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精选11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内部控制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牵制作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排查内部控制的风险点,消除风险源,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查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一】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首先事业单法人对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法人对本单位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法人往往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放松了对经济事项的监督和管理,把关不严,签字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事业单位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过程中,往往只限于主要领导或者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对财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意见采纳不足,甚至对内部控制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因而造成决策失误的事项屡见不鲜。其次,财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有些事业单位尽管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职能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表现较突出的是一些财务人员不履行监督职能对支出票据见领导签字即付款放行,部分内控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往往从自身前途和利益考虑,有意无意的迎合领导,或者怕得罪人,从而对内控制度不落实,甚至编造虚假的会计资料及统计数据。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落实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类型多,规模大小不一,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由于业务较少,人员较少,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设置内控岗位。突出表现一人多岗,部分岗位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牵制,这些现象都会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为一些违规问题的出现打下了埋伏,也为腐败问题有了可乘之机。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单位有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成了墙上的摆设,许多经济业务事项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流程去做或简化了程序,事业单位之所以在历年的财政财务检查和审计中被发现存在违规和违纪问题都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落实有关。
(三)资金管理混乱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大额提取现金,超现金结算起点使用现金结算方式,甚至公款私存。还有些事业单位违规收费,或将收费资金坐支留用,这都是资金管理制度不落实,造成资金管理混乱。
(四)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部分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做费用支出,不增记固定资产造成资产账实不符,有些单位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单位资产家底不清,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和财务部门长期不对账,盘盈盘亏资产不及时处理,这些都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落实有关。
(五)采购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对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限额和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服务,没有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组织实施,私自采购“暗箱”操作,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这些现象往往是腐败问题的温床。
(六)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在项目管理上出现截留挪用项目资金,违反项目建设招标规定,项目建设岗位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等等造成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制度不落实。
(七)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未做到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而是各职能部门分口管理,这为“小金库”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八)监督不到位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监督有待加强,往往事业单位的违规问题重责令整改和处罚,轻移交移送处理,从而降低了违规违纪的成本,违规违纪单位及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削弱了警示教育的作用。其次,单位较小的事业单位,往往不设纪检和内审机构。因此这些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往往缺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和途径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要将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培训,使广大内部控制岗位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熟悉内部控制的流程,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办事,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和腐败问题,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财务工作领导
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总责。单位财务必须统一管理,实行“一支笔”审批,不得按业务分工实行分口管理,重大财务事项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单位的所有收支,要按照“集体决策、公开公平、确保安全、廉洁高效”的原则安排使用。
(三)建立完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特别是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岗位牵制制度,深入分析风险源、全面排查风险点、准确确定风险等级、科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对财务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加强对所属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四)规范财务管理
1.严格银行账户管理。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都必须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开设银行账户。
2.严格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依法设置资产账簿,新购置资产必须及时入账,严禁账外管理。对固定资产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形成的收益要缴入同级国库或财政专户,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对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报批、评估、处置。
3.严禁私设“小金库”。各事业单位所有收支活动必须纳入单位财务机构统一管理,严禁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私放,严禁以各种名义虚报支出、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控制现金支付范围。
(五)严格支出管理
1.严格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日常办公经费缺口,甚至用于发放职工福利。
2.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水、电、油、文件、通信、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
3.严格政府采购管理。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政府采购目录组织实施。严禁违反政府采购程序,“暗箱”操作、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等行为。
(六)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按照法律规定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配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符合规定的限期调整。要严格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会计、出纳必须分设,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开支手续,每一项经费开支都必须有合法完备的原始凭证,须注明事由,有经手人、验证人、审批人三人以上的签名方可报销入账,要严格执行“日清月结”制度,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对账工作,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依法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财务收支计划和经费收支情况。
