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管理平台

2024-11-13

服务管理平台(精选12篇)

服务管理平台 篇1

摘要: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 系统越建越多, 数据逐渐海量化, 导致用户数据查询入口多、查询困难, 需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数据服务平台, 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提供数据查询服务。

关键词:指标管理,原点数据,定制查询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企业的数据类型与数据来源越来越多, 既有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 也有手工报表数据, 这样必然导致计量点与数据需求不一致、计算口径无标准、经验型分摊、计算逻辑与客观实际不符合、计算多口径等众多问题。作为企业管理者, 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客观的、一致的可靠数据,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必须建立一个包含产量、能耗、原料和辅料等数据统一出处、统一计算口径、规范使用的长效机制, 而建立一个企业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一个高效、规范的数据服务, 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一、企业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最终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数据服务, 为各管理层、各个岗位提供所需要的数据, 实现“战略指标化, 管理数字化”。服务平台从企业的管理需求出发, 把所有的需求转化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 形成相应的企业指标库, 通过指标值的设定与完成的过程控制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监控指标值的原点数据,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同时由于指标是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需求转化而来的, 指标情况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企业各管理层通过本平台不仅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 还可以通过指标值的情况, 了解部门、公司运转情况, 也可以查询质量、成本、安全等以主题为主的综合信息, 让管理层有更全面的认识, 甚至通过BI工具, 形成辅助决策的效果。

二、原点数据管理

大量的数据来源既包括了MES、MIS、NC、动力能源系统、卷包精细化管理系统、制丝车间管理系统、制丝集控、卷包集控等自动化数据, 也包括一些手工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是源头, 是根本, 必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 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相配套管理系统。1) 原点数据分类管理。原点可分为采集类、计算类、统计类:a.采集类是指与原点数据对接的数据, 无需经过任何计算;b.计算类是各板块原点数据梳理表中, 需要依据各原点数据进行逐层计算的, 系统需提供设置计算层进行定义与处理, 此类指标也可认为是细化指标;c.统计指标是依据顶层计算指标, 由用户选择条件, 进行自定义统计生成;d.系统提供自定义数据同步功能, 如业务数据出现误差时, 修改原点数据。2) 原点数据采集方式维护管理。a.运用数据库技术, 遵从制定的管理规范的情况下, 定期或不定期的抽取各个系统的数据;b.提供任一层级人工录入界面以及手工导入方式的数据收集。

三、指标管理

指标管理是“战略指标化, 管理数字化”中心思想, 指标管理的优劣, 直接决定了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质量与效果。1) 指标制定。指标是企业的各层管理需求转化而来, 因此指标必须要支持多级管控, 包括企业级指标、部门级指标, 随着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以后甚至要支撑班组级、岗位级别指标管控。企业级指标应该由企业管理部牵头, 结合企业的战略、方针, 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 当然制定指标的过程中, 还包括了确定指标的数据来源以及计算公式的内容。部门级指标应该是由各个职能部门制定, 有两种类型。一是职能部门代表企业为各个业务部门制定指标, 比如说预算指标, 由财务部代表企业制定并跟踪管理;二是部门内部管理需求引出的指标, 比如说信息技术部的系统可靠性指标。但是无论是哪一类指标, 只要是部门关心的数据, 都可以加入到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指标体系中, 实现及时监控。同时, 随着外部环境、内部生产经营目标的变化, 企业级指标、部门级指标必须跟着调整, 系统需提供随时增、删、改的动态调整功能。管理是一步一步提升的, 系统也应该具有扩展的空间, 需支持部门二级指标体系管理, 实现部门内部管理的指标化、数字化。部门内部指标应该完全由各个部门内部管控, 指标的计算规则与管理、考核方式, 都是各个业务部门自行制定的。2) 目标值设定与指标值管理。目标值的设定是建立在原点数据库、指标库之上, 按指标定义, 对不同管控层级所关注的指标进行量化定值 (比如批次出丝率定值101%) , 并支持对同一指标不同统计口径的定值。指标值的准确性从两方面进行保证, 一是原点数据采集的正确性, 二是度量规则的科学性。第一点主要依赖原点数据准确性, 系统确保在对数据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运用正确的数据抽取方法, 对由于数采设备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数据问题, 系统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 提供周期性的人工修正功能。第二点是建立在企业指标体系表的基础上, 系统将提供对计算公式自定义功能, 以满足认知的逐步发展和实际管理需要。3) 指标监控。依据指标值结果, 以系统自动对比的方式, 按一定的周期 (如季、月、周、日等) , 向各管控层级展现其管控单元各种指标的实时数值, 并以紧急红、预警黄、正常白、优秀绿等不同颜色直观表现各指标与目标值的偏差度。当指标发生异常偏离、或系统分析后认为存在趋势性问题时, 自动向指标直接负责人和上级主管进行通报和预警, 并提供向下追溯的相关信息。

四、定制查询服务

指标体系与数据源是有企业职能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 保证数据了一致性与准确性。用户可以提出自己的数据查询与使用需求, 在现有指标能够满足的情况下,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封装成一个Web查询服务, 并把此服务向申请者开发;如果用户提出的数据服务, 现有指标体系无法满足的, 需由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制定符合需求的新指标以及关联原点数据, 最终实现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五、结语

通过一个面向服务、高效规范的数据服务平台, 能及时把企业的经营状态反馈给高层管里人员, 提供正确高效的决策支持;中层管理人员能及时把控项目工作及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及时发现偏差, 提前知道发展趋势;为一线员工及时提供工作指导信息, 帮助员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

服务管理平台 篇2

一、it服务管理体系在纳税服务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子税务是现代税收征管发展的趋势,也是优化纳税服务、创建服务品牌的重要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进步,我国税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一个立体交叉、覆盖面广的综合税收信息网络已基本形成。各类电子涉税系统为纳税人提供更为快捷、便利、公开、公正的税收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使征纳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也使税务信息化管理部门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办税虚拟化,信息系统运行水平影响纳税服务质量

随着税收管理由规范化向精细化发展,由管理控制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基层单位与纳税人的工作负担不断增大。只有通过切实减轻基层和纳税人负担方能真正提升纳税服务的质量。信息化网络的存在,将税务征收大厅从现实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纳税人通过网络即可完成大部分涉税事务,免却了奔波之苦;纳税人提供的电子数据也减轻了基层单位录入数据等日常工作的压力。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沟通方式从面对面实体交流转变为信息化虚拟沟通。因此,税务机关只有在虚拟世界向纳税人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方能满足纳税人的各类需要,提高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满意度。

其次,系统多样化,电子税务平稳运转亟需部门横向合作

信息化投入的增加使得各种涉税系统不断推陈出新。整个电子税务系统从支撑的后台角色走上了独当一面的正面舞台,其作为纳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关注。信息系统的多样化使信息系统不再只是信息部门的“家务事”,而是涉及到了所有的税务部门。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照搬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虽然加强了纵向管理,但横向交流不足。所以要以“推进纳税服务体系科学发展”为目标,大胆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和固有框框的约束,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增强信息化税务系统对外服务的合力。

再次,覆盖全面化,日常事务高度依赖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

为了进一步方便基层和纳税人,使其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必然要求将尽可能多的涉税事务电子化、信息化。只有全面覆盖税务机关的日常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基层和纳税人的负担。尤其是纳税人在使用各种电子涉税系统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承担了一部分与税务机关密切相关的工作,因此当系统出现故障或使用不便时,极易引起用户的不满情绪。所以说税务信息系统能否为基层和纳税人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服务已经成为影响纳税服务品质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要求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来确保其高质量的运行,it服务管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it服务管理最初是英国政府为解决“政府提供与获得的it服务质量无法满足用户日常需要”而指定中央计算机与通讯局开发的一种管理方法。该方法用以指导英国公共行政机构高效、经济地利用it资源。在国际上,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简称 itil。

itil的整个架构分为六大模块、十个流程、一个职能和三个比较。整个itil体系体现了“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水平和能力”的实施思路。

国内外企业、组织对itil的实践证明,itil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化管理流程高效化、自动化,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因此,将该管理体系引入税务信息系统管理中,将有助于提升基层和纳税人对税务信息化的满意度,有效地推动纳税服务体系的科学发展。

具体而言,it服务管理体系的引入将从以下多个方面对纳税服务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以人为本,提升税务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原有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一般立足于信息系统本身的运转和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人作为服务受众的核心地位。而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最终以涉税用户为核心,向其提供便捷、高效的各项税收服务;并且通过系统化的建设思路,完善it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纳税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服务管理平台 篇3

