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服务管理

2024-06-30

大学服务管理(精选12篇)

大学服务管理 篇1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大环境下产生的。开放教育是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 其教学模式是基于媒体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 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 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既存在机遇又面临很多问题, 需要为其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指导。

一、开放大学学生服务及管理模式探究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的实施对象是成人, 成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 更大范围地普及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那些因为家庭贫困或其他原因失去教育机会的人, 可以再次踏入校门继续上学。但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 由于我国开放大学现行管理运行机制落后, 而且很多学生忙于工作和生活, 忽视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导致学生管理十分困难。

(一) 学生管理理念落后。

在世界范围内, 所有著名高校都非常重视学校与学生的互动, 以学生发展为主,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以及学生对学校决策的参与。但在我国当前的开放大学学生管理模式中, 由于受计划体制下种种观念的影响,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 开放大学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 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和管理客体, 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严格的“制度管理”, 过于强调“统一性”, 过于依赖制度管理, 而忽视大学生个体的需求。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模式虽然在开放大学管理中发挥过很大的作用, 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其弊端日益显现, 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 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也使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站到学校的对立面, 使管理和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二) 学生管理体制不完善。

导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一些技术性和专业性。但是, 由于大家对它的认识停留在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层面上, 认为只要学生不投诉, 任务就算完成。所以导学教师队伍成为分流其他岗位富余人员的接收站。另外, 作为最基层的导学教师, 他们不得不应付各个条线下达的事务性工作, 扮演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消防员”的角色。日久天长便对这项工作的重要功用和自身价值感觉模糊, 甚至产生怀疑, 导致工作热情降低, 迷失前进的方向。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 就会导致一些导学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问, 只要学生交了学费, 按期参加期末考试, 就不管理, 更谈不上服务的意识。导学教师主要是在业余时间管理班级, 若导学教师不能抽出时间进到班里, 那么这个班主任就形同虚设, 班级工作就难以开展。

(三) 学生情况复杂, 管理难度大。

电大学生来自各行各业, 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思想成熟, 思维活跃, 希望通过进一步学习, 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历, 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虽然他们入学前是高中、中专、技校毕业学生, 但大多数人学习基础不好, 知识结构比较薄弱, 且不少学员工作多年, 上学时所学的知识已经淡忘, 进入电大后学习吃力, 跟不上, 以致学习兴趣低。

开放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收入较低, 工作压力大, 他们有学习的愿望, 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辛苦工作之后, 已没有精力再去学习。其次, 他们的工作时间经常变化, 当工作任务紧时, 必须加班, 导致正常的课内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另外, 由于工作的需要, 单位可能安排其去外地分公司, 因而很难有时间到校学习, 甚至连考试的时间都没有。

当今社会, 不少用人单位重视文凭而忽视能力, 很多人认为没有文凭无法找到称心的工作, 或者为了调换更好的工作, 增加收入而获取必要的文凭, 于是学习新知识放在次要位置, 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

二、开放大学学生服务及管理工作途径探索

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应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创建良好的服务与管理方式,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思想, 倡导“服务为先、管导结合”的管理方式, 使学生在开放教育中受到教育并学有所成。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开放大学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基地, 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殿堂,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提出“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教育管理落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把教育教学管理转变为一种服务手段。这是社会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 更是现代教育、管理本质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包括民主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创新发展理念, 具体来说包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针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中“重”教育、“紧”管理、“轻”服务的特点, 加大开放大学的服务力度, 即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工作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 将管理、发展与服务融为一体, 并贯穿学生工作的始终。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管理、专业的服务团队、高效的服务方式, 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个性鲜明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二) 适应学生需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 把企业行业作为分校, 按照基础实验在校内、专业实训在校外的原则, 有效推动电大实践教学基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与互动, 凸显出比传统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更为独特的优势, 满足校本部以及全市各基层教学点的各门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践方式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工学矛盾, 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和兴趣, 会收到较好的实践效果。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基地目标明确, 对他们的本职工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大作用, 增强他们对岗位工作的适应性。

(三) 服务为先, 抓好管理。

导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服务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做好了, 服务工作到位了, 其他工作顺理成章。学生报读电大主要有三个目标:“圆梦、拿证、提升。”如果一个学生, 他总是考不过, 拿不到毕业证, 他绝对不会说自己的学校好, 也不会把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过来读书。在班级管理上, 笔者借用“大禹治水”的理念, 因势利导、水到渠成。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不同学生的需求,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服务学生时, 尽量做到细致入微、真诚相待。但是, 班级里难免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 平时学习不用功, 成绩不好却归咎于学校和老师;有的学生因工作繁忙而提出休学, 有的学生因经济问题而打算放弃学业, 也有因岁数偏大没有精力学习的学生, 当他们对自己的学业丧失信心, 不能继续完成其学业的时候, 当他们已成为问题学生的时候, 导学教师的工作亦感乏力。所以在对待这些特殊学生时, 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充分利用学校政策帮助他们排难解忧, 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母校的温暖。每当他们坚持下去获得成功之时, 自然会感激母校的培养, 从而把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到学校, 支持学校的工作。

(四)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首先, 建立全员育人内部环境。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学生管理, 需要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需要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否则, 仅靠学生干部, 不可能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其次, 营造浓郁的学生学术文化氛围,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力度改善学术创新教育硬件设施, 创建先进的教学、实验场所和活动中心, 努力构筑一个能让学生安心学习, 潜心研究学问,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文化环境;二是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教育软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和谐健康的文化活动, 特别是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培育学生大学精神, 倡导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和敏锐的时代精神, 通过大学氛围中渗透和流淌的那种厚重而无形的精神底蕴, 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感。

作为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正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本文提出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服务与管理模式是一项阶段性成果, 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探索、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春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8) :4-6.

[2]王剑敏, 闻曙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理论探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 (7) :127-130.

[3]姜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重构[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4]穆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 2008.

[5]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基于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大学服务管理 篇2

学生使用说明(本科)

一、登录之后的几种情况说明

1、不在报退名单中

学生通过门户登录离校系统(地址:http://lixiao.dlut.edu.cn)后,如果出现以下画面。

说明学生并不在报退名单中。

2、报退未开始

说明已进入报退库,但是相应的管理部门未通过系统启动报退工作。

二、本科进入离校系统

本科生进入离校系统之后会显示“影响班级领证环节”、“影响个人领证环节”和“其他环节”三种类型的事项,如下图所示:“红灯“表示环节未通过,需要学生根据”办理说明“进行办理;“绿灯”表示环节已通过;“黄灯“表示可能需要办理,学生需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办理。

“办理说明”通过”查看”按钮可以具体了解,如下图是“图书欠款”环节的办理说明,不通环节的办理说明会有所差别,是由具体的环节负责部门进行填写。

“影响班级领证环节”在发证之前所有环节都必须通过,若在发证日的时候还存在“红灯”,则整个班级的证件都不能发放,学生可以通过“查看班级情况”按钮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显示出了班级所有成员”影响班级领证环节“的办理情况,其中红色的“×”说明环节未通过,绿色的“√”号说明环节通过。各个班级成员可以通过此列表了解班级中环节不通过的情况。

“影响个人领证”环节不影响班级领证,只影响个人领证,发证之前若存在“未通过”(“红灯”状态)事项,教务处将扣证,待事项办理完成后到教务处领取。

“其他环节”主要是提醒学生一些有需要办理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办理。“其他环节”下面还显示了一下来源于招生就业处的派遣证信息和档案馆档案邮寄信息,供学生了解参考。

