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神秘花园

2024-08-02

艺术家的神秘花园(通用9篇)

艺术家的神秘花园 篇1

《呼啸山庄》 (“Wuthering Heights”) 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e, 1818-1848) 。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 留下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一出版, 抨击如潮。说它是“一部骇人听闻的、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 ”“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 “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但它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 《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并在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时至今日它仍以奇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 深深惊叹它的非凡的艺术魅力。

《呼啸山庄》非凡的艺术魅力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 现实的社会意义

作者所处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 而那时的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价值观逐渐渗透于英国的各个角落, 即使是闭塞落后的约克郡荒原也不例外。在《呼啸山庄》中, 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派抗争的队伍:讲究门第, 财富决定婚配的辛德雷、林顿等代表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文明社会和追求自由, 爱情的男女主人公构成的单纯而封闭的荒原世界。前者虚伪、自私、冷酷, 格守着传统的道德信条与价值标准, 是传统价值观念的维护者与体现者;后者则更多地体现着自由、无羁与生气勃勃的荒原精神, 宛如一对独立不羁的荒原精灵, 堪称真正的“荒原之子”。前者强调驯服、顺从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后者则重视独立、自由与个人意志的满足。因而这两种代表着迥异个性与观念的力量势必要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 冲突给双方带来了不幸与毁灭。在《呼啸山庄》里, 最让读者震撼的就是男女主人公那段惊天动地的爱情了。他们的爱情不是那种客厅里的爱情, 不是梳妆台前的爱情, 也不是我们女人针线篓子里的爱情。总之, 它不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爱情。它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已变成我们人类对峙的力量, 几乎要打败人类的力量。爱情是那么强烈, 它可以把人摧毁, 把你的理智摧毁, 把你的肉体摧毁, 而它永远存在。艾米莉所创造的是那么可怕的一个爱情。希思克利夫这个饱尝人间炎凉的弃儿在残酷的生活中养成了他强烈的爱和憎。曾经忠实的爱人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无知背叛了他, 使他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 而凯瑟琳的死更使这满腔仇恨像火山般迸发出来, 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他疯狂地复仇, 看似不合常理, 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惊世骇俗的叛逆精神, 是一种特殊性格对不公的命运所作出的反抗。但本性的善良最终让他在深深的悔悟中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他那狂风般猛烈的情感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让这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成为这个经典爱情故事的支柱。

2 神秘的自然力量

美国评论家多.凡.根特曾说过:“在全部英国小说中, 《呼啸山庄》探讨起来最令人捉摸不透。”用琢磨不透来描述这部小说, 恰恰说明了它的神秘性。神秘性作为一种美学特征, 他在《呼啸山庄》中究竟有哪些表现形式?除了他的戏剧性结构, 破迷离魂的情感因素, 更为重要的就是他贯穿始终的神秘的象征意向了。强烈的“’暴风雨”和“荒原”是该篇的两个着重点。

艾米丽.勃朗特以山庄内特有的撕心裂肺的强风, 揭开了整个故事。打开小说, 猛烈的暴风雨就向你迎面吹来, 让你置身于一个神秘恐怖的世界。书中写道:他的猛劲儿, “只销看一下宅子尽头那几株萎靡不振, 倾斜的厉害的枞树, 那一排瘦粼粼的都向一边倒的荆棘 (他好像伸出手来, 乞求阳光的布施) , ”猛烈的北风阻断了山庄的树木向上生长的正常途径,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得不向一边倒去, 狂吠扭曲了正常的树性, 然而, 被扭曲的树本能的趋向阳光。诗人兼作家的艾米莉把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在《呼》用得淋漓尽致

小说同时也描述了山庄外的自然环境----荒野, 荒野是贯穿全文的象征的风景, 作者没有细致的描述荒野的景色, 用笼统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天空, 小溪, 荒原的主要特征, 使这些极具表现力的景致通过点点滴滴的描写, 把肃杀、凄冷的环境氛围着力着力的表现出来。荒野, 暴风雨不仅作为一个自然景观背景, 也是作者寄托的自由, 爱情, 生命的象征, 通过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和营造一种抑郁阴森的情绪基调, 来不断积淀心结, 蓄积力量, 激发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对自己价值和人的尊严的不断追求。

3 唯美的爱情故事

在呼啸山庄中, 作者成功地刻画了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那种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理解范围的爱情故事, 他们之间所相互表现出的深沉, 激烈而狂热的爱情, 可以说超出了任何世俗的爱情。它所蕴含的爱情是完全是以他们的性格和兴趣完全认为同为基础的, 是精神上一致, 非外貌上的相互吸引;是心灵的契合, 非欲望上的需要;他们那狂风暴雨般不可遏制的激情, 从不夹杂有丝毫的情欲成份, 是理想的、纯洁的爱情的灵魂的契合。正如希尔达.斯皮尔所言:“他们的爱有着伟大的精神特质, 远远超出一般的浪漫爱情。”

希思克利夫原是个流浪街头的弃儿, 八九岁时被呼啸山庄的劳恩小“捡”回来收养, 刚进家时其他人都恨他, 疏远她。凯瑟琳一开始就喜欢他, 亲近她。他们从小就朝夕相处, 连女管家纳莉都说, “他和希思克利夫好的不得了, 我们能想出对他最大的惩罚巨石不予他和她在一起, 可是为了他, 她比我们哪一个都受到更多的责骂。”

在共同反对辛德雷的过程中, 这对从小青梅竹马, 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感情的纽带越扭越紧, 直到最后不可分离。甚至待到分手之后, 女主人公对她的这段暴风似的爱情还有这样一番表白, 她曾亲口坦白地对女仆艾伦说:“我对林敦的爱, 就象挂在林子里的一簇簇树叶, 时光会改变它, 我很知道, 到了冬天, 树叶片就要凋落了。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好比是脚下的永恒的岩石, 从那里流出很少的、看得见的快乐的泉源, 可是却必不可少。纳莉, 我就是希思克利夫!”凯瑟琳如此, 而用情更深的希思克利夫则用一生的爱意和行动来诠释他对凯瑟琳的爱, 直到希思克利夫行将就木之时, 为了死后“以便相通”还买通教堂执事, 商量等他死后把他的棺材一侧也撬开能与凯瑟琳联系。如此强烈, 真挚的生死恋, 真“和山峰一样不变, 和闪电一般凶猛”。《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思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与其说是恶行的一种报应, 不如说是一种殉情, 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 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是一种对唯美爱情的诠释

4 结束语

艾米利以她三十年短暂生命的洞察力, 以她诗人心中的巨大热情, 以现实性, 神秘感, 唯美故事, 疯狂性的艺术风格, 深刻而有力的揭露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万态, 感悟人性之中善与恶。如此的内涵, 如此的手法, 更表现了这部伟大作品的不朽艺术魅力, 这不得不让我们掩卷之余, 赞叹不已。

摘要:该文从《呼啸山庄》的现实意义, 神秘感, 疯狂性和唯美故事等角度来对该作品的做些简单的分析, 籍此来感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思克利夫,社会意义,神秘感,唯美故事,疯狂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梁承峰, 张丹.英语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裘红霞.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12) .

