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

2024-05-21

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通用7篇)

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 篇1

摘要: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和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要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机制。水利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必须结合单位运行机制,加强会计人员控制责任意识,强化预算管理,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保证水利资金准确安全运用。

关键词:水利,事业,会计,内部控制

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和资产安全完整,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要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机制。 当前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一方面担负着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服务,国家给予财政补贴部分水利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补助经费的不足,又必须面向市场,通过自身掌握的资源面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创收来弥补财政经费不足。 所以水利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必须结合单位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保证水利资金准确安全运用。

1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1)管理者认识不足,内控制度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岗位牵制制度流于形式,未按会计控制制度要求设置工作岗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二是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会计内控制度仅限于“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制度执行有偏差,甚至被束之高阁;三是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不按程序办理,使内控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 内控管理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与水利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目前,财务工作与内控工作涉及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经营各环节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经营风险、 市场变化等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财务部门,这就给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从整体上,动态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以及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 判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 但目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各种不同学习背景、工作经历的人员对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理解与执行存在较大差异, 导致矛盾重重,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作用受到限制。

(3)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监督执行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眼下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虽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把它当成了财务部门的从属机构,使得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利履行其对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使内审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履行职责困难重重,达不到监督效果。 在查出问题时,往往偏重于对单位予以处罚而忽视对单位领导、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对查出的问题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予以处理,长此以往,致使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2完善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控制责任意识, 发挥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会计人员作为内控制度的实施主体,在执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落实会计内部控制,要注重会计人员责任意识的灌输与培训,营造出一种诚实守信、各负其责、相互监督、有条不紊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氛围,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内部制度控制的有效实施。

(2)健全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在控制制度形成过程,制度设计和贯彻实施等方面进行诸多创新,在制度起草时坚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在制度设计上坚持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制度的有用性;在制度实施中建立科学监管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必然使水利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及各专项资金从资金拨付及使用等方面都得到规范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挪用、转移、挤占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为依法理财提供制度保障。

(3)强化预算管理。 水利事业单位使用资金为财政资金,也就是说,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 所以预算是会计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 近几年财政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对水利财务工作和预算资金的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资金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资金,严格收支管理,从财务手续和工作程序上规范财务行为,增加预算执行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检查。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要认识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与重要性,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 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跟踪,促进单位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履行使政府赋予的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 强化单位外部相关部门的审计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履行政府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经济业务活动全部或部分进行审计检查,分析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事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5)开展内部会计控制评价,减少会计风险。 内部会计系统需要以持续的评价作为驱动力,通过持续的评价,形成改进、提高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良好机制。 通过评价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进行测试和诊断,找出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改进的重点,将事后控制转化为事前、事中控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减少会计风险。

总之,在当前新形势下,水利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统筹构建内部会计控制要素,做到控制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预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 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全过程符合会计法规的要求,保证水利专项资金合理合法使用以及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 篇2

首先,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要完善事前防范机制建设。结合财务管理办法、预算机制、资金计划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机制。在涉及到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风险防范等工作内容中,要完善职能部门设置、细化岗位职责,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控制和职能分离机制,从而确保形成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相互监督、互相制约机制。当然,要细化单位运行与业务管理等各个类型板块的具体内容,通过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实现理想的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其次,要注重事中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尤其是要确保资金货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要对资金的合法性及应用效益进行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来说,无论是单位本身,还是整个业务内容,其都涉及到资金运行、风险管理等多样元素。当然,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极其复杂、多样,因此将完善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一系列内容融入其中,必然能够实现理想的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最后,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开展来说,还需要注重完善事后监督。对于事业单位及业务经营活动来说,当出现重大经济活动后,审计监督部门要结合完善的监督程序和机制,对自身资金费用支出状况进行监督与审计,确保整体资金能够按照计划和预算实现合理安排。通过确保资金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然,要充分发挥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互相监督,相互制约,从而实现整个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系统化开展。

4 、结语

对于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活动来说,完善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细致化的管理元素应用,实际上都是当前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实质性要求,相对于传统的事业单位经营理念而言,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直接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但是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其缺乏对单位业务内容的有效融入,因此限制了整个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随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思路不断成熟、优化,必须完善优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优化与融入。

参考文献

[1] 杨春雪.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2,6:105-109.

