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2024-08-23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精选7篇)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篇1

1 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优秀教学团队和精品课建设的现状

长春财经学院是民办高校,经济数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包含《经济数学 ( 一) 微积分1、2》、《经济数学 ( 二) 线性代数》、《经济数学 (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是学习《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大多数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之前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经济数学也是几乎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经济数学横跨第一、第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通常都是经济数学,因此,经济数学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数学本身的教学质量,而且会间接影响后续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并将对考研成功率产生较大影响,进而还会影响学院的社会声誉。因此各院校都非常重视经济数学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而且国内省内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数学教学团队,如高等数学优秀教学团队、经济数学基础优秀教学团队、经济应用数学优秀教学团队,等等。建设起一支优秀的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同时也就为精品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精品课建设也已取得了较大进步。

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团队成员主要由本校专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组成 ( 同时还有部分公立学校的兼课老师) ,且已比较稳定。现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多人,博士、硕士多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均趋于合理,整体教学水平已有了显著提升。团队成员已经分别获得了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长春财经学院优秀教师等称号。团队青年教师已经分别获得了吉林省教学大奖赛、学院教学竞赛等多个奖项。团队成员在科研方面也已取得新的成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近几年来,在精品课建设方面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团队成员针对民办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特点,特别是结合当前生源的现状,开展了多项省级、校级教研课题,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其中省级教研课题一项已经结项,并取得了预期成果。教材建设方面,已由权威的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数学系列教材一部。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讲座、考研数学、SPSS应用等选修课,使学生在校的数学学习实现3年不间断。通过创新以自然班数学成绩为依据的分级教学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吉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经济数学已经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目前,已有一项关于对经济数学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入改革的2014年省教育厅立项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获得通过。

吉林省现在还没有经济数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距离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未能达到学生、家长、学院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努力提高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民办院校经济数学优秀教学团队,意义重大,虽有挑战,但也有机遇。而在现有的省级优秀课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努力建设,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荣获省级精品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2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经过充分研究并总结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实现师资队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制定出长春财经学院经济数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如下。

根据长春财经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按照教学型、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教学团队将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改革,努力在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为吉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把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建设成省优秀教学团队。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 1)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按照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要求,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 ( 学位) 、职称层次。力争有1 ~ 2人取得博士学位,再有2 ~ 3人晋升为副教授。

( 2) 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抓好讲授、讨论、作业、考核、考试和教材、辅导教材等教学要素的建设,提升各教学要素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功能,在对国内外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要着力研究应用数学学科发展的前景、思路、问题和对策。努力在省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中,作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重点突出以下几个重要的创新点:

( 1) 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综合结构。通过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让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以老带新,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队伍,逐步形成高素质、高水平、学术特长多元化的教学团队结构特色。

( 2) 扩大“优秀”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督促在读博士完成学业。

( 3)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团队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教学与科研相长的理念,组织和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最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 4) 重视加强学术交流。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学术交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我们的课程建设。有计划地邀请校外专家做学术报告,以此拓宽团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努力取得更多的教学、科研成果。

3 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目标和措施

通过认真研究并总结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特点和教学的特点、规律,并在前期已结项的省级教研课题和已获得的省级优秀课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建设经济数学省级精品课程的目标和措施。

( 1) 首先制定一整套经济数学课程的建设规划,吸收国内外优秀的课程建设成果,包括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等,研究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不断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 2)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建设并完善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网上练习系统、网上辅导答疑系统,建立师生间的教学交互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建议和意见,并将全部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共享。开展数学建模实验课,并加强该实验课的建设力度。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体会,努力编写并出版2 ~ 4部水平较高的教材或教学辅导书,建设1 ~ 2部省级规划教材。

( 3) 完善教材建设与教辅材料建设。在科学选取难度适中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辅导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的建设。

( 4)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大力提倡并安排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教师主讲经济数学的系列课程。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课堂教学。

( 5) 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力开发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鼓励任课教师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 6) 开设数学实验课。要加大开设实验课的投入力度,扩大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范围,继续加强数学实验室建设。鼓励全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不断提高参赛水平,争取获得更高级的竞赛奖项。

