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精品课)

2024-05-16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精品课)(精选3篇)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精品课) 篇1

《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设计

西罟小学数学科组

【设计理念】: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米,学习用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充分感知,具体实践。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并借助身边的物体作参照,让学生充分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学习米和厘米间的进率关系,通过观察米尺,数一数,确认1米=100厘米,这样更有利于长度观念的建立,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具体实践,领悟测量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4的例

4、例5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教具:1米的直尺、10厘米长的纸条,课件 学具:1米的直尺,学具尺,1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一个长度单位?(厘米)2.师:你还记得1厘米大约有多长吗?请用手指比划一下。

3、师:现在请你用你的刻度尺来量一下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呢?看哪一组的同学又快又准确的完成。

4、谁来介绍一下是怎样量的?(学生复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5、师:现在老师想知道这黑板的长有多长?如果用直尺来量黑板的长度方便吗?(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测量)

师:在测量时,你遇到什么问题? 生:尺子太短,测量时很麻烦„„

那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它叫“米尺”,它的长度刚好是1米,米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

二、新授

1、初步感受1米的长度

活动一:请同学们互相用桌面上的米尺来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你的两手张开多大时是1米;但张开到1米时,请固定不动,老师去检查一下。

2、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米的长度大约像我们现在张开的两手之间的距离,还记得1厘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初步质疑:那到底1米等于多少个1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学生初步尝试回答:

生1:我是观察尺上的数字„„

生2:我是数出来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板书:1米=100厘米)

再一次验证了1米=100厘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每个大格有多少厘米,用纸条比一比,或尺子量一量,边比边数,有10个10厘米就是100厘米。

(5)出示练习:100厘米=()米,2米=()厘米

300厘米=()米

600厘米=()米 3.用米尺量,再次感知1米

提问:老师想知道从地面到我身上什么位置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三、多次体验,建立表象

1、量同学身高1米的地方

谈话:你们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儿到地面是1米高吗?

出示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测量1个同学的身高。四人小组做好分工合作。比如说4个人中第一个人站直被量,第二个人用米尺量,第三个人检查量的方法对不对,第四个人贴标签(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1)请一个小组作示范。(示范时主要引导做好以下几点:组长分工明确,量的方法,量好后四人仔细打量1米的高度)(2)小组合作测量(注意活动秩序)

(3)反馈(请上2、3个高矮不同的同学,另请一名学生用米尺进行验证)谈话:为什么有的标签贴在脖子下,有的贴胸间,而老师却贴在腰间呢?(因为身高不同,所以贴的位置不同。)

2、发现身边大约1米长或高的物体,师:我们周围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或高大约是1米呢?

学生汇报,并验证。

四、深化认知,拓展提高

1.谈话: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2.谈话: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3.估一估,量一量。

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教室门的高,再量一量。

4.谈话: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5、出示几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并说说各自的用途。

6、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要用米做单位?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要用厘米做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比如我们的铅笔盒、橡皮擦长度等。

而一些比较长的物体在测量时用米作单位,比如我们的黑板、教室、操场等。

7、练习: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8、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贴一把米尺

1米=100厘米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精品课) 篇2

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 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练习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精品课)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

【教材分析】

例4引入米尺和米。从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引入,其目的在于体现测量时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之后,通过观察米尺、比画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例5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找出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测量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练习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测量的方法。学生在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又能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难点: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认识1米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并说说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实际长度。

3.测量黑板,引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厘米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

这名学生在黑板前用20厘米的尺,一次一次地依次量,下面的学生一边看,一边与同桌交流看法。

学生量完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那么用什么工具测量合适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探究新知】

1.认识、感受米。

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板书“1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米可以用“m”表示)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

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1米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

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先想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2.课件播放生活中一些大约是1米的物体,让学生感知一下。

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

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齐读两遍)

用直尺来量米尺,发现1米=100厘米。

【巩固应用】

教材第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1.认识感受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上一篇:六年级科学形状与结构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越造越好的房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