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课建设(共12篇)
高校精品课建设 篇1
1 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优秀教学团队和精品课建设的现状
长春财经学院是民办高校,经济数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包含《经济数学 ( 一) 微积分1、2》、《经济数学 ( 二) 线性代数》、《经济数学 (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是学习《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大多数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之前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经济数学也是几乎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经济数学横跨第一、第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通常都是经济数学,因此,经济数学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数学本身的教学质量,而且会间接影响后续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并将对考研成功率产生较大影响,进而还会影响学院的社会声誉。因此各院校都非常重视经济数学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而且国内省内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数学教学团队,如高等数学优秀教学团队、经济数学基础优秀教学团队、经济应用数学优秀教学团队,等等。建设起一支优秀的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同时也就为精品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精品课建设也已取得了较大进步。
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团队成员主要由本校专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组成 ( 同时还有部分公立学校的兼课老师) ,且已比较稳定。现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多人,博士、硕士多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均趋于合理,整体教学水平已有了显著提升。团队成员已经分别获得了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长春财经学院优秀教师等称号。团队青年教师已经分别获得了吉林省教学大奖赛、学院教学竞赛等多个奖项。团队成员在科研方面也已取得新的成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近几年来,在精品课建设方面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团队成员针对民办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特点,特别是结合当前生源的现状,开展了多项省级、校级教研课题,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其中省级教研课题一项已经结项,并取得了预期成果。教材建设方面,已由权威的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数学系列教材一部。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讲座、考研数学、SPSS应用等选修课,使学生在校的数学学习实现3年不间断。通过创新以自然班数学成绩为依据的分级教学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吉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经济数学已经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目前,已有一项关于对经济数学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入改革的2014年省教育厅立项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获得通过。
吉林省现在还没有经济数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距离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未能达到学生、家长、学院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努力提高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民办院校经济数学优秀教学团队,意义重大,虽有挑战,但也有机遇。而在现有的省级优秀课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努力建设,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荣获省级精品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2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经过充分研究并总结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实现师资队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制定出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如下。
根据长春财经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按照教学型、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教学团队将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改革,努力在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为吉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把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建设成省优秀教学团队。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 1)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按照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要求,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 ( 学位) 、职称层次。力争有1 ~ 2人取得博士学位,再有2 ~ 3人晋升为副教授。
( 2) 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抓好讲授、讨论、作业、考核、考试和教材、辅导教材等教学要素的建设,提升各教学要素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功能,在对国内外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要着力研究应用数学学科发展的前景、思路、问题和对策。努力在省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中,作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重点突出以下几个重要的创新点:
( 1) 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综合结构。通过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让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以老带新,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队伍,逐步形成高素质、高水平、学术特长多元化的教学团队结构特色。
( 2) 扩大“优秀”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督促在读博士完成学业。
( 3)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团队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教学与科研相长的理念,组织和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最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 4) 重视加强学术交流。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学术交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我们的课程建设。有计划地邀请校外专家做学术报告,以此拓宽团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努力取得更多的教学、科研成果。
3 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目标和措施
通过认真研究并总结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特点和教学的特点、规律,并在前期已结项的省级教研课题和已获得的省级优秀课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建设经济数学省级精品课程的目标和措施。
( 1) 首先制定一整套经济数学课程的建设规划,吸收国内外优秀的课程建设成果,包括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等,研究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不断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 2)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建设并完善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网上练习系统、网上辅导答疑系统,建立师生间的教学交互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建议和意见,并将全部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共享。开展数学建模实验课,并加强该实验课的建设力度。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体会,努力编写并出版2 ~ 4部水平较高的教材或教学辅导书,建设1 ~ 2部省级规划教材。
( 3) 完善教材建设与教辅材料建设。在科学选取难度适中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辅导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的建设。
( 4)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大力提倡并安排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教师主讲经济数学的系列课程。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课堂教学。
( 5) 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力开发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鼓励任课教师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 6) 开设数学实验课。要加大开设实验课的投入力度,扩大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范围,继续加强数学实验室建设。鼓励全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不断提高参赛水平,争取获得更高级的竞赛奖项。
( 7) 尝试分类、分级教学及经济数学课程4 + 2设置,即在原有的4个学期的经济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学期的考研选修课教学。努力提高学院本科毕业生的考研通过率。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责任。我们将通过不懈的努力,建设起一支优秀的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并把经济数学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为办好民办高等教育贡献力量,为民族振兴添砖加瓦。
高校精品课建设 篇2
时间:2008年 9月
地点:校区会议室
参加人员:余少培、宴真明、杨涛、贺彩菊、陈余满等各教研室主任
主持:杨涛
撰稿:李斌
会议内容:
宴书记: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这次会议的内容,并强调了精品课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学院发展使上的一件大事。各位相关教研室主任需要认真学习,圆满完成工作。
余少培:具体介绍了学院制定的精品课实施计划,并具体解释了精品课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各教研室主任认真学习,有疑问立即联系系里的负责人贺主任。宣布了精品课建设的科目,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首先我系承担的精品课建设课程多任务重。大家的教学科研加之双创等社会活动多,要完成精品课建设有相当难度,尤其是我们的各位主任的周课时一般也都在20学时左右。可以说并没有时间来搞这项工作,但是精品课建设势在必行。可以说是关系到学院继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所以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各位主任,及学科带头人能克服困难,多利用休息时间,发动各教研室所有老师把精品课建设工作搞好。
贺彩菊:这次精品课建设工作由我负责系上和各位主任的联系工作,我们系上精品课课程多,工作跨度大、难度很大。但是我们具备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料,快速、畅通的信息网络,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必将完成任务。
浅谈高校精品教材建设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教材建设
一、加强高校精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精品教材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的教材建设应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精品教材建设,为培养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2.加强高校精品教材建设,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一门课程要称得上精品,应该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内容创新性和知识技能导向性,这些要求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课程内容,即讲什么,学什么,需掌握什么,这些知识只靠教师的口头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一套内容完善、结构完整的精品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精品教材的编写模式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反映最新科学领域成果,文字精练易懂,同时结合图片或音像说明等多媒体手段,给学习者以享受文化的乐趣。通过精品教材的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3.加强高校精品教材建设,有利于提高教材质量。作为高校教学基础的教材必须能够及时反映出学科的前沿内容,向学习者及时展现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技术。教材不是刚编写出来就能成精品,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检验与更新,不断地修订与完善,在高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实践中逐步向精品教材转变。因此,通过精品教材建设,不断提高选用教材的质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精品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精品教材的评审、编制周期较长。一本优秀的、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好教材不是一次性完成并立即投入使用的。它需要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改变传统观念,大胆创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注意是否适合高校的教育环境,是否能够被师生所接受。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多个部门如教育管理部门、出版单位及专家教授共同努力。因此,精品教材建设过程中所要走的路还很长。
2.精品教材编写难度较大。编写教材的专家、教授,不仅要将迅速发展的新知识及时吸纳入教材中,还要说明这些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思维体系。如何科学、精练地对新知识体系加以说明,也需要编写者长时间去研究、吸收消化并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3.精品教材出版要求高。出版单位要在精品教材编印与推广上尽到自己的责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根据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者的需要,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并出版,及时向群众传播新知识或技术,保证教材的“精”与“新”。教材市场应减少行政干预,靠师生自身的眼光与选择力,通过广泛的选择与比较,相信精品教材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
