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财务会计

2024-06-27

事业单位预算财务会计(精选12篇)

事业单位预算财务会计 篇1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中国的市场经济基本上是国际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模式, 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显现出滞后, 与社会进步脱节。所以,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急需要进行改革。

(一) 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强现象, 往往是重预算轻预算使用过程的管理。预算时, 科目、项目等费用做得很“细致”, 到执行预算时, 往往是按临时性需求或领导意识使用预算资金, 预算资金管理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习惯, 宏观的问题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无法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预算的编制不科学, 编制预算时的“细致”目的在于编制出所需金额, 而不是编制出实实在在的用途, 缺乏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的展开预算。所以一些单位为了调整和进行一系列的预算追加, 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和实践都用在凑预算的盘子上面, 对于预算的实际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监督不够重视, 这样也就导致资金的投向不是那么清晰, 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更是无法保障, 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 浪费现象频频的发生。

(二) 预算的编制准备不充分

当前事业单位编制财务预算的工作几乎全部由财务部门完成, 这样虽然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财务预算管理, 但财务部门参与事业单位总体业务项目的论证也不过是听其言, 看报告, 财务部门对计划的制订和单位总体规划细情知道的比较少, 也没有更多精力去细致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这样就导致了编制财务预算不能很好体现细分内容, 很多时候只能根据上年度的数据编制预算来进行相关计划的制定。所以这样的预算也就不能很好的和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地结合起来, 用款部门也很难进行配合执行,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先天性的障碍, 并带来诸多的困难和麻烦。

(三) 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随着零基预算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有着较大的帮助, 但是由于基数法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 惯性管理模式无形地约束着实际管理工作。所以, 实际上零基预算的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 其实际的作用也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和显现出来, 往往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上依然是以传统的基数为其基础, 收入定增长率, 层层的分析和计算, 最后得出的结果往往不精确地体现真实情况, 难以符合实际。所以,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起来也难以保证其效果。所以, 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要引起较高程度的重视, 要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的方法,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按步骤进行, 不能只注重“编制”不注重编制过程的科学论证, 科目和项目细则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改进,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实实在在的管理。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意识决定一切, 没有清晰、科学、严谨的意识就什么都做不好。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乃至科学使用预算资金十分重要,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科学管理意识和观念是事业单位的全员意识, 从领导到每一位事业单位成员都必须强化意识, 紧跟时代的发展是必须要务。

(二) 用充足的时间编制预算每一个细节

编制预算过程安排足够的时间, 解剖每一个细节科目、项目, 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做到严谨, 经得起反复推敲。 (下转196页) (上接182页)

(三) 紧密结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

要彻底抛弃基数法, 全面落实和推进零基预算方法, 用科学和合理的方法和准市场规则行预算编制、计算和分析, 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和改革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

(四)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督

加强单位对于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 按着进度和变更纪要审查预算执行情况, 逐级负责制, 建立其完善的监控制度, 以此来保障其预算执行, 保证预算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

三、结束语

建立一系列的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分析考核细则和完整的体系, 逐渐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体系, 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进相关预算效益的不断提高是实实在在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林银球.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 2011, (12) .

[2]李雪芳.试论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改进[J].财经界, 2013, (2) .

事业单位预算财务会计 篇2

摘要:近几年,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研究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衔接作用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其内在联系也进行了集中的分析和项目处理。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对衔接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关系;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关系

在研究两者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两者的基本内容予以分析。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主要指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财务项目进行处理以及监督执行的专业会计项目,不仅要对预算实际应用过程进行资金分析,也要对财政周转资金予以审核和分析。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则会细化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是不同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基础性团体监督和审核单位预算执行等业务活动的基本项目,也被划分在预算会计行业内部。尽管两者的归属关系并不相同,且影响力也有所差异,但是,其会计报表的种类以及相关主要项目较为相似。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的主体是履行不同责任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财政中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当地政府以及其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这就使得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和区别[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都涉及财政资金项目,只是核算资金的整体结构形式有所差异,前者要对同级财政预算的年度分配结构以及资金在本单位职能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因资产负债形成予以分析,并有效判定结余过程。后者则要对政府预算的年度资金框架予以分析,其中涉及预算收入、基金收入以及预算外资金收入等环节。第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存在互补因素,会计的核算对象有着较为密切的资金继承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割裂分析。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衔接的问题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在实际衔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部门种类较多,核算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非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整体经济分类支出科目本身存在复杂性特征,尽管已经推进了电子记账的方式,依旧只是对手工记账结构的模拟,缺乏实效性。加之总预算会计和部门预算会计之间无论是科目还是业务流程存在差异性,就会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套帐核算,由于技术层面无法形成有效的衔接和系统化管理,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结构中财政资金使用信息成为主导,而公众对财政信息的.了解程度也只能停留在职能部门的分配阶段,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辨认。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衔接的策略

为了全面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衔接过程,除了要整合具体的管理流程外,也要对汇总分析项目、制度应用结构予以统筹处理,完善衔接效果,实现财政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第一,统一报表和汇总分析水平。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整合两者的会计信息。在差异化会计核算制度中,财政资金的实际归集过程和使用过程都会存在连续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项目支出就是部门预算会计的经费管理,而部门预算会计需要核查后的资金支出项目归属于财政中预算分配体系中的经济项目[3]。基于此,部门预算会计要对资金的应用机制和使用路径予以系统化核算和详细分析,着重核查部门行政运行工作以及事业活动开展工作等,并对具体支出项目予以详细阐释,保证不同政府能对资金使用明细和效率有清晰的认知。也正是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具体情况确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借助计算机软件能对数据展开全面分析和披露,从而维护整体分析水平,有效建立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的连接关系。第二,在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应用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将差异性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终端,将财政总会计部门作为中央信息处理机制,确保预算执行结构能落实到不同的财政业务科室,建立有效企业统一的核算预算控制系统。在系统中,国库是唯一的银行账户,会计系统能得到有效的统筹处理,保证核算系统的完整程度,真正落实系统归集处理方式,在高效分析以及数据整合的过程中,提升政府预算执行的能力,也能有效完善政府的财政收支的透明度,以保证相关操作和财务核算过程能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衔接关系的研究中,不仅要对其核算重点予以分析,也要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找准核算关键点,在提升部门执行水平的基础上,践行政府业务公开的控制机制,在完善监督的同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两者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郑向军.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关系[J].中国总会计师,,11(07):114-115.

