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高专

2024-05-11

江西中医药高专(共7篇)

江西中医药高专 篇1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显得越发重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 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体系的对策, 我们组织了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以全国重点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的新型特色高职高专院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以无记名问卷形式对该校在校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实际现状, 调查在涵盖了该校各系部所有专业的基础上, 随机抽取整班级的学生参加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答卷484份, 有效答卷回收率为96.8%, 其中预备党员39人, 入党积极分子63人, 普通学生382人。自编的问卷力求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 并暴露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存的问题, 因此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情况, 学生自身状态和思想觉悟情况,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个人党内生活情况, 学校党组织党员培养情况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调查结果

本部分主要通过对比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在回答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情况, 学生自身状态和思想觉悟情况两个方面内容的问卷结果, 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来体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现状。

1.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情况。

(1) 在回答“当前我校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可多选) ”时, 有两个选项选择的较多。其中选择“社会经验缺乏, 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严重脱节”的普通同学有71.5%, 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只有58.8%;而选择“受多元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缺乏远大理想”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有80.4%, 选择同样选项的普通同学只有45.5%。

(2) 在回答“当前少数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 (可多选) ”时, 普通学生对四个选项的选择差别不大, 但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择却集中在“对政治不感兴趣, 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和“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模糊, 态度不明显”两个选项, 分别为82.4%和58.8%。对于“理想、信念动摇, 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淡薄”和“事业心、责任心不够, 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好, 缺乏奉献精神”两个选项基本没选。

(3) 在回答“身边的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是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时, 大多数普通学生选择了“起了作用, 但不明显”, 占59.4%;相对应的大多数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认为“很好的起了作用”, 占76.5%。

对比以上问题的选择回答情况, 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的肯定程度远高于普通同学对他们的肯定, 他们重视入党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认为自己能够带动普通同学共同进步;而另一方面普通学生对理想信念问题认识没有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了解的深入, 对身边同学入党情况的漠不关心。这两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体现出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够的现状。也正是因此现状, 普通学生和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一样, 都清楚认识到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才是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体现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措施。

2.学生自身状态和思想觉悟情况。

(1) 在回答“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和打算”时, 持“目标明确且身体力行”观念的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的比例为84.3%高于普通学生的67%。剩下33%的普通学生表示“还没有具体计划”也是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15.7%比例的两倍。

(2) 在回答一些反映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问题方面,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的选择十分接近, 但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所占比例略高。例如回答“当遇到寝室发生火灾时的做法”时,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的选择都集中在“及时向老师汇报, 并大声呼救”, 分别占96.1%和89.5%。再如在回答“骑自行车看到老人摔倒, 是否会扶”,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大多数都会选择去扶, 分别占100%和95.8%;而且去扶老人的原因都集中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方面, 分别占80.4%和66.7%。

对比以上问题的选择回答情况, 可以反映出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的培养状况总体较好, 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都高于普通学生, 尤其是在学习规划、服务意识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学生;而且经过党组织培养, 得到我党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熏陶, 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充分体现。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存的问题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由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填写的, 通过对他们个人党内生活情况, 学校党组织党员培养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得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存的问题。

1.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个人党内生活情况。

(1) 在“采用何种方式表现自己党员价值”的问题中, 选择“严格要求自己, 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 平凡中体现自我价值”的占60.8%, 有32.4%的人选择了“担任学生干部, 为同学服务”。

(2) 在“选择发挥党员作用的主要方式”的问题中, 37.3%的人选择了“同群众搞好关系, 乐于助人”, 33.3%的人选择了“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响应”, 27.5%的人选择了“关心时事, 做正面宣传”, 还有2个人选择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2.学校党组织党员培养情况。

(1) 在回答“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是否会寻求党组织的帮助” 的问题时, 表示“会主动想组织反映, 相信党组织可以帮我解决困难”占69.6%, 表示“不会反映, 但是还是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占11.8%, 还有3个人表示“不清楚哪方面的困难可以寻求党组织的帮助, 不清楚通过哪种途径去反映困难”。

(2) 在回答“对党组织开展培训活动”的系列问题时, 其中关于参与度的问题, 有70.6%表示“积极参加”, 有26.5%的人表示“感兴趣就参加”, 还有3个人表示“被动的参加”。关于参与活动不积极的原因 (可多选) , 表示“活动形式单一”的最多有64.7%, 表示“效果不理想”和“内容缺乏新意”的也较多, 比例也接近, 均为45%左右, 还有13.7%的人表示“手段方法不够先进”。

