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单位

2024-06-02

水利事业单位(精选12篇)

水利事业单位 篇1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当前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 存在着一方面担负着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服务, 国家给予财政补贴部分水利资金;另一方面, 由于财政补助经费的不足, 又必须面向市场, 通过自身掌握的资源面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创收来弥补财政经费不足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水利事业单位目前仍是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仍归属于预算会计范畴, 其收入、支出必须纳入国家预算, 并按国家规定编制单位收、支预算, 以收定支, 量入为出。其内部控制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内控机制来达到防止财务风险, 保证水利资金准确安全运用, 严格财经纪律的目的。

二、内控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关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事业单位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控制各种风险, 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

《会计控制规范》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二者相互依托, 纵横交织, 相互制约, 形成了有效运行的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 (含财务控制) 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关键。

三、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

1. 会计控制环境优化程度及关注、认识程度不够。

会计控制环境是指会计所依据和依存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会计控制作用是否有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全体职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它是充分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及保证。当前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水利事业单位大部分对会计控制环境的优化程度不够, 关注程度及认识程度不够。许多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足, 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在大多数职工的眼中财务工作就是报报销, 收收款, 付付钱, 没有真正理解财务工作在单位中的重要性。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单位不受重视, 大多数情况下无权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部分单位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特别是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实行行政“一支笔”的监控方法, 使得大多会计人员认为只要领导签了字, 就与我会计人员无关, 管他什么内容照执行, 这样往往造成会计人员抛弃了应有的责任感。另外还有部分单位没有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 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罗列几条较粗的条款, 不具有可操作性, 针对性不强。这样的会计环境势必影响内部会计控制, 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 会计风险意识不强。

所谓会计风险是指单位会计业务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即会计业务工作中, 因制度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当前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管理层对完成目标的紧迫感不强;会计机构人员配备存在个别人员胜任能力不足、恰当性不合理现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设置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不实用。不少水利事业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 即使有也是较粗的条款, 这样往往造成职责内容不详, 不具体, 操作性不强。由于部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往往导致如小金库等一些可以避免的违规、违纪现象等得不到有效控制。

3. 控制活动执行不严格。

当前不少单位存在预算执行控制不严格。水利事业单位预算一经人大批复, 就具有法律严肃性。但不少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少部分与项目执行无关的开支列入预算项目经费开支。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单位开支控制不严格, 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的预算体制存在不足所导致。另外有些水利事业单位没有就各项经费支出建立一个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对不少经费支出采用实报实销制度, 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

4. 信息沟通不畅、不及时。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务信息不通畅、不及时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重视预算, 而不重视预算的执行, 因此纳入预算体系的水利事业单位也不例外。预算是向财政要钱 (项目经费、部分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 , 所以领导重视, 而执行预算领导的重视程度就相对较弱。因此造成财务人员与领导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加上不少单位没有制定一套适合反映本单位预算执行的简易会计报表, 也没有制定严格的信息沟通机制, 这些也是造成会计人员与领导之间会计信息沟通不畅和不及时的原因。这样往往容易造成一方面领导不能及时掌握当前单位预算执行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决策, 错过了关键时机;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作用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5. 监督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当前不少水利事业单位存在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单位内控会计制度, 没有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定及适时调整、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水利事业单位的一些专项经费 (如防汛费、维修费、水利基金等) 管理制度、办法等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 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 并不能解决单位的资金安全性。总之,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监督跟不上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建议

1.不断优化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树立一种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讲“正气”的良好氛围。结合本单位的特点, 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内部会计控制规章制度, 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并且是能严格执行的内部牵制制度、单位资产清查制度、重大对外投资决策制度、资产处置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规范的会计事项处理程序等。

2.增强单位人员会计风险防范意识, 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控制制度, 将一些可通过制度及风险控制就能避免的违纪行为在发生前或发生时就得到有效控制。

3.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成立单位预算领导小组, 在预算编制时作为一个运作机构进行预算的编制, 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经批复后的预算, 必须严格执行与监督, 实现控制的有效性。

4.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信息沟通机制。水利事业单位可结合本单位的具体特点,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而且简易的会计报表, 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报表形式向领导汇报, 加强会计信息及业务活动的沟通, 为领导及时作出决策或调整决策提供支撑依据。

5.适时改进及完善监督管理方法, 不断搞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使会计控制发挥有效的作用。

水利事业单位 篇2

管理岗位公共基础知识笔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事政治、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经济基础知识、写作、法律基础知识、历史、科学技术、水利基本知识等方面掌握的情况。专业技术岗位公共基础知识笔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事政治、水利基本知识、经济基础知识、写作、法律基础知识、科学技术等方面掌握的情况。题型有填充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辨析题、简答题和申论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时事政治: 2014年1月以来国内、国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三中、四中全会有关精神。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公共行政的含义、主体、客体,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效率。

经济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写作基础知识:公文种类,公文写作特点,公文的格式,公文的行文规则,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法律基础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劳动法等方面基本知识。

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共党史、世界历史。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概况及相关知识。

水利基本知识:水情,水利发展形势与任务、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法律法规、防灾减灾、水利科技、水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基本知识。

其他: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国情国力,计算机应用,文学、艺术常识等。

《综合素质测试》

管理岗位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言语理解、言语推理、图形推理、资料分析、思维策略等方面的能力;专业技术岗位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数字运算、数字推理、图形推理、空间能力、抽象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试题题型均为选择题,每一题目只有一个最为正确或合理的答案。

1.言语理解:主要从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方面对受测者进行考察,反映受测者对书面文字材料的理解、表达及综合应用能力。

2.言语推理:考察受测者对言语信息的理解、判断、分析、整合、推理和类比等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运算:考察受测者迅速而正确地进行数字计算的能力水平,对数学情境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字推理:考察受测者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从数列中发现并应用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

5.图形推理:考察受测者排除表面信息的干扰,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过程,找到事物间规律的能力。

6.空间能力:考察受测者对空间中物体的辨认、识别和比较的能力,以及在头脑中对物体进行各种变换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折叠、旋转等。

7.抽象推理:考察在不同类型符号(例如图形、数字、字母等)之间建

立联系的学习能力,对事物变换所反映出的内在规律的敏感性,以及抽象、概括的逻辑分析能力。

8.资料分析:考察应试者对于文字、数字、图表等材料进行理解、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的能力,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整体概括能力。

9.思维策略:考察受测者分析问题时思路的清晰程度和严密程度,以及解决问题时是否具有创新性、灵活性。

2011年笔试真题

公共基础知识(8点-10点):

一、填空题(10个题)

1,2010年水利部成功组织完成了()地震水利救灾和()堰塞湖整治工作。

2,当今世界公认的科技前沿技术是()和()。3,水库大坝可分为()和()。

二、单选(1分×20)

1,201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主题是()2,三、多选(2分×10)

四、判断(1分×10)

五、辨析题(5分×2)

1,创新需要实践,大胆实践就能创新。

2,水资源要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工业、生态、航运等行业。

六、简单题(5分×1)

简述我国水利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

七、申论题(25分)

