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2024-05-14

互动(通用12篇)

互动 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 语文教学要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喜欢、尽情施展才能的课堂。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尤为重要。怎样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舞台,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切入:

一、与文本对话, 乐在其中

与文本对话是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课文的意境、出处, 多角度地体悟课本, 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 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根据文本提供的语言描绘, 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到乐趣。如, 《黄山奇松》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 描绘了黄山三大奇松的形态各具特色。文本中有许多语句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能带领学生很好地走入文本的意境中, 所以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课件导入,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在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画面中进入文本, 感受奇松的魅力, 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 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学到“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来,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一句时, 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 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他们会热情地说欢迎远方的客人、中外朋友们, 你们好……”学生涨红了小脸, 纷纷充当起好客的主人。 接着学生又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 而且, 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 是基于文本, 又高于文本的创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 而是有感而发的一种情感, 在这种情感中, 教师不再只是引导者, 而是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学习的乐趣融入其中, 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也得以体现。

二、与同学交流, 探索无穷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可以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鼓励评价来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 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 我就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 看到父亲的来信, 你会在回信中说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 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 或个人自学, 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语言越来越完善, 想法越来越充实,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 学习的劲头日益高涨, 在探索中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现。

三、与老师互动, 受益多多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教材理解交流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以前的一言堂,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让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 会让学生受益无穷。如, 在讲授《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 讲到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他们漫步时、家庭聚会时、会前会后都会演奏乐曲, 我放了一组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伴奏, 企图让乐曲带着学生进入文本, 尽情地领略维也纳人的风情, 可五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好像放不开, 我拿起书本, 先入为主, 欢快地读着, 并邀请我班的小绅士小淑女加入其中, 就这样, 学生很快置身其中, 有感情地读着、享受着…… 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 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孩子, 相信他们的能力, 给他们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 让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舞台。

互动 篇2

武侯科技园小学·崇州梓潼小学·新津顺江小学

2012--2013互动联盟总结

尊敬的武侯科技园小学、崇州梓潼小学、新津顺江小学的各位领导、老师:

城乡教育互动联盟是一项旨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2009年5月,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牵头下,成都武侯区与新津教育局签订了《教育互动发展协议》,开始了城乡百校结对互动联盟工作。2010年 1月,新津顺江小学与武侯科技园小学成为新津·武侯教育第二批结对学校。2010年7月,武侯科技园小学、崇州梓潼小学、新津顺江小学召开三校互动联盟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务实求效”的联盟原则,随后三校在管理、教师、德育、教学、教研等等方面积极开展互动联盟工作,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同探索、教师队伍同发展、学生成长同进步、教育质量同提高的互动联盟实效。结对三年来,三校在机制上初步形成了学校领导定期研讨的“峰会制”,每学年确定工作重点的“项目制”,每学期由一个学校承办活动的“轮值制”。三校互动联盟工作扎实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学校起到拓宽视野、资源共享、提升水平、增进友谊的互动效果,在此,我代表顺江小学、梓潼小学向互动联盟牵头学校成都武侯科技园小学表示衷心感谢!2012--2013学年,顺江小学为三校互动联盟轮值学校。2012年9月,我们在崇州梓潼小学召开了三校互动联盟领导小组会议,商量确定了本学互动工作计划;2012年9月,我们参加了成都科技园小学特殊教育个性化教育案例分享活动;2012年12月,我们在顺江小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互动活动;2013年5月,我们参加了成都科技园小学“小小世博节暨国际旅游节”活动;2013年5月,我们在新津顺江小学举行了“小组合作背景下融合教育研究”活动。在这一年中,三校领导、教师求真务实,互动联盟工作取得了预期目标,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国际化案例分享暨庆祝第28个教师节的活动

2012年9月6日,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三校领导、教师齐聚武侯科技园小学,参加践行教育国际化案例分享暨庆祝第28个教师节的活动。廖春艳老师、刘娟老师、苏娟老师、和李红军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与特殊儿童共同成长的故事。“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分享的四位老师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感人肺腑的讲述向在座的所有人诠释了“教师”两个字的真正内涵,那就是“尊重、关爱”。从他们的案例中我们更加坚定全纳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特殊儿童树立生活的信心,让每一个孩子明白:我们都一样,一样的生生不息,一样的追逐梦想;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梦都会怒放。

二、同课异构促进三校教学互动 2012年12月11日,三校在新津县顺江小学,举行了 “同课异构”主题研讨活动。

三校教师围绕三年级语文《圆圆的沙粒》、数学《摸球游戏》展开课堂教学。武侯科技园小学桂真伟、童荔萍老师,顺江小学赵玉兰老师,崇州梓潼小学蔡娜老师呈现了四节研讨课。课堂中,执教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的培养,深挖教材,解读课标,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样的课题、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者,不同教法,让我们领略了教学的魅力、课堂的精彩、学生的活力。

课后,分语数两个会场展开说课、评课活动。授课者与听课者积极互动,深度交流。三校领导、新津教研室教研员作了精彩点评。教研室夏老师认为这两节数学课是一次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两节高质量的示范课。教研室吕老师指出,这是求真、求实、求精的课堂。教研室钟老师提出四简课堂,即: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方法。

