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精选12篇)
事业单位会计 篇1
2000年以来, 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 我国相继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为此, 也陆续发布了8个补充规定用于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为了进一步适应深化财政改革的需求, 财政部经过调查摸底、起草初稿、模拟运行和修改完善等阶段制定并发布了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该制度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 在多个方面体现出了相同的管理要求和账务处理原则, 比如: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大账”等方面。这些方面均体现了新制度与原有制度的改革差别和创新突破, 进一步提升了行政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强化了会计核算信息的有用性。但两项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核算方法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两项制度的总体比较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方面来看, 存在着不同的情况:会计科目名称和核算内容完全一致;会计科目名称相同、核算内容不同;会计科目名称相近、核算内容相同;会计科目名称和核算内容均不同。
下面将按会计科目的不同分类入手, 重点从相同业务涉及的相同或相近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和过程等多个方面对两项制度展开探讨和分析, 找出两项制度的差别。
二、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比较
资产类科目中的“预付账款”和“存货”科目, 核算业务和科目名称相同, 但会计核算方法不尽相同。另外,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各设置了单独的会计科目, 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一) “预付账款”科目
1、外购固定资产发生预付款项, 按实际预付的金额作相应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仅作预付款项增加处理, 不作支出的处理;行政单位需作预付款项增加和确认支出的双分录。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2、收到固定资产并补付余款时, 事业单位冲销预付账款并以全额作支出处理, 同时以全额确认固定资产;而行政单位作预付账款冲减外, 还需作按补付金额确认支出和按全额确认固定资产的双分录处理。
事业单位:
同时,
行政单位:
(二) “存货”科目
1、购入存货已验收入库并付全款, 按入库存货的实际成本确定存货的入账价值。事业单位仅作存货增加处理, 不作支出的处理;而行政单位则需作存货增加和确认支出的双分录。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2、从库房发出存货时, 按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事业单位作支出处理;行政单位则作净资产减少的处理, 不作支出处理。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三) 事业单位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单独设置了“短期投资”科目, 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 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 (含1年) 的投资;“长期投资”科目, 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 持有时间超过1年 (不含1年) 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应收票据”科目, 核算事业单位因开展经营活动销售产品、提供有偿服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行政单位未设置以上科目。
(四) 行政单位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
行政单位单独设置了“政府储备物资”科目, 核算行政单位直接储存管理的各项政府应急或救灾物资等;“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核算由行政单位占有并直接负责维护管理、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工程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受托代理资产”科目, 核算行政单位接受委托方委托管理的各项资产, 包括受托指定转增的物资、受托储存管理的物资等。事业单位未设置以上科目。
三、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比较
负债类科目中收缴财政款项的科目、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科目, 会计业务和科目名称相同或相近, 但会计核算方法不尽相同。另外,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各设置了单独的会计科目, 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一) 收缴财政款项的科目
对于收缴财政款项, 事业单位设置“应缴国库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而行政单位仅设置“应缴财政款”科目。
1、收到应上缴财政的款项时, 按实际收到的金额作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2、上缴财政款项时, 按实际上缴的金额作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二) “应付账款”科目
1、外购存货发生应付款项时, 按应付未付的金额进行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只作存货增加的处理;行政单位不仅作存货增加的处理, 还要作净资产减少的处理。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2、偿付应付款时, 事业单位作应付账款负债的减少;行政单位作应付账款与在净资产中应冲减金额的减少和确认支出的双分录。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三) “长期应付款”科目
1、融资租赁或跨年分期付款方式取得固定资产时, 事业单位按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增加固定资产, 按应付未付金额计入长期应付款, 按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差额增加固定资产对应的净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 同时按实际付款金额增加事业支出;行政单位按照实际付款金额作经费支出, 按应付未付金额计入长期应付款和减少净资产——待偿债净资产的同时, 要按固定资产成本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对应的净资产——资产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
同时,
行政单位:
2.、分期偿付长期应付款时,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虽然都按照实付金额作支出和净资产的增加, 但事业单位增加的净资产是固定资产所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而行政单位增加的净资产是长期应付款所对应的待偿债净资产。
事业单位:
同时,
行政单位:
(四) 事业单位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单独设置了“短期借款”科目, 核算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 (含1年) 以内的各种借款;“长期借款”科目, 核算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 (不含1年) 的各种借款;“应付票据”科目, 核算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预收账款”科目, 核算事业单位按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行政单位未设置以上科目。
(五) 行政单位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
行政单位单独设置了“应付财政补贴款”科目, 核算负责发放政府补贴的行政单位, 按照规定应当支付给政府补贴接受者的各种政府补贴款;“受托代理负债”科目, 核算行政单位接受委托, 取得受托管理资产时形成的负债。事业单位未设置以上科目。
四、净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比较
净资产科目中重点对“非流动资产基金”与“资产基金”科目、期末结转科目进行分析比较, 体会两项核算业务的会计核算差异。另外,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各设置了单独的会计科目, 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一) “非流动资产基金”与“资产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这四种非流动资产所占用的金额。
行政单位设置“资产基金”科目, 核算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 公共基础设施等七项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用的金额。
两个科目在核算时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1、取得各项资产时, 事业单位涉及四项非流动资产需作在净资产增加的相应处理和确认支出的双分录;行政单位涉及三项流动资产、四项非流动资产共七项非货币性资产需作在净资产增加的相应处理和确认支出的双分录。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2、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计提摊销, 事业单位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行政单位冲减“资产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
(二) 期末结转科目
期末收支结转或年末结转时, 行政单位仅设置了“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3个科目;而事业单位设置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6个科目, 结转核算较行政单位复杂得多。
1、期末对财政性收入的结转。
2、期末对财政性支出的结转。
3、期 (年) 末对已完工的财政性项目支出的结转。
4、期末对非财政专项资金收入的结转。
5、期末对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结转。
6、年 (期) 末对已完成非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的结转。
7、期末对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收入的结转。
8、期末对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的结转。
9、年末将非财政性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贷方结余进行结转。
(三) 事业单位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设置“事业基金”科目, 核算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扣除结余分配后的滚存金额;设置“专用基金”科目, 核算按规定用途提取或设置专门用途的净资产, 主要包括修购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而行政单位未设置上述科目。
(四) 行政单位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
行政单位设置了“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核算行政单位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而事业单位未设置此科目。
五、收入类会计科目的比较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收入类科目的设置上, 差异较大, 分别予以介绍。
(一) 行政单位收入科目的核算
行政单位仅设置“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 核算收到本级财政拨款收入和除此以外的收入。
1、收到财政拨入经费的处理。
2、收到财政拨款以外收入的处理。
(二) 事业单位收入科目的核算
事业单位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6个科目。
1、收到本级财政拨款的处理。
2、收到专业业务活动收入、非财政拨款、附属单位交来款项、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收入、其他收入的处理。
六、支出类会计科目的比较
(一) 行政单位支出科目的核算
行政单位仅设置“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两个支出科目, 前者核算行政单位自身发生的所有支出, 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财政拨款支出、非财政拨款支出;后者核算行政单位拨付下属单位的非同级财政拨款的资金。
1、单位自身发生支出的处理。
2、拨付下属单位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的处理。
(二) 事业单位支出科目的核算
事业单位设置“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5个科目。
1、事业单位开展主要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发生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处理。
2、事业单位按规定上缴上级资金、用非财政资金对附属单位进行补助、在专业业务活动之外发生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支出、其他各项支出的处理。
事业单位会计 篇2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常用的两种会计类型,他们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之处,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对,目的在于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两者的实质,提高我们的实务操作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差异
1、概述
1.1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是相对企业单位而言的,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属于国家的分支机构。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计量、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比如医院预算,它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类,其中,收入预算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医疗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1.2企业单位会计。企业单位是一种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分为国企和私企,本文主要讨论私企。企业会计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计量、记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营、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企业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会计的具体内容是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的,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2.1核算基础不同。会计的核算基础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为核算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核算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它并关注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最大的区别在于,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它的实质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国家公益组织,因此不承担自负盈亏的风险,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核算基础。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时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会计上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因为这种核算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能更好的做出经营决策。
