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反思

2024-06-25

互动反思(精选12篇)

互动反思 篇1

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育失衡与反思

筅江苏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周汉锋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 师生互动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一、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涵义

化学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中, 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和学生全体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对话、互相理解和互相作用的过程,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化学课堂师生互动就是保持四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防止人为的“生态破坏”, 但在实际教学中“生态失衡”的现象屡见不鲜。

虽然师生互动的理念响彻多年, 但若亲临化学课堂或对部分师生进行座谈, 不难发现师生互动还流于形式未见实质。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失衡现象作一剖析。

二、化学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失衡现象

1. 互动方式单调, 多师生之间的互动, 少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中, 直接参与的主体只有两种, 即教师和学生, 其中学生又以个体、小组和全班存在。如将他们加以不同组合, 就可以把师生互动扩展为八种类型:师班、师组、师个、生生、生组、生班、组组、组班的互动。前三者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后五者是师生互动中的间接表现, 也称为生生互动。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 互动的主要方式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生生之间则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两者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在师生互动中, 又是以师班和师个的互动为主导。小组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成为实质性的具有互动价值的功能实体, 故师组互动也鲜有体现, 生组、组组的互动则更为缺乏, 只有在化学分组实验中体现较多。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 班级授课制本身所蕴涵的广泛的社会关系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 每个学生只和教师发生联系, 学生之间还没有形成有实质性联系的整体, 学生之间的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还没有作为真正的教育力量自觉地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实际上生生互动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在“同伴文化”的合作交流中发生思维的碰撞, 对学生主动建构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体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互动对象不公平, 多优势群体的互动, 少弱势群体的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 教师并非对所有学生投入同等的情感态度和给予同样的互动机会、内容, 而是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有差别的待遇”。与教师互动的对象往往是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学生干部, 甚至受家庭背景、性别、座位等因素所左右, 这类互动对象称为优势群体。

不公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互动机会的不公。教师倾向性地选择互动对象, 这在课堂提问中有明显的体现。即使在提问率较高的课堂上, 有的学生在一节课中多次被提问, 有的则无人问津。 (2) 互动时间的不公。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教师在与学业失败者的言语交往中, 往往缺乏耐心, 较少给他们思考和充分表达的机会, 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而在与学业成功者的言语交往中, 往往表现出更大的耐心, 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 (3) 互动内容不公。教师一般倾向于让成绩差的学生回答“判断性”、“描述性”较强的简单问题, 而让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论证性”较强的复杂问题。 (4) 互动关系不公。在与学习成绩优异者互动时, 更倾向于民主, 多采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言语, 对他们表现出较高的期望, 而对学习成绩差者, 更倾向于专制, 多带有否定性和控制性的口吻, 甚至存在侮辱现象。

化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中, 应该消除对互动对象的偏见, 坚持教育公平、人人平等的原则, 使每位学生都享受参与的权利和责任, 避免成为制造和扩大学生两极分化的“罪魁祸首”。

3. 互动内容不广泛, 多认知互动, 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按师生互动中侧重的内容, 一般可分为三种: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最注重的是认知互动, 其次是行为互动, 而最忽略的是情意互动。由于传统教育体制下升学指挥棒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 在现今的化学课堂教学中仍然根深蒂固, 只要熟记化学知识、大量操练习题就行, 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未受到广泛重视, 不愿多花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 更舍不得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合作和探究, 怕浪费时间和精力, 师生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和真挚的情感交流,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 有的为了达到对学习的专制, 甚至滥用体罚等不正当行为, 压抑学生的个性成长。

因而,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将以知识本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观念改成以情意道德为本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观念, 使学生知情意得到全面发展。

4. 互动情境不和谐, 多非合作性互动, 少合作性互动

化学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境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音符, 他们之间的不合作成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既表现在教师一方, 也表现在学生的一方。从师生互动角度来看, 教师为了达到对学生的控制, 不是采用民主的方法, 而是常采取高压政策, 制造和激发了学生的敌视和对抗, 学生轻则表面屈从而内心抵制, 重则与教师发生正面直接冲突, 导致出工不出力的恶性局面。从生生互动角度来看, 课堂中的交往主要表现为个体独立式和相互竞争式, 而互助合作式的成分较少。个体独立式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和交际水平的障碍, 导致自信心下降, 产生自闭心理, 也可能是部分优势学生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缺乏与人沟通的习性。相互竞争式可能是争强好胜或平时矛盾所致。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结构, 搭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尽量做到异质互补, 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与合作情境, 采取民主的手段, 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力量, 消弭消极因素, 使合作与竞争相得益彰,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5. 互动深度不有效, 多表面性互动, 少实质性互动