三、“小小世博节暨国际旅游节”活动

5月22日,三校师生参加在武侯科技园小学举行的“小小世博节暨国际旅游节”活动。

这是三校师生第二次参加科技园小学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活动以“玩转世界”为主题,模拟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二十六个国家场景,由学生充当小导游,向各位来宾、家长介绍世界各国旅游资源和异国风情。梓潼小学、顺江小学师生积极参与其中,与武侯科技园小学的同学共同分享世界多样性带给大家的欢乐,为从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的小学生打下基础。

四、小组合作背景下融合教育研究活动

2013年5月24日,武侯科技园小学、崇州梓潼小学在顺江小学开展小组合作背景下融合教育研究,顺江小学和新津县五津三小课题组成员和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将特殊儿童的全纳教育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全面提升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将关注的目光洒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活动由课题组周敏、赵玉兰教师提供两节研究课。教师全纳理念,特别是重度残疾儿童夏家乐、高雪松的课堂表现深深地打动着听课教师。新津县教研室副主任杨丽在课后点评中动情地说道:看到像夏家乐这样的孩子,我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这样的孩子是家庭的不幸,欣慰的是这样重度残疾的孩子在顺江小学仍然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有健全的学习和生活。从这点上说,他并不比其他孩子差。科技园小学曾宝蓉校长、崇州梓潼小学领导和教师也对融合课堂教学作了精彩点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加地展望未来。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武侯科技园小学的带领下,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互帮互助的兄弟情怀,充分发挥联盟作用,为着眼学生发展,提升学校品质作了一些工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新一轮的互动联盟工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努力!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层级评改 篇3

关键词:批改示范分组互评讲评

近年来,我在作文批改讲评上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即以学生互相批改为主,老师批改讲评为辅。

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切磋,取长补短。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在互相批改中渐渐形成了浓厚的作文兴趣,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也把教师从令人头晕的“劳役”中解脱出来。

那么,作文互相批改该怎样进行呢?

第一步,宣传互相批改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

第二步,教师示范批改。教师将以前批改过的典范作文照原文刻写,将字、词、句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批改好,眉批总评一丝不苟,精彩语句用圈线标出。将这篇教师示范批改文印发每一个学生,让其模仿。

第三步,分批改小组。一般四人为一组,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匀。每组安排—个写作水平相列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小组长。每组发—个作文互批登记本,组长详细登载好每次每文批改及时的好坏典型、分数以及批改中的纪律问题和突发事件,以备教师查询、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并将此项作为评比“先进小组”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便于组织,原则上分组以座位为序,灵活调动。

第四步,明确修改步骤及内容

(一)老师首先浏览本次作文,弄清楚学生作文的优缺点。

(二)学生交换作文,本组不能批改本组的作文,每人一本。教师出示本篇训练重点及详细要求并向学生说明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使之有的放矢。

(三)计时速读1~2遍,弄清自然段落、层次关系、文章主旨、材料的详略安排,也就是整体感知。

(四)精读文章,着手批改。遇疑难问题先组内咨询、磋商,如不能解决再请教师解答。教师作为主导,来回于各组,与学生同行,打成一片,融于一体。

1.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病句的修改、语句的增删,以改为主,适当眉批,精彩语句修辞下用圈线标出。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2.文章与题目的衔接、段落之间的连贯性、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的运用、阅读小感等以眉批为主,适当修改揭示。

3.教主改者与组长商量写出修改总评,打出建议分。这是难点。

评语应以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为主要依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各有侧重,一般来说,本文侧重点是否落实,主旨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新颖,取材是否典型,扣题是否紧密,详略安排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巧妙完整过渡是否自然,语言修辞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有风趣、标点符号运用及错别字情况,记叙要素和写作手法(或说明方法、论证手段)等十二项必须择要写出六项,另外作文态度(从字迹卷面可以看出)也应予以考虑。总评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挖掘优点,也要中肯地指出不足之处,诚恳地建议,不能写讽刺、挖苦话。作文组长作好详细的批改记录。

4.要求组内每个人改一本读三本,并相应的签上批改者或读者的名字。

5.归还作文,作者再读,思考改动的地方,体会改前改后的差别,如有异议,可再与主改者商讨修改。

互相批改是实践,讲评是提高。作文讲评我们走这么两条路子。

第一条路子,学生批改完成后收上来,教师审阅,刚开始时,教师须全部认真检查验收一遍,查漏补缺不能走过场,目的是引学生上路。教师将批改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及批阅优劣整理归类,详细登记,参照小组长的记录以便在下次作文之前作批改讲评。讲评应肯定批改成绩,多鼓励学生,中肯地提出漏洞,评出1~5个作文批改先进小组。优秀的批改可当堂巡展传阅或贴出来共同观摩学习,共同提高。精彩语段可当堂点读1~20处。如时间充足,这个步骤可在互相批改之后进行。

