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动、拓展(共7篇)
自主、互动、拓展 篇1
自主就是让学生做课堂学习和活动的主人,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互动是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思想交汇﹑情感交融﹑生命交响的体验过程;互动是生生﹑师生的相互尊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体现.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拓展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的扩容增加和优化发展.拓展是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的尊重,拓展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精神的凸显.拓展包括知识拓展﹑方法拓展﹑技能拓展.
一、具体操作流程
一是将班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的组长和中心发言人.
二是在小组内展开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可以进行讨论、进行实验、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进行实验的设计等.
三是将各小组形成的最后结论提交组内、班内交流.
四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形成最后全体学生都接受的、正确的科学的结论,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五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拓展,注重思维培养和技能培养.
二、不同课型操作模式不同,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自主完成学案上的问题,纠正错误,强化记忆.对于自主实验,要求学生完成小组实验,细致观察并记录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设计课前“预习单”
a.明确预习内容,学生完成若干问题 (或题目) ;
b.提出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2) 预习成效展示交流
a.生生互动:首先明确问题,问题来源主要是教师预设的,学生质疑的和课堂生成的;然后出示小组合作目标、要求;最后学生按学科分组进行小组互动,教师巡视学生合作互动情况.
b.师生互动:首先小组展示汇报合作学习结果;然后组间互动讨论,进行质疑、评价、补充等;最后教师精讲点拨,解答疑难.
(3) 巩固拓展
a.知识拓展:增加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
b.技能拓展:联系生活,设置相关题型.c.方法拓展:提供同类练习和变式练习.
2.复习课: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设计复习任务
按学科性质,明确具体的复习要求.提前或隔天布置学生复习整理第二天上课的专题复习知识点,教师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复习要求.
(2) 检测复习成效
师生互动:按复习任务和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方式逐项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及时评价.检测完毕,教师再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学生据此再整理笔记,理解记忆.
(3) 巩固练习
自主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小组合作交流.
(4) 拓展练习
(1) 课内的: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答疑解难,精讲点拨.
(2) 课后的:自主完成———教师批改、统计分析———教师精讲点拨和个别辅导.
3.讲评课:
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教师对本次测试情况的简析
(1) 班级整体情况分析; (2) 试卷失分情况分析.
(2) 重点失分题的探究
(1) 自主订正;
(2)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小组合作具体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
(3) 师生互动, 精讲点拨.
(3) 同类练习巩固
(1) 学生自主完成; (2) 教师出示答案;
(3) 小组交流订正.
(4) 变式练习拓展
(1) 学生课内或课后完成; (2) 教师批改, 统计分析;
(3) 自主订正; (4) 小组讨论;
(5) 教师全班精讲点拨或个别辅导.
三、案例::中考复习课
准备工作:提前一天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最近几年中考推断题及推断题突破口.
课堂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明确目的
创设情景引入课堂,联想要破解推断题就要象侦探破案一样,要找线索,抽丝剥茧,慢慢推理.
2.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交流心得体会,将课前还没有推导出来的部分拿出来进行小组讨论,大家交流推断经验.教师提炼,针对难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请学生或自己来讲解每道题的突破口及推导思路.
3.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整理汇总,推断题的种类,推断题的突破口:物质颜色﹑物质特征﹑物质之最﹑特征反应﹑三角关系.
4.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拓展延伸:强化训练推断题.