艺术家的神秘花园 篇2

“神秘花园”座落在我们学校的一个小花园里。它旁边有一条通往食堂“香格里拉”的必经之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然,“神秘花园”也会苏醒过来。   沉睡的龙爪槐听到了春的脚步,马上吐出了点点嫩芽,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打着招呼。迎着阳光,沐浴着雨露,再尽情舒展开来。不久,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老远望去,只见一团团、一簇簇挨在一起,浓淡相间。密处,浓得深邃,像厚厚的油彩;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在风的轻拂下,龙爪槐会舞动着自己的手臂跳起舞来,向伙伴们招手。   红叶李花也竞相开放。粉红相依的花瓣衬托着鹅黄的花蕊,一朵挤着一朵,相互依偎。有的还叠在一起,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不肯露面。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芳香,多么恬静!   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小叶女贞,刚发芽时,多么像一朵朵绿色的玫瑰花呀!乃至最后布满枝条,似一条绿色的`眼帘。   红木的叶子很独特,是紫红色的,它开的花也是红色的,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一把正在燃烧的伞呢!   樱花开放时的那种美和凋零时的那种无怨无悔,都让我无法形容,难以言状。它的花瓣虽小,但片数很多,层层重叠,朵朵相依。似乎看到这样,心灵会被一种力量所震撼。到了花落时节,它们会悄无声息地飘落在地上,但清香依旧当初。   下课后的我们,总会时不时地穿过长长的楼道来到“神秘花园”赏美景。在花香的陪伴中,我们交谈着,我们嬉闹着,每一刻都是如此愉悦,笑容都是那样灿烂!我们尽情地呼吸,享受这清新的空气。在树荫下,我们一起观察小虫;在花开时,我们一起画画,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   “神秘花园”留下了我一串串欢乐的足印,留下了我一声声银铃般清脆的笑容,留下了我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神秘花园”我童年的乐土。

 

呵护女人神秘美丽的后花园 篇3

卵巢是身体中非常奇特的器官,它有着复杂的结构。在生育年龄,产生性激素,周期性排卵,对生育及女性性特征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它的多种多样的组织结构特点,卵巢发生肿瘤的种类在人体中最多,并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人群中,对妇女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又由于卵巢的位置深藏在盆腔中,即使发生了肿瘤或其它疾病,只有当病变长到相当大、产生了明显的症状时才易为人们所察觉,从而失去早诊断、早治疗的宝贵机会。

因此,卵巢既是妇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功能器官,它也会给妇女带来一定的麻烦,绝不能对它掉以轻心。

2生命之管:输卵管

输卵管是运送卵子的通道,可以因为发炎而形成包块,在有慢性炎症的情况下,也是宫外孕的好发部位。

3新生命的温床:子宫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温床,它通过丰富的血液供给,使胎儿在肥厚的子宫肌层保护下,生长、发育至足月,具有脱离母体独立生活的能力。未妊娠的子宫,它的内膜每月都会周期性地脱落,形成月经。子宫也可发生一些良、恶性的病变,在生育年龄,良性的病变较多,如子宫肌瘤;但在老年妇女,尤其是已绝经的妇女,发生恶性病变的机会增多,如子宫内膜癌等。

4生命之门:子宫颈

子宫通向阴道的部位,称为子宫颈,是胎儿自然分娩的必经之路。由于分娩、创伤、感染等原因,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可发生炎症、肿瘤,其中最严重的是宫颈癌。过去,宫颈癌是老年妇女的恶性疾病,但近年来,一些年轻的妇女也罹患此病,这一情况不得不引起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的极大关注。

定期妇检,呵护自己

年龄达35岁以上的妇女、或家族中有卵巢、子宫、乳腺癌病史的妇女需要每2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其中包括做盆腔检查以了解有无良、恶性病变的存在。正如前述,卵巢的肿瘤在早期无明显的症状,盆腔检查是及早发现它的重要手段之一。宫颈刮片检查也十分重要,在宫颈癌发生之前,宫颈的细胞常已发生了形态改变,及时得到治疗,可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如果已发生了宫颈癌,做刮片就可以确诊,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多年来应用这一方便、可行的检查方法,及时挽救了许多妇女的生命。根据医生检查的需要,常常还要做超声检查,进一步了解盆腔病变的性质,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乳腺普查很重要,妇女应学会经常自我检查并需定期由专业医生检查,必要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做乳腺彩色超声、红外线、X线的钼靶扫描检查,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存在。

注意,报警信号响了!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得到及时的治疗。

阴道不规则出血:老年妇女出现绝经后的阴道出血需予以高度的重视,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都可引起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年纪较轻的妇女出现该症状时,虽然良性病变可能多见,但绝不能忽视某些恶性疾病的存在,如宫颈癌,某些肿瘤也可引起阴道的不规则出血。妊娠的妇女有持续性阴道出血时,除了要考虑与妊娠有关的出血外,不能忽视宫颈病变的存在,要及时就医,做宫颈刮片检查,以排除宫颈病变的可能。

阴道分泌物(白带)的异常:黄色、有异味的白带,尤其是有瘙痒症状时,多数情况是由感染引起,如常见的滴虫、霉菌、细菌性阴道炎等,但血性或米汤状的异味白带,特别要注意宫颈恶性病变的可能。

下腹痛、腰痛:某些肿瘤当它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产生压迫的症状,可引起持续存在的腰、腹痛,某些卵巢的肿瘤发生扭转、破裂时可引起剧烈腹痛。

下腹部包块:卵巢或子宫的肿物长大,超出盆腔的范围时,在下腹部可触及包块的存在,尤其是在膀胱内充满尿液时。包块的质地因肿物的性质而有不同,由于肿物压迫膀胱,引起尿频的症状:肿物向后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的症状。

其它:由于卵巢的肿物位于盆腔深处,因而容易压迫直肠产生下坠感。某些卵巢的肿瘤可产生腹水而引起腹胀的症状。

艺术家的神秘花园 篇4

1 黏土动画的发展史

粘土动画的制作技术源自于逐格拍摄技术的发明, 1907年, 在美国维太格拉夫公司的纽约制片场, 一位无名技师发明了用摄影机一格一格地拍摄场景的“逐格拍摄法”。这种奇妙的方法很快在一些早期影片中大出风头。如《闹鬼的旅馆》中, 一把小刀在自动切香肠, 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在1907年的《奇妙的自来水笔》中, 一支自来水笔在自动书写。定格动画是根据逐格拍摄技术产生了多种风格, 而粘土动画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2 黏土动画的艺术特色

从广大观众的角度来看, 一些生活中能看到摸着的物质, 鲜活起来。这是感官上更直接的新奇。和三维的模拟是两种感觉。举例来说, 玩具总动员, 如果有三维版和定格动画版本, 相信定格版本的更吸引人。因为它里面的每个玩具形象会显得更真实, 动起来更让孩子们惊喜, 最主要的是, 它是一门有着实体模型的艺术, 里面的每个场景人物, 都是出自手工的艺术品, 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粘土动画也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动画形式。

3 黏土动画制作材料的选用

之所以粘土动画与其他动画对比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制作材料和工具的选用上面, 黏土动画的制作工具和材料种类繁多, 但是最基本的工具和材料有以下几类。工具类:泥塑用的雕塑刀、雕刻刀、小型台钳、各种钳子、剪刀、螺丝刀、小刀、牙签、电烙铁、注射胶枪、画笔、钢卷尺、雕塑台、缝纫机、鬃刷和毛刷、软布以及各种制作表面纹理和质感的小工具。材料类:铝丝 (制作骨架用) 、焊锡丝、橡皮泥、软陶泥、泡沫塑料或海绵、木板、纺织品、皮革以及金属。颜料类:主要有丙烯颜料和模型喷漆进行上色。材料多选用实体物质塑造真实的三维立体动画效果。

黏土动画造型的趣味性。黏土本身拥有神秘的亲和力, 它的可塑性很高, 要圆要扁, 粗细长短, 均可随心所欲。但缺点是在强灯连续照射下, 容易变形且不光滑, 变形后不好复原, 黏土与黏土接触会粘在一起, 角色设定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动画片的关键。成功的动画片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生命力的角色。黏土动画的角色设计分两个步骤:角色画稿和角色制作。通常, 我们先用平面的手法进行角色设计。在角色平面画稿的基础上, 挑选出比较符合的角色, 然后通过黏土材料去制作。

4 黏土动画创作热潮

因为粘土动画的独特魅力, 国际上先后推出过许多制作精良而且幽默生动的粘土偶动画片。它以这种质朴的风格, 真实的材质肌理等特征给人一种难以抵挡的亲切感, 吸引了大量观众, 掀起一股粘土动画热潮。我国动画人在不断向外国定格动画大师学习的同时, 也创作出很多自己的经典动画。从20世纪50年代的《孔雀公主》、《神笔马良》到80年代《阿凡提的故事》等成为许多今天的成年观众记忆犹新的木偶片, 为孩子的童年增加了无限的乐趣和想象力。