第二条路子,当堂讲评(第二课时)学生当主角,老师当导演,以有奖竞赛形式进行。

(一)小组总评,从四篇作文中选出原文、修改佳篇,集体斟酌润色,开动脑筋,从篇章结构、布局谋篇到字词句都再改一遍。

(二)小组代表或作者宣读双佳作文,组长宣读总评语。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有宣读文章采用百分制当量计分、亮分。计分以作文总评要求十二项为主要依据,兼及发言姿势、朗读水平、竞赛纪律,以累计分排出1~5名当堂予以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调动竞争意识,同样也可将其文章贴张出来共同欣赏,在其中评出一篇最佳修改范例,同等奖励;给获奖作文所在小组授予“作文批改优秀小组”称号。

(三)小结批改情况。趁热打铁,鼓励学生适时诱导,特别要给未获奖的批改小组打气,教育他们不灰心不气馁力争下次改出好文章来。有时,竞争气氛相当浓厚,也许是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与自我表现的愿望表现。

互动 篇4

1 小说与电影文本互动的可能

单就技术层面而言,麦克卢汉在区分“热媒介”和“冷媒介”时,指出不同的媒介推动信息传达、接收和反馈的能力不同。

小说文本在叙事上,以文字为沟通符号,受众利用文字媒介所接收到的信息掺杂着个人想象。至于电影,由于时长的限制,以画面或片段叙述主题,表面上可能并不连贯,但不影响受众接收,还会产生电影特有的美学艺术,因为受众与电影之间共通意义的传与受填补了叙事中的连接空缺,让小说到电影的过程免于复制变为创新。

电影能够调动并且整合多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去转换小说中单凭文字刻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向、人物命运。各自特有的叙事技巧之间的转换,给受众以不同艺术效果的感知,相互不能替代形成的特殊差别恰好成为小说改编电影的机会空间,而二者能够相互借鉴的技巧又会成为互动的共通点。

2 电影对小说文本的解构过程

符号互动论认为,交流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才能实现信息交换。小说为适应电影这一新的媒介形式,人物、情节、结局会被二次创作,但时代空间和所要传达的意义基本不变。为了实现通过符号的有效互动,能指即形式这一中介物可以发生变化,只要所指即内容保持不变,符号所携带的意义也就不会改变,小说到电影的蜕变应运而生。

《归来》中,电影把原著中的所有人物关系简化,陆焉识与冯婉瑜之间的感情线索,被完全保留后予以放大,二者之间的感情纠葛容易引起共鸣,加上人物在弱化的时代背景下的无力与挣扎,更能直击人心,达到影片与受众的良好互动。

小说改编电影的过程,无异于一种媒介对另一种媒介的解构。这种解构,势必要用后者特有的方式表现前者,以最大化后者的传播效果。《归来》以陆与冯之间的感情为主题,但二人对手戏中的人物对白较为单薄。陆雨夜逃回家,冯与陆火车站偷会被追捕,以及影片最后冯和陆在火车站等陆,以上近9分钟的段落,仅靠画面的拼接,无对话、旁白、字幕,支撑起了整部影片中十分重要的三段情节。可见,电影特有的画面符号极具力量,足以感染受众。

陆归来前,雨夜逃跑,雨声的节奏也和角色行为的小心谨慎形成了一个听觉和视觉上的反差,类似一动一静的搭配在整体上较为协调。冯与陆在火车站被追捕时,背景音乐浑厚、凄婉,画面的刚与音乐的柔又一次形成反差。结尾,陆以旁人身份陪冯在火车站等“陆”的归来,情节安排交织着悲情与温情,平缓的配乐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反而让揪心的等待与陪伴变得柔软并寻常。

3 电影与小说文本的互动效果

从整体结构上讲,小说和电影在传与受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不容忽视。通常,受众会认为在影院观影的效果比其他移动终端好,受众会和荧幕产生强烈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由于环境的封闭性、受众观影的独立性、影像声音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带有强迫性质。因而对受众的整体感官刺激较大,容易在短时间内挑动受众的情绪,引起共鸣。受众在阅读小说时,往往身处开放的环境。由于阅读的所有要素均由受众个人把控,外力因素干预少,自我互动较强,短时的传播效果并不如电影强。

符号的表现形式区别了不同媒介,而其携带的意义通过表现形式得到转换,共通意义的让渡帮助小说改编成电影并变为电影的媒介内容。在一种新的媒介建构时,不妨将电影与其本身具有的特殊符号形式看作一个框架、一副躯干,小说的故事情节为了符合框架结构,经过有目的的再次创作,填补了框架的内容、躯干的血肉,让文字符号具象、立体、生动地搭载在电影媒介中,文字符号所携带的意义也被融贯于新的符号组合之中。当新的符号组合与意义相对应时,也会产生更深一层的内涵。

小说与电影的互动,既是小说对电影的关系,也是电影反过来对小说的关系。如今的消费文化下,电影可作为高雅的艺术欣赏,也可作为休闲的娱乐方式,比起书本,电影更能引发社会共议的话题。在营销手段上,小说和电影的宣传噱头同样都是内容本身和创作人员,电影由于参与制作人数占明显优势,且更具话题性,宣传效果更好。而且,小说改编类电影始终会把原著作为一个重要宣传素材,因此,在电影成功上映并且反响较好时,受众会关注到电影中的小说,小说的关注度会急剧增加,其销售量也会在短时间内攀升。

