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培育

2024-05-11

鱼种培育(精选9篇)

鱼种培育 篇1

以往在我们地区鱼类的养殖生产过程中, 往往只重视成鱼养殖, 而忽视了苗种培育, 以至于鱼种产量不高规格不大。随着养殖生产的不断完善, 对鱼种的数量、规格、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而迫使人们逐步重视鱼种的增产技术,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积累归纳了以下几点鱼种培育技术。

一、改善池塘生态条件, 提高池塘生产力

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很多, 研究及生产实践表明, 高产池塘最关键的生态因子是溶氧, 酸碱度和氨, 而它们之间又相互作用的。它们不仅与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有关, 而且与养殖鱼类的病害有关。所以, 改善改善生态条件, 就要重点考虑改善的溶氧、酸碱度和氨的状况, 也就是水体环境的改变具体措施。

1.进行彻底的池塘改造

(1) 适当扩大池塘的面积, 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 提高生物造氧作用。

(2) 适当增加鱼池的深度。池深有利于增加鱼池的总溶氧量, 从而有利于水质的稳定。

(3) 清除池底过多的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淤泥, 不使池水被过多的有机质污染而增加耗氧。

2.适时注水

当池水含氧量过低时, 应及时向池中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河水、湖水, 以补充池塘溶氧的不足。如缺乏良好的水源, 可采取原池冲水或两池相互冲水的方法。

3.安装增氧机

这是目前精养鱼池改善溶氧条件, 防止浮头的较好方法。在鱼将要浮头或已浮头时开机增氧。另外, 在晴天中午开机搅水, 造成池水垂直流转, 把上层水中过饱和的氧送到下层去, 从而改善了下层水的溶氧条件, 对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也有重要的作用。

4.合理投饵施肥

这对水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施肥以及鱼类排泄物的分解能改变池水中营养盐类的组成成分, 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但是, 由于投饵施肥增加了池中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又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使本已有限的溶氧显得更加不足, 并可产生有毒气体。特别是投饵过多, 还可败坏水质。因此, 投饵应力求均匀和适量, 有机肥要先发酵, 并本着少施勤施的原则。

5.在干塘时, 让池底日晒和冰冻, 这对改良底质有良好的作用

二、改善夏花下塘前期的饲料条件, 加速其前期生长

池塘条件好, 只是提供了鱼种生长的良好环境, 能否发挥它的作用, 还要靠充足而又优良的饵料来实现。但是, 单纯靠投喂精饲料, 不仅有困难, 成本高, 而且也不理想。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培养天然饵料。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培养水蚤和芜萍。水蚤和芜萍是夏花鱼种最好的饵料, 可以采取人工施肥的方法, 利用鱼种塘本身加以培养。具体方法是首先用药物彻底清塘, 然后注水至1米深 (用密网布过滤) 。在放夏花前半个月, 施足基肥。每亩施人畜粪约1000千克, 分堆于池塘四周浅水处, 以培养水蚤, 同时也为培养芜萍作准备。施肥4至5天后每亩再撒芜萍种子15~20千克。芜萍迅速繁殖的关键是:水肥, 不被风吹到一起及无敌害。因此, 大池最好用草辫将芜萍隔成若干块, 并勤给芜萍泼水。另外, 要经常翻动肥堆, 保持肥力。如池水变廋, 应及时追肥。采用这一方法, 基本上可以靠水蚤和芜萍使夏花在1个月内长到8~10厘米, 从而为培养大规格鱼种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多种鱼合理搭配放养, 充分挖掘池塘增产潜力

为了适应成鱼池多品种混养增产的需要, 近几年, 不少养殖户在鱼种生产上也实行多种鱼混养密放的办法。一般主养鱼占60%~70%, 套养鱼占30%~40%。密度根据出塘规格和产量要求而定。若亩产350千克左右, 出塘规格为15厘米以上, 则亩放夏花8000尾;若亩产500千克的池塘, 则亩放夏花可达1万至1.3万尾。放养时间应尽量提早做到早放早长。

四、改进投饵技术

这是采用小颗粒饲料培育鱼种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鱼种生长速度和单位产量的高低, 同时关系到饲料是否能被鱼种摄食而不造成浪费, 降低养殖成本。

1. 饲料粒径和鱼种规格相适应

2. 改进投饵方法

由于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很小, 入水后很容易溶解, 因此投饵最好立即能被鱼吞食。为此, 必须设法引诱鱼种在投饵时立即群集抢食。夏花下池后的第二天, 可在鱼池中部的上风处, 选择干净、整洁的堤岸为投饵点, 对鱼种进行投饵训练。投饵前, 先敲击料台, 以发出声音刺激鱼种, 然后撒一小把颗粒饲料。每隔十几秒重复一次, 每次训练15~20分钟。训练工作必须耐心细致, 无论鱼种是否摄食, 均需坚持进行。3~7天后, 鱼种便形成了条件反射, 逐渐养成了定点上浮水面, 集群抢食的习性。

