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

2024-10-07

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共5篇)

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 篇1

当前,计算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且保持较快的增速,信息总量不断增加,体量的变化最终引起形态的变化[1]。大数据时代正是信息爆炸的典型标志,大数据依托于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在搜集、处理、应用、挖掘信息价值上有着以往难望项背的优势,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品牌建设同样受到其影响,因此加强对大数据时代的分析,并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以及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策略,对科技期刊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大数据及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更大、数据更为多样,数据的搜索、应用更快,且将数据价值的挖掘作为关键。大数据技术,其核心并不在于“大”,而在于对数据的专业化、深层次、创造性地处理和应用[3]。大数据本身与先进的数据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诸如云计算技术,所以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并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云时代的来临,使大数据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二)大数据时代

2012年以来,人们在描述海量数据、信息爆炸的时候,经常会涉及到大数据。大数据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同时还是技术创新的象征。在《纽约时报》专刊、互联网讲座、证券投资领域中也涉及到大数据。大数据的风靡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在不断变大,各个行业都将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正如《纽约时报》中说的:“‘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而对科技期刊而言,大数据又意味着什么?对其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变化呢?

二、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一)出版业态多媒体化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低碳经济成为经济主流。而期刊出版会用到大量的纸张、油墨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原油价格上涨也使期刊成本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出版物如何通过“业态”的转变来实现清洁化、节能化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科技期刊普遍采取纸质出版,但是毕竟大部分期刊局限在具体的领域,没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较小的印刷需求量难以降低期刊的造价。科技期刊由纸质出版过渡到数字出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欠缺的只是必要的“推力”,而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正为这种过渡和蜕变提供了便利[4]。

大数据技术不但为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为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提供了平台,使科技期刊出版的媒介、传播平台等有了质的提升。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5]:其一,出版媒介的革命。以往科技期刊出版主要是通过纸质出版,而现在的科技期刊则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多媒体出版。这种出版媒介的转变,使出版物可以容纳更为多元的媒体形式,可以在期刊内引入更多的信息类型,诸如音频、视频等。在数字出版环境下,论文可以利用软件来转换格式,以往的印刷、投递环节可以省略,这样不但节省了成本,也能够提高科技期刊出版的速度,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其二,传播平台的革命。以往,科技期刊传播主要依靠的就是纸质传播平台,而在大数据技术及平台的支持下,科技期刊可以在多元化的平台传播,其中不但包括纸质传播平台、数据库平台,还包括i Pad和i Phone平台等,实现全媒体传播;其三,多媒体编辑的革命。以往,科技期刊编辑的对象主要是文本信息,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技期刊能够编辑更为多元的多媒体文件,逐步由以往平面编辑,过渡到多媒体编辑。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出版能够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科技论文不再局限于版面、样式等限制。

(二)编辑流程精细化

在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的编辑流程将日益精细化,很多以往难以细化、掌握、利用数字化描述的作业流程,都将变得更为精细;以往低效率的手工作业模式,也将逐渐转变为程序化模式;以往无迹可寻的编辑规则,也将转变为可以控制的编辑规则[6]。在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更多的是依赖计算机、人工智能,而不是依靠手工编辑。由于引入了大数据技术和诸多的数据平台,科技期刊编辑更为透明,并且采取多维度数据处理,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智能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劳动量。如作者、编者、专家等信息,完全可以依靠数字化来进行传输和管理。

(三)评价规则多元化

在科技期刊发展的过程中,评价规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科技期刊的评价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世界科技界在对科技期刊及论文影响力进行评价的时候,一般都会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定量评价规则。其中最为关键的指标有两个,一个就是期刊的影响因素,另一个就是论文引用频次。量化指标对科技期刊及论文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量化指标难免显得有些生硬,难以考虑到学科发展水平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科技界试图建立一个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法,以更好地评价科技期刊及论文,但是一直无果[7]。

