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

2024-10-06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精选13篇)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 篇1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

一、活动主题

创先争优我先行 青春奉献xx

二、活动内容

1、组建“送医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组建大学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成就宣讲服务

3、组建大学生“xx”规划宣讲服务

4、组建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实践服务

5、组建大学生文化宣传实践服务

6、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

7、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调查

三、组织方式

组织好大多数分散回乡同学做好社会调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低炭社会等社会实践活动,以确保分散回乡同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本单位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结合优势、突出重点。认真落实“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加强调研,掌握基层需求,根据需求进行活动立项,组建团队。要突出医学院校优势,并围绕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够建低碳社会等工作,突出抓重点志愿服务团队,切实为基层群众带去实惠。

五、书面要求

1、对活动写一份活动总结,用a4纸打印出来,标题为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正文为仿宋三号字;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在结尾注明信息,形式为09-四-小班 姓名 要求在两行内书写,右对齐,格式例如:

2、社会实践活动表,要求用黑色的钢笔或水性笔书写,字迹工整,盖有公章。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 篇2

一、引言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简称西部计划) 实施以来, 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影响。西部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施以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就业矛盾尤为突出。为此, 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之一, 也是推进西部计划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06年10月底, 全国近四成2006年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已在西部实现就业;近六成期满志愿者返回东中部地区就业, 返回东中部地区就业的期满志愿者就业率达到53%。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的真实意向和想法, 更好地研究西部计划的长效机制, 从而更好地深化就业工作, 通过就业开展育人工作, 我们对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和闵行校区10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学校各专业中、高年级学生, 共回收有效问卷882份, 其中1.36%的学生曾参与过西部志愿服务活动。

1、现状分析

(1) 大学生对西部计划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还不够

西部计划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思想, 它获得大学生对其认可的过程, 也是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 从而产生参与西部计划的心理倾向。此次调查中, 约77%的学生对西部计划的了解程度一般或是了解很少, 非常了解或是比较了解的学生仅占到12.69%。在大学生对西部计划认知度不高的前提下, 认同度也很难达到期望的程度, 那么, 通过西部计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难以实现。此外, 在我们对不同生源地区学生服务西部意向调查时发现 (见表1) :首选去西部就业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2.73%;46.29%的上海学生表示不会去西部;西部学生中63.25%的人表示如果政策条件好可以考虑, 11.97%的人表示找不到其他工作时再考虑回西部。可见,

西部计划的宣传动员工作尚有可扩展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尚有发挥的余地。

(2) 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动机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并存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西部计划, 理性地参与西部计划, 也是西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问及毕业时是否会选择去西部, 557位学生表示会考虑参与西部计划, 考虑参与的主要原因如图一所示, 其中51.35%的学生表示相关政策待遇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 也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 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以及实现自我发展。上述数据反映了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

(3) 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选择的服务地区和就业部门相对集中

西部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大, 地区发展不平衡。调查显示, 学生愿意去服务、去就业的地区相对比较集中, 如图二所示, 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经济相对较发达的重庆、四川、云南地区最令大学生青睐, 其他地区尤其是内蒙、甘肃等偏远地区被选择的概率较低。如图三所示, 西部地区的高新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是大学生最愿意就业的部门, 但同样也需要人才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冷落, 被选择比例分别为1.1%和3.84%。

2、志愿者潜在的就业风险影响着西部计划的实效性

上述现状存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志愿者潜在的就业风险。

一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也加入到就业大军中,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具备应届生的优势, 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此, 东部地区学生大多不愿意去服务西部, 西部地区学生也相对愿意去就业机会较多的东部地区;志愿者在选择服务西部时, 会更多地考虑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地区, 选择社会基础扎实、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风险系数较低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在西部服务期间, 也难免会怀有对服务期满后就业的忧虑, 有部分志愿者甚至担忧可能因参加西部计划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 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在西部的服务效果。

二是有些地方的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配套制度不完善, 部分政策成为“海市蜃楼”;同时有些接受地政府设置苛刻的条件和门槛, 造成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失业率较高, 这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主观上将志愿服务西部与失业等同起来, 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少数志愿者自身素质不高, 在西部工作岗位上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或是成为替代劳动力, 服务期满后综合素质也较为逊色, 难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同时有些用人单位对志愿者在西部服务期间工作经验认同度较低, 也提高了其就业潜在风险。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研究表明, 相当多的志愿者本身也希望志愿服务能为他们带来某些利益, 他称之为“利他主义的个人主义”或“合作主义的利己主义”。为此, 在很大程度上, 就业潜在风险会损害志愿者的直接利益, 这种风险不仅影响西部计划的发展, 而且会导致其他社会风险, 必须通过相关措施来化解志愿者存在的潜在就业风险。