5 黏土动画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早起没有三维电脑动画技术时, 魔幻类影片特效多以粘土动画技术制作。特级先驱威尔斯•奥布莱恩在《金刚》这部真人和模型人物合成的片子里充分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力。当巨大的金刚在浓雾弥漫的山谷里和巨蛇与翼龙搏斗时, 观众们仿佛真的面对了那些史前巨兽, 而金刚在帝国大厦顶端抓住玩具般小飞机的场面已经成了20世纪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镜头。1907-1950年间, 奥布莱恩拍摄了一系列怪兽电影, 如《失落的世界》, 《巨猩乔扬》, 《金刚之子》等自此开创了幻想片中使用定格动画巨兽的风尚, 魔幻风格电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我国粘土动画的未来发展趋势

粘土动画这门传统动画, 虽然相对于其他的动画制作方法来说, 需要的知识面更广, 制作起来更费时费力, 但拥有经久不灭的艺术魅力。它的发展有利于动画甚至整个电影语言的革新, 对推动电影媒介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定格动画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不断汲取电脑技术的长处。当今, 虽然电脑动画主导了流行影像, 电脑动画家却是传统动画技术的最大捍卫者, 因为它独到的三维视觉冲击力和真实的立体空间感, 都为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古老动画类型增加无线魅力。

参考文献

[1]潘阿芳.《定格动画制作技法与赏析》.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07-01.

[2]林松, 李阳.《定格动画教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01-01.

[3]苏珊娜·休.《定格动画技巧》.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9-01.

神秘花园作文500字 篇5

“这是什么地方?”我头晕眼花地站了起来。接着,我看到脚的旁边有一张纸,我打开了,上面写着:“欢迎来到生活大冒险,你只有1杯水和5个面包,在这里生活下去吧。会有人来帮助你的!”突然,我的身后出现了一个人,她笑着拍我的肩膀,我是胆子小的人,我一回头,把我吓个半死。

过了一会儿,我醒来了,刚才那个姐姐微笑着对我说:“你没事吧?”“你你你…你…你…你是谁?”我害怕的.问。“别怕,我不是坏人。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熙悦,可以叫我熙悦姐姐,很高兴认识你。”我这时才知道,原来这个姐姐不是坏人!“你好呀,我叫千惠,很高兴认识你!”

突然,姐姐转过身来问我:“对了,妹妹你来这里干嘛?”我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一睡醒就来到了这里。”姐姐说道:“我是这里的守护神,也是来帮助你的,欢迎来到这里!”“谢谢姐姐了!”姐姐开心地说:“不用谢!过来吧,我来带你参观一下神秘花园。”“嗯嗯!”我们来到神秘花园,我惊讶地说:“哇!好美丽呀!”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蓝色的花是气球花,为什么要叫它气球花呢?因为一吹就可以把它吹的很大!这个黑色的是非常稀有的,名叫牡龙,怎么样,名字奇葩吧!这个白色的是……”“姐姐,你怎么知道那么多花呀?你好厉害!”“嘻嘻,谢谢妹妹。因为我是这里的守护神呀!”“哦哦!”

西宁市三角花园的园林艺术表现 篇6

1 三角花园的选址

三角花园位于长江路三条主干道的交叉口处, 其边缘被三条街道包围而形成三角形。三角花园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使其占地面积小, 地形独特, 整个花园呈下陷地势。因此园林的功能着重于为路人和周边的居民提供的休憩、文化娱乐的场所, 以及改善道路空气质量、改良环境等。

2 三角花园入口的艺术处理

三角花园以其地形的一个顶点作为花园的入口, 空间逐渐向两边延伸开来, 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三角花园的入口的空间设计成了一块宽敞的小广场, 以正方形的预制板块铺路, 并在广场中心用有机材质的玻璃板铺设形成一个分隔的空间, 中心特置石块、玻璃板下安装彩灯与雕有十二生肖的刻石, 地面肌理的对比与使用置石的处理手法将广场中心凸显。在广场边缘以支撑LED显示屏的两个方石柱作为进入三角花园的入口, 在形式上给人以大门的想象, 而LED显示屏既起到了园林小品的装饰作用, 营造恢弘大气的气势, 又能为市民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以及显示交通规范为司机创造安全的行车环境。

该广场的布局方式是规则式, 但单独就特置的石块而言, 其具有古典之感, 四周没有与置石相映衬的布置, 且玻璃板下的雕花刻石随着玻璃板的腐蚀老化而不被显现, 使得石块显得十分孤立, 这未免与花园所要创造的意境不相符。

3 三角花园主体的艺术处理

3.1 花园前部的休憩场所

花园前部的休憩场所是由不规则的平板石精心错铺而成的平板冰纹路与鹅卵石铺设的花街铺地结合而成场地, 其地面颜色的多变、形式的多样, 丰富了场地的道路装饰。在花街铺地的中心处, 设置了一个高耸的路灯, 作为位于交通枢纽中的花园, 三角花园中这个路灯的配置不仅是为花园照明, 更重要的是在夜间将花园周边的道路照亮, 能使该花园成为夜景中光彩夺目的焦点。广场中园凳也成为设计者精心配置的园林小品。花台与园凳的结合使得野趣横生, 同时园凳处于一个遮风避阳的阴凉处, 这正好满足了来往的路人休憩的需求;灯柱与园凳的结合, 能让人们亲近夜间的视觉中心, 更好地享受西宁的迷人夜色。

3.2 道路设计与植物配置

首先在这里提出的园林元素是园路。该花园中园路的铺装各式各样, 有青石板错落而成的园路、方形石板嵌草路面、平板冰纹路与鹅卵石结合的园路等。路面花纹突出园路之异, 加之其姿态的曲折回环与具有田园风格的栅栏相结合, 既增加了游园的活泼性, 使游人体会到游园的野趣, 又丰富了园林景观中园路这一元素, 使游园简洁而又不单调, 散发着田园气息。

三角花园的植物配置所用的植物不是很多, 主要是以丁香、小叶黄杨、矮牵牛和垂榆为主。在植物配置方面来看, 三角花园中植物配置的层次感不强, 在绿篱的修剪上并不精致, 但在植物颜色的选择上, 该花园的植物配置还是有可取之处。众所周知, 青藏高原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这使得人会变得浮躁不安, 而三角花园所选的植物均以绿色为主, 即使在夏季花开季节, 花色也以白色和黄色为主, 这些淡雅清新的色彩, 无疑给行色匆匆的都市人心理上的宁静与祥和, 安抚候车乘客急躁的心情。

花园中有不少利用置石增强花坛效果的实例, 但置石的手法并未注意构成中点线面的效果, 难免有随意堆砌之感。园路提示牌的样式很精致, 但是在提示语的字体与整个提示牌的版面之处有还需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4 花园周边景观的处理

三角花园周边人行道的处理别具匠心。设计者采用了与园中相同的栅栏作为分割, 使人行道与花园的艺术风格融合;利用地势的特点设置一个观景平台, 使行走在人行道上的游人能欣赏到园内之景, 作为登高观景之用。在花园的一侧还设置了公告栏, 里面张贴的是各类报纸, 这正融入了三角花园旁边青海日报社这一元素, 为路人提供了了解国家实事新闻的平台, 凸显了人文情怀。

5 结语

通过此次对三角花园的园林艺术剖析中可以看出, 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要从满足功能需求入手, 还应该结合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最终的景观效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应时刻提醒着每位设计师, 要做出好的园林景观设计, 每一个细节都要着实考虑。同时, 身为一名设计者, 对艺术鉴赏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不能人云亦云, 对于景观设计, 要做到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样才能将园林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张俊玲, 王先杰.风景园林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2] 石宏义.园林设计初步[M].北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艺术家的神秘花园 篇7

