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社团

2024-08-02

江西科技社团(共9篇)

江西科技社团 篇1

0 引言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界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记载科学发现,展现科学发展历程、学术进步繁荣,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传承科学技术文化的平台和窗口,是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学科发展、学术繁荣、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等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1]。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期刊不仅成为新闻出版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门类,而且成为科学技术事业、科技文献情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科技期刊作为知识资源和智力支持在构建国家创新支撑体系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但是,面对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集群化、数字化、细分化等新的态势,我国科技期刊还存在着部门分割和资源配置低效、办刊主体缺位和不到位、深受评价“指挥棒”的影响等不少问题,面临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不少难题[1]。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主要依托各类行政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开展出版活动[3]。其中科技社团办刊是最特殊也最复杂的部分,这不仅表现在科技社团自身作为非营利组织与其他企事业性质的办刊单位相比明显不同,而且表现在科技社团办刊有许多是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共同主办或委托这些单位承办;在出版体制改革中,科技社团主办的科技期刊面临着整合出版资源、明确办刊主体、获得公平经营权、寻求资金支持等深层次问题[4]。本文依托2011年针对江西省所属学术团体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开展的“江西省科技期刊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调研活动,对江西省科协所属的省级学术团体主管、主办或联办的科技期刊(以下简称“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现状、改革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整体现状,发现了其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提出了期刊改革、发展、创新的建议,以期对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现状

1.1 期刊的基本情况

1.1.1 期刊数量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在江西省科技期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从学术影响力还是从期刊数量上,都可以称之为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群体之一。调查显示,江西科协所属的108个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主办科技期刊41种,其中公开发行的有31种,内部资料10种。此外,此次调查还涉及非江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术团体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28家。

1.1.2 学科分布

此次调查江西科技期刊学科分布如图1所示。

由于期刊调查仅针对江西省内的部分科技期刊,因此,所涉及的领域并不是很多,如军事,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方面的领域就未涉及到。调查发现,农业科学类期刊所占比例最大,这也与江西经济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相吻合。

1.1.3 期刊文种及刊期

所调查的科技期刊中全部为中文的期刊所占比例最大,为61%,以中文为主、有英文摘要的占39%,全部为英文和中英合刊为0;以月刊、双月刊和季刊为主,周刊、旬刊和年刊为0。

1.1.4 期刊所属单位性质和办刊经费

单位性质分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非法人和其他。按单位性质分如图2。非法人占50%,事业法人占22%,企业法人占11%,其他占17%。其他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法人。

办刊经费包括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其中全额拨款占41%,自收自支占59%,差额拨款为0。

1.2 编辑出版与学术评价

1.2.1 编辑出版

1)稿件来源

主要有3个渠道:专家约稿、编辑部约稿、自投稿。调查结果显示,专家约稿占10%,自投稿占80%,编辑部约稿占10%。对于多数科技期刊来说,虽然自投稿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期刊的用稿需求,但是编辑部约稿更具针对性,必要的约稿更有利于获得最新的科学信息和重要活动的情况。

2)2008年度~2010年度期刊出版发行情况

期刊出版发行情况包括排版设计、印刷装帧(封面用纸、内文用纸、内文用色)、出版期数、平均每期发行量、每期页码等。

调查排版设计中编辑部自排占56%,印刷厂排版占44%。封面用纸以铜版纸为主,内文用纸以胶版纸为主,内文用色以黑白为主,少数用四色和双色(共占6%)。近年来,绝大多数期刊设计、印刷、装帧水平有大的提高。期刊年出版期数与刊期有关,绝大部分期刊平均每期发行量在3千册以下,极少数自收自支的期刊平均每期发行量比较大,如《实验与检验医学》平均每期发行达6.6千册。

1.2.2 学术评价

1)2008年度~2010年度期刊学术水平进展情况

期刊发表量稳中有升;编辑主动约稿比例均在20%以下,但各类期刊编辑主动约稿比例逐年提高;各类期刊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不等,以3个月为主,各类期刊审稿周期均比2007年提前0.5~1个月。

2)学术期刊质量建设出版

刊载的论文类型包括研究性论文、综述性论文、简讯简报等。近3年,研究性论文比例有所提高,简讯简报比例下降;基金论文和专家约稿率有所增加,但是海外论文和英文论文比例仍然很低。据调查,编辑部对稿源88%基本满意,12%不太满意;在发表的论文中,大部分有自己的观点且对科研有一定作用,很多论文是居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3)数据收录情况