5.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自主、互动、拓展 篇2
17号的早上,随着夏姐的讲话,拓展训练在国信大楼13楼正式拉开序幕,全体员工在听培训老师的情况说明、目的和分队后,就从站军姿开始了这一天的拓展训练活动。
首先挑战的项目是‘单指放鱼竿’每对人员分成两排面对面站着,每人伸出一根手指,面对面的人手指对接,鱼竿放在上面一起把他放到地面上,由于鱼竿的前重后轻,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在n次的失败后,我们都急了,都相互埋怨别人没做好,后来经过培训老师的提醒和多次的摸索,我们决定让一个人来指挥,我们都听他的口令慢慢的往下放,后来终于成功了,通过这个项目学习到,一个团队中,没人指挥是不可能成功的,还有就是在失败后不能埋怨别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做好自己才不能给团队拉后腿。
接下来的项目是‘七巧板’就是把每对的人分成三小组,分别站在门外、中间、角落
在门外和角落各放一个七巧板,门外的的人把七巧板的摆设描述给中间的人,再有中间的人传递给角落的人,把角落的七巧板摆的和门外的一样,我们用了‘72计’但由于描述的不到位,收到的信息部准确,到最后以失败告终,这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好就会失败。
最后一个项目是‘电网逃生’在一米多高的空中平行绑着两根绳子,平行的绳子再由两根绳子连接着,中间有个1-2平米大的空格,所以的人都要从这个空格过去,附加条件是不能碰到周围的绳子,碰一次回去一个人,第二次会两个人,第三次回四个人…..以此类推不能借助除了我们团对人员以外的其力量,当时我们觉得完全不可能完成的,想了很多办法,来来回回很多次,最后通过大家不怕受累、不分彼此、相互帮助下顺利通过了,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这个团队对了份感情,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一天的拓展训练中,作为一个团队共同经历了克服恐惧的一霎那、分享了成功一刻的喜悦、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我们战胜了心魔,由内心的极大恐惧到无所畏惧,经历了心理与生理的考验,真正实现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更熔炼了一只坚强、团结的优秀团队,相信很多体会一定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相信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否把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去,还需要一个更长的磨练过程。
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
2: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多包容别人,多总结经验。
自主、互动、拓展 篇3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宏天科技努力为广电行业提供独具优势的互动电视领域技术, 坚信“分众是必然, 互动是趋势”。关于是否能够实现“服务500万互动电视用户”的拓展目标, 宏天科技认为, 在过去的服务实践中, 互动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 广电运营商也高度认识到“互动”这一关键词对于业务发展的迫切性。同时, 互动服务模式也给运营商带来了业绩增长。在这种情况下, 2010年乃至此后3年, 用户需求会出现井喷态势, 互动电视技术应用会成为电视受众的常态应用。宏天科技凭借多年来对互动领域的持续关注与积累, 在这个时机凯歌进入, 适逢其时, 适逢其势。宏天科技与思科等伙伴成熟稳健的合作关系, 也为500万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础。同时, 思科公司认为, 与宏天科技的合作项目在互动广告精准投放、虚拟视频网络技术等方面, 顺承了思科在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 并予以了面向下一代视频网络、用户体验全面融合的创新, 产品成熟, 完全能够满足广电运营商的需求。
2009年, 宏天科技成绩喜人, 其互动电视相关系统成功应用于江苏省网、北京歌华、内蒙古省网、昆明市网等, 服务用户超过100万。其主力产品M3P系统, 在帮助江苏省广电与昆明广电、华数与番禺广电跨区域实现统一管理、分众运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主力产品配置管理系统, 在保障信息传输安全、实现机顶盒网络管理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
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篇4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以及基本特点
1.“师生互动”的内涵
我国社会学者周晓虹认为,当个体把行为指向他人,和他人发生关系时,这种行为就是互动。张春兴认为互动是指“人际间的交感互动关系”。笔者认为,课堂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
2.“师生互动”的基本特点
(1)双向性: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专门行为。
(2)主导性:是指教师主动对学生施以影响,并且还要主动对学生给自己的影响予以反馈,体现教师的主动性。
(3)情感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互动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许多行为本身就是情绪情感的交流活动。
(4)同质性:课堂情境中的教师心理(情感)和行为互动的性质具有一致性。一方具有的正性情感使另一方也产生正性情感体验:对于负性情感来说也是如此。
(5)显著性:主要指非言语作用的显著性。师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或互动(如动作、眼神等)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加非言语互动能促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气氛,进而促使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探索
1. 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一种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的过程。
(1)创设对话情境。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与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精神对话交往,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在一次课外阅读训练中,我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解了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人,又少了一个》。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能否改成《人,又多了一个》?因为文章中所写的人并没有死,只是变成了她的所在,从‘一边’滑向了‘另一边’,‘那一边’少了一个,‘这一边’不是多了一个吗?因此,从这一边来说,可以说是‘人,又多了一个’”。这位学生一问,其他学生全都议论开了。我意识到这位学生的问题不仅有趣,而且有思考的价值,就急忙抓住刹那间的灵感,把问题重新抛向了全班同学。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认识到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有自尊心的人)的确少了一个,而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既没有多,也没有少。弄清了文章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就更好理解了。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既体现了师生互动的双向性、主导性、情感性等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2)创设故事情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尤其是中学生。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传奇的“故事”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灵性,形成师生对话、交流、探究的氛围。
