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 -李光坤

2024-10-25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 -李光坤(通用3篇)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 -李光坤 篇1

《 认识米

用米量 》的教学设计

关岭县板贵乡中心小学:李光坤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4页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4页的例4和例5。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探索1米=100厘米,方法要适当多一些,不能简单的告诉。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的概念。

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在估测物体长度和实际测量比较中逐步形成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难点:较正确、灵活地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活动中亲身经历量一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准备:各种尺子(学生尺、米尺、卷尺)、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识学生尺。

1.回家测量过物品的同学谈一谈,用什么测量比较方便?(尺子)2.关于尺子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3、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补充完整板书:(1)学生尺上有:

A、数字: 0、1、2„„; B、刻度线:长线对数字; C、字母:cm表示厘米

(2)用学生尺测量时要从左端0刻度线开始量。

二、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

(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多数为0刻度线到1刻度线,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多找出几个)

同桌交流尺子中的1厘米,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比一比、看一看,1厘米究竟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大概有多长。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长度大概是1厘米?

(4)量一量:把各自找到的物体用尺子量一量,看看是否真的很接近1厘米。

2.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1)2厘米、3厘米分别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2厘米、3厘米;

(2)5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5厘米;(3)出示1条纸条(7厘米),估计它长多少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4)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来表示1厘米、3厘米、5厘米和7厘米,再和尺子比较,比一比哪些同学比划得最准。

三、用尺子测量,形成基本技能

1.学生试着用尺子量老师下发的纸条长度(如有不会可以看书本第3页例2),学生代表展示台上演示并介绍量的方法。

2.课件演示量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

纸条左端对齐0刻度线,右端到达几,纸条长度就是几厘米。3.交换量纸条长度,再集体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并同桌校对。

4.先估计学生手指宽度、手掌宽度、一拃长度,再用尺子测量出正确的数据并牢记。

四、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1.请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和教室门的高度。然后谈谈体会。

教室很长,用学生尺量很麻烦,而且不是很准。

2.教师追问:那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宽呢?(米尺)3.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1米的尺子,仔细观察,它和学生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可能的答案是)

米尺上数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学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

3.双手张开把米尺拉直,看看米尺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然后用米尺核对。5.用1米尺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6.思考:“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追问:你从哪些途径知道1米=100厘米。

五、全课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米和厘米各适用量怎样的物体长度?你会用尺子测量吗?

2.闭眼比划:1厘米、3厘米、1米各有多长。

六、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 从直尺的0—1是()厘米;

从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8()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4、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小明身高12()黑板长3()课桌长50()

七、我来当老师。判断:对的打 √ , 错的打×.1.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2.小红的大拇指宽约1米()3.教室的长约8厘米.()4.语文课本的宽约10米.(.)

课后反思:

1.两名学生互量身高,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值得思考。2.如何给学生巩固“米”的概念,值得进一步探索。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 -李光坤 篇2

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 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练习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 -李光坤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

【教材分析】

例4引入米尺和米。从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引入,其目的在于体现测量时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之后,通过观察米尺、比画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例5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找出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测量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练习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测量的方法。学生在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又能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难点: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认识1米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并说说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实际长度。

3.测量黑板,引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厘米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

这名学生在黑板前用20厘米的尺,一次一次地依次量,下面的学生一边看,一边与同桌交流看法。

学生量完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那么用什么工具测量合适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探究新知】

1.认识、感受米。

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板书“1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米可以用“m”表示)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

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1米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

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先想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2.课件播放生活中一些大约是1米的物体,让学生感知一下。

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

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齐读两遍)

用直尺来量米尺,发现1米=100厘米。

【巩固应用】

教材第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1.认识感受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上一篇:驾校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去工商局介绍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