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品质(精选8篇)
艺术的品质 篇1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任务所使用的语言, 具有规范性、准确性、简洁性、趣味性等艺术品质。它有无形的力量, 使师生在交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现代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艺术品质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任务所使用的语言, 有着无形的力量, 会使师生在交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学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学用语, 它的对象是学生, 性质属口语。就课堂教学用语来说, 教学语言有时不像文学语言那样文雅华贵, 而以真理般的朴素见长;不像相声语言那样调谑逗趣, 而以清楚明了著称;不像舞蹈语言那样热情外露, 而内蓄深情……教学语言有它独有的艺术品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语言时除了要服从教学目标, 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对其中蕴含的感情有强烈的感受之外, 还必须遵循教学语言的规律, 体现教学语言的艺术品质。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每个国家的语言因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而差异甚大。就我国来说, 广东话与北京话相去甚远, 上海话与四川话大相径庭, 即使是同一个市县, 其语音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 不少教师的语言因地域不同而“入乡随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除少数民族地区外, 各地区应积极推广普通话, 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 又可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发展。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不仅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而且在选词造句上要符合语法规则, 读音表意要力求准确、清晰、富有条理性, 避免含糊与晦涩。
二、教学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科学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各学科都有严密的结构, 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靠讲授的科学性来实现, 语言的科学性就要求语言准确、严密。
1. 表述正确。
就是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的表述要正确, 不能出现错误。例如:语文教师说:“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就是一个病句, 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 对概念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表述明确。
2. 外延周密。
就是教学语言对概念的界定要周密。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 要尽量想得周全。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由于思维不严密, 其语言经常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如在评价学生时常常会说:“凡是成绩好的, 都是勤奋好学的学生;凡是成绩不好的, 都没有好好学习。”学生成绩的好坏, 虽然与学生是否勤奋有关, 但没有绝对关系, 不能等同。语言的周密来自于思维的周密。我们在组织语言时, 一定要周密思考、反复推敲, 如果能养成周密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语言自然就能周密、严紧。
3. 选词恰当。
这是教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锤炼, 使之最恰当、最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 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现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就像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要求他的学生莫泊桑那样, 要用唯一的形容词来形容事物。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 要表现它, 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 唯有一个形容词。
4. 语意明确。
就是教学语言表达的意思要清楚明白, 做到语流通畅、衔接自然、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讲话时语意表达不明确:该停顿的地方没有停顿, 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顿下来, 说话结结巴巴, 前言不搭后语。学生听起来很费力,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 语言具有逻辑性。
教师语意表达不明确的现象, 归根结底是其语言缺乏逻辑性。有一个故事:有三位科学家从伦敦驱车前往爱丁堡。透过车窗, 看到路旁有一只黑羊, 于是科学家们议论开了。天文学家说:“多有意思, 苏格兰的羊是黑的!”物理学家反驳说:“你的论断不对, 应当说, 有些苏格兰的羊是黑的。”逻辑学家仍感不妥, 纠正说:“我们只能相信这一点, 苏格兰的羊至少有一只并且至少它的身体的一面是黑的。”语言的准确来自思维的准确。可见, 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应当学点逻辑。
三、教学语言要具有简洁性
简洁, 是教学语言的一种重要品质, 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有限性, 讲得不简洁, 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丧失学习的兴趣。
简洁, 并不在于说得少, 而在于说得精。于漪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出:“重锤敲打关键词句, 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教学中要把握它们, 引导学生重锤敲打, 照亮学生的心灵, 引起他们的共鸣。例如,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段写道:“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教学时应抓住“迎着”一词重锤敲打:
师:“一路迎着溪流”这句话中“迎着”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生:“迎着”可以换成“沿着”“顺着”。
师:那么, 叶圣陶爷爷为什么用迎着呢?
生: (思考片刻) 因为溪水是从山上往下流, 而叶圣陶爷爷是从山下往山上的双龙洞去, 溪水流的方向与叶圣陶爷爷上山方向正好相反, 所以用“迎着”。
师:对!这个“迎”字写出了溪水的方向。
生:读了这句话, 特别是从“迎”字上, 我觉得溪水很活泼。
师:你的回答很有新意, 也很有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具体说明你的观点吗?
生1:我找的是:“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溪水顺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而流, 因此, 溪流的水面一会儿宽, 一会儿窄。于是水流的速度一会儿缓慢, 一会儿急促。溪流好像在跳舞。它一会儿动作舒缓, 一会儿又蹦蹦跳跳, 它用活泼的舞姿来迎接游客。
生2:溪水流淌的声音时高时低, 不时变换调子, 它好像在唱着歌, 用美妙的歌声迎接游客。还有姿态的活泼, 水声动听, 就像一个唱着歌跳着舞迎接客人的可爱的孩子。
师:看, 一个普通的“迎”字, 竟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内容。我们祖国语言文字是多么富有表现力呀!我们读书就应该咬文嚼字, 善于联系上下文, 体会出词句所表达的感情来, 读出文章的味来。
执教者抓住一个“迎”字, 竟说了这么多的话。这是否简洁?回答是肯定的, 因此这体现了精练。
简洁, 还要求教学语言避免无意义地重复。有的教师在教学用语中常常是说了一句话, 多次去重复它, 又毫无意义, 这就造成教学语言堆砌、繁冗和臃肿。
四、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教学语言的感性特征, 也是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的数据表明, 听课开始的15分钟学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41%, 听了30分钟后则能记住最初的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2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初的状态。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主要表现生动、形象, 幽默感。语言生动形象, 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 深奥的讲得浅显, 枯燥的变得风趣。教学语言要生动, 必须将语言的音、形、意三者联合运用, 做到“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敢心” (鲁迅语) 。这在文、史、地教学中尤其必要。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引导学生随着教材进行想象。比如课前可以通过导语来激趣:在教学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 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眼前, 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象, 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就会联想到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欧阳修的《秋声赋》等是怎么样描写秋的?只有生动的语言, 才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 活跃学生的听课情绪, 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劳,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的生动性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控制、情绪的变化, 语调要抑扬顿挫。特级教师斯霞说:“讲到主要的地方, 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 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 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 声调变得很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 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显示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除上述的将词语巧用外, 教学中还可以用比喻、反语、夸张、拟人等修辞形式创造幽默。如辽宁邹吉彬老师在讲到家蚕的有关内容时, 就妙用了拟人的手法, 他对学生说:“蚕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自身, 它以默默的不辞劳苦的劳作,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了光, 添了彩。”学生不解。他紧接着说:“不是吗?我们的祖先最早养蚕织丝绸, 进而开辟了‘丝绸之路’, 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声誉, 有谁不认为这小昆虫是个伟大的爱国者呢?”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 但幽默绝不是轻薄和滑稽逗乐, 也不是哗众取宠, 更不是低级趣味, 幽默具有高雅性。
总之,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 有其理性的内涵, 也有其感性的特质, 教师必须长期把握其艺术品质, 长期锤炼自己, 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以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3]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4]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2003.