关于一号文件的一些材料,涉及了农业水利、防洪设施除险加固、水利资金的投入、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等方面。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申论文章。给了很多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的资料,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发电等,要求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综合能力测试(10点半-12点)

100道题,5个部分,每部分各20道题,没有文字阅读类的题目,全是数字(数学计算和数字推理)和图形(图形推理和空间能力)的推理题,我个人觉得比较难,据说管理岗位大部分是文字类的题目。

2012年考试真题

2013年笔试真题

以下为参加2013水利部在京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专业技术岗](真题回忆版!)《公共基础知识》(时间:上午8:00~10:00)

填空题:(10道*1分)(主要是时事政治、水利基本知识)2012年我国撤销海南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设立_____三沙___市。低能量、低消耗、低成本、低代价的方式称为_______生活方式。

用运载火箭同时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方式是__一箭双星_____发射方式。饮用水级别要达到____3_类。

宪法不同于一般法律法规体现在其内容的______。汛期。单选题、多选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_____年

。国家根据汛情做出爆坝泄流的决策是____决策。(确定、不确定、风险、应用)东盟共同体建成最晚期限是__2015___年。

地下水是______。(静态可再生、动态可再生、静态不可再生、动态不可再生)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包括_____。

彻底的唯心主义是_____。(可知论、不可知论)判断题:(10*1分)

水资源配置,兼顾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辨析题:(2*5分)

1.精简部门是政府改革的关键。

2.水资源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经济合理。。

简答题:(1*10分)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具体内涵。

分析题:(1*25分)类似于申论。给了几段材料(有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内容),内容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让以此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述文章。

《综合素质测试》(时间:上午10:30~12:00)100道单选题。

其实就是行测中的数学知识部分,包括数学运算、图形推理、数列。空间图形挺多,还有计算绳子打结个数问题(完全不会~)。有部分国考真题原题。此外,出题形式都类似专题式,每个类型的题都会接连着出现好几次(一个点不会,好几道都不会~)。ps:其实总体上感觉不太难,考得比较基础性,但是知识点范围还是挺广泛的,关键是平常要多积累!(吃亏在平时~~~~(>_<)~~~~)(贡大家参考,希望有帮助~)

2010年笔试真题

公共基础知识(满分100分)考试2个小时,包括多;

填空题:10道,每个1分;

填空题:10道,每个1分。诺贝尔奖分为哪几类?2010年世界水周的主题是什么? 不同单位之间的公文属于什么? 社会主义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监督宪法实施的单位是什么?

单选题:供小于需时施行什么货币政策(宽松的还是紧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16个字?我国水利管理方式:流域管理等?在丘陵等地区建公民铁路等需要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

多选题:包括春秋的历史评价。。判断题:10道,每题1分。

辨析题目(2道*5)可持续发展水利是解决我国复杂问题的必然要求;人类创造历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案例分析题(1道,10分)考的是行政诉讼,一个机关人员利用去海外出差的机会带回了违禁品,受到海关处罚,单位撤职。他要以海关和单位为被告,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文法院是否受理,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目(1题,25分)类似于申论。给了很多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的资料,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发电等,要求自拟题目,写篇文章。感觉多关注当年水利部部长的讲话可能申论会比较好写考了很多水利的事,多关注水利网的时事新闻会比较好。时事新闻认真看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别人总结的比较好。我是没有怎么复习,申论也没写完,是没什么机会了,发此贴,希望对后面的师弟师妹有用

职业能力测试 95道单选题,与国考行测题类似。不过最后15道题都是思维策略题目,比如给你一个图形,问至少填涂几种颜色才能使图形中的相邻两个图形颜色不同等。

2014年笔试真题

第一场:公共基础知识考试:8:00-10:00 am 填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玉兔号 最新建成的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名称: 单选:20 题前 15 题为公共基础知识类,后 5 题为水利基础知识 多选:10 题,公共基础知识与水利基础知识各 5 题 判断:10 题,大多是水利基础知识

辨析: 现阶段提倡创新精神,是不是就不需要艰苦奋斗了。简答: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怎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申论: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水利改革 综合能力测试 10:30-12:00 五大类:应用题,数字推理,图形推理,空间推理,逻辑推理 其中: 逻辑推理是复习中不太常见的类型。数字推理前 15 题很简单,后 5 题有点难度。图形推理和空间推理难度不大。一般来说顺着做题 85 分钟能做到 80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篇3

无论是民生问题还是国家的发展问题都与水利事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的观点,对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加以转变,并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转传统的激励方式,进而在促进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自身有效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民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影响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体制的缺乏无法对员工工作中的意识行为等进行约束;其次,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很难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相适应,这也就对员工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而在传统的工作体制中也很难对员工的积极性加以调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

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过于陈旧。就目前我国基层的水利事业单位来看,其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仍受传统思想的限制而显得过于陈旧,而这也往往就造成了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无法切实做到对有效管理方式的落实。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部分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没有在工作中切实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原有人力资源的培训,使人力资源的素质能力等与现代化的发展难以适应。

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与企业相比而言,事业单位在人员招聘方面往往由于受编制等方面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在人员的引进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由于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辛苦,这就导致虽然单位有极力对新人进行招募但却少有响应;其次,没有依据员工的技术能力等对其岗位进行分配往往会造成员工满意度的降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

激励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及制度的不完善往往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并对单位的发展造成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层水利单位所采用的人员晋升制度往往忽视的员工的实际能力,而是根据员工的资历、工作年份等进行任职,这往往就忽视了竞争的作用,且无法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调动。而在分配方面所沿用的公平性的分配方式也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阻碍,个人发展与薪资等与能力方面的毫无关系也造成了员工在自我发展方面的懈怠。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策略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体制。要推动单位的发展首先就必须要对管理的体制进行创新,主要是因为管理体制是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要依据,一方面,能对单位中员工的意识行为等进行约束和规范,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更加创新的方式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并以此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必须对体制制度等进行完善与创新,以切实为单位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进而使基层水利单位为社会民生的发展等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加以转变。行为是以意识为导向而产生的一种能使意念更加直观的表象。就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来看,其观念可以看做是一种意识,而管理的方式则可看做是一种行为,以此,要使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切实发挥其作用,就要求其能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一方面,人力资源是能有效推动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水利单位的管理者就必须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在单位的价值,并正式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变;另一方面,完善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通过提高单位中人力资源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等来对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强化,并帮助对自身的意识行为等进行提高,进而实现对单位发展的推动。

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能有效提高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而从岗位的职能要求等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简则能提高人力资源与岗位的适应性,通过对岗位设置的优化来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实现成本的节约。一方面,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要通过审核的方式来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整与精简,以优化单位人力资源的队伍;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招聘制度进行转变,从岗位实际的职能需求出发按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进行招聘,并科学合理的对岗位的人数进行控制。同时,基于审核和聘用转变,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管理还需对优秀的人才进行引进并对原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并在其中进行管理者的选拔,进而有效提高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