4.外版教材编译困难。外版的影印教材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特别是语言文字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需要相关部门集中专业优秀教师集体参与改编和翻译,使编译后的教材能够适应我国教育的现状及文化发展需要,便于师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涵义。
三、正确处理好精品教材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1.文字教材与音像多媒体教材的关系。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内容在精品教材中的推广、应用前景越来越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字和多媒体之间的平衡,不能完全偏向于任何一方,比如多媒体仍需文字进行说明,而文字需要多媒体形象表现,增强文字说明力,这对精品教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教材是否“精”,除了表现在其知识内容方面外,还要看它是否能够与高校教学设计相适应。具体来讲,教材与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一方面,教材的结构、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思维架构。精品教材的编写结构在整体上要优于一般教材,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结构来编制教学计划,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进程和学习者的吸收。另一方面,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检验与完善精品教材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与结构,促使教材经过实践检验加工而更“精”,更“新”,使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
3.教材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高校教学单位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也承担学校的科研任务,而教学科研与教材管理有很大的关联。一方面,通过教材管理,可以及时地向教学单位的教学科研者提供各种急需的文字、多媒体教材。科研的过程就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新的内容,从而促使科学的发展。作为精品教材,不仅能完整地总结科学研究成果,而且能够在总结的过程中提供作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过程,并科学地组织文字进行阐述,有利于其他学者专家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少走弯路。另一方面,教学单位通过教学与科研,能够完善整个学科体系,这不仅体现在教学方面,而且对教材的更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可以促进教材管理科学化。这种关系有利于双方互补互助,因此怎样处理好这一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4.国内教材与外版引进教材的关系。除少数重点高校外,国内大多数高校均采用国内出版的教材。引进的外版教材在高校教学科研的应用程度上并不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也应跨出国界,与国外的学术流派交流合作,更新思想与知识结构,吸取其精华部分,引进其较好的教学科研思想及思路,从而缩短与国外在科学和文化上的差距。但是也要注意,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是否能够将外版教材的内容及其思想文化科学地用文字阐述清楚。引进外版教材后如果无法完全吸收消化其知识内容,则也是一种浪费,更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四、加强研究,不断推进精品教材建设
1.科学谋划,加强教材管理。一方面,教材管理者需要联络好高校教师及学生,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挑选出一批优秀教材,分类并建立样书库,方便查询。另一方面,管理者要加强与出版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出版单位新版教材的信息,并及时将自己收集到的师生意见反馈给出版单位,对教材内容结构及更新发展作进一步完善,保证教材能够适应高校教学环境,完美地与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使出版单位、教材管理者、教材使用者三者之间形成一条供需网络,共同发展,促使精品教材更容易、更快速地得到应用。
2.完善教材评估体系。目前国内出版单位数量很多,教材的种类及内容的涉及面很广,这给高校选用教材带来一定的难度。高校教材选用需要有科学的评估体系,这就要求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共同参与,共同建立。教学单位是评估体系的主体,必须有选择地请教师参与评审。
3.大力推广精品教材。经过评审后的教材基本上是属于精品教材,教材管理者要做好推广应用的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精品教材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及时加以处理,做到信息来源广、反馈速度快、可信度高,从而及时将教材各方面的信息提供给教学人员,推广精品教材。此外,教材管理者除在高校内做好工作外,还要积极与出版单位合作,进行市场调查工作,并做好市场预测,这对教材择优选用有很大的帮助。
4.建立精品教材的奖励机制。精品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编写者的科研水平及思想,其教学与科研的成果都凝聚在教材中。所以,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要对精品教材的编写者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并以此吸引其他的优秀学者或专家参与精品教材的编写与建设。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的阶段,这对教材建设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相关高校针对各自学校的办学层次、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市场需要的不同要求,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与制约作用,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协调好出版发行部门之间的关系,尽快地把科学前沿的知识融入到新的教材中,建设精品教材,让学生接受到最前沿知识的陶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平台,使精品教材更快速、广泛地应用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高校精品课建设 篇4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的和任务是:促进教育科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这就意味着要有优质的教师,优质的教材,优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优质的教育资源相配比,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由于其发展时间比较短,从事第一线教学的教师多数都是比较年轻的教师,工作经验存在不足,对于实践工作经验更是缺乏,对于课程的精华的掌握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教学方法可能也不够成熟。对于会计精品课的建设过程中,由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课程的带头人,由会计团队的人员进行参与,通过对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的集体讨论研究,达成一致,从而统一会计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形成先进带动年轻的良好作用。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应用性本科高校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应用性本科高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建设有特色的会计精品课
应用性本科院校是以“给学生和社会最需要的”为办学宗旨,以外语教学为依托,与国际教育接轨,开放式国际化的鲜明办学特色。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 智力贡献和技术服务,重点为外企、外贸及国际交流涉外领域提供人才支持。根据这个特色,我们就要创建一个与其相适应的有特色的会计精品课程,并以此带动教学和科研,形成教、学、研为一体的建设模式。
(一)会计学精品课的组织规划
首先,会计学精品课的教师梯队包括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和负责人,然后教师队伍中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为精品课程的实施作保障,共同形成了精品课建设的队伍。其主要任务包括:规范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会计学精品课在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对精品课建设进行计划,然后对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分工,制定时间安排以及内容要求等等;其次是安排全体精品课课题组的所有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然后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最后,在精品课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开拓和创新,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二)会计学精品课的建设实践
1.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建设精品课的时候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建设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修订形成计划和实践的统一,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由于会计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会计教学中必须要建立会计实习基地,形成校企联合的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面临的是思想各异,程度不同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课程考试、课程学分等,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构建知识,教师用独特的方法,使学生有意识的主动的将方法应用于学习当中,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而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能成为从一而终控制课堂的驾驭者。根据这个教学理念,我们在创建会计精品课时,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保证每组学生都有优秀的和不爱学习的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先进带动后进的良好趋势;在教学中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由于外国语学院的特色就是外语教学,所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使用双语,使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准则, 了解英文的报表以及管理方法,
在上课时尽量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保证在一个小组内部的学生由学习成绩为优中差的三部分学生构成, 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好的同学带动不爱学习的同学,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可以说,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决定着一个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性条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构成基本上为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两部分构成,要充分发挥这两部分教师的优势,培养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师资队伍,才能展示出学校的特色教育。外国语学院大力培养师资力量,在精品课队伍中,引入高级职称的人来讲授课程、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从而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形成老中青良好的教师梯队。
在对青年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出自身的培养计划,有目标,有计划,逐渐形成为精品课建设的主力军。例如,年轻教师要为自身制定长远计划和短期目标,这就包括授课情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情况、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知道实践教学情况、编写适合学校特色的教材情况、参与科研课题的情况、撰写论文的情况以及学历进修的情况等等。同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实践教学做准备。
4.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做到会计实现双语教学,面对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国外资本大量进驻我国,越来越多的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出现缺口,所以我校在进行会计学教育的时候,引入国际会计,并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国外会计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以后成为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做准备。
5.创新教学评估体系。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往往采用的都是期末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新的教学评估体系中,我们引入了过程化教学的手段,随时记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各章内容选择性的在线考试,成绩可以自动导入数据库,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查询,为教师在评判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增加了定量的判定因素。
6.强化网站建设。在精品课的建设过程中,要求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课件等上网,这必然会推动高校建立更丰富的网络平台,使广大学生能够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互相借鉴,更新知识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而服务。首先,完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对教师实行课堂教学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更加注重音频、视频和图片的效果,使其起到帮助消化文字的作用,让教师和多媒体的作用得到共同的发挥。再次,教学资源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借助于校内网站平台,满足学生的网络学习的要求,实施网络化教学、 题库建设、网络答疑等,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的目的。
高校交流活动策划(申请精品) 篇5
大学生“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主题交流会
共青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2年4月20日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能力,共谋学生全面发展新思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不同高校间学生会交流,共建互助进步的兄弟情谊,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学习交流的平台,开拓学生的思路,实现资源共享,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工作方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联合西北地区高校的有关院系开展此次以“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为主题的交流会。因此,我院准备向校团委申请参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还望批准!
