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透视

2024-08-02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透视(共4篇)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透视 篇1

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 它的主要职能是提高社会福利, 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科学、文化、技术、卫生需求。由于具有浓厚的社会公益性, 所以事业单位人员缺乏成本意识, 资金使用率较低, 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效能。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供给型财政体制的制约, 大多的事务都是由政府包办, 财政成为了主要的资金供给者, 事业单位纯粹是政府典型的附属物。事业单位运营效率低、不考虑成本、不考虑效益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 造成其成本意识淡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财政人员对于是否进行成本核算自身也持怀疑态度, 他们觉得事业单位与私营企业不同, 市场竞争压力小, 什么都可以依靠政府, 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另外,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较差, 觉得成本效益都是由事业单位上级和财务部门负责, 与他们无关。这种不重视成本控制、没有危机意识的现象, 造成了事业单位的损失浪费严重。

(二) 成本核算体系相对落后

事业单位可以划分为非经营性全额拨款、半经营性部分拨款和经营性自负盈亏三种类型。全额拨款是指全部运营资金均来源于财政预算费用;差额拨款是指事业单位从经营活动中获取部分收入, 不足部分由财政资金补充;自负盈亏是指所有的运行资金由自己解决, 政府财政不出一分钱, 这种类型单位均有自己的业务收入, 通过自主运营来维持。根据是否具有自主经营能力, 事业单位可以划分为业务事业单位和非业务事业单位, 两者构建在不同的会计核算模式上。对非经营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 不实行成本核算, 很难对这类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对于经营性单位则使用权责负责制, 由于这种类型单位的活动成本很难划分, 实施成本核算尤为困难。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效能, 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 事业单位实行经营性综合成本核算更有助于节省资金和增加工作效益。

(三) 预算控制薄弱, 对资金缺乏有效控制

事业单位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执行力较差, 很多事业开支较大, 随意性较强, 完全不按照预算, 资金使用也没有合理的理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属于他们的资金, 无论是研究经费还是专项资金, 这些资金都可以随意指出、相互挪用, 所以无权侵占的现象屡见不鲜, 缺少的专项资金的严格管理。这也必然会造成事业单位经费执行没有相关的数据支持, 只能通过自觉和经验来衡量将来可能收支的情况, 造成经费开支较大, 收支不平衡。一旦经费超支, 大多数都将原因推到工作上或再一次增加预算收入来填补, 而不从节省经费方面来控制自己的超支行为, 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仅仅只是一种摆设。特别是一些招待费、会议费、办公费等不确定性经费缺少严格的制约标准, 也没有制定事后问责机制, 最终造成经费超支挤占项目资金的行为愈演愈烈。

二、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 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成本意识

在当前事业单位体制下, 事业单位人员的成本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改革成为了重中之重。积极引导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自食其力, 必须具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本意识,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积极转变成本管理机制, 逐渐形成科学、高效的成本控制模式。成本是一种经营活动行为的结果, 人的行为在成本产生的各个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人, 包含管理层和员工层。管理层在成本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高度注重并坚持不懈地支持成本管理的作用, 充分信任能够完成目标成本任务, 但是必须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去完成成本管理目标。对于员工来说, 要养成节省的习惯, 高度关注成本控制的过程和结果, 树立主人翁意识。成本理论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是商品生产中耗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部分劳动价值的货币体现。成本浪费也包括两部分:物化劳动的浪费是指原材料、燃料、动力、设施使用过程中的耗损;活劳动浪费是指事务少、人员多、操作不合规造成的浪费。倡导节省的目的在于减少成本, 因此只有职工的成本意识和素质提升了, 才能降低活劳动的浪费, 从而减少物化劳动的浪费。只有在事业单位运行的每个环节避免浪费, 才能减少资金耗损量, 使资金的效用最大化, 从而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二) 逐步健全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机制

构建以成本为核心的财务预算支出机制, 根据共新增服务有关成本记载, 对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支出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使用会计方法把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益与资源划分相结合, 进而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防止资源浪费。制定合理的事业单位运行指标体系和标准成本核算机制, 形成一个覆盖整个运营活动的成本控制系统。具体工作中对每项支出要设置三到四级明细规定, 针对不同的费用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 (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表算方式) , 努力做到全部的费用支出都详细无差错。另外, 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例如, 参照成本核算的三大模板, 制定具体的核算方法, 形成了不同的资源分配、工资分配标准、费用开支等具体方法, 使事业单位各个管理环节的成本清楚明了、科学合理, 为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策略提供切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当然, 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经营性质和特色制定自身的核算体系, 可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 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 建设通畅的信息沟通系统, 引入作业成本法等新手段, 逐渐改变过去的核算方法并细化会计核算机制。

