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互联

2024-07-24

互动互联(通用12篇)

互动互联 篇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 网络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它为网络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是协作学习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给教学活动本身带来了互动便利。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互动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为该模式运用于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互动学习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 不仅深刻改变了网民个人的生活形态, 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外部学习环境, 同时还为双向交流上提供了一些列的工具, 使在灵活主动的学习在网上成为可能, 而将要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人们的学习任务和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学习以其跨领域、跨时空的优势, 日渐成为新时期备受青睐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何让学习者们在网络下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交流互动的学习, 这已经成为了网络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了。网络教学的特点就是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互动学习的理论来加强学习者, 所以就要在教学中掌握好网络环境学习的特点, 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文对互联网下的互动学习如何进行作以下探讨。

1 开展互联网下互动学习的必要条件

1.1 提高学习者的网络素养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对于我们的学习者, 基本是初高中的学生, 其心理并不成熟, 很容易沉溺于网络中, 网络成了部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 其实网络是一种中性的东西, 其善恶取决于使用他的人。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一方面, 引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指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 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威信, 严正向学生们申明上网的基本原则, 要遵守国家有关网络、通讯方面的政策法规, 做到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的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的效果加以评价, 学习者也有机会提出个人意见, 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及时加以吸收、总结和反馈。这样, 学习伙伴在协商、讨论、认同、感染中能得到最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取长补短, 产生群体效应。以此来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专注性。

网络环境下互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互动活动是否发生、如何进行完全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而定,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要经常进行个人反思, 吸取他人经验,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同时它又是一种民主的群体思维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 有一定共同目标的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启发, 协同合作。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获取他人的想法, 论证自己观点, 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学习者应掌握的学习技能及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学习需要有较强的技术支撑系统, 如网上同伴互评系统、网络化的学习档案管理系统等, 这需要一定操作技能。只有学会网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才能在互联网上面对上亿个站点构成的网状结构, 从容地探索信息宝藏。网络学习必须具备与人交流的基本技能, 交流手段主要有E-mail, 当然还有如今应用最广泛的QQ聊天、以及近来比较火的个人微博等等。若要与人及时沟通、探讨, 就要学会利用聊天室或其他网上技术手段来与人进行即时或延时的信息发送与反馈, 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 并具备一定的查询技巧、信息发布和网络参与技能, 这些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网上学习的基本技能。

网络环境提供多样性、开放性以及时效性的信息资源, 但增加了学习者学习的盲目性, 使学习者无所适从。面对浩如烟海、变化无常的信息, 应该选择什么、如何选择?因此要做一个整体的学习计划, 也要有一个每学期的具体安排, 至少每周要有学习安排, 以后就按照学习安排表进行学习。例如每周安排多少业余时间网上学习、多少时间整理学习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把学习中已弄明白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安排一次网上交流的活动, 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2 网络环境下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2.1 学习者与网络之间的交互活动

学习者借助计算机、手机等设备, 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在这种互动学习模式下, 学习者可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 按照自己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这种方式下, 需要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2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活动

学习者与之间的交互活动是指发生在多个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学习者之间可利用电子白板、中继会话或多用户会话系统来进行同步交互学习, 也可以选择使用QQ群、电子邮件、个人微博等方式进行即时交流。多个学习者之间通过交互活动, 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 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圆满方案, 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在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2.3 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

在课堂内, 在网络多媒体教室因为配有大屏幕投影仪、电脑、互联网等, 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网上点播课件师生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课堂外,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 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予以回答。同时也可以教师通过交互界面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 通过交流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在这种交互后动中教师常常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 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3 结语

总之, 好的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网络传播导致社会的信息化, 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打破了传统的以纸质书本为基础的“孤立”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在交流互动中自我组织, 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方式赋予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动态控制的权利。对学习内容的呈现和学习进度都可自行控制, 不仅拓宽了互动内容的广度, 也提高了互动的深度。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要认识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活动是一个人非常复杂的过程, 如果运用不当, 可能会误导学习者, 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有效地进行互动学习, 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丽春, 谢安俊.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学信息化研究[J].中国高等教学研究, 2007 (8) .

[2]孙杰远, 唐剑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学苑出版社, 2003 (7) .

[3]论玉玲.如何利用网络有效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 2007 (28) .

[4]刘萍.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 (6) .

[5]贺东光, 孙博文, 孙百瑜.网络教学协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 2010 (2) .

互动互联 篇2

说到网络互动营销,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关键词:网络营销和互动营销。对于网络营销,大家并不陌生,笔者在本文就不多做叙述;而对于互动营销,我们可以从传统的营销渠道得到正确的解释,比如一个公司搞个营销的活动,找个广场,弄个条幅,找几个公关,开始现场互动登记送奖品,这样的形式就可以叫做互动营销。互动营销重点强调的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进而提供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带动销售的目的。

而网络互动营销恰恰是网络和互动营销的完美结合,网络互动营销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体实施的双向营销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反馈信息,企业把收到的这些反馈信息用于产品的设计和规划上,为企业的市场运作提供支持。

那么作为企业而言,怎么才能有效实施网络互动营销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网络互动营销需要客户的精准定位

互联网多达几亿的网民,这些网民分别从事各种各样的行业。一家企业的客户群体都是特定的,你不可能把这些网民都当成你的目标客户群,所以企业在做互动营销前要将活动的目标群体进行有效定位,定位时要根据自己的产品来寻求定位的人群,这样互动才会增加效果。举个例子,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定位的客户群肯定是一些学生或者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群,如果把目标客户定位为一些牛人、大佬,那这家公司离倒闭就不远了。

二、网络互动营销需要具备吸引客户的活动内容

在确定好目标客户群之后,就得制定互动的活动内容了。由于营销人群的特定化,来的人群中无非是网络上经常活动的人群,有相当高的网络经济经验,所以活动内容要求应当很高,怎么设计出一个活动,让它既有可玩性,又有很强的营销意识,并且能对你的目标人群产生粘性,这是这个营销载体所必须要做到的。

三、网络互动营销需要制定活动细则

制定细则的目的只有一个,勾起客户的消费欲望。所以,针对自身企业的特定客户群体,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一步步的走进企业设计的“陷阱”当中。在互联网上,类似这样的活动细则有很多,比如注册送100元现金券;邀请好友注册送大礼;在电商网站消费一定的金额包邮啊等等还有很多。其实,制定这些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用户买单。

四、网络互动营销要能够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网络互动营销的出发点是能够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而怎么才能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呢?这就需要性价比高的产品及长期坚持稳固的服务支持。其实,一切的营销手段都要以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以欺骗、虚假等手段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盈利,但就长期而言,虚假的营销只能会使企业加速灭亡。

互联网下互动学习模式构建的探索 篇3

关键词:互动 学习 探索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进入学校和家庭以后,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而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互联网提供了一系列进行双向交流的工具,使得在网上主动、灵活地学习成为可能,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博闻强记已不是人类大脑的主要任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但不少学生面对丰富的资料和信息觉得无所适从,一个置身于信息汪洋之中却对之束手无策的人,将在网络时代失去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因此,促进正确有效的多种方式的学习,也是互联网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如今国内外许多人在探寻更多更新的学习模式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对网络利用的重点就是主动地参与。网上学习就是一种主动参与的、交互式的学习过程,师生、生生、学生与互联网之间是有机关联、相互交融的。教师以网络为依托,进行分层指导、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化的互动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且采取必要的学习监控、测评措施,维持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联系和多种形式的互动对话关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互动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全方位地进行感受、判断、适应、实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构建互动学习模式的前提