发证前必须办理的环节中显示了“状态更新时间”,提示环节状态信息更新的时间,因离校系统与很多系统对接,数据采集存在一些延时,如果学生在线下办理了相关环节,状态会滞后改变。

“【网信中心】网络欠费“的环节状态初始为”未通过“,更新为真实状态的具体时间请通过“办理说明”下的“查看”进行了解,每年的时间有所差别。

说明: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i大工”中的“离校系统”模块了解自己离校各环节的办理情况,可以通过页面http://its.dlut.edu.cn/app/index.html 下载“i大工”。

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服务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在新时期技术革新的形势下,随着iPad、电子书籍的不断更新出现,高校图书馆要想使自身的地位稳固,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良、优化设备、改善阅读环境。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提升创新意识。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高质量的服务于学生,这样才能让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长足发展。

一、大学图书馆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各高校图书馆目前出现的问题大体上都相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图书馆服务质量较差。图书管理员对于服务理念较薄弱,只是机械性的完成每天的书籍分类、整理、查询、新图书摆放、日常的环境打扫和维护等。而对于其服务意识则有所欠缺,有些管理者甚至对自主询问书籍的学生态度冷漠。究其原因可能是图书管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学生来到图书馆看到管理员在工作都会自行查阅书籍,因此双方缺少交流。管理员在工作当中,忽视了学生才是服务的中心。在书籍质量上,图书馆的新书更新缓慢,管理员没有及时的把新书籍更新的消息向学生传达,导致学生来到图书馆阅读质量下降。2.图书馆书籍资源匮乏。很多学生在图书馆里找不到需要的书籍,而往往在网上都可以查到,这就使图书馆丧失了本应存在的价值。有些热门书籍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多同学都要提前预定,对于资料查询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理员没有掌握学生对于图书的需求量,没有及时的查询图书的借阅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因此对于书籍的需求数量上无法了解。

二、应对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服务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图书管理员自身素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理念

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自身的素质,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高校要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思想道德与业务培训,要让他们时刻牢记服务学生是工作的宗旨,要强化管理员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格;同时,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图书管理员要对图书馆里面书籍的种类及相应位置要详细了解。在日常的书籍摆放时要多留意,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进行询问时,便于管理员更好的进行服务。学生查阅书籍后,管理员要进行分类统计,哪一类书籍是学生查阅量较高的,要及时对库存进行填补。同时,对于书籍数量的缺少,管理者也要及时的上报给学校,进行书籍的采购;管理员对待学生的询问要热情。在对待每一位上前询问的学生,图书管理者都要面带微笑,亲切的进行解答。微笑式服务是服务理念的精髓。服务工作者的微笑式服务本身也是工作职责所在,同时服务者的微笑会让受众群体感到如沐春风,微笑式解答会缓解咨询者内心的焦燥。

(二)改善图书环境建设,创新人性化图书设施

要对图书馆的设施、环境建设进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可以提升学生上图书馆进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做好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书籍资料的完善,要尽量满足在校学生的阅读查询的需求,因此管理员对于书籍资料的更新要定期进行。同时,步入技术化时代的今天,人工查询也确实比较消耗时间。除了培训管理者掌握书籍的相应位置外,也可以引进电脑智能查询。管理员将图书馆里面的所有书籍的名称、种类、编号、详细位置等信息录入到电脑中,学生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书籍相应的信息,电脑就会自动显示所摆放的位置,和书籍的在册数量,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软件环境的建设上,学校要多下一些功夫。因为图书馆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高雅场所,同时也是最能凸显出学校设施齐全的场地。因此在装扮上也要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例如:可以在图书馆内放入大型盆栽,来进行装点:在书籍的陈列架上可以摆放艺术雕塑:在图书馆的墙上挂上具有高雅艺术的壁画:在每一张自习桌上放上陶艺工艺品等。这样的装扮下,会让图书馆更有读书的氛围。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在每一张桌子前都可以贴上“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工作人员也要对大声喧哗者进行阻止。

(三)完善图书馆员工管理制度,设置评价模式

加强高校图书管理员工作能力的训练,要让管理员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受教育水平,并将所学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管理员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善,除了必要的培训内容外,还要对内部员工建立考评机制。考核的内容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工作积极性、工作实际能力、服务态度等,秉承着公平的原则,要让每一个图书管理者有一个竞争的平台,提升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对于工作表现十分优秀的員工,也要设立奖励制度,增强管理员们的工作热情。同时,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对于工作当中严禁的注意事项。禁止在图书馆内吸烟、喝酒等。一旦有违反者应该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

为了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在图书馆的进出口设置评分系统。学生可以就图书馆的环境、书籍质量、管理员的服务等内容进行打分,并且还可以提交个人建议等。有利于学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创新服务进行及时的改进。结语:高校图书馆的建立要本着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出发点,要与时代的进步相融合,对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要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意识要不断加强,要勇于走上创新之路,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环境设施,更好的服务于在校大学生。

大学服务管理 篇4

一、高校档案的人文教育价值

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其成员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高校拥有悠久的大学文化资源、优秀的革命文化资源、杰出的名人文化资源、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典雅的文物文化资源及辉煌的建设成就, 是一代代师生人文精神的凝结, 是学校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材。学校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达到校园精神的传承、培植与创新, 对学生高尚品格的培养、良好情感的塑造、健全个性的完善、创新品格的养成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涵丰富的高校档案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而且档案的直观性、神秘性和原始性特点,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人文教育的吸引力, 这也是课堂教学和常规教育难以取代的。把高校人文档案运用到大学文化建设中, 更能凸现出它深厚的文化背景、时代精神、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山东农业大学利用档案制作“百年农大”校史展览, 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理想和传统教育, 爱校敬业、自律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 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开始零距离地走向师生, 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 体现了学校传统文化品位和校园精神, 反映了学校的风采和风貌。

二、高校档案的文化育人价值

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文化, 展示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档案, 记录着师生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创造的教学科研成果, 不仅是学校学术水平的真实反映, 更是大学文化的深厚积淀, 同时也是学校历史的延续和学术的传承。开发利用教学、科研档案, 通过举办教学科研成果展、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会、科技知识学术讲座等活动, 大力倡导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丰富和发展知识, 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名师学者、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开拓创新。

创新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 档案的完整、严密、系统本身就是学风严谨的体现, 可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养成对客观事物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及事实求是的批判精神, 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巩固所学的知识, 完善优化知识结构, 活跃思维, 提高学识水平和修养。

近几年来, 山东大学档案馆利用名人档案先后举办十多个大型展览, 展出了山大各行名人47位, 通过展览每位名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专家、教授、学者, 宣传了山大的历史, 弘扬了山大的文化。每一个名人都是一根链条, 把他与山大的历史, 与其他名人串起来, 形成了一种名人文化现象和名人文化效应, 从而形成了山东大学校园靓丽的风景。发挥了档案在文化宣传、教书育人等方面的特殊功能, 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三、发挥高校档案文化价值的建设思路

