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

2024-09-20

江西遂川(共7篇)

江西遂川 篇1

江西遂川某矿石中金品位较高,主要呈硫化物包裹金形式存在,其次为单体游离金,因此先重选获得高品位金精矿人工淘洗后实现选厂就地炼金,加快矿山资金回转,重选尾矿采用浮选回收硫化物包裹金,浮选尾矿再氰化浸出[1],使金选冶总回收率高达99. 64% ,伴生银回收率为89. 86% ,硫回收率为87. 66% ,试验指标良好,达到综合回收的目的。

1 矿石性质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长石。另外矿石中还含有碳酸盐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物。

矿石中金主要是以自然金的形式出现,少量或微量以超显微金出现。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大小不一,有部分大粒金的存在,也有一定数量的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的超显微金产出。自然金的赋存状态有三种: 一是以包体金出现在黄铁矿、脉石、方铅矿、黄铜矿等载体矿物中; 二是以粒间金存在于脉石矿物之间或脉石矿物与矿石矿物之间; 三是以裂隙金存在于脉石矿物或矿石矿物裂隙中。超显微金分布于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硫化物为主的载体矿物中。通过电子探针分析,矿石中自然金类矿物含金平均78. 67% ,含银平均19. 79% ,矿石中的自然金除金、银成分外,还有微量砷、铋、硫、铁、锌、铅等元素。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 单位为 g / t。

2 选矿试验

黄金选矿通常有重选、浮选、氰化、硫脲浸出等方法。根据矿石中金的赋存形式,确定采用重选 -浮选 - 氰化浸出联合工艺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金的回收率。

2. 1 重选试验

先将原矿磨至 - 74 μm 60% 后,采用螺旋溜槽粗选、摇床精选以回收单体游离金[2],重选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原矿通过重选试验可获得金品位为38 109 g /t的高品位金精矿,金回收率为56. 37% ,说明矿石中绝大部分单体游离金通过重选可以回收。但重选尾矿中仍含金31. 00 g /t,这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采用浮选法回收效果更好[3,4]。

* 单位为 g / t。

2. 2 浮选试验

2. 2. 1 磨矿细度试验

由于重选尾矿中的金主要是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的,所以要使矿石得到很好的浮选,需使其得到充分的单体解理,因此合理的磨矿细度是必要的。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见图1。

图1结果表明,- 74 μm含量从60% 提高到75% 时,浮选金精矿的回收率提高3. 4% ,而 - 74μm含量从75% 提高到85% 时金精矿的回收率反而稍有下降,可能此时磨矿细度过细而导致泥化现象的产生,从而导致了回收率的下降,由此做出判断,最佳的磨矿细度是 - 74 μm含量为75% 。

2. 2. 2 捕收剂试验

在捕收剂试验中,采用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作联合捕收剂,强化了药剂对有用矿物的选择性及捕收能力,丁基黄药是为了加强对黄铁矿等硫化物的捕收,而丁铵黑药比丁基黄药更能强化对金的捕收。较大的捕收剂用量可以提高伴生银、硫的回收率,对金回收率影响不大,因此需从选矿指标和药剂成本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捕收剂用量。

2. 2. 3 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及开路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重选尾矿浮选闭路试验,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3。

* 单位为 g / t。

2. 3 氰化浸出试验

从表3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浮选尾矿中金的品位还有1. 75 g /t,金的分布 率 ( 对原矿 ) 达2. 26% 。若不进一步回收就白白浪费掉了,对企业经济效益是个重大损失。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金银回收率的目的,试验对浮选尾矿采取了再磨后氰化浸出提金方案[5]。

为了寻求氰化浸出的最佳指标,我们对浮选尾矿分别进行了再磨细度、氰化钠用量与金的浸出率之间的条件调优试验。试验时的固定条件为: 石灰1. 5 kg / t( p H值约11. 5) ,浸出时间8 h,液固比3 ∶1。条件试验时相应考察条件水平改变,其他条件取固定条件水平。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其浮选尾矿中金的单体解离度对金的浸出率至关重要,适宜的磨矿细度对浸出效果影响明显。图3为浮选尾矿再磨细度与金的浸出率关系曲线。从图3结果可见,氰化浸出时,适宜的再磨细度为 - 74 μm 95% 。

浮选尾矿再磨后氰化浸出时,氰化钠的用量对经济指标影响很大。氰化钠用量低,金的浸出率不高; 氰化钠用量过高,造成浸出成本上升,经济上不合理。从图4可知,适宜的氰化钠用量为2 kg /t。

通过条件筛选,结合以往氰化浸出的经验,最后确定浮选尾矿再磨后氰化浸出的较佳工艺条件为:

磨矿细度 - 74 μm 95% ,浸出过程中液固比为3∶1,石灰用量1. 5 kg / t ( 浸出介质p H值为11. 5 ) ,氰化钠用量2 kg /t,氰化浸出时间8 h。其最终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氰化浸出试验结果

从表4结果可知,浮选尾矿再磨后氰化浸出可得到占原矿为1. 90% 的含金贵液,浸渣中含金量可降至0. 28 g /t。与重选金精矿和浮选金精矿中回收的金合计,金的总回收率高达99. 64% ,伴生银的总回收率可达89. 86% ,伴生硫的 总回收率 为87. 66% 。

