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2024-07-16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共12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篇1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 基础工作弱化导致的失真。

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不能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大。在记账、算账、结账过程中, 涂改账目、做假账、提前结账或延迟结账等不规范会计行为导致账账、账表、账实之间严重不符。

2. 凭证方面的失真。

在所有的虚假会计信息中, 会计凭证失真处于源头地位。凭证失真分为原始凭证失真和记账凭证失真。原始凭证失真主要变现:不如实填写或伪造原始凭证、打白条、使用虚假发票, 使一些非法收支瞬间变脸成为“合法”的收支。记账凭证失真主要变现: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情况下编制虚假记账凭证、记账凭证要素一项或几项与原始凭证不符,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 核算与报表方面的失真。

部分单位出于各自不同目的,截留、转移、坐支收入、多列或少列支出、单位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各项资产的实际价值,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虚假报表是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 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对事业单位来说,现行决算报表由封面、主表和补充资料表三部分组成,报表数量较多,表式复杂,审核公式繁多。有些报表指标重复交叉,一项经费内容需在几张报表中重复填列,另外,报表体系的设计者在设置报表的项目、格式、填制要求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业务核算需求,将报表填报要求、审核公式强行统一,单位会计为使报表全审通过,人为修改报表数据,造成账表不符,信息披露失真。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 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是各级财政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其质量影响的经济层面比企业会计信息更加深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必将影响各级财政政策评价执行情况,进而影响财政资金分配决策。而财政资金分配出现失误或偏差,将意味着财政资金的更大浪费和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当前,财政资金投入中存在的重复投入和投入结构偏差,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着必然联系。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财政投入已经能够满足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但因为失真会计信息的误导,财政投入还是对该部门有所倾斜。这样就导致有限财政资金的分配在部门间形成了不均衡的现象。从全社会角度来讲,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而在一些领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引起财政投资决策失误,就不仅仅是财政资金的浪费问题,将会引致社会资本投资结构失衡,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2. 影响政府部门的公正性、权威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作为各级财政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其质量好坏影响的社会范围比企业会计信息更加广泛。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这个微观上的个体,还关系着作为另一个社会利益整体而存在的纳税人群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政政策制定出现偏差,并由此引起财政资金浪费和社会资本流向偏差,在纳税人看来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失职,这将影响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剖析

1. 会计法规建设滞后,制度不健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会计法规建设的滞后,使会计工作及其结果存在一定弹性。专项资金账户是根据事业单位本身所属的性质而设立的一些科研、调查、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账户,每年有定额的拨款。大多数专项资金账户年底都有很大盈余,这部分资金便成会计主管人员或领导增加日常经费开支或谋取一定资金利益的来源。利益的分配与会计反映的结果息息相关,某些相关的权力阶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干预会计信息。

2. 内控弱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协调控制经济活动,事业单位内部如果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失真难以避免。并且有的为了个人利益,制造一些与事实不符的会计信息,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利益。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编制少,很多情况下,一人多用,一个人完成一些账务处理和核算,导致工作环节没有约束力。以经营性质为主的事业单位,为求效益,有的更改会计信息,编制假的财务报表。导致资产购置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利用多开、假开发票套取现金的现象也存在。

3. 会计监督乏力。

很多事业单位只注重会计核算,忽视了监督,出现违规违纪问题,追究责任少甚至不监督,使会计监督成为摆设。会计人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不力。使会计人员扰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不少单位做假账,上级和外部会计机构只能从事间接的政策指导,不能参与会计核算的具体活动,不能深入地规范化地开展监督。财政部门往往是将预算经费拨款一拨了之,将来年的费用开支记入今年的经费开支中,使整个年度经费开支总数不实,缺乏必要的使用监督。

四、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完善会计制度,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因会计制度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逐步完善会计制度来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在可用于偿还债务的金融资产和短期、成本费用的分配和收入的确认等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从而准确反映尚可使用的资源存量 (财务性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能增强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可以使会计信息利益相关人更能全面地了解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

2. 加大会计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加大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尤其是要加大对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使他们认清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理解和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为会计人员进行真实客观的核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 重视培训教育,提高相关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与会计人员有很大关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是改进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方面,急需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时学习新的会计法律法规知识,并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引进和交流机制,以便及时引进一些具备高素质的财会专业人才从事财会工作,将不能胜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调离会计岗位,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方面,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自律性问题,关键靠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因此,会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将职业道德教育应列为必修课,并以案例教育为主,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达到激励和警示会计人员的作用。

4.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督促相关从业人员自觉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会计法》等法规制度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明显偏弱,使得处罚成本与会计造假获取的利益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应建立一个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有效会计监管体系,保证会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通过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让造假者的损失远远高于造假收益,从而督促人们自觉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5. 实行财务公开,强化公众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积极推进财务公开,除涉及国家机密外,对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归位”,由“旁观者”变成真正的主人,行使监督权,这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最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黄碧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8, (07)

[2]祝捷.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D].北京交通大学, 2007, (03)

[3]严秀芳.行政事业单位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篇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防范 作者:赵祖坤 李 琳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10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信息平台,将会计工作与信息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会计工作简化、准确、及时,使信息管理充分发挥其高效、有效等特点。二者的整合体现了财务信息从多角度、 多方位、 立体化、 个性化、 动态化的全过程的真实快速反应。它不但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更有利于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不例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进而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信息化还是刚刚起步。所以目前包括管理者与财务部门在内都没有完全认清会计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他们还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单位领导也不愿意让员工参加这方面的培训活动,员工也不愿意听这方面的讲座,它们认为电算化代替了部分手工做账就很可以了,至于更高领域的信息共享、统计分析、跟踪管理没有考虑过。这样导致会计在管理的水平、手段、方法上与原来相差无几,所以会计工作没能有效地为决策与管理服务。