4 结论

小说改编类电影作为区别于小说的媒介形式,与小说所要传递的意义相结合时,将小说的文字表现符号进行整合,会产生更强的传播效果。这种效力激发了受众对原著的兴趣,促进小说的销售,形成小说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小说在创作阶段,势必会考虑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第一次的受众接收习惯考虑。在电影改编阶段,会再次顾及到市场,产生第二次的受众接收习惯考虑,与受众交流的共通意义得以深化,沟通效果。

摘要:本文基于“符号互动”理论,以改编于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电影《归来》为研究案例,运用个案分析法,探讨小说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

互动 篇5

在互动中提升

——鸠江经济开发区在“双联系”工作中焕然一新

自全区“双联系”工作开展以来,开发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根据“双联系”工作要求,以开发区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走访,细挖问题,狠抓落实,力谋发展。让开发区整体面貌在“双联系”工作中焕然一新。

一、加强基层联系,务实谋发展

1、联系村居,心联群众谋福祉

自“双联系”工作开展以来,党工委先后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赴沈巷镇保圩村、清水街道联盟社区两个联系点开展慰问活动10余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近万元。

8月,根据区委推进会精神,党工委对开发区“双联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并统一调整了联系点联系户。形成了以“书记负总责,一个班子成员负责一个联系组、对接一个联系点”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开发区“双联系”工作的展开。

截至目前,开发区双联系工作组共开展走访村居6次,走访群众20余户次,组织专题座谈会3场,党工委班子成员驻点办公、参加联系点会议累计近10个工作日,帮助联系点理清发展思路、参与联系点重大问题讨论、帮助收集、处理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和谐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9月28日,在党工委的倡导下,开发区内企业也加入了与“双联系”慰问活动中。企业家们为困难村民送上了1500元的慰问金,并向村委会捐赠了2台柜机空调和1组多功能音响,总价值1万多元,极大地改善了地方的办公条件。

2、联系企业,情系企业务发展

在做好服务基层群众的同时,党工委还将双联系工作拓展到了园区企业。

8月,在区委“双联系”工作推进会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开发区工作实际,开发区“政企互动、双联双助”工作在园区全面展开。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第一书记亲自带领开发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一线,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问计于企。并要求管委会要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及问题;对于开发区职能以外的或者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详细地做好记录,与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努力为企业提供一个高效、舒适的经营环境。

截至目前,开发区“政企互动、双联双助”各工作组共深入企业走访200余次,足迹遍及园区140余家企业,梳理问题120余个,收集建议意见5条,目前已解决问题114个,剩下的也在与相关单位进一步协调中,力争尽快解决。

通过“政企互动、双联双助”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园区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提升机关服务意识和能力,为企业发展增强了信心,帮助企业加快发展步伐。此后,我们还将把“政企互动、双联双助”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力求将此项工作覆盖到园区所有企业,常抓不懈,服务企业,助力发展。

二、加强自身建设,创新促提升

1、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开发区地域狭长,园区企业员工出行不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企业员工。此次“双联系”走访活动中,企业反映强烈,管委会收集到信息后立即与市公交总公司联系,要求增加园区T2路公交线。公交总公司已明确表示支持开发区的发展,在开发区内增加公交车辆,增加上、下班时间公交班次,为园区企业员工出行做好服务。同时,考虑到开发区内一些支道公交无法进入,管委会主动与区住建委、市住建委等部门联络,协商在开发区内人员流动量大的支道、员工人数多的企业门口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目前已安装10余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投入使用,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员工的出行。此举得到了园区企业投资者和员工的高度赞扬。

2、创新实施“2、1、6、4、4”工作模式

企业是开发区的生命,一直以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企业满意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力求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互动 篇6

一、与文本对话,乐在其中

与文本对话是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课文的意境、出处,多角度地体悟课本,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根据文本提供的语言描绘,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到乐趣。如,《黄山奇松》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描绘了黄山三大奇松的形态各具特色。文本中有许多语句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带领学生很好地走入文本的意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课件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画面中进入文本,感受奇松的魅力,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学到“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一句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他们会热情地说欢迎远方的客人、中外朋友们,你们好……”学生涨红了小脸,纷纷充当起好客的主人。接着学生又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有感而发的一种情感,在这种情感中,教师不再只是引导者,而是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学习的乐趣融入其中,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也得以体现。

二、与同学交流,探索无穷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鼓励评价来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看到父亲的来信,你会在回信中说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语言越来越完善,想法越来越充实,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学习的劲头日益高涨,在探索中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现。

三、与老师互动,受益多多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教材理解交流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以前的一言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让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会让学生受益无穷。如,在讲授《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讲到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他们漫步时、家庭聚会时、会前会后都会演奏乐曲,我放了一组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伴奏,企图让乐曲带着学生进入文本,尽情地领略维也纳人的风情,可五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好像放不开,我拿起书本,先入为主,欢快地读着,并邀请我班的小绅士小淑女加入其中,就这样,学生很快置身其中,有感情地读着、享受着……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让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舞台。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嘉定路小学)

