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精选12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篇1
伴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的进行, 预算管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 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 尤其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为了适应改革趋势和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支出, 积极应对事业单位的收支矛盾, 深圳自2013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的项目库制度, 旨在打造“廉洁、高效、节约、阳光”财政制度。这项制度从理论上可以建立和各个部门职能紧密联系的预算项目分级体系, 可以较好的提高各个部门事权和财政安排的匹配度。其次通过项目库的软件系统还可以从整体上建立完善的部门预算信息, 从而加强预算的执行。另一方面这项制度也可以优化预算的支出结构, 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除此之外, 项目库制度的实行可以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环节, 强化绩效管理。来自社会舆论与人大的监督也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逐步公开化、透明化,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正在趋向完善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例如有的业务没有足够的项目可行性分析, 粗略预计, 草草申报, 预算执行时可能出现实际开支无法与相应的预算指标和内容相对应, 就会存在人为调整, 甚至存在部分项目成为事业单位调节预算经费的蓄水池。
另外预算的编制某种程度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都是上级的主管部门依照往年预算及业务开展情况大致划分后, 基层预算单位在划定范围内填报具体的预算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预算导致了预算执行缺乏科学有序的根据, 减慢了预算执行步骤, 减少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甚至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实际管理效果的背离, 对于后续预算的审核、执行、监督以及业绩考核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二) 预算执行缺乏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执行效率低
事业单位的部分项目可能会执行周期较长, 需要经历较多环节, 部分项目可能会包含招标等程序, 因此如果出现废标的话, 还需要重新招标, 反而会花费更长时间。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实际工作的低效率, 浪费资源。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对于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重视, 准备也不够充分, 这就很容易造成执行进度缓慢, 延误很多事项的开展。
(三) 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 缺乏制度约束
资金使用存在一些改头换面、项目打包的现象, 通过将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进行转化、包装, 使其表面合法化。也有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来规避监管, 例如将本该执行政府采购招标程序的项目进行分拆, 使之低于制度规定从而便于人为操纵。除此之外, 单位小金库问题每年都会严查、严控, 但是也并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完全被解决。实践过程中虽然已经将三公经费作为财政监督、控制的重点, 但依然存在着各个单位利用其它形式开支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 财政部门也加大了管理力度, 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部分成就, 但是由于该问题较为复杂且涉及范围较广, 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各类事业单位由于历史沿革, 还存在各类预算外资金, 财政改革也一直在关注个问题, 并且相应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由于预算外资金并不受部门预算和公务卡等制度约束, 使得其资金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极容易滋生腐败。
(四) 预算控制管理和业务工作脱节
事业单位需要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 预算的管理和执行与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息息相关。实际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对于预算问题不够重视, 很难认清自身工作与预算工作的本质联系, 甚至认为预算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 与自己部门没有联系。这就导致单位内的预算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 由于财务人员对于编制事项可能存在疑点, 对其他部门的实际情况也缺乏全面了解, 因此这样的预算编制工作往往是凭借主观经验并参考往年数据资料, 就出现了闭门造车的情况, 最终造成预算情况与实际工作不符, 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需要资金支持的业务难以开展和执行, 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阻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 逐步完善预算的编制制度
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保证满足本单位的日常开支需要, 保证本单位的基本运营和正常运转。然后按照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财务状况合理安排相应支出。预算完善过程中, 对于各个部门所申报的项目预算应该进行调研和分析, 并且对于预算编制所需流程和相应步骤, 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避免时间仓促造成的预算编制不合理。
(二) 充分做好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工作, 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通常情况下, 人大在1月下旬批复部门预算, 这就要求各个事业单位应该在获得批复前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奠定良好的预算执行基础。例如, 事业单位可以将项目规划、招标与投标工作、政府采购等环节准备好, 从而保证在预算得到批复后能够及时开展相应工作。而各个事业单位在得到预算批复后, 项目负责人应该督促预算的切实执行, 争取做到让事等钱, 避免出现钱等事的情况出现。
深圳前几年政府采购项目的执行率偏低, 为此深圳市财委在2012年做出大胆尝试, 给预算单位采购进程设定时限, 未在限期内完成工作程序, 采购指标就会被冻结收回。2014年深圳市财政委员会进一步改革了政府采购工作流程, 实行了虚拟指标运行方式, 优化配置了国家资金, 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三) 严格执行预算制度,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制度方面, 重点应该放在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方面。在监督资金使用过程中, 在依靠单位财务部门基础上, 还应该制定一系列规章性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充分调动单位的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充分参与到资金的使用监督过程中来。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执行预算制度, 对于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面监督, 争取做到对于资金的使用过程既有人员监督的保障, 又有制度的有效约束, 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除此之外, 也应该注重监督的资金使用效益, 逐步建立并完善资金的使用效益分析制度和体系。
(四) 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应该重视单位预算制度的配合和执行, 确定预算并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加强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紧密配合。各个业务部门应该配合财务部门积极保证和推进项目的执行, 将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事项业务努力做好。而财务部门也需要根据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状况和进度来编制用款计划, 做好相应的付款工作。
(五) 完善预算管理, 注重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完善预算控制中, 预算的监督需要严格事前的分析审核, 通过实时的报告和调研进行控制进, 事后做到积极查证和反馈, 保证预算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并且对于预算控制和审核结果, 在不涉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基础上, 需要及时对内与对外披露和共识调查结果, 充分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 接受单位内各个部门、员工以及社会民众的监督和审查, 这样也能促进预算工作的改进。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民众对于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各界对于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也是倍加关注。因此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积极适应改革趋势, 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夯实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虽然在实际工作中, 预算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但是来自于市场和体制的压力迫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总体趋势是向好的。
摘要:文章在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执行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践状况,改革
参考文献
[1]畅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评析[J].经济师, 2011, (9) .