三、健全西部计划就业服务工作机制的对策分析

西部计划是培养人才的新载体, 而志愿者潜在的就业风险, 直接影响到志愿者的切身利益, 也直接影响到西部计划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这给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 在加快落实国家有关志愿服务西部的优惠政策同时, 可以通过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 尽可能降低就业风险, 增强西部计划的实效性。

1、健全就业宣传教育机制, 是增强西部计划实效性的前提

就业宣传教育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西部计划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和高校要把这些融入到西部计划宣传中去, 并形成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其引导、教育功能。一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 引导大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另一方面, 通过志愿服务报告会、交流会、图片展、政策解读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扎根基层、成长成才的志愿者典型, 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到西部就业的良好氛围。

2、健全就业推荐机制, 是增强西部计划实效性的保障

就业推荐工作是西部计划就业服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尤其为服务期满的志愿者推荐就业, 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持续效应, 增加广大青年学生对西部计划的信任度。

(1) 建立志愿者信息档案

自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起, 要建立起志愿者信息档案, 实现一人一档, 主动了解志愿者生活、学习等情况, 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升学和就业信息并更新档案, 从而能够为其良身定做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方案。

(2) 搭建就业双向选择平台

在了解志愿者就业意向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高校就业资源优势, 为每位服务期满的志愿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 并提供不少于三次的就业岗位, 切实服务于志愿者。对于有意向在西部、在基层就业的志愿者, 学校就业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西部用人单位的联系, 及时为其搜集、提供招聘信息, 尤其是在边远地区服务的志愿者, 要确保其获得就业信息渠道的通畅。

3、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制, 是增强西部计划实效性的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旨在引导志愿者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其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对其综合素质和技能进行评价, 通过选择与规划促进其朝着有序方向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以帮助志愿者明确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需要, 将个人选择建立社会需要的基础上, 确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 从而切实推进西部计划。

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辅导作为一项全程化系统项目来抓, 应包括以下方面辅导:

(1) 认知心理辅导,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认知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志愿者正确处理潜在的就业风险, 减少盲目的就业抉择, 稳定其服务期间的情绪, 从而提高服务效果。引导志愿者理性分析自己的兴趣、知识、人格、能力和特长等, 尽可能减少非理性的主观因素以及就业形势、压力等影响, 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了解西部计划的就业政策、就业前景, 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同时,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志愿者开设职业心理辅导课程, 帮助他们舒缓就业压力, 提升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2) 职业技能辅导, 提高就业竞争力

提高志愿者的职业技能, 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 也是降低其潜在就业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面, 加强对志愿者职业技能的培训。为志愿者提供职业见习的岗位, 鼓励西部有条件的地区为其安排更多职业锻炼的机会;其实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职业训练, 要鼓励志愿者全身心投入,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掌握职业技能。同时, 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 对志愿者进行全方位培训, 鼓励西部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志愿者培训, 既可以提高志愿者的职业技能, 又可以鼓励扎根西部, 甚至直接与培训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另一方面, 加强对志愿者求职技能的培训, 细化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每个环节, 帮助其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为志愿者设立专职就业辅导老师, 为其提供全程化的引导、指导和服务。

(3) 自主创业辅导, 拓宽就业渠道

自主创业是一种高层次的就业形式, 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国家提出了创业贷款、相关费用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和高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志愿者, 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开展创业心理辅导、创业技能辅导。

此外, 政府部门和学校还要以各种方式为志愿者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如户口迁移、档案挂靠、人事代理等服务, 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西部计划就业服务的调查研究工作,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确保每位服务期满的志愿者都能成功就业。总之, 要使每位志愿者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增强西部计划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 中青发[2005]29号, 2005.7

[2]、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4号, 2005.7

[3]、安国启, 邓希泉, 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研报告[J],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专题研究报告, 2004

[4]、巴玉玺.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6

[5]、伍力.引导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4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篇3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会徽主要展示的是西部勤劳的大学生们使用最原始的农耕工具铁锹和钉子来进行西部大开发。颜色采用红色的原因是说明年轻人的血色,另一方面使会徽更加显眼。字体采用最原始的宋体。外围圆圈向八个方向,说明四面八方的意思。

