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

2024-05-11

水生生物(精选11篇)

水生生物 篇1

鸣翠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 西距银川市区9km, 东临黄河3km, 银古公路穿湖而过, 地理坐标东经106°22′, 北纬38°23′。主要地块由银古一级、银横路祭四三支沟所挟持, 总面积6.67km2。其中湿地面积533hm2, 绿化及其他用地133hm2, 水面占总面积60%。曾于2006年被银川市人民政府列为重要湿地保护区。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 能进行光合作用,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供其他消费性生物利用, 是湖泊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 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一类极其重要的消费者生物, 它们既可以作为许多经济鱼类的优质食物;又可调控藻类和细菌的发生发展。其组成十分复杂, 但在淡水水域中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水生无脊椎动物组成。

底栖动物是鱼类喜食的天然活饵料, 但有的还是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成为鱼病传播的帮凶。底栖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在养殖水体中, 由于缺乏水草和受到鱼类摄食强大压力的影响, 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难以长时间存在, 所以底栖动物由能够钻埋于底泥中或鱼类难以充分取食的寡毛类环节动物和昆虫幼虫等组成。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 对水体起净化作用, 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为野生动物、水鸟和昆虫提供栖居地, 正是由于这些水生动植物的不断繁衍和相互作用, 使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根据不同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五大类: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滨水植物。

鱼类具有改善水质、增加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同时还可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环境的变化, 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笔者于2008年对鸣翠湖设3个断面, 共10个采样点, 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采集, 旨在为鸣翠湖渔业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数和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器材及药品

湖泊地形图、浮游生物网 (孔径64μm) 、有机玻璃采水器 (5L) 、水草采集夹 (0.25m2、网孔3.3cm×3.3cm) 、采样网和耙子、采泥器 (采样面积为1/16m2) 、三角拖网、拉网、GPS定位仪、显微镜、解剖镜、电子分析天平、广口瓶 (1L、50mL) 、量筒、计数筐、碘液 (鲁哥氏液) 、甲醛溶液 (分析纯) 。

1.2 样品采集与生物量测定

1.2.1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轮虫。

取1L混合水样, 加入10mL左右碘液固定, 使水样呈棕黄色。如需长期保存再加5mL甲醛溶液。静置24h, 用虹吸法将样品沉淀浓缩至30mL供计数用。浮游植物计数100~500个视野, 再根据体积比换算成1L水中浮游植物的个数, 由于藻类的密度接近1, 故可直接由藻类体积换算为生物量;原生动物和轮虫一般计数2片, 取其平均值, 利用体积法, 并假定密度为1, 得生物量。

1.2.2 枝角类和桡足类。

取20L混合水样, 用浮游生物网过滤, 把过滤物放入广口瓶中。在计数时根据样的多少全部计数。如在样品中有过多的藻类, 则可加伊红 (Eosin-Y) 染色。生物量测算依据体积法。

1.2.3 底栖生物。

定量样品可用开口面积一定的采泥器采集, 如采泥器 (采样面积为1/16m2) 或用铁丝编织的直径为18cm、高20cm圆柱型铁丝笼, 笼网孔径为 (5±1) cm、底部铺40目尼龙筛绢, 内装规格尽量一致的卵石, 将笼置于采样垂线的水底中, 14d后取出。从底泥中和卵石上挑出底栖动物。定性样品可用三角拖网在水底拖拉一段距离, 或用手抄网在岸边与浅水处采集。以40目分样筛, 挑出底栖动物样品。

1.2.4 水生植物。

定量样品用面积为0.25m2、网孔3.3cm×3.3cm的水草定量夹采集。定性样品用水草采集夹、采样网和耙子采集。采集样品后, 去掉泥土、粘附的水生动物等, 按类别晾干、存放。

1.2.5 鱼类。

采用渔具捕捞。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和动物

2次共采集浮游植物6门9科13属, 其中最多的是蓝藻门, 1属, 占39.5%;其次是绿藻门, 3属, 占30.2%;再次是裸藻门, 3属, 占18.6%;剩余的各门种类较少。浮游动物方面, 原生动物种类繁多, 4属。共采集大型浮游动物3门10属, 轮虫最多, 有3属;枝角类2属;桡足类1属 (见表1) 。

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424.89万个/L。其中以蓝藻门最多, 占总数的39.5%;其次是绿藻门, 占31.90%;硅藻门第3位, 占总数的19.80%;隐藻门占10.59%;裸藻门和甲藻门分别占2.35%和1.20%。平均生物量为2.601 3mg/L, 其中硅藻门1.182 4mg/L, 占45.52%, 占第1位, 再次是隐藻门, 占20.11%;其次是裸藻门, 占15.16%;然后是绿藻门, 占14.34%;蓝藻和甲藻的生物量最少, 分别占2.78%和2.64%。

浮游动物的平均数量为172个/L, 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 为127.4个/L, 占总数量的74.07%;轮虫31.7个/L, 占总数的18.4;枝角类3.5个/L, 桡足类9.4个/L, 分别占总数的2.03%和5.47%。平均生物量为0.268 2mg/L, 枝角类以0.116 7mg/L为最多, 占总生物量的43.50%, 轮虫次之, 为0.073 9mg/L, 占27.55%;桡足类生物量为0.072 1mg/L, 占26.88%, 原生动物生物量最少, 仅为0.005 5 mg/L, 占总生物量的2.05%。

2.2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2门5属, 种类数以多毛类占优势 (见表1) 。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711.06个/m2, 平均生物量为84.80g/m2。

2.3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2门4科5属, 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是鸣翠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 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芦苇为优势种类 (见表1) 。

2.4 鱼类

鸣翠湖鱼类资源4科9种 (见表1) 。其中鲤科7种, 鲶科1种, 鳅科1种。

3 讨论

该次测定因时间、人力等因素限制, 采样虽然涉及了鸣翠湖的几个主体湖区, 但在各湖区只选择了一个断面进行测定, 结果可能代表一定的方面性, 但也能大致反映出鸣翠湖浮游生物资源的特点。

该次测定与宁夏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00年) 结果相比, 浮游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均有所上升, 依据鱼产力公式F=[m× (P/B) ×a]/E, 式中F为鲢或鳙鱼的鱼产潜力 (kg/hm2) ;m为浮游生物年平均生物量 (kg/hm2) ;a为饵料利用率;E为饵料系数; (P/B) 为水库中主要饵料生物的现存量与生产量的比值。可以推得, 当水体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浮游生物平均生物量越高, 鱼产潜力越大。因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水体中鲢鳙鱼的量, 以达到充分利用鲢鳙鱼产潜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加大管理、执法力度, 坚决取缔非法渔具、渔法, 并延长禁渔期, 做到适度捕捞。水中营养物质增加, 富营养化水平的提高是导致鸣翠湖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但是富营养化过程的进一步加剧, 水质进一步恶化、变黑变臭、严重缺氧, 最终连浮游藻类都将难以生存。因此, 必须制定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抑制富营养化进程, 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黄祥飞, 陈伟民, 蔡启铭.湖泊生态调查观察与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2]章家恩.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吕宏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4]梁象秋, 方纪祖, 杨和荃.水生生物学 (形态和分类)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5]王玉凤, 王瑞梅.浑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用鲢鳙鱼产潜力的估算[J].水利渔业, 1994 (2) :70-74.