不管是在大量的师生互动还是量少位微的生生互动中, 都广泛存在形式化, 为了互动而互动, 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深层次思维, 这实质上是一种“虚假互动”, 根本不具有教育性或教育性很弱。究其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生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丢失大量光阴, 影响了信息量的灌输, 不管学生的承载能力, 深信“喂得多, 吃得饱”的谬论。另一方面, 部分教师误认为“师问生答”搞得越热闹, 互动就做得越出色, 但这仅是互动的一种表面形式。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中, 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 强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缺乏观点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 少见激烈的辩论和强烈的反驳, 因而这不是一种有效互动。有些互动问题过易, 无需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凭个人记忆就能轻易解决, 进行交流和讨论只是流于形式和过场而已, 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难度适宜的爬坡性问题, 同时为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尽量把师生互动搞得表面繁荣而不失内涵,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针对上述化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五种失衡现象, 急需为我国化学课堂教学重新“把脉”, 找出应对之策。

三、互动失衡的反思与对策

1. 从观念入手,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角色观、师生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武装, 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顺利开展师生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 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等角色。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 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关系。交往互动才是教学的本质, 要改变传统的被动授受式学习, 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具有社会性, 师生互动是重要的体现形式。

2. 掌握师生互动策略和方法, 了解师生互动的有关教学模式

掌握了师生互动的策略和方法, 即拿到了开启师生互动的钥匙, 为师生互动的贯彻执行从行动上指明了方向。创设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 做到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的合理一致, 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效能感, 并建立适当的动力激励机制, 为师生互动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同时尝试一些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筛选出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欣慰的是目前有一大批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已涌现出来, 笔者曾在硕士论文中构思了化学“问题———互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沈贵鹏.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 (1) :48~50.

[2]郭华.教学交往研究的教学论意义.教育科学, 2001 (2) :22~24.

互动反思 篇2

135”课堂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导学卡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如何提高师生反思互动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师生 反思互动 有效性

1教师课前备课阶段和学生课前预习阶段的反思

通过教师备课阶段的反思,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教学。学生课前预习阶段的反思,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反思、和创新。

2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常有“智慧的火花、意想不到”出现,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一些想法做法可拓宽老师和同学的思路,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要虚心接受,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使好的方法和见解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好的见解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3教师课后反思

教师要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让课堂越来越完美。

学生在课后,教师要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对有关事件、人物的评论,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搭建师生互动特色平台

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师生、生生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会更显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提出在自习中发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每节课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课后则通过师生互动小本本,单元反思表共同反思,取长补短。通过师生反思互动,提高反思效果。

如学生单元反思:

学生甲反思到:“这次单元测验比预期目标高出18分,心里特别高兴,这次考试成功离不开我曾付出的努力,这使我相信每份努力都是有回报的,我将会继续努力下去,努力学习,切记,不要骄傲。”

学生乙反思到:“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经过老师的指点,课后又做了适当的练习,我现在不怕做应用题了。”

针对学生的反思,教师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反馈:一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学生的困惑;三是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同时我们建立了师生反思互动本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一部分是老师。学生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中的某一点进行反思,也可以对错题进行反思,找出症结所在,教师通过反思解答学生困惑的问题,写上简单的评语,提出反思建议。另外,通过学生的反思,及时调整教案、学案、教法,使之共同提高。

思想品德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反思 篇4

【反思一】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改变了学生旧有的被动学习方式和教师注重知识“满堂灌”的教法。走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教材内容讲授了, 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误区。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 教师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 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思考, 借助学习小组这个平台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更好地体现了主体参与性,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既重视了知识、技能, 同时又注重了作为学习主体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活动、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等多元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目标观和教学任务观。互动参与式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形式活跃, 对思想品德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是多元的,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反思二】搞好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 师生的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具有“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积极参与者, 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 知识的构建者, 个性的张扬者, 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从过去的“教书”、“讲课”、“满堂灌”转变为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要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需要师生共同在长期艰辛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奋斗。观念是否转变, 转变快慢, 直接影响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效果。