对激励机制加以完善。基层水利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完善指的是,在单位中合理运用竞争上岗制度的同时,要对单位中传统的分配制度和绩效制度等进行转变与完善,以通过更加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对单位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一方面,通过而立竞争上岗制度的运用能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单位中各岗位人员的配置更加优化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对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转变来对传统的分配方式进行转变,能有效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并通过分配之间的差距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激励等。

综上所述,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制度的转变还是人员的配置等各方面,都应当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实现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进而在推动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为社会的发展等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小议 篇4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 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 水利事业单位需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 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属于行政性事业单位;另一方面, 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发电、旅游等商品性产品和服务, 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统一体, 其管理模式并不是全国统一的, 具体的管理模式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 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别。在具有混合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里, 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 具体会计项目难以确切计量和界定, 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复杂及财务管理的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 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 财政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不断增大, 并且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和管理, 这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检查与管理, 使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压力加大, 各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 用于经营管理的精力减少, 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 财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使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不利环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财务风险加大。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缺少健全的内控环境

首先,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要使财务管理发挥作用, 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 所以对市场经济相关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 甚至存在歪曲。水利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 反而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强化员工束缚和管制的条条框框。

其次, 财务管理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有许多水利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 各地要求也不一样, 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便没有时间限制, 再加上意识薄弱, 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处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 但是缺乏合理性, 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迎合形势的需要, 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 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最后, 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受到财政支持, 不存在市场上的压力, 对资金只注重分配和使用, 不重视其使用效益, 因此也缺乏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环境。偏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构, 偏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 已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 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效果与预算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首先是财务预算的理念没有在水利水利事业单位深入。集中表现为领导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 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管理面较窄, 很多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 既定预算方案的执行不严格, 存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其次, 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保留了计划经济编制的痕迹, 方法比较简单, 新的预算是以去年的预算计划为基础, 往往重视数据的变动, 没有考虑本单位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 缺少对预算计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规划, 一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 便会使资金陷入短缺的境地。

最后, 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时, 采用分部门预算最后汇总的方法, 预算缺少整体性和协调性, 无法对资金的使用做出弹性调整, 增加了预算执行的被动性。

(三) 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收支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没有规范的收支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便会无法覆盖整个单位, 无法做到单位情况相符, 也无法达到财务预算的目的。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的不规范涉及到诸多情况。

1.私设“小金库”。水利事业单位既有行政性质又有企业性质, 每年会有财政性转移收入, 但是转移性收入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情况, 或者不将财政性资金转移, 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 私设小金库。另外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收入核算, 逃避财政的监督管理;将正常的经营收入等转移到工会或单位食堂账上, 用于发放福利津贴或请客招待等也存在。

2.逃避收税。主要通过会计手段到达逃避税收的目的。采取将本应作当年的收入挂往来账、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和标准, 调节成本和利润、对外经营项目不开票不结算等手段调节收入, 达到减少利润少交税金的目的, 造成水利事业单位收入反映不真实。

3.票据使用不规范。规范使用票据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规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抵制财政和上级统一票据的现象, 继续在使用自制的票据和市场渠道购买的收据。再加上票据使用管理不严, 出现领用票据不登记, 开出的票据多少不清, 票款两空的情况。

(四) 基建管理亟待规范

与一般事业单位不同于, 水利事业单位要向社会提供服务, 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基建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建设项目资金延迟到位的情况, 部分项目不能严格按计划和批复的项目内容实施, 存在超规模和超预算的情况, 而前期项目的经费支出也存在费用串项现象。

三、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完善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1. 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

水利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理念, 应该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 形成开放、动态、有活力的财务管理理念。必须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建立是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重视内控的规范和实施。将目光转到市场中去, 自觉以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管理事业单位, 把内控制度看成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保证, 而不是单位和员工的束缚。

2. 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系统。

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持有正确的态度, 积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 参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内控体系, 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3. 重视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有效执行的保证。改变过去那种对财政的依赖思想, 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 提高经营管理的紧迫感, 重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环境。

(二)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主动的和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是实施时代形势的预算管理方法, 水利事业单位是为市场经济各个主体提供服务的特殊事业单位, 只有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各主体提供服务。应该改变过去预算分割汇总的旧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单位预算时, 应给结合单位自身的人员、资金和项目情况, 提高资金预算的前瞻性, 防止出现资金短缺, 逐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强化全员教育, 贯彻财务预算的思想。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往往有个贯彻推广的过程, 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在全单位内部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领导层要首先做到重视, 然后从上到下逐层强化, 一旦形成执行的环境, 全面预算管理的才能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贯彻实施。而原有预算方案执行不严格、资金被挪用、违规操作等现象便会杜绝。

(三) 规范财务收支

一方面要清理“小金库”,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规范管理财政转移性收入, 发挥内控的监督作用, 杜绝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现象, 规范管理预算外资金;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服务观念。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具有企业性质, 但是其使命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的, 因此要防止事业单位成为部分个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要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达到规范收支的目的。

(四) 强化基建财务管理

做好基建的资金预算, 并严格按照预算加以执行。同时建立基建项目应急准备金, 以便应付可能出现的预算资金延期到位以及超预算的情况, 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提高基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五) 加强财经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水利事业单位是为社会主体服务的, 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财经法规也随着市场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 必须要了解相关规定和宏观经济形势, 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摘要:水利是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支撑,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逐年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 水利事业单位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暴露出诸多问题, 影响了水利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文章结合水利单位的特点, 分析了其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秋林, 张国华, 王小林.英法等国非营利农业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会计研究, 2001 (11) .

[2].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 2008 (3) .

[3].李娟.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的解决及几点建议[J].对外经贸财会, 2006 (1) .

[4].黄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 2006 (6) .

水利事业单位 篇5

3.2水利行政单位应追求预算管理精细化

预算编制是单位预算执行和控制的基础,是一项应该严谨对待的工作,必须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型。单位预算编制应由统一的专业部门来操作,编制前要积极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分析和科学论证,编制过程要注重内容的完善,充分考虑到每一个预算单的详细项目,严控“三公经费”,同时要注意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保持预算编制的弹性,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性和精确性。

3.3强化水利单位预算执行和监控力度

预算执行落实到位,并加以有效监督机构的约束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水利单位应完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中分配的任务,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监督好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对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员进行考核评定,严格控制预算管理的执行。同时要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采用先进方法和手段,加大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对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资金使用各环节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有偏差。

3.4水利单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

随着预算编制逐步细化到基层单位,水利单位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水利预算项目信息化水平。预算一经批准就及时将项目名称、金额初始等信息录及计算机系统,方便实时动态掌握各项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信息化还能有效减少预算执行工作量,实现全程序、全要素、全方位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系统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快速全面显示预算执行进度,增加预算管理的刚性,从而实现项目控制管理的精细化。

3.5重视预算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

拥有一支具有专门知识与业务能力并适应工作要求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是当前预算的客观要求。单位可通过引起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来全面提高预算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单位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对相关人员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培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