大学生“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主题交流会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参与单位:西北地区高校研究生学生会以及本科生学生会部分成员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能力,共谋学生全面发展新思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不同高校间学生会交流,共建互助进步的兄弟情谊,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学习交流的平台,开拓学生的思路,实现资源共享,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工作方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联合西北地区高校的有关院系开展此次以“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为主题的交流会。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二、活动主题: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
三、活动时间:2011年11月5日
四、活动地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部
五、活动流程:
1.8:00~9:0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志愿者接待各大高校学生干部前往工科楼613会议室
2.9:10~11:10在工科楼613会议室召开“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交流会
3.11:10~11:50组织各大高校学生会干部参观校史馆 4.11:50~13:30信控学院学生会组织大家就餐 5.14:00~14:40举行大学生公益活动联盟启动仪式
6.15:00~16:40工科楼613会议室召开“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交流会
7.16:40~17:20总结本次活动、合影留念、宣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8.17:20~18:00组织学生乘车安全返校
六、活动意义:
1.加强各高校学生会之间的沟通,有效的实现高校学生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各高校学生工作的资源共享 2.了解各校学生会的实际情况,实现资源优缺的互补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3.探讨学生工作积极有利形式,丰富大学生的课堂内外生活 4.以当代大学生视角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其贡献个人力量
七、活动负责:
总负责人:张作伟***(西建大信控学院学生会主席)负责人: 张立雄***(活动部署)何琼 ***(新闻宣传)
王欢军***(人员安排)张强***(秩序维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会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大学生“高校资源共享、共启未来篇章”主题交流会
部分参考议题
实例一
中国青年网10月10日讯(记者 陈华)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陈伟日前通过微博表示:“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此言一出,即引起多方评议。有反对者,也有支持者,众说纷纭。
问:面对质疑,学生会何去何从,如何建设学生会,学生会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结论:总结学生会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形成规定式文件,共同执行,并推广至其他高校(如何具体实施)实例二
中广网银川2月16日消息(记者廉军)记者近日从宁夏相关会议上了解到,2011年宁夏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2.4万人,比去年近两万人多两成,加上回宁就业的宁夏籍学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严峻。
来源:齐鲁网 2011年考研报名已结束。日前,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全国报名考生突破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考研人数增加与明年全国毕业生再增大约30万人有关,就业形势严峻也导致更多本科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大军的队伍中。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问: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何大多数高校连招聘会都没有,怎么解决找不到招聘会的难题,高校哪些资源可以共享,跨专业、跨学校科技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是否可行,如何合理运用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由研究生来做报告)
结论:加强资源合作、建立信息平台(包括网站、信息群等),形成信息传递模式网络。(如何具体实施)
实例三
8月27日,青岛市中心血站的网站上有一则紧急消息挂出,启动血源保障“Ⅱ级预警”,启动卫生系统万人流动血库。临床治疗用血自8月27日至9月10日,暂停择期手术及一般性输血治疗,血液优先供给急危症患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急症用血。
因为缺血,这段时间大小医院手术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8月31日,记者分别咨询了山东青岛8家医院,30例、30例、20例、6例„„已经有近90例手术被暂缓。虽然有的医院采取了自体输血等其他措施,但只是杯水车薪。
问:作为献血的主力军,我们从当代大学生角度能呼吁社会做什么,我们可以做哪些公益事业,如何从大学生角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并且投身其中,贡献自身力量?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实例四
据了解,西安世园会自4月28日开园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各项工作衔接顺畅,保障工作及时有力,周边环境秩序优良,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社会反响总体良好。截至10月9日,世园会已平稳运行166天,园区演艺活动超过7800场次,累计接待游客1376万余人次,预计将突破1500万人次,远远超出1200万人次的接待目标。按照计划,世园会闭园仪式将于10月22日晚举行,此后园区将作为主题公园向市民开放。
问:世园会即将结束,但绿色健康的城市生活理念是否结束,或是否才刚刚开始,如何将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理念传承下去,如何将公益行动付诸实践,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做什么,还有哪些公益事业在等待我们大学生去呼唤?
结论:大学生公益事业联盟的旗帜薪火相传、谱出未来新篇章。(如何具体去实施)
实例五
光明网 2011-10-13 他用一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也缔造了属于自己的IT帝国。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董事长、公司创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因胰腺癌导致呼吸停止去世。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4的升级版iPhone4S。谁也未曾想到,这款在果粉们眼中没有太多亮点的产品竟然成了乔布斯的绝唱,他所书写的传奇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苹果公司的商标蕴含另一层次的意义:为了纪念那些在计算机科技领域有勇气第一口去尝毒苹果的先辈。其产品命名大多都以“i”开头,这代表了设计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原创精神。
问:一个传奇人物的离去,却让他的传奇理念更加灿烂辉煌——用创新树立传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创新在哪里,学生会的创新在哪里,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
注:1.本次交流会需产生规章性结论,作为大学生代表我们共同执行,共同完善,共同发扬、传承。
2.本次与会人员对以上议题至少探讨一个,并在会议上发言。鼓励在此议题之外开展更多议题的探讨。
3.会议探讨过程中,对每个议题轮流发言,与会人员至少发言一次。4.会议开始后会有专人做记录、整理、总结。
5.望学生会的主要学生干部带队参加(队长最好为主席或秘书长)。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6.如果各位同学对上述议题或其他时代主题有更多的想法,请联系西建大信控学院学生会,大家共同探讨。(相关文件请发邮件至1026694559@qq.com)
大学生公益事业联盟启动仪式流程具体安排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主持人上台,介绍本次大学生公益事业联盟的相关信息,宣布启动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奏国歌 第二项:领导致词 第三项:学生宣誓 第四项:学生签名
第五项:主持人总结并宣布启动仪式结束
注:1.由于本次活动参与面较广,涉及人员较多,建议各学生会积极采集活动信息内容,以便在校内加强宣传。2.各大媒体届时会进行相关报道,望大家积极准备。
3.各学生会需携带校旗或院旗参加本次活动。(为了乘车方便起见,旗杆可不必携带,由我校提供)
高校精品课建设 篇6
关键词教育技术 课程 精品课程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变化,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优秀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教育部提出一系列教育振兴计划,包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这一重大举措,而精品课程建设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高校教育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意义重大,需要全面的开展和切实的落实,这是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教育技术学人才需求的前提条件。
二、对精品课程的界定
所谓“课程”广义上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上是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它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或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或某学科的教学进程。亦即,“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
所谓“精品”,在辞海中的含义是“精良的物品、上乘的物品”,由此可知,精品课程应该是最精美的、最优秀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结构、进程安排和教学实施过程。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说明,精品课程的定义如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即“五个一流”,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
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走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国家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由此可知,精品课程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三、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所涉及的方面
精品课程建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体的整体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由于建系较晚,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积木式教学法等,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四是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该是系列化优秀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各种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五是实践教学建设,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管理机制改革,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四、新时期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伴随着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展,在财力和物力上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继续保持优质的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较大困难。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意义重大。
首先,教授亲临讲台,师资队伍壮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专家教授亲自走上讲台讲授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上都有明显的改革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精品课程建设中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精良教学队伍,以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不太完善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推动下,将不断壮大教师梯队,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强,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引向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让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学以致用。