2.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五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六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其实,两者在资产和负债科目的核算基本一致,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以下几方面:
(1)收入方面: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服务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的渠道有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又可以分为差额拨款单位和全额拨款单位。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合法收入,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利润。
(2)费用方面:事业单位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会导致本期净资产的减少。其目的是耗费。企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是一种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企业新资产。
(3)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方面: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与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一组相对概念。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是指该事业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本期结余和未弥补亏损。产权单一是其最大的特点。比如医院净资产,它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和完成医、教、研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医院资产的基本来源,而不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所有者权益那样,是属于企业股东所有。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一种所有权,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4)利润方面: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这就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福利性。因此,利润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所独有的。企业会计中的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准确核算企业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费是否正确,尤其是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2.3会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在实际的账务处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一般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根据支付方式的不同,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下面以购买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说明。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例:2013年12月5日,某医院财务部门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支付购买麻醉机20台,价值200万元。该设备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并投入使用。(单位:万元)
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疗卫生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同上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而对于企业来说,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是企业自有的资金,因此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贷方科目一般是:银行存款。
(2)专用基金核算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提取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等。专用基金一般不直接参加事业单位的相关服务活动,其运动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比如医院,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而这种专用基金在企业会计中是没有的。
3、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一些思考
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之间由于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事业单位应该走向社会化、企业化,将竞争机制引入事业单位,能否缩小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3.1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核算遵循的会计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在大体上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对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核算上的规定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建立一套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均起作用的会计理论概念或框架,并对极少数特殊问题进行专门规定或概述,是完全可行的。
3.2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管理模式趋同。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性质不同,会计分为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这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也存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两套会计指导体系,但是我国于2011年开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化,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逐渐趋向于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会逐渐减小。(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6
[2]常晨.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比较与趋势分析[J].财经论坛,2010,8
事业单位会计 篇3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影响;措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我国的实行时间还比较短,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变革的重要步骤,尤其是在会计核算方面更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制度实行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亟待改善。因此,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要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效完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运营的全过程中,都有会计核算工作的参与。它的主要职能就是详实的记录事业单位资金的配置的全过程,是事业单位财务运营状况的代表,也是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目标的重要依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为了更好的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其社会职能,应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还要保证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提高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实现其长远发展。同时,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有助于国家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增加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主体和会计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事业单位以往的会计核算中,没有明确的划分会计要素,只是在核算的时候,将会计要素归为会计科目,因此,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科目只是简单的分为3类,即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但是,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明确了财务要素内容,并使其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这不仅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规范,也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往的会计核算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预算资金的管理上,使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全面性、科学性、真实性。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内容。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也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划分更为的细化、具体以及明确,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内容。实现了事业单位与国家财经法规的动态衔接,并且还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进行分开核算,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更加的具体化、明确化。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政策改变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在原来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在,主要是通过单位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账户进行固定资产的账面核算,但是这样的固定资产很不全面,无法正确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会计核算中引入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保证了会计固定资产核算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四)新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性地变革了财务报表体系。原来的会计核算工作极为的不规范,并且财务报表内容缺失,无法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例如,原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内容不完整,目前,已经增加了报表内容,使其更加的全面、合理。同时,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了完善,既要有会计报表,还要包含附注。变革后的财务报告更加的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使其更加的规范化、全面化,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有序。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和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下,事业单位加强了对会计核算内容的规范,具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目的、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对象、会计基本要领以及财政项目构成和分类等等。事业单位必须有效确保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完善,并且加强各制度的最大作用的发挥。其次,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事业单位要根据新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机的实施应对措施,保证新制度的有力执行,稳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有效落实,对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不规范行为,一定要严格处置,以做效尤,并且要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工作的完整性和基础性。
(二)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是国家加大事业单位市场化的重要环节,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市场化。但是在新的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涉及最为广泛的是单位的资金支配情况,但是关于资金周转的内容几乎没有。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生产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依赖国家财政的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对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资金周转管理的缺失,也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因此,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应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到资金周转工作中,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其会计核算的基础,既能有效表明事业单位的资金支配情况,也能全面的反映单位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2014,(6):172-173.