有67%期刊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大多期刊被各种专业数据库收录,但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的科技期刊还比较少。

4)获奖情况

绝大多数期刊都获得省级称号,部分获省级期刊奖,部分还获得国家部委称号。2010年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开展了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工作,全省51种科技期刊参加了本次评估,15种被评为优秀期刊,其中学会主办的期刊占16%。

1.3 组织建设、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1.3.1 人员结构

在所有调查期刊中,编辑部人员均在3~8人,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其中主编学历本科占70%,硕士占24%,博士占6%;主编职称主要在高级职称以上,中级职称只占6%;执行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学历本科占71%、硕士占29%。

1.3.2 经营管理

1)2008年~2010年度期刊经营情况

经营情况包括管理模式(编辑部独立经营、多刊联合经营和编辑部不独立),收入支出(收入来源和支出费用)。调查发现,编辑部不独立经营占87%,独立经营占13%,多刊联合经营为0;收入来源中,全额拨款的期刊主要来自上级拨款和资助,自收自支的主要来自发表费、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广告经营是期刊除发行以外的重要收入来源。支出主要是出版印刷费、稿费及审稿费、员工薪酬、发行费、管理费、上缴利税、员工培训费、数字化建设和其他支出,在所有支出中,前三项为主要支出。

2)2008年度~2010年期刊与主管单位互动情况

主管单位对期刊的支持情况如图3所示,有30%的主管单位作为主办单位对期刊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24%主管单位对期刊提供物资或资金支持,22%为期刊提供交流和宣传机会,14%为期刊提供专家资源,10%帮助期刊组织稿件。

期刊配合和支持主管单位工作情况如图4所示,41%期刊对主管单位免费赠送期刊或实行会员订阅优惠政策,24%协助主管单位组织专业会议或制作论文集,19%对主管单位文章发表费优惠或免收发表费,8%为主管单位提供人力资源。

1.4 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成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必备品。所有接受调查的期刊编辑部基本可达到人手1台电脑的程度,排版软件主要集中于方正、Word、Pagemaker等。

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此次调查涉及的科技期刊基本建立自己的网站,网站选取的内容主要有:刊登期刊文章摘要,刊载科学交流信息,刊登期刊全文等。

2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1 具备的优势

1)具备一定的学科优势。据调查统计,江西科技社团期刊涉及理、工、农、医及跨领域的多个学科,涵盖了学术(研究)、技术、指导(综合)和科普等类别。尤其是农、林、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科技期刊更具优势,不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学术成果、交流科研经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推动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2)拥有一批历史悠久的期刊。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创刊历史悠久,其中有43%创刊历史为31年~50年,12%在50年以上,这些历史悠久的期刊,积累了丰富的期刊管理、运作经验,为新兴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指导。新兴期刊发展良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多数期刊在经营期刊出版发行主业的同时开始开展多种经营,管理模式也更加灵活;

3)市场经济经营方式已成为科技期刊办刊主流。近年来,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市场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在经营期刊出版发行主业的同时,许多期刊开始开展多种经营,超过半数的期刊刊登广告,其广告收入不少已超过了发行收入,表明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能力不断提升;

4)不少科技期刊在逐步探索和适应新的办刊模式。调查显示,近年来,江西不少科技社团期刊已通过变更刊名、淡化地方色彩等方式,将期刊的定位由主要面向本省行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向国内外整个行业(领域)转变和拓展,以适应竞争日益剧烈的科技期刊市场,谋求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期刊的影响力和统计评价指标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一些拥有多种期刊的行业将其由不同科技社团主办的科技期刊编辑部集中在一起,建立编辑出版部门统一运作,既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又有利于提高期刊出版质量。这些都为适应科技期刊分类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办刊模式奠定了基础。

2.2 存在的问题

1)期刊学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认为稿源质量有待提高的期刊超过60%。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期刊,期刊导向功能、组织功能和优化功能发挥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本地高水平的论文外流,而外地高水平的论文又难吸引。一些期刊存在着轻学术质量、得利益追求的倾向;