资历深厚的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解决教育技术学专业一直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篇7
一、精品课程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首先, 提升了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政府和高校加强了对教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有的高校还把院系精品课程的级别与数量同业绩经费的划拨相挂钩, 在“教授上讲台”和高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直接激发了一大批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 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为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造了条件。由于各大高校相继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 在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方面也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 为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造了条件。
再次, 通过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教师、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软硬件与资源建设等超常规发展, 新一代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迅速成长,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进一步加强, 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如雨后春笋, 有力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创新[2] , 还通过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二、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目标是决定课程建设质量的根本前提, 目前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存在模糊的认识。其课程建设的形式几乎是相同的, 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3] 。在网络上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源, 有许多是相互雷同, 不能体现不同层次的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差异, 没有体现院校之间培养学生目标上的差异。
其次, 教学手段呆板, 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单一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带来的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因此, 在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重视教学课件制作的环节是必要的, 在整个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有独特的作用。但是技术只是手段,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 对技术的强调和应用必须以教学规律为底线。教学课件制作再完善、再精致, 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3] 。因此, 要将授课、讨论、作业、实验、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 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再次,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是, 精品课程建设完全是一个模式, 在网上能够找到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趋于一致, 缺乏创新的内容, 缺乏特殊性的内容, 基本上都是按照六个方面的内容, 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都知道, 每个学校都有与其他院校不同的特质, 学校之间存在差别, 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别, 教师之间的能力也存在差别,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差别, 精品课程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种差别, 这本身就是脱离现实, 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误区[4] 。
三、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改进建议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建设、发布、集成、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 课程资源发布后的建设管理与共享应用是该工程的关键点和落脚点。为更好地促进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推进, 提出如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建设统一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为教师专注于课程内容资源的建设提供保障
由国家建设统一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该平台应能提供性能良好的网络存储空间与标准的课程设计结构和建设模板, 这样不仅能降低教师研发精品课程的成本, 比如节省购置与维护服务器的开支等, 还能保证课程网站的连通性, 同时减轻学科教师在设计和制作相关精品课程时的工作量, 提高开发效率, 使教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科内容的开发中去[3] 。
2.制定科学、有效、严格的评价机制以及验收标准, 严格组织验收
精品课程立项后, 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 接受学校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评估。对精品课程检查的内容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教学评价、经费使用情况等四个方面。教学队伍建设主要检查其教学队伍结构是否合理,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改成果等;教学建设方面主要检查教研活动及教学档案材料、教材建设情况、网络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及使用等[5] 。建设成果显著的项目, 可增加其经费投入, 并列为重点项目扶持。
3.调整评审指标体系, 由偏重条件性指标向偏重建设与应用的效果性指标过渡
当前的评审指标偏重于精品课程产生的前提条件, 指标体系由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素组成, 这样的指标体现了“精品”课程的一般特征和共性要求, 但也制约了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6] 。而且, 有的操作性不强, 标准难以把握。因此, 可考虑调整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向偏重建设状况与应用效果的指标过渡。因为, 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下, 只有那些受师生欢迎的、高水平的、前沿的、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课程才能拥有高点击率、访问量大及良好的社会评价。
4.建立积极有效的奖励机制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和进程, 给予经费支持;并特别设立了本科教学关键岗位, 配有精品课程责任教授岗位津贴。学校的职称评审条例中对长期坚守教学第一线、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有教学教授、教学副教授的评审单列条件。把教学改革建设项目、成果与科研项目、成果同等对待, 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享受有关的补助和奖金。另外, 在教学工作量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在工资等方面都给予一定奖励。这些政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 各高校要采取一系列激励政策, 要求教授、博士为本科生上课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 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精品课程教学工作。要使教师为精品课程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得到肯定与支持,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精品课程是长时间潜心积淀的成果, 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应该拔苗助长。它是思考的积淀, 点点滴滴的深思, 方方面面的熟虑, 才能荡掉浮躁、幼稚、偏见和不合时宜, 真正孕育出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熟系统理论。它是实践的积淀, 每一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实施, 每一课程要素的经营和建设, 其优其劣、其长其短, 都成为建设精品课程弥足珍贵的经验和财富。
在多形态精品课程观的指导下, 高校必须立足于课程建设的六要素, 分别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入手, 深入探讨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现和真、善、美价值观的确立。
高等教育需要精品课程, 因为它能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优秀教师资源和优秀教材资源, 并能够使用到优秀的课件, 体验先进的教学方式, 获取大量的学科前沿信息, 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宽广, 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教师也能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 彼此互相学习、借鉴,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研相结合, 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EB/OL].ht-tp://www.jpkcnet.com.
[2]黄宝玉, 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9) :72-76.
[3]张仁兰.对高等教育中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 2008, (9) :173-176.
[4]张玉柯, 梅玉明.以质量为核心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9) :13-14.
[5]吴筠, 黄汉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 (6) :115-116.
高校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建设刍议 篇8
1 建设精品课程录播教室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校搬迁新校区以及我院万兆校园网的建立,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为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 课程资源建设尤为重要。传统的制作精品课程资源以及网络课件的方法由于其效率低、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多、制作环节复杂等缺点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而精品课程录播教室采用先进的精品课程录播系统能够改进现有的课件制作模式, 提高课件制作效率, 减少课件制作成本, 同时, 还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 (例如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服务器、视频采集设备、调音台、视频展台等) , 将教师授课现场直接录制并存储下来, 以备学生课后复习、网上学习。还能够将公开课、优秀教师上课进行现场直播, 让异地的学生可以实时的收看教室的授课情况, 让他们感到身临课堂一样。
2 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建设功能要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网络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 网络已经成为数字化校园的核心, 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在满足课程的录制、编辑的基本要求之外, 必须以网络为依托, 深化网络应用功能, 充分发挥我院的万兆校园网的优势, 经过多方考察和充分论证之后, 我们提出精品课程录播教室的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1) 精品课程录制、编辑。 (2) 实时生成索引。 (3) 精品课、公开课、研究课、讲座、大会讲话的录制和实时播出。 (4) 搭建实时和非实时的远程视频教学系统。 (5) 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教学, 缓解师资压力。 (6)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 (7) 数字化存储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 便于校本资源的积累。 (8) 方便的建立课件管理及点播系统。
3 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的选择