雨水花园 (rain garden) , 是基于低影响 (low impact development) 开发理念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利用地势低洼的区域收集来自地面和屋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 并使雨水自然下渗而涵养地下水源或补给城市用水。由于其卓越的生态功能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绿地类型中。植物——作为雨水花园中最重要的元素, 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它吸附和过滤污染物、削减雨水流量这些生态效应, 却忽略植物景观的艺术价值的创造。虽然运用植物的生态价值是雨水花园设计的初衷, 但这种简单粗野的植物景观形态被不停的模拟时, 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艺术性的创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选择适当的植物按照其自然的生长模式种植于雨水花园只是一种初级的设计方式, 在展现其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对植物的艺术化才是对雨水花园植物配置创新和挑战的方向。在对植物的艺术性表达方面, 花境对植物艺术的设计手法无疑可以给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一个重要的启示。

二、花境

1. 花境景观艺术的实质

花境是通过人工方式将不同种类的宿根草本、花灌木等植物斑块混交模拟出自然状态下林地边缘地带野生花卉混合生长情境的造景方式。花境是一种植物配置方式的产物, 但更它强调运用艺术的手法进行配置, 如植物形态、色彩、质感、体量等特征, 使植物景观呈现层次丰富、步移景异、季相变幻等多种艺术效果。

2. 花境的实例

现存最早的花境出现于1846年, 位于英国的哈雷庄园 (Arley Hall) 中, 沿一条轴线两侧布置, 每侧宽约为5米, 长为52米, 是一组规模大、形状规整的花境。该花境所用植物材料共36种, 均为草本地被, 两侧背景分别为线性的墙体及1.8m矮紫杉绿篱, 从早春到晚秋随季节呈现由白色、灰色、粉红色、蓝色到黄色、橙色、红色的纷繁的颜色变换, 凸显大自然植物色彩随季节变换的景象, 使得植物景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虽是运用自然的元素, 但是通过艺术设计的加工, 呈现出的植物景观色彩虽更绚丽多彩、却也协调有秩序。

另一组著名的花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肯特 (Kent) 郡的西辛赫斯特城堡 (Sissinghurst Castle) 中, 由Vita Sackville-West及其丈夫Harold Nicolson设计建造完成。花园上庭的花境因其为最早使用紫色花卉植物进行配置而形成紫色花境景观显得尤为独特, 该紫色花境规模较大, 宽度约为5m, 植物种类有38种, 大多为宿根花卉。整个花境呈现出由深紫、紫、浅紫与蓝紫色之间的微妙的色彩变换, 中间穿插银白色、绿色的地被植物进行颜色的区分和调和。不同于哈雷庄园花境所表现的那种绚烂的色彩艺术, 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的花境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表现植物形态的美, 从植物的体量、质感、种植间距到斑块的面积大小变化而带来的植物景观的变化, 是一种立面艺术、也是一种空间尺度艺术。

3. 花境景观艺术的启示

植物尤其是草本地被植物是作为花境这种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的主体元素, 然而它在模仿自然风景中植物生长、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艺术的提炼而达到“师法自然”的结果, 创造出了极具景观价值的植物景观。这种植物配置形式不再是一种仅考虑植物基本属性的设计方法, 它更注重将植物这个生命体所具备的艺术美及在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艺术呈现出来, 而这种表现艺术的设计方法给了给其他植物配置形式尤其是草本地被植物配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方向。

三、雨水花园植物配置艺术设计

1. 雨水花园植物配置艺术设计方向及方法

对比一般的花园的植物配置我们可以发现, 植物尤其是草本地被植物是最主要的设计元素。现有雨水花园植物配置能较好地体现其生态目的, 但其艺术感的缺失使得整个花园显得粗野、杂乱。因而在其艺术性强化方面, 在植物材料运用上极为相似的花境无疑可以给设计者一些重要的启示, 结合雨水花园的实际情况, 对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艺术性的强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路:

(1) 季相艺术的设计

草本地被的花期可从早春延续至晚秋, 植物的季相艺术直观的呈现出季节的更迭, 展现出每个季节独有的绚烂景象。植物的花期和色彩是展现季相艺术的主要因素, 因而花期持续的时间应尽量长并注重植物间花期的交接过渡, 色彩上则选用具有季节代表性颜色, 如春天的藤黄, 夏天的火红, 秋天的橙黄。

(2) 立面艺术的设计

不同品种的不同体量和株型的植物错落搭配可形成丰富多变的立面景观。立面艺术的呈现决定于斑块的高度和形状。地被草本植物材的高度多在0.3~1.5m之间, 为不对后排斑块造成遮挡使观赏者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景观, 搭配时应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但偶尔低矮的斑块中间出现一两株较高的植株也破这种规整的形式, 可以产生活泼的立面艺术效果。对于左右相邻斑块而言, 其植物高度差别不超过较高植株的1/3, 以满足相邻斑块间搭配的和谐感。

Marilyn Cox and Jeff Cox将地被植物的株型分为圆形或球形, 三角形或尖塔形, 方形。圆形或球形的植株形成的斑块形状为圆球丛状, 三角形或尖塔形的植株则易形成柱状的斑块以展现植物的竖向线条, 方形的植株则形成展现水平线条的斑块。不同株型植物相搭配可表现不同的效果, 因而配置时注意将三类不同株型植物有针对性的协调搭配使得立面艺术效果错落有致。

(3) 色彩艺术的设计

色彩艺术是一个极其玄妙的研究范畴, 它给人带来直观的第一印象, 在色彩的搭配、冷暖、深浅都能使观赏者对植物景观有不同的感受。

(1) 色相搭配的艺术设计

在利用色彩色相搭配中, 通常有以下几种搭配方式:类似或邻近色调搭配;对比色或互补色调搭配;混合色调搭配。不同的搭配方式会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用类似或邻近色调搭配时, 会使气氛宁静, 设计时不必纠结于纷繁的色彩, 但必须注意与周围环境色调协调;用对比或者互补色搭配时, 可以使主景植物色调更鲜艳、醒目, 这类的搭配方法有两种, 一种为利用相邻三个色调同其对比色搭配或互补色搭配, 另一种为某色调与其补色及相邻色调搭配, 无论哪种方式, 通常色调与其对比色或互补色的比例关系尽量接近于2∶1;混合色调搭配时, 除了注意雨水花园整体与周围环境和谐外, 要特别协调多种色彩之间的关系, 相邻的斑块尽量使颜色差别大, 若无法避免, 可利用银灰色植物或绿色植物协调。

(2) 色彩冷暖的艺术

色冷暖色调的不同可产生空间上轻重、远近等属性的变化。暖色调色彩使人感到亲近, 易吸引人们的视线从而拉近距离感, 因而用暖色调的植物做背景时, 会显得雨水花园的空间紧缩;冷色调色彩则使得人感觉疏离从而产生深远的空间感, 因而选用冷色调的植物做背景时, 更易突出前景植物从而取得很好的衬托效果, 同时由于景深效果而丰富空间层次感。

(3) 色彩深浅的艺术

随着距离的变化, 相距越远的色彩会越淡。利用这一个色彩属性, 可以对雨水花园空间进行缩放。如需要缩小纵间距或长度, 则可利用深色、色彩厚重植物做背景或种植于首尾两端;反之, 若要延展空间, 则利用浅色、色彩轻盈的植物做背景或置于首尾。

(4) 空间尺度艺术

雨水花园的植物体量、间距和斑块大小、形态直接决定着雨水花园的空间尺度。雨水花园植物材料主体为草本地被, 搭配有少部分小乔木及灌木。小乔木和灌木作为骨架支起了整个空间, 其体量应与雨水花园的空间协调, 从花境设计的经验来看, 乔木高度应在6m以下, 灌木为3m以下。而植物的间距的变化可给观赏者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间距较大时使得空间显得空旷, 间距小时使得空间效果变得紧凑, 在雨水花园中, 由于乔木和灌木数量少且个体性强, 因此其间距主要针对地被草本植物, 通常其种植间距为0.35~0.45m。据园艺师从艺术角度考量, 一个地被草本植物斑块包含的植株数量应为奇数, 五到七株可呈现出该种植物群体状态最好的效果。而前文谈到斑块的形态分为表现水平线条、竖向线条两种, 为凸显不同斑块各自的空间效果, 表现竖向线条植物斑块的平面距离小于植株的竖直高度, 表现水平线条植物斑块的水平距离应远大于植株高度来强化其水平线条。