而当大数据时代来临,科技期刊的评价规则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8]:其一,评价方法多元化。大数据平台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以及分析处理技术,为此,在评价科技期刊及论文的时候,不但可以利用定量分析、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文本分析、语义分析的方法;其二,评价时态更为动态。大数据本身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可以动态追踪、预测科技论文的引用情况。这样科技期刊编辑部在利用静态数据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动态数据,能够起到更好的数据评估效果;其三,反馈信息多元化。在大数据技术及平台的支持下,科技期刊及论文可以开辟一个专门的评价窗口,这样读者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将其反馈给科技期刊编辑部;为了取得更好的反馈效果,还可以采用反馈计量统计工具,这样不但能够搜集到更为多元的反馈信息,还可以将信息作为评估使用。

三、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策略

(一)树立大品牌观

为了提升期刊的品牌价值,就需要转变以往的陈旧办刊观念,接受现代化的办刊理念。以往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科技期刊从出版、传播、宣传等方面都显得有些保守、刻板,格局比较小,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而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后,科技期刊的出版业态将更为多元,编辑流程也更为精细,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期刊必须要有宏观的格局,要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加强与大数据平台的合作,提高大数据在科技出版工作的应用水平,利用大数据平台,拓展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适当减少纸质期刊出版数量,增加多媒体平台的传播范围,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9]。

(二)树立大数据思维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科技期刊在短期内还难以独立创建一个数据运营系统,但是科技期刊必须有大数据的视野,利用云计算技术,科技期刊社也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东风”。科技期刊编辑应该认识到大数据对科技期刊传播的战略意义,并提高自身的大数据技术和理论素养,在扩大数据规模的基础上,要确保数据的质量,为日后数据价值的深层次挖掘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价值,科技期刊编辑应该着力扩大数据的规模。为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技期刊应该打造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信息资源平台,建立科技期刊数据库,在增加数据总体数量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类型的多元化[10]。此外,科技期刊还应该推动数据的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诸如用XML语言进行论文的标引,这样就能实现一次排版,多媒体发布。只有树立大数据思维,为大数据的来临打下基础,才能走在同行业的前面,使品牌更快地进入市场,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占据先机[11]。

(三)创新数据利用模式

如今,科技期刊的出版、传播已经体现出明显的数字化趋势,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及平台的产生,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以往依靠手工编辑、校对、排版,效率低下,大量的精力都花费在数据的初级加工环节,数据的规模增长缓慢,数据的价值难以得到深层次挖掘,难以凸显出科技期刊的品牌价值。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创新数据应用模式,将大数据融入到当前出版的各个环节,使大数据成为科技期刊的资产和管理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对科技期刊的工作流程予以改善,才能提升大数据的应用效果[12]。此外,科技期刊还可以建立学术互动平台,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为其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用户的访问数据预测读者的需求,及时调整科技期刊的内容。只有依靠大数据技术及平台,不断创新数据应用模式,才能赢得更多用户的认可,建设强有力的期刊品牌。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是知识爆炸、数据价值深层挖掘的时代,如何利用数据、依靠大数据技术及平台的优势是科技期刊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进入大数据时代后,科技期刊将呈现出出版业态多媒体化、编辑流程精细化、评价规则多元化等趋势,这对科技期刊既是挑战,也是重要的机遇。本文阐述了大数据及大数据时代的概念,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

注释

1[1]王君超.大数据思维下的新闻编辑学[J].中国报业,2014(11):92-93.

2[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3]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2014(1):1-13.

4[4]叶金宝.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6-187.

5[5.周小华.“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4(4):102-104.

6[6]李晨晖,崔建明,陈超泉.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3(2):29-34.

7[7]贾佳,潘云涛.数字出版时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J].科技与出版,2013(2):68-71.

8[8]陈少峰,陈晓燕.基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64-69.

9[9]颜帅,张昕.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J].科技与出版,2014(1):22-25.

10[10]汪峰.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新闻世界,2013(6):130-132.

11[11]王磊,孙守增.国外学术期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盈利模式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4):639-641.

12[12]王维朗,吕赛英,张苹,陈移峰,张小强,侯湘,郑洁,梁远华.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策略[J].编辑学报,2011(3):198-200.