[2]裴敏.探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会计师,2015,(9):47-48.
事业单位会计 篇4
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分析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是基于原有会计制度, 同时沿用相关有效部分进行科学创新及改善。 具体来讲,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原制度相比其主要变化为:1会计要素及主体的变化。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并没有明确界定, 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时将会计科目作为会计要素, 同时把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科目和资金应用科目及资金结存类科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会计要素给出了明确规定, 主要是将会计要素详细分为资产及负债和收入,再加上支出及净资产等方面,这充分健全了会计要素内容, 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主要依据。 2新会计核算内容的添加。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与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收支分类及国有资产管理, 再者是部门预算等方面会计核算内容, 这也可以说是和国家财务法规政策完美衔接的实现。 3核算方式的改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止添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及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科目, 其合理去掉了固定基金科目。 4添加了核算在建工程科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基本建设投资需求单独核算。 5健全了会计科目体系及应用说明。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补充及修改, 按照之前会计核算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会计科目删减及修改与界定,从而将会计科目编号逐渐统一。 6财务报表结构及体系。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严格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是会计报表及附注组成。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同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再者是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严且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则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并且其间存在诸多虚假问题,记账凭证也不规范,账簿设置书写问题众多。 同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并不注重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更是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混乱且无章可循,从而各项工作仅流于形式。 并且,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使得会计核算不能发挥其效用, 这也降低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及质量, 再加上监察机制的缺失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问题长时间不能纠正,或是存在各类财务犯罪问题。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衔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旧制度技术方面的深层改革,从而实现了财务管理方式及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会计职能等方面的修正及改进,这样能够深刻反映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这也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从而降低财政资金风险,同时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并且有效健全了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全方位促进政府会计改革。
4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宣传
财政部门应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 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对该方面的认识及理解。 事业单位也应持续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工作, 使其能够深刻了解新制度的内容及精髓,掌握新旧制度的不同点,保障新会计制度具体操作规范性、正确性,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及全面总结。
5会计核算软件及信息系统更新
事业单位应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及时更新及完善自身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及会计信息系统, 从而保障会计新旧科目的完美衔接,确保各类会计信息正确录入,同时为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6新旧制度衔接会计实务处理
新旧制度衔接会计实务处理应注重自身单位各项资产清查,保证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同时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基建数据应记入在建工程,财务补助收入支出资金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及结余等方面均应根据新制度中各类规定展开会计核算,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制度严格落实。
7结语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及系统性较强的工程,该工程长期且复杂多变。 事业单位财务关系非常复杂,会计核算时应注重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从而健全会计基础工作,且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检查, 以便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因此应持续改进及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以便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更为科学合理。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化,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更加紧迫。 新会计准则制度满足了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趋同化的新时代发展要求, 这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事业单位应注重自身特点,再深刻考虑改革具体条件及步骤,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更为强大、完整。 本文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深层分析,并提出实用性衔接策略,以期提升国内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促进国内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摘要:会计核算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工具,更是确保事业单位稳定运行的基础,由于市场主体及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导致其会计核算也大相径庭。随着事业单位业务逐渐多样化,使得其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家为适应财政改革及形势发展在2012年颁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也印发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是基于原有制度而对相关内容做了合理调整。文章分析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事业单位会计 篇5
专题一 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教材P314)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3.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
4.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提示】比较企业会计掌握。
专题二 资产
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核算(教材P319)
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教材P320)
三、应收账款(教材P322)、预付账款(教材P322)、其他应收款(教材P322)核销的账务处理
四、财产清查:现金清查(教材P317):存货清查(教材P323)
五、长期投资(教材P324)、固定资产(教材P326)、无形资产(教材P329)
【比较】取得时、持有期间、处置相关账务处理
专题三 负债
一、借款利息的处理
1.短期借款利息(教材P332)
2.长期借款利息(教材P336)
二、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转入其他收入
专题四 净资产
一、净资产的内容(教材P337)
二、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财政专项资金)
1.财政补助结转的账务处理(教材P337)
2.财政补助结余的账务处理(教材P338)
三、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1.非财政补助结转的账务处理(非财政专项资金)
2.非财政补助结余
(1)事业结余的账务处理(教材P339)
(2)经营结余的账务处理(教材P340)
(3)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账务处理(教材P340)
四、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教材P341)
要求:掌握上述基金的概念及其账务处理
【提示1】非流动资产基金结合非流动资产掌握。
【提示2】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提取、使用)的账务处理。
专题五 收入
要求1:根据收入资金的不同性质,掌握期末结转时的相关账务处理。
要求2:关注其他收入的核算内容。
收入 性质 期末结转至 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专项资金 “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事业收入 专项资金收入 “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非专项资金收入 “事业结余”科目 上级补助收入 专项资金收入 “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非专项资金收入 “事业结余”科目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专项资金收入 “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非专项资金收入 “事业结余”科目 经营收入 经营活动取得收入 “经营结余”科目 其他收入 专项资金收入 “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非专项资金收入 “事业结余”科目
专题六 支出
要求1:根据支出资金的不同性质,掌握期末结转时的相关账务处理。
要求2:关注其他支出的核算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 篇6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内容
1.会计主体定义的变化
以往的会计准则中会计活动的主体是资金活动,过去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主要是管理资金的收支情况。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主体扩大为事业单位本身。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现在涵盖了事业单位全部的经济行动,现在会计需要管理包括事业单位的投资,盈利,资产购置,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行为。