2)期刊结构布局和总体发展不平衡。从学科分布来看,林、水、生态环境保护类期刊总数远远高于其他学科,高层次的综合学术期刊很少,导致面临日益加剧的期刊同质竞争。从出版周期来看,月刊和双月刊虽然占主体,但季刊仍超过总数的20%,出版周期相对长,信息量偏少,致使科技论文发表时滞拉长,学术时效偏差;

3)集约化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虽然江西科技社团期刊拥有一定的数量,但这些期刊绝大多数还比较分散,专业细分化比较明显,属于小众化类型,部门分割和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比较突出,离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布局分散,产业化规模不大,加上管理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导致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综合影响力不能充分地发掘出来。此外,部分编辑部办刊理念陈旧,开放竞争意识不强。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科技社团期刊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

4)人才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工作人员均有较高的学历,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均与现在从事行业相关,一批编辑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编辑经验;但是,懂出版发行、善经营管理特别是广告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5)国际交流现状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主要是通过国外订阅、赠阅和与有关出版机构交换期刊的方式参与国际交流,但总量都很小,现状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创新发展建议

科技期刊经营的集群化、科技期刊手段的数字化、科技期刊市场的细分化是当今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1]。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阶段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报刊出版单位的分类改革,国家对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确定,一些多年来制约科技社团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为科技期刊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期刊面临着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历史性机遇。面对挑战与机遇,与全国的科技期刊一样,江西科技社团期刊需要审时度势,认清科技期刊面临的体制改革形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探索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发展步伐,促进科技期刊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出版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3.1 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探索新型办刊模式

科技社团办刊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出版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如何通过出版体制改革,实现科技社团期刊出版资源的有效整合,确立科技社团的办刊主体地位,解决科技社团出版期刊的公平经营权问题,如何在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社团办刊的政策支持[4]等,都是值得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科技社团期刊深入思考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省级科协科技期刊办刊一般有单种期刊编辑部办刊、多种期刊集中办刊、行业期刊理事会、杂志社独立法人等办刊模式[5]。科技社团组织作为按学科组建的科技社团,又是科技期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办刊模式,特别是要适应科技期刊数字化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对期刊出版资源实施有效整合,进行办刊模式的创新。就江西科技社团期刊而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培育学科期刊集群,或尝试设立法人出版单位,实现期刊实力的壮大和集约化、市场化的管理与经营。以专业分工为前提,以本学科的名刊大刊和有潜力的期刊为龙头,突破管理体制,促进强强联合和品牌扩张,推动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一是主办多种期刊的科技社团就有条件将各类刊物集中在一起建立编辑出版部门,统一运作;二是科技社团主办的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设立理事机构,与一些行业内的高校、研究所、企业联合协作办刊。期刊通过探索和改革,不断优化资源整合和配置,不断壮大实力,提高影响力,探索和实现新的办刊模式。

江西省科协作为学会、协会等科技社团的业务主管单位,在探索办刊模式的创新中应加强分类管理与指导,对学术类、综合指导类等公益性科技期刊应稳定人员,给予必要的扶持,为办刊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技术类、科普类等可面向市场的科技期刊,给予积极引导,转换办刊模式[5]。特别是应紧紧围绕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积极促进科技社团期刊的资源整合,大力支持科技社团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吸纳本学科领域内其他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参与集群化建设,充分应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期刊跨主管、跨主办、跨地域整合,共享期刊资源,提高期刊质量,培育品牌期刊,建设精品期刊群,谋求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

3.2 发挥科技社团的独特优势,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科技社团作为科学建制的重要组织形态和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主办的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挖掘学术资源、设立出版单位、建设办刊队伍、筹措办刊经费等。科技社团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是办好科技期刊的重要学术依托。个人会员是期刊的作者、编者、审稿者和读者,团体会员大多是本学科的相关科研机构或业务单位,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家资源。科技社团在办刊过程中,应发挥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凝聚本学科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将这一重要的学术依托充分体现到期刊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中。还可以面向和利用科技社团这样一个开放、平等、公信力高的平台,加强期刊编委会建设,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编辑部团队建设和作者队伍建设,有效拓展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的外延,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学术交流是科技社团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平台。科技期刊应当利用好这一组织优势,通过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策划学术研讨会,针对学科的热点、重点、焦点和难点征稿,特别邀请知名专家撰稿,以专集或专栏形式集中刊发,以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3.3 加快网站建设,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版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以及学术研究和科学交流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6]。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是对期刊整个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体例、出版传播方式的一种革命性的整合和再造[7],其包括的内容很多,针对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实际,建立完善期刊门户网站和稿件管理系统,推进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目前现实和紧迫的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刊网站建设对期刊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站可以成为科技期刊传播其信息的最重要载体和窗口,成为编辑与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沟通的主要桥梁[7]。因此,建设期刊网站是提升期刊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基本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普遍存在着界面内容单调、功能满足度差、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有的基本只是纸质版期刊内容的简单平移。应把期刊的门户网站建设提到重要日程,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期刊网站,丰富网站内容,完善网站导航和检索功能,有效增加为用户服务的信息量,并在用户界面友好设计、内外部链接、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升网站的技术含量。