2.会计数据难以形成共享

我们大家都知道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真实的反映,在真实的数据反映基础上再分析与利用,而不是上报就完成任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数据管理是基本上电算化了,但是缺乏总体软件平台管理手段,这样没有各个部门信息的连接口,只靠人工收集信息、汇总信息势必在质量上、速度上、水平上、角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如果某一环节要有人为的因素,那么将导致整个会计信息失去其作用,也许还会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带来负能量。

3.人才建设力度不够

会计信息化的日渐深化,为会计工作所带来的改变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认知不尽相同,所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实践过程中就会有所差异,会形成有的单位在科学方法的应用下,管理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有的则还是原地踏步的局面。之所以自身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现代社会没有对事业单位内的工作人员提出新的人才建设要求,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要秉承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进一步做好人才建设工作,使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化体现。

二、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会计信息管理不足应采取的措施

1.加大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程度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管理者与财务人员们一定要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从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出发,正确地做好会计软件融入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中来,做好其前期准备工作。另外,加大资金的投入,购入适合本单位的软件设施以及高薪聘用核心技术人员,使信息化早日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

2.整合资源,使信息一体化

会计信息一体化是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出发,从纵向看,不仅仅是包括了过去的核算型信息, 还包括了最新的MIS、DSS层次发展,这样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从横向看,它应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部信息溶于一体,这样信息体系包含了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全过程,由于资源一体化、信息一体化,那么管理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度更高了,这样不但使管理高效、透明,还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3.加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是同样重要的, 所以应注意培养德才兼备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合乎相关法律法规,经济数字的真实可靠是国家和个人利益的集中体现。 这样就需要不断对财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积极接受先进技术,还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4.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处于会计监督的基础地位。单位内部监督包括监督其他经济活动、监督实际款项、监督财务报告、监督财务收支、审核和监督原始凭证、监督会计账簿。要实现会计的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没有了它,会计监督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内控制度要将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还要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财产清查、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以及单位内部的制度、要求和职责,使一切工作程序都能按规章制度完成,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使会计的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三、结语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所以会计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但是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因此希望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心,政府的支持,各界人士的合作,一定会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應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来。

参考文献:

[1]杜新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3).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篇4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在现行会计制度下, 行政事业单位都实行部门预算, 即将预算指标逐一进行分解, 层层落实到具体的科 (处) 室, 在预算额度内, 该科 (处) 室可以自由使用其经费。有些科 (处) 负责人为了一己私欲, 打着给本科 (处) 室员工增加福利的幌子, 也为了下年度能够争取更多的预算资金, 往往会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由于资金使用在预算额度内, 又有相关领导签字同意, 即使会计人员对发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性心存疑问, 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违反财务规定的会计处理, 把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业务通过各种途径使其变得合理合法。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决策者和管理层作出错误决策, 给国家及相关利益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甚至会掩盖经济犯罪, 成为不法分子进行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的温床。

2.1 扰乱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

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与国家行政部门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众利益, 以及实现国有 资产增值 保值的职 能密切相 关。失真的会计信息与国民经济运动的真实情况不符, 使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无法掌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造成经济预测和决策上的不准确性, 导致宏观调控失误, 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合 理, 给市场经 济的健康 发展带来 不必要的 混乱。

2.2 损害会计人员自身形象

会计一般性原则当中的第一条就是真实性原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该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但由于失真的会计信息, 使大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工作的成果, 乃至会计人员产生信任危机, 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将损害会计人员自身的形象。

2.3 会计信息失真滋生助长了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 让 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 其会计工作是记录、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 既可以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也可以反映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因此,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 就可能是在为某些当权者充当以权谋私的保护伞;在向社会提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时, 通过会计信息造假, 使某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财务报表或其他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财务状况信息时, 通过人为的调节收入、虚列成本, 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 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会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

2.4 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混乱

会计资料虚假, 会计数据不实, 将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支核算失真。利用这种不实的会计信息去分析、考核财务状况, 只会误导管理者的正确判断, 得出错误的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 造成管理混乱, 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步伐。

由此可见, 会计信息失真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无论对国家, 还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经济后果。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 加强对单位领导的监督管理

单位领导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 没有单位领导的支持, 会计人员很难按章办事, 会计核算往往会流于形式,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所以,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了解, 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通过选拔管理能力强、守法意识高人员并加以任用, 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真实反映资金运行情况,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 主管部门对单位领导的年终考核除一些常规考核内容外, 还可增加一些与财务相关的, 如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三公经费开支等方面的考核, 加强对单位领导的监督管理。

3.2 加强会计队伍自身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要加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并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使会计人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不为金钱所诱惑;会计知识日新月异, 会计人员应不断的学习或通过短期的培训, 掌握和了解国家财政规范、会计实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严格会计从业准入制度, 将会计人员日常工作表现、道德水平的高低纳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年检范围;建立激励机制, 对优秀会计人员予以一定的物资奖励, 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会计人员进行严惩, 并吊销其已取得的资格证书;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制知识宣传教育, 使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 廉洁奉公, 按原则办事, 从而在源头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