( 7) 尝试分类、分级教学及经济数学课程4 + 2设置,即在原有的4个学期的经济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学期的考研选修课教学。努力提高学院本科毕业生的考研通过率。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责任。我们将通过不懈的努力,建设起一支优秀的经济数学教学团队,并把经济数学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为办好民办高等教育贡献力量,为民族振兴添砖加瓦。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迅猛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况且又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这几个方面完全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压缩或翻版。从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国外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情况来看,应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较大调整。现行教学方法缺少对教材的“活化”,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启发探究。作为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当然也不例外。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高职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改革的现状出发,建立崭新的教学观念,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就是探索和改革的过程。

一、高职数学的现状和地位

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普遍存在的现状是:教学实施困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较差。

高等数学在高职不同专业教学中具有通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更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之一。因此,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其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从这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出发。首先,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向学生传授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必要技能,全面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要为不同专业的后继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提供知识和方法论的支撑。再次,要为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必备条件。上述三方面内容,应该成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对高等数学进行定位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应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定位为: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服务于素质教育,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如何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做到既保持一定理论基础,又加强针对性,实现应用性,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核心问题,也是值得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虽然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但高职数学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与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却很不相称,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刻不容缓。

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验、考核方式、师资保障和资源库等几个方面。

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学理念是人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学现象、教学过程及教学问题的认识或看法,它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高等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高职数学教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建设人材的培养目标,要贴近国情,贴近高职教学实际,明确高职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应用型的数学思想,具有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应用型数学人才。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数学意识,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分析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专业课学习提供智力支撑,为学生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课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能力;第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第三,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第四,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必须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必须重视数学建模训练;培养学生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必须结合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另外,数学是最好的思维体操,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及联想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欣赏数学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建设主要体现在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核心。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应体现高等数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应分学科、分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体现高教性。在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时,应以培养必需的数学素质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体要求,以突出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为主导,适度考虑学生的深造发展。在重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七体现”:(1)体现培养学生的贯通能力;(2)体现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认知基础的适应性;(3)体现与高职整体培养目标体系的适应性;(4)体现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5)体现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6)体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适应性;(7)体现数学建模思想。要特别注意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不追求过分复杂的计算和变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和“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办学理念,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技能与应用的素质培养与能力训练为目标,将高等数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数学技术课”三大块,并以此为依据,我们选用了公共基础课教材《微积分应用基础》,专业基础课教材《工程应用数学》、《经济应用数学》以及《数学实验课讲义》。作为公共基础课,《微积分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积分学、常微分方程初步,教材内容全面、结构严谨、应用性强,是一部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融基础理论、方法训练和数学应用于一体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获得了从数和形两方面洞察现实世界以及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非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内容安排上,以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为主线,突出模块化思想,照顾到不同基础的学生。《工程应用数学》和《经济应用数学》分别是工科类和经济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应用数学》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傅立叶级数、拉普拉斯变换、图与网络等;《经济应用数学》内容包括微积分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行列式、矩阵、线性规划、数理统计基础等。另外,我院还为部分学生开设了数学实验选修课程,主要内容有利用MATLAB绘制函数图形、矩阵运算、割圆术、求解微积分、统计分析、优化工具箱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应用能力,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了MATLAB数学软件,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多维度理解,以掌握数学知识点。同时,设计了与主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试题库、电子教案和学生自测学习系统,还有供专升本的学生继续深造方面的辅导专栏,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体现了高职教学实践性的特点。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进行建模大赛,拓展教学实践的范围,取得了极其明显的效果。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数学水平层次复杂,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教学中既要承认和尊重差异,还要充分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资源,进行因材施教,因异导学,合作互动,促进共同发展。在教学上采用低起点,小步走,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入得门、学得进、用得好,让数学教学真正为学生其它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一要根据学情实际,科学地选用和处理好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人性化改造,统筹协调教材的广度和深度,精简压缩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算式推导过程,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二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简洁化,将基础知识应用化,与专业课课程融会贯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感到学好数学,能促进专业课程学习、促进终身发展。三要以应用为中心,突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自觉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断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1)营造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是基础薄弱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心理障碍,让学生了解普遍适用的数学概念是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产生的,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所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创造数学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和美感,学会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让学生能感受到的实际问题,注意展示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巨大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与发展有关,数学能助我发展,从而且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问题,构建数学知识,达成数学学习目标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殿堂,开启智慧大门。(2)增强数学活力,培养思维习惯。高职数学教学有高职教育的特点,既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也要注重科学思维、科学分析能力的培养。要面对高职教育实际,努力淡化一言堂教授式的讲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黑板上写学生本子上抄的状况,变教授为导学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精讲多练,注意训练,强化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尝试探索启发式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要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开展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从依靠教师的教会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己学会,最后成为会学的成功者。(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现化教学理念离不开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高职数学教学,一是要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科技、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和设备资源,改革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方式。要灵活、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让学生直接掌握一些数学软件,接触多层次多方位的数学学习资源,如使用讲义、课件视频、网上答疑、试题库、数学论坛等。三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数学课程学习目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改革过去一张试卷量优劣的单一考试评价模式。高职数学评价机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考核内容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如开卷、闭卷、口试、电脑机考、实践操作、论文与答辩等形式。评价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可以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笔试口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习促进发展。