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 篇2

【关键词】期刊品牌;品牌定位;内容建设;品牌运营

【作者单位】韩冰雪,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张慧君,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快乐作文》于1994年创刊,办刊20余年来,始终站在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前沿,引领行业先锋,得到了市场和读者的认可和赞誉,成为权威性少儿教辅期刊。2001年,《快乐作文》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之列;2003—2007年, 《快乐作文》分别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北方优秀期刊”称号、“读者最喜爱的优秀教育期刊”、河北省优秀期刊奖、第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等。这是《快乐作文》在品牌建设之路上不断探索的有力证明。《快乐作文》以其独特的办刊理念和市场定位,形成了快乐写作的特色训练方法和体系,积累了可观的品牌资产,成为少儿教辅期刊品牌的代表之一。文章从内容建设和品牌经营两方面加以论述,总结少儿教辅期刊品牌建设的共性和规律,探讨促进期刊发展壮大的长久之道。

一、期刊内容建设

1.内容为王

期刊的内容是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读者购买期刊的先决条件。《快乐作文》作为少儿教辅期刊,在刊物内容上严格把关,在品牌定位、作者队伍、栏目设置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品牌定位是产品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力,也是产品畅销的重要保障之一。[1]《快乐作文》以快乐写作新理念的实践和研究为己任,定位于服务教育和小学作文教学,锁定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小学生为目标读者群,构建快乐作文品牌体系。我们提出了三个队伍建设:专家队伍、教师队伍和读者队伍。其中,专家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设的重点。在巩固资深专家学者等老作者队伍的同时,我们还补充完善新生力量,每年吸纳新的特级教师加入,保持杂志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在栏目设置上,“快乐课堂”已成为《快乐作文》的品牌栏目。 “快乐课堂”紧跟课堂教学,由专家、特级教师撰写课堂同步习作指导,内容用专家解说配以佳作例文引路,以品牌栏目带动品牌杂志,构成期刊的品牌链条。

2.完善的体制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品牌期刊的保障。《快乐作文》的组稿机制、评刊机制和学习机制三位一体,使内容建设有制度可循。组稿机制包括年初组稿会和每期组稿会,年初组稿会在编辑调查研究掌握海量信息后进行头脑风暴,每期组稿会各版责任编辑要把会上的思路落实到本期刊物中。评刊机制分内部评刊、小读者评刊、教师评刊等。内部评刊会邀请市场部、发行部人员参加;读者评刊是以读者见面会、俱乐部会员活动、微信和QQ群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师评刊主要通过教师培训、名师义讲、专家进校园、编读座谈会等活动进行。编辑学习机制包括每月组织读者见面会,编辑到教学一线听课、观摩学习以及不定期开展调研和讲座等。

3.独特的办刊思路

办刊理念是期刊的灵魂所在。品牌期刊之所以成为品牌,在于它能以自己独有的特色从众多刊物中跳出来,超出众多,成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2]《快乐作文》以“做有温度的杂志”为办刊理念,在读者心中播下一粒种子——快乐、感恩、关怀,关怀万事万物,常怀感恩之心,这是快乐之本。“做有温度的杂志”,既体现《快乐作文》的人本精神,又传达了期刊接地气的办刊理念,形成积极、阳光的快乐作文品牌形象,“快乐作文”的LOGO也成为快乐写作的代言和标志。

二、期刊品牌运营

期刊品牌形成之后,要想维持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就要不断地维护和建设。《快乐作文》在做好内容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狠抓品牌建设,形成一系列品牌效应,在教辅期刊的品牌运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作文大赛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期刊品牌形象一旦形成,便可以成为一种稳定的品牌资产。品牌资产是指“给产品和服务所附加的价值,反映了顾客对该品牌的想法、感受和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品牌带给企业的价格、市场份额和赢利性”[3]。品牌资产要实现保值增值,就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巩固和建设,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文大赛就是教辅期刊品牌运营的一种有效尝试。

《快乐作文》从2000年开始,与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活动覆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学生七百多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华民族的情感,促进世界各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参加人数最多、参赛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华文比赛。活动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六届。《快乐作文》作为主办方,通过这一活动把期刊品牌的名声远播到海外,积累了可观的品牌资产。大赛目前已成为宣传《快乐作文》的一项知名品牌活动。

可以说,举办作文大赛是《快乐作文》运用自身资源做出的有效尝试,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印证。

2.教学研讨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教辅期刊的服务主体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如果说作文大赛是为服务学生而举办的活动,那么作文教学研讨会就是为服务教师而进行的。《快乐作文》在办刊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专家、教师和读者,很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成为期刊的忠实粉丝,但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快乐作文》举办了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