[2]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04):80-81.

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篇3

關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079-02

一、预算管理

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运营预算等多个方面,各种预算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企业的总预算,即全面预算。预算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全面预算进行管理,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充分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完善的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制定明确的可执行目标,同时能够使管理者充分的考虑到单位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能够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预算管理能够触及到各个部门。通过预算管理还能够对各种目标进行预测、实施,保证单位的各项目标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预算管理对单位员工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预算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预算管理既是一种预测,又是一种控制手段,更是一种协调。事业单位在当前也加大了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纷纷引进预算管理制度,以加强对单位的管理。

二、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足

事业单位由于独特的地位,属于社会福利性质,也属于国家机构的分支。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事业单位的经费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拨款,根据运营资金的来源,事业单位又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型、公务员型、财政补贴型、自收自支型这四大种类。前三种占据了事业单位的绝大部分。由于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享受着政府财政的支持,所以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许多事业单位只是将财务预算作为财务部门的日常性工作,没有将财务预算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种不经过单位认真研究和决策,仅仅由财务人员完成的财政预算只代表了财务部门对预算的管理,而没有从事业单位的整体出发,没有考虑到事业单位发展的大局与需求,也不能发挥预算对事业单位运行的指导作用。

(二)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工作量之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但是在现实中的情况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只用数周的时间就能编制完成,有的甚至可以用不到一周的时候完成对预算的编制。事业单位当前的预算编制大都以上一年度的预算为标准,依据上一年度的预算标准,在短时所期内制定当前的标准。这种预算的编制方法没有科学性可言,不能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营状况。并且有些单位在编制过程中,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和分析就进行预算编制,导致编制较为粗糙,直接影响到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预算的编制目的就是为了使得运营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对于预算的执行力度还不够,不能保证预算得到充分的执行。许多专项资金都得不到单独的核算,经常存在着被挪用或者挥霍的现象,最终造成了大量预算内资金的浪费。预算执行力度较差使得事业单位的运行不能严格地遵循已经编制好的预算,使得预算不能发挥其本来面目。

(四)缺乏有效的监管

事业单位的预算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对财务预算的监管工作也不够完善。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监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位内部的监管,另外一种则是单位外部的监管。许多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所以对财务预算的内部监管也就无从谈起。而外部监督机构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也不是特别了解,没有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如何有效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当提高认识,增强自身财务专业的技能水平。应充分地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事业单位也应当对单位员工展开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得员工普遍提高认识,通过全体员工对加强预算管理意识的提高,来影响预算管理的结果。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也不够,严重地制约了预算管理的开展。事业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从领导层开始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继而带动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全体员工,通过增强员工的积极性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

(二)强化预算管理的法制化

完善的预算管理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来推动预算管理的法制化。国家也应当积极地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与完善,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推动预算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期间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运行所需要的项目更加复杂,传统的预算编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一发展状况,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充分的重视对预算编制的现代化改造,使用最新的预算编制模式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预算编制的复杂化和预算编制新方法的运用,需要新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根据社会进步的趋势加大对高素质人才引进的力度,积极地引进相关的高素质人才,以增强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

(四)加大执行预算的力度

对于财务预算,一旦制定与认可,就要严格的执行。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重要原因就是对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不能有效地执行预算编制。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加大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严格地遵循预算编制。

(五)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督

财务预算的监督要求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进行全程的检查、考核,根据检查和考核结果,实施定期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监督当中,既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督,通过审计和财务部门发挥相应的职能进行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几个方面来进行。在预算上报之前要对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检查,及时的发现与纠正其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执行的重点环节进行全程的监督,促使各部门严格的执行预算。财务监督光有内部监督是远远不够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还要充分的利用社会公众力量进行监督。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向社会公开预算,通过社会力量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事业单位对财务进行高效的管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提高单位的整体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伟.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讨论[J].经营管理者,2010,(1).

[2] 牟华娟.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1,(3).

[3] 肖柯,刘骥超.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4] 赵翠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5).

[5] 杨福艳.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控制初探 篇4

1.1要对事业单位预算进行全面控制, 首先要了解预算实施的全过程, 笔者在事业单位负责预算的工作中接触的目前事业单位预算普遍分为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信息反馈三个阶段。

1.1.1事前控制---预算编制。

预算计划的编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是以预算目标为基础, 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完整, 以保证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均能按照预算有效运行, 进而实现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事前控制。

1.1.2事中控制---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层层分解指标, 并狠抓指标的落实。随时了解、检查、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当实际情况与预算差异较大时, 应分析原因, 采取必要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予以调整。

1.1.3事后分析---预算考评

预算的考评主要是通过掌握预算的运行状况, 而对预算控制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 以纠正存在的问题, 改进、完善相应的措施, 同时为下一期的预算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事业单位预算范围过窄

