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锻炼能力

2024-06-22

自主锻炼能力(共12篇)

自主锻炼能力 篇1

摘要: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 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的现状,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剖析, 从体育教学角度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与习惯的途径, 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和习惯提出了若干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自主锻炼,体育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 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需求。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只知道按教师的布置、安排进行练习, 离开了体育教师就变得无所适从, 这种现象表明目前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比较差, 还不能用科学方法指导自己的锻炼活动, 真正的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思想、自主锻炼的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形成。

二、现状与分析

(一) 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

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已连续10年下滑, 有的指标甚至已经连续20年下滑, 1985年以来, 中国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有所增加, 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等体质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 每年参加高考体检完全合格的学生比率逐年下降, 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另据国家体育总局组织进行的历时3年的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表明, 我国国民体质不容乐观, 因此, 在体育课上, 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增强学生体质,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 形成体育意识, 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能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 实现终身体育。

(二) 体育活动时间的局限。

体育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 而学校体育课每周两学时仅80~90分钟, 所以仅靠体育课来增强体质和培养体育意识显而易见是不行的。体育课变单一的“军事操练式的技术教学”为“多种能力的科学化教学”已势在必行, 学生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而身体素质则是通过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来完成的, 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掌握得再好, 却不能通过自身运动能力来完成, 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因此, 体育教学课堂上, 适当增加“自主锻炼”时间, 学生可以自选练习项目, 教师教授给学生练习的方法, 教师不对学生施加过多约束, 让学生尽情地玩, 尽心地练,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和发展技能, 达到“欲图体育之有效, 非动其主观, 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的目的, 为终身体育能力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 教学内容、手段的刻板。

目前体育教学内容以专业技术为主, 教学手段以教师统筹安排为主, 但是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平淡的、死板的、被动的体育课的学习, 而更热衷于开放的、活跃的、主动参与的体育锻炼。针对这些情况, 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实施“自主锻炼”教学方法, 适当增加“自主锻炼”时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地活动, 主动地参与锻炼, 教师尽可能少使用“统一练习”这几个字眼, 适时点拨, 全面调控, 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凌乱, 课堂效果力求处于最佳, 使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得到加强, 最终使学生不但在校具有强健的体魄、全面的素质, 而且养成在走出校门后的终身生活中去自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 从而使国民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途径

(一) 明确自主锻炼的目的。

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教育的需要, 也是奥运战略目标的需要, 特别是在我国,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身体素质较差、吃苦耐劳精神差;长大成人后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 对身体健康的要求高, 这就更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存在的“娇、骄、躁”等不良习惯, 培养他们敢于承担责任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惧困难的精神, 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系统地向学生讲述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 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要让学生明白“身体是知识的载体”的道理。

(二) 丰富与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做到“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引导学生课内、课外的经常性锻炼, 健身理论和运动实践紧密结合, 课内实践技术教学与课外自我锻炼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导学”、“导悟”、“导练”、“导规”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组织, 使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练习中悟出科学、自主锻炼的方法, 另外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自练、自评和互相帮助的学习环境, 通过接触———模仿———自练———熟练———创新5个层次的设置,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建立“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新的教学模式, 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 最终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1]

(三)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部门对体育的重视, 体育成绩所占的学分比例加大, 这对一部分学生, 特别是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心理压力就更大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愿上体育课, 不喜欢达标考核, 讨厌那些枯燥的身体素质训练, 而教师的严格要求又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对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 应跟他们多谈心, 多正面鼓励, 让他们及时消除心理障碍, 在组织练习时可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 帮助他们树立掌握动作的信心, 对有些难度较大较复杂的技术动作, 教师应耐心地多讲解、多示范, 认真给他们检查纠错, 直到学生掌握为止。根据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等特点, 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训导为辅, 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渐渐喜欢参加体育运动, 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总之, 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他们, 以耐心去帮助感染他们, 创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

(四) 构建学生课外体育的平台。

学校应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并且提供场地、器材等进行体育锻炼的硬件设施, 创设和谐、愉快的体育锻炼的环境, 为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创造条件, 构建课内外体育锻炼的平台, 为学生复习、巩固课内所学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通道, 有利于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 养成锻炼的习惯。另外, 学校和体育教师还应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理论课观看国内外重要的体育竞赛、精彩体育录像;设立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成果宣传栏;加强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 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为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满足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教学手段是有必要的, 无论是从增强学生体质来说, 还是从全民健身角度讲, 都是行之有效的。作为体育教师,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设条件, 营造气氛, 加强指导, 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自主锻炼行动,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围绕发展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中心目标, 从学生入校就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并作为教学重点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在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为全民健身运动培养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杰.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岱宗学刊, 2007, 12 (11) :4

[2].鞠永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4

[3].黄远翔.对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8

[4].范文立.普通高校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探讨[J].搏击 (体育论坛) , 2009, 6

自主锻炼能力 篇2

1、打电话认数字

适合年龄:2岁

玩法:准备一个有数字键的电话,妈妈指着电话上的数字键,教宝宝认识0-9的数字。

当宝宝掌握后,妈妈说出家里其它成员的电话号码,让宝宝自己按键,并拨通和宝宝通话,对方要及时赞扬宝宝“你真棒,认识数字可以自己拨电话”,这样宝宝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对数字也会更加感兴趣。

t01edd5fc23fd2698f0.jpg?size=900x325

2 、利用日常行为陪宝宝随兴计数

适合年龄:2岁

上楼梯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计算阶梯的数量:一节、二节、三节、四节……哇,你自己走了8节楼梯!

吃葡萄的时候可以大声说:这里有1、2、3、4……9颗葡萄,你要吃几颗?4颗好不好?1、2、3、4,4颗颗葡萄给你!