迄今为止,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搭建了期刊作者和作者、作者和读者、读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把大家对作文教改方法的探讨从杂志内延伸到杂志外,让《快乐作文》的理念融入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加深了期刊自身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让期刊在业界也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除此之外,我们还邀请特级教师为基层教师做公开课。“名师义讲”把快乐写作的理念传播到更多的地区和广大基层教师心中。这些活动的举办,充分利用《快乐作文》的品牌资源,扩大了期刊影响力,让快乐写作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了期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 篇3

历届国家期刊奖评选获奖期刊

《建筑技术》主要栏目:

专论·综述 工程实例 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 试验研究 施工计算 津筑节能 设备安装 工程质量 建设监理 建筑机械与设备 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材料与制品 建筑技术标准 建筑新信息

建筑工人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建筑工人》主要栏目:

经验交流 建筑知识 技术革新 操作工艺 技术讲座 质量病院 水电暖通 工程预算 测量经纬 装修世界 防水天地 施工管理 施工计算 岗位培训 安全园地 建筑生活 建筑法规 建筑文萃

《建筑技术》杂志为A4开本,96页,月刊,邮发代号2-754。《建筑工人》杂志为A5开本,64页,月刊,邮发代号2-514。两刊四封及插页采用高级铜版纸彩色胶印。《建筑技术》每册定价10.00元;《建筑工人》每册定价4.20元。随时恭候订阅和刊登广告。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甲1号建筑技术杂志社,邮政编码:100045

对品牌期刊网站建设的思考 篇4

从品牌杂志的可持续发展来说, 建设自己的网站, 首先会极大地方便编者与读者间的交流, 有利于杂志质量的提高, 增强竞争力。网络出版的互动性是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在传统媒体中读者只是受众, 信息回馈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而在网络出版中, 读者信息回馈极为快捷。尽管纸质媒体有其独特优势, 且不可能消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网络媒体强大的冲击下, 传统媒体市场正在萎缩。据来自美国《连线》杂志2005年4月的一份报告, 电视自1985年以来观众减少了1/3;广播听众数达到25年最低;而报纸则在1987年达到发行量最高后正逐年下降;杂志的发行量最高期为2000年, 现在回落到1994年的发行水平。而网络媒体却以每年19%的增长率逐年上升。

品牌期刊拥有的最大两块资源就是杂志的内容和读者群, 前者由杂志所掌握, 而后者由于发行方式的限制, 并不为杂志社所直接控制。在现代社会, 客户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它既是自身发展的有力保障, 又是吸引广告和进行其他经营活动的基础。正如大家所共知的, 期刊具有二次“贩卖”的特点:首先把内容卖给读者, 再把读者群“卖给”广告商。实际上, 在多形态媒体中, 客户群的多次利用是开发品牌价值链的重要手段, 因此, 媒体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客户群的争夺。品牌期刊最有利的因素就是已经拥有大量的读者, 有成熟的内容, 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直接以期刊命名的网站在短期内就会拥有大量的读者, 可以获得较高的点击率, 这个优势是其他新成立的网站所不能比的。已经形成稳定风格的品牌期刊, 可以为网站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吸引力的内容, 而好的内容是一个网站生存的基础。通过与网站配套建设的数据库功能, 可以帮助期刊掌握自己的用户群, 积累客户资料, 而对这些资料的有效分析和管理可以为期刊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果没有自己的网站, 品牌期刊的这些资源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品牌价值链就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2. 品牌期刊如何建设自己的网站

就我国目前的期刊市场来说, 绝大多数期刊以传统的采编方式为主, 对网站建设介入不多, 并不具备直接建设、维护一个综合网站的能力。科技类期刊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在电子化方面起步较早。如国内较早的有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等。这不仅是科技类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需要。它们与互联网接合的方式主要是与专业的服务商合作, 为他们提供内容, 构建大型的数据库以方便查阅。有一些权威期刊也有自己的网站, 但因为人员素质和经费等问题, 其网站功能只限于一般的宣传和介绍, 与一个成熟的网站还有很大距离。

