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活力(共11篇)
互动活力 篇1
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交往。交往论认为,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知识交流。通过信息知识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知互动, 从而产生互动, 达到互惠, 使整个课堂教学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因此, 师生互动是让课堂换发活力的“动感地带”。
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觉得新课堂教学应分为五个环节:激发兴趣;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讨论;知识巩固练习;总结, 布置作业。下面, 具体就每个环节来谈谈师生如何互动。
1.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图片、故事、现象、影片等来设计情景, 引起学生的关注, 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联系学生身边实际, 吸引学生的注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可先列出阅读提纲, 提出思考问题, 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直接了解知识。
3.
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参与并融入学生当中, 但不是以主讲的地位去参与, 而是着重去倾听、去点拨、去鼓励、去肯定学生。
4.
知识巩固练习可采用演讲、辩论、分组竞赛等形式, 让学生在乐中学, 乐中练。
5. 总结, 布置作业。
即留一些课堂知识延伸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讨论和思考。在课堂上,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为课堂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
二、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 学生从课文中已经获得知识信息, 形成自己的见解, 而通过互相讨论, 互相学习交流, 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验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通过互相讨论, 互相学习交流, 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达到了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并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例如, 在执教《西门豹》这课时, 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很有意义的生生互动环节。
师:同学们, 昨天已经预习了《西门豹》这篇课文。接下来, 我们来做一个比赛, 名字叫“分组擂台赛”。比赛的规则是: (1) 把全班分为两大组。 (2) 两组互相提问题, 互相解答。哪一组提不出问题, 提问权就转到另一组, 这样互问互答。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番自读思考后, 平静的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一方面得应付对方的难题, 另一方面为了考倒对方, 又得想出更加“刁钻”的题目。为此, 学生或抓耳挠腮, 或交头接耳, 疑难处, 愁眉紧锁。反驳时, 群情激动……真有些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辩手的风采。
A小组学生问: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B小组学生答:严惩了河伯娶媳妇的组织者, 废除这一迷信活动, 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 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B小组学生问: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A小组学生答: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他还故意面对漳河发问, 戳破官绅的骗局。
A小组学生问: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 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 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B小组学生答: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 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 从迷雾中觉悟起来, 为以后兴修水利, 打下坚实基础。
(提问小组对答辩不十分满意, 对方就此又展开了激烈辩论……)
精彩的学生互动展示了双方思维“碰撞”的过程, 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 课堂气氛才会激烈。
三、巧用评价, 增进有效互动
作为教师, 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的深化挖掘。其实, 这也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在每天看似平凡和普通的教学中巧用评价方式, 实现学生间、师生间互动, 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下面以《荷花》这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
师:现在请你把第二自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把快乐与大家分享, 好吗?
生1: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最美!
师:你的声音真优美、真好听。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我从“荷叶挨挨挤挤,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以联想电视上看到的一大片绿荷叶, 白荷花星星点点在微风中摇摆的样子。那景色很美!
生2:你说得真好, 我同意你的意见。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 能到那样一个地方去亲眼看看。
生3:我还要补充一点。“白荷花冒出来”好像荷花是活的一样。“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作者采用了比喻。
师:同学们, 你们说得真好, 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事物的美。刚才XXX读得特别好。那谁再来读一读, 用语气语调读出荷花的美呢?
师:读得真好, 仿佛让老师也看到了一大片美丽的荷塘!
生1:老师, 我也想读一读, 和他们比比看。
生2: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 加油。
师:同学们读得棒!那同学们再看看其他段落有没有你觉得美的句子?