吃完了这4颗还要的话,妈妈再给你,妈妈这里还有1、2、3、4、5颗葡萄等着你。

很自然地宝宝就会对数东西产生了基本概念:每样东西都要单独数点过,而且每样东西只能数点一次,不可重复。

3 、认门牌号、公交车号

适合年龄:3岁

当带孩子出门坐公交车时,可以让孩子记住,经常去的一个地方坐哪路公交车,下次再去那里时,问宝宝是否还记得。

在家门口,让宝宝观察自家的门牌号,街道号、楼号、单元号、房间号……

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会提高很快,对数字、数学的敏感度也会提升。

4、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

适合年龄:3岁

把宝宝的玩具盒子搬出来,让他自己数数一共有多少个玩具?按类别分,有多少种玩具?学会量与类的区别。

同样,和宝宝看书的时候,让宝宝数一数拿了几本书?妈妈给宝宝整理衣柜的时候,让宝宝数一数自己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几双袜子?宝宝喜欢穿的有哪几件……生活中的数学,远比课本要有趣的多。

5、感知增减衣物与冷暖的关系

适合年龄:3岁

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 毛衣 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 毛衣 外套 羽绒服共4件。

孩子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识自然。

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系纽扣,从上往下系,或是从下往上系,让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得到提升。

6、小小测量家

适合年龄:5岁

先准备好纸、笔,绳子,尺子(直尺或卷尺)。家长先问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的身高,并鼓励孩子想办法自己量一量,也可以测量家中其它物体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来,做成表格,并按顺序排列等。

过一段时间再测一下,看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问问孩子为什么。

7、在桌子上依人数摆设餐具

适合年龄:6岁

乘和除这两种算术概念,在家里可以用数摆餐具的方法来让宝宝接触,假设有4个人就餐,应该摆设筷子、汤匙、碗、碟的数量,可以用实际摆设的游戏去算出:在这4个位置上各放一双筷子,我们需要几双筷子?4双?每双筷子有2根,那4双筷子就有8根了。

现在我们来排碗,4个人需要几个碗呢?这种一配一的概念当然不久就会延伸到乘法的概念了。

8 、学习看商品价签

适合年龄:5岁

带孩子逛超市时,可以让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标价。

比如,一支铅笔标价是5毛,那买2支是多少钱呢?铅笔盒是10元一个,妈妈有8元钱,能否购买?等等。经常让孩子看价签,能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孩子的数学智能。

二、10种方法锻炼孩子思维能力

1、续编故事结局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局。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因为故事有趣味性,孩子会乐于意积极地开动脑筋。

2、复述所见所闻

每天饭前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把他一天的所见所闻讲出来听听。这样既能帮助孩子理清头绪,还可以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3、提问环环相扣

例如给孩子提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10只鸟,用枪打下来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时孩子往往会做减法,答:“还有9只。”这时家长不要马上告诉他答案,而应该再问:“枪一响,小鸟害不害怕?”“小鸟一害怕,还会留在树上吗?”

当孩子回答“一只也没有”后,为培养其求异能力,家长还可以换个角度再问:“如果打中的鸟倒挂在树枝上,树上还有几只鸟?”“有只鸟受伤了,飞不动了,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样步步深入地进行提问,就可以使孩子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4、看图改正错误

家长可以随手画一张与常识相悖的图给孩子看,让孩子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把对的画上去,最后别忘了问一声“为什么爸爸(或妈妈)画错了,错在哪里?”

5、鼓励孩子幻想

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广泛地接触、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孩子大胆地幻想,同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指导。

例如,孩子可能看着天边的晚霞说,那里是恐龙的家乡,父母不要打击孩子,说他就会胡思乱想,而应该问孩子:“为什么那里是恐龙的故乡呢?”

6、设置疑难困境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难题和困境,让孩子想办法解决。比如,孩子玩小汽车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前面有条河,河上没有桥,汽车开不过去了,该怎么办?”促使孩子思考解决的办法。

7、猜谜语、编谜语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内容编成谜语,让孩子去猜,猜得多了、熟了,还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编谜语,由家长去猜。谜语是训练孩子思维的体操,多进行猜、编谜语的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

8、多玩棋类游戏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一些棋类玩具,让孩子掌握灵活应付、处理问题的能力。跳棋、动物棋、汽车大赛棋、象棋等等都是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有效玩具。

9、自制可爱玩具

家长可以搜集一些无毒、无危险性的旧材料,教孩子做一些有趣的小玩具。比如,用纸折飞机、纸炮,用化妆盒做电视机、家具,用装可口可乐的瓶子做花篮等。小博之前也推荐过几个好玩的实验,可以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会自己制作玩具!详情请戳《当熊孩子遇上熊家长,学金刚狼如何“放养”小萝莉》。

10、剪一剪、拼一拼

找一些旧挂历、旧画报、旧图片,将图剪成几块,打乱后让孩子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或者买一些拼图游戏板,让孩子进行拼贴;拼完后,记得让孩子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拼。

不必强行矫正孩子的行为,或是直接对孩子说“不对!”“不是!”而是多问问孩子这样做的理由,多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

★ 浅析高中英语课堂的游戏教学

★ 音标教学课件

★ 音标教学论文

★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反思

★ 英语音标教学论文

★ 音标教学课件完美版

★ 英语音标教学课件

★ 大班英语课堂语言教学

★ 优化英语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多种数学活动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种活动;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也是素质教育下包含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问题探究活动的组织

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内容,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以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边角边定理”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在边角边定理中“角”是指对角还是夹角?(2)证明:在两三角形中,其中两边对应相等,有一条边所对应的角也相等,能否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如果不能请举出反例。(3)证明:在两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所对应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如果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知识的解答能力,同时,与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能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二、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

学导式教学活动的应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要变灌为导,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通过组织学导式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整式的乘法》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学导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多项式乘多项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解题等等。之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如:

有学生提出:在多项式乘多项式时,所得结果的项数有规

律吗?