4结束语

水利事业单位 篇6

[关键词]新时期;如何做好;水利事业;统计工作

引言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系列统计改革工作,对部门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十一五期间水利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现在水利事业单位工作重点这之一就是做好水利统计工作,使是水利统计工作能够更好的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服务及保障。下面笔者分析了在新时期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如何做好水利统计工作。

一、全面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对水利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分析

水利统计工作是我国现在水利事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我国各级水利部门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是我国统计工作的当中非常重要的专业领域。水利统计工作对于水利事业单位来说能够对水利事业的健康和谐的发展进行一个全面的反映,能够为我国水利工作的继续发展以及管理提供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持。从水利统计工作对于我国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当中我们能够看出,现在我国的各级水利部门都应该重视自身的水利统计工作,将水利统计工作的改革纳入到整个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当中来。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当中的统计工作体系,将水利事业单位当中统计工作的责任明确的落实到每个部门当中,对于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分配,制定合理的统计工作计划,聘用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及时的对工作当中的事情进行总结,这样能够及时的获得工作经验,发现统计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水利事业的服务质量。

二、建立科学的水利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新时期水利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提高事业单位统计的效率,对水利统计工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收集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的。因此,在新时期水利事业单位比较适合采用以全面调查为主,以抽样抽样调查以及推算估算方案进行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来进行数据资源的收集,这样能够逐渐的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确立一个以经常性调查为主,以基准调查以及专题调查等相结合的调查统计制度。在进行调查的时候还需要建立一个水利工程数据调查的统一的报表,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对于各个基层单位重复的下达数据收集的任务。随着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水利数据统计工作当中来,进而能够逐步的在水利事业单位当中实现统计数据的基层直报、逐级审核以及适时更新以及同步共享的水利数据统计工作体系。

三、重视水利统计分析及预测

通过水利统计能够对水利事业当中的大量的基础性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以及各项专项的调查研究来进行一个综合分析以及专项的统计分析,这样能够对水利事业单位当中发展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一定的检测以及评估,特别是对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中那些重点开展的工作或者热点问题更加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得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更加有质量以及价值的分析研究报告。这些分析研究报告就可以作为水利事业单位管理以及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数据。水利事业单位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完全可以引进现在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统计方法来进行水利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对于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我们需要进行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以便才能够更好的研究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需要及时地对我国水利发展的态势通过统计分析作出正确的评价以及质量监测系统。另外水利统计工作有着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说在水利事业单位中进行统计工作时需要注意水利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对于水利统计的成果要有着足够的重视,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水利发展的速度以及结构、能力和效益等进行分析,以促进水利工程的下一步开展。

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及基层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一個优秀的水利统计队伍是做好水利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强有力的保障。为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发展水利统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统计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并且相对稳定的统计骨干队伍。因此,在对水利统计队伍选取工作人员时,首先要选取具有着水利以及统计相关的专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需要对水利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养以及锻炼,使其统计工作能力逐步的提高,并且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给水利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动力。另外,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对统计人员关心,尽可能的帮助统计人员解决生活工作当中的后顾之忧,以保证水利统计队伍有着更加强盛的战斗力。

五、加强水利统计工作中数据质量的控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水利统计的质量,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覆盖了水利调查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水利事业单位水利统计工作当中数据的采集、处理、汇总以及调查和评估等工作环节来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及严格的监督,对于数据质量控制的标准进行合理的确立。并且需要对水利统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质量教育,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在统计工作当中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加强了水利统计当中数据的质量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调查工作的质量。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事业对于我国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统计工作对于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很重要促进和保证作用。本文主要就是分析了怎么在新时期做好水利事业单位的统计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迟慧.基层水利统计单位如何做好水利统计工作[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03:23-24.

[2]董文虎.如何做好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J].江苏水利,2000,06:10-11.

[3]欧阳爱侠.事业单位经济统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12:36-37.

[4]李义文.新时期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J].北京农业,2012,18:187.

[5]赵举霞.改进我国水利统计工作的思路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327+301.

[6]屈静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统计工作的探讨分析[J].中国外资,2011,15:53-54.

作者简介

浅谈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7

一、十年发展增速加快, 农民得实惠

自2001年至今, 国家投资5852万元, 对高台县友联灌区水利管理处8座总库容2296万m3的水库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其中, 中型水库1座, 小㈠型水库6座, 小㈡型水库1座, 通过除险加固, 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改善灌区用水条件, 提高了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确保了库区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投资32580.8万元, 修建高标准干渠214.848km, 支渠53.30km, 斗渠202.11km, 田建配套面积17980hm2, 修建各类建筑物20289座, 修建50m长跨河渡槽一座, 新打机井127眼, 旧井改造474眼, 管灌6361.67hm2, 滴管1576.33hm2, 喷灌66.667hm2, 修建管理房573.54m2。以上工程的建成效益显著:一是产生节水效益。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渠口年少引水量10320万m3, 增加了正义峡下泄水量6386万m3;二是经济效益。工程建成后使友联灌区水的利用率系数由原来的47.8%提高到现在的54.6%, 骨干渠道轮灌周期缩短, 农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形成了以制种玉米, 酒葡萄, 草畜、番茄、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产业, 节约的水量扣除生活及工业用水后, 可提高灌区保灌面积农田18046.67hm2, 林草地4313.33hm2, 节约的水量可增加灌区国民经济发展后产生的年经济效益2706.5万元;三是社会效益。加快了灌区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变步伐, 有利于实行计划用水, 节约用水, 减少水事矛盾纠纷发生。对落实国务院分水方案缓解黑河下游用水矛盾, 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从2006年起, 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经过税费改革取消了, 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粮食直补款发放从2009年57元提高到现在的120多元, 大大增强了农民的积极性, 随着粮食直补政策落实, 农民购买农机购置补贴30%的政策也落到实处, 家电及农用汽车等享受13%的补贴, 新型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从2006年国家补贴4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多元, 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政策城乡全覆盖, 综上所述数据表明, 近十年农民得到实惠最多, 农村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

二、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㈠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友联灌区水利管理处近十年国家投资38432.8万元,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黑河工程建设资金无法记入单位固定资产账户, 其主要原因为工程建设程序采取招投标, 资金管理由各建管处直接支付, 单位无法真实反映项目工程的投资, 资产流失在账外, 折旧费, 大理费, 无法计提, 现在工程已经运行十年, 由于受地质条件影响, 部分工程已侵蚀、风化, 相继开始维修, 从而加重了灌区的经济负担。

㈡资产购置随意, 使用效率低下

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进入当期支出, 没有增加固定资产, 使这些固定资产直接在账外, 造成账外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也失去了对这些资产的有效监督控制。一些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没有计划, 带有人为因素。购置时攀比心理严重, 一味追求时尚, 不注重使用价值, 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利用效率低造成人为浪费。由于在资产购置、使用上存在一言堂, 个别科室不及时上报固定资产购置计划, 致使财务部门无法办理相应审批登记手续, 造成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无法在账务上反映。