[6]孙顺才, 黄漪平.太湖[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3.

[7]朱松泉, 窦鸿身.洪泽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

[8]金宏, 向建国, 唐文熙.大通湖渔场浮游生物及鱼产力的调查[J].内陆水产, 2005 (7) :22-24.

水生生物 篇2

水生生物博物馆是我校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也是学校对外宣传、交流和开放的窗口,2010年,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学校的重要决策和精神,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其他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团结合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

1.日常接待工作

我馆今年接待总人数达9000多人,本校师生参观人数达6000多人,教学课程实习1000多人,校外大中小学生和旅游团体1000多人,专家学者及校外来宾1000多人,门票总收入达3000余元。

2.标本管理工作

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标本液更换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工作量大,危险性高。2010年3-4月份,我们对博物馆展厅中的“花斑原海豚、小抹香鲸、班海豹”等标本,用新买甲醛进行了全面的清洗和更换,使原来朦胧模糊的药液变得清新、透明,让一个个崭新的标本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3.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和消防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博物馆对消防工作极其重视,每月定期检查消防用品、设施和博物馆备用保存液,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联系相关部门维护。认真对待每一次学校组织的安全检查,把工作安排到位,坚持每月对馆内建筑、水电等进行安全检查,一年来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及消防事故。

4.设施维修管理

博物馆运行已近6年,各项设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博物馆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今年以来,全馆大小的维修将近十个地方,如朱元鼎教授纪念厅腐烂的木柜更换为不锈钢架;楼顶多个地方的补漏;地板砖更换;外观维修等等,这些经过及时维修与治理,现基本得到修复。但是,重要的维修为水族厅,多年以来,水族厅的鱼缸一直处于漏水、渗水状态,现在经过长时间维修,小部分得到修复,其余部分仍在继续维修中。

二.科研、科普

1.博物馆网页得到全面更新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博物馆老旧的网页已经得到全面更新,参观接

待、珍奇馆藏、科普之窗、视频资料、虚拟3D展厅、标本查询等相关栏目统一集中在崭新的网页上面,博物馆资源进一步数字化。这是博物馆在科普宣传、教学辅助以及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为博物馆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馆藏标本的采集和增加

今年博物馆加强了标本的采集和增加工作,分别到海南、徐闻、特呈岛采集标本,加上相关部门的赠送,共增加新种10种,其中贝类6种,鱼类3种,龟鳖类1种。具体工作如下:

2010年5月,到海南岛琼海采信贝类标本。

2010年5月,到徐闻白沙湾排尾角采集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2010年11月,到特呈岛采集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2010年10月,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赠送我馆一只江豚。

2010年10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罗非鱼良种场校友叶卫赠送我馆一只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鼋,体重为15公斤。

3.义务讲解员培训

义务讲解员对博物馆科普宣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际。国内大型博物馆都会有义务讲解员的招募和培训工作。今年我馆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得到了学生处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共招募22名各种专业学生作为义务讲解员,由我馆不同老师利用约10个周末加班分别讲解鱼、贝、虾、藻的科普知识,并开设了实习课程,使义务讲解员得到更加清晰的认知。

4.科研工作:

“科普资源数据化及科普知识的宣传优化”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结题;“海产贝类采集与利用的研究”项目就是完成了《中国南海的软体动物》初稿,并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和审定,有望在2011年出版;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等几家单位联合申报了《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十一五”建设项目》的“生物标本、矿物岩石标本共享资源建设”子项目。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水族厅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漏水严重,影响了水族厅的正常运行,水族维修刚刚开始,需要全部整修,需要学校领导支持以及各个部门如后勤管理处、设备处以及财务处的大力配合。

2.博物馆人力、物力、财力都匮乏,对于馆藏标本的采集工作是一个难点,特别是由于缺编,人手不足很多工作没能开展。

四.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1.做好常规、既定工作。

2.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3.修订博物馆参观接待管理办法。

4.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努力做好水族厅的整修工作,使其得到最佳展示。

5.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义务讲解员的培训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争取面向社会开展1-2次科普讲座或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6.积极参与各项级别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水生生物 篇3

水生生物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实行科学、有效的保护,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落实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水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86年颁布、2000年修订的《渔业法》,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进行了规定,1988年颁布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自然保护区条例》,使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1997年,农业部发布了《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对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了具体规定,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在系統总结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措施,结合我国国情和新时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要求,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以及需要开展的重大行动和保障措施,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56个、市(县)级130多个。总面积十几万平方公里。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增加了,保护对象和范围扩大了,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保护和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成为我国生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保护区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组织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科研攻关,一些物种的驯养繁殖在技术上得到突破,为恢复、增殖保护区自然资源创造条件。如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驯养繁殖大鲵获得成功,从2002年开始,在保护区核心区累计放流大鲵5000多尾。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上海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和长江水产研究所、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等研究单位合作,开展中华鲟驯养繁殖和增殖放流工作,截止目前,已在长江放流中华鲟800多万尾。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功实现了世界首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保护区内迁地保护江豚数量目前已达30头左右。广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5年建立以来,共保护海龟蛋7万多枚,孵化稚龟6万多只,放流幼龟5万多只,保护区的工作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表彰,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多次到保护区考察、学习,成为中国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良好国际形象的宣传窗口。广东海龟保护区积极研究改进繁殖方法,使稚龟成活率从40%提高到90%。

各级保护区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协助渔业主管部门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至今,沿海、沿长江有关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与保护区救护中心累计救治、放生大型鲸类、豚类、海龟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万多头(尾),其间涌现出如江苏、四川白鲟救治等一批先进事例,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影响。

当前,我国处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关键时期,也是保护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尚未完成抢救性保护阶段,保护区的数量与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水生物种保护需要,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湿地和生态系统尚未建设保护区。目前,受保护区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物种已达85%,而受保护区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物种仅占40%,这与水生物种的重要地位和其目前的濒危程度极不相称,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任务非常艰巨。

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4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和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各类群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活方式、地理分布与经济意义。重点介绍作为饵料种类、经济种类和作为生物环境的水生生物的个体生物学知识。同时它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对水生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验。随着教学计划总学时的减少, 本门课程课时不足, 一些实验内容无法安排, 再加之实验设计不合理, 教师及学生对教学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操作上的不重视, 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 如不适时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而且直接影响到高职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质量。为此, 我着重论述了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供同行参考。

2. 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1 存在着重视理论讲授, 轻视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的现

象。实验课没有单独设课, 而是依附于理论课中, 致使理论课学时远大于实验课学时 (总课时64学时, 实验课只占20学时) , 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