[2] 聂兴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33:52-56.

[3] 李宇立.A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会计控制改进研究[J].商业经济.2015,36:72-79.

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一、前言

国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很重要的,成本控制与成本支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想保证项目获得盈利,就要加强财务管理,注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有利于控制实现投标项目的盈利,实现增值。水利工程项目要加强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针对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会计内部控制的能力。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1.提高工程的预算能力

内部会计控制应用在水利工程的准备阶段,能够促使工程合理进行预算,保证工程预算的合理化。在进行工程预算时,了解内部会计控制起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工程预算时,由于水利工程与一般项目不同,其属于大型基础性建设工程,在施工前,必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对其施工的全过程进行项目可行性的财务分析,尤其是要提出合理的资金预算。资金预算包括工程造价的预算、以及劳动力预算,要对工程量和费用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手段,对其进行财务分析。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减少项目资金投入的风险。

其次,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投标时,要对该项目的投标文件进行分析,了解具体的投标流程;还要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招标人提供的设计图纸及有关的技术说明书,对工程所在地的各种造价信息、规定要了解;对企业定额、类似工程的成本核算资料,对其他与报价有关的各项政策、规定及调整系数等因素都要了解,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在标价报价的计算过程中,对于不可预见费用的计算必须慎重考虑,不要遗漏。尽可能降低投标的价格,减少预算。

2.有利于内部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控制成本。成本控制是施工方根据一定的目的建立的成本管理的目标。水利工程项目投标的成本控制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生产消耗费用进行控制,降低工程支出的成本,使水利工程的收入增长高于成本消耗,有效实现成本的节约。在成本控制的工程中,影响因素有很多,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材料、成本管理的制度等都会影响到成本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应用能够防止资金被占用,保证各个阶段资金的充足支持;还有能够加强资金的安全性,杜绝挪用公款等不良行为。内部成本控制能够更好的监督实施工程,控制施工管理的费用;还能够对人工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缩短工程的周期,也能够减少成本支出,有效实现成本控制。

3.有利于工程的验收

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简化工程验收的步骤,为工程验收提供保障。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对竣工的工程所使用的资金进行规整,对施工的费用进行整合,了解实际施工的费用,进行实际报价,能够在对账款、工程造价等审查的过程中,正确评估工程的整体效益;还能够提高项目财务管理的水平,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利益。

三、水利工程建设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

1.内部环境较差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内部存在涉诸多问题,内部环境较差,出现一系列的违规的现象,严重时出现违法的情况。例如近几年经常出现的“挪用”项目建设资金,贪污受贿事件等,都是发生在水利工程内部,由监管部门查出的。这些事件都说明水利工程的内部环境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内部环境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步调,环境的质量极大影响着内部监控的质量,内部环境得问题主要出现在领导素质良莠不齐,部门的职责分配不明,施工监管不力。

2.风险评估体系不完整

在对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控制时,主要包括分析内部环境,识别经济活動中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降低风险。现代水利工程等大型项目一般存在着政府性的债务,2013年,审计署对全国政府性的债务进行统计,发现我国社会性工程的负债率已接近国际警戒线,高于国家的负载率的警戒线,这种情况堪忧,从侧面说明了水利工程内部会计风险评估体系存在着较大的漏洞。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的效果较差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贪污腐败的情况、效率低下的情况,权责不明的部门中存在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情况。还有就是内部会计控制、会计资金风险评估的相关体系、评估工作没有形成整体,内部会计控制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3.内部会计控制不严格