3.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外部监督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财政部于2012年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 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可在此规范的基础上, 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管理。严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准入制度, 加强对会计师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 按章办事, 遇到违法违纪现象要严惩不贷;还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单位职工的监督力量, 让违法违纪现象无处遁形。

3.4 建立健全财经法规, 加大会计造假成本, 以及会计 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严惩会计造假行为, 使会计造假的预期成本高于预期收益, 从而发挥处罚的震慑作用。凡是有会计造假行为的, 其经办人、直接责任人员、直接责任主管要受到处罚, 单位及单位负责人必须同时受到处罚;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同时要加大处罚力度, 对造假单位和责任人不仅进行经济、刑事处罚, 还要进行媒体曝光, 使其遭受经济利益的损失, 付出声誉扫地、再无升迁机会的代价。只有当造假成本大于违法违规收益时, 对行为人才能产生震慑, 从而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3.5 改革现行会计队伍管理体制

在现行人事管理体制下, 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是从属与依附的关系, 会计人员的任免、晋级、聘用等切身利益均受制于单位领导,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为了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和 晋升的机 会, 不得不听 命于单位 领导, 按其主观意图办事, 致使会计信息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各项经济指标。实行会计委派制是抵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待遇发放、考核权等从单位剥离出来, 基本消除了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干预, 增加了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有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服务和监督职能, 保证会计工作客观、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有效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是一项艰巨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离不开会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采取措施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以及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才能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 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赫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理论) , 2013 (10) .

[2]赵卫红.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2 (11) .

[3]刘文锦.再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 .

[4]杜艳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13 (26)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篇5

(行政事业单位部分)

根据工作安排,我们从8月17日起对黄骅市计划生育局、水务局、公安局2009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计划生育局存在的问题:

(一)局机关

1、拨入专款未设立明细帐;

2、财政补助收入未设立专项经费项目;

3、专款支出明细帐只核算到2009年6月底;

4、专款支出-宣传费支出超预算,预算拨入为20万元,单位列支264125.32元,造成专款之间相互挤占;

5、专款支出列车油费97326元;

6、2009年6月购电脑13台价款61100元、7月购电脑2台价款8900元、9月购电脑3台价款14100元、12月购电脑15台价款72000元,未见政府采购手续;

7、7月购电脑2台价款8900元、购空调2台价款3600元、12月购数码相机12520元未计入固定资产帐。

(二)育康医院1、2009年收取孕健暂收款(总帐称孕健收入)257030元没有收费依据,且未开正是票据;2、1、2009年收取乡镇孕健服务费38310元没有收费依据,且未开正是票据(2009年返还38900元,上年结转114640元,余114050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1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又相对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将资金的支配权和监督权分离,这无疑使会计核算中心充分发挥了会计监督职能,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与发生经济业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地理分离,它仅对报上来的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和监督,不能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相关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直接、及时、全方位的反映和监督,这种监督仅仅是事后监督,显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必然使监督职能弱化。同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牵制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相对弱化,也势必造成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1.2 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会计责任相互推诿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归属各级财政统一领导和管理,其职能主要是对预算单位提供全面、优质的会计核算服务;并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对预算单位来说,由于其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并由核算中心行使会计档案保管权和资金管理权,造成部分单位领导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因此,一旦财务管理上出现重大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财产物资流失等问题, 势必造成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的推诿扯皮。

1.3 会计集中核算配套体系尚未完善制约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实施

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形成必须以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会计集中核算信息平台、会计集中核算配套管理办法为基础。会计集中核算需要一批具备会计职业道德,既通晓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悉网络运用的高素质人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成熟的会计集中支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期,要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离所期望的信息平台尚有差距。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体可操作的会计委派及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缺乏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配套的具体措施,由此增加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操作难度和会计集中核算标准化的实现。

2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强化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但单位内部不能因此忽视内部会计监督。应探讨建立新模式下的新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合理界定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建立相互牵制的全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和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改变单位负责人审批、报账员报账的模式。赋予报账员相应的审核、监督的权力,促使会计内部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2.2 明确责任主体,避免相互推诿责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已经转移,但是单位内部的理财机制、资金支配和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变,单位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和支出审批权,依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主体。然而,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记录、加工、整理及会计报表的生成、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档案的保存管理等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从会计责任的角度讲,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核算中心责任人和核算人员可分别视同单位总会计师和单位会计地位,分别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主管部门应委派懂财务的纪检监察员,负责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的纪律监督和业务监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使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在事前得以有效遏制。

2.3 建立相关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体可操作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把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同被服务单位的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也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单位可根据实际,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特征需求,建立单位会计人员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罚制度等作为过渡,来规范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行为,以降低因缺乏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及具体措施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按照管理者的需要进行设计并服务于管理者的手段,目标是对会计流程、信息进行重新组合,逐步适应“数据银行”等新型组织形式及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是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核算当中,使用计算机来替代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一定程度上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过程。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兴起,会计业务处理开始转向自动化、资源共享化,随着人机融合程度的高度发展,会计信息报告披露的实时和全面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技术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必然结果。会计信息化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处理会计业务,所生成的资料作为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会计信息化具有开放性、全面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可以克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中存在的局限性。