过去事业单位只将财政拨款作为预算收入的观念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逐年增长的日常资金需要。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拓宽筹资渠道, 不只将眼睛盯在财政拨款上, 对外采取积极申请银行贷款, 制定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员工申请国家的各项科研项目, 基金项目等方式。对内, 将原来在预算外循环的各种培训收入、各部门变卖事业单位资产收入, 统一纳入事业单位预算统筹管理。将对内的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能避免事业单位资金流失, 稳定经济秩序, 避免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同时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改革的进程。

1.1将暂付款业务纳入到预算控制范围。借款必须有预算额读, 并将借款视同“支出”, 扣减相应项目的预算额度, 避免造成支付的既成事实, 使预算控制流于形式;冲销控制流于形式;冲销借款时, 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性质和金额扣减相应的预算项目额度, 同时恢复借款时扣减的预算项目的相应额度。

1.2将代收代付业务纳入预算控制范围。代收代付业务一般是指非独立核算单位的“创收”性的收付业务, 它不同于各种暂存或应付款项, 一般应该经过“成本”核算, 并确定净收益, 同时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 作为核定该项目支出的基础。代付要纳入预算控制范围, 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项目结束后, 将结余增加预算收入, 适当奖励有贡献人员。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松散, 经费浪费严重

一方面事业单位整体经费不足, 一些项目由于缺少资金无法上马。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内部浪费严重, 部门资金相对富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公用经费浪费严重。跑、冒、滴、漏浪费现象严重, 长明灯, 长流水比比皆是。

2.2日常支出中不必要花费。购物采取暗箱操作, 所购物品质次价高;所购物品过剩;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发“加班费”;临时工工种多, 固定工空岗多;差旅费过高, 超标准乘坐火车软卧及飞机。

2.3业务招待费超标。招待费随意支出, 从真招待到自吃自报报帐、假吃真报帐, 影响十分恶劣。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 事业单位应“开源节流”, 从自身内部挖掘潜力。鼓励各部门创收, 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内部分成制度, “广开各种收入之源”。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控制, “节约费用支出之流”。引入企业管理理念, 从预算源头上改变原来“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 推行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法就是指在预算编制时, 一切从零开始, 对原有的和新年度增加的各项开支都重新审核。零基预算着眼点是立足现在, 面向未来, 创新思维, 反映了预算管理的前瞻性思想。运用零基预算法的关键是定员、定额标准的制订。定员和定额是编制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定员是指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定额是指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 结合财力的可能, 对各项基本支出所规定的指标额度。制定标准时应以公平为前提, 兼顾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水平, 量力而行, 使预算具有可操作性。

3、事业单位预算只重视日常预算管理, 缺乏对专项预算的监督

事业单位目前的支出预算主要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预算。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 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计划项目、专项业务项目、大型修缮项目、大型购置项目、大型会议项目、和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支出涉及的资金已大幅增加。专项资金预算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首先是项目预算的草率、其次是项目预算的编制不够细化。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 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是评价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强化项目预算管理, 必须在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 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3.1严肃立项:根据事业单位中长发展规划和重点要求, 采取专家评审和职能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 由上级单位申报各自的立项项目。

3.2规范管理:在项目的进行中, 要硬性计划、预算约束, 严格执行。同时项目负责人要随时管制项目动态, 及时了解项目执行中的变动因素, 按照项目计划、预算及时纠正项目方向, 让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效益。

3.3效率优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必须树立效率优先意识, 以资金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 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预算重点, 体现政策导向性。

4、事业单位预算的实施无监控

事业单位在预算下达后的执行过程中, 缺少监督、跟踪与分析, 使预算执行情况成为盲点, 导致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 影响了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财务部门应按照预算方案, 跟踪实施财务预算控制和管理, 重点检查和监督资金投向的预算执行情况, 适时实施必要的财务手段, 把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贯穿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贯彻刚性预算原则, 预算一经确定在事业单位内部具有法律效力, 不得随意调整。

4.2规范收支审批程序, 强调“一支笔”负责制, 明确预算支出的范围、内容、限额, 对超限额的项目需报分管主观审批, 对确需要增加的额外支出, 应按照预算调整的程序来进行, 照章办事, 保持预算调整的权威性、统驭性。

4.3事业单位预算控制应顺应时代的要求, 引入跟踪审计的方法, 对预算执行实施实际监控。

4.4建立预算执行指标评价体系。财务人员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对事业单位“成本、收益比较”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只重视成本费用的支出, 不关心与成本费用支出相关的效益, 预算指标的完成程度成了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好坏的唯一标准, 其结果是事业单位预算年年增加, 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 建立一个预算管理效益分析系统来确定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业绩,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反馈, 制定奖惩政策, 从而影响未来的行为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5、事业单位预算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化阶段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工作还停留在简单手工抄写及人为监控。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时, 首先要从手工辅助帐中取得支出的预算数, 在从计算机中找出相应支出的实际发生额, 通过手工加减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工作量大, 效率低, 远远滞后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

财务负责人应组织开发、使用预算管理软件, 实现不借助手工辅助帐和手工加减的即时预算管理系统, 通过会计系统了解和分析各种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现预算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无缝连接。预算管理系统通过会计核算系统实时取数, 预算控制项目通过与支出科目、收入科目及预算指标会计科目钩稽进行指标控制。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预算管理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 在财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切实加强预算管理, 以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内部的各种积级性, 实现事业单位有限资源的优化配制, 有效使用, 已成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依群.试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定理的理念创新.财会信息, 2012.1