3. 增加投饵次数和时间

夏花下池时, 水温较高, 鱼苗的个体较小, 日投饵次数应不少于5~6次。7~8月份鱼种摄食最旺盛, 生长最快的时期, 日投饵次数应保持在4~5次。9月份以后, 随着水温的下降, 鱼体个体一般已达50~100克以上, 日投饵次数可逐步减少。当水温在15℃以下时, 日投饵次数可减少至2次, 直至鱼种不再摄食时为止。每次投饵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4. 正确掌握日投饵率

鱼池中鱼种每天摄取饵料量与池中鱼种总重量之比就是日投饵率。

日投饵率=鱼种每天摄取饵料量/鱼种总重量×100%

由公式可见, 日投饵率的高低, 与水温成正比, 与鱼种规格成反比。开始日投饵率高达12%左右, 以后逐渐下降, 至10月中旬前后降到1%左右。

五、掌握鱼种生长规律, 加强后期投饵

目前, 随着池塘生态条件的改善, 鱼种前期能快速生长, 同时由于采取了适当的注水增氧措施, 为后期足量投饵创造了条件。因此, 当天然饵料不能满足时 (大约下池后1个月) , 能否保证足量投饵, 就成了鱼种后期能否继续快速生长的关键。投饵量的掌握应根据前述“看鱼、看水、看天”的原则来决定。一般在高温季节一过, 水温降至30℃以下最适水温范围时, 应抓紧时间均匀、足量投饵。以保证后期继续快速生长。

六、经常增氧注水, 改善池溶氧条件

鱼种池经常发生浮头现象。特别是到了后期, 水温尚未下降之前, 几乎天天浮头。这不仅抑制鱼类生长, 而且影响水质和池塘的物质循环。因此鱼池应配备增氧机。开机时间一般为早晨4~7时和下午2~3时。池水过肥时, 还须用水泵加水提高水位。池水最深可达2.8~3米。

通过以上几点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苗种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苗种质量和产量。

鱼种培育 篇2

一、池塘概况

该鱼种池面积为3.8亩,池底平坦,平均水深2米,安装有功率3千瓦的增氧机和投饵机各1台,水源为相邻成鱼养殖池的存水。池埂边种植黑麦草和苏丹草。

二、池塘消毒

2013年1月初用挖掘机将淤泥全部清除干净,挖出的淤泥用作牧草种植的有机肥,15日加水10厘米深后用生石灰300千克清塘消毒,3天后加水至1.2米深。

三、鱼苗放养

从1月31日开始连续5天放养鱼种,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放养情况详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四、饵料投喂

3月15日水温上升到10℃,此时开始投喂。菜籽饼先浸泡24小时,上午9时后采用全池泼洒的方式投喂,投喂量为4~6千克/天,天气好时投喂,下雨时停喂。4月15日后逐渐增加投喂量,达到8~10千克/天。进入5月后,当草鱼苗规格达到125克/尾时开始投喂颗粒饲料,10~12千克/天,另投喂黑麦草15~20千克/天,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喂量。一般在上午9~10时投喂颗粒饲料,以0.5小时内吃完为宜,下午3~4时再投喂草料,天气好时宜在晚上9时吃完,剩草要及时捞除不留过夜,阴雨天或天气异常时投料量减半。进入梅雨季节,则要提早1小时投喂颗粒饲料,草料在上午9~10时投喂,确保当天傍晚前吃完。具体投饵量详见表2。

表2 饲料与草料投喂情况

五、水质调控

养殖早期每月补水2次,高温期7~10天补水1次,只进不排,直到水位达2米。加水时用6寸潜水泵抽取相邻成鱼养殖池水面以下20厘米富含溶氧的水,时间一般从上午9时开始,加水10厘米深后稍作停顿,下午再开泵加水10厘米深,到下午4时结束。水位控制按表3实行,基本保持稳定。

表3 全年塘口水位变化

六、开机增氧

从5月下旬开始,天气晴好时每天中午11时开动增氧机,到下午2时停机,开机约3小时,第二天凌晨5时再开机至7时。阴雨天白天不开机,气压低时则提早到凌晨3时开机,直到天亮。上半夜一般不开机。

七、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遵循“以防为主”的原则,具体用药如下:

1. 放养后7天,首次用解毒碧水安(成分为多元有机酸、解毒剂、脂肪酸、多肽、多糖、肌醇、维生素B和维生素C)1000毫升,稀释2000倍后全池泼洒进行水体解毒。

2. 3月10日全池泼洒1次杀虫药。

3. 6月中旬“黄梅”天来临之前用1次底改,2天后用1次预防出血病的药物。

4. 夏季高温季节只用内服药拌料投喂,5天为一疗程,每20天为一周期,其间不再外用药物,防止对水质造成破坏。

5. “立秋”和“白露”前再各用1次预防出血病的药物。

6. “秋分”前再用1次杀虫药物。

八、收获

2014年1月22日先拉网3次,后再干塘起捕,具体收获规格和数量详见表4。

表4 成鱼和鱼种收获情况

九、小结

1. 放养时间有讲究: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尽可能在腊月放养,此时气温低,鱼苗鳞片紧密,损伤相对较小,并可提早适应池塘养殖环境,等气温回升后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2. 加水方式有讲究:在加水次数上,要分两次进水,每次10厘米深,中间有停顿,目的是避免鱼种池的水温变化过大;在抽水位置上,潜水泵置于大池水面以下20厘米;在加水时间上,一般白天加水,晚上不加水,确保所加表层水中含氧量高。

3. 饲料搭配有讲究:早期鱼种规格较小,摄食能力差,故投浸泡过的菜籽饼,以方便摄食;中期既投颗粒饲料,又投黑麦草和苏丹草,在投喂时间和数量上根据天气等情况灵活调整;后期草类枯萎后继续投精料,确保鱼种不掉膘。

4. 用药方法有讲究:要依据农历节气用药,以预防为主,确保全年不因病死鱼。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水产技术指导站 邮编:215600)

鳜鱼大规格鱼种培育 篇3

1 饵料鱼的准备

鳜鱼终生摄食活鱼, 及时提供适口适量的饵料鱼是大规模鱼种培育的前提, 必须按照生产计划, 事先做好饵料鱼的繁殖和储备工作。饵料鱼的品种有团头鲂、鲫、四大家鱼、鲮鱼、以及其他野杂鱼。在实际生产中, 团头鲂鱼苗用于鳜鱼开口阶段, 鲫鱼鱼苗、乌仔、夏花用于鳜鱼苗种生产的全过程, 后期用四大家鱼、鲮鱼饵料鱼作补充。鲫鱼苗相对其他而言, 简单易得, 成本较低, 生产量大, 并且规格较容易控制, 在鳜鱼育种上大量应用。

2 小规格鳜鱼苗种的准备

大规格鳜鱼鱼种的标准是5 cm以上, 需求时间一般在5月10日至6月10日, 需求高峰是5月15—30日, 比常规苗种生产要提前1个月以上。要按照养殖户的要求, 饵料鱼的准备情况以及塘口情况, 分期分批分规格获得小规格鳜鱼苗种。小规格鳜鱼苗种规格为1.0~2.5 cm, 苗种来源主要是自繁自育和从南方地区购入。南方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鳜鱼的繁育规模做得很大, 分工很细很明确。从南方地区调入小苗来培育大规格鱼种, 实际上也是省际之间分工的一种形式, 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 扬长补短。上述这二种来源相比较, 也就是“小而全”和“单打一”的关系, 各有利弊。自繁自育, 涉及的精力多, 环节多, 设施多, 成本高, 质量有保证;从南方地区调入, 茬口上有保证, 方便易得, 成本低, 但由于病害、长途运输的原因, 质量不稳定。为此, 如果从外地购入小苗, 确保没有病害后才能调入。在自繁饵料鱼适口的前提下, 调入的小苗以1 cm左右最为经济, 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有保证育种成活率。

3 大规格鱼种培育

3.1 适时提供适口、适量、健康的饵料鱼

鳜鱼鱼苗开口饵料鱼最好选用刚出膜的团头鲂鱼苗, 其摄食方式是从尾部至头部吞食, 7~10 d后, 主动捕食的能力大为增强, 一般是从头部到尾部吞食。饱食的健康的鳜鱼苗种, 腹部凸现, 尾柄弯曲, 头下尾上, 绝大部分集群聚团, 少部分静止不动。为使鳜鱼长得快, 提高成活率, 投放的饵料鱼必须做到适时、适口、适量和健康。

3.2 注重分级饲养

鳜鱼育种的密度应当根据塘口条件、规格大小以及管理水平而定, 在养殖前期, 水温较低, 生长较慢, 鱼体较小, 可以适当密养。如果带有流水或充气设备, 则可适当增加放养量。一般规格1~2 cm, 可放养1 000~2 000尾/m2;规格2~3 cm, 放养500~1 000尾/m2;规格3~4 cm, 可放养300~500尾/m2;规格4~5 cm放养150~200尾/m2。如果不受场地限制则宜适当稀养, 在生产过程中, 即使是同一批的鳜鱼苗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 也会出现个体分化现象, 尤其是在高密度、饵料鱼不适口或不能及时补充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 每隔10 d左右结合分池, 后期结合出售, 要用鱼筛分级分别饲养, 这样, 育种效果会更好。

