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共10篇)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 篇1
精品体育课五步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体育课五步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武术基本套路五步拳是整个武术套路中最基本的基本功套路、是学好武术其他拳种的重要基础,其工作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五个基本步法组成,通过本次课学习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促进人体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参与者身心直接受益。本节课不学习五步拳的整个套路,而是从基础打起,学习五步拳的前三个动作。
学情分析
小学的学生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来说,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多进行武术练习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发育。小学的学生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基础,但单纯地武术教学有点枯燥,因此添加游戏项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能认真积极地参与武术的训练。
2、掌握五步拳的前半部分动作技术。
3、提高灵敏、快捷、柔韧等身体素质。
4、加强武德修养,培养勤学苦练、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套路运行时眼法与动作的配合难点:套路演练的连贯性及武术动作的劲力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五步拳的整套动作
2、分招式讲解示范教学
3、前三个动作系统练习
4、两人一组对练
5、阳光接力
1、集体演练五步拳
2、放松运动:相互抖手臂
3、评价本次课
4、解散下课,送交器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4、安排见习生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振臂运动
4、体转运动
5、腰部运动
6、腹背运动
7、腿部运动
8、整体运动
9、踏步看齐
要求:
快、静、齐
跟随音乐,掌握节拍。
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伤害
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五步拳的整套动作
2、分招式讲解示范教学
预备势:并步抱拳
(1)搂手左弓步冲拳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目视前方。
(2)弹踢冲拳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前方。
(3)马步架打右腿落地,向左转体90度,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冲右拳,目视右方。
3、前三个动作系统练习
4、两人一组对练
5、阳光接力
游戏方法:
1号队员原地拍球20次,与2号队员击掌。
2号队员原地跳绳50次,与3号队员击掌。
3号队员踢毽子10次,与4号队员击掌。
4号队员仰卧起坐10次,与5号队员击掌。
5号队员跑到起点。
生:
1、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动作,了解正确动作要领。
2、积极思考,控制好身体的协调能力
3、同伴间相互纠正、相互鼓励
一、完成教学任务。
二、游戏能补充运动量地不足。
结束部分
1、集体演练五步拳
2、放松运动:相互抖手臂
3、评价本次课
4、解散下课,送交器材。
生:做到形神兼备
做好运动后地肌肉放松
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一块
篮球、小跳绳、毽子、小垫子各8个
录音机一台
课前检查场地、器材。
课中强调保护与帮助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 篇2
一.示范策略:引领美读, 奠定基石
(一) 范读美文, 教者授之以“渔”。美文阅读是积聚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如何取舍, 是一个值得斟酌的话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精选名家名篇, 范读美文。一批美文大家走进初中生的阅读视野:毕淑敏、张晓风、三毛、刘墉、泰戈尔等, 学生在听读过程中, 轻嗅字里行间的浓郁的人文气息, 品味到大师们的哲思睿理的精华, 从而亲近了文学之源, 领略到人性之美好。在听读了丁立梅的《祖母的葵花》后, “祖母伺弄土地, 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 一针下去, 绿的是叶, 再一针下去, 黄的是花。”农家的孩子们自然衍生出对家园的深深眷念, 城里的孩子也萌生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那是一种怎样的期待呵, 所有的孩子都是乐淘淘的神情, 无一不是心驰神往!范读美文, 就像在孩子纯净的心田里, 播下一粒神奇的种子, 就等雨水充盈之际, 破土而出!
(二) 自读美文, 学生储存以“余”。吕叔湘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 对学生帮助很大。这里所说的帮助, 主要是对学生的作文成长的帮助。一个中学生, 从起步到成熟发展,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如何让这个成长期缩短, 恰是每个教者要探索的根本。学生自读美文, 不仅是捡拾好的语言“瑰宝”, 更是从大师的字里行间捕捉高超的技法和不尽的写作素材。大师的文章, 不仅能奠定学生丰厚的写作“地基”, 更能激发孩子写作的激情。引导孩子对生活、对社会现象批判地接受和敏锐的思考。学生自读美文, 减少了许多繁冗的写作环节, 直接进入“我要写”的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积累策略:积累美文, 厚积薄发
(一) 互荐美文, 拓宽视野以“娱”。个人的感知是有限的, 如果汇集了很多人智慧的结晶, 那么, 这个感知的世界是无限的。作品的灵魂, 需要很多双灵性的眼去挖掘, 才能真正达到人高, 文高的境地。让学生互荐美文, 交流彼此“切问而近思”的思维火花, 将这些散发出人性光辉的珍品意蕴呈现在每个阅读者的面前, 相互之间融合, 裨补缺漏, 不仅可以互通有无, 更能在有限的时段内, 拓宽出广博的视野, 达到“互娱”。
(二) 汇编美文, 怡情养性以“愉”。汇编美文和学生习作, 让农村的初中生全方位的接触多人的审美领域, 名篇佳作, 展现在每个初中生面前的, 并不是都适合他们的, 只有经过了自己的精心筛选, 挑拣出来的, 才是对自己写作有助的。学生个性不同, 喜好不一, 精选的美文亦不同。汇编美文, 既能补自己不足, 又能吸纳他人所长。这等“愉己”之美事, 怡情养性, 缩短了自己成长的时间, 节省了自己摸索的路程, 何乐而不为?