事业单位预算财务会计 篇5

全额预算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使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因而对其核算相对也比较简单。如: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标准偏低、固定资产报废没有规定年限,不确认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目前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影响了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充分发挥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研究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企业计划实施的基础所在,其不但是企业决策的具体化,更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实施[1]。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了达到已经设定的目标,利用编制预算、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预算管理是关于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的决算,它是在企业经营预算及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所作的安排,并且包括对未来一定期间的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进行预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必须进行财务预算,这是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都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因此,事业单位只能被动地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划拨计划来简单编制预算,而后下达到单位内部各部门[2]。这种被动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使得财务部门的相关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预算结果与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全年工作计划无法取得联系,最终财务预算部门因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而使得财务预算流于形式。

(二)财务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与控制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需要严谨对待的工作[3]。然而,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制时间也较为紧张,这使得财务预算编制内容较为简单,欠缺对全年收支情况的科学预测、详细规划和充分论证。

(三)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对于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在执行預算时缺乏刚性,导致实际产生的费用与预算的金额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相关责任又无法找到落实在具体责任人,导致财务预算的管理在项目的实施和经费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做出的预算也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落实[4]。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度

财务预算的有效管理与各单位之间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只有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才可实现单位的自控、自我约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各单位对预算管理的管理,需要各单位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可以分别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选拔上进行改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使预算管理的实施得到保障。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强化预算编制的质量。第一,工作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要遵循单位的编制原则,使编制预算的时间得到保障[5]。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方面的调查显示,预算的编制一般都包含了数据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关于目标的预测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的预测,因此在时间的管理上,需要有充足的准备。第二,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财务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时需要满足年度支出,同时对未来工作的预测,要求单位保证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保证社会的效益和单位未来的发展与国家的拨款是否一致。第三,增加国有资产在预算的占有度。国有资产预算的编制需要结合资金的改革一起考虑,保证预算编制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房屋、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维护费用进行有效的规划。

(三)强化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

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实施过程的好坏,无法落实的预算,不能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作用。关于财务预算的执行,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首先,关于财务预算指标的落实。财务预算指标需要落实到每一位员工,通过各个部门的核算,对各个部门的费用进行分解;其次,每一个部门需要制定出与各自的预算制度,在实施时制定一定的监督和检查制度,保证预算的执行,发挥出预算的作用,防止企业资金的滥用;最后,对于企业资金管理的制度进行一定的完善,使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做到专款专用。对于在实践中出现的预算外的资金的申报,如果是未在预算中进行申报的,应不予分发经费,超过预算的资产的配置,需要对相关单位进行严处。对于特殊的需要增加资产预算的情况,需要各级部门签字、审批后才可进行购置。

三、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单位全面管理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愈来愈高。因此,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诚然,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改革非朝夕之功,但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必将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晓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1:77-78.

[2]殷羽.浅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商业,2012,02:195-196.

[3]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76-77.

[4]周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2,21:73.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 篇7

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第一,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预算不仅仅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而是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深层地剖析。可以建立有效地风险预警机制,增加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事业单位的资金流状况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其资金预算应根据“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合理调度和使用,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应该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第二,财务预算管理可以使每个员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财务预算给每一个工作人员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数据,让每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阶段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具体要做什么。通过预算目标和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对比分析,查找工作的失误,不断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使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第三,财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手段。财务预算的编制是获取财务资料的一种有效方式。预算的编制通常是按照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的顺序进行。它是事业单位全面管理的一个综合表现。财务预算的编制是由各个部门地通力合作而完成的。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手段。

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各项改革也在不断进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行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建立财务收支计划。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中的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高。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综合财务表现,各个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基础作用是很重要的,没有领导者的重视,是很难起到作用的。现在的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地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的随意性较大。由于事业单位大多是国家财政资金拨款,大多数只是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根据各种收支款项,编制简单的财务预算收支计划。另外,普遍地,财务预算收支的编制往往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预算的编制和考评都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并没有其他部门地参与。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长期得不到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长期局限于财务部门这一个部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限制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的落后。现行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办法大多是在上年基数上增减的方法进行简单编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需求和外部宏观因素影响。特别地,目前来说财务预算大多是在上一年基数上加增长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政总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单位为了争取到充分得资金,都会在需求数上上浮一定比例,避免上级部门对预算资金的削减,从而歪曲了财务预算的目的。另外,我国财务预算体制改革中推行的“零基预算法”也流于形式,并没有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系中起到改革的作用。

(三)预算的执行力度弱,支出管理制度不严

财务预算的最终要落到执行上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再好的预算编制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由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的不科学,领导者对于财务预算的重视度不高,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流于形式,最后编制的财务预算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较大。因此就造成了财务预算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随意性较强。预算的随意增加或减少现象时有发生。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资金支出的审查制度不严,随意增加资金使用率,更改资金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后导致预算资金用尽后,随意申请增加新的预算,彻底歪曲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四)财务预算编制的时间仓促,缺乏准确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财政预算草案从编制到批准经过“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但是实际上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从开始准备到编著完成的时间往往很短,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不足,对于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往往存在着调查不清,论证不充分的现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只有财务部门一个部门参与,并没有合理地听取其他部门地反映,并不能很好地全面地反映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情况。财务预算编制完成后,并没有对其有效性和运行性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造成最后的预算与实际的工作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五)财务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和事业单位人员选拔机制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力量单薄,同时由于缺乏对工作人员后续的教育和培训使得许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落后,更新知识的速度较慢。财务预算编制人员对我国推行的零基预算方法的认识不强,不能深刻体会和掌握零基预算方法,使得零基预算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别是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全部是由财务部门来完成,由于财务部门人员数量和专业知识认识的限制,造成财务预算编制的时间较为仓促,财务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欠缺,从而造成预算编制的偏差。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弊端,其已经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发挥其社会职能,增强整体管理水平的发展方向。因此,针对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