(一)教师的引导

1.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意识 在步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应当让学生明白,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具有生存所必需的本领和技术,为了学习也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国际事务和外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并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合作共事。提醒同学们要遵守国家有关网络、通讯方面的政策法规,不散布、不传播反动和黄色的信息,要文明用语,尊重别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经验,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互动协作和实践创新的精神,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互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个活泼而富有个性的愉快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学习。

2.学法上的指导

一个人重要的不是记住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当他需要知识时,知道用什么手段、到哪里去获取知识,因而教师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教师在学法上的指导是学生成功地利用网络从事学习任务的关键。上网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网络学习,会用网络学习,点拨和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检索技巧,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的过程。网上信息充斥,但不乏垃圾,尤其是色情、暴力等不良的信息比比皆是,在不受控制的网络空间里,面对这些东西,要教会学生选择,决不涉足。另外,网络病毒及黑客随时可能破坏学习者使用的电脑和网络学习资源,对此应提醒学生要有心理准备。培养和训练学生网络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些著名的学习网站,使学生便捷、高效地从网上获取知识、信息和技能。

(二)学生自身网络素质的重构

1.掌握网络学习技能

网络把世界联成一体,只有学会网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才能在互联网上面对上亿个站点构成的网状结构,从容地探索信息宝藏。网络学习必须具备与人交流的基本技能,交流手段主要有E-mail,当然还有公告版(BBS)、讨论组(Vsernet)和网络会议(Conference)等等。若要与人及时沟通、探讨,就要学会利用聊天室或其他网上技术手段来与人进行即时或延时的信息发送与反馈,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并具备一定的查询技巧、信息发布和网络参与技能,这些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网上学习的基本技能。

2.制定好学习计划

初次接触网络的学生,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苦心折腾好长时间却一无所获,要做一个整体的学习计划,也要有一个每学期的具体安排,至少每周要有学习安排,以后就按照学习安排表进行学习。比如每周安排多少业余时间网上学习、上网学习的一些方式——参加答疑、做作业等,要把在线学习中已弄明白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为今后复习、考试提供方便。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学习的模式

1.教师——学生互动

课堂内,在网络多媒体教室因为配有大屏幕投影仪、电脑、互联网等,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网上点播课件,师生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课堂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习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教材自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BBS、电子邮件和约定的在线答疑咨询有关问题,获得教师的帮助。

教师应该常去浏览个人网页(博客)、QQ空间,通过QQ与他们交流。还可以建立班级公共邮箱,让学生们把作业通过邮件发给老师批改。远程教育与传统教学相比,把每次只能向20~40个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巧直接提供给整个世界。在远程教育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学生须认真及时地在线提交作业,完成作业将是参加考试的前提条件。

2.学生——学生互动

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学习使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每个学习者都具有了多重的身份,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求学者,又可以是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网络学习活动,并成为学习的主题,从而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进行学习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如课程论坛、E-mail、学生社区(BBS)、语音视频等。可以到论坛发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进步。

3.学生——互联网互动

网络资源丰富而多彩,学生交流包括问题解答、视频聊天、邮件管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通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与网络上的信息联接起来,进入成千上万个图书馆和资料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即时练习、网上答疑、讨论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巩固所学知识。现在很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使用QQ群聊、UC聊天大厅、Yahoo Groups等进行即时交流,收效很好。

4.学生——手机互动

移动学习需求潜力巨大,学生和教师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如无线上网的便携式计算机、PDA、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与学习的活动。只要能够实现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飞机场、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手机一直没有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一个重要原因是屏幕尺寸不够大,随着大尺寸彩屏技术的成熟,手机学习将会迅速普及。通过手机阅读新闻报纸、课程信息、考试信息、答疑资料等,了解、掌握这些信息,可以使你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并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网络传播导致社会的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纸质书本为基础的“孤立”的学习模式。中国是一个学习大国,仅在校大学生就有2000多万,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在职人员。网络学习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成为师生及每个社会成员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网络学习具有多元互动的优势,互动学习形式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自由支配的空间,给教学活动本身也带来随时、随地、随意的互动便利,并产生适应性,因而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春,谢安俊.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学信息化研究[J].中国高等教学研究,2007,(8).

[2]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此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网络环境下多元学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0JY39。

数字报互联网互动平台研究 篇4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不断涌现, 新媒体的影响日益增强, 这使得人们对报纸的依赖越来越弱。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 多数报媒都没有退却, 而是进行数字化转型, 众多知名报业集团都投入大量资金来建立自己的网络版。数字报在发展中初期仅是建立电子版本, 成立网络版, 而在后来主要表现为集中优势资源, 建立新闻网站, 而这其中, 数字报互联网互动平台建设是重要的媒介融合方式, 出现了一批影响较大的报网互动报道。

报网互动内涵

在数字报发展过程中, 报网互动作为一个重要概念于2006年被提出, 并迅速得到响应。报网互动, 即报纸与互联网两个传播媒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来说, 报网互动的实质就是不同传播媒介的融合, “不同形态、不同介质的媒体打破固有界限, 紧密团结在一起, 这是媒介发展的趋势”。

从范围上来说, 报网互动不仅包括报纸与互联网, 同样也包括报纸与手机网等广义上的网络的互动。而从形式上来说, 报网互动主要包括五种形式:第一, 在互联网中的网络论坛、BBS上发布某一话题, 引发网友的讨论, 再通过报纸对网友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报道;第二, 将报纸上刊登的消息, 在网络上发布, 引起读者与网友进行讨论, 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后续报道;第三, 在数字报的侧边栏直接开展对某一问题的调查,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互动;第四, 采用即时通讯软件与读者进行一对一交流, 收集新闻线索、新闻资料;第五, 举办报网互动论坛, 即通过报纸、网络、演播室等媒介进行传播。

数字报互联网互动平台探讨

1新闻来源的互动

数字报与网络新闻来源的互动, 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即把报纸上的内容复制到网络上, 采用的是网络电子版的形式发布。随着“报网互动”的深化, 互联网对于数字报新闻来源发展到编辑加工阶段。从灵活性上来看, 商业网站利用报纸等传统媒介的新闻来源方面比主流媒体的网站更加灵活, 商业网站如新浪网等门户网站, 除了转载主流报纸的新闻外, 还利用其经济实力向记者进行独家约稿, 这就形成了比较优势。

而数字报与互联网之间新闻来源的互动, 除了网站采用报纸等传统媒介的新闻外, 还包括数字报引用网站新闻。随着报网互动的深入, 互联网成为普通网民参与社会事务的一个重要平台。除了报纸的记者在新闻网站上搜集新闻来源及网络爆料以外, 互联网上的新闻来源还充实了数字报的版面, 如《南方都市报》的“网眼”版, 《南方日报》的“网事焦点”栏目等。

2广告价值延伸的互动

互联网网站主要依靠的是流量及访问量来吸引商家以增加广告投放力度, 由于免费的数字报纸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使得网站流量增大, 进一步对网站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最终吸引商家来投放广告。