2.2 实验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过小, 只占10%,

同时教师对实验成绩的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考评只注重学生实验课上的表现及实验的结果, 只注重知识的验证,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3 实验设计不合理, 观察性、验证性实验多, 探究性、综

合性实验少。目前, 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通常是依赖于理论课教学, 教师先把某一类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与分类地位详细讲解, 并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 先由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演示实验步骤, 之后让学生模拟观察。学生对实验准备过程和实验方法步骤的设立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理解,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实验在被动中进行。

2.4 对水生生物学教学实习重视不够。原先的教学计划中

有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 由于教学计划总学时的减少, 将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取消, 实习内容分散到课堂实验中进行, 致使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时间上难以保证, 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开展, 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各种实验技能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5 受实验室条件及实验思路的限制, 实验材料仍依赖于

野外采集, 致使在实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能与大自然实际很好地结合。蓝藻作为比较低等的原核生物被编排在课本的第一章, 野外采集到的实验标本大多为冷水性的金藻或黄藻。因为蓝藻的高发期在高温季节, 且微型浮游生物很难采到单一种类占绝对优势的标本, 每次实验学生总能观察到多次观察过的种类, 感觉每次实验都差不多, 失去了观察的兴趣, 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

2.6 学生本人对实验、实习的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仍沿

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看书、做练习, 认为只要把理论课考好就行了, 动手操作等到了工作单位有需要时再学来得及;有些学生实验态度不端正, 在高中阶段就没认真做过实验, 连显微镜的最基本操作都不会, 上课应付了事, 实验结果抄袭, 实验报告虚假。

3.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构建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3.1 加强基础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水生生物学课程特点及技能培养要求, 观察浮游动植物常见种类形态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解剖各类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鉴别分类地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熟悉常见和主要的水生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使学生初步具备鉴别主要水产饵料生物种类的能力。

3.2 增加研究性、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实验的能力。

在绿藻门实验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去实地采取水绵活体标本, 由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探究水绵的特征、绿藻门的特征, 研究其生态分布等。在枝角类大量繁殖季节, 教师带学生进行实地观察, 观察其运动状态、集群方式、色泽变化、分布区域等, 然后由学生自己决定采样方式、采样时间和采样区间及深度, 自己进行探究性实验, 观察总结其形态特征、生态分布特点, 以及与其它饵料生物之间的关系, 等等。同时开放实验教学空间, 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进行教学, 如水生维管束植物实验教学就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特色进行野外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到萧山湘湖、杭州西湖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及生长状态, 正确区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及沉水植物四大类群, 分析植物形态与生长方式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理论应用于实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怀。

3.3 利用综合实习机会,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实验教学基础上, 与鱼类学、水化学、生态学等其他相关课程密切合作, 开展为期2周的教学实习, 以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利用为主要内容, 调查研究学校鱼苗繁育场、钱塘江三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 以及与其他生态因子的关系, 将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4 因材施教, 为有兴趣的学生开辟“自留地”,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在基础实验过程中, 有些学生不满足于观察现成的标本, 更不满意“杂种”标本,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 亲自培养单一种类的纯种标本。为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在实验室、育苗场的温室大棚等地方为学生开辟“自留地”, 由学生自己选题, 组织成员, 分工合作, 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完成。有些学生选择设计生态养殖玻璃缸;有些学生通过采样、分离、培养单细胞藻类、轮虫或枝角类等。这种做法, 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而且在实验中每个成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认真完成每个步骤才能最终保证实验的成功,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学生对自己培养的成果视若珍宝, 观察也特别认真、仔细。最后固定、保存, 还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实验标本, 以此展开良性接力。

4. 完善考试考核方法, 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保证实验质量

实验课考试单列成绩, 成绩包括上课综合表现 (20%) 、实验报告成绩 (30%) 和期末考试成绩 (50%) 三部分。

4.1 上课综合表现考核, 克服了以往上实验课人到心不到、手不到的弊端。

该项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有否迟到、早退;能否积极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同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精神;有否新的实验思路等, 是一种定性的考核方法, 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2 改革实验报告的写法和要求, 客观上避免了实验报告的抄袭、作假, 保证了实验报告成绩的公平、客观。

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认真作好实验原始观察记录, 要求写出题目、日期、实验目的、材料的来源或培养方法、实验步骤等, 实验结果要简明扼要地客观说明、分析讨论, 力求客观真实, 有理有据。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源头上避免了实验结果的抄袭作假, 注重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4.3 实验期末考核, 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提高实验综合素质。

实验测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情况。测试内容包括实验仪器、用品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的编排创新, 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 实验现象的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程度等方面, 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5. 结语

以上的实践教学, 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作风, 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以学生为本, 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为宗旨, 强化了实践育人的观念, 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为民.改革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J].黑龙江水产, 2004, 102, (4) :30-31.

[2]赵文, 刘青, 刘焕亮.水生生物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杂志, 2003, 24, (8A) :14-15.

[3]刘焕亮, 刘长发.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151, (1) :71-73.

水生生物 篇5

2012年,在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领导下,水生生物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博物馆“融万里海疆于一室,聚千种水族于一馆”的作用,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建博增硕为抓手,以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为保障,真抓实干、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

一、教学科研工作:

1、教学人才培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树立“教辅保障教学”的思想观念,利用丰富的馆藏标本,为学校老师及研究生的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便利,使之成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辅助平台,为教学和建博增硕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工作中认真做好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2012到馆参观学习的本校师生6000多人次,教学课程实习3000多人。

2、研究工作:发挥学科优势和教师的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拓展科研课题来源。本科研项目3个,资金58万元,其中“企鹅珍珠贝珍珠生产全程技术与高值化综合利用研究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40万元)、“贝藻混养高效养殖模式”(珠海万山镇镇政府,12万元)、“海洋生物科普基地建设”(湛江市科技局4万元),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5篇。

二、展示接待工作

认真履行标本收藏和展示的职能。我馆今年接待总人数达17000多人,本校师生参观人数达6000多人,教学课程实习3000多人,校外大中小学生和旅游团体5000多人,领导、专家及校外来宾3000多人。充分利用我校博物馆的鲜明特色使之成为能让各级领导、参观者们看到海大特色的东西,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学习交流工作

水生生物博物馆非常重视馆员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外联系,了解前沿科学,组织馆员到省博物馆、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研学习,了解海豚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以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制作保存技术,与南海水产研究所梁沛文教授进行了标本制作方面的深入交流,同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发展合作意向。2012年12月,我馆参加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类场馆(动物学科)科普培训班”,集中三天学习科普宣传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科普宣传展览的的原则、目的和方法,力争在以后的展览工作中得以提升,更好的为社会和我校发展服务。通过这些活动,我馆工作人员在制作标本技术方面得到了学习和提高。