三.实写策略:方法指导, 彰显个性
登山, 则情满于山。不同的人, 因登山的心境、路径、偕同者等的不同, 胸怀中所蓄之情亦不同。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只有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才能让各异的方法各显神通。
(一) 造句, 嵌词, 摸着石头过河。最初的简单做法是, 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的妙词佳句, 运用到自己所写所说的句子中来。一孩子写自己的外婆:那身影, 在风中摇曳着, 仿若一种花开无声, 香气四溢, 守候着疼爱的外孙的到来, 那是一种幸福的等待, 等待, 成了外婆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很显然借鉴了《祖母的葵花》中的借物抒怀:“葵花开了, 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很香的等待, 这样的等待很幸福。”正是这种最浅层次的造句、嵌词, 让孩子们尝到了写作的乐趣。比谁最会活学活用, 现学现写, 已经成了初学写作文的孩子们的一种风尚!
(二) 仿写, 领写, 转换角色下水。单是会嵌词、造句, 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所需。进一步深入写作的领域的做法是, 方法探索阶段。仿写过程中, 注意将自己所要写的题材, 找寻贴近的范文, 可以追寻自己欣赏的语言风格, 可以超越自己所认可的写作思路, 可以驾驭自己所敏感的心灵过滤出的具体方式方法……不一而足, 为我所用。模仿并不可怕, 相反, 对刚起步的初中生来说, 拄着柺棍前行, 要稳当得许多。如果, 有心的执教者, 还可以充当最佳的角色——“领跑者”!先示范给学生, 怎样由“克隆———仿制———自由创作”一步步前进。就是中学生写作航程中的最好的舵手了!这种由羡慕别人写作的好手, 转入到自己畅所欲言的写作的创造, 就是作文本身的一大乐趣!
(三) 创新, 个性, 万类霜天竞自由。真正进入自由创作的领空的做法是, 方法实践阶段。生活是写作之源, 生活是现实的存在, 而学生的作文, 就是真实的折射。写作源于“胸中有积累, 不吐不快”。在经过了造句, 嵌词, 摸着石头过河到仿写, 领写, 转换角色下水的尝试后, 带着个性, 创新写作, 就自然衍生至“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境界了。
四.范例策略:范例引领, 自掘源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引领学生, 学会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生活, 用审美的目光注视生活, 用醇正的心灵之眼拓展生活。
(一) 范评美文, 精点妙笔之“术”。在读过《祖母的葵花》一文后, 教者让学生自由谈谈听读后的感受最深的一点。孩子们最初只能说出一两句自己的认知:有的从主题角度入手, 有的从创作风格着眼, 有的从语言斟酌角度切口, 不一而足。此时, 教者从不同层面给学生示范点评:幸福, 是“香香的”。葵花子的香, 不仅流淌出孩童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 更描画“我们”的童真童趣。文字中, 瓜子是花儿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 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 突显本文主旨“爱的最强光”。写作手法上, 巧用叠音词、比喻、拟人等修辞, 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 热爱生活的乐观, 给孩子们创设了幸福的殿堂。从主题, 到写作手法, 到意境品读, 一步步教给孩子精到的点评之“术”。随着教者评点示范的增多, 学生的赏析角度越来越多, 在对照自己所写文章时, 公正地评价自己的文章的眼光自然越来越高。
(二) 范例写作, 引领潜游之“正”。写作课程, 教者自己率先“下水作文”, 不仅仅有意识的引领学生选材亮色而阳光, 更能让孩子产生“跳一跳, 够得着”的挑战意识。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小事, 经过老师的浓缩于派生, 就能有穿透孩子心魂的魅力, 让孩子在写作中, 从根本上摒弃假大空的写作思路, 从而取得自然贴切的实效。
学生的擂台作文, 如“有时候, 爱, 很浅淡, 比如耳边不断响起的足音。那熟悉的由远而近的脚步声, 在耳边响起。熟悉得仿佛能让人忘却它的存在, 是母亲送来了温热的牛奶, 乳白色的液体兴奋地迎着母亲的脚步声左右晃动。那有节奏的足音丝丝缠绕, 叩响心灵, 而爱恋也一直从喉咙暖到了胃里。铿然的足音不断响起, 是不断传送的关怀。那些浅淡的爱一点点慢慢地漾开, 像一枚石子投入湖面激起的一圈圈涟漪。聆听爱的寂音, 犹比天籁!”
