的好队长》)

男1:铛了个铛,铛了个铛,夸夸我们的好队长;铛了个铛,铛了个铛,夸夸我们的好队长;铛了个铛,铛了个铛,夸夸我们的好队长。女1:项鑫项鑫,你这是干啥呀?

男1:哎,本想在大伙儿面前显摆一下,可是忘词儿了,还是听听四年级同学表演的的群口快板《夸夸我们的好队长》吧!铛了个铛,铛了个铛,铛了个铛了个铛了个铛。

⑾(节目11 话剧《小红帽》)

最新童年读书笔记感受-精品 篇8

童年读书笔记感受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 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篇9

5月10日上午9点45分,应学校通知,我在家通过电脑观看了“首届山西省 城镇中学

崔新强

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八年级语文(上)获奖优秀课件的网络直播盛况。几位老师利用交互白板巧妙地构思课堂,灵活地创新课堂教学,解决了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问题,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自由、热情、精彩、生动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下面谈谈我这次观看优秀课件大赛活动的观摩感受。

一、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效果。

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般很重视这节课的教学知识容量,也就是说课堂效果与课堂知识容量有着重要的关系。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速度的局限性限制课堂信息含量,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利用电白板课件增大信息量,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习题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白板还可以播放视频,可以拍照,尤其是它的储存功能,这些都为教师的点拨,创设情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其视觉效果更是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使用电子白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注意,如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的这些特殊效果,虽然运用其他软件也可以实现,但制作和操作都没有电子白板方便。

二、影音媒体的应用使课堂丰富多彩。

传统教学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老师的语言和板书,再会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师也有疲惫的时候。而课件教学中影音媒体的应用却大大调动了课堂气氛。恰当地选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三、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能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单凭老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或有些知识凭老师的叙述,学生无法清晰的理解。这时候课件教学却能收到奇特的效果。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遵循教学需要性的原则,选择最能突破重点、难点的素材,如影像、声音、文字、图片等,组合成多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质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注意的是,突破重点、难点必须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即合理而巧妙地安排媒体,在什么时候出现多媒体,必须讲究艺术性。

四、电子白板教学有益于身体健康。

教师不必担心板书时黑板使用不够,不必再受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在电白板上操作电脑,利用智能笔直接书写,使用板擦随时修改,写完一页系统能自动保存,不需要的地方可以利用幕布遮挡,重要的也可以利用聚光灯凸显,并可以在注释功能下对原来的文档、网页等进行修饰、批注。学生上课时也会被资源库中更多的画面图解吸引而专心听讲,最后还可以将整节课的板书内容来个回顾,加深学习印象。

“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的感受 篇10

展示活动学习心得

禄丰县第一幼儿园 胡美仙

10月24-25日,我非常有幸的在昆明青年大厦参加了“《指南》背景下—全国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研究暨精品课例展示活动”为期两天的观摩学习,共观摩了八节教学活动,聆听了专家的四个主题报告。非常感谢园领导给予我这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观摩的艺术领域活动,汇报一下我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与体会。

10月24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周洁向大家展示了中班音乐律动《魔法森林》、大班的音乐律动《毛毛虫变蝴蝶》两节教学示范课。

周老师和14个小朋友围做成一个圈后,中班音乐律动《魔法森林》开始了,周老师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今天,我们要到魔法森林去玩,走走走、拍拍手,走到魔法森林后,我们要学习仙女的咒语,她会说什么,还会带领我们玩什么呢?”

接着,音乐响起,周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律动。第一遍示范完了,周老师引导提问:是谁在念咒语?之后,周老师第二次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律动。引导幼儿交流:仙女说了什么?是怎么做动作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周老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律动。幼儿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终于知道了答案。接着兴致勃勃地跟着周老师随着音乐做第四遍律动。周老师再次提问:仙女说了几次:“是你吗?躲起来了!”幼儿带着新问题随音乐做了第五遍律动,终于发现共说了三次。接着,周老师创设情境,用魔法袋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具体玩法是幼儿与老师一起随音乐做律动,当老师第三遍说完:“是你吗?躲起来了!”之后,请一名幼儿从袋子里摸出一个小动物后,带领其他幼儿做模仿动作。游戏反复进行了四次,幼儿分别从魔法袋里摸出了青蛙、灰兔、KT猫、鸭子四种动物做模仿动作。最后,幼儿起立顺时针围圈游戏,由老师摸出最大的一个动物——大象,鼓励幼儿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幼儿和老师再见后,活动结束了。

接着开展的是大班韵律活动《毛毛虫变蝴蝶》,周老师与幼儿同样是围成一圈坐。本节课共5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周老师用谈话法导入活动:你们见过毛毛虫吗?你知道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有一只毛毛虫最爱吃饼干。第二环节欣赏音乐,做基本动作:首先,周老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吃饼干,吃饼干,吃了一块兔子饼干,吃饼干,吃饼干,吃了两块兔子饼干,吃饼干,吃饼干,吃了三块兔子饼干,吃饼干,吃饼干,吃了四块兔子饼干,周老师提问:毛毛虫吃了几块饼干?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反思后明确是通过看、听、数知道的。接着,周老师带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创编不同动物的名称,做基本动作。第三环节:加入抢椅子游戏。她先做蝴蝶状在圈内飞,边飞边说:“飞呀飞,瞧我多美丽,飞呀飞,瞧我多帅气;飞呀飞,瞧我多美丽,飞呀飞,瞧我多帅气。”然后找了一个椅子坐下来。这时,她让幼儿思考:“我是说到哪一个字时找到一朵花坐下来的?”幼儿发现问题,只好请老师再示范一遍,周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思考、观察,在周老师又重复示范2遍后,幼儿解决了问题,终于明确在说到第二个“气”时找到一个椅子坐下来。接着,周老师创设情境,幼儿进行抢椅子游戏。第四环节:加入猜谜游戏。周老师引导幼儿表述:我是一只爱漂亮的蝴蝶,你会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呢?之后,进行猜谜游戏。具体玩法是:蝴蝶躲猫猫后,教师用一块大沙巾罩住一只蝴蝶,等音乐结束,这只蝴蝶要大声说:我是一只XXX的蝴蝶,大家一起猜是谁?对了就可以继续游戏。第五个环节:完整进行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到此,快乐的音乐活动结束了。

周老师精彩的两节教学活动,鲜明地表达了音乐律动中循序渐进的教学法,重视律动中教师动作的示范引领,关注活动中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认真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整个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由被动转变成了主动,幼儿们在玩中掌握了知识,在学中激发了兴趣,实施了活动的游戏化。

活动过后,周老师作了《游戏要素在团体律动游戏中的尝试与运用》主题报告。周老师谈到:团体律动活动的关键要素:

1、动作要素性质及其组合变化的可能性。动作:部位、路线(长短)、空间(高低)、力度(强弱)、关系(二层)与自己、与他人、与物体。

2、音乐要素性质及其组合变化的可能性。内容、情绪、形式(二层)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形:句、段、章。

讲座的最后,周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我们一起玩了“你最牛”、“何家公鸡何家猜”、“顶锅盖”3个有趣地音乐游戏,让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对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启发。

上一篇:富顺县永胜九年制学校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