艺术的品质 篇2
有关优秀品质的名言:
1.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2.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哈尔西
3. 失望虽然常常发生,但总没有绝望那么可怕。——约翰逊
4. 一个真正而且热切地工作的人总是有希望的——只有怠惰才是永恒的绝望。——卡莱尔
5. 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拉罗什夫科
6. 人们不太看重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他们软弱的原因。——高尔基
7. 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泰戈尔
8. 我崇拜创造的精神、崇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脏、我崇拜炸弹、崇拜悲哀、崇拜破坏。——郭沫若
9. 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10.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海伦·凯勒
11. 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12. 女性需要优异的信心,甚于基于道理的信心,男性需要严肃的信心,甚于优异的信心。——裘贝尔
13. 世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泰戈尔
14. 在任何情况之下,天神都不会用镣铐来束缚他所创造的人的;他使他们的生活经常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启发。——泰戈尔
15.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毛姆
关于优秀品质的格言:
1. 莲是高洁的花,虽然长在泥泞的泥中,却能积极向上、一尘不染挺立。---陈杰
2. 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 ——莲之品质---张思琦
3. 与莲相处,百日精湛。---江楠
4. 我爱莲,我爱它那曼妙的身姿,我爱它那坚不可摧的精神,我还爱它为人类默默奉献却悄然无声的做法。---华洁
5. 屈原写湘夫人之美
6.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8.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9.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10.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
11.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12. 莲,扎根污泥,却洁净而清香,高贵而不傲,朴素而不庸。----罗翌宁
13. 我爱莲是因为许多人以它的品质抒写了美丽的人生。----陈镕辉
14. 莲,花之君子,“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我们做人要像莲一样,做到“一品清廉”。----余祖杰
15. 春华秋实 莲冠海西。---吴睿
关于优秀品质的名言:
1、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劳伦斯
2、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波伊斯
3、有些老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4、要事业先得搞好学问,没有学问哪来修养智慧,怎么办得了大事,你若真想做出点成绩来,从现在开始,痛下二十年功夫还有希望。——亦舒
5、人之风动一世,在品行,而不在地位;地位虽高,无品行,何得风动一世。——史迈尔
6、如果我小心照顾我的品格,我的名声便会照顾它自己。——模蒂
7、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梁实秋
8、留给子孙的最佳的遗产,是光明无瑕的模范品格。——温司洛普
9、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在每个人心里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古代人吃到一块半焦的烧肉和现代人吃到一顿满汉全席的满足感是一样的。所以,幸福其实就是幸福感而已。人要调整自己,修养自己,才能达到这样一种幸福。要融入生活,感谢生活,才能永远生活在幸福的状态中。——海岩
10、良好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性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因为世界主要是被德性统治。——史迈尔
11、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作些什么。——孟德斯鸠
12、清白纯洁是高尚人格的本质,我们一生没有恶毒污秽的思想,就是最大的光荣。
13、道德修养贵乎实行,却不贵看书,但看书能正确我们的道德观念,自也很有益处。——杨贤江
14、对一切事情都喜欢做到准确、严格、正规,这些都不愧是高尚心灵所应有的品质。——契诃夫
15、惟有品德,可以开成功之门,收成功之果。——马顿
16、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傅雷
17、人们以为品德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爱默生
18、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将因试炼而充实,而有显着的进步。但试炼时期是不平常的。在这个时期,地狱好象张开了口的门户,我们的灵魂如入罗网之中,神并且让我们落到魔鬼的手掌中去。但这个时期,对于永远把灵魂依赖他的人,迟早必会结束于胜利之中,不管这试炼时期有多长,总有神奇的功用,无穷的后效。——考门夫人
19、品格和名誉,好象一棵树的生命和枝叶,树嘲是否茂盛,全在于地的有无生气。——华伦
艺术的品质 篇3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是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的教学目标,鉴于此的阅读鉴赏活动带给我们更多新的体验,现以散文和诗歌的阅读鉴赏活动为例,谈谈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体验及其审美品质的提升。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感悟自然和艺术的审美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感受和欣赏自然和艺术之美,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关系,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获得审美感知,提升审美品质。
下面以散文和诗的阅读和鉴赏为例作阐释。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景物描写最著名的论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说的就是阅读借景抒情的散文和诗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
散文和诗本身是文学艺术,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声、形、色、味,感悟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
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通过描写自己雨后山间的所见(若干个意象),来抒发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它是借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社会之美。
徐迟的《黄山记》选择了几种景物进行重点描写,突出黄山胜景“险”与“奇” 的特点,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特别是文章的第四部分用拼组画面(同诗歌的意象组合法)的方法,写出了黄山的“变幻无常”,以及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诡奇”。它是以自然之美来表现和谐之美和创造之美。
图示如下:
2.