2. 雨水花园植物配置设计流程

雨水花园在生态方面的设计方法已较为成熟且现有大量资料对其进行了剖析, 下文以此为基础, 结合花境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根据阐述的雨水花园在艺术性设计的方向及相关方法, 整理出雨水花园植物配置的过程。总体来说, 设计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 周边环境的调查

任何设计都应从考察场地周边的环境的调查开始, 根据场地周边环境及场地条件灵活布局。通过对5组不同类型10个雨水花园案例的研究 (表1) , 发现在这些项目若设计面积小, 无论场地属性, 其植物场地形态均为线性空间, 若设计面积大, 植物场地形态则呈大体块状划分布局。同时通过分析项目意义我们可以发现, 除要求生态特性外, 大部分项目设计都有景观性的表达, 因而对植物配置的艺术性的体现是需要深入考量的一部分。

(2) 确定植物材料

由于雨水花园建造方式不同于一般人工绿地, 因而在其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具有特殊性。雨水花园植物生长环境近乎纯天然状态, 它没有人工灌溉的水源, 唯一的水源来自于天然降雨, 同时由于其地形低洼, 降水时雨水冲刷坡面且会积水, 雨水下渗后在下次雨水来临前为干旱状态, 在植物材料上需选用耐水湿同时也耐干旱的材料。雨水花园的植物种植区域分为蓄水区、缓冲区和边缘区, 从图中可以分析出边缘区需种植相对最耐干旱的植物, 蓄水区则需要最耐水湿, 因而对植物的分类同时可初步确定植物的设计位置。植物来源分为个部分:一是选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应占植物材料的绝大部分, 这样可大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二是选择已驯化好的具有相关抗性的外来植物品种, 但是需谨慎运用防止外来品种入侵。下表根据植物种植区域列出植物以供参考:

根据雨水花园的场地的特性及场地的地理条件对植物材料进行选择, 在满足其抗性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形态、色彩、质地、体量适合场地且具有观赏特征的植物。在选择植物材料时, 使每个分区都尽量涵盖满足所需条件的植物, 宁可多选不要少选。

(3) 设计平面

雨水花园植物材料仍是草本植物占主体, 因而可沿用花境设计时的斑块模式, 依据花境中对斑块设计组织的模式, 在依据其耐水湿程度初步确定植物设计的区域后, 基本可依据植物的花期、色彩, 体量进行细致的设计。由于色彩对观赏效果的影响程度占很大的比重, 建议优先考虑植物的色彩搭配。

依据上文对花境色彩艺术的分析, 色调的轻重、冷暖影响的是人们对空间效果的感受, 是较细致层面的问题, 而色相则影响的是人们对景观整体的宏观感受, 所以设计植物色彩时应分为以下几步:

(1) 确定雨水花园的色彩基调——是用单色、类似色营造特定氛围, 还是利用对比色、互补色强化主体景观, 或者用混合色彩渲染出绚烂的多季景观。

(2) 确定所需的空间效果, 若需要深远、空旷的空间, 则冷色调植物的比例需占多数, 且用其作背景拉开层次, 并将颜色淡的植物置于首尾;若需要营造温馨、紧凑的植物空间, 则多用暖色调植物。

(3) 前面的设计使植物斑块有了初步的位置的确定, 接下来进一步细化调整斑块位置, 使得相邻斑块植物尽量不为同一色系, 如无法避免则考虑安插银白色或绿色的植物斑块。

经过以上的设计, 植物斑块平面位置大体确定, 接下来需要依据花期、体量这些因素进行局部调整。花期相接的植物斑块位置需相邻, 这样某一斑块植物衰败后紧邻斑块的植物可覆盖遮掩达到维持景观持续的目的。由于雨水花园一般为多面观, 且其地形特点为中间低两侧高, 这样为使边缘的植物不遮挡后侧的植物, 则中间部分的植物斑块体量应最大, 越往两侧越小, 同时较花境植物体量的差别应更大。

(4) 设计立面

经过前面平面的设计, 植物斑块位置基本确定, 但仅依据平面设计定稿会使得整个设计过于规矩呆板, 此时应依据立面进行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根据平面模拟出立面效果, 依据立面艺术设计方法, 如相邻斑块无前后遮挡、左右体量协调, 水平或竖直线条的效果的充分表达, 对斑块形态进行位置和大小的调整。

以上的设计思路是以现有雨水花园及花境的设计方式为蓝本, 结合雨水花园植物环境特点提出的设计过程的设想并绘制成图4, 图中包含雨水花园植物配置的流程及每一个步骤的主要考虑因素。但操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依据实际情况调整顺序的情况, 也可能在设计平立面的过程中再去调整植物材料, 设计本就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 只有经过不断完善、不断细化的过程才能营造出好的植物景观。

四、结语

浅析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景观艺术 篇8

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建新街中段,为清末光绪年间富绅朱成章、朱成藻等子侄两代历经30年所建,是建水珍贵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是汉族建筑艺术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西南边陲大观园”。其景观艺术充分展现出滇南地域文化与园林之美。

本文从朱家花园建筑布局、整体景观特色及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总结朱家花园整体布局、各功能分区景观艺术特色、环境空间——建筑空间、绿色空间、山水空间、水域空间艺术特点,并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与评价朱家花园实景以及其他南方私家园林景观。

2 研究现状及意义

民居建筑的研究与社会、民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民居又与儒学、礼制、宗法紧密联系。家族观、等级观对民居定向、布局以及建筑门邸、屋脊、装饰装修以及景观艺术的营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朱家花园是建水清代汉族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内地文化与西南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住宅与园林有机结合的、极具滇南文化特色的私家园林,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这对认识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环境空间、景观艺术布局、景观文脉以及精湛建筑艺术和技巧、布局和设计、雕刻和彩绘等方面有着重要继承和借鉴意义,同时对推进民族建筑艺术文化和装饰文化以及现今城市生态旅游规划、发展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3 朱家花园概况

3.1 地理及文化背景

建水是明清两代临安府府治,临安文化发达,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据载“临安之繁华富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其地有高山大川,草木鱼螺之产不可殚述,又有铜锡诸矿,展转四方,商贾辐辏[1]。”雄厚的经济、昌盛的文化造就了人居文化的活标本——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历经沧桑,从道光年间购置田产、开办酒坊、开采锡矿到光绪年间贩卖百货鸦片、兴建土木、修盖家宅宗祠,逐步发展成为滇南八大商号之一,所以朱家花园的百年历史也是云南近现代史的一部缩影,其由盛及衰的历史过程与《红楼梦》贾家家族命运颇似,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朱家花园独特的造园魅力。

3.2 朱家花园整体布局

园林布局是园林艺术的最终体现,任何一项园林工程都必须考虑它的功能分区合理性、组织景区景点的有序性。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基础上,组织游览路线,创造系列构图空间,安排景点布局,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

朱家花园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万m2,其中房屋建筑面积约5000m2,主体建筑分为宗祠和内宅院两部分,为“纵四横三”不对称布局,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连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院落层进叠出、房舍鳞次栉比(图1)。

4 朱家花园景观艺术特色浅析

4.1 朱家花园的整体景观艺术

朱家花园分为宗祠、内宅院、花厅、后花园、铺面等5个部分,院东南面为家族宗祠,宗祠前有水池,水上有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内宅院的建筑布局遵循儒家封建礼法,采用轴线对称方式依次排列内宅院的前厅、中厅和后堂,由若干个单体建筑群合围成一个对称、和谐、紧凑、内聚向心的家族聚居式院落群空间,各屋向天井排水,风水学称之为“四水归堂”,即“气”的贯通达到“阴阳和合”,整体景观体现出传统宗法伦理“家和万事兴”的居家理念;前厅北面为花厅、三开间、卷棚顶,左右两侧置美人靠;院北面为后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整体布局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建筑的文饰美艺术在起翘屋角、交叠飞檐、黛瓦粉墙、雕梁画栋等细节上淋漓尽致。