(七)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要相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按规定开展工程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工作。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须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审查或审计部门审计,建设单位按财政评审机构出具的审查结论或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手续的主要依据。
三、强化监督监察
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每年至少开展一到两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主要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内部控制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牵制作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排查内部控制的风险点,消除风险源,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查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二】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XX】21号)、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北京市贯彻的实施意见》(京财会【20XX】125号)文件要求,推动顺义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现就顺义区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一)实施内控规范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发挥制度笼子的作用,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限制权力的滥用,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有效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实施内控规范是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
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检验群众路线活动的实际效果,关键是把握制度建设工作重点。
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将各相关制度梳理整合,统筹考虑,不断优化、固化、E化(信息化)的过程,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形成群众路线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内控规范是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实践。
为满足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国家治理的需要,客观要求财政工作必须深化改革,规范管理。
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
实施内控规范可以有效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运行,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
实施内控规范必将对提升财政管理的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原则和目标
(一)工作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保证控制范围的全面性。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控规范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针对本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3.制衡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真正发挥出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
4.适应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工作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实施内控规范,梳理流程、健全制度、实施措施、完善程序,基本建立以防范风险管控为核心,以控制手册和评价标准为主体,以单位内部管理为基础,以外部监管部门积极引导、中介机构有效服务为支撑,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切实增强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应与单位总体目标相一致,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有效规范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控制等各类经济活动。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3.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强化财务信息分析和结果运用,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反腐败、反舞弊的长效机制。
5.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工作安排
(一)政策制定阶段(20XX年10月)
年10月底前,财政局会计科研究起草《顺义区财政局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和《顺义区财政局贯彻实施工作方案(讨论稿)》,经主管副局长审阅、报请局党组批准后,按方案部署落实内控规范工作,并向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制发实施意见。
年10月,由区财政局牵头,组织召开顺义区内控规范实施联席领导小组协调会,讨论通过实施意见,明确职责分工,沟通相关情况,部署相关工作。
(二)宣传培训阶段(20XX年11月)
20XX年11月,召开顺义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动员培训大会,由联席领导小组组长部署全区内控规范贯彻落实工作,并聘请市财政局会计处领导进行内控规范工作指导讲座。
培训范围包括:全区行政事业一级预算单位及乡镇政府的财务工作主管领导、财务科长、内控工作具体负责人员,每单位3人;区财政局各科室科长及1名工作人员;区内控规范联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
各业务支出科室负责通知本科室管口单位参加培训,培训开始之前30分钟协助会计科对本科室管口单位人员进行签到并发放资料。
会计科将全区内控规范培训人员具体情况统一向会计处申报20XX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记录。
(三)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底)
1.根据《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结合我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实际,考虑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管理差异以及区属实际等情况,研究确定北京市顺义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市顺义区农委3家单位为我区内控试点工作单位。
2.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联席领导小组通过调研、座谈、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与实施单位沟通有关情况,研讨有关问题,配合实施单位开展内控建设工作。
建立定期工作通报会机制,对我区内控规范贯彻实施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
3.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内控规范内容,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单位管控效能,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成立内控领导小组健全实施机构。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内控实施组织框架,结合本部门、本系统的特点和业务性质,确定牵头部门及相关人员,落实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加以严格落实,认真开展内控规范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
考虑内部控制管理的专业性和长期性,各单位应提前做好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储备工作。
二是全面系统分析单位经济活动风险。
首先要针对意见反馈或访谈记录、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归纳内部各项管理要求和风险点;其次要全面梳理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风险,根据单位业务特点查找风险点,并从各个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要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风险排查,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
三是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
根据确定的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风险应对策略,组织相关人员修改完善工作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固化信息系统和流程,制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四是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贯彻执行。
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设立相应部门和岗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重点强调“一把手”的执行力,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及时研究执行中的问题,完善应对措施,及时修改《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相关内容。
(四)监督检查阶段(20XX年2月)
1.加强内控制度的监督与评价。
充分利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外部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结果等情况,由单位审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定期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认真整改,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我评价,并提交自我评价报告。