关键词:电工管理;服务平台;高压客户;用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157-02

1 客户用电管理的现状

首先,从事电工作业的人员来看,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较弱、操作能力不强、缺乏事故隐患排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其次,电工队伍逐渐壮大,目前厦门区域电工共有约1.4万人,每年新取证电工培训约1500人。第三,现有的电工管理中,仅有进网作业取证和电工资格复审的单一环节,对电工取证后的作业行为和技能水平没有长效机制进行监督和指导,导致供用电双方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据统计,2014年厦门地区共发生电力客户侧故障446起,其中波及公共电网的79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 000万元。因电工管理缺位造成的客户侧用电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客户的安全可靠用电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2 提升的策略

在电工管理方面,建立电工管理相关机制,加强对客户电工作业行为的监督指导,避免因电工不当行为造成供用电双方用电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在电工服务方面,以提高电工业务技能为目标,出台多重举措,加强供电企业对电工的培训和交流。运用以服务电力客户为宗旨、以提高客户用电管理水平为导向、以多维度构建电工管理与服务新型平台为手段的策略,以“六个一”(一场培训、一个基地、一个网站、一份报纸、一项办法、一项评定)为抓手,最终形成供用电双方和谐共赢的局面。

3 具体措施

3.1 “一场培训”——开展在岗电工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目前存在的进网作业电工管理侧重于取证培训,而取证后教育培训相对薄弱的问题,厦门供电公司每年开展若干主题、针对不同领域的电工开展免费的技能培训。2014年,厦门供电公司对厦门区域113家重要电力客户、重点保障电力客户以及106家电力大客户的1 000余名电工进行试点培训。培训邀请了用电检查、调度运行、配电维护、新能源发电、电气设备试验、电能质量等方面专家,对客户电工进行配电室巡视维护、应急停电处理、自备电源维护、与调度发接令等方面的教学和指导。2015年,厦门供电公司举办了110 kV电力客户用电安全管理培训班,针对110 kV及以上的专变客户电工进行了变电站房用电安全、电力调度管理、变电站值班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培训,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实际案例分析及变电站现场参观教学等互动环节,旨在提升110 kV客户电工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

3.2 “一个基地”——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加强电工实操 技能水平

客户电工在取证后日常操作机会较少,操作的熟练度不够,在倒闸操作及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常常导致误操作的发生。因此,建设模拟实训基地,为客户电工提供一个实操煅练的平台,既是电工的迫切需求,也是供电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有力保障。厦门供电公司叶厝变实训基地建设有一套完整的虚拟电网体系,即是电气试验、继电保护调试、电缆故障探测安装试验、配网模拟操作、架空线路设备安装、土建规范施工等专业人员的综合型实训基地,也同步作为电工技能的实训及考试场所。

3.3 “一个网站”——建立“厦门电工服务网”网站

针对数量庞大的普通电力客户电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电工的全过程实时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厦门供电公司建立了“厦门电工服务网”,旨在搭建一个供电企业与电工之间的在线互动平台。

该网站分电工服务、电工管理两大模块。其中电工服务模块主要包含信息公告、电力政策法规宣传、进网作业电工取证报名、电工证遗失、变更申请办理、电工市场、电工违章记分在线查询、站内信息等七大功能。

同时,供电企业员工可以通过该网站核对进网作业电工证的真实性,在业扩中对电工资质进行把关。该网站的建立极大豐富了电工服务的内容,简化了电工培训及复审现场工作,实现了对客户电工服务的实时化、全程化。

3.4 “一份报纸”——创办《厦门电工之友》报

《厦门电工之友》报是福建省首份以电工为对象的报纸。创刊的宗旨是加强供用电双方信息交流,提升广大电工的理论技术水平,展示厦门电工精神风貌,借以营造稳定和谐的供用电环境。《厦门电工之友》报是厦门电工服务网的平面媒体,该报纸设有四个版面,第一版为品牌传播与政策法规,介绍供用电政策信息,宣传供电企业服务举措;第二版为安全生产,介绍用电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第三版为技术园地,介绍各类电气设备、节能节电等知识;第四版为互动平台,用于来信答疑、优秀电工展示等。

3.5 “一项办法”——制定电工违章记分管理办法

现阶段供电企业对电工管理未能深入,对客户电工的违章行为停留在口头告知、发放用电检查通知书层面,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厦门供电公司探索效仿《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的管理模式,制定了《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进网作业电工违章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办法中规定了48种具体的电工违章行为,并依据违章行为严重程度,分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档,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试点采用记分制来监督管理电工日常工作行为。

同时,在厦门电工服务网后台开发了电工违章记分管理模块。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依据记分办法,现场记录并告知电工违章行为,并将电工违章行为记分情况录入网站的电工管理模块中。厦门供电公司定期将电工违章情况上报电工取证颁发部门,由其进行考核处理。

过上述管理模式的建立,督促客户电工依法、遵规开展客户侧站房管理工作,对用电检查现场管理的闭环,电工自身作业行为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6 “一项评定”——制定星级电工评定办法

为鼓励电工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并为客戶选择优秀电工提供重要依据,厦门供电公司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变配电值班工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分初、中、高级),结合进网作业电工取证进行管理,制定了《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星级电工评定办法(试行)》,根据电工技能水平及现场作业行为等综合条件进行“星级电工”评定,并定期在厦门电工服务网、《厦门电工之友》报上公布星级电工名单,表彰三星级电工。通过对电工等级进行划分,有利于电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让用人单位有选择性的对电工进行招聘,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4 取得的成效

4.1 提升了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通过构建电工管理与服务平台,填补了当前电工管理与服务的盲区,建立出台了如下规章制度、信息系统:

①制定了《厦门电业局进网作业电工违章记分管理办法(试行)》。

②建立进网作业电工管理与服务平台,即厦门电工服务网。

③创办了《厦门电工之友》报纸。

④制定了《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星级电工评定办法(试行)》。

4.2 提升客户用电管理水平

考虑到客户用电管理水平较为抽象,难以直接予以评价,采用客户电工配置数、客户设备年检率、客户年平均故障数、客户安全器具合格率、客户自备电源配置率等五个参考指标作为厦门地区219户重要客户(大客户)用电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见表1。

实施新型的电工管理与服务的模式后,客户的各项用电管理指标均有提升。

4.3 经济效益估算

因为客户用电管理水平提升,其经济效益体现在多个方面。仅以客户年平均故障数为例,在厦门地区219户重要客户(大客户)中,往年的年平均故障数为19件,2015年则为8件。以每户单次抢修费用2万元,抢修时间为36小时,每小时经济产值5万元,每小时供电企业对每户的售电量2 200 kWh估算:

①直接经济效益。

节省抢修费用:2×(19-8)=22万元

增加售电量:2 200×(19-8)×36=871 200 kW·h

增加售电收入:871 200×0.7=60.984万元

合计直接经济效益:22+60.984≈83万元

②间接经济效益。

减少客户停电损失:5×(19-8)×36=1980万元

以上数据仅为219户重要客户(大客户)减少用电故障损失的经济效益,推广到厦门地区10200余家高压客户,预计在减少用电故障损失方面,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4 800万元。

5 结 语

作为高压客户用电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高压电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维度的构建电工管理与服务新型平台,使客户侧用电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彦伦.组建电工智网委 推进智能电网设备研制[N].中国工业报,

服务管理平台 篇4

一、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住宿, 使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安排宿舍时, 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人际关系, 人数多少带来的人际关系变化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宿舍人数合适, 资源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就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如果人数偏多, 如8人一间宿舍, 宿舍空间和活动范围就显得比较拥挤, 而两人一间又过于冷寂, 学生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假如两人之间发生矛盾, 没有中间人调解, 容易发生极端问题;如果其中一人生病, 另一人不在宿舍或粗心大意, 那生病学生的安全就存在一定隐患。就当前中学实际情况来看, 4~6人一间宿舍就比较合理, 不仅做到物尽其用, 也有利于学生的交往和成长。

二、健全学生宿舍管理机构, 增强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主体意识

随着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 寄宿生将越来越多, 要做好宿舍管理工作, 学校有必要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 同时还应根据学生宿舍管理的具体职能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工作计划和任务,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指导、检查、督促、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 各部门根据既定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 从而使学生宿舍管理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作体系。建立以宿舍长、住校生管理委员、楼层长为基础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 通过他们开展日常宿舍检查、信息反馈、文化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