如今的数字报纸推出, 最为受益的是数字技术提供商。报社尽管是报纸内容的生产商, 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因此报社无法全面整合全部的报纸资源。在这种形势下, 报网互动可以扩大受众范围,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 一次广告投资可以在两种终端发放广告, 吸引力大大增强, 广告的份额也就上升。广告营销的重要资源是媒介的收视率、覆盖率, 理论上平台越大获取资源、占有市场的几率越高, 数字报互联网在广告上进行互动, 能够使双方的广告投放量显著增加, 从而弥补了报纸营销的不足。

3价值观的互动

(一) 人才的互动

就当前来看, 只有依托与传统媒体建立的新闻网站有一定的新闻采编权外, 新浪等门户网站只有在体育、娱乐等领域有少量的原创新闻, 而这就注定了互联网必须与传统媒体进行互动, 才能保证相应新闻的来源。网络记者、网络编辑以剪短的图片和内容获得报道先机, 而报纸记者进行深度采访和挖掘, 不仅为所在报纸、数字报等供稿, 同样也为一些新闻网站供稿。

在web2.0时代, 报网互动中人才互动的趋势更加明显, 互联网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推出博客、微博等新型传播媒介, 同时邀请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记者开设博客、微博, 建立相应的专栏, 这不仅方便了记者获取新闻内容,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宣传自己所在媒体。

(二) 品牌的互动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其包含着知识产权、媒介文化, 以及由此形成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报纸, 以及由此发展的数字报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由于其诸多优点, 所以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从横向上来看, 报网互动中, 报纸与互联网的合作, 是一种品牌的互动, 他们优势互补, 强强联合, 这也将进一步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 而从纵向上来看, 品牌互动在报纸与其建立的网站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结语

互动互联 篇5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较快发展的中后期,经济深刻转型、社会深刻变革、利益诉求多元,城市发展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作用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当前,城市基层党建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建设,条块之间缺乏协调性和协同性,导致街道搞街道的,机关搞机关的,单位搞单位的,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抓各的问题。成都市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秉持“全域党建”理念,突出城市基层党建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通过建立“联管、联建、联结、联动”机制,整合城市基层党建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把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结成服务共同体,推动城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从相互分离走向相融共生。

二、做法与成效

第一,创新条块联管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一盘棋”。一是创新组织领导体制。率先在党委序列设立市、区(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负责党对城市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指导、资源整合、重点突破、督促落实,我们把分散在各领域各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无论是大机关还是小单位,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各类资源都汇聚在街道社区,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商区域发展,共育先进文化,共建美好家园。二是建立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分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区域、各单位、各行业定期与属地党组织进行沟通会商、密切交流、分析研判、督促落实,切实解决了块块管不了条条,条条融不进块块的问题。比如,针对物业矛盾突出的问题,我们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房管、工商等职能部门作用,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居民小区工作的领导,广泛在物业小区建立党的组织、搭建业委会与物业机构的沟通协商平台,有效化解物业矛盾上千起。三是推进条块资源统筹。创设“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激励资金”双轨并行的社区发展治理经费保障激励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把政法、民政、文化等20多个部门投向社区的项目资金统筹起来,推动条线力量和资源下沉。目前,已投入资金上百亿元,建成惠民超市、社区长寿食坊等公共服务设施上万个,实施惠民项目9.6万个。

第二,完善组织联建机制,织密区域统筹“一张网”。一是织密党的组织网络,形成互联互动的组织依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群众流动趋势创新党组织设置,全面升格社区党支部为党委或党总支,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落实兜底责任。依托行政管理部门和街道党工委、行业协会、商会设立行业性党组织,统筹推进产业功能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和互联网业等新领域党的组织建设,让各类组织融入属地中心工作。创新推动党组织向小区(网格)延伸,向物业机构和业主委员会拓展,把各类群体以“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为互联互动形成有力组织保障。比如,我市青羊区西华门社区发挥商圈党组织作用,整合省图书馆、市博物馆等党组织资源,组建社区“党建文博联盟”,有效推进了社区党组织和商圈党组织的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二是全面推行兼职委员制度,形成互联互动的人力资源依托。创新兼职委员来源方式,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业委会和物业机构等党组织负责同志作为街道社区兼职委员,设岗定责,常态化研究和推动互联互动工作。全市136个街道,797个社区的3500余名兼职委员在街道社区党组织中发挥作用。比如,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四川西部发展研究院等驻区“两新”党组织,通过兼职委员制度,广泛组织开展“坝坝党课”和“流动红色讲堂”巡展等活动,党员群众参观学习2万人次。三是创新社区居民议事会,健全社区共驻共享议事平台。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居民议事会,由“社区居民单独议”转变为“多方共商共议”,初步形成各类组织有序参与互联互动的议事场景。比如,我市青羊区清源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平台作用,定期研究商议辖区内涉及共同利益和群众期盼的实事,引领驻区单位、社区组织、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与社区居民一道共商共议、共建共享,将党的关怀和政策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送到居民群众身边,广泛开展邻里互助、纠纷调解、文化娱乐等社区活动和个性服务,依托党团员志愿者服务站,培育孵化清源盖碗茶推广中心、清源刺绣服务中心和“思源堂”传统文化体验课堂等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进一步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进了人民群众福祉,巩固了基层基础。近期,中央组织部领导同志在调研清源社区后给予肯定。

第三,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凝聚共建共享“一条心”。一是突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制定《全市公共和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办法》,明确了公共和社会资源共享的利益补偿、双向评价、监督管理等机制,解决单位及街道社区互联互动的动力问题。目前,我市国资委、教育局、文化局、体育局等职能部门正指导全市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将公共资源向社区居民群众开放。二是突出区域统筹,全面推行互联互动服务项目责任书制度。开展区域有效资源大调查,找准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的利益结合点,分级建立公共和社会服务共享资源动态清单,编制服务项目书,聚焦组织联建、资源共享、项目共建等重点内容,明确服务内容和标准,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推动资源力量共享,提供精准有效服务。比如,我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党委与华西医院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提供专家义诊和“畅行停”共享停车服务项目,每月开展义诊服务10余次,提供共享车位530多个,居民纷纷点赞。三是突出载体创新,搭建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平台。开展以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办公化和改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打造天府市民云平台。整合共建单位力量,将群众需求以项目“菜单”形式发布到网络,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根据爱好和专长,网上“接单”线下服务,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丰富多样的服务。比如,我市成华区青龙街道致强社区打造网上市民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各类服务企业近100家,为居民提供“线上网络互动面对面、线下精准服务门对门”的高质量服务。

第四,推行责任联动机制,拧紧双向发力“一股绳”。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制定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行动计划,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集中攻坚行动,细化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党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建立动态管理、调度通报、督促落实、问询问责等制度,将体制内的城市基层党组织开展互联互动纳入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将体制外的各类组织开展互联互动情况纳入行业部门管理、考核和激励,从而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责任。二是开展双向评议考核。建立驻区单位和社区共驻共建责任双向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把履行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作为重要内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共驻共建双向评议。今年初,结合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市22个区(市)县、136个街道、797个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双向评议。比如,四川省住建厅、省疾控中心等驻区单位被所在街道评为共驻共建先进单位,示范带动一大批驻区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三是完善跟踪问责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的动态管理和跟踪问责问效制度,通过定期督导、现场推进、常态化暗访督查,定期对履行责任不力,推行互联互动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坚持一月一现场会、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导、月月有通报,引导各级各类党组织将党组织互联互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城市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共治共建共享成为常态。