3 结语

( 1) 江西遂川某金矿石品位高,矿石中金主要是以自然金的形式出现,少量或微量以超显微金出现。自然金的存在形式以包体金为主,其次为粒间金,裂隙金甚微。

( 2) 采用重选 - 重尾浮选 - 浮尾氰化浸出的联合工艺符合该矿石性质要求,重选产出的金精矿品位很高,能够实现选厂就地产金; 重选尾矿浮选时流程简单,浮选指标好; 浮选尾矿进行氰化浸出时,可将浸渣金含量最终降至0. 28 g /t。

( 3) 采用重选 - 浮选 - 氰化浸出提金工艺,金的总回收率高达99. 64% ,伴生银的总回收率可达89. 86% ,伴生硫的总回收率为87. 66% ,达到了满意的试验效果。

江西遂川 篇2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

1.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A.① 地 B.② 地 C.③ 地 D.④ 地 2.关于 ①②③④ 四地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 地位于热带 B.② 地位于中纬度 C.③ 地位于东半球 D.④ 地位于太平洋 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以下3~5题。

3.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A.甲 B.乙 C.丙 D.丁

4.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终年温和湿润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5.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可能为()A.1 500 米 B.2 000 米 C.3 200 米 D.4 500 米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完成6 —7 题。

6.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最深处为44米 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D.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7.图中 E、F 两点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A.5 米 B.15 米 C.20 米 D.30 米

如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 8~ 9题。8.2016年3 月1 日 12 时(区时),一艘由横滨开往旧金山 的货轮经过 5 分钟越过 180 °经线(如图所示),此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是()A.3 月 2 日 12 时 5 分 B.3 月 1 日 11 时 55 分 C.2 月 28 日 12 时 5 分 D.2 月 29 日 12 时 5 分

9.沿直线从 A 到 B 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依次有()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2为四大岛屿略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四组岛屿的名称,与图2排序一致的是()A.冰岛、海南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B.寒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海南岛、冰岛 C.冰岛、斯里兰卡岛、塞浦路斯岛、海南岛 D.海南岛、冰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11.图2四个岛屿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A.第1幅 B.第2幅 C.第3幅 D.第4幅

下图中M海峡的最冷月平均水温北侧为-1.7℃,南侧为2.1℃。8月份水温北侧为5~8℃,南侧为15~20℃。读图回答12~13题。

12.M海峡最窄处宽约()A.110千米

B.65千米 C.43千米

D.20千米

13.导致M海峡南北两侧水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洋流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图4中阴影示意非洲某种气候类型分布,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①~④地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受西南风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B.②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C.③地受东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交替控制 D.④地受暖流和东南信风影响

15.图中⑤地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漂向内陆,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风吹拂 B.对流运动旺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近地面产生逆温 图5为印度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16~17题。

16.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7.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图6为三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图中三个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①国境内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B.②国西部沿海有该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③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在欧洲仅次于法国 D.上述三个国家主要信仰的宗教不同

19.关于图中三个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国境内有世界第一大河

B.②国气候温和,草场广布,乳畜业发达 C.③国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D.以上三国都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降水量少,多旱灾

图7为2014~2015年世界橄榄油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完成20~21题。4

20.由此推断橄榄树理想的生长环境()A.全年高温多雨

图B.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天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21.与其同纬度的大陆另一侧盛产()A.水稻、荔枝 B.小麦、甘蔗 C.柑橘、水稻 D.玉米、可可

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读图回答22~23题。

22.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位于大洋西岸

B.甲位于大洋东岸 C.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D.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23.若甲、乙两地的1月和7月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8 ℃ 18 ℃

B.9 ℃ 19 ℃

C.18 ℃ 8 ℃

D.19 ℃ 9 ℃

图1是吉林市某中学老师9月23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正南方向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24~25题.24.照片的拍摄时间最有可能是()A.6:00 B.10:00 C.14:00 D.18:00 25.从此时开始到日落,树影将()A.先变短后变长,顺时针移动 B.先变短后变长,逆时针移动

C.先变长后变短,顺时针移动 D.先变长后变短,逆时针移动

下图表示世界某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图中杜罗河的水文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干流水量主要来自北侧河流 B.冬季河流结冰

C.干流南侧水能资源较北侧丰富 D.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27.对于杜罗河流域段开发合理的是()

①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②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③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森林伐木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下列四个半岛图,回答28--29题。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②半岛bc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③半岛d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④半岛a位于地中海沿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下列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半岛b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②四个半岛全年降水均丰富 ③半岛d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④半岛a的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日本鸟取丘(如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为2.4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完成30-31题.30.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31.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18°N、100°~105°E),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温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32~33题。

32.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A.5—6月 B.7—8月 C.9—10月 D.12月—次年1月 33.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广阔的耕地面积 B.先进的耕作技术 C.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完成34~35题。34.该半岛夏季盛行的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5.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自然景观分布图,读图回答36-37题.7

36.图中①②③④地的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最显著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7.图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上生命线,目前,由于海底多沙滩,东南峡口许多小岛边缘有岩礁和沙脊,航道己淤浅严重,妨碍航行。下列关于甲海峡航道淤浅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岸径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峡 B.位于赤道无风带,海水流速很慢 C.海域水浅、狭小,影响水流速度 D.地壳运动使海峡抬升,海水变浅 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完成38-39题。

38.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西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39.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 ℃,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0.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用于灌溉 二.综合题(40分)