(3)创设音乐情境。语文教学需要借助音乐艺术,这样不仅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执教《智取生辰纲》时,可以播放一段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这不仅直接导入到了新课,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词,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血脉贯通,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唱。在这种强烈的氛围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深入课文,了解众好汉是如何“出手”靠智慧劫取生辰纲的故事。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七位好汉融为一体。然后,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具有嫉恶如仇,抚危济贫,粗中有细等鲜明性格的梁山英雄好汉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目中了。在散文教学中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诵等等。
(4)创设动作情境。师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对于促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体悟、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这本身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个性得以张扬。
在《最后一课》中,最后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说“散学了,你们走吧”。为什么不用言语来表示呢?我让一半学生模仿韩麦尔的神态动作,一半学生把韩麦尔可能说的话写出来。最后通过讨论比较达成共识:因为在这种沉重的心情下,作手势更具内涵,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还经常组织学生编课本剧或进行简单的人物动作模仿。在《核舟记》教学中,本人带领学生来到教室外的草坪上,请两位同学做导演,让三位同学分别模仿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又请两位同学模仿两个舟子,其他同学评价并指正,本人对课文内容作现场讲解。通过讨论,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设计中领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课文的内容,从而轻松把握作品主题,并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初中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模仿、表演等形式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智取生辰纲》中黄泥岗一段、《孔乙己》中吃茴香豆一段、《故乡》中豆腐西施一段、《社戏》中的偷豆一段等。
(5)创设问题情境。由于知识、阅历的欠缺,学生理解时比较肤浅甚至发生误差,都是正常的。作为教师这时就可以利用问题探究和认知矛盾设置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愿望。
我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飞渡成功的幼年斑羚,飞渡场景中对于镰刀头羊的描写最让你刻骨铭心的是哪一幕?”以此为基础追问:“我们人类自身有这样催人泪下的情感吗?”这种层进式的体验让学生拥有的是与本文对话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学生走进斑羚的内心,感受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感人的人性光芒,对照人类,反思自我,从而建构起来的是崭新的理解与感受。
再如教学《社戏》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来到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个小伙伴交朋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异常热烈的气氛。学生的讨论有序而正常,学生们都结合文本讲得头头是道。在《芦花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老人这一形象,我问:“你最喜欢老人的哪一点,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有“最喜欢老人的自信”,“最喜欢老人的智勇双全”等,并在文中找到了充分的依据。可这样一来总是在一个层面上打转,为了引领学生换一个角度去分析人物,我接着问:“老人有没有让人不喜欢的地方?”这一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研读文本的兴趣,而人物也随着讨论的深入显得更加丰满。
适宜的情境一般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认知矛盾的解决联系在一起,问题探究使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语言特色有了探究的兴趣和深层理解,既而不仅生成了自己的知识,更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本来价值。
2.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开放、生动的课堂环境,这是形成师生互动的保障。
(1)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互动可言。在互动交流的情境中,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和谐、纯洁的氛围中。
(2)相信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真诚、信任的课堂氛围
真诚、信任是师生互动过程不可缺少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在引导、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信任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的关键,因为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原因在于有害羞的心理,他们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受到老师的否定,或被同学讥笑,因此,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坦率、信任,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才能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开放、生动的课堂环境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怎样使学生“乐学”呢?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之火。如:
教师执教《沁园春·雪》时,和学生一起来个朗诵比赛,学生能有机会与老师比“高低”,显得非常活跃,参与性极强。结果是很多同学比老师读得好,他们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特别是几个男生,读出了词的豪放、磅礴的气势,显示出崇高、阳刚之美,真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上掌声不断,许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当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于是,教师“趁热打铁”,放开手脚让学生讲解,他们或从词来谈词的意境,或从词来讲自己的理解,或直接说自己的观点。这种开放生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容不迫的进行朗诵、讲解,充分展示了学生自我的学识风采,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
三、“师生互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重思维互动。师生互动必须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一种心灵火花的碰撞。这要靠教师用博古通今的知识,用饱含深意的哲理,用高尚伟岸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让他们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
第二,注重心心互动。师生互动不单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师生双方心动,只有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教师情感。实践表明,课堂上师生情感状态能够导致对方发生同质性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感带入课堂,而要努力发挥教师主导性,以积极的心态来影响、引导、转化学生。
参考文献
[1].佐斌著《师生互动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主、互动、拓展 篇5
【课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型】问题综合解决课
【课时】第2课时
【学校】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班级】高二8班
【时间】2011年4月15日上午
【地点】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报告厅
【设计亮点】问题评价,合作探究,以拟写对联形式解决“先秦诸子选读”理解难题。
“先秦诸子选读”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而应该当做文化思想论著来读,既是了解古人思想的窗口,也是把握现代社会的抓手,当然也是学习语言的材料。《教师用书》对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描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自然会涉及词汇以及文章阅读、欣赏和写作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孟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记住一些前人归纳总结的孟子的思想主张很容易,这于应试有用,但于语文学习意义不大。因此,教学力求通过整体感知、逐步深入的策略来推进。具体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自主学习以发现问题和生成问题,学生自主查检工具书,了解孟子生平事迹,扫清读音障碍,能够顺利通读选文;
二、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工具书及课后注释,通读选文、翻译选文;
三、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把握七节选文论述的重点,梳理孟子的一些重要思想,记诵重要语段;
四、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深入文本,筛选理解选文中的重要概念,从原文中来,到原文中去,对选文进行整合,探究孟子思想主张的内在关联,探寻其现实意义。
怎么才能使学生读得深入,理解透彻,且不觉枯燥呢?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用原文解释下列概念,并背诵:巡狩、述职、浩然之气、善政、善教、一夫、流连荒亡、罔民、大丈夫、自暴自弃、四端、反求诸己、终身之忧。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了原文,尤其是通过对“反求诸己”、“浩然之气”等概念的解释和理解,学生对孟子思想有了较为深入的领悟。
问题二:依据对孟子(或诸子)思想的领悟撰写1-2副对联,并说出联句出处。
【学情分析】高二8班学生自进入高一开始,人手一册《论语》,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由我指导诵读,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背诵积累了孔子的许多语录。
【课堂片段回放】“问题二”解决过程回顾
1、教师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元稹有一首诗里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
学生:除却巫山不是云。
教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唐朝元稹绝句《离思五首》之四的首二句。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演化而来的。元稹以此极致的比喻悼其亡妻韦丛,感叹他们夫妻间的感情如沧海之水一样深广,如巫山之云一般美好,在今生今世已无法找到,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的绝胜境界,一直为后人称诵,至今余韵绵长,被誉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之叹”,堪称绝对,若再有其它对句,似都有续貂之嫌。但是清末昆明就有以“曾经沧海难为水”为上联的另两句下联。
其一是现在仍然嵌于大观楼近华浦,由清代临安(今建水)人马如龙撰的(也有人认为不是马如龙撰)亭联。其联云(幻灯显示):
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
其二是清末贵州盘县人谢幼侯为官昆明时,因感于当时贵州的某些暴政而撰的一联。其联云(幻灯显示,所有教师所准备及自拟对联均以幻灯展示,下同):
曾经沧海难为水;寻得桃源好避秦。
借《桃花源记》典巧成此联,虽算不得天衣无缝,但借古喻今,不见牵强,故为大家传诵,并把这段街道称为“桃源街”,至今未变。
这两联当然不能和原联半斤八两而论,但都各自另出新意,各得其趣,自有它存在、流传的价值。
其实,集句诗、集句联古已有之。曹操《短歌行》全诗32句,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句,直接摘自《诗经》,融入全诗,非常自然。这种直接移植现成诗句的大胆尝试,使曹操事实上成为中国解构主义文学的鼻祖。
今天我们就尝试用我们学过的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词句,拟写对联。
问题呈现:依据对孟子(或诸子)思想的领悟撰写1-2副对联,并说出联句出处。
2、教师针对实例讲解集句联的特点。由上联“色难”(《论语·为政》)对下联“容易”说起,激发学生兴趣。
3、教师展示古人集四书联,并引导学生分析集句联的特点,明确对联的格式要求。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上联出自《中庸》,下联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4、展示教师拟写对联上联,通过拟写下联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对联撰写要求。
守株待兔,兔复至此,得兔仍属巧合。
缘木求鱼,鱼不生斯,求鱼岂非徒然?