3.3 加强水质调控管理

鳜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 透明度40 cm, 溶氧保持在5 mg以上, 水温25~28℃时, 鳜鱼苗每3 d可长1 cm;20~25℃时, 需要1周左右时间。低于20℃时, 生长更缓慢, 而且容易生病。因此, 在养殖前期, 水质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尽可能地提高水温。一般在小水槽上覆盖塑料薄膜, 水位40~50 cm。既可以增加水温, 又可以保证水温稳定。5月15日后, 主要用换水的方法来改善水质, 并要不断的注水或定时充气, 保持水质良好和溶氧充足。

4 疾病防治

鳜鱼以活鱼为饵, 容易从饵料鱼、养殖用水或其他途径带入病原。因此, 必须严格对购入或自育的小规格鳜鱼检疫、饵料鱼检疫、养殖用水及工具消毒处理。在鳜鱼育种阶段, 最容易感染车轮虫病、指环虫病、舌杯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以及水霉病、出血病等, 尤其是寄生虫病危害最严重, 如发现不及时, 治疗不得当, 将会导致全军覆没。

5 及时销售

采煤塌陷区网箱培育青鱼鱼种试验 篇4

一、材料与方法

1. 环境条件

试验地点选择在南四湖中部东岸,靠近傅村养殖场的水域,该水域土质与底泥均为壤土,原为农田,后因采煤塌陷成为水体集聚区,与湖泊水域不相通,水质清爽、无污染,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要求,水体透明度常年大于30厘米,风浪平缓。网箱设置区底部平坦,平均水深3.5米,淤泥深度10厘米左右。

2. 网箱设置

采用全封闭单层网箱,长11米、宽5米、高2.3米,网衣用网目为2.5厘米的聚乙烯有结节网片缝制而成。选用直径12厘米的竹篙制作扦插杆,除网箱四角扦插竹篙外,在网箱长边的中间再分别扦插1支竹篙,网箱边角的纲绳固定于对应的竹篙上,在每支竹篙的外围再牵引1条拉线,分别固定于网箱外围的木桩上。网箱上口设置高出水面30厘米,使网箱上盖离开水面,以免影响箱内鱼的摄食。

3. 鱼种投放

试验使用的青鱼鱼种由微山县彦河渔业有限公司培育,规格0.2千克/尾左右,共投放150千克,约800尾,折合每平方米网箱2.7千克、15尾。鱼种于2013年2月27日投放,投放时用3%食盐溶液消毒5分钟。青鱼鱼种放养1个月后,在网箱内搭配放养规格为100克/尾的鲢鱼30尾、鳙鱼20尾,规格为50克/尾的团头鲂40尾。

4. 日常管理

①饵料投喂。采用螺蛳与颗粒饲料相结合投喂,于2013年3月初开始投喂螺蛳。螺蛳具体投喂方式:选择一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塑料筐,塑料筐的缝隙为0.5厘米左右,把螺蛳装于塑料筐内,悬吊于网箱内水下1.5米处,供青鱼鱼种自主摄食,待螺蛳摄食完毕后塑料筐会自动浮起,及时清理筐内的残壳、脏污后进行消毒,然后再投放螺蛳饲喂青鱼。颗粒饲料具体投喂方式:养殖前期,选用蛋白含量为38%、粒径3毫米的颗粒饲料,3月中旬到4月上旬每天投喂1次,4月中旬到5月中旬每天投喂2次,螺蛳每5~7天投喂1次;养殖中期,即5月下旬到7月下旬,每天投喂蛋白含量为36%、粒径4~4.5毫米的颗粒饲料2~3次,同时每3~5天投喂螺蛳1次,投喂前对塑料筐进行清理消毒;养殖中后期,即8月上旬到9月下旬,每天投喂蛋白含量为34%、粒径5~5.5毫米的颗粒饲料3次,投喂螺蛳1次,及时清除塑料筐内的残饵、螺壳并消毒;养殖后期,即10~11月,每天投喂蛋白含量为34%~32%、粒径6毫米的颗粒饲料1~2次,螺蛳改为每2~5天投喂1次,11月底停食越冬,不再投喂。养殖期间颗粒饲料的投喂坚持“八成饱”原则,每次大部分鱼种不再摄食后即停止投喂。

②巡箱管理。每天及时捞出网箱内上浮的螺壳和网箱周边杂物,避免挂扯网箱。在网箱周边20米处设置一道用废旧网片制作的网围,避免树枝、杂草等漂浮物靠近网箱。汛期来临前对网箱进行加固,避免强风浪影响,增强网箱安全性。