优化高职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一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教学理念新,责任心强,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二要优化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不仅要熟悉专业教学目标,还要了解其它专业课程内容,更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只有发展的教师才有发展的学生,作为数学教师,教育思想理念要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不仅会继承,而且能有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侠,俞继仙.高职高专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12).

[2] 徐洁,程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3] 于海英.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4] 云连英,汪荣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篇3

一、《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任务

《高等数学》是部分高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的改革和建设要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系统工程之中, 并为其服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是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优化结构, 在符合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条件下, 切实做到为专业服务, 为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服务, 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适应高职教育的大众化要求, 把握正确的高职数学定位, 注重思想方法和文化功能, 淡化运算技巧。二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严谨性, 事业应用性, 工具性和服务性。三是按照“必要, 够用”原则, 精简教学内容, 把最有效的知识, 先进的知识, 对今后学习工作、应用能较长期地发挥作用的知识有限传授给学生。

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高职专业系主任和首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各专业教学课设置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侧重点, 从专业角度对教学的期望和要求建设征求专家意见, 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路线, 两个能力”;一条路线是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始终贯穿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这条主线;两个能力是用数学思想, 方法概念去消化吸收专业概念和原理的能力, 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 即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方案中强调《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 要广泛应用美国的“问题解决”理论, 并以理论来指导《高等数学》教学和课程建设。

二、突出应用, 强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淡化数学的学科属性, 打破传统课程体系, 不断探索, 建立以专业和职业标准为核心,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数学课程体系。

能力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理性思维能力。抽象思维, 逻辑推理能力。二是应用能力。包括科学计算和数学建模能力, 能对模型求解已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学习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四是创新精神。为此, 应先从师资力量入手强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的任课专业要相对固定, 便于更多地了解专业实际和对数学的专业需求, 了解专业培养目标。课堂案例要联系专业实际问题, 不能就数学讲数学。进行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全员培训, 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科研中灵活运用。选择最优秀的几位老师讲授属性建模课, 并作为教练指导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赛。由于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 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应从课堂质量入手抓质量工程。

(一) 注重知识衔接。

高职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较差, 平均入学分数在40分左右 (150分满分) 。因此, 教师讲授一定要注意知识衔接, 教学内容与中学教改、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好, 把数学改革置于整个高职课程改革的系统中, 全方位地认识和实施改革, 使数学真正起到“工具课”的作用。

(二) 教学内容以各个专业需求为依据, 表述形式要直观, 通俗, 实用。

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基本任务决定了对数学的要求是“必要, 够用”, 核心是实用, “必要, 够用”的教学要求实质上应当体现如下三点:一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学到“必要, 够用”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注重高职数学课程的特性和高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课程讲授要直观, 形象, 通俗, 有很强的实用性, 体现从生活走向数学, 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标准。讲课要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融入对素质培养有用的数学建模, 实验等方面的思维和方法。

(三) 课程模式多样化。

高职数学课时少, 部分学生基础差。讲快了学生接受稍有困难。为此, 要把“必要”部分作为必修, “够用”多以选修讲授, 强化数学建模,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授课方式从单一课程讲授到讨论课, 辅导课, 数学小论文的撰写及指导, 数学实验等多样方式, 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分级数学试点。

(四) 建立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时也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把数学成绩分为平时成绩, 小论文成绩, 数学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注重学习历程的考核, 期末试卷加大应用题目分量。这样容易使学生基础理论比较扎实, 数学能力有显著增强。此外, 还要注重督学评价和学生反馈意见, 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 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程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 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满意度提高。

