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思维能力(精选11篇)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1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数学课堂也必须从传统的“讲授式”逐渐向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 转变, 而没有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也将无法有效落实。湖北省江陵县资市中学 (简称我校, 下文同) 自2010年起便实施了以“自学加展示”的“1+1”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放在了课改工作的核心地位。数学作为一门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 力的学科, 更应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培养。结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 笔者在学生的数学课堂自学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有意义的探索,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 堂环境, 引导自主学习
1.师生平等互动,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土壤。为了更有效地对数学课堂的学生自学开展指导, 我校成立了“学生自学环节研究”课题组,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发现, 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而不喜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成就感, 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关系。部分教师总是一味地强调让学生大量的做练习, 让学生沦为了被动练习的机器。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 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逆反。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建立的, 教师如果不重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坚持与学生平等交流, 那就无法真正获得学生开展数学自主学习的土壤。只有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觉得可亲、可爱、可信, 教师的要求合理、科学有度, 才能让学生兴奋和愉悦, 从而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是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角色, 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
2.充分利用好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激励是最宝贵且又最廉价的奖赏, 教师要坚持多正面评价和鼓励学生的自学表现。由于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模仿为主, 是由老师带着学, 学生习惯了老师包办。进入中学后要引导学生自学, 意味着让学生改变以前那种习以为常的被动的接受, 向自觉主动的参与进行转变。特别是学生在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初期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 问题, 会偶尔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 这些都需要教师更多地给予激励, 鼓励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的表现和闪光点。学生有时“偷懒”甚至退缩时, 教师也不能轻易降低要求, 或者对学生进行责备, 应更多地理解学生, 为他们营造宽容的自学环境。
3.充分运用“班班通”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多媒体由于演示的直观、具体、形象生动, 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数学情境的导入, 利用多媒体演示不仅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还能营造出浓厚的数学课堂氛围。此外一些传统的教具、学具以及一些实物也应得到数学教师的充分重视, 学生天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些内容的学习, 教师只要将学具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和摆弄, 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激发内部动因, 引 导学生积极融入自学
1. 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美, 打造具有浓厚数学味的课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也是学生发挥个人潜力的“催化剂”, 一个学生只有喜欢数学, 才有可能主动学数学, 才谈得上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 要首先注重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初中阶段, 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抽象、枯燥、乏味。即使在新课程改革之后, 数学的内容及编排也不及其他学科形象和生动。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些, 教师可在教学中注入一定的情感, 形象尽量亲和, 语言表达力求风趣幽默。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数学之美, 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 激起情感的涟漪。例如教学“黄金分割”, 可以引导学生挖掘 :人体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时, 显示出协调美 ;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等于0.618时, 让人觉得匀称美……一番挖掘, 学生兴趣盎然。
2.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天生都有表现欲, 学生通过深入的自学, 通过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侃侃而谈, 可以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自学的热情。教师还应加强对小组内各组员的自学情况, 特别是小组内各组员的参与情况进行适时的过程评价, 对课堂自学开展得深入扎实的小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场, 对他们在开展自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进行推广, 以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美, 打造具有浓厚数学味的课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指导自学方法, 引 导学生有效自学
1. 要重点提高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同时, 要尝试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开始时教师可范读、领读教材的重点部分, 结合学生个别朗读、齐读、默读等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阅读教材。不仅语文要读, 数学也要读 ; 而且由于数学语言精练、严密, 逻辑性强, 读还要更加讲究, 要抓住关键词, 让学生读出数学的特点。