1. 要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就必须不断丰富档案资源。

档案室在依法接收学校各职能部门归档材料的同时, 还应认真做好学校历史资料及重大活动档案的征集工作, 进一步加强校史文献的征集工作, 做到全局思考, 统一规划, 角色交叉, 常抓不懈, 真正做到“四个必须要”:一是必须要有针对性:主要抓好本校历任校领导、著名教授、著名校友的文献征集工作;二是必须要保持经常性:采取走访校友、馆际交流、网络信息等方式开展征集工作;三是必须要有特定性:学校重大活动、校友聚会、校友参观等都是开展征集工作的好时机, 各种媒体中有关学校的报道也要注意收录;四是必须要有交叉性: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做好档案工作, 又要有文博意识, 特别是要关注学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 把常规归档和即时归档紧密结合。对一些重要文件、重要实物等不能依照传统归档理论作唯一性归档处理, 要做到交叉收集。只有做到这“四个必须要”, 才能不断夯实档案室人文教育基地的基础。

2. 不断强化档案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识,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档案部门应当把服务于大学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不断创新工作理念,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整理规范化、目标管理制度化, 强化服务意识, 使学校档案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校的历史和发展。所以档案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观念。也就是说, 档案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档案的保管者, 也应该成为档案史料的研究者、本校文化资源的开发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档案员, 都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强化参与意识, 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上下工夫, 在研究校本文化的个性特色上下工夫, 努力寻找档案工作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凸现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开发校本文化资源的过程中, 要突出导向性, 成为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也要体现群众性, 贴近学校和社会的主旋律;更要强调特色性, 传承和发扬学校优秀历史传统, 挖掘、提炼大学精神, 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文化。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当理清人文教育基地的建设思路, 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不断强化档案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识, 为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提供多功能、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大学服务管理 篇5

发布时间: 2013-11-07

一、招标项目

复旦大学校园保安服务物业管理共计5个子项目 1.邯郸校区邯郸路以北 2.邯郸校区邯郸路以南 3.枫林校区 4.张江校区 5.江湾校区

二、复旦大学校园基本情况

复旦大学占地面积244多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9多万平方米。现有普通本专科生13237人,研究生13851人,留学生3805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6611人。

学校现有4个校区:邯郸、枫林、张江、江湾,拥有校门20多个,学校安全保卫机构健全,设有学校保卫处(保卫处下设校卫队),全面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三、保安服务主要职责

依照学校规定与管理要求,结合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整体方案报学校保卫处审批,开展专业化安全防范业务。

学校保安服务工作主要包括门卫、重点场所守护、校园巡逻,学校大型活动与会务工作的安全保障,校内临时性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好校内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等安全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打击校园内部与周边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物业资质要求

(一)物业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三级以上资质专业保安公司或一级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具有保安服务许可证),具备良好的从业信誉和安全保卫经验,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有高校校园保安服务经历、经验的单位优先。物业须聘用具有技防业务操作证书的人员和级或以上建构消防员证书人员。

(二)物业应认真研究高校保安服务的教育属性,熟悉校园管理的特点,根据校园内的不同服务对象,制订切实可行的校园保安服务整体方案,完善专项管理制度。校园保安服务方案和组织措施将作为评标的重要依据。

五、项目管理要求

(一)质量目标要求

1.依托行业标准,根据学校管理规定与服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保安服务整体方案和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反应迅速,预案处置有力; 2.依法办事,文明值勤,严格管理,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不受侵害,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

3.全年无责任事故和责任案件发生,师生有安全感,保卫处全年季度考核合格。

(二)服务要求

1.树立“服务第一,业主至上”的思想,切实维护学校与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管理坚持原则、慎密严谨;服务以人为本、主动热情;处理问题高度警惕、有理有节;

3.上岗人员仪表整洁,业务操作规范,礼貌待人,保持岗位卫生整洁; 4.依法办事,文明执勤,不与师生发生争吵,杜绝保安与师生发生冲突,禁止保安出手伤及师生人身安全,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三)队伍建设与管理要求

1.物业负责提供进驻保安人员值勤所需的装备、器材、通讯设备、常用办公耗材等,负责安排保安人员的食宿;

2.从学校安全实际出发,经常性开展在岗人员业务培训和紧急预案演练; 3.内部管理体制健全,设立保安管理点主管,全面负责日常保安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4.物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持保安队伍的稳定,严格控制非违纪人员轮换岗比例,合同期限内轮换岗保安人数不得超过合同编制的20%,并在投标书中作出承诺;保安队伍主要管理人员更换,应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学校保卫处,其他队员更换要提前三天告知保卫处,确保服务质量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

5.保安应聘、录用、离职等管理档案规范,手续齐全,相应资料必须报复旦大学保卫处备案,禁止离职保安进入校园;

6.要加强对保安业务的管理,确保保安在校园内无违规事件发生。

(四)人员素质要求

1.保安从业人员应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必须严格遵守保安从业规范,模范遵守校园安全管理规定;

2.保安主管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受过专门的保安业务培训,具备高中以上学历;

3.保安人员个人素质条件:男性,身高原则在170cm以上,身体健康,相貌端正,仪表大方,无传染疾病及精神病等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疾病病史,年龄应在18~35岁之间,以高中文化程度为主体,退伍军人为佳,无犯罪记录; 4.所聘用的保安人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受过专门的岗前培训,熟知学校的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善于发现各类问题,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五)日常工作要求

1.根据行业服务标准与学校规定要求,在学校保卫处指导下,独立运作,落实校园安全保卫整体方案,并结合校园变化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保安主管每天必须向保卫处各校区负责人口头汇报工作,每星期向学校保卫处书面汇报一次所承担的保安工作开展情况及信息反馈,重大情况须及时报告;

3.做好详细的执勤记录,原始台帐保存完好,以备核查; 4.与学校其他安保力量协作联动,开展一体化安全防范;

(六)岗位人员数量要求

保安人员数暂定437人,具体人员分配如下:

1.邯郸校区邯郸路以北: 154人(须包括监控室8名具备技防业务操作证书的人员);

2.邯郸校区邯郸路以南:77人

2.枫林校区:65人(须包括监控室8名具备技防业务操作证书的人员); 3.江湾校区:81人(须包括监控室8名同时具备技防业务操作证书和5级或以上建构消防员证书的人员);

4.张江校区:60人(须包括监控室8名同时具备技防业务操作证书和5级或以上建构消防员证书的人员)。

物业必须保证到岗保安人数,物业在组织、安排保安工作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维护保安人员的正当权益;保安人员进行管理时,本人致伤、致残、致亡的,或者导致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由物业承担相应责任,并负责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因物业原因造成的劳资纠纷,由物业承担全部责任。

(七)承担风险

1.若在保安服务范围内屡次发生重大财务损失,学校可以要求物业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

2.学校从合同总费用中先划出5%作为考核专用款,考核期内物业单位因工作过失造成学校人员伤害、财物损失,将予以扣除或处罚金。若年终产生余款,则返还物业。

3.学校从物业合同总费用中提留2‰作为乙方在岗人员奖励基金,对在岗工作中表现突出人员由学校进行奖励。若年终产生余款,则返还物业。

六、招标委托管理的期限

本次招标的保安服务年限为一年,从合同签订当日起算。中标单位服务优秀,第二年招标同等条件下优先。

七、投标文件的要求

(一)企业简介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

3、保安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4、企业近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复印件。

(二)保安管理方案

1、保安管理服务整体构想和策划;

2、管理机构、保安人员的配置、来源及储备;