综合以上情况, 主要是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反映出现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体现在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上, 而对于学生党员培养重视度和规范性不够, 特别是对已经加入党组织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有所松懈, 从而导致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产生偏差。出现了为了学习党的知识而死板的学习, 不去切实加深学生党员对入党的理解, 没有真正提升思想层面, 使得有部分学生党员还停留在做好“学生干部”, 听从“工作安排”, 搞好“同学关系”的表面, 与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究其原因, 与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性紧密相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周期相对较短。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为三年, 学生在校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 因此学生党员的培养时间不足, 影响了学生党员培养的效果。二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生源与本科院校相比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 对党的认识不深,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也有困难, 拉低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三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对不高。与本科院校培养高科技人才不同,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要求较为关注, 却对师资队伍理论涵养和文化建设不很重视, 党建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性, 使得学校党建工作未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制约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对策研究

1.加强早期入党培养教育, 端正入党动机。首先严格控制发展质量, 其次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锻炼输送优秀团员进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比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加志愿活动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其次主动的提出要求、下任务、压担子等途径, 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 为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从而推选出综合素质过硬的积极分子入党校深入学习, 提高申请入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从而端正入党动机,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机制, 提高活动质量。我校党支部组织生活通常由支部书记、支委成员唱主角, 大部分积极分子、党员只是旁观者, 参与意识不强的这种组织生活模式, 应当从“角色”上唤起积极分子、党员的参与意识, 让其真正成为支部组织生活的主角。同时可以让积极分子、党员也积极参与组织生活的方案设计, 既能培养积极分子、党员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 又能提高积极分子、党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3.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素质, 严抓队伍建设。我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主要是由党支部书记、支委成员、系部辅导员承担, 而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分子、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一, 学校党委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配备思想政治专业辅导员加入队伍。第二, 加强党建工作者的学习和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掌握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现状, 分析了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党员,培养现状,调查,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信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 :197-199.

[2]王石华, 李燕梅, 和智坤.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 2010 (12) :11-13.

[3]邢丽珍.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J].山海经, 2015 (16) 40.

[4]崔亮.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机制探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3) 107-110.

[5]叶丽心, 陈泽平.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 (3) 87-91.

江西中医药高专 篇2

1 打破专业范围, 向全方面发展

高职高专中医药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表现为专业的设置划分过细, 专业面过窄, 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减弱;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地方需求、就业结构不吻合。因此, 要打破专业范围, 全方面发展。具体如下:

首先要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农村基层, 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中医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要让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和优势在农村基层更加突出, 让中医药的信誉度得到提高。

其次要选用精品教材, 规范教学大纲。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切入点, 对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用教材要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强调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在保留中医学自身优势的同时, 西为中用, 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 向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方面拓展, 开发行业化特色, 使中医卫生人才在农村广大市场贡献力量。

第三要学以致用, 适用农村实际。农村医生要能够处理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 对疑难病及危重病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而在科目上, 特别是治疗方面要突出全面, 如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及预防保健都要涉及, 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一专多能。如针对农村胃病患者, 除了使用中西医药物治疗, 学生还能够应用针灸推拿等技术进行治疗。这样, 学生在广大农村市场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重视实践教学, 突出动手能力

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可能较本科生弱, 但是在动手能力上不能比本科生差, 甚至要超过他们。这样, 学生才能有发展机会。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其实验技能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国内许多专业人士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并提出了很好的见解[2]。具体如下:

首先, 重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前提下, 教师示范操作, 让学生有一定感性认识, 然后在学生动手操作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讲解、纠正。向课堂时间要质量, 保证实训效果。如针刺操作, 要求每个学生在棉垫上动手操作, 掌握基本手法后, 让其在自己身上针刺, 这样既练习了手法, 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针刺及得气的感觉。

其次, 创造条件, 在课外时间向学生开放实训室。这些条件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并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 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推拿专业学生, 训练时需要按摩床, 可以让他们在课外时间到实训室进行, 增加其动手机会。