[2]段秀朝.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J].财经界, 2010, (20) .
[3]杨福艳.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1) .
[4]牟华娟.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预算管理, 2011, (3) .
[5]赵春霞.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12, (6) .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篇2
摘 要:在预算管理体系下,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科研单位管理环境的重大变化,给农业科研单位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行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探索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使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字: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35
Study on Budget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ZHANG Jieqi,LIU Weizho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01,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the change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management system,a major change in th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puts forward a new topic to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 managemen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budget management,poin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udget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an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budget management,put forward effective improvement measures,and explore the budget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make better play a rol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 institution; budge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推行了机构体制的全面改革,财政体制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我国逐步加强对科学的重视,对科学研究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将随之增多。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加大对科学事业投入的同时,也会增加对农业科研事业的投入,迫切要求相关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该提高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我国对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依照“两上两下”的基本工作流程进行的。“一上”指的是预算编制单位向上级部门报送汇编的部门预算;“一下”是指财政部门相关科室报送计划进行审查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控制数通知预算编制单位;“二上”是预算单位依据控制数对预算中的数据进行修改,调整后送报财务相关科室;“二下”是指财政部门依据报送单位修改后的部门预算审查后,批复给预算申报单位。
随着预算管理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管理已较为规范。但农业科研事业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为目标,具有周期长、风险高、地域差别大等不确定因素,使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和科研任务多元化,过去预算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改进没有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脚步。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起步较晚,仍需要结合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其对资金来源、支出方式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和筹集资金,节约对资金的使用,提高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农业科研单位的良好运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存在不科学、合理性差、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预算编制人员大多为财务人员,缺乏对农业科研知识的深入了解,并且单位内部横向纵向的信息流通不畅,使预算的编制与实际需求相脱离,难以做到精细化,还会造成“宁可多报,不可错报”的错误思想和重复购置的情况。编制细致准确的预算,需要认真系统地计算和收集数据,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实际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时间紧、任务多,导致预算编制较为仓促,数据缺乏精确性。由于农业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项目申报具有不确定性,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又受到环境、气候和地域的影响,使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视预算的申报、轻视预算执行的问题。项目人员通常将大量精力放在预算的编制,在资金批复后没有按照预算计划花钱,首先用于解决棘手急需的项目,挤占、挪用、转移、截留专项资金,从而造成资金使用与预算计划出现差异,导致预算资金无法做到专款专用。由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特殊性,可能会出现项目滞后的情况,造成后期突击花钱的不良现象。财务部门与其他预算相关部门信息不对接,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造成难以准确判断预算资金执行的情况。
2.3 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预算意识薄弱,认为预算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略了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加速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没有有效的预算控制系统,导致预算执行人员预算意识不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随意支出的情况,减弱了预算的约束力,破坏了预算的严肃性。由于缺乏对预算控制的重视,受环境气候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农业科研事业的实际支出情况无法准确依照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的力度不强导致预算执行不规范,不能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预算控制功能失控,缺乏一个有效的预算控制系统。
2.4 预算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预算考评系统和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保证预算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中,虽然有预算管理的考评办法,但在现行的预算考评方法中,多重视财务指标,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因此并不能准确反映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而且预算考评的内容较为简单,没有考虑到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独特性。预算考评中定性评价较多,定量评价较少,尚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价。并且对于评价结果,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无法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思路,以下一年的工作目标为重点,为预算准确编制提供依据。其次要加强单位内部预算相关信息的流通,认真仔细地检查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精细化支出项目,预算的编制要具有前瞻性,统筹兼顾,为不确定性的支出留有缓冲的空间,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将预算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基层,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讨论和论证,考虑到有可能的计划外工作并做出合理的计算编制。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真实准确地编制年度预算。
3.2 完善预算执行制度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单位内部预算控制管理,杜绝浪费现象。加强预算资金开支的审批制度,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转移、截留专项资金的现象,将预算的执行落到实处。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内容、金额审核报销,并且相关票据资料要真实完整,由经办人、财务人员、领导审核后才能予以报销。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控,统筹安排预算经费,及时发现“问题支出”并予以纠正,以确保预算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3.3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
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都要增强对相关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让每个人员都参与到预算工作中,对各种财务与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分配,切实增强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预算执行中与预算编制的差异进行收集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变动,以确保预算项目的顺利完成。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的审查和监督,改善财务预算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控,确保预算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
3.4 建立健全预算考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预算考评制度,结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角度建立预算考评制度,对预算各环节的工作进行监控评价,有效地管理科研单位的非正常开支,降低损失,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预算考评过程应该公平、公正、公开,与考评结果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企业计划实施的基础所在,其不但是企业决策的具体化,更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实施[1]。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了达到已经设定的目标,利用编制预算、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预算管理是关于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的决算,它是在企业经营预算及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所作的安排,并且包括对未来一定期间的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进行预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必须进行财务预算,这是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都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因此,事业单位只能被动地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划拨计划来简单编制预算,而后下达到单位内部各部门[2]。这种被动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使得财务部门的相关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预算结果与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全年工作计划无法取得联系,最终财务预算部门因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而使得财务预算流于形式。
(二)财务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与控制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需要严谨对待的工作[3]。然而,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制时间也较为紧张,这使得财务预算编制内容较为简单,欠缺对全年收支情况的科学预测、详细规划和充分论证。
(三)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对于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在执行預算时缺乏刚性,导致实际产生的费用与预算的金额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相关责任又无法找到落实在具体责任人,导致财务预算的管理在项目的实施和经费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做出的预算也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落实[4]。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度
财务预算的有效管理与各单位之间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只有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才可实现单位的自控、自我约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各单位对预算管理的管理,需要各单位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可以分别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选拔上进行改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使预算管理的实施得到保障。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强化预算编制的质量。第一,工作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要遵循单位的编制原则,使编制预算的时间得到保障[5]。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方面的调查显示,预算的编制一般都包含了数据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关于目标的预测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的预测,因此在时间的管理上,需要有充足的准备。第二,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财务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时需要满足年度支出,同时对未来工作的预测,要求单位保证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保证社会的效益和单位未来的发展与国家的拨款是否一致。第三,增加国有资产在预算的占有度。国有资产预算的编制需要结合资金的改革一起考虑,保证预算编制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房屋、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维护费用进行有效的规划。
(三)强化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
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实施过程的好坏,无法落实的预算,不能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作用。关于财务预算的执行,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首先,关于财务预算指标的落实。财务预算指标需要落实到每一位员工,通过各个部门的核算,对各个部门的费用进行分解;其次,每一个部门需要制定出与各自的预算制度,在实施时制定一定的监督和检查制度,保证预算的执行,发挥出预算的作用,防止企业资金的滥用;最后,对于企业资金管理的制度进行一定的完善,使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做到专款专用。对于在实践中出现的预算外的资金的申报,如果是未在预算中进行申报的,应不予分发经费,超过预算的资产的配置,需要对相关单位进行严处。对于特殊的需要增加资产预算的情况,需要各级部门签字、审批后才可进行购置。
三、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单位全面管理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愈来愈高。因此,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诚然,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改革非朝夕之功,但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必将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晓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1:77-78.