精品课程录播系统是精品课程录播教室的核心, 选用什么样的录播系统决定着精品课程录播教室的建设能否达到我们的功能要求, 经过考察与论证我们决定采用北京艾维康技术有限公司的艾维康精品课程录播系统。
3.1 该系统整个分为两大部分, 录播控制部分和多媒体教学部分
(1) 录播控制部分主要包括:摄像机组、精品课程录播机、多路硬盘录像机、精品课程服务器、智能导播控制器、智能跟踪系统、无线话筒。 (2) 多媒体教学部分主要包括:网络中央控制器、讲台、投影机及幕布、功放、幕布。
3.2 系统的功能特点
(1) 动态屏幕捕获。
系统能够将计算机屏幕内容, 包括鼠标运动轨迹、电子白板内容等完全录制下来。在录制屏幕内容时, 具有以下特点:只占用非常少的CPU资源, 不影响其他程序的运行;不需要在被采集电脑上安装软件;压缩率很高, 占用磁盘空间小。
(2) 自动生成文字索引。
系统能够根据教师的PPT文档、Word文档内容自动生成文字索引。文字索引给学生播放课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而一般同类软件, 录制时不能自动生成文字索引, 只能后期添加索引, 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3) 全实时采集与编码。
实时采集教师的图像与声音, 并进行实时压缩。音视频部分采用MPEG4/H.264压缩算法 (ASF/WMV格式) , 在同等质量情况下, 文件占用磁盘空间小;屏幕部分采用硬件编码压缩, 具有图像质量清晰, 压缩比高的特点。
(4) 课件编辑。
录制好课件后, 可以对课件进行任意的剪切, 删除无用的部分, 而且视频与讲稿是同步剪切。也可以对多个课件进行拼接处理, 实现添加片头、片尾等功能。
(5) 基于Web的课件点播。
将录制好的课件发布到学校的网站后, 学生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即可点播课件, 无需安装其他客户端软件。
(6) 图像与声音的监视功能。
在录制课件之前以及录制课件的过程之中, 都提供了图像以及声音的预览与监视功能, 这样能够保证课件的录制效果, 不会出现“静音课件”现象。
(7) 远程控制。
录课教师不必进入教室即可远程控制录播机的操作和摄像机的镜头位置。
4 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几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1) 由于厂商提供的原录播系统是将4台摄像机的视频信号通过自动切换的方式直接生成课件, 没有保存原始的4路视频信号, 考虑到录制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和进行后期编辑所需要的高质量视频素材, 经过与厂商协商, 最终我们确定在原录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台多路视频硬盘录像机保存原始的4路视频信号, 并且与录播主机所生成的课件完全同步。 (2) 我们发现厂商最早采用的跟踪系统效果不好, 容易使视频画面产生很大的跳跃现象, 影响录制效果, 后来厂商重新开发研制新的红外线跟踪系统, 经过测验此系统跟踪十分平滑没有任何跳跃现象。 (3) 原录播控制软件只能手动控制摄像机的位置移动, 而不能手动控制摄像机的颜色、亮度、对比度等参数, 经过改进录播控制软件现在我们可以手动控制以上参数, 更好的保证了录制信号源的质量和效果。
5 经验和不足
(1) 录播教室的装修方面由于当初考虑到给任课教师一个熟悉的环境, 尽量与普通教室一致, 故没有安装空调和灯光系统, 在天气炎热的夏日为了保证声音质量又不能开窗室内会很热, 并且由于没有专业的灯光照明系统, 画面的质量不能达到最好。 (2) 对于外语院校而言教师在课堂上会大量的提问学生发言, 录播系统主要由学生话筒控制视频信号自动切换, 由于设计限制录播教室内只能配备两个学生话筒,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有互相传递话筒, 在使用上造成了一些不便。
6 结语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 视频课件资源的录制与传播方式必须依托网络来进行。为了方便网络传输, 我们需要更加方便、快速地录制体积小、质量高的视频课件, 这些是传统录制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而建设精品课程录播教室能很好的完成这些的工作。只要我们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 认真研究论证, 一定能建设好精品课程录播教室。
摘要:众所周知, 传统的课程录制, 依靠人工操作摄像机、人工进行课程视频编辑的做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已经不能满足高校课程资源大量建设的需求。精品课程录播教室的出现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何建设便于操作、功能完备又满足特色课程需要的录播教室, 成了我们现阶段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录播系统,视频课件,网络传输
参考文献
[1]http://metc.dlufl.edu.cn/act/2008-12-30/10433.html.
[2]http://www.bjavc.com.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 篇9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信息技术
1 引言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 同样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精品课程是高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工作, 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示范效应, 起着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精品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与精编, 建成网络课程, 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课程进行管理是精品课程科学性、先进性的体现。同时,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需要满足这一基本要求, 面向更多的师生, 实现开放交流、广泛共享。
在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如何更好的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站的管理与更新, 都是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2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过程缺乏整体规划与管理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需要高校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指导。然而很多高校仅仅把精品课程建设当成一项简单的项目申报, 学校没有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 使得精品课程建设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 项目审批下来后缺少统一、长远的规划, 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 因此造成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出现无序化建设和重复性建设的情况。
2.2 精品课程的网站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内容尚需充实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水平不高, 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内容不全面, 有些网络资源仅仅是素材的简单堆叠, 形式单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 网络资源单薄, 师生最迫切需要的资源没有加入精品课程网站中; (2) 网络资源的表现形式单一, 以课件、文字为主, 而没有采用更为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 例如视频、动画、音频等; (3) 精品课程网站是静态网站, 缺少交互学习模块。上述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如: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缺少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持、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等。
2.3 重“建设”轻“应用”
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即在前期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做申报工作, 对精品课程的申报过程和申报数量都极为重视。而精品课程获得立项后, 却往往缺乏相应的后续建设, 不注重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提升, 使得精品课程的建设停滞不前。经过实际调查, 笔者随机对近百个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访问, 其中大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网页可以连通, 但超过10%的网页显示无法正常浏览, 出现“找不到服务器”或“无法显示该页”等情况。而在能够连通的课程当中, 则有部分课程存在着网页跳转速度慢、网络链接与显示内容不符、网络资源内容经年不变等问题。可见有些精品课程在评审之后便疏于后续管理及更新。
2.4 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教学资源成为“信息孤岛”
笔者随机搜索了众多高校的同一类精品课程网站, 发现网站数量众多, 重复建设情况严重。这些网站多有内容重叠的情况发生, 而建设水平则良莠不齐。可见很多高校的各门精品课程大多是单独建立课程网站, 自行开发课件资源, 其间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也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检索, 造成大量重复性开发工作, 既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也同时使很多资源成为离散的、独立的“信息孤岛”而闲置浪费。另外一方面, 在笔者随机访问的精品课程网站中不乏需要账号及密码才能登陆的情况, 而有些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只对本校的师生开放, 这种现象显然违背了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及共享的初衷。
3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
3.1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整体规划、动态管理、全程监控
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 高校应全程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明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及实现目标。实行整体规划、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做好协议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校际交流与同校院系交流, 执行中期考核及结题验收, 同时严格组织验收评估工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监督并指导各二级学院做好以下工作:前期进行网络资源需求分析;中期对网络课程进行体系规划、网络教学内容整合;网络资源成型后还要进行测试和试用, 并进一步做好后期网站管理和更新工作。
3.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缺乏所造成的。没有一流的教师, 便不会有一流的课程。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不仅要具有与课程相关的深厚专业背景, 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能力强, 还应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经验。高校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既要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也要定期开展教师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 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 除专业教师外, 还需积极培养专业教学设计人员, 从而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3.3 做好需求分析, 进行优质网站建设
(1) 在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前期就必须做好需求分析, 即弄清楚精品课程是为谁而建, 他们需要怎样的资源, 需要何种形式的资源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做到有的放矢。而需求分析可采用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 (2) 选择合适的资源建设团队, 提高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水平。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选择与专业公司合作, 使用他们提供的专用精品课程开发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解决多数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难题, 使得教师无需专业的网页设计技术, 便能上手使用, 但在开发系统设计过程中, 教师必须积极参与, 提出合理的专业意见。
3.4 重视后期管理与应用, 提高网络精品课程的利用率
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后期应做好以下几点: (1) 精品课程网站的定期维护, 防止有链接不准确、死链等情况的出现; (2)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 而非经久不变; (3) , 既要给网站交互的能力, 也要有能够及时响应的教师; (4) 加强与使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师生的交流, 积极进行资源内容与形式的改进。例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公布精品课程网站的网址, 让学生在网站上自发的寻找需要的资源, 这样一方面实实在在的让精品课程为学生所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 从而进一步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 (04) .