41.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线段C表示____________(山脊或山谷),若在甲点气温为15°C,则B点气温约为___________。水库大坝建在图中_________(D,E,P)处最合理。公路选线的有利地形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2)试从气候和河流水文特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建水库的原因。(2分)

(3)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自然原因。(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南起瓜达尔港,北至中国新疆喀什的中巴铁路,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主动脉。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指出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1分))(2)简述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2分)

(3)列举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写出三点即可)。(3分)(4)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该区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分)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6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6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3分)(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2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3分)(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分)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阿尔及利亚自然资源丰富,其中,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此外,阿尔及利亚还是非洲重晶石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一直以来重晶石产量不大,2001年产量为43 020吨,2005年产量为52 813吨,直到2013年以后重晶石矿业才得到快速发展。重晶石是化学元素钡的最常见矿物,主要成分为硫酸钡,产于热液矿脉和石灰岩及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黏土矿床中。下图为阿尔及利亚及其附近地区简略图。

(1)说出图示区域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2)试推测阿尔及利亚重晶石产量在2013年以前一直较小的原因。(2分)(3)指出在贝萨尔附近发展重晶石工业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3分)

(4)你是否赞同将重晶石加工业中心由贝萨尔转移到沿海的甲城市?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分)

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答案

1---5 DCDCD 6---10 DBDAA 11---15 ACAAC 16---20 DDDCC 21---25 CBABA 26---30 ACDCD 31---35 BDCDC 36---40 ADABB 41.(共10分)(1)山脊 13.2°C P 地势平坦 经过城镇(5分)(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大;流量变化大。(2分)(3)A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3分)

42.(共10分)(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1分)(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较多,瓜达尔冬季降水较多。(2分)(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等。(3分)(4)降水 冰川融水(2分)(5)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2分)

43.(10分)(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分)(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2分)(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3分)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2分)

44.(10分)(1)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原因: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集。(3分)

(2)阿尔及利亚的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资源的开发经济效益高,见效快,政府重视;重晶石矿开采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市场需求量小,经济效益低。(2分)(3)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位于内陆山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开发历史短,技术落后,工业设备与基础设施薄弱。(3分)

江西遂川 篇3

1自然概况

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境内小气候效应明显,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冬季气温较高,严寒冰冻天气少;春季阴雨绵绵,湿度大;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宜人。 由于地形复杂,山区小气候突出,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常有“三寒”、霜冻、冰凌、雪压、冰雹、台风、暴雨、山洪、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1]。

1.1气温

保护区年平均气温15.5 ℃, 极端最高气温40.2 ℃,极端最低气温-6.0 ℃。 最热月为7月 ,平均气温29.1 ℃ ; 最冷月为1月 , 平均气温5.6 ℃ , 年较差为23.5 ℃。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为3月17日,终日11月25日,持续254 d。 由于保护区内地形复杂,山区、丘陵、河谷地区的气温各有差异,形成小地形温度。 在海拔400 m以上地区,一般每升高100 m,温度下降0.5 ℃左右。

1.2光照与生理辐射

保护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 658.1 h,最多年份为2 012.6 h,最少年份为1 381.2 h。 其中日照时数最多的8月为255 h,日照百分率64%;日照时数最少的是12月, 为94.1 h, 日照百分率最低的是3月,为28%。 年太阳辐射总量108.8 kcal/ cm2,月辐射量以7月最多达到14.3 kcal/ cm2, 最少是12月、1月和2月,均为5.8 kcal/ cm2。

1.3降雨

保护区年均降雨量为1 963 mm, 年均降雨日为204 d,最多降雨日为245 d,最少为169 d。 四季降雨分布不均,春季为416.3 mm,占全年降雨量21.21%; 夏季931.5 mm,占全年降雨量47.45%,夏季为雨季; 秋季391.5 mm,占全年19.94%;冬季223.7 mm,占全年11.4%。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0%。

1.4风、霜雪

保护区年平均无霜期281 d。 保护区年平均降雪5.9 d,初雪12月下旬 , 终雪2月下旬 , 初 、 终雪间隔一般59 d左右。 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亚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春夏之间,南北风均有,夏秋期间偶有台风侵入和影响。 年平均风力2级(风速1.7 m/s左右),最大风力7级 (风速15 m/s),风向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

2植物资源

2.1类群的统计

根据资料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70科644属1 182种 , 其中自然分布种子植物有141科586属1 063种, 蕨类植物有29科58属119种。 保护区本地自然分布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6科10属13种 ; 被子植物135科576属1 050种 , 其中双子叶植物有116科455属864种, 单子叶植物19科121属186种;按植物性状分,草本481种,木本453种,藤本129种[2,3,4,5]。

2.2科型的统计

保护区种子植物群系中含60种以上的大科有3个,含20~59种的较大科有6个,含10~19种的较小科有20个,含5~9种的科有34个,含2~4种的寡种科有57个,仅含1种的单种科有21个,其中单型科有1个。

2.3属型的统计

本区种子植物群系中含20种以上的大属共有2个,含10~19种的中型属共有3个,含5~9种的属有23个,含2~4种的属有188个,单种属有370个。

2.4生活形态类型的统计

本区种子植物群系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性质,藤本植物最少,计129种,占总数的12.14%;木本植物较少,计453种,占总数的42.62%;草本植物较多,计481种,占总数的45.25%。