内控领导小组或单位办公会应当专题对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研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整改结果应当作为自我评价报告的组成部分。
2.实施单位要及时向区财政局会计科反馈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工作结果。
3.区财政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联合工作组加强各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日常指导、检查、监督、评价。
4.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联席领导小组将及时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确保内控规范20XX年在我区全面顺利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建立联席工作机制,由区财政局牵头,会同区编办、区监察局、区人保局、区审计局成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联席领导小组。
区财政局主管局长担任组长,其他成员单位各指定1名主管局长担任副组长,指定1名主管业务科室科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并指定1名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
联席领导小组负责对我区内控规范贯彻实施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将内控规范列入廉政风险防控、行政事业单位考核和审计检查范围,提高有效实施的执行力。
(二)统筹协调
根据市财政局对区县财政局相关科室整体联动开展内控规范贯彻实施工作要求,参照市局管理模式,结合我区财政管理工作特点,我局专门成立内控规范实施协调工作小组,由会计科、预算科、农业科、社保科、行政政法科、教科文科、城建科、企业科、监督检查科、监督检查所共同组成。
其中,会计科负责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定、宣传培训、指导答疑等工作;各业务支出科室负责管口内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情况日常督促管理,并将内控规范实施工作与部门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监督检查科负责对内控规范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所负责局内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
各科室科长作为联合工作组成员,应指定一名内控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 制度缺失, 领导说了算, “一言堂”问题严重;第二, 制度虽有, 但不完善;第三, 虽然制度完善, 但是制度落地情形不容乐观, 很多制度缺乏实操性, 或者是在日常活动中难以得到执行。具体表现为:
1. 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负责人一般是该单位的领导, 缺少具体负责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专职人员。有些有专门内部控制部门和专职人员的单位, 其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在部分单位的具体业务中, 部分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胜任能力不足, 影响到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传输;在其他部门, 存在职务制衡等机制难以实际得到执行情况;合同评审流于形式, 甚至合同内容存在着大量矛盾, 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另外, 目前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也比较普遍, 这种现象催生了两个问题:第一, 单位内部缺少制衡机制;第二, 这种“无论金额大小、都需要最高领导审批”的现象将领导困在日常琐事之中, 无形中浪费了高层领导的时间和精力。
2. 费用缺少必要的审核和审计
一些单位或部门费用在预算期间内屡次出现调整;即使是预算内的费用, 往往也缺少必要的审批环节, 导致费用的利用效率不高, 甚至出现公款消费的不良现象。同时, 部分单位量入为出, 缺乏成本费用的必要性分析, 导致重复投资等现象的出现。
3. 资产管理不规范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现象, 如, 现金支票的领取没有及时登记;存货出库时, 出库单与实物以及合同所规定的内容不符, 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另外, 部分单位没有对于存货进行定期盘点, 或者是缺少监盘人, 导致存货流失却无法进行追索, 并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4. 制度不健全, 或制度难以落地
部分单位存在制度不健全, 缺少系统而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有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理想化, 在实施时候, 难以落实, 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二、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
鉴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内部控制工作才刚刚起步, 可参考那些制度体系合理完善、执行有效的企业经验,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
1. 建立内部控制负责人制度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应经常参加各类财务新法规新制度的培训学习, 从思想上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 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带动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从领导层面开始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高度重视。各部门也应建立内部控制负责人制度, 内部控制负责人直接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 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 加强监管力度。
2. 增强内部控制基础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 部分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难以胜任其工作, 特别是一些改制不完全的单位, 会计甚至没有从业资格。另外, 在合同签订方面, 部分单位既无法律部门或法律专员, 也没有聘请专职的律师, 导致合同审核时, 缺少法律专员的意见, 对单位的合同签订造成了违法签订的风险。
因此, 要根据单位会计、法律工作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会计、法务岗位,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 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设人, 职责分明, 有效制衡, 实现“执行-审核-监督-审计”等岗位的有效分离。
另外, 在提高胜任能力方面, 单位应保证会计、法务等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保证重大合同签订时, 有专职的财务和法务人员参与并提出意见。同时, 单位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和后续教育, 使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 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 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法务流程, 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避免合同出现违法或违约风险, 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强化预算控制
预算化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 实行以预算为前提的管理模式, 关键是建立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制。具体包括:对单位的基本费用支出进行详细分析;同时细化预算, 并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费用的支出和审核, 专款专用, 同时保存好原始凭证供内审审核;一旦出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形, 必须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并妥善保管好审批证据, 以备外部审计在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时候使用。
4. 强化财务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到合理分配使用资金, 并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具体的做法包括:不仅要对超出预算的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 预算内的大额资金的调动同样需要领导审核方可支出;大笔的投资, 需要经过民主集体决策方可实施, 以避免“一言堂”、“拍脑袋”的情况的出现。
具体操作中, 单位可建立分项管理制度:一是针对不同部门事务的管理, 可以建立针对不同部门的经费审批制度和审批额度, 权限等, 提高制度的可行性, 确保制度落地;第二, 针对综合性事务的费用支出, 如水费, 电话费等费用的支出, 可能涉及多个制度, 应保持制度内容统一, 不应出现权限和审批金额在不同的制度中出现矛盾的地方, 以便加强管理;三是关于“三公经费”的管理制度, 如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 在“八项规定”的指导之下, 单位应在制度层面确保经费的合理、科学、合法支出, 同时应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只有按照制度照章办事, 才能从源头上堵住资源浪费, 防止经费的“跑、冒、漏”。
摘要: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刚刚起步, 本文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借鉴企业工作经验, 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议。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点 控制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象指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而这里的经济活动通常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等。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控设计部门科学计划,严谨安排,以及单位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相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况,制度规范滞后,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1]。针对这种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笔者总结以下几点内控工作要点:
一、建章建制,有据可查
2014年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头一年,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借《规范》发布这一春风大力宣传和动员,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等。同时,还应在定期总结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查找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以财务制度及风险点为基础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使财务工作和内部风险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优化流程,责任明确
完整的制度建立后,就是检查各项财务业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控制措施是否有效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同时检查财务部各岗位对于财务工作、内控工作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授权审批是否科学完整,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等。明确岗位责任不仅是对风险事故发生的事后弥补,也是对工作漏洞的事先防范。
三、风险识别,分析应对
风险识别是对财务工作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确认。包括相关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职责是否明确,不相容岗位是否相分离,是否建立议事决策机制,以及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货币资金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提出解决方案。下表是针对业务层面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举例:
以上是机关事业单位在日常财务工作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内部控制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全面铺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嵌入信息化系统之中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现实。财务工作从预算编制,到报销凭证制作,再到财务部门审核记账,以至于出具报表,进行决算分析等各个环节都可通过高度集中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完成或辅助完成。这样既减少或消除了各环节上的人为操纵因素,又有利于降低内部控制成本,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将“人控制人”的问题转化成集成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平台对人的控制。这种将社会科学与计算机应用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无疑会是今后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方向[2]。同时我们也看到,信息化虽然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风险,但仍然不能排除人为的漏洞。信息化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还会产生较传统内部控制更多的专业技术风险。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的内部控制工作,还是内部控制信息化,最根本的还是全体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和基础规章制度的完善。由领导者带头持之以恒地将内部控制工作做好,单位的风险漏洞一定会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徐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
[2]陈潇怡.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环境与实施方法探究[J].财会通讯2014(9).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篇4
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高效率、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各管理层与基层人员都必须提高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大对于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对内控制度的建设建言献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的方式,来培养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对于内控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确保每位员工理解透彻。
其次,领导管理层在自身提高内控意识的同时应积极听取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集体决策的作用。另外,将内控机构与财务部门进行合理划分,设立专门的内控部门,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干预内控部门的工作,内控部门定期向领导管理层汇报监督检查结果,保证内控独立性。同时,内控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监督检查报告,通过社会监督来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健全内控体系,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部控制工作方法,及时查缺补漏,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将内控体系的健全提上工作日程。在工作岗位的设立中,要严格落实“权责分离”的岗位制度,使关键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协调的同时相互监督,使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体系整体化、规范化。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借助于当前大数据的发展优势,将工作指标全面量化,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风险并加以防范处理。对于风险的预警、防控要及时进行总结,以提高今后风险的处理效率,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约束力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对预算情况进行严格把控,层层审核,严厉杜绝预算超支的现象出现。对于已经通过审核批准的预算方案,严禁对其做任何改动,加大预算执行力度。而对于预算超支或者无预算的项目,财政拨款部门应禁止对其拨发财政资金。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项目之前,必须严格做好财政预算工作,并在项目结束后,及时对项目预算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评估资金支出是否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等,并及时向上级及社会群体披露财政资金的去向,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四)健全考核机制,增强员工积极性
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单位在社会群体当中的声誉。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健全考核机制,不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服务水平,加大奖惩力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定期组织对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及时督促工作人员了解最新法律法规政策,以使其工作能满足于不断变动的社会与市场标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群体。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5
会议时间:2017年8月25日 会议地点:小会议室
主持人: 张炳龙 记录人:李宪波
会议议题:讨论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
出席人员:张炳龙、刘永民、高树播、马艳玲、乔雅君、张加润、徐国庆、张二华、郝媛媛、戴 路、李宪波、陈 磊、郝文彦、郝守娟、李宏伟、龚向伟、吴志广、李 思、褚阅兵、何 伟、李 辉、刘庆芳、曹 巍。缺席人员:无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6
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提高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10月12日,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举办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培训会议,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和主管财务负责人等参加。
会议以解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如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一些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存在的“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
会议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深刻认识实施内控规范的意义,加强对内控规范的学习,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要点,要将落实内控规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内控规范实施的组织领导,确保内控规范在全区顺利实施、取得成效。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7
一、当前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力度的重要性
