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锻炼(共11篇)
自主锻炼 篇1
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良好的体魄更是学好文化基础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尤其要强调学生的学法,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但是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 加上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宠爱, 形成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等不良现象。如何把这部分同学转化过来, 把被动的练习活动作为主动的参与活动, 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是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认识教材, 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一切的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活动, 才能转化成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应当增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会接受教育和对自身发展的过程进行自我调控, 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人, 才能完成这个特殊的认识、转化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工作的本质, 就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和获得主动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去实施有目的、有系统的指导和“点拨”, 发掘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潜能,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其次, 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前提是培养自主锻炼意识, 自主锻炼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适时地运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去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以达到增进健康、保护身体机能并愉悦身心的目的。也就是说, 体育意识是决定是否主动与或以何种方式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导因素。
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要完成这一任务, 仅仅依靠每周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依据这一现状, 我产生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锻炼习惯的想法, 主要措施为:
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对体育意识较强的、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 重点帮助其合理制订锻炼计划, 教授正确的锻炼方法, 教会其自我评价, 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意识较差的学生, 以提高其体育意识, 使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掌握1-2项运动技术, 以提高自练、自娱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伤弱病的学生, 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增强健身意识, 科学锻炼养护、保健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自主锻炼的内容和时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允许学生在自主锻炼时间内, 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锻炼方法, 教师统筹安排并给予技术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去活动, 自己去锻炼。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活动, 如何更好地去锻炼, 加深其知识、原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同时, 不断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能力、自主学习与调控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
2. 建立多样性的考核制度。
中学体育传统的单一考试, 不能体现每个学生的水平。实施“自主锻炼”教学方法后, 让每一个学生选择其最感兴趣的、最擅长的项目进行锻炼和考试。如在一学期中, 选学篮球的学生进行一分制罚球、半场对角上篮、发球三项考试。分值占总分的30%。此外, 建立多层次的考试制度。多层次的考试制度形象一点说, 就是不仅要考学生的能力, 还要兼顾学生进步的幅度和平时参加锻炼的态度。如此, 使学生不会由于身体素质或体育基础差而灰心丧气, 失去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不会由于某些学生自身素质或体育基础好, 觉得自己不学不练也能考高分, 从而不认真锻炼。因此, 除了在平时考核中对进步显著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加分外, 还设立“积极锻炼分”, 从出勤、出操、上课情况及课外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给予综合打分。
3. 优化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 注意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往与交流, 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感情, 教师要真心地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和体贴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 做学生的朋友,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从而形成师生活动多边性, 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边合作的关系,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4. 改善教学环境, 形成体育氛围。
加强体育的宣传引导, 利用多媒体发挥室内体育课堂作用, 如观看精彩比赛、学习技术动作、认识体育明星等, 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和锻炼欲望,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激情。
综上所述, 在体育教学中倡导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锻炼意识, 是有必要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运动能力, 还能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 学会科学锻炼方法, 并可延伸到在余暇时间也主动参与锻炼, 使其终身受益。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 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教学效果也不错, 教学任务完成较好。但由于本人还处于探索阶段, 实践的时间也较短, 有什么不足之处, 还望各位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自主锻炼 篇2
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特殊体育教育专业邹贤沛业指导老师:王鹏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及数理统计法,初步探讨青少年自主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广州增城市石滩镇三江地区13—15周岁青少年自主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情况,结果显示:不难发现影响青少年自主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自身重视不足,男女的自主参与的程度呈现男多女少;学校的课程安排以及宣传不足;社会的不重视,社区体育设施的不足。
希望上述情况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切实培养青少年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育;自主学习;体育锻炼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preliminary study of youth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training and learning situation.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13-15 years old adolescen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training and learning of Guangzhou Zengcheng city of stone town of Sanjiang area,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reasons affecting youth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training and learning mainly has four aspects: its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family education;school propaganda is not enough;lack of social attention is not enough.Hope that the above situation will cause enough attention of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increas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efforts, and youth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 habit.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autonomous learning;physical exercise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力活动减少,脑力活动增加,人民体质的锻炼愈发显得重要。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阶段的青少年大多体育锻炼时间不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和民族生命力的体现者、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意义重大。
因此,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是非常必须和必要的。但是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关注度不足以及其他条件的不足限制了青少
年参与体育锻炼,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分析其中的现象和原因,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为国家未来的发展积累人力资源。
2.研究的对象及研究的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对增城市石滩镇的三江一中,三江二中这两所农村中学的13—15周岁学生共540人。
2.2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及专家调查法。包括:
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共发放了540份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前,已做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收回有效问卷数为529份,回收率达到了98%,成为本次研究的事实依据。
数据统计法: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综合整理,统计出了每一个题目个选项的百分比,此次调查结果,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依据。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增城市部分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采访,了解现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情况,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现实情况分析 表1你平时会不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会(男)不会(男)会(女)不会(女)
78.3%21.7%40.7%59.3%
根据表1显示,绝大部分13-15周岁男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而能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女生意识则要差很多。
经过与学校体育教师访谈得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三个:1,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比较低;2,受生理条件限制女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水平都要比男生差,所以适合她们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男生少;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女生应该是文文静静的,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篮球、田径等)又较女生多,所以男生参与体育锻炼更自主。
表2 你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
学习压力大体育设施有限对体育不感兴趣其他
51.6%18.4%27.7%2.3%
对于一些青少年未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经过调查发现(表2),青少年在校学习压力过大时造成青少年无法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因为学习压力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数量占到了无法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总数的51.6%,是青少年无法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大原因。虽然现在国家和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