实现会计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标志,是推动现代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办公效率、管理效率,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和管理。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行政事业单位也应与时俱进,只有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总结经验,才能保障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思想落后,会计信息化制度不足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信息化管理思想落后问题,具体体现在尚未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宏观框架。行政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显著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只是核算收付,不涉及成本绩效考核,会计信息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健全的会计制度是指导和规范实践的必备条件。传统的内部控制对象是处理会计业务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可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和资产的完整。会计信息化使得信息复杂交叉,传统的职能分工和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失效。例如会计信息化使原始凭证数字化、电子化,会计信息易于被篡改、伪造和删除,从而为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难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及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尚未形成系统性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及推进。

2. 会计信息化面临技术安全管理问题

会计电算化更多地依赖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均借助计算机完成,自然或人为的差错都可能损伤计算机的系统硬件,造成系统故障甚至系统崩溃。网络安全也是会计信息化安全性面临的问题,网络具有开放性,在利用网络共享实施会计管理的同时,也将企业暴露于风险之中。会计软件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多数软件开发商将重点放在理财、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较少关注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和病毒防范上,会计信息存在被操作修改和破坏的风险。

3. 容易成为信息孤岛

会计信息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相关部门,来源涉及方方面面,构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转化过程。会计信息化中会计部门仅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数据上的处理,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现有的金蝶、用友等会计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信息还无法完全共享,无法直接生成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通过财务软件导出数据进行加工才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降低了时效性,不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此外,会计信息化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成本等因素,部分单位财务软件仅购买了部分主要的模块,如账务处理、报表等模块,管理信息化没有全面地展开,导致其他子系统与会计信息化系统间的不统一,各职能部门信息难以同步、共享程度低,很难为决策者提供实时的全面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信息化的作用大大降低。

4.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建设不足

相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特殊性,属于非营利企业,不存在经济利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存在不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动力不足。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以及会计工作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练会计业务知识,同时需要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较小,会计人员几乎比较固定,一方面会计经验丰富,另一方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新不足。目前大部分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由会计部门负责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技术部门负责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的管理。复杂的财务软件的维护工作依赖于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增加了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支出。

三、对策及建议

1. 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必须得到领导层的决策支持,管理者应及时转变管理理念,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到信息社会下,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开展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紧要性。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对单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理顺各级管理关系,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使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建设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严格执行控制权限,明确各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

2. 加强安全技术控制

为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首先在会计专用服务器上加设防火墙,在单位的内网和局域网接口设置电子屏障,限制外界对单位内部会计专用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的非法访问,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程度。设定合理的用户权限、账户以及密码,保证信息的安全。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检测。对网络运行实施实时监控,对网络攻击、病毒进行安全预警,及时清除病毒并修复网络。经常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扫描等预防性检测,及时发现网络或软件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实时进行在线修复,提高系统安全性。做好系统备份,做到系统遭到破坏时,可以紧急响应、快速重构和恢复。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组成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详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使企业能够全面掌控人、财、物的情况,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清楚地明确管理信息化整体思路,分析管理的瓶颈所在,明确今后管理的发展方向,然后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实施全面的管理信息化,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软件应用和网络普及的必然产物, 是未来会计信息处理的发展趋势, 通俗意义上,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会计信息收集, 处理, 保存, 共享的过程。目前, 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本单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规划,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 渐渐摆脱了手写记录处理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 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信息的公开, 让普通民众更快捷更全面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然而,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并未很好的普及, 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会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要实现会计信息化, 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是基础, 如今计算机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岗位中, 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但是不同的工作内容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要求也不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 严格来说, 处理的信息都应该是保密的, 因此使用的计算机和网络也要进行特殊的保护, 这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其他岗位信息化的重要区别, 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单位都是使用普通计算机和没有安全保障的网络进行会计信息处理, 缺少专门存储备份信息的磁盘设备, 这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和丢失, 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漏洞窃取信息从事非法活动。另外, 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不具有行业特性, 仅仅是一款普通的会计信息处理软件, 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处理的特性进行有效开发利用, 软件功能单一, 使用价值不高。

( 二) 管理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建设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绝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将以往手工记账的方式用信息化处理的新模式替代,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 如何规范从业人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会计处理, 这其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又该如何应对, 都需要自己摸索, 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单位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制度, 或者继续沿用过去的标准, 造成管理的混乱和职责分配不清。过去的手工记账方式依靠账本印章签名等来明确责任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而采用会计处理信息化之后, 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这些信息变得容易复制, 真伪难辨, 一旦发生了问题责任难以到位。另外, 很多单位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从业人员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流程不规范, 对于会计信息化也只有行为准则, 缺乏奖惩措施, 责任制不明确, 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差。

( 三) 认识不足, 思想落后

尽管目前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实行会计信息化, 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认为手工记账和处理完全可以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 迟迟不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阻碍了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 有些单位的领导管理思想落后, 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财务部门的内部工作, 没有将其纳入整个单位的总体效益考虑范围, 导致会计信息化在单位内部不受重视, 处于无人管, 无人规划的地位, 没有充分利用其价值, 更没有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 失去了会计信息化最原始的建设目的。

( 四)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普遍存在着人员不流动, 技术不更新的问题, 过去的会计部门工作内容单一, 仅仅承担着账目核算的任务, 从业人员没有深入的专业知识, 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进行手工记账核算, 单位开始推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之后, 这一部分人在没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情况下, 直接上岗, 无法快速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甚至连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不熟悉, 会计软件的使用更是显得费劲, 没有最大程度地开发软件的优势, 发挥其价值, 这种情况下, 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没有提升工作效率, 反而比手工记账的效率还低, 这项改善会计人员工作的措施完全没有发挥其本来应有的作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