搭建网络平台。很显然, 社科类品牌期刊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不能沿袭这条老路。从利用自己品牌优势的角度出发, 网站一定要自己建设。因为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才不会造成品牌的流失;只有自己掌握品牌的所有权, 才能将这笔无形资产转化为价值。这并不排斥和其他网络运营商的合作, 因为期刊社的人员有限, 很多具体的项目经验不足, 必须与专门的运营商协作, 才能在经营方式上多种多样, 实现价值最大化。通俗地说, 品牌在网络上的平台必须由自己搭建, 但品牌的使用方式则可以灵活多样, 这样既可以扩大影响, 又能尽快赢利。

品牌期刊的网站可以凭借其在本领域内的知名度, 根据读者群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商务活动, 并积极吸引相关产品的合作商, 对网站的发展是积极有利的。

3. 网站的定位和目标

品牌期刊网站建设的定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美国位列前300名的杂志早就有了自己的网站, 但网络出版与传统的出版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它在表现形式、受众群体、传播方式、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在表现形式方面, 互联网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 包括在线游戏、小测验、在线投票、论坛、电子商务等, 还可以在著作权法许可的范围内提供音乐下载、PDF文件下载、发送贺卡、电子期刊订阅、相关数据库的索引等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在受众群体方面, 网站的读者不可能局限于原来的读者群, 仅仅将纸质杂志的内容放到网站上是不可取的, 必须有新的内容进行补充。网络的普及、搜索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会极大拓展杂志的生存空间。2005年5月, 国际期刊联盟组织对国际71种著名的大众类期刊网站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84%的杂志通过建网站吸引了大量新的在线读者;81%的网站同时又为纸质杂志吸引了新的读者;76%的网站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 取得了新的收入和利润;67%的网站目标是围绕品牌建立一个读者社区, 为目标读者群建立一个便捷、通畅的交流环境。基于对网站读者上网行为、读者阅读行为、读者资料等数据库的分析和管理, 会给杂志带来巨大的信息资源, 这对决策者制定经营策略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实践证明, 网站建设在硬件的投入方面对于发展速度考虑不足, 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 品牌期刊在网站建设投入方面要有充分的估计, 产出与投入是直接相关的。在现有的操作方式下, 已有比较成熟的赢利模式, 如合作开发各种短信服务等, 所以在网站的定位和提供的服务上要有较高的标准, 使网站有一个很好的起点, 为将来的拓展留有余地。

4. 网站的内容

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 篇5

传统期刊要想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要认清发展形势,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主动与数字媒体融合;强力推进品牌营销,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延伸传统期刊的品牌优势,从而实现华丽逆转。

一、传统期刊发展遭受数字出版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沟通方式及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课堂上,老师通过多媒体屏幕为同学们讲授新知识;工作中,同事利用电子邮件交流观点;等公交车的间隙,路人“滑”阅手机门户网站及时获得新闻动态;深居简出的“宅男”“宅女”在网络小说的世界中也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据相关调查显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杂志的受众下降了至少25%,电视的受众下降了至少18%,报纸的受众下降了至少15%,广播的受众下降了至少11%。究其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没时间”阅读而选择网上阅读、听书等新兴的阅读方式,促使数字出版物快速发展。在新媒体浪潮下,数字出版物作为传统期刊的有力竞争者,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容量大等优势不断分割着传统期刊的市场份额,在出版行业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生》积极加强品牌建设以适应数字出版环境

《大学生》杂志于1988年创刊,是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一本综合性刊物。创刊20多年来,该杂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赖和认可,在读者心中树立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形象。然而,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数字出版环境,《大学生》杂志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深谙“不变则亡,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大学生》杂志经过一番痛苦的摸索,开始了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在数字环境中谋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践。

(一)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坚守

期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定位清晰,个性鲜明,不断提升内容品质,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杂志以全国在校大学本科生为目标读者,有的放矢地为其提供优质信息。杂志将内容集中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业、考研、情感、生活上,重点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大学生》杂志为了获得更加长远、持续的发展,努力通过各种办法打开读者市场,尽力挖掘杂志的潜在读者群。在对不同学习阶段的读者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后,《大学生》杂志发现,杂志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对杂志的购买欲望很低。于是,《大学生》杂志在下半月刊《大学生·能力博士》中丰富了关于毕业生求职的内容,通过“职场”“问业”“专栏”“锦囊”“指南”等板块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二)以应用数字传播技术实现品牌创新