教与学的积极性增强。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较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劲头不足, 对数学也没什么兴趣, 因此数学成为高职学生的一个沉重负担, 学不懂, 不及格率高, 对教师意见大成为突出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数学改革, 平均不及格率降到13%以下, 学生的意见少了, 教师的抱怨听不到了, 学生对老师授课打分平均在95分以上。

(二) 学生第二课堂的建立使一部分“吃不饱”的学生有了更大的用武空间。

学生积极选修数学相关课程, 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 真题真做的“小论文”质量也越来越好。其中数学建模在各级大学生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 培养了能力, 增加了信心。

(三) 教研成果可喜。

过去, 广大教师大多注重科研和学术论文, 对教研成果不重视。通过《高等数学》精品课建设和课程体系建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家开始关注教研成果, 其中已正式立项的省级教研成果7项, 校级成果5项, 为今后深化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问题与思考

(一) 精品课建设的目的问题。

启动精品课建设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 就是注重形式, 不注重建设内容。不要只做书面文章, 要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二) 学习目的性问题。

高职学生经常问“学数学有什么用”, 老师一般以“提高素质和能力”应之。这种宽泛的认识学生不理解, 也是对教育目标的“虚化”。素质和能力要体现在受教育者未来的工作中, 在校学生看不见, 摸不到, 因此产生了花大量时间精力学数学有什么意义等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数学作为基础课, 在培养专业素质中的作用。

(三) 教学内容和教材问题。

高职课程建设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是教材建设, 以经济管理类数学教材为例。数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高等数学》把现代经济学要求的数学内容排除在外, 教材如同题解, 繁杂困难的题目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为此, 要不断探索教材建设, 适当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一些应用案例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列出一些讨论题供学生课后完成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⒈张小萍.美国大学数学教改初见端倪[J].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8

⒉邓鹏.对问题解决的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篇4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在高职教育中建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且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因此, 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过程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程设置基本没有脱离普通工科和经管类专科的教育模式, 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工科和经管类专业院校的压缩或翻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也不例外。从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国外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情况来看, 应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较大调整。现行教学方法缺少对教材的“活化”, 缺少理论联系实际, 缺少启发探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理念及改革目标

高等数学的基础定位与教学理念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特点出发建设精品课程,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强调理论应用。高等数学在高职不同专业教学中具有通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在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 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更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之一。因此,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其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从这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出发。首先, 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向学生传授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必要技能, 全面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 要为不同专业的后继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提供知识和方法论的支撑。再次, 要为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必备条件。上述三方面内容, 应该成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对高等数学进行定位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 应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定位为: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服务于素质教育, 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 如何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做到既保持一定理论基础, 又加强针对性, 实现应用性, 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核心问题, 也是值得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与目标要求高职数学基础性定位和基本教学理念, 表明了其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不同类别的教育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担负着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任务。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要求数学课程不应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重新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 制定与各专业相适应的高等数学教学要求。与此相适应的教改模式应该是:既要保证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基本要求, 又要留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以适应不同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内容