[2]殷羽.浅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商业,2012,02:195-196.
[3]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76-77.
[4]周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2,21:73.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篇4
(一) 预算编制的过程简单, 时间较短, 质量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 导致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也就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标准。另外, 预算编制是单位各项事业运行的起点, 在整个单位的预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 这就使得预算项目指标不能得到充分的认证, 缺乏预算编制的可信程度, 使预算编制在初期就难以保证质量, 后续的预算实施执行和监督工作也受到影响。
(二) 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甚至缺失, 有的即使有还是多年以前的, 根本不能适合当今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还有的单位制度比较健全, 但没有得到严格贯彻执行, 已订立的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考核工作业绩的需要, 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 对预算执行结果缺乏考核
预算执行缺乏分析和考核, 预算项目结束后, 行政事业单位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后期的分析和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意识, 许多单位对“预算资金投向是否正确, 资金使用效益如何, 资产购置是否科学, 资产配置或处置是否合理”等预算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了解, 预算应有作用被削弱。另外, 虽然一些单位的确存在相应的预算效果考核评价环节, 但其考核形式大于内容, 普遍存在着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的经济责任相挂钩等问题。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部门预算改革的对策
(一) 加强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 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 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单一帐户、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 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 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 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 不能有遗漏。其中, 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 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 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 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 也就是对收支适当的重新分类。因此, 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 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 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 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 采用零基预算方法, 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 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 这对会计核算而言是新的挑战。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实行, 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 所以, 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面临又一次改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人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二) 加强部门预算执行
为更有效保障预算资金的安全, 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单位部门预算在单位负责人统一领导下, 由财务部门组织执行。 (2) 预算年度开始后, 预算草案批复前, 结合预算草案, 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情况申请、安排支出。预算草案批复后, 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 (3) 按收入的来源渠道不同, 正确区分收入类别, 确保各项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实现, 并依法按预算批复的经费科目、内容和程序等及时入账, 不隐瞒不坐支。 (4) 严格执行批复的支出预算和规定的财务开支标准, 建立健全资金的申请、拨付与使用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预算支出, 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 单位所有经济合同应由财务部门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部门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合同收支是否符合年度预算;合同内容是否有可能对本单位未来经济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 (6) 严格遵守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核算制度、办法规定。按规定的程序, 办理各项支出, 加强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
(三) 加强预算考核和事后绩效评估
资产预算执行结束后, 主管部门应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考核。预算结果考核既对此次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也为此后预算项目的编制和申请提供参考。主管部门应参照预算对资产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考察是否存在预算超支或结余, 并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资产运行情况和配置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要分析原因:是预算编制不科学还是预算执行不到位。同时, 为了督促单位各部门认真对待预算编制和执行, 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应指明责任单位或个人并与其业绩进行挂钩。
摘要: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必然方向, 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加强预算管理改革各项相关工作为基础, 结合多种手段, 扎实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改革,预算编制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篇5
事业单位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
事业单位具体分为以下五类:工业、交通、商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学位;其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1.核定收支。它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人与各项支出统一编报预算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其预算收支的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
2.定额或定项补助。它是指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用的补助办法。所谓定额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校实行的人均定额补助。所谓定项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对其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对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项目给子补助或对大型修缮及设备购置进行的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它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以后,由其自求平衡(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给予补助;因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可由事业单位留用。另外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向国家上缴部分收入。
五、财政补助政策及补助基数核定方法
(一)分类核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1)对现有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要按照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要求,在严格清理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实行定项补助政策。其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对纯粹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无收入或收入额度较少以及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对大专院校、科研、农业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调整布局、改善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行“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的财政补助政策;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有一定收入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3)对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逐年递减”的经费补助政策。(4)实行财政“零补助”政策,逐步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二)经费补助核定方法。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职能职责和财力可能等因素,对上述各类单位,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核定其定额或定项补助数。经费补助基数既包括财政拨款部分,也包括实施收支脱钩管理的非税收入。(1)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按编制、人员、非税收入、分类分档定额以及工作职责和任务核定定项补助基数,一年一定。(2)公益类事业单位。此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基数根据其工作任务、近三年的非税收入状况、以及相应的定额标准予以核定。对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按法定比例增长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补助方式科学核定补助基数,并根据财力确定一个逐年增长比例,一定五年不变;其他社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方式,补助基数核定后,一定五年不变。对收入额较大且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3)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定额补助基数核定后,每年按20%的比例递减补助定额,第六年起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4)经营类事业单位,补助基数原则上每年递减1/3,三年内退出财政供给范围,第四年起实行“零补助”政策。按照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经界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1、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单位一个会计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项、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2、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l)政策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国家确定的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2)可靠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紧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
(3)合理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4)完整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或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5)统一性原则。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口径、科目、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方法:财政补助收入数,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数,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及本年增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部门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经营收入,按本年经营业务计划及产品销售情况编列。
事业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经营支出可按定额成本、上年成本和有关“增减因素”测算编列。、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的编列程序
事业单位提出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事业单位依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正式下达批复预算。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4、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计划的一种国家预算方法。5、什么是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是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6、什么是预算外收入?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预算管理;研究
一、新会计制度制定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制度的出现与执行是有其必然性的,通过相应会计制度的制定可以极大的提高]_作的有效性及规范性。从事业单位自身的工作属性及服务对象而言,合理的进行会计制度的更新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实现国有资产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各阶段制定出来的会计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无法有效的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这对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这种财务管理上的模糊从根本上反应的是管理能力的不足。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相关部门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并且这对工会计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化也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的,但是仍然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1.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意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行,对工事业单位而言更加注重整个过程中的监督工作的进行,它贯穿工整个活动之中,这对工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及制度约束都是比较实用的。通过会计科日的细化有效的增强了预算工作的效率,对工资金的使用也更加的清晰。
2.提升了预算评价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工作对于各部门工作职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而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获取员工对于各阶段会计预算于的评价,这对于提高会计部门工作效率是非常实用的。同时也是实现资金支出情况公开化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得全体员工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来,这对于事业单位的成长与发展都是比较有效的。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
新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中,出现不利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发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不利因素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更好的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发挥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势,为预算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较好的环境。
1.意识上的不重视
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其日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对于部分事业单位而言,对这种变更下的会计制度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它的实用性及指导性。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采用新制度中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无法有效的发挥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优势。
2.缺少预算管理制定及实施的细则
新的会计制度刚实施一年多,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还处于新旧转换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仍然使用原有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方法,有的单位仅仅是在形式上做了修改,没有建立起新制度下的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新会计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很多单位由于业务原因处于过渡过程中;另一方面,没有根据新会计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的细则,加之新会计制度中做了诸多调整,并且没有给出细致的规定与实例,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短时间难以将新制度的预算管理方法付诸实施。