[2]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可及性评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03) .
[3]徐学莹, 王慧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策略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5) .
浅论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篇10
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的建立 , 这个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研究制订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共享服务平台, 实现对精品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和个性化主动服务, 旨在使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学资源, 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随着2008年首轮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评定工作的结束, 精品课建程资源建设进入“后建设时代”,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这一点通过2009年[3]和2011年[4]数据对比不难发现, 见表1。
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为代表的课程资源建设工程不仅展示、提升了我国教育教学品质, 提供了信息时代下的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手段, 促成了专业之间、校际之间、省级之间乃至国际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与文化交流, 而且启发了高校教育教学参与者对教育资源建设的种种思考, 推动了各级各类“类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工作。
作为高校一员, 我校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4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市级精品课程17门, 校级精品课程78门, 此外还完成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多个级别的教学优秀奖、微格教学评选活动的申报工作。面对不同时期各种级别、各种名目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相关部门不断摸索总结, 积累了一定的课程资源制作经验。
一、认真领会相关文件精神, 区别对待各类精品课资源建设
依据目前社会上主要流行的“类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主要类型, 认真分析相关组织文件和资源建设技术要求, 做好课程选择、制作手段确定、团队建设、内容取舍等一系列工作。
比如近两年开放申报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 虽然都是基于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 但两者在面向对象、申报要求、制作规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资源建设实施手段的不同, 直接影响各高校的申报工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知识普及类课程为主, 强调名校、名师、知名专业课程, 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是以教学互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类课程为主, 强调课程的整体性[5], 见表2。
此外, 随着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 考虑到学科的均衡发展, 相关组织、评审机构会动态发布申报精品课程的专业范围和申报数量, 结合本校特长专业、及时应对变化, 适时推出申报参评课程是增大入选机会的重要因素。
当然, 不以评奖为最终目标的校级精品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 以及视频观摩课程等课程申报, 或出于资源建设目的或出于商业目的, 但准确把握申报意图、恪守制作标准都是确保精品课资源建设工作有效实施的首要条件。
二、做好课程资源团队建设工作
当今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已不再像以往的课程资源建设, 通过个别优秀教学人员的努力和经验, 借助自身的能力实施。由于网络化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绝对的团队合作的工程。课程资源 (尤其是类似于传统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这类精品课程资源) 的填充、网上申报的操作、视频及其他媒体资源的制作、课程评价与反馈统计……一系列工作单靠一己之力是难以胜任的。更何况课程资源申报是一项短期工作, 而后期的资源维护与建设则是一项长期工作, 只有不断地修正、补充、替换课程资源, 才能保证课程生命力、保住精品课程的称号———这同时是对知识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的体现。
从一定意义上讲, 如今的精品课程的制作申报宛如同制作一部参加奖项评审的优秀的电影作品———要看题材、要看制作、要看导演的把握与控制、要看演员的表现、要看声效、要看票房。根据以往开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经历看, 一个较健全的制作团队需要专业讲师、网络信息人员、摄影摄像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观众等工作人员, 甚至还要引进专家评审、数据分析等人员, 而且上述人员绝不仅仅一名人员就可以胜任。
根据不同级别、类型的课程资源建设需求, 合理安排人员, 建立临时性课程资源制作团队是目前我校采用的方案。根据申报、制作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实际要求, 在前期基层申报的基础上, 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团队, 从课程选材、人员情况、素材设想等多方面参与评审意见, 确定最适合申报人选, 进入集中制作和修改阶段。团队内成员各司其职———教务人员负责组织学生、协调拍摄时间、聘请督导专家、资金管理等;主讲团队负责教学资料 (含后期制作的媒体素材) 的上传与审阅、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现代教学技术中心负责视频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审阅和加工修改、素材标准的解读;网络信息人员负责资源保障与临时性网络设置、确保课程资源的安全与快速上传、审核平台资源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数据反馈……
为确保团队的持久支撑, 一般采用新老兼顾和专人负责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团队。即团队各职能人员构成均需要考虑到人员发展, 采用老同志与新人 (主要是指对此项业务的熟练程度) 共同承担、逐渐向新人转移工作重点的方式。此举主要是考虑到精品课程5年内的补充修正和5年后面临的二次制作, 需要年轻人员逐步取代原有核心人员的正常更替。专人负责是指针对某一类 (或级别) 的精品课资源建设尽可能安排同一组人员, 以便熟悉业务流程、开展程式化制作, 减少解释、培训、沟通等方面的重复工作。当大量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展开, 也可以采用校内人员把控、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方式, 缓解采集制作、审核等环节的工作压力。
三、引入必要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无论是对于课程主讲教师还是对于团队工作人员来说, 参与精品课资源建设工作都在既定职责之内, 而又属于工作量之外。为了保障参与人员能够具备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我校在多种“类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尝试激励机制。
将资源建设工作与教研科研工作挂靠, 让参与人员通过课程建设工作实现相关工作量兑抵, 是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手段之一。由于我校实行聘期内教科研工作量承诺制, 对于顺利完成精品课资源建设、并成功申报的核心工作人员给予一定数量的研时或是工作量折算———此方式对于新老教师均具有一定吸引力。
将获得精品课建设相关荣誉纳入教学优秀成果表彰范围, 作为职称晋升、职务评聘大参考因素, 此举可以有效调动年轻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由于课程资源建设往往都会得到一定数量的资金保障 (或奖励) , 适当的经济奖励是各高校常采用的手段之一, 但奖励依据、奖励额度、奖励范围需要严格限制, 以免造成本职工作重点的转移。
由于当下多种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视频素材要求课堂实景拍摄, 如何组织好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减少教学人员差错往往困扰着制作团队成员。学生往往是课程资源建设团队中被忽视的群体。在当今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情绪、反应、认知能力往往也影响教学人员的状态和最终的拍摄结果。我校尝试将推荐上来的精品课程作为临时加开的学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根据人数适当限定参与学生的手段, 也采用过面向全校学生招募精品课录制活动参与学生的方式遴选参与成员, 取得良好效果。
依据以往制作经验, 高质量精品课程本身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 而名师大家在教学组织、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 其教学过程中的差错较少。对于教学经验稍逊的年轻教师而言, 根据“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往往受到大家欢迎、一些通论概论等偏理论性的课程则排名相对靠后”的特点扬长避短选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不失为明智之举。此外, 保障一定数量的人员审阅素材 (包括申报材料、教学素材和制作的媒体素材等) 、预留相对充裕的修正时间是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环节, 小到主讲人员的无意识动作、字幕同步性问题, 大到板书和展示媒体材料的错误……有许多问题在首次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 必要的修补、乃至重拍都是严谨负责的态度体现。
四、做好各类型课程资源的转换和平台共享工作, 减少重复投入
由于精品课程在层面、推出时期、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 使得不同时期建设起来的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精品课程资源在展示手段和平台上存在较大差异。
由早期国家级精品课程录像采用MPEG2格式到目前采用H.264压缩格式的MPEG4格式的变化;教学课件由原先简单的演示文稿到目前网页型、Flash课件的综合应用;由单画面视频到多窗口视频再回到高质量单画面视频的往复……无不体现信息技术、声像技术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长中的发展。如何做好原始资源的留存、选择适当的转换工具、减少非知识更新引发素材修改工作量、统一素材风格都是制作团队技术保障部门需要考虑的。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格式工厂、PDF转换器及应运而生的MediaEditor等多种工具软件都为技术人员提供了便利。
此外, “建好自身平台, 实现与国家精品课资源接轨”是减少自身投入、简化资源传递流程、提高资源使用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被广泛认可的两个国家级课程资源网站分别是“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video.jingpinke.com/) ”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mooc/) ”两个网站, 涵盖精品课程资源由申报到展示的全部流程。而各高校使用的课程资源平台如BlackBoard、IClass、天空教室等[6]往往以展示课程资源、提供网络在线学习为目的, 往往不能涵盖申报、评审、展示、后期建设、应用、反馈等每个环节。此外, 由于引进部门、引进时间、引进时需求不同, 往往校内多个相似功能的资源平台同时运行, 平台之间缺少数据库共享、统一认证和资源传输的接口, 形成“信息孤岛”。
为减少校内外平台、校内各平台间课程资源的使用障碍, 共享数据库、建立统一认证、规范各类型资源素材的格式、打通平台间的数据传输转换接口, 都是当前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加强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动态监管, 确保资源可用、实用、好用
高校信息化建设初期曾经走过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一度暴露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中, 由于对待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态度扭曲、申报学校的技术保障不足、平台升级或数据更新一起的断链等原因, 一部分精品课成为“死课”。归根结底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将它原本“使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学资源, 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宗旨扭曲为“奖项评比活动”。
2012年教育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再次明确指出“国家精品课鼓励各地和高校投入资金支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并研究制定激励政策, 引导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培育、建设和使用”。对于“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不合格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取消其“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 不得再次申报该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在精品课成评审结束、课程资源上传网站之后的几年中, 教育部专门成立了机构对在线课程进行定期审查, 对于不活跃课程发出整改通知, 力求推进课程的后期建设和使用。
我校自2010年底开始, 对BlackBoard平台 (网络学堂) 上的全部上网课程进行检查, 发现“死课 (没有任何更新记录、没有师生互动行为记录的课程) ”率高达50%。这些课程占据了大量的存储资源和注册名额, 耗费了管理人员的精力, 影响到学校教学品质与学术形象。