白居易的《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描写了琵琶曲的精妙绝伦,展现了琵琶女历经沧桑、起伏回荡的心曲,引起听琵琶者的共鸣,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其中的审美体验和效果如下:
3.
《荷塘月色》中采用了“通感” 的手法,用“和谐的旋律”“ 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与影,打通了听觉与视觉,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引起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由此可以看到散文和诗都善于调动各种感官描写自然和艺术,激发读者的想象,语文教学探究活动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
示例如下:
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创造能力逐渐形成,有利于调动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潜能。这在艺术生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
09届的嵇淑莹运用“破窗理论”写了高考的一篇作文,这使我感受到了她的审美认识和创作才能,她在大学修的是音乐创作,她深深地体会到语文创作对她音乐创作的影响力,她在QQ上与我聊天时深有感触地谈到了这个问题,下面是相关的聊天记录:
飞雪迎春 11:41:14
还记得你用破窗理论写的那篇文章吗?那篇文章还在吗?
飞雪迎春 11:58:17
嗯嗯,“一叶落知天下秋”那个 ?还在呀,在家里收起来了,哈哈!
嵇淑莹 12:04:53
还有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广州之子》歌曲是我作的,哈哈。
飞雪迎春 14:11:23
除了广州之子还有别的作品吗?
嵇淑莹 14:13:01
嗯嗯,有啊,学校观摩厅8号还有我们的作品音乐会,还有,我准备和吕书豪那届一个同学出一张地下专辑,到时回来送给老师。
飞雪迎春 14:13:45
谢谢!
嵇淑莹 14:15:03
现在还在筹备中,总之很感谢老师一年内教我的东西,在大学很受用!我还惊喜地发现老师教我写作文的方法竟可以用于作曲。
飞雪迎春 14:29:03
是吗,相通的,举例说说看。
嵇淑莹 14:34:54
比如说我要写一个不规则的复多部再现的曲子,正如老师教我开头先摆出要写的中心,前面可来个引子,中部用中心材料展开成B段,C段,正如作文中的分论点,最后总结,让A段再现,把BC段结合,正如作文中呼应主题,概述分论点,再渲染一下,就完成一首曲了,上学期和这学期拿第一的作品都按这个方法写的。
嵇淑莹 14:35:54
这样曲子就很有逻辑了。
飞雪迎春 14:36:06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个人品质探讨 篇4
关键词:教师,教学艺术风格,个人品质
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实质上是教师在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卓有成效的教学艺术风格, 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个人品质。
1 对事业充满爱的品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我认为, 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 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真正的教育, 必须从爱出发;真正的教师, 也必须处处体现爱, 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所教的专业, 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 或不喜欢所教的专业, 就不会踏踏实实, 静下心来, 深入钻研教学内容, 也不会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创造性教学, 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同样, 教师不热爱学生, 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耀学生的心灵, 启迪心灵的智慧种子就无法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教师也就无所谓创造出什么成功的“艺术作品”, 成为真正的教学艺术家。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 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有情感的活生生可爱而纯洁的娇嫩生命, 教学艺术更没理由不如此。一个对教育事业不热爱的教师, 即使博学多才, 满腹经纶, 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针对雕塑艺术说:“要创造一件完美的、能够激动人心的雕刻作品, 就要求雕塑家对自己所描写的对象, 既要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更要有强烈的感情。有形无情的雕塑, 是不能称为好的艺术作品的。”同理, 如果对教育事业缺乏执着的爱, 对所教学生缺乏深厚的情, 那么就注定不会有真正的、完美的“艺术作品”, 遑论成为教学艺术家了。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 对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 是教师最核心的职业品质。可见, 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艺术家, 首先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感情, 对教学满怀激情, 对学生满怀热情。
2 良好的教学修养品质
良好的教学修养, 主要包括教师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
俗话说“艺大根深”。艺术造诣必须有深厚的根基, 根深才能叶茂。教学艺术源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理论修养的学习与提高。 (1) 教师的知识修养。一方面, 知识结构要合理, 既精通所教专业、课程, 又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也有所涉猎, 同时熟知大量典故, 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等;知识不仅系统性强, 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 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 才能为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基本前提。因此, 教师必须学而不厌, 积极进取,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打下牢固深厚的基础。知识修养的深浅, 影响着学生获得的知识的质量。 (2) 教师的道德修养。要求教师热爱并立志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关怀、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 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威信, 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才能产生效力并持久散发馨香。 (3) 教师的艺术修养。它要求教师善于从各种艺术中博采众长, 不断丰富充实自我, 提升艺术感受性、品鉴能力、欣赏能力, 进而增强艺术创造性, 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 在无我的氛围中受到深深的感染, 产生深切的共鸣, 教育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 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坚持学习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基本原理, 并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予以融合, 加强教学的艺术性。教师的风度是教师的教学修养的集中体现, 它蕴含着教师知识、道德和艺术三个方面的修养, 是教师的知识、素质、灵感、性格、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对完善教学艺术,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至关重要。所以, 教师既要提高内在的教学艺术修养, 也要注重外现的教学风度, 举止端庄, 优雅从容。
3 深厚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包括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教学艺术风格, 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以及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个性因素。一个具有自己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 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包括: (1) 高尚的情感品质, 即对工作、学生的深深热爱、理智、正确的审美感; (2) 良好的意志品质, 即目的明确, 坚毅果断, 自制力强、有耐心; (3) 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学生细致入微、见微知著、合理反馈, 有效调控; (4) 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 讲、写、教、导同步, 及时排除内外干扰因素; (5) 清晰的记忆力, 即对教材、学生、活动等, 记忆准确, 与教学活动的配合力求恰到好处; (6) 良好的表达能力, 语法正确、合乎逻辑、简明扼要、生动具体、辅助动作恰当, 富于感染力; (7) 富于教育机智, 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8) 完善的人格, 健康、乐观、大方、诚实、谦虚等。教师的性格素质与教学风格是相辅相成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逐步形成了某种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教学活动。由此可见, 教师培养和不断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素质, 有助于早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否则, 难以形成自己真正的教学艺术风格。