2. 指导学生学会做自学笔记。勤做笔记, 是对自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许多优秀的学生都非常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都备有纠错本, 即把自己平时学习中所犯的重点错误进行整理, 作为今后复习的资料。在自学的过程中, 我们也应指导学生多做笔记, 这些笔记可以直接标注在书上, 可以是自己的不同理解, 可以是自己的疑惑, 也可以是一些新的思路和解法等。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满足于对文字的表面理解, 不进行深入思考探究, 这样的自学是不会有深度的, 学生也不可能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新的生成, 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学的乐趣。
3. 科学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辅导资料。犹如初学走路的婴儿, 如果没有家长的扶助不可能很快学会走路, 同样在学生自学的时候, 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 这些个性化的问题不可能都在小组交流中或是靠教师去一一解决, 因此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初步阶段也离不开一些参考资料的引导。虽然现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负担, 实行一科一辅, 但给学生精心选择少量、合适的辅导用书还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 参考书可以给学生以有效的提醒, 有些参考书对知识点和各种解题方法的归纳也比较全面, 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归纳非常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同时在阅读参考书的过程中, 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悟性, 这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这种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自学能力, 也是农村学生较为缺乏的数学能力之一。特别是学习较为复杂的内容, 教师讲授效果不太好, 学生独立学习又难以完成时, 我们便引导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一般每个大组里面分成两至三个小组, 每两到三个同学为一组开展讨论, 因为面对面的讨论更为实际有效。相对宽松的形式和相互之间的启发, 让学生少了畏惧, 多了兴致, 解决问题也更为主动了。
四、精心设计自学过 程, 把自学能力的培养落 到实处
1. 做好导学案设计, 把自学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去。细节决定成败, 对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断对数学自学课的模式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多年来, 我校通过探索和实践“自学加展示”的“1+1”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将数学课堂的自学环节纳入教研专题进行研究, 初步拟定了切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课堂自学模式, 并以导学案的形式将这些程序和步骤体现出来。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向盘和路线图, 教师对导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具有可操作性,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应体现出充分的导学功能, 结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实际, 要把数学知识问题化, 问题层次化, 引导学生顺着导学案的设计一步一步完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我们一般将每节自学课大致分为六个环节 :①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学案中设计适当的情境导入 ;②用3至5分钟进行新旧知识的链接 (老师作简短点评) ;③由学生独立的阅读教材文本及书中例题, 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④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站立交流, 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对学或群学等多种形式去进行咀嚼。如在基本概念、定理等的教学中, 可引导学生动口,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各种形式的表达 ;对有些解题方法技巧的自学, 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自己动手重新演算, 通过记忆的效果检验学生对方法理解的深度 ;⑤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案 ;⑥由教师有选择性地批改, 对学生犯的典型错误或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提醒, 并安排在下节课上由学生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展示。
细节决定成败, 对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断对数学自学课的模式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2. 培养独立整理知识系统的习惯。系统整理知识, 既要弄清知识的结构, 又要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复习四边形时, 教师可以按图形的识别——画法——性质——计算, 指导学生列表整理, 并口头分析其联系。这样, 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 不仅提高了概括能力, 也较深刻、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 ;理清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了一个知识的网络。
3. 培养学生经常对自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反馈。在每节课结尾, 教师都应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学后反思这个导学案板块,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归纳梳理, 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仔细的再思考。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 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更强。
4. 正确处理好自学与教师辅导的关系。指导学生自学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任不管, 相反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应是一种更紧密地、更高层次地合作。教师应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观察、倾听并给予 自学方法上的指导, 特别是由于学生知识面与理解层次的局限, 教师应在学生自学的环节中不断提示和点拨, 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展现的亮点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都应及时做出点评。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诸如“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指导如何实现个性化”、“自学的效果检测如何高效体现”等问题都是 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2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地理学科的思维体系是与地理学的学科特征紧密联系而形成和产生的。它主要包括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动态的以及立体的地理思维方式。