为了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保障已有精品课程称号, 校信息网络中心、教务处联合对平台中全部具有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逐一进行了分析, 提出“利用三年时间, 完成教学资源的更新, 实现全部课程视频素材的制作与发布”规划。同时坚决清除“死课”、取消相关课程负责人 (或团队的) 精品课程负责人称号, 开始我校由精品课程申报到后期建设与应用的转变。
整改期间, 教务处抓紧安排实施90余门精品课程的三年全程教学视频素材的制作规划, 及时将完成的符合当时建设标准的视频资源送达负责人。期间建立分布在七个校区的十余间录课教室, 建设两个与BlackBoard平台实现资源链接和单点认证的资源平台, 方便教师及时、灵活地由资源平台向网络学堂中调用资源; 网络信息中心每年年底对网络学堂中每一门精品课程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 区别活跃课程、待改进课程和待取消课程, 通过年底召开的全校研讨会公布数据、告知课程负责人。通过加大网络学堂的宣传力度和教学活动对该平台的依赖程度、努力推进跨校区网络教学应用等手段, 发现资源问题, 及时实施改进, 推进新精品课建设团队的“新陈代谢”。2013年, 既定目标完成, 平台中活跃的精品课程达到90%以上, 网络学堂已经成为我校传统教室授课以外的又一种主流教学形式。
在实施精品课程资源的动态监管的同时, 锻炼了课程建设团队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使他们在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 较自如地完成额外资源建设工作, 加强日常教数学与网络资源的联动, 改进教学手段、讲话教学技能。为后一阶段顺利完成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等新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以上是从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十年来的一些感触, 希望上述拙见能够为后一阶段高校开展类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红.“图书档案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1 (12) .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运营统计数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工作简报, 2009 (10) .
[3]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运营统计数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工作简报, 2011 (7) .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 2012年5月21日.
[5]陈以海.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探索.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8 (1) .
[6]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2012年6月12日.
高校精品课建设 篇11
《地理教学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把它立项为精品课程,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学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是一所1999年新升本科的地方院校,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地域特征,决定了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地方,为地方培养应用型的优秀师资队伍。二是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基于我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教师素质、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地方应用型人才,因此,师范教育是本专业发展的特色所在。《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正是突出师范特色的具体体现,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地理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的提升、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的加强、师范素质的培养等。三是本课程的发展历史。本课程历经夯实基础(1979—1986年)和快速发展(1986年至今)两个重要发展阶段,课程名称由最初的《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替换为《地理教学论》。经过30余年的建设,本课程教学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独立体系。课程由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发展至现在形成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先进的综合性专业方向课程,其中包括地理教学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地理微格教学、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等课程。当教育部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时,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课程于2010年立项为湖南文理学院精品课程。
二、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辅相成,两者存在必然联系。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证。近3年来,本课程组先后晋升教授2名、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各1名,获得博士学位教师3名,既逐步扩大了教师梯队的高学历、高层次比例,又不断强化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等,为课程师资的丰富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2.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体系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选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精品课程的“含金量”。关于教材建设应从两个层次来考虑:一是选用当前出版发行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教材;二是争取自编高水平的教材。目前,本课程主要依托教材《新编地理教学论》(杨新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为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师范类地理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①本教材在全国最先提出对地理教材的分析和加工,并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②“地理尝试教学”模式是作者主持的教学实验,并在全国首倡的。③以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情况为依据所构建的、全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国内外首次提出。④本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素质、地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⑤本教材具有突出的可操作性。学生学习本教材并结合教师联系实际的讲授,对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有很大收益。本教材在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白城师范学院、咸宁学院、内江学院、德州学院等院校交流、使用,获得一致好评;并被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确定为全省中学地理教师必读书目。
3.实践性教学环境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突出师范特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一是抓住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课实验室建设的机遇,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建设一步到位。二是现已建成7间微格教室,为学生的师范技能培训提供了平台。三是充分利用和有效融合社会资源,与湘西北绝大部分中学保持广泛联系,建立了6个教育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1个。这为本课程组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先进的教学资源;还通过在线讨论、远程答疑、远程布置作业和提交作业、远程考试和评卷、邮件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教学内容及解决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其重点内容是地理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地理学习心理过程、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地理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难点内容是如何通过教学加强学生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功训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师范素质,如地理教学基本功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三板”教学能力、教材研究能力、地理课件制作能力。为此,课程组采取的解决方法:①通过“微格教学”改进学生教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②通过对中学地理教材的分析,提高学生教材研究能力。③通过“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程的学习,提高课件制作能力。④通过课外分组试教,提高“三板”教学能力。⑤深入中学地理课堂,观摩专家讲座,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组在创建过程中,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创新地理尝试教学法,经常运用愉快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②持续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学生的教态、培养他们的胆量和对教材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教学方法、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规律。③改革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使用标本、模型、仪器、地图、地球仪、录像、电视等诸多教具,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既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增强直观性,又反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基础。课外,经常深入常德市中学课堂听观摩课,时常邀请有经验的中学教师来我院开办讲座,与学生一起讨论。评价上,既通过课程考试来考察学生的条件性知识,又通过学生讲课、说课、评课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如将学生课堂答问记入平时成绩,这是本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突出的一点。
6.保障措施与管理制度
健全的保障措施与管理制度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校长期重视课程建设,着力打造课程品牌。2004年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措施、建设标准及建设管理。2011年,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年度中心工作来抓,并专门出台了“‘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使全校每一门课程都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批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目标。今后还需要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小组,一方面协调解决课程维护中的现实问题,如课程编排、教学大纲修编、课程内容调整、试题库更新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另一方面逐步更新和丰富课程资源信息,提高课堂资源的运行效率,进一步保障精品课程的运行质量。
三、建设体会
1.课程建设的特色
本课程创建的特色是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课程教学中有机整体的4个关键性问题:①为什么教—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确定,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学有所成。②教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为提高学生师范素质服务,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服务。③如何教—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④教得怎样—评价:对学习评价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重期末考核,更要重平时考查;既要重考试成绩,更要重师范素质的高低。
2.课程建设的动力
科学研究是地方高校课程建设的根本动力,精品课程的建设尤其需要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地理教学论》是一门应用性突出、时效性较强、与中学地理教学衔接紧密的课程。因此,任课教师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在课程教学中的转化已成为课程建设的基本动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尤其是要紧跟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步伐,实现科学研究主题、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完美对接。
3.课程建设的机制