3.財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预算监督及评价不到位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健全,且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加之事业单位没有营利方面的市场压力,其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财务人员的财务、预算管理等整体性财务水平不高,且原有的会计制度持续的时间较长,形成了一些财务活动的惯例,因此常规性的核算管理活动较为简单。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内容,财务人员不免有些“猝不及防”,需要有调整适应的过程。另外,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且缺少相应的预算评价制度,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
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
新会计制度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以及监督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事业单位实施财务核算以及编制预算计划的依据,是原有制度的完善和深化,更具有指导意义。事业单位应该重视新会计制度,主动改变旧的核算方法,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编制财务预算,不但能够使财务核算更加明晰,而且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根据新会计制度制定相应细则编制预算计划
在新会计制度下实施预算管理,需要根据会计制度制定适合事业单位自身情况的实施细则,使新会计制度更具指导意义,应该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预算计划,为预算的执行、监督以及后续的评价提供保障。
3.严格执行预算监督并实施预算评价
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监督贯穿于整个预算管理活动中,事业单位需要专门设立预算管理监督小组负责预算管理的监督工作,使预算监督落到实处,遇到问题有专门归口问责的人员部门,提高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在预算管理实施后进行预算评价,明确预算管理的效果,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
在新会计制度的执行下,我们的会计人员自身需要不断的提高自我的要求,并且对于新制度的学习也要及时的进行。始终坚持以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来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当前新技术的优势,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新财务人员的选择与培训也要有计划的进行,加强单位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是非常可靠的。
五、结语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对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保障预算工作在稳定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出事业单位的综合职能,为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牛活质量的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方法
近年来, 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颁布了一些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等一些财务体系的改革政策, 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应国家的号召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我国各大行政事业单位都纷纷采用了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和模式, 由于行政事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 因此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还很不健全, 有很多方面都要加以改进。所以我们加强并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从而使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能够进一步发展。现在, 我国行政单位目前迫切要做的是如何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加强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文章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应用进行
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分类, 不仅有利于用款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和控制, 同时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开展综合评价。
(二) 建立项目库, 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
所谓“县级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 就是根据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制订专项资金的安排计划, 并将该计划细分至各业务股室。各业务股室根据专项资金安排计划, 对分管单位上报的专项资金申请进行筛选、归类、排队, 依据财力编制上报各年度滚动预算计划, 汇总后进入县级滚动预算项目数据库。编制当年预算时根据当年财力情况, 分轻重缓急, 从前一年的项目库中选出专项资金安排计划列入本年度预算, 依次后推。
(三) 细化预算编制,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
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 就是要细化预算, 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而专项资金监督必须贯穿在整个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 即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事前管理, 在申报专项资金时, 项目实施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类因素, 编制项目资金用款计划, 并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预期目的等事项填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事中管理, 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 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 落实项目负责人, 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签订合同, 财务部门应对照项目下达指标及工作计划, 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坚决杜绝虚假支出, 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 保证专款专用, 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事后管理, 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 财政部门、项目实施部门要会同相分析, 并探究其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所谓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就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进行预算估计, 并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严格监控并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或管理活动。它包括预算编制、开始预算、预算分析、预算管理和调控以及预算结果的考察等多方面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中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设定单位的预算目标、划分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实行权责分明的制度、分解各部门之间的预算耗费和监
关部门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 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最后通过整改后的情况撰写项目总结。
(四)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 笔者认为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采取的方式, 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对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计量的支出项目, 可以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那些成本易于衡量, 但效益却不易衡量, 而且通过此项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 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 则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 重点从受益对象的数量、受益范围、受益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此外, 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还可以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专项资金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判断资金效率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 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 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 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 则可以审查和评价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效绩评价分析制度, 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 优化资金结构, 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以信息化为平台, 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 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研究推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系统, 将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管理、拨付流程、监督、会计核算融入电子政务, 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 最终达到全面提升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控并管理单位活动中各步骤的实施, 根据这些内容和反馈体系建立一套良好的、全面的内部预算管理机制,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二、全面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 各大型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都纷纷实施并采用信息化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利用其对企业的资源和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 并对配置过程中的应用和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便达到公司的预算目的, 完成企业的项目要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这种方法也对其经济的增长和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信息化全面预算的财务管理方法, 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单位财务情况和单位项目经营的情况有着更清晰的了解, 然后根据单位以往项目的运营情况和年度工作计划来预测本季度的项目计划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通过这些资料分析, 然后决定项目的总预算和资金的使用数额以及项目的实施进度等相关计划, 这就使得单位的资金流转更具计划性和发展性。
2.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信息化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 可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全面预算的实行,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资金消费都着明确的限制和要求, 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员工在执行项目活动中时, 会下意识的注意活动成本, 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另外对于一些预算已定的项目, 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都无法透支, 且在年终预算评估时, 各部门之间都能清楚彼此部门的开支情况, 也是对资金使用的一种相互监控, 这些都节省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耗费和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信息化全面预算的财务管理方法, 可以有效的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开支用度进行监控和管理。由于这种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 各部门之间的耗费用度花在哪个部门, 用于哪个项目都能够一目了然, 如果一旦公司财务支出情况有异, 就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系统软件进行调查并分析,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支出检查工作更为方便、快捷和有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也有监督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复杂性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突发事件的多发性,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推行有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
(一)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体系中, 对于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评估就显得比较复杂, 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经营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与之前相似项目的一些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然后才能够对此次项目的资金预算的管理和执行进行一个合理地、科学地、全面地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评价体系的评价因素和内容较多、较杂, 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评价体系的建设较为困难和复杂, 使得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都不健全, 此外有关预算执行结果的预算奖惩方面也没有落实好,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
(二)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面预算管理管理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全面预算的管理意识或者说管理意识不够强, 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 单位员工普遍对其不重视, 而全面预算的管理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这就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强, 员工普遍缺乏预算管理的责任感, 使得预算管理的工作难以进行, 影响了单位整体的预算管理的执行, 也对单位的整个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三) 行政事业单位突发事件较多
由于现在我国处于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增多, 各种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也逐渐凸显, 贫富不均的现状也颇为严重, 这种情况下, 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带来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这样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是无法实行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 一旦遇到一些需要大笔物资、资金的情况, 如地震、旱灾等情况, 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就无法快速的应对, 且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出现透支, 进而对行政事业单位后续活动的预算管理带来难题。
四、相应的措施
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下面文章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希望对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
首先, 我们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 对于一些全面预算管理中不健全的部分和地方要加以改进, 尤其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有关预算执行和预算执行的落实程度等方面。我们可以向一些成功的行政事业单位学习经验, 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调整,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使得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并完善,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建设
我们要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刻认识, 了解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 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和作用。
(三)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全面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项目预算的制定也很重要, 它关系着项目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我们在制定项目预算过程中, 一定要了解单位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具体情况, 单位财务资金的情况以及单位员工的想法和建议, 然后根据计划严格地、科学地制定相关预算, 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落实性, 使得项目有个成功的基础和开始。
(四)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我们要对其计划的进行程度和预算的耗费程度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加强对预算的执行力度, 同时领导干部也要对整个过程表现高度重视, 使得整个项目的各部分活动和资金能够落实好, 上行下效, 员工也会积极参与进来, 营造一种积极的实干风气, 此外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也要进行分析, 并努力解决, 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为下次提供参考资料和处理经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文章简要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和概念, 并对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应用进行分析, 探究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和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秀君.浅谈如何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5) .