(三)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确保事业单位管理有效性及盈利收入的重要措施。所以,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由专业人员组建起一只专门的预算编制团队并负责预算控制、预算追踪、预算分析及预算协调控制等工作。该预算编制团队还应该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结合, 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考虑、衡量, 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运作环节都能受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约束与控制。想要做好预算考核机制的完善工作, 就需要各个岗位部门的权利、责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利用价值分解原理及目标管理的方式, 从上到下, 层层分解预算目标, 并且针对关键业绩的指标进行相应设置, 从而形成根据制度来安排工作岗位、根据岗位的具体需求来确定人员的考核机制。每一个岗位都要有明确的责任, 并且也需要将界限划分清楚, 确保无论事业单位在运营中出现了何种问题, 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另外, 业绩指标需要同各个部门的薪酬相挂钩, 以此来推动职工为了完成预算目标而自觉地付出行动。

总之,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事业单位成本思想的转变, 确定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 通过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健全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机制并在运营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些措施。只有这样, 我国事业单位的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才能确保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熊良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J].西部财会, 2010 (06) .

[2]及菲.关于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23) .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透视 篇2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表现

(一) 货币资金违纪违规资金多

1. 库存现金超限额。

有的单位为逃避开户银行的监管, 无视“库存现金限额为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规定, 不仅大量坐支现金, 而且月末或年末的库存现金数额多达几十万元, 超限额现象严重。

2. 库存现金白条抵库。

如在对某单位的库存现金盘点中发现, 白条抵库多达100多张, 金额90多万元, 有的白条长达八年之久, 许多白条最终无法收回。

3. 公款私存。

将本应存入开户银行的资金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存入储蓄所,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工作秩序。

4. 货币资金收支使用非法票据。

有的单位使用的收款收据达八种之多;有的单位以白条开支, 以自制单据顶替外来原始单据开支, 以普通发票顶替税务发票开支等现象很普遍。一些堂而皇之地使用不合规不合法的会计凭证, 不仅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而且为偷漏税、乱收费、私设小金库、贪污腐败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 三年以上应收款居高不下

1. 机关办实体借出资金, 实体或效益不佳, 或破产, 借出资金难以收回。

2. 行办的投资公司借款给效益不佳的企业, 借款无法收回。

3. 以乡镇政府名义为乡镇企业集资, 不得不为已破产的乡镇企业垫付集资本金及利息, 进一步加重了乡镇政府的债务负担。。

4. 主管部门借给下属企业或个人款项长期未收回。

(三) 有问题固定资产多

1. 账外固定资产多。

新建固定资产基建完工投入使用未及时并入单位固定资产账, 改、扩建固定资产其新增加部分未入固定资产账, 新购置固定资产未入账, 无偿拨入及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

2.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拆除固定资产不减少, 不足固定资产标准的不减少, 已出售的固定资产不减少, 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簿长期不盘点不对账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3. 待报废固定资产多。

长期停用、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固定资产长期挂账, 固定资产名存实亡。

4. 擅自变卖固定资产。

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对车辆等固定资产随意处置, 其中不乏以权谋私、营私舞弊、暗箱操作的腐败行为。

(四) 虚挂资产

对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账不予处理。一方面, 造成资产虚增, 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如公安局下属各基层派出机构, 自行车牌早已停挂, 而其账面资产材料中仍然挂账, 未实行集中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成因透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形成,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从内部因素来看

一是法制观念不强。有的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不重视《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不明确自身在会计工作中特别是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或者为谋取本单位小团体利益, 利用管理漏洞进行营私舞弊。二是内控制度薄弱。部分单位未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或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在具体执行实施时执行不严, 造成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为资产管理问题的发生和蔓延埋下了隐患。三是新官不理旧账。对前任或历史遗留下的问题相互推诿扯皮, 不予以及时清理, 以致资产管理问题越积越多。四是单位内部监督职能弱化。由于会计人员的工资、人事关系等都在其工作单位, 由于有切身利益关系, 会计人员往往对领导作出的一些非法要求和错误决定听之任之。另外, 部分单位的内审机构因机构改革等原因被撤销或合并, 也使单位本来就薄弱的内部监督机制更加弱化。五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专职会计, 会计人员身兼数职, 部分会计人员未经过上岗培训, 业务水平不高, 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未能向单位领导及时提供加强资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也是资产管理问题发生和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 从外部因素来看