有学生提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规则是怎样的呢?

还有学生提出:如何检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感受深刻、理解深刻,能够掌握问题的规律。之后,我再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讲解,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最后,再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x-2)(x2+4)=____

;(x-y)(x2+xy+y2)=___;(4x+y)(x2+x+5)=____……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也能构建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尝试教学活动的组织

尝试教学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组织的一种活动,是以学生“练习”为主要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公式法”时,我组织了尝试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练习下面的几道练习题,如:(1)x2-4x-7=0;(2)3x2+5x-2=0;(3)3a2-2a-1=0……在学生遇到问题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自学教材,并试着去解答上面的练习题;之后,我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1)x2+x-6=0;(2)x2+5x+6=0;

(3)4x2+6x=0……鼓励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练习,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在主动应用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自主锻炼能力 篇4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教师总是在尽心地呵斥,竭力地传授,从没把学生的感受放到心上。试问:体育锻炼的主人是谁?谁是课堂的主体? 谁是体育锻炼舞台的主角?这种“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必然阻碍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锻炼的精神都被抹杀了。因此,教师要从思想的根源进行改变,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不是被动接受的容纳器,他们有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训练项目。例如,有的学生胆小腼腆,羞于展示自己,就让他们多参加一些能够提升胆量的运动项目,比如跳山羊、单双杠等。有的学生孤独不合群,针对这样的特点就让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性项目,比如球类活动、拔河比赛、接力棒比赛等,这样有利于他们融入到群体中,不再感到孤独。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想方设法让他们快速进入到自主锻炼的氛围之中,从而真正体现学生是以“主角”的身份踏入体育锻炼的舞台。同时,注重“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公正地看待自己。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单一课程的实施者、传道者, 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根据课前设计好的运动项目逐一上演,使千差万别的学生如出一辙。而新的教学理念告诫我们,体育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服务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要善于调控,使学生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态去学习,体会其乐融融、共享民主的现代型伙伴式师生关系,让那种“依附式”教学模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让合作创造性的教学模式闪亮登场。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支持和指导,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一旦对其有了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参与,主动地去探究、摸索、尝试、掌握,从而养成一种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快速跑”这个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是枯燥乏味的内容。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塑料袋,然后问:你能让这个塑料袋紧紧地贴在你的胸前吗?一个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动了起来,寻找可行的方法。最后, 全体学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快速跑训练任务。可见,小小的袋子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再如,在上培养学生灵敏素质课时,有的学生不感兴趣,精神不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按照原计划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可以给学生一个智力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同学们,我们都有两只手,你能把其中的一只手放到另一只手摸不到的地方吗? 这个问题一下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霎时动了起来,比画着,想尽快找到答案。但努力之后,最终没有找到答案。有些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部位?我说:有,一定有, 只要我们全心投入本课的学习,开拓思维,积极探索,下课时就会找到答案。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着学生自主地寻找、探索,不经意地就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训练任务。

三、创设良好的训练情境

体育训练课,老师的示范动作是少不了的,而老师的示范有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训练情境的创设要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其效果也不容忽视。曾经有位教师,在训练学生耐久跑时,他生了病。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他不顾自己的身体, 陪着学生跑到终点。跑到终点时,他咳嗽不止,还呛出了血。他以身作则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学生。在田径运动会上,他班有一个学生报名参加了长跑,但在临跑时突然感到头痛。为了不影响本班的比赛成绩,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跑到了终点并拿了第一名。有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毅力,他的回答朴实惊人: “老师那么大的年龄都能带病坚持上课,我小小年纪为何不行?”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情境,才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拼搏意识,毅然拿下了长跑比赛第一名。

如何锻炼演讲能力 篇5

演讲过程中的互动

笔者一直都认为:演讲的过程是和听众一起享受的过程。你的课如果讲得像学术报告,唯一的结果是听众们会用鼾声回应你。请走下台去,和听众互动起来,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吧,不要孤独地站台中独自喋喋不休,就像是接受大家的审判。你会发现当你做一个好的互动者,你的培训效果会意想不到地好。

在互动的过程中,你还要根据听众的肢体语言来判断他们的反应。比如:倾听时把手放在脸颊上,说明他们在评估和分析你说的话;手托下巴,他们在考虑;身体前倾,精彩的讲解使大家全神贯注;身体后倾,人们在消化你说的话;双手交***在胸前,说明你的话使人抵触、抗-议,你要迅速地调整了;身体不断移动,说明他们紧张、不安,你应该给他们安全感。

当你学会了控场,你就会发现人们会爱上你的培训。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 我们的关于提升演讲力的内容:

1.你带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像发射火箭一样重要;

2.自信,积极的自我暗示,“i can do it!”“我是最棒的!”“我是优秀的演讲家!”