水利工程项目预算、招标是极为重要的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资金虚报的行为,例如报销假发票,或者是接受假发票的情况,水利工程项目对票据审核不严格,导致财务出现较大的流失。由于中国关注水利项目的发展,中国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大过程在进行招标活动时,负责招标的人员经常出现干预招标流程,进行转标的事情,在这种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受贿情况,一项招标工程就能让某些领导获得巨大的金钱收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在进行审核时,把关不严格,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会计控制不严格,流于形式。

4.内部会计控制监管不利

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尤其在财务管理的控制上,水利利工程建设中的监管存在着监管不利的现象,一种表现在没有具体的监管部门,一种表现在没有具体的监管制度作为依据。

四、水利工程建设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完善项目的管理阶层的结构

由于现在水利工程项目重视施工过程,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上,主要有个人决断,管理阶层出现流于表面的形式,控股高的股东具有较高的决定权,一般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出现绝对的掌握权,导致水利工行建设施工难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影响质量的监管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法人结构的调整,将公司的各种制度进行分离,保证工作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2.提高会计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面对较高质量要求的现实情况下,首先水利工程建设要选用高质量、高素质的会计控制人才,注意提高会计师的专业能力,为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为他们创造各种培训资源,进行上下级的业务指导,鼓励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深造。同时注意对学习情况的质量监控,保证这些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内部的会计控制政策

完善相关政策,做到有据可依,有奖有罚,提高专业人员的专注力,提高工作热情,制订政策要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还要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简化,将其中不影响、重复的规定删除,最大限度的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中各部门信息沟通的效率。

五、结语

水利工程是国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国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的财务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进程,财务内部会计控制的水平的提高会对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因此要重视现代社会的水利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分析会计控制中的问题,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能力,完善水利工程的内部组织结构,不断创新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尝试探究一条适合水利工程建设内部会计控制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如琮.水利工程建設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 [2]邢玉华.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59.

[3]杨霞.论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4,(9):66-67.

[4]马宝玉.水利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财会学习.2016,(6):63-64.

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 篇4

关键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水利事业单位

1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现状与特点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水利行业中社会服务功能。近几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水利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水利事业单位采购业务也逐渐扩大。在资产采购过程中,资金浪费、贪污、舞弊等风险随之增加。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实现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精细化管理,国家及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利部直属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1]。就目前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政府采购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和风险:

a. 政府采购中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从采购范围和采购流程角度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规范,涉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规定较少,加之政相关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需要较高的技术等专业背景,而在编制采购预算时重金额、轻说明,导致专用设备采购在很难做到综合利用,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b. 采购管理体系多样化,专业性人才缺乏。政府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化水平高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采购业务。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采购程序,还要掌握财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通用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等专业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水利事业单位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政府采购工作,但只是在部门工作内容上做了调整,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效益和运作质量。

c. 采购工作周期长、灵活性差。按照政府采购程序,从预算实施方案申报到上报政府采购实施计划,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科学研究时效性强、品种多,如此长的采购周期显然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要求。此外,由于水利突发事件和天灾人祸等不测因素原因,急需购置未列入计划的设备,按政府采购招投标方式无法满足。

为了解决水利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降低风险,需要提高水利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实现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

2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

为实现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在水利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和适应外部环境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的系统,并随着经济思想、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2]。2008年5月22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4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我国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2011年11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其目的在于:①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增强单位领导班子的风险管控意识,促进各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②打击发票违法犯罪和治理“小金库”问题提供制度性保障,防止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遏制腐败现象;③将预算、收支、资产管理、基建、经济合同、内外监督等纳入一个统一的管控体系中,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同时便于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结合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可以构建相关的内部控制,实现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精细化的要求。在政府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水利事业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a. 政府采购的控制环境建设[3]。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控制环境建设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它确定了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目标,构建政府采购工作的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员)及其责权利,以及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文化底蕴。

b. 政府采购活动控制。政府采购活动控制是在对政府采购工作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并建立合理的控制制度,是政府采购工作的具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管理、资产管理与控制。

c. 政府采购控制手段。政府采购控制手段是水利事业单位在实施政府采购工作中,为实现其目标过程中采用的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例如全面预算管理和信息系统等。

d.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中,内部控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水利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以及国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需要根据单位工作性质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对政府采购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价,从而不断地推动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是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保持有效性的基础。