[2]周友.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执行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 .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篇8
行政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 其经费的使用情况必须受到严格的审查和监管。而事前做好预算管理, 则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常言道, 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状况起到监控的作用, 有助于规范其财政收支行为, 保护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同时, 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各项活动进行预先安排和计划, 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对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 实现确定的管理目标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 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
预算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预算编制, 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是整个预算管理的基础。然而在实际中, 预算编制存在很大问题。由于财务人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于预算编制只是敷衍了事, 把预算编制当作上级安排的任务进行应付。有的单位甚至把预算编制全交给财务部门来做, 没有意识到预算编制需要全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各部门做好充分计划, 财务部门才能统一协调各部门预算要求, 编制合理的预算方案。由于没有科学的约束机制, 再加上编制时间仓促、编制方法不规范等原因, 预算方案很大一部分是由编制人员想当然“编”出来的, 极度缺乏客观性和可行性。
(二) 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
预算方案编制出来就应该严格的遵照执行, 但现实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方案当作摆设, 在单位日常工作中忽视预算方案的约束。首先, 在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单位领导为了平衡各方面利益, 不顾预算方案的客观性, 随意增减预算。其次, 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 在预算方案执行中缺乏约束, 出现随意拼凑预算项目和金额的现象。此外,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没有及时解决, 反馈机制不完善。比如有的部门随意增加预算经费, 将增加的经费用于不合理的开支, 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导致预算结果与预算目标差异较大, 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 预算考核缺乏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强调全过程的控制, 除了预算方案的编制和具体的执行, 更需要全面的考核机制。然而很多单位缺乏对预算的全面考核和有效评价, 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没能跟进监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导致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是混乱的、无序的。对于超预算或者非预算内的开支没有明确的考察标准和纠正措施, 不能做到及时反馈计划与实际的偏差, 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单位各部门的有序运转。同时, 由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经营管理效益不够重视, 把国家公共财产不当回事, 没有自觉性和自律性, 因此预算考核机制形同虚设, 预算管理也就达不到有效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方法
(一)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财务人员要有全局观念, 对单位各部门的运行情况有很好的了解。同时, 还需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完善编制过程。在预算方案编制中, 财务人员不能加入自己主观的臆断, 不能为了编制而编制, 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 对部门项目尽可能量化、细化。改进原来的依靠历史基数加预期增长的方法, 采用“零基预算”, 精细化预算编制。编制过程中还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反复调整方案, 最终使全单位对预算方案达成共识。
(二) 加大预算执行的力度
在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基础上, 需要增强预算执行的力度, 保证预算执行严格按照预算方案, 才能使预算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各项预算管理规章制度, 方便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单位各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方案, 时刻根据预算编制规范自身的行为, 确保各项费用符合预算约束。部门负责人要随时将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 基于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符的, 可以申请将预算进行微调。同时, 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 加强对资金支出的约束,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 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首先要完善考核指标,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 对预算完成进度、资金使用效益、项目收益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其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将预算完成情况进行量化, 权责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人, 奖优罚劣。同时将考评结果与行政事业单位个人绩效挂钩, 督促其认真执行并完成预算方案。另外, 考核应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 防止暗箱操作。在预算年度结束后,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反思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期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卫.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误区[J].财会通讯, 2010, (10) .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是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程度不亚于细胞对于人体的重要程度, 是重要的一环。国家财政预算的管理, 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来构成, 因而, 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的实施, 也与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息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确保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财务预算符合国家整体的财政预算政策, 只有这样, 才可以实现政策的既定效果。除此之外, 预算管理还可以控制、反应、考评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财务资源使用情况。而且, 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 对于稀缺的财务资源进行优化调整, 在此基础之上, 是单位的效率提升。因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本单位的财务预算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财务部门编制预算计划, 各部门执行预算计划的过程中, 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隐患, 积极地应对, 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实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进行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预算意识薄弱