生3:“一阵微风吹来, 我就翩翩起舞, 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 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4:我说不清楚……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 那谁来帮帮他, 说说好在哪。
(学生争先恐后想要帮忙)
师:你们的小脑瓜真灵活……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 在师生互动评价过程中愉快的结束了此课的内容。)
总之, 学生在互动中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 使学生“动得”有趣, “互得”有获, 能使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提高, 体现出教与学的有声有色。
互动活力 篇2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想互动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我觉得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者方面。
要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小伙伴。A、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学习,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当然,这个“自由”是界定在“学生守则”范围之内的。B、允许学生犯错。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成了尖子生的乐园,中等生的陪同,下等生的牢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对“犯错”的学生,轻者大声呵斥,重至出语伤人,乃至野蛮体罚,这些学生害怕出错,害怕发言,当然更害怕参与,老师要给那些“犯错”的学生一点时间,一点空间。c、平等地对待学生。这点非常重要,学生们都是一个个小精灵,敏感得很,如果你尊重了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爱的沐浴。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特有份量,从而喜欢你的课,乐于参与其中。
2、学生方面。
每一个孩子都是大大的“人”,都有上进心,都不甘落后。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一座展示的平台,交流所得,对其而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创设互动情境非常重要,关于自主学习,学生应有新课前会圈划生字词,读通课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等。
3、环境方面。
7岁的骆宾王外出游玩,看见碧池中的白鹅情不自禁地吟起《咏鹅》这首留传千古的绝妙佳作。看来,环境对人的心理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别具匠心地设计、布置一些环境给学生一种熏陶,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迫不及待地参与互动。
二、互动方式多向,让学主会互动
1、师生互动。
案例一:
这是一堂二年级上期的语文课一—《复习四》口语交际《说说有什么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天上有什么时,有学生说:“天上有圆圆的太阳。”师说:“不错,尤其是:‘圆圆’这个词,教师特别喜欢。”另一生迅速站起来说:“天上有一轮红红的太阳。”师说:“太好了,不仅说了‘一轮’,还说了太阳的颜色‘红红的’,还有谁能超过他吗?”思考了一会,一生说:“天上有一轮又圆又红的太阳。”师说:“真会观察,更会表达!”一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蓝蓝的天上有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师说:“你说得太好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孩子们继续发言,一个比一个踊跃,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满激情,充满关爱,充满期待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一起创造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局面,教师组织好学习形式,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创见,有效地得当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让教学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2、生生互动
案例二:
这是一堂二年级上期的语文课——《识字学词学句
(一)5反义词》的学习,在学生会读生字字音,会写字形后,教者安排学生做“猜猜看”游戏表演反义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可用道具,可用动作,可用小品等,让同学们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先与同桌商量商量,再小组讨论怎样表演。学生们非常激动,迫不及待选择反义词,选择表演方式练起来,大约10分钟过后,表演开始了(及时给表演者和猜对者颁奖)。①一生飞快地跑上讲台,不说一句话,又慢吞吞地回到座位上。(快——慢)②一生拿了一幅画先正着给同学看,再反着给同学们看。(正——反)③一生上台先往黑板上拍三下,再往黑板下的墙壁拍三下。(黑——白)④一生各拿一支长铅笔,一支短铅笔。(长一一短)„„最后只剩下“简单——复杂”“困难——容易”这两组了,师出示两道数学题:5+1=()、39+23+89=(),让学生做一做,做完后,猜猜看:老师表演的反义词又是什么?一生说:第一题很简单,第二题很复杂(简单——复杂)。一生说:第一题做着很容易,第二题做着很困难(容易——困难)。
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有效地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强烈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知识学得活,学得牢,学生充分地交流、充分地互动,产生思维的撞击和交流,不断地开拓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
3、群体间互动
案例三:
这是二年级上期语文复习五《说绕口令》,课堂上同学们先在4人小组内背绕口令比赛,选出两人代表该组参加全班的绕口令大赛,看哪组背得多,背得好,听得认真,对别组同学有礼貌,为了自己的小组,这个群体荣誉,学生们积极参与,渴望胜利。
群体间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精神和意识,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等。
师生互动,营造活力数学课堂 篇3
一、转变思想,鼓励创新
为了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地位的转变,就必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评价方面,我努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状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帮助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现在,电脑在学生家庭中已非常普及,学生对电脑很感兴趣,也都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在一些环节的教学中,电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统计”教学中要讲解统计图的不同形式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于统计知识应用不多,认知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统计却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为了让学生对统计有初步的感知,我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预习,了解统计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对家中每个月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作成简单的统计图发到班级的公共邮箱中。课堂教学中,我在学生制作的统计图中挑选了一些比较规范的在电脑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们进行评判分析,评比谁的统计图做得最清楚,样式最美观。由于学生在自己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就已经掌握了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课堂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统计教学的成功,是因为我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交流讨论中对自主习得的知识进行修正。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操作实践,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数学教学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操作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知识,还能感受数学探究的过程,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久而久之,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究。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主动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对于三角形的三条边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只是用空洞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把操作实践加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利用实物来验证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1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10厘米的小棒。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先讲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而是让学生先试着用准备好的小棒组成三角形,前后桌4个学生为一组,看哪一组组成的三角形最多。操作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了一次次的尝试。操作实践结束后,学生汇报了小组合作的结果,发现有的小棒可以与别的小棒组合形成三角形,而有的小棒无论怎么组合,都无法和别的小棒一起组成三角形。此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棒长度之间的关系,思考:在这些组合成的三角形中,三条边在长度上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在进一步的讨论中,没有费什么力气,学生就自己理解了只有当任意两根小棒的长的和大于另一根小棒时,这三根小棒才能组成三角形。就这样,学生通知操作实践,轻松攻克了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学习。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活动中领会数学探究的思想,把握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现象,从这些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会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服务的。