2.5优势科统计

含60种以上的 大科共3个 , 分别为菊 科Compositae (67/39) ( 种数 /属数 , 下同 )、 禾本科Poaceae(80/60)、蔷薇科Rosaceae(69/26);含20~59种的科有6个 : 壳斗科Fagaceae (28/6)、 蓼科Polygonaceae(26/4)、蝶形花科Fabaceae (37/22) 、 茜草科Rubiaceae(24/17)、莎草科Cyperaceae(36/11)、百合科Liliaceae(23/15)等。

2.6优势属统计

含10种以上的大属共5属80种,分别是:蓼属Polygonum (22)、 悬钩子属Rubus (21) 、 苔草属Carex (13)、艾蒿属Artemisia(12)、冬青属Ilex(12)(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本属所含的种数)。

2.7保护植物

在已记录的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2种,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有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和银杏Ginkgo biloba 2种;国家Ⅱ级保护有10种,如香榧Torreya grandis、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 ; 有白芨Bletilla striata、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绶草Spiranthes lancea等兰科植物1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保护;有省级重点保护的植物68种,占全省保护植物种类的29.31%, 如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银钟花Halesia macgregorii、 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等都在保护区内成片或散生分布。

3动物资源

3.1动物种类及组成

根据历史资料及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本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8目84科320种; 其中两栖动物有2目7科19种, 爬行类3目9科33种, 鸟类有16目51科229种,哺乳类动物7目17科39种[6,7,8,9,10]。

从野生动物种类组成看,显然本保护区脊椎动物以鸟类 占绝对优 势 , 占保护区 脊椎动物 种类的71.56% ; 哺乳动物 次之 , 占12.19% ; 爬行类占10.31%;两栖类占5.94%。

3.2鸟类资源

从保护区鸟类组成看, 以雀形目种类最多,计135种 ,占58.95% ;非雀形目鸟类94种 ,占41.05%; 鹳形目14种,占6.11%;鹤形目、鸻形目各12种,分别占5.24%;鹃形目11种,占4.80%;隼形目10种, 占4.37%;鴷形目7种,占3.06%;鸮形目、佛法僧目各6种,分别占2.62%;鸡形目4种,占1.75%;雁形目、鸽形目和雨燕目各3种,分别占1.31%;夜鹰目、 戴胜目和䴙䴘目各1种,分别占0.44%。

就鸟类的居留型而言,以留鸟居多,计102种,占鸟类总种数的44.54%;夏候鸟53种,占23.14%;旅鸟38种,占16.59%;冬候鸟36种,占15.72%。

3.3兽类资源

本保护区内共有哺乳动物7目17科39种,占江西省哺乳动物总数的40.43%。 其中食虫目2科3种, 翼手目3科6种, 鳞甲目1科1种, 食肉目4科12种,偶蹄目2科4种,兔形目1科1种,啮齿目4科12种。

3.4动物区系及特点

本区有鸟类229种,东洋界占绝对优势,计131种,占57.21%;古北界78种,占34.50%;广布种鸟类19种,占8.29%。

保护区的动物类型既有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树鹨Anthus hodgsoni、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 戴胜Upupa epops、 黄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等为代表的温带森林动物 群 , 又有以小 云雀Alauda gulgula、 鹊鸲Copsychus saularis、华南兔Lepus sinensis为代表的温带草原动物群,也有以虎纹蛙Rana rugulosa、王锦蛇Elaphe carinata、 池鹭Ardeola bacchus、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等为代表的温带沼泽动物群[4]。

3.5保护动物

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种, 其中鸟类21种,兽类4种,两栖爬行类1种。 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6种 , 如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赤腹鹰Acclpiter soloensis、 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领角鸮Otus lettia、 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虎纹蛙等。

江西省重点保护动物70种, 如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池鹭 、红嘴蓝鹊Cissa erythrohyncha、大山雀Parus major、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黄腹鼬Mustela Kathiah等。

4保护建议

江西遂川候鸟迁徙通道保护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为干扰较小,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中部路线,也是长江中下游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该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植被也相对丰富, 不仅是大多数鸟类的乐园,同时还是许多珍稀鸟类的避难所,为大量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对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1) 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江西遂川候鸟迁徙通道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在保持核心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该保护区周边生态环境, 加大建设人工生态系统的投入,制定相关保护政策以稳定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

3)加强该保护区的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有计划地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 加强科技投入,定期考察研究,监测鸟类种群动态,保持环境生态良性循环。

江西遂川 篇4

山区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又是重要的农业人口集中区、林业区。山区开发成败必然影响农民福利、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和谐、社会发展全局。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又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的制约,开发难度较大。

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边境,井冈山脚下,是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通往革命圣地井冈山的重要通道。全县总面积3 144km2,辖11个镇,12乡,2个国营林场,379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53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1 存在问题与生态立县的必要性

近年来,遂川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但从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如图1和图2所示)可知,无论与吉安市其它各县相比,还是从江西省范围来看,遂川均排名接近最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质量偏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二是支柱型、税源型、实力强的企业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三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四是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1]。

同时,自然灾害成为发展制约因素。仅2002年遂川就发生了5次洪涝灾害,特别是“9·13”洪灾,引发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受灾人口达6万人多,房屋倒塌999栋。2003年又发生旱灾,灾害给人们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成为当地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扶贫成本较高,不利于遂川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根据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中的解释,“生态县”[3]是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多个领域基本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作为赣江支流源头的遂川县,建设生态县就是要发挥遂川优越的地域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效能,从战略层次上完成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建成赣江源头特色、高效、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总量偏小,后劲不足的问题。

