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2024-08-21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精选12篇)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篇1

一、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国有资产的有效运用, 提高经济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效的推动事业单位的各项政策方针的执行, 从而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虽然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广泛的运用, 但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益严重等情况仍是频繁发生, 究其原因是因为计算机核算软件密码缺乏牵制性, 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管理, 要想避免信息泄露和实体信息被破坏, 就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内部会计控制涉及事业单位的所有管理活动, 事业单位要想有效的强化经营管理, 就必须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大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念, 没有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的认知, 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没有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 只知道依样画葫芦, 最后制定出不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根本很难得到实行。部分事业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实施办法基本属于形式主义, 把已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有章不循的现象已经导致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原本的严肃性, 给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弄虚作假、篡改账目甚至偷盗财务的行为提供了便利。这都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

2.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没有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 业务交往过于复杂, 内部人员兼职较多, 缺乏必要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制度, 各个部门之间普遍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对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没有严格的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执行, 过多的只是流于形式, 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成了摆设。经常出现会计人员监管商品和物资、出纳员管钱又管账、一个人负责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出纳一人保管银行印鉴和银行支款凭证、对单位的来款和结算凭证不做登记就交付办理、办理入库手续前不对购进物资进行实地验收等权限不明, 职责不清的现象, 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然成了一纸空文。

3. 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大多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计划性, 对单位预算的执行没有有效的统筹安排, 盲目性的使用预算资金导致有限的预算资金没有用在必要的地方, 往往还会导致使用预算资金超支等情况, 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众多事业单位都普遍存在对收支管理不严的情况, 事业单位任意的扩大收支标准和收支范围, 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没有做到必要的专户管理和专款专用, 从而导致了挤占资金、巧立名目和挪用资金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此外,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财产物资的严格、妥善的管理, 没有对会计上的成本进行必要的核算, 忽略了对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 由此导致了重钱轻物的现象发生, 例如:没有对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的入账, 造成众多事业单位的账实不符。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对现金的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造成现金开支失去控制, 没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现金, 票据和印章的管理也存在不规范, 这种职责的不明确导致了随意支配现金、“白条”抵库等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

1. 加强领导,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明确自己是第一负责人的位置, 并且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 要强化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法制意识, 必须提高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学习如何自我约束, 从而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管理, 财政部门必须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 对符合公共财政框架的财会管理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并且加以指导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会管理工作, 此外, 财政部门必须建立从预算编制到执行, 再到决算的流程化监督体系, 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中的事前论证、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的功能。财政部门是推动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改革的关键, 必须加强单位领导的重视意识, 重新创作财务管理的角色, 设置合理的财会部门, 加强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的运作, 强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中的地位。

2. 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是循环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真正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制定一项制度和一个固定的操作就能完成的, 也不受某个人、某个环节、某个载体和某个事物的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对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通过对开支水平、收支情况、人员增减和固定资产利用等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对制度本身进行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以保证制度的切实可行。要充分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的比率, 必须严格的控制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 只要能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即可, 如果控制点设立过多, 实际操作繁杂, 反而会影响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快速的运转。

3.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会流于形式完全取决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由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组成, 内部形式的实现是通过会计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 而外部形式则分为政府形式和社会形式, 其作用是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和监督。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必须依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 但依赖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检查系统。内部控制的缺点在于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许多因素的出现都会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运行, 例如:管理者滥用职权、营私舞弊、事业单位内部不同岗位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一系列因素。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并且安排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对内部会计控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有效的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 它能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目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所有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才能有效的促进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 从而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现代管理理论中, 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一直强调以预防为主, 想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程序来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 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有效的保证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真实性、客观性的同时也确保了财产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文雄.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现代会计, 2005 (5) .

[2]马勤文.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浅析[N].科技咨询导报, 2006 (14) .

[3]张静.试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N].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

[4]董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之我见[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2) .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篇2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合理化的财务体系,从而最大化地缩小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经过了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内部会计控制漏洞。本文通过对现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思考

一、引言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国家机关进行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要求,这对市场经济的稳定起着推动性的作用,也是完善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推进主体,在进行社会风险的防范以及资产的完整性保障方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益性保障的目标。虽然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最近的几十年内得到了完善,但是从实际上的成效而言,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存在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多种依法腐败的现象,给国家的经济稳定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内部会计控制的出现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完善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防范事业单位之间互相串通滋生。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但是这部分的拨款完全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这使得事业单位的经费经常出现不足的情况。虽然事业单位的发展很艰巨,但是单位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这也暴露出了我国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财务审计纰漏的现象。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是时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体现在大部分的管理层以及领导层不理解会计内控制度,认为内控制度的提出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理论,根本无法进行实施。更有甚者,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自己为单位的最高领导者,完全依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单位命令的下发,无视内部的会计制度。意识的淡薄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健全的内控环境,单位的员工以及领导认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使得内部的经费出现失控的情况。