4.2 朱家花园各分区景观艺术

4.2.1 主入口景观

大门也称门楼,除实用功能外还彰显封建家族地位。朱家花园的大门歇山顶,抬梁式屋架,三叠水,三开间,八字垂花门楼,是建水民居门楼中的最高规格形式(图2)。

主入口上方檐枋三重,其上雕镂的图案富有寓意:一重檐枋上雕刻有“鲤鱼跳龙门”;二重檐枋上雕刻有“四喜临门”、“旭日东升”;三重檐枋上有佛手、桃梨、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福禄寿平”。斗拱、雀替上雕有龙凤等物,封檐板上雕有菊、梅、葫芦、枇杷、葡萄等吉祥如意征兆的四时花果,甚至粗实檐枋上也以书法和绘画做以装饰[1]。主入口前的石鼓,刻有龙凤图像,建筑学中称之为“抱鼓石”,民俗称之“户对”,预示财势与地位。另外西大门用以影壁将主入口内外景观加以阻隔、遮掩,以保证内宅的隐蔽性,起到风水学中聚气纳财作用。

4.2.2 朱氏宗祠景观

朱氏宗祠是家族举行崇佛、敬祖、祭祀、典礼的地方,也是族人、亲朋挚友品茗看戏、接待会客的地方。由三进院落组成,居中的宗祠和“T”字型过厅将其宗祠分隔为12个天井,空间层次丰富。一进院落由正前方的水上戏台、两侧耳房、小鹅湖及观戏看台构成,具有娱乐休闲功能。

水上戏台是朱家花园的娱乐性设施,三开间,两侧耳房作化妆室和道具室之用。台口呈八字形,延伸于池上,以四根石柱虚悬在水中,柱头雕以石狮石象,其上以横梁露头雕成龙、凤、象等形状,檐枋上雕出“连升三级”和动物图样。

小鹅湖的池塘玲珑精致,池水在院落中起到扩音、灭火作用,小鹅湖前有14根石柱和13块石板,其正背面均雕有浮雕图案和诗文,正面一幅图案对应一个典故或几个典故,其间有花、鸟、鱼、人、兽相映成趣;背面是梅、兰、竹、菊和山水浮雕。水榭围栏上所题诗词,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其手法楷、草、隶、篆皆有,有阴刻、阳刻,有诗词、铭赋等多种形式,表现出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小鹅湖两侧的小叶榕植物景观与水上戏台的建筑交相辉映,水池内莲荷凌波、游鱼可数,花木庭荫,悦目赏心,使得建筑、山石、植物和水体四大景观构成要素融为一体,到达天人和一的景观艺术美。

4.2.3 朱家花园内宅院景观

朱家花园内宅院由若干单体四合院组合而成。宅院由三纵六个院落并列连排组成群体建筑。每个院落均由正房、左右耳房、倒房构成,中央是天井,四角有四个漏角,是滇南民居“四合五天井”的蔓生形态,成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院落。因为院落布局的相同,且空间景观层次丰富、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内宅院遵循长幼、男女、尊卑的传统礼制宗法,以南向正房为尊,北向耳房为卑,以中轴院落为尊,两侧对称庭院次之布局。

内宅院中有梅馆、兰庭、竹园、菊苑等特色的庭院,均由栽种植物予以命名。菊苑厅前设置的石缸,在建筑学中称之“门海”,亦称“吉祥缸”,可养花观鱼,调节小气候,蓄水防火之用。内宅院围合的天井在住宅中除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外,也是妇女围坐闲谈小孩嬉戏玩耍的交流空间场所。

4.2.4 花厅景观

厅堂是园林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建筑物,《园冶》上说:“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2],”据古辞书《尔雅》解释:“厅,所以听事也,堂,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2]。”花厅是朱氏家族平日集聚休闲的活动中心,也是接待宾客、观赏美景的场所,五开间,卷棚歇山顶,建筑大方,出檐深远,形成较大的环境空间,敞厅两侧设美人靠。

4.2.5 后花园景观

后花园为朱家花园比较集中的园林空间,散布着树丛、苗圃和花圃,是朱家花园内软质景观最丰富的地方,而且景观布局以平视为主,内倾、阴柔的空间设计,展现出美学的特征:“平、淡、青、远[2]”。

5 朱家花园环境空间艺术特点分析

5.1 朱家花园建筑空间

5.1.1 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亭、台、楼、阁、轩、榭、斋、馆,无不经过建筑师巧秒构思与精湛技术的处理,于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为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3],加之室内陈设的古香古色、室外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建筑美学艺术。

朱家花园的园林建筑包括:亭、廊、榭、舫、厅堂、楼阁等,主要集中在后花园,后花园的环境属于“广水少山型”的典型园林,水面是整个园林布局的主导因素,它占据了园林空间的大部分面积,小体量的园林建筑环湖而建,因地制宜、依山造势,使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5.1.2 建筑布局

朱家花园整体建筑群体的布局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四小天井”的布局;建筑群体在空间层次上沿地形的高低起伏采用了强烈的中轴线的对称布局形式;在建筑空间层次上采用纵横、高低、收放交错的手法,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建筑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与乡土环境相协调并融入江南水乡景观。

5.1.3 建筑装饰

朱家花园的建筑装饰主题是“福、禄、寿”,所选的题材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诗词、典故以及具有吉祥含义的动植物图案。装饰形式主要是隔扇门的透雕、门窗板壁上的水墨画、书法作品,反映出主人追求高雅的汉儒文化情操和生活兴趣;雕刻绘画广泛吸纳少数民族的内容和技巧;门窗雕刻精细,内容多样;室内家居均为紫木雕,体现清代风格等。

5.1.4 建筑功能

朱家花园既是滇南私家园林,又是民居宅院,所以建筑主体不是华丽的园林建筑小品而是居住型庭院。在内宅院设计中,私密性主要体现在布局上,即“四合五天井”这种布局为内聚型中庭,其构成紧凑、内向,对外是家族内部的私密空间,对内则是家族的公共交流场所,具有半私密性质。根据不同私密性来布局建筑庭院,满足起居生活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宁静的居所氛围。

5.2 朱家花园绿色空间

5.2.1 内宅院植物景观

朱家花园是典型的南方私家园林,四合院空间有限,既小又封闭,如果不栽种观赏植物势必造成景观单调,如若花木过于高大繁茂又将会拥塞局促。所以造园中为体现“空”的理念,保证空间的流通性与开敞性,适当点缀盆栽植物、孤植树、藤蔓植物等置于庭院空间。

梅馆、兰庭、竹园和菊苑庭院内均对称布置榕树、散尾葵、苏铁、沿阶草和天门冬等盆栽植物,其他院落的盆栽多运用棕竹、散尾葵、南天竹、榔榆、紫薇、榕树和叶子花等灌木。

5.2.2 后花园植物景观

后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主要运用乡土树种,譬如小叶榕、香樟、董棕、桂花等,采用自然配置;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后花园营造疏朗的空间景观——“平、淡、青、远”,没有种植过于高大繁多的乔木群、灌木群和地被植物,而是注重植物景观的平远特征。另外孤植树多选用具有观赏特性和美好寓意的植物,譬如石榴、紫荆花、玉兰、桂花、竹等。

5.3 朱家花园山石空间

后花园“广水少山”,水体是朱家花园的构图中心。水体周边布置两座假山,面积不大,艺术性再现自然界的峰峦,再加之丰富的植物配置和迂回婉转的小径,营造出咫尺山林的野趣。

朱家花园置石主要为粉墙置石、庭院置石和草地置石。粉墙置石,即在建筑的墙面作石景,是传统的园林手法,《园冶》有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2]”。在粉墙前置石,配以相宜的植物小品;庭院置石起到点缀空间、突出重点景观的作用,宗祠的二进空间就是全园最大的院落,为使空间景观更丰富,就在视觉焦点处特置庭院置石;后花园草坪中立置石也是丰富景观的点睛之笔。