2 发展生态产业的优势分析

2.1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遂川县有林地面积2 500km2(其中油茶林498.2 km2),森林覆盖率达75.8%,活立木蓄积量886万m3多,立竹3 900万根余,年产茶油量7 500万t多,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此外,还有名贵中药材川芎、白芍、杜仲等50多种。

遂川特产众多,金桔、板鸭、狗牯脑(茶)被誉为“遂川三宝”。全县现有金桔种植面积50.0 km2,年产金桔鲜果1 400万kg,面积、产量、果质均居全国4大金桔产地之首,1997年遂川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桔之乡”。“遂兴”牌板鸭以本地土产优质品种红毛鸭经科学方法腌制而成,人称“腊味之王”。“狗牯脑茶”为世界名茶,享誉海内外,早在1915年就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此后又先后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5.4 km2,年产茶叶70万kg[4]。

2.2 旅游资源

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全红县之一。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亲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遂川留下了光辉战斗的足迹。

同时,境内泉江—白水仙风景区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有地热温泉5处,其中汤湖温泉地表水温高可达84℃,昼夜自流量可达2 000m3多,素有江西“小海南”之称。

2.3 生态基础

遂川是1999~2001年国家生态重点县,3年共投资2 38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47 km2,着重完善了水利设施、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2 085座。近年来,其加快了生态移民为主的扶贫建设,完善了生态设施。全县水电资源丰富,水能理论储量达29.7×104kW,是全国电气化试点县。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2.9×104kW,年发电量突破1亿kW·h,已实现村村通电目标[4]。

2.4 战略优势

200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及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战略定位,简称“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2003年,进一步提出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5]。近年来,首先在赣州推行一村一品工程。对于生态立县,浙江开化、江西资溪、广东乳源[3,5,6]等山区县已有成功的开发经验;安徽金寨、广西恭城[7,8]也分别对山区县域生态旅游开发、沼气利用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这些都为遂川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舆论优势、战略依据和现实经验。

3 构建生态产业

3.1 生态农业

根据生态农业的有关原理和要求,遂川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完善金桔、红毛鸭、茶叶3大特色产品基地,建立油茶林基地、三越公司的药材基地。遂川可以原有沼气池建设为依托,在全县推广一批以“四位一体”为模式的生态能源示范村,以“猪、沼、茶”“猪、沼、鱼”“猪、沼、苗木”“猪、沼、菜”等为模式的生态农业示范工程。为农村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和优质机肥,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同时,不断地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在全县农产品产量的比重,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3.2 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以可再生资源、能源体系为基础,采用清洁工艺,确立废物的食物链型工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地位,继而发展循环经济,走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2.1 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

绿色食品作为21世纪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主导食品,在遂川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遂川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很适合绿色植物的生产,各种野生食用菌、野菜及人工栽培的各色蔬菜如红薇菜等绿色食品随处可见。

3.2.2 积极发展资源集约型精深加工产业

可针对井冈山、珠三角市场,利用物产、竹木资源优势发展食品、竹木精深加工业等生态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遂川的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工,不仅是木制品行业最好的和唯一的出路,也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提高林农收入、实现木材采伐“减量不减收”的有效途径。

3.2.3 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

生态工业园 [9]是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目的。生态工业园的特点与功能正好和发展绿色经济吻合,它是兴工强县的重要载体。为此,园区建设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等手段,提高产业关联度,显著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推动社会经济增长,使园区成为遂川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

3.3 生态旅游业

遂川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是从整个井冈山地区来看,遂川县旅游目前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应着眼生态优势,立足开发现实,以井冈山旅游为依托,以温泉旅游为开发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潜在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争取把遂川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3.3.1 大力发展“假日”旅游

“假日”旅游的兴起对生态旅游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机会,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后都希望能到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地方去休闲,所以应当把“假日”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开发汤湖温泉、泉江—白水仙等生态旅游景点,不仅可满足本县及周边县市旅游者的需要,还可吸引井冈山的一部分游客。

3.3.2 优先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遂川县紧连井冈山旅游大市场,开展汤湖、热水洲温泉旅游,与井冈山旅游有极大互补性。同时,井冈山是一巨大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但其本地工艺品量小质低、品种单一,且产品70%~80%从浙江、福建等地调入[10],成为井冈山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遂川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园区进行旅游工艺品开发。

4 结语

综上所述,遂川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合理构建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贺祥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J].老区建设,2006(增刊):13-15.

[2]赵劲,李敏,朱启臻,等.对我国深山区移民扶贫成本的社会学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6(3):5-8.

[3]马东泉.生态之路—开化县域发展战略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259-260.

[4]佚名.2005年江西省统计公报[EB/OL].2007-10-31.江西统计信息网.

[5]周文斌.中部与东部的互动—论江西对接长珠闽的战略[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35-136.

[6]王春玉,祁春节.广东省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以韶关市乳源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18-919.

[7]谷新辉.比较优势战略与恭城模式—对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344-345.

[8]应新杰,赵媛.对山区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00-601.

[9]季建业.产业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09-110.