在校青少年在 “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以及“中考指挥棒”的双重指挥下无法脱离繁重的文化学习,使得现在的青少年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加大过重,从而导致一些青少年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其实,这部分青少年其实对体育锻炼还是很有兴趣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前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都曾指出:如果不锻炼身体的话,那么头脑是不好工作的。所以,我们认为:端正锻炼态度,克服青少年思想上的片面认识,加强体育锻炼的功能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表3你课余时间参加最多的活动是哪个
阅读学习体育运动上网休息其他
23.7%26.3%37.1%10.1%2.8%
根据表3进一步调查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在课余时间能够参与的活动增多了,上网成为许多青少年课余时间的第一选择,这部分青少年占到了被调查青少年总数的37.1%,而其他如休息、学习的人数也占有一定比例(10.1%、23.7%),造成只有26.3%的青少年在课余时间能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对参加体育锻炼有没有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体育兴趣开始,只有对体育锻炼产生了相当的兴趣,青少年才会克服主、客观困难,把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刻苦进行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自身健康水平。
表4 你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多少
半小时分钟左右1小时2小时以上时间不一定
45.6%26.4%9.5%18.5%
新课程标明确规定,青少年每天应保证1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和健身的目的。而现在青少年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是不足的,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下和时间不固定的青少年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5.6%和18.5%(表4)。体育锻炼时一个科学的过程,只有达到了相应的锻炼时间才能充分调动身体机能,锻炼身体各器官,获得相应的锻炼效果。
3.2家庭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表5家庭是否鼓励你参加体育锻炼
支持不支持一般
75.5%15.8%8.7%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成长空间,家庭中的成员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是否支持,是青少年能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所在。
根据表5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庭及家庭中的成员是希望青少年能够在学习之余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究其原因是希望青少年能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达
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当然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同样,表中反映还有15.8%的家庭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时持反对意见的,据我调查所知,这部分家庭主要来自农村。反对的主要原因其一: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怕要花钱用在买运动装备上;其二,都希望孩子能够放学后回家帮助做家务或者干农活,认为干活后的运动量已经足够不需要继续浪费时间;其三,是一些“愚昧”家庭,认为体育锻炼容易受伤,影响学习时间,主要在饮食方面加强一点,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状况。
3.3学校对体育锻炼宣传方面情况分析
青少年在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一般可以达到8-10小时,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表6的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只有25.2%的青少年认可学校的宣传工作。而其他的青少年(占55.3%+19.5%)则认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得不足。表6学校是否支持你参加体育锻炼
大力支持支持力度一般消极支持
25.2%55.3%19.5%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为了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学校升学率更高,主要宣传的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其实体育锻炼本来对学习就有促进作用,学习一些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可以指导青少年正确的参加体育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4青少年日常体育锻炼时间分析
表7调查数据表明,有44.0%的青少年表示对学校安排的锻炼时间感到不够。这也与上面数据相吻合,大量的课余文化知识的学习挤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青少年在校除了体育课和两操以外,其他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
表7每周体育课的时间是否足够
足够还好不够
24.6%34.4%44.0%
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8),了解到单纯靠学校所安排的运动时间是否满足青少年的需要达到锻炼的目的,结果认为不能和不清楚青少年分别占到百分之67.9和20.4。所以,青少年在学校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有限,加之锻炼项目的单一,对于青少年锻炼身体的效果不明显,不足以使青少年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表8你认为学校安排的运动时间能不能达到你的要求
能不能不清楚
11.7%67.9%20.4%
3.5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分析
表9调查数据表明,有56.4%青少年认为体育课的质量不够好,还有30.0%青少年认为体育课质量一般。更深一步分析(表10),体育课不能引起青少年兴趣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课程内容单
一、场地设施有限、教师教学方法死板等三个原因是其中最大原因。而这三个原因都是因为学校的工作没有深入细致地做好所造成。所以我们认为:学校对青少年在运动方面的培养,应该重点放在兴趣和习惯上,因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青少年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而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又是在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学校应采取各种方法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同时努力改进学校的体育设施,以及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与监督,促使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教育者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青少年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同时要教会他们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的方法,使他们真正从体育活动中受益,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表9你认为现在的体育课的质量好不好 好不好一般
13.6%56.4%30.0%
表10对体育课不满意的原因是
课程内容单一场地设施有限教师教学方法死板其他 29%26.4%21.2%23.4%
3.6社会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分析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社会对青少年的行为和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家庭和学校无法替代的。社会应积极地引导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目前,社区体育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小区都加装了体育设备,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就近锻炼。调查中发现(表11),有69.2%的社区安装了不同的体育设施。只有6.0%的社区没有体育设施。这是一组令人兴奋的数据,因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完善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但是,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也暴露了社区体育的不足。调查中(表12)仅有33.6%的青少年表示,社区中的体育设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有66.4%的青少年认为,他们所在社区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社区中的体育设施的安装是为了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要而安装的。这部分体育设施所能带来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是不足以让青少年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希望社区能够适当增加适合中青少年锻炼的场所和设备,把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落到实处。
表11 你家所在社区有公用的体育器材吗?
有完全没有有,但是数量不多
69.2%6.0%24.8
表12 你家所在社区的体育器材能不能满足你得要求? 能不能 33.6%66.4%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增城市的家庭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是支持的。而在增城市13-15周岁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差异是巨大的,男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反观女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希望引起社会及青少年个人的重视。
4.1.2目前增城市石滩镇学校对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校安排运动时间不足,体育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师教学水平低下。
4.1.3目前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不利于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
4.2建议
4.2.1增城市13-15周岁青少年应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特别是女生,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展及自身身体健康角度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4.2.2增城市各级学校应在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安排,及对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进行鼓励,促进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
4.2.3增城市应重新考虑社区体育规划,在社区中应适当增加体育设施,并且要注意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社区体育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敏卿.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3,[2]黄晓燕.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究[J].教育研究,2004
[3]陈应华,体育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4]薛文忠.提高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J].体育师友,2001
多种数学活动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种活动;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也是素质教育下包含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问题探究活动的组织
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内容,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以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边角边定理”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在边角边定理中“角”是指对角还是夹角?(2)证明:在两三角形中,其中两边对应相等,有一条边所对应的角也相等,能否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如果不能请举出反例。(3)证明:在两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所对应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如果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知识的解答能力,同时,与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能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二、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
学导式教学活动的应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要变灌为导,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通过组织学导式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整式的乘法》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学导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多项式乘多项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解题等等。之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如:
有学生提出:在多项式乘多项式时,所得结果的项数有规
律吗?