( 一) 加大资金投入, 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

有序高效的会计信息化工作, 离不开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 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需求采购相应的计算机和会计软件, 认真听取本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建议, 根据其实际工作需求, 有针对性的采购专业计算机。软件方面, 切不可随意购买会计处理软件, 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还起不到真正提升会计工作效率的目的, 事倍功半, 各单位可以采取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的方式, 与对方沟通, 把自己的需求和符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功能尽量融入软件当中, 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用, 不断提出改进方案, 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行政事业单位处理的会计信息一般都需要保密, 这就对本单位的网络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条件的情况下, 建议聘请专门的网络管理员, 定期维护升级计算机和内部网络, 确保会计信息化是安全的, 有保障的。

( 二) 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各单位内部要针对情况制定详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规范, 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业务范围, 不允许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会计信息处理审核及后续数据保存工作, 应有详细流程说明, 严格监督从业人员按照流程办事, 避免越权操作。制度出台之后, 监督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就成了一纸空文, 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各单位可采取定期组织检查, 包括会计信息处理中使用的计算机, 存储磁盘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待处理和处理中的文件是否每一步符合流程规定, 处理完毕的文件是否保存妥当, 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务必按照规定处理。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依据, 各单位应当认真制定规范, 并严格执行。

( 三) 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

各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首先各单位领导不仅自身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学习, 深刻体会这项工作对单位整体效益的推进作用, 还要在日常事务中, 积极向员工传达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 在资金, 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督促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会计信息化工作, 减少其发展建设中不必要的障碍, 将会计信息化作为整个单位的重点发展项目来建设, 摒弃以往单纯认为这是财务部门内部工作的落后思想。各领导层之间应当加强交流, 互相探讨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 分享新的想法和建议, 考察借鉴其他单位好的建设方式, 真正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当作提高整个单位效益的重点工作来执行。

( 四)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

会计信息化能否真正实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从业人员身上,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 引入软件的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摸清软件功能, 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不具备计算机基本使用常识的人员, 更要加强系统培训, 从基本操作开始, 熟悉计算机使用之后, 再进行专业软件的培训。单位内部要定期举办会计信息化专业技能讲座, 内容尽量新颖, 具有实用性, 代表性, 避免陈旧信息, 以技能大赛的方式鼓励从业人员积极性, 督促其不断学习, 提升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 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会计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 认清目前面临的问题, 并积极改进, 只有这样, 才能在未来真正实现会计信息化, 促进本单位整体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探析 篇9

一、会计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技术安全管理问题

(一) 技术安全隐患多

首先, 就计算机本身而言, 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性较弱。会计信息的传递与信息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计算机对于系统数据处理的功能又比较集中, 自然的或者是不经意的人为的错误或计算机本身的干扰都会损伤系统的硬件, 这就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其次, 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非税收入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等均实行网络信息化操作管理, 并要求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进行无缝对接。网络在给大家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 使用者也处在信息泄露的危险之中。在现今网络时代如此开放的情况下, 数据系统可以将自己需要传递的信息加以传递, 任何信息在网络世界中都是可以被了解到的, 除非将自己的电脑断开连接;在技术上, 任何电缆、光缆、微波等传输线路都可能被窃听, 会计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存在被篡改、伪造、恶意破坏、窃取等各种隐患;再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 病毒和黑客通过会计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时候攻击数据, 这些都会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安全性, 会改变数据的真实性, 毁坏数据, 甚至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计算机数据的错误改变、数据的丢失或泄漏, 这些都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决策, 给单位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最后, 会计软件设计的时候将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更多管理服务上, 造成了在会计软件上的相关安全保护相对薄弱, 导致了在病毒和黑客入侵时难以预防和抵制, 这对于会计信息的保密和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使得会计信息容易被篡改和毁坏。

(二) 内部管理结构不完整

传统会计内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实行批准与授权制度。在传统会计中, 只要内部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岗位负责制和内部的不相容职务以达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就能够保证会计业务的有效运行, 保证单位的财产安全。但是, 在会计信息化的处理过程中, 由于这些业务都比较集中于网络系统中, 各种各样的业务会交织在一起, 再加上网络时代资源的共享性, 信息的交换比较杂、多且速度也较快, 这就使得在传统会计中的责任作用和牵制作用显得比较弱。第一, 授权方式的改变, 潜伏着巨大的控制风险。会计信息系统中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 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像手工操作时印章由专人保管, 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 便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第二, 原始凭证电算化, 使得会计信息易于被篡改或伪造。这种无纸凭证介质可以不留痕迹, 很容易被篡改、删除或伪造, 因而给内部会计控制带来新的难题。第三, 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重复发生。会计信息化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 使得其中程序控制更多的是依靠应用程序的运行, 如果应用程序存在错误, 不易发现, 便会重复发生, 威胁信息的安全, 危害系统的安全。

(三) 信息系统性不强

会计信息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 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正是这些部门, 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会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 会计信息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满足社会和单位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第一, 现今使用的许多软件的数据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 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彼此的信息, 因而不能生成行政单位所需要的作出会计决策的信息。这就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将系统中的数据导出进行加工才能作出相应的决策, 降低了信息反馈的及时性。第二, 会计软件只能使用于会计部门, 不能发挥整体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第三, 会计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考虑到资金成本之后, 许多单位管理信息化没有同步开展, 会计软件也只是购买了账务处理、报表等几个的模块, 从而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信息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 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共享程度低, 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通, 难以协调同步, 不能够向决策者提供及时的综合信息, 以辅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使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大大降低。