创设互动课堂焕发课堂活力 篇4
然而, 由于广大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本身素质限制, 常常忽视课堂互动与教学交往, 使学生的表现欲逐渐泯灭, 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慢慢地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即使课堂上存在互动与交往, 但仍然显得单一、不公平、不适度。
单一主要表现在:形式单调, 师问生答。目前, 我们的中学课堂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 而对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交往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 小组间的交往仍然比较缺乏。究其原因, 主要是传统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 “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然存在, 仍然要求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服从。加上教师本身对课堂调控能力的担忧, 怕课堂上“出乱子”而限制了互动与交往。
不公平则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被提问, 而有的学生却长期遭冷落。教师往往比较注意那些性格外向、思维活跃或成绩较好的学生, 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用较长时间进行启发引导, 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耐心, 较少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不适度主要表现为:内容偏颇, 要么太难, 要么太简单, 多浅层次互动, 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 我们常常听到“是不是”“好不好”“是这样吗”等的提问, 把平等互动化为机械问答, 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与追问, 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 更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设互动课堂,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变革单一的课堂结构
45分钟的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 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困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 注意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客体。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 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 要讲究课堂组织策略, 主动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 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适合于学生表演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用这种方式诠释课文内容和情感。例如学习阿历克斯·哈利的《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 教师可就文章里的动作描写与人物对话安排角色进行片段的表演, 并针对人物动作描写与对话的作用进行讨论, 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激发自我表现的热情。对于课堂上临时出现的教学契机, 教师要善于捕捉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 叶澜教授认为, 课堂具有生成性, 不能完全预先设计。如在学习沈致远的《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 当学生读文章读到“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这句时, 有学生说:科学也是丑恶的。我即时调整教学思路, 将班上学生划分两组, 并组织辩论。虽然正方有优势, 有课文内容作基础, 但反方也不逊色, 纷纷举出实例, 如科学技术运用于战争导致的灾难、被不良生产者利用而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等等。当然, 对于反方观点我虽没正面否定, 但引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 兵也。’”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 既调动了他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语文课上有了思维、情感、言行的“互动”, 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宽阔空间, 语文学习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合理的期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 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学生要有乐观的态度,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及时地鼓励学生。
笔者任教多年, 觉得每一个班里多少总有学生不想与老师甚至同学交流, 课堂上也不愿意发言回答问题, 其中不乏会却不想回答不想表现的;有些虽然发言了, 但声音却小得跟蚊子叫一样, 根本就听不到。记得我任07级商务英语专业班的语文课时, 其中有这样的一个学生, 我让她起来回答问题, 我是看到她嘴巴在动, 但听不到声音———她的座位还是第一排呢。我鼓励她说出声来, 大胆地把想法说出来, 但最终还是听不到她说话的声音, 没办法, 我只能让她坐下, 正准备就这事谈一下, 话刚开头就看见下面有不少同学在摆手示意我别说, 从她们的反应我更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 但我继续把话说了:“不管你的发言如何, 有没道理, 都应该大声地表达出来。说得对说得好, 同学能从你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说偏了或是错了, 也没关系, 这样同学老师可以帮你, 互相学习嘛。”然后我就继续上着课, 我看到下面摆手示意的学生松了一口气, 估计她们是以为我要说批评的话。下课后, 我没有走出课室, 我先找同学了解情况, 知道这是一个基础特别差, 不敢抬头说话, 极少与同学沟通, 特别自卑的学生。我看到她在座位上, 于是, 我走了过去, 低声跟她交谈起来, 鼓励她要多与同学说话沟通, 要克服课堂上不敢说话的困难。虽然她仅是低声回应或点头, 但也许是她感受到了我的亲切与鼓励, 在后来的一次课前抽查背诵中, 她主动举手要求背诵, 她这样的举动也许太出乎同学的意料了, 在反应过来后, 课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她也大声地把课文背诵出来, 虽然语音不够标准, 但她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已很难得了, 于是班里再次响起了掌声。试想, 如果当时我弃之不理, 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就真的不敢开口说话了。因此,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特别要多关注并鼓励不善表现的学生, 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找回信心, 参与互动,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营造活泼和谐的互动氛围
良性的师生关系, 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首要条件。建立一种生动活泼、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特别是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 教师和学生才能以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从而在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里表现自我, 发展能力。
如我在讲授文言诗文类的课文时, 过去一般要用两三个课时, 其中不少时间是以串讲的方式讲解字词, 而现在教授此类课文, 我改变了教学方式, “课堂上, 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 让自己少说一点, 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叶澜语) 。因为现在网络资源丰富, 不少基础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与网络平台学习掌握, 因此, 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会明确布置预习任务并说明完成流程与奖励办法。因为有充分的预习准备与明确的奖励措施, 课堂上, 学生踊跃发言, 他们非常认真地给我讲解并将整理好的文言字词一一的呈现了出来, 这远远超出了我整理的范围。课堂上气氛极为活跃, 我听着他们的讲解, 有时还会带着疑问发问, 引发思考, 加深理解。过去的课堂是鸦雀无声的, 学生只是埋头记笔记, 毫无反应, 我的讲解既费力又费时, 而当我对重点字词进行提问时, 学生的眼神又是迷茫的, 口干舌燥的我只感到一种失落与无奈。而现在, 我从学生们跃跃欲试的表情中看到了生机, 感受到了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快乐。
因此,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作为教师, 要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去, 做学生学习的陪伴着、合作者, 以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参与课堂, 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 绝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 增长智慧和能力。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要努力变革单一的课堂结构,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营造活泼和谐的互动氛围, 精心设计互动内容, 积极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交往的互动课堂,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 为他们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陈新巧、赵书超.课堂交往:生命化教学的启动与展开.教育探索.2007.11:15-16.