2.管理制度混乱

现在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没有进行有效的会计制度的建立,粗放式的管理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制度审核时,往往看领导的眼色进行工作的管理,完全忽视工作的原则,形成领导的附属品,最终导致了内控制度的失败。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彼此之间通过借白条的方式进行收支,造成了抵库现象。这使得虽然某些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了完善的会计制度,但是仅仅将这些制度写入纸中,而未进行实际的应用,使得现下的制度无法实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有利于完成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进行强有力的预算约束,则会对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

3.考核机制欠缺

行政单位内部的审核机构建设不合理,事业单位内部的一些部门与财务部门平等,没有单独的独立性,使得无法进行正常的内部控制。虽然内部控制机构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但是对于真正审计出来的问题却不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得整个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同时,整个内部控制的方法有所欠缺,很多会计控制工作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则开展,使得整个流程的设置过于简单,对于事前的审批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大大地降低了整个工作效率。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加强可以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建立,使得整个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最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制度积极性,使得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一种良好的氛围。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进行全方面地培训以及引导,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山西省晋城市的事业单位从组织变革,管理创新的角度进行内控意识的提高。率先提出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观念,重申了“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系统分析了内控规范出台的背景,强调了内控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其势在必行的趋势。结合近年来各项财政改革,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对内控规范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就晋城市的事业单位推进此项工作的实情,指出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即一要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有的特点;二要充分反映城市财政改革的成果;三要充分发挥单位领导层的作用。同时,提出推进此项工作的“三点要求”,即一要组织到位。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迅速成立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机构,确定牵头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为有效执行内控规范做好基础准备;二要制度到位。结合现有制度,认真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找准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抓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事、管权、管钱、管人;三要执行到位。各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督,切实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使各项制度真正执行到位,确保内控规范稳步实施。

2.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联合各个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制度的审核,保证会计制度的顺利进行,使财政部以及审计部两个主要的部门进行联合,发挥各自重要的作用。同时,单位的领导人员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建立合理的财务人员岗位,明确内控审计人员的每个人头上的责任,通过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监督工作使得单位的会计账簿与档案分开存放,起到岗位与职责分离制约的一个重要作用。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岗位进行定期的轮岗,以达到安全性的最高要求,杜绝单位内部的“小金库”产生,以促进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3.加强内部控制考核体系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内部考核制度。单位内部各机构应充分地说明自己工作的任务,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进行内控考核体系的建立,通过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完善整个内部控制考核体系,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工作发展。从科学的程度上而言,单位内部的制度执行力度的好坏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进行体现,将员工的薪酬福利与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青海市的事业单位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通过考核,奖励,惩罚三种不同的方式全面加强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对于考核,各单位领导班子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是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建立的前提条件,如果能将各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纳入单位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形成长期机制,那么对于各单位能否短期内有效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能否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将起到根本作用。其次,一项措施能否有效施行,处罚措施必不可少。有些单位处罚不严,导致同一问题年年犯,管理制度已成摆设。处罚后进单位使其知耻而后勇,对促进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起到督促作用。最后,一项措施能否快速推行,没有物质条件作为保障是难以开展的。如果各级财政部门能够拨出专项经费,针对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同时一部分资金用来奖励先进,从而鼓励各单位各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来。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持单位的日常运营,从而提高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的会计控制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为目标,建立符合全面性,重要性,成本效益等多种特性为一体的科学化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单位各部位,各岗位之间的监督合作功能,以实现事业单位全方面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俊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4(01)

[2]娜仁.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准则建设[J].新经济,2014(01)

[3]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篇3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加强的必要性

当前,新经济时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要求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完善事业单位现代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推进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工作。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治理工作与自身内控机制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事业单位的治理工作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深化及创新,健全的内控机制也能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其一,思想认识不高。现阶段,有些事业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未重视或不愿执行及完善内部会计的内控制度,导致会计内控严重缺位, 执行力不强,整个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整体的规划。这些事业单位认为,健全的市场机制比会计内控机制更为重要,因此觉得会计内控可有可无。

其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过低,导致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为低下。多数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对会计内控制度一知半解,普遍认为会计监督是一项得罪领导的工作,造成执行力明显不强。部分会计人员则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总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职业道道较缺失,给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其三,会计内部的监督审计工作不到位。会计内部的监督审计,是指单位内部通过对各项经济会计活动进行监督、核查等工作,是一项具有制约性的工作,是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通常,会计内部的监督工作多集中在事中控制,由不同的会计主体去执行不同的实际经济会计工作,这就造成会计内部监督不完全,而会计内部审计则侧重于事后控制,较为被动。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各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的指导,仅能通过审核票据的可靠性、报销手续的完整性等,难以对每一项经济会计活动进行有效地、及时地核查, 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审计工作的不完整性以及不全面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加强的策略