4 继承与创新统一的品质
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要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离不开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的过程。就像书法家、画家无一不是从临摹开始的一样,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 没有模仿的过程, 独创几乎不可能。因此, 对初上讲台的教师, 尤其要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 借用别人好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促进自己的教学进步。同时要看到, 模仿仅是手段, 学习是为了创新, 因此, 教师必须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同时, 根据自己的特点, 不断创新, 独辟蹊径, 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首先要有“拿来主义”的态度, 对古今中外教育家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教学方法与经验, 每名教师都应该勇于和善于“拿来”, 这是进行新的创造的基础。所以, 我们要有“识”, 即对成熟的教学艺术风格要求鉴赏力, 并及时地进行吸收。但不能照搬, 而是要进行一番改造, 有选择地采用, 同时又要注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和意图。这样, 旧方法就变成了新方法, 他人的教学技能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技能, 他人的教学艺术成就了自己的教学艺术。
5 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模仿到创造、由不稳定到稳定的逐渐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实现, 有赖于教师长期不懈的奋斗和坚定执著的追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3]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大胆探索, 勇于追求, 积极进取, 才能在教学实践发展中, 不断形成和总结出自己教学的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教材的更新, 以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出现, 对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总会有新的要求。因此, 每名教师都要立足于自身, 着眼于创新, 大胆探索, 独辟新径, 从而创造出既符合自己特色, 又符合时代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来。
总之, 教学艺术风格来源于实践和创造。只要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概括和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就能使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上升为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学艺术又指导教学实践, 只要每位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去从事教学活动, 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墨墨.哈佛大学经典法则-精英是如何炼成的[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0:110.
[2]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51.
项目有效益,艺术有品质 篇5
如果面前是某公司的老总或是某集团的董事长,从他们口中说出“项目”这个词丁点也不令人奇怪。但若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艺院团的院长口中、从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口中再三提及“项目”二字,那可就大有说头了。
“我们现在每场演出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实现的。”李恩杰院长言之凿凿地向我介绍。如果说2012年的立项演出还只是星星之火,那么2013年可说形成了燎原之势。北京京剧院的演出事业蒸蒸日上、愈加红火,究其根源,都是因为“项目制度”的确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现。
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京剧院,前身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汇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剧团和以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为主演的北京京剧团,可谓阵容强大、名角荟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院团出现了体制僵化、墨守成规的现象,院里千余名演职人员需要生存,演出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庞大的剧院严重不适应逐渐缩小的演出市场,生存窘况迫使北京京剧院不断探索生存的方法和途径。
院团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010年调任北京京剧院的院长李恩杰很早就萌生了这个想法。剧院传统的“排戏——找剧场——卖票——演出”的模式,使其陷入了“戏老演没人看,演员没时间排练,观众不认可,票房收入低”的怪圈。
认清了发展中问题的所在,北京京剧院的内部机制改革便开始了。要跳脱沿袭多年的传统体制,改革初期的难度和争议可想而知。原先,演员的任务就是只管演戏,台下有没有观众、赔不赔钱,都不必关心。因为,每个人的角色不管多少,拿到手里的钱却差不多,所以演出的积极主动性普遍不高。以往演出任务都是以团为单位,哪个演员要上戏或者想请兄弟团的演员上戏,都由团领导说了算。每个人的认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团领导在选择谁上谁不上时,很可能导致一些演员消极压抑。兄弟团想借用一些演员时,团领导会很自然地先考虑本团利益,进而产生团际壁垒,由此各团优秀的演员、适合某角色的演员因为团际壁垒的存在,不能在一起演出,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演出质量的下降。
李恩杰院长说:“这就是我们要实现项目制经营管理模式的原因,打破行政管理的束缚,让市场有效地主导资源,这其实符合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那么说了半天,项目制究竟是什么呢?李院长兴致勃勃地告诉我:“项目制就是把院里所有能整合的演出工作内容整合在一起,由院里统一协调、运作。比如在某个剧场连演三场戏,它可以成为一个项目;一台戏在全国巡回演出,也可以成为一个项目;或者院里创作一台新戏,戏的创作过程也属于一个项目。也就是说,能整合在一块儿做的事就可以算一个项目。项目是工作内容的基本单位。”
项目制似春风绿岸
备受推崇的项目制,背后的意义又有哪些呢?李院长说:“项目制改变了行政机构管理艺术生产的模式,让人才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北京京剧院原来有三个团和一个中心。每个团和中心都是各自为政,你们团的人他们不能管,也不能随便用。这就造成有的戏有些优秀的演员上不了,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此外,如果以团为单位排戏,团里经常会有人处于闲置状态。如果一个团闲置的有二三十人,三个团闲置的人加起来都可以组一个新团了,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有了项目制以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比如你的演出项目缺某个演员,剧院会全面统筹,从院里挑出最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参加演出。”
项目制的第二个意义是演出质量一跃而上。过去团里拍戏,叫“有多少水,和多少泥”。不可能将全院最优秀的演员整合在一起,为观众奉献一出大戏。但有了项目制,一出戏强强联合、明星云集成为一种可能,观众能不充满期待吗?再者,项目制实行之后,项目如雨后春笋,数量上去了,项目与项目之间就有了比较、有了竞争,项目会优胜劣汰,质量越来越好,演出的水平也跟着一起节节攀升。
项目制第三个意义,在于演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释放。李院长说:“演员的积极性很重要。积极性不高,市场就打不开,社会的资源也很难整合进来。”
说到这,就该谈谈立项了。北京京剧院立项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剧院立项,其二是演出团或演员立项。剧院立项是院里的主要工作,对院里的其他演出项目有一个导向的作用。剧院立项的项目统一由剧院来定,剧院对于怎么立项、怎么确认、怎么执行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立项之后,院里会选择交给哪个团去执行,哪个团就作为这个项目的执行部门,负责项目的基础管理。同时,可以跨团调配演员,将合适的演员整合在一起,大家共同来做,各负其责。每个项目都有项目负责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做项目负责人,团长可以,主要演员也可以,去策划、开发相应的项目。
立项的第二种方式是演出团或演员立项。“任何演出团或团里的任何演员都可以来院里申请立项,不管你做没做过主演。只要你能找到社会上的公司,愿意以你为主演,给你投资,那么院里都会支持你的工作,给你排戏。”李院长说,“我们实际上是遵循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发挥市场的资源导向作用。有公司愿意花钱运作一个演出项目,包装一个演员,这是市场的选择、市场的运作方式,作为干部,我们干吗要干预它呢?”