在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期刊要想在和新媒体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品牌创新,就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数字传播技术,创造满足不同终端读者需求的新产品。

2000年,《大学生》杂志创办了官方网站——中国大学生网(www.chinacampus.org)。网站不仅提供《大学生》杂志的精彩看点,还设立了“《大学生》商城”,方便读者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轻松订阅《大学生》杂志。同时,网站还致力于“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大学生“中国梦”系列微电影展示等线下活动的网络同步交流互动。这些线下活动不仅拉近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充分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010年初,《大学生》杂志创办了附属电子杂志《un-昂》。《un-昂》着重大学生亲自选题、采写、拍摄、制作,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的杂志大学生办”。另外,该电子杂志还设置了专栏音乐、在线交流、即时通讯、书签/涂鸦、打印等功能,真正实现了电子杂志“能听、能看、能讨论”的立体化传播效果。目前,《un-昂》已经在北京、青岛、哈尔滨等多个城市上线,并招募校园记者团独立参与电子杂志的采编制作。

(三)以提升影响力实现品牌延伸

作为媒介的重要无形资产,品牌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保证。为了夯实期刊品牌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大学生》杂志每年都会结合热点策划不同的活动,如与人民网等网络媒体积极合作,开展“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通过线下活动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了“从大学生中来,到大学生中去”。此外,《大学生》杂志还多次举办公益活动,在大学生中树立了积极健康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期刊品牌的影响力。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杂志“借势”进行品牌延伸。2005年4月,《大学生》杂志创办了“中国大学生国际讲坛”。讲坛主要通过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名人、杰出人才到高校演讲,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互动交流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大学生》杂志,强化了杂志的品牌形象影响力。

三、《大学生》给传统期刊转型带来的启示

《大学生》杂志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积极寻求改革创新路径,为传统期刊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针对受众需求设计期刊内容

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决定了出版物能否吸引读者。传统期刊要充分了解其受众群体的主要需求,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还要根据读者反馈的问题及时、准确地设计解决方案。《大学生》杂志在分析了读者群的需求之后,重新对期刊内容和目标受众进行定位,舍弃了研究生读者群和综合性的内容,致力于为全国大学本科生提供学习、生活信息的获取和交流的平台。

(二)主动融合新媒体实现互利共赢

传统期刊与新媒体互有优缺点,两者只有通过去芜存菁、取长补短,才能共生共荣,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一方面,传统期刊要充分利用内容、品牌、渠道等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广告投放、营销发行、品牌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营销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传统期刊还要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延伸产业价值链,增加品牌附加值,努力实现期刊品牌和内容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大学生》杂志依托原有的资源优势,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开办中国大学生网和《大学生》附属电子杂志《un-昂》,满足了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

(三)注重数字环境下的期刊品牌建设

在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期刊品牌建设不应只局限于提升内容质量和构建数字化平台上。而应以此为基础,利用传统期刊原有的品牌优势和新媒体网络资源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增强读者对期刊品牌的忠诚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例如,《大学生》杂志通过举办“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等目标读者感兴趣的活动,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不仅扩大和吸引了潜在读者群,还提高了期刊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使期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期刊,目前的媒介环境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面对这样的现实,传统期刊要主动迎接挑战,通过品牌坚守、品牌创新、品牌延伸等方面进行品牌建设。在此过程中,传统期刊首先应更新观念,顺应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抓住媒介融合的良好契机,积极参与到期刊全媒体模式的构建与运营中。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期刊原有内容、渠道等优势,整合新媒体资源,走与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等的互动融合之路。唯有如此,传统期刊才能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依旧掌握信息制高点与舆论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吴元浩,凌燕.数字化时代传统期刊如何突围[J].编辑学刊,2012(4):24-28.

[2]陈颖,陈玉霞.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5):147-151.

[3]耿瑞林,李蕾,李静.“朋友身份导师实质”——本刊专访大学生杂志社社长钟岩[J].新闻与写作,2006(1):15-16.

上一篇:加压酸浸法下一篇:暖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