其一,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一项全体职工参与的系统工作,事业单位各部门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各项经济活动项目顺利开展,才能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达到最初的效果。

其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会计内控的教育。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做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拥有一支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以及较高的思想素质会计人员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才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的功能。同时,企业单位各部门领导也应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切实执行有关职责,有利于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其三,强化会计监督审计。事业单位应强化会计审计工作,可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会计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养、法规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不断地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定期地审计,有利于发现并纠正单位存在的问题,切实通过审计,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而提高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若无法建立独立的监督审计机构,则应完善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机制,财政部门可通过不定期地对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做进一步的检查监督,切实改变内控制度形如虚设的形态。结合监督审计相关的结果,建立考核体系,按照相应的奖罚规定严格控制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单位会计人员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其四,做好会计的每项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单位,大部分财务属于财政性资金,具有较强的严肃性以及政策性,因此,必须做好会计的每一项基础工作。具体可从如下几点完成:要对每日的现金收入做好安全储存,尽量全数存入银行,做好入账工作;全部编制好的银行账户表均应保留副本,做好存档备查工作;财务月报表应早编制好后仔细核对,以减少费用差异;加强对会计资料信息档案的保存管理,以防止会计数据的丢失现象。

四、结论

总之,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修改以保证其的有效性,真正控制好各种漏洞的出现。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特殊性,應设计出一整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才能在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下,切实维护好国家资产的利益,切实完成各项社会事业任务。

(编辑 李寒珺)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 篇4

一、目前现状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总体上较好,但是在认识、建立、执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单位仍延续惯例代替内控制度进行管理;或者执行内控制度不严,缺乏监督和制约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积极、主动性。有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具有较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执行不严,不能充分起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有的单位领导错误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情,一切责任由会计承担。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一大部分人是“半路出家”,导致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水平不一。同时会计人员缺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或者实行力度不够。

(三)会计信急失真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完成任务、解决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采取偷税漏税等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违规违法办理一些会计事项,并向主管部门或外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缺乏可比性。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流于形式,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起到对单位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

(五)忽视绩效考评

有的事业单位考核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脱节,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调动人员积极性,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

三、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提高管理水平,防止财务风险,应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会计控制方法,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

要求各岗位职责明确、相互牵制。一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设定岗位;二是按岗设人。要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岗设人;三是定期轮换。通过三个层面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二)建立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一是资产的文件资料及实物的保管。要妥善保存涉及资产的文件资料,避免毁损、盗窃。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备份。对实物的保管要明确实物采购人、管理人、使用人的职责;二是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三是限制接近。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三)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明确单位授权审批的范围、层次、程序。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同时,重大事项需要集体决策。

(四)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一是单位管理层明确预算的项目和标准;二是组织编制和审定预算;三是组织实施;四是跟踪、分析和评价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实际工作及时做出调整;五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

(五)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财务管理制度

通过对事业单位所发生的各项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的控制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主要从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建立凭证制定、使用、保管程序;设置合理的账户;记账;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等方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六)绩效考评控制

为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通过奖惩办法,严肃财经纪律,保证财产安全。

上述浅析说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管理水平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实现事业单位的目标,才能保证财产安全,防范财务风险,降低人员违法乱纪的几率,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艳霞.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4).

[2]韦道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5, (4)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篇5

溧阳市民政局计财科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核心,其主要内容是指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财产安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规则、措施和程序。

1、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1保护资产的需要。内控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为强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行为,促进财政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政府提出了依法理财的工作思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用好、管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实现依法理财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而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使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做到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减少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避免资产流失,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实施依法理财奠定基础,保证政府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实施。

1.2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近几年,造假帐、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事件屡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还有一些单位因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是保证及时为单位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

1.3依法理财的关键。为促进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而且,会计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单位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2、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法》等法规、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贯彻执行机制,因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

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动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记账人员与出纳人员没有实行岗位分离,或只实行岗位分离,没有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致使职务重叠,相互扯皮,越权行事,弄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

2.2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支出核算混乱,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上有记载,但实物已经不存在,而实际上在用的某些固定资产却未依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有些单位的原始票据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人为捏造会计事实,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有的将预算外收入挂在往来账上,以此来掩盖收益。有的单位在年终结帐时,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对转,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由于原始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失真,会计报表的填制缺乏真实的基础资料,最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正确性无法保证。