以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依托,推动期刊管理模式、编辑出版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一是在编辑、制作、印刷和发行等环节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期刊出版的科技含量。特别是稿件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优化,是推进期刊数字化、提升期刊管理与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真正实现稿件管理数字化的并不多,应加快建设步伐,在构建和改善投稿和审稿系统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多从作者和审稿专家角度考虑,注重期刊的专业特性[6]。二是发展电子期刊,包括将印刷版的内容转为数字化;实现发布有关期刊各种信息的功能,使读者通过网站对期刊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实现期刊在线经营和管理、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相关统计功能等;实现其他拓展功能,如为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的及时沟通交流和提供服务,以及广告发布等。

当今,网络全文检索和阅览方式逐步得到推广,科技信息的开放存取(OA)是国际期刊出版的新模式,也是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途径。有条件的科技期刊可以尝试网络出版。由于运行成本低廉、获取方式便捷,可以使期刊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的速度更快,加之实施OA的论文与须付费阅读的论文相比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引用率,还可以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3.4 尝试与国际期刊出版机构合作,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国际性是科技期刊的一大基本属性。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科技期刊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汲取国外先进的编辑技术和管理模式,进入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加快期刊的编辑出版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与国内的期刊出版推广机构(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的合作比较普遍,合作的时间也比较长,对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促进期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缺乏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我国加入WTO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文化出版市场更加开放,国际出版机构纷纷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同国内出版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应当主动顺应期刊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发挥科技社团在国际交流中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寻求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科技期刊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在国家允许的期刊国际合作模式(海外营销代理、版权合作和广告代理等)框架下,探索建立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特别是针对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特点,采取海外营销代理等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实现文字语言的标准化和国际化,使江西科技社团期刊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5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期刊发展提供支撑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稳定并培育编辑、管理经营人才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保证[8]。要加强专家型的编辑团队建设,聘请行业内知名并热心办刊的学者担任主编、副主编,尽可能避免期刊主管、主办单位行政领导“虚挂”的现象;同时,加强编辑部人员素质建设,努力提升编辑部的效能。科技期刊的编委会往往聚合了行业内不少的专家学者,是创办优秀科技期刊的重要保证和优势所在。应充分依托编委会的力量,不仅仅是依托编委会审稿,更重要的是依托其把握办刊方针和选题方向,指导编辑出版工作,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随着期刊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期刊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但需要重视期刊编辑出版和发行的人才,还要大力培养广告经营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及多元化经营人才。

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9]。建立优秀人才吸纳机制是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好的机制可以吸引到真正为期刊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并能使其长期稳定地服务于期刊。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是激发编辑团队积极性和潜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奖优罚劣促进编辑团队的稳定与发展。此外,还应建立包括审读机制、交流机制和培训机制在内的学习机制,实现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3.6 争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谋求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品牌是衡量期刊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品牌是信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组织和实施科技社团期刊品牌发展过程中,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科协系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对于地方政府对科技的投人来说,对科技期刊的投人和扶持是非常微弱的[10]。这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品牌期刊的发展非常不利。江西省科协应从建立和完善精品科技期刊的机制、制度和措施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精品期刊,不断提升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政策引导方面,可以借鉴中国科协自2006年开始与财政部联合共同推进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江西省的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项目,挑选目前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的科技期刊进行精品化培育。在资金支持方面,应积极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公益类期刊和精品期刊,做大做强期刊阵地;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促进科技期刊的民间融资,实现期刊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在对科技期刊进行资助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体制改革、对外交流合作等支持力度。列入精品建设的科技期刊,应抓住契机,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积累,期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所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建设,打造学科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江西科技社团期刊整体发展。