互动 篇7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 互动升华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征, 虽然有着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 但这些都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 加之教师照本宣科式教学, 因此历史给同学们的印象与感觉就是“遥远”、无用。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 借助多媒体、对联、歌谣等生活化方式与手段, 联系时事新闻、生活热点等, 设置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 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距离,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知识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感受历史就在身边, 与生活息息相关, 懂得学习历史, 可丰富生活阅历, 将历史视为乐在其中的趣味活动, 更主动地探究, 更积极地参与, 如此才会有课堂上的师生深入互动与对话。

如教学《儒学的兴起》时, 由当今的读经热、国学热、祭孔热等文化现象导入, 引发学生思考:儒学究竟有何魅力?儒家思想的地位是怎样得以确立的?这样, 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着手, 将现实和历史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给课堂互动奠定基础。课堂上, 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合作来探究: (1) 儒学在汉武帝时备受尊崇, 而后成为我国主流思想, 那儒家思想给后来的历史带来什么? (2) 现代社会, 儒学独尊地位已变为历史, 然而复兴儒学是不少人的精神诉求, 请问我们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祭孔热”“读经热”等文化现象? (3) 还有人说, 儒学可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转变, 对此, 在座的你们有何想法呢?这样, 由现实切入历史, 由历史回归现实, 引发学生思考, 互动升华, 提升认识。可见, 在有效教学与互动中, 问题的设计只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同时抓住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的有机契合点, 就能引发同学们的思想震撼以及心灵启迪, 而不是纯粹地看教学气氛的活跃与否。

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 多向互动

在历史教学中, 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 或者设置的问题情境比较单一化, 局限于课本内容, 答案与标准非常明确统一, 是现成定论, 扼杀了学生发散思维, 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索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影响课堂沟通与互动。另外, 由历史课程标准来看, 要重视探究学习, 指导学生敢于多角度、多方位提问, 把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有关方法。这其中就隐含着开放性的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打破单向思维、定势思维。这样, 当学生思维活跃时, 他们才会更主动地参与交流与讨论, 实现互动对话。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 探寻弹性化、多元化结论或答案, 给学生预留广阔思索空间, 使其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能力, 整合表层认识与理性思考, 结合所给材料, 联系所学知识, 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得出不同结论与理解, 而不是异口同声、千人一面。这样, 互动与对话才会更有效。

如教学《辛亥革命》后, 可设置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1) 倘若你们穿越时空, 变成了孙中山先生, 会怎样构建“中华民国”? (2) 假设袁世凯没有窃取革命果实, 孙中山是否可以完成“民主共和”的梦想?请分析并说明原因。这样, 通过开放性问题, 可引发同学们多元看法, 使其主动参与讨论活动, 发挥想象思维与创造力, 表达不同想法。当然, 若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需深入探究“民主共和”, 以事实说话, 促进生本交流。可见, 思维的多向度, 并非信马由缰, 结论的多元化, 绝非随心所欲, 需要符合题意, 注意史论结合, 避免空发议论, 胡说一通。另外, 在不同观点碰撞下, 会形成智慧与思维火花, 深化师生、生生互动, 培养学生不拘泥、勇于批判与创造的习惯, 而不是死守课本、人云亦云。

三、提出阶梯式问题, 互动对话

放眼传统教学, 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即便在新课程背景下, 有些历史教师也未落于实际, 对学生个性重视不够。如在设计问题时, 未兼顾学生整体与个体差异, 在课堂上,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 常常是几个优秀生回答, 其他学生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而“噤若寒蝉”。长此以往, 出现“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也不足为奇了。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为了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 教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教学原则, 考虑学生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差异, 设计阶梯式问题, 适应全体学生, 也顾及个体差异, 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使其在教师引导、点拨之下, 思维步步深入, 实现师生互动。

如教学《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 教师可将本课知识分解为若干阶梯式小问题, 紧扣问题开展教学, 比如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何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等等。同时, 可让学生当当老师, 讲解分析。这样, 给学生创造自主展示的平台, 而台下的“听众”也会更认真聆听, 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他人讲解, 质疑提问, 引发讨论, 促进师生互动。