目前以学校为主体的宿舍管理, 往往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结果使学校在某些方面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总是难以达成一致, 甚至出现矛盾对立的局面。一些班级住校生人数多达三四十人, 且分居在五六个房间, 如果各班产生一名住校生管理委员, 由他们来组织管理本班住校生, 既可协助管理老师将有关制度、要求深入细致地加以宣传和落实, 又可将本班住校学生的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进行反馈, 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住校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住校生管理委员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中的核心人物, 是宿舍管理工作的基础。学校应将住校生管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范畴, 进行竞争上岗, 评优树模, 培养他们对宿舍管理工作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增强对宿舍管理的责任心, 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宿舍这个“家”中的家长, 在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同时, 使学生宿舍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场所、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提高学生素质的天地。

三、满足学生需求, 努力增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在宿舍管理中, 如果学生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 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思想动荡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 不断提高学生宿舍服务水平, 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 对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学校要不断修缮、更新和增添硬件设施, 以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所需, 总务后勤部门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发挥服务的育人功能, 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其次, 通过开展健康有益、文明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丰富学生生活, 培养学生情趣,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 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增进感情,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评选文明宿舍、文明住校生等活动, 增强宿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促使他们树立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的意识。

宿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遵循教育规律, 服务教育目的, 尊重学生需要, 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宿舍管理人员要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通过管理和教育, 使学生真正做到思想上自强、学习上自主、心理上自信、行动上自律, 从而达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事的教育目的, 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服务管理平台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市“网上村委会”)()正常运行,加强市、乡、村三级平台管理维护,现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网上村委会”是指**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在互联网上设立的统一、规范、权威的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站,由一个市级平台和若干乡镇、村级平台组成。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市“网上村委会”网站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建立**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网站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经信委、市物价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牧业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市粮食局、市计生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中国电信**公司等组成。

第四条 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与各成员单位协调、各级平台管理、考核工作。市经信委具体负责网站建设的统筹规划,对网站建设、运行、维护实施监督,组织信息员培训等。各成员单位落实相关责任科室、指定一名信息员具体负责市级平台本单位相关信息的发布、更新工作以及乡镇平台本单位相关信息发布的指导、审核工作。

第五条 各乡镇党委组织科指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本乡镇平台内容更新,村信息员培训、管理、考核,村级平台信息审核等工作。各村指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本村平台内容更新工作,一般由本村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负责村级平台信息审核工作。

第三章 网站信息安全和保密

第六条 信息员要定时维护站点计算机系统,及时升级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做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攻击的安全措施。

第七条 信息员要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严禁向外泄漏传播登陆的用户名和口令,并按照保密规定定期修改口令。

第八条 信息员发布信息时要遵守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严禁制作、发布或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迷信、淫秽等有害信息;各责任主体应依法对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确保网站规范、有效、可靠运行。

第九条 信息员应自觉保守单位及个人信息秘密,在做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同时,做好相关保密工作,确保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公布当事人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家庭详细住址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第四章 网站信息发布

第十条 “网上村委会”各级信息员要及时收集本地党员教育、党建活动、公共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闻信息,注重原创性和时效性,并根据网站栏目内容,分类归纳、整理、上传至网站。

第十一条 “网上村委会”各级平台要做到栏目设置合理,内容充实完整,图片和文字格式规范,网站信息内容发生改变时能够及时更新。

第十二条 市级平台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信息(责任单位:农业局、林牧业局、水产局、农机局)。

2、涉农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涉及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条文、规章制度及其相关解读(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市农业局、市林牧业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

3、市场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农资供求信息、农产品农资求购信息以及相关的价格行情(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统计局、市农业局、市林牧业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市粮食局)。

4、农村经管:主要包括农村“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土地流转价格、运行、补偿和纠纷调解等信息(责任单位:市农工办、市司法局)。

5、社会管理:主要包括乡镇和村政务、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等信息(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工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6、为农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保、民政、计生、法律、新农村建设等以民生服务为重点的信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民政局、计生委、司法局、市住建局)。

第十三条 乡镇平台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走进乡镇:提供乡镇概况、行政村基本情况的介绍。乡镇政府机构、领导分工、文件通知等相关内容。

2、新闻中心:提供乡镇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信息,作为乡镇对外宣传的窗口。

3、涉农政策:提供本乡镇在涉及农业、农民的相关政策、规章和制度。

4、党的建设:提供本乡镇组织人事、廉政建设、宣传文化、人武工作、人大政协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四条 村级平台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村情展示:包括村情概况、村庄图片、一村一品等内容。

2、通知公告:村“两委”成员变动、党组织作出的重要决策、评先评优情况、集体资产招投标等信息。

3、党务公开:村“两委”人员、职务、分工;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承诺;党员创争规划、党组织学习计划、先进典型事迹;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情况;村党组织书记离任审计报告等。

4、村务公开:村委会工作计划、村部值班表、村级经济收支情况(按季度公开);一事一议、债权债务等情况;低保户、五保户名单;计划生育允许生育二胎名单、土地流转信息、集体资产资源信息、集体租赁发包信息等。

5、便民服务:农村政策、地方规章和政策规章的解读;入党、参军、低保等办事流程;农副产品价格、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等。

第五章 信息员管理培训

第十五条 市经信委负责定期召开市级平台、乡镇平台信息员培训,对“网上村委会”日常管理、内容更新、网站安全等进行培训,提高信息员责任意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六条 各乡镇(开发区)负责定期对村级信息员开展培训活动,市经信委负责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指导、督查和

考核。

第六章 网站考核奖励

第十七条 各乡镇(开发区)要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定期对信息平台建设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信息平台稳定、持续运行。各行政村要配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和信息员,有电脑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要建立信息平台管理办法、信息员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信息员每周至少更新1条信息,市级、乡镇平台信息员每周至少择优采用下级平台1条信息,平台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信息员须在一周时间内进行更新。市经信委每月对各级平台信息更新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

第十九条 市委组织部每年对各级平台信息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市级平台信息员考核情况评选优秀信息员,根据各乡镇两级平台建设的整体水平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百佳村级信息服务平台评选活动,对获奖的村信息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七章 附则

服务管理平台 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项目;分层式架构;服务信息平台;管理信息平台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农业科技研究项目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使得传统的项目申报模式和人工管理方式显现出诸多管理的困难和问题,如在项目管理人员较少的情况下要组织好大量的项目申报工作。同时,要在组织过程中做好项目申报的通知、项目申报信息的收集、汇总、分类和分组,以及组织专家评审、汇总评审结果、审核项目立项、监管项目经费进度、项目结题验收、成果推广等诸多业务,不仅工作量非常大,同时也拉长了项目申报时间和立项审批时间,极大地影响了项目综合管理工作效率。由此可见,目前的项目管理显然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复杂的项目综合业务管理需要。另外,我国的科技项目评审起步较晚,我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很大差别,虽然借鉴了国外很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在评审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公正的现象。为了保证农业科技项目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引入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规避评审过程中的诸多弊端[1]。因此,为了实现农业科技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也为了解目前农业研究有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动态,从而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农业科技项目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研发、设计和实现农业科技项目网上评审,在一定程度确保了农业科技项目评审工作能够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同时保证农业科学和技术项目资源更为合理科学的分配,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府能够加快政务公开,进而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职能的步伐。

1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设计

1.1 设计原则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开发过程,并用UML (统一建模语言)严格控制实施。除此之外,本平台的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平台安全性原则。在基于C/S的数据库平台中,管理员能够很好地规定数据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当数据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而不是存放在每个客戶时,平台管理员应保证网络和数据库的安全,并提供存取控制机制,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1]。

(2)数据的可靠性原则要求数据必须保存在能够运行备份程序的平台上,这样用户就不必担心由于断电或硬件故障灯原因所造成的数据破坏[1]。

(3)平台的使用简洁、易用等原则。客户机可支持图形化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4)可扩展性原则。平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扩展性原则。

此外,平台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将平台任务分布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服务器复制处理WEB应用操作及数据库,客户机负责有关计算及其人机对话,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任务分工提高了平台的处理速度,减少了数据流量,从而充分利用了平台资源[1]。

1.2 技术架构设计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分层设计式架构设计,通过视图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共同实现平台的运行[1]。

1.2.1 视图层

视图层在平台中主要指的是表现层。Web界面是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服务的主要页面,直接面向用户,比如项目申报界面、项目的审批界面等都属于表现层,它直接面向用户[1]。视图层中控制文件中放置的是Javascript、.cs和Aspx文件。其他文件夹放置的是每个模块的界面文件,即Aspx文件。

1.2.2 控制层

控制层是平台的中枢层,可接收视图层传来的参数,另外控制层可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具体方法来完成平台的转向功能[1]。控制层中的功能包有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成果展示、资金监管项目验收,这些功能分别存放在业务功能*.cso文件中,控制功能由.cs文件处理完成。

1.2.3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平台数据的操作处理。该层提供了具体的业务操作,还包括了业务逻辑的有效性检查和安全检查[1]。