课程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学思想是人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学现象、教学过程及教学问题的认识或看法, 它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高等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 更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 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课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能力;第二,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第三, 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第四,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概念和原理的能力, 必须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必须重视数学建模训练;培养学生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 必须结合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另外, 数学是最好的思维体操,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及联想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帮助他们欣赏数学的美,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核心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应体现高等数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应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体现高教性。在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时, 应以培养必需的数学素质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体要求, 以突出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为主导, 适度考虑学生的深造发展。在重构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七突出”: (1) 突出培养学生的贯通能力; (2) 突出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认知基础的适应性; (3) 突出与高职整体培养目标体系的适应性; (4) 突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5) 突出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 (6) 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的适应性; (7) 突出数学建模思想。我院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和“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办学理念,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以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技能与应用的素质培养与能力训练为目标, 将高等数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数学技术课”三大块, 并以此为依据, 编写出版了公共基础课教材《微积分应用基础》、专业基础课教材《工程应用数学》、《经济应用数学》以及《数学实验课讲义》。作为公共基础课, 《微积分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积分学、常微分方程初步, 教材内容全面、结构严谨、应用性强, 是一部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融基础理论、方法训练和数学应用于一体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该课程, 学生获得了从数和形两方面洞察现实世界以及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非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内容安排上, 以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为主线, 突出模块化思想, 照顾到不同基础的学生。《工程应用数学》和《经济应用数学》分别是工科类和经济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应用数学》内容包括矩阵代数、傅立叶级数、拉普拉斯变换、统计初步与概率计算、图与网络等;《经济应用数学》内容包括微积分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矩阵代数、线性规划、数理统计基础等。另外, 我院还为部分学生开设了数学实验选修课程, 主要内容有利用MATLAB绘制函数图形、矩阵运算、割圆术、求解微积分、方程的近似根与迭代法、数值分析、统计分析、优化工具箱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应用能力, 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了MATLAB数学软件, 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多维度理解, 以掌握数学知识点。同时, 设计了与主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试题库、电子教案和学生自测学习系统, 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要, 体现了高职教学实践性的特点。另外, 我们还指导学生成立了课外社团, 拓展教学实践的范围, 取得了极其明显的效果。在2003~2006年的浙江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中, 我院连续取得优异成绩, 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教学方法改革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为了提高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长期研究和实践, 将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师生互动, 使教学方法多元化。在课堂教学方面,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指导学生课下学习方面, 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作业的规范化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通过布置思考题与教师富有启发性的答疑等手段,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为载体, 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 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原则与“互动、参与、提高”的现代教学思想相融合, 是我们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合理利用多媒体,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我们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实践方式。增加数学实验课程, 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广泛组织数学建模活动, 教给学生使用数学软件求解数学问题的方法, 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们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载体。充分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 及时修订、稳妥实践、探索总结适合现代教育形势需要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 是我们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行动准则和终极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 形成了以“启发和参与讨论相结合”、“强调案例教学”、“分类分层”等为代表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经验, 建设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考试系统以及网络课程等完整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为实现学生课外自学提供了必备条件。在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摘要:从改革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出发, 阐释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 指出了课程教学思想转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 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重构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教学方法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庚.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篇5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独立学院是在此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目前, 我国有三百多所独立学院, 一方面有更多的青年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教学新问题.例如, 独立学院层次的高校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产生了普遍的困难.大学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是现代科技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独立学院中,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或数学基础薄弱, 使得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难度较大, 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 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 独立学院学生高考数学平均分在50分左右, 中学数学基础相对薄弱, 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焦虑感, 同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态度与主动性不高.

2.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现行的数学课程从内容展开的层次看, 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理 (结论) →例题”固定模式, 理论的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总是“按部就班”地被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 往往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 又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3.缺乏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当前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大学数学教材类型贫乏, 选择余地不多, 多数独立学院都选择与普通本科学院相同的教材, 这样做不仅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 而且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在教学要求上, 独立学院一般使用普通本科学院的教学大纲, 这会造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使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疲于赶教学进度, 使得一些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展开, 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适合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举措

大学数学课程是本科阶段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我院除艺术系、中文系、外语系以外, 其他各系均开设了大学数学各门课程.从2005年开始, 我们对大学数学课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为重点, 以建设体现我院办学特色的教材体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设计了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分类别教学模式”, 并且按照精品课建设的要求, 设计了大学数学课程网站、教学课件与试题库.

1.教材建设

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和我院的办学定位, 我们编写了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此套教材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具有以下特点:

(1) 体现了我院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 具有应用性、实用性、适用性的特点.

(2) 教材结构完整、内容翔实、语言通俗易懂, 既体现了数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严谨风格, 又适用于我院的教学实际情况.

(3) 以分层次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既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又满足部分学生深入学习该课程的高层次要求.

(4) 体现了大学数学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引入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与实例.

2.分类别教学模式

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常的“齐步走”教学由于教学起点相同, 导致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稍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 学生本人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 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对大学数学学习的内在要求存在一个天然的分类.经过细致地讨论与调研, 我们制定了大学数学课程分类别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实施方案, 并面向2007级、2008级计算机系与电子信息系学生试点实施分A, B类别教学.在A班, 教师采用“探索性教学”, 使学生多思、多疑、多问, 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题目、在辅导答疑中, 多采用“点拨性辅导”,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提高其想象能力.在B班, 教师采用“提高性教学”及“补偿性教学”, 在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补充复习, 让学生听懂且逐渐学会灵活运用, 逐渐学会自我探索, 布置一些中等难度的习题或基础训练题, 循序渐进, 在辅导答疑中, 多采用“学法辅导”或“补偿辅导”,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其自学能力, 加强基础知识的辅导.