2.3部门预算执行不严。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财政监督难以到位,预算执行失控。

3、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1制定统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鉴于目前国家还没有独立成文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议各单位以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制定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2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财政部门应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之机,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会计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培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

3.3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财政部门可通过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的办法,增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4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其次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也就是要求各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的部门单位,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结合各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科室职责和工作任务等,编制内部科室的责任预算体系,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在全球信息透明化,市场化经营的洪流下,事业单位也不能排除在外。事业单位做好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预防财务危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合理地配置财务资源和提供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一般为政府、生产和社会服务,不产生主营收入,从而也无利润,其经营压力较小,所以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会将这些问题分别论述,并给出改进策略。

1.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1.1资产控制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从购买使用到资产清理估价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往往不经过成本预算和各个商家比价而盲目购买,造成资金浪费;使用资产时,也没做好损耗、丢失记录,造成资产清查时帐实不符;资产清理时,不按照国家规定而私自变卖处置,随便估价。资产控制往往都流于形式,尤其是对于低值易耗品的购买更是随意,不考虑最佳购买时间和最佳批量,这些不到位的资产控制不能完好的保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而且国家对固定资产非常重视,这样的问题更是应当杜绝的。

1.2财务预算控制较差

财务预算工作在任何一家单位都是受到重视的,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经营压力小的特殊性,使得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沦为“摆设”。这些事业单位认为,财务预算只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才做的,所以在他们的预算基础工作中,尤其是预算指标上,就有预算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现象,仅仅是根据年度报告不考虑实际随便估计出的预算数额,而且预算报告编制不详细,体现不到具体的业务项目上,也无法体现预算的预测作用,更不用说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3违法违规现象

事业单位贪污受贿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主要以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联合起来报虚假数字,篡改报表,挪用公款,从中贪污差价。最直接原因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漏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不完善,他们利用这些漏洞将大量资金贪污到自己的腰包里,严重影响企业运营,危害到国家利益。

1.4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清

以上三点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会计内部控制不受重视,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就等于会计内部控制。可是当真正出现了财务危机,单位运作困难的问题时才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此时造成的损失可能已经无法弥补了。除此之外,还有的事业单位将会计和内部控制工作都委任于同一部门,其本质就是自己监督自己,体现不出会计内部控制监督的主要职能,将会计工作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混为一谈。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策略

2.1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为了做好资产控制,首先,会计人员和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有详细的记录,有系统化的分类以便检查,同时还要把损耗丢失的状况及时说明并记录,按照实际做好资产估价。其次,还要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工作,定期清理检查维修以增加使用寿命,节约资金。最后,严格执行资产清查与处置制度,不私自变卖处理,私自变卖必然会使得账面数额与实际存在不相符,给单位造成经营危害。结合这三点,便可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到账实相符,帐帐相符,形成良好的资产控制环境。

2.2加强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首先应当了解预算工作的重要性,首先,预算工作也能帮助单位管理人员更加清楚单位将来的运作方向,提前做好规划,这样才不会事到临头而手忙脚乱;其次,预算工作能够防范财务风险,更早的预测风险出现的可能,从而杜绝它。事业单位也会出现财务风险,所以我们更应当重视财务预算,细化管理合理编制预算报表,按照实际要求与状况,对各项支出准确地预算额度,并且说明用途,以方便使用者理解,而且对于专项资金还应当更加细化到具体项目,比如用于学生补助,还应当具体到哪一位学生,同时在预算执行中应当有独立部门进行监督和约束,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2.3加强财务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之所以能贪污受贿除了制度不完善以外,也有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不严格造成的。所以我们应当多次定期、不定期地检查会计工作,从预算、记录、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改正。不仅如此,国家政府还要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设立更加详细,落实到各个专门项目的二级法规,不给贪污受贿者有利可图的机会,也要给违法犯罪者严厉的惩罚。

2.4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事业单位应当区分开财务管理和会计内部控制,前者是针对资金的运作做以管理,而后者除了管理还有一项监督的职能。那么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上,就应当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再详细到怎样监督控制财务管理。既然有监督,还应当把会计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分开来,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这样才能更加客观的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不盲目乐观,也能防止财务危机。之所以能混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部控制,原因也有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还不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也不足,那么这些人员更应该补充学习,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

3.总结

总体而言,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已经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某些事业单位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资产控制、预算管理、违法违规和不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归其原因也是由于制度不完善,领导层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那么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事业单位联合国家一起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法规,加强财务监管力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知识,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督,努力提升素养,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作者单位:郑州市财政干部学校)

参考文献:

[1]袁亚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7):299-299.