1.2.4 数据层

数据层将数据以实体类的形式封装起来,封装了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体现了OOP(面向对象编程)的继承性、封装性和重载的三大特性。

1.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本平台的核心。按照项目的要求,我们对数据库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为了满足平台的数据处理需求,选用了 SQL SERVER2005作为中心数据库的管理工具[1]。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表主要有:项目单位信息表、项目类型信息表、项目单位用户登录表、管理员登录信息表、下载文件信息表、单位授权表、项目分组表、立项项目归档记录表、项目信息表、立项项目进度记录表、)项目经费使用记录表、申报项目分组记录表、项目通知公告记录表、项目评审专家分组记录表、专家用户登录表、项目评审专家信息表、项目评审专家打分记录表。本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参考详细设计中的实体类设计,本平台数据库的ER图如图1所示。

2 平台关键技术

2.1 ASP.NET与Visual Studio 2008

Visual Studio 2008 (简称VS2008)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开发平台,包括Web集成程序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相关的数据库应用处理、设备应用程序开发等,使用VS2008基本上可以完成所有的开发任务。此外,VS2008还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的发布与安装。支持ASP.NET是VS2008开发平台的一部分,ASP.NET是一项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应用灵活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创建Web动态页面,可以用任何与ASP.NET兼容的语言(包括C#、Visual Basic.NET和JavaScript) 来创建Web应用程序[2]。

2.2 ASP.NET与ADO.NET

ADO是一种比较新的数据访问技术,是微软为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新接口,它被用来同OLEDB Provider(数据访问层)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访问。ASP.NET采用的数据访问模型是ADO.NET,它是对ADO对象模型的扩充,主要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平台及其他类型的数据源,能够组合多个不同数据源的通用数据表示形式[2]。

2.3 SQL SERVER2005数据库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数据库管理工具,其数据库的编程语言为Transact-SQL。SQL Server 2005是基于SQL Server 技术的一款操作简便、易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使用SQL Server2005可以开发出功能强大、安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并可以针对其目标情况进行快速部署和运行管理。SQL Server 2005还达到了支持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高复杂度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平台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能够满足复杂的管理需要 。

2.4 B/S模式与分层式架构设计

2.4.1 B/S模式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是基于B/S设计模式的,其基本思想是提供基于Web的网上交互功能。该平台的实现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和申报农业科技项目。B/S指的是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相结合的模式,它是随着Intemet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可以说是对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一种改进。在B/S模式下,用户对平台的操作是通过操作浏览器来实现的,其中主要的事务逻辑是在服务器端(Server) 实现的,部分事务逻辑在浏览器端(Browser)实现,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客户端电脑的负荷,从而减少平台维护与升级的成本。

2.4.2 分层式架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与单层体系架构设计相比,分层式架构设计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采用分层式架构设计,整个架构分表示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样可使得开发人员只需关注整个架构中的其中某一层,使他们的分工更加明确,同时还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另外,分层式架构设计在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上使得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和可替换性[3]。

3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

根据平台分析和平台总体设计的结论,依据面向对象编程和分层架构的设计方法将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按角色从功能上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最后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分为3类,由管理员、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评审专家组成。管理员的平台功能主要由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评审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进度经费管理、下载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等模块组成;项目申报单位的平台功能包括单位项目管理、浏览通知公告、下载文档、申报项目、已申报项目编辑、立项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项目评审专家的平台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的評审管理、专家网评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

3.1 用户登录模块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登录模块是基于口令的、分角色的用户认证模式,用户要访问本平台就必须登录本平台才能访问平台数据,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本平台所拥有的权限是不一样的。当用户输入登录的账号信息时,平台会对用户的账号信息进行判断,如果输入正确则允许用户在其范围内访问数据;但是如果输入的账号信息不正确,平台将阻止用户登录。

3.2 管理员功能模块

3.2.1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了对平台中不同类型的用户(评审专家、项目申报单位、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分角色、分权限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员用户管理、项目申报单位用户管理、评审专家用户管理等模块。

3.2.2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申报单位、专家库、项目类型等信息进行维护(添加、修改、删除、检索),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管理、项目类别管理、专家库管理、数据导入管理等模块。

3.2.3 项目申报模块

管理员在项目申报模块中可以为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对评审专家和项目类进行分组等,项目申报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大类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项目类评审分组、项目评审专家分组、申报项目评审分组等子模块。

3.2.4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查看专家打分、统计项目排名和审定立项项目等3个子模块。

3.2.5 项目进度经费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查看立项项目进度、查看立项项目经费明细表。

3.2.6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把已经结题的项目进行归档并可查阅归档项目,主要归档结题项目、查阅归档项目等。

3.2.7 通知公告管理模块

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删除通知公告。

发动机售后服务管理平台研究 篇7

对于传统的发动机营销模式而言,发动机厂家的利润主要来自发动机和配件的销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趋势,售后市场的利润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售后服务从简单的维修维护转变为为客户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

为了满足主动、积极的售后服务方式,并充分利用和发现现有资源,本文提出采用SOA架构[1]的售后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和拟建的各种应用和服务,对资源进行统一描述、发布和调用[4],解决发动机全生命周期中松耦合、分布式信息的共享问题,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1 售后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

1.1 平台技术架构

SOA是面向服务的系统体系结构,是进行系统资源整合的一种架构[8]。SOA是以业务逻辑为中心的业务应用系统[9]。符合SOA的应用系统以松耦合的方式,对外提供标准的服务调用接口[2]。

本平台采用SOA作为系统的技术架构,可以将发动机从订单的接收、计划的制定、生产制造到入库与销售以及维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应用系统进行共享和集成,并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包装和发布,以实现系统的可重用性和敏捷性。

平台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表示层、服务层、业务层、访问层和数据层,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1)表示层:内部、外部和合作企业等用户访问系统的接口,用户通过浏览器对平台发送各种操作,接受用户的输入和输出的请求,对这些操作进行响应,给出相应的结果。表示层与界面元素有关,是基于ASP.NET来实现的。

2)服务层:按照统一的标准包装业务层的类和方法,封装为WEB服务,并编写服务的接口,这些服务包括合约、接口和实现,服务之间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消息路由。通过在UDDI注册中心[7]上绑定和发布服务,可以屏蔽服务的来源、位置等信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3)业务层:具体的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包括技术、营销、服务和维修等保密的业务流程以及发动机实时监控和故障处理的管理逻辑等,对业务进行抽象,封装为业务的实体类和方法,提供给服务层调用。

4)访问层:通过数据库连接控件ADO.NET,实现了对数据的获取和操作,支持多种数据库,屏蔽了不同数据库系统的差异。

5)数据层:包括SQL Server、ORACLE和DB2等异构数据库系统,保存系统的业务和管理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1.2 服务粒度

服务粒度是指一个服务包含的功能多少,服务粒度的粗细直接影响服务的可重构性。细粒度的服务提供相对较小的功能单元,或交换少量的数据。相反,粗粒度的服务是在一个抽象的接口中封装了大块的业务功能,交互更多的数据,减少服务请求相互的次数,但同时也会带来服务实现的复杂性,不能迅速更改以适应需求的改变[5]。图2显示了细粒度服务的依赖关系。

由图2可知,细粒度服务接口对象之间相互紧密依赖,随着对象数量的增加,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会迅速增长,系统管理和维护将会异常困难,同时系统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通过一组粗粒度的接口在服务范围内控制对象的访问,如图3所示。

1.3 服务层

服务层将所有的系统功能都封装为不同粒度的服务,然后通过EJB组件把各种服务和业务流程公开为Web服务,采用MCF技术来创建和部署Web服务[5],很好的满足了各种人员和各种业务的需求。

服务层中的服务按功能和服务粒度的不同划分为三种:基础服务、综合服务和编排服务,每种服务都有各自对应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模式。

基本服务:建立了用来表示一定技术功能的底层操作,是提供给其他服务调用的基础服务,其目的是要在新的或原有应用环境之内提供处理数据相关的可重复使用的功能。它基本上都是一些细粒度的服务,一般是面向数据的而不是面向业务的,比如对数据库的一次I/O访问,可将其定义为一个“基本服务"。

综合服务:引入了专注于表示逻辑的服务。综合服务的功能主要是对基础服务提供的服务的重新组织,形成新的服务。综合服务通常是一些粗粒度的服务,它们执行较复杂的功能,交换更多的数据。在售后服务平台中一些独立的应用服务,如数据加密、解密等。