目前, 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部分构成, 其中, 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构成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外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相比, 内部审计没有丝毫逊色, 它就像人体的白细胞, 在肌体内部建立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拥有自己的优势, 能够真正从单位实际出发, 针对性更强, 而且, 内部审计主要由内部人员进行, 他们更加熟悉自己单位的情况, 因此对异常数据反映更加灵敏, 审计效率更高。当前,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有助于查错防弊, 进一步规范内部财务管理。近年来, 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决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一系列改革, 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权上了一道道“紧箍咒”, 客观地说, 这些“紧箍咒”为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等违法行为埋下了伏笔。通过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 不但能够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 也能够及时发掘出深层的舞弊行为, 确保入账的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及时、合理、合法, 从而进一步规范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
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行政事业单位中,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利用国有资产出租、投资的行为, 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甚至是国有资产的灭失。通过内部审计, 能够对组织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有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明显, 有的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问题和漏洞的保护伞,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内部审计, 可以科学地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有助于遏制腐败, 促进机关廉政建设。通过明确内部审计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 能够对不法分子加以震慑, 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尤其是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 能够客观评价领导在任期间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有效监督领导的经济行为, 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遏止腐败, 促进单位廉政建设。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直是困扰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普遍问题, 通过内部审计, 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的现象, 严厉查处各种挥霍浪费和腐败行为。通过及时提出审计建议, 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注意到了内部审计的巨大作用, 内部审计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就目前总体情况来看,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还处于被动接受外部审计的状态, 内部审计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内部审计工作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相对滞后。从理论、技术、认识以及实践等四个层面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从理论层面看, 缺乏有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规范和制度
目前, 从宏观来说, 现有的内部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大量具体准则, 其法律级别明显偏低, 亟待建立一套比较完备、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就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个体来说, 根据已有内部审计法规并结合自身特点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非常少, 导致在具体内部审计工作中, 常常遇到依据不明确, 无法定性的问题, 无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二) 从技术层面看, 存在先进技术缺失和缺乏高级专业人员等现象
1. 内部审计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采取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 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查阅财务报表、账册、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 抽查有代表性的业务案卷等方法, 使用技术过于单一, 使许多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在了解基本情况、统计基本数据, 以及差错防弊等初级阶段。
2.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形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以保证执业质量。但是, 目前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人员中受过系统审计业务培训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是抽调单位骨干会计参加, 这样能够确保参加内审的审计人员所掌握的财务专业知识无可质疑, 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审计知识匮乏, 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系统深入地排查线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合理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该包括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人员, 还有法律、统计、金融和企业管理专业以及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专业人员。但放眼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人员主力大都是单位的会计人员, 这样的内部审计队伍, 无法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三) 从认识层面看, 存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平衡现象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就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反之, 将阻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但目前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 仍存在两类错误认识:一类可以概括为内部审计否定论, 这种观点中有人认为, 行政事业单位不存在经济效益问题, 无需进行成本核算, 财务只是对单位财务收支行为的记账工作, 从成本效益原则分析, 不需要内部审计;有人认为, 内部审计都是自己人审自己人, 不过是走过场, 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还有人认为, 如今的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行, 以及比较频繁的政府审计,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已经足够, 内部审计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另一类是内部审计绝对论, 这种观点夸大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希望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这两种错误认识都不利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尤其是第一种观点更加普遍。
(四) 从实践层面看, 存在独立性较差和工审矛盾等现象
1. 内部审计独立性亟待提高。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 对内部审计也是如此。按照《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属性标准”中“独立性”的标准可以界定为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的独立性, 即组织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通报结果时, 内部审计工作应免受干扰;二是个人的客观性, 即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不受限制的工作范围内, 能够自由地、客观地工作。但从现状看,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都是比较差的, 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专门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但基本没有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 而是与财务使用一班人马;还有的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这些机构没有高于一般机构的特殊地位, 因此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目前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都是比较有限的, 内部审计时主要是抽调负责各家账务的财务人员, 而平时这些会计在业务学习、开会等机会都有较频繁接触, 或者相当熟悉, 此外, 审计人员与各被审单位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2. 工审矛盾需进一步协调。