有学生提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规则是怎样的呢?
还有学生提出:如何检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感受深刻、理解深刻,能够掌握问题的规律。之后,我再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讲解,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最后,再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x-2)(x2+4)=____
;(x-y)(x2+xy+y2)=___;(4x+y)(x2+x+5)=____……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也能构建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尝试教学活动的组织
尝试教学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组织的一种活动,是以学生“练习”为主要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公式法”时,我组织了尝试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练习下面的几道练习题,如:(1)x2-4x-7=0;(2)3x2+5x-2=0;(3)3a2-2a-1=0……在学生遇到问题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自学教材,并试着去解答上面的练习题;之后,我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1)x2+x-6=0;(2)x2+5x+6=0;
(3)4x2+6x=0……鼓励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练习,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在主动应用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研究 篇4
近几年,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生自主锻炼的风气日趋热烈, 成为现代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育新课标的两个基本理念, 是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主锻炼是指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觉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是对学生锻炼的自学性、锻炼的目标性、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综合衡量, 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而体育文化的传递, 单靠教师的传授, 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学生自我的积极性, 培养起自学能力, 传扬体育文化, 推动体育活动的发展。
中学生自主锻炼的问题一直是体育教育人员关注的课题。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重要阶段。一直以来中学生因受他们学习压力、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 以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 致使他们中大部分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差。为此, 本人对中学生自主锻炼的行为作了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罗定市随机选取在校中学生共800人, 学校涵盖职业技术学校、重点中学、一般重点和普通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 共发出问卷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772份, 有效率占发放问卷的93%, 男、女生有效问卷分别为502份、283份, 有效问卷分别为65%、47.3%。
1.2.2 对比分析法:
通过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为本文提供数据依据。
1.2.3 文献资料法:
搜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掌握前沿动态。
1.2.4 数理统计法:
把调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特征:
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或每周参加锻炼1~2次, 我们认为已经基本上具有了自主锻炼的行为习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罗定市中学生每天参加锻炼的总人数比例为12.63%, 每周参加锻炼1~2次锻炼的总人数比例为59.41%, 合计为72.04%。这表明, 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自主锻炼的行为习惯。究其原因: (1) 中学生为青少年, 大多喜欢体育活动。 (2) 中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较强, 认识到进行锻炼的重要性。 (3) 学校体育设备完善, 学生体育普及程度高。
2.1 进行自主锻炼的性别特征
统计表明,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在性别上是有差别的。调查结果显示, 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占所调查男生总数的15.84%, 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数的76.24%, 均高于女生的人数比例。女生每天参与锻炼的比例仅为8.82%, 而每周参与锻炼1~2次的比例为39.41%。
从表2可见, 女生自主锻炼参与率低于男生。男生比女生更为热衷于体育锻炼, 可能是因为性格差异所致, 男生多为外向好动型, 而女生则大多数属于内向文静型。这种性格差异导致男女生的兴趣不一致, 男生喜爱体育锻炼等室外活动, 而女生多数喜欢看书、画画等室内活动。同时, 从调查中还能发现, 在主观上女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比例大大高于男生。
2.2 进行自主锻炼行为的中学生整体, 在各年级中的人数分布
从表3看出:具有自主锻炼行为的中学生群体, 在中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 低年级参与率普遍比高年级高。每天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 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为17.74%和14.52%, 而三年级仅为5.83%;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人数比例, 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为78.23%和67.74%, 而三年级的人数只有33.33%, 不及一、二年级的一半。我们可以可以从表中数据看出, 随着年级的增加, 定期参与自主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这说明, 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及“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而放弃体育锻炼。
2.3 进行自主锻炼的时段特征
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主锻炼时间, 主要集中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 (男159人, 占78.71%, 女113人, 占66.47%) , 选择在这个时段的同学认为, 体育锻炼能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因早上学校有集中做早操, 发现早上锻炼的人也不多。午间活动人数更少, 应与多数学生的规律性生活习惯有关。可见, 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自主锻炼的最佳时段。
2.4 进行自主锻炼的地点特征
从调查结果来看, 中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主要场所多选择在学校体育场和户外球场, 将近50%的学生选择在学校体育场所进行锻炼。除此之外, 还选择在公园、家里和其他地点。这一方面说明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完善, 供学生选择锻炼的项目总类多;另一方面则说明可供学生选择锻炼的活动范围小, 城镇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数量不多, 大部分学生只能局限在学校区域进行锻炼。
2.5 中学生喜爱的自主锻炼选项
被调查学生喜欢的锻炼选项都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 并比较集中在各类球类项目上, 说明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以群体参与形式进行的、并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表6可以看出, 男女生喜爱的自主锻炼选项有所不同, 但都集中在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羽毛球、乒乓球是我国的优势项目, 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而且, 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非常普及。篮球、足球在男生中比较普及, 由于电视如转播国内外篮球、足球联赛, 使得这两项球类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并成为男生进行锻炼的主要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 长跑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了学生们喜爱的锻炼选项。其原因在于, 长跑是一项只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锻炼方式, 而且不需要选择专门的训练场所, 小区、公园随处可进行锻炼。
2.6 进行自主锻炼的活动形式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 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是中学生的首选形式, 反映出学生注重参加集体活动。主要原因有: (1) 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 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2)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中, 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一般来讲, 男生较女生更喜欢交往活动; (3) 在我国现阶段男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广泛于女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调查结果的分析知, 目前中学生自主锻炼的总体情况为:
:参与自主锻炼的人数为大多数, 其中男生比女生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这反映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提高, 每天进行自主锻炼和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人数占绝大多数 (59.41%) 。中学生受性别、年级的影响, 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年级倾向性, 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比例较低年级学生大幅减少, 因学习压力被迫放弃锻炼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参与项目上看, 男生与女生的选择有所不同, 但都集中在中国传统的优势球类项目上;男生更喜欢激烈的对抗性运动, 如篮球、足球;女生则倾向于羽毛球、健美操等对抗性不强的运动项目。
3.1.2 被调查学生主要是利用学校体育场所和户外场地进行体育锻炼。