㈢资产在管理和使用上缺乏约束机制

由于资产管理人员反映不及时、不全面, 造成单位科室之间遇上难为之事相互推诿扯皮, 部分固定资产已落实到专人保管使用, 当人员更换、调离及退休时, 不及时做相应调整和资产回收, 使资产不知去向, 随之固定资产流入个人手中, 虽然清查多次但前清后乱, 特别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经营性事业单位尤为突出。

㈣资产管理产权不明确, 出现账实不相符

个别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 产权不能明确划分, 把事业用地、房屋、设备不收任何费用提供给经营单位使用, 少提或不提折旧, 有的单位在产权变更后, 不及时处理固定资产账务, 致使单位出现账实不相符造成的固有资产流失。有的单位对上级部门调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 造成固定资产有实物但没有账目登记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㈠清产核资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必经之路

资产流失涉及全省的各个行业, 不仅是高台县友联灌区水利管理处,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覆盖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酒泉市金塔县,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省的水管单位涉及面广。一是为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建议相关部门组建清查核资机构, 按照财政部《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办法》和新出台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清产核资, “让这些没娘的孩子早日回家”, 确保资产规范高效运营;二是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 将水利工程的大修理费、折旧费核定到年度经费中, 以缓解水利管理单位经费不足带来的压力, 促进单位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㈡提高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和客观要求, 只有领导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 管理措施才能到位。树立领导、职工资源共享意识和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 制定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形成单位人员共同维护固定资产的意识, 对单位领导考核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成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制度, 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增强依法管理国有资产意识, 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严防资产购置上的随意性, 杜绝一言堂的发生。

㈢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 加大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财会法规及业务培训, 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强化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观念, 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熟悉法规、遵纪守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不断更新知识, 熟练掌握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程序和办法, 及时处理相关业务, 确保固定资产良好运行。

㈣建立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立卡制度

对调出和退休人员在办理手续前, 及时核对清查配备的固定资产、做到账、卡、物相符, 杜绝“物随人走”现象发生, 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统计及产权登记制度。各单位对水工建筑物、房屋及其他建筑物、一般设备、工具仪器、土地及其他各项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的盘点清查登记, 确保数字准确、真实, 做到国有资产管理账实相符。水利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上, 应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置“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用来核算单位因报废和意外损毁的固定资产净值, 以及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支出。

㈤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和监督管理, 避免重复购置

水利事业单位 篇8

从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产生的背景分析,主要有5类企业:①为了弥补事业经费不足、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安置分流人员成立的企业。这类企业大多在1987—2003年期间设立,数量多、规模小,主要依托事业单位的优势,发展技术咨询服务、工程施工、监理、水电、供水等产业。②根据国家改革要求,由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如:根据上级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于1996年改制为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改制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还有一些服务于水利事业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③政府投资建设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定性为企业,授权水利事业单位代行出资人职能。如: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所属的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控股的嫩江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尼尔基水利枢纽)等。这类企业以公益性任务为主,同时有一定的经营性功能,多数企业经营效益好,少数经营效益低,情况不一。④原隶属水利行政单位管理、服务于水利事业的企业,根据政企分开的改革要求,划归水利事业单位管理。如:原隶属水利部管理的郑州水工机械厂,后划归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管理。⑤根据水管体制改革要求成立的工程养护企业。如: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在2006年前,根据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精神,成立了16家工程养护企业,主要从事黄河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

2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事企关系没有理顺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滞后、财政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是导致事企不分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水利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另一方面又面对巨额的经费缺口,必须通过内部经商办企业弥补事业经费不足,而兴办企业既缺资金,又缺人员,只能依附于原有的事业单位,导致企业先天不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

由于体制原因,一些单位事企关系长期得不到理顺,存在职责相互交叉、人员相互混淆、资产相互占用、费用相互分摊、利益相互输送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的支出核算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许多正常或不正常的经费支出通过违规方式转嫁到企业支出,既造成了应由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普遍出现经费缺口,影响职责履行,也使大量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机构和人员继续留在财政供养体系之内。另一方面企业成本加大,产值和利润严重失调。

2.2 企业缺乏积累,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水利事业单位主动投资的企业大多是为了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安置分流人员、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因其承担的这一特殊功能,导致企业负担过重,没有积累,只能维持简单运行,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机制不活,管理不规范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大多是独资、绝对控股企业,并对事业单位依赖性较大。部分事业单位仍通过行政手段管理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落实,运转不正常。一些企业仍套用事业单位分配模式,人员由事业单位调配,不能自主对外引进人才,缺乏灵活的用人机制。

2.4 一些企业遗留问题较多

地方政府在事改企时,对职工由事业身份转变为企业身份进行了补偿,单位离退休人员费用由政府负担或者改企时量化一部分资产用于老同志的养老问题。水利部直属单位在事改企时,职工身份转换未进行补偿;改企后进入社会统筹的退休职工的收入远远少于事业单位标准,为维持稳定,企业不得不弥补差额部分,加大了企业负担。还有一些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承担的某些社会职能仍未剥离。

2.5 部分企业职工存在后顾之忧

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①企业缺乏积累,市场竞争能力低,职工对企业前景缺乏信心;②目前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待遇与事业单位差距较大,企业职工担心退休后生活得不到保障;③企业职工以前长期在事业单位工作,年龄较大,到企业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3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面临的环境

3.1 国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3.1.1 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1]明确指出: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3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强化其公益属性。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3.1.2 水利部对水利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监督管理的意见》[2]明确:转为行政机构的事业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划转、合并等方式逐步推进与所投资企业脱钩;定性为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要按照有关规定推进所投资企业的改革;定性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投资企业。

3.2 事业经费保障率逐步提高,企业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的作用越来越弱化

目前,水利事业单位参公人员、离退休人员经费基本上有保障,事业单位其他人员经费在逐步增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转为行政机构的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将全额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差额拨款。因此,随着改革的推进,企业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的作用越来越弱化,财政、税收、职工收入、资质管理、成本管理等政策越来越规范,督查、审计力度越来越大,执行力度越来越强,行业保护的作用越来越弱,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市场化运作是大势所趋。

3.3 国家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力度

a.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3]明确:将现有国企按其功能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国企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弱汰、有序进退。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对于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企,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公益类国企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要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b.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3]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4 积极稳妥推进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改革和发展

4.1 理顺事企关系,完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

推动水利事业单位与其投资企业在人员、资产、机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分开,促进事业单位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重点管好资本布局、资本运作、资本回报、资本安全,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水利事业单位与其投资企业是出资人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应通过投资回报、资产租赁等合规方式获取收益,合法弥补事业经费不足。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精神,结合实际,事业单位可授权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具备条件的投资性公司或改组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履行国有经营性资产出资人职责,负责国有资本的运作。

4.2 推动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清理整合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大多规模小、竞争力弱。如:截至2014年底,黄河水利委员会进入年终企业决算报表的独资、控股企业189家,相当一部分企业资质雷同、产业集中度低、经营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必须进行联合重组、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应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国有企业改革要求以及本单位分类改革后的类别和性质、所投资企业功能特点和运营情况,在清产核资、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明确所投资企业是清退、保留、整合还是股份制改造。对那些无竞争力、无发展前景、运营风险较大的商业类企业,应予以清退;对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企业,应围绕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做优做强;对于分类改革后转为行政机构的事业单位以及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原来投资的企业,确定保留的,可划转至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或其投资公司,授权其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对于将来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独资、控股的企业,要支持其做优做强。