四、标本制作工作

认真进行标本的制作,积极拓宽标本来源:为增加标本量,本馆工作人员不畏艰辛,冒严寒、顶酷暑,辗转南北,到处采集沿海和内陆水域的水生物标本。例如:2012年,本馆制作大型金枪鱼剥制标本标本一件。此

金枪鱼标本长近1.5米,经剥皮、防腐、制模、填充、缝合、晾晒、上油等多个环节近2个月的时间制作而成,是我馆制作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大型剥制标本。此标本对于大型海洋鱼类的直观科普宣传具有重大意义 另外,为提高我馆馆藏量,提升馆藏精品,更好的为海洋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本馆还积极争取外界支援。2012年,为了鼓励广大社会群众踊跃捐献海洋生物标本,我馆完善了捐赠制度。出台了“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标本捐赠管理办法”和“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捐赠公益活动倡议书”。并制作了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捐赠荣誉证书,把2012年的捐赠证书发到了捐赠者手中,得到了捐赠者的广泛赞扬。

五、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2012年,我馆开展了博物馆第二届大学生义务讲解员培训工作。经过课堂讲座、临场讲解和实战练习,培训义务讲解员66名。培训班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讲解工作,在湛江市科协、湛江师范学院幼儿园以及我馆共同举办的科技月活动中,讲解员表现出彩,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六、科普宣传工作

找准契机,开展各项科普专题活动:如开展世界海洋日活动、前往流沙进行珍珠科普实践活动、深入中学校园进行海洋科普活动、钓鱼岛资料宣传活动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宣传海洋科普知识、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展示与学校科研相关的水生生物科研成果,体现学校研究特色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七、综合管理

1、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和消防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水生生物博物馆对消防工作高度重视,每月定期检查消防用品、设施和博物馆备用保存液,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联系相关部门维护。认真对待每一次学校组织的安全检查,把工作安排到位,坚持每月对馆内建筑、水电等进行安全检查,一年来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及消防事故。

2、财务管理工作:我馆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规定,种经费使用合理,资金效益充分发挥。

3、资产管理工作:我馆严格执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资产账目清楚,设备完好效率高。

4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规定,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年内以“八项禁止”和“五十二个不准”为重点抓好廉政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确保馆内党员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水生生物博物馆风清气正。

八、存在问题和不足

1、馆内实验设备缺乏,科研条件不足,制作标本条件差。

2、我馆缺乏专业制作标本的技术人才,除浸泡标本和压制标本外,其他工艺复杂的标本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派我馆工作人员轮流外出学习,进行各种标本制作技艺的系统学习;

3、我馆较少自行组织人员外出采集标本。

九、2013年主要工作设想

1、继续博物馆内部整理和建设工作:尽快完成数字博物馆建设。对部分陈列室进行整理。

2、努力开拓博物馆的科研工作:加强博物馆对外交流,积极同各高校博物馆进行经验交流,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希望学校在我馆实验室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提高在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技术队伍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进一步落实技术队伍发展计划,不断完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建设。

4、发挥博物馆社会科普教育功能,继续开展科普活动:组织校内非海洋学科的学生进行海洋科普知识讲座,扩大学校在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明年把博物馆推向社会社区,进行社区展览工作,把科普活动做得更好、更具吸引力。

5、继续丰富馆藏,收集水生生物标本。

6、积极完善水族厅的建设,维护好水族厅使这正常运转。

千山万水生春色 篇6

《三峰春色图》,明代画家陆治绘,纸本,设色,纵135.3厘米,横64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

《三峰春色图》描绘的是初春时节的山中景色,设色清淡,勾皴结合,山石树枝层层勾勒,层次井然,清丽典雅。整幅画作以淡淡的黄绿色为基本色调,勾画出山草返青、树叶初生,一切都是欣欣然刚睡醒的样子。图中山峰峥嵘,山上树林或疏或密,其间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人家村落。这样一来,画中就透出了人间烟火味道,极富世俗生活情趣。

《湖天春色图》是清代画家吴历的作品,纸本,设色,纵123.5厘米,横62.5厘米,上海博物馆收藏。

《湖天春色图》是吴历典型风格的代表作,表现的是湖畔堤边初春的风光。画面近处,几株古拙的柳树,柳芽黄绿;枝头有鸟雀飞舞争鸣;树下是丛丛青草,片片绿荫。中间宽阔的湖面上,有水禽追逐游嬉。再往上看,一条小径逶迤起伏,蜿蜒盘桓,顺着湖岸上参差错落的绿柳,向画面深处延伸,渐渐远去。左上角的远山采用由浓到淡的渐变绿色处理,使画面显得空灵开阔。此情此景,与北宋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的“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所表现的意境,是何等的切合啊!画面上春风拂柳,绿草如茵,禽鸟鸣于湖面、柳枝之间,远处青山一抹,显得自然清新,意境悠远,令人心旷神怡,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名画!

水生生物 篇7

2009年6月6日,农业部与北京、江苏、福建、辽宁等四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题为“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同步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分别向密云水库、长江下游、东海和渤海放流四大家鱼、胭脂鱼、中华绒螯蟹、大黄鱼、对虾、海蜇等重要水生生物资源。同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湖北、广东、云南和青海等省区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增殖放流活动。据统计,这一天全国大小增殖放流活动上百场,累计投放各种重要水生生物30亿尾,是有史以来全国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同步增殖放流活动。

近年来,农业部大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并把增殖放流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11亿元,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资源苗种数量197亿尾(粒),约使150万专业捕捞渔民获益,人均直接收益在1 000元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2009年增殖放流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国计划举办放流活动576次,其中农业部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放流活动10次,省级人民政府单独举办的放流活动9次,市(县)级人民政府举办的放流活动166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以及其他单位举办的放流活动391次。目前我国海域和内陆重点江河湖泊正处于休渔、禁渔期,各地的增殖放流活动在此期间大量开展,掀起了全民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高潮。

聚丙烯酰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篇8

1材料与方法

1.1受试生物

实验藻类为斜生栅藻, 藻种在通过高压灭菌后的容器中进行转接培养使藻类同步生长, 经过5-6天的扩大培养后进行浓缩收集藻液。将收集的藻液放在500 m L的烧杯中, 加入150 m L的实验液。实验条件为常温, 光照强度5000 lx, 光暗比12 h:12 h, 藻类密度104/m L, 培养基1/2f[2]。

实验滤食性浮游动物为大型蚤, 将孵化后小于24 h的幼蚤放在500 m L的烧杯中, 加入200 m L的实验液, 实验所用的自来水需要暴晒去氯。实验条件为温度25C°, 光照强度5000 LX, 光暗比14 h:10 h[3]。

实验鱼类为斑马鱼, 选用体长约为25 mm的斑马鱼, 将斑马鱼放在鱼缸内驯养6 d左右, 鱼缸水温常温。

1.2实验药剂

丙烯酸及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均为化学纯级别。根据试验的要求配制10 000 mg/L母液备用, 试验当天进行稀释配成不同浓度的标液。