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是中学生的首选形式, 但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其参加的体育锻炼绝大多数是自发的。
3.2 建议
通过对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初步调查, 我认为我国广大体育工作者, 顺应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更新, 为实现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工作, 加强对中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任务。
3.2.1 激发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动机,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的兴趣, 是培养他们锻炼习惯的前提。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爱好是一种行动的积极表现, 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 以致形成了自主锻炼的习惯, 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3.2.2 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必须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来支撑, 如果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很快兴趣就会消失, 爱好也不会长久。
所以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时, 要给他们传授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以促进学生能长久自主锻炼。
3.3 对三年级继续加强体育课
在三年级继续加强体育课, 对促进三年级学生继续参加体育锻炼, 对培养和巩固学生的锻炼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高年级体育课是必需的, 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 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4 建立学生自己的民间体育组织
这种组织可以叫“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 项目包括篮球、足球、健美等, 一般邀请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 学生自学自愿参加组织的活动, 并通过寻求赞助等形式组织比赛, 积极性很高, 如果这种形式能普及, 它对促进学生参加自主锻炼,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会有很好的作用。
3.5 学校与家长、社会互动
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应在培育学生自主的同时, 以一种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推进, 学校与家长互动, 重在引导和鼓励。学校与家长们应当尽量让学生明白工作与健康的关系, 让他们从生动的案例中懂得“生命在于运动”、“自己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等道理, 进而培育他们锻炼的主动性。另外, 学校与社会也应该为学生锻炼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 如学校体育设施、比赛场地等;也有必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体育才华的舞台, 可适当将这些锻炼成果纳入学习指标上来。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旨在系统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课外自主锻炼的基本情况、自主锻炼行为等特征以及学校场馆设施配备及利用情况, 找出差距与不足, 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求解决中学生自主锻炼问题提供一些详细的、更有针对性的资料, 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 推动中学体育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自主锻炼,特征
参考文献
[1]陆文翠.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7 (Z4) .
[2]王进, 赵臣, 高乃春.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探索[J].体育学科, 2008第28卷第7期.
[3]赵国.浅论中学生体育课的参与兴趣[J].科教文汇, 2008, 09:下月旬.
[4]郑国华.从历史的角度探视体育在人类生存活动中的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 2004.
自主锻炼 篇5
【关键词】自主锻炼 体育教学 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终身化,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一、加强引导,培养爱好,增强自主锻炼的主动性
大家都知道,每次观看体育比赛,都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那是因为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得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如在进行篮球运球训练时,来回运球单调乏味没有动力,所以,我设计了几个游戏和比赛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我设计了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小组运球接力赛,之后又设计了运球障碍赛,加大运球的难度,之后又设计“二对二”运球抢球游戏。这样的三次活动,难度层层递进,学生也感受到了竞争激动的心情,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运球技能得到了充分地训练,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又如在排队方面,我尝试了除了常规4列横队外的其它队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几何图形队形,满足学生“喜新厌旧”的心理,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加强教学环境的改善,增强自主锻炼的独立性
重视体育课堂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如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准备,周边的情况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的体育锻炼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一)利用场地的布置来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调查分析,在体育课堂中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导致了部分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注意场地设置合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周边的情况是指课堂周围的现象,周围环境对学生注意力起一定作用,学生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影响较大。因而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 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例如: 前滚翻教学时要选择较为安静的场地,不应与球类项目在同一场地进行,广播操教学则应与耐力跑教学的班级一起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做好学生锻炼效果的跟踪调查和过程监控,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自我调控的能力基础。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搬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这样会挫伤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监控、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练习方法。在完成练习的次数、时间及质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从自己信任的同学中学到好的方法与经验。这样使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得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得了”。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能够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我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抢座位”“红绿灯”“打雪仗”、“堆雪球”等教学游戏,“篮球夏令营”“体育锻炼超市”等主题活动,都是学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体育课是户外活动,必然要受到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及现有的各种设施等条件,充分发挥现有各种客观的优势,做一个有心人,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生活中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并不断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锻炼的方法,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
自主锻炼 篇6
教育部[2006]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强调:“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职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因此更要求职校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前提。那么, 现在职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呢?调查显示, 职校学生存在着体育锻炼意识淡薄、身体素质差等问题。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
本文主要是以无锡旅游商贸学校60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1、职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对职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进行统计。为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现选择具有特殊性的高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考评标准 (水平五试行) 作为依据, 具体情况见: (表1)
表1职校学生素质 (男、女各5项) 调查情况及高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考评标准对照表:
由表1可见,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的五个项目均没有一项平均成绩达到优秀。男生仅仅只有立定跳远和50米两个项目能够达到良好, 而在坐位体前屈和迎体向上两个项目上离达标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这表明男生的速度素质和爆发力较好, 而在力量性和柔韧性素质方面较差;相比之下, 女生在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两个项目上达到良好, 而50米和立定跳远只能达标, 800米达标难度较大。这表明女生在柔韧素质较好, 速度素质一般, 而耐力和力量方面较差。