这副对联是我在集句联“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基础上续写而成。
“守株待兔”对“缘木求鱼”是当代书法大家胡问遂先生集《韩非子·五蠹》中“守株待兔”和《孟子·梁惠王上》中“缘木求鱼”而成;金庸《鹿鼎记》第四十回的题目“待兔只疑株可守,求鱼方悔木难缘”,也是从“守株待兔”和“缘木求鱼”两个成语脱化而来,比喻解决方法不对路,在书中则是比喻韦小宝难题重重,歪打正着。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集句联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创作欲望。
5、学生自主阅读“《孟子》选读”及诸子文本,摘取文句拟写对联,自主撰联。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
6、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要求说出联语的依据。
7、每组推荐1—2副对联,给出上联,向其它小组挑战。各小组展开竞赛。
8、小组展示,相互点评,推选优秀对联。
首先展示的是乐知组的对联:
真君子不忧不惑不惧,大丈夫不淫不移不屈。
上联语出《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下联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紧接着是勤学组的对联:
孟轲扬浩然正气,孔丘弃骄谄邪风。
上联“浩然之气”,源出《孟子·公孙丑上》,下联则依据《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然后乐学组的展示也很精彩:
明礼明智名君子,贼仁贼义谓一夫。
这个对联的下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乐学组还有一联:
扬我浩然之气,兴君仁义之行。
接着是弘志组的对联:
固国岂凭天险?杀鸡焉用牛刀!
下句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上句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接着是善学组的两副对联,写在黑板上一念出就引起全场发笑,也迎来了热烈的掌声,对联如下:
大丈夫为将,智信仁勇严,为人不为己;
小女子鼓琴,宫商角徵羽,卖艺不卖身。
《孙子兵法·始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备注:智信仁勇严是我们班的班训)
小人同而不和克伐怨欲费谄贪骄猛,
君子矜而不争刚毅木讷惠劳信泰威。
这个对联的上联和下联依据《论语·尧曰》中孔子提出的“尊五美,屏四恶”的思想来拟写,显示了学生较为深厚的积累。《论语·尧曰》载:“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另外,上联的“刚毅木讷”和下联的“克伐怨欲”均出自《论语》。《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乐知组又展示了一副对联,也列于此。
当仁不让于师,无礼怎称得贤?
上联“当仁不让”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除上述各小组外,其余给力组、求知组、海燕组也积极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引述。
9、课的最后,我展示自己拟写的上联,由学生来对出下联,并说出联语来源。
我展示的五副对联及联语出处如下:
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大丈夫一身浩然气;
富不淫,贫不移,威不屈,真豪杰千里快哉风。
这个对联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千里快哉风”语出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最早则见于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忧道忧民忧天下,君子无一朝之患;患得患失患己身,小人有终身之忧。
此联主要依据《孟子·离娄下》:“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贼仁贼义独夫唯四恶修名,忧道忧民王者藉五美润身。
此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论语·尧曰》“尊五美、屏四恶”章,以及《论语·卫灵公》篇:“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仁义礼智全君子之德,爱信勇严立大人之威。
拓展交流新路促进自主学习 篇6
1. 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上我们会看到:
老师说小组内交流一下, 于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就围在一起, 七嘴八舌,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过一会儿, 老师说停, 学生就都安静下来, 这不能说是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2. 我曾经听过这样几节课:
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得出了算式, 然后老师问:你是怎么算的?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 然后老师就分别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一个说完老师就给一颗五角星, 另一个接着说, 然后再给一颗五角星, 整节课热热闹闹, 老师说这样设计是为了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可是, 我们仔细想想, 每一名学生在这节课上是否都掌握了别人的计算方法, 还是仅仅复习了一遍自己已经会的计算方法?学生之间有没有真正的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 每个小组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只是充当听众, 别的同学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不经过自己的思考, 缺少思维的批判性, 容易人云亦云.特别是那些自信心不强, 学习被动的学生, 不管自己理解还是不理解, 当别人都肯定某种情况时, 他也会不自觉地认可, 完全忽略自己的疑惑.