在事业单位中, 进行预算工作的主要是单位的财务人员, 因为单位领导以及部门领导对于财政预算的意识不高, 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而导致了预算工作存在重重阻碍。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单位预算工作通常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财政预算很难发挥其真正的职能, 而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同时, 因为事业单位的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忽视, 使该项工作游离于发展建设核心计划之外, 无论是从人员配备, 还是各部门的配合程度上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这样的轻视, 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果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同时在预算过程中, 因为预算意识淡薄而导致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较差, 缺乏培训与后续教育, 难以胜任预算管理的能力, 也是预算意识薄弱的一大表现。
( 二) 预算计划执行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执行效率低下
由于问题一所存在的种种缺陷, 直接导致了编制的预算计划的实施也必然是困难重重。因而, 各部门对于这些与本部门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的预算计划的执行效率必然也是令人担忧的。而且, 因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盈利属性, 即使没有达到预算计划, 也不会像企业那样存在倒逼机制, 因而, 各部门在实际操作中, 按照预算计划去安排部门内部事务的动力就明显下降, 在预算管理中, 主要就表现为预算计划的执行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导致了预算计划的名存实亡, 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 三) 对于预算过程的监督体系和机制存在漏洞
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和机制, 必然造成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 存在相应的漏洞。监督体系和机制就如同维修工人, 可以及时对这些漏洞进行修理整改, 以保证预算工作的正常合理。然而,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却缺少这样的维修工人, 财政部门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还不够严谨科学。上级监管部门的宽容政策, 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更是如缺乏保护的堤坝, 摇摇欲坠。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因而可以维持长期以来的简单粗略地方式进行管理, 预算计划, 因为缺乏考评机制, 更是流于形式。缺乏参考性与对比性, 居于更多的盲目随意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探讨
( 一) 全面提高预算意识和能力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意识这一问题的直接解决对策就是全面提高整体人员的预算意识。虽然对策很简单, 但是在具体操作上, 还需细化到以下几个角度。首先是对于那些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一线财务工作人员, 他们的预算意识是首当其冲需要提升的。作为预算计划的编制人, 他们预算意识的高低, 将会直接对编制的预算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上级财政部门、以及公司本身, 需要对于这部分人员的预算意识进行积极地培养。主要可以通过多多开展授课学习、外派培训等方式, 提升财务人员的预算意识素养。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像优秀的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学习, 通过案例教学, 更为深刻的加深财务人员对于预算意识的认识程度。在单位整体层面, 各个部门, 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 也需要积极培养预算意识。因为预算并不仅仅只和财务部门一个部门有关, 预算计划会涉及到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 基本上会覆盖到每一个员工。小至车费报销, 大至事业单位对于各项目标来安排下一年度的各种工作安排, 都离不开预算计划。因而, 只有全体工作人员都培养起了较强的预算意识, 才能保证预算计划的编制是真正合理可行的, 也为计划的具体实施做好了铺垫。
( 二) 通过赏罚分明、层层分解, 增加预算计划的执行力度
在通过执行对策之后, 事业单位基本上可以保证制定预算计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预算计划的执行问题, 该问题需要明确一些事情才可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各种体制较为僵化, 但是在预算计划的执行方面, 不妨设置一些制度, 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力。主要可以通过将预算计划层层分解, 将原有的一个较为宏观的预算计划进行分解, 将各种责任和义务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身上, 这一制度, 对于保证执行力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责任义务落实到每个个体, 因而, 在最后对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之时, 就可以对没有完成的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追查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没有实现预算计划, 是因为计划本身编制不合理, 还是因为执行的个体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这样细化, 才可以避免当预算计划没有完成之时, 各部门进行责任推诿。通过点对点这种针对性很强的分析, 可以极大地降低部门对于预算计划的轻视程度, 极大地提升了预算计划实现的概率。
( 三) 建立严谨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 以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针对缺乏监督预算管理的问题, 无疑建立严谨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是最为完美的解决对策。建立这一监督体系的目标是为了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提供一定的保护。而这一体系的主要使用者则为财政部门等负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监督的部门, 因为他们有这个需要, 所以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才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 首先是要对于触碰红线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厉的出发, 起到杀一儆百的示范作用,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要求各个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这种案例教育活动, 尤其是对于进行预算编制的一线财务人员, 这种培训更是需要常规化。这样可以保证财务人员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触犯监管底线, 保证财务计划的合理编制。而财政等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 也是该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检查,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 让事业单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因为预算活动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财务处理来谋取私利的, 在利益面前, 需要通过这种高压政策来保证事业单位不敢进行违规活动。一旦监管部门发现问题, 则需要及时下达处罚决定, 要求违规的事业单位进行自查, 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派遣人员进行协助监督整改,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趋于科学合理。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 是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组成中的半壁江山, 它们的发展, 与整合社会息息相关, 预算执行情况, 也与整个国家财政预算的关联密切。因而, 对于其存在的预算管理问题, 投入精力, 加强监管, 保证其合理科学, 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叶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 2014 (08) :70-72.