这些在范例引领之下, 还要担心孩子的思想潜游“正”与“歪”吗?真的是“无花水也香”啊!
(三) 范评习作, 自寻优劣之“根”。学生习作《煤油灯下的岁月》范评:“岁月无声, 爱, 却被沉淀下来。煤油灯, 伴着母亲的青青岁月, 燃烧出了最至真的情愫。灯, 始终是明亮的, 只要你心灵的殿堂中, 有一处容纳之地, 就会散发出无尽的光来。阳光下的旧煤油灯, 记忆中的点亮的灯, 串起的, 都是照耀“我”成长的光源。倾心, 倾情, 都是岁月的河流打磨成的珍珠”。学生在看到我的点评后, 跃跃欲试, 争相为其他孩子评点作文, 让性灵的文字, 真的做到在“阳光下曝晒”!将评点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孩子自寻文章的优劣之“根”, 比起单纯的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强上百倍。
五.评价策略:评价鼓励, 明确标准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动态的评价, 能让学生于睿智的片言只语中, 达到“不言不语念真经”的境界, 自然享受到“意在笔先”的神奇魅力。
(一) 点评巧妙适中, 体现人文关怀。对初学者来说, 文章叙事顺畅, 懂得真情流露, 就该给予适当的肯定, 在此基础之上, 做巧妙的提升, 如:你的“爆芽”的“爆”用得富于张力和活力, 写出了春日的蓬勃和鼓胀。真希望你的文字中多“爆”些这样的字眼!这种人文关怀, 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 他们也都珍视老师的这份出自内心的肯定!
(二) 评语中肯突出, 倾注人性关爱。学生的潜意识里, 有着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敏感神经。空洞的“赐予”褒扬, 他们的心田里, 自然会长出抗拒的芽苗, 对写作的热情, 自会淡去直至虚无。而中肯的建议和突出的肯定相结合, 能让他们享受到关爱的幸福。
(三) 鼓励艺术通透, 孕育人心似海。阅读初中生的作文, 教者不止是高屋建瓴的引领者, 更应该是蹲下身子的欣赏者。在评点学生作文时, 用通透的语言, 艺术地进行评价, 更是一种教学智慧。肯定、赞赏、激励的鼓动策略, 能让初中生对写作的热情高涨, 持久不衰。
初中作文教学的五步训练 篇3
【关键词】五步训练 加强训练 优化教学 写作素质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大多数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模式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创造性收到压制,发挥不出来,因此学生写作时随意胡编乱造,或抄袭范文,学生作文就缺乏应有的真情实感。
为了适应语文作文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我命其名为“五步训练法”:看—说—写—改—评。
一、看
我们教师指导学生看,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课内内容。看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看指定的课文、例文。二是课外事物。看自然景色及事物变化;看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看或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看有意义的电视、电影及课外健康读物。通过“看”,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指导中,我们应要求学生从这些“看”中积累素材、摄取作文信息,牢记具体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加工,这样,就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从而有迹可循;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有形可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明确“看”的目的,教给他们“看”的方法,激发他们“看”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从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写作掌握好第一手素材。
二、说
“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说”。学生从“看”中所摄取的作文信息,经过头脑的初步加工,把它说出来,不同年级的学生,“说”的要求也可不一样,大致相同的有文章内容、作文思路、作文构思、写作技巧等;二是教师的“说”。教师指导学生议论,交流各自的命题、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等的意见;还要指导学生端正写作态度,开拓文思,激发写作兴趣;还要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写作方法,逐步积累技巧;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话、真心话,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同学们的启示、帮助,从而达到开拓思路、明确写法、发展语言的目的,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三、写
“写”就是学生将自己摄取的作文信息经过再加工,以书面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即将口头作文变为书面作文的过程。学生筛选好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方法、情景、构思的指导,加以借鉴,整理成书面形式。学生要端正好写作态度,写出自己的内心话、真心话,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情感真实健康。在写作训练时,我们不要给学生划条条框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住学生是“写”的主体。先“说”后“写”,体现了作文教学的规律,实在有效。
四、改
“改”即批改作文。我们批改作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如学生自改、互改、小组改、集体改、老师批阅、老师指导改等等。我提倡学生互改与老师指导改相结合,老师指导学生批改的方向,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老师要先全部查阅,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作文整理成册或制成投影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互相修改。怎样修改?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作文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孩子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老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改,怎样改,学会了迁移,还能够拓宽视线与思路,互相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老师指导批改时应根据基础分层指导,将老师批阅意见反馈与学生矫正逐步分开,最终使学生达到“自写自改”的目的。
五、评
“评”是老师讲评,是对学生作文成败优劣的评价,是对学生作文的总结提高。做好作文的讲评工作是抓好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老师应该明白讲评的要求,第一,抓重点,针对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作详细的评讲;第二,抓主要毛病,选择全班都存在的毛病与不足从重到轻排序,然后对严重的问题作重点突破;第三,多褒少贬,对学生的作文要努力挖掘其闪光的东西,有时对其闪光之处不防作适当的夸大性处理,使学生充满自信,不再对作文充满恐惧与厌恶,尤其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即使是一句通顺的话,一个恰当的词语,老师都不妨充分肯定,使他们渴求被肯定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对作文产生几分好感。第四,授之以“渔”,作文评讲不仅要力挖病因而且要对症下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不仅要帮助找出问题出在何处,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学生作文中详略处理不当,那么老师除了指出这一点还要指导学生怎样安排材料的详略,从而在以后的作文中过好这一关。
五步训练法通过研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途径和方法,探索作文批改及讲评方式,使整个作文教学系统化。我们如持之以恒地让学生依法训练,将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 篇4
--“引”、“析”、“提”、“联”、“结”
一、“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二、“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三、“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四、“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五、“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材料作文之大忌