编排服务:最大的服务,它采用BPEL语言对业务流程进行编排,将业务流程建模与面向服务的建模与设计结合在了一起,按照业务规则与业务逻辑来组合综合服务和基本服务。在售后服务平台中,典型的属于编排服务层的服务有:分期贷款服务、地图信息服务等。

1.4 服务注册

服务注册首先编写WSDL文件[3],WSDL文件中描述服务的功能和接口调用,将它封装为Web services组件;然后在Web Services注册服务器上注册,注册服务器依据WSDL的描述,依照UDDI的协定更新服务目录并在Internet上发布[9]。

2 应用实现

本平台在某发动机公司进行了应用,系统通过采用.NET Framework来实现分层结构,系统的物理结构如图4所示,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车载智能终端系统和控制中心。下面分别介绍。

2.1 车载智能终端系统

车载智能终端是获得车辆的实时GPS信息和各种实时状态信息的一套安装在被监控车辆上的硬件设备,能够实时的获取车辆的GPS、发动机状态等信息。包括GPS模块、发动机的传感器模块、主控模块、存储模块和GPRS通信模块五个模块。

2.2 控制中心系统

控制中心子系统是发动机厂企业内部用户、外部用户及合作企业等各方面的人员的直接接口,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如下。

2.2.1 统一用户、权限

为用户访问资源提供统一入口,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通过了统一身份认证,就能合法地使用系统的各种资源。

2.2.2 通讯接口

提供与Internet网络相连的链路和接口,记录每一车载发送数据的链路状态,下发控制命令,监控各链路的通讯状态,出现异常时自动重连。

2.2.3 远程故障维护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用户主动的保养、维修的服务,查询记录等,通过平台对车载智能终端进行操控,控制车辆和发动机的状态,下发命令,处理车辆和发动机的异常,锁定车辆。

2.2.4 轨迹跟踪

对车辆运行的轨迹和状态进行跟踪和展示,监控人员可以通过GIS电子地图查看监控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对发动机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查询和统计。

2.2.5 金融贷款管理

对发动机的分期付款进行管理,提醒用户付款,查看还款情况。

通过此售后服务平台的运行,使发动机公司的售后服务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式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能更好的促进发动机的销售,增强客户的品牌依赖度。

3 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发动机公司售后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对SOA体系结构的研究,构建了基于SOA的网络售后服务平台,此平台的系统设计采用超前思维、先进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保证其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

摘要:首先,本文根据对发电机售后服务的新的需求分析,提出基于SOA的网络售后服务平台,研究了平台的SOA技术架构的层次、服务层的粒度、服务层和服务注册,最后,设计了平台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并介绍系统应用案例的实现的效果。

关键词:售后服务,SOA,服务层

参考文献

[1]袁月杨,麻萌莉.SOA&Web2—新商业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卓.基于SOA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08,04.

[3]Alonso G,Casati F.Web Services and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J].Proceedings of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Tokyo,Japan,2005:1147.

[4]李聚波,邓效忠,徐爱军,等.齿轮企业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集成框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5):1760-1763.

[5]赵亮.SOA中服务建模与设计的原理及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06.

[6]Geoffrey Fox,Shrideep Pallickara,Savas Parastatidis.Tow-ard Flexible Messaging for SOAP-Based Services[J].Apri l 2004.

[7]UDDI Specification.http://www.uddi.org/.

[8]简斌,左荣国,闺光荣,等.基于SOA的中小制造企业应用集成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35(5):243-245.

可信云平台服务运行管理模式初探 篇8

云平台允许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放在“云”里运行。云计算的灵魂在于服务, 服务的灵魂在于安全可靠, 如何打造可信、安全的云平台是云服务商和用户关心的问题。由于云平台对于第三方服务的开放性, 打造可信的云平台需要满足: (1) 云平台自身具有可信保证机制; (2) 云平台上的第三方服务在运行中是可靠的。

本文假定云平台是已被证明是可信的, 作为本文研究的可信根。云平台提供一套可信服务管理框架, 以保证运行在云平台上的服务是可信的。信任云平台的用户可以安全地使用云平台上的。该框架能够实现: (1) 防止服务提供商在服务运行过程中篡改程序代码, 获取用户数据进行恶意操作; (2) 防止服务因其程序依赖的其他程序包和部署环境发现的漏洞而受到攻击。

2 威胁模型

本节介绍在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服务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威胁模型, 及在可信云平台中通过计算手段克服这些威胁的解决方案, 使得信任云平台的用户能够使用可信的服务。在本文中, 云服务提供商担任可信根。

2.1 来自服务提供商的威胁

部署在云平台上的第三方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受到两种来源的威胁, 分别来自服务提供商和黑客等外部群体。本节对服务提供商在服务运行过程中篡改服务源码的威胁及防御措施进行介绍。

2.1.1 威胁模型

图2-1展示了一个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时存在的威胁模型。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一个恶意服务程序, 部署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 服务提供商对服务进行运行和控制。一个信任这个服务提供商的用户发现了这个服务并访问该服务。该服务能够获取到用户的数据, 并有可能不正确地使用用户数据, 或在用户未知的情况下, 将用户数据泄露给其他的恶意服务。但在此模型中, 用户想要使用该服务, 只能相信服务提供商, 此外并无其他选择。

2.1.2 防御模型

图2-2展示了针对威胁模型1的防御模型。云平台提供商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可信平台, 对发布在云平台上的服务进行严格的验证, 并对服务实例进行封装, 防止实例被篡改。验证主要包括服务是否存在漏洞, 是否存在恶意代码等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封装即保证一旦实例运行起来后就不能被修改。在云平台, 云服务提供商将服务封装在虚拟机镜像中, 以实例的方式运行服务, 使得实例被隔离并防止服务提供商对实例的修改。这样, 在云服务提供商将服务部署到云平台之后, 服务提供商无法在其中增加恶意代码, 也无法获取用户数据。

通过上述措施, 信任云平台的用户可以放心的使用云平台中部署的第三方服务。

2.2 来自外部的攻击

除了前文介绍的来自服务提供商的威胁, 服务还可能因其程序依赖的程序包或者部署环境存在漏洞而受到黑客等外部群体的攻击。本节对该类威胁模型和针对该类威胁的防御模型进行介绍。

2.2.1 威胁模型

图2-3展示了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威胁模型。2013年7月17日的Struts2高危漏洞事件造成了大规模的信息泄露。利用漏洞, 黑客能够发起远程攻击, 轻则窃取网站数据信息, 严重的可取得网站服务器控制权, 构成信息泄露和运行安全威胁, 无数的网民受其影响。7.17事件只是我们的漏洞威胁模型中的一个案例。服务实例在运行过程中, 可能会因为程序依赖的包 (如Struts2的Jar包) 或部署环境 (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存在的漏洞而受到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 用户的信息可能会泄露而造成损失。

2.2.2 防御模型

图2-4描述了针对漏洞威胁模型的防御模型, 云平台构建漏洞预防机制。云平台通过爬虫实时获得互联网上公布的漏洞信息, 对安全信息库进行不断更新。可心服务检测引擎监测安全信息库中的漏洞, 并发现漏洞可能影响的运行在云平台中的服务实例, 并将发现的潜在风险通知云平台提供商, 以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服务受到攻击, 也防止第三方服务将风险引入云平台。

3 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云平台服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及规范性, 在云平台对第三方服务的管理中引入了ITIL规范。ITIL (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 用于指导IT组织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的IT服务, 是一套与产品和行业无关的国际最佳实践。ITIL运维服务支持五大流程, 即事件、问题、配置、变更、发布管理流程。本文基于ITIL规范及本单位参与制订的《可信计算平台可信性度量》系列标准, 提出一种对云平台服务可信性管理的机制。本节对与第二章威胁模型相关的流程进行介绍。

3.1 服务发布管理

对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提交给云平台的服务, 云平台依据图3-1的发布管理流程对服务的发布进行严格管理, 以预防服务提供商在服务发布到云平台之后, 对于服务源代码的恶意篡改行为。

在上述流程中, 服务提供商只负责向云平台提交服务, 在服务部署到云平台之后, 不再具有对服务的控制权, 无法对运行中的服务进行代码修改等操作, 有效预防威胁模型1中描述的威胁。

服务验证包括云平台服务管理员对服务提供商的资质、信用, 对服务的漏洞扫描等操作, 保证初始的服务是安全的。

服务封装指云平台将服务封装在KVM虚拟机镜像中, 通过运行虚拟机实例的方式运行服务, 而虚拟机对服务提供商而言是不可见也不可控制的, 从而保证服务实例的安全性。云平台采用Eucalyptus云计算软件作为底层的管理软件, 利用Eucalyptus的管理能力能够实现对服务实例的隔离并防止服务提供商对服务实例的修改, 使服务提供商无法以root身份登陆去修改软件代码和设置信息。具体过程为:

(1) 云平台管理员制作KVM镜像, 镜像中包含服务提供商上传的服务包及运行依赖的环境;

(2) 将制作的镜像相关文件上传到云平台CLC机器, Eucalyptus对镜像进行管理;非云平台管理员无法获取镜像和修改镜像;

(3) 用镜像启动虚拟机, 服务可对外访问。可通过SSH协议远程登陆虚拟机, SSL私钥保持机密, 服务提供商不能通过自己的私钥来访问虚拟机。

3.2 服务配置管理

按照图3-2展示的服务配置管理, 云平台对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进行规范的配置管理, 规范化的服务配置信息存储在配置信息库中。

配置信息由服务提供商在提交服务的同时, 提交给云平台。配置信息主要包括两类信息:

(1) 服务依赖的运行环境配置, 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等。

(2) 服务程序中依赖的第三方程序包, 如Struts Jar包等, 本文采用类似Maven的配置文件pom.xml格式的XML文件提交服务依赖程序包信息, 服务提供商如果使用Maven管理项目则可以直接提交项目的pom.xml文件, 否则需按照云平台提供的类似pom.xml的文件填写。

提交之后, 云平台会对配置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并将完整的配置项信息提交到配置信息库, 此后如果发现配置项信息变化则进行变更配置项的操作。

3.3 服务漏洞监测

在服务提供商将服务及服务配置信息提交给云平台, 并且云平台对服务进行检验、封装并运行之后, 运平台的可信服务监测引擎则不断监测服务可能存在的漏洞, 并触发风险预警, 如图3-3所示。

云平台执行网络爬虫程序, 实时从互联网上的多个权威的漏洞和安全信息页面爬取漏洞和安全信息, 并存储在采集库中, 采集库中的信息经过清洗、提取等处理形成不断更新的安全信息库, 包括漏洞、补丁、安全事件等信息。可信服务监测引擎实时监测安全信息库中的信息, 并根据这些漏洞、补丁影响的软件、程序包等信息以及云平台服务的配置项信息, 判断可能会受到影响的服务, 从而生成风险预警信息, 并进入事件管理流程。

通过该系统, 云平台能够实现对漏洞、补丁相关威胁的预先防范和及时发现, 降低服务和云平台的风险。

3.4 事件管理

对于可信服务监测系统发现的漏洞风险进行规范的事件管理。首先云平台管理员接收全部风险预警信息, 并进行判别, 对误报的风险直接关闭。对于服务真正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类和在线支持, 对于能够直接处理的问题直接进行解决, 否则派发给云平台运维工程师进行调查、诊断和解决。

4 总结

本文基于ITIL服务管理及《可信计算平台可信性度量》系列标准, 制定了可信云平台服务管理方案。云平台作为可信根, 对部属在云平台上的服务进行规范管理, 避免了两种安全威胁: (1) 防止服务提供商在服务运行过程中篡改程序代码, 获取用户数据进行恶意操作; (2) 防止服务因其程序依赖的其他程序包和部署环境发现的漏洞而受到攻击。从而使得信任云平台的用户能够安全使用云平台上部署的第三方服务提供上提供的服务。

摘要:随着云计算的推进和发展, 云平台的建设由基础设施向高端的软件服务延伸, 作为一种平台, 云平台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服务放在“云”里运行, 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 或二者皆是。与此同时, 云平台的可信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业界及用户的关注, 构建可信性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云平台除了证明平台自身的可信性之外, 还必须保证由第三方提供的、运行在云平台上的服务在云平台运行过程中, 不会给云平台引入新的风险和隐患, 保证云平台上的服务不会影响云平台的可信性。本文结合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的“证券业云平台研发与运营”课题, 对可信云平台的服务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结合ITIL规范和本单位参与制订的《可信计算平台可信性度量》系列标准, 提出一种对云平台服务在运行阶段的可信性管理的机制。

关键词:可信,云平台,ITIL,威胁模型,防御模型,配置管理,服务部署

参考文献

[1]翰纬ITIL Version 3白皮书[Z].翰纬IT管理研究咨询中心, 2007 (O7) .

[2]Web安全:技术与危机并进[Z].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0.

服务管理平台 篇9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城市,信息化

1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含义

1.1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网络,它以云平台、FTTB/FTTH、WIFI、3G网络为依托,为社区居委会提供智慧社区平台,为社区物管提供数字物管,为社区商家提供适应各自行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数字商家平台,使得社区居委会、物管、商家能够通过服务平台向小区业主提供政务、物业、商圈服务。同时,管理服务平台集成公用事业单位(水、电、气、电信)的缴费平台和银行的支付网关,为业主提供社区一站式的便民支付服务。还有集成门禁、车禁等业务平台,为业主提供一卡通服务。小区业主可以利用统一的业主号/业主卡为身份识别标志,以电脑、电视(IPTV)、手机为终端,通过3屏互动的方式享受服务平台提供的基层政务、物管互动、联盟商家、便民支付和一卡通等社区综合配套服务。

1.2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特点

从总体出发,“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需要有如下主要特点:

(1)突出管理创新。该系统平台软件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街道、城镇、社区的各种管理职能,形成覆盖各街道、社区和行政村的网格管理体系,结合手机客户端应用系统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对涉及基层社区“10项职能”,如党群工作、综治维稳、民政救助、劳动保障、计生卫生、城建城管、信访调解、帮教服务、警务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等事务进行整合,实现办事申请、居民诉求、受理、办理、回复的“点到面”立体服务。

(2)突出通道创新。该系统平台与基于互联网的民生服务系统对接,建成覆盖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的3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通道。城乡居民通过互联网络、热线电话、一键通呼叫器、手机、LED触摸屏、服务大厅等均可提出诉求,并得到各类社会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

(3)突出民生服务。该系统平台通过民生服务系统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的各种便民、就业、健康和惠购服务内容。建设集中式“信息处理中心”,整合社区(村)、街道(乡镇)和区(县)的便民服务机构、就业招聘单位、医院和卫生院、各类服务商家等资源,拓展信息化民生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各类人群的民生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接的信息化服务网络。

2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相关职业培训不能跟上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而现有的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的管理人员是政府机构和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对于政府机构人员而言,由于我国智慧社区起步较晚,2011年才建成了第一个智慧社区———厦门康乐智慧社区,使政府机构大都没有智慧社区的管理经验,需要对其进行后期职业培训,而他们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的学习动力,导致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难以完全发挥效应。社区物业管理人员由于流动性较高,入职门槛低,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而且物业公司又有成本控制的考虑,后期职业培训又难以及时跟上,导致物业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管理服务平台不匹配,发挥不出百分之百的效用。

2.2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存在困难,未形成经济社会效益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在省、市综合管理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对市级各综合管理服务资源进行的数据整合,需要市一级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它是在现有电子政务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对数据的进一步深入地挖掘。然而目前在整合工作中的体制、管理和标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纵强横弱”“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自成体系、重复建设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绩效评估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由此造成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到目前为止,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还没有形成明显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单独开发,造成资源的浪费

大多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都是为某个社区专门定制,无法很好地满足其他社区的大面积覆盖需求。系统重复开发、独立运营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智慧社区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与智慧社区配套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智慧社区是在试点成功后,由点到面展开的,各地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上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了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重复开发。

2.4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成本高,获得效果难以立刻体现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的根本目的是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包括政务公开服务、网上办事申报服务、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便民信息服务、健康信息服务、惠购信息服务和民情民意交互服务。然而要实现这些功能服务就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这种建设效果在短期内难以立刻体现,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因此,如果仅依靠企业投入进行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就无法满足当前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一方面,很少有企业拥有这方面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平台的建设不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投资回报率,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2.5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日常维护成本较高,资金来源有压力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项复杂的软件系统,其运行需要相应的硬件系统进行支撑。如视频监控联网管理子系统就需投入大量的监控终端,在各监控终端之间还要建立高效的数据交换机制,建设数据存储和交换核心机房,才能实现社区的智能化监控。这些设备、线路需要进行定期维护,而核心机房则需专人进行维护,从而造成了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日常维护成本较高。现阶段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其公益色彩较重,收费服务罕见,造成日常经营的入不敷出,资金来源紧张。

3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面临问题的对策

3.1 多种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就政府机构管理人员而言,政府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委派专人负责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将管理成效与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相结合;其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邀请研究“智慧社区”的有关专家教授做讲座,办智慧社区有关的培训班,组建代表团到有这方面经验的兄弟社区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就社区物业管理人员而言,物业公司应做到:1要加强员工入职后的培训,与具有资质的高职院校展开深入合作,进行有关智慧社区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培训;2要适当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降低员工的流动性,从而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实现公司业绩的良性循环;3要适当提升部分职位入职门槛,打造智慧物业管理的精英管理阶层。