(一)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要依靠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高层领导者要更新观念充分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作为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高层领导者充分重视财务预算管理,才能充分带动各个部门充分参与到财务预算的工作中来。财务预算编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地员工的共同努力,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对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采用科学的财务预算方法,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在预算编制的诸多方法中,“零基预算”是一种比较科学并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是: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它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

财务预算编制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在财务预算编制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充分收集各个部门地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财务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局部又要顾全大局,根据各个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编制,同时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因此要合理地安排财务编制的时间,科学地确定财务编制的程序。同时要集合各个部门地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减少财务部门地工作压力。为财务编制最后的准确性争取更多的时间。

(四)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加强对执行力度的监督

财务预算的编制最终要落实到执行情况上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是为了防止财务预算和预算执行两个环节的脱节,避免财务预算的编制成为一纸空文。首先,要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层层监督,确定财务预算目标,将财务预算具体到各个部门和人员。对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对财务预算和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对比,对预算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同时,事业单位要严格审核财务支出程序,加强对专项的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杜绝滥用资金,更改资金用途的现象发生。最后,要建立内部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勇于接受社会公众的检查,监督和质疑。

(五)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预算的所有工作都有赖于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因此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不断深化对国家各项新的财务预算政策、方法的认识,运用新的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最后,要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引导财务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秉公办事。严格实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制度和执行力度。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加大财务预算管理的力度,不断更新财务预算管理观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向更合理、更规范、更科学、更有效的方面发展,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莉.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务预算管理[J],《经济视角(中旬刊)》,2011年第05期

[2]陈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新探,《现代商业》2011年第12期

[3]王东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现代商业》2010年第03期

[4]王洪侠,田蕾,费亚红.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10年第02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篇8

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 主要是针对单位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所需的资金做出合理的规划, 以期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实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单位制定好预算后, 就需要对这些预算进行利用, 这时候必然产生对预算的管理工作。对预算的管理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主要解决预算资金的收支问题, 确保资金切实用在单位的既定目标上。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 能够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率, 减少资金的浪费, 为单位赢得利益发展空间。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 财务预算管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即使已经开展预算管理的企业, 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心存疑虑, 认为预算管理并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 正如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总所说, 这么多年来没搞预算管理, 照样挣钱, 那些搞预算管理的企业也有不少倒闭亏损。也有一些学者把国外所谓最新的管理理论引进, 证明预算管理不仅是过时的, 而且是无用的。

(一) 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使相关人员各司其职, 提高效率

财务预算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有关生产经营人员的责任以及目标, 是相关人员心中有数, 并且有效地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减少企业的费用水平,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 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现有资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预算管理体系中, 各种指标被重新分类整理, 并且通过向拥有决策权的管理人员传递这些信息, 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预算前期评估不到位

预算前期准备工作时, 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合理、科学的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自己发展的财务预算计划。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员、技术落后的问题, 没有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大部分的预算工作都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 而财务部门本身缺乏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 不能对事业单位当前的主要任务进行科学的定位, 使其无法做好预算前期的评估准备, 加上财务部门自身的人力财力有限, 最后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不合理。

(二) 缺乏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前面提到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导致财务预算不合理, 再加上目前所使用的预算方法又比较单一, 导致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预算管理, 有的单位只是应付了事, 使得单位的预算及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成了摆设。另外, 当单位的预算产生后, 要求单位必须科学合理的对预算进行管理, 但实际上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是简单的认为预算及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儿, 所以, 将预算管理工作都推给了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又很笼统, 造成预算管理不善, 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实际利益。

(三) 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预算是为了单位长期的发展, 预算管理执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但是,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预算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执行中又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单位不能严格按预算管理规定, 特别在资金的管理上, 有的甚至随意预支, 造成资金短缺, 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再加上,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素质不高, 对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对资金管理执行落实不到位, 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但只是流于形式, 成了摆设, 这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 预算反馈不及时, 造成预算与实际相脱节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单位不可能预测到一切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其他特殊原因发生时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能及时调整财务预算, 否则就会造成预算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也就失去了财务预算的真正作用。

(五) 预算机构及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近年来, 我国的预算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 收支偏差过大, 专项资金被挪用等问题频发, 这很大程度暴露了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 很多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对预算工作进行管理。其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缺乏事业心导致一系列财务问题的发生, 这些问题包括会计信息失真、做假帐等, 工作人员的素质与预算工作的质量关系密切, 只有工作人员既具备专业知识也具有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

四、预算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 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观念, 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各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单位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科学的进行预算管理, 使各项预算资金用在合适的工作上, 能够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的工作分配,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在科学的预算管理下将预算工作做好。在进行管理时, 单位要真正重视这项工作, 各级领导也要自觉主动的监督预算资金按计划使用情况。单位的各部门都应该在预算的初步计划下, 合理的利用预算资金展开各种的工作, 支持对预算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真正落实。

(二) 做好资金收支记录, 强化事前取证和事后调查制度

财务预算需要在科学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的基础上进行, 这就需要在制定预算编制计划时, 要对预算的估计情况进行事前取证, 以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在预算管理时, 要做好资金的收支记录, 以备事后的调查。这些工作都要到位, 财务预算才能按照详细的项目开展工作, 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单位的预算情况才能符合实际要求, 从而保证预算工作能够得到认可, 才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水平。

(三) 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考评体系, 提高对财务预算的监督力

传统的考评体系过于简单, 在指标上和方法上都不能正确反映相关人员的努力程度, 容易打消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设置过于狭隘, 一方面, 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另一方面也容易迫使执行人行为短期化, 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 根据以往有效的财务预算的经验, 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方案, 严格界定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