可以说项目制给院里每一个演员打开了一扇门。在完成院里本职工作的同时,演员都可以自由地开拓市场,申请立项。之后院里会对该项目做一个评估,如果认为值得做,院里会为该项目配备人力、物力资源,支持该项目的展开。项目的发起者,则对该项目负责,并拥有一定的主导权。可以自己选择适合的演员配戏,选择舞台监督来负责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这样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李院长说:“立项人有自己的发言权,只要不和院里的工作冲突,不是原则问题,我们都全力支持。”最后,项目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票房越高,收入越高。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了演员的工作热情。毋庸多言,项目制就是让每个演员都有机会成为主演,赚到演艺生涯的第一桶金,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积极,有市场意识。
nlc202309041607
这也就引出了项目制的第四个意义——演员们自觉地有了市场意识。李院长说:“以前演员老想着团长让不让我演,现在自己能立项了,就琢磨什么戏有市场,怎么把戏演好,有一个好的票房;怎么寻找市场,以便能够再立更多的项目。”
“资源合理利用了,演出的水平提高了,演员的积极性释放了,市场意识加强了。项目制推动京剧院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剧院的竞争力提高了。”李院长说,“虽然我们现在还没结算,但肯定今年的演出收入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把提高艺术品质作为
艺术建设的追求”
“戏比天大,德艺双馨,忠实继承,勇于创新”,这句写在北京京剧院排练大厅的话,始终提醒着院里的每一个人。头四个字“戏比天大”,则强调戏的重要性,艺术的重要性——京剧院一切工作的展开都应该放在京剧这门艺术上。那么为了提高艺术品质,2013年北京京剧院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院长说:“除了之前提到,以项目制提高艺术品质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品质,将剧院打造成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还抓了人的管理,规范了管理制度。并将项目制和责任制结合到了一起。
“首先是剧院的管理系统、财务制度更加规范化,保证了院里的任何项目都是一套规范的程序在运作。院里的项目有两类,一类是只挣钱不花钱的。这类项目只要用合同条分缕析地列清楚即可。还有一类是需要院里花钱的项目,这类项目就需要院里的相应部门、专家或者专业团队进行测算、论证,进入角色程序、执行程序,直至最后的决算程序。”
另外,院里每个人的职责划分也越来越清晰。比如演出团,原来既负责经营又负责演出,现在只是演出、排戏,其他的都不用管,有要求向院里的管理部分、运营部分提出来就行。院里有市场开发部负责大项目的策划和推广;综合业务部负责基础业务的管理和整体的协调工作;创作研究部,负责剧目的创作研究。各个部分各司其职,职责明确,进一步保证了艺术生产的品质。李院长说道:“我们现在各个部门的职责非常清晰,生产经营怎么配合,谁是干什么的,基本上没有越位的,‘一锅粥’的情况已经全面理清。”以前演出团对剧院的职能部门意见很大,但是现在基本没有了,因为职能部门发挥了组织协调、基础管理的作用,工作做得到位,让演出团演起来很舒服。整个剧院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运营管理模式,为保证精品剧目的创造、演出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眼睛看不见的管理制度规范了、责任明确了,眼睛看得见的硬件条件也有了新的变化。2013年剧院的服装、布景等道具该更换的都进行了更换。装台的程序进行了规范,舞台的整体性也跟着有了质的飞越。这些艺术品质的外在因素都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
2013年,北京京剧院还成立了艺术委员会和艺术咨询委员会。艺术委员会由剧院德高望重、艺术造诣深厚的艺术家组成,通过民主推荐产生,从而真正建立起艺术咨询机构。剧院演出或者排练时请老艺术家悉数到场,提出宝贵意见。这样既发挥了老艺术家的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剧院演出的艺术品质。
十大品牌项目,各个都是大手笔
说完了成绩斐然的2013年,估计列位都在翘首企盼,期待2014年北京京剧院到底有什么精彩大戏。2013年12月15日,李恩杰院长召开新闻发布会,将2014年院里组织好的十大品牌演出活动公布于众。李院长说:“这十个项目都是院里起主导作用的基础性项目,每个都是大项目,我现在把它公布出来,演出团和演员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合理插空申请自己的项目。”
那北京京剧院这十大演出项目都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巡演活动及其庆典演出活动。2014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华文化以农历纪元60年为一甲子,120周年谓之“双甲子”,具有隆重的纪念意义。此次纪念演出以“双甲之约”命名,由梅兰芳之子、梅派掌门人梅葆玖亲自挂帅,集合当今最优秀的梅派三代传人和优秀梅派剧目,从梅兰芳大师的故乡泰州出发,沿着梅先生当年巡演的足迹,重走梅先生巡演之路。2013年剧院已经成功完成境内、香港的巡演,2014年将继续沿着梅先生的足迹,赴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台湾地区等演出,扩大梅派以及京剧艺术和北京京剧院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二大项目是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这也是京剧院的主体项目。届时,京剧院将集合全国优秀的程派演员,制作一系列的展演,这回喜欢程派的观众朋友们可以大饱眼福了。李院长说:“程派的系列演出,一定会引来很多观众,也会有很多纪念程砚秋的活动,我们都把它绑定在一起,作为第二大项目。”
明年是北京京剧院建院35周年,第三个项目便是建院后新编剧目的展演活动。包括《三打陶三春》《画龙点睛》《宰相刘罗锅》《风雨同仁堂》《下鲁城》《宋家姐妹》《云之上》《连升三级》等优秀经典剧目,展示北京京剧院建院以来在传承发展上的成就。第四个项目是“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活动。此次擂台赛定位于剧院发现、挖掘具有培养潜质的青年演员的平台。“这些演员都是最新、最年轻的一拨,比前两年参加的年轻演员还要年轻。”李院长说,“这次比赛,每个年轻演员最多给两次机会,两次参赛机会展示自己。如果自己能表现出更多的潜力,院里还会给这个年轻演员更多机会。”
好项目接二连三,第五个项目 ——“梅花香韵”北京京剧院梅花奖获奖演员展演活动。将展示北京京剧院现有历届梅花奖演员的艺术魅力和市场价值。“从老到小,这些梅花奖获得者都有很高的市场号召力,代表了京剧院的最好水平。”李院长说道。剧院第六个项目带有很多创造性和试验性:“寻梦·承泽”杜镇杰、张慧芳项目工作室剧目展演活动。此项目将通过一年之内,上演24出传统经典大戏不翻头的演出形式,提升剧院当红名家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价值。项目工作室是在项目制基础上成立的带有项目制特征的机构。过去主演们都集中在一个团里时,一出戏谁上谁不上安排起来很复杂也很麻烦。现在杜镇杰和张慧芳领衔建一个工作室,可以自由地利用全院的资源,在全院范围选择与谁合作。李院长说:“院里明年给杜镇杰做24出传统经典大戏的系列展演。一个演员连续唱几十出戏不重复,在戏班叫不翻头。这是能力,让他一年做24出,这是个大手笔。2014年杜镇杰、张慧芳工作室,展演24出戏不翻头,这在社会上一定会有很大影响,也展示了京剧院今年的改革成果。另外,杜镇杰、张慧芳在本行当中的地位,也会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第七项“每周一星”送大戏下基层活动。在东西城以外,按东南西北选择五个有条件的剧场,每个剧场每个月演出一场,各剧场按周依次推进,保证每周至少有一名名家或优秀演员在北京的郊区县演出。演出从时间和地域概念上对全年、全市的覆盖,进一步打造“每周一星”的品牌概念。“每周一星”的票价十分亲民,李院长介绍:“这可以说既是公益性的,也是基础性的一个项目。”