③鱼病预防。在青鱼摄食旺盛的5~9月,每月用EM菌拌料投喂1次,每次连喂3天,具体拌料方法:先将EM菌与红糖水按1∶1的比例混合活化2小时,再将要投喂的饵料摊在塑料布上,按50千克饵料用1千克EM菌的比例,用小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布EM菌活化液,喷完后折起塑料布密封,4小时后即可投喂。另外,螺蛳也用EM菌活化液浸泡1小时后再投喂。在6~8月高温季节,添加黄芪多糖、维生素C、板蓝根和大蒜素等制成药饵饲喂鱼种。药饵制作方法:在100千克饵料中添加黄芪多糖200克、维生素C 100克、板蓝根300克、大蒜素50克,将药物均匀喷布在颗粒饲料上进行投喂。投喂药饵,能增强鱼种抗病力和免疫力,降低应激反应。在4月底、6月中旬、7月底、9月初分别对网箱水域泼洒1次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方法:先把聚维酮碘稀释成1000倍液,在投喂饵料时舀取适量药液泼洒于网箱内,使鱼种在高倍药液中短时间浸洗,以对鱼体进行消毒。在4月中旬、10月中旬分别泼洒1次苯扎溴铵溶液。通过采取上述鱼病预防措施,养殖期间鱼种没有发生病害。

二、试验结果

经过精心培育,2014年2月15日起箱出售鱼种,55米2的网箱共计产出鱼种1490千克,其中青鱼鱼种1350千克,其他鱼类140千克。青鱼鱼种平均规格为2.2千克/尾,规格小于1千克/尾的鱼种占7%,其中最大个体重3.2千克,最小个体重0.3千克。出售鱼种实现产值2.8万元,除去养殖成本2.0万元(鱼种4260元、颗粒饲料6840元、螺蛳4800元、网箱及附属设施折旧440元、EM菌及药物660元、人工费3000元),获得利润0.8万元,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

三、小结与讨论

在大水域利用网箱无公害培育大规格鱼种,只要管理措施得当,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此次试验采用螺蛳与颗粒饲料投喂青鱼鱼种,鱼种成活率达到87.5%,平均规格达到2.2千克/尾,为养成大规格青鱼奠定了基础。

在鱼种培育过程中,需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此次试验采用EM菌、黄芪多糖、维生素C、板蓝根和大蒜素拌料投喂提高鱼体免疫力,泼洒消毒剂消毒鱼体等措施,符合无公害鱼种生产要求,在鱼种培育期间没有发生病害,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此次试验培育的青鱼鱼种最大个体重达3.2千克,而最小个体重仅0.3千克,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虽然小规格鱼种在网箱内只占极少数,但仍然影响整个网箱的培育效果。因此,投放的青鱼鱼种规格要一致,避免抢食能力有强有弱,培育期间注意及时分筛转箱,确保青鱼鱼种均衡生长。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微山县傅村渔技站 邮编:277600)

麦穗鱼鱼种培育试验 篇5

1 养殖条件及方法

1.1 培育池的条件

在江西省南昌市农科院水产良种基地配备了一口育苗池 (也是产卵池) , 水源为抚河干渠水, 水质清新无污染。面积为1 500 m2池深1.6 m。进排水方便, 并配备一台增氧机。

1.2 池塘消毒

麦穗鱼采取产卵原池育苗, 在亲鱼下塘前20d, 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然后施用生物肥培育轮虫,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25 cm。

1.3 鱼苗喂养

麦穗鱼属杂食性鱼类, 在池塘中主要摄食食场底部的残饵, 号称池底“清道夫”, 天然水体中主要摄食水体中的小型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水生藻类和有机碎屑。成鱼还摄食水生昆虫幼体、附生藻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嫩叶、嫩芽等, 尤喜吞食蚊子在水中的幼体孑孓, 是很好的控制蚊子的天然益鱼。根据其食性把投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喂食豆浆、水花料等, 保持水体的肥度即可;第二阶段, 经20 d培育后, 鱼苗长至1 cm以后开始投喂自制饲料 (饲料配方:国产鱼粉38%, 菜粕21%, 玉米粉12%, 小麦粉29%) , 投喂方法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正常情况一般每日投喂2次, 投喂量为塘内鱼体重的5%左右。

1.4 水质管理

一是调节水位, 鱼苗前期保持较低水位, 这样可以提高池水单位水体的饵料生物密度和池水的积温, 有利于下塘鱼苗捕食生长。随着鱼体的长大和水温的上升, 不断加深水位, 一般每星期注水一次, 每次加水20 cm左右。二是调节水质, 由于大量投饵, 池水容易变肥, 这时可通过合理注水与施肥来改善水质, 必要时采取不间断的循环微流水, 一般每5 d左右换水一次, 换水量为池水的1/5, 10~15d施放微生物制剂一次, 使池水既有丰富的饵料生物, 又有充足的溶氧。

1.5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要坚持“有病治病、无病预防、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培育早期主要发现有剑水蚤和蝌蚪, 用0.3~0.5 mg/L晶体敌百虫进行杀灭, 并及时捞取水中的蝌蚪。为防止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定期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和菌虫双杀等杀菌、杀虫药物全池泼洒, 严格按《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不使用违禁药物。同时对外源性饵料进行药物消毒, 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 加上麦穗鱼自身抗病力很强, 所以疾病很少发生。