5.4 朱家花园水域空间

庭园理水是中国自然山水园造园的主要手法,尤其是面积较小庭院,多采用集中用水的方法,即以水池为中心,在周围布置景观,从而形成一种内心和内聚的格局,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4]。朱家花园的水体景观主要分布在宗祠和后花园。

宗祠的小鹅湖是人工开凿的规则式水池,水池上建有戏台,这样的组合不仅在演出时起到水面扩音的作用,同时也丰富和扩大庭院的空间景观;后花园的水景,视野开阔,楼、亭、舫和阁滨水而建,配以自然的山石驳岸和丰富的亲水植物,营造出自然与人工相和谐的空间景观。

6 朱家花园造园手法分析

6.1 空间序列

朱家花园的空间序列以民居并联形式组成,构成“纵四横三”的庭院建筑组群。而朱家花园内宅院与后花园景观的分离布局,是以主要游览路线环形链接,得使各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从行进的过程中将各个具有良好静观效果的“景”连贯成完整的序列,进而获得良好动观效果的“景”。各四合庭院之间通过空间大与小、自由与严整、开敞与封闭手法的对比,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6.2 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是把显著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设计在一起,借对比突出各自的特征。朱家花园的空间层次丰富,采用了多种空间对比的形式来突出景观[5]。

(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朱家花园宗祠内的二进院落是园内最大的天井院落,造园师却巧妙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设置入口则从华堂两侧的小径绕入。小空间辗转、绕行几次才进入大空间,营造出欲扬先抑、豁然开朗、主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2)住宅建筑与天井庭院之间插入过渡空间。如朱家花园内宅院与后花园之间设置花厅,花厅为半开敞的空间,与后花园相比又是较封闭的空间,层层递进,加强对比,突出差异。

(3)住宅空间与自然环境空间形成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对比。朱家花园内宅院空间与园林空间的分离布局,从规整、封闭的宅院进入自然山水空间,顷刻气氛突变,增强自然环境空间的景观观赏性(图3、图4)。

6.3 渗透与层次

6.3.1 分割与联系

朱家花园宗祠中的棚廊空间体现分割与联系作用。棚廊两面完全开敞,两侧花窗通透,可以说棚廊空间是完全敞开的建筑空间。它的功能除连接厅堂与祭堂外,还将院落空间进行了两次分割,符合传统造园中“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理念,即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层次越多、景越藏,越容易产生深远的空间[6]。棚廊空间就是运用掩映手法,利用廊柱系列来遮隔构景,增加景物的层次,同时以线连点的方式,增加空间景物的连续性(图4)。

6.3.2 对景、框景和障景

传统园林中的对景是透过设置的门洞、窗口去观赏对面景物,增加景观层次的深远性[7]。如隔着月门和镂空花墙看宗祠内景物,由于隔着两重层次看,因此空间层次的变化更丰富,意境更深远,突出“园中有园”特色。

框景是利用建筑的门、窗、洞口将外部景物有限地收敛于框内,如同一幅画面[7]。实际上也是在小空间内将外部大空间的景色选择性借到小空间,人的视线就从园林的范围内延展开去,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也使两个空间相互联系的另一形式。朱家花园的框景手法运用广泛,月门框、廊柱框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地映入内空间。

朱家花园主入口设置一影壁,借以遮障视线。影壁是障景手法的运用,使内部环境起居深藏而不外露,求得含蓄幽深,是造景手法中“欲露先藏”的体现(图5)。

6.3.3 接外景

将园外的景色借到园内,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园林中的厅堂一般都可以透过开敞的隔扇摄取园外的景物,由于透过隔扇观赏,视角从较暗的室内向室外亮处观看,突出了园外景观物体的明快与绚丽。由于朱家花园内宅院各院落的厅堂门门相对,可以通过室内隔扇把园外景色几重框借于园内,增添景观层次性。

6.3.4 园路回环曲折的设置

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利用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一般。路径的迁回曲折,增大路程的长度,延长游赏民居庭院的时间,使人心理上扩大建筑空间感[8]。

6.3.5 破园林边界规则、方整的生硬感觉,寻求自然的意趣

(1)运用以山石与绿化作为主体建筑墙壁的掩映[8]。在粉墙下布置山石、花木,在光影的作用下,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这些景物当中,而“实”的墙壁成为景物“虚”的背景,犹如画面上的白纸,使粉墙的视觉界限消失。

(2)以棚廊、镂空花墙与室外空间景色相联系,把外部景色引入室内。

(3)突破自然条件下缺乏真山真水的不足,以人造自然环境体现自然意境。人造环境以自然风景为蓝本,它要求比自然风景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才能做到“以少胜多”,才能使得园林布局有气势,有轻重、高低、虚实和静动的对比。山石是重的、实的、静的,水体、云雾是轻的、虚的、动的,把山与水恰当结合起来,使山石有奔走的气势,使水体有漫延流动的神态,以水之轻、虚更衬托出山石的坚硬、凝重,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效果[9]。

7 朱家花园与其他南方私家园林的关系分析

7.1 朱家花园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关系

同为南方园林,因所处政治与社会环境不同,朱家花园和江南园林风格迥异。朱家花园极力张扬的是财富、是烜赫,院落气度不凡;而江南园林表现的则是一种质朴的文化内涵,外观毫不起眼,但层层递进,每深入一层,文化的底蕴都浓厚一层,这两种园林风格映照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意境。

另外,朱家花园是宅院与花园分离的典型园林,其主要建筑属于“纵四横三”空间序列,庭院并列连排组成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建筑组群,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布局;而江南园林中的建筑不是严格的中轴线构局,多曲折变化、结构不拘形式,灵活自由地散布于园内与自然环境相互配合衬托。朱家花园的理池没有江南园林水体的灵动、幽静、水态丰富;筑山叠石没有江南园林山石的变化万千。但朱家花园却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空间环境体现出“滇西南大观园”的地域文化特色。

7.2 朱家花园与岭南私家园林的关系

“前院后园”是岭南私家园林常见的布局方式,园林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前院,宅居与园林相对独立,各自一体,没有实墙间隔,而是又分又连,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作为过渡联系空间[10]。且宅院多以中轴对称的方法,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灵活自由。室外空间开敞、通透,景观层次变化丰富。岭南园林的这些布局特点都与朱家花园的宅院、宗祠与花园相对独立的布局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岭南园林的庭园空间极其蜿蜒曲折、起伏多变,多借廊表现曲折和分隔空间,这与朱家花园的平庭式布局不同。

8 结语

朱家花园在筑造空间环境方面着有特色,是其闻名中外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景观艺术的浅析,探究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建筑的类型、布局、装饰、功能等营造方式,认识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环境空间、景观艺术布局、景观文脉有着重要继承与借鉴意义,将对当前造园艺术的创新与突破起到融合、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摘要:指出了人居文化的活标本——朱家花园,是云南建水县古建筑文化和民居建筑文化的艺术珍品。对朱家花园建筑布局、整体景观特色及空间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了朱家花园整体布局、各功能分区景观艺术特色、环境空间艺术特点,并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与评价了朱家花园实景以及其他南方私家园林景观。

关键词:朱家花园,景观艺术,造景手法,云南建水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将高宸.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

[5]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

[6]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7]肖飞,章晓历,苏旅.幽雅的江南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8]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9]叶振启,许大为.园林设计[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探谈恭王府花园建造艺术 篇9

恭王府位于现在北京地区什刹海附近的柳荫街,它的前身是清代乾隆年间权贵、军机大臣、大学士以及大贪官和珅的府邸,后来嘉庆皇帝赐死和珅,并抄没其家产,其府邸也为嘉庆的弟弟庆郡王永璘所得,后来改封为庆亲王,其府邸陆续传到了永璘的孙子———弈劻,被咸丰皇帝收回,改赏赐给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于是后世将这座府邸称之为恭王府[1]57。 恭王府后面有一座大型的花园,当时称为萃锦园,是当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北京王府花园,自民国以后备受学术界的重视,成为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文物资料。