4 结论

不论从学术影响力还是从期刊数量上,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在江西省科技期刊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群体之一。面对国家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和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新形势,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江西科技社团拥有一批历史悠久的期刊,近年来随着转型发展,具备一定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科技期刊优势较为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结构布局和总体发展不平衡、集约化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等诸多问题,加上高层次的综合学术期刊匮乏,使其在面临市场化竞争(尤其是同质竞争)中,往往由于专业细分化明显、部门分割、资源配置低效而竞争乏力。江西科技社团需要认清科技期刊面临的体制改革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集约期刊资源,积极探索期刊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数字化水平和集约化发展能力,以适应科技期刊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由于本次调查在问卷设计、资料回收与统计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在总结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等方面难免有失偏颇,甚至挂一漏万。

参考文献

[1]杨文志.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机遇与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377-383.

[2]杜大力.中国科技期刊改革开放30年[J].编辑学报,2009,21(1):1-4.

[3]王亚柯.科技期刊分类改革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6):510-512.

[4]张品纯,初迎霞,苏婧,等.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的出版体制改革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317-321.

[5]沈悦林,龚勤,俞志华,等.省级科协系统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770-772.

[6]张芳英,刘志强,丁嘉羽,等.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思考[J].学报编辑论丛(2011),169-171.

[7]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67-474.

[8]张铁明,颜帅,佟建国,等.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4):99-102.

[9]罗新星.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编辑学报,2010,22(6):545-546.

[10]王鹏举,沈悦林,龚勤,等.我国省级科协系统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31-435.

江西科技社团 篇2

文学艺术类社团

话剧团 青蓝文学社 外语话剧社 学生京剧团

东北文化艺术社 泰豪合唱团 书画协会 动漫社 白鹿国学社 学生辩论团 理论研究类社团

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会 法学社 三国与人才研究会 数学俱乐部 汉服协会 社会实践类社团

爱鸟协会 蓝天环保社团 创意工作社 KAB创业俱乐部 国旗护卫队 体育休闲类社团

影评协会 跑吧 VDS超越乒乓球协会 电子竞技协会 足球协会 武术协会 技能培养类社团

和风日语俱乐部 乐迷协会 吉他协会 手工艺社团 迷音社 学术科技类社团

IT爱好者协会 电脑爱好者协会

印友社 地产财富研究社 心理协会 时杰建筑学社 博雅图书漂流社 扶桑文化研究协会和谐社会促进会 先锋调查团 经理人俱乐部 大学生企业家联盟 女大学生军乐团

羽毛球协会 震舞糖街舞社 幻影轮滑社 健美操协会 网球协会 乐舞堂街舞社 JDC国际交流联谊社 教育时空社 外语爱好者协会 家电维修协会 摄影协会 科幻协会 数学建模协会

大学生艺术团

江西历史与省情学友会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图书馆读者协会 教育研究社 人与自然协会 文物鉴赏社团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魔术好者协会 旅行者社团 九天跆拳道 篮球协会 棋牌协会 街舞社团

心语手语社团 演辩协会

市场营销俱乐部 金融业务技能协会 材料科学协会

《江西通信科技》征稿启事 篇3

一、征稿范围

1、通信科研成果论文。

2、通信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和通信发展新动态。

3、通信网络规划、工程设计、施工、通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4、通信设备日常维护、更新改造的经验介绍。

二、征稿要求

1、因本刊版面有限,来稿一般请不要超过3000字。

2、稿件请不要一稿多投,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3、投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和邮编、联系电话。

三、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赣江南大道2698号江西省通信管理局《江西通信科技》编辑部

邮编:330038

联系电话:0791-86218155

电子信箱:jxtx@jxca.gov.cn

江西科技社团 篇4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育教学技能发展社团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社团的名称为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育教学技能发展社团。

第二条 本社团是在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团委的指导和组织下,由研究生院在校同学以及其他同学自愿参加组建的学生社团组织,旨在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研究生教学技能(如备课,书写,讲课,说课,课件PPT制作等),增加研究生教育实践,提高研究生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能力,使研究生更好地处理教师的教与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从而使研究生的教学能力都得到发展,增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兴趣,提高研究生研究教育教学的热情;使研究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第三条 社团宗旨