3.站稳你的脚跟,像你的立场一样坚定;

4.深呼吸,调整情绪;

5.学会清场;

6.长久训练你坚定而温柔的目光;

7.良好的肢体语言;

8.长久地训练你的语音、语调、语速;

9.关键的产品在于内容;

10.提升你的控场能力;

你的听众是由三类人构成的:支持者,反对者和中间派。你要将他们迅速地分辨出来。

哪些是你的支持者呢?毫无疑问,你的老师,你的合作伙伴都会是你的支持者。所以,首先你要和他们作眼神交流,他们会给你投来支持、欣赏和肯定的目光。这会让你得到信心,有助于你调整自己的状态。

然后你要和反对者交流眼神,反对者通常都是那些第一次来听你的课,抱有戒备、怀疑的人。他们通常会双手环抱,翘着一个二郎腿,一副不屑的表情。其实你要知道他们对你并没有什么敌意,因为他们并不认识你,只是他们对这个环境比较戒备而已。所以,打开你的心门,善待他们,给他们以善意的微笑,用你的眼睛告诉他们:“伙计,放松点,这里很舒适。”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态度会缓和下来。

最后你会看到当反对者都开始软化的时候,中间派跑得比谁都快。

调动会场气氛

我们把这个工作称为“破冰”。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听众们都规矩的坐在那里,就像一座座冰山?

自主锻炼能力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是形成自主锻炼能力的关键。学生如果对所学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产生惊人的学习热情。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注意充分运用各种体育活动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努力让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我常用的激趣方法有:

1.角色任务法。即在活动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角色的期望,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使其对该运动产生兴趣。

2.逐渐增加难度的新奇游戏法。学生对事物产生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觉中参与学习。所以,我下课时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三条腿走路”、“推小车”等。

3.集体荣誉法。集体荣誉是一种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对团队中的每一分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创设一定难度的活动,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再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与荣誉的心理就会促使自己做出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

二、抓住三个关键,健全能力机制

1.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学习技术技能和发展体能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轮流做体育班委,带做徒手操,并对新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等,使他们的心理和体能循序渐进地进入运动状态。如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将徒手操的作用原理、编操方法及领操时的讲解、示范、口令与姿势要求等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第二学期,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规范地学习带操,做好徒手操练习。到了六年级第一学期,对学生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带操的学生课前事先提交准备材料,编制的徒手操节数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能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并在教师审核修改后执行;第二学期要求学生不但能带好徒手操,而且自己还能够进行小组创编。活动课的时候,要有计划地安排几名学生轮流分组带领同学活动。小组评价时,教师总结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2.切实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技能的现实状况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选择运用优化的高效组合。学法的关键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优化的学法组合,学生掌握学法及体现学生学法过程的结构应当是“预习观察——判断比较——分析评议——自我选择——测评”。长期有规律地训练,就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学习心理品质,进而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学法指导还必须达到“五符合”,即符合原则、符合活动目标、符合教材内容的组合、符合学生活动的可能性、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

3.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心理调适。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在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参与作用。小学生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第一,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自我评价。如在耐力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运动成绩分成A、B、C、D四个等次,学生通过对自己实际情况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级别中努力拼搏,向更高层次冲击。合理、正确的自我评价还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调适。如在学习体操动作前滚翻、后滚翻时,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具有正确自我评价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会对众多的内外信息进行分析纠正,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而缺乏自我评价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学生,在练习时只会机械重复,产生错误动作,不仅判别不清,还容易造成错误的技术定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三、坚持五条原则,把握能力方向

教学原则集中体现为对教师行为的规定与导向作用,贯穿于教学设计、授课、辅导练习的布置及指导等各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我在教学中坚持以下五项原则:(1)主体性教学原则,即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体育学习的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发展性教学原则,即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活动中注重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分层教学原则,即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不断得到主动发展。(4)快乐教学原则,即要求教师掌握“激趣”技巧,提高教材“深加工”能力,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使体育教学从快乐形式的教学情境走向深入教材内涵的学习情境。(5)多样化教学原则,即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教学并非一种刻板的教学程序,而是一种为完成教学任务,使其获得预期效果的引导性操作程序。在这种程序的指导和引导下,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与技巧,在改善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结构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此外,围绕体育活动课程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还应确定相应的其他教学原则,如民主性原则、竞争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等。

自主锻炼能力 篇7

1、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锻炼中的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以及骨盆都在迅速增长, 进入青春期后, 下肢的发展速度到最快阶段, 这就成为决定高矮的关键时期, 由于骨筋的快速生长, 肌肉被拉长, 所以在中学阶段, 常出现高个子, 长腿特征的学生, 由上下肢增长加快, 增大了下肢在身高中的比例, 这对扩展下肢活动范围, 增强下肢的活动力, 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中学生多喜欢跑、跳和踢的运动项目。同时现有研究证明, 人体在11-14 岁之间, 身体姿势容易受到破坏, 初中学生由于身体突出长高, 显得长手长脚, 机能的发育, 肌肉的增长, 往往超过运动调节机能的发展;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立即适应身体迅速的生长, 所以致使机体内部或肌体与环境之间暂时失去丁平衡, 给人以动作不灵活、不协调的感觉。

2、中学生喜爱的运动方式

初中学生的兴趣不断分化, 和小学生相比, 他们的运动方式更具有自主性, 他们对体育课的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 受他们的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自身的传统体育运动, 教师的运动特长和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 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 如球类、田径、武术等。女生则爱好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 节奏韵律感强, 能表现灵活和柔韧的运动项目, 如健美操、小球类、跳绳、和部分田径运动项目。

3、提高中学生对自主锻炼的认识

当前, 体育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要不断的更新,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更新自身的学习观念。向学生阐明自主锻炼的重要性, 教授学生自主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对自主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要使学生在自我追求中形成借助教师的指导加大“要我练”为“我要练”的思想, 最终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在教学当中, 教师应不断的观察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 结合学生自身特性, 用最好的方法满足学生, 从而激发出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使的学生爱学、爱练、爱上体育课。