3.师资建设

为了培养青年教师, 高数教学团队负责人为每一位新进青年教师安排了一位老教师作为“教学导师”.每位新进青年教师在初次上课之前要在“教学导师”的帮助下进行试讲, 并由全体数学教研室老师进行点评;在正式上课之前由“教学导师”帮助修改教案;在期中, 全体教研室老师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课堂随机听课并在课后进行集体讨论.

为了不断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们将授课教师分成了若干个教学小组, 每个教学小组由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负责人, 确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试大纲与考试题目, 每周开展教学讨论并集体备课,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逐步形成了老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建模大赛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 是各高校公认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赛事, 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 我们开始着手培训我院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 并在教学网站上开设数学建模栏目向全院学生介绍数学建模相关知识, 开设了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 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学生参加比赛.几年以来, 我院学生在各级数学建模大赛中多次获奖.

5.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 为了更好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 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学习高等数学的氛围, 我们建设了与大学数学教材相配套的数学课程网站, 并制作了大学数学试题库、教学课件以及教辅材料, 为学生课后复习答疑提供便利, 为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有关考研的信息与资料, 为有兴趣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学生提供指导.

四、总结

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 我们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特点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并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编写适合于独立学院使用的大学数学教材, 制定合理并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建设数学网站与试题库, 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按照分类别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克安, 张存群.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加强基础课建设.中国大学教学, 2003:33-42.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篇6

一、高等数学课程设置和组织安排

办学历程中积累的基础数学教学经验, 借鉴了国内、省内著名高校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我校的各个专业要求, 深入调研, 广泛讨论, 积极研究, 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三大体系:工科《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经管《微积分》课程体系、文科《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等。现阶段, 我校的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分为三种:高等数学A (168学时) 、高等数学B (84学时) , 高等数学C (32学时) 。理工类学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A, 经管类学生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 文科类学生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C。高等数学的开设。具体如下:

1.工科《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理工类高等数学课程分两学期进行, 第一学期的课程为《高等数学 (一) 》, 第二学期为《高等数学 (二) 》, 教学总时数约为168。授课内容及分配学时大致如下:第一学期:极限、连续 (22学时) ;一元函数微分学 (30学时) ;一元函数积分学 (28学时) 。第二学期:线性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6学时) ;常微分方程 (16学时) ;多元函数微分学 (28学时) ;重积分及曲线、曲面积分 (28学时) ;级数 (12学时, 简介) 。

2.经管《微积分》课程体系: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课程《微积分》在第一学期进行, 总学时90, 主要强调算法及实际应用, 授课内容及分配学时大致如下:极限、连续 (18学时) ;一元函数微分学 (34学时) ;一元函数积分学 (26学时) ;多元函数微分学 (12学时, 简介) 。

3.文科《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文科类高等数学课程《文科数学》一学期进行, 总学时32, 主要以介绍为主, 授课内容及分配学时大致如下:极限、连续 (8学时) ;微分学 (6学时) ;积分学 (6学时) ;线性代数 (8学时) ;概率论 (8学时) 。

二、课程建设的总目标与指导思想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是我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开设从2000年开始, 建设经历了从“借鉴经验, 制定严格教学规范”到“制定建设规划—组织落实—重点课程建设”、“评估论证—再次规划—建设精品课程”及“精品课程转型为精品资源课程”的四个阶段:2004年获学校重点建设课程, 2008年顺利获得学校精品课程, 2013年通过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经过这四个阶段建设,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得到了延续性的发展与转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2013年,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到了升级转型的阶段, 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课程建设质量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而逐步提高, 在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 教学目标及指导思想的制订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完备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前沿性, 突出实践教学、软件教学的重要性。[2]课程定位: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积分、解析几何、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自学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课程目标是: (1) 掌握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2)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熟练的运算能力; (3)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4)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学会使用数学软件进行科学计算。[3]

二、制定严格的课程建设的工作规范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隶属于理学院数学系, 成立于2000年, 团队现有教师16名, 核心成员8名, 拥有校级教学名师1名, 校级关键教学岗位2个, 2010年被学校为校级优秀课程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教学严谨、作风优良、求真务实。经过不懈地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 2002年首批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课, 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建设精品课程, 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8年、2009年被学校推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参评课程, 2010年获学校关键教学岗位2个, 201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3年获学校首批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 2014年12月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2015年5月获广东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学团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专业基础、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直接关系到高等数学课程课程建设逐步走向成功。[4]