[2]刘东娇.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253-253.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举措 篇7

1 职能控制

1.1 组织规划控制

控制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 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每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不同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 相互控制的要求必须体现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中。比如, 通过使各类经济业务的运行经过不同的部门, 从而保证相关部门间相互检查。针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 检查者不可以从属于被检查者, 以保证被检查的客观性, 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2 职务分离控制

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事业单位要合理设置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约机制。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倘若由同一个人担任, 既有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 又有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可能性的职务。也就是说, 对于不相容的职务, 倘若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 就很容易发生差错、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授权批准与检查、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职务。比如说, 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 从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支付实际办理、会计记录以及最后的稽核检查, 与该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不能一人多岗, 身兼数职, 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从本质上讲, 综合考虑授权岗位和执行岗位、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等岗位的分离是设置岗位时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有效设置岗位, 促使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制衡。

1.3 授权批准控制

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要通过授权批准控制规定, 也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 使他们必须对自己的业务行为负责, 这样便可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表现在使所执行的每项经济业务都是要么经恰当授权, 要么经一般授权, 或者经特别授权。一般授权规定批准经济业务的标准条件, 特别授权包括的条件严格, 特别是对货币资金支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尤其是大额的货币资金支出应首先由领导集体研究审批, 以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审批人员应当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严格遵循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经办人应在职责范围内按照批准意见办理业务。而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权限审批的事项, 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及时的报告。

2 核算控制

2.1 货币资金控制

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管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度, 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其次, 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 保证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合理规划货币资金收入、支出, 确保合法的凭据;明确现金的开支范围并严格执行, 对于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应当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 确保及时入账。再者, 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规定, 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并定期核对银行账户,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 做到账实相符;加强票据、印章和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最后,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监查制度, 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加强内部审计。

2.2 实物财产控制

通常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时一次性列支报销, 导致大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未做明细核算, 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加之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淡薄, 使得账无实有、账有实无的现象普遍存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盘点, 不仅是加强财物管理的重要制度, 也是加强会计核算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财产清查, 可以确定财产物资实存数, 确保账实相符, 进一步查明不符的原因并明确责任。从而制定改进措施, 做到账实相符,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资产完整。

2.3 会计记录控制

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工作的控制就是会计记录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1) 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 以科学合理分工、相互监督制约为原则;

(2) 按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

(3) 设计规范的凭证格式;

(4) 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

(5) 确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6) 合理设置账户, 登记会计账簿, 进行复式记账;

(7) 按照相关法规制度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8) 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和责任。

3 监督控制

3.1 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不仅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 更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比较熟悉本单位的经营情况, 这将有助于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促进单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所以, 各单位一定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配备专职内审人员,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规定。

3.2 外部监督控制

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控制作用。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 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 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二是通过中介组织等社会各方面进行监督。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 更加客观公正, 能及时发现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 对事业单位实施会计控制。

综上所述,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因此要综合各种措施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长期以来, 受各种因素影响,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不健全, 存在着制度执行过程中权责不清、监管不利、财务收支失控、会计核算混乱及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可以从职能控制、核算控制、监督控制三方面着手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蔡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工会财会.2010 (2) .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探讨 篇8

一、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 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和不同的控制内容采用不同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具体来说, 企业经常采用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是指企业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 应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 合理设计会计岗位及岗位权限, 从而使不相容会计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这就要求企业应明确不相容的会计岗位和职务, 避免发生舞弊等行为。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才能办理各项会计业务。这种控制方法要求企业必须明确会计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和责任等内容, 企业各级管理层应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业务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应明确预算项目, 建立预算标准, 规范预算的编制、执行等程序, 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 同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以确保预算的正常执行。企业应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的支出, 对超过限额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制度。

4.内部报告控制。内部报告控制是指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 全面提供企业经济活动的情况和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具体来说, 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将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管理层的决策执行情况和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全面反馈到管理当局, 从而有利于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基本了解, 尚未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用“经验”来代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即这些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运转通常按照传统程序或习惯做法执行, 而不制订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认为单位内部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没有必要再制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了。有些事业单位即使制订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也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地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 由于各种原因, 部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岗位设置不合理。首先, 由于事业单位编制有限, 人手紧张等原因, 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兼岗现象, 未能真正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控制原则。其次, 若要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作用, 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促使事业单位各个员工的积极参与。然而, 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局限在会计部门, 缺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最后, 虽然多数事业单位都实行了预算控制制度, 但由于部门预算编制粗略和不够全面等原因, 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经常超预算或无预算执行, 这严重损害了预算控制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3.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乏力。