4、培养中学生对自主锻炼能力的认识

所谓自主锻炼能力, 就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对已经掌握或者正在学习的运动内容进行练习。培养中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是一项长期二艰巨的任务。首先应把体育教学建立在自主练习的基础上, 积极的促进学生练习形式的改变, 激励学生主动的练习、主动的思考、主动的探索, 才能全面的提高他们的素质。作为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心理学的理论角度来看, 中学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作为自由发展的个体为前提, 也就是说他们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自主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整个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过程来看, 往往经历“他助—互助- 自助”这一变化过程, 这是中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一个心理循环机制, 所以培养中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也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必要条件。

5、培养中学生自主锻炼习惯

引导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自觉锻炼、认真锻炼。不断激励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在平时的锻炼中, 采用分组练习, 由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去指定的地点进行练习, 自主完成练习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 对错误及时纠正。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同时, 重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求严而不死, 在自主锻炼进行的同时加强组织纪律性, 形成自觉练习的好习惯。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技术进行评价, 对自主锻炼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 对差点的学生进行鼓励。

5.1、可以“以体辅德”和“以体增智

通过体育活动课良好的自主锻炼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不屈不挠、意志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的良好作风与个性品质。同时, 通过体育课中, 良好的自主锻炼可促进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 丰富学校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5.2、可以“以体健身”和“以体益美”

通过体育活动课良好的自主锻炼将会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学生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 耐挫能力, 心理素质通过锻炼后都会得到改善和加强。通过体育活动课良好的自主锻炼将会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学生自主锻炼的过程中, 通过学生亲眼看到的、亲自参与的一些体育项目, 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体育是健与美的统一体”。

6、自主锻炼的教学方式

6.1、按体项目的定员轮换

每个学生每学期自愿地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的体育锻炼项目, 如:踢毽子、羽毛球、舞蹈、技巧、乒乓球、健美操、长跑等。每一个项目或每两个、三个项目都有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一学期轮换一次。

6.2、锻炼项目合作互助

每个体育活动课的单个体育锻炼项目至少都有两三个或三四个甚至更多的学生选定。根据这一特点, 可以将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合作包干, 或将体育锻炼项目的单项技术合作包干。如排练舞蹈时, 可以让会唱歌、懂音乐知识, 但不会跳舞, 动作僵硬、协调性差的学生和擅长舞蹈动作, 但五音不全的学生进行合作包干某一舞蹈。

6.3、家校联手合作同步体育教育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电话联系、家纺、家长会等各种形式, 向家长宣传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诸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第一句话所讲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我们要能工作, 要有幸福, 必须先有健康”。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在家庭中创设条件, 检查、督促子女适时适量的参加体育锻炼。

6.4、参观感受体育赛事来体验体育教育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适当的组织学生参观和体验相关的体育比赛, 如青少年体校的训练、市区级别的中学体育运动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锻炼的意义, 体会体育的健与美的统一。通过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同化学生。使学生的锻炼由被动到适应, 由适应到主动, 由主动到自觉, 由自觉到习惯。

6.5、组织小型的体育比赛促进迁移

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校的体育教学培养目标, 对学生的自主锻炼制定一些切实有效地评价导向细则或规范要求,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积极向上内在需求的发展。

7、结论

我们要培养和发展中学生从事自主体育活动的方法和自我锻炼能力, 养成和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让中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价值, 体会到体育课带给他们们成长的动力和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胜勇.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特征及其学练过程结构设计[G].体育教学, 1999, 06.

[2]刘兴.姜忠杰.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实践探索[M].体育教学, 2000, 05.

[3]程莹.论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K].科技信息, 2010, 12.

[4]曾红卒.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 2001, 4.

自主锻炼能力 篇8

自主锻炼, 是指“以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自主锻炼能力, 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 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2 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策略

2. 1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1. 1. 1 强化规范,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体育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课前准备和课中、课后的常规。

2. 1. 1. 2 课前准备。包括: 服装、上课时间、地点。明确告知学生, 并持久坚持做到。

2. 1. 1. 3 课中常规。包括: 出勤、安全事项、课中的内容。如学会听哨子声音, 当我们在日常课堂中, 老师根据内容要求, 作出长中短哨声的提示。而学生在听到不同哨声时, 做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2. 1. 1. 4 课后常规。包括归还器材、小结分析、布置作业, 如在完成课后作业这一项。一般情况下, 认为体育没有课后作业。其实不是, 体育贯穿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育对调节学生的心情, 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老师在下节课前对上次课后作业一个检查反馈, 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2. 2 激发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是形成自主锻炼能力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就会产生出奇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 我常用以下激趣方法。

2. 2. 1 角色扮演法

首先, 分成两组, 一组为裁判员, 一组为运动员。当运动员进场做动作时, 裁判员要专注的看着。其次, 当运动员完成一个个队列动作时, 要给予某个运动员打分并说出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动作。最后, 评出全场最高分的运动员选手。这样, 如此类推。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 即学习巩固了动作,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及专注力。

2. 2. 2 挑战法

在日常课堂中, 我常采用层层过关的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向困难挑战的心理。这不仅满足了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 还能提高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我创设第一关卡, 看谁能用多种方法看到天空? 于是, 学生看天空的动作就五花百门的, 目的就是本次课重点, 在滚动时, 学会低头动作要领。其次, 创设第二关卡: 谁可以像球一样滚得圆? 学生发挥个人、集体的智慧, 在思考在尝试如何将身体抱得紧, 团得圆, 才得以滚得好看,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创设第三关卡: 谁能站起最快。这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 出现团身不紧、速度不够而提出的。学生为了挑战自己, 获得第一个站起来的荣誉。这一个挑战法, 大大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2. 3 尊重个性发展, 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