3.2 统一思想,实现资源整合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真正地发挥其效能,各部门首先得从思想上认识到资源整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做到3点:1各部门要深化理念,全面结合,真正做到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有所突破,要坚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2立足体制,完善机制,通过抓领导、领导抓的有效方式,强化各层面间、部门间、人员间、信息间的衔接和沟通,切实发挥资源整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要我整合”为“我要整合”,切实发挥资源整合的实效性,实现资源整合机制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实质性转变;3依托基础,深入推进,资源整合要在电子政务数据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其不应拘泥于形式,要力求从实效出发,重点抓好各部门内部的相互整合,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公安主力、统一调配、相互协作的工作局面。

3.3 注重交流合作,避免重复开发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投入,重复开发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要避免的资源的浪费:1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智慧社区的顶层设计,通过访谈和专家论证会,从总体把握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出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行业标准;2要注重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建地区应向有相关建设经验的地区学习,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考虑平台代码的可复用性,对于可重复使用的代码,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平台的开发,降低平台的开发成本。

3.4 前期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后期引入商业模式

在前期,政府应加大对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由于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需要多部门协调,系统庞大,对人力和物力的要求很高,而政府在资金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以弥补一般企业能力的不足,完成平台的建设;在后期,由于平台日常维护仍需一定的支出,光靠政府财政的补助,不但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平台应注重引入商业模式,加强与社区内企业的合作,如在惠购服务模块,平台将优质的商品推荐给社区居民,向相关企业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作为服务费用,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化经营。

4结束语

服务管理平台 篇10

关键词:书库管理,读者借阅服务,和谐平台

目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虽然为读者的书籍检索等提供了便利, 然而在书库管理工作上则没有明显的体现, 书库管理工作成为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和任务。在目前, 书库管理作为一项流通管理工作, 其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 书库管理以及读者借阅服务的和谐平台构建也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书库管理以及读者借阅服务的影响因素

书库管理以及读者借阅服务的工作中, 主要存在以下不和谐因素。

1. 管理人员对书库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图书馆工作中, 书库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平常的职位, 因此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其职位发展并不看好。加上高校单位的学生大量扩招, 导致图书馆的进书量日益增加, 书库的增加也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 增加其精神负担。另外, 一些图书馆单位在书库管理上缺乏重视力度, 管理人员的招聘过于随意和盲目, 导致管理队伍的学历以及素质过低, 管理观念过于传统, 导致书库管理质量下降。

2. 馆藏书籍布局不当。

一些图书馆在人员、资金以及设备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也让图书馆的藏书布局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 藏书的布局多以二线制或者三线制进行组织, 然而, 其存在层次性差、利用率低、藏书取阅不便等缺点。一些高校图书馆书库的布局, 由于面积受限, 采用了经济性较好的排架法以及高标准价位容量, 从而使库内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然而却也增加了读者书籍取阅的不便。

3. 图书的分类和编目与藏书排架不和谐。

在书籍的分类编目以及排架上, 一般要求分类目录要与分类排架相对应。然而, 分类人员要求图书分类工作要细分, 这样有利于读者的检索;而书库管理人员则要求粗分, 这样有利于文献的取阅和归置。这个存在的矛盾也让读者在书籍的取阅以及检索上受到影响, 同时也让分类法的更新受到影响。另外, 图书馆在数据编目上, 过于依赖内部处理标志进行处理, 比如分类号以及书标等, 结合现在的分类法在大面积开架借阅书库的情况下对藏书进行组织和管理, 管理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多, 且容易出现书籍混架以及乱架的情况, 不利于读者的借阅。

4. 工作人员失误。

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 一些管理人员对书籍的分类标志和排架缺乏认真的态度, 导致图书与分类目录所要求的不符, 出现藏书错位的情况。另外, 还有一些藏书没有及时进行删除, 导致无人借阅的书籍长时间滞留, 对读者的借阅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书库管理和读者借阅服务的和谐平台构建

书库管理以及读者借阅服务的和谐平台构建有以下几点意见。

1. 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道德水平。

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本质, 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并做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热爱自身的工作, 将读者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并结合读者的借阅习惯以及爱好, 对读者存在的一些需求加以分析,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读者的需求。另外, 书库管理人员还需要认清自身的义务以及权利, 从而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 尊重读者, 维护读者的利益。

2. 加强对读者的管理。

对于读者的管理, 图书馆需要加强对读者进行相关教育, 从而提高读者的自身素质, 使其能够遵循图书馆的相关规章制度。另外, 采用各种宣传的模式, 让读者能够了解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并使其认识图书馆的藏书布局以及分类等, 熟悉书籍的借阅规则, 从而方便开架管理工作的进行。

3. 环境管理。

图书馆作为藏书以及供读者阅读的重要场所, 在环境的管理上, 包括桌椅的摆放、色彩的搭配、温度的控制等, 都要有所讲究。其中桌椅的合理摆放能够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 对资源的配置具有优化效果。合理摆放桌椅的同时, 还需要重视艺术性以及舒适性, 适当可以增添一些盆栽净化空气。色彩搭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情, 其中红色会使人脑过于兴奋, 而冷色调则具有镇静的效果, 对人心情具有安定的效果。在温度的控制上, 人体最为舒适的温度是20℃, 室内温度调控要合适。

三、结语

书库管理是图书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其需要与读者借阅平台保持和谐建设, 从而有利于提高书库管理工作的质量, 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志臣.浅谈图书馆书库管理[J].科技信息, 2011 (26) .

[2]刘美珍.期刊管理工作规范化探析——以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实践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7) .

服务管理平台 篇11

关键词:省级 公共就业管理服务 信息化

0 引言

就业信息是实现就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就业信息就难以获得就业机会。由于公共就业服务涉及的人群覆盖面广、服务手段要求日益复杂,数据量大,仅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公共就业服务需要。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网络的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公共就业信息的交互功能,大力促进公共就业信息的整合,已经成为目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各地州市现在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一些公共就业信息平台,但这些公共就业信息平台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构建省级公共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公共就业信息资源在省内共享, 最大限度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需求, 提高就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 建立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

1.1 建立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是保障民生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保障民众的就业才能有效改善民生,才能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发展。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传递就业信息,实现有效的双向选择,达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和谐就业”的目标。

1.2 建立省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是提高政府部门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就业服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采取常规的报表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这种模式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人为因素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而省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则可以实现就业信息的自动更新与传递,这样可以快速的将就业信息等传递给政府相关部门,便于政府部门根据信息化统计的数据制定相应的决策。

1.3 建立省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是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就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益,促进办事人员的管理手段,同时我国在积极构建电子政务制度,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进行公开,政府部门由过去的管理部门逐渐向服务职能转变。

1.4 建立省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是实现公共就业管理服务社会化的需要。通过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全省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功能覆盖到全省范围内,尤其对于基层的就业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比如通过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基础再就业人员进行登记、领取就业补助等。

2 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现状和问题分析

总体上看,新疆的就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有待提高,而且新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新疆公共就业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成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疆人才网(www.xjrc365.com)的建设,通过网上人才市场提供就业服务,就业信息丰富,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基本处于发表信息的状态,对于信息处理和整合不足,各地州人才市场信息没有实现集中、共享。另一方面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业务专网覆盖全疆区、市、县、乡劳动保障机构,但是服务难以与市场接轨,业务开展不够全面,没有全面满足求职者的需求,信息使用率较低,覆盖用人单位不足等劣势。

目前新疆的就业信息化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如下:①缺少统一管理和整体规划,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传递时效性差,各就业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数据重复采集等问题比较突出。②经费不足,投入分散,重复建设,基础设施落后,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③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应用水平较低,设备资源利用率不高,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服务空间有待于拓展。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制机制不健全。新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因为体制不健全,机构的经费难以落实,导致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而影响服务质量,过低的经济待遇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⑤硬件配套和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公共就业服务受新疆各地经济发展的限制,新疆各级政府对公共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支持力度不同。而且新疆各地信息网络建设没有统一规划,信息化平台衔接会存在问题,比如可能因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而导致不同省份之间的就业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根据新疆目前的就业形式,建立以失业登记数据库和异地匹配交换数据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建立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目标