江西遂川 篇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江西茶叶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茶叶产业作为一项支柱性产业, 对于江西农业产值的贡献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茶叶采摘劳动力结构性和季节性失调、产业管理体制的滞后性、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低等一系列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问题。其中, 茶叶加工企业作为联系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中间重要环节, 对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 现阶段江西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发展不平衡, 生产较为分散, 规模经济水平低, 经营绩效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等。因此, 科学评价茶叶的经营效率, 提出改进经营效率低下的政策及建议, 对于茶叶加工企业改善生产效率、促进江西茶叶产业化发展,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对国内茶叶生产经营状况的研究并不多。从一些学者研究来看, 如宋卫东 (2008) 对茶叶生产现状和发展的研究做出大量的工作, 但只是从理论层面上来分析茶叶生产状况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张妍、蒋含春 (2013)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2006—2010年中国各省区茶叶加工业产值规模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旨在提出各省区茶叶加工企业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建议。吴宏、李彦成 (201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CR和BCC模型, 从企业经营规模的角度来考察我国茶叶加工企业规模经济, 认为适度扩大企业规模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加工企业的经营效率, 但是文中并未涉及技术进步也是影响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柳萍、姜爱芹等 (2011) 采用DEA方法, 从茶叶种植投入和产出的角度, 对中国十省绿茶种植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并给出投影目标改进值, 但旨在为茶农提出优化生产决策的建议, 并没有谈及茶叶加工企业的经营效率如何改进。基于此, 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运用DEA模型实证深入分析江西遂川和上犹茶叶加工企业的经营效率, 以期为其改进效率、改善生产决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促进地区茶叶产业化发展。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DEA) 方法是运筹学、管理科学、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新领域, 是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以相对效率为概念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效率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每个被评价单位作为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即DMU, 由这些决策单元构成被评价群体, 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综合分析, 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权重作为变量进行评价, 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 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偏离程度, 判断其DEA是否有效, 通过投影方法来指出其他DMU的非DEA有效或者弱DEA有效的原因, 以及改进的方向和幅度。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NUj (j=1, 2, 3……n) , 其中输入向量Xj= (X1j+X2j+X3j……+) T, 输出向量YJ= (Y1j+Y2j+Y3j……+) T, 则对于某个选定的决策单元DMUj0, 判断其相对有效性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 的CCR模型为:

其中, e1T= (1, 1, 1, ……, 1) T;e2T= (1, 1, 1, ……1) T;S-、S+分别表示为被评价单元DMU0的投入和产出松弛变量;X0、Y0分别表示被评价单元DMU0的投入和产出向量;λj表示相对于DMU0重新构造一个有效的DMU组合中第j0个DMUj的组合比例。其经济含义为: (1) 当 θ=1, S-=S+=0 时, 称DMU0是DEA有效的, 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生产中, 原投入X0达到了最优组合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并且得到最大产出Y0。 (2) 当 θ=1, S-≠0 或S+≠0 称为DMU0弱DEA有效, 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生产中, 对于投入X0可减少S-而保持原产出Y0不变或在投入X0不变情况下, 可将产出提高S+, 也就是由于投入过多或投入比例不合理或者产出不足、产出比例不合理导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 (3) 当 θ≠1, 称DMU0为非DEA有效, 即可以将投入降低到 θX0而保持原产出Y0不变。同时若存在S-≠0, S+≠0, 说明DMU0还存在投入和产出结构上的不合理。对于DEA无效决策单元可以通过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 找出调整目标值, 将其调整为有效的决策单元, 具体调整路径为 (X*, Y*) = (θX0-S-, Y0+S+) , 其中 (X*, Y*) 为DMU0对应点 (X0, Y0) 在DEA有效面上的投影, 调整后的新的决策单元 (X*, Y*) 相对于原来的决策单元就是DEA有效的。 如果在CRS模型中引入一个限制约束条件, 则转变成VRS模型, 即可变规模报酬模型。当 θ=1, S-=S+=1, 称DMU0为DEA有效的;当 θ=1, S-≠0 或S+≠0 时, 称DMU0为非DEA有效。该模型只适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 而CRS模型是主要衡量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在不同规模报酬假设下的效率, 即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以下关系: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其中规模效率反映在技术变动的情况下, 判断决策单元是否达到最佳生产规模, 反映出资源投入是否达到最优配置。

1.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来自于2014 年11 月在江西省农业厅的组织下, 课题组实地调研的江西赣州某地区茶叶加工企业的2014 年产业发展总体情况。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 随机性抽取了该地区20 家茶叶加工企业。调查发现, 这20 家企业大多数为江西品牌性茶叶加工企业, 所以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对数据的审核和筛选, 选取16 家企业作为样本决策单元, 为了不影响企业商业数据的外泄, 本文分别用1~16 的序号代表。研究样本的投入和产出状况如表一所示。

根据DEA投入、产出指标的设定原则, 本文选取注册资本 (X1) 、固定资产规模 (X2) 、茶园投产面积 (X3) 、劳动力数量 (X4) 、相关可变成本 (X5) (包括科研费用、茶叶采摘总费用、品牌推广费用) 为投入指标, 其投入指标应能够反映企业的规模和资源的利用状况。产出指标采用企业当年茶叶总产值 (Y1) 和茶叶总 (Y2) , 同样产出指标也应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

2 实证研究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 首先运用CCR模型测算出茶叶加工企业的综合经营效率, 然后运用BBC模型计算出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得出规模效率值。通过运用DEA P2.1 软件, 得出各个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样本企业的各项效率值分布如表二所示。