工审矛盾即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本职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之间在时间、精力方面所产生的矛盾, 这是无专门内部审计机构、缺乏专职工作人员的单位所特有的矛盾, 而且是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所必须面对的矛盾。因为整个审计过程从拟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后续跟踪审计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作保障, 由于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 许多参加审计的人员都是兼职, 本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骨干, 审计工作难免总被打扰, 因此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审计工作, 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3. 内部审计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激励心理学认为, 一个人要达到奋斗目标, 必须要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内在动力来源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无私奉献精神, 这是启发人的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外在压力来源于社会环境中的竞争机制。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 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既无内在动力, 更没有外在动力, 极大挫伤了工作人员积极性。
4. 审计内容的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有着各自不同的职能, 因此, 内部审计的重点也不尽相同。目前,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围绕财务收支情况展开, 内容过于单一, 而且一味注重事后监督, 强调差错防弊, 这样会使内部审计的路子越走越窄。
三、进一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仔细分析并非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能够从解决外部矛盾入手, 逐步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以解决内部矛盾为本, 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这样通过内外部矛盾的解决,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完全能够克服目前的局限性, 充分发挥其监督、控制和服务的作用, 实现内部审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增值的目标。
(一) 从外部矛盾入手, 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 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要抓紧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依据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和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同时, 面对内部审计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杜绝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状, 从而逐步建立有行政事业单位特色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2. 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工作成果的相互利用。政府审计有着更为专业的人员、更加充沛时间, 内部审计要充分借鉴政府审计工作成果, 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工作, 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邀请社会审计力量的参与。邀请社会审计的参与既可以解决内部审计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 又有助于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准,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与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包括日常的业务交流、制定审计计划时的协调、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 以及必要范围内审计工作底稿的交流等。
(二) 以解决内部矛盾为本,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
1. 从认识层面出发, 争取领导重视,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涉及单位的难点和敏感问题, 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 内部审计人员根本无法放开手脚。因此, 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内审的作用, 一方面要引起本单位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另一方面要帮助被审单位管理部门主观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使他们理解内部审计的职业特点、职能作用, 从加强管理的需要出发对内部审计有功能性的需求, 而不是应付检查。同时, 内部审计人员要努力工作凸现内审工作实效, 不断促使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转变观念, 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更要善于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系统财务运作等方面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从客观上促进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从技术层面出发, 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优化内审人员专业结构, 改进审计方法, 提高审计效率。
一是不断改进审计方法;二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道德修养和协调能力;三是改进参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
3. 从理论层面入手, 要不断建立健全单位自身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目前形势下, 内部审计呈现出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国家相关审计法规和财经法规, 结合单位实际加强在内部审计方面的调研工作, 加大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理论水平, 并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突出专业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内部审计规范, 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4. 从实践层面入手, 提高内审独立性、前移内审关口、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一方面对于条件允许的单位, 要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 并将其设置在整个单位较高的权威位置, 明确它直接接受最高领导的安排和授权。对于暂时无条件设立独立内审机构的单位, 也要安排专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要做到权责明确。另一方面, 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 精神上能够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 要充分考虑回避原则, 避免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二是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部审计不能总是盯住已经发生的事情, 而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上, 及时洞察问题和风险, 及时向领导报告, 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制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奖罚并重, 在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 把承担责任、工作绩效与个人经济利益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为每个人创造参与竞争的平等机会, 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奋发向上, 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形成有机统一。
总之,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紧迫性, 相信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 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在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摘要:内部审计具有查隐患、堵漏洞、测风险、提建议、促管理等重要功能, 但是目前它在我国行政和事业单位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其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文章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入手, 从理论、技术、认识以及实践等四个层面分析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从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两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讨
参考文献
[1].Lawrence B.Sawyer等.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李学柔等.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3].杨成贤.会计错弊与查账技巧.企业管理出版社
[4].李玉周.轻松内部审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5].梁淑玲.内审, 掀起你的盖头来.财务与会计 (综合版) , 2007 (7)
[6].文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分析与研究.时代经贸.2008 (6)