【反思三】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改变了师逼生学, 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的局面。如何搞好师生关系, 是一个长期以来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尊重学生, 是学生敢于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 而学习小组为师生、生生互动、参与、交流、展示个性搭建了平台。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密切了师生、生生的关系。优势互补、互助、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和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步增强。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快乐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参与中, 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反思四】思想品德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注重多方面资料的搜集整理, 特别要加强校本教研,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找准思想品德教材知识与思想品德行为的结合点,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用性, 把学生在课外听到的和看到的社会热点问题带到课堂, 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去分析判断这些现象, 把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具体化, 从中感悟体验, 明辨是非, 提升思想境界, 并转化为积极的思想品德行为。思想品德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应与学校开展的“文明礼貌月”等其他德育活动相结合, 以促进学生平时的思想品德行为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 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是符合本校实际的, 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反思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起了助推作用。在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 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良好环境五位一体化。全新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教材内容和先进的现代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良好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 形成了有效合力, 推动了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发展。师生的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积极性空前高涨,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六】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继续重视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组, 不仅要教师加强对小组的管理, 还要引导小组内部加强管理, 让组员在小组内尽可能地互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特别要避免课堂展示发言中的“话语霸权”现象,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 多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爱发言表现的学生, 创造机会让其在全班至少在小组内能够展示个性, 体验互动参与的乐趣。既关注不同层次个别学生的发展, 又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既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知识观点的学习, 又注重学生平时行为品德的养成。

【反思七】在今后教学中, 要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 搜集信息、查阅资料, 为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复习、自我检测、自我补救等学习活动巩固深化课堂所学, 并初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观点。防止课堂上热热闹闹而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出现。

互动反思 篇5

即将期末考试,各学科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多数情况下教师讲学生练,学生练教师讲的情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教师讲解时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练习时随心所欲等收效不大的结果令教师焦急。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呢?我们认为通过多层“互动”来缓解学生长时间(半学期)形成的麻痹状态,以新的.复习课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探讨。

一、教学情景

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时,我们制定出学习方案[学案](包括基础知识、技能训练、探究问题)并提供给学生们,便于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活动。具体设计出两种教学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与学生谈话式复习,改变过去学生练教师订正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训练提高的复习方式,第二种方式为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案的内容。上课前笔者问同学们愿意哪种方式上课,“分小组学!”绝大多数同学不给而同回答!于是这节课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差不多都是先合作完成基础知识(相互补充、查阅资料、好帮差等情景热烈),然后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独立练习、相互订正),再完成探究性问题的研讨(相互讨论、辩析、创新),教师在这期间始终与各小组同学们一起进行不同交流并指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积极发表各组基础知识的回答情况、汇报基本技能训练结果、交流探究问题方案)。连平时不太愿意学习的同学都被这种情绪感染,自觉不自觉与其它同学融入到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来了!统计发现80%左右的基础知识全部当堂完成、基本技能训练有80%左右过关,探究问题也由同学们共同研讨出多种方案(时间关系没有全部当堂展示),应该说还算是一节比较有效率的课。

二、教学感受

学生选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正是学生对平等、民主和谐关系需求。在学生互动活动中,同学多边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都是平等的、民主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课堂内全方位的有效的生生“互动”气氛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使他们即获得知识,又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果。

教师分组指导、组织集体交流评价阶段,通过“师生互动”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情感,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因此老师在平时就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上课时容许学生甚至鼓励学生发言,允许甚至鼓励学生“插嘴”参与发言。当学生不由自主的插话时,正是他积极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时候。

要让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于一个“动”字。这样一来,全方位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

互动反思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式教学 教学反思

G633.6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背数学概念、经过做题熟悉公式的过程。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找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革新数学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应当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思考。小学数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高度的热情中学习数学,并且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互动式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在互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活动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下进行知识的练习与巩固。这样的学习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在低效率中度过。新的教学模式应当是:教师引入知识,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进行指点,让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下积极的思考。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影响