在精品课程的创建过程中,学生处于什么地位,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课程建设不能是单方面的,不能只注重教师的研究及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师生的反馈、课程方式方法的改革。《地理教学论》极强的实践性和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极大影响力,特别需要师生在科学研究、教学内容实施和学习评价上充分合作,以师生互动作为课程建设的机制。另外,由于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动态工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评价等管理问题,因此,应将精品课程的持续管理和有效激励作为课程创建的机制。▲
本项目为国家“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IA120067)、教育部高等学校Ⅰ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南文理学院精品课程项目资助。
高校精品课建设 篇12
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 号)的指示精神,制定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12]2 号)等文件,明确资源共享课程的类型、基本目标、分级建设等内容,并要求现有的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最终实现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为重点,主要面向高校教师和学生,需经校、省及国家的三级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通过将课程知识点进行拆解,获得模块化知识点,并辅于针对性视频、习题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增强师生互动,对学生自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传热学”课程在2009 年获批为校级精品课程,随后在2012 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精品资源共享课,在2014 年该课程联合超星平台,率先成为省内首批跨校修读学分及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试点课程,并先后与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进行了跨校修读学分的试点合作,在本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进行了资源共享课程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特点
(一)课程资源化的新形式建设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需要突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形式,引入系统的、完整的信息资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新形式课程建设需要注重资源系统化、完整化的基本要求,以覆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建成系统、规范、有序的资源共享课程新形式。
(二)课程基础化的丰富式建设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在原有精品课程上的进一步扩容与丰富。该课程建成后要符合面向社会开放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需要具有优质、完整、丰富的教学资源,且更要表现在质量方面,比如内容、体现方式、互动程度以及学习对象的认可程度。
(三)课程互联网化的交互平台建设
21 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时代,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就是基于此背景下而提出的交互平台。突破了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将多元化、立体化的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为后续的专业教育普及到社会层面的大众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
(四)课程面向性的扩大建设
当前,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主要面向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面向性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延伸,其最终面向的是广大社会群体,尤其是那些对于专业知识有需求的公众,改善了社会公众学习资源的获取环境,促进了知识型社会的转变。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基于网络平台而构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开放课程具有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吸引了高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大众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起来。
1.重视前期建设投入,忽视后期运行维护。初期建设申报成功后忽视后期维护与更新,甚至个别课程申报后从未更新过,更谈不上对其课程的创新与改进。
2.课程公开度不足,共享性有待提升。一方面由于课程建设内容中涉及的信息资源无法明确引用出处,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中涉及授课教师多年积累的重要素材,不便于公开宣传,因此,造成了课程对外开放程度不足。此外,由于教学PPT不利于学习者对具体知识点的查找和检索[3]。
3.培养目标多样性与课程针对性之间的矛盾。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侧重点、不同专业学时不同等,如何使各校的学生、教师和社会自主学习人士能够各取所获,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达到利用率的最大化等问题[4]。
4.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缺少行业教学特色。同一课程缺少结合行业高校的教学特色,均与综合类高校一样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笼统阐述,未能充分体现行业高校的新技术与新观点。
5.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待加强。受制于网络技术人员的缺少,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展示,此外,教学资源主要以常规教学资源为主,其他形式的多样教学资源较少。
(二)对策
面对上述困难和问题,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文件后,提出以下几项建议,期望可以给精品资源课程的建设者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或思考角度。
1.采用“秉承—转型—提升—延伸”建设策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与原有精品课程相衔接,秉承已有的课程建设基础。其次,对于原有精品课的整合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建设思路和服务面向等多方面转型和升级,让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大众真正有所裨益。再次,在精品课程转型之后的建设过程中,要随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升级。教育理念新模式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如何建设并超越原有的精品课模式,实现彻底的转型和升级,还应继续深化和理解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融合各自高校的学科优势平台,努力创造并达到新的高度[5]。最后,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延伸与发展,不能仅为了建设资源共享课程而建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传热学”课程充分贯彻了这种建设策略,秉承了石油石化行业优势与特点,将课程知识点进行了创新性的模块化管理,提升了课程的量并增大了课程内容量。此外,考虑到辽宁省推行的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要求,实现了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无缝衔接”,切实落实了教学改革措施,促进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充分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健全、清晰的版权保护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共享的效果,使其价值最大化。目前我国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仅有少量的文件,且没有对课程中涉及的所有资料引用详细的规定,这说明在这个方面需要补充的工作还很多,只有充分保护作者的权益,才能使精品资源共享课得到更好地推广[6]。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传热学”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图形和动画资料,因此在课程建设全过程中,设置了专门人员对课程中可能涉及知识产权的资料进行两个方面的处理,一方面尽量明确各资源的获取来源,进行来源分类与标注,另一方面将无法辨认来源的资源进行重新制作和修改,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最大化地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3.扩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受众范围。目前国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缺少对职业教育层面、基础教育层面的影响。为了让我国的教育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应进一步扩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受众范围,建设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的开放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各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向均等化发展,同时也可以平衡各地区、各民族、城市与乡镇之间的教学资源。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在符合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多引入一些生活、工程实例、现象和案例,并通过便于社会大众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既保持了课程的专业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又能够扩大课程的受众范围,有助于课程的推广和知识传播。
4.集中优势资源,对高校特色课程提供支持。充分结合高等院校自身的特色课程建设,有效协调并组织各相关部门,在人员、经费以及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积极引导年轻、专业的教师参与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全面推进和有效实施中。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作为一个石油石化行业特色明显的省属地方高校,在“传热学”的课程教学案例中,充分引入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工程实例,借鉴了大量的呼吸阀、油气回收设备、输油和输气管道等设备器具,突出了该门课程在行业内的具体应用。
5.注重数字化校园与网络信息化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依赖网络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的集合,教与学的互动交流都离不开网络环境。以网络环境为基础,逐步实现教学环境、专业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享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相关资源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传热学”课程在联合超星平台的同时,借助了超星平台的资源储备优势,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电子资源资料,使得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需求,了解更多的背景及专业知识,有助于对于学习课程的理解和印象。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必然会推进新一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与更新,因此,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影响力、强大的竞争力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需凝练自身教学特色主,汲取他人长处,避免盲目跟随而忽略自己学校文化传统,在擅长的领域中建设系统、全面和整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而培养出新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龙仲芬.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J].科教导刊,2012,(12).
[2]肖安东,郑路.高校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
[3]张丽荣,宋天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4]熊永红.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5]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高校精品课建设】推荐阅读:
2020高校团委干事工作总结精品09-02
室内设计精品课建设09-30
精品建设08-12
精品课程及建设08-21
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10-07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08-23
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10-23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10-26
抓精品课程建设 促教学质量提高07-02
陈家山煤矿采掘精品工程建设规划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