3、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服务承诺。

(三)投标报价书

申报保安服务费为 :人民币3620元/人/月。

(四)投标书的装订与密封

1、投标书使用A4纸,计算机打印,字体全部采用小4号宋体;

2、物业应将投标文件(正副本各一份)密封,并在订缝处加盖骑缝章;投标文件内相关资料均加盖单位公章。

(五)投标日期

1、标书送达时间:2013年11月29日17:00前物业须电话或传真确认是否投标,2013年12月3日13:30将举行开标会议,届时物业将投标文件交学校工作人员;

2、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鲁贤虎

联系电话:021-65642220

传真电话:021-65644771

八、评标、定标方式

(一)评标机构:由学校组成评标委员会,确保招标活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评标标准:学校根据物业的校园保安服务方案、组织措施安排以及其综合实力、信誉、业绩、服务价格等进行综合评标。

(二)开标时间:2013年12月3日13:30,地点:复旦大学保卫处会议室,届时物业须派员参加现场答辩。

(三)投标文件出现下列情况,则作无效投标文件处理:

1、投标文件无单位公章及法人代表个人签名;

2、投标文件未按招标单位投标文件要求编制;

3、投标文件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报价,且未书面说明以某个报价为准;

4、投标文件不全;

5、投标文件逾期送达;

(四)物业对本招标书所作的推论、理解与招标单位无关。

(五)中标单位接到通知书后三日内向学校做出保证履约的书面答复,物业在三日内未做出书面答复,视为自动放弃中标资格。

(六)本招标书解释权属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保卫处

2013年10月25日

Copyright©2004-2013 复旦大学保卫处 版权所有

大学服务管理 篇6

【关键词】宿舍 育人 人性化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9-02

在全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趋势的推动下,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三亚学院也将学生宿舍的管理纳入社会化改革的行列,大学生社区教育与管理中心作为学生宿舍管理的部门加入了校园管理部的大家庭。。面临着学生个性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复杂形势,怎样对学生宿舍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新的育人平台是高校领导比较关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的变化

我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三亚学院大学生社区教育与管理中心是基于学校“教学学工一体化,辅导员下社区”的战略发展部署,于2012年2月在原学生工作处社区服务与管理中心基础上升格成立的正处级部门。社区原隶属校党委直管的学工系统,现隶属于校园管理部(其中思政、文明文化建设等仍由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原隶属于后勤部门的保洁绿化业务及人员划归为社区管理或代管。社区的人员构成为:行政老师、生活老师、保洁人员、学生队伍。行政老师主业务各负其责、包片区抓共性事务;生活老师逐步加大工作量,以值班为主、一岗多能、参与全面服务;保洁人员,任务包片,绩效考核;学生队伍,任务到人。

二、规范化管理

1.完善现代化管理手段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为此,社管中心本着这一理念进行了如下改进:①建立学生宿舍数据库。每学年新生入住、宿舍调整完毕都要安排专人收集、录入、更新住宿数据,宿舍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学生日常的管理宿舍,资源调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②建立了宿舍管理与应急无线对讲系统。社管中心统一购买了8台无线对讲机,分配到各宿舍区域值班室,实现了学生宿舍区域之间、宿舍区域与中心办公室的信息对接。作为宿舍应急机制的一部分,对讲机由工作人员管理和携带,一旦有紧急情况,迅速将信息传递给中心,保证了各类突发事件的有效快速。③开通网上沟通渠道。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为此,社管中心建立了社区工作站和环保社工两个微信公众号,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网上沟通渠道的畅通,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解答各种问题。

2.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生活老师的业务素质。社管中心除行政老师外,还有50余名工勤人员专门从事宿舍管理工作,怎样提高这一队伍的业务素质关系着宿管工作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为此,社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员工培训制度,定期对生活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如消防知识、急救知识、宿舍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等等。在培训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人员的考核,严格依照考核文件,定期对生活老师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生活老师进行奖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宿舍安全管理

如何为学生营造安全的住宿环境,是宿舍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社管中心邀请保卫处在宿舍区进行消防演习及学生逃生自救演练活动;定期进行宿舍安全检查,检查私拉电线情况、收存违规电器;不定期地开展消防知识及安全常识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以图片或宣传画的方式展示各种案例,这些举措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有效的排除了学生社区的安全隐患。

4.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模式

学生参与公寓管理,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社管中心组建了学生助理和环保社工两只学生队伍,协助完成社区内的部门工作。这些学生大都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工作一方面解决了他们在校的伙食费等开支,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宿舍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是一种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有效途径。因为他们来自学生中间,可以及时地反映学生在宿舍的一些表现,把学生的心声带给宿舍管理者,可以为学生排扰解难,将一些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对学校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秩序、安全卫生、寝室文明、等工作,起到桥梁沟通作用。除了发挥学生的管理作用外,还要促进他们不断地鞭策自己,起到带头作用。这部分中坚力量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宿舍管理工作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

三、人性化服务

1.增添贴心生活服务设施,提供便民服务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方便学生生活,创造良好和谐舒适的生活氛围和环境是宿舍管理的工作责任。社管中心在各栋宿舍楼内配备了烧水壶、红十字急救药箱、日用工具箱、打气筒、针线盒等便民设施,此类设施的增添,不但增强了宿舍区域的生活气息,同时也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节假日送温馨,感受“家”的温暖

每逢节假日都有留校不回家的学生,尤其因兼职等各种原因春节留校的学生,这部门群体都特别需要被关心和关注。一般春节留校学生偏少,校园里的各个角落较平时都会显得冷清许多,学生更容易想家,社管中心都会在这时将学生们召集起来,一起聚在值班室,由值班生活老师为学生煮饺子、汤圆,并提前准备好糖果等,一起欢度节日,感受到“家”的温馨。

3.深入开展宿舍走访工作,心与心的交流

为减少学生宿舍安全事件发生,社区自2012年开始不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走访,并陆续开展了“走遍社区的角角落落”、“她(他)是谁”等专项活动,引导生活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居住情况(例如房屋、设备、用电等情况)及思想动态,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杜绝校外人员进社区留宿等情况,;节假日要求生活老师每天对留校学生进行走访,加强“敲门式”心理干预,防止学生因长时间单独处在宿舍出现自闭和抑郁等情况,及时了解留校学生动向,保障留校学生心理健康。这些都有效缓解了安全事件的发生,并拉近了学生与生活老师、与社区的距离。

4.加强体验式养成教育工作,有效规范学生行为观念

2012年起,社管中心创造性的开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教育方式,实行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给违规违纪但未达到处分标准的学生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并不是包庇和放纵学生的违纪行为,如张贴广告的学生可让其参加清除社区小广告的养成教育,在参与养成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自养成教育实施以来,很多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违纪行为,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思想意识。

宿舍,是大学生除了课堂之外,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场所,学生基本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会在宿舍中度过,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说宿舍也是学生高校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能通过宿舍的思想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宿舍管理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培养和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宿舍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尽全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住宿环境,保证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来说,要对宿舍的管理和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探讨一套学分制模式下,以宿舍为中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为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努力将学生宿舍打造成高等院校一块真正的育人阵地。

作者简介:

大学服务管理 篇7

随着前一辈农民工年龄的增长,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构成已经改变, 从原来的老一辈农民工已过渡到了老一辈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共存的状况。“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是在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在一份抽样调查报告中率先提出的, 随后这一概念便很快进入公众视野。所谓“新生代农民工”, 是指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 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亿人,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2亿人左右。这表明, 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中已经占到了近一半的比例。