严格界定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 合理调整基本支出定额核定方法, 使预算资金的分配更加公正、公平、透明。在对项日支出进行适当分类、排序和严格审核的同时, 切实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前瞻性, 实现项目预算安排与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的紧密结合。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编制并执行本部门相关预算, 在预算内业务事项发生时负责审批,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并及时反馈、评价;对业务预算的执行偏差进行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日常管理控制。

(五)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并且不断完善

在财务预算期末, 应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在确定考核奖惩时, 为了避免编制先进预算的单位完不成预算受惩罚, 编制保守预算单位完成预算受奖励的现象, 可以在考虑实绩与预算的差异方向及大小的同时根据各部门预算的先进性决定奖励方案的系数。对于预算难度大的部门奖励系数大一些, 对于预算难度小的部门奖励系数小一些。以此鼓励员工尽可能编制科学准确的预算方案。

(六) 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

预算的执行力度即单位除非必要情况外, 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开展工作, 资金的利用情况也要按照管理原则进行收支。因此, 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度需要得到加强。只有执行力度高了, 才能将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减少浪费和虚报现象。因此, 单位有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 严格对各项经费开支进行审查, 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水平, 保证资金的合理、合规、有序使用。

(七)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单位规模的扩大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管理模式, 因此单位需要对原有的财务人员进行技术和理论的培训, 让他们适应现代的管理模式。同时, 需要扩大单位的财务人才队伍, 招募大量有志于在财务及金融管理有所创新与发展的年轻人才, 为单位的未来发展准备人才后备资源, 同时也促进单位人才的更新, 为单位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刑峥.《全面预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杨晔.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视角 (上) , 2008;12

[3]戴维.亚克森.《预算与管理报表》.机械工业出版社

[4]罗伯特·D·李, 罗纳德·约翰逊著.曹峰, 慕玲, 张玉坤等译.公共预算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社, 2002

[5]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调研室.国外预算管理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

事业单位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刍议 篇9

事业单位预算, 是事业行政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是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财力保证, 也是事业行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事业单位作为非赢利性组织, 预算管理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 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近几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 都已陆续开始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 主要包括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内容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以推进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预算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 应遵循的原则有:

(1) “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 不列赤字”的财务管理原则, 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实事求是、真实可靠的原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算、力求数据真实准确, 如实编列。 (3) 统一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 统一编制、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收支。按财力情况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核定专项支出。

二、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按照事业单位预算实行的“二上二下”的编报程序, 在编制时间上克服了预算编制时间短;在形式上也克服了预算编制内容粗, 内容不完整, 财力配置不够合理等弊端。但是目前的部门预算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2) 资金管理不统一、范围不完整、支出类别划分过于僵化, 有些公用经费预算时无统一编制标准, 如会议费、维修费等公用经费无统一的编制标准, 加大了资金控制与管理的难度, 以致很难在预算编制中采取统一的预算编制标准, 无法真正达到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 (3) 预算外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 预算编制不全面。好多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拨付, 一定程度上也依靠单位的经营收入来弥补资金的不足。脱离预算的监管, 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如果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 则预算编制就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运营效率。

三、为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 应改进的方面

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对全年工作要有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

预算编制缺少弹性, 往往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 一成不变, 所以编制预算时, 应对有可能开展的计划外工作或可能发生的新项目加以考虑, 这样就不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也不会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

2. 按照事业单位预算实行的“二上二下”的编报程序, 对

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 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 要有详细的定额标准, 人员经费按人数, 公用经费按定额, 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 严把基础数据关, 人员数与车辆数要与财政供养数一致, 人员工资按照国家工资制度据实测算, 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测算, 项目支出要按照项目库管理的要求细化到下属单位和具体项目, 不漏项、缺项, 不留硬缺口, 严禁估列代编、虚列项目、多报金额等弄虚作假行为, 并根据事业发展计划, 不断更新、完善, 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提高单位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以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3. 细化项目预算。

按照旧的财务管理模式, 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 其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 预算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 开支要与所列项目一一对应,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没有对口的钱, 该办的事也无法办, 在编制项目预算时, 应把每个项目细化到预算经济指标列支内容, 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 对项目用途、开支标准、开支范围等等进行细化, 从而减少挤占项目预算补充经费预算的情况发生。

4. 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已经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范围的部门和单位, 应当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和规定的支付方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都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5. 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实行集中支付,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 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 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的供应者。杜绝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

6. 全面清理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 取消一切不符合规定

的银行账户, 坚决取缔各单位的“小金库”, 杜绝非正常收入或将正常收入私自存取挪用现象。

7. 运用科学的编制方法。

预算的数据审核、汇总的工作量大, 有效发挥企业网络财务的管理效能可以大大加快预算编制工作的时效性,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加强预算执行, 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1.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

机制, 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和经费开支报销程序, 健全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强化开支计划性, 合理安排项目经费, 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经费支出管理, 杜绝挥霍浪费现象, 以堵塞漏洞, 节约资金, 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 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支出预算依章进行, 合理安排项目经费。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防止前紧后松, 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对于重大项目经费支出以及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或追加预算, 必须有归口领导审批, 严格按照预算内容项目执行。

五、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

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预算执行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项目管理和控制水平, 预算管理工作最大的难度就是日常控制, 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上来看, 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加强预算执行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从监控、分析、反馈、考核等环节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并有合理性相关内容让单位审计、业务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 做到有章可循, 加强执行, 从而对支出预算是否完整、真实、合规等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 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 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保持预算执行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六、反馈分析预算执行信息

财务部门在财务活动进行中应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找出差异原因并及时解决, 预算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等。如果是由于预算的准确性不足造成的差异就应该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能力;如果差异是由于预算执行方面引起的, 则应该寻求改进执行的途径。在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中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1. 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对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对比分析, 从中发现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及预算执行进度, 从而进行控制, 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2. 对专项项目进行分析。

对专项项目的效益分析, 应与计划、执行等部门一起共同对项目的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做好专项项目的效益分析, 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 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 以帮助提高专项项目的经济效益, 增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伯龙.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 2006, (5) :46-47.