跟刚才有效互动,动出无限活力 篇5
关键词:有效互动;学习起点;參与热情;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倡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音乐课堂更活跃。这就要求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理论表明,互动是一门艺术,有效合理地利用互动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要践行互动模式,实现教学的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活力和魅力。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进行有效互动的基础
所谓学习起点,就是学生对某一学科原有的知识储备水平,也称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起点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所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基础上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如何把握学生音乐学习的起点,合情处理教材,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有效互动的现实基础。
学习的逻辑起点,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把握。音乐教材的设计本身就符合逻辑思维,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下一节课(即将上的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做到心中熟知。
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进行有效互动的又一基础。奥苏波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大都注意到现实起点的重要性,但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知识储备。一般情况下,只是凭主观臆测。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由于家庭影响、是否有过器乐学习的经验等因素造成客观领悟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因此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调查工作,比如以音乐能力测试的形式做调查问卷,然后总结归纳,理清学生实际所具有真实的现实起点,有了这样的基础调查,教师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在教学设计中“对症下药”,即可事半功倍,学生欣然接受。
二、选择多种互动方法,适应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班级的客观情况选择不同的互动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
“因材施教”是老生常谈的教育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有的学生对音准把握较好,有的学生节奏感强,有的学生演唱得声情并茂。教师在不了解学生的各种特点时,索性让一部分学生唱,另一部分学生打节奏,有了了解以后,再让音准好的学生唱,让节奏感好的学生拍手打节奏。这样的方法既有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又适应了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
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潘振声说:“挖掘孩子自身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是音乐教师的义务。”教师要懂得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目的,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有参与音乐表演的机会。只有不断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多种互动形式,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课日益增长的欲望和需求,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音乐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张生.谈谈音乐课中的师生互动教学[J].儿童音乐,2004(10).
[2]邓伯会.浅谈师生课堂互动[J].新课程:上,2007(05).
[3]王华.音乐课堂的互动关系[J].小学音乐教育,2006(08).
互动中让课堂更具活力 篇6
关键词:互动课堂,链接生活,活力课堂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育课堂可焕发学生生命活力, 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意在玩中动, 动中乐, 锻炼学生意志。活力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与器材互动的过程, 使之在互动中得到共振、共创、共生、共进。因此,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探究教材的内容, 利用课堂空间让学生展示、互动, 打破常规, 捕捉有生命气息的素材, 链接生活现实, 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学习个性得以张扬。
一、互动的课堂打破常规
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 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 (即:讲解—示范—练习—再讲解—再练习) , 整个课堂是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 课堂教学依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 学生被动地学、消极地学, 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搭配、讲解、示范、运动负荷、场地划分、器材摆放、队伍调动、生理数据等, 至于学生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关注得不多。这种体育教学评价, 没有合作探究, 也谈不上活动, 教学中没有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由此可见, 现代教学活动中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小学水平二中走与跑的练习中, 教学内容起始准备活动被游戏“追泡泡”所替代, 打破了过去沉闷的教学模式, 摒弃了先走走, 再跑跑, 做做徒手操的常规手法。只见在阳光照射下, 五彩泡泡随风飘起, 学生你追我赶, 有的用左右手跳起抓, 有的用头顶, 有的用胸挺, 还有的用脚踢等, 操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学生感到新奇与激动, 激发了学生好胜心理, 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学生练习展示得淋漓尽致。由于教师及时、积极、有效地应对, 给学生自主展示的平台, 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机活力, 精彩纷呈。
二、捕捉素材, 链接生活与科学知识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目标, 考虑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 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因此, 体育教学中, 教学内容、素材要链接生活, 点击科学知识, 从生活实际入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体验享受体育乐趣。新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学习目标, 可以让学生在社会、自然的环境中去实现, 寻找生活的资源参与学习, 例如:远足、登山、放风筝、滚铁环等活动。还可以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点, 链接教师与学生, 通过教师示范, 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当课堂融入了生活的内容和自然科学知识点, 不仅可改变学生的心境与态度, 也可拓展学生交往、互动的时空, 利于促进课堂多维的互动, 使课堂充满着活力生机。