1、宣扬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配合学校育人工作,全面贯彻 “知识、能力、人格” 三位一体的方针,引导同学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

2、通过举办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如说课比赛,“三字一话”比赛,备课PPT制作等来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热情;通过名师讲座,听课,观看优秀教师视频等使研究生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借鉴优秀教师的成果,使研究生教学能力得到升华。

3、社团活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校园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四条 社团要维护本章程的尊严,社团的一切规章、条例和决定都不得与本章程相抵触,社团的组织机构和成员活动都必须遵照本章程。本社团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第五条 社团接受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团委的领导,并在团委领导的指引下工作,日常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本社团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是社团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审核、通过本社团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三)筹备召开社团的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部长及其他主要负责人的委任;

(八)领导本社团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决定其他重要事项。第七条 本社团管理机构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二名,部长若干。本社团管理机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精通本社团工作,有一定组织能力;

(二)思想积极上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优良;

(四)工作上积极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第八条 本社团负责人均通过民主方法选举产生,特殊情况下也可公开招聘。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团委有权对各负责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等方面),负责人政治方面出现问题,或社团工作出现严重问题,撤消负责人资格由社团重新民主选举。第九条 社团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

1、服从学生处、团委的领导。

2、定期召开例会并制定本社团的规章制度、活动计划。

3、组织社团成员开展各项活动。

4、根据社团规章制度收取管理、使用会费,吸收和处分会员。

5、负责开展各项活动,并做好工作记录及活动总结。

6、培养推荐社团接班人,做好负责人换届选举工作。

7、加强校内、外之间的社团交流,扩大社团影响,树立社团良好形象。

第十条 社团负责人的退出和除名:

1、学生毕业离校,自动退出社团。

2、根据本人自愿原则,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即可退出社团,取消组织成员资格。

3、有严重影响社团名誉行为的成员,违反工作制度以及违法乱纪等破坏江西师范大学名誉、触犯法律的组织成员立即除名。

4、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不积极主动的成员,经社团管理机构研究可予以开除。

第十一条 社团管理机构每月召开两次工作例会。

社团管理机构成员必须按时出席并参与组织的各项活动;长期不遵守章程制度者,社团管理机构有权提请学生处对其进行免职。社团管理机构重要决议采取投票或举手表决,社团负责人必须出席会议,并实行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制;日常决议的表决,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并实行二分之一的简单多数制。第十二条 社团社长职责:

1、负责确定本社团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领导各部门及下属组织的日常工作,主持工作例会。

3、监督各部门工作,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考评。

4、负责社团重大活动的筹备和组织。

5、加强内部人员的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各方支持。

第十三条 副社长协助社长处理日常工作,做好分工负责的各项工作,社长不在时,代理社长工作。

第十四条 社团下设组织部、外联部、宣传部和办公室。各部门职能具体为:(一)组织部

1、负责会员的招新、入会审批以及社团工作人员档案的管理。

2、负责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后勤保障工作。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研究生的教学热情和兴趣,为研究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服务,丰富研究生的生活,陶冶研究生的情操。

4、协调其余各部及分社等的活动安排。

(二)外联部

1、统一负责社团对外业务联系、洽谈,为社团争取赞助与合作。

2、努力争取校内各单位的合作。

3、加强社团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树立社团良好形象。

(三)宣传部

1、负责社团活动的相关宣传文字、图片、广告等的策划、设计和发布工作,负责微博发布工作,并能够搜集相关信息,并将活动成果归纳成文字材料。

2、负责社团简报的编辑和印刷。

3、负责社团与其它社团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社团,进一步扩大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为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负责社团与校内外各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提高社团形象和知名度。

5、实行长效管理,建立反馈机制。

6、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办公室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办公室制度化、规范化。2.起草社团的各种文件。

3.收集来自各方面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反馈给有关部门做出决策,积极做好协调工作。4.做好社团每月的工作总结。5.对社团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

6.积极做好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及本社团与各系学生会办公室的工作关系。

7.积极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8,加强社团的日常管理。

第三章 会 员

第十五条 申请加入本社团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江西师范大学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二)承认本社团章程。

第十六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出入会申请;

(二)由社团执行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七条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本社团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社团的活动;