该地区茶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 且存在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在16 家企业当中, 年茶叶总产量超过50吨以上的仅有4 家, 占样本总量的25%;超过100吨的只有2 家, 占样本量的12.5%;低于10 吨的还有6 家, 占样本量的37.5%。可见, 茶叶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不能够发挥规模经济。另外, 在16 家样本企业中有10 家经营效率值为1, 构成了样本企业最优效率前沿面。这些企业年产量在样本企业中基本上包办前10 位, 其生产效率达到最优状态;规模排在后面的6 家企业, 生产效率值最高69.1%, 最低达33.1%, 生产效率很明显偏低。可以看出, 该地区规模较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有较高的生产经营效率, 相对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 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2.2 综合效率和规模收益分析

综合效率是指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下, 基于投入角度的技术效率, 反映的是企业在投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产出的能力。从表二中可以看出, 样本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82.2%, 存在17.8%的改进空间, 说明该地区茶叶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整体上较好。综合效率DEA有效的企业有10 家, 占样本总量的62.5%, 表明这些企业在资源投入配置方面达到了相对最优, 共同构成最佳效率前沿面。6 家企业的综合效率非DEA有效, 占样本总数的37.5%, 其中综合效率最低达33.1%, 存在66.9%的提升空间。可以看出, 该地区茶叶加工企业的综合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差异这种主要原因有: (1) 茶叶产业是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交织的产业, 对自然条件依赖很强, 茶叶市场的波动性较强。正是由于这种天生的弱质性,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茶叶加工企业的发展空间; (2) 这6 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存在资源投入过多或无效的状况, 投入结构不合理, 所投入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这些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减少对自然的依赖程度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投入资源的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无效资产的投入, 适当调整投入结构,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规模收益反映的是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 企业为了提高整体经营效率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试图对企业规模调整的过程。从表二中可以看出, 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的企业有10 家, 占样本总量的62.5%, 说明大部分茶叶加工企业投入和产出实现了相对最优组合。在另外6 家企业中, 由于投入规模偏小有5 家企业, 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其中只有1 家企业纯技术效率为DEA有效, 说明该家企业在资源投入方面达到了相对最优状态, 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一旦对其加大资源投入, 可以带来更大的产出效果。另外4 家企业虽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但其纯技术效率为DEA无效。因此对这4家企业在加大资源投入的同时, 还要调整优化投入结构, 减少无效资源的使用,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 只有1 家企业其投入超过了技术意义上的最优规模, 处在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这说明该家企业各项投入要素投入过多或者无效,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应适当的调整生产规模, 优化投入要素结构,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整体而言, 茶叶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不同程度的趋于规模递增阶段, 企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企业的规模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并且, 目前制约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依然是规模问题, 企业规模依然没有达到其适度发展规模, 其规模经济无法有效发挥, 这也是当前国内茶叶加工企业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

2.3 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 样本企业的总体纯技术效率较高, 平均值达89%, 存在11%的改进空间。从整体上看, 茶叶加工企业的各项投入要素相对趋于较高的利用水平。纯技术效率DEA无效的有5 家, 占样本总数的31.3%, 其中最低达39.4%, 这说明该地区茶叶加工企业间纯技术效率差异明显。纯技术效率DEA有效的企业占样本总量的68.7%, 构成了技术有效的最优效率前沿面, 表明这些企业在技术层面上没有投入需要减少, 也没有产出需要增加, 资源投入达到较高的配置效率。就规模效率来看, 16 家企业的平均规模效率值为91.7%, 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但处于整体规模相对非DEA有效状态。从分布上看, 规模效率DEA无效的企业有6 家, 占样本总数的37.5%, 最低值达48.1%, 其余的都在70%以上的水平, 这表明大部分企业的规模效率还是趋于规模有效的。其中样本企业中, 只有1 家企业纯技术效率是DEA有效的, 但规模效率却小于1, 说明这家企业经营效率无效主要是由于规模无效引起的, 可能是因为这家企业其规模与投入、产出不相匹配, 投入存在冗余, 通过调整规模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

对比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16 家样本企业其经营效率平均值为82.2%, 存在17.8%的提升空间, 而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89%, 规模效率平均值为91.7%, 也就是说在企业整体运行无效率中, 由技术因素引起的为11%, 由规模无效引起的为8.3%。这表明与规模相比, 技术进步是影响该地区茶叶加工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

2.4 目标改进分析

本文根据非DEA有效单元在生产效率前沿面上的投影, 也就是通过调整非DEA有效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指标, 使其最终达到整体效率的相对有效。通过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投影分析, 可知这些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指标都存在着一定的调整空间, 即“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针对各企业的改进方向和幅度, 对其投入和产出指标作出一定调整, 其结果如表三所示。