2、职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1) 学生体育认识和实践锻炼相脱离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经调查表明, 绝大部分学生 (男生79%、女生80.78%) 认为体育锻炼具有重要和很重要的意义。
从体育健身的角度出发,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每周不应少于3次, 每次持续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 才能起到健身效果。由表2, 男、女生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分别占24.03%和10.21%, 每次活动超过30分钟的仅占45.49%和27.63%, 可见学生参加实践的锻炼较少。
综合表2, 职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虽处于较高水平, 但其实际锻炼行为却处于较低水平, 这种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 应引起各级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2) 职校学生体育情感良好, 但锻炼受诸因素影响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经过抽样调查, 87.55%的男生和81.98%的女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兴趣, 对锻炼的情感表现是积极的、肯定的。但对学生参加锻炼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的调查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有75.11%的男生和84.99%的女生认为自己的锻炼受到影响。
因此, 有关部门应针对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得不到保证等影响因素, 结合学生的实际, 采取积极的措施, 以排除抑制学生参加锻炼的因素。
3、制约职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子分析
(1) 影响职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 对于原始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职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各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得出了影响因子的载荷矩阵, 选取累计贡献率为81.26%的F1、F2、F3、F4几个因子。结合对影响因子的特征分析, 得出了体育心理情感、体育环境、个人体质和体育技能4个影响职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子 (表5) 。
三、结论
1、职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男生的速度素质和爆发力较好, 而在力量性和柔韧性素质方面较差;相比之下, 女生在柔韧素质较好, 速度素质一般, 而耐力和力量方面较差。
2、职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学生体育认识和实践锻炼相脱离;职校学生体育情感良好, 但锻炼受诸因素影响;职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一;职校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情况不同。
3、体育心理情感因子、体育环境因子、个人体质因子、体育技能因子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具有重要影响, 每个影响因子中的影响因素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又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1, (1) :28~31。
自主锻炼 篇7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教师总是在尽心地呵斥,竭力地传授,从没把学生的感受放到心上。试问:体育锻炼的主人是谁?谁是课堂的主体? 谁是体育锻炼舞台的主角?这种“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必然阻碍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锻炼的精神都被抹杀了。因此,教师要从思想的根源进行改变,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不是被动接受的容纳器,他们有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训练项目。例如,有的学生胆小腼腆,羞于展示自己,就让他们多参加一些能够提升胆量的运动项目,比如跳山羊、单双杠等。有的学生孤独不合群,针对这样的特点就让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性项目,比如球类活动、拔河比赛、接力棒比赛等,这样有利于他们融入到群体中,不再感到孤独。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想方设法让他们快速进入到自主锻炼的氛围之中,从而真正体现学生是以“主角”的身份踏入体育锻炼的舞台。同时,注重“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公正地看待自己。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单一课程的实施者、传道者, 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根据课前设计好的运动项目逐一上演,使千差万别的学生如出一辙。而新的教学理念告诫我们,体育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服务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要善于调控,使学生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态去学习,体会其乐融融、共享民主的现代型伙伴式师生关系,让那种“依附式”教学模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让合作创造性的教学模式闪亮登场。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支持和指导,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一旦对其有了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参与,主动地去探究、摸索、尝试、掌握,从而养成一种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快速跑”这个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是枯燥乏味的内容。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塑料袋,然后问:你能让这个塑料袋紧紧地贴在你的胸前吗?一个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动了起来,寻找可行的方法。最后, 全体学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快速跑训练任务。可见,小小的袋子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再如,在上培养学生灵敏素质课时,有的学生不感兴趣,精神不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按照原计划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可以给学生一个智力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同学们,我们都有两只手,你能把其中的一只手放到另一只手摸不到的地方吗? 这个问题一下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霎时动了起来,比画着,想尽快找到答案。但努力之后,最终没有找到答案。有些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部位?我说:有,一定有, 只要我们全心投入本课的学习,开拓思维,积极探索,下课时就会找到答案。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着学生自主地寻找、探索,不经意地就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训练任务。
三、创设良好的训练情境
体育训练课,老师的示范动作是少不了的,而老师的示范有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训练情境的创设要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其效果也不容忽视。曾经有位教师,在训练学生耐久跑时,他生了病。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他不顾自己的身体, 陪着学生跑到终点。跑到终点时,他咳嗽不止,还呛出了血。他以身作则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学生。在田径运动会上,他班有一个学生报名参加了长跑,但在临跑时突然感到头痛。为了不影响本班的比赛成绩,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跑到了终点并拿了第一名。有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毅力,他的回答朴实惊人: “老师那么大的年龄都能带病坚持上课,我小小年纪为何不行?”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情境,才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拼搏意识,毅然拿下了长跑比赛第一名。
自主锻炼 篇8
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也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前有许多调查材料显示现在的学生自主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如广东省西安中学的体育心理调查显示不喜欢按老师意图上体育课的学生占79.3%;又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调查显示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锻炼;再如浙江大学的体育锻炼习惯调查显示养成锻炼习惯的原因主要是收到良好效果和对锻炼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未养成锻炼习惯的原因是没有体育特长和不知道怎样锻炼。由此可知,有许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锻炼;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
为了在新课标下使我县的职高体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能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高较好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对学生的体育自主锻炼习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发表的有关职高学生体育自主锻炼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了解职高学生在体育自主锻炼习惯培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1.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体育自主锻炼习惯”的问卷,调查我县2所职高的部分学生、教师。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1562份,有效回收率为97.6%。
1.3 个别座谈法
对调查的一些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针对自主锻炼习惯方面的某些问题与学生交流,交流次数达320次。
1.4 观察法
主要在平时经常观察职高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进行体育练习时,在教师有意识的教学控制下和无意识控制下产生的在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产生的自主锻炼效果的积极性,观察这些变化的方向,探索和发现培育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最佳教学手段、方法、模式。