2.预算资金核算和预算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再将预算内外资金分开核算,而是合并为一个整体的会计核算。同时,在新会计制度之中原本的预算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增加了如下的新预算管理方法:核定收支,也就是事业单位统一对预算进行编制,要求事业单位对各类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定额补助如同其名,也就是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收支情况来进行财务补助。定项补助的概念是只对事业单位出现资金不足的项目进行补助,不补超支情况下的结余留用。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资金管理显得更为现代化和规范化,通过会计核算能更好的衡量事业单位运行绩效,运营效率,财务状况的情况,是会计行为更好的达到监督和评估的效果。
3.明确了会计要素的组成
在过去的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中并没有规定事业单位会计需要采取何种要素,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一般以收入支出结余作为三大会计要素。在新的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被详细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这五种。对于新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规定而言,不断地接近企业会计准则,吸取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益经验。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加贴近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行动决策,财务管理,资金分配等行为有着巨大帮助。
4.会计科日更改
新会计制度加入了同定资产折旧准备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概念,对于事业单位的同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开始像企业会计准则那样计提折旧费用。同时,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折旧和摊销费用计人非流动资产基金,不仅便利了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又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特性,也符合资产价值规律与实际T作的要求。对我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了极大的改进。
二、新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工作的影响
1.进一步的规范了会计行为
对于旧的会计规范而言,年限过丁久远,许多市场情况不断发生改变,旧的会计规范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规定不明或是不合情理之处,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要求。新的会计规范添加了许多内容,进一步的为会计工作提供了规范与参考,同时它也参照了一些企业会计规范中的内容,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T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更加明确化,便利了会计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2.使得会计工作变得具有可比性
基丁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会计工作的数据与格式变得更加规范,使得不同单位的会计报表变得可以进行对比,同时也方便了会计报表的检阅。
3.提高了会计行为的适用性与配套性
我国技术与各项制度都在随着时间不断进步,这也要求事业单位的會计制度进行改变。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能够更好的与事业单位其他的制度与特性相配合,与事业单位的特性与会计行为的准确性规范性相契合,有效的帮助了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
三、事业单位如何正确迎接与实施新会计制度
1.增进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与运用
事业单位的有关管理者需要对新会计制度加以认识并重视其意义,积极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加以管理和配置,增强会计单位财务能力,更好的运用新会计制度所发挥出的管理便利性。
同时,事业单位在运行中要结合会计制度与本身实际,对本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加强财务监督工作,使新会计制度能够有效的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起到帮助。 2.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管理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进行良好的会计管理的基本,会计单位需要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与管理,不断加强他们的职业能力与对新制度规定的认识与掌握。对于会计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在岗培训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队伍进行更新,引入一些素质更高的专业性人才。
3.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方法
在财政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制度做出重大变革,旨在适应新的体制,规范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当正确编制预决算,准确核算各种渠道来源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会计人员应基丁对新制度的科学认识,对资金以外的资产管理、折旧的计提,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业务,能够根据单位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处理,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单位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还要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报表的制订加以规范。
四、总结
新事业单位会计规定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重要的改进与变化,能够有效的改进会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增加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与应用,不断对工作作出改进。
参考文献:
[1]杨旭庆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28
事业单位会计 篇7
(一)完善了传统会计制度的结构系统
新会计制度是依据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准则而制定的,涵盖了2 种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共同组成比较完善化的会计系统。会计日常工作当中,有的基本准则并未完全包括在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针对以往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关的补充及说明,促使会计工作实现统一规范化。
(二)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概念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遵循财务准则,来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具体折旧和摊销加以确定,同时第一次提出“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式。在进行折旧与摊销计算的过程当中,折旧额与摊销额是不计入支出范围的,而是需要将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这里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金额的不断变化,展现了无形资产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具体变化情况。
(三)符合国际财会工作惯例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工作相吻合的,在核算负债、确认收入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达到完全匹配的状态。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当中,预算资金活动是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这造成事业单位演变为国家财政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在自身经济管理思想上非常落后。新会计制度当中作出了明确化的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从基本概念上促使事业单位主体更加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最终确立,对于事业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经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对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新会计制度指出,国家明确了事业单位在收支核定、相关补助及结余留用方面的预算管理方案。把以往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及自收支管理方式完全取消。事业单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对具体的业务收入进行科学合理性的组织,使得自身发展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且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对资金开展科学性的预算,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各方面资金的使用成效。
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及资金管理方法的改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集合各行业会计的长处,以促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运用、更好地完成内部各项业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能够对单位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监督。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
新会计报表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经营支出明细表、会计报表与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新会计报表所涵盖的区域是十分广泛的,同时各内容十分明确,能够更好地满足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对事业单位的相关情况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家早已不会对各类事业实施包办,这就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一些具有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凭借自身独特的条件与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与有偿性的服务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可用性经济资源与负债情况,尤其是借款状况,不但本单位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也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而会计报表能够从客观上将一些具体问题很好地展现出来,但是,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言,之前的资金活动情况早已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
所以,必须运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来真实展现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以达到各方面的现实需求。遵循新的报表系统来进行报表的编制,这对于了解单位财务情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易于对相关工作进行计算与考核,与此同时,将在极大程度上与会计报表相统一,为监督单位的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促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可起到促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作用加强的显著成效。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财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准、会计信息质量、财政单位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经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极大程度推动着我国事业单位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周春礼.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3]赵莹.论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4)