三、经验与启示

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中,成都着眼于巩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各领域互联互动,统筹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更好的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一,必须坚持把创新领导管理体制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动的关键。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坚持条条和块块双向用力。针对城市基层党建各条块之间缺乏协同性和协调性问题,成都把城市基层党建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强化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职责,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从社区这个基层基础切入,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形成统一领导、纵横发力、协调有序的互联互动格局。

第二,必须坚持把完善组织共建机制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动的核心。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凝聚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共识。针对互联互动不紧密的问题,成都把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当作一个整体来谋划,重视推动各领域党建牵引、渗透、整合作用,放大各领域各单位党建的外溢效应,开展各类党组织互联互动集中攻坚,搭建起互联互动的区域化党建架构。

第三,必须坚持把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动的路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针对互联互动缺少动力支撑的问题,成都多方整合辖区各类资源,积极推进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先期推动体制内单位党建资源、体育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共服务等向社区开放,实现了共建共享由“感情维系”向“责任分担”转变,城市基层党建由过去的“独角戏” 变成了现在“大合唱”。

互动互联 篇6

长虹多媒体产业群董事长郭德轩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平板电视的竞争全面进入全高清时代后,要继续发展就必须颠覆以往的电视概念,长虹并不是要抢夺运营商、芯片商或内容商的饭碗,而是要把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来改变电视的用途。

TV2.0:一个新系统

郭德轩说,TV2.0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产品功能,而是一个全新的电视时代特征,一个全新的系统。在TV2.0的框架下,消费者由以前的被动观看,变成主动观看,由电视内容的接收者,变成电视内容的传播者。

同时,主动适应消费者的数码生活形态特征,对于各种数码设备也有更大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最为重要的是,TV2.0的模式更加关注的是消费者的观看感受和潜在需求,让消费者主动去满足这种潜在需求,并与相同的族群建立起关系。在TV2.0系统环境下,以电视机为核心,消费者可以更主动地获取信息,并能享受到更加互动的娱乐生活。

与其他厂商推出的诸如上网看电视等功能平板电视相较而言,TV2.0是一个更开放的系统和理念,绝非一个单纯的产品。它应该预示着一个新的电视时代一电视机互联互动时代的到来!

新运营模式促进协作

长虹一直以来与微软、英特尔、盛大网络、四川电信和四川广电都有密切合作,其中与微软,英特尔和盛大网络更多是采购和联合研发,比如说采购英特尔今年4月发布的采用完整SoC架构的CE2110媒体处理器来实现高速上网,并将盛大网络新推出的“乒乓国球”等多款游戏做人了长虹平板电视。

然而传统电视运营模式的改变,最主要是在与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上。

对于与四川广电的合作,郭德轩表示,双方前期主要是在数字电视703整体转换工程中,长虹数字网络公司除了向四川广电提供机顶盒外。还与四川广电联合研发了数字付费电视的加密系統,来确保四川广电能获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付费电视节目的收益。

此外,长虹还与歌华有线、广州有线等地方广电运营商进行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设备供应,2007年长虹的机顶盒出货量超越创维、九洲等竞争对手成为国内第一。

在与各地广电台作的同时,长虹还与四川等3省的电信运营商展开了合作。长虹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吴盛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08年中国电信和网通等运营商要开始数字版权媒体发行,这项业务与广电并没有直接冲突,其主要是推出高清片源的下载服务,为此长虹除了与中国电信在3省的合作外,还将在2008年上半年与中国网通在北方10省市推出类似的合作。

以内容推动终端

长虹与电信运营商除了在内容上的合作之外,还将开展销售终端合作,那就是“渠道共享、用户共享”。

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中心总经理苏子欢表示,为了配合长虹TV2.0时代的要求,长虹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家电渠道。新开辟IT大卖场、通讯卖场,网络B2B甚至是与电信进行渠道共享。

而郭德轩也表示将以内容推动终端。包括通各地运营商一起实现TV2.0时代。而对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增量市场,新的标准公布后将为数字电视一体机的量产创造条件。这可能会改变以后彩电的销售模式,与广电、电信运营商捆绑销售和渠道共享可能成为必然。在机顶盒时代已抢占最大地盘的长虹,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在即将到来的TV2.0时代又将这一优势延伸到电信运营商领域。

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互动与融合 篇7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发展趋势也是十分的乐观, 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当中了, 笔者对互联网金融在以下几个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一, 网络银行。网银业务的开通, 手机银行的使用使得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的快捷方便。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 手机银行更是广受欢迎, 其在网络银行中的渗透率高达一半以上。随着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发展, 网络银行业务也要向着民营银行逐渐渗透。

第二,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方支付最明显的例子, 还有例如财付通等很多第三方支付的软件。但支付宝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 已经占据了第三方移动支付份额的一半以上, 尤其是近年来余额宝功能的开通, 支付宝的支付份额正逐渐向着上升趋势发展。

第三, P2P网贷。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有弊, 因为其从事网贷业务, 在给予便利的同时, 也要承担很多的风险。因此自成立以来, 发展情况较为良好, 但也存在多家倒闭的现象,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损失。

第四, 网络证券。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进行证券的交易, 而且相应的配套服务也比较完善。当前其他的服务, 如:保险、基金、信托等都开通了网络和手机服务平台, 发展的情景较为乐观。

二、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1. 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分配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社会的资源分配带来了很多的优势, 利用互联网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 从而获得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 以及商品的价格和相关的影响要素, 这样有利于政府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高效的分配, 避免以往由于信息获取不准确而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剩余的现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 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以及领导的科学决策对资源的分配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决策的科学性, 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好与信息准确性的提升相吻合, 能够降低以往盲目信息获取的弊端。

2. 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企业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不需要单纯的依赖中间商,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障碍逐渐被抹去, 这样有利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直接互动, 也能够让企业从消费者口中直接了解到最迫切的需求, 从而推动企业不断的转变自己的组织形式, 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另外,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还能够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本流联系到一起,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获得最直观、最有效的数据, 这是传统企业组织形式无法做到的, 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推动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

各种网络购物平台, 网络交流平台, 网络支付平台等等都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 互联网的兴起催生出来很多的新兴产业, 其中阿里巴巴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截止到2015年, 阿里巴巴全年总营收高达943.84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688.44亿元。

4. 为市场竞争提供良性的平台

互联网自身具有传输数据、信息分析、信息储存等多种功能, 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 方便消费者的分析和对比, 同时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投资数据分析, 产品的销售行业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对该产品的市场进行调研, 避免盲目投资造成严重的风险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趋势展望

1. 逐渐向着“虚拟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行业的弊端逐渐暴露, 实体服务逐渐被“虚拟化”的网络服务代替, 而互联网自身的低成本、高效率, 方便快捷、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对于传统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不仅方便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大大的缩减生产成本, 促使企业不断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而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很多的实体单位已经逐渐的被取代, 如今现金消费也逐渐的被支付宝等第三支付逐渐取代, 自然也就使得互联网金融时代向着“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这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虚拟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 应该从利弊两方面仔细分析, 科学决策, 这样才能够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稳定。