首先, 内部审计监督乏力。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事业单位即便是设立了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 却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而是将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而且, 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只是对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一般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和监督, 缺少对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和内部会计制度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价。其次, 外部审计监督流于形式。目前, 财政、税务、审计等外部审计监督部门之间监督功能交叉, 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综合监督, 加之横向信息沟通不畅, 最终导致外部审计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4.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通常情况下,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现阶段, 由于事业单位业务核算较为简单和事业单位固有的机制问题, 致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偏低。而且, 与企业相比, 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缺乏灵活性, 往往流于形式, 致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判断能力缺乏, 职业风险意识不强, 最终影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增强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

由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责, 因此事业单位应重点加强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事业单位应开展各项关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培训, 采取各项激励措施促使单位负责人积极学习和了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规意识, 使之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从而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同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需要单位全员的广泛参与, 因此, 在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带头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上, 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促使单位内部所有人员都参与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中。同时应明确不同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不同责任, 从而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具体来说, 事业单位应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将要达到的目标, 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应根据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特殊性, 建立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 应以预防控制为主, 事后控制为辅, 防止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同时还应遵循成本效益、全面性和重要性等原则, 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最大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对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制定授权、批准、执行和检查等控制程序, 以规范主要业务的处理。

3.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

首先, 事业单位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和业务需要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 并且保证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作用;同时事业单位应促使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加强对内部稽核和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价, 避免内部会计控制机构一直在控制一般的经济事项。其次, 事业单位应加强外部审计监督。财政、税务、审计等外部审计监督部门之间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 积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综合监督, 从而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合力。最后, 事业单位在加强监督、控制的同时, 也应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情况给予考核评价,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有关部门和人员积极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从而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4.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首先, 事业单位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事业单位应通过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渠道组织单位会计人员积极学习会计最新知识, 以此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 事业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水平的提高。会计行业本身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 如诚实守信、遵循法规准则、操守为重等, 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 事业单位在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 还应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罚力度, 以此来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1].孟晓丽.浅析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7)

[2].廉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1 (24)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篇9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财政部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 “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它包括对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工程项目、销售与收款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随着事业单位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尽管各事业单位都结合实际建立了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但具体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有些事业单位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甚至出现监控漏洞, 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事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发挥。

二是对资金收支管理的控制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重计划而轻执行和轻考核的观念, 在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得到转变, 在一些资产的管理和配置上存在薄弱环节, 这对事业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 事业单位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发展和重大支出项目安排中, 缺乏相关的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 没有经过科学、谨慎的论证, 也没有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三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够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 有的事业单位约束的主要对象是财政经费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 而对事业单位所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则较少;有的事业单位强化了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 而弱化了对预算外, 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会计控制;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 或控制不力。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业单位缺少标准化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目前国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条款主要都是通用性的, 国家尚未制定针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统一规范, 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缺乏规范化制度的指引, 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往往是断章取义, 顾此失彼, 只注重对财务数据的控制, 而忽视对业务程序的监控, 因而很难使内部控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发挥其应有的整体功能。

2.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事业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认为,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与其他职能部门关系不大;有些制度的出台比较草率, 没有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充分的论证;有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负责经费的签批, 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不够。然而,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 单位领导和内部各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较为关键的控制主体, 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和执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也决不是财务部门的单独职责, 如果领导不重视,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势必不能尽职尽责, 内部会计控制就难以全面有效地实施。

3. 权力和责任不对称。

有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制度只赋予了主要负责人“一支笔”个人审批或支配经费的权力, 而没有落实“一支笔”审批经费应承担的责任。这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缺陷所导致的后果是, “一支笔”的权力不受约束、行为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各单位的财务开支是否有效合规, 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一支笔”个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从而使得经费开支的审批不仅不能体现单位集体的意志, 反而在行使审批权当中, 滥用权力批人情条、开支不讲合规、不求效益, 这样使费用处于失控状态。

4. 会计人员重服务轻监督。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 并针对业务处理中的关键控制点, 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但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过分地强调服务意识, 弱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之策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事业单位经营规模的扩大, 经济业务量的增多, 必将使事业单位内部分工更为复杂。事业单位领导要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管理经济活动, 必须建立起事业单位自我规范的行为机制, 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各类人员恪尽职守, 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既能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又能使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处于有序、高效的良性循环中, 实现其共同目标。各单位应以《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 事业单位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既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精神, 同时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实施的监控措施有效。同时, 又要以会计制度为依据结合本事业单位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 自行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并组织实施以规范其会计业务。

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

要对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是否有效落实, 对执行收支业务的合法性, 以及资金核算、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进行严格监督。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 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其次要发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 引导和督促单位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主管部门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依据独立审计准则,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和评估, 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不当的会计行为。