[7].葛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中国农业会计2008 (1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航天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重要意义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单位的保卫工作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社会稳定和安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单位的保卫工作面临着更多的任务与挑战。我国的航天事业单位属于国家的重点单位和保密单位,保卫工作任务十分重要。即使随着时代的发展,航天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航天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的特点
1.航天事业单位保卫工作要求高
航天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到航天的高精尖的技术领域。近年来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发展航天事业,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航天飞船载着杨利伟成功的飞向太空,并且顺利返航,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也于2005年成功发射并且顺利返程。我国也成功的开展探月行动,嫦娥系列的探测器的任务目前都顺利完成。此外,我国还多次成功发射卫星,目前在国际的发射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航天工作具有涉密程度高、对安全的防范要求高、重点部门多等特点,为了保障我国相关科研部门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航天事业单位的保卫工作需要绝对的安全,因此航天事业单位的保卫工作要求高、风险高、难度大、安全责任重,这对航天事业单位的保卫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航天事业单位保卫工作技术性强
由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航天相关的科研、生产任务,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从科研到相关设备的生产,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保卫工作。航天事业单位的保卫工作不同于普通单位的保卫工作,普通单位的保卫工作主要涉及的是不让陌生人进入,保护单位的财产安全等,这些保卫工作通过一些简单的防御系统以及安保人员就可以实现。但是航天事业单位的重点保护对象是各种技术,在航天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保卫工作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相关的技术秘密被泄漏,会给单位和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而且航天事业单位的保卫工作不能够仅仅通过简单的防御系统和安保人员就能够实现,而是要求技术性很强的保卫工作,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问题和薄弱的环节,才能够抵挡不良势力的渗透。
3.航天事业单位保卫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由于航天事业单位从事的是航天相关的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拥有很多的环节。为了充分保障航天事业单位的安全,其保卫工作需要具有系统性,需要参与到航天事业单位的科研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单位的每一个环节,保卫部门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跟踪,单位内部的相关的资料、文件、数据、图纸、软件等资料都会进行流动,这要求保卫工作必须具有系统性,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协调和管理,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和避免相关资料被泄密,才能够保证航天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新时期航天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的重要意义
1.新时期航天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很重,加强内部保卫工作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与此同时,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工作任务不断的增加,不仅有我国自身要求的重大的相关科研任务和生产任务,而且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广泛开展合作,工作量很大。航天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不仅任务量大,而且技术含量要求高,在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航天任务不同于普通任务,航天任务影响着国家安全,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都很大,如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加强航天事业单位的内部保卫工作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够保障航天事业单位专心的开展科研和生产工作,保证各种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我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任重道远,航天事业单位内部工作责任重大。
2.国际和国内形势复杂,需要保证航天事业单位内部的稳定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步提高,这给我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导致许多国家对我国产生了不良甚至敌视的态度。许多国家将我国的快速崛起视作它们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威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我国进行污蔑甚至攻击。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我国的不良势力呈现组织化、暴力化和智能化的犯罪趋势,这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造成威胁。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恐怖犯罪事件,国外势力渗透至国内,利用国内的一些人员进行犯罪活动,威胁我国的安全。许多不良势力通过金钱等的诱惑相关的人员为其提供我国的重要信息。我国的航天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单位,许多研究内容都需要保密,目前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使得航天事业单位的内部保卫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科学有效的保卫工作才能有效的保证我国航天事业的顺利开展。
3.社会的治安形势十分严峻,需要保证航天事业单位的安全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社会治安形势比较严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起群体性的犯罪事件,例如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地铁伤人事件、天安门金水桥暴恐事件等,此外还包括经济犯罪案件、杀害妇女儿童案件等。这些犯罪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广大群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航天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国的重要航天任务,严峻的社会治安情况威胁着航天事业单位的安全。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社会的治安情况,包括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区增加安保人员,对于地铁的安检也更加严格等。与此同时,航天事业单位内部的保卫工作也十分重要,这对于维护航天事业单位的安全,保证航天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9
随着内控体系建设的逐渐深入,在取得一些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单位领导对内控理念和定位的理解水平决定着内控建设推进程度和深度。内控体系建设是单位内部治理的深化,在认识上不可避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形式:有的认为内控就是分权,在分解权力的同时,对一些管理要求也放松了;有的认为内控就是严管,对工作事必躬亲,既影响了效率,又打击了同志们工作的积极性;有的单位领导班子内部没有统一思想,事事上会,使得单位一些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二是集成化、人性化及兼容性等是内控信息系统完善的主要方向。有人认为信息系统就是内控,将信息系统当成了内控的全部,而没有理解到信息系统只是内控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内控信息系统的设计完善不仅需要考虑内控理念与管控措施的嵌入,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使用的便捷性,增加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难度。
三是亟需专业部门和人员及经费保障等来实现统筹推进内控建设。单位内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在单位内部推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建议在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专职的内控工作小组,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将单位内控规范建设经费纳入预算,作为单独一项任务列示。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10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推动各单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市财政局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会计工作副局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由会计科牵头。组织有关业务科室召开工作会议,对全市内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结合本市实际,以红头文件形式向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下发了《大冶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对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三是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的xx项评价指标和填表说明,认真自评打分,逐项检查内部控制建设情况,查找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通过“以评促建”,确保在20xx年底前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的要求,如期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市财政局于10月13日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一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全市24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各派出1人参加了培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篇11