谈到互动式教学就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更好的互动式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切实的进行互动式学习,让学生掌握互动式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交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并且让学生与教师处于融洽的关系中。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进行到每个小组内,与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可以合理的安排日后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让每个小组轮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讨论的好。教师可以适当的回答问题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其他的小组进行鼓励,让他们争取在下次进行更为积极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解法,最后将小组内同学的意见进行整合,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最后在课堂上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对于解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所达成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为深入的掌握与理解知识。

三、课后进行作业巩固,巩固互动式教学的成果

课堂学习仅仅是教师讲授解题的方式,在课堂上的学习还是需要课后进行练习巩固的。学生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在课后练习中,学生还可以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仿照教师的问题进行自己创作,虽然这个比较有难度,但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例如:他们家有4个椅子,借给李爷爷家2个,我们的家里还剩下几个。虽然小学生的题目创作比较幼稚,但是这种方法与小学生敢于尝试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教师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提升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习题中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互动式教学虽然非常符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导致了互动式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传统的教学课堂应经非常不符合当代的数学教学,互动式教学正是打破了数学教学尴尬的境地,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对于学生与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学生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完善互动式教学,让互动式教学模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肖金兰. 小学数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微探[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4(07)

[2] 李菲菲.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J]. 小学语文教学. 2011(02)

[3] 王清宁.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J]. 信息技术教育. 2003(06)

互动反思 篇7

一、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生成教学的含义

互动是交际的核心, 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对于他们的思想、感情以及观点的合作交流并对双方产生影响。[1]在我国, 有学者认为生成就是生长和建构。课堂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 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我们预设下的生成, 另一种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生成是对过程情景变化的灵活性顺应。预设永远不会达到顶点, 课堂中更多的精彩出现在预设之外。[2]同时, 有学者对互动生成作了概括和总结:互动是对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关系的描述;生成是指对课堂教学过程动态性、不确定性展开状态的刻画。[3]通过互动教学促进了学生成长的生成, 而学生成长的生成是通过新知识、新能力、新结构、新水平的形成而实现的。通过互动生成最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生成体现了英语教学学生生成的教学价值取向, 互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

二、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生成教学的实践

(一) 如何实施课堂互动生成教学

在具体的步骤和细节上, 可以参照下面的教学模式和流程进行。 (见下图)

首先, 需要一个开放的导入。在了解学生潜在知识的前提下, 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在思维过程把问题暴露出来, 扫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其次, 得到学生资源生成。在这一步, 重心下放, 教师应善于捕捉资源, 观察学生, 收集资源, 回收信息。但采样切忌随意, 教师应具有类样本意识, 错误资源意识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 倾听学生。教师应特别注意对正确资源、错误资源和独特做法的处理。接着是过程生成。在这个程序中, 教师恰当的回应和反馈学生的生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最终, 促进新资源的生成, 并得到开放延伸。

(二) 教学案例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依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 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相应的互动任务和问题, 达成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生成。例如, 在讲解和学习定语从句时, 我们可以作如下设计。

首先, 使用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设计一个开放的导入。这个开放的导入可以设计为小组活动 (视班级规模可分为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 , 让学生展开对话, 了解组员信息, 这一教学任务展开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互动起来, 使学生最终生成一定的对其他组员资源信息的了解。在进行这一活动之前,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 如:What do you like to do?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star sport?接着, 让学生组内轮流介绍组员的特点、兴趣、爱好, 要求学生用前一活动的信息进行介绍, 同时使用定语从句。最后, 让每个小组选定一个组长, 在全班面前总结小组情况, 同时也要求使用定语从句形容每组组员的共性和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两点:一是小组讨论时, 教师应到各小组依据情况给予指导;二是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反馈, 尤其是应将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分析。在第一步骤中, 由于学生的任务开放性很大, 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日常兴趣, 学生的笔记上记录了许多组员的信息。因此, 这一过程中, 每位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 降低了焦虑情绪, 为第二步的互动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和素材信息基础。