3 建设师资队伍, 关注临床实习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高职高专医药教育以培养高等医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要求培养出整体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因而,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是关键。而教师参加临床实习不但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而且对学生参加实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缩短学生适应临床的时间, 减少学生实习时的盲目性, 大大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是从学生向医生转变的最重要一环。很多老一辈专家就是通过大量的医学实践而获得了经验和知识, 并以精湛的医术和娴熟的技能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3]。而作为高职高专中医药类学生主要以动手为主, 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实习学时, 重点在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等中医药科室, 适当增加在西医内、外、妇、儿科的见习学时;减少放射、心电图、B超的时间, 适当安排学生去五官科、皮肤性病科等见习。

4 办好继续教育, 适应发展需要

对于高职高专中医药类学生来说, 在学校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如何让已参加工作的学生提高技能水平, 适应社会需要, 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学校办好继续教育, 让学生有深造的机会,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可就某一农村适用的技术继续学习;可脱产学习, 也可短期培训。如刮痧疗法培训, 就能够使他们掌握一门适应农村需要的实用技术。

总之, 中医药高职高专肩负着为农村基层培养中医药技术人才, 提高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巩固农村中医药阵地的历史使命。只要高职高专中医药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就能为培养适应农村需要的中医卫生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打破专业范围, 向全方面发展;重视实践教学, 突出动手能力;建设师资队伍, 关注临床实习;办好继续教育, 适应发展需要。从这4方面探讨高职高专中医学教育如何培养适应农村需要的中医卫生人才。高职高专中医药教育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才能培养出适应农村需要的中医卫生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学教育,农村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超伍.浅析我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医药导报, 2005 (8) :72.

[2]府学峰, 党玲, 刘学英.临床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 2006 (13) :219~232.

江西中医药高专 篇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 年) 》, 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 推动我校专业建设与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举办了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活动, 现将“说药学专业”设计总结如下。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药学专业既是我国人才需求旺盛的朝阳专业, 又是湖南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人才紧缺的专业。株洲医药产业发展迅速, 已在株洲金山健康城和栗雨工业园形成医药产业集群, 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为适应医药产业优化升级的需求, 支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市委市政府已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株洲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进行对药学行业人才现状及未来5~10 年需求的专访调查, 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更加强调综合素质, 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发现在生产制药、仓储管理、设备维护、车间管理等岗位对大专学历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 可以预见未来各医药企业及医药公司对大专学历人才需求的前景良好。

根据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 确立了我校药学专业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 培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 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营销、临床药学以及药学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根据行业调研, 确定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三年制普通专科教育, 面向湖南、辐射全国,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掌握必需的化学和医学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生产及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和经营管理相关知识, 具备药品调剂、临床药学、药学服务以及药品生产、检验、销售等专业技能, 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 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药品调剂、临床药学、药学服务、药品生产、药品检验以及药品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指导委员, 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课程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在教学层面、师资队伍层面、产学研层面及校企文化交流层面加强合作。

4 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药学各岗位职责和所需能力的分析, 我们以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高技能人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架构的核心, 按照基础理论必需、够用, 专业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参照并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职业工种标准, 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具有专科特点、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架构见图1。

5 教学团队建设

本专业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 教学经验丰富, 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 人, 其中正高7 人、副高13 人, 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50.0%;中级职称17 人, 占42.5%;助教2 人, 占5.0%;无职称1 人, 占2.5%。硕士研究生17 人, 占42.5%;博士2 人, 占5.0%。“双师型”教师20 人, 占专业教师的76.0%, 占所有教师的50.0%。有专业带头人 (负责人) 1 人, 专业骨干教师5 人, 国家执业药师13 人,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2 人。有外聘兼职教师12 名, 均为行业一线的专家及技术骨干, 实践经验丰富, 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6 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实训中心设置有化学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生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及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显微鉴定、药物制剂、药物及制剂检测分析等专业课实验 (训) 室。还建有精密仪器室、植物组织培养室、制药化工原理虚拟车间、药学科研平台、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GMP仿真实训室、GSP模拟药房等。

7 专业教学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

为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学校及系部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学校建立了由领导、督导、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的、内外结合的“三督、三控、四查、五评、一考核”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了校、系、行业三级监控组织。

8 专业建设改革的特色和成效

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具有一定的特色,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 加大企业参与力度, 针对企业和行业需要, 进行针对性培养, 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先后与老百姓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开设“老百姓大药房店长班”、与益丰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益丰大药房班”、与株洲千金湘江药业有限公司开设“千金湘江班”。通过调查与反馈,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订单班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课程学习针对性强、综合素质较高, 深受社会和广大用人单位欢迎。此外, 先后与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等共建药学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 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方案与标准, 开发的课程及配套教材有《3GP实用技术》、《药企安全生产知识》、《生物药品检测技术》, 共同制订岗前培训方案、顶岗实习考核项目与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总计十多项。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 既能面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部门, 又能去医疗单位 (社区医院和诊所、农村基层中医院等) , 还能到药品经营企业 (各医药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 就业, 行业需求量大。2015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5%。