互动 篇8

一、兴趣引路,设计互动活动

要想去除学生心中“语言学习是枯燥的”这一观点,教师必须以兴趣引路,设计多种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刚刚踏入初一的学生,教师可以联合学校举办一次年级“英语书法比赛”,让学生的认识在这次书法比赛活动中得到提高,认识到英语书法与中文书法同样重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将英文书写得更漂亮。又如,在学习完牛津英语7A中的Unit3 Welcome to our school这一单元后,教师举办了以“Beautiful school”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由于考虑到设计手抄报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程序,从资料搜集到版面设计,再到文字填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完成手抄报。为了设计出精美的手抄报,学生们一起交流设计方案,一起填充资料内容,在互动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再如,在学习完牛津英语7B中的Unit6 Outdoor fun这一单元后,教师举办了以“户外活动”为主题的英语角。本次英语角活动的举办由学生负责,教师只负责指导工作。为了出色举办英语角,班上的学生共同商讨各个环节,在互动中使得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除了组织上述活动,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举办喜闻乐见的英语晚会、英语知识竞赛(可以以小组抢答的形式展开,避免单纯的书面形式)、演讲比赛等。在各类活动中,学生积极互动,相互感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二、课前预习,引导互动学习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设计轻松而又符合学生兴趣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中的Unit1 Pastand present Reading Time have changed这一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因此,教师设计了如下演习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现出阅读文本中描述的变化内容。为了圆满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提前阅读文本内容,再思考以何种形式展现变化。在课堂展示中,很多小组以图片加英文解说的形式展示变化。如出示小组学生手工绘制的形象对比图:旧房子与高楼大厦、旧影院与新剧场、清澈见底的河流与遭受严重污染的河流等,通过图片展示变化和差异,能使人更容易明白变化之大。在展示时,小组成员有的负责呈现图片,有的负责英文解说,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表达机会。从学生的课堂展示成果来看,学生基本都能通过互动高效地完成任务,并找出变化所在,助推英语阅读教学。

三、情境创设,激发互动欲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其中,情境创设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教师以教材为依托,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兴趣,加工成有效的情境,将学生的互动欲望、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6 Food and lifestyle这一单元时,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习。《舌尖上的中国》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广为传播,很多学生都自称“吃货”。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并引导学生:现在,大家都自称“吃货”,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你会做哪几种食物呢?很快,有学生回答:I canmake dumplings.(我会做饺子。) 教师继续引导:How tomake dumplings?(怎么制作饺子?)现在回答不出没关系,小组合作将包饺子的过程以英文形式呈现出来。很快,通过小组互动,学生就可以用几个词语描述包饺子的过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视频辅助情境创设,有效地将学生的互动兴趣带动起来,从而促进后续教学的开展。

四、角色扮演,提高互动效果

调动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提高互动效果,这需要一定的活动做牵引。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喜爱的角色扮演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交际欲望,提升对话效果,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中的Unit2 Travelling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互动探讨,增强互动效果。本单元的话题是“旅游”,有的初中生已经跟随父母外出旅游多次,有一定的旅游经历。因此,本次教师设计的角色扮演活动是:请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你去过的或者是你熟悉的著名的旅游城市。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角色扮演活动,由一名学生扮演“小导游”,其他三名学生扮演游客。在导游介绍后,游客需要随机提问,并由导游作答。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选定景点,设计对话,拟定角色;同时,学生还需要思考问什么问题“,导游”应该如何作答等。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过程。由此可见,一定的角色扮演活动能够促进交际,更能增强互动效果。

五、结合生活,拓展互动空间

互动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将互动延伸到课外,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定的任务,拓展学生的互动空间,让学生在不断互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B中的Unit4 Finding yourwa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作业,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完成。任务如下:请与你的小伙伴一起绘制本市的简单地图,并标上几个地点,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请与你的搭档一起根据你们所绘制的地图,设计有关问路的对话,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项任务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在地绘制地图,再选取地点,进行对话交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互动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在任务开始前,教师可以提供句型,如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ow can I get to...?Walk along this street and turn right.等。学生根据对话需要,灵活运用句型创编对话,从而强化对单元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互动 篇9

一、有效的提问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

(一)提问应把握要旨,拈精取要

《孔乙己》一文,它有两千多字,浓缩了深广的现实内容。我们就要用睿智的眼光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课文的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抓住“快活”两字提问设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提要”。这一节课我们围绕这一段落,探讨四个问题。1.孔乙己使那些人快活?2.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你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3.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他本人快活吗?4.鲁迅先生写这些人的“快活”用意何在?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循循善诱,学生心中存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提问应由易到难,化难为易

难和易是相对的,所谓“难”,是问题较难,思维的工序多了几道;所谓“易”是问题相对容易,思维工序相对较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单靠一两个问题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从高处出发,从整篇课文来谋划,由易到难,由表到里,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不能马上解答,教师可以在这几道工序中引导他们解决一两道,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较简单的问题。

(三)提问应旁敲侧击,注重启发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样一句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教师可以这样问:“我的儿子,就是我父亲谁?”学生马上会回答:“父亲的孙子”。教师接着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惦记着他的孙子呢?’”这样的提问一定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可引导学生想到这句话是作者表达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表现对“我”的宽容和挂牵,因为惦记“我”很深,所以还连及“我的儿子”,如果说成“惦记他的孙子”那就显得与“我”无关,不能表现对“我”的深刻惦记了。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互动过程。

二、灵活的教学机智,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

(一)灵活的调适能力

调适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调适。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调整教师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

听过一位老师教《春望》一诗,有位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溅泪?为什么恨别?”那位老师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顺势问:“谁在溅泪?谁在恨别?”学生们思索着,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可能是作者杜甫,因为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安史之乱途中的耳闻目睹。有的学生说,可能是花、鸟,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移情于物。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感情。学生在思考问题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睿智的幽默能力