2. 促使市场的发展更具活力

互联网技术对于经济发展最明显的改善在于其将消费者充分的吸引到了网络中来, 利用互联网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和分析出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的冲击却很小, 这两个方面的增长幅度较小, 这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压制是分不开的, 所以市场的活力相对较弱。因此,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 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在体制上进行改革, 将行政要求尽量降低, 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以此来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 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 促进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平等竞争, 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 推动社会各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行业的发展中必须要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下, 科学技术对金融行业及其其他各行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就需要政府和各企业加大对高新科技的投资, 借助知识和互联网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交流的平台, 将科学技术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变化, 才能够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另外, 当前我国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法律的完善, 也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的要求, 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有利有弊, 但是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因此,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互联网技术充分的利用起来, 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促使市场更加的具有活力, 不断开发高新技术, 为市场的合理化竞争提供平台, 促进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换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 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 2012, 24:15-17.

[2]唐雪薇.互动与融合--浅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趋势[J].经营者, 2016, 30 (1) :178.

[3]闻言文.互联网与传统零售的融合共生[J].时代金融 (上旬) , 2015, (10) :4-4.

互动互联 篇8

1 利用“互联网+”电视增强互动性的好处

互联网+的普及, 使节目内容通过与新技术和新体验的相互结合, 使电视节目大大增添了参与性。例如, 2015年和2016年的央视春晚“摇一摇”红包的形式, 就大大增添了观众的参与度, 因为春晚这一传统节目形式, 每年都会受到批评, 说节目形式太过于单一等, 使得大部分90后和00后的观众流失, 增添了“摇一摇”红包这一形式, 大大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这种模式也是以电视屏为基础, 充分利用微信的链接力, 推动电视台、企业、观众和平台自身等多方实现共赢[2]。

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与新科技相结合, 在传统的播出形态上又添加了“互联网+”的新元素, 将新媒体作为和观众沟通的桥梁, 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这一传统媒体互动的需求及个性化收看的需要。例如, 现在的“摇一摇电视”也增加了观众对电视互动的需要,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使得受众对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又增添了乐趣。

2 在电视利用“互联网+”增强互动的同时还是存在的问题

2.1 互动意识还是相对薄弱

虽然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已经开始注意到要和观众互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且已经开始进行尝试, 并且有一些电视台和节目已经声势浩大地进行利用“互联网+”这一趋势, 进行与观众的深度互动, 但现在的环境是, 这种互动并不是全面的、多方位的, 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台和节目都能够加以利用, 要想使电视这一偏向于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介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深度互动, 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大环境, 必须全方面的增强互动意识, 以求得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体验及传播。

2.2 在互动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不良互动

虽然在很多节目中, 会利用很多形式, 设置很多的模块, 增添观众的参与度、兴趣度以及临场感, 如会在节目中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与节目中的嘉宾或者专家进行互动, 或设置一些砸金蛋抽奖等活动, 虽然有些形式非常吸引人, 但却是不良互动, 如果在刚开始就有很多这样的不良互动, 后期, 人们就会不信任这样的利用“互联网+”的形式, 对于电视这一变革来说, 影响是极其不好的, 应该控制, 使其在良性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2.3 互动的形式比较单一, 不能完全针对受众的需求

由于电视利用“互联网+”这一方式, 来与观众进行互动的形式还是属于新型的方式, 并没有开展得很全面, 所以相对来说, 互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 如弹幕、摇一摇、二维码等, 但要想更好地实现与观众的无缝对接, 必须发展全面的互动形式, 多开拓一些渠道, 可以从形式上, 也可以从内容上, 使其满足个性化的观众的需要, 才能使电视进入一种强交互式的时代, 才能使实现电视这种天然就缺乏反馈机制的媒体, 实现突破性的一种境界。

3 电视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加强互动的过程改良的建议

3.1 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

在这种新的趋势上, 不仅有综艺节目大量利用这种方式与观众进行深度沟通, 还有比如新闻、资讯类的节目都会采用这种有效的形式, 如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摇一摇等许多形式, 但对于这种网络与电视这种媒体的一种结合来说,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所以一定要做好监督管理, 使这种新旧的结合方式, 能够大放异彩。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行大方向的指引;同时, 加强社会各界的良性监督, 使尽量少地避免不良互动的产生。

3.2 发展多种互动形式, 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为了更全面地和观众进行互动, 就必须发展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 来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这样才能使电视媒体在“互联网+”的环境下, 与观众得到深度沟通。

参考文献

[1]吴帝聪, 陈小勤.一本书读懂互联网+[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

互动互联 篇9

移动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信息作为传播内容的微时代,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本文对类似Twitter、微博、微信、二维码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适合一对一或小范围交流的沟通载体称为微平台。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网民数已达5.6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2亿人,占总网民比例超80%,而智能手机用户达到3.8亿人,占手机网民的84%。使用手机上网成为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1]。人们常常在微平台上联系好友、自由交流,形成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以至社会网络(society network)。

2 研究现状

互动导向理念:基于互动导向理念的互动营销新模式已成为国外营销理论界研究的热点[2,3,4,5]。2008年Ramani&Kumar提出互动导向理论(Interaction orientation),认为:企业要以顾客理念为核心,通过与顾客互动了解顾客实际情况从而加强客户关系并实现公司目标[3]。互动导向理论源于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和直接响应营销(Direct response marketing),后两者强调为顾客创造CLV(顾客终身价值)[6]。企业不能只把客户当成是交易对象和达成交易的目标(销售导向和顾客导向),必须重视顾客并建立长期顾客关系(顾客导向)[7],吸引和留住优质顾客,为顾客创造卓越的顾客价值,提高顾客、员工和投资者等各方的高度满意,实现企业获得长期回报和持续现金流[6]。

互动营销常常被定义为:企业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意见和建议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方式并因此形成一种交互关系的过程。这种定义强调企业与顾客互动过程形成的交互关系,却忽略了互动营销活动的结果———给双方带来的利益。根据胡忠兵和刘千叶[8],互动营销具有三个层面的互动性:(1)产品交易之前、之中和之后;(2)在三大利益方面互动,包括传统上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减低“顾客总成本”)、流程利益(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易接近性”,给消费者带来便利、舒适和利益)和关系利益(企业和顾客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并带给顾客额外价值)。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互动营销是一种以互动导向为核心,通过双向沟通维系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创造卓越的顾客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和顾客双赢的一种现代营销模式和企业能力。

相关研究:刘艳彬和袁平综述了网络时代互动导向理念所引发的营销理论新发展,并对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9,10]。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互动营销领域的关注点主要有:(1)网络环境下互动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研究,比如:从企业建网站、SNS网络社区等角度研究互动营销模式构建和企业如何制定互动营销策略;(2)互动营销应用:从互动营销模式下如何区分客户;基于互联网的不同层次的互动营销方法;(3)互动式营销管理:比如:基于社交网络的互动式营销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11]。(4)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廖卫红研究互动营销价值链并构建互动营销模型[12]。从以上文献回顾发现:在当前移动网络环境中,关于品牌互动营销相关研究仍欠缺。基于这个背景,本文从品牌影响力的角度探究服务品牌的互动营销,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口碑传播的关系;(2)服务品牌互动营销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什么?(3)移动微平台下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构建及模型应用的理论支持。