西部计划由2003年首批招募6000名志愿者增加到2015年的1.83万名左右,并加大了向民族地区派遣志愿者的力度。近年来,在民族地区服务的志愿者数量每年稳定在1万人左右,其中,在新疆和兵团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4000人左右,在西藏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500人左右,累计有9万人次在民族地区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00多个县均有西部计划志愿者。

到西部去:12年派遣17万多名志愿者

2003年5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明确国家支持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从2003年至2015,在这12年的时间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共选派了1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赴西部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

据悉,2015年,西部计划将面向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计划选派18300名左右西部计划志愿者(其中含已招募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2049名志愿者)。

此外,2015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等7个专项。

广东:大批高校毕业生奔赴西部

作为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扶持下的一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今年招募范围有所扩大,除了省内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外,还吸引到了众多国内高水平大学甚至是国外顶尖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在今年广东省西部(山区)计划入选的243名大学生志愿者中,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志愿者有205人,占比约85%,省外高校大学生志愿者35名约占12%,除有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著名大学外,更有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学府的学生。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西部(山区)计划以来,广东省累计选派2993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地实地走访近2000个基层乡村,成立基层志愿服务队500多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逾5200场次,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达600万小时,为西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培训后的志愿者将陆续奔赴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重庆、河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10个省区市以及省内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地,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服务。

多方面保障志愿者工作和生活

“看着那些树在戈壁滩一天一天地长大,你帮助当地的小孩看书识字,这些很细腻丰富的感受,这种充实、坚强的自己,是我以前都不曾发现的。”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201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邵书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云牧场服务后选择扎根当地。“去到那边不久,我就意识到,虽然没有超市,没有快递和发达的交通。但是我发现,没有这些,我也可以活下来,而且活出不一样的质量”。

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为1—3年,服务协议一年一签。在服务期间,志愿者享有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政策保障方面,一是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二是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出省服务的和在本省服务的志愿者优惠政策必须保持一致。特别是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1】12号)中规定的基层青年工作专项扩大实施范围的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

组织保障方面,会定期组织新上岗项目办工作人员培训,做好服务县、高校项目办年度考核等工作。

经费保障方面,志愿者服务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同时,志愿者所在地列入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执行所在地科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按月发放。交通补贴按志愿者家庭所在地和服务地之间的实际里程发放,每年发放两次。

西部计划: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的回信在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引起强烈反响。正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心小学、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支教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召开座谈会,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团员常小松说,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信自己来西藏支教是正确的。虽然来西藏的时间不长,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总书记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的重视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支教当中。我将用爱心去关怀,用细心去授课,用恒心去坚守,为西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7月,由18人组成的南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抵达西藏、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如今,18名教师们正奋斗在教学一线,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 篇4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计划书规范与要求

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书,是学校团委确定重点团队,给与一定支持的重要依据。各社会实践团队须按照统一规范要求书写计划书。

具体格式、内容如下:

一、团队的基本情况

带队老师、队长、安全员及队员的基本情况。包括院系、年级、个人简介等。

二、实践活动资料

1.活动主题及背景

2.内容及主要形式

3.意义及目的4.前期准备工作

5.经费预算

三、评审意见

1.实践单位意见(附证明)

2.指导老师意见(指出该课题意义及是否可行)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篇5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黄立影

副组长:席德军、刘启、张永昆

成员:李发勇、蒋兴建、黄维、姚宏亮、简兴云、兰刚、周先柯、王洪富、孙宏武、杨毓高、王忠林、王金波、谢德江、毛军、胡元平、赵国敏、刘子辉、邓林、杨春梅、唐苞、杨武坚、王志海、聂昊、陈光明、姜福英、何荣飞、聂开权、卢腾及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我爱开阳我的家,我为社会做贡献

三、指导思想和活动内容

(一)、指导思想

将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注开阳的社会发展与变化,更加关注、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同时让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如何为社会服务方面进行调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活动内容

1、以“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实践活动内容。在前期“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基础上,通过“我当一名职教宣传员”志愿服务、“做家乡经济建设人接班人”的实践活动,动员自己本村民组(学生家庭所在的自然村寨)初三毕业未考上普通高中的青少年到职校就读,从而学好技能建设家乡,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2、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所学专业如何为社会服务方面进行调研,培养学生初步的创业意识。

四、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及具体过程

(一)、组织形式

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地域分布情况,让学生在本村民组(学生家庭所在的自然村寨)开展活动。班主任负责检查、了解学生活动进行情况,学生处负责检查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