2 养殖结果

从4月20日亲鱼产卵后到9月20日捕捞, 历经183 d饲养, 共投喂黄豆100 kg自制饲料2 100kg, 产鱼1 100 kg, 产量达450 kg/667 m2, 饵料系数仅为2.0。规格雌鱼均重7.6 g, 雄鱼均重11.7 g, 雌雄比为1.21∶1。

3 小结

3.1 麦穗鱼的生长

试验发现, 麦穗鱼虽然个体不大, 但长速较快, 养殖周期较短, 当年繁殖的鱼苗经过半年培育就可以形成商品鱼上市出售。

3.2 麦穗鱼的适应力

试验由于水环境和鱼病防治等控制得比较好, 整个养殖期内未发生过鱼病, 而且麦穗鱼的适应能力很强, 对水体的p H值、低溶氧等理化因子也有很强的耐受力, 完全适宜在各种水体养殖。

3.3 麦穗鱼的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麦穗鱼虽然产量没有“四大家鱼”尤其是草鱼高, 但其饵料系数低, 抗病能力强, 养殖周期短, 养殖综合成本低, 市场价格高, 因此其养殖效益不低于“四大家鱼”等传统养殖鱼类。

3.4 麦穗鱼的形体

中科三号鲫鱼鱼种培育 篇6

1 放水花

1.1 池塘准备

抽低塘水约剩30~50 cm。在岸边离水1 m高的位置用网片 (1.2 m宽) 把塘团团围住, 每隔2 m插小竹杆1根 (靠水一边) , 把网片用扎带绑紧吊起, 网片用泥土压15~20 cm

1.2 清塘和肥水

在放水花前5~7 d, 用茶籽饼25 kg/667 m2, 打碎浸泡一晚, 全塘泼洒。清塘后第2天加入无蓝藻的肥水10~30 cm, 使水深达到60~80 cm。

1.3 清除敌害和放草

在水花下塘前4~5 d, 用敌百虫200 g/667 m2。在水花下塘前2 d, 泼氯氰菊酯30~40 m L/667 m2。

在水花下塘前2 d在塘边四周每隔几米放一小把青草 (最好是臭花草) 。

1.4 增氧和试水

放水花前一天要开增氧机5~10 h。在放水花前一晚要试水。打小半桶于室内, 放水花 (或小鱼苗) 5~10尾, 鱼苗试水8 h后仍正常便可以放水花苗。

1.5 放水花

鲫鱼水花放养密度为30万~50万尾/667 m2, 在泼茶籽饼后5~7 d放苗。

1.6 日常管理

放水花后当天可浸花生麸1.5~2.0 kg/667 m2, 第2天沿塘边全池泼洒, 以后每天一次。下塘10~15 d用敌百虫0.5×10-6杀虫一次。当鱼苗长到8 000尾/500 g时, 要及时分塘进入夏花培育阶段。

2 夏花培育

2.1 鱼塘准备

分塘前10 d用石灰150 kg/667 m2毒塘, 以防孢子虫发生。前5~7 d用茶籽饼毒塘, 培育浮游生物, 方法如上。水深可控制0.8~1 m。分塘前4~5 d用敌百虫200 g/667 m2, 杀灭浮游动物。前2 d泼兴棉宝30~40 m L/667 m2。放苗前一晚要试水, 方法如上。

2.2 分塘

分塘时用花池在塘边慢慢围刮, 每隔十多米收网一次, 收起的鱼苗用桶运到准备好的吊花池内吊水。吊水1~2 h, 出筛过塘。分塘后的放养密度以5万~10万尾/667 m2为宜。

2.3 日常管理

用花生麸投喂, 一般2.5 kg/667 m2左右。分塘10天, 用敌百虫, 0.5×10-6全塘泼洒, 杀虫一次。一般分塘后15~20 d, 便可养成1 000尾/500 g的夏花, 这时又要进行第二次分塘, 进行鱼种培育。

3 鱼种培育

3.1 鱼塘准备和放养

鱼塘准备与上述分塘相同。水深控制在1~1.5m为宜, 刮鱼时按刮鱼苗操作流程执行, 即鱼苗刮起后要吊水2~3 h后才能出筛过塘。放养密度1.5万~2万尾/667 m2。

3.2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如上, 即用花生麸投喂也可搭配黄粉或谷粉投喂, 日用量一般按鱼体重的7%~10%。鱼苗分塘后10~15 d, 用敌百虫0.5×10-6杀虫一次。当鱼苗过塘30~40 d左右, 鱼苗均可长到200~300尾/500 g, 此时进行最后一次分塘。