一是责任追究力度不够。《会计法》规定了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责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往往是追究单位的责任多, 追究个人的责任少。在责任追究中往往侧重于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追究, 而把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只作为一般问题来对待, 并且一般不进行处罚, 只是简单地要求单位进行整改。结果是有的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屡禁不止, 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二是一些开户银行监管不力。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行为漠然视之, 放任自流, 无形中更助长了一些单位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金融部门搞不正当竞争。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为完成储蓄任务指标, 到处拉存款, 这是造成公款私存现象的重要的外部原因;四是主管部门管理松懈。只重视下属单位的业务工作, 而忽视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督与管理, 也是造成资产管理问题不容忽视的因素。五是会计核算中心代而不管。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 减少了许多人为核算的因素, 但是会计核算中心只管核算, 对单位资产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 无形中使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愈积愈多。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增强法制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既是资产的拥有者, 又是资产的使用者, 因此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应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 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 强化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确保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贯彻实施, 真正树立起依法加强财务管理的思想, 将资产管理作为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二) 以制度作保障, 关键抓落实

首先,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库存现金定期盘点制度”、“银行存款定期核对制度”、“财产物资定期盘存制度”、“往来账款定期核对制度”、“财产物资报废审批制度”、“呆、坏账核销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确保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以增强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其次, 应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明确会计、出纳、实物保管等人员的分工、职责与权限, 实行岗位分离, 相互牵制, 严格按照资产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 明确发生过失与差错的责任,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高效运行。再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呆坏账核销的程序、标准、批复手续等, 严格把关, 落实到位, 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 严格执法,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纪检、财政、国资、审计、开户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律的规定认真履行好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职责, 齐抓共管, 加强协作, 加大监督检查与处理处罚力度。对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浪费的单位和个人, 对利用国有资产进行营私舞弊的违法违纪行为, 决不姑息迁就, 轻者通报批评, 公开曝光;严重者应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并且应将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年终考核评比结果挂起钩来, 与对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结合起来。

(四) 加强内部监督,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透视 篇3

一、基于市场特征下财政管理改革的视点透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

(一)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通过国家和党的性质,政府颁发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方面体现,其中政府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会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动态的调整,所以事业单位要对国家和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允许、禁止、鼓励的财务事项准确的了解和掌握,进而保证其财务管理活动符合社会利益,取得国家和政府的支持需要对相关的法制系统内容和动态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可以发现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政策环境在不断完善,而且越来越具体,已经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并强调控制环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识别和控制的作用。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通过相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区域的经济政策体现,其中除相关经济政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外,如货币、收入分配、财政、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国家或区域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与意愿等方面也会对其产生较明显的影响。据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多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超过5万亿美元,2014年首次突破10 万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随着GDP总量的增长,市场规模和消费者需求都在不断增大,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另外,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4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为68518、83102、103874、117954、129143、140350(亿元),可见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而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多,国家对高技能、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数量需求和培养力度也将不断加大,这在无形中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不可忽视经济增长周期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经济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难度加大,可见现阶段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特殊时期。

(三)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通过区域内的民族特征、文化体系、价值观、教育水平、人文风俗等方面体现,其在渐进式的形成过程中,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经营者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文化的隐性特征决定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容易被忽略,使事业单位不能准确定位不同阶段其所具有的社会责任,例如现阶段社会文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的就业失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

(四)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环境通过社会环境中的技术要素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体现,如开发新产品、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转移和换代等,科学技术的性能决定,理想的科学技术环境可以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提供动力,所以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对现今的科学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尽可能消耗最少的时间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其内部生产力,进而提升经济效益。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信息技术等都得到了深化和推广,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较理想的科技环境。

(五)教育环境

据资料显示,2010 至2014 年我国各类高校招生数量总和分别为1109、1166、1213、1698(万人);在校学生总数量分别为3105、3167、3325、3742(万人),可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持续深化。另外,据资料显示2008至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7%、2.9%、3.1%、3.7%、4.0%,2012 年以后,我国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可见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我国进入“十一五”以后,逐渐认识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经费的投入不在完全以规模为衡量标准,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地位的提升,是教育环境优化的表现。除此之外,为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财政、审计等部门利用其财务监督的行政职能,加大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逐步落实,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掌握信息化技术的人才,这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宏观教育环境方面,整体为其提供了可观的支持。