(二)、实施过程

1、各班班主任在学生假期开始前,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目的、意义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任务以及预期的效果。将“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册”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填写“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册”按规定时间交学生处。

责任人:各班主任,完成时间:20xx年6月30日,检查人:谢德江主任。

2、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围绕上述两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安排,让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任务。

责任人:各班主任,完成时间:20xx年7月1日,检查人:王金波主任。

3、各专业组及班主任,在学生放假前,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开展方法予以指导,协助本专业各班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由班主任备存。

责任人:各专业组,完成时间:20xx年7月2日,检查:教务处、招就办。

4、具体实施

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进度情况,给予督促、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定期汇报、上交活动材料。

完成时间:20xx年8月17日,检查人:班主任。

5、收集资料

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留取照片资料,见证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要形成学生实践活动书面总结。

责任人:各班主任,完成时间:20xx年8月30日前。

6、资料上交

各班级班主任将学生社会活动计划、图片、小结等资料收集后,于20xx年9月8日交给学生处汇总,学生处整理后于20xx年9月10日前汇总归档。

责任人:班主任、学生处,完成时间:20xx年9月11日

(三)、注意事项

1、活动安全

教育形式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交通、饮食等安全。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注意有礼貌,同时保持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2、就近就便。

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学生在学生家庭所在的村民组范围内开展活动。

3、在兴趣中选择。

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五、奖项设立

本次暑假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设立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

最佳组织奖:对组织严密、环节完备、有效实施、效果良好、按时上交给类资料的班级、专业给予奖励。名额不限,以实际效果为主。奖励金额为300元。由刘启副校长、学生处负责评估。

初中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篇6

为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程,创建和谐校园,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生存意识,艰苦奋斗的进取意识,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长才干,作贡献。为此,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活动计划。

一、活动指导思想

今年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深化,在活跃中提高”的总要求,以“知荣辱、明礼仪、创和谐”为主题,以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城市社区为主要实践基地,以“我与文明同行”公德教育活动,“我为魅力绍兴添光彩”环保教育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七月至八月进行,活动采取学校统一组织,各班级自己组队及个人志愿服务三种形式。

三、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郭丽华

成员:各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以社区为重要实践基地。

1、开展“我与文明同行”公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提高市民的公德水准。

2、开展“我为魅力伊宁添光彩”环保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净化、美化、绿化绍兴出一份力。

3、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缅怀革命先辈光辉业绩,激励青少年奋发成才,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4、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新世纪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禁毒、拒毒、防毒意识。

5、开展“当一天小小营业员”体验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6、开展“爱心、阳光”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五保户等开展送温暖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7、开展其他形式多样的富有创意的德育教育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围绕“知荣辱、明礼仪、创和谐”这一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成立1-2支特色小分队(有名称、有计划、有具体内容、有活动记录、有总结),开展以此为主题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下学期初把材料、照片(文字说明)交政教处参加评比。同时还要开展以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摄影比赛,照片大小五寸,背后写清班级、小分队名称、活动内容,每班上交2-3张照片,参加评选。

2、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要求人人参与出手抄报,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张小报,内容为①知荣辱、明礼仪、创和谐②爱国守信③廉政教育④节约型社会。版面为4K大小,小报上必须写明新年级、班级、作者姓名。开学后各班上交四个内容各一份.3、认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绍兴名人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参观一次爱国教育基地,参加一次科技实践活动,写一篇科普小论文或制作一件小发明、小创造作品。开学后每班上交读后感2篇、科普小论文2篇及1~2件小发明、小创造作品,参与学校评奖.4、积极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每班学生在7月5日至6日向所在地街道、社区、村委报到,按时参加暑期社区活动,听从社区工作人员的指挥,开学初各班级向政教处汇报社区教育活动情况,对在暑假中能踊跃参加社区德育活动且成绩显著者,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

5、要求各班班主任假期结束后,把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记录卡》收齐并装订好,及时上交政教处。

六、注意事项:

1、每次活动都要精心准备,组织严密,必须注意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篇7

在为期一周调研时间里, “江苏敬老院财务支出绩效状况”调研团队师生以农村调研和社会访谈为主, 通过听取报告、查看资料、问卷调查和坚持实地调研的传统, 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大学生们在调研中, 一方面看到了苏中、苏北地区农村老人生活的改善, 体会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 并深刻体会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各乡镇敬老院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另一方面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创意的建议, 受到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在各乡镇敬老院的活动时间虽然不多, 但大家努力收集信息, 和老人及工作人员广泛交换意见, 了解了像敬老院这样的非营利组织的现实运作图景和发展难题。