(四) 管理缺乏经验, 档案建立不完整

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一个新生物, 许多人员都在摸索中前进, 不断探讨出科学的管理方法。这种缺乏经验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试着做”的方法会给单位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另一方面, 会计档案在建立过程中存在资料不完整情况。会计信息化以后, 档案建立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除了以前传统会计中的会计账簿、记账证本、报表等形式外, 还包括新型的以电子文件记录为主的文本、会计软件、账套数据。但是, 在目前许多单位的实际实施中, 只做到了传统会计中要求的部分, 对于会计信息化中的电子文件记录的还未作要求, 这就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另外, 由于会计系统软件的原因, 许多电子文件只有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才可使用, 有的单位没有软件而不能使用, 有的单位没有及时更新、升级软件也导致了会计数据不能使用。

(五) 缺少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网络、计算机与会计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 在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 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其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 又要求其具有很深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会计业务技能。但受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限制, 人才流动极少, 职员的任职时间也很长, 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会计管理经验, 但知识陈旧,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贫乏;而懂计算机会网络的人员, 往往因工作时间短、阅历少或没从事会计工作而缺乏会计管理知识。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 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 实施分工合作, 即会计部门负责会计软件的操作, 办公后勤部门负责操作系统和网络的管理, 这样权责不明, 只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当在单位的运行过程中遇到较大问题时难以解决, 就只能依靠那些更为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 这一方面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作, 另一方面加大了单位的成本,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 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会计信息化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就是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做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影响网络和系统安全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最常见的和最难抵制的就是病毒、黑客入侵带来的损害, 黑客入侵会导致信息被篡改、窃取, 导致系统的瘫痪。在系统安全的管理中, 就要有效阻止病毒、黑客这些危险的因素的发展, 保证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如果在实际管理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应该深入研究, 并采取相应的抵制、保护措施, 保证系统的安全。另外, 单位还可以安装一些高质有效的电脑保护软件和系统保护软件, 并随时杀木马和更新系统。此外, 还可以从会计系统开发控制、系统维护控制、数据资源控制等多方面入手, 设置网络防火墙, 提高数据接受和处理的安全性, 确保会计系统安全运行。

(二) 规范会计信息档案管理, 保证数据安全

完善的档案在会计信息化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到更全面、更系统的单位情况。现代会计信息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不同, 现代会计信息档案管理除了传统的纸质文件之外, 还包含了信息化过程中的电子文件以及系统软件。由于电子文件必须以计算机为载体, 一旦出现破损, 则很难修复。为保证系统能安全健康运行, 档案管理就成为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 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例如档案室要求通风, 避免潮湿;对会计账簿进行打印输出保存;对已经存储好的会计信息档案要做好电子备份;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和磁盘中的会计数据等都要有专人负责, 预防会计档案由于外界的因素而遭到破坏。

(三) 选取优秀的软件, 并强调有后继支持

在软件的选择上,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选择相关针对事业单位设计的、适用的会计软件, 同时要注意会计信息与电算化数据的良好衔接, 尤其要注意软件公司的软件更新支持以及售后软件服务。当软件出现错误或与硬件不兼容时, 软件公司能够及时、高效的解决问题。同时, 软件企业要能够及时的提供软件升级更新服务, 确保会计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 强化信息的管理。目前, 用友、金蝶、安易、浪潮等公司优秀的会计软件适用性较高, 市场销售情况较好, 售后服务及时, 成为购买软件公司的首选。

(四) 建立健全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项高科技管理技术, 不管使用多优秀的软件, 都必须有其它软件系统与之相匹配, 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管理是科学的, 可靠的。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一员, 应从全局出发, 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制度设计, 确保所采集信息的准确性, 为会计信息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应在单位内成立相应的信息化领导小组, 提升单位信息工作协调能力, 同时将会计信息化管理纳入单位日常管理日程之中, 由领导小组统筹规划, 综合本单位情况严格管理, 对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确保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同时, 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信息化统一标准, 与相关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上报税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网上银行系统等相连接, 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的便利,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网上共享的资源, 不断完善和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五) 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的保证是支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在会计信息化中, 要培养专业的、有经验的、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这样才能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面对变化莫测的经济环境, 会计从业人员要结合单位岗位要求,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拓展专业视野, 优化自身素质, 以便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求。其次, 除了引进优秀的人才之外, 单位还要定时、定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会计信息化管理还必须使用先进软件, 在使用软件之后, 还要对软件使用与否进行考察分析,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找出存在的问题, 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开始走向信息化管理的道路, 这种改变在促进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实践中, 我们应加强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各项措施,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能顺利、稳健进行, 从而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信息时代, 会计的发展也顺应时代的潮流, 会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会计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讨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所面临的一些技术安全管理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徐远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

[2]胡冰.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10, (7) .