9 专业建设反思

医药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思药学专业建设, 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 (1) 高职教育理念尚需进一步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 (2) 教学方法与手段还要进一步创新,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 实验实训基地功能还需进一步增加, 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校企合作共建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还需完善; (4) 专业带头人的行业、社会影响力不强, 教学团队建设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考核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5) 高层次和高级别的教研教改课题、科研课题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将做到以下几点: (1) 与企业深度合作, 成立联合办学工作小组, 完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进一步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 让学生在校阶段即进入工作实践, 增加对药品生产、营销、检验和使用全过程的认识, 体验完整工作过程, 实现“零距离”就业, 满足企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使之符合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 (2) 用3 年时间建设比较完备的教学资源库, 包括各门课程的纸质或电子资料、文献资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试题库、网络资源和互动平台等。 (3) 通过3 年建设, 使专业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积极进行纵横向应用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 扩大社会影响力, 使我校药学专业享有良好声誉。 (4) 改建和创建与企业相似的厂房、车间、生产线、药店等真实或仿真实训室, 校内建设完善4 条独立的药物制剂生产线, 满足任务导向、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的要求。

“说专业”活动的核心在于对专业建设进行剖析与改进, 根据行业调研和毕业生反馈数据, 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情况, 确定专业改革思路和相应措施,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

参考文献

[1]郭萍.高职院校“说专业”活动解析[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1, 9 (3) :78-80.

江西中医药高专 篇4

关键词:医药电子商务,医药+电商,电商人才

一、医药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

1. 国家鼓励发展医药电子商务, 直接刺激医药电商人才需求。

医药行业不断转型升级, 国家鼓励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的政策相继出台, 2014年5月28日, 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 指向开放处方药网上销售、准入第三方物流等扶持医药电子商务的重要举措。2015年5月16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要求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计委和商务部三部门于2015年底前研究出台具体政策, 推动医药电子商务发展, 医药电商行业有望引来井喷式发展, 直接刺激医药电商人才需求。

2. 国家鼓励职业教育现代化, 加强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肩负着为行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职责。2014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在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的新形势下, 如何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 增强专业适应性”已经成为医药高职教育中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作为医药类高职高专, 加强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高专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

1. 全国高职高专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整体分析。

通过教育部高考高职招生平台官方网站查询, 检索出全国的74所医药高职高专, 再通过查询各学院官方网站、电话访问、实地走访等形式对该类院校医药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仅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开设了医药电子商务专业, 其中有8所医药高职开设了医药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 如湖南食品药品药品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而课程一般归属药品经营与管理、医药营销专业,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是没有开设医药电子商务课程的。综上, 目前全国尚未建立起专业的医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也还处于探索阶段, 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设。

2. 高职高专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分析。

笔者对开设医药电子商务专业的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 对高职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整体了解, 情况如下。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经营管理基本理论, 具备现代商务技能, 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经济管理技术, 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 从事现代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规划、设计、维护及商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医药类课程如医学基础、药剂学基础、药理学基础、药用基础化学;经管类课程如药事法规、医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消费心理学、经济法、商务会计与实务;信息技术类课程如网上药店设计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药品数据采集与加工等。

三、高职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考

1. 根据实际条件开设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或者专业方向。

随着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 医药人才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将拓展更大的职业选择范围, 具有经管类的专业的医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 开设医药电子商务专业, 增强专业适应性, 也可以根据实际办学情况考虑开设医药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医药电子商务方向, 提升学生就业的实用性, 更能突出办学特色。

2. 紧扣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考证设置课程。

结合对医药电子商务招聘岗位的调查、分析, 目前医药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在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商品推广及销售、运营管理方面各有侧重, 笔者认为医药高职院校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培养具备扎实的医药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销售技能和基本的网站操作技能的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同时兼顾学生长远发展, 适当培养管理类的人才。

在课程设置时, 建议应以医药基础知识 (药剂学基础、药理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等) 和经营管理知识 (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 为主, 而以计算机专业知识 (网上药店设计与管理、信息系统维护基础等) 为辅, 同时要兼顾电子商务员的考证要求。

参考文献

[1]牛禄青.医药电商大博弈[J].新经济导刊, 2015 (3) .