三、互动生成在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提起师生关系, 不言而喻, 老师是绝对的权威, 师生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的关系。而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要体现互动课堂, 给学生空间和表现机会, 引导他们大胆尝试, 亲自动手, 展示自己才智。要彻底解除以往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的师生关系, 真正体现关心学生, 呵护学生, 理解学生情感需求, 就应走近他们身边, 以和蔼目光、亲切语言、亲近心态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练习, 教师的举手、投足、眼神、微笑等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关心信息, 是激励学生的重要举措, 只有这样, 师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心灵, 相互交流, 互动才能有效地生成。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一是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支配的时空, 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二是教师要着力创造情境, 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乐于展示表现自己;三是高度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总之, 互动的体育教学课堂, 充满着活力, 那一瞬间的喜悦, 我想就是思维的火花, 心领神会的一笑, 永远不要让它在课堂中泯灭,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互动活力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 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如何取得高分, 学生在课堂中完全不能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与老师基本没有互动。所以,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践行新课改理念, 有必要把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高中地理课堂。
一、践行新课改理念, 倡导互动探究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使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被用来设计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而高中地理学科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 课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 更需要开展互动式学习。例如:在教学“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时, 就这样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进行互动探究, 多媒体课件播放城市环境污染的视频, 然后提出几个问题: (1) 城市中的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与改善城市环境? (2) 收集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依据,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现象等等; (3) 得出结论并作阐释; (4) 评价探究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丰富的互动过程, 在合作探究中, 学生学的非常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 让学生学有所能。在共同收集中, 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 让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 让学生学有所获。同时, 在生生之间, 既要倡导学习竞赛, 更要倡导合作互助, 从而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创设互动问题情境, 开展互动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讲解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 层层设疑, 环环相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使学生学会学习, 特别是学会思考, 学会提问, 学会交流。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时,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让学生先判断出各地冷热不均的情况下, 首先会引起什么方向上的气流流动?流向是怎样的?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后, 进一步提出: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压面形状将如何变化?分析到这儿学生自然能通过思考、讨论, 一方面画出热力环流图来, 其次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得出“高高低低”的等压面分布规律来。而这一学习过程的顺利完成, 其中问题的设计就很关键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 可引领着学生进行有效的空间思维和前景想象, 从而最终轻松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 可激发学生去思考、探讨问题, 所以, 教师要尽量在备课中就研究学情, 增强问题设置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营造互动氛围,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证明, 课堂交流的效果越好, 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厚, 教学效果也就越明显。因此,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好场所。在课堂上,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 教师需要进行分层教学。作为教师, 我们的作用就是努力营造一种积极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 扮好我们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身份,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中全面发展。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就要采用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手段和素材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学“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一课时, 就选取了上海世博会一段视频作为教学素材, 视频中播放了大量的环境破坏导致危及人类生存的情境, 并在声情并貌的解说中, 让学生神情严肃, 有的女生甚至已经湿了眼睛。看完了这段视频, 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 你在我们身边还看到有哪些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环境问题? (2) 人类应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同学们的情绪顿时被激发起来了, 纷纷发表见解和建议,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互动效果非常好。
四、拓展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互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地理教师更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并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并进行自我总结, 不断积累自己的所见所闻与素材等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 互动的内容就会更加的丰富。例如:在教学“大气环境”时, 就在备课前用网络下载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或者复制500百帕气压图, 并结合当时的天气情况来进行教学。这样, 让大气环境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让师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也让课堂教学的素材得到了拓展与补充。通过补充资料的不断拓展与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十分佩服老师, 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死啃书本。另外, 还可以开展操作实践活动, 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地理标本, 如让学生去寻找一些矿物标本, 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一起来探讨。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也让我们地理教学的实物标本得到了补充。
总之, 互动课堂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根本, 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策划者, 教师在坚持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对具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整体教学过程进行有明确目标、有科学根据的安排, 这样才能保证最佳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尚军.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时代报告 (下半月) , 2011 (10) .