2 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黑龙江四个城市地区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发放调查问卷20000份, 回收问卷19200份, 回收率96%, 有效问卷18870份, 有效率98.3%。对问卷调查总结后, 情况如图1, 图2。

根据调查资料, 总结出农民工目前面临的问题。

2.1 找工作困难, 收入普遍低。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 他们几乎都接受过义务教育, 想找到更轻松、收入高的工作, 但又因为社会上为他们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的教育程度偏高, 竞争激励, 农民工除了体力劳动外有一技之长的并不多, 无法胜任城市里所需要的脑力劳动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民工进入城市后, 对于一个“外来人”, 他们的流动性强, 去找到一份稳定而又称心的工作是很困难的。怎样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他们来说更是一个难以处理的大难题。

2.2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 他们的子女很难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照顾, 有些孩子们成为了“留守儿童”, 有些虽然幸运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但是, 包括择校难, 学校同龄小朋友的压力, 学习能力的差异, 这些问题同时也深深的困扰着他们。

2.3 向往城市生活, 不愿返乡, 在城市又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对于新生代的农民工来说, 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比较排斥农村的生活, 有厌农情绪;但又由于思想、观念等方面, 他们又无法很快融入城市生活。

2.4 受教育水平程度差异大。老一辈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是比较低的, 大多数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毕业;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教育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上, 有些甚至接受过高职高专的培训。据统计, 传统农民工对学习的渴望并不是很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称“在调查中发现有大约有97%的农民工愿意继续参加培训或是学习, 其中农民工最想获得的是专业技能知识的占69.7%, 想得到法律知识的占54.7%, 想得到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学历的占47.8%。这种调查结果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农民工会有差别”。

3 基于大学生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意义

“农民工之家”是一个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机构, 面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面对他们各式各样的需求, 目前社会上大都是由政府建立的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社区型模式, 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我国目前对农民工的保证体系, 主要立足于医疗保险、伤亡保障等制度的建设, 但在农民工服务管理模式上还未形成有规模的现代化服务管理模式。而大学生这一群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大学生需要锻炼、融入社会的机会;大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大学生乐于为社会服务。

3.1 针对已掌握一定技术的农民工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使他们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技术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比较强, 因此对这些有接受技术培训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培训或者进行继续教育有非常大的帮助。培训内容可以是具有初级技术含量的工作技能为重点, 培训内容以人力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 这样可以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 是一个双赢的方式。

3.2 为农民工提供公平合理的报酬、社会保障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对农民工法律知识的普及, 使他们逐步掌握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再加上国家对农民工实行社会保障强制制度, 强制使用农民工的单位为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等保险。逐渐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的机制, 相应的社会救济制度等。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农民工的忧患意识, 这可以通过对他们加强文化知识的培训, 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购买符合自己工作性质的保险, 对于那些在工种比较危险的行业工作的的新生代农民工, 可以建议、鼓励他们购买必要的意外伤害保险, 在他们工作中一旦遭受到意外事故后, 在治疗和生活保障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3.3 有利于农民工转移到城市居民。我国目前存在着许多制约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的因素, 导致农民工及其子女不可能无条件转变为城市居民, 移居到城市生活。在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管理和服务, 可以将在城市中收入较稳定的并居住了较长时间的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 允许他们购买经济适用房, 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中来。使得这些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尽可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3.4 能够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民工较多的区域建设文化园、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 将文化设施对新生代农民工免费开放, 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成本, 让这些农民工能够作为城市的主人。另外, 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流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等的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 多开展一些适合农民工的业余娱乐活动, 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 号召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3.5 鼓励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和对城市创业机遇的认识, 鼓励愿意返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既解决了人口流动问题, 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3.6 大学生这一群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大学生需要锻炼、融入社会的机会;大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大学生乐于为社会服务。在实现大学生实践的同时为社会做了更多的服务。

3.7 将农民工和大学生的需求相结合, 形成有规模的现代化服务管理模式, 大学生通过所学的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打造一个服务于农民工, 服务于大学生的双赢局面。

4 基于大学生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

4.1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服务管理

在农民工聚集区域, 以最低的成本价格为农民工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可以建立农民工集体宿舍或农民工家庭旅馆。在政府和社区要政策, 在住房上让他们享受最低的租金, 农民工可以将父母、子女带到城市, 让他们尽可能的感受到家的温暖。

4.2提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服务管理

大学生在各高校内召集有意愿的同学, 以较低的价格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看护、学习补习、接送、课外知识辅导等相关服务。

4.3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服务管理

利用高校大学生法律专业的学生, 联系相关专业组织, 为有需要的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

4.4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的服务管理

为农民工建立网络平台, 将信息汇总并形成数据库, 联系各大企业, “农民工之家”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中介的角色。既解决了农民工找工作难的现状, 又为企业雇用农民工提供平台。

4.5为农民工提提高综合素质进行培训的服务管理

为农民工提供电脑操作等技术培训, 调查企业所需要农民工应该掌握的技术, 利用大学生掌握的知识, 为农民工提供相应培训, 形成“农民工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同时针对他们的业余现状建立一个“农民工书屋”, 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4.6提供其他服务

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大学生可以作为支农活动, 进行专业指导。大学生的优势是专业知识掌握, 并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将他们掌握的知识传授给需要的农民工, 为支农做出贡献。

5 总结

大学生有时间、有能力为农民工提供服务, 有需求去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同时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一种激励, 是一场进行创业实战前的演习。一个好的服务机构需要做到能够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如何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围绕建筑、运输、纺织、化妆品等方面的品牌, 寻找空位, 基于大学生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 让服务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 这是一个挑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并且要建立一个正规的门户网, 利用广阔的网络资源, 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 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各取所需, 双赢的关系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挑战。

摘要:本文立足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 利用他们所学相关专业知识, 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 为这新时代的农民工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 为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业信息服务、素质的提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方面提供服务管理。

关键词:农民工之家,新生代农民工,一体化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北海.农民工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与创新路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 .

[2]王祥兵.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4.

大学服务管理 篇8

1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区域大学的使命

大学肩负有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可推卸的职责。目前, 国内有一些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不断地探索, 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诸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紧密合作, 发挥了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综合功能;中国农业大学在校外设立多学科综合技术开发区, 以点带面帮助地方发展农村经济;南京农业大学广大师生开展了科技大篷车活动;新疆农学院在牧区开设流动医院等, 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途径及管理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位于湘西落后地区的吉首大学在湘西州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履行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 与湘西州政府共同组建并在学校设立了“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湘西州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湖南猕猴桃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南西部综合开发研究会”、“湖南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使学校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

2 区域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区域大学的农业科技服务目前有三种基本形式: (1) 服务组织安排型: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 完成规定的服务和扶贫项目; (2) 接受服务对象邀请型:根据服务对象的请求, 提供相应的服务; (3) 主动服务农村社会型:主动推介自己, 为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和科技服务。