①信息网络全覆盖。在金保工程业务专网完成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业务专网向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服务网点延伸,实现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全覆盖。②信息资源实名制。通过夯实就业信息资源实名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支撑全疆促进就业工作一体化经办、全过程管理、跨区域协作多渠道服务、科学化决策。③应用系统集约化。必须坚持全疆大集中的原则,就业领域核心业务、公共服务、监督管理类等应用系统由自治区统一开发、统一部署,与社会保险、人事人才领域应用系统实现全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④公共服务多渠道。根据全疆三网融合进程,建立金保工程业务专网就业服务向互联网平台、向移动网平台、广电平台延伸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为全疆城乡劳动者提供便捷化、多渠道、均等化的就业公共服务。

4 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①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求职信息查询、网上洽谈、发布简历,形成开放、灵活的网上招聘集市。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实现就业政策查询、毕业生档案查询、毕业生落户、求职登记、网上签约、就业辅导服务,实现大学生就业全程跟踪服务。③高端人才服务。对研究生、高技能人才、专家等提供专项服务,增加外文服务、在线服务、远程视频面试等高端服务。④信息采集。公共就业管理服务平台汇聚各级人才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各类用工单位相关用工信息。⑤综合信息发布。通过展板、广播、电视、报纸、签约网站等媒体对广大求职者发布招聘广告,对各类招聘企业推荐求职人员。⑥宏观决策。提供就业相关数据,为政府部门制定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5 完善省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

5.1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整合和服务功能。首先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整合,针对我国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的体制不统一、经费来源的多渠道问题,我国政府部门要优化与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加快全省覆盖体系;其次加强基层平台服务职能。在促进就业再就业、获得基础信息等方面,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健全基层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并且将其加入到市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中;二是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基层公共就业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功能。

5.2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管理。政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将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提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财政经费支出比例;二是加大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扶持力度。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在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对财政困难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给予适当奖补。

总之,建立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是各省就业

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必将开

创公共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全面提高公共就业管理

服务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

6 结束语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发展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对于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对公共就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强,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省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是为了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推动各项就业工作深入开展的基础,通过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全省的人力资源的流动以及就业状态变化等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监控,信息共享。所以本文对建立省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飞鹏.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陆海深.有待深化的课题: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J].中国劳动,2010(2).

服务管理平台 篇12

关键词:认差异化服务,前端RF管理,MFS-208

0 引言

随着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及在有线电视网络平台上更多服务项目的实现, 满足了用户以更小的投资得到更多的服务项目。但随着用户成几何倍数增长, 新的应用和新的服务内容也与日俱增, 这就给前端机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常常因为用户差异化的需求进行断线调整、并网测试等工作, 对前端机房RF管理的规范性、可管理性、高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文中, 以美国VIEWTEQ公司的主动下行分配系统MFS-208及某地前端机房为例, 具体讨论了如何快速、灵活开通新业务, 增加新内容, 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内容, 满足差异化服务。为前端机房的下行分配系统的技术标准化、服务差异化提供一个思路,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差异化服务的技术挑战

目前, 三网融合是广电系统面临的主要任务, 将互联网、数据通信网 (移动网) 和广播网内容通过同轴电缆送达到千家万户[1,2]。其他网络可以通过分级包月提供不同的带宽速率解决差异化问题, 而且所有服务都由客户自主选择, 传输是分时提供的, 客户不上线或不下载、不通话时不占用网络带宽, 交换机组播功能及互联网的CACHE等功能可以最大幅度地减少骨干带宽, 新的服务和应用只要将服务器连接到交换机上就可以随时投入使用, 完全满足用户自主的服务模式。

而广播电视网即使没有用户观看, 也要传输10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和多个固定频点的数据服务和交互电视频点, 也采用分时技术, 但必须预先分配带宽资源, 预先占用。而要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和新的应用, 又要重新进行频率资源的分配和占用, 前端机房要留有充分的冗余以便进行混合。技术指标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操作一般在深夜进行, 部分地区甚至要进行断线调整, 工作量大。

怎样才能在广电网络上实现像其他网络一样的便捷交换式服务呢?一是全网骨干网络实现全数字IP化和数字视频交换技术, 只在2, 3级分前端设置IPQAM, 实现用户自主的差异化服务;二是在现有网络结构中的各级前端机房增加主动下行分配系统, 保证最简单的初级电视节目广播不中断的前提下, 随时可以在不同服务区域内的光发射机上增减服务内容和应用, 采用空间隔离的方式实现差异化服务。

2 主动下行分配系统

以美国VIEWTEQ公司的MF5-208[2]为例, 紧凑、可靠、模块化的主动下行分配系统一般用于总前端光发射机前枢纽部分, 以应对复杂混合及新服务、新应用的引入, 同时不干扰当前运行的服务。此设备对开关数字视频 (SDV) 、视频点播 (VOD) 、网络电话 (VoIP) 、高速数据 (HSD) 、互联网游戏和其他应用来讲较为理想。

MFS-208有一个主 (系统) 输入及4个附加1级主输入端口, 提供所有的公共频道节目及临时或永久增加的公共服务及应用, 提供2个分组各带4个光发射机或发射机组, 其中每个分组有4个不同的2级输入和16个3级输入, 提供宽、中和窄播。共有44个分为3级的输入。8个独立输出供给光传输模块或其他复杂分级设计MFS单元。这样为方便灵活的插入服务而不中断节目, 及系统的扩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两组环路端口在背板上增加了功能, 允许插入频道删除, 或使用其他型过滤器, 或增加若干个2级输入。

3 主动下行分配系统应用

以某地网络公司集中式前端规划为例, 在机房整改以前, 由于电信和移动运营商借助CMTS系统发展业务, 需要16个下行频点。增加VOD业务后, 需要增加自己所有的CMTS, 又要增加新的频点, VOD的频点也很紧张, 又不能覆盖更多的用户, 还要增加更多的光发射机, 面临机房前端的全面整改。整改前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频道资源严重不足, 整体统一广播节目和地区性独有广播节目没有预留增加发射机的端口, 不能保证在不中断已开展服务的前提下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区域, 各个光发射机传送无差异化, 新服务、新内容无法及时增加, 影响广播业务的发展及服务升级。CMTS系统没有采用空间隔离措施, 电信和移动CMTS系统各占7个频点, 再加上自身CMTS系统共需要20个以上频点, 但也只能满足2万个同时在线业务, 资源浪费严重, 没有拓展新业务的空间。VOD占用10个频点, 但也只能满足100个并发点播。整个系统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不能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当面临业务规模扩大, 增加CMTS和VOD设备, 增加光发射机数量时, 必须对前端网络结构进行改进。

针对其技术要求, 对网络作了修改 (见图2) , 将以前分散的RF混合分配系统改进为可管理的RF前端系统, 使无缘的混合、分配器件和有缘的前端放大器都可以标准化地安装在统一标准的机架上, 同时提高了技术指标, 并增加了可以随时增减新服务新应用的主动下行分配系统MFS-208, 使其满足灵活性、可拓展性的技术需求, 满足应对差异化服务的需求。

图2中, 单个MFS-208最多可以带动48个不同内容及服务的1310光发射机。8FS-TE为均衡型带测试端口的下行8分配器, 8FC-TE为均衡型带测试端口的下行8混合器, T2FC-T为3个下行带测试端口2混合器, D4FC-T为2个下行带测试端口4混合器, TFDC-20为20 dB分支器。

如图2所示, 将电信、移动及当地的CMTS系统及VOD系统采用空间隔离的方式节省了频道资源, CMTS共10个频点, 电信、移动各占2个频点, 当地系统6个频点, VOD占用10个频点, 可以充分满足业务发展, 覆盖所有用户, 并且可以根据需求的增长不断扩充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 并根据各个地域位置的不同提供不同带宽的数据通信服务和互动数字电视业务, 而不再中断业务改变体系结构, 也为以后拓展新业务打下良好基础。同时, 随着可管理性RF系统的配置, 各个无缘及有缘设备安装整齐美观, 机架化、模块化, 连接线缆布置规范整齐, 信号质量也大幅度提升, 并有许多冗余端口, 便于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 真正做到差异化的服务。

3 小结

主动下行分配系统设备具备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使前端机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降低, 灵活性增强, 同时保障广电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新技术、新业务的测试实验工作, 使广电业务和技术不断进步和提高。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 可以随时根据广播业务的整体性、独特性在主动下行分配系统的1, 2, 3级输入上作调整, 保证服务的差异化, 在不中断服务的前提下升级拓展, 并可以同时不断进行新业务、新服务的测试及联调, 将广播事业不断推向新领域和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温建伟, 王厚芹.国际三网融合进程评价与启示[J].电视技术, 2010, 34 (6) :113-115.

[2]张黎晨“.三网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新机遇[J].电视技术, 2010, 34 (6) :116-117.

上一篇:脉冲成形下一篇:农村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