3基于内部控制的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3.1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建立了政府采购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首先,单位文化决定了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次,单位组织结构设计影响到政府采购的流程与效率;最后,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促使单位注意相关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和薪酬等方面的日常业务,招聘并保留一定数量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员工。

3.1.1 单位文化建设

就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而言,单位人员组成比较稳定,人员流动少,基层员工素质相对较高,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单位首先需树立强调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重要性的愿景,并建立行为规范向所有员工传达。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深入的参与其中,起表率作用,对违反有关政府采购政策和行为规范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单位员工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准,在履行政府采购工作中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政府采购的执行与资产保管使用往往牵涉到单位中大部分岗位和员工,因此在单位内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设单位文化,有利于在整个单位形成诚信守法、成本节约和资产高效利用的氛围。

3.1.2 建立高效的政府采购工作机构

政府采购组织结构是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中关于人、岗位和任务,及其之间特定关系的架构网络和支持体系。这一架构反映了政府采购工作中涉及的机构(或/和岗位)之间的责权利结构。合理的机构(岗位)设置有助于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

针对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对象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对于采购量大的单位可以专门设置机构,而对于业务较少的单位来说,则可以设置相应的岗位,由专人来负责。专业机构或岗位设置应明确工作职责,安排具有较高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的员工;同时,单位设置内审机构或相应职责的部门也可以保证政府采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最终在单位形成预算、采购、资产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体系。水利事业单位还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及时更新与政府采购业务有关的政策制度文件。

3.1.3 人力资源政策

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对员工的政治和专业素质要求高。随着未来水利单位业务的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单位人事部门对员工在政策水平、专业能力和政治素质进行不断的培训和考核,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2业务流程优化

政府采购业务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政府采购工作的具体体现,其流程再造是实现政府采购工作精细化的关键。水利事业单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流程优化。

3.2.1 采购与付款业务

采购与付款业务是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核心。加强单位采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和付款的规范,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是关系到降低采购成本、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的关键。一般而言水利事业单位在采购与付款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单位内部采购制度,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出现重大差错、舞弊或欺诈而导致损失;③采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造成单位资金损失、资金浪费或贪污舞弊;④验收程序不合规范,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⑤付款方式不恰当,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或出现贪污舞弊[4]。

因此,在业务流程中,水利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依据国家政府采购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全面优化采购付款流程建立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及采购后评估工作流程及其相应制度,并严格执行以下内容:

a. 优化单位组织结构与岗位设计,做到不相容职责分离,确保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采购活动组织与质疑投诉检查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b. 严格业务授权审批制度与程序,加强业务记录。同时,对于大宗设备、物资或重大服务采购业务,应当由按照“三中一大”的决策要求,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成立由单位内部资产、财会、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采购工作小组,形成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加强对采购业务各个环节的控制,并对重大采购项目要成立验收小组。

c. 在采购与付款过程应积极发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建立与完善采购、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机制。

3.2.2 资产管理

尽管资产管理并非直接构成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部分,但其对政府采购工作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否有效的实现至关重要。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风险:政府采购的资产积压,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甚至造成资产毁损,导致财政资金的损失;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率低下,重复购买;资产管理不善,导致政府采购的资产毁损、被贪污或偷盗。

在单位资产管理中需要合理设置资产管理机构或岗位,明确其职责,严格资产的收发制度,制订科学的盘点制度,让资产管理部门参与资产购置的计划制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和资产的毁损与贪污挪用[5]。