2 结果与分析
2 . 1对学生体育自主锻炼习惯调查情况分析
2.1.1 学生对身体的自我评估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都抱着比较乐观的态度,自认为好的占33.2%,中等的占57.3%,差的只占9.5%, 然而从各校医务室的常见病统计显示,被调查学校的学生中患有营养不良的占29.8%,肥胖症的同学占14.8%;各校体育达标率虽然均达到99%以上,但免达人数较多,优秀率较低。
从两组的数据对比表明:被调查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及运动能力是不容乐观的,然而学生对自我评价的不准确将导致缺乏忧患意识,使主观上锻炼意识薄弱,导致身体状况的进一步减弱。
2.1.2 不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情况分析
如表1所示,在调查的人数中,不进行业余体育锻炼的人数有675人,占调查人数的43.2%;其中高一不进行业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占高一调查人数的32.5%;高二不进行业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占高二调查人数的47.8%;高三不进行业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占高三调查人数的56.4%。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认为无锻炼时间的占原因总数的57.0%。
(2)因无场地锻炼的占原因总数的23.7%。
注:第四项常见病统计数据由各校医务室提供,统计数据范围为调查的学校。
(3)因家长、教师等外界因素不允许的占原因总数的12.3%。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这些部分学生进行询问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作业多、学习任务紧是影响进行锻炼的主要原因,还有个别学生是自卑心理作怪,怕被人笑话,影响锻炼欲望。
根据以上原因和表1还可以看出以下两点:(1)从数据上看,不进行锻炼的比例从高一至高三呈上升趋势,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由此表明随着毕业、高考的临近,学业的紧张,参加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少;恰恰在临近毕业、高考最需要有良好及充足体能的时候参加锻炼的人最少。(2)因心理、生理的差异,如何调动女生的锻炼欲望及消除差生自卑心理,防止恶性循环,有待我们教师去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2.2 对参加锻炼学生的情况分析
2.2.1 从时间上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是断断续续、没有连续性进行锻炼人数占锻炼人数的61.5%,且锻炼人数较少,主要集中在1~2h/周,占42.0%; 2~4h/周占36.0%。全校学生的业余锻炼时间为2h/周,再加上在学校的体育课、活动课、课间操的锻炼时间7.7h/周,合计为9.7h/ 周,这个锻炼时间理论上已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锻炼时间1h/天。(见表2)
2.2.2 从锻炼内容来看
大多数学生都乐意采用球类项目,占66.6%,通过询问得知球类项目主要是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然而这些项目受场地、器械、气候等因素制约比较大,从而影响了锻炼效果;而作为基础内容、受制约少便于开展的田径项目及现行社会流行的健身活动,参加人数较少,分别占18.9%与12.9%。
2.2.3 从锻炼方式来看
如表2中的C项所示,采用群体式锻炼的占60.9%,喜欢个体方式锻炼的占29%。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锻炼中多进行交流,来满足自身的交往需要。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学生自主锻炼主要受以下三种因素制约。
(1)项目本身特点所限,缺乏趣味性。
(2)学校体育教学的引导不足。
(3)学生交往的需求。
2 . 3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运用体育知识情况分析
2.3.1从锻炼的目的来看
锻炼目的实际上是看学生是否懂得锻炼的意义、作用,是由被动锻炼向主动锻炼转变的原动力。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都对锻炼的目的比较明确,占71.3%,说明多数学生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进行自主锻炼;个别学生是在别人的怂恿下被动参与。从目的的分类来看,主要是兴趣所在与增强体质,分别占54.9%和35.0%。说明学生自主锻炼重点是满足心理及生理的需求,并不追求技术、技能的提高,为提高水平而进行锻炼的学生只占8.5%。(见表3)
2.3.2从是否了解锻炼的原则和规律来看
在锻炼中是否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实际上是指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及对锻炼过程进行自我调节控制来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从调查情况显示, 45.7%学生不了解锻炼的原则及规律,可以说这些学生已把学过的知识已全部忘光;通过询问另一部分自认为了解锻炼原则和规律的部分学生,大多数学生是无意识中运用,对原则和规律一知半解,不懂得如何有意识的去安排身体负荷、心理负荷和动作姿势的调节及控制。以上分析说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及运用能力非常缺乏,学完忘光的现象比较严重。
2.3.3从有意识选择锻炼项目上看
锻炼内容的选择实际上是根据身体的适应性及从事体育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数据显示看,60.3%的学生是有意识的选择项目进行锻炼,然而从进一步的询问中发现,多数学生的选项具有盲目性、随大流、赶时尚、人云亦云。尽管多数学生的锻炼目的比较明确,因体育知识、运用能力的缺乏,导致不能针对性进行选项。以增强体质为例:多数学生不考虑自身素质,往往扬长避短,不能有效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不能有效达到锻炼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锻炼,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锻炼欲望不能得到满足。(2)因环境、能力所限,不能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锻炼。(3)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运用能力较差,缺乏自我组织、调节和控制能力,学完忘光现象比较普遍。(4)多数学生缺乏自主锻炼能力,不能养成自主锻炼习惯。
3.2 建议
3.2.1 抓好课堂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锻炼习惯,我们认为应在教学中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从小抓起,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习惯形成的后天性的习惯定型的稳固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应从小抓起。从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过程来看,开端是关键。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学生敢于同不良影响和不适应状态作斗争,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要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动机,与此同时,特别是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教材教法,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的新颖性与情趣性来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借助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运动中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从而保持对体育锻炼的稳定的兴趣。开始做起来比较勉强,但只要持之以恒,时间长了就能逐渐适应,慢慢形成了习惯。
(2)顺应心境,反复训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要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和可能,让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有的放矢,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培养和训练,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抓下去,日积月累打好基础,同时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种种良好的身体锻炼情景,诱导和启发他们主动的去锻炼。在锻炼中教师即使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也要因势利导,不能简单粗暴的禁止其活动,例如:在体操的“前滚翻”教学中,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会做了,就练起“鱼跃前滚翻”来,或是做自己喜爱的练习,这时教师不应斥责这些学生,或禁止其活动。应心平气和的讲清道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进行个别辅导提高。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潜移默化的养成锻炼习惯,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靠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就是说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道理,提高认识的同时,必须着重花大力气引导,督促他们自觉的实践,在反复练习中化为自身的东西,达到习惯的养成。例如:为使学生养成做准备活动的习惯, 教师应在学生了解道理的基础上,在每次锻炼开始时,都让学生按锻炼内容的需要,认真的做好准备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把做好准备活动化为从事身体运动的一种需要。
组织、启发和鼓励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表现的三方面。而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生表现主体作用的三方面,教师将有利于使得学生喜欢并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利于让学习的动机得到培养;有利于让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和社会化的促进;使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培养。
(3)言传身教,持之以恒。青少年喜欢模仿,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我们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先树榜样,再启发诱导,引导他们不断的产生自我教育要求,体育教师是学生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者,也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体育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标准的示范和良好的行为,产生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杰出人物的体育锻炼事迹,组织学生交流体育锻炼经验,启发学生,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学生从事锻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步作出积极的评价,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每一次体育活动都能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不是一件难事了。