与此同时, “江苏省县乡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财务状况”调研团队走南闯北, 亲临企业, 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 向企业老总、财务人员咨询财务问题, 收获颇丰。赴赣榆经济开发区的调研团队在开发区负责人大力支持下, 亲临企业积极搜集到许多颇具价值的信息。在吴江调研的团队走访了企业, 参观办公区、生产车间。同时大学生们与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 解决了在校专业学习中积累的一系列疑问。队员们每日进行调研总结并制定次日调研计划, 使调研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调研收获成为大学生们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篇8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启示

日本是一个志愿者活动非常盛行的国家。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以后。1947年,京都的大学生开展BBS( Big Brothers and Sisters)活动,给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孤儿们提供援助和进行教育活动。1952年兴起的VYS(Voluntary Youth Social Workers)也是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志愿组织,其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与儿童一起游戏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967年,日本青年服务协会成立,成为推动日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全国性中心组织。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普及阶段。80年代—90年代中期,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出现网络组织并组织全国性集会等大型活动。[1]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来的强烈愿望,有鉴于此,许多大学开始引入志愿服务作为大学教育与社会互动之间的桥梁,并为此设计相应的学分制度,志愿精神教育正在成为日本教育的一部分。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一、 社会背景

7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开始减缓。随之,社会论、福利重建论、日本型福利社会论等一系列社会福利领域中的新的理论观点被陆续提出。到了八九十年代,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总体环境和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的国民经济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虽然日本政府对经济政策做了多番调整,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从1991年以来至今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政府行政体系纵向操纵的公共事务的模式受到了财源、效率、国民需求多样化等多种问题的困扰,国内要求对公共事务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直接催生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该法在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这部法律是以“议员立法”的方式出台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政府立法模式;其次,该法制定的目的即是为了降低主管机关对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干预;再次,打破了政府关于公共事务的纵向行政管理模式。随后,以《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为主的多部NPO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健全,直接推动了日本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由于有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强有力保障,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日本社会对其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大学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地把自己的知识、人才资源提供给社会,使大学成为一个开放的机构,为此要积极地导入实习生制度和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志愿者活动是日本大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2]日本大学生毕业后在其找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在简历中注明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因为有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志愿者经历。

二、 主要领域

二战以后经过创伤恢复期的日本政局平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通讯条件便利,社会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志愿服务的各方资源都十分丰富,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影响下,日本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更多地倾向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服务对象方面除特定的困难群体以外,更多的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例如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环境保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此外,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与国际接轨较早,国际志愿援助活动较多,侧重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和民族融合等领域。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形式多种多样,层次较高。

三、 主要特点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下,已开展得十分广泛,并已逐渐走入了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注重志愿服务意识的教育,不断提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其次,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再次,志愿服务国际化。除了在国内的活动以外,日本政府很重视向国外调派青年志愿者,以此来获取国际基金组织的支持,扩大本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国际影响。

四、活动效果

在日本大学各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大学生不断的走出校门,投入到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大学生对服务对象的实际帮助以及自身的锻炼发展当然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可通过自身的行动唤起公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认为,这种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较实际工作或有形的物质帮助更为迫切、重要。[3]阪神大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纷纷对这一些列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高度的赞扬,改变了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行动能力差的观点。整个社会掀起了崇尚志愿服务精神的热潮。

五、启示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面对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的情况,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问题高度重视,加快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立法,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完善而及时的法律支持,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高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4]政府也应当继续深化改革,科学运用其行政力量,推进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发展。

(二)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机构在其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启示我们,要结合社会实际,抓一些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社会影响广泛的项目,不要贪多求全。选择一个项目,就要将它抓好做实,塑造成社会公认的品牌,开展得深入人心,深入扎实长久地开展下去。

(三)大力加强志愿服务意识教育。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社会以及学校对广大民众特别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大力进行志愿服务意识的相关教育。我国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建设,将志愿服务加入到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中,开设有关志愿服务活动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大对开展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力度,以国家政府为最坚强的后盾,争取国家下拨项目专款资金以及国际基金组织的援助,并积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日益实现人员招募和培训机制的精细化与专业化以及保障机制的人性化,为我们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早日接轨创造条件。(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 胡希希.中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比较和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03).