此外,水利事业单位还应加强资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仪器采购的重复性。对资产采购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定期对资产盘点核查,与资产管理部门保持信息畅通,进行有效衔接。对于已有或闲置的仪器设备坚决不予采购。做好资产在单位内部的有效共享,对已有的、而其拥有部门已不再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优先转让给单位内部其他需要采购同类设备的部门,从而进一步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采购。

3.3控制方法运用

3.3.1 全面预算管理

实现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的计划与控制职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编制单位预算书时,要求明确到所需采购仪器设备的种类与数量;审核时,重点关注项目是否漏报、采购项目是否具体明确、预算价格是否高合理、询价依据是否充分、是否为必须采购项,以及是否存在人为拆分项目等问题。其中尤其要求对科研项目的申请书进行严格审批,细化课题经费的申请依据。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申请书,严格审批制度,细化课题经费申请的依据,这些措施为有效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创造条件。此外,政府采购执行部门依据采购预算办理政府采购事项,并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职能分离。

3.3.2 信息系统

政府采购工作具有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流程复杂、跨度时间长等特点,一笔政府采购业务需要经过部门预算报送及批复、政府采购计划报送、标书编写及政府采购实施、政府采购执行情况报送、政府采购资料归档备案等,有的还需要经过进口设备或政府采购方式变更申请及批复,时间跨度一般在半年以上。

信息系统则在业务协调、数据处理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政府采购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趋势,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信息化采购。电子化采购可使采购部门优先获得采购的主动权,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和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政府采购新方式,逐步建立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平台和交易平台,全面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6]。

在单位内部,水利事业单位可以在财务业务系统下开发的政府采购子系统,包括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维护、政府采购执行申请、政府采购支付申请、政府采购档案备案、政府采购进度查询等模块。一方面,政府采购子系统的各项内容在财务系统都能找到对应模块,如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维护对应财务系统的项目预算;另一方面,系统数据可在财务系统进行“穿透式”查询。这样,政府采购子系统就与财务系统实现了无缝连接,监管人员也可以随时对采购进度与支付信息进行动态监控。

3.4政府采购评价制度

单位内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水利事业单位政府评价采购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以及进一步完善的依据[7]。评价内容应重点关注:①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采购业务;②对于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行集中采购;③是否存在拆分政府采购项目逃避公开招标的情形;④采购进口品或变更采购方式的项目是否履行了审批手续;⑤涉及节能、环保、安全产品的项目是否执行了相关政策;⑥是否按时发布了采购信息;⑦对采购限额标准以上公开招标数据标准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是否按照法定要求选择采购方式;⑧是否按照规定履行验收程序;⑨与采购业务相关的其他情形。

4结 论

实现水利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精细化管理,需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政府采购目标为导向,建设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组织结构,并营造良好的单位文化基础,同时实现单位政府采购流程再造,并依据流程设计控制制度,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工具提高工作业绩。另外,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还需要评价与改进,因此,建立政府采购评价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平.企业内部控制操作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李志荣.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中国政府采购,2005(5):38-39.

[3]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胡志丽.采购付款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2(15):65-67.

[5]陈永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初探[J].财政监督,2012(12):33-34.

[6]陈紫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研究,2011(5):48-52.

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小议 篇5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水利关系着国家农业、生态等多方面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水利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否,加强和改善水利行业发展成为重要任务,这要求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而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有必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特征,探寻解决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需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属于行政性事业单位;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发电、旅游等商品性产品和服务,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统一体,其管理模式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模式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别。在具有混合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里,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具体会计项目难以确切计量和界定,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复杂及财务管理的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并且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和管理,这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检查与管理,使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压力加大,各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用于经营管理的精力减少,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财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使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不利环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财务风险加大。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少健全的内控环境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要使财务管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所以对市场经济相关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存在歪曲。水利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反而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强化员工束缚和管制的条条框框。