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3、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
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由此可见,写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练习: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五步教学法 篇5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有新发现、有新创新。我校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创新“五步教学法”,即预习——讨论——讲解——练习——拓展,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课前预习和准备将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要求也更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是以“预习学案”为主进行的。这个“预习学案”不是简单的看看书,或者掌握一下基础知识,而是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周密的学前指导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只有这样,上课老师再讲的时候只讲该讲的内容就行了。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将“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
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环节时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既是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体现个体的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又是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过程。在安排小组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原有成绩、能力、智力等因素,又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这样才有利于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与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互补作用以及组与
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通过本组同学的共同讨论,对自己的答案进一步进行理解,初步达到全组答案的统一。
三、学生出示成果,教师精讲点拨
作为教师在本阶段的释疑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中出现的疑难与困惑,二是针对自学中被忽略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空白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理论观点。这些是教材的主体内容,自然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做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按照导读提纲和课堂实际将其讲明讲透。教师点拨时应把注意力放在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上,要引导学生跟踪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去理解问题和掌握知识,可以通过检查成果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为学生解难答疑;还应做到语言精练,思路清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要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加深对导读提纲和教材内容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如果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却不能把所学知识保持在记忆中,那么学习将一无所获。因此,在学完新知识后还应对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进行巩固和升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复习,通过复述、小结、达
五步教学法 篇6
第一步“设疑”,即师生编制教学问题(即备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的新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编制3—4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呢?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问题有两层含义,从内容上讲是紧扣本节课新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从作用上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与发展的问题。教师设置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既可以在学案中用,也可以在教案中用。除了教师要编制有价值的问题之外,还可以提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临时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师“设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课本中的原始探究题或略作改动,另一种是从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设制有价值的理论方面的问题。这一步“设疑”的目的是为了给下一步自主学习打基础。
第二步“自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编制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独立自学或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产生新的探究性问题。无论是教师备课时编制的问题还是学生质疑的新问题,通过学生独立自学或小组讨论后,在组内要形成统一的学习成果。各小组形成了统一的学习成果后,下一步要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三步“换位”,即师生“位置”的互换。“换位”有两层含义:其本意是师生位置的互换: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象老师一样大大方方的一边讲,一边写),教师走下讲台象学生一样听学生讲解;其引申义范围很广,重点指的是师生角色转变的教学思想,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与交流。这里所说的“换位”两层含义都有,但是首先必须做到本意上位置的互换。学生要站在讲台的位置上象老师一样主动讲解本小组的学习成果。那么学生为什么一定要站在讲台上讲解呢?因为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和站在自己座位前讲解是有很大区别。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站在讲台下(即自己的座位前)回答问题时,所有在场的人(包括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内)都知道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配角就要服从主角的主张,看主角的脸色行事,学生有“等和靠”的依赖思想,学生不能最大限度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很难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果实现了师生位置的互换,效果就大不相同,当学生一旦走上讲台思想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自己已由配角的身份转变成了主角的身份,主角就必须象老师一样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有“等和靠”的依赖思想,行动上就要主动“出击”,主动“进攻”,这时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已经摆脱了老师思维的控制,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平时学生在台下回答问题,虽然从表面上看轰轰烈烈,但实质上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摆脱老师思维的控制。实施了“换位”以后,无心中就把学生的思想从被动接受推到了主动“进攻”的境界,同时也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具体措施之一。