[2]大学教育研究会(日).大学资料[M].平成10年140;平成11年143、144.

[3]曹卫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概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社会调查活动计划书 篇9

一、本小组的名称和确定社会调查的方向是:

1﹒名称:

2﹒方向:

二、本小组成员名字和确定社会调查的题目是: 1﹒

2﹒

3﹒

三、我通过社会调查要解决的问题是:

四、我进行社会调查所需要的环境与条件(含工具)是:

五、我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与方法是:

1﹒时间:

2﹒地点:

3﹒对象:

4﹒内容:

5﹒方法:

六、我设计社会调查的程序是:

1﹒

2﹒

3﹒

4﹒

5﹒

6﹒

7﹒

8﹒

七、我对采访和问卷调查题目(含卷首语和指导语)的设计是:

八、我对社会调查中需要记录的现象、信息或数据的表格化设计是:

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计划书 篇10

今年,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根据镇文明办总体部署,按照“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精神,大力弘扬、传承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镇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我镇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推动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共建文明段园。

三、活动内容

(一)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倡议活动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雷锋活动和进行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

二是积极完善志愿服务队,加强志愿者注册工作,引领大家积极加入到文明城市的创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队伍中来。

(二)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

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系本镇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把学雷锋活动同创建文明城市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资源保护意识。深入开展敬老助残活动,为孤残老人提供日常保健、保洁护理等志愿服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和谐发展。

二是以“参与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组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残疾人、下岗失业者等困难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抓好便民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四、活动时间

XX年3月1日——XX年6月31日

五、活动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高度重视学雷锋活动,根据活动总体安排,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陈xx

副组长:罗xx

成员:杨xx。

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学雷锋活动,切实体现为民解难,奉献爱心的活动宗旨,弘扬雷锋精神。

(二)发动群众,搞好结合。学雷锋活动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要本着求新、求实、求活的原则,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氛围,做到集中活动与经常活动相结合,上街为民服务与岗位学雷锋相结合。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4-02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舞蹈专业大学生到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他们从普及舞蹈基本知识入手,帮助排练舞蹈组合,最后同台演出,收到双赢效果,受到社会欢迎和关注。

一、注重选题方向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社会实践选题非常重,只有选准选题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爱护。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对残疾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加大力度,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既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由聋哑、失明或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组成的艺术团体,他们用特殊的艺术诠释人生真谛,以不屈的精神谱写生命的华章,他们的演出受到广大残疾人及社会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但这些演员多是自学成才者,舞蹈专业大学生走入这个特殊的艺术团体,传播舞蹈理论知识,切磋舞蹈技艺技巧,同台演出,互帮互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服务于广大残疾人、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从残疾人演员身上学到了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项目一提出,就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启动仪式上,项目评审专家指出,这个选题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可行性。

二、实践过程由浅入深,扎实有效

1.进行舞蹈基本知识辅导、讲座。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高等院校学习,缺乏理论功底。大学生及指导教师抓住各种机会向他们介绍各种舞蹈的产生历史、不同风格特点、代表作品等基本知识,使演员了解舞蹈的一些基本知识。

2.进行舞蹈基本功培训。从基本的舞姿训练开始带领大家进行压腿等组合训练。为了让艺术团演员对动作理解到位,针对参训人员有聋哑人的特殊情况,学生们一边跳舞,一边用手势打节拍,不厌其烦的训练每个动作,使艺术团演员都慢慢的跟上了节奏,完成了组合训练。

3.帮助艺术团编排几个舞蹈组合,训练残疾人艺术团演员身体协调性。

4.大学生与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同台演出,切磋技艺,取长补短,相约参照,收到良好效果。8月29日,戏剧学院社会实践大学生与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同台交流汇报演出。戏剧学院学生演出了现代舞《觉醒》、古典舞《点绛唇》;残疾人艺术团演员演出了由戏剧学院学生编舞指导的《舞蹈组合展示》、杂技《爱的倾诉》、《穿越极限》等节目,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实践服务团的同志,从学生到讲师、教授,每个人都把自己作为服务团的一员,不分份内份外,拾遗补缺,争做贡献,实实在在的为艺术团服务。