[2]孙平利.师生互动创设情境[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10 (10) .
互动活力 篇8
一、有效的提问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
(一)提问应把握要旨,拈精取要
《孔乙己》一文,它有两千多字,浓缩了深广的现实内容。我们就要用睿智的眼光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课文的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抓住“快活”两字提问设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提要”。这一节课我们围绕这一段落,探讨四个问题。1.孔乙己使那些人快活?2.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你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3.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他本人快活吗?4.鲁迅先生写这些人的“快活”用意何在?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循循善诱,学生心中存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提问应由易到难,化难为易
难和易是相对的,所谓“难”,是问题较难,思维的工序多了几道;所谓“易”是问题相对容易,思维工序相对较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单靠一两个问题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从高处出发,从整篇课文来谋划,由易到难,由表到里,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不能马上解答,教师可以在这几道工序中引导他们解决一两道,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较简单的问题。
(三)提问应旁敲侧击,注重启发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样一句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教师可以这样问:“我的儿子,就是我父亲谁?”学生马上会回答:“父亲的孙子”。教师接着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惦记着他的孙子呢?’”这样的提问一定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可引导学生想到这句话是作者表达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表现对“我”的宽容和挂牵,因为惦记“我”很深,所以还连及“我的儿子”,如果说成“惦记他的孙子”那就显得与“我”无关,不能表现对“我”的深刻惦记了。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互动过程。
二、灵活的教学机智,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
(一)灵活的调适能力
调适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调适。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调整教师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
听过一位老师教《春望》一诗,有位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溅泪?为什么恨别?”那位老师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顺势问:“谁在溅泪?谁在恨别?”学生们思索着,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可能是作者杜甫,因为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安史之乱途中的耳闻目睹。有的学生说,可能是花、鸟,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移情于物。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感情。学生在思考问题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睿智的幽默能力
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有一精彩例子:钱先生有一次在外地借班上课,钱先生即兴说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课后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今天给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位同学这样回答:“钱老师嘛,不戴眼镜,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上有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钱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于是,钱先生接着问:“你们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傻在哪里?”顿时,学生争着举手,要求发言:“这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长相,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钱先生顺势一点:“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首先必须抓住特点。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在这里,钱先生从具体的课堂情境入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给课堂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气氛。
三、分层教学是师生有效互动的保障
(一)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训练
语言教学训练应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得。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孔乙己身份地位时,可以设计下列三个层次的问题:(1)他外貌、穿着分别怎样?(要找出原句)(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相关词、句进行分析)(3)这些交代与小说后面的情节有何关联?(要联系结局分析)上述三个训练层次,可以让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同一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评价
同一层次训练题,教师也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训练,对在反馈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从他们实际水平出发,实施针对性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热情,才能切实达到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才能切实提高整体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互动活力 篇9
现代英语教学及新课标的要求使英语教学被重新认识,以往的“教授型”教学逐渐被“互动型”课堂教学形式所取代。小学中年级学生共同特点是积极的尝试性。愿意主动参与,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根据这个特点在课堂上就应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同时互动形式应丰富多样,不失趣味性,让英语课堂快乐互动活起来。以下是我通过一节公开课进行的互动教学的尝试和实践。
案例:
在Chapter1 Buying snacks中,进行了以下设计:
Sing a song “I’m hungry”
Quick response.(Show the pictures of snacks.)
Work in pairs.
Play the Super E-book.Ask and answer.
Games:Who is your best friend.Happy face,sad face.
Chant: Does,does,does he/she like…?
Yes,yes,yes he/she does.
No,no,no he/she doesn’t.
Work in groups.