第八项“异彩纷呈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对抗赛活动”。这个比赛活动是在擂台赛的基础上,将北京京剧院最优秀的青年演员组织起来分组对抗展示风采,进一步聚焦社会对优秀青年演员的目光。“希望借助这个赛事,让院里优秀的青年演员互相合作、熟悉,将整体的演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李院长说。
第九个小剧场京剧展演活动。将剧院创排的《惜·娇》《马前泼水》《浮生六记》等小剧场剧目集中起来进行展演。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剧目,是北京京剧院首创的,也是北京京剧院的一张特色名片。小剧场剧目的展演,也作为北京京剧院建院35周年的活动之一,将与建院后的新编剧目一道,展示北京京剧院建院35年来的艺术成果。
剧院的第十个项目——节庆、纪念演出活动,将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日期间的演出活动,以及老艺术家的纪念演出活动,打包为一个板块形成品牌效应。
这十个品牌项目,每个都包含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演出,或阵容空前,或新人新貌,或佳作新品,或经典重温,总之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仅仅听听介绍,就让人心潮澎湃,充满期待。这还仅是明年院里组织的项目,演出团和演员的项目就不能言尽了。在惊叹演出精彩纷呈的同时,我更惊叹项目制的力量、深化改革后的成果。演员得益于项目制,有更多的机会大展身手;观众得益于演员,有更多好看的剧目大饱眼福。这是院里高瞻远瞩、领导有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使得我们的京剧艺术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艺术的品质 篇6
“一”,是太极,它涵容之大,乃万事万物之始的根本,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情结的文化人终生恪守惟学惟一、践行“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并以一贯之、不懈求索的气魄、意志和从容之道;中国先哲的自然宇宙观、人生道德思想论和历史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艺术精神。首先,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蕴含了人的行为、思想与天地秩序合为一辙的,实现了“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引伸到艺术领域,主体抒发、气韵表现、注重整体以及由对整体的运思所产生的神动之美和整体之美,都是中国艺术追寻主体的生命情思与客体的自然景色相交融之后的渊深灵境,即中国绘画凝神遐想、与物冥通、以形写神的精神境地。其次,中国文化思想上儒、道、佛的合一对心性清纯境界的追求,以“美在中和”的思想为宗旨,使中国艺术在“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宗炳《画山水序》)品质表征下,中国的艺术家也终其一生以心性境界探索来完善对社稷、人生的感怀,所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刘勰《文心雕龙》)。再次,一者,简也。大道平易、至道至简,道家的形而上包涵“无”(虚)和“有无”相生、“虚实相含”的阴与阳、气与道及其蕴藏的“真”的本质。生命与艺术的本真之途,就是、寻觅自然的整体气势和细微精妙,不断以生命的观览来荡涤表象的尘垢,以自省的批判意识来弥补遗缺了的纯化之心,使“道”“心”合一,用删繁去冗、淡泊自如的心灵平静所带来的澄怀观物所获得的明澈心扉,来锤炼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道”和“简”的境界。第四,一者,广大也,是胸怀和视野的博大整体气势所带来的明镜之心,也是一个通过自然和心性的洗礼,镕铸成具有智者仁者品质的君子,明察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审美视野和行为方式的升华。第五,一者,以一贯之也,是一个用“心”体验艺术行旅的“行”者,在“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庄子集解·杂篇·天下》)的审美行为中,尊重并吸取传统的精华,在融会创新中,以意志的笃行不变来不断培育皭然不滓的艺术诗性的不坠品质
“意”,是心的本体之所见,是道心惟微的人触物观照后的自我真实。意象是哲理、思想、情感的精神性因素,是对宇宙自然俯视观照,对历史现象及内质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和命运的有常、无常变化中交替轮回的感受,也是融自然与心象为一体的境生象外的审美观。这种审美思想的根基建立在阴阳五行观的宇宙本体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艺术形式语言表现上的笔墨韵律的节奏美,以及随意赋彩、水墨为上的写意特征。中国绘画的写意于意有意间,挟激发之气,融翰墨于形;以神统形时,需取意于苍茫静穆和山水物游之间的魂魄,并获真气涌动的脉冲和养合,才能意尽而神附,达到自主精神的彻底解救和省悟;也才具备君子之境的独立和高尚品格所精心酝酿的“意”。这是齐自然本真、本善、本美浇铸而成的聚天籁、地籁和人籁灵气而糅合成的“意”,它具备高度的理念性和概括性,蕴藏着美的境象和丰富生动的直观可感性、整体性、模糊性等特征。心有意象的人,能自觉在万象冥会的体察和运幄之中,以“动触天真”的艺术形式,达到“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的审美境界。
“行”,是惟诚惟一,用志不纷,凝神定气,方获大美。“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是《中庸》里对人生行路追寻“大学”之道的解读。“意诚”“慎独”是实现生命品格卓然高华和见性明心的重要命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才能逐渐揭开艺术表面厚重的帷幔,洞见美善。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心灵在毕生的淘沥中,荡涤尘垢,笃志力行,才能映现霞辉。艺术行径,只有在语言的不断锤炼、技进乎道中,才能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享受思想表达的妙曼和乐趣。
“孤”,是独立品质、崇高之意和非凡创非造力,是高度自觉的人的主观品格和浩然气质,更是秉持中国文化主体脉胳的精神和行为,是在求索问道的旅程上卓尔不群的永久创造活力。“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集解·外篇·应帝王》中的这一名句,阐释了中国艺术精神追求心静如水若镜、天地之物理精神皆含道德、意志炜明方能洞见大美的境界。艺术审美活动的大命题,始终是艺术家面对自然之象,在营构象外之象的心象时,须有真情、真意、真见、真气、真性灵,才能在“有我”之中见“无我”,并以独特而有韵味的视觉呈现来表达出卓绝的审美力。“存心养气”即“养心存性”,是艺术内心活力的美善和宇宙万物本体无定而互为相通所氤氲出的崇高、阳刚、德性充盈和特立独行的人格气质,是一个人的绘画品格高低的重要元素。心之真者,性灵。心性惟诚臻真是艺术追求天真烂漫的智慧之道,见性、明心才能修炼出艺术表现语言由单纯视觉的境域而升华为心性的形而上层次的独创意识,以及强烈个性和超然悟性。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是基于艺术心态上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宗旨的智慧之举。领悟物境与情境的真谛,把握绘画语言在阴阳关系上的虚实、动静、藏露、黑白、繁简,以及置陈布势、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以形赋神、传移摹写、随类敷彩等经典法则,不仅只是艺术语言的灵智推敲,更是中国哲学对天、命、心、性、道、理、气等,相互纽结的观念,作用于艺术人生的行路旅途,是对命运、精神和意义的反思与实践的概述。