关键词:施工监理、造价控制、计量、管理
一、前言
施工监理单位作为项目施工阶段重要参与方之一,其职责是依据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等,采取适当的组织、技术、合同和经济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规范的质量、进度、费用、环保控制,严格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公正、合理地进行合同管理,高效、有序地进行信息管理,制度化地进行协调管理,促使工程建设目标合理地实现。其中,费用目标是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施工监理单位通过造价控制调控手段,可以更好的实现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管理。本文通过监理人员能力、图纸会审、进度款审批、设计变更管理和审核及结算审核等方面对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进行论述。
二、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属于事中控制,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资实际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监理单位对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主要体现在依据合同文件及实际情况,公平、合理的对工程费用进行计量和费用支付进行监督管理。监理单位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现场监理人员投资控制意识。监理人员在处理质量、进度、费用三大目标的过程中,一般都偏向于质量与进度目标,认为费用控制是业主单位的职责。现场监理人员是项目现场管理中最基础层,若基础层人员没有这个意识,则难从根本上控制造价。要有这意识,才能真正帮助业主做好造价控制工作,才能更加完善的履行监理合同,真正发挥监理的作用。
2、增强现场监理人员工程计量能力及对清单规范、工程定额掌握。工程量计量是监理人员对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若对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不透彻,则难以正确的、公平、合理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采用清单计价模式的项目,合同工程量为按清单规则计量的工程量,而套价工程量为定额工程量即按实计量的工程量。挖土方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则为不含工作面,不含放坡的工程量,套价的定额工程量为按工作面及放坡的工程量。因此,原合同中挖土方综合单价中已含放坡及工作面土方的费用。现场监理人员对挖土方工程量签证计量时,不能按实计量。按实计量会导致工程量虚增,增加费用。另外,可以按清单或定额规则计量的工程量,不应按人、材、机进行签证。例如拆除两层小构筑物工程,施工单位往往喜欢采用签证人、材、机的方法,这计量一般不准确,而且容易虚增费用。因为按定额计量规则,是按建筑面积计量,拆除三层以内的民用建筑10m2的基价仅为250.62元。
3、严格把控图纸会审关。通过图纸会审可以使各项目管理单位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施工过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之前解决。在这一阶段,监理单位可以利用以往相似工程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施工图纸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及满足相关功能的同时,减少投资。尽早的提出设计变更,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避免不必要的现场签证,减少投资浪费。
4、熟悉合同文件。施工合同是监理的重要依据。通过熟悉施工合同、招标控制价文件、投标文件、招标文件等,更好的了解施工范围、相关的风险分担比例,及相关费用的规定。例如:施工过程中,遇到雨季,大量降水,导致施工现场基坑积水,施工单位不得不采用抽水方法进行排水。此时,施工单位因此事由提出签证,认为大量降水是不可抗因素,应用业主承担该事项导致的排水费用及工人窝工费用。这应不予签证。首先,雨季大量降水是施工单位可以预计到的风险,施工单位投标时应该考虑该项风险增加的费用;其次,在招标控制价中一般都会按规定计提一定的预算包干费。其包干的内容含:施工雨水、污水的排除;工程用水加压措施;施工材料堆放场地的整理;工程成品的保护;施工中的临时停水停电;日间施工照明增加费;完工后的场地清理等。
5、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仅影响到施工安全、进度及工程质量,同时会对造价产生影响。例如:在基坑大挖开时,如果排水、降水措施安排不当,坑下土方可能会变成流动状态的淤泥。这会导致工程费用增大,因为挖土机挖一二类基坑土方的定额基价为:3694.56元/1000m3,挖土机挖淤泥、流砂的定额基价为:10932.51元/1000m3,土方外运1km的定额基价为:8702.46元/1000m3,淤泥外运1km定额基价为:22116.04元/1000m3。因此,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施工方案时,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应考虑更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6、严谨的进行进度款审批。进度款审批是监理单位的重要职责之一。若进度款审批超前,将会加大业主单位的资金成本,潜在的造成工程造价增加。若审批滞后,对施工单位则是不公平的。而且进度款审批不正确,将会影响到竣工结算时的材料价差调整。施工合同一般会规定当进度款支付到工程费用的85%时,不再支付。当达到85%时,应该停止进度款审批,只对进度工程量给予确认。
7、加强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工作。每个项目都会因为前期考虑不周、图纸的错、漏、缺,或因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的调整,或因不同专业图纸之间存在矛盾,或因施工现场无法实现图纸意图等等导致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产生,会对正常施工产生影响,一般会导致工期延长、造价增大。这若把控不好,势必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在这一工作中,监理单位应尽量阻止不必要变更的发生。施工单位为提高工程造价,往往提出材料的变更。例如,将HDPE双壁波纹管更改为钢丝网骨架PE管。钢丝网骨架PE管的价格是HDPE双壁波纹管价格的2倍左右。在满足现场地质条件及流通介质特性的情况下,不应进行设计变更。
8、做好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核工作。正确审核设计变更,才能合理的核定工程造价。这要求造价监理工程师,对法律法规、合同文件、施工图纸等要有正确的理解。详细认真的理解招标清单,清楚的了解各个清单子目含的工作内容,避免重复计量。例如:块料墙面中已含其底层抹灰的,不应再单独列项计量。另外,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中规定如果承包人未事先将拟实施的方案提交给发包人确认,则视为工程变更不引起措施费的调整或承包人放弃调整措施项目费的权利。因此在审核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已否,及承包人索赔的措施费用与施工方案中是否相对应。同时应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台账,及时的、清晰的掌握各项变更的内容及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影响情况。
9、公平合理的进行结算审核。竣工结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工程结算时,应根据竣工图结合隐蔽报验单、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等,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图纸及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工作,认真核实每一项工程变更是否真正实施。结算款材料价差调整是竣工结算审核的重要工作之一。合同文件中一般都会对允许调价的主要材料(例如水泥、商品混凝土、钢材)、基准价及材料涨幅(或降幅)超过一定比例后才做调整的浮率做出规定。材料价差调整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抽料,清单子目都是综合考虑一项或几项施工内容。抽料时,造价监理工程师需要的对招标控制价各个清单子目对应的定额子目进行分析,才能正确的合理的对价差进行调整。
三、结束语
施工监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各种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综合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密集型服务工作。监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自身素质,坚持实事求是,增强造价管理意识,根据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和工作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环环相扣,才能有效地完成施工监理任务,真正有效地为业主控制好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王祖志 《监理概论》 人民交通出版社.
[2]《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08-21
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10-2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8-0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12-08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析10-2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11-07
2023082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09-0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查报告11-19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08-15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