3 移动网络环境下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建设

3.1 精准的移动营销是互动营销的温床

企业借助移动微平台进行营销活动可以提高“互动响应能力”(顾客服务和关系体验)和“顾客授权能力”(企业与顾客联系和业务处理以及顾客分享、点评和反馈等)[9],从而为实施“个性化、定向、精准的移动营销”创造了良好条件[10],促进一对一的互动营销活动的开展。

3.2 互动营销促进品牌口碑传播

移动营销趋向SOLOMO模式,网络社交和本地化特点明显。企业营销应以品牌为核心,利用社会网络的关系人群(好友关系等),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沟通,实现提升品牌口碑和影响力的目标[11]。无线应用时代的AISAS消费者行为模式表明消费者的购买流程为:引起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到Search(了解与沟通)和购买行为(Action),最后进行分享与口碑传播(Share)。良好的口碑传播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形成AISAS过程的良性循环。因此,借助移动微平台开展互动营销能促进顾客一对一的分享和口碑传播,且活动成本低、效率高。

3.3 服务体验、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相互关系

根据Gr9nroos[13],服务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导向,顾客在消费服务过程中与服务企业进行直接接触。这种接触一方面使企业与顾客创造关系,另一方面使顾客在服务体验过程认知服务品牌。在服务体验过程中,(1)品牌与消费者的多样化互动对话能增强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促进口碑传播;(2)互动对话有利于及时、长期跟进客户,培养客户品牌忠诚度;(3)企业在互动中得到顾客的反馈信息,更好地把握市场,能及时调整品牌营销策略。

基于移动微平台的互动营销还有利于开展创意性的整合营销,促进品牌价值和文化的传递。企业可以将广告植入到手机游戏、电视、视频以及手机应用程序APP中,通过创意活动和给予奖励吸引目标顾客参与,在愉悦的体验过程中传递品牌文化,加强顾客品牌体验和认可度。

4 微平台下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

4.1 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

成功因素(success factors)作为检验营销活动在市场中是否成功的必要条件已被广泛接受[14,15]。Scharl,Dickinger和Murphy基于成功因素构建的短信广告的模型[16](如表1),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包括:(1)信息内容的个性化、许可与隐私保护等;(2)传播媒介的选择。

4.2 微平台下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

(1)互动、沟通和价值过程

2004年Gr9nroos[17]从客户关系角度提出:互动过程是关系营销的核心。服务营销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稳定长期的客户关系,实现公司目标。为了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营销从预谋的沟通(planned communication)过程开始,通过沟通对话、互动和价值过程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并传递给他们,最终产生忠诚客户和良好的口碑传播及口碑良好循环。这三个过程在营销活动中是平行、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2003)CCDVTP营销新模式理论,任何营销活动必须针对目标市场,通过创新、沟通和价值传递,实现赢利。企业要创建好品牌需要不断与客户沟通并传递统一的品牌价值。可见,保持与目标客户互动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是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活动的主要环节。

(2)KOL和网络关系

网络环境下,KOL(意见领袖)和网络好友关系会影响其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和口碑。借助这些“网络关系”能帮助企业提高与顾客的对话沟通质量。

(3)用户需求

互动营销的最终载体落在产品或服务层面,企业需要了解市场机会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企业没有以“顾客为本”、充分考虑的顾客需求,就无法降低“顾客总成本”、带给客户“功能性利益”。由此可见,品牌互动营销必须重视顾客需求,营销活动要以“受众本位”为中心。

(4)价值与品牌忠诚度

顾客对服务品牌的忠诚度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顾客感知价值(CPV)和顾客长期价值(CLV)。根据Gr9nroos(2000)[18],CPV是品牌给客户带来的附加服务或增值价值或关系价值的一种体现。CLV是获得和留住“正确客户”(优质客户)的度量标准[19],是企业管理和测量经营成功与否的工具[20]。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从营销维度、成功因素(KFS)和营销目标三方面进行分析微平台下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如表2),其中互动营销维度包括:用户需求、信息沟通、关系和价值和微平台等。

5 移动微平台下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及评价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构建微平台下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如图1),并以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理论(C-沟通,C-创新,DV-传递价值,T-目标客户,P-利润)对模型应用进行理论性阐述和描述性地评价。

5.1 信息内容、关系驱动和微平台选择是品牌互动沟通的关键因素(communication)

(1)在服务品牌借助微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中,信息推送的内容是否有个性化、创意以及关注的主题,是否尊重顾客的隐私和许可都会影响品牌与顾客的互动与对话,否则不会引起顾客对品牌的注意和正面认知。(2)在与顾客对话过程中,充分利用意见领袖的观点能引导其他顾客对品牌的正确认知,

(与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各环节对照)

促进树立正面口碑,同时注重利用顾客与顾客之间的网络关系、好友关系的同伴影响力驱动对话和互动,提高品牌与顾客对话的质量。(3)根据科技接受理论(TAM模型)(参见:张喆,卢昕昀)[21],顾客对沟通载体-微平台是否感知到它的易用性和有用性会直接影响顾客是否愿意继续进行互动和对话。

因此,信息、客户关系和微平台选择是沟通成功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直接影响顾客对品牌认知和态度。

5.2 基于“客户数据库”进行服务创新(create)

创新是互动营销成功的基石,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服务过程创新和沟通创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适时的创新,尤其是服务过程创新和沟通创新才能满足不断追求“新鲜事物”的顾客,令顾客对品牌的体验和认知有别于其他品牌。因此,企业要重视顾客,建立“客户数据库”,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适时对服务和沟通进行改革,把创意元素融合到服务过程和沟通互动过程中,持续为顾客创造和传递与时俱进的优质服务。

5.3 明确目标顾客需求、实现有效的互动沟通(Target)

互动营销要充分关注顾客的需求、消费习惯和偏好以及顾客对品牌的感知价值。只有明确这些因素才能实现与目标顾客的互动沟通,从而使沟通对话有效、有的放矢。

5.4 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为顾客创造增值的价值(Deliver Value)

服务品牌与目标顾客沟通、互动过程中,以各种创新的服务形式传递给顾客增值的价值(CPV),赢得顾客对品牌的关注、满意、保留和对品牌的忠诚。根据Gr9nroos[17],沟通、互动和价值传递三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为顾客创造和传递价值贯穿互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5.5 为顾客创造终身价值(CLV)、提高品牌忠诚度、实现持续盈利(Profit)

在沟通、互动和价值传递过程,只有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CLV-客户终身价值)才能促进顾客购买(行动)、保留、满意和忠诚。根据Berger和Nasr[6],顾客满意和忠诚能促进品牌销售、产生增速利润、持续现金流和提高品牌忠诚度。

6 结语

本文分析基于AISAS模式的服务体验、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建设的相互关系,探析微平台下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微平台的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并以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理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和探索性评价。本研究发现:信息内容、客户(网络)关系、微平台选择以及对顾客需求的了解直接影响服务品牌的互动沟通的成败。