3.3 分塘

大黄鱼鱼种网箱培育技术 篇7

大黄鱼适温范围是10~32℃,盐度范围为25~34,p H值为7.8~8.4,在养殖条件下,溶解氧应在5 mg/L以上。大黄鱼为肉食性鱼类,主要的饵料为冰鲜小杂鱼,近几年由于自然资源衰退,产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为此,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科技人员经过考察和论证,在海州湾海域开展了大黄鱼鱼种网箱培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鱼种培育

2014年7月10日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苗种基地选购规格基本一致、健康、体表完好的大黄鱼鱼苗1万尾,平均体长4 cm。运输采用塑料袋充氧的方式,放养在1个网箱中,放养密度在400尾/m2,放苗水温在25.5℃。

2 海区选择

大黄鱼网箱培育试验的海区,选择在连云港众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海区内,海域盐度适中,优质生物种群繁殖兴旺,养殖海区的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高潮位水深10 m以上,低潮位水深5 m以上,透明度在40~100 cm,溶解氧一般在6.5~7.5mg/L,潮流畅通,海区流速小于1.0 m/s,流向平直而稳定。养殖区周围无污水排放,适合大黄鱼鱼种网箱培育及网箱养成。

3 网箱设置与规格

大黄鱼在鱼种培育阶段采用网箱规格为5m×5 m×3 m(网箱的深度为3 m)的鱼排式网箱,为避免鱼体擦伤,采用网衣材料质地比较软的聚乙烯无结节网,网孔直径规格根据鱼体大小而定,放养时网衣的网孔直径为0.5~1.0 cm,以后随着鱼体的长大,更换合适的网衣。每10个网箱固定在1排,做成1个渔排。低潮时海区水深达到5 m以上。

4 鱼种放养

1)苗种选择:2014年7月10日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苗种基地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善、无病、无伤、大小基本相同的大黄鱼鱼苗1万尾,平均体长4 cm。

2)苗种运输与放养:大黄鱼苗运输采用塑料袋充氧的方式,在运输前停止投喂24 h,用100个规格为40 cm×80 cm的塑料袋,塑料袋内水温降至18℃左右,每袋装鱼苗100尾左右,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达到98%。鱼种运回后,采用抗菌素和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后,移至网箱养殖,放养在1个网箱中,每平方米放养密度在400尾左右。放苗水温在25.5℃。

5 饵料投喂

大黄鱼鱼种培育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但阴雨天气隔一天投喂。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鱼的摄食、天气、潮流变化等情况决定。水温在20℃以上,湿性饵料日投饵率约为20%~30%。大黄鱼主要以冰鲜活杂鱼为主,因为鱼种的规格较小,视饵料鱼的大小,需要将杂鱼切碎后,洗净投喂,大黄鱼摄食量较小,从放养到12月3日转到工厂化车间越冬时,共投喂杂鱼780 kg。

6 养殖管理

网箱在下海前要认真检查,看有无破损或掉线的,检查出来后及时修补。网箱下水后,经常检查木框架、浮子上的附着物(如藤壶、牡蛎等)并进行清除,以免受潮水的流动,使其与网衣接触,造成网衣受损。为保持网箱的滤水性,视网衣附着物的多少,一般15 d左右清洗1次,1个月左右换网箱1次。

7 培育结果

从7月10日放养到11月26日转到工厂化车间越冬时,共投喂杂鱼780 kg,11月26日测量大黄鱼平均体重26.47 g/尾,鱼种培育成活率70%,饵料系数4.63。

8月30日在网箱随意捞取30尾大黄鱼,测量平均体长为7.97 cm。

经过4个多月的养殖管理,于2014年11月26日随机捞取17尾大黄鱼称重共0.45 kg,平均体重26.47 g/尾,平均体长11.23 cm。

8 小结与讨论

1)大黄鱼的鳞片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伤脱落,所以在运输、换网和网箱清洗等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篇8

1、池塘条件

培育池面积以1~2亩 (1亩=1/15ha) 为宜, 面积过大, 易造成鱼种摄食不均, 并给捕捞操作带来困难。池塘水深1.5m左右, 池底平整, 排水口处约20%面积降低20cm左右。池塘淤泥少, 保水性能较好, 进、排水方便, 周围环境安静, 且稍微有些遮光物。投放苗种前进行池塘除野消毒, 培育出浮游动物后放养鱼苗。

2、苗种放养

每亩放体长3cm左右的夏花苗种8000~10000尾。要求苗种规格整齐, 体质健壮, 无伤病, 苗种放养前严格进行药浴消毒。

3、饲料投喂

投放苗种后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可以满足苗种几天的摄食需求量。随着苗种个体增大, 池塘中天然饲料减少, 必须投喂人工混合饲料。在池塘中搭1个饲料台, 每亩池塘饲料台面积6~8m2即可。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配制方法有3种:

一是将小杂鱼绞碎后掺拌部分鱼粉、蚕蛹粉、豆粉、麦麸、三等面粉等揉成团状饲料投喂, 也可以将小杂鱼绞碎打成浆后用三等面粉黏合直接投喂;二是将粉状原料混合均匀后加一定量的水揉成团状投喂;三是将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破碎成微型颗粒饲料投喂。后两种配合饲料的配制方法为:鱼粉23%、蚕蛹粉8%、肉骨粉8%、血粉8%、酵母粉6%、大豆粉17%、标准面粉23%、植物油3%、微生素合剂1%、无机盐合剂1.5、黏合剂1.5%。一般苗种开始转化食性时投饲率为10%, 以后逐渐下降到5%~6%。苗种体长3~5cm时每天投喂2~3次, 以后每天投喂2次即可。

4、日常管理

鱼种培育的关键技术及操作要点 篇9

1 池塘准备

根据生产需要,准备相应的塘口。一般按每万尾鱼种配备667 m2培育池。修整池埂,清除杂物。如果时间充裕,排水曝晒池底。此时,也可以种植稗草、大麦等可作淹青的草本作物。

放苗前7~15 d用药物彻底清塘消毒:每667 m2用150 kg生石灰化水全池遍洒(包括池埂及浅滩);也可用氯制剂或其他水产用清塘药物进行清塘(请参照使用说明)。用药原则是无残留、无药害、无污染。用药效果要达到杀灭水中一切有害生物。

放苗前3~5 d,加水至水深60~80 cm。淹青时间应在10 d以上,水深达到全部淹没青草。加水需用40目~60目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及其他有害生物进入。

如果时间紧,急需塘口放苗,先排干池水,再加NH4HCO3, 2~4 h后,加水至适当深度。

2 投放鱼苗

放苗前,使池水呈淡褐色,肉眼刚好能看到小虫为佳。若小虫过大,需提前3 d用杀虫剂泼洒,水色转肥即可放苗。为安全起见,提前用鱼苗试水:白瓷盆盛池水半盆,取鱼苗若干尾置水中2~4 h,手指敲击瓷盆,鱼苗仍反应灵敏,说明池水已可放苗。鱼苗的放养量以鱼种的培育规格为主要依据,如:以乌仔为养成目标,每667 m2放苗50万~100万尾;以夏花为养成目标,每667 m2放苗10万~20万尾;以秋片为养成目标,每667 m2放苗2万~5万尾。为充分利用育苗水面, 一般安排分级培育,不断调整密度。鱼苗要健壮,数量要准确。

3 投饵施肥

放苗后,每天每10万尾鱼苗用大豆1 kg磨成豆浆泼洒,初期每天3~5遍,以后每天2~3遍。泼洒要求均匀,注意水边浅水处鱼苗聚集吃食情况。定期查看水中饵料生物的数量, 并依天气、水质情况适量调整黄豆投喂量。鱼苗经过15~20 d的培育可达3 cm以上,即可人工驯化摄食粉碎的配合饲料。

4 水质管理

5~7 d加水1次,每次10 cm左右,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加水仍用密网过滤。

5 拉网锻炼

鱼苗培育15~20 d后,体长已长到2~3 cm,可以进行拉网锻炼了。用10目~30目网将鱼种集中到网箱中,控箱15~30 min,隔天1次,第3次即可进行点数、运输等操作。必须注意:所有操作都要避开高温和早晨池水缺氧状态,操作应带水进行,控箱时要有人照看。

6 分塘放养

5月底、6月初,夏花已育成。这时候应分塘放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经拉网锻炼后,进行分塘操作。原夏花池检查品种结构和数量,多去少补。专用鱼种培育池应清塘消毒,确认安全后加水及投放夏花鱼种。一般1万~2万尾/667 m2,其中主养鱼(吃食鱼)占70%~80%,配养肥水鱼(花白鲢)占20%~30%,日常以投饵为主。下面是两个放养模式,表1、表2。5月放养异育银鲫夏花后,初期在池周浅滩多点投饵,日量占体重的6%~10%,其后投喂点逐渐减少,并向一侧集中,到尾重5 g左右开始用破碎料驯食。一周后用投料机投喂: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尾/667 m2

注:前期投喂预混料、破碎料,后期投鱼种料,含粗蛋白30%以上。

尾/667 m2

注:饵料粗蛋白含量25%以上,日粮占体重的10%。

7 日常管理

勤加新水,每7~10 d加水1次,每次5~10 cm。定期防病治虫,20~30 d用杀虫剂、消毒剂泼洒1次。9月份,白露节气前后,是鱼病多发季节,要重点防治。

早晚巡塘,捞除杂物,掌握鱼种生长状态,发现个别鱼种离群独游,及时捞出,准确诊断,对症用药。

上一篇:自主互动下一篇:江西中医药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