三、成果显著,互利共赢

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艺术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帮助。残疾人艺术团团长王枫溱称“大学生的到来,为艺术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专业训练,为艺术团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大学生从残疾人艺术团演员身上学到了孜孜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学到了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的学习生活,增强了钻研业务的自觉性。有的学生家在外地,活动日前都及时赶回来参加。戏剧学院领导看学生与指导教师牺牲个人假期时间,顶着烈暑,在细心的工作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所学知识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十分感动,认为这里是学生社会实践的最好园地,大学生从这里所得到的精神财富是学院课堂上难以学到的,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为此,双方合约达成共识,将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作为沈师大戏剧学院社会实践基地,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这里得到锻炼和实践机会,同时积极参加残疾人艺术团的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贡献。8月29日,在残疾人艺术团隆重举行了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四、社会影响好,提升大众关注度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体活动计划书 篇1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责任

社会实践是地方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渠道, 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将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其目标是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

一、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类的理性追求,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 其是否能全面发展将决定他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社会以及参与社会竞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结合当代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 我们认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除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外, 关键是知能结合。知识和能力不能割裂开来, 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能力则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掌握知识的前提, 只有具备了能力, 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知识——能力”型人才。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正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农村, 把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 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课堂之中, 围绕学习者与自然、学习者与他人、学习者与社会、学习者与自我、学习者与文化等方面的线索, 开展探究和社会参与性体验, 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 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对提高学生的品性修养,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2.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这决定了实践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 使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科学方法论, 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怎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预期目标呢?除了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外。最重要的是, 地方院校要充分利用地方独特的资源, 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 将先进的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与我们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3.是实现地方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进但尚不完善。由于教育部对大学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版本、教师培养等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实行集中管理, 导致在全国不同地区培养出的人才具有相同的知识背景、能力倾向、思维模式, 甚至连知识与能力缺陷都大同小异。这对各高校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 应当将发展具有地区性特点或优势的地市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的增长点。在社会系统中, 各类高等教育组织和机构只有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拥有稳定的生存资源, 形成适合其发展的特定的生态定位, 才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 获得比较生存优势。鉴于此, 新农村建设是各地方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

4.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要、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从本世纪头二十年,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 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 ‘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 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 既要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发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地方院校通过大学生的“三下乡”活动, 不但可以了解到农民在改变落后面貌下非凡的艰苦创业精神, 而且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约当地发展的很多阻碍因素, 从而激发大学生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二、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

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 内涵丰富, 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 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

1.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指标。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成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助推器。地方院校可以把农村作为校企结合的重要基地, 推动农村新农业的发展。新农业是一种体现科技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于一体的农业。特别是随着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 农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这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个人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农村建设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需要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 这对地方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院校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立足于本地区、本学校的发展实际, 发挥自身独特优势, 走出一条适应农村社会的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地方院校要与当地农村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 提高把握农村需求变化的能力, 及时改变和调整教育战略。在大学生科技下乡的社会实践中, 不断向农村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服务, 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为其发展出谋划策。

2.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者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指标。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 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 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成为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宣传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 但是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农村以前脏、乱、差的环境基本得到了整治, 但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村没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农民道德修养弱化和法律意识淡薄, 造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打牌赌博之风盛行、犯罪率上升等。总的来说, 农村里文化交流融合缓慢, 农民文化自主创新不够, 面对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文化素质本来就不高的农民陷入了彷徨和迷惘之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性力量, 是农村发展的基本功力。当前地方院校广泛开展的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支农社团活动, 能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

(1) 改善农村社会风气

使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 提高农民的素质, 增加新农村的文明发展程度, 使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2) 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通过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传播, 能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感, 引导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3) 激发农民的的创造力, 刺激农民生产效率的提高

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 一方面服务农村, 另一方面又向农民学习, 对农民的的这种尊重必定能使他们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全身心的投入新农村的建设。

3.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践行者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指标。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成为农村管理民主的践行者。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协调农村利益关系, 进而使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尽管近年来, 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仍存在宗派势力严重、村务公开不透明、民主参与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尤其是因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大量农村“留守妻子”, 她们的民主意识仍处于中低级层次。促进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让大学生兼职担任村官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农村传统观念的更新, 有利于在农村传播和推广新技术、新知识, 而且还能促进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村官是新农村的领路人, 是新农村各种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也是新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高, 思想观念先进, 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 思想活跃、点子多, 能在担任村官的实践中充分展示个人才能, 促进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建立和完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地方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在这三大功能中, 服务社会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 地方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具体化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就是要把地方院校逐步纳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轨道, 以新农村为阵地, 建立完善的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1.投入机制