1.3毒性试验

丙烯酸对藻类的浓度为10 mg/L、20 mg/L、40 mg/L、80 mg/L、100 mg/L;对大型蚤的浓度为10 mg/L、40mg/L、100 mg/L、150mg/L、300 mg/L、400 mg/L;丙烯酸及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对斑马鱼浓度为2.0 mg/L、4.0 mg/L、8 mg/L、16 mg/L、48 mg/L、60 mg/L。没有加标液的作为空白对照, 做3个平行试样。将这些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对这些生物进行培养, 从而得到哪种浓度对这些水生生物具有急性毒性。

1.4实验数据的计算方法[4]

2结果

2.1藻类生长抑制毒性作用

聚丙烯酰胺溶液达到浓度为61.5±10.6 mg/L时, 对斜生栅藻产生明显的抑制效果, 斜生栅藻在丙烯酸溶液中受到毒性的影响, 细胞颜色变浅色素分解, 游动能力减弱游泳能力丧失,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具体结果见表1。

2.2对大型蚤的毒性作用

聚丙烯酰胺溶液达到浓度为127.3+15.6 mg/L时, 对大型蚤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主要表现为游泳能力减弱。具体结果见表1。

2.3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作用

聚丙烯酰胺溶液达到浓度为15.4+4.7 mg/L时, 对斑马鱼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斑马鱼的鳃部逐渐充血变黑, 游泳能力明显下降, 中毒严重的鱼开始失去平衡无法正常游动, 最终导致死亡。具体结果见表1。通过研究丙烯酸酯类物质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的研究, 可知丙烯酸甲酯浓度为14.8+2.1 mg/L、丙烯酸乙酯浓度为15.79+2.2 mg/L、丙烯酸丙酯浓度为18.5+2.7 mg/L, 斑马鱼就会出现异常现象。

3讨论

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实验中表明, PAM浓度的升高其急性毒性对藻类、大型蚤、斑马鱼等生物都有明显的生理影响, 毒性对藻类的细胞造成了破坏和损伤, 在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导致藻类死亡;对大型蚤也造成了明显的毒性损伤, 导致其游动能力减弱失去游泳能力;PAM浓度升高的过程中对斑马鱼的影响较为显著, 斑马鱼的鳃有明显充血的现象, 最终会造成斑马鱼无法游动甚至死亡。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 本研究只是对藻类的斜生栅藻, 而浮游生物中的大型蚤, 鱼类中的斑马鱼进行了研究。

PAM在水中溶解后产生的丙烯酸、丙烯酸酯类物质会对水生物产生毒性作用[5], 所以如果自然环境中的水系统遭到PAM的污染, 水生物就会受到毒性影响, 通过生物链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最终会使人类生活受到影响。所有使用PAM的行业都应加强控制尤其是造纸、石油等生产环节, 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实验结果警示人们安全使用PAM。

参考文献

[1]王朝晖, 尹伊伟, 陈善文等.丙烯酸及丙烯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J].暨南大学学报, 2012, 23 (5) :75-80.

[2]曹秀明, 谢佳宁, 万晓峰.聚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的研究[J].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12, 16 (7) :795-798.

[3]麦慧, 朱格非, 张驰等.聚丙烯酰胺凝胶对SD大鼠肝肾及皮下组织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J].博硕论坛, 2013, 6 (1) :18-21.

[4]鲁开化, 周智, 曹景敏.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国内基础研究评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10 (1) :54-57.

水生生物 篇9

二、采用项目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言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人都有一种本能的创新冲动,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促进提高学生的创新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如下:整体把握,把一门课程整合成几个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四至五人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由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讨论确定方案,具体实施完成这个项目,最后进行项目论述及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大部分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如在机床排故教学中,一类机床就是一个教学项目,我就组织学生在实际的机床上进行排故实习,如C6140型车床、M7130型磨床。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推举一名小组长,负责分配协调。学生通力合作,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机床的功能、常见故障,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机床的构造、工作原理,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每一小组又分为两组,互设互排故障,在练习设故排故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各抒己见,共同提高设故排故的质量。在用万用表进行排故过程中,由于电气线路分散在机床的各个部位,万用表的表笔比较短,有些点很难测量。有个学生很有创意,自己做了一对表笔,一根比较短,一头焊个夹子,可以夹在线路上的任一点上;一根很长,可以测到机床的任一点。这个创意后来推广到全班,又经过改良,使排故操作更方便。

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

三、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原先的实训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对原有的评价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即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

一、水生生物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现代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模式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在这种教学理念要求下,专业课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在不断减少,水生生物学课程从以前的60学时下调到现在的40学时。如何能在课时数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水生生物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就迫在眉睫。

(一)修订教学大纲,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修订2008版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同时在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方面,确定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水生生物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2008版培养方案中,水生生物学课堂教学学时数从60学时下调到40学时,实验教学课时数为32学时,学分与2004版价。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了多种评价项目,如创新、合作、工艺、方法、学习态度等,以及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来多角度地评价一个学生,因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对于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考评,具体操作如下:由几个电工电子专业的资深教师组成技能考核考评小组,结合技能考工、技能抽测的相关内容确定该课程的考核试题,选择的试题能综合考核学生创新、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考核方式采用口试、答辩、操作等多样化的形式。这次的考核成绩占学生课程总成绩的60%。另外,根据平时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的情况,以及操作规范安全程度、卫生状况、劳动纪律等方面给出平时成绩,比重占40%。

这种评价体系,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来考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完善基础条件,推进实习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除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法、课程评价等方面外,还要在硬件上下功夫,努力改造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好的课程,新的内容,没有好的条件,仍然是纸上谈兵,培养的人才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实习实训车间建设,改造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务必把它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来抓。职业学校要创品牌,没有品牌专业不行;要有品牌专业,没有一流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更不行。这也是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所在。为此,我校加大投资,规划建造了新的实训大楼,引进了不少新设备。仅电工电子专业方面,就新建了可编程控制实训室、传感器检测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EDA开发实训室、电机控制实训室、电工基础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等。每个室都配备有足够数量的实验实训器材。另外,学校安排了专门的教师负责各个实训室的使用管理与实训设备的维护等。

有了硬件设备作保障,现在我校的电工电子实训课程再不用纸上谈兵,各个室都能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真正提高技能水平,学得一技傍身。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做到学有所成,就业有路,成为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需要的人才。

大纲要求相同,同时增加了一周的实习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实习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鉴别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用的实验技能,解决水生生物鉴定,水生生物和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水生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等等,为提高鱼生产力,维持水域生态平衡,以及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2008版的培养方案增加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门课程,这样在综合性实验方面可以和老师的一些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把目标不再停留在形态和生态方面,可以从基因水平研究水生生物的分类、多样性与繁殖习性。