如:I like Yao Ming.He not only plays basketball well but also loves his homeland deeply.My favorite star is Li Youbin.He is a good combination of bravery and intelligence in the roles he played...学生用英语相互间进行了大量的互动交流, 生成了大量有关他们兴趣和爱好的资源。同时, 教师也得到了大量的未知信息, 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接着, 组员利用以上获得的信息, 相互介绍组员的信息时, 使用定语从句形容描述组员。如有学生就用以上的信息介绍:My deskmate is a boy who likes Yao Ming very much, and Yao Ming is a good player who not only plays basketball well but also loves his homeland deeply...My partner is a lovely girl whose favorite star is Li Youbin.He is a good combination of bravery and intelligence in the roles he played...最后学生在总结报告小组讨论情况时, 组长把相同或类似的情况加以归纳总结, 不同的则加以比较。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支持和引导学生讨论, 同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记录, 课后加以归纳和总结, 分析得出学生的错误种类和成因, 使错误资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得以重视和利用。例如, 课堂讨论互动中学生的错误有定语从句的位置, 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和关系代词的使用,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使用。其中,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错误在学生中尤为普遍, 说明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同时, 学生积极介绍和提供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重要信息, 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开展互动生成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促成互动生成教学应创设真实情境。教学互动与意义生成的相互作用, 需要有一定的发生空间, 这个空间便是可以促进互动的情境。没有参与到真实情境中, 也就没有了互动的中介与平台。要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互动, 首先要使语言学习对其个人有意义。因此, 创设真实情境的关键是使得语言材料获得个人意义。创设真实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发生, 而追求教学互动, 是为了最终促进个体主动、健康地发展。

2.教学内容的互动应避免知识结构的割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3.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反馈应作出合适的反馈:对错误性资源的判断分析, 可以促进学生从浑沌到清晰的转变;对多样性资源的比较分析, 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通过对个性化资源的回应和反馈, 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和灵活运用。

4.重视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互动课堂教学非常有效的教学实践形式, 因为学生被给予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 有助于学生降低焦虑情绪,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同时, 小组活动增加了学生开口的机会。小组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交流气氛, 学生自由地、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 没有课堂上独自回答时害怕出错的焦虑。这种自由平等的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语言交流, 尤其是对那些内向的学生, 在这种压力和焦虑感较低的氛围中, 能更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流。

摘要:互动教学是日常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而互动生成教学不仅强调课堂的互动, 而且同时关注学生资源和过程资源的生成。这不仅符合当前课标有关教师角色的表述和培养学习策略等教学目标, 也是丰富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生成

参考文献

[1]Brown, D.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ublishing House.

[2]蒋宗尧.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3]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互动反思 篇8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反思

教学的两大主题是教师与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 但时代不断发展, 我国实行新课改后, 教师、学习, 渐渐认识到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因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 所以在现代的教学中, 我们不断强调实现师生的协作互动, 强调师生间的交往, 教师间的交往良好了, 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会更加主动的接受知识, 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更高, 教学效果会更好, 因此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有序, 教与学都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实行手段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影响, 好的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能够和谐统一的完成教学活动, 不好的教育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矛盾、摩擦, 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 要想达到师生的和谐统一就需要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这样教师就能更清晰的明白学生的想法, 学生会更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更清晰的明白教师要传达的解题思想, 解题方法. 但要想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互动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师生课堂互动较少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 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探讨, 互相促进. 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的优点是不仅让老师传授知识时更为轻松而且能让学生乐在其中. 但现阶段我国许多高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依然停留在“自己讲述学生聆听”这一落后阶段,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的枯燥, 学生不爱上课, 认为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太基础, 不愿意听, 这就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总感觉“置身事外”, 像在听老师“演讲”一般, 学生更容易走神、分心, 授课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 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在成绩上难以提高, 更容易彻底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课堂互动方式欠佳

在课堂中, 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在教师的教学中十分常见, 是一种基础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认识到课堂提问是一种双边性活动, 不仅是老师向学生提问也应有学生向老师提问. 课堂提问能不断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 提问是给予学生以外部刺激, 并使学生经常保持有意注意, 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现阶段在我国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范围过大; 问题内容过于简单准确性不够; 在提问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学生很难领悟教师的意识. 比如, 这个问题设置的就不够准确.“观察这两个数列, 发现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就很难回答, 问题不够准确是学生不知从何从思考, 这种提问对学生的帮助是不大的. 这样的教学提问不但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更给人肤浅、杂乱之感.