(三)获得本社团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社团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八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社团的决议;

(二)维护本社团的合法权益;

(三)参与社团每次活动;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第十九条 会员退会应提前7日书面通知本社团,并交回会员证。

第二十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社团执行机构会议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一条 本社团经费来源。

(一)研究生院团委拨款;

(二)会费;

(三)捐赠;

(四)在核准的活动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二条 本社团按照校团委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二十三条 本社团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活动范围,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四条 本社团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五条 本社团具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变动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二十六条 本社团资产管理必须执行江西师范大学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和各级指导单位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专项资金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接受团委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会员公布。

第二十七条 本社团换届或更换社团负责人之前必须接受团委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二十八条 本社团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五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二十九条 对本社团章程的修改程序,由研究生院团委、本社团执行机构或10名以上本社团成员联名提出,并交经本社团会员大会审议。

第三十条 本社团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上通过后7日内报江西师范大学团委和研究生院团委。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社团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社团执行机构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二条 本社团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研究生院团委审查同意。

第三十三条 本社团终止前,须在校团委组织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三十四条 本社团经校团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既为终止。

第三十五条 本社团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研究生院团委的监督下,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处理。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技能发展社团活动开展计划

(1)讲课比赛(2)说课比赛(3)三字一话

《江西通信科技》征稿启事 篇5

一、征稿范围

1、通信科研成果论文。

2、通信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和通信发展新动态。

3、通信网络规划、工程设计、施工、通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4、通信设备日常维护、更新改造的经验介绍。

二、征稿要求

1、因本刊版面有限, 来稿一般请不要超过3000字。

2、稿件请不要一稿多投, 来稿不退, 请作者自留底稿。

3、投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 工作单位、地址和邮编、联系电话。

三、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赣江南大道2698号江西省通信管理局《江西通信科技》编辑部

邮编:330038

联系电话:0791-86218155

电子信箱:jxtx@jxca.gov.cn

079112300@163.com

《江西通信科技》征稿启事 篇6

一、征稿范围

1、通信科研成果论文。

2、通信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和通信发展新动态。

3、通信网络规划、工程设计、施工、通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4、通信设备日常维护、更新改造的经验介绍。

二、征稿要求

1、因本刊版面有限,来稿一般请不要超过3000字。

2、稿件请不要一稿多投,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3、投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和邮编、联系电话。

三、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赣江南大道2698号江西省通信管理局《江西通信科技》编辑部

邮编:330038

联系电话:0791-86218155

电子信箱:jxtx@jxca.gov.cn

079112300@163.com

《江西通信科技》征稿启事 篇7

一、征稿范围

1、通信科研成果论文。

2、通信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和通信发展新动态。

3、通信网络规划、工程设计、施工、通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4、通信设备日常维护、更新改造的经验介绍。

二、征稿要求

1、因本刊版面有限, 来稿一般请不要超过3000字。

2、稿件请不要一稿多投, 来稿不退, 请作者自留底稿。

3、投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 工作单位、地址和邮编、联系电话。

三、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赣江南大道2698号江西省通信管理局《江西通信科技》编辑部邮编:330038

联系电话:0791-86218155

电子信箱:jxtx@jxca.gov.cn

079112300@163.com

《江西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篇8

1 来稿要求

1.1 内容须兼具真实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文字精炼、条理清晰。一般篇幅不超过5 000 字。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 (A) 、实用性成果学习实践总结 (B) 、业务指导管理类文章 (C) 均要在正文前附200 宇左右摘要及3~8 个关键词和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

1.2 请附第一作者或主要执笔者简介, 格式为:姓名,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学位, 研究方向 (任选) 。

1.3 作者名下应标明工作单位, 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 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 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

1.4 A、B、C三类文章请标注中图分类号;获得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 并加注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

1.5 来稿务必字迹清楚, 简化字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表为准;度量衡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面积单位请用hm2 (公顷) 或m2 (平方米) , 材积用m3 (立方米) 。公式、外文及其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以及希腊文和拉丁文学名等务必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印, 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植物、树木病虫名称后请附拉丁学名。

1.6 稿中图表请尽量简明扼要;表格须画在白纸上采用三线表不用竖线。插图用黑墨水在绘图纸上清绘, 图中文字请剪贴印刷体小号字;原稿上须留出插图的相应位置。

1.7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序号左顶格, 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 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

1.7.1 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1.7.2 期刊文章[J]

[序号]自主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 (期) :起止页码.