其次,财务管理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有许多水利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便没有时间限制,再加上意识薄弱,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处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缺乏合理性,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迎合形势的需要,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最后,財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受到财政支持,不存在市场上的压力,对资金只注重分配和使用,不重视其使用效益,因此也缺乏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环境。偏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构,偏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已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效果与预算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水平不高,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首先是财务预算的理念没有在水利水利事业单位深入。集中表现为领导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管理面较窄,很多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既定预算方案的执行不严格,存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其次,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保留了计划经济编制的痕迹,方法比较简单,新的预算是以去年的预算计划为基础,往往重视数据的变动,没有考虑本单位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缺少对预算计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规划,一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便会使资金陷入短缺的境地。

最后,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时,采用分部门预算最后汇总的方法,预算缺少整体性和协调性,无法对资金的使用做出弹性调整,增加了预算执行的被动性。

(三)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收支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没有规范的收支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便会无法覆盖整个单位,无法做到单位情况相符,也无法达到财务预算的目的。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的不规范涉及到诸多情况。

1.私设“小金库”。水利事业单位既有行政性质又有企业性质,每年会有财政性转移收入,但是转移性收入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情况,或者不将财政性资金转移,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私设小金库。另外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收入核算,逃避财政的监督管理;将正常的经营收入等转移到工会或单位食堂账上,用于发放福利津贴或请客招待等也存在。

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 篇6

当前管理会计改革已成热门话题, 管理内容如何融入会计, 会计监管范围又怎样向管理领域延伸, 这一直是研究、探讨并实践着的内容。从中国财政部会计改革, 到地方改革的诸多举措可以看到, 会计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它是财务会计发展的阶段性体现。会计工作将由原来的财务核算监督更多地向高层次的管理型转变, 财务核算监督将被深入到业务管理、风险控制、内控管理等相关内容。它将走向战略管理、全局管理。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更是一面旗帜, 它指明了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管理会计改革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发展, 使其有法规可依, 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又给管理会计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内容、新思路、新途径。二者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内容、要求及影响

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 我们看到机关单位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分析风险, 提出应对策略;关注关键岗位人员管理胜任能力、资产信息管理编报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对外投资情况;自我评价, 并出具评价报告等。它把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反映得很全面、很具体。全面勾划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特色。它体现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这部内部控制规范更是管理会计改革的先行兵。

通过内部控制内容反映, 我们可以看到:内控的建立和实施, 需要有专门业务胜任能力的技术人员出任。它关系到监督质量及出具评价报告的质量。风险评估及提出策略, 它关系到整个机关单位全局长远的发展, 更为其科学筹资投资、决策管理等提供有利保证。对报表、预算、基建、投资等的监管, 也是更高级别财务管理的要求, 在“双重”监督管理中保障报表、数据真实可信;保障基建程序内容等合法正确及必要性;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等等。往后, 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更是审计部门对机关单位全局、全方位深入管理。这不仅涉及财务、审计内容, 同时还涉及业务方面的管理、风险的控制、岗位管理的分析、采购方面的监管等。它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其涉及的工作内容来看, 这更像是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工作内容。

因此, 随着管理会计改革春风的强劲吹起, 必然促进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岗位的设置。本人认为, 近二三年时间里, 在各大医院、各高校、厅级单位及政府相关管理监督部门必然催生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这一岗位。这是财务改革的必然, 也是管理会计改革的举措, 更是完善内部控制, 完善管理会计工作的要求。单一的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并不能站在机关单位管理全局的高度去监管并协调多个部门。同时, 总会计师的工作职责也远远超过机关单位财务、审计负责人的工作职责, 它可以对业务经济活动监管、岗位胜任能力分析、财务内审监管, 提出合理科学有效的意见。这是单一的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所做不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管理会计改革的内容, 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单位及政府部门的工作现状和问题

机关单位财务工作内容不是很复杂, 更多是涉及收入、支出、报表等方面。很少涉及股票上市、投资获利、合并重组等。正因为如此, 往往给机关单位内部审计或内控以“松懈”。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存在不执行或少执行的情况。这本身就违背了其工作职责。从审计、内部控制工作而言, 一年到头, 可能更多的就是年终时几张汇总表、总结报告就了事。没有专项审计或抽样审计等, 有些甚至没有评估报告, 更不说改进意见了。纸质报告或总结, 成了敷衍了事、“完成任务”。