综合性:地理学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性的思维方法指能够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命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知道应从哪些角度去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事物的特点。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方法:
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范围、界线)
(2)地形:(主要类型、组成、地势、地表形态、分布、成因)
(3)气候:(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特点、温度带、干湿区、成因)
(4)河流、湖泊:(分布、补给、季节变化、水文与水系特 征、成因)
(5)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6)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7)自然资源:
①种类(矿产、土地、水、气候、生物等)
②数量状况
③质量状况
④优势资源
⑤地理分布
⑥制约性资源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社会构成特点:人口状况 ②民族状况 ③宗教、文化、教育、传统等
(2)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均GDP)
②区域在世界或全国的经济地位
③农业(地位、类型、特点、发展条件、分布、农产品)
④工业(地位、类型、发展条件、分布、工业产品)
⑤交通、城市(主要交通方式、分布、特点;首都、主要港口和工业中心等)
(3)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竞争力状况)
①优势(区位、资源、人才、科技、文化、教育、劳动力、资金、基础设施、交通)
②制约性因素(资金、资源、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环境问题等)
3.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综合分析区域内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因素,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联系性:地表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仅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关系。
欧洲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内在联系
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又一显著特征。
在对区域地理现象和成因进行分析时,既能够运用综合对比的方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又能对不同地理事物和问题,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进行科学评价,是地理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比较法是分析和掌握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高考地理考察区域特征的常见命题方式。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①横向对比:即将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②纵向对比:即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③专题对比;对几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
④综合对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有关的地理要素作系统比较和全面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立体性:空间想象和立体思维是地理思维的又一特色,它是由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空间的和立体特征所决定的。
准确地将地理抽象思维与地理形象思维进行转换,也是地理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复习中,应注重充分运用地图、图形、和填图、绘图的方法,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地理立体思维能力。
动态性: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或人文地理事物,都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不断变化。
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洋流的运动、地壳的运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影响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发展的要素及变化规律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地理学要不断研究地理事物变化发展的特点,探索变化发展的规律,并预测未来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在地理学习中应树立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影响地理事物形成和演变的因素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在实践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一)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以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议论,能放开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也和他人一样的有地位、一样的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学习的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佳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三)需要是人基本的本能,需要是一种内驱力。有需要才能有追求,有了对地理事物认知的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内驱力能把学生的心理内部的精神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有效而持久地投入学习。有了这种力量,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去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希望获取知识,希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内在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获取知识,并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尽可能的各种条件,以学生的这种内需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这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学时不要作太多的铺垫,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认知的实际层次,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自然地迁移到新的知识情境当中去。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他们自己聪明才智的条件,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一年来坚持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原则。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老师设计的练习题。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基本不超过15分钟。