这是从财物上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经济资助, 以确保其必要的物质后盾而形成的机制, 它包括经费、资料、仪器和设施等因素。该机制的运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的支出要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在投入机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 地方院校内部办公经费中是否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门经费列支, 大学生人均的社会实践经费是否逐年增长, 社会实践经费在学校办公经费中所占比重是否逐步提高, 这是衡量学校是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标杆。完善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机制, 一方面应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坚持投入力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效益的统一, 即对所有接受经济投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真把关, 不能敷衍了事, 浪费钱财。

2.动力机制

这是为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由被动走向主动而形成的激励机制。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克服“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被动现象, 必须引导大学生将这种外在的客观要求变为自身的主观需要,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下乡、感情下乡、行动下乡。建立和实施一整套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服务的制度是完善该条件的有效举措。其中, 支持大学生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大学生能够通过细致的调查分析, 提出可行性的方案措施, 帮助乡镇企业解决科技难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又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学习和锻炼。而在具体的制度激励上, 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服务的业绩与大学生利益直接挂钩, 特别是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予以重奖等制度的实施无疑具有更为现实的激励意义。

3.控制机制

这是一种为防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远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形成的机制。它要求地方高校随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跟踪, 关注其实施是否真正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贴近新农村建设, 关注大学生是否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对此, 控制机制的重点就是学校必须组织专门的测评委员会, 制定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测评指标, 定期对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状况进行测定。测试这些实践活动是否具有长期性、连贯性和稳定性;是否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低层次的调查访问、参观考察、文艺演出、义务支教向高层次的科技咨询、社会援助、法律咨询、挂靠锻炼等的发展;测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是否培养出了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否提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是否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反馈机制

这是一种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成效及时反馈给学校主管部门, 为其解决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服务而提供事实依据而形成的机制。它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及时传递两因素。其中, 建立和完善真实、畅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反馈渠道不能等闲视之, 需要地方院校在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的前提下, 下大力气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反馈机制:各地方院校要把反馈信息的真实和全面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要保障信息收集者和信息传递者做到实话实说的报道权或信息公开权;要维护信息收集者和信息传递者有因反馈信息真实和及时而应该获得的正当利益。只有如此, 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反馈渠道才有可能因为得以疏通而起到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英.实施“两课”实践课程的必要性分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

[2]杨文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高等教育的生态位矫正.管理现代化, 2009, (2) .

社会公德活动计划2014 篇13

2014学

一、指导思想

讲公德,不仅是人性完美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更是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世纪不断深化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学校作为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义不容辞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新世纪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二、教育要求

1、以学习为先导,提高思想认识

⑴、印发、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刻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明确“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⑵、组织观看电视系列剧《我跟你说——少年犯的自白》,引导学生明确:违背公德是可耻的行为,久而久之,便会发展到犯罪。

⑶、组织教师观看《话说教师职业道德》录像片。以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推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模范事迹,引导教师准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2、以活动为载体,落实教育内容。

⑴、大讨论,明方向。

各班要通过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我们应以怎样的社会公德开创新世纪”的讨论活动,深刻反省思想行为中存在的有损社会公德的现象,挖掘思想根源,探讨如何唤醒我们的公德之心,并如何将公德之心化为公德之举,明确在享受公德带给我们的安乐、幸福、愉悦、美满的同时,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讲公德,而讲公德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⑵、抓宣传,造氛围。

要利用广播台、黑板报、报窗、团日活动等阵地,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公德知识抢答赛、征文活动等,利用节假日,大星期等课余时间组织专题活动,如“孝敬日”、“社区服务日”、“绿色环保日”等,在全校营造一个推进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⑶、明《规范》,知礼仪。

《纲要》指出: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着眼点。在日常生活的最细微最平凡处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

育,意义深远。政教处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活动,将规范灌注到全体学生的头脑中,使其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要坚决反对的,要使所有不良风气为全体学生所不齿,告别一切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弘扬学校积极向上的优良风气。要利用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以及三项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礼节、礼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变遵守规范的他律行为为自觉行动。⑷、有计划,重实践。

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全体师生都必须参与到道德建设过程中来,以“为做合格公民,先做合格学生”、“为育合格公民,先做合格教师”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团委、政教处、班级、个人都要制订详尽可行的活动计划,明确具体标准,确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我做起,争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好公民。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社会公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成立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学生督查小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在活动中教育自己,完善自己。

2、设载体。各部门,班级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活动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教育效果。要定期进行道德状况调查,设立道德举报投诉信箱,自觉接受监督。

3、以考评为手段,确保教育效果。

上一篇:浅析规模化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下一篇:我善良的伙伴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