(二)引入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改变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分类学部分的单调和枯燥,增加学科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动态和成果,引入新概念、新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给出生物的多样性、极地生物、观赏植物、模式生物等概念和研究进展;在讲授浮游植物部分时,适当向学生介绍蓝藻水华及其治理的研究新进展;在讲授浮游动物时,增加一些饵料浮游动物的培养及应用研究动态等;也可以向学生讲述现代水生生物研究的高新技术,如DNA重组技术、DNA测序技术、基因扩增(PCR)技术,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其从事研究性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可培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创新精神。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教师课堂讲,学生强化记”,学生没有将知识完全理解,形成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而学生为考试有较高成绩,只能在考试前期进行“突击复习”,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课堂50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授中加入讨论部分,即结合讲授过的内容通过思考、探讨、交流来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学生自己查资料、课堂讨论、得出结论4个步骤,比如在讲到“蓝藻的生态意义”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谈谈自己家乡水系的蓝藻利用或危害。”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也可向学生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并启发学生从蓝藻水华、蓝藻的食用价值、蓝藻危害方式和蓝藻的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由学生组成小组分工合作,通过查资料,进行课堂演讲报告,再由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这种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1]。

由课堂填鸭式教育到启发提问式互动教学,即老师在课堂内容中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在讲授中一步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性精神,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然后由教师补充分析解答,使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老师的讲授内容活动的,减少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的机会。这种课堂教学活泼生动,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水生生物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水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随着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影响,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因此,在制定《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时,我们要遵循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扩展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开拓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原则。改变以往验证性和基础性实验比例过大的状况,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基础实验阶段增加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就进入实验室,参与整个实验准备过程,理解实验方法步骤的设立原则,学会独立思考,激发探知欲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将相近的实验整合优化,减少内容重复,增加实验的系统性,比如与藻类学、饵料培养、鱼类学、贝类学和虾蟹类的部分实验进行综合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以及培养实验兴趣。

(二)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

实验室开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基础实验方面,学生要积极参与涉及实验的各个环节,比如实验仪器准备、试剂的配制与材料选择等。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和实验环境,来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设计性实验中,要培养以学生为主导,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培养、药品的配制、仪器设备的调试与基本维护方法,鼓励学生在实验方法步骤设计中积极创新。通过实验室日常管理、生产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放实验室,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保证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效率,需要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主人责任感。

(三)重视实践实习教学。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我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水产养殖专业在学校的推广模式的支持下,在安康建设的水产试验示范站,为水生生物学教学提供很好的实践实习平台。同时在2008版的教学大纲修订中,增加了水生生物实习课程,这些条件使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得到了保证,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各种实验技能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养殖场、自然资源等水域生物资源的调查,了解生物组成和生物量不同对水质的影响。实验中启发学生独立查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学会用生物学方法解决或改善生产和生活中的水质问题。经过综合性试验的锻炼,鼓励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调查自己家乡水域的主要生物资源和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初步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一)考试方式多样化。

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避免死记硬背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课程内容考核中增加实验技能和课堂讨论考核部分,实验技能考核在实践课程中进行,比如给学生安排一个小实验“硅藻标本的制备”等,最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效果、经费使用情况、仪器使用规范等打分,以考查学生对实践技能掌握。课堂讨论考核以讨论和启发教学中学生选题角度、所查资料的完善程度,汇报情况来考核。这能真正做到把学生的能力考查放到第一位,并且通过这种锻炼,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眼高手低的现状,为学生在将来企业和科研的工作中都能得心应手。

(二)学风建设对水生生物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

优良的系风、学风对学生思维模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3],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培养学生浓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接触更多、更广的社会信息。因此,学校应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参与意识、科学事业心和科学探索精神。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每年资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校院级的学术报告会,每年暑期的“三下乡”活动,以及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都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成立于2000年,属于本校新专业,随着近几年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快速发展,水产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出现人数明显不足,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由于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普遍很重,青年

浅析新课改教学中的几个“变”

许为菲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江苏张家港

摘要:在新课改浪潮下,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拓宽视野,适时改变自身角色,有效利用周遭的一切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事半功倍。

关键词:新课改变化教育理念

面对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现状,我们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提出了“六大目标,整体推进”,即教学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评价功能、课程管理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新教材、新观念、新教法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所发生的激烈碰撞和摩擦。尽管教师对新课改的观念都能够认可并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甚至具体的细节问题上,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研究策略,在教学中因时而“变”。

一、从“旧我”到“新我”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向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一场革命,也是一个过程。对于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由“旧我”走向“新我”的过程。可以说,绝大部分甚至更多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都是在旧的教育模式中走过来的,习惯了以往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填鸭”式的教育,在为人师时将这种驾轻就熟的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施加到自己学生身上,也是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但这显然和我们当前所要求的新课改是格格不入的,这就需要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努力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努力实践新课程,不断自我充实、完善、更新,在“旧我”的涅磐中产生出“新我”,以顺应时代的需要。

二、从“孤军奋战”到“众人拾柴”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节课。靠单个力量去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固定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定势的能力。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仅靠一位老师是不够的,需要博采众长,需要靠教师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如我校开设的“五名工程”(“名诗”“名著”“名曲”“名画”“名片”)课,如果每个班单靠一位老师去上“五名”的话,收获一定非常单一。文科老师对诗词名著方面比较熟悉,而在音乐和绘画上就难免捉襟见肘了,所以,我校充分利用了艺术类学校的优势(有足够多的专业老师),让各个学科的老师轮流来上一套教材,把涉及到自己的专业知识部分最详尽、系统地传

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科学研究明显赶不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勤奋上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艺术,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强科研水平,只有提高科研水平,才能对新技术运用自如。三是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软件的开发或应用、校园网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和更新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教学发展。

五、结语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通过教学过

授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教材内容,同时并能更好地拓展开去。而在某一学科方面,也同样需要同学科老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观点、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备课组学习,这一事实证明了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三、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双方无疑是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似乎学到多少知识、学会多少能力已是其次,一切目标都为了试卷上那火红得灼人心的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口号不知道喊了多少年,终于唤来了今天的新课改。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不再是哪个学生需要一杯水,自己准备好一桶水的人,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水、得到水的人;教师不再是学生手中的拐杖,而是前方那盏永远闪亮的指路明灯。这时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从一味地“填鸭”到教会学生如何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给学生更多自由和发挥的空间,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飞跃。

四、从“单枪匹马”到“集思广益”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外,还要注意处理好生生间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不仅存在着上文提到的教师单独作战的情况,学生“单干”的现象也很突出,成绩差些的学生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分享,很明显,这又是与分数有关的。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可以一定程度地将分数漂白一些,注意引导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合作,多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见解,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当然,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学习中,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这种良好的关系凝聚了集体的力量,会发挥超乎想象的力量。这对于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感的培养和同学间和谐关系的形成都是非常有利的。

新课改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突破,但要将新课改的理念真正得以落实并产生效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何况几十年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法已形成了定势,新旧思想的碰撞会使很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必须率先更新理念,从改变自身做起,调整学生的思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我们要以最好的状态、最大的勇气应对面前所有的问题,以迎接时代的挑战。

程中的心得体会,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变、实践教学加强和优良校园学风建设与师资水平改提高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江红霞.农业院校水生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9,36:80-81.