事业单位会计 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使我国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用现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为了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改变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缺陷, 2013年国家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 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 会计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促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需要及时调整, 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 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 在公共财政体系中满足了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改革的切实需要。在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涉及到诸多会计科目调整, 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与方法也随之调整, 以满足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通过强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 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从业务实践中切实推进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同时, 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明显的帮助。因此, 在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会计核算的变化
(一) 新会计制度中资金集中支付、政府资金收支情况、预算编制、资产管理等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全新的规定和要求
要突出如何将会计核算制度与各地财政法规融合, 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的内容要符合会计准则的基本指导,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有效地推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执行。
(二) 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
依据新的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程序,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终结果体现为会计报告, 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从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角度分析, 企业会计报告体系由会计报表和报表附件所构成的。原有的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的编审要求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编报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 但没有对事业单位整体会计报告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和要求;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并要求各子报表中的构成内容。
(三) 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需要重新审视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结算, 严格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资金的支出项目及流转情况, 做好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同时, 新会计制度新设了两个净资产科目, 分别是“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 目的是对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管控, 加强资金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特别是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投入的内容, 要重点关注单位的预决算执行情况以及财政资金的账务流程情况。
(四) 科学制订“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等会计核算内容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对非财政资金使用、结转、结余等内容进行设置和管理, 通过设置这些会计科目来对非财政资金的结转、结余账务流程加以管理, 逐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的非财政资金结转、结余账务管理方法, 从而有效推动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下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稳固资产支出和分配行为, 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 重点落实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要求
新会计制度下, 事业单位需要对当前的会计科目体系进行系统梳理, 新增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的新科目, 删减部分旧的、落后的会计科目, 并对个别会计科目重新命名, 分析各经营管理业务以及财政项目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则是否合理, 进一步完善各会计科目下的会计核算内容规范, 以确保新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的要求和规定切实加以实施和管理。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设与实施
随着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与推广,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核算内容上规范了会计核算目的、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对象、会计基本要素、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构成及分类等内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内容编制上要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体系达成一致, 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以会计核算目的有序开展, 在落实过程中注重会计制度的执行和完善, 有效促进各项制度发挥作用。
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事业单位运行机制的会计核算细则, 巩固、稳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严格按照制度和细则贯彻落实, 从根本上避免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规范行为, 确保基础性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另外, 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岗位权责, 分工清晰, 责任到人, 严格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会计核算工作
固定资产对于任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来讲, 都是资金较大的资产管理内容。特别是适应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更需要重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对事业单位, 除文物、动植物、图书、档案等固定资产之外的其他固定资产需要进行计提折旧, 并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 以使资产的使用价值和消耗、磨损能够在真实的资产价值如实反映出来。固定资产被使用时会发生实际的损耗, 为了确保单位预决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事业单位有必要在新会计制度下采用这种方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对无形资产摊销, 从而真实地反映出当期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 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信息真实性。
(三) 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逐渐以市场为主体, 并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其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缺少经营业务的业务收入, 在会计核算中只涉及到核算资金的收支问题, 不会涉及资金周转使用。而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转型, 在市场中活跃, 尝试减少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 这时就需要对事业单位资金周转情况做出详细的跟踪与描述。然而, 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实际运作中很难反映出事业单位经营情况, 在这一点上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以更好地体现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资金周转情况。在实践中, 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将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工作的资金收支情况分开核算, 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有机融合的方式, 既体现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公平性、公开性, 又可以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项目所产生的收益, 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总之,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可以得到较大的改进和完善, 特别是在会计核算内容、预决算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会计制度建立等方面综合提高,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强化资产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是指导我国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工具。
四、结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 极大地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热情, 加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真正地贯彻落实了事业单位财政合理化、精细化管理制度。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与时俱进, 保持创新性、先进性,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加强在实践中对会计制度中各项要求的落实执行, 积累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 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健康发展。
摘要:2013年财政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促使各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及时做出调整, 积极地适应新制度、新规定带来的变化。文章主要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展开分析, 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更好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吴延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变化──对《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解析[J].商业会计, 2012, (14) .