在移动网络环境下,服务品牌要善于借助微平台为顾客创造一种平等的互动交流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关注顾客实际需要,引起顾客注意、兴趣,加强顾客的真实体验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为顾客创造更好的CLV,从而提高服务品牌口碑、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在互动营销过程中,顾客的服务体验很重要,因此,服务企业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市场变化适时对服务产品、服务传递和沟通活动进行创新,提高和刷新顾客对服务的体验。

摘要:探析微平台下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微平台的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并以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理论对模型应用进行阐述和评价。

互动互联 篇10

1 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研究

早在经济学诞生之初, 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就对“人力资本”作了详细论述。当代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尔则认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必须进行投资, 其投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和就业迁徙四种[1]。社会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首先引入的一个社会学概念。科尔曼则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论述并使其产生较大影响, 他将“社会资本”理解为个人所拥有的资源, 称之为“微观社会资本”观点。普特南、福山等社会学家以一种“宏观社会资本”的视角, 分析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的关系[2]。从根本上讲, 社会资本可以看作为某些资源, 而这些资源存在的载体则是社会关系、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的丰富程度以及资源拥有量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存在重要影响。Luthans, Youssef和Avolio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 主要由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组成, 对心理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 心理资本是组织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 可以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现状

2.1 人力资本

学历高低及专业冷热影响个人的创业意向。学历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反映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知识含量影响创业意向。在大学阶段, 对学生培养更加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 学校为学生拓展发展空间, 使他们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践中高效率影响创业意向。有着较高效率的社会功用, 能在创业中不断地改革、创新, 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企业进步。

2.2 社会资本

大学生创业中社会资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网络规模不大、结构单一;由于身体健康、教育文化等传统因素, 城乡差异及性别差异普遍存在;家庭先赋性因素呈现差序格局, 贫困大学生缺乏社会资本, 在创业过程中占劣势。

2.3 心理资本

大学生创业中心理资本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积极的校园文化, 容易培育有远见的战略布局、制定长远目标、维持优质的创业环境和基础;注重情商、智商和逆商的共同开发, 管理创业者的情绪和心理, 培养面对挫折、强调脱困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3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功用

大学生的创业过程实质是感知社会、把握时机、承担风险、创造自我价值的过程, 包括萌芽、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着大学生是否能够创业成功, 强调“我是谁”动力的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强调“知道什么”的人力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因素, 强调“认识谁”的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因素。

(1) 人力资本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根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主要表现在:接受过高等教育, 在校期间有学生干部、社团策划等经验, 有兼职或实习经历;思维活跃敢想敢干、自信心较足、做事有激情;接受新鲜事物快, 是潮流的引领者、运用IT技术能力强等人力资本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自我效能、提高风险承受力。

(2) 社会资本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保障。从大学生的社交网络看他们的社会资本就是同龄同学和信息网络, 创业者借助社会资本帮助其寻找创业团队核心成员、获取创业灵感及其他外部资源。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创业具有整合、协同作用, 整体地作用于大学生创业。

(3) 心理资本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关键要素。心理资本描述了大学生在创业中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坚韧性等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大学生创业的各个阶段都有积极的影响:心理资本的核心要素自我效能在大学生创业中表现为创业者风险承担效能、机会识别效能、关系协调效能等;希望、乐观、坚韧性等积极情感帮助他们开阔创业思路, 形成新的思想, 提高创造性;心理资本表现出动态发展的态势, 随着大学生创业的尝试、起步、成长和成熟而发展变化, 使之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4 互联网+ 时代资本的协同互动对创业成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不仅分别影响创业质量, 且通过交互作用、协同作用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柯江林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三者都对任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但心理资本影响力最强, 社会资本次之, 人力资本最弱[3]。大学生创业者所积累的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量可以帮助其识别时机、提高成功率和质量。调查中发现, 较高人力资本通常也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 创业者更倾向于获得更多的建议与支持, 用于把握创业机会。而创业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不断地增强, 则会促进群体心理资本不断地攀升, 创造友好、和谐、安全的氛围, 使得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合作、缓解压力与冲突[4]。

创业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创业创造了大批新的企业家和就业机会, 创业是科学技术和市场的纽带, 与创新相互促进, 创业催生新行业的形成, 创业催生风险资本产业成长,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国家战略转型升级、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 大学生如果能充分协调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 在学好专业技能、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 注意提升心理素质, 培养抗挫折、勇于创新的能力, 充分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本存量与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运用好迅捷的信息和新媒体, 这些资本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制胜武器。

参考文献

[1]马克·格兰诺维特.镶嵌:社会网络与经济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35-56.

[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23-37.

[3]柯江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总效应、效应差异及调节因素[J].管理工程学报, 2010 (4) :29-31.

互动互联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动;融合;思考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说过:未来,互联网和金融将不断融合,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叫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深化互联网,叫金融互联网。招行前行长马蔚华说过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金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不一样的。单独来看,金融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它是属于商业交易,不能解决消费者生活方面的各个需求,而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却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滴滴打车中的“专车”,如果绑定了信用卡,下车结算最终费用时,系统会自动从绑定的信用卡中扣除费用,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商业交易的最后一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的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互联网与金融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近几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是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与创新,也是互联网与金融互动与融合的结果。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互动与融合

1.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不同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而获得自己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些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客户端等催生出新的消费者模式,改变着金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与交易模式。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也开展了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不同的营销模式,使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得到深化与提高。

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信用和信任,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金融行业市场人员必须做到的要求,互联网金融时代为金融企业提供了互联网这一有效的平台。为了取得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大中型金融企业频频利用情感营销,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互动,达到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美利金融在2015年的时候发布了一个品牌形象宣传片:演员黄觉朴实独白演绎“我是个Loser吗?我有时候会问自己……”黄觉在广告片中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广大观众,在喧闹的片场中被大声唤醒,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不停地接戏,即使再累都要继续。因为他是一位丈夫,是一位父亲,他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片尾,黄觉说道:“一个平凡的演员,撑着一个还算合格的男人和一个挺安全的家庭,我觉得我还行。”最后点出宣传片的主题:用更多金融可能,支持更美丽的人生,美利金融。这个宣传片使人们对生活与工作、人生与理财产生思考,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美利金融这一品牌概念。情感营销是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金融宣传与交易,因为不论是处于传统营销时代,还是处于数字营销时代,成功的营销都是可以直击人的内心。这样的营销是在充分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直击内心的内容,引发消费者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接收品牌信息进而接受品牌。不仅是情感营销,还有视觉营销、品牌代言、视频营销等等都是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开放自由的平台而采取的不同的营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对金融的热度与积极性。金融企业一改之前不变的观念与金融服务,顺应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趋势,增强了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信任度,实现了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以及互利互惠的利益要求。

2.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金融,相对于互联网这一个新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两个行业最本质的特点在于融通,主要体现在金融是财富的融通,而互联网是信息的融通。所以,互联网与金融相辅相成,互动与融合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金融业面对这一新格局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向互联网化转变。