这种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的方式,其实是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从而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从教学发展的角度看,教学评价的作用并不限于只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有多大,还应该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会出现答错问题的现象,在这时,教师要进行耐心的鼓励、引导、点拨,而不是训斥、否定和惩罚。运用前者,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态度诚恳,由此会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会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运用后者,就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关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价,不仅是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凝聚师生感情的需要。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在今年初一(7)班的实验教学中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课文内容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学习;存疑能力
古语云:“学起于思,恩起于疑。”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而后解疑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意、适当的“存疑”。让学生学有“可疑”,从而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内化。应该一改以往教学弊端,换一种新的思路来引导我们的教学:改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说;改教师的问为学生的疑;改教师的析为学生的思;改学生个体的学为学生小组合作的学;改学生机械地练为学生能动地练;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强化自主的意识让学生自己问;把握训练的兴奋点让学生自己练;拓宽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这样“自主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了。由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教学的导入处存疑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源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有什么用。这主要是因为有些问题设计的没有真实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事实上,由于每个学生智力、基础知识上的差异及生活经验与环境的不同,即使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统一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扼杀,学习的潜能也从中受到抑制,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提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尝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导人,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设计好的导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用重大。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在导课的伊始存疑,设疑布障。在问题的选择和设置上,教师应该提纲挈领,创设一条贯穿教学各环节的问题主线。如在讲授氢氧化钙的一节课上,如何让学生对这种在生活中很难接触的物质产生兴趣,我首先安排了一个小品。小品的内容是两个学生用石灰水刷墙。发现墙不容易干,就用一盆火来烤,而墙壁居然开始“冒汗”了。用火烤是希望把墙壁烤干。可为什么墙壁又开始“冒汗”呢?当时谁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通过对氢氧化钙性质的学习之后,师生一起解决了课前的问题。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在教学各环节和知识的积累过程中不断地接近问题的答案。从而逐步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
二、在教材的非重点处存疑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提问,还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提出好问题。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材的非重点处存疑,实现思维的迁移。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将所有的大小问题都讲个透,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抓住重要内容和重难点来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技能的培养。在突破了重难点后,不妨大胆地留下次要内容不作讲解分析。让学生产生疑问。如在讲述了盐酸的性质之后,我们要学习硫酸的性质。而两者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学生可以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来研究硫酸的化学性质。这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于是,欣然着手去做,这就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他们可运用前面老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依葫芦画瓢,自行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不仅是问题的讲解者,更是问题意识的培养者。当学生再次发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活用”教师提供的有关知识时,这种“活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终生受用的智慧。
三、在教学的结尾处存疑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期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人为地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事实上,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总结处存疑,设置悬念。如在初三化学的绪言中,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节后,不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这两种变化,并考虑它们是否可能同时发生。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铺垫下积极拓展思维空间,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更全面、更深刻、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首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式选择 篇4
一、平台:整合创新的资源, 提升创新的水平
首钢必须从打牢硬件基础转向打造多维平台。平台有多大, 创新的天地就有多大;平台有多高, 创新的起点就有多高。有了创新的平台才能以全球的视野、开放的胸襟, 集合队伍, 整合资源, 高起点地开创自主创新的新局面。
1. 中央研究平台。