4.3 分类推进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改革

对不适宜保留的商业类企业,可予以清退或进行股份制改造,鼓励职工投资入股,也可吸引社会资本购买股份,最终完全实现民营化;对仍需保留的商业类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水利事业单位(或其授权的出资人代表)可控股、参股,也可独资。对于需要全资的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4]。对公益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总的来说,应因地制宜,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宜清则清,不能搞一刀切。

4.4 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a.建立符合企业功能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行政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年薪。企业内部应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标准和职工收入水平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实际贡献挂钩,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最终实现能上能下、奖罚分明的收入分配制度。

b.改革企业用人机制。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董事会应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对企业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采取聘用制,自主决定用工数量、形式、期限、条件,面向社会引进急需人才和后备人才。事业单位空岗时,优先从水管体制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企业人员中补缺,尽力解决改革遗留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4.5 加强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a.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5]。水利事业单位应依法行使出资人权益,向控股和参股企业委派股东代表,推荐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经理、财务负责人[6],通过委派股东代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方式参与所投资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议、股东大会会议,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7]。强化董事会规范运作和对经理层的监督[8]。委派机构应与委派人员签订责任书,明确委派人员的具体职责、报告工作的内容、履职要求以及未按履职要求应承担的责任。

b.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健全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建立风险识别及评估体系,强化资金、投资、产权、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招投标、资质管理、担保、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流程的内控制度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制度,做好内部监督工作。

c.做好外部监督工作。加强对企业的审计、纪检监察和巡视工作,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

4.6 努力提高事业经费保障水平

水利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定额,并建立定额调整机制,争取财政资金能够保障公益性事业支出需要,减轻企业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的压力。

4.7 争取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

目前国家未出台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改革的相关具体政策,而地方政策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又难以执行,因此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应争取国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政策主要包括: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政策、人员安置政策、剥离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政策、对已实行事改企而未享受上述政策的遗留问题的处理办法以及鼓励企业整合、改革、改制的其他优惠政策。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是顺应水利事业发展的产物,为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历史,着眼未来,切实推进改革,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一定会为单位稳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2-04-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4/16/c_111785805.htm.

[2]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监督管理的意见[EB/OL].[2014-04-18].http://www.mwr.gov.cn/zwzc/zcfg/bmfggfxwj/201404/t20140418_557011.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5-09-14].http://www.sh.xinhuanet.com/2015-09/14/c_34620921.htm.

[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EB/OL].[2015-12-29].http://www.sasac.gov.cn/n85881/n85921/c2169765/content.html.

[5]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EB/OL].[2014-03-17].http://www.csrc.gov.cn/pub/shenzhen/xxfw/tzzsyd/ssgs/sszl/ssgsxx/201403/t20140317_245540.htm.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EB/OL].[2010-07-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15/c_111958679.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法[EB/OL].[2008-10-28].http://www.gov.cn/flfg/2008-10/28/content_1134207.htm.

水利事业单位 篇9

1、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目前看, 虽然大多数基层水利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 但都是简单的会计基础工作, 缺乏预算管理、收入管理等, 只是流于形式, 太过简单, 没有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领导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会计监督不到位

很多基础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意识, 有些单位甚至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系统, 虽然也有一些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 但是形同虚设, 过于简单, 没有真正起到会计监督的作用。

3、票据使用不规范, 管理不严

基础水利事业单位的票据使用不规范, 管理不严。虽然财政部门已经统一了相关的会计票据, 但是一些单位并没有严格统一采用, 而是自行制作或者购买收据;缺乏严格的票据管理规定, 在领用和开据票据时不进行严格登记, 有的基础出现款项未收回票据也收不回的现象;另外, 有些单位还在开据票据时出现做账联和发票联不致的现象;缺乏专门的票据管理人员, 导致票据遗失现象时有发生, 有时候对于开据的票据没有及时做账, 造成单位收入不实等等。

4、经济合同不合法, 管理不到位

缺乏严格的经济合同管理规定, 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合同签订存在不合法的现象, 有的未经授权, 也未经法人代表就对外签订了合同;另外, 对合同的管理也不规范, 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 合同散落到部门和单位, 有时还存在合同的丢失的现象;有的合同虽然签订了, 但是缺乏有效监督,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在合同执行过程发生变更情况也不能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严重影响了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

5、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目前, 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账务处理不及时, 缺乏责任心;在简单的现金会计记账中也不能做到日清月结, 造成很多账实不付的现象, 有的甚至在出现银行存款与对账单不符也不及时调整, 账面银行存款与对账单不符也不及时调整, 缺乏责任心, 工作拖拉, 有的长期也不对账;账务中存在账账不符的现象也不作及时处理, 造成上下级往来存在严重符, 给单位财务管理造成了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改进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议

1、树立市场经济的财务观念

水利事业单位应树立市场经济账务观念, 在接受公益性工程以国家各级财政为投入主体的同时, 也应引进其他的综合利用工程及完全经营性的工程, 并积极开展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财务管理。单位领导应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使其作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 必须提高其财务管理中的分析能力, 树立经济效益观念, 讲究效益, 节约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规范财务票据

水利事业单位应规范财务票据, 在每项工程款支付中, 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代扣代缴税款, 在纳税申请过程中, 按实际工程款的发生额核定纳税税额, 缴纳税款, 并开具专用发票。这样在水利事业单位按时纳税的同时也规范了单位的财务票据, 为单位在财务检查及审计过程中提供了有效合法的原始财务凭证;并杜绝了纳税人偷逃税款、弄虚作假的现象;更加实现了“以票控税”的目的, 取得了有效征税的良好效果。

3、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内控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机制, 是防范财务风险, 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重要手段。水利事业单位应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对于过时的要公布废止,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修订完善, 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干部职工对制度的及时了解把握。

4、积极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实践证明, 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 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面对日益增多的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检查、审计力度的加大,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要协调统一财务政策, 加强内部监督。目前, 水利事业单位要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 就必须做好内部政府采购和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并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分析, 制定工程验收和考核制度, 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跟踪检查和审计, 以防止经费超支等问题的发生。

5、加强各项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研究

不研究财经法规和政策是当前财会人员的通病, 也是财务管理水平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现在要建立研究型机关和事业单位, 不研究怎么能做好工作。财务人员要面对单位日益复杂的财经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 不能出歪主意;面对日益增多的检查和审计, 对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改革中的新情况、新做法及时做出合理的解释, 保护单位的合法收益;要能敏锐地根据国际、国内新的财经形势, 结合单位实际, 制订和推进理财办法, 不断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使单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做好上述工作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地研究, 以产生新思路、新办法, 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6、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