(1)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金融行业的弊端日益显露,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更新速度快等特征,所以互联网与金融得到迅速的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金融行业能够使用互联网的手段与工具来提升金融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使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与具体化。百度和中信银行联合成立了“百信银行”;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上在互联网化的基础上推出了网上银行、保险与信托、网上基金超市等,形成了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为用户提供了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金融业想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背景下幸存下来,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发展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好感与使用,使自己具备竞争的优势与存在的价值。

(2)金融业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求金融行业进行投资理财与产品服务等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各种模式创新上的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部分是网络中介平台,解决的是信息不集中不对称和时间、空间上的阻碍,而且能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切入,将生活中的关系反映到互联网平台上。金融只是金融产品间的交易,因此金融业要借助知识与互联网的力量做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一些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线上的保全及理赔处理,中间环节尤其是销售部分的减少,使得金融行业直面客户的机会增多,使得信息不对称这一缺点得到克服。因此金融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改变传统业务的销售方式,实行新的运营模式。金融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着,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着,那么金融服务与运营流程就可以满足客户的自主选择,金融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到产品研发、理赔等客户服务领域中,达到创新能力的最大发挥。

(3)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

互联网通过观察和分析出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来吸引消费者完成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了互联网这一优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不同的金融场景和内容,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后完成金融消费,这样就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展现了金融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且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投资与对金融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支持,以此来吸引民间和国外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机会,使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与活力,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因此金融环境的变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金融市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推动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的多变性也随之增加,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越来越凸显。

3.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全方位拓展竞争优势

目前,金融在互联网下的业务品种趋于多元化与具体化,而互联网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移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和可搜索性。这一趋势将使产品到产业化,最终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其次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金融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金融业的交易成本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后是互联网用户的多样化,使得用户的需求在变化,金融业如何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這一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首先是掌握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必须同时理解互联网与金融这两种不同的逻辑,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定位金融产品和防范金融风险等金融业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分析互联网的能力,对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与认知,掌握必要的互联网技术。其次是既具备创新思维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的创新中产生,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来拓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使互联网金融不断在发展。最后是具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虽然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事物,但本质还是属于金融,仍然脱离不了金融方面的风险。与此同时,从业人员要对全国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对熟悉。所以金融业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紧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并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实践,使其真正投入到互联网金融工作中,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开阔的,也是不可阻挡的,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互联网业与金融业间的界线日渐模糊,两者间的融合逐渐深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并且成为未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格局,给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要顺应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趋势,拓展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利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与互联网金融人才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使自身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雪薇.互动与融合--浅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趋势[J].经营者,2016,30(1):178.

[2]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 2012(24):15-17.

[3]赵月若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下的创新与融合[J].工会信息, 2014(29):14-16.

作者简介:

互动互联 篇12

2012年, 中国互联网将向何方迁徙?互动营销将如何重构与解构?DCCI举办的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将试问中国互联网及互动营销:

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还是营销制胜?

3G的快速普及为移动互联网奠定了用户基础和网络基础, 而各种精彩纷呈的无线应用也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动力。作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手机即时通信、手机网络新闻、手机网络音乐、手机视频、手机社交网站、手机购物等各种应用, 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预测, 截止到2011年底, 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将达4.5亿, 2013年手机网民或将超越PC网民。

有人说移动互联网仍是巨头之间的博弈, 但更多的人坚信移动互联网面前人人平等, 2012年移动互联网哪些新技术或模式最能影响营销生态?是LBA, 二维码, html5, 还是AR?in-app广告和WAP端广告是否已经成为红海?新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是否会产生呢?

“限娱令”下, 网络视频营销将爆发么?

从2011年起, 各类社会化媒体的跨界整合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尝试。巨大的商业变革即将来临--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口碑日益提升的重用性不仅通过广告、公关、市场、销售、人力资源以及客户服务改变着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和沟通方式, 它也正在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

广电总局先是限娱令, 再是限广令, 是要加强三网融合, 但是更多的是看到互联网将要超越电视的趋势, 广告营销, 自制内容, 版权内容, 热播剧, 融资及上市, 多屏合一的爆发, 社会化网络传播, 台网互动这些都是互联网视频的机会, 在台网联动下, 视频与电视节目的互补, 跨媒介整合营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面对这些挑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体现在哪个方面, 原因是什么, 这些措施应对媒介整合营销困难和挑战将有多大的帮助。DCCI即将于2012年1月12日举办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将针对网络视频广告营销做出探讨。

微博越来越SNS化?

随着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巨头先后加入社会化阵营, 跨界、开放成为2010年以来的网络最新趋势。一方面, 团购的崛起, 模糊了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的界限;另一方面, 各大网站纷纷推出第三方开放应用平台, 鼓励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商业创新。

曹国伟预测, 社会化与移动的结合越发紧密, 预测两到三年移动登陆微博将超过PC登陆, 2012年移动社交能量能否超过PC。传统企业如何做社会化营销, 微博客在我国快速发展、迅速普及, 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服务、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利用微博做好社会化营销, 现在微博越来越具有SNS趋向, 微博和社区的用户活跃度降低是一时现象还是已经进入疲软?这种态势还会持续多久?是否还会爆发增长?如何应对度过这个阶段?是加速前行还是放慢脚步寻求解决方法?社会化火的时候, 大家都在摸索, 现在社会化温度下降, 营销是否该发力?

社会化电商是趋势?能否拯救团购?

央视招标今年有新面孔, 其中阿里巴巴, 京东等电商代表参与招标都是大手笔, 而乐淘网CEO毕胜却表示怀疑电商模式, 大砍80%广告费, 电商真的进入冬眠期?团购作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态, DCCI调查发现:98.4%团购用户参加过团购后还会继续参加。

猜想:电商与社会化媒体如何合作?电商企业如何构建网站自身还是站外的社会化媒体策略?模式与合作深度如何把握?合作的切入点在哪?最有可能的形式是怎么样?2012是否会迎来爆发期?2012年现场电商企业营销的投入是降低还是增加?在利用传统媒体和数字营销时, 作为电商企业您会有怎样的整合策略?预算如何分配、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社会化生态环境下的开放融合走向哪里?

DCCI Web App调查数据发现, 受调研的开发者中, 已加入开放平台的比例为59%;而最受欢迎的平台是:新浪微博 (61.7%) 、百度 (55%) 、腾讯社区/Q+ (41.7%) 、360 (20%) 、淘宝、人人, 且Web App开发者多以国内开放平台为主要开发对象。未来, 变数仍存在, 六邦国谁将居首, 要看开发者的青睐。综合门户在品牌形象和精准定位方面是否会有新的动向?要实现新的增长动力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传统的搜索引擎, 将要朝什么方向发展, 怎样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怎样去面对各方面的社会化网络营销以及视频营销的崛起, 效果将会如何?

移动互联网可能是未来10年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发展机会, 但是在一座金矿面前, 并非所有的淘金者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要想取得大的收益, 一方面要靠自身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则是要靠好的平台来做推广。随着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发展, 数据价值将会更加凸显, 开发者和广告主想要获得高效的精准营销, 需要更多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这样的广告平台提供数据和产品运营上的支持, 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互动互联】推荐阅读:

参与互动07-15

互动对话07-18

互动因素07-18

互动激活07-21

互动管理05-08

自主互动05-11

互动写作05-12

互动05-14

良好互动05-16

互动情境05-17

上一篇:富有激情的语文课堂论文下一篇:轮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