但是刚开始学生还不习惯,不知道应该在讲台上讲什么和怎样讲,老师要做指导。例如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象老师一样讲你对课堂学习中某一问题的想法和看法以及解题的思路、依据、方法步骤 等”。课堂教学到了这一步已经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打开了学生学习的思维,二是为下一环节“评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评价”,即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流的方法是:当一个小组的代表在讲台上讲完后,不要急着走下讲台,而是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我们小组的意见讲完了,请同学们对我的讲解发表意见”。发表意见的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二是发表不同见解;三是鼓励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评价”的目的是探究,“评价”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学习过程,就有了情感体验,有了情感体验,理解的就深、记亿的就牢固;二是“换位”和“评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这一项,而且还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各种能力和非智力因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三是“评价”中鼓励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全班同学当面帮助解决,这一做法的作用非常大,它相当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批改作业,批改一名学生的作业全班所有同学当面受益,受益面增大了几十倍,学困生提出的问题越多,修正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问题能提前暴露在课堂上,课后学生做作业时的正确率就非常高,实施了有效教学。“评价”这一步是课堂教学形成高潮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收获最多的环节,可以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当做重点环节来对待。
第五步“引导”,即教师的提示或启发(“引导”不是单独的一个环节,而是与“自学”“换位”“评价”等环节合并使用的辅助措施)。当学生在前面三步学习中讲的和评价的远离了教学目标或教师感到学生讲的浮浅的时侯,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能置之不理。如何具体引导是一道难题,教师通常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学生讲完了或评价完了,不管学生讲的、评价的质量如何,就算完成了任务,教师再不做任何引导。另一种是老师把学生讲的或评价的内容再做一次简单的重复。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的观点是如果学生讲的和评价的准确到位时,教师就再没有必要再进行引导,如果学生讲的和评价的有不准确不到位地方,教师就要再进行引导;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的观点是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重复,这样做只能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的“引导”既要及时又要到位。教师的引导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学生讲的或评价的远离了教学目标和新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二是当学生讲的或评价的浮浅时,教师要引导。引导的方法很多,这里举三个例子:(1)“你能讲一讲你的理由吗?”(2)“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意见?”(3)“我的困惑是这样的……谁能解决” ?引导这一环节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模式,随时发生随时引导,方法千变万化。
浅谈古诗“五步”教学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感悟能力,审美能力
古代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篇章, 它以凝练的笔墨、精炼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情感、心灵的抚慰、感情的享受, 给人以美的熏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和民族智慧。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并能背诵这些优秀诗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水平, 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全面发展, 使古诗教学既开放而有活力, 笔者对古诗采用“吟咏、理解、背诵、联想、品味”五步教法。
一、吟咏
在古代, 人们有“吟诗作赋”之说, 即诗歌是通过反复吟咏而作出的, 在反复吟咏中, 加深对诗意、诗情的理解与体会。所谓的“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古代诗歌教学中, 第一步就是“吟咏”, 即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依据对诗歌独特的理解, 通过自己对声音的控制来完成, 并且在“吟”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 吟咏的过程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泊船瓜洲》, 在简要介绍创作背景的基础上, 抓住“又绿”二字,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咏中去感悟诗人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 情景交融, 眺望江南, 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二、理解
在学生对诗歌吟咏的基础上, 要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进一步理解诗歌。首先要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品味诗歌语言。其次, 学会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第三, 要引导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 抓住“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字, 理解全文意思, 进一步理解作者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 描绘出了庐山的风景秀丽和香炉峰的奇伟壮观。
三、背诵
古诗歌语言是一种智慧的结晶体, 蕴藏着很深的哲理。孩子们所谓的背诵, 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表面记忆, 有的甚至连诗中的一些字都不认识, 因此, 我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 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在识字, 理解字文和诗句的基础上, 让学生读通, 读顺, 读好, 然后背诵, 如: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识字的基础上, 出示挂图, 让学生了解诗中所写景物, 白日、高山、黄河、大海、帆船, 在学生领略这些自然美景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 范读、领读、齐读、抽学生读, 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找出学生兴奋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背会。
四、联想
诗歌的创作过程, 往往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托于各种景物并赋之于精炼的语言而传达给读者的过程。在创作中, 作者往往需要发挥其独特的联想与想象, 创作出独特而具魅力的意境。我国古代诗歌中许多作品都具有“意境优美”“想落天外”的特色, “诗情”与“画意”浑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再现这些诗篇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才能, 我们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去再现诗境, 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欲望和能力呢?首先应通过教师引导或学生阅读创作背景, 使学生对诗歌的创作情境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确定想象的基点;然后依据对诗句大意的理解, 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出诗句所描画的情景, 通过语言、绘画、动作表演等表达出来。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不同, 有可能想象出的情景会有不同, 但这并不要紧, 只要是合理的, 我们都可以肯定。这样, 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也能不断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个性, 如:唐宋《送元二使安西》描写诗人在渭城为友人元二出使安西的饯行场面;朝雨泪尘, 客舍青青, 柳色一新, 描写出一个充满深情的典型环境。最后一句把酒赠言, 表达了作者的殷殷祝福和依依惜别。教学中通过学生想象绘图、即兴表演等进行再现, 以加深理解“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色。