2.制订严格的教学制度、教学规范、教学管理。教学制度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准则, 传统教学制度是以工厂制度为蓝本建立起来的, 存在诸多问题。为此, 要实现教学制度创新, 使教师能在教学中淋漓酣畅地展现自己的创造性, 不断实现其专业成长。[5]我校是典型的工科院校, 办学历史长久, 有着一套成熟的教学制度、标准及流程, 有着整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教育部理工本科层次等数学的教学基本要求, 结合我校的教学要求、质量质量监控体系, 我们制定《高等数学》系列的教学文件及材料, 制定《高等数学》系列、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制定一整套《高等数学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实施细则》。实际操作上, 我们加强教师个人教学档案的建设, 个人教学档案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试考核、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素质拓展。加强了教研室的管理建设, 主要包括:教学规程、教学规范、授课计划、教研计划、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纪录、教研室总结。平时做好教学检查制度管理制度, 分阶段制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教研室发展规划、教研活动计划等。完善实施制度、检查制度、评估制度, 总结提高制度。现在高等数学课程有着严格完善的学管理文件及规程, 为高等数学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转型为资源共享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教学资源, 健全网络资源

受众面较大高等数学网络教学平台尽管开发方式多样技术手段各有不同, 但都呈现了以下的共同特点:能实现对课程的教学设计、管理、交流互动等三大基础功能。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类主要资源———课程教学的教材、教学课件、备课系统、试题库资源等。[6]高等数学课程经历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 目前已积累了不少的课程资源, 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课件、题库、部分扩展资源。

1.在教学完善基本资源建设方面。《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首批获批精品资源共享课, 《高等数学》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 无论是教学, 还是管理的基本资源有着良好的建设基础。本次项目建设中, 我们将继续完善体现本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研究的核心资源, 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拓展资源、数学建模、考研辅导、教研活动和教学录像等必需的资源。

2.网络资源建设方面。我校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技术成熟,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平台系统集中了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网络辅助教学子平台, 支持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平台, 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和广泛的教学资源库。网站平稳运行多年, 为教师、学生提供方便。

3.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资源及特色资源、研究资源、服务资源的建设。坚持开展教学方法讨论, 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 制作了高质量的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和习题、套题及答案的电子文档。编写的工科高等数学特色教材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同时建设一整套高等数学数字化教材, 实现课程资源建设的“模块化—体系化—整体化”, 精心制作课程完整的讲课录像。研究并构建校级网络数学实验室, 实时开设网上数学创新和创意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高等数学》是我校各专业的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该课程的建设效果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共享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从课程建设总目标与指导思想、教学标准、团队建设、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标准,团队建设,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家军.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06) :104-105.

[2]刘沈荣.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2) :143-144.

[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等数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平台[DB/OL].http://plat.gdupt.edu.cn/eol/jpk/course/layout/default/index.jsp?course Id=1722.

[4]王爱云, 张燕.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2) :84-87.

[5]刘旭东.教学制度创新与改善教师教学行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4, (02) :99-102.

精品资源建设经济数学 篇7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高等数学,精品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 (2011年) 资助项目

为贯彻落实、切实推进教育创新,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先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帮助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造就专业创新人才,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近年, 常微分方程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各专业普遍开设, 该课程也是偏微分方程的基础, 而偏微分方程的实际应用也极具广泛性.无疑, 常微分方程教学内容的建设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与社会相关应用领域的高度重视, 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长远需求出发, 与之相应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理论探索亦在不断深入.完整的常微分方程部分知识点主要涵盖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 了解线性与非线性方程解的一些特征性质以及一些非线性现象;一阶、二阶微分方程解的基本理论, 包括解的局部适定性、解的延拓等, 系统介绍线性微分方程 (组) 的解的结构以及各种求解方法;初步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定性理论以及稳定性理论, 还会介绍一些非线性现象.通过该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本课程的近代内容与后继课程打下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常微分方程可应用于工程技术, 现代科学与某些数学问题, 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何真正做到对常微分方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值得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目前常微分方程教学的现状认识

1. 常微分方程教学的方法似乎是老生常谈的旋律

常微分方程内容是本科数学教学中, 涉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而言, 该部分涉及的公式与定理并不繁冗, 如何充实课堂教学, 如何处理教材,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都不容忽视.不少教师课堂上全力以赴仅仅追求教会学生理论公式的熟识熟记, 课堂追求的效果是掌握一阶、二阶常微分方程的运算技巧, 以为一切就OK了.然而, 事与愿违, 课堂教学使学习变得枯燥, 似乎已领会的理论公式却远不够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 纸上谈兵都做不到, 何谈应用研究?