[2]欧阳琦.浅谈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其实施[J].华章文摘, 2013, (1) .
事业单位会计 篇9
我们进行一切的研究的过程都要有一定的先期的工作进行铺垫的, 我们进行各项的考察调查也是如此的, 通过以往的问题进行解答, 对于某些问题点也是要进行一定的详细的划分, 只有这样我们研究的问题的深度才会更加的合理。针对于我们的会计信息质量这一块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 主要是针对于一些常发生的问题点展开了讨论, 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其实, 下面我对于几点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首先, 目前的会计管理制度, 通常境况下采取的都是收付制度, 这种制度在我们看待问题的表面展现的非常的合理, 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看待问题时很多的时候不够全面, 对于我们事业单位来说很多的信息变得不够准确, 并且处于失真的状态, 在宏观调控等方面起到了很严重的阻碍的作用, 对于整体的把握行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
其次, 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管理中, 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够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在真实性, 以及准确的程度上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今我们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的发展环境中, 很多的时候我们进行这类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一旦不当就会对于行业起到很大的误导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们现行的行业的发展的趋势, 这是非常的不利的。
第三, 使用收付实现的会计管理制度, 对于目前的制度来说, 我们所看到的收支状态所反映的并非我们实际的情况, 只是片面的反应现在的情况, 这样对于整体的事业单位来说在控制的角度非常的不利。
第一, 对资产的会计处理。对于我们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来说, 进行会计的工作的过程中进行资产评估的过程中更多的只依靠纸面上的价值, 很难反映实际的情况, 对于一些资产的减值等情况都会有很大的误导。例如事业单位的应收帐及预付款项是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一般不计提坏帐准备;以购买债权的形式对外投资时, 在债券持有期间, 不予计利息收入;实际收取时, 作为其他收入;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 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一次性摊销等。
第二, 对负债的会计处理。收付实现制下处理负债清偿时, 只有当现金清偿时才确认支出, 掩盖了应提前披露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 这些问题不能够直接在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给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埋下巨大祸根。
我们造成如今的情形来自于多重的原因, 我们想要进行更好地会计工作的话就要不断地在不完美的地方进行完善。针对于这些情形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我们主要从人才的培养, 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 人才的培养。会计工作一直是被人们重视的领域, 任何的企业在进行一切活动的过程都离不开会计财务等部门的统筹, 只有个方面做得比较完美了, 我们的后续的工作才会做的更好。今天的会计信息的管理已经更多的融入新的理念与基础, 这些方面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性人才符合时代的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来说更多的投入教育的培训的经费, 这样使得我们的员工时时符合时代的需求。
第二, 政府部门的大力参与。今天的会计工作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工作变得越来与复杂, 对于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很多的时候面临着复杂的情形, 一旦出现纠纷等事件, 就会失去指导意义。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的大力参与, 今天主要的问题体现在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这样有很多的单位就会借着这样的机会进行一定的不法行为, 这样就需要我们对于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更多的与时代同行,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符合行业的发展;有很多的大的方向需要我们政府部门进行指导, 在很多的地方与领域没有明确的方向, 这样我们就要进行相应的市场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只有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大力的合作才能符合当前的需求。
事业单位会计 篇10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更
(一)规范了资产入账管理程序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和财政收入方面吸取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在经验的指导下设置了会计科目名称、使用说明、报表模板、财政编制等等科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和统计,来找到事业单位的资产变动情况。同时,我国新事业单位还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或内部管理规定,要求会计核算工作要依照实施情况来进行,对待正在进行的工程或者项目,应该根据每月的消耗量来进行核算,将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落实清楚,时刻记清楚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保证资产的安全和资金流的完整。
(二)规范了会计核算对资金流的掌控
我国新事业单位大多开展了非流动资金基金科目,其目的是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明确的分离开,并且给他们具体分类。其中,流动资产还可以细分为正在建设的工程、投资项目等等。这种将资金进行细分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较为严谨,不漏掉每一个可能造成资金损失的环节,还能够时刻掌握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并实现了对资金流向的掌控,这也是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最显著地成效。
(三)规范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
通过以上两个变更,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收支状况有何明确的记录,再根据《政府收支科目》文件中,新事业单位还将会计核算环节深入到了内部专项资金的运用中去,严格保证专项款项专项使用。这项新的变更与旧的会计核算制度有大大的不同之处。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该省批准了部分款项用于该省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宣传工作,那么该项资金就只能用于该项目的文化推广,而不能改作他用,这种严格的专款专项管理措施能够保证了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和充分的运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
(一)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事业单位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如今会计岗位分工不明确,而且授权、审批等制度也相对较差,内审部门的实际作用较差,没有约束力,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控制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就目前状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体系,有些事业单位即使建立的该体系,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章程来办理事务。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巨大的风险中前行。
(二)会计核算地位不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这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混乱的局面。很多事业单位只关心对财务的预算,而没有进行核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出现疏漏。因此,简单地依靠预算就会出现严重的收支情况不清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来源于事业单位自身对会计核算的不重视,而这种疏漏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将公款挪为己用。
(三)会计核算方法存在漏洞
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在其运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也是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事业单位目前会计核算工作仍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会计核算工作忽视了折旧在成本核算中的重要性,严重导致了会计核算成果有失精准。事业单位各项资产数目都较为巨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一旦出现漏洞,就很容易造成财产的流失,会给国家、事业单位和人民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如何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
(一)完善事业单位的财政体制
充分的利用财务报表的作用,加强财务方面的分析,通过对财务的定性分析,可以把财务的问题与矛盾反映出来,给管理层提供真实的数据,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辅助作用,合理提供改进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给会计人员专业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让会计人员进行法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与法制能力,努力培养会计人员使之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使会计人员在单位经济中,全面的监督与控制。还需要设立一个内审机构,对内部人员进行考核,增强内部控制。