五、品味
品味包括品味诗人独特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创造、字斟句酌、精炼含蓄、意蕴丰富的诗句和整齐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在古诗教学中应属于较高层次, 同时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对于发展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细致精到的感悟能力、独特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教学中, 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理解、感受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咏去品味诗人在诗句中传达出的独特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再现诗句描绘的情景去品味那些“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神奇境界;还可以通过对优美诗句的字斟句酌, 对精彩字词的比较推敲等, 去品味古代诗歌的精炼含蓄、言简意赅的魅力, 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乃至语言的兴趣。如:在教读唐宋律诗、绝句时,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理解诗意, 体会诗美, 教师可引导学生精读诗中极其精彩、凝练的词句。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在对全诗有一个基本认识后, 应引导学生认真推敲诗中名句及重要的词语。如“气蒸”一联, 写出了洞庭湖的辽远阔大、蒸腾震撼的气势, 使全诗充满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更加衬托出“欲济”的强烈的愿望和“无舟楫”的悲哀, 使诗歌含蓄委婉, 不落俗套。通过这样的品读, 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代诗歌的优美, 从而培养学生对古诗乃至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
五步阅读教学法初探 篇8
【关键词】阅读;五步;探究;体验
开学之初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一个现象:语文课成了最乏味的科目。语文课上睡倒一大片成为常态,更有学生戏言:语文课睡觉课。尤其是语文的阅读课,试卷一发,老师学生都不平静,老师说:“这类题型教了多少遍了还不会?”学生更是叫苦连连:“又不是原文原题!”再一对答案,学生恍然大悟:“这题改了问法啦,要是换成这样的问法我准会答!”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初步尝试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五步教学法,按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梯度的活动内容,完成由认读、解读、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实现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身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大胆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怀着高涨的情绪完成与文本的话过程,使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提高,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学习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恰恰是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自主阅读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10分钟时间,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静下心来解读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范围包括:字词、赏析、主旨、结构、写法等。文本中加入学生的思考,通过二次解读,以推动学习向纵深发展。如每一课字词的处理,我通常让学生分为两步解决:一是能自己利用字典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组内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进行处理,二是把组内认为重要度需要解决的字词写到黑板上指定的区域,完成“自主阅读”这一环节后,在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中予以解决。这样的方法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为出发点,不盲目、不从众、有的放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字词处理的方法我坚持了近一年,在历次测试中,学生的失分率明显降低。
二、合作探究
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一半。学习中的问题的探究就是推动学习深入的动力,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自主阅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进入讨论阶段。这个环节设置为15分钟。
(1)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把问题进行整理归类,通过去粗存精,把问题分类到五个板块中:基础知识、文章结构、内容探究、表达赏析、写作手法。组内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以组为单位,组长把阅读过程中呈现出的典型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确定下来。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认真组织,按照问题的梯度分到具体学生身上,这种二次分配,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使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人人有所得。
(3)通过这样的初步合作,每个组都会确定下来一到两道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以板书的形式书写在黑板的指定区域,同时要求组内讨论做出答案。这些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才是语文课堂上真正需要关注需要完成的任务。
围绕着这些任务,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全班的大合作。针对一道题,不同的小组出示各自不同的答案,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质疑。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学生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异彩纷呈,通过补充、质疑、辩论,学生带学生、学生帮学生,完成课堂初步预设目标。
(4)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深入到组内直接参与讨论,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文本对话,与此同时,要注意做到“引而不发”,可以点拨、可以启发,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起穿针引线、因势利导的作用。
三、教师点拨
上一环节的讨论,有的问题解决了,有的尚未解决,特别是全班争论的重点问题、焦点问题,就是这节课生成的意见不统一或理解不够深透的问。而有争议的问题恰恰主就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是学生的兴奋点和知识的盲区。
这时,教师重点讲解的时机到了,这个环节就是第三个环节“教师点拨”。也就是教师来就这一节课进行画龙点睛,三言五语精辟的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一过程的讲解是对教师功力的考验,务必要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1.教师讲解重点应放在“三点”上