[3]巫继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J].会计师, 2010, (1)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探讨 篇10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也是单位发展的需求。会计信息化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资源, 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资料数据进行传输与应用, 为行政单位的经济运行与控制决策带来了更为准确与及时的信息, 极大的提升了单位会计部门的工作水平与效率。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单位会计信息化还处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 还不能够算完整的信息化, 而会计信息系统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进行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会计管理工作在单位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起到促进会计职能转变的作用,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有效地发展, 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够进一步确保会计部门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科学完善发展。现对其信息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1、管理制度与思想上的问题。

现代事业单位虽然加强了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但其管理思想相对落后, 复杂紊乱, 主要表现在一些事业单位无法通过会计信息化管理全面有效地凸显出单位的会计实际现状, 没有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强化, 其次, 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总的来看, 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缺乏系统性, 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由于一些单位对会计部门缺乏统一安排与规划, 导致不同的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者, 在管理上, 一些单位也缺乏对会计软件的安全保护, 很少将精力投入到病毒方法与安全保密工作上, 导致信息化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缺乏经验, 技术安全存在隐患。

在网络环境之下, 会计信息的处理与传递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完成, 任何干扰都有可能损害整个系统硬件, 造成系统的故障,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会计信息存在着呗伪造、篡改、窃取、恶意破坏等各种安全隐患, 这就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维护。另外, 如今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缺乏一定的经验,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按照传统的习惯来工作, 例如并没有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质介质中归档, 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的完整性。

3、会计信息人才的缺乏。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对相应的会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如今的事业单位会计人才, 既需要有网络计算机的知识技能, 也需要精通会计理论与会计业务, 但受到行政单位管理机制的限制, 这方面的人才欠缺, 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选取合适优秀的软件。

事业单位对自身会计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取上, 需要针对单位自身的特点, 尽量选择针对单位设计的优秀的软件。在初期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电算化数据和信息化数据的衔接。并且同时需强调后继支持, 若出现一些例如硬件冲突的突发事件, 财务会计人员无法对其进行解决, 就需要软件公司的有效支持, 并在软件更新升级方面, 也能够根据自身要求进行升级, 如今市场上诸如金碟、科发、浪潮等优秀软件公司, 都有着良好的售后服务, 是事业单位购买软件的首选。

2、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会计信息化管理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论使用多优秀的管理软件, 都需要有完善科学的管理, 都需要有其他的系统与之相匹配, 从而保证其科学可靠性。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人员应当从全局考虑, 系统地进行管理制度的整体设计。同时, 需要进行规范管理, 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档案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点, 例如对储存好的会计信息档案做好电子备份, 对会计账目进行打印输出保存, 各种储存数据需要有专人负责, 预防档案遭到破坏。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完善实施必须要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会计人员需要加强对自身能力的积累, 在工作与学习中拓宽专业的视野。同时单位也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 强化岗位培训, 重点培养各种优秀人才, 单位具体可以选拔优秀会计人员到高校进修, 提升其业务水平, 从而促进单位会计信息化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汉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0, 10

[2]杨甲凡.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构建会计信息化系统[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9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篇1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将会计核算、服务、监督融合于一身的“会计委派形式”。在单位保持原有的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和使用权的前提下,成立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单位财务部门和银行账户,只在单位内部设立报账员,以委托代理记账的形式,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以来,已有十几年时间。在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财政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如上文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不再运用单位原有的银行账户,而是由核算中心实行集中管理,在商业银行统一设立账户,对单位资金进行全面掌握。当资金发生支出时,核算中心根据资金来源和支出用途审核各单位原始凭证,统一对资金进行分配。对以前常发生的改变资金用途、转移收入、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等现象能够进行有效地杜绝,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2、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助于将资金的管理变为阳光作业。不仅单位的所有支出都要通过核算中心的审核,而且坚决不予受理不合规的票据,也不得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报销处理。另外,核算中心统一对财政资金进行单一账户集中处理,也有利于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调度资金,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不仅能够有效改变以往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多头和重复开户等混乱局面,同时也杜绝了挪用财政资金和克扣、截留财政预算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使财政资金的安全得到了一定保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有很大的必要性和意义,效果也不错,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但是,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之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账务处理与实际物资管理相分离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集中处理记账和报账等工作,并且只负责对资金的处理。各个单位依然独立负责实物、合同等物资的保管。如此一来,便实际造成了账实相分离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核算职能进行了强化,但却难以深入进行会计管理职能的展开,使其职能变相被弱化。此外,财务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关键组成,取消财务部门,等于变相取消财政工作的基础,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二)审核过程存在弊端,会计监督存在盲点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还会使得集中核算人员可能只会一味的对业务进行集中核算,不了解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该人员在进行综合核算的基础上,还同时负责多个单位账务。对各分单位的实际业务细节掌握不实,也仅能根据收上来的报账单位的支出票据进行审查,合法合规性欠缺。而且,支出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也难以对其考证,间接使得会計监督的职能无法真正实现。

(三)原始凭证可能未必真实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要求各类原始凭证都要在本部门审核之后方能报经核算中心统一审核。经过二次双重审核之后,才能在核算中心账户中进行登记。虽然,这样的模式看似是经历了双重审核,无论是内容还是数额都应准确无疑。但是,执行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核算中心未必能对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进行有效的监督。甚至在这种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下,依然会有个别单位通过虚开报销发票,违规套取现金。

(四)会计核算内容不完整,分账管理存在单一性

即使是实行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但是其监管职责依旧没变,还是主要负责对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然而,目前,这种统一集中模式,仅是将重点放于对支出的监管,而对收入所投入的监管力度却较弱,甚至尚未介入。当前的模式主要是账面与实物分别管理,返还资金和收费收入都直接计入国库收入账户,单位据此自行建立台账,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进行账务处理,也不与单位发生关系。这样做具有一个较大的弊端,即国库掌握收入票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掌握支出等会计档案,而各单位则掌握资产及明细账。使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监管也无法从整体性的角度入手。