2. 学习常微分方程必须要坚持应用能力培养

教学中, 我们应当尝试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灌输:为什么学?如何学?学什么?不从源头搞清的课堂教学, 不懂思考, 不懂研究, 不懂方法, 这样下去, 学生如何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呢?学生知识阅历、思维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3. 使用多媒体还不能一劳永逸, 光演示实例还远远不够

要看到, 现代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已很普遍, 如何巧妙运用辅助工具, 去繁取精, 设法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们从简单重复烦琐的计算机中解放出来, 强化原理渗透, 真正要学生从理论学习中, 创造性地学习、探索应用学习至关重要;工具只是手段, 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的却是思想, 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研究应用培育良好的习惯和基础.

二、对常微分方程理论教学探索

1. 克服思想上在教学环节的不严肃性

一般地, 常微分方程部分, 从内容上是关于方程求解、方程理论、方程应用及微分方程近代简介.教学重点难点应当集中在方程求解及理论应用的教学, 而常微分方程基本理论是该学科部分的精华所在.日常教学中, 定理及证明部分不能因为不考就不教, 蜻蜓点水绝对不够, 更不该因为难度大就不讲.因为要应用常微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往往渗透着对未知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对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训.比如, 唯一性定理和稳定性定理的证明中, 就可提供从不同方面出发, 利用逼近及连续思想, 为求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提供有效思维基础及方法.

2. 重视常微分知识在高等数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我们坚信, 一门优秀的高等数学课程教材总需要与娴熟的教材驾驭者合二为一,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备知识的前瞻性及潜力.目前, 不少教材对常微分方程几乎都有阐述, 而在学期教学中, 出于学时等原因, 不少教师对二阶以上微分方程的求解及理论很少接触.事实上, 实际问题并非都是一阶微分方程求解的, 早一点启蒙, 就早一点发芽.所以从长远目标看, 为学生们将来走上相关科学研究多一些准备吧.精品课程教材应是不断求新的系列化的教材, 教师如果可能完全可以自行编写相关教材, 也可以选用内外优秀教材.最后建设与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配套教材.

3. 重视教学法, 多渠道改善教学效果

教学法研究伴随着教育的过程,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善于结合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 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 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络资源对学生完全开放.具体的教学研究很多, 这里我们不一一谈及, 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在讲解常微分内容时, 要特别注意定理概念之中, 结合背景介绍一些常见模型是必要的.比如, 一阶方程求解讲授中, 天气预报、人口预测、生物种群、传染病预测等实际问题是可以转化为用常微分方程解决的典型范例.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发挥该课程的特点,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处理微分方程解的问题以及相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潜力.

4. 提升常微分方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理念

在允许的条件下, 教师可适当加大对常微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学校要为这一环节的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开设综合创新科研活动, 具体做法是在本科生中开设专题设计、科普论文写作.比如, 近年来, 不少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本科数学建模课程, 通过参加全国、各省区每年定期举办的建模比赛, 强化应用能力的集训, 而建模内容中不少就有运用到微分方程模型的专题, 通过数学建模竞赛这一途径大大考验和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 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高等学校期间对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明确了学习目的, 提升了大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取心.一些高等学校还定期开展现代数学领域的研究, 报告最新的微分方程方面的成果.让本科生参与科研学术报告会, 这无疑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增强了求知欲, 巩固了书本知识, 提升了大学生参与教学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常微分方程知识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探索, 将积极推动本科生教学中应用型、科研型、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目标.我们希望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广大教师的辛勤呵护下迅速成长, 最终促进大学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道元.常微分方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2]蔡遂林.常微分方程 (第二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高雄等.常微分方程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丁同仁, 李承治.常微分方程讲义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教育的恐怖下一篇:电话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