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有一精彩例子:钱先生有一次在外地借班上课,钱先生即兴说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课后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今天给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位同学这样回答:“钱老师嘛,不戴眼镜,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上有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钱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于是,钱先生接着问:“你们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傻在哪里?”顿时,学生争着举手,要求发言:“这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长相,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钱先生顺势一点:“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首先必须抓住特点。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在这里,钱先生从具体的课堂情境入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给课堂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气氛。

三、分层教学是师生有效互动的保障

(一)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训练

语言教学训练应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得。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孔乙己身份地位时,可以设计下列三个层次的问题:(1)他外貌、穿着分别怎样?(要找出原句)(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相关词、句进行分析)(3)这些交代与小说后面的情节有何关联?(要联系结局分析)上述三个训练层次,可以让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同一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评价

同一层次训练题,教师也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训练,对在反馈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从他们实际水平出发,实施针对性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热情,才能切实达到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才能切实提高整体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互动 篇10

现代英语教学及新课标的要求使英语教学被重新认识,以往的“教授型”教学逐渐被“互动型”课堂教学形式所取代。小学中年级学生共同特点是积极的尝试性。愿意主动参与,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根据这个特点在课堂上就应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同时互动形式应丰富多样,不失趣味性,让英语课堂快乐互动活起来。以下是我通过一节公开课进行的互动教学的尝试和实践。

案例:

在Chapter1 Buying snacks中,进行了以下设计:

Sing a song “I’m hungry”

Quick response.(Show the pictures of snacks.)

Work in pairs.

Play the Super E-book.Ask and answer.

Games:Who is your best friend.Happy face,sad face.

Chant: Does,does,does he/she like…?

Yes,yes,yes he/she does.

No,no,no he/she doesn’t.

Work in groups.

一、互动教学的方式

1.趣味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大多学习都是凭借着兴趣。只有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让学生乐于学。

(1)歌曲。英文儿歌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本节课中我在课堂的一开始,运用儿歌“I’m hungry”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开始新课的学习。这首英文儿歌朗朗上口,学生都很喜欢唱,音乐响起学生不自觉地拍着手唱起来,不仅使他们兴致盎然,注意力集中,同时还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当课堂进行到大半时,孩子开始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我用一首迪斯尼歌曲“It’s delicious”来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不自觉地拍着手唱起来,疲劳感顿时消除,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即将引入的迪斯尼情境中。

(2)Chant。Chant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运用音乐运动节奏可以使其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长时间产生兴奋的情绪,达到长时间的记忆目的。例如本节课教授的是主要句型是问答Does he/she like…?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学生在有节奏的Chant中不知不觉得反复操练了该句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添学习乐趣,还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熟记教学内容。

2.动作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好动是小学生的最大特性,在课堂上要他们乖乖地坐着听讲40分钟比较困难。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善用肢体语言,赋予枯燥死板的教学内容以生命,教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动起来,和学生有效互动起来。肢体语言具有形象、指示、表情等多种功能,适当的动作语言,往往比繁琐的讲解来得简明生动。本课教授形容词:sweet,sour,hot,salty时,我用表示这四种味觉的动作来向学生展示这四个词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这几个抽象的词语教授难题迎刃而解。接着我带领学生一起跟着我学做这几个动作,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在与老师的互动模仿中,学生兴致勃勃,全身心投入。

总之,丰富有趣的体态语很受中低年级学生的欢迎,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体态语,教学目的很容易达到,重难点也被简化了。学生更有兴趣,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

3.游戏化。小学英语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而游戏教学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教学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互动教学形式。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大部分还是根据兴趣来学习。游戏的形式就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传统的机械操练在游戏的形式中变得生动有趣。本节课采用了两个小游戏。一是请两个学生上来,A学生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另B学生他喜欢吃什么零食,然后请全班同学用句型“Does…like…?”来问B学生,以猜出A学生的喜好。此游戏使学生兴致高涨,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大面积操练了所学句型。而在讲台上的同学不断地用句型“Yes,he/she does.”或“No,he/she doesn’t.”来和台下的同学互动,学生在此游戏的外有趣形式下,实际上充分的操练了所学句型。同时在你猜我答的这种热烈互动气氛中也进一步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

4.情境化。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成为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教育理论学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他学到的语言材料。”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表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做到教学情境化。

例如在本节课最后教师引入了一个迪斯尼的情境,运用了学生都很喜欢的几个迪斯尼人物,让学生和这些他们喜欢的人物互动起来,把他们邀请到自己的小组,讨论他们喜欢的食物,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创设的一个情境当中来实际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做到活学活用。迪斯尼人物学生都很感兴趣,在小组合作对话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对话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参与热情高,语言运用积极主动。创设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课堂上搭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英语,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互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互动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要很好地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优势。而互动型教学的有效运用又对我们小学外语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有效互动。教师要充分的信任,赏识和善待学生。要和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英语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每一次心灵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为孩子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是学生和教师情感互动的最佳时期。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许多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这位老师,信任这位老师,而乐于接受他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

2.提升理论水平。我们的许多教学决策都是以相关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师通过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能更准确地把握小学英语课的性质、目标、任务、要求,将这些语言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交际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联系起来。只有理论提高了,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才有深刻的认识,才会真正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才会积极主动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提高教学技能。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必须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驾御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教师的素质、整体修养。教师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技能之外,对素材(资源)的开发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善于把生活中的、身边的资源转化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我们课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