(二)提高会计核算人员地位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对自身发展进行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督、反应分析和咨询。其工作的都是围绕着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而展开。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人员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能否良好运行下去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上层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给予他们应得的地位,给予他们全方位对事业单位进行分析的空间,保证事业单位的运营正常进行,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决策的可靠性,在发展中抢得先机,掌握市场主动权,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针对上文所说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完善给国家及个人带来巨大损失,可以由以下对策对其进行完善。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岗位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每个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会计核算人员之间要明确的划分工作范围,各司其责,实现职务分离,避免在遇到核算疏漏时难以落实到个人。第二,严格地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校对和审批,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之后,应该由专人对其结果进行校对和审批,在此过程中应该明确审批和校对的权限,同样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努力完善校对和审批的规范化制度。
四、结语
事业单位中会计的工作,可以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完善会计的核算工作,更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把财务方面的信息透明化,并且不断的提高,让事业单位向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乔元芳.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八项主要突破与创新[J].新会计,2013(02).
[2]芦戟,汤悦.关于非经营性公路航道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3(02).
[3]王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
[4]单蕊丽.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2).
事业单位会计 篇11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继承了原制度中在事业单位会计实践中有促进作用的部分,并在此部分的基础上也有了针对性的突破和创新。和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相比,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主要有如下更新:《新会计制度 》由总说明、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财务报表编制说明五部分,由近5万字组成。主要是通过设定详细会计科目使用方法及规定财务报表编制,系统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及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现了与《新财务会计规则》、《新会计准则》、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分的创新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统筹协调,在沿用了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理部分的条件下,充分体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在重大理论环节和具体的实践环节中的大胆创新和变革,发扬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式改革的总体风格。
和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和变革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新会计制度对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活力,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促进单位收入合理化分配、确保政府部门有效实施社会保障措施,同时还从财务上保障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和原有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增加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综合)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和薪酬与税收等一系列与公共财政和预算管理改革工作进程相协调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三是新会计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经验惯例和我国一般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本建设项目的核算方法,如引入了“虚提折旧和摊销”(即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上,重建非流动资产基金)等一系列新的会计核算新方法,增强其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的变动、使用情况的掌握和控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适应当前事业单位实际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针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计算和入账管理,对于没有相关凭证的资产按照市场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接受捐赠的资产等;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基本建设项目数据要及时并入“大账”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重点强调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四是新会计准则为监督事业单位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提供前提条件,明确界定了非财政补助收入的含义、结转结余的要求,鼓励事业单位根据实际开展的业务活动实施内部成本核算办法,并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性补助资金的结转、 结余及分配的会计核算。对于非财政补助收入,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要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会计科目,进一步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这些规则,将从根本上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五是新会计准则全面完善了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进一步描述了会计科目的使用规定,全面系统地改进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的编制,为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基本工作,加强对接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完善的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六是新制度加强了对政府财政投资的使用情况的管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统一了事业单位对财政投资收入核算的方法和具体标准。新准则在收入科目下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有利于事业单位准确记录重大的财政收入、支出,强化预算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最终管理权,从而加强了对单位资产控制和合理配置。
另外,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是财政部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颁布的,根据实际需要精减了复杂的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增添了相对简单符合实际需要的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名称的更改使以后的财务报告编制更方便、更加完善,让财务报告使用者感觉更详尽易懂。
二、实施新《会计制度》应关注的重点
一是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把会计核算功能与会计监督功能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经营成本的核算制度、经营绩效考核制度、预算的制定执行等内部管理工作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工作。二是因新《会计制度》涉及和体现的资产与负债管理的方面较广泛,所以事业单位在实施和落实工作中应注意,《新会计制度》涉及的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单纯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别是涉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基础建设项目、划分负债流动性等工作中,应当同本单位的基本建设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合作,同时在单位内部开展新《会计制度》的培训,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新旧会计制度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方,相关部门应当深入的研究探讨、深入理解和强化,从而加强落实会计相关工作,最终达到在新《会计制度》的引导下,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带动事业单位完成工作目标。三是会计人员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要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的变动,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其中财务报表中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新增加的会计报表。新会计准则根据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对原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特别是借鉴了一般企业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方式,把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按流动性对资产负债表项目内容进行排列,这样可以为事业单位在未来进行的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依据。另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会计工作交流和借鉴,不断满足单位各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要求。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实施新《会计制度》时应做好与旧会计制度交接工作,同时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应强调新旧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科目的变动应按照财政部颁布的具体规定执行。