但是长期以来这些古代的建筑的保存与修复情况并不让人乐观,不少的不可再生的艺术珍品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面临着被毁坏的风险,致使原本仅存较少的王府建筑又一次遭受被破坏的风险。 恭王府令人堪忧的保护现状使得其保护与修缮工作迫在眉睫,显得刻不容缓,于是在多方的努力下,1982年恭王府成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恭王府的文物修缮工作也随之启动,2008年已完成其修缮工作并建成全国首家王府博物馆, 并对外开放。

作为北方园林的典型代表———萃锦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大气磅礴,同时又融合了南方园林温和秀美的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涵,同时无不反映着主人的文人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究竟萃锦园在园林艺术和空间布局上有何特色, 能够在众多王府园林中独具一格,体现出自己的风格色彩? 这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求的。

二、恭王府萃锦园的空间布局

恭王府的整体布局大致是由府邸与萃锦园两部分构成的,其中花园部分是府邸部分中轴线的延伸,两大部分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建造风格上却是浑然一体的[2]14。

萃锦园被东、西、南三面土山环绕,土山皆高过围墙,给人一种辽阔无尽的感觉。 中央及北面的建筑分为左、中、右三路,其建筑特色主要突出在东路曲折变换、中路端庄规整,而西路则是开阔通畅,并辅之以假山、流水、花草植被等点缀其间,使得其空间布局更加丰富多样。

萃锦园中路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上设有西洋式花园正门一座,门后有一座是蝙蝠形状的水池以及独乐峰,再往北便是五开间的安善堂。 安善堂的北面有一座全园最高的假山———滴翠岩,假山的南面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北面是用青石叠砌的,山上建有一座“ 邀月台”,有一间歇山顶小屋建于山顶之上,山下有一石洞, 名曰“ 秘云”,洞内有一块上面由康熙御书亲写的“ 福”字的石碑, 再往北面便是建筑规制为蝙蝠形状的“ 蝠厅”。 中轴线上的建筑呈左右对称形状,左右各有两组爬山走廊和窝角游廊。 在中路的中轴线十分明显,建筑布局与规制十分规整,萃锦园的东部主体建筑是三卷勾连搭的大戏楼和一座名曰“ 香雪坞”的院落组成。 萃锦园西路榆关中有三座厅房,园中还零星布置着几座亭台,园中的假山是采用挖湖堆山的造园手法进行建造的, 园内假山错落有致,园里的景观达到了步步为景的布置效果,具有南方园林的建筑风格在里面,而且是北方私家园林的经典杰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造园艺术杰出手法。

三、恭王府花园园林艺术特色

清代的时候,园林建筑发展达到了顶峰,皇家园林在康熙时期建造了畅春园、静明园,雍正时期建成了“ 万园之园”圆明园,到了乾隆时期造园活动达到了鼎盛,北京全城大小皇家院落十余多处。 此时不仅皇家进行着积极的造园活动,不少在京的大小官吏也在自己的府邸建造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园林建造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尖水平。 这些私家园林不少就是出自于王府,在中国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王府的建造标准仅次于皇宫建筑, 是中国封建礼制制度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的绝多数王府都留存于北京地区,现存的北京王府建筑及其园林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只剩下两处—恭王府和醇亲王府。 这两所清朝王府建筑也是北方私家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是由四大因素构成的, 分别为: 建筑、山石、水体、植被四个方面。 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广为建造园囿,那时候建造高台楼榭成为美化宫殿的一种手段,可见中国古代建筑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不仅具备防风避雨的功能,而且也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审美特色。 而通过对恭王府萃锦园的园林艺术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萃锦园不仅体现了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色,而且独具特色的山水与景色的巧妙搭配,再加之以富有生机的植被的精心布置, 更加起到烘托环境的独特效果, 因此恭王府后花园—萃锦园可谓是北方私家园林中的精品。

1.富有生机的植被点缀 。 园林中的建筑和山水这些都是实物 , 没有生机的物件,而园林中最为活跃的要数植被了,美轮美奂的建筑和山水间再搭配上四季更迭的花草的点缀,使整座园林建筑焕发出生机和生命的活力。 纵观萃锦园的园林景观,其中园中西路主要以水景和山林景观为主,水景中的植物主要以睡莲和荷花为主,配之以岸上的千屈菜、水葱等植物成为点缀,形成一道独特的植物风景线。 而在中国古代园林景色构建中,山林景观一般成为其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当然,所谓的山林景观也就离不开植物与景色的搭配了。 园林主人凭借着对山林景观的构建塑造出自己对退隐尘世生活的向往,萃锦园的山林景观便是着重突出的这一点———一条自北向南的月牙河水缓缓地由墙外流入林中,在山与水的簇拥下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恍若隔世。“ 榆关”一处便象征着长城东端最尽处的山海关, 隐喻着清王朝由此入主中原,统御天下,这便是中国园林艺术手法中的“ 移天缩地”的表现。

2.中西结合的园林建筑特色 。 萃锦园的整座建筑风格上不仅继承了中式传统的建筑风格, 而且还汲取了西方园林建筑的特点,不仅有中式的传统古典建筑还有西式风格的西洋门,既大气又显得小巧别致,既古朴庄重又不失活泼。 园中的建筑多是呈点状分布,恭王府的花园既有皇家园林的典雅庄重的风格又有私家园林的灵活多变的特点,是皇家建筑与私家园林完美融合的体现,园中的景观建筑与山水、植被相为映衬,充满了各种诗情画意。 值得一提的是园林中独具西方建筑特色的西洋门,萃锦园的西洋门是位于花园的中路中轴线上, 是进入园林区域的一个重要的主入口。 萃锦园中路西洋门的建筑风格与当时正在建造的圆明园西洋楼相类似,运用当时西方最为流行的拱券门,并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汉白玉石块雕琢而成的。 西洋门是萃锦园中路建筑群的第一道景观, 虽然雕刻手法等方面仍无法与同时期西方的拱券门相媲美, 但是这在当时的中国象征着一种海纳四方文化的政治意味了。

3.灵活巧妙的山水构造 。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以及廊桥轩榭等建筑物固然是赏心悦目的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而园林中的山水布置更在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中被广泛赋予了极大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 成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园林中的山水部分占据着造园艺术的一个重要位置,是园林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凡有园林必有山石。

( 1) 山石部分 。 萃锦园中的山石部分主要包括了厅山 、池山 、 堆山几种类型。 所谓的厅山便是位于厅堂前面用于遮挡作用的假山石,这样一两块假山石置于厅堂前面还能起到一定的点缀装饰效果。 进入萃锦园西洋门后便会看到一块特置的假山石,名曰独乐峰也称飞来石, 这样使得独乐峰成为厅堂前院独特的景观,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使得后面的厅堂部分的建筑无法一览无余。 园林建制中就经常使用这样含蓄的装饰手法,使得景观藏而不漏。 所谓的池山便是建造在水边的假山峰,当园林建筑中较为宽敞时, 园林建造者便使用堆砌较多的山石聚成一座小山峰, 以造成浓郁的园林景象。 同样与池山建造手法相近便是堆山,区别不同的是堆山堆砌的山峰较大,上面进而广植花草、树木形成一种山林野趣的景象。

( 2) 水系部分。 萃锦园对水系的运用也极为精到,园中水系的布置经常与园中的景致相得益彰,与周围的景色配合得恰到好处而更显生动灵韵。 就单说滴翠岩一景,虽说主要景致是由太湖石组成,但是滴翠岩一景的精华便是在“ 滴翠”二字的理解与运用上,这就离不开水系的运用。 原来滴翠岩下面两侧的石壁中隐藏着两口大水缸,水缸下有个小孔,当水缸中注满水时,水就会顺着小孔流出,流向下方的水池,这样日积月累在石壁上便会长出青苔,水在青苔上流淌产生“ 滴翠”的奇妙现象[3]51。

上一篇:多元复合地基下一篇: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