三、结束语

互动型教学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它是符合时代要求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先进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值得我们每位小学英语教师的思考。

摘要: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话语活动和信息交流的机会,是课堂第二语言教学的有效方式。本文在分析课堂互动实践实例的基础上,从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其及对老师的要求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互动 篇11

关键词:初中美术;互动教学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美术课堂是动起来了、热闹了,但是为互动而互动,没有学生的思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一、课前预习先行,确立目标方向

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之间最直接的互动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在美术课堂上,师生都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备课,学生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只有两者都做好了准备,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预习前,美术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能力安排预习内容,并针对预习内容提出不同要求。在教学中,预习题目以及互动内容的安排都可能会影响预习的效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乡土艺术的瑰宝”时,教师就可提出以下要求:请观察当地有特色的建筑或者环境艺术体现了哪些有关少数民族的元素?如博物馆、街头雕塑等;收集一些与当地民族特色相关的图案符号,如服饰、纹样等;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对比。通过收集与教材相关的预习资料,学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民族元素,使之更加热爱本土艺术。由此可见,预习不仅是深化学习目标的方式,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阶段。

二、课堂师生互动应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改革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过程本身会比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外,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找吹画的最佳表现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转变观念,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结果学生创作的作品很成功。此外,我认为课堂师生互动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成果,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采用多媒体的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为了提高美术课堂的互动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美术,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们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一些美术问题变得更加抽象和虚拟化,然后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和判断其作品的原貌和不足之处,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以及感知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美、创造美、弘扬美。

四、全班互动,寻找优点,体验成功

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五、师生评价间的互动

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认可。应该说,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去评价学生的作业,就能够使其在美术学习中总是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多进行鼓励表扬,尽量不要批评或者挖苦自己的学生。在處理学生的作业时,一定要真诚和善,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并且针对学生的优点及时地进行称赞表扬,使学生对自己的长处能够有所了解,进而有效地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具体评价时,要注意评价语言的人文化,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婉转性,不要给学生压力,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讓学生在一种相对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我们崇尚的学习过程应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感悟、创作。

综上所述,互动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互动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形成丰富的课堂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为上美术课有“意思”,真正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张蔚霞.在观察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创造美——谈初中美术设计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32).

互动 篇12

一、互动教学策略的意义

数学的教学过程, 实质上是一个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之间进行互相沟通的过程, 其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其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教师则发挥组织、帮助与指导的主导性作用, 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实施, 体现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所进行的“教”和更加积极、自主的“学”的精神,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向平等交流的方向迈进, 加强师与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合作、对话、交流与碰撞的良好关系, 进而实现知识的构建。

互动教学策略, 不只是师生之间的简单对话, 而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 促进学生数学精神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 激发小学生的互动学习兴趣与热情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注意力不易集中, 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实现师生之间丰富多彩的互动对话, 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互动关系。

例如, 在“认识三角形”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首先呈现一个三角形, 并告之两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 然后进行启发式提问:“你能否猜到, 这个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多少么?”这时, 学生也会集中精神, 兴致勃勃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有的学生会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认为如果第三边是最长边, 那么其长度应该小于7厘米;而如果第三边是最短边的话, 那就应该大于1厘米的结论, 等等。

学生在踊跃回答的同时, 其兴趣也得到了充分激发, 这种说一说、猜一猜的互动教学过程, 也会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 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与交流精神的建立。不同人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都各自不同,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是一种培养其互助互补、团体协作精神的良好体现。

例如, 在“位置”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教授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知识后, 可让学生4人组成一个小组, 充分将其所认知的位置关系进行整理与思考, 然后踊跃发言。比如, 过马路是否应该靠右侧通行?每个学生的家在建筑物的第几层, 左边与右边的邻居都是谁?模拟去电影院看电影, 能否按照自己的电影票信息, 正确找对自己的位置呢?等等。一系列位置问题的提出,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提高其主动实践的能力, 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与课外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形成思维的互补, 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进行个性化感悟, 拓展其数学思维空间, 全面提高其素质与能力。

(三) 设置明确的互动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健全, 很少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 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 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为基础, 设置明确的互动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基本知识与经验技能的获取, 关注其学习热情的激发, 重视其学习方法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例如, “烙饼问题”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并感悟统筹安排, 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合理用时间。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立足于这个中心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每一次都只能烙两张饼, 且两面都要烙, 每面需要三分钟, 那么怎样才能使烙饼时间最短?如果烙三张饼, 怎样才是最节省时间的烙饼方法?提出这些问题后, 学生会很难想出问题的答案, 因此, 教师就可以运用事先准备的教学道具, 让学生分为小组, 亲自动手摆一摆, 模拟烙饼的情境, 并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思考怎样烙饼才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 等等。

这样, 在引导学生实地操作的同时, 感受多元化的方法, 寻找最优的解决方式, 鼓励其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受, 了解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上一篇:高职人才培养策略下一篇:工业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