[2]伍雪芳.积极进行专业调整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试论中职学校医药电子商务专业的开发的必然性[J].新课程学习, 2014 (6) .

江西中医药高专 篇5

关键词:地域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载体

近年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大学文化为依托, 将建设富有人文化精神的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个性化发展目标, 坚持人文化的育人、人文化的教学、人文化的管理、人文化的学校环境建设, 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载体建设。

选择符合学生实际、能自然而然获得情感陶冶和理性升华, 从而提升综合素质的载体, 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才子之乡———抚州市, 学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 并使之用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 地域文化教育的基础

1.1 课程基础

从2008年起, 学校从课程基础、地域特色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全面论证了临川中医药地域文化教育实施的可行性, 提出了以“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大学文化”为依托,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学校在2011年11月拟定了《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以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行为变革为核心, 结合地方、行业特色和学校实际, 创新中医文化教育载体;探索创新临川文化的思路、举措;深入挖掘、科学利用抚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地方历史、地理知识的教育, 使学生感悟并继承临川文化自强不息、变革图新, 兼容开放的精神。校本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文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视人格完善为终极目标, 以此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责任感。教育的结果应是人性的完美展现, 在这一理念下, 学校出版了《旴江医学纵横》作为地方文化校本教材, 开展了地域中医文化教育, 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1.2 地域基础

抚州市, 古为临川故郡, 学术界称之为临川文化区域, 是闻名遐迩的“才子之乡”, 这里哺育了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光耀千古的文化巨擘。在医学领域中, 宋明时代的江西十大名医, 抚州市就有7位。可见, 抚州市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医药文化底蕴都十分深厚。2008年, 学校就确定把对临川文化、旴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大胆地尝试将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对临川文化、旴江医学、“建昌帮”炮制工艺技术进行探究, 从而形成了人文教育的优势载体, 突破了拓展教学的瓶颈。

1.3 发展基础

“临川文化建设”工程已成为抚州市政府全力打造的抚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其中, “临川名人园”建设、传承和发展“建昌帮”中药业文化已列入市政府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点项目。学校把临川文化、旴江医学、“建昌帮”中药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 符合抚州市文化建设战略, 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

2 地域文化教育的总体构思

2011年学校制订的《意见》提出:把握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律, 创新中医药文化载体, 解读中医经典, 加强中医药研究, 挖掘中医文化特色;与社会媒体合作, 开设中医药科普专版、专栏、专题, 组织中医药科普讲座, 加强对医学生中医药知识、文化的系统化宣传, 弘扬中医“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人文传统;传承旴江医学“尚学、著书、尊医”的优良传统;以“建昌帮”中药饮片为主业, 加大中药研发力度, 把学校打造成为旴江医学的研究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的产业基地, 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意见》提出, 要健全学校临川文化研究所职能制度, 加强临川文化研究, 科学利用临川文化优秀成果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把地域文化引进校园, 通过学校教育, 让学生认知临川文化, 了解民族瑰宝;传承“建昌帮”中药业文化, 学会中药工艺技能;弘扬并发展家乡文化,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产生共鸣。

2.1 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主题是构建和谐课堂, 培养人文精神。首先是落实课堂主阵地, 狠抓课堂教学, 以学生探究、师生互动为主, 并辅以交流式、展览式、观摩式、讲座式教学, 建立起临川文化、“建昌帮”传统炮制技术的教学平台。其次是整合学科教学、专业教学, 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制订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语文、英语、体育、思想政治、心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 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无痕效应。学校利用临川文化资源, 规划开设了医护生人文素质、护患沟通、护士人文修养、医学伦理学课程, 以传授人文基础知识, 培养人文精神。在中医、中药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掘旴江医学、“建昌帮”中药业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有选择、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探究,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去感受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建立“三元学堂”, 以精品课堂、专题辩论、名人邀约、时尚播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大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2 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

学校强调实践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所以学校与市文化局合作将王安石纪念馆和汤显祖纪念馆设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创建了富中药厂作为学生学习“建昌帮”中药技术基地;创办了江西中医药高等学校附属中医院, 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成立了“建昌帮”炮制技术研究所, 确定“建昌帮”炮制技术特色项目为重点研究项目, 利用地方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 使“建昌帮”炮制技艺得以弘扬发展。