所谓“三点”指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一是新知识的关键点;二是前后各节知识的呼应;三是做好答题思路的点拨和类型题的归纳。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兴奋点是学生普遍关注而且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也是课堂生成、创设亮点的最佳时机。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复习课的处理上,可以引发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形成思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是写景散文,其中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像这样对文本进行二次解读时的点拨,因势利导,既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又使他们在对比阅读中内化为能力的提升。
点拨这一环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才是学生与教师思想火花的碰撞,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能力提升的过程。这样能够学生要充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锻炼了阅读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应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为达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学生做完几道教师规定的练习题,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前进的能力,阅读上的拓展延伸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一部分主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环节,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或是古今穿越访谈录,或拟写景点导游词、或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古人解忧,或与古人进行辩论,或收集作者的小故事,或者是收集文本衍生出的有关成语……这些方式多种多样,是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另一种形式的外现。
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一板块内容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往往能够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步教学法一 篇9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引人新课并根据本节教学内存出示设计好的阅读思考题,我提出的复习问题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即自然导人新课,随后出示了三个题目:“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规律和规则、守则是否相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答案,此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点拨;
第三步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情况,找出学生自学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
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感到个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该节课中我对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这个难点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讲了规律;
第五步练习
2.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知识容量。经过学生的读答后,教师就叮知道学生没有清楚和不懂的知识是什么,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不懂和不清楚的知识,并提纲挈领地板书,理清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从而增大了教学的知识容量、节省厂教学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
二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它把课堂时间的人部分留给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因而能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对待学习;
三是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反溃学生的回答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就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达到解惑的目的;
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它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所学知识,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可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它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实施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五步教学法 篇10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程度目标的达成,充分贯彻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强调重学生的认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与学习方式,课堂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境界。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种文本形式占很大部分,而且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那就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课文。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我在总结出一套适合这类课文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对话的能力,在对话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五步------两点一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五步”指的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即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整体感知,第三步:阅读积累,第四步:朗读对话第五步:情感升华。“两点”指的“合作交流”和“评价反馈”,是该模式的两个基点;“一线”指的是以读为主线。
下面,以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阅读课《美丽的小路》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 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形象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在黑板上板画了一条弯弯的小路,边画边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在小路旁画上美丽的鹅卵石和鲜花。学生一下子被我的朗诵和画面所吸引,自然地走进了文本。这样情境的创设,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画面入手,为课文的学习创设了情境,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之后,让学生想想:“有谁经过美丽的小路?”这样的问题,看似非常简单,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己也想读一读诗歌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带着自己的喜好去读、去思考、去领悟。“美丽的小路原来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这种属于归纳总结的问题,会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轮廓,使文本在学生的脑中变得立体起来,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自读课文,进行自主地归纳,总结,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获得知识、智能、的发展,学习的乐趣。