2.1 组织安排型

区域大学本着服务地区的办学理念, 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 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 开展扶贫产业开发、技术资询与对接活动, 如“吉首大学教授博士团”下乡采集服务需求信息, 然后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学校配合团中央科技下乡工作, 选派优秀师生组成“三下乡”服务队, 深入农村乡镇, 服务基层, 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献智献策;接收临时性的任务安排为地方服务, 2008年初冰冻灾害后, 学校配合省科技厅相关处室组织的救灾减灾服务活动, 派出专家到吉首市、古丈县、龙山县等受灾地区, 对灾区受灾情况进行调查, 并给予受灾农民以技术指导, 帮助自治州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等。

这种配合工作、服从组织安排的科技服务活动, 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农民带去科技知识和实施现场帮助, 无疑深受农民的欢迎。然而这种从上向下的服务模式是被动的服务方式, 不能适应农村社会对科技文化渴求的现实需要, 难以真正形成一种具有长效机制服务模式。

2.2 对象邀请型

区域大学的专家在教学科研服务工作中取得一定声誉后, 有科技服务需求的个人或企业通过各种途径, 找到相关专家请求指导帮助。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部分教师, 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受聘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专业协会, 成为他们的兼职技术顾问;林产化工工程重点实验室与秦简公司的合作, 起初也是源于个人的合作与服务, 2007年秦简公司在他们的帮助下获得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

这种接受需求对象邀请进行的科技服务, 是凭借个人的人脉建立的相互联系, 联系比较脆弱, 缺乏约束机制, 但其需求模式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具有存在的现实需要。

2.3 主动服务型

有一部分区域大学的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 积极寻找各种机会为社会服务。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依托自主科研成果结合古丈县的现实需求, 组建了以养羊、养牛为主导产业“湖南群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相继争取到了“加拿大外援项目”资金1200万元、国家林业部“天然草场保护项目”资金800万元、国家农业部“退耕还林项目”资金300万元,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网络式经营, 以帮助基地农民脱贫致富, 带动基地县经济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同时也为区域大学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平台, 使专家们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也为学校和地方留住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主动服务实现了需求方和供给方双向互动, 双方能够达成共识, 使科技服务效益最大化。但这种服务类型, 仍以个人的力量去面对庞大的需求现实, 缺乏有效的信息供给和服务质量监控机制, 因此服务的优势和能力仍显不足。

3 区域大学组建科技服务专家团队设想

区域大学具有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大学应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 紧贴国家政策导向, 密切联系地方政府, 理顺内部管理体制, 组建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建设的专家团队, 建立相应的服务质量评价、监控和激励机制等管理制度, 更科学的为地方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的支撑。

(1) 组建专家团队。利用团队集体的智慧进行服务, 既可提高学校的资源利用率和服务信誉, 促使服务工作从无序到有序、从个人行为为组织行为, 又使学校拓展了承担跨专业、跨学科、跨部门研究和服务项目的能力和领域。

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必需热心于农业经济发展、关注农业和农民、具有相关技术和技能。进入团队的人员必须能独立的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咨询工作, 帮助涉农企业和农业从业人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能的愿望和能力, 能不断提高有效沟通和技术示范的能力, 能够保证较高的科技服务质量。

(2) 制定工作规范。组织制度及纪律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需要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共同对科技服务内容、形式、质量、效果及后续服务作出明确规定, 规范每位成员的服务行为, 维护组织形象, 保护组织信誉, 通过规范的工作程序把技术和知识送给农民和企业, 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3) 加强合作意识。地方经济服务项目不同于高校科学研究项目, 他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必需要强化合作意思, 专家教授在大的合作服务项目面前不能仅仅考虑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因为这不仅是实验室出成果的简单问题, 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有可能真正的完成一项地方委托项目, 所以一定要团队合作才能够立得住脚, 才能够在任何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前不让农民失望, 才不会让地方政府、企业失望, 才不会失去再次合作的机会。

(4) 提高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服务社会的条件, 但专家各有所长, 而在现实生产活动中, 需要解决的往往是综合性的问题, 所以管理机构要不断调查研究, 并有针对性的对团队成员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培训, 以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联系是社会服务的基础, 因此有效沟通、有效传播、示范推广方面的培训也是必要的;团队成员经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技术问题, 需要增强调节情绪能力, 培养自信、冷静等素质, 保持积极心态, 努力解决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的专家, 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技服务。

(5) 多种渠道筹措运转资金。科技服务组织需要一定的经费维持运转, 除了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争取国家的支持。如可与地方政府扶贫部门达成多方认同的服务协议, 利用政府的扶贫开发资金开展农技服务;根据财政部关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完善培训设施后, 通过竞标, 成为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服务的培训机构, 再申请运转经费;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经验, 通过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 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中, 募集到可口可乐 (中国) 公司等企业的赞助经费;在条件成熟时, 也可以考虑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出售获得维持团队运转的资金。

(6) 建立科技服务培训基地。学校和专家团队应根据收集到的农村社会现实对农业科技和知识的需求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规划, 结合自身科技服务能力, 有重点地选择确立相关乡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科技服务基地, 按照生产现实需要制定服务计划, 组织专家进行科技服务, 通过基地人员的有效传播和扩散, 不断带动基地及其周边地区人民更广泛的科技服务需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流动动物医院”的经验值得借鉴。

大学一定要坚持不懈的下基层。从吉首大学的探索和实践来看, 区域大学只要能持续面向基层、服务社会, 就一定能为所在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高校今后还需要不断拓展办学渠道, 结合社会各类机构市场运行规律, 按照“共享”、“双赢”的规则, 与社会、政府、行业、企业合作, 提升社会服务职能, 提高学校知名度,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大学始终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使命, 区域大学是不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科技文化力量来源。面对不发达地区的农业现状, 大学承载着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但这些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组织的行为, 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通过大学专家团队组织可有效规范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以及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知名度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区域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1]湘西自治州科技局.省科技厅派救灾减灾服务小分队到湘西帮助农户灾后重建.http://www.hnst.gov.cn/news/news-show.asp?InfoID=6549

[2]刘建兰, 欧爱民, 吴天松.整合高校科技资源.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 (学术版) , 2007 (12)

[3]张茧, 易亚林, 陈全文.让更多农民成为新一代技能工人[N].湖南日报, 2007-10-8 (B2)

大学服务管理 篇9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规范管理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 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 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 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本文探讨以大学生志愿者自愿无偿劳动协助完善社区服务机制, 形成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 以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助和补充的新型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将使社区居民委员会从经费和人员紧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同时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 为他们提供在社会服务和奉献中展现自我, 在社会的进步中成长成才的大好机会。

1 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1.1 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 在不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志愿服务, 是指依据个人意愿, 以社区为依托, 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 充分运用社区资源, 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的一种公益性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家庭职能的某些不足, 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2 人力资源理念的更新

对社区来说, 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入, 实际是发掘了社区所在地高校中潜在的优质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理念得以更新, 从员工人力资源模式向员工为主, 义工为辅的人力资源模式转变。

1.3 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 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具体的岗位实践, 培养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事业上的自我设计能力和公共社交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强化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志愿者的组织形式

2.1 组织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 由学院和社区共同负责。由社区提出人员、时间和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 学院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安排情况, 选择学生的来源, 按学期进行聘任。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 由学院、社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分别负责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岗中检查和服务考评等工作。

2.2 志愿者的组成

社区志愿者活动坚持自发性、公益性、无偿性原则, 根据社区提出的岗位需求, 由学院组织本学院各年级学生自愿报名, 面试筛选出合适的人选。选定的社区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课余安排, 选择义务服务时间。