2.2.1 临川文化知识的探究

对临川文化知识的探究, 各系部根据现有基础, 确立了探究小课题:了解临川文化的发展历史, 临川文化名人、临川文化的分类。组织学生实地考查、参观临川名人园、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开展临川文化知识竞赛, 开设临川文化讲座,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临川文化知识得以内化。

2.2.2“建昌帮”炮制技术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中药炮制技术, 学校确立了各学年阶段学生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 并开展传统“建昌帮”饮片切制技能操作比赛。凭借“建昌帮”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 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通过对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展, 引导学生学习“建昌帮”传统中药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传承家乡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人文素养。

2.2.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落实“建昌帮”炮制技术项目和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有力保证。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以老带新等形式, 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形成教研、科研、德育队伍的合力, 形成各有特长和风格的教师骨干群体。在实际工作中, 学校鼓励教师取长补短, 发展自己,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树立“科研为先”意识。人文科研工作是医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薄弱环节, 却又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开展以地域文化为目标的教科研活动, 可以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 明确人文教育教学是教师发展的共同基础, 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教师教科研意识的日益浓厚, 能够有效地在教师群体中构筑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久而久之, 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就会积淀成学校文化。

3 地域文化相关课题的研究

江西中医药高专 篇6

健美操运动不仅具有锻炼价值,而且具有社会价值,如今它已成为高校公共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类人才的重要课程。其特有的健身、健美、健心的功效,深受学生的喜爱和青睐。

在健美操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第一”理念

浓厚的运动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健美操运动轻松活泼、优美时尚,伴随

教育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家长,应经常和学校教师联系,多了解和关心子女的在校表现,并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鼓励子女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3.4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

首先,大学生应明确学习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掌握知识、掌握本领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只有具备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拥有真才实学。

其次,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大都是首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因此,更应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大学生应抵制住网络的其强烈的节奏感,使练习者充满激情和活力,是大多数女生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我校女生的比例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健美操内在的吸引力和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无论学生表现得好与坏,都让其能乐在其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展现自我,体验到参加运动对增强体质和塑身美体的实效,从而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健美操运动独有的特点,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音乐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消除精神疲劳,调节心理活动。音乐在健美操练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全神贯注、情绪饱满,在动作理解和掌握上反应敏捷,从而充分表现自我[1]。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音乐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乐感、美感及表现力,而欢快、热烈的音乐能有效激发练习者的活力与激情、兴趣与热情,使其闻

诱惑,不沉迷于网络,同时,应克服自身出现的懒惰情绪,培养自己积极、勤劳的良好品质。

大学生出现厌学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大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当然,这也需要整个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厌学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金秀舫.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12

[2]朱书玉,余焕久,王士题.大学生厌学心理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43-44.

[3]唐民,刘玮.当前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0-42.蒉

声自娱,做而入境,欲动不止。

2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形成紧跟时代的教学内容体系

健美操是一项时尚的健身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格千变万化,其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难度和强度与日俱增。为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我们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体系。以市场对职业技能、基本素质和必备知识的需要程度为依据,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适时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力求做到基础性与时尚性、科学性与生活性、普及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2]。

我们除将新的国家第三套锻炼标准套路代替了原有的内容外,还增加了拉丁有氧操、街舞、瑜伽、民族风健身操等流行时尚的教学内容。健美操课程的改革,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修改、教学观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形式等的改革,形成一个快乐健身的氛围,让学生由衷地喜欢这项运动。

3 全面实施“四个结合”,营造健美操氛围,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就要全面挖掘各种渠道,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课外锻炼-运动竞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营造健美操校园文化氛围。

3.1 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

在课堂上,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学生的主体和自主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健美操运动技能;课外注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有效开办健美操培训班、俱乐部等形式,拓宽渠道,提供更好的平台,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健身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举办更多的健美操与形体美、锻炼方法、营养与卫生等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3]。

3.2 将校内比赛与校外竞赛相结合

校园是宣传和普及健美操运动最便捷有效的场所,通过定期开展校内健美操比赛,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还能给校园休闲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以及青春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科学有效的健身活动中来,提高休闲娱乐活动的文化品位。

通过对悟性较强、动作较优美、动作掌握较快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组建校健美操队,提高学生的健美操运动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参加校外比赛,开阔视野,增加交流和沟通,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3.3 将短期培养与长期强化相结合