(三)阅读积累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让第一自然段单独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段中有“哪有什么样的什么”这一句式和()的()的词组,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词句积累。但是,枯燥的读这些词句势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引读和导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熟悉词句。比如,我和学生做“我说你接”的游戏,我说“长长的”,他们说“小路”,我说“花花绿绿的”,他们说“鹅卵石”,然后再换过来,熟悉后让同桌这样联系,学生玩着玩着就记住了这些词组。然后我又和学生合作,让他们告诉我小路是什么样的,我引读“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学生接着读“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这样的朗读学生非常喜欢,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句。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分享了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我评价语言的设计和对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功能。比如,学生读完“花花绿绿”后,我故意说“我怎么看不见花花绿绿的鲜花呀?”学生不明白,我就引导读了一遍这一句,让他们说说谁读得美,再让他们读时,就能模仿我读了。然后,在后面的时间里当我再用这种评价方法时,学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当有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时,我会这样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真喜欢这条小路呀。”学生听了美滋滋的,其他学生也自然地知道该怎么读了。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地位和当然的责任。教师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指导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朗读对话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而这一课就是训练学生朗读对话的好例子。我先和两个同学合作读二三自然段,学生没有读出人物的语气,我范读一遍,问学生哪个小路美,再指名两个学生读,再让同桌合作读,这样练习,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读五至八自然段时,我让他们小组合作,一个人读旁白,另三个人分别读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体会此时人物的语气和上次一样不一样。在展示环节,我请两个小组合作读,让学生在比较中知道了这几个自然段应该读出不高兴的语气,同理,十,十一,十二自然段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本环节的教学,我利用材料告诉学生,人物的对话应该读出人物的心理,应该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要试着用声音表达人物的内心。这样的训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遇到对话类的课文时,这些学习方法会给他们很好的借鉴。
(五)情感升华
其实,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合作讨论,都应该有一种读完说完之后想主动表达的习惯。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将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阅读就是要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情绪的感染;思想的熏陶,思维的跳跃;情感的升华,智慧的启迪------
学习完本课后,我让学生结合《失物招领》一课说说这一课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很快说出“爱护环境”,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是对以上四个环节的检测,前面的环节一步步地有效落实,才能保障这一环节的顺利进行。这是学生通过感知,积累,朗读,感悟后一个自然的生成,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落痕迹的熏陶。
在这五个环节中,以读代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那么,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1)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2)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3)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通常我在阅读教学中会根据 教学的进度和深入,体现以下几个层面。读的第一个层面是:“认读”。第一课时,让学生在10分钟之内初读课文,做到能够读正确、连贯。能达到五“不”,不填字、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字、不破句。这五个“不”字看起来简单,但让全班同学都达到这种水平并不容易,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指导。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特别是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读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边读边想”,进入情境,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例如:生读“路边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我就让学生想想有哪些颜色,再次基础上再读,就有了深层的体验。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再造想象,还原成真实的生活画面,做到入情入境地读。
读的第三个层面是移情读。这是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成自身语言,就好像演员对剧本的二度创造。因此,我通常会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设计课本剧表演的环节。学生对这个环节最感兴趣,表演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情趣盎然。例如:在学习完课文后,先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好角色,谁是旁白,谁是兔姑娘,谁是------,然后开始分工合作表演。旁白在出来汇报演出的时候,还要做好主持的工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演出任务,他们不但要熟悉课文内容,还必须背好自己的“台词”,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这样演起来才逼真。可以说每一个表情、动作、话语都是源自他们内心情感的迸发。这中移情读,表演读的方法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个性融入到朗读中去,达到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
的确,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我总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练 读。尤其是对话内容较多的课文,我会用这样的模式进行阅读训练,及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推荐阅读:
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10-29
【精品】自由作文08-13
【精品】书信作文09-21
【精品】成功作文12-10
【精品】金色童年作文10-23
【精品】目标作文汇总05-15
【精品】感恩人生作文05-27
【精品】月考作文05-28
【精品】改变自己作文06-04
【精品】生命珍贵作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