[2]李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11) :64-65.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篇10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 提高政府施政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 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得到有效加强, 是政府高效行政、链接行政的有力保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可以使相关领导对单位内的资金数目、流向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更快的做出决策, 提升效率, 行政效率的提升, 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 规范各部门的行为, 促进依法理财
根据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 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的资金支出标准, 并对支出情况进行审核。这就加大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也可以有效防止腐败, 保障预算的法制性、约束性, 使政府部门真正做到依法理财、依法用财。
(三) 强化支出管理, 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加强预算管理, 可以使预算根据项目的重要性、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等标准对项目分出轻重缓急, 做出一定的倾斜。这样不仅可以使政府的支出更加规范、科学, 而且可以当做宏观调控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 政府的支出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 就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 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四) 提高财政的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财政的核心, 加强预算管理, 使之更加规范化, 可以更好地促进财政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有力的促进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预算管理并没有被当作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 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甚至趋近于零, 这就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起足够的预算意识, 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此类问题具体可分为两方面:首先, 部分领导自身的预算意识就不够, 使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对于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置。其次, 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形同虚设。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与重复劳动。
(二) 预算编制质量差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预算的编制对一定时期内的发展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严谨的态度, 认真的编制与执行, 才能发挥预算的真正作用。然而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用来进行预算编制的时间太短, 方法也过于简单, 导致预算错误百出, 质量提高更是无从谈起。一方面, 时间段造成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时间仔细调查研究, 为完成任务只能简单应付了事, 导致其编制的预算往往与实际差距很大。另一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编制程序, 很多数据往往只能靠相关人员主观猜测, 其准确性可见一斑。
(三) 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
对于预算来说, 执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强调, 单位预算一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必须严格执行, 不许中途随意更改、调整。而实际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不乐观。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更改资金用途, 调整或增减项目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某些部门甚至未经审批随意开支, 挪用本该属于其他项目的资金。同时, 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也普遍缺失, 问责机制不到位, 使某些人看到有漏洞可钻, 于是更加肆无忌惮, 是预算根本无法有效执行。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 重视预算管理, 编制科学的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应转变对预算管理的态度, 认识其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 预算管理不只是财政部门的工作, 它与所有部门的工作都是分不开的, 各部门都必须紧密配合, 参与其中。同时, 各部门应该认真调查研究, 仔细分析实际情况, 运用科学的编制方法编制预算, 使预算能够真正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反映各部门的真实需求, 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 加快相关法制建设, 完善预算执行制度
首先, 各部门应该遵照《预算法》的要求, 依法制定与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使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其次, 严格依照相关法规进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保障预算的合法性, 使预算做到有法必依。最后, 健全预算执行与监督机制, 增强执行的力度。要做到对每一笔资金的有效监控, 防止资金的滥用与浪费, 严厉杜绝腐败, 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
(三) 强化预算地位, 优化管理方法
预算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必须强化预算的地位, 以保障对于预算资金的合理运用。同时, 优化预算资金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预算, 按照规定使用资金, 严厉杜绝超支与浪费。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还应集思广益, 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更加合理、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 提升编制预算的效率以及质量。
(四) 完善预算监督体系
首先, 建立预算执行的岗位责任制。一旦财务预算被批准, 各行政事业单位就必须认真负责的组织实施, 并严格划分执行过程中的岗位责任。这样一旦执行过程出现问题, 就能快速落实对相关责任人的追责, 避免因相关责任人能力不足或玩忽职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 健全完善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 将预算层层分解, 全方位落实分配到各部门相关责任人, 监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形成立体化的预算执行责任与监督机制, 确保预算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五) 分析预算执行结果, 为制定更科学的预算做准备
财务人员应该全面而细致地分析预算的执行结果。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 结合相关的信息数据, 全面分析预算与实际支出资金数的差异并查明出现差异的原因, 从而更准确的分析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潜力, 为之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其次, 建立并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制定明确的考核内容、指标、时间等, 将预算执行作为绩效的重要考核内容。
四、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公共服务部门, 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预算管理又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对于完善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我国必须加快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预算意识, 不断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的力度, 以适应形势发展,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摘要:在我国不断推进财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防止腐败的滋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预算的制定不够科学, 执行不够规范, 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入手, 深入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惠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 2016 (19) .