医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医学知识,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切身体会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大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仅仅是在短期内帮助学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观念以及坚持锻炼的习惯才是最终的目的和长期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学生意识并感受到健美操运动带给他们的收获,包括内在的与外在的,并通过思想转变内化为行动体现。

3.4 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结合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校有着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体育课程需要在坚持本位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例如,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端庄的体态、挺拔的身姿,更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和永不言弃、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对于临床专业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严谨认真和胆大心细的职业素养。

4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对于大众等级操,一般有左右对称的动作,让学生主动练习反方向的内容;将上下肢动作分开教,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进行完整练习。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编一定难度的队形、造型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检验学习效果,还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在教学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健美操运动可以让人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我和展现自我,提升自信心和表现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性格内向、自卑、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因材施教,让其通过健美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衡量自己、评价自己,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减轻压力,形成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 结语

医药类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就要步入社会,将来要肩负起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医德,更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除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外,更重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通过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为步入社会后参加长期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高专健美操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立足于学生和职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轨。

参考文献

[1]赵娅.对高职院校提高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9(9):176.

[2]陈爱民.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构建[J].柳州师专学报,2006,21(3):65-66.

江西中医药高专 篇7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生150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52人, 女生98人。

1.2 方法

随机分为试验班和传统班, 各75人。两班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历、本校所学课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中医妇科学》作为教材;每次授课2学时, 每周2次, 共72学时。试验班采用还原临床教学模式, 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1.2.1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

(1) 调整中医妇科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在进行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教学前分别增加这5类疾病的专题, 讲授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普遍规律、普遍共性辨证技巧, 各2学时, 缩减具体疾病的授课学时。具体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表1。

(2) 改良并综合应用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与病例教学法。布置病例分析: (1) 在授课前一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以符合临床实际的复杂病机及病机转换病例的方式将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学生根据病例与问题, 通过学习教材、搜索网站、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等进行自学。 (2)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精要讲述, 引导学生8~10人一组根据自学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推选1名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其他学生可作补充性发言。讨论发言时, 教师根据所涉及问题进行启发, 将每组回答的问题合理分配, 既要考虑所授教学内容的覆盖面, 又要突出重、难点。 (3) 指导拓展:教师就各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指导, 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进展、前沿动态,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2.2 评教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以自制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能力锻炼、课堂效果、课堂效率、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激发5项, 每项0~20分, 总分100分, 总分设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 (90~100分) , 良 (80~89分) , 中 (70~79分) , 差 (69分以下) 。

1.2.3 期末考核

在课程结束后采取同等难度的期末考卷在相同时间内对两班学生进行中医妇科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 总分100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试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显著优于传统班 (P<0.05) , 见表2。

2.2 期末考核成绩

试验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班 (P<0.01) , 见表3。

3 讨论

(1)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增设各疾病专题讲授, 纠正了以往中医妇科学教学弱化理论、简化病证阐述的不足。当前, 为顺应高职教育的操作性与实用性, 各主要出版社出版的专科层次中医专业的《中医妇科学》教材普遍弱化理论阐述、简化病证阐述。但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学科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而部分关键理论阐述的弱化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极为不利。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调整中医妇科学教学内容与学时, 在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开篇安排专题讲授, 普及各疾病的普遍病因病机及诊断辨证论治概要, 突出各疾病具体病症之间的联系, 强化各疾病具体病症理法方药的一贯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对接。

(2)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改良并综合应用病例教学法与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 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实际复杂病机的诊治。病例教学法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病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旨在使学生打下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有效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促使学生早接触临床[1]。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 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病例, 再让学生在自学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 最后, 教师再给予指导和总结[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其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3,4]。病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医护教学中能取得传统教学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以往中医妇科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疾病基本证型的诊治, 往往选取病症描述与教材一致的“典型病例”。临床实际病例病症兼夹、病理因素兼夹, 故证型往往较为复杂, “典型病例”让学生感受不到病机转化和病理兼夹的复杂性, 不符合临床实际。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改良并综合应用病例教学法与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 选取符合临床实际的复杂病机转化和病理兼夹的复杂病例作为教学讨论病例, 还原临床患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 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实际复杂病机的诊治。

参考文献

[1]江渝, 钟小林, 康运生, 等.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 2001, 9 (2) :221-222.

[2]郭永松.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4) :292-294.

[3]陈金梅.PDG教学法用于急诊科本专科护生的临床带教[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4) :636-637.

上一篇:鱼种培育下一篇:水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