当学生乐意在我们面前展现他们的动作或技能时, 我们不妨放慢脚步, 甚至改变课时内容安排, 静下心来, 创造平台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享受展示的机会。哪怕是一个粗糙的动作, 哪怕是一个表情, 我们都应给予最热烈的掌声和肯定的鼓励。唯有尊重学生的心理, 肯定学生的进步, 学生才能慢慢的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 4 建立全新的体育课堂模式, 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

低年级体育教学中, 不仅讲究的是规矩的养成, 学习兴趣点的激发, 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方法使用得当, 学生学习才会更快乐, 自主锻炼的能力才有所体现, 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在体育教学中, 我采用: 小组和团队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2. 4. 1 小组学习形式

是以3 至6 人为一个小组, 设立小组长, 在小组长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 队员自觉完成个人任务。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律性较差, 缺乏自觉性。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 让学生渐渐地养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程, 以小组促进个人的学习成长。更重要的是,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组员要听从指挥, 认真学习。如果因个人不努力, 影响小组的成绩时, 组员间互相提醒, 互相帮助, 达成共同进步的效果。

2. 4. 2 团队学习形式

以7 至10 人为一个团队。团队学习形式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如在集体游戏中, 多采用团队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个人的魅力和重要性, 提升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积极精神。如用脚形成的开小车游戏, 主要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在练习中, 如果个人不经过努力训练, 就会影响团队的成绩。学生明白到其中的重要性, 就会加倍的努力学习, 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保证团队的荣誉。

2. 5 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中提出, 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所以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避免“一刀切”和“齐步走”的做法, 要注重过程。因此, 我们要不断的学习, 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5-25 (6) .

[2]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 2001, (5) .

[3]李建军.体育课堂教学纵横.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4, 10.

自主锻炼能力 篇9

首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认识教材, 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一切的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活动, 才能转化成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应当增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会接受教育和对自身发展的过程进行自我调控, 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人, 才能完成这个特殊的认识、转化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工作的本质, 就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和获得主动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去实施有目的、有系统的指导和“点拨”, 发掘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潜能,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其次, 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前提是培养自主锻炼意识, 自主锻炼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适时地运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去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以达到增进健康、保护身体机能并愉悦身心的目的。也就是说, 体育意识是决定是否主动与或以何种方式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导因素。

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要完成这一任务, 仅仅依靠每周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依据这一现状, 我产生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锻炼习惯的想法, 主要措施为:

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对体育意识较强的、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 重点帮助其合理制订锻炼计划, 教授正确的锻炼方法, 教会其自我评价, 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意识较差的学生, 以提高其体育意识, 使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掌握1-2项运动技术, 以提高自练、自娱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伤弱病的学生, 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增强健身意识, 科学锻炼养护、保健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自主锻炼的内容和时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允许学生在自主锻炼时间内, 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锻炼方法, 教师统筹安排并给予技术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去活动, 自己去锻炼。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活动, 如何更好地去锻炼, 加深其知识、原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同时, 不断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能力、自主学习与调控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

2. 建立多样性的考核制度。

中学体育传统的单一考试, 不能体现每个学生的水平。实施“自主锻炼”教学方法后, 让每一个学生选择其最感兴趣的、最擅长的项目进行锻炼和考试。如在一学期中, 选学篮球的学生进行一分制罚球、半场对角上篮、发球三项考试。分值占总分的30%。此外, 建立多层次的考试制度。多层次的考试制度形象一点说, 就是不仅要考学生的能力, 还要兼顾学生进步的幅度和平时参加锻炼的态度。如此, 使学生不会由于身体素质或体育基础差而灰心丧气, 失去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不会由于某些学生自身素质或体育基础好, 觉得自己不学不练也能考高分, 从而不认真锻炼。因此, 除了在平时考核中对进步显著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加分外, 还设立“积极锻炼分”, 从出勤、出操、上课情况及课外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给予综合打分。

3. 优化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 注意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往与交流, 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感情, 教师要真心地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和体贴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 做学生的朋友,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从而形成师生活动多边性, 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边合作的关系,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4. 改善教学环境, 形成体育氛围。

加强体育的宣传引导, 利用多媒体发挥室内体育课堂作用, 如观看精彩比赛、学习技术动作、认识体育明星等, 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和锻炼欲望,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激情。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研究 篇10

近几年,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生自主锻炼的风气日趋热烈, 成为现代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育新课标的两个基本理念, 是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主锻炼是指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觉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是对学生锻炼的自学性、锻炼的目标性、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综合衡量, 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而体育文化的传递, 单靠教师的传授, 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学生自我的积极性, 培养起自学能力, 传扬体育文化, 推动体育活动的发展。

中学生自主锻炼的问题一直是体育教育人员关注的课题。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重要阶段。一直以来中学生因受他们学习压力、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 以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 致使他们中大部分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差。为此, 本人对中学生自主锻炼的行为作了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罗定市随机选取在校中学生共800人, 学校涵盖职业技术学校、重点中学、一般重点和普通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 共发出问卷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772份, 有效率占发放问卷的93%, 男、女生有效问卷分别为502份、283份, 有效问卷分别为65%、47.3%。

1.2.2 对比分析法:

通过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为本文提供数据依据。

1.2.3 文献资料法:

搜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掌握前沿动态。

1.2.4 数理统计法:

把调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特征:

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或每周参加锻炼1~2次, 我们认为已经基本上具有了自主锻炼的行为习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罗定市中学生每天参加锻炼的总人数比例为12.63%, 每周参加锻炼1~2次锻炼的总人数比例为59.41%, 合计为72.04%。这表明, 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自主锻炼的行为习惯。究其原因: (1) 中学生为青少年, 大多喜欢体育活动。 (2) 中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较强, 认识到进行锻炼的重要性。 (3) 学校体育设备完善, 学生体育普及程度高。