二、反思及策略

1. 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提出问题往往更要经过深刻的思考, 其中包含了想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许多教师以为课堂提问是十分简单的教学活动, 其实, 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对于课堂提问的问题, 简单的问题要学生一起回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课堂中的知识, 对于较难的问题, 要提问中上等的学生, 这样既避免了对其他同学学习积极性的挫伤, 又能让学生有一个拔高的过程.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使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例如在学到函数定义域这课时, 如果单纯的讲解十分枯燥, 可以问同学们下面的f ( x) 函数与g ( x) 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

并让同学说明理由, 这样学生通过这几道题目, 就会对求函数定义域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

2. 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改革实施中,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就是数学生活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让数学从了课本、教室中走出来, 走进生活中, 运用到生活中. 使数学问题出现在生活之中, 使生活中的问题能用数学的思维解决.

例如现在城市的公交车票价普遍以在5公里以内, 票价2元在5公里以上, 每增加5公里, 票价增加1元的方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出从自己家到学校的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这样就把函数灵活的运用在了生活中, 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对问题有疑问时, 会征求教师的意见, 这样又进行了一次师生间的互动. 应指出, 互动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3. 进行分层次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对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的理解不应过于片面, 认为只是在口头上, 课堂中, 其实在课下、作业中教师、学生也在进行着互动分层教学就是对不同学生进行区分, 有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领悟力较强, 教师应该为其布置较难的作业, 有些学生基础较薄弱, 教师应该为其布置较为基础的作业. 在作业的反馈中实现教师、学生的交流、互动, 使所有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教师在实行分层教学时要将作业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基础的, 也是所有学生都要做的, 另一部分是选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题目.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于一道题运用多种的解题方法, 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 例如下面这道题, 就通过先伸缩后平移和先平移后伸缩两种解法, 让学生对图像的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例试述如何由的图像得到y=sinx的图像.

解法一1.将横坐标扩大为原来的2倍, 纵坐标不变, 得到.

2.将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 纵坐标不变, 得到

3. 将纵坐标扩大到原来的3倍, 横坐标不变, 得到y = sinx.

解法二1.将向右平移π/6个单位, 得到的图像.

2.将上各点的横坐标扩大为原来的2倍, 得

3.将上各点的纵坐标扩大为原来的3倍, 得到y=sinx.

总结师生间的互动是在课堂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是教师与学生间进行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都很大, 但我们应看到, 教师在进行课堂互动时, 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 成绩不是唯一的连接点, 教师要对学生能够从心底的喜爱和热爱, 只用这样, 才能真正的教好学生, 而不是将学生教成应付考试的影视工具. 教育是一个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础, 我们教师要能够从心里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 虽然在现阶段, 教育还存在问题, 但我们有意愿同时也有能力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立坤.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罗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3]王东刚.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互动反思 篇9

一、什么是师生互动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师生互动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是指师生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与教学效益;学生努力使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合理化, 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和数学学习的情况, 而是探究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并针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解决, 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二、师生互动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 学生通过教学反思, 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 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难免会有误解之处, 难免会有学不透、弄不懂, 或者由于偶尔在课堂上的精力不集中而没学到的知识点, 甚至可能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或是没能处理好的问题, 如知识点或解题方法不够到位。教师通过教学反思, 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实现数学教学最优化。

(二) 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 它也可以指向团体。

教师在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能借鉴有益的经验, 促进自己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学生的反思也可以是一种整体的行为, 学生之间在互相交流、讨论中, 多种经验、见解、思维和方法对照比较, 就可以对自己整个学习数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这样就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三) 教学反思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而且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课堂学习中, 在教师的主导性率先得到发挥的同时, 学生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因此通过反思, 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 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 而且应“完善自己”。因此反思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方式

(一) 教师主动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 对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 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 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 反思教学的导入, 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 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 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 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等等。

(二) 学生主动自我反思

通过复习知识, 回顾课堂环节, 教学知识点, 以及教学过程中所渗透的数学能力、数学方法、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 等等。通过写学习日记, 记录课堂上教师所讲、同学所说、自己所思的精彩之处, 记录同学或自己没想到的地方或不解之处, 以便对每个地方做到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思

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听老师进行作业讲评、课堂小结、单元复习、考试复习等环节时反思, 也可以是课后请教老师数学知识、学习方法时的反思。这种反思方式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多数同学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反思方式。

(四) 师生共同讨论反思

师生合作交流, 对作业中、小测中、考试中的错题进行分析, 反思出错的缘由, 得出正确的解答。把错题中反馈出来的知识点或解题思路、方法记载在错题分析本上, 并在每周专门的时间进行错题订正、错题或错法分析。