[2]华春.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197-198.

水生生物 篇10

我校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是2003年创办的,在人才培养上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习,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并提高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就业储备知识和技能。通过我校水产养殖系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摸索,根据目前实践教学改革方向,确定本课程“基础、综合、创新、提高”的教学目标。在目前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基础上,明确提出学生必须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专业实验技能,建立科学思维方式,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涵盖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选设计型实验的教改内容体系。现结合我校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及学校水域生态环境,对农林院校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独立开设实验课

独立开设实验课是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之一。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陈旧观念,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动性与创新性,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建立独立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很有意义的探索。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课时比较少,水生生物标本采集器材较少;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标本未能及时补充并系统整理。因此,对其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可考虑独立开设实验课,建立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单独设学分,规范实验课的成绩考评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水生生物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由平时实验考核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组成,平时单个实验考查占总分的60%,每个实验考查内容包括预习报告(20%)、实验课表现(50%)、实验报告(30%),每次实验均按上述三项比例列出成绩。在实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可由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

基础实验的开设

基础实验主要包括蓝藻、硅藻、甲藻、金藻、黄藻、裸藻门、绿藻门等浮游藻类常见种类鉴定和细胞形态观察;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其他甲壳生物、浮游幼虫等浮游生物常见种类鉴定和形态观察;水生环节生物、软体生物、水生昆虫等底栖生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观察;进行校内维管束植物的采集和鉴定、浮游植物生物的定量等。观察实验在实验室进行,要求学生实验前先预习,完成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指导教师讲述观察内容、绘图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进行课堂指导。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并及时上交。

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综合性实验开设有校内湿地公园维管束植物的采集和鉴定、校内观音湖浮游植物采集和定量分析、校内观音湖浮游动物采集和定量分析、平潭海域潮间带软体动物的采集和鉴定等。校内湿地公园和平潭海域生态环境包括了湿地、岩岸、沙滩和泥滩,生物多样性丰富,便于学生对各个生态环境的生物进行全面了解。

自选设计型实验的开设

自选设计型实验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自选设计型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基础自由组合形成课题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设计与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小课题,拓展实验内容;可将任课教师提供的小课题作为备选。学生课题小组须完成从准备实验到写作论文的全过程。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意识,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参与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

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紧密结合

安排部分学生进入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科研团队。创新项目的科研团队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高年级学生可负责课题设计,把科学研究的思维、研究方法及团队精神有机融合到实践教学中,摸索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如结合水域生态学、水环境化学,在水生生物学课程实习过程中,在进行水生生物调查的同时,科研团队进行水质测定,了解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水生生物的适应和分布情况。

实习课程的开设

实习分校内湿地公园和平潭海域两个区域的实习,包含淡水和海水水域。首先,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地点的勘察,认识湿地公园或潮间带的划分及不同的生态环境,要求学生不仅要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更重要的是观察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等,同时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采集的标本。由学生分小组完成湿地公园或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并结合底质环境的变化,选点定量取样,分析采集生物的生物量、密度和优势种群。通过学生对标本的采集和调查及对数据的分析,自行整理资料写出实习报告,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锻炼学生调查能力。任课教师也可结合每年学生调查的资料、拍摄或绘制所观察到的浮游生物图谱,来编写实习指导教材供理论教学参考。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改革,达到从“基础实验”到实验教学“综合教学”的目标。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日益重要,应着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观念,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逐渐建立提高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

开展实验技能培训的教学实践探索,如安排校内水体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及周年变化的调查,浮游动物不同水域差异值调查,湿地公园不同生态类群维管束植物种群调查及标本制作,学校观音湖水面作业技能实践培训(撑船、水体生物采样等),平潭海域潮间带软体动物的采集和分布调查等。

现代化技术辅助实践教学

引进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的CAI课件,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建立互动显微摄像系统,强化上课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将投影仪、投影显微镜等现代化设备用于课堂教学,拍摄实践操作录像;将水生生物形态结构、实验操作观察要点制成教材;将实践教学资源传上网,进行网上辅助教学,并拍摄制作水生生物学部分实验录像,传上网供学生课后学习。这样,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教学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鼓励、动员学生参加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通过外出实习期间采集标本等方式,补充制作部分有地域特色的水生生物学实物标本,完善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的水生生物学软体动物贝壳标本墙,制作的水生生物标本库图片册,均可开放供全校学生学习使用。水生生物标本库是我校国家级动物科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动物标本库的一部分。示范中心项目的进一步建设,对动物标本库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对外开放

除供校内相关学科教学使用,水生生物学标本库作为我校国家级动物科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动物标本库建设的一部分,还作为福州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对校外开放,这也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通过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了实验教学创新和提高的教学目标。

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在“基础、综合、创新、提高”这四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基础实验以观察验证型实验为主,包括常见水生生物的观察和鉴定等内容,可为以后的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及科研性实验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其中,采用直观教学法,能让学生尽快掌握常见水生生物的观察鉴定等实验。综合性实验以湿地公园水生生物调查、维管束植物采集、潮间带海洋生物采集等实验为主,将实践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融合到每次教学实验中,反复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在校内观音湖水生生物调查、采集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深入了解池塘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掌握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制作标本,还要求学生结合水化学内容测定观音湖湖水水质,了解校内湖泊浮游生物的种群分布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扩大实践教学的知识量,强化基本操作,让学生参与学校现有浮游生物资源的调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自选开放性实验可由学生自行设计,而对于科研性实验,教师可提供一些课题供学生挑选。学生自行组队的课题小组可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各自进行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并逐步完成实验,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即可。

当然,实践教学改革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要求主讲教师在讲解实验课时,不但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难点讲授,而且要形象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并加以总结。例如,采用提问、讨论、比较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主导完成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改革还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和讲述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教师由灌输知识变成辅助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学。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端正了基本科研态度,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在课程实习中,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行采样,定性、定量测定、数据分析,最后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实践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见表1)。优化和重组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结构,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调查

在实践教学改革前后对学生的影响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前后对比发现,本次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上述实践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对农林院校开设该课程及相关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摘要:探讨了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在实验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实验组成和设计的具体做法;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参加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还介绍了如何优化和重组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并对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农林院校,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丁淑荃,魏建忠,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1-83.

[2]赵文,刘青,刘焕亮.水生生物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EB/OL].(2010-02-07).http://www.doc88.com/p-05129729165.html.

[3]李代金,吕光俊,黄辉.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8-240.

[4]张树林,邢克智,孟玉环.水生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4):55-56.

[5]周亚平,白涛,袁凤辉.《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8.