一种不断得到巩固的行为方式就叫做习惯。习惯都是经过很长的一个时期才会形成的,即有一个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学生容易记住,也容易忘记对于教师提出的养成锻炼习惯的种种要求。只有经过了刻苦的磨练才可能会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此教师就必须通过很多方法使得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形成,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和提出新的要求,使得逐步的巩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和锻炼的方法给学生各种体育活动,独立进行锻炼,也是对于锻炼习惯的进一步巩固。学生要掌握自我评价身体和护理身体的方法,并制订相对简单的运动处方,就必须学习体育知识。使学生具备自查、自练等能力。同时了解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体育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体育课,知道怎样打发闲暇的时间,使得爱好体育和自觉参与体育的习惯初步形成。
3.2.2 创设锻炼环境
学校应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设施,为学生营造好良好宽松的的体育锻炼环境,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能普及性的提高锻炼效果,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2.3 临考前的安排
在期末考试,特别是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建议学校对高三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引导或“强制”性锻炼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体能去迎接高考。
4 结语
体育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逐步养成。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实施方案,以使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与养成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及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在走出学校后,在中年乃至老年都能受到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根据自己所处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摘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当今职高学生体育自主锻炼习惯,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别座谈、观察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县职高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在现行状况下培养职高学生体育自主锻炼习惯的一些建议及对策。
自主锻炼 篇9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去学习或者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思考,在学习物理定理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把握课本中的知识点,更不能独立找出课本的重点与难点。除此之外,大部分物理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辅导学生的做题上面,期望提高学生们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的百分点,这样并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随着这种状态的不断蔓延,学生们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总是感觉物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现状,通过物理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锻炼。
二、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
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高中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对于物理的研究是由实验开始的,所以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得来的。现在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物理教学的初衷,在提高学生分数的同时没有足够重视物理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只是死记硬背物理定义和规律,学习效率较低。其次,众多的物理规律,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实验证明,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物理规律不能够利用实验来进行有效的证明,不过我们也并不是毫无办法,通过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事实的大量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在理想状态下物理实验的结果,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物理规律。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这部分无法用实验验证的物理定律,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其含义。
二、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的主要方法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总结一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的过程,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自己的结论和见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做实验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物理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物理问题,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流程,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得出的,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2.创设出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探索物理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出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探索物理规律,达到物理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提升。高中物理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特别容易让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侧重点,这也正是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出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探索物理规律,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一物理上册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从而探索牛顿第一定律。3.促进学生展示自我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促进学生展示自我学习成果,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2-1第一章《电场》时,在讲述电场强度的公式时,教师要意识到这个公式的重要意义,有许多物理题目的求解都必须利用这一公式,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学方面的除法角度来理解这个公式,还要从它的物理意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综上所述,如今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教师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要想办法去采取措施。此外,注重调动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摘要:物理知识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存在着,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并去学习。在高中阶段,物理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物理,学生们不但可以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还能够提升生活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为基础,分析了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及其教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慧云.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王宪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自主锻炼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人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人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二、教学中增添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牌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著名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从学生真实情况出发
初中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于此,要增强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我通过对新课程这几年的研究,结合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现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1.应从思想工作着手
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从第一天当老师起,就要求学生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还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喜欢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帮助他们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体罚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的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真诚的关怀与帮助。