二、基于市场特征下财政管理改革的视点透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微观环境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主要通过经济活动、筹资渠道、核算体系、财务管理、绩效预算等方面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方面增加咨询、生产经营、对外投资等经济型业务,使其经济活动逐渐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成本效益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另外,我国事业单位除享受国家财政拨款外,已经形成“财费税产社基科贷息”九元筹资渠道,使其竞争性和经济性得到强化,这不仅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理财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其服务能力的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例如还贷资金链管理、债务规模、经费管理等,可见其筹资渠道方面是优势和劣势并存。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相分离,收入、结转余结非别核算等财务管理操作逐渐规范的作用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地位得到有效的强化。除此之外,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开始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式-绩效预算,这对解决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财务监管、经费等方面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可见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结合经济环境作出了合理的调整。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的研究主要通过其资金来源渠道和成本费用两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事业单位各筹资渠道资金数量对比可以发现,政府财政拨款仍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主要通道,如人员、公用、专项补助的经费拨款等,但现阶段由于事业单位实际人数明显多于在编人数,而且在经费分配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公平、公正,使财政经费在虚增的同时,使用效率提升难度加大,事业单位现阶段虽有意识的增加事业、经营、其他等方面的收入,但收入比例改善效果并不理想。费用成本主要通过制造成本和直接支出两方面体现,事业单位由于其并不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所以在费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动意识较弱,即使近年来我国推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新高校会计制度,但费用成本管理方面仍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控制水平相对现代企业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事业单位在费用成本管理方面要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强化落实。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主要通过事业单位对资金的筹集、调度和运用能力以及相关人员的素质方面体现,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主要通过三方面体现,一方面是领导素质,因为领导能否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能否适应理财内外环境,能否准确掌握相关制度等都会随筹资、资金分配等理财行为构成影响;一方面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如专业素质、管理手段、解决财务危机的能力等;一方面是员工理财素质,其要求事业单位所有员工都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推动其财务管理的逐步开展。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整体虽然对理财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但财务人员素质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所以需要针对性的培训强化。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对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影响,并尝试通过全面、准确掌握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推动财政管理改革的开展和逐步落实,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结合环境的变化不断努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改革的影响逐渐显现,例如财务管理中收入来源、成本费用、财务资源等方面,甚至对财务管理改革的成败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以市场特征下财政管理改革的视点为基础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展开研究。

关键词:市场特征,财政管理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彦兴,陈步高.基于市场特征下财政管理改革的视点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J].生产力研究,2014,09:48-51

[2]刘彦博.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3]王海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连锁店经营的成本效益透视 篇4

1 服装连锁店成本效益透视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和人们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 使得单一品牌服装产品的大规模销售成为可能, 服装企业的经营重心不断由制造向销售转移, 再加上营销渠道的多元化及品牌经营的需要, 服装连锁专卖店便应运而生。目前国内服装品牌连锁经营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司有定位奢侈品系列的宝姿、定位于运动休闲的李宁、定位于青春休闲的美特斯邦威、定位于商务休闲的七匹狼和定位于高端商务的报喜鸟等等。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服装品牌连锁经营的成本效益模型。

服装连锁店依靠其品牌效应, 在全国建立在众多的连锁专卖店, 这些专卖店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影响力网”。它们所能实现的交易量与它们的总辐射面积和单体店销售实力相关, 还与它所辐射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关。为此, 我们引入交易需求密度m (m≥0) , 即在单位交易辐射面积和单位时间内通过连锁专卖店发生的交易量。m反映的是连锁专卖店辐射范围内消费水平, m值越大, 这个区域内对此种品牌服装的需求也大。

将单位交易总量Q定义为:在某个连锁专卖店的辐射面积πR2内, 在单位服装消费周期T内, 通过这个连锁专卖店发生的所有成交额。Q表示为:

我们将品牌服装交易总量表示为∑Q。显然, ∑Q由单位交易总量Q, 时间长度 (t1-t0) 和单位服装消费周期T所决定。其中, t1-t0≥T。那么, 基期到t0末期到t1内, 总商品交易量可以表示为:

将 (2) 式代入 (1) 式得:

观察 (3) 式可知, 在一段时期内商品交易总量与T无关, 与πR2和m相关。一定时期内品牌服装连锁店的辐射面积越大, 辐射面积内的消费水平越高, 品牌服装连锁店所能实现的交易量也越大。

由此可见, 一定时期内, 品牌服装连锁店所能实现的商品交易总量∑Q与品牌服装连锁店的辐射面积πR2和交易需求密度m的乘积成正比。交易总量越大, 单位服装的营业成本就越低, 总效益越高。