首钢要进一步打造好以技术研究院为主导力量的技术创新平台。首钢技术研究院要努力成为真正的国家级技术中心,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 形成统领全集团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高地。技术研究院肩负的决不只是企业的研发任务, 而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国家创新的历史重任。其技术路线要瞄准世界前沿, 引领业界技术创新的大潮。技术研究院不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机构, 而要建成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要利用这个高台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 打通产、学、研联合的通道。把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建在企业, 把企业的高级人才培训班放在高校或科研院所, 把大学的实验室和企业的中试基地铸为一炉。构筑国内一流的产学研的创新联合体, 孵化自主创新成果, 并加速其产业化的进程。中央研究平台要统领集团的研发资源。在体制架构上视情况可以采用两级模式或一体化模式。两级模式为:总公司设中央研究院, 分、子公司下设开发机构。总公司以研究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技术为主, 分、子公司以开发自身所需的产品和工艺技术为主。一体化模式为:中央研究院在分、子公司设若干产品和工艺开发所, 就近为分、子公司服务。
2. 卫星开发平台。
公司的二级开发机构应该打造成为中央研究院的卫星开发平台。二级开发机构不能自成一体, 独立运行, 必须围绕中央研究平台发挥开发功能, 就像卫星一样绕着太阳转, 源源不断地汲取太阳的能量。即便采用二级模式, 机构上独立的开发所也要在业务上接受中央研究院的业务领导, 以形成全集团研发创新工作一盘棋的统一格局。卫星开发平台基于一线生产、技术、产品升级换代和开发的需求, 为分、子公司就近提供最直接的产品和技术开发的整体解决方案。通常, 分、子公司会更倾向于采用二级模式。这样, 卫星平台就可能成为分、子公司的“中央”研发机构。卫星开发平台如能良好地嵌入中央研究平台的能量场中, 其运行成本会有效降低, 其开发功能会大为增强。关键是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要处理得当, 研究和开发的分工界面要划分适当, 近期的生产需求和远期的技术储备要照顾周到。在采用二级模式时, 要强化中央研究院对卫星开发平台的业务领导和技术资源的调控力;在采用一体化模式时, 要强化卫星开发平台对分、子公司的全面及时周到的服务。
3. 地区合作平台。
大企业的产业资源和生产经营机构布局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打造地区合作创新平台也极为重要。一方面, 建设地区合作创新平台可以服务于自身, 特别是当企业在同一地区分布有多个分、子公司和生产经营机构时;另一方面, 打造地区合作创新平台有助于开发利用地区的技术和产业资源。首钢要从战略的高度选择一些不同的地区重点打造地区合作平台。这些地区必须具有相当突出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价值才值得选择。如优惠的产业和技术扶持政策, 密集的智力和人才资源, 关联的产业集群和配套资源, 以及其它各种比较优势等。针对地区优势资源的禀赋特点, 可打造不同特色的地区合作平台, 整合当地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利用当地的优惠扶持政策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可打造地区合作创新平台。针对上游的战略资源和下游的战略客户, 可以着力打造产业链, 建立地区战略合作平台。
4. 项目合作平台。
项目合作是具体的, 也是灵活的。大企业可以通过重大战略项目搭建重要的项目合作平台。重大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项目, 无异于一个顶级的大舞台, 可谓江山多娇, 会吸引众多业界精英和一流机构为之折腰。有一流的干事机会, 不怕没有一流的人才和机构加盟。首钢要充分利用手中的顶级项目, 打造一流的项目合作平台, 为我所用, 借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造一流的技术研发成果。对于国际上的重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首钢要像参与澳洲的熔融还原炼铁项目一样, 保持创新发展的敏感性, 随时相机介入, 以保持技术上的先手。
5. 人才合作平台。
自主创新, 人才为本,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拥有和能动用一大批充满创造力的各类人才。首钢可以在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的平台上, 进而打造一个充满魅力的人才合作平台。基于研究平台和项目合作平台, 公司可以动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批优秀人才, 其中不少年富力强的技术精英有可能沉淀下来。公司的研发人员可以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工作, 接受培训, 从而提高理论和学术修养。这种合作研究相当于为企业开放了一个动态的人才库, 企业可以识才、选才、用才、锻炼人才, 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储才。
通过这些创新平台, 首钢可以创造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 广泛开展国内科技合作, 形成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实施体系。如首钢“十一五”技术创新规划提出的四级合作研发体系:核心层、紧密合作层、合作层、未来合作层。首钢技术研究院为技术创新实施体系的核心层;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唐山钢铁公司为实施体系的紧密结合层, 将与首钢公司联合以曹妃甸钢铁大厂为依托, 建立北方钢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作为对曹妃甸钢铁大厂的技术支撑;合作层的国内外知名院校和公司有: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墨西哥Hyl、英国TWI、法国阿塞洛公司、澳大利亚Hismelt;未来合作层包括德国BFI、瑞典MEFOS等知名机构。
二、品牌:蕴涵创新的活力, 提升创新的价值
品牌是技术实力和企业文化的结晶, 是有形的产品品种和无形的价值蕴涵的合璧。首钢自主创新的动力和目的就在于打造自主品牌。平台为自主创新提供巨大的舞台, 品牌则为自主创新洞开巨大的空间。硬实力和软实力在这里交汇。依靠平台只能整合创新资源, 依靠品牌才能涵容创新活力, 真正实现“为我所用”, 真正体现自主优势。
纵观当今钢材市场, 宝钢是汽车板的龙头, 武钢是电工板的老大, 而不锈钢市场则是太钢的天下。首钢的领地何在?就细分市场而言, 取得船板和宽中厚板市场的绝对主导优势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 首钢必须把市场拉进自己的产业生态圈:必须像冶炼精品钢材一样冶炼“市场”, 冶炼自己的一席领地, 冶炼自己的特有品牌。品牌不能没有技术内涵, 但只有技术创新未必就能成就品牌。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最重要的。品种和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品种把客户放在外边, 品牌则把客户放在里边。所以, 首钢的自主创新一定要在品牌之中做大块文章。精心为下游客户设计, 进行研究开发与创新, 创造附加价值, 长葆品牌的活力与魅力。
用价值流程主导工艺流程。提高产品性能质量或开发新的产品品种靠工艺流程,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最终都是通过工艺流程的变革实现的。品种开发可以贯穿整个工艺流程, 而品牌开发则将涵盖整个产销研链条。基于品牌的自主创新模式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价值流程。首钢在产销研一体化方面已经卓有成效, 今后应该更多地用价值眼光来考量工艺流程, 用长效的价值尺度来考量创新的成果, 用更具创新活力的弹性组织来打造创新队伍。
三、蓝海:释放创新的能量, 提升创新的优势
首钢从普通长材转向高端板材, 已经跳出竞争激烈、充满血腥的红海。与红海相比, 蓝海战略具有迥然不同的四大特点:拓展崭新的市场空间而不陷足于已有的市场泥潭;超越竞争而不参与竞争;创造并获取新需求而不争夺现有需求;创造超值的产品和服务而不囿于价值成本的传统定式。基于蓝海的自主创新模式重点不在谋子, 而在谋势;不在眼前的功利, 而在长远的发展。
技术路线的选择至关重要。前沿技术要紧跟, 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 产品技术要不断创新。在非高炉炼铁技术方面, 首钢积极参与的是HISMELT, 这项技术确有优于COREX和FINEX的地方, 但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和不足。首钢应在前沿跟进的过程中注意比较和改进, 争取成为前沿技术实用化的领跑