四、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 课堂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 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使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反思, 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使每一位学生的非智力水平都能在有效的智力活动中得到更健康、和谐的发展, 进而达到素质的综合提高。学生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 会反思, 会抓住关键字眼, 变换角度去理解。

(二) 课堂中师生反思的多样化

1.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 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 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 导致解题质量不高, 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 确定解题关键, 回顾解题思路, 概括解题方法, 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 形成概念。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 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 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 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 而不仅仅是单调的记忆, 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 合作, 交流, 来促进个人反思, 实观自我创新。

3.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 提炼思想。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困惑:题目讲得不少, 但学生总是停留在模仿型解题的水平上, 只要条件稍稍一变就不知所措。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 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 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 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 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这样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从容对待。

4.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 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 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 优化解题过程,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通过这一评价过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 享受成功。

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 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 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 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三) 课后学习情况与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静心沉思, 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 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 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 尤其是对批改之后的作业, 要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 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 从而形成技能技巧, 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反思数学作业是学生进行自我纠错的最好体现, 也是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问题教学”可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 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错析教学”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反思, 是课堂教学在课后的延续。构建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反思机制, 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与想法, 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改进教法,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策略和方法, 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郭锦贤.教师,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和发展.

互动反思 篇10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钉板上坐人

师:今天老师拿了张有点特别的凳子,想不想上来坐坐?

生:不敢。

师:老师敢,(示范坐下)现在有无同学上来试试。

一学生上来小心翼翼地坐下。

师:感觉怎样?

生:看上去很恐怖,坐上去还行。

师:若凳面只有三个钉,还敢吗?(环视四周,无声)老师也不敢了。

师:这个实验太危险了,我们找个替代品,(拿出气球)我们用气球代替人来做这个实验。

师:气球会被扎破吗?(2个不同钉床,一个很多钉子,另一个三个钉子)

演示1:把气球轻轻地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床上。

结果:气球不破。

师:我们进一步考验它,提高难度,加块砖。

演示2:把气球轻轻地放在有多个钉子的钉床上,再放上砖头。

结果气球还是不破。

师:这个气球好像是金刚不坏之身。

演示3:把气球轻轻地放在只有三个钉子的钉床上。

结果气球破了。

师:这只气球原来是只普通的气球啊!

师:为什么第一次实验气球是金刚不坏之身,第二次实验气球又是不堪一击呢?这其中的奥秘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

设计意图:新颖有趣的情境创设,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造成学生已有知识与现实情境的矛盾,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创设平台,诱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案例2两个体验

体验1压气球:一只手平压气球,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

思考:1.你发现什么现象?2.怎样可以让现象更明显 ?

生:在用力的位置,气球凹陷进去。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气球凹陷程度来表示。

生:用的力越大,凹陷程度越明显。

生:气球两侧的凹陷程度是不一样的,用食指顶住气球的那侧的凹陷程度明显。

……

体验2顶铅笔:铅笔一端削尖,左右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

思考:1.两个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2.改变力的大小 ,多体验几次 ,感觉又如何?

生:顶住笔尖那侧的食指痛,形变明显,用的力越大,手指形变越明显。

请同学体验后,回答体验感受,并作出合理猜想。

设计意图: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前,教师首先设计了“压气球”和“顶铅笔”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交流互动,探究概念的生成过程

案例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片断)

活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如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师给出器材。

师: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思考:1.怎样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何改变压力大小 (或受力面积 )?3.在改变压力大小时 ,受力面积能改变吗? 反之呢?

师生交流。

生:我们组用沙坑、小桌、砝码,把小桌放在沙坑上,通过沙坑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生:我们组用海绵、木板、砝码,把木板放在海绵上,上面再放不同的砝码,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生:用海绵、木板做不行,它的凹陷程度不明显。

师生交流,觉得用这个方法现象不够明显。

生:用海绵、砝码,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把大、小砝码分别放在海绵上,大砝码凹陷程度明显,得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师生交流,对这个方案进行评估。

生:这个探究实验没有保持受力面积不变。

师:能否进行改进?