3.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会计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要通过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范围、约束对象, 有效地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 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 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 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不相容职务分离机制、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其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建立适合本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 建立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事业单位还要建立预算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等等。再次, 要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 把对会计制度执行情况与职务、职称晋升挂钩。要对某些岗位实行定期的轮岗制度, 对关键岗位进行测评, 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约束机制。

4.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预算管理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广泛应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其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权管理。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处室的包干经费预算有机结合, 编制内部处室的责任预算体系, 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预算编制时应努力做到细化, 核定具体收支额度, 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 项目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应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防止随意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发生。

5. 严格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

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绝大部分涉及到货币资金的收支, 控制好货币资金的收支不仅有利于保证资金本身的安全完整, 而且对其他的一些经济业务也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针对货币资金流动性强、使用范围广、容易发生问题等特点, 对其加强管理和控制应主要侧重以下方面: (1)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并确保会计与出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 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 保证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3) 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 (4) 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 并及时准确入账; (5) 明确现金的开支范围并严格执行, 杜绝现金坐支; (6) 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并按规定办理存款、取款结算; (7) 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定期盘点现金, 做到账实相符; (8) 加强票据, 印章和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票据必须由专人负责。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费来源渠道越来越多, 对事业单位完善治理结构, 强化会计内控机制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少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还未真正建立, 影响和制约了事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使内部会计控制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析 篇10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性质不同, 其主要目的不是获取经济利益, 而是通过对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更好的为社会公共事业和人民大众服务, 因此其会计工作的性质也比较特殊。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专项拨款, 其会计的操作对象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一) 内部会计控制的需求

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对象是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控制目的是保证行政单位资产的完整性, 主要手段是通过各种制度的实施和不同控制措施的执行, 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计风险, 提升资金的营运效率。

(二) 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任务是实现单位内部经费和资金的平稳流转, 在确保单位管理效能不变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率, 实现管理行为的高效、节约。具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特点, 主要表现在其内控管理的出发点是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效益, 而不是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资金回报率, 因此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范围相对狭窄, 而且由于单位本身的职责状况和组织结构受到的限制较多, 因此其资金的来源单一, 资本结构相对简单, 会计处理工作的内容有限, 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会计内控建设更多的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管理人员还没有对内控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尤其是单位的管理者, 往往将更多的工作重点放到单位事业的实际建设方面, 而忽视了内部管理的重要性, 或是单纯的将预算管理的职能看作是会计的内部控制, 缺乏对会计内控具体行为的支持和引导, 造成了单位整体的会计内控理念不强。

(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与企业不同, 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有限, 因此许多单位在开展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时, 没有实现控制网络对于所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的全面覆盖, 岗位兼职、岗位交叉现象严重, 各权力事项之间缺乏有效制约, 造成了控制制度存在严重漏洞。

(三)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控制措施与岗位工作实际不符, 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效性不大, 不相容职务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分离, 尤其是在会计部门内部, 往往会存在出纳、会计岗位不分和职责混乱等现象, 影响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实际效果。

(四) 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要实现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真实效用, 主要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我国《会计法》中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和工作经历有明确要求, 但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 能够真正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很少, 许多单位的会计工作都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 而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与会计工作实际要求相符, 造成了内控措施执行不到位, 效果不理想。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 增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必须强化单位领导者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认识, 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 认真落实岗位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结合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具体要求, 对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开设专题讲座, 从主观认识上对他们进行强化, 通过提高人的意识来优化会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确立, 应当以我国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主要依据,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和经费管理的现状, 分别采取如收支两条线、科学预算、政府采购、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审批等具体措施, 强化会计工作的制度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同单位的工作进度进行督导, 实现控制行为的真实效用。

(三) 采用ERP加强财务内部会计控制

通过ERP系统对行政事业内部的人、财、物等进行统一控制, 例如可采取预算控制、权限授予范围控制、流程规范、任务分解等具体方法, 通过ERP系统的会计信息传递, 对会计的科目设置、报表数据和财务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单位除了在信息技术方面为ERP作出技术支撑外, 还要提升ERP系统的管理实效。

(四)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明确要求, 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资格的相关规定执行, 同时对于在岗的会计人员, 要通过继续培训和二次进修等手段, 进一步提升其会计专业技能水准, 督促其更好的掌握单位会计业务工作的具体流程, 还要培养其高度的职业道德感和主观责任意识, 实现其对于内部会计工作的规范执行。