2 餐饮连锁店成本效益透视

餐饮连锁店与服装连锁店的经营特点有诸多的不同。国外品牌麦当劳、肯德基、味千拉面等, 国内品牌小肥羊, 都有着相似的经营框架和策略模式。比如麦当劳, 它的房地产收入占总收入的大部分。而且在与加盟店的合作关系上, 始终坚持让利原则。而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也凭借自身的优势于2008年6月12日在香港上市, 是中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 被誉为中华火锅第一股。总结这些成功的餐饮连锁店, 我们发现, 这些餐饮店的消费周期非常短, 交易量相对较大。而且, 就目前来看, 它们的贸易扩充力也存在非常大的潜力。

下面建立它们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假设, 某餐饮连锁店平均单次交易成本为AC。为得到AC的表达式, 定义单位交易总成本TC为:在单位消费周期T内通过该餐饮连锁店的所有交易活动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之和。显然, AC可以表示为:

而餐饮连锁店发生单位交易所产生的总成本TC,

其中, а为地域成本率, а>0, а值反映地域因素, 主要是地域消费水平对TC的影响程度;β为习惯成本率, β<0, β值反映习惯因素, 主要是饮食习惯对TC的影响程度;γ为交易量成本率, γ>0, γ值反映商品交易量对TC的影响程度。A为参数, A>0, 表示除上述因素外, 其它因素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将 (5) 式代入 (4) 式得:

由于餐饮连锁店的交易活动存在明显的品牌效应和品牌效益, Q增加会导致AC下降, 即

又因为γ>0。可得:

若а<1-γ, 显然有:所以πR2增加, 将促使AC下降。这表示:πR2扩大导致Q增加的所带来的品牌效益, 超过了由πR2扩大导致的综合成本的增加, 若а>1-γ, 显然有:所以πR2增加, 将导致AC上升。这表示:πR2扩大导致Q增加所带来的品牌效益, 不能抵消πR2扩大导致的成本的增加。

由此可见, 地域成本率а越大, 餐饮连锁店的辐射面积πR2对单位商品交易成本AC的影响越大。由于餐饮连锁店的交易活动存在品牌效益, 当а<1-γ (表示地域因素对交易成本的影响较小, 且交易活动品牌效益显著) , 两者反方向变动;当а>1-γ, 两者同方向变动。

3 百货连锁店成本效益透视

百货零售业是目前中国商贸领域里最值得研究的业态。面对来自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各方面的挑战与竞争, 百货连锁店的商业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许多曾被视为经营典范的百年老店也宣告破产, 但是, 也有一些百货连锁店反而在激烈竞争中加强了自身优势, 有了更大的发展。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沃尔玛的跨国百货连锁店。去年美国的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沃尔玛以价格低廉和商品种类齐全的优势从其他百货商店、副食商场以及折扣连锁店那里挖走了大批顾客。沃尔玛把为顾客节省每一个铜板作为最高的经营原则。但是, 为顾客节省铜板的同时, 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毕竟, 作为商业主体, 赚钱是第一需求。那么, 究竟把价格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才能使成本最低, 效益最大呢?

我们以沃尔玛的经营策略为模板, 来构造一个一般的数学模型。

设某百货连锁店销售一批商品的贸易成本为c, 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销售量为x。假设该百货连锁店的进销贸易处于平衡状态, 即商品的供货量等于销售量。根据市场预测, 销售量x与销售价格p之间有如下关系:

其中M为市场最大需求量, a是价格系数。同时, 百货连锁店的市场预测部门根据对市场行情的分析, 对每批商品的贸易成本c有如下测算:

其中C0是上一销售周期的贸易成本, k是规模系数。根据上述条件, 应该如何确定本期商品的销售价格p, 才能使该百货连锁店的销售总收益最大?

分析:在供货和销售商品过程中, 商品销售量、贸易成本与销售价格是相互影响的。厂商只有选择合理的销售价格, 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解:设百货连锁店获得的收益为u, 每批商品的贸易为c, 销售价格为p, 销售量为x, 则收益函数为

因此, 上述问题的数学实质变为:在条件 (1) (2) 下求解收益函数的最大值。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可解得:

容易求得最优销售价格为

说明:在最优销售价格p*的表达式中含有待定的规模参数k、价格系数a。这些参数在大型的百货连锁店的相关管理部门都有相关的历史数据可供参考。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看到, 规模效益是影响连锁店总体收益的核心因素, 同时, 价格、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 也对连锁店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市场, 不同行业的连锁店, 必须抓住自身的特点, 控制好影响成本和收益的各个因素, 科学而有序地执行, 才能使经营行为不断处于良性的循环中。

参考文献

[1]杨国军, 钟立群.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05S) :48.

上一篇:艺术家的神秘花园下一篇:船舶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