生:我们用沙坑、砝码(大、小两个),把砝码叠放起来,就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学生展示小组的设计方案,讲解实验步骤,探究方法,如何控制变量,控制了哪个变量,通过什么现象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设计意图: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三者的关系怎样通过实验来确定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设计,使得学生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互动中捕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借助生成资源形成生长的课堂。

四、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案例4站在生鸡蛋上,鸡蛋完好的秘密

师:在电视节目里,我们看到踩鸡蛋的魔术,人踩在鸡蛋上,而鸡蛋不碎,知道原因吗?

生:这是气功吧!

生:这个鸡蛋是特制的……

师:我们今天来揭开这其中的奥秘,有哪个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师生交流,想办法使得人踩在鸡蛋上鸡蛋不碎。

生:用底软一点的鞋子,地面也要软一点。

生:人轻些。

师:老师拿出一块薄的泡沫塑料板,请同学上来试试。

实验失败了,分析原因。

生:可能是人不够轻,泡沫塑料板太硬……

尝试用厚的泡沫塑料板。

实验成功了,学生踩在鸡蛋上。

师:这位同学有气功吗?

学生大笑。

师:能分析鸡蛋不碎的原因吗?

师生交流互动,找到原因:压力没变,增大了受力面积,就减小了压强。

互动反思 篇11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地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的,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3.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4.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互动反思 篇12

一、目前小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所存在的纰漏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一些情况:(1)为了互动而互动,因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突出互动,只是以问答式的方式和学生形成互动,并没有考虑这个知识点是否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进行展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着实体现不出来课堂的成效。(2)在互动的过程中没有定位,因为课堂师生互动是一项有秩序的活动,老师一定要起到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在保证课堂成效的前提上,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更牢固地消化。(3)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只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而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抛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交流,出现分歧时,可以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互动成效。这些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更改教学方法,为数学课堂找到更好的互动方法。

二、针对目前师生互动问题制定出解决方针

1. 依据课堂内容找到合适的、相对应的组合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分为自觉主动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对知识点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法,不管是哪一种都要结合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看哪个适用就用哪个。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这样会让课堂变得无趣,而且质量也搞不上去。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老师在选择学习组合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性,比如年龄,根据他们的年龄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形式。所以,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个适合他们的课堂互动活动,让他们能够投身到活动中,且开动大脑,展现他们的才华与智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在学生活动中的指引作用,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定位角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在活动中,如何将活动顺利地开展,怎样让老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怎样让学生对自己所收获的进行总结汇报,怎样引导学生讨论知识点,这些问题都是老师所要考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实现师生互动,发现学生超人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是没有办法预料其中的全部的内容。但是教学的效果我们是可以预料到的,所以教学它不是一种艺术。”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也有一些学生的想法是我们永远都意想不到的,其中的一些问题就是师生两者互动所产生的美妙效果,老师应该很好地去挖掘它,在以前设立的目标上更进一步,使这种新潮在课堂中起到完美的润化作用。

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学生的话。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就是这堂课程的主持者和建立者,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将学生所说的话认真分析,有意义、有突破口地组织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能够互助合作。学生在课堂中,表达的方式有所限制,不能说到重点,这时老师就要把学生所说的话中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考虑怎样完整表达,从而引起互动,达到好的教学成效。

另一方面,以学生犯的错进行教学。“一个人如果没有犯过错误,那么他永远止步不前,不会进步。”所以,作为老师,当学生犯下错误时,一定要以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当发现学生要出错误时,老师一定要巧妙地提醒学生,并且将这个错误当做课堂上的一个有效生成来正确对待。比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将日常最容易发生的错题,让全班学生去学习纠正。当学生在回答错误时,让他们听取别的同学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改正错误,下次学生肯定对此类错误有抗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师生互动充分地利用到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很符合现代的教学特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有帮助。所以,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合理地运用师生互动环节,确保小学数学的高质量教学。

摘要:在一堂精密的数学课中,老师想要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其中课堂师生互动是特别好的方法。它可以调动学生参加到课堂中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渴求和师资力量,甚至是学生以后的发展前景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了在小学数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给课堂带来怎样的效果以及老师在经过课堂中师生互动实践中进行反思,对师生互动有新的看法以及如何正确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方针

参考文献

[1]黄秀美.师生互动,创造有活力的小学数学教学[J].吉林教育,2014(1):119.

上一篇: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下一篇:健全我国环境会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