[2]闫翠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精细化执行探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19) .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对接;优化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以实现发展目标为根本目的,对各种业务活动以及资源进行科学估算和有序组织,并按照业务发展需求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活动,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专门针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财务活动,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实现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发挥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提高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益,全面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接步骤及重要性
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为对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预算管理范围内,探索一套科学、完善的对接体系以及制度。最后需要不断优化对接体系,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形势和经济体制变化,对对接体系和制度重心适当的调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可以更加全面、详细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对各项资金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控,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益、节约国有资产使用成本,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推动节约型政府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使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对接,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提高了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实现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同步协调,加快了公共财政改革步伐,对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对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够深刻,无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形成账外资产,导致资金实际利用情况与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出入,影响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购置资产时没有进行科学规划,造成部分资产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流程过于陈旧,已经跟不上当前发展步伐,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一些单位的预算部门和资产部门没有进行岗位分离,管理职权划分不清,容易造成工作推诿现象。此外,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工作流程上较为复杂,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协调,监督力度不足,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3.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资产具体配置不够明细,缺乏可靠的参考依据,降低了预算的精确性。同时,部分行政事业的财务人员专业性和责任感不强,加上预算编制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所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如实反映全部资产配置情况,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资产收益管理力度不足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国有资产收益的物质基础,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将该部分资产考虑在内,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将该部分资产纳入到预算编制范围内,出租、出借、转让等随意处置现象比较常见,无形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容易引发贪污腐败现象,不利于廉政风气的建设。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优化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接,首先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将工作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转变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将对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逐步实现对接。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专题会议等形式,使单位员工认识到对接工作的本质含义及重要作用,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参与、配合对接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对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配置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加强资产控制力度,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同时,还应该对实物资产费用标准体系进行细化和完善,采用分类分项定额标准,提高资产定额的科学性及精确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保证资产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及有序性,一旦发现越权或不负责现象,应给予严肃处理。
3.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要想保证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良好对接,就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为对接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以规范的资产配置标准为规范,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各项业务工作需要配置的资产类型、数量,制定科学的资产采购计划,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4.强化资产收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强化资产收益管理意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将国有资产收益考虑在内,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及科学性。其次,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及定额的制定,对各项资产进行科学配置,并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别管理。最后,当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理时,需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对其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强化资产收益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顺应了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发展,能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J].财会通讯,2014,(26):50-52.
[2]刘海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153-154.
[3]马重阳.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中的问题及解决[J].经营管理者, 2014,(20):77-77.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篇12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指在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中,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职能需求以及单位的发展规划、管理目标等, 对经济活动、财务管理以及投资活动等进行的全面计划安排, 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了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几项内容组成。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协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 具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具体落实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工作统筹安排的一种具体体现,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 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目标转化为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 并且将目标分解落实到不同的管理部门之中, 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控制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以及考核, 可以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等各个阶段的控制, 并且可以在业务活动执行过程中及时的进行调整改进, 因而对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协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资源, 而且可以统筹协调不同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 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实现局部与整体利益关系处理的一致性, 避免出现短期经济行为。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 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费主要是由国家统包统揽, 预算计划的编制主要是按照上级批准拨款编制, 开支标准明确, 因而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不足, 未能将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与工作规划统筹结合, 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指导性较差。此外,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上不够重视, 人员配备不足, 职能定位不清晰, 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
(二) 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 需要单位统筹考虑业务经费来源、业务工作需要以及单位发展需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较为粗放, 预算编制方法选择缺乏针对性, 预算编制程序不完善, 缺少必要的论证分析, 造成了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脱节, 在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追加预算的问题。
(三) 预算计划执行的严肃性不够
由于对于预算控制管理力度不足, 因此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计划执行开展困难, 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部门没有针对预算工作进行定期的差异分析, 也没有严格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 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框架设计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上, 首先应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 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成立由负责人为组长的预算工作领导小组,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办公室, 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与分析, 单位内部的其他业务部门作为预算工作的执行主体。其次, 应该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以及发展规划目标, 准确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能力以及业务性质, 同时, 还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目标, 按照收支相抵、财力平衡以及略有结余的原则, 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任务目标。
(二)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编制水平
预算编制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 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进实施必须提高预算计划编制的科学性。首先,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上, 尽可能地采取“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方法, 由预算管理部门上报提供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支出规模以及收支建议计划, 其次, 由预算管理部门向预算责任主体下达控制指数, 由各责任主体根据预算控制指数编制各自预算并上报预算管理部门, 最后, 预算管理部门统筹进行调整规划, 并上报财政管理部门完成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上, 应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 综合采取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概率预算法等几种预算编制方法, 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 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执行控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执行管理上, 应该根据预算责任主体的不同, 将预算管理责任进行层层的分解, 落实到不同的岗位和个人。在预算控制过程中重点是加强支出预算的控制, 杜绝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扩大支出范围及标准、无预算或者是超预算支出、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以及套取预算资金、虚列支出的行为。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 还应该加强对全面预算计划的执行分析, 定期对预算执行实际情况与预算计划进行差异分析, 找到预算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对预算支出项目和经费支出标准控制等进行改进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考评管理
在对全面预算的监督管理上, 预算编制阶段重点是确保预算编制遵循了“收支平衡、数字准确、统筹安排”的原则,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重点是确保各项预算资金符合国家政府采购以及国库管理制度。在全面预算的考评管理上, 重点是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 预算管理部门应该综合采取分析评价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完成情况、执行偏离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内容, 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转变管理理念, 在单位预算管理中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尤其是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控以及考评等环节, 强化控制管理, 完善预算管理框架, 进而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留平, 刘通, 黄娇娇.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1, (8) .
[2]黄洁.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模式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7) .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推荐阅读: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研究06-01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05-31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06-29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11-09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12-14
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几点认识10-04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07-03
事业单位预算模式11-10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11-05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