2.3 志愿者的结构

考虑到社区志愿者自治性、责任性、专业性的要求, 从管理形式上将志愿者纵向分为普通志愿者、志愿者协调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 根据服务内容, 将普通志愿者岗位横向细分。

3 志愿者的活动内容

3.1 开展设点服务

设点服务即以街道设施和家庭、楼院设立网点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 如儿童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 志愿者利用社区服务设施, 在居民委员会或到居民家中定期、定点开展。

3.2“一对一”重点帮扶

关注特殊服务对象, 既是社区居民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区的重点。针对社区中有困难的老、病、残等服务对象, 重点围绕困难居民的实际要求, 开展以助老敬老、扶残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

3.3 文化共建

与社区开展文化共建, 是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也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更高层次需要。按照“共居共建、双向受益、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原则,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与社区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单位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知识讲座、艺术鉴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提升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层次。

4 志愿者服务项目管理体系

4.1 管理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 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社区志愿者管委会, 该机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和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组成。对于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具体岗位、服务目标、规范管理或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等都将通过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讨论认定。

4.2 岗前培训

凡是参加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必须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该培训由社区工作人员、往期志愿者负责, 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开展, 主要内容如下。

介绍社区的基本概况、服务功能、服务项目, 使志愿者了解社区的规模、特点、性质和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 以及工作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使志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举止将代表学院的形象;对具体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行语言描述和实地操作, 使志愿者明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采用提问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没有进行培训和多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上岗, 上岗的志愿者应身着学院制作的志愿者服, 便于社区居民的监督和社区管委会的管理。

4.3 量化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实行量化管理, 我学院实属尝试阶段, 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制度也正在试行, 通过多期志愿服务实践, 我们发现大学生不同的年级, 不同的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综合考察拟定量化指标。

4.3.1 主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指志愿者工作态度的量化管理, 占总分20%。主要包括遵守劳动纪律, 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 勤问勤学, 善于提出创新建议等, 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分值。

4.3.2 客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将志愿者具体承担的工作项目, 按照工作类型、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数量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 占总分的80%。

4.3.3 量化记录

志愿者每次工作结束, 应当认真记录自己的主观工作态度和客观工作数量, 请上级管理人员检查、签字, 并相互交换意见。该记录每期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进行综合测算, 得出志愿者个人当期得分数。

4.3.4 总结考核

我们的量化指标以10分为基础, 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 将志愿者本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算出每个志愿者的得分。这个得分根据工作情况不同, 可能最后的计算会出现1 0分以上, 所以我们不限制上线, 体现多劳多得分的原则, 也是对每个志愿者工作成绩的肯定。平均得到8分以上的志愿者, 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发给优秀志愿者证书, 并报学院表扬;得到6分以上的志愿者学期结束后发给合格志愿者证书, 上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备案。总结和考核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是非, 掌握行为标准, 有利于强化学生获得新品质, 巩固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所获得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同时, 适当的评价也将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龙菲.当代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J].城市问题, 2002.

大学服务管理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志愿者的概念。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他们以免费、无偿的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助人为乐、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 其发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战后, 因福利主义而导致各国政府支出崩塌, 发展义务工作解决社会上不胜负荷的各种需求。①

大学生志愿者又被定义为:“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富有爱心的在校大学生组成, 利用课余时间,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和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性、非职业化援助”。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专业化援助的行动。②

1.2 志愿服务的概念。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 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为改善社会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无偿服务。志愿服务是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服务社会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行为;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一般而言,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2. 高校学生志愿组织管理的现状

2.1 我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概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5 年,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 名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活动。2014 年, 该志愿者协会的成员有120 人, 是该校人数最多的学生社团。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该校参加志愿者协会的学生逐年增多, 而且从2012 年到2014 年这3 年间, 增长幅度明显。这个结果对于这个组织来说是很乐观的。

2.2 社会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社会作为外部环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志愿服务前进发展的持续性和长久性, 现阶段, 很多公民不了解志愿活动存在的意义, 所以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尊重志愿者的现象发生。

2.3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各方面发展不健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要求越发严格, 但却缺少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志愿组织服务的社会地位、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权利与义务关系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范围和管理。

2.4 志愿者自身所存在产生的问题。大学生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当发现实现与理想之间存在距离感的情况下, 他们很容易表现出不安、迷茫的心理, 随着入校时间的增长, 成员逐渐减少, 造成了志愿服务团队的不稳定性。同时, 大学生还面对许多当代社会给予的压力, 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考研和考证方面, 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志愿活动的关注。

3. 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分析

3.1 社会、政府及学校的认可和支持。由于我国志愿服务开展较晚, 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复杂的心理、各种社会救助被误解的事实, 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 难以激起社会大众的互助意识。志愿者行动就是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使社会大众能够亲身体验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改变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的看法和认识。

3.2 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和措施。健全的保障机制和措施对于高校志愿者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资金提供来源的保障、党团组织的指导、学校的激励政策等等。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多方联系和沟通, 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志愿服务, 这种完善保障体系的构建, 能够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作用, 让我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在组织建设上日趋完善, 更好的实现其“枢纽”作用。

3.3 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首先, 要对志愿服务活动有主观上的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工作是以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为宗旨, 而非获取报酬或谋生为目的, 不断培养志愿者的共同信念及主人翁责任感;其次, 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素质方面的培养。其中既包括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还包括对志愿服务理念的高度认可以及相关的基础服务技术。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志愿活动组织的研究和分析, 对高校学校志愿活动组织的特点及运行机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学生志愿活动组织方面的现状、运行结构的特点、运行机制的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对策, 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琳.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及对策研究[G].福建:福建大学, 2014.

[2]李媛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 2010:33-39.

[3]王峥.高校学生志愿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 2011:33-39.

[4]王伟伟.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0:21.

大学服务管理 篇11

关键词:教学服务型大学 社会服务

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概念在我国悄然兴起,它源于刘献君教授2007年在《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一文,并得到了部分高校和学者的认同。大学分类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功能分化、重组,以及资源配置方式重新调整的过程。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运而生。

一、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及其内容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在当今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实。但高校的三项职能并不都是在高等教育产生之初就具有的,发展科学职能和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它们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逐渐形成并得以确立的。从广义上讲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现代大学通过各种形式,随时为社会提供直接地服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规格不同。早期的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官吏、法官、牧师、医生等专门人才,对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仅仅是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兴趣。从19世纪初开始,发展科学才逐渐成为人们公认的高等学校社会职能。而社会服务,是19世纪后期得以明确,并从20世纪开始得到广发认同的高校社会职能。它是指高等学校不仅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适应社会的需要,还开展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活动。一般认为,19世纪后期,美国各州创办“赠地学院”为本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的标志。

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开始于19世纪中叶,最早发端于美国。19世纪中叶,美国已初步建立起自己的近代机器制造业,在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的工业化过程中,要求高等学校为其培养工业和农业技术人才。但当时美国高等学校仍然保留着从英国移植来的办学传统,培养的是法官、医生、牧师等,不能适应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雷尔法案”(Morrill Act),该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便拨给土地3万英亩,可用其收入作为建立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基金,培养发展地方工农业所需的专门人才。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称为“赠地学院”的来源。赠地学院还根据地方工农业和公众事务的实际需要,开设了一些“短期课程”,推广农业科技与机械工艺知识,建立农业实验站,提供社会服务。威斯康星大学提倡最力,成绩最佳,人们把这种社会服务的精神成为“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从此,高等学校不仅为社会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也提供许多有关卫生、经济、管理与教育等问题的咨询,成为州的“智囊”,开创了高等学校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合作的先例。