[2]王金秀, 陈志勇.国家预算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分析 篇10

1 财务预算的概念

财务预算是一个单位重要的财务工作, 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是指对单位在未来财务预算期间所进行的经营、财务、现金、成果等一系列价值指标的总称。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一般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活动和职能来进行现金、财务等各项预算,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能够有效规范各项工作的规模与方向, 实现对事业单位工作计划的保障。财务预算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财务水平与运行状况, 也事关事业单位持续、协调的发展。

2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特点

2.1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完整性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整个政府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 是公共开支的一个环节,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政府职能能否得到完整发挥。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其他财务工作的基础, 没有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也就不能具有完整的财务工作。

2.2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科学性

进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时, 应该讲求合理性和科学性, 这样才能发挥事业单位和相关人才的优势与特点, 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深度的服务, 实现事业单位各类效益的最大化。只有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科学化才能够对整个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干预和管理,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财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的工作, 达到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更好的支持。

2.3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严肃性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既是财务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计划事业单位任务的出发点,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和职能工作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必须做到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严肃性, 要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和职能工作的客观实际, 遵循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客观规律, 以社会需求和事业单位发展为基础, 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 依照相关程序和法规进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 这样既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有效性, 同时也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严肃性与规范性。

3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概念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在一定时期内运用计划、报表等方式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和经济状况进行全面或分项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的工作, 得出正确结论和科学分析的一种财务工作的方法, 是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科学、完整研究的基本措施, 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水平的基础。

4 事业单位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选择适当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差额分析法, 这些方法各有长处, 必须综合运用, 将财务活动中的各项指标与其相关的因素相互联系, 进行总体性研究。同时, 随着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数学方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广泛应用, 逐步将复杂财务关系构造为一定的数学模型, 进行定量化数学处理, 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4.2 做好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具体方法的应用

全面分析法与重点分析法相结合是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重要手段, 为了对财务状况有全面、完整的认识和掌握, 就要对有关事业单位活动整体进行全面的研究。但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对那些影响财务活动的主要方面, 进行重点分析, 做到有的方矢,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这样就有利于正确分析结论的形成。

5 结语

财务工作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环节, 也是各种管理工作与职能工作的基础, 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与关键举措。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 形成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的方法, 在积极应用先进财务管理理论的同时, 加强财务预算和分析的不断应用, 形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进而使事业单位经济与社会效益向最大化和最佳化发展。

摘要:事业单位预算是单位各类活动的基础, 也是实现事业单位职能的依据与保障, 加强财务预算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事业单位提高财务预算工作质量有着监督与检查的功能。本研究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实际, 对财务预算进行了概念分析, 阐述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特点, 对财务分析展开了讨论, 提供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要点, 希望能够做到对事业单位预算与财务管理的提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完整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赵伟彦.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05) :119-120.

[2]陆洁.基于集中核算模式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1) :48-49.

[3]徐素梅.浅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0) :25-26.

[4]黄河清.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0) :153-154.

事业单位预算财务会计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预算管理;研究

一、新会计制度制定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制度的出现与执行是有其必然性的,通过相应会计制度的制定可以极大的提高]_作的有效性及规范性。从事业单位自身的工作属性及服务对象而言,合理的进行会计制度的更新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实现国有资产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各阶段制定出来的会计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无法有效的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这对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这种财务管理上的模糊从根本上反应的是管理能力的不足。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相关部门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并且这对工会计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化也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的,但是仍然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1.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意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行,对工事业单位而言更加注重整个过程中的监督工作的进行,它贯穿工整个活动之中,这对工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及制度约束都是比较实用的。通过会计科日的细化有效的增强了预算工作的效率,对工资金的使用也更加的清晰。

2.提升了预算评价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工作对于各部门工作职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而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获取员工对于各阶段会计预算于的评价,这对于提高会计部门工作效率是非常实用的。同时也是实现资金支出情况公开化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得全体员工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来,这对于事业单位的成长与发展都是比较有效的。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

新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中,出现不利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发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不利因素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更好的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发挥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势,为预算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较好的环境。

1.意识上的不重视

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其日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对于部分事业单位而言,对这种变更下的会计制度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它的实用性及指导性。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采用新制度中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无法有效的发挥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优势。

2.缺少预算管理制定及实施的细则

新的会计制度刚实施一年多,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还处于新旧转换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仍然使用原有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方法,有的单位仅仅是在形式上做了修改,没有建立起新制度下的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新会计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很多单位由于业务原因处于过渡过程中;另一方面,没有根据新会计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的细则,加之新会计制度中做了诸多调整,并且没有给出细致的规定与实例,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短时间难以将新制度的预算管理方法付诸实施。

3.財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预算监督及评价不到位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健全,且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加之事业单位没有营利方面的市场压力,其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财务人员的财务、预算管理等整体性财务水平不高,且原有的会计制度持续的时间较长,形成了一些财务活动的惯例,因此常规性的核算管理活动较为简单。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内容,财务人员不免有些“猝不及防”,需要有调整适应的过程。另外,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且缺少相应的预算评价制度,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