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是当前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经济案件频发的实际, 尤其要加强, 不能削弱。要认真研究开展财务检查和审计的方法, 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当前实际出发, 实施联合检查和审计较为有效。联合的方法主要为两种:一是与社会中介联合。充分利用社会中介人才多、经验丰富的优势, 同时发挥本单位人员熟悉情况、处于领导地位的优势, 联合检查和审计, 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当前联合的主要方式。千万不能以委托代替联合。二是单位各部门联合。财务、纪检、工程管理等部门联合, 财务人员查账册、凭证等财务资料, 纪检部门负责谈话和外调, 工程部门查实物和现场, 发挥各自长处, 互相补充, 及时交流, 全面检查和审计。此种办法威慑力大, 影响力大, 效果好。

7、加强财务人员财会法规的培训

从水利事业单位目前财务管理现状来看, 财务人员政策水平下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也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加强财会法规的培训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今后的培训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国家有关财会法规的培训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水利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和政策的研究和培训, 要有的放矢, 集中力量解决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水利事业单位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进行。除了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班等集中学习外, 还要建立财务部门的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原则上每周不少于半天, 这对提高基层单位普通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 就必须严格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财经制度,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单位领导应与时俱进, 重视财务管理, 不断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处理好改革与加强财务管理的关系, 为水利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顾乃刚.浅议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经济, 2008;1

[2]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 2008;3

[3]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政工作, 2008;6

[4]黄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经济师, 2006;6

[5]郝远秀.加强和完善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中国农业会计, 2005;7

[6]江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会计, 2003;9

[7]张古军,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水利, 2009;11

[8]周钟.浅谈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华章, 2012;4

[9]夏文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0

水利事业单位 篇10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 也在水利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出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这个发展趋势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很明显, (例如广泛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 。因此可以说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水利信息化, 其含义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 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 提高水利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处理的效能和效益。水利信息化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水利部门要向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及时提供大量的水利信息, 为防洪抗旱提供水资源保障服务。另一方面, 水利建设本身也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 因此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水利信息存在问题

甘肃省的水利事业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 从小流域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人为等多种原因, 水利发展总体水平仍很滞后。水利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 具体表现在对信息化缺乏紧迫感。对信息化工作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水利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 一些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 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 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不能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三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正常的投资渠道, 资金投入较少, 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四是尚未形成水利公用信息平台, 在信息的实用性、实时性和多样性方面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水利事业的需求。五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化的建设管理, 存在着条块分割和低水平开发等浪费现象。六是水利信息化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熟悉水利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

二、加强水利信息建设的建议

㈠强化领导, 抓好组织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水利部门要适应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把信息化建设问题真正列入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 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的工作机构, 配备必要的人员。对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 要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适时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不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激励机制, 争取在吸引信息化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稳固和发展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㈡筹集资金, 加大投资力度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 政府投入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加大投入力度必须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要立足于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 不搞“等、靠、要”, 立足于统筹规划, 坚决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 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多渠道筹集资金。

㈢抓紧建设水利政务信息系统近年来, 全省各行业的办公自动化程度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快水利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 首先应加强通信、网络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其次应使用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 实现信息编辑、传递、筛选、传阅、催办、监控、反馈、检索全过程的计算机支持, 基本达到政务信息无纸化处理的目标, 最终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规划和标准要充分、科学。规划和标准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 是项目建设的依据。凡是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并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的信息化项目, 其成效就显著, 否则, 即使建设者的热情再高、投入的资金再多, 也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很难形成规模和实现信息共享。第四, 资金投入要有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要有正常的资金投入渠道, 既要有建设资金, 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 以保障系统建设的有序发展和系统的正常运转。一些单位在系统建设中采取以水利工程建设带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第五, 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要完善和加强。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沿袭传统的思路和做法, 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大胆探索, 开拓创新, 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水利信息化工程的技术含量高, 建设难度大, 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㈣加快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基础信息公用平台建设, 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初步形成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体系, 为平台建设做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㈤加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技术交流加强信息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掌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 精通信息系统管理, 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为使信息系统尽快发挥作用, 普及信息技术已是当务之急。此外, 还要积极开展与科研教育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

三、结语

谈水利单位如何做好编研工作 篇11

一、讲“共性”更要讲“个性”

一般来讲,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编研成果的基础形式主要大事记、组织改革、基础数字汇编等,以及其他形式的专题性编研成果。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各自职能的差异,各自在工作中形成的编研成果又有一定的区别,即使是同样体裁的编研成果,在内容上也相差很远。以水利部门档案编研工作为例,编研工作必须体现水利专业工作的特点,在表达与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编研工作“共性”的前提下,体现其“个性”。比如大记事,对水利单位来讲,就要有综合大记事和专题大记事之分。其中综合大记事是记录本单位党政工团、设计施工、行政后勤各方面发生的大事,内容大致有:1、主要职能和工作范围的划分和调整;2、主要干部任免;3、主要内设机构设置和下属单位成立;4、主要决策性会议的召开及其主题;5、主要的有影响力的文件发布;6、上级机关指导方向性工作时的采访(包括上一级的来访、调研、视察);7、主要职务活动;8、其他一些由本单位领导班子认为需要记入《大记事》的内容。而专题大记事则是专门记录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关于水利事务管理比如防汛抗旱发生的大事,内容有:1、水情;2、汛情;3、旱情;4、主要措施;5、造成后果;6、上级领导视察;7、其他一些需要记入《大事记》的内容。水利大事记绝不能等同于水利局大事记,两者有明显不同。组织沿革也一样,要体现水利单位的特点。因为水利单位通常又要兼代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职能,而行使职权的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其法定代表人是地方人民政府首长。因此水利单位组织沿革除了记录本单位组织机构、人员编制、职能变更、干部任免等信息外,还要编纂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组织沿革。编写基础数字汇编,同样要有“两本帐”,一本是本单位应记录的整理数据,包括职工基本情况、经费收支基本情况、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等;一本则是本行政区域水利工作的基本数据,如开展水利专项行政执法活动情况,包括行政收费、罚没款物、行政许可等。

二、突出专题资料的编写

单位档案编研工作要突出专题资料的编写,这是由水利单位特点决定的。水利单位是专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利事务,所以专项活动多专题事务多、工程项目多。编写专题资料可以满足各方面不同需求。专题资料有以下表现形式:

(1)档案文件汇编。按照不同专题(如防汛、抗旱、防内涝等),选取有一定价值的的档案材料,按一定体例和要求,汇编成册,向有关方面提供服务。

(2)专题数据。同档案文件汇编一样,按照不同专题(如防汛、抗旱、防内涝等)选取有一定价值的档案数据,按照一定体例和要求,制作表格,向有关方面提供服务,便于其对比分析。

(3)工程专题。介绍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子项目名称、工程占地面积、工程基本结构及标准、工程造价概算决算、下达工程任务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验收单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投入使用时间、工程竣工图档号等。

(4)专题概要。即记载和反映水利重点项目工程、重大自然灾害等等,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专题,概述其要。以某次重大自然灾害为例,要在众多档案资料中进行归纳、综合,分析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的过程、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经验和教训等。将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浓缩为提要勾玄、短小精悍的专题资料,编写要求较高。