政府部门对机关单位财务的监管显然不足。通过上报的纸质材料、汇总材料等就可以看出其工作量, 工作成效了?针对性的全面审计、专项审计、抽样审计还是必要的, 如果就是对大企业大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对财政大额资金进行全面审计, 而没有对中小企业, 机关单位进行审计。那中小企业、机关单位的审计监管又在哪呢?难道机关事业单位就没有常规审计了吗?有时, 几年下来都没有遇到过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职责之一就是保证财政资金、国家资金合法有效正确使用, 并促进其高效运用。我想:这样的职责, 不应该根据资金大小确定审计与否吧……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众所周知:中国人讲人情, 怕得罪人。在当前改革中, 中央已明确表示, 敢于改革, 敢于淌这浑水。该处罚的就处罚, 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一定追究。此次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上至中央领导, 下到地方官员首先对改革身先士卒, 从本身做起加大赏罚力度, 落实问责制, 敢于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不完善、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情况, 就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可以通过下文批评、通报、处分相关人员等形式加以要求和约束;对于出现重大经济问题、重大责任的, 应该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对于政府审计部门, 应该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审计的定期时限, 以杜绝长期没有审计的情况。通过政府专业审计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审计工作,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力。如果其工作没有做到位, 也应该受到相应的批评、通报、处分相关人员等。对于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出现的重大责任和失误, 相应的政府审计部门、主管部门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促进问责制的落实。

当前, 我国在官员干部问责制方面落实不足, 应加大赏罚力度, 可以法律形式加以落实。其关键在领导干部先带头执行, 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和执行。

摘要:浅析管理会计与内控关系。管理会计将被深入到业务管理、风险控制、内控管理等内容中。它促进机关单位内控制度的发展。内控制度的完善又给管理会计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内部控制工作内容、要求及影响。内控内容全面, 涉及业务人事财务等, 必然促进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单位及政府审计部门工作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在领导干部带头落实问责制, 加大赏罚力度。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 篇7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控制企业为了保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以实现社会公共效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随着财政改革的日益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也不断加强,已经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

1.事业单位会计内控与监督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是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现况

事业单位会计内控与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事业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最主要的监督手段。但实际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一直不尽如人意。

2.1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弱化的表现

2.1.1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近年,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企业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擅自处置或调用本企业资产;一些企業搞账外账,以逃避地方政府对资产的管理监督;还有一些企业私设小金库,用预算外资金请客送礼等等,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1.2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从每年的财税大检查中可以看出,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字不实,存在偷漏税现象。

2.1.3会计信息失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参谋的财会部门理应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但实际情况确未尽人意。

2.2事业单位会计内控与监督弱化原因

2.2.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具备良好的内控意识,才能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并促使其有效实施。但实际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内控意识相对薄弱。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忽视其控制监督职能。同时财务人员控制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

2.2.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部分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2.2.3内外监督力度不够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整体上没有建立起对单位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

3.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软弱无力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内控与监督已成为共识。

3.1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应当对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的内容,强化其支持会计人员工作的力度,提高其作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3.2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制度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确定不相容职务,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与制约,进而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3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监督体系

3.3.1要加强立法,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保证监督工作落实。

3.3.2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3.3改变过去传统的事后监督、会计检查的监督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事前预测、会计控制、检查分析、总结评价的方法体系,进一步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3.4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3.4.1要彻底转变事业单位重核算轻监督的思想,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作用。

3.4.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会计监督体系,注意发挥各自的功效,加强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3.4.3领导要带头学习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认识到谁是会计责任主体,履行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领导责任,并动员群众参与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3.5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处在利益的交叉点上,因此,须要求其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公平地对待各方;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道德观。

上一篇:师生良好沟通论文下一篇:分布式新能源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