一、互动教学的方式
1.趣味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大多学习都是凭借着兴趣。只有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让学生乐于学。
(1)歌曲。英文儿歌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本节课中我在课堂的一开始,运用儿歌“I’m hungry”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开始新课的学习。这首英文儿歌朗朗上口,学生都很喜欢唱,音乐响起学生不自觉地拍着手唱起来,不仅使他们兴致盎然,注意力集中,同时还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当课堂进行到大半时,孩子开始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我用一首迪斯尼歌曲“It’s delicious”来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不自觉地拍着手唱起来,疲劳感顿时消除,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即将引入的迪斯尼情境中。
(2)Chant。Chant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运用音乐运动节奏可以使其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长时间产生兴奋的情绪,达到长时间的记忆目的。例如本节课教授的是主要句型是问答Does he/she like…?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学生在有节奏的Chant中不知不觉得反复操练了该句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添学习乐趣,还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熟记教学内容。
2.动作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好动是小学生的最大特性,在课堂上要他们乖乖地坐着听讲40分钟比较困难。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善用肢体语言,赋予枯燥死板的教学内容以生命,教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动起来,和学生有效互动起来。肢体语言具有形象、指示、表情等多种功能,适当的动作语言,往往比繁琐的讲解来得简明生动。本课教授形容词:sweet,sour,hot,salty时,我用表示这四种味觉的动作来向学生展示这四个词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这几个抽象的词语教授难题迎刃而解。接着我带领学生一起跟着我学做这几个动作,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在与老师的互动模仿中,学生兴致勃勃,全身心投入。
总之,丰富有趣的体态语很受中低年级学生的欢迎,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体态语,教学目的很容易达到,重难点也被简化了。学生更有兴趣,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
3.游戏化。小学英语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而游戏教学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教学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互动教学形式。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大部分还是根据兴趣来学习。游戏的形式就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传统的机械操练在游戏的形式中变得生动有趣。本节课采用了两个小游戏。一是请两个学生上来,A学生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另B学生他喜欢吃什么零食,然后请全班同学用句型“Does…like…?”来问B学生,以猜出A学生的喜好。此游戏使学生兴致高涨,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大面积操练了所学句型。而在讲台上的同学不断地用句型“Yes,he/she does.”或“No,he/she doesn’t.”来和台下的同学互动,学生在此游戏的外有趣形式下,实际上充分的操练了所学句型。同时在你猜我答的这种热烈互动气氛中也进一步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
4.情境化。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成为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教育理论学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他学到的语言材料。”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表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做到教学情境化。
例如在本节课最后教师引入了一个迪斯尼的情境,运用了学生都很喜欢的几个迪斯尼人物,让学生和这些他们喜欢的人物互动起来,把他们邀请到自己的小组,讨论他们喜欢的食物,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创设的一个情境当中来实际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做到活学活用。迪斯尼人物学生都很感兴趣,在小组合作对话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对话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参与热情高,语言运用积极主动。创设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课堂上搭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英语,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互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互动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要很好地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优势。而互动型教学的有效运用又对我们小学外语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有效互动。教师要充分的信任,赏识和善待学生。要和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英语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每一次心灵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为孩子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是学生和教师情感互动的最佳时期。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许多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这位老师,信任这位老师,而乐于接受他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
2.提升理论水平。我们的许多教学决策都是以相关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师通过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能更准确地把握小学英语课的性质、目标、任务、要求,将这些语言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交际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联系起来。只有理论提高了,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才有深刻的认识,才会真正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才会积极主动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提高教学技能。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必须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驾御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教师的素质、整体修养。教师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技能之外,对素材(资源)的开发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善于把生活中的、身边的资源转化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我们课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
三、结束语
互动型教学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它是符合时代要求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先进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值得我们每位小学英语教师的思考。
摘要: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话语活动和信息交流的机会,是课堂第二语言教学的有效方式。本文在分析课堂互动实践实例的基础上,从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其及对老师的要求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互动教学,让信息技术活力四射 篇10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互动教学 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24
新课改让信息技术教学的革新变得刻不容缓,要求当代教师无论在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要与时俱进,跟上步伐。注重多边互动,强调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内容。所谓“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创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师生平等、互通无碍的基础上达到碰撞交融的效果。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单边课堂模式,使得学生不再被知识“捆绑”,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一、巧设情境,提供平台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苗”。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应用中相当广泛,其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毋庸置疑。要想达到一个好的互动效果,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