根据BBC模型计算结果所示, 有10 家茶叶加工企业构成了DEA生产效率前沿, 依据效率前沿标准, 样本企业基于其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投入要素需要相对减少。表三就是该样本企业通过投影分析的目标值改进的百分比。目标值是依据BBC模型所计算出来的效率前沿值, 是指非DEA有效的企业所要达到相对有效的效率标准值。从表三中可以看出, 非DEA有效的样本企业投入要素的目标值明显小于实际值或者说投入要素相对过剩, 而大部分产出要素的目标值又高于实际值, 也就是产出存在不足。这表明样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投入要素向产出要素的转化并不佳, 投入结构不合理且存在投入资源相对过剩的问题, 导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就4 种投入要素 (资产、劳动力、可变成本、土地) 来看, 资产、土地、成本的投入剩余度明显偏高, 高达50%以上, 特别是资本和土地要素, 两者都达到70%以上;其中对于样本企业5来说, 该企业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投入要素的冗余过大, 存在资源过剩或浪费情况, 资源利用效率低, 而导致产出不足, 所以适度减少投入规模、提高技术利用水平是改善经营效率的关键。从规模收益递增角度来看, 样本企业10、11、13 和16 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但是企业10 和16 产出达到最优, 但投入却存在冗余;另外两家企业仍然存在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的情况。从总体上来看, 企业一方面是规模整体非DEA有效, 产出不足;另一方面是整体投入相对过剩且各投入要素结构不合理。这说明茶叶加工企业资源利用率整体偏低, 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企业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生产技术等, 其中生产技术是其根本原因。因此, 茶叶加工企业在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 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 改善资源投入结构,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生产成本, 还要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 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

3 结束语

分析结果表明: (1) 该地区茶叶加工企业整体经营效率较为理想, 平均值为82.2%;部分企业表现不佳, 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并不高, 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大部分企业纯技术效率较高, 说明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 各项投入要素都得到合理且充分的利用, 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2) 规模问题是制约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茶叶加工企业规模相对偏小, 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单位资源产出效率低下, 存在粗放式经营的问题。因此, 应当对各企业加大投入, 优化投入结构,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 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 企业还要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战略, 以“集约化经营”模式来取代当前经营效益低下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 技术进步是茶叶加工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主要途径。对于整体经营效率偏低的企业, 一方面增加投入,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增强茶叶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能力, 打造自主品牌和培养创新意识, 吸纳技术性人才, 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江西遂川县和上犹县16家茶叶加工企业进行经营效率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这16家茶叶加工企业经营效率整体较好, 但部分企业经营效率欠佳, 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规模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技术进步是茶叶加工企业改善经营效率的主要途径。同时, 通过对非DEA有效决策单元在生产效率前沿面上的投影分析, 提出了非DEA有效企业经营效率的改进方向和幅度, 并在此基础上, 为该地区茶叶加工企业改善其经营效率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以期推动该地区茶叶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DEA,经营效率,茶叶加工企业

参考文献

[1]宋卫东.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08, (06) :87-90.

[2]张妍, 姜含春.中国各省区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比较优势分析——基于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J].2013, (04) :54-57.

[3]吴宏, 李彦成.我国茶叶加工企业适度规模和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 2012, (01) :93-97.

[4]柳萍, 姜爱芹, 等.基于DEA分析的中国绿茶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04) :296-300.

[5]王茜, 秦富.基于DEA模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分析[J].技术经济, 2009, (03) :53-57.

[6]李道和, 陈春香.基于DEA的国内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J].林业经济, 2012, (11) :105-108.

[7]沈渊, 郑少锋.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DEA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8, 27 (16) :27-30.

江西遂川 篇6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美社区

2003年始建的草林新苑移民社区,位于草林红色圩场商业地段,占地总面积121亩,现已安置移民273户,1281人。八年来,该社区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工作要求,逐步打造成了一个“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为一纵十六横,建有新房300多栋,户均占地面积72平方米。近几年,县乡两级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完成了社区内一纵十六横道路硬化工程,社区主道宽12米,横道宽7米,新房外部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并建有文化书屋、卫生所、幼儿园、门球厂、休闲小广场和社区办公楼等公共设施,小区内实现了四个100%到户:即100%移民户通自来水,100%的移民户通电,100%的移民户通有线电视,100%的移民户通电话。2005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孟建柱到该社区考察,与移民户亲切交谈,看到社区居民洋溢的笑脸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感到十分欣慰,还兴致勃勃地与乡村干部合影留恋。

二、健全服务功能,建设文明社区

来自不同偏远山区的群众搬迁到同一个小区内生活,如何进行管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自我管理。2005年,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了草林新苑移民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选举成立社区理事会,并设立了5个工作站:互助救济工作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事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将社区划分为5个自然村进行管理,让移民慢慢融合,和睦相处。二是开展“四进社区五到户”活动,即开展科技、文化、医疗、道德进社区;政策法规宣传,劳动就业帮助、致富技能培训、最低生活保障、邻里纠纷调处到户。公共服务走进社区,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素养,保障了移民的卫生健康,满足了移民的生活需求,移民安居乐业、邻里融洽。三是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建立了卫生包干责任制,实行门前三包,并建设垃圾处理池,还专门安排3名社区居民负责社区公共卫生,保证了社区清洁,为移民户营造了一个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树立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社区

七律:遂川扶贫有感 篇7

休谈双镜桃源美, 路远山高观念陈。

致富众生须立事, 党施惠策忧黎民。

扶贫精准人为本, 落实规划号令明。

倒计时间无捷径, 小康同步倍加珍。

其二

双镜樟林千古岁, 枝繁叶茂八方惊。

新兴书院名扬久, 尚德崇文感后人。

红色井冈南拓展, 老区景点垂丹青。

旅游胜地难描尽, 生态风光醉我心!

注释

11、衙前镇地处井冈山南, 是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下一篇:晚期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