例如当有后进学生成绩跟不上或表现不好时,我找他们来首先指出他的不足,让他们认识其结果的严重性,同时用启发式办法帮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千方百计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方面,重点是树立学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要让他们知道,老师绝不嫌弃他们,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有效配合。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方面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喜欢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需要强调一点,教师在练习时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参考文献:
[1]励剑杰.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考试周刊》,2010(21)
自主锻炼 篇11
高校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期, 高校体育教育相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而言, 是与全民健身相接最为密切的体育教育环节, 也是能否坚持终身锻炼的关键时期, 更是一种养成教育, 即注重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个时期自主体育锻炼进行如何, 将直接影响学生锻炼技能和习惯的形成, 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终身锻炼将产生极大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市五所普通高校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三江学院、河海大学、江苏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自主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 共抽取5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280名, 占总人数的56%, 女生220名, 占总人数的44%,
2.2 研究方法
(1) 问卷编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听取专家教授意见, 编制了《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问卷[1]。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参与自主体育锻炼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参与自主体育锻炼因素方面的内容。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作答。
(2) 抽样方式
综合考虑年级、公办民办、专科本科、文理科等因素, 抽取南京市五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抽取各高校一、二、三年级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学生在校期间自主体育锻炼情况。
2.3 问卷信度检验
本问卷的信度检验运用了再测法[2]。随机抽取江苏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生50名进行了两次测量, 时间间隔为30天, 计算两次测量的信度系数为R=0.86, P<0.01, 证明了问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处理[3,4]。
3 调查结果
3.1 大学生参加自主体育锻炼的频率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每周锻炼少于1次的共有87人, 占总人数的17.6%;锻炼每周3次以下的有271人, 占总人数的55.0%;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的学生共计135人, 占总人数的27.4%。
本次调查发现, 男生每周参加自主体育锻炼小于一次的与大于5次的同学人数比较接近, 女生每周参加自主体育锻炼小于一次的和三次以上的人数比较接近。不参加自主体育锻炼的学生, 女生24.9%高于男生12.0%;每周参加自主体育锻炼1~2次的学生, 男生51.1%低于女生59.9%;每周锻炼在3次及以上的学生, 男生37.0%高于女生15.2%。每周参加1~2次自主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 女生比男生高8.8%, 每周锻炼次数达到三次以上, 男生比女生高11.8%, 每周自主锻炼5次以上的女生比例很小, 只有1.8%, 每周自主锻炼3~5次的女生也不多, 仅有13.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男女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本研究经卡方检验, P值接近于0, P<0.01, 男女学生参与自主体育锻炼的次数存在显著差异。
3.2 大学生参加自主体育锻炼的时间
由表2统计分析得出, 学生每次锻炼达到30分钟及以上的人数共203, 占总人数的41.2%, 锻炼时间不足15分钟共70人, 占总人数的14.2%;锻炼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的人数共220人, 占总人数的44.6%。
可以得出, 锻炼持续时间不足15分钟的同学共70人, 占总人数的14.2%, 其中男生22人, 占男生总人数的8.0%, 女生48人, 占女生总人数的22.1%。锻炼持续时间在15~30分钟的同学共220人, 占总人数的44.6%;其中, 男生94人, 占男生总人数的34.0%;女生126人, 占女生总人数的58.1%。锻炼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的同学有144人, 占总人数的29.2%;其中, 男生107人, 占男生总人数的38.8%;女生37人, 占女生总人数的17.1%。锻炼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同学共59人, 占总人数的12.0%;其中, 男生53人, 占男生总人数的19.2%;女生6人, 占女生总人数的2.7%。经卡方检验, P值接近0, P<0.01, 检验有显著意义, 表明男女生参与自主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具有显著差异。
3.3 大学生参加自主体育锻炼的强度
从表3可以看出, 大学生参加自主体育锻炼强度在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317人, 占锻炼人数的64.3%, 这说明大学生参加自主体育锻炼的强度不低, 尤其是大强度, 不持久运动有235人, 占总人数的47.7%, 但是大强度持久运动却没有一个人。中等强度持久运动的共82人, 占总人数的16.6%, 小强度和轻微运动的共176人, 占总人数的35.7%。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上课稍微有点累就想休息, 在体育课上, 由于受老师约束, 还能坚持坚持, 而到参加自主体育锻炼, 完全凭自我控制, 想休息就休息, 这样虽然强度大, 但锻炼效果不明显。
3.4 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
根据表4可以看到, 学生参与自主体育锻炼多数没有规律, 随意性较大, 共有228人, 占总人数的82.6%;每周固定几天参加自主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 共有86人, 占总人数的17.4%, 其中男生65人, 占男生人数的23.6%, 女生21人, 占女生总人数的9.7%, 具有显著性差异。
调查还显示, 共有194人, 占总人数的39.4%的学生, 虽然不固定时间但能保证次数参加每周的自主体育锻炼, 其中男生148人, 占男生总人数的53.6%, 女生46人, 占女生总人数的21.2%。而学生大都是在校期间能够坚持自主锻炼而放假期间往往中断自主锻炼, 有429人, 占总人数的87.0%;其中男生236人, 占男生人数的85.5%;女生193人, 占女生人数的88.9%, 这也是我们体育老师经常遇到的现象, 学生刚开学期间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需要一至两周的调整才能恢复的原有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文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生参与自主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 时间短, 达到体育锻炼习惯标准的只有20.5%, 而且男女生差异显著。虽然大学生锻炼时运动强度较大, 但由于持续时间较短, 不能很好地持续下去, 所以锻炼的效果并不显著。在大学生体自主育锻炼行为的调查中, 男生在自主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强度上明显高于女生, 尤其是在频度大于三次、时间长于半小时、强度较大的区间女生参与的人数远远小于男生。
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参与意识与行为基本一致, 男女大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行为分布形态是基本相同的, 都是呈现“两头小, 中间大”的分布特征。男生的积极参与率明显高于女生, 而不参与率低于女生, 但女生的有机会参与率高于男生, 说明相当一部分女生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 能够积极参与到自主体育锻炼中来的, 这也是要我们重点关注的群体。
4.2 建议
发扬高校优势, 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 高校学生比起中学生来说, 年龄较大, 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明显增强。针对高校学生特点, 学校应组织好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体育骨干, 尽最大努力发挥好这些社团的作用, 形成学生积极投入自主体育锻炼的新局面。
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的研究, 尤其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效果、评价、考核等必须尽快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 促进课余体育锻炼尽快健康有序的发展。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必须增加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 及时补充场地、器材不足, 配备足够的体育教师。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建立科学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才能完成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使命,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素养、强烈的体育参与意识、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能力, 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 扭转学生毕业体育终结的现状,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增强民族体魄, 更好担当起时代赋予学校体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萍.关于体育问卷调查信度和效度的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06.
[2]刘国, 张根生.对相关信度检验方法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 1990 (1) :40-43.
[3]罗凤明, 邱劲飚, 李明华, 肖炳坤.如何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回归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2) :293-294.
【自主锻炼】推荐阅读:
自主功能锻炼05-20
自主锻炼能力06-22
自主性功能锻炼07-26
低年级学生自主锻炼08-12
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策略论文11-17
《“锻炼锻炼”》论文10-06
盆底肌肉锻炼锻炼法08-23
在成长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10-02
思维锻炼07-19
锻炼阶段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