水生生物 篇11

一、水生生物学课程水生大型植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合理的理论和实验教材

目前国内的《水生生物学》教材主要面向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本专科生编写, 如梁象秋[11]和赵文[12]编著的本科《水生生物学》理论教材, 以及王和蔼[13]和孙成渤[14]编著的高职《水生生物学》理论兼实验教材课程, 以及赵文[15]和王丽卿[16]分别编著的本科《水生生物学 (水产饵料生物学) 实验》和《水生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教材, 这些教材都偏重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形态学与分类学知识, 仅少部分涉及到水生大型植物知识 (理论知识<9%, 实验知识<12%;表1) , 难以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本专科生足够的水生大型植物理论知识和技能。长期以来, 适合于现代生态渔业、健康渔业以及“养殖-种植型”复合农业发展模式的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本专科生的水生生物学教材的匮乏, 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 缺乏足够的实践

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且生物物种种类繁多、形态和分类特征庞杂详尽, 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主线[17]。尽管随着科技进步, 水生生物学教师也积极主动地改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 但大多局限在多媒体教学和标本观察上, 学生很难有大批量的野外实践机会。这非常不利于本专科生学习水生大型植物知识和技能, 这是因为与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相比, 水生大型植物体型大且很难完好保存。而用作主要教学工具的水生大型植物传统标本和现今流行的现代数字标本有着各式各样的不足:首先传统标本采集且制作较陆生植物标本所花费的精力、时间和成本要多得多, 且很多时候要潜入水底, 因而大多数标本包含物种不全, 且规格有限制 (16开台纸) , 而且很难保持原有的色泽[18];而现代数字植物标本解决了传统植物标本物种少且难以保持原有色泽等缺点, 但是很难保持植物体原形或基本特征, 且不能通过触觉和味觉进行辨别, 也不能直观反映植物的大小和尺寸[19]。此外, 二者大多静止而是某一特定形态, 难以全面还原水生大型植物的野外状态。这是因为水生大型植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 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个生活型, 在不同营养水体、不同水深、不同生长阶段会发生显著的形态变化和净化水体效果差异[10,20,21,22,23]。因而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满足学生对水生大型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知识以及功能特征的学习, 不能真正认识分辨水生大型植物, 更难以在生产实践中灵活应用。

(三) 缺乏应用方面的考核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同时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以往水生生物课程考核甚至包括实验课程以试卷成绩为主, 强调卷面成绩 (占总成绩的80%) [17], 不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室操作动手能力以及课外实践, 这可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 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 学生没有真才实学, 又要满足现有的教学考核目标, 只能采取“教师如何讲, 学生如何考”的考核方式, 但是这种“应试式”评价标准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也难以达到水产养殖学专业本专科培养目标。

二、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高等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水生生物学课程改革, 一定要适应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科研和生产需要, 培养从事水产学科研究、生产、水域生态系统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水生大型植物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念认识水生大型植物与水环境的关系;掌握不同生活型水生大型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功能以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熟悉常见指示物种、水产养殖饲料及净化水质优势种的识别与鉴定;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健康生态渔业养殖模式和水产环境基础研究。

三、水生生物学课程水生大型植物教学改革措施

(一) 结合教材完善水生大型植物教学体系

目前, 尚无适合目前水产业发展瓶颈的无二次污染的生物治理手段———水生大型植物———的本专科水生生物学课程教材。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选用本科生教学用的赵文[12,15]编写的《水生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 (水产饵料生物学) 实验》教材, 结合梁象秋[11]编写的用于本科生教学的《水生生物学》和研究生常用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建康院士等[24]编著的《高级水生生物学》, 以及笔者在水生大型植物生理生态领域已有的科研实践知识技能和水产养殖业现状, 完善该课程的授课讲义, 如:补充完善了水生大型植物的四个生活型的形态特征 (是否接触底泥、是否伸出水面、是否自由漂浮等) 、常见种类 (芦苇、睡莲、浮萍、金鱼藻等) 以及其适应水生境的繁殖特征 (出芽、冬芽、断枝、匍匐茎、种子等) 、生理形态特征 (碳物质含量、株高、叶面积、叶形态) 和生物力学 (抗拉性能和抗弯性能) 的适应能力[25,26,27,28], 增设了水生大型植物不同生活型 (凤眼莲/菱-菹草/金鱼藻/单果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狐尾藻) 茎/叶柄徒手切片实验、常见水生大型植物茎面积和叶面积的测定方法等理论知识、科研前沿及实验内容, 这在很大程度上生动形象地让本科生学习认识了不同生活型的适应特征、种间形态组织结构等差异以及净化水质功能、提供避难所和繁殖场地等渔业功能。通过将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水生大型植物这部分知识和技能充分系统生动形象地传授给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本科生, 最终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 同时为彻底解决目前水产养殖业的环境恶化、低品质产品等问题以及快速发展“养殖-种植型”复合农业模式输入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二) 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演变为“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或“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型课堂[29,30]已成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笔者课堂上, 也充分体现这一点, 比如:通过超市和花鸟市场常见的富贵竹及乡村生活中柳树扦插成活方式导入水生大型植物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断枝繁殖方式的因子, 将广西红树林急剧衰退和咸水鸭过度放养新闻视频播放, 启发学生思考二者关联, 结合经典研究成果冬芽或种子埋藏深度与其被水禽摄食的几率和萌发率均呈反比[31], 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根据周边环境寻找合适的深度和埋藏方式。此外, 笔者在课程讲授中鼓励学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单位生产实践中, 真正地将课堂学到的水生大型植物的净化水质功能、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等渔业生态功能灵活应用到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中。

(三) 调整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水生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且生物物种种类繁多、形态和分类特征庞杂详尽, 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主线, 因而, 要加大实践环节考核比重, 降低卷面成绩比重。如:增加平时成绩为40%或50%, 主要包括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贡献、专业生产实习、相关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 降低卷面成绩为60%或50%, 包括实验报告、期末考试试卷等书面成绩;增加综合应用和实践题型。同时, 笔者增加水生大型植物分配比例, 理论课程分值由不足10%增加到20%, 实验课程分值由不足12%增加到30%。最终将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打造成全面考查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对水生生物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综合运用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 在原有试题库基础上, 补充完善了水生大型植物方面知识。考试内容的多样化,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避免了以往有些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 孤注一掷寄希望于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调整完善后的考核评价体系, 提高了学生学习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积极性, 也增加了他们的水生大型植物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

四、结语

总之, 基于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水产养殖业现状、水生大型植物的渔业生态功能和现代“养殖-种植型”复合农业模式的要求, 通过对水生生物学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手段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扩大了水生大型植物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技能掌握, 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目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瓶颈解决方法的认识思考能力、科研实践与思维创新能力。

摘要:水产养殖业普遍存在水质恶化、水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 而水生大型植物净化修复水质能力强、无二次污染, 亟须提高水产养殖学本专科生的水生大型植物知识技能水平。笔者通过在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水生大型植物的分配比重、实践环节以及配套的教学模式改革, 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水生大型植物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为解决水产养殖业问题和快速发展“养殖-种植型”复合农业模式培育了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上一篇:江西中医药高专下一篇:Access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