1.7.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1.7.4 报纸文章[N]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 出版日期 (年—月—日) (版次) .

1.7.5 国际、国家标准[S]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7.6专利[P]

[序号] 专刊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年-月-日) .

2 投稿与稿件处理

2.1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征稿简则》和本刊近期文章, 并逐项修改、补充有关内容。

2.2 文稿要求发电子稿, 以计算机A4 纸型通栏排版, 并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到jxlky@163.com, jxlykj@yeah.net, 并留下详细联络方式。

2.3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由于本编辑部人力有限, 稿件恕不退还, 倘2 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 可自行处理。

江西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漫议 篇9

(1.Jiangxi Provincial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Jiangxi Nanchang 330046;2.Jiangxi

Biotech Vocational College,Jiangxi Nanchang 330200)

0 引言

2012年10月24日,江西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南昌隆重召开。省委书记苏荣在讲话时强调,要洞察大势,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突出重点,努力在事关江西未来发展全局的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加强领导,努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大会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江西。笔者就江西如何加强科技协同创新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协同创新是一个大概念,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综观国内外协同创新经验,较为成功的有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企业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出政府引导调控下外部需求驱动、参与各方内在利益驱动的两大运作模式。当前,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对于解决我们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彻底改变对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依赖,推进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只有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始终把握发展先机,保持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快江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实践证明,国内外重大科学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无不是协同创新的结果。对江西而言,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巧借外力,借梯登高,聚集省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为我所用,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只要全省上下认识一致,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增加投入、突出重点,就一定会以协同创新的新突破,开创江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全面落实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

要突出把握好创新驱动、服务发展、协同创新这一核心原则。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推动我省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协同创新的过程是在利益、市场融合的基础上探索整合创新链并形成协作机制的过程。要在创新主体、创新效能、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构建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不同创新主体在合作中各取所长、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尽所能。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研发平台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突出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完善区域创新发展机制,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建立依托资本、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机制,实现各创新主体间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作用。打破各个创新单元独立发展的状态,加强创新各主体、各环节的协同。要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将创新资源配置到创新链中最适合的环节,同时推动对市场需求最敏感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实现围绕创新需求的资源最佳配置。要大力培育适宜科技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要尊重创造,努力让一切创新创业成果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回报;要注重开放,努力让所有创新创业活动享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土壤。通过完善区域科技合作和开放共享机制,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紧密融合,构建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等措施,构建起具有江西特色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3 政府要在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作为优化创新体系的“推手”,要在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一是建立以激励科技创新为内核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在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引导产业发展、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要突出针对性,使创新政策真正适应企业需求、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突出协同性,发挥政策组合效应;突出实效性,使各项政策更加贴近实际,更方便,更有操作性。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把已有政策落到实处,还要根据新形势提出新政策、新措施。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到创新活动中。二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要围绕开放、公开的要求,加快完善服务平台体系,提高服务整体效能。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用好扶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的相关政策。要进一步优化配置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以省属国有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企业协同创新平台;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构建公共协同创新平台;联合中央军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构建军民协同创新平台。三是布局重大科技专项,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把科技资源用在“刀刃”上。要明确立项标准、创新实施方式、创新资金筹措投入方式,在一些重点领域超前部署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四是支持基础和公益性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基础前沿和公益性研究的稳定支持机制,着力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知识积累和技术储备。五是完善政府服务管理,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统筹协调,改进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加强对企业创新发展在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科技宏观统筹,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打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条块分割,同心协力、共赢发展,携手建设创新型江西。

4 结束语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为我省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全省各行各业正朝着努力建设创新型江西的道路奋勇前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作为我省科技协同创新的一个有益探索,各部门联合互动,协调步伐,共同发展,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向纵深推进。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全省高新技术产值迅速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连年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通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的结果,是我省科技协同创新取得的初步成果。我省正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入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02):161-164.

[2]陈宝明.我国当前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42-45.

[3]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1,(12):1762-1763.

[4]李祖超,聂飒.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2,(08):24-25.

[5]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J].江西科技,2012,(10).

上一篇:健康指导卡下一篇:真空皮带脱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