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

新会计制度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以及监督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事业单位实施财务核算以及编制预算计划的依据,是原有制度的完善和深化,更具有指导意义。事业单位应该重视新会计制度,主动改变旧的核算方法,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编制财务预算,不但能够使财务核算更加明晰,而且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根据新会计制度制定相应细则编制预算计划

在新会计制度下实施预算管理,需要根据会计制度制定适合事业单位自身情况的实施细则,使新会计制度更具指导意义,应该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预算计划,为预算的执行、监督以及后续的评价提供保障。

3.严格执行预算监督并实施预算评价

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监督贯穿于整个预算管理活动中,事业单位需要专门设立预算管理监督小组负责预算管理的监督工作,使预算监督落到实处,遇到问题有专门归口问责的人员部门,提高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在预算管理实施后进行预算评价,明确预算管理的效果,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

在新会计制度的执行下,我们的会计人员自身需要不断的提高自我的要求,并且对于新制度的学习也要及时的进行。始终坚持以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来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当前新技术的优势,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新财务人员的选择与培训也要有计划的进行,加强单位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是非常可靠的。

五、结语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对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保障预算工作在稳定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出事业单位的综合职能,为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牛活质量的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预算财务会计 篇12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指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或管理目标, 编制出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并予以执行, 然后根据预算执行结果作为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或对之实施奖惩的依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财务预算计划由各分支部门的财务预算计划组成, 从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到考核环节都离不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配合。因而,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各部门制定相辅相成的工作目标, 从而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 有利于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对各部门或部门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通过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 单位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其应得的奖励, 而对于无视预算计划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这种奖惩机制有利于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督促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

(三) 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求单位内部的各项财政支出必须事先纳入预算计划, 并严格按照预算的额度进行支出, 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防范个人贪污浪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行为, 有利于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对财务预算管理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不少单位的预算部门并未有效履行其职能, 预算管理部门流于形式。其次,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无偿拨款, 许多单位只是简单地按收入类别和支出类别编制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的编制太过随意、简单。再次, 大部分职员认为财务预算只关乎财务部门的职责, 不能积极地参与制定本部门的财务预算计划, 仅仅局限于被动地接受单位分配的预算指标。

(二) 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第一,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忽视对《会计法》和《预算法》的学习, 或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资金管理与监督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资金使用过程中。第二,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又不注重后天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 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得不到业务所需的及时更新, 很多财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零基预算”等科学先进的预算方法, 对于国家新颁布的相关法规也缺乏深入的了解。

(三) 财务预算的编制质量较低

财务预算的编制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 是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被看成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不能在各部门之间集思广益, 编制的时间也比较紧张, 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充分考虑到全年的各种收支可能。此外, 预算编制的方法也比较落后, 仍然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本年预算是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加减本年的因素得来的, “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得不到实行, 这就使得编制出来的预算不能真正反映各部门的预算需要。

(四) 预算执行缺乏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

众所周知,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注重社会职能的履行, 单位的经营效益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不力,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不少单位根本未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体系, 预算执行的结果未与责任人的业绩挂钩, 这就减弱了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的动力与积极性, 预算执行的低效率无疑会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 财务预算往往忽略资金的使用效益

当前, 由于编制时间紧张、预算编制仓促等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看重预算支出总额的控制, 而对支出的具体分配及其合理性却不加以考虑。具体表现在,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不顾及资金需求的轻重缓急, 将资金随意安排。这就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同时, 在后期的预算执行中难度加大, 经费挤占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是单位的主体, 其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而, 要大力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其一, 要在单位内部宣传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强化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为日后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配合财务部门共同编制财务预算奠定思想基础。其二, 要着重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思想工作, 利用他们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同时, 领导层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成立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 并授权该委员会全权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 并在必要情况下对预算计划作出相应调整。此外, 还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从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层面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职业道德素质层面来看, 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遵守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财务工作。从业务素质层面来看, 相关财政部门要经常组织各单位的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以及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等, 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和全面理解相关法律提供条件。此外, 财务管理人员要自觉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学习与业务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 不断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 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

(三) 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能够保障财务预算得以顺利的执行, 而且有利于财务控制工作的实施。财务预算是一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性工作, 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及协调配合, 同时, 高质量的财务预算需要在充分考虑历年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现实, 并需要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 因而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的编制。另外, 要摒弃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的“基数预算”编制方法, 全面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确保编制出的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 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方法, 将预算收支分类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中记录本年度可能发生的收支金额, 并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有特定的预算收入与之相对应, 切实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四)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考核体系

财务预算的执行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要避免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分离或脱节。首先, 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出整个单位的总体预算后应将各预算指标在不同职能部门间进行逐级分解, 并将预算的执行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其次, 要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体系, 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个人绩效结合起来, 对于严格执行预算和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嘉奖, 对于预算执行不力者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 比如可以在下一年编制预算时中断其资金配置或减少其资金配置数额。另外, 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合力监督效果, 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确保单位自主执行预算计划, 并在执行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检查与调整, 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

(五) 增强资金支出结构的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当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 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充分合理的分配, 在财政资源一定的前提下使财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以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 树立廉洁高效的人民满意型政府形象。为此,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该不仅仅看重支出总额的控制, 更应该强调支出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理清资金支出需求的轻重缓急, 资金支出的范围不必面面俱到, 要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到“刀刃”上。同时, 行政事业单位要将支出范围划分为建设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费用投资等不同投资方向, 并对各投资方向进行谨慎的可行性分析, 确保投资支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殷羽.浅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现代商业, 2012年第2期

[2]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年第8期

上一篇:小儿感冒的护理预防下一篇:物理教育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