三、结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经济活动具体的适用范围规定、具体会计目标的确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设立和增减等方面获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还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笔者总结有如下几点。一是虽然新会计准则已经向《企业会计准则》靠拢,但仍然不能与其达到的具体的一致性。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不应因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其会计准则从会计准则体系中独立出来,这样或导致会计准则很难保持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目标,也不符合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向。二是不能完全满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在各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朝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会计核算的角度上来说,事业单位应不再单独设置会计准则,要并入《 企业会计准则》和《 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这将是以后的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尚未符合这个发展趋势的要求。
事业单位会计 篇12
1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差别的原因
会计财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而言,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根本原因:单位性质不同
单位性质是决定二者财务处理差别的根本原因, 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单位的基本属性中, 更体现在二者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目标上。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很多活动是无偿的, 它的盈利性非常弱, 更多的是体现服务职能, 在社会发展和人们基本行为活动之中, 事业单位扮演的是保障性的角色, 对于其他盈利性单位同样具有保障性义务。相比之下, 企业单位注重的是自身发展, 其活动的开展和会计处理工作具有较为明显的盈利性目的。另外, 二者在单位性质的差别上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 即事业单位的盈亏与单位本身的发展无关, 换句话, 事业单位的盈亏性概念较为模糊, 而企业单位具有明显的盈亏概念, 并且其盈亏是自我承担的。
1.2 主要原因:资金形态不同
资金形态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会计财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资金的形态较为固定, 分为流通性的资金和固定资金。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大多是由政府周期性地进行投资, 这种资金的投入几乎是事业单位流动资金的全部来源, 并且当资金流通完成之后, 其回流的资金是很少的, 因此, 这种流动资金的形态方式是单向的。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金形态是多样的, 一部分以基金的形式存在, 例如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等, 另一部分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相比之下, 企业单位的资金形态除了基本的厂房等硬件固定资产之外, 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用来流通的, 而这些流通的资金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流。而这种资金形态的不同也导致了二者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差别。
1.3 直接原因:资金用途不同
资金用途的不同是导致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会计财务处理过程中产生差别的直接原因。通俗而言, 资金用途就是指资金用来做什么。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其资金的投入是为了转化为更好的服务, 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因此, 在财务处理过程中, 事业单位更多的是考虑资金用途的正规、合法性。与之对应的, 企业单位的资金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成本收益, 从而保证资金投入的利益化回流, 因此, 在财务处理过程中, 企业单位更多的是考虑资金用途的利益性, 从而使得资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资金用途的不同导致二者在资金流通方向、目的等层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也是二者单位性质不同的重要体现。
2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差异的具体表现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差异讨论的出发点是多样的, 而就本文讨论的内容而言, 更多的是基于二者单位性质不同而产生的一系列差异, 并且, 这种差异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层面。
2.1 会计分录形式不同
分录形式是会计活动的基本内容, 也是建立财务档案的主要方式, 在处理同一业务的时候,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会计分录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别。以借款为例, 当借贷方向相同时, 由于二者在制度规定方面存在差别, 其会计科目的名称会存在差别, 因此, 其内容被计入不同的账户。例如, 在借款的核算时, 企业单位会按照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 而事业单位则不会进行区分, 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这种分录形式的不同对于整体的管理存在显著的影响, 对于后期的会计档案管理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除单位性质不同之外, 还与会计管理制度等有关。
2.2 纳税处理方式不同
纳税问题是产品生产的单位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 对于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在账务处理特别是纳税处理方面, 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从事产品生产的两种性质单位, 都会涉及材料采购业务, 以此为例来分析二者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差别。企业单位在对应此项会计财务处理时, 会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 前者在购入时是不存在税价问题, 而后者是要面临纳税问题。与之相对应的, 事业单位在处理这项业务时要复杂的多, 不仅要将纳税人进行划分, 还要针对自用或者非自用进行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 其余情况, 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 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
2.3 成本核算业务存在差异
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需要面临的会计财务处理问题, 而二者在这一层面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对于企业而言, 由于以营利为目的, 因此,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更加偏重于成本利润的核算, 从而进行利润的管理和规划。从整个过程分析, 企业单位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会发生下列过程:“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单位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 其目的是为了最终的利润确定。相对而言, 事业单位的利润目的性几乎可以忽略, 当发生成本核算业务时, 例如领用材料等支出情况, 则记入“成本费用”账户, 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 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对于整个结转过程, 两个情况下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实行成本核算的) “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不实行成本核算的) “材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由此可以看出, 二者的成本核算存在根本差别, 而这种差别的原因则是由于二者的资金流通目的是不同的, 这也导致二者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其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差异。
2.4 事业活动核算存在差异
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 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系列的事业活动, 而这些事业活动的财务管理同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它所包含的事业活动可以大致分为专业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类, 与之对应的, 整个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 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 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 企业会将其作为管理费用进行记录,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企业会将其记录为产品销售成本, 而事业单位则将其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3 结语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两种单位形式, 它们在单位性质、资金形态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财务处理方法和模式都存在不同。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同一事务的处理过程中, 二者所利用会计财务处理手段、分录形式等都具有明显差异, 而这些研究对于完善会计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延庆.业合并中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探析[J].北方经贸, 2009 (10) .
[2]唐安详.新时期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商业经济, 2009 (20) .
[3]傅颀, 张文贤.论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与会计处理——由《公司法》修改引发的思考[J].当代财经, 2005 (1) .
【事业单位会计】推荐阅读: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10-18
事业单位面试会计07-04
初级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例题07-29
事业单位会计典型会计分录08-2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07-16
行政事业单位林业会计05-14
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06-08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06-1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思考07-03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