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让学生的交流有“质量”, 就离不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体验.体验是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参与学习的过程, 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 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 以达到理解问题的目的.这样, 才能使课堂交流不流于形式, 不停留在表面现象.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思考, 结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分析, 我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的体验活动是课堂有效交流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 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 也让学生在体验后的交流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例如, 二年级上册教学“时、分、秒”这个单元的内容, 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 非常抽象的概念, 要想让孩子理解这些时间概念, 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交流, 我设计了“看一看”钟面上的三根针谁走得最快, “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声音, 模仿“说一说”秒针走的速度, “做一做”拍手游戏来描述一秒的长短等方式的体验活动.随着不断的体验, 在课堂的交流中, 孩子们说出了“我眨一下眼睛就是一秒”“我写自己的名字用的时间会超过一秒”“一秒很短”等等自己通过体验对一秒有多长的认识.
2. 恰当的评价能够促进课堂上的有效交流
在交流活动中, 应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交流的乐趣.在组织评价交流时, 可以是自我评价, 让每个人谈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可以是同伴评价, 谈同伴的成绩和长处, 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同伴的方法, 更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同伴, 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还可以是教师评价, 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 用鼓励性的语言, 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 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 明确努力的方向, 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从而使交流活动不仅是一个交流思想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兴趣的过程.
3. 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能够提高交流的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让交流变“被动”为“主动”;其次要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必要性,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当思考遇到困难时就会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在我的班里, 现在很多复杂的问题不是由我讲解, 而是由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完成, 还有很多学生更是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们听, 我认为这样就起到了交流的作用.
4. 培养学生掌握有效数学交流的方法
只有正确的交流方法和必备的交流能力, 才能保证交流活动的成效, 确保每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交流活动当中, 在相互交流中有效地完善认知, 调整自我.在交流活动中:
(1)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
(2)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 才有交流,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听的时候要抓住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 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 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3) 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 经过自己的思考后, 还要学会对话, 通过对话, 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 二是反驳型提问, 三是补充型提问.
(4) 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多数是以语言进行交流, 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 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并进行交流, 可以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 等等, 也可让学生写解题反思, 或学生在作业中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让学生写下来, 不但可以加深印象, 而且通过交流, 教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教学中应注意改进的方面, 其他同学也可以受到启发.
自主、互动、拓展 篇7
于洪区地税局率先开发应用了税企互动平台服务软件, 以信息化手段服务于纳税人, 进一步拓展了纳税服务新途径, 有效降低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 受到了纳税人的欢迎和好评。当前, 税企互动平台已被沈阳市地税局作为全市推广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税企互动平台的专业化优势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个性化辅导咨询服务;二是开通了网上辅导与审批服务;三是推行了纳税风险提示;四是维护了纳税人合法权益;五是拓展了信息化管税途径;六是为税收信息化服务预留功能空间。
通过一年多的应用实践, 到目前实现注册用户10598户, 发送信息和回复企业来信1000余件。他们创新服务、高效服务的做法赢得了纳税人的好评, 用纳税人的话说, “税企互动平台在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沟通渠道, 把税收服务送上了门, 有效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自主、互动、拓展】推荐阅读:
自主互动05-11
自主互动学习07-30
自主互动型小班化教学11-03
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09-30
自主拓展08-04
参与互动07-15
互动对话07-18
互动因素07-18
互动激活07-21
互动环境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