当今,直接为社会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共同发展趋势。连学究气最重的英国老牌传统大学,也打开了“象牙塔”的大门,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经济发展。在剑桥大学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依赖其科技服务的科学园,成为一个有300多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校直接卷入经济洪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历史阶段,教育、科研、生产之间是相互分离的,而在生产力相当发达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使得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密集和高新技术产业更需要具有人才和智力优势的大学支持。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多方面的社会服务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局限性

高校的社会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正转向有偿服务。有偿服务是指高校在完成国家计划规定任务的前提下,主动面向社会需要而开展的各项服务,它要求从社会取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有偿服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其必然性,它使高校的社会服务与市場经济活动直接相联系,使市场调节成为社会服务的有利杠杆。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有利于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

高校为社会服务发展迅速,广泛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但是由于发展迅速,经验积累不足,制约机制未建立,思想认识不统一,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如: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一职能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如何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正确认识“有偿服务”中服务与创收的关系?如何协调平衡,处理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矛盾?对于社会服务活动如何管理?同时,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为了“创收”而重视有偿服务,忽视或冲击了教学与科研的现象。不要把社会服务当作创收的途径与手段,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服务的社会效益。

上述的诸类问题,都需要积累经验,开展理论研究,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以加强引导和管理,使高等学校这一社会职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 教学服务型大学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当前,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在探求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时,发现教学服务型大学可能更加适合自身在某一阶段的发展定位,从而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本校一个阶段内的发展目标。目前,全国有一些本科院校旗帜鲜明地把自己定位成教学服务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已具备相当的认知基础和实践基础。一些地方院校或民办高校,明确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可以提高、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的质量,可以提高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对接和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质量。

浙江树人大学的徐绪卿教授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在尊重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来配置办学资源和运行、管理的教学型大学。理解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关键是“教学”和“服务”。我们认为,概念设计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学是根本任务。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高校,相对而言,办学层次属于教学型的高校,其科研实力还不太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其次,现代服务理念是学校的基本理念。“服务”源于高校的三大职能,但高于原有职能的含义。一般认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延伸,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但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概念,“服务”在这里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中的“现代服务理念”,主要是吸收“教育服务”、“服务科学”和“服务经济”理论研究的精华,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来配置学校资源、布局学科专业,重视教学质量,彰显培养特色,创新管理流程,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高校定位逐渐呈现多样化的格局。有学者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预判未来发展趋势,从高等学校的服务功能入手,从完善高校服务职能,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高度,阐述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意义,提出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路径,对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四、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高校职能定位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它既是一种大学分类的改变,又体现了一种新的办学理念。从分类定位的角度看,教育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展示的是一种新的分类方式,是对大学分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传统的大学分类,多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规模作为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标准的逻辑起点,而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基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而提出,与传统的分类方式并不一致。

刘献君教授也指出,在高等学校分类和定位中,每一所大学都应力争体现三大职能,但各自应有所侧重,不同的侧重构成不同的类型。在我国现有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中,有的侧重体现教学,有的侧重体现科学研究,有的侧重教学、科学研究并重,而缺少侧重体现社会服务的类型。因此,在现有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分类中,应增加教学服务型大学。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职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性。

教学服务型大学基本上都是地方高校,肩负着满足地方求学需求,为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因此,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建设,是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主要功能定位。二是职业性。定位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高校大多是新建本科院校,均为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在过去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就形成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以特色谋取生存发展空间,顺利完成自身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轨。三是应用性。在人才培养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下,高校应适应社会需要,构建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服务型大学在学校的发展定位上要立足于地方区域,学科专业建设要以区域的主导产业发展作为依据,把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科研服务也要围绕区域的主导产业开展应用性研究。

五、 结语

教学服务型大学有着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它跟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必须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创新理念,逐步構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体系。

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新类型,虽然提出的时间不长,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待加深,在实践中也还没有获得成熟经验。但有它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合理性,毕竟是新兴事物,需要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理论研究并深化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教育研究,2007(7):31-35.

[2]赵国刚.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14-15.

大学服务管理 篇12

一后勤管理现行的制度

1. 实施三层立体检查体系

一是以中心质检员为单位的每日检查;二是以集团质检部门为单位的每周检查;三是以集团领导检查为单位的每月检查。

2. 实行集团服务质量年度考评

集团于2013年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服务质量年度考评办法》, 考核集团下属的12个经营性和服务性中心。考评的形式包括日常检查, 即集团服务质量检查人员每周不定时地与中心质检员一起检查;每月由集团领导、各中心服务质量检查负责人参与对各中心服务质量的全面检查;其他考评, 即集团网站投诉、电话投诉情况纳入日常检查;考评成立由集团领导组成的考评领导小组, 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考评工作的具体事务。考评人员通过检查日常工作记录和资料、听取汇报、看工作现场、看实际效果等形式, 对各中心进行综合评分。考评办公室于12月份将各中心集团考评和学校考评的分值进行汇总, 形成材料交考评领导小组审定。

3. 全面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

后勤集团于2005年引进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体系认证要求, 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制, 明确了各中心岗位的职责权限, 界限清晰, 操作规范, 任何工作都可从体系中找到规范的程序, 并进行有效的协调, 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预防措施、不合格产品控制、纠正措施控制等程序来提高集团在服务、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

二目前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员工基本素质较低

集团基层员工素质还跟不上工作的需要, 从队伍结构上看, 在服务管理人员中“半路出家”的多, 科班出身的较少;奋力实干的多, 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年老体弱的多, 年轻力壮的较少;勤杂人员较多, 技术人员较少。

2. 责任心有待加强

由于后勤工作在客观上存在难度大、待遇低、条件差和主观上存在着“伺候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感等原因, 造成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存在“大锅饭”的思想, 也存在拖拉现象。

3. 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能力有待改善

集团各部门与部门之间、集团与学校各部门、职能处室缺少沟通、交流, 导致开展工作时不能及时跟进, 信息传达不及时, 不能有效协商与配合,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途径

1. 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二是增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三是规范择优选聘工作。从社会上聘用一些优秀人才, 充实后勤服务队伍, 改善后勤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

2. 不断规范服务程序, 加大质量检查力度

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各中心服务工作的服务程序和服务标准, 集团领导和各中心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各中心的安全检查及质量检查工作, 将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做到检查的规范性、客观性和严肃性, 并将奖惩制度落实到位, 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使各中心服务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3. 转换员工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精细化水平

后勤管理服务精细化是科学分析后勤管理服务现状、实现后勤服务质量新跨越的必然要求。集团的服务要从以外延扩张为主转移到以内涵提升为主的轨道上来, 员工要转换服务理念, 从“要我服务”变成“我要服务”, 工作中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 通过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提高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以满足现阶段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及生活需要, 满足学校对集团提出的各项服务新要求。

4. 加强部门密切沟通, 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后勤服务人员要加强与服务对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取得服务对象的理解与关心, 取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与支持, 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后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 对于学校资源优化配置、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校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提升保障能力, 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后勤支撑, 是高校后勤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后勤管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法国的中学教育下一篇:船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