2.1 进行自主锻炼的性别特征

统计表明,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在性别上是有差别的。调查结果显示, 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占所调查男生总数的15.84%, 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数的76.24%, 均高于女生的人数比例。女生每天参与锻炼的比例仅为8.82%, 而每周参与锻炼1~2次的比例为39.41%。

从表2可见, 女生自主锻炼参与率低于男生。男生比女生更为热衷于体育锻炼, 可能是因为性格差异所致, 男生多为外向好动型, 而女生则大多数属于内向文静型。这种性格差异导致男女生的兴趣不一致, 男生喜爱体育锻炼等室外活动, 而女生多数喜欢看书、画画等室内活动。同时, 从调查中还能发现, 在主观上女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比例大大高于男生。

2.2 进行自主锻炼行为的中学生整体, 在各年级中的人数分布

从表3看出:具有自主锻炼行为的中学生群体, 在中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 低年级参与率普遍比高年级高。每天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 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为17.74%和14.52%, 而三年级仅为5.83%;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人数比例, 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为78.23%和67.74%, 而三年级的人数只有33.33%, 不及一、二年级的一半。我们可以可以从表中数据看出, 随着年级的增加, 定期参与自主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这说明, 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及“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而放弃体育锻炼。

2.3 进行自主锻炼的时段特征

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主锻炼时间, 主要集中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 (男159人, 占78.71%, 女113人, 占66.47%) , 选择在这个时段的同学认为, 体育锻炼能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因早上学校有集中做早操, 发现早上锻炼的人也不多。午间活动人数更少, 应与多数学生的规律性生活习惯有关。可见, 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自主锻炼的最佳时段。

2.4 进行自主锻炼的地点特征

从调查结果来看, 中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主要场所多选择在学校体育场和户外球场, 将近50%的学生选择在学校体育场所进行锻炼。除此之外, 还选择在公园、家里和其他地点。这一方面说明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完善, 供学生选择锻炼的项目总类多;另一方面则说明可供学生选择锻炼的活动范围小, 城镇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数量不多, 大部分学生只能局限在学校区域进行锻炼。

2.5 中学生喜爱的自主锻炼选项

被调查学生喜欢的锻炼选项都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 并比较集中在各类球类项目上, 说明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以群体参与形式进行的、并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表6可以看出, 男女生喜爱的自主锻炼选项有所不同, 但都集中在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羽毛球、乒乓球是我国的优势项目, 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而且, 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非常普及。篮球、足球在男生中比较普及, 由于电视如转播国内外篮球、足球联赛, 使得这两项球类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并成为男生进行锻炼的主要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 长跑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了学生们喜爱的锻炼选项。其原因在于, 长跑是一项只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锻炼方式, 而且不需要选择专门的训练场所, 小区、公园随处可进行锻炼。

2.6 进行自主锻炼的活动形式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 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是中学生的首选形式, 反映出学生注重参加集体活动。主要原因有: (1) 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 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2)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中, 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一般来讲, 男生较女生更喜欢交往活动; (3) 在我国现阶段男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广泛于女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调查结果的分析知, 目前中学生自主锻炼的总体情况为:

:参与自主锻炼的人数为大多数, 其中男生比女生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这反映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提高, 每天进行自主锻炼和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人数占绝大多数 (59.41%) 。中学生受性别、年级的影响, 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年级倾向性, 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比例较低年级学生大幅减少, 因学习压力被迫放弃锻炼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参与项目上看, 男生与女生的选择有所不同, 但都集中在中国传统的优势球类项目上;男生更喜欢激烈的对抗性运动, 如篮球、足球;女生则倾向于羽毛球、健美操等对抗性不强的运动项目。

3.1.2 被调查学生主要是利用学校体育场所和户外场地进行体育锻炼。

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是中学生的首选形式, 但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其参加的体育锻炼绝大多数是自发的。

3.2 建议

通过对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初步调查, 我认为我国广大体育工作者, 顺应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更新, 为实现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工作, 加强对中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任务。

3.2.1 激发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动机,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的兴趣, 是培养他们锻炼习惯的前提。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爱好是一种行动的积极表现, 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 以致形成了自主锻炼的习惯, 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3.2.2 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必须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来支撑, 如果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很快兴趣就会消失, 爱好也不会长久。

所以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时, 要给他们传授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以促进学生能长久自主锻炼。

3.3 对三年级继续加强体育课

在三年级继续加强体育课, 对促进三年级学生继续参加体育锻炼, 对培养和巩固学生的锻炼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高年级体育课是必需的, 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 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4 建立学生自己的民间体育组织

这种组织可以叫“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 项目包括篮球、足球、健美等, 一般邀请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 学生自学自愿参加组织的活动, 并通过寻求赞助等形式组织比赛, 积极性很高, 如果这种形式能普及, 它对促进学生参加自主锻炼,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会有很好的作用。

3.5 学校与家长、社会互动

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应在培育学生自主的同时, 以一种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推进, 学校与家长互动, 重在引导和鼓励。学校与家长们应当尽量让学生明白工作与健康的关系, 让他们从生动的案例中懂得“生命在于运动”、“自己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等道理, 进而培育他们锻炼的主动性。另外, 学校与社会也应该为学生锻炼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 如学校体育设施、比赛场地等;也有必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体育才华的舞台, 可适当将这些锻炼成果纳入学习指标上来。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旨在系统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课外自主锻炼的基本情况、自主锻炼行为等特征以及学校场馆设施配备及利用情况, 找出差距与不足, 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求解决中学生自主锻炼问题提供一些详细的、更有针对性的资料, 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 推动中学体育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自主锻炼,特征

参考文献

[1]陆文翠.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7 (Z4) .