五、结语

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必须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流程设计做起, 在形式和机制方面寻求创新, 才能够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单位工作, 从而实现单位的公共服务效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持续进步。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财务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有许多漏洞, 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 存在许多与会计工作实际不相适应的地方, 必须深入查找原因, 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武燕.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4) .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篇11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较大,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认识,这也导致内部控制建设较为滞后,由于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需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需求出发,加强对会计自身和事业单位发展全局进行控制,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避免贪污和浪费的现象发生。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和重要工作之一,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都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进一步完善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完善,使其具有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能够更好的体现会计体系的规范性。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即为会计体系规范。规范和科学的会计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讲,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体系。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和会计规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对会计体系进行规范,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化企业制度大背景下的要求。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对会计工作重视度不够,这也导致会计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会计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依据,这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出来了较大的影响。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会计工作,并能够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制度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这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有利于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近年来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会计体系。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传统会计工作理念影响较深,这也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最大限度的将制度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确保会计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加强日常管理,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根据单位会计工作特点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设人、职责明确、相互制衡,使会计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实施。注重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以便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预防错误和弊端,防患于未然。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把与会计有关的重复出现的经济业务,按照客观要求规范会计处理程序,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职责不清现象的发生。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应包括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帐簿的设置与记帐要求等内容。建立严格的内部核对制度。应主要在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财物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全面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及时找出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科学的制度作为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从而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有效提高监督意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如果落实不到位,那么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则无法发挥其应用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提升监督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并强化对监督人员的培训,确保实现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监督。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对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必须做到:首先,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理机构,避免“拿来”主义,一味的照搬其它事业单位的治理机构,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的治理机构,对事业单位来说,才是有效的。其次,事业单位文化是事业单位的活名片,事业单位文化能够充分展示事业单位的精神和内涵,一个没有文化的事业单位就像一潭死水。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起到规范内部控制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事业单位注入了活力,赋予了事业单位良好的形象。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考核评价机制。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骂人呀的实施需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考核评价机制,这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充分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事业单位可以定期评估自己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系统,并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同时还要建立一套适宜自身的内部评价方法,及时找出内控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确保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奖励或是惩罚来有效的督促全部员工落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内部会计控制时刻处于科学的评价和监控之下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篇12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预算资金缺乏使用的针对性

由于事业单位预算过程缺乏统一的统筹安排,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限的资金不能够完全使用在事业运营的刀刃上,导致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严重超支,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仍存在收支管理不严的现象

事业单位中仍时常出现任意扩大收支范围的现象,不能够完全保障项目的资金使用完全到位,巧立名目、私自挪用的现象仍有发生。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财物管理仍不到位

这种现象产生就其原因就是由于现今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仍然没有会计核算部分的机构,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员工重钱轻物,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财物管理存在众多漏洞。

(四)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意识是一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一个具有良好内部控制意识的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调查显示,现今大多数的领导层都缺乏内部会计的管理意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有些领导人只重视了企业的运营而不重视企业的管理,常常抱着管理无所谓的态度,这势必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出现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下降。

(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自从国家推出一系列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措施之后,使得事业单位资产在管理与购置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规范,但其对资产购置环节的必要性以及资产购置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调控与内部控制,重财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仍然时常发生,这就导致了如若事业单位的部分部门未按规定构建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就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及经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单位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六)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预算控制相对薄弱

预算控制是每个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心环节,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与企业发展方向,其会随着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预算改革而不断推进。预算控制虽然会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仍然比较薄弱。

(七)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事业单位的岗位稀少,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员使用紧张,岗位安排的不合理性,是造成单位一人身兼数职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了内部会计记录、财产的保管、授权等等一系列都存在着管理的漏洞。

(八)事业单位会计业务水平仍不高

俗话说的好,“成事在人,某事在天”,这就不难看出人才是工作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也同样如此。目前事业单位业务人员业务水平仍不高,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管理势必存在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严重低下。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要努力提高单位领导层与会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一个事业单位而言,管理层面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势必就不能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运行存在问题;另外,企业也要努力培养自己员工本身的综合素养,要有业务上精通的会计人员,才能确保会计工作正确、规范、严谨。

(二)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强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要想构建一个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进取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就要做到工作岗位责任制。事业单位一定要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明白自己岗位的具体内容,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样才能让员工更好的理解自己岗位的意义。事业单位要努力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要让员工进行互相监督,只有分清了每个岗位的具体责任,才能让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

(三)事业单位要努力构建完善的财务审批制度

事业单位要努力构建与完善事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只有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的让会计财务部门更好的对公司进行财务的控制。另外,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加强内部会计业务程序的控制,只有加强了内部会计业务程序的控制,才能更加安全的控制好会计部门内部管理。

(四)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对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要不断把握好内部会计财务控制的关键环节,要重点把握收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与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和退费管理等关键控制环节。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地开展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工作,切实堵塞各种漏洞的发生,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家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

[2]谭媛尹.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8, (1) .

上一篇:新闻传播创新下一篇:途径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