此外,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目前尚且只是主要负责核算,资产清查等工作依旧还是由各单位自行展开。尤其是固定资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仅负责一级总账科目的核算,各单位的报账会计负责登记具体的明细账,而且实体物资由原单位管理。由此容易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清查只核算,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可能会出现“真空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未来发展建议

(一)加强资产管理,保障财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之一便是保障财产物资的安全。在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对范围进行严格界定,核算中心要统一资产的入账口径,对资产相关的账务处理也要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规范资产核算;其次,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的重视,健全资产保管制度,无论是入账还是领用,都要有相应的验收和登记手续,力争做到资产账实相符,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手续;再者,灵活运用资产清查方法,可以有效结合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

(二)转变核算中心职能,向管理型过渡

会计核算中心的只能不能同过去一样仅仅进行会计核算和对一些资金的支付,而应开始注重信息方面的反馈和控制。并从事中和事前两个方面对资金信息进行控制,在事前,核算中心应对资金支付的用途、必要性、支付方式等进行考察和判断,之后才可以进行支付;在事中,强调即时控制,随时关注各单位的预算指标和预算使用进度,是各类资金使用控制在各预算指标允许的范围之内。以此彻底转变会计核算中心的单纯的核算职能,加入更多管理职能的成分,将核算中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内容,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加强预算管理改革,在进一步完善预算科目的基础上,细化各科目的涉猎内容,为每一项内容都制定好相应的定额。将制定预算的周期延长,早着手早准备,给预算编制部门更为充分的搜集汇总资料的时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要严格加强执行力度,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应科目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和规范;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要做好预算监督工作,并贯彻于预算从编制到执行,从反馈到总结的整个过程中,建立问询机制,对执行力度不强、执行结果差异较大的单位坚持问询原因,积极总结,为将来的预算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核算中心则要统筹规划,根据相关的预算审批,对本月的资金使用制定严格合理的使用计划,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条理性。

(四)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内控制度

在不断完善核算中心外部监督职能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应加强对自身管理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在外部监督正全面推进的形势下。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特别是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强调费用的审批流程,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对公司的重大事项、重要决策的执行程序进行严格合理的监督和控制。规范资产清查程序。强化报账人员的权利权限,赋予报账人员对原始单据的初审职能,对报送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资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过滤,将不合规的单据摈弃在第一道防线之外,从而保障事业单位报送的财务单据真实有效。当然,想达到这种效果还需要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思想的一致性,需要更多的接触和沟通,以致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丽娜.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J].商情(财经研究).2011;5

[2]杨秋利.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7

[3]张春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32

[4]李敏.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1;14

[5]张春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理论版).2010;12

[6]王亚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33

[7]聂彦彬.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09;4

[8]刘春华.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题、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9]王玮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篇12

1.1 单位会计人员的原因

会计人员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为了金钱、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大肆做假账,贪污挪用公款,中饱私囊。这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够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有些甚至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而无证上岗。如某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部分单位在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进行年终清算后,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尚有余额。因此,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职业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发生会计数据脱离实际,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1.2 会计制度法规完善程度不强

我国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以来,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但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建立健全,这使得单位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同时,已形成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前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导致制度法规严重滞后于会计事项新问题的出现。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可能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3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1)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关键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牵制制度的精髓。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比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有的单位出纳兼任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2)流程控制体系很不完善。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比如有家单位为工程项目购买的设备,在既无合同也无发票的情况下就一并支付入账,工程完工之后也迟迟未能转为固定资产;二是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的程序,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的都是事后“实报实销”的制度;三是流程控制的先后顺序不尽合理。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报销流程都是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执行起来影响财会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

1.4 会计监督制裁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即“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监督单位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单位加强资金、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从内到外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现实中,确实有些单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合法、不准确、不完整,有的以虚假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核算;有的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收支不通过法定会计账册统一核算,而是通过私设的会计账册,形成“小金库”;单位利用虚列支出、“坐收坐支”等方式转移预算外资金,致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有些部门、单位借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之便,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2 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失真的对策

2.1 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对现有在岗人员,如无资格证者,必须参加统一的考试,取得资格证者,方能继续从事会计工作,否则要予以换岗。对在岗的会计人员也要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财政部门要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年检工作,对在会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对违法乱纪的人员要进行处罚,严重者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准再从事会计工作。在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他们要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守商业秘密等,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特别注重反面教育,用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例来作反面教材,使他们提高警惕、引以为戒。

2.2 加大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及会计监督

目前,在会计违法方面,处罚力度太弱,对违法犯罪分子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在相关法律法规上,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人、责任单位的处罚规定太过原则,不具体、不明细,不便于操作,或者规定的范围太大,自由裁量度太大,难以做到在处罚上的公平、公正。新修改的《会计法》虽在结构、内容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更加完善,但是上述问题还是不能避免。要加强政府监督。政府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管是规范经济秩序,防止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重要措施。发挥社会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监督方面的作用。

2.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积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人员认真执行落实,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因为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有效或不切实执行落实而失真。

首先单位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支出,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其次,在设置岗位中,杜绝不合理兼岗;再次,实行规范的会计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防止不真实会计凭证会计处理系统,并杜绝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把好财务关;最后,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监督职能,审计会计资料和会计行为,以及审查经济业务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提出增收节支,防错纠弊,改善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2.4 全面推行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等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

上一篇:贵州省黔东南州下一篇:资源交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