[2]王进, 赵臣, 高乃春.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探索[J].体育学科, 2008第28卷第7期.

[3]赵国.浅论中学生体育课的参与兴趣[J].科教文汇, 2008, 09:下月旬.

[4]郑国华.从历史的角度探视体育在人类生存活动中的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 2004.

自主锻炼能力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自主锻炼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1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好每一个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关注好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问题,通常情况下,高中生身体素质较低、自主锻炼意识薄弱的原因不在于身体本身的问题,而在于其他方面,比如学习不专心、厌学运动情绪严重、懒散的精神状态等等,因此,培养高中生自主锻炼能力的任务虽然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但是还是能有着非常显著的收获与成果的。

一、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焕发学习热情

现阶段的高中生并不喜欢通过运动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这些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与热情,但是一涉及到体育锻炼,就变得异常的安静与冷漠。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时时刻刻将高中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问题放在心上,多多给他们创造出参与运动的机会,当然,这样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而是给予他们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心态,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拉近与学困生的距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他们,教师关注不仅仅是他们的成绩,更是他们的健康问题,在潜移默化当中来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高中生的锻炼热情

想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基础工作就是要让高中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以及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高中生如果能够对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知之后,他们才会明白自主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教师要想激发出高中生的锻炼热情,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鼓励,鼓励可以迅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以及荣誉感,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时刻感受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培训机会,全面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及时给予高中生更多的鼓励。

三、给予高中生自由的锻炼空间

高中生无论是在年龄、身体还是在心理等等方面都已经越发趋近于成年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与认知。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给予高中生充足、自由的锻炼空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锻炼,有充分的权利去选择自己要参与的锻炼方式,让高中生们在自由的空间中不断发现与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体育教师要明白,高中生的兴趣和爱好是非常广泛的。体育教师要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班上的每一名高中生,找到每一名高中生的兴趣点,用兴趣来带动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是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责任。

四、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实际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时刻向学生们渗透终身锻炼的理念,因此,要指导高中生们能够在保证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锻炼时间,不要把锻炼的时间全部依赖于体育课堂,更不要只在体育课堂上锻炼,因为高中体育课堂的时间与次数都是非常有限的。随着高效减负教学理念的不断施行,现阶段高中生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越来越多,于是,在高中生群体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化,一下子多出来很多自主决定的时间,使得原本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下的高中生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基于此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好自己的锻炼学习时间,比如在早晨起床后要进行晨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尽量要养成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学会对每一天的体育锻炼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明确今天自己该做什么项目的运动,这样学生才不会对体育盲目学习。

結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切勿操之过急,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自主锻炼能力 篇12

一、初中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向学生传授运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 会这个年 龄段要掌 握的运动 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体操动作;掌握球类的动作要领和比赛规则;掌握简单的野外活动知识和技能;掌握基础的舞蹈动作, 学会简单 的舞蹈;掌握正确 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等。

二、如何提升初二女生体育课堂参与锻炼的自主性

1.创设特色课堂形式, 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课堂, 是教师首先讲述该节课要学习的体育要领, 然后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枯燥的课堂形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创设特色课堂,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更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讲投掷这节课的时候, 笔者是这样设计的。笔者先不进行要领的讲解, 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投掷, 把有特色的投掷动作的学生用手机录下来, 后半堂课进行多媒体教学, 播放学生的投掷录像, 然后再进行正确投掷动作的播放, 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学生们都被笔者所录的动作吸引, 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动作的对比中学生们学到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提高了对投掷课的兴趣, 下一堂课总结考核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投掷要领, 这堂课取得了 良好的教 学效果。笔者 所教的是 初二, 班上的女生为了自己的动作不至于因不合乎要领而出丑, 都积极的自我对比锻炼, 很快掌握了正确的投掷要领。

2.正确引导, 解除害羞心理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

初二是女生青春期特征发育明显时期, 有相当一部分女生由于害羞心理, 不敢大幅度做动作, 因此无法完成大的动作。体育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的特征, 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发育阶段特征, 让学生明白体育是增强体质让形体更具美感的课程, 从而解除学生的害羞心理, 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在体操单一动作这堂课的讲解时, 笔者为解除女生的害羞心理, 而把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 分开单独训练, 让学过体操的学生做安全员和教练, 这样既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使课堂进入了生本课堂, 又解除了女生的害羞心理, 使她们在没有害羞心理的压力下, 很快掌握了单一的体操要领, 取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引入竞争, 使内向的女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

有些女生是内向的性格, 无论什么体育项目都不愿意参加, 为了敦促这些女生参与体育训练, 笔者设计了竞争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进行比赛。比赛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必须人人努力全力配合, 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样就“逼”那些内向的女生, 能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 发挥自己的潜能, 为自己的团队争得荣誉。这既培养了团队精神, 又把内向的女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促使她们积极参与体育训练。

4.和学生打成一片, 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 平易近人, 和学生打成一片, 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主要做法是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 并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 关心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让学生跟自己成为朋友, 成为知心人, 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体育是一个民族强壮的标志, 是发展竞技之美的摇篮。让学生不断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促进其身心愉悦的有效途径。特色体育 课堂, 兴趣体育课堂, 高效体育课堂是展示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舞台,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 就一定能够创设出更高效、更让学生喜闻乐见、兴趣高涨的体育课堂, 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兴臣.关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 2009 (2) .

[2]汪玮琳, 徐宗昌.试论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

上一篇:畜牧业教学下一篇:分数乘法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