郭志刚1965年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任西安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室主任、副教授。
多年来,我试图在中国文化“内明”之学中进行人文科学和艺术精神价值本质的探索,悉心于绘画表现形式语言的发现和研究。十余年客居湖北长江三峡地带,浪漫与精微的楚文化气息使我的内心对美的感悟被激荡;而故乡西安——这个曾为中国传统文化鼎盛时代凝聚之地的端庄、恢宏和正大气象,深刻地滋润我的身心,使我在陵墓、棺椁、骨、莲、羽化等作品命题中,融入了生命美学象征的艺术探索,渐明渐晰,廓清了理性层面和非理性层面的精神与躯体之意义。从这些蕴含意象倾向的作品中,我企图藉着精神空灵的妙用,玄览物质空间的实体,以获得心灵境界后的感官超越。在经历静默与悠远的物我观照后,简单、整一、单纯、低沉的视觉意象形态被理出,隐匿于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灵魂被合盘托出。
艺术的品质 篇7
关键词:意志品质,中职生,自主教学,色彩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艰巨任务。而艺术设计专业一直是职业教育中很重要且实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由于现今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职业性艺术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中职学校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应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一、意志品质的概念界定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是否坚强的标准。现今,心理学界公认的意志品质有四种,即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
意志的坚持性也叫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人们在行动中,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们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意志的自制性也叫自制力。人们在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人们适时地下定决心、采取决定,并有信心地把决心付诸行动、执行决定。
意志的四种品质贯穿于意志行动的过程中,并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如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主要体现在制定计划阶段,而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性体现在执行决策阶段。
二、培养中职学生意志品质色彩自主学习实践
自主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解决课题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应遵循自我激活、自我规划、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等原则。通过学生的自我活动形成自主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格。
笔者在我校平面广告设计班色彩课中开展为期近十周的自主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培养中职生的意志品质。单元教学内容选自《色彩》教材第三章“水粉画表现技法”是色彩教材中既基础又非常重要的内容,为色彩的后续深入学习起着辅垫作用。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又为分两个子单元,各为五周。第一单元是水粉技法的学习,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方式,实现小组自主教学。第二单元是用我的画去感恩,通过设定真实的创作情境,完成色彩作品的创作。
该班是2011年新生,共40人。平均年龄为16岁。经过半个学期的美术基础课程学习,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绘画水平普遍不高。意志品质普遍并存在着缺陷,并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1、自我激活,日益增强意志的坚持性
自我激活是指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主体根据自我需要和外界的可能进行自主式的学习,当学生将自我需要转化为积极的内驱力,使自己保持自觉的激发状态,是关系到自主学习能否优化的重要先决条件。
在自主教学中,通过师生角色互换,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实现学生自我激活,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意志的坚持性不断强化。
2、自我规则,逐步提高意志的自觉性
自我规划是指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主体依据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环境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时间步骤,以求得过程与环境相统一的行为。[1]
自主学习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主
动、自觉确定具体的学习问题并制定适当的学习活动计划,包括问题背景、学习方法、学习步骤、人员组织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积极体验,学会自我规划,提高意志的自觉性。
在色彩学习后期,安排学生进行色彩作品创作,当时正值感恩节来临,由学生商议确定“用我的画去感恩”作为色彩创作主题。整个创作过程分为几个步份。首先,各小组自行协商确定感恩对象,了解感恩对象对色彩作品的喜好及要求;其次,根据要求,确定作品表现内容和技法;再次,进行相关作品资料的收集、整理,为作品创作作好准备。最后,进行作品的创作、修改、完成、展示。
为了让各小组同学学习更有计划和条理,我发放了小组学习方案表,要求各组根据各学习过程及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规划出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及时间安排,然后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当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便会增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方法。意志的自觉性逐步提高。
3、自我控制,煅炼意志的自制性
自我控制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依据自我的评价和社会规范克制自身的欲念和行为,排除内干扰,保持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自制自约束行动。[2]
在自主教学中教学评价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这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锻炼意志的自制性。