(5)专题介绍。和专题概要相比,专题介绍内容更丰富一些。以某重点工程项目为例,专题介绍应包括该建设项目的由来(即建设这一工程的原因)、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产生的效果、取得的经验、存在不足以及需引起重视的问题等。

三、做好分层次的档案编研工作

由于水利工作的特殊性,水利單位呈现“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点多”是指作业点多、工程项目多;“面广”是指分散,工作面涉及整个行政区域或整个流域;“战线长”是指工程项目工期长。由于大多数水利工程是分段施工,尤其是由于季节气候原因,不可能在一个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完成,甚至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一个工程可能随建随毁,造成战线拉长。根据这一情况,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就要分层次进行,按照管辖的范围(或专项)分别进行。属于行政区域主管范围的,由行政主管部门编纂;属于基层工作单位主管的,由主管单位负责;属于外包工程的,则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定,编制《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说明书》,内容为:本套材料的名称和代号;本套材料的任务和来源、工作依据及依据文件的编号;本套材料的任务性质和进行过程;本项目的科技水平、质量评价和技术经济效益;材料完整、准确、系统状况;主持人和参加人姓名;材料整理人和说明撰写人姓名、日期。在此基础上,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主管单位档案人员编纂专题概要或专题介绍。

四、水利单位档案编研成果要体现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是指水利单位内部所有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信仰、共识及生活准则。作为一种象征,水利文化在精神层面反映水利单位的社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单位成员根据基本要求做好业务工作。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档案,又都需要利用档案,合理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对于促进水利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利用水利单位编纂的档案编研成果,介绍本单位的发展历程,展示本单位的辉煌成就,对外树立本单位的形象,对内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有些反映本单位辉煌成就的材料,可以发给本单位全体员工,也可向社会各界宣传。一些反映自然灾害的材料,甚至可以进机关、社区、乡村和学校,起到科学普及宣传作用。所有这些档案编研成果是在水利文化建设上形成的,反过来又有益于水利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水利事业单位 篇12

水利已从农业的命脉发展为工业的命脉、城市的命脉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工程在抗御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2006年从水利部获悉, “十五” (2001~2005年) 期间, 我国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 相当于1949~2000年的水利投入总量。“十一五” (2006~2010年) 期间, 我国继续加大了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而如何提高水利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实现水利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已经摆在了我们每一位水利管理者的面前。

2 水利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 水利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必将制约着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2.1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未被全面重视

应该说, 近些年来,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引起了水利管理者的一定重视, 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具体表现在:各单位不去核算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单位、部门业绩考核不挂钩, 因此对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重视程度不够。从单位管理上看, 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 规章制度健全, 工作程序比较规范, 而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 但未能形成较完整的管理体系;从单位人员看, 在资金管理上每位干部和职工都知道要遵纪守法, 而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增减、出入库、台账、资料归集、登记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未能真正做到位, 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2.2 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不规范

总体上看,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 需要进一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表现为各单位固定资产划分不够规范, 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虽有管理制度, 但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制度难以执行;或者主要领导根本不注重制度执行, 人为因素很大, 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 造成管理效果不理想。

2.3 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物不符有可能是个别单位存在的问题, 但是, 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具体表现有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 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 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转移、增减变化情况, 也有可能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 对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 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 从而使单位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家底不清。

2.4 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监控、处置不够规范。主要具体表现在: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了固定资产以后, 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再者, 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 没有严格的处理程序, 没有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 不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评估, 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2.5 无固定资产管理考评机制

应该说, 相当多的单位或多或少的都构建了一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但却没有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的测试和评价体系, 其导致的后果是制度制定得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原因不明, 不能据此拟定纠偏措施等。对人的行为也存在负面影响, 导致人们对制度不够重视, 认为制度的执行与否无关紧要。

3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关注, 政府也在规范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探索, 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 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如: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00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2006年5月, 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十一五”期间水利改革和管理的总体目标也明确了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具体工作目标, 对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提高认识,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 “行政成本”、“绩效考评”也应该成为衡量水利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 国家投入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增多, 如果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或缺位, 那么不管资金管理方面做得多好, 其水利全面管理工作也是不完整的。因此, 提高认识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 认识不到位, 措施难到位。管理者要提高认识, 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 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把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建轻管”的旧思想, 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加强水利固定资产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紧迫性, 实现水利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3.2 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巩固成果

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近年来, 应该说每个单位甚至每年都在做。但平心而论, 每次的清产核资工作要完全做到位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清产核资, 可以全面掌握单位每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信息, 掌握固定资产最真实的现状, 以彻底摸清本单位固定资产“家底”, 掌握单位固定资产占用情况、质量情况及分布情况, 这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在清点的过程中, 首先要求各部门自行进行清点, 不管固定资产入账与否, 不管固定资产是局统一购买还是外单位赠予, 不管其是否在用, 只要固定资产在本部门的, 见物就点, 都要一一清点登记列表, 并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字上报。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根据各上报的清查表, 分别到各个部门进行核实甄别, 逐一清点, 对符合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 登记入册, 建立管理卡片, 粘贴管理标签, 并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第一责任人签字, 明确其管理责任。清查核资的重点放在核实固定资产数额是否与账目一致。对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扩建、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及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账外固定资产, 重新登记入账, 对有账无实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 对于确实已经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 按程序予以核销, 对可追回的固定资产责令追回, 并落实到具体的当事人。

在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 摸清家底以后, 还要继续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工作抓紧抓好, 可根据实际情况, 形成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 对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及完好程度进行核查, 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利用微机、专业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使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步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3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必须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建立固定资产责任制, 即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 (责任人) , 并明确各部门领导、固定资产管理员及使用者的职责范围, 日常管理和使用坚持谁使用、谁管理, 谁负责的原则。在固定资产分配、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 做到验收、登记、处置固定资产 (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 履行审批手续。财务部门严格履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日常管理职责, 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 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 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 期末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做到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并承担相应责任。

3.4 构筑有效的水利固定资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为使水利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在单位内部要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水管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激励职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主动为管理好水利固定资产献计献策, 用制度约束职工自觉管理固定资产, 让职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真正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3.5 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是适应财政改革形势、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即在固定资产清查的基础上, 以固定资产清查数据为依据, 同时实时录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起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对固定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 全面、及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

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能够保存好、利用好固定资产清查信息。固定资产管理是个连续性的工作。在固定资产清查后, 如果放松管理或不对其成果加以维护, 就会“前清后乱”, 甚至“前功尽弃”;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能够使固定资产清查后的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之相衔接, 有利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统一的体系, 使固定资产管理在良性轨道上不断前进。

3.6 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

在加强固定资产制度建设中, 尤其要注意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要借鉴企业对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企业如果想实现其经营目标, 必须优化作业链, 而对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分析的工具就是流程优化。水利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也要优化作业链, 使各环节应达到作业连接合理, 高效运转。要制订和完善实物固定资产的购入、验收、入帐、使用、报损、核销、报废等工作流程, 使各个环节能够衔接, 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具体化, 规范化。

上一篇:网络化信息平台下一篇:教学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