例如,在讲《信息的获取和采集》一课时,我发现硬性将学生带入课程内容的学习,走神的学生很多,而且教学效果也一般。于是,我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角色平台:如果大家都是“走进苏州园林”活动的志愿者,现在要获取信息给大家宣传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呢?不出意料,学生们互动积极,讨论得很火热,有的选择上网查询,有的选择询问老人,还有的去查阅当时的报刊。通过适时地交流互动,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途径又有了新的见解和提高。
在合适的时间点提出合适的讨论话题考验的是一名教师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课程标准在谈及具体目标时就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师生合作完成教学”。只有给学生一个他们认为感兴趣的平台和机会,他们才会把自己融入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二、良性竞争,激发斗志
没有竞争的信息技术课堂犹如一潭死水,难出新意。互动式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师生交流,而是“自助”和“他助”的结合。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在相互竞争中知道彼此的差距,了解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奋勇直追。
例如,在讲《走进信息世界》的一二课时时,由于其理论性很强,基本都是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所以如果只是生硬地讲解,学生们的兴趣不高。于是,我把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通过组间竞争的方式找出前两节的十个主要知识点,果然年轻人的好胜心使得他们讨论得非常火热,而且细致到每一个概念都要仔细琢磨,询问我的“口风”。当下课前5分钟我宣布十个知识点时,“中标”的学生喜出望外,“落榜”的学生赶紧翻到相应的页数看看失利的原因。我想不管最后胜负如何,学生们对于本章节的知识掌握应该是比较牢固的。
陶行知先生有言:“教师之为教,不是全盘授予灌输,而是相机诱导。”这恰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高度契合。而诱导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有动力去探讨和解决问题,良性的竞争可以督促学生们尽快地完成课程目标,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认识,从而因材施教。
三、阶段总结,升华成果
要想把互动的成果进一步升华,就得把互动学习的成果阶段性地总结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通过多边互动带来的累累硕果,又能彼此对比认识到差距。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来吸取更多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讲《设计应用文档》时,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以第一节课,我在学生们已经预习好的基础上提了若干问题,采取积分制让他们举手回答。如文本文档的处理软件有哪些?Word中的几个基本操作步骤和功能是什么?这样在无形之中通过几个问题的互动回答就把学生们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总结。阶段性的总结使得他们有的在笔记本上记录遗漏点,有的在课本上点点划划,课堂效果非常好。这种阶段性总结的互动教学在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讲解时非常有效。
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可以发现互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都有深远的意义,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以后制订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综上可知,互动教学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更有人情味,学生积极性更高。教与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当然,互动式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流讨论阶段,要积极把成果扩大化,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啟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融合,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互动教学, 让信息技术活力四射 篇11
一、巧设情境, 提供平台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我认为,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有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苗”。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应用中相当广泛, 其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毋庸置疑。要想达到一个好的互动效果, 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
例如, 在讲《信息的获取和采集》一课时, 我发现硬性将学生带入课程内容的学习, 走神的学生很多, 而且教学效果也一般。于是, 我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角色平台:如果大家都是“走进苏州园林”活动的志愿者, 现在要获取信息给大家宣传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 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呢?不出意料, 学生们互动积极, 讨论得很火热, 有的选择上网查询, 有的选择询问老人, 还有的去查阅当时的报刊。通过适时地交流互动, 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途径又有了新的见解和提高。
在合适的时间点提出合适的讨论话题考验的是一名教师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课程标准在谈及具体目标时就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师生合作完成教学”。只有给学生一个他们认为感兴趣的平台和机会, 他们才会把自己融入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这样, 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二、良性竞争, 激发斗志
没有竞争的信息技术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难出新意。互动式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师生交流, 而是“自助”和“他助”的结合。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在相互竞争中知道彼此的差距, 了解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能奋勇直追。
例如, 在讲《走进信息世界》的一二课时时, 由于其理论性很强, 基本都是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 所以如果只是生硬地讲解, 学生们的兴趣不高。于是, 我把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 通过组间竞争的方式找出前两节的十个主要知识点, 果然年轻人的好胜心使得他们讨论得非常火热, 而且细致到每一个概念都要仔细琢磨, 询问我的“口风”。当下课前5 分钟我宣布十个知识点时, “中标”的学生喜出望外, “落榜”的学生赶紧翻到相应的页数看看失利的原因。我想不管最后胜负如何, 学生们对于本章节的知识掌握应该是比较牢固的。
陶行知先生有言:“教师之为教, 不是全盘授予灌输, 而是相机诱导。”这恰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高度契合。而诱导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有动力去探讨和解决问题, 良性的竞争可以督促学生们尽快地完成课程目标, 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认识, 从而因材施教。
三、阶段总结, 升华成果
要想把互动的成果进一步升华, 就得把互动学习的成果阶段性地总结展现出来,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通过多边互动带来的累累硕果, 又能彼此对比认识到差距。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来吸取更多经验,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 在讲《设计应用文档》时,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所以第一节课, 我在学生们已经预习好的基础上提了若干问题, 采取积分制让他们举手回答。如文本文档的处理软件有哪些?Word中的几个基本操作步骤和功能是什么?这样在无形之中通过几个问题的互动回答就把学生们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总结。阶段性的总结使得他们有的在笔记本上记录遗漏点, 有的在课本上点点划划, 课堂效果非常好。这种阶段性总结的互动教学在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讲解时非常有效。
通过阶段性的总结, 可以发现互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都有深远的意义, 所谓教学相长, 就是这个道理。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以后制订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综上可知, 互动教学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更有人情味, 学生积极性更高。教与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 都得到提高。当然, 互动式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流讨论阶段, 要积极把成果扩大化,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融合,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摘要:互动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互动教学要求建立相互平等、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 强调多边互动, 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基于此, 阐述如何通过巧设情境、良性竞争和阶段总结等方法加强互动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正面渗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