为监督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笔者设计了小组成员学习自评表与互评表。评价内容丰富和灵活,评价主体多元化。小组成员根据标准评估自己学习进展的过程,在学习中及时地自我校正和自我调节。由于评价、监督的主体是学习者自己,因此更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制力。
三、结语
培养中职生学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做长期细致的工作,应付各种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措施,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合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教育部文件《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5]教育部文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
[6]曾玲娟.职业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艺术的品质 篇8
一、导入要“因时而变”,有趣味
只是一堂平平常常的语文课,笔者没精心设计导入,准备继续解剖小说的“3+1”: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可到教室发现一个学生都没有,原来学生都到多媒体教室上微机课了,还没回来。在接下来的3分钟里,学生陆陆续续进来,有眉飞色舞的,有侃侃而谈的,有不露声色内心狂躁的……怎样才能将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听课的情绪,能很快地进入到最佳状态中呢?
笔者当机立断在黑板上写下“鞋匠”一词,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汇。学生很兴奋,马上投入进去。接下来请了几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他们思维的火花:普通、卑微、任劳任怨、低贱、勤劳、朴实……笔者顺水推舟总结:“鞋匠、清洁工、农民……往往被归入社会底层,所谓的‘底层’,只是从社会地位来划分的,这是划分人的常见尺度之一,但社会等级绝不是认识人和评价人的唯一标准。刚才你们也提到了他们身上的美好人性和高尚品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么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有着高尚品格情操的小人物。你们有兴趣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这个因时而变的导入为一堂课开了一个好头,对课堂的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作出变动,学生的心思还沉浸在电脑的花花世界里,接下来的45分钟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二、问题要“因人而成”,有碰撞
在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地方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出击,在交流、碰撞中各抒己见。课堂本应是开放的,而不是一言堂。大家畅所欲言,不仅能活跃思维,而且能使学生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振奋起来,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在大家基本了解格拉斯有精湛的手艺,在大公司的挤压下,却因不肯降低自己高尚的品质,最后饿死的人生经历后,有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他不应该顽固不化,死得不值。于是笔者抓住这个矛盾的契机,让学生分成“赞成派”和“反对派”进行讨论。
“反对派”认为:在顾客只追求时髦,不注重品质,喜新厌旧的社会风气里,格拉斯太重视靴子的品质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在大公司用广告垄断市场的情况下,“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顺应潮流,粗制滥造,赶时髦,让人们不停地换靴子,不断地跑到他的店铺里购买,就不会有如此凄惨的命运,“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时候盲目的坚持和执着是一副毒药,让人心甘情愿地去死。
“赞成派”认为:没错,格拉斯已经清晰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知道,如果随波逐流,不仅不会饿死,而且还会发财。但在他看来,一个鞋匠不热爱皮靴,粗制滥造是对职业的亵渎,也是对他人格的侮辱。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因而他虽穷困,但恪守职业道德,一生中只做—件事——制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
三、情境要“因势引导”,有感染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足以让学生受益终生。这里说的优秀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能让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读者的感情,读者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与人物对话,从而明辨是非,净化灵魂。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境”见到“行”,从“美”中产生“情”,最终上升为“理”。
在上一个环节的辩论后,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在世俗的等级社会中,鞋匠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一丝关注和同情,然而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和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对不对?”讲到此处,笔者深情环顾教室四周,稍作停顿后继续说:“没有这群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残缺,缺少爱,缺少阳光,缺少笑声。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鞋匠这样的人,他们像野草一样卑微而坚韧地活着。有谁知道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难不倒学生的。笔者进而引出下面的内容:“那作为被社会非议、不被看好的90后,我们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为青年呢?”学生陷入沉思中。相信这个有感染的结尾会余音绕梁,在他们心灵的湖面上掀起一层涟漪。
新课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应有机整合相融。我们要重视语文学科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体现。语文教学最不能缺失的是情,没有情的语文会把我们带入一个贫瘠而又没有温度的世界。
以上就是笔者在《品质》一课教学中的肤浅认识。秉着“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灵”的宗旨,语文教师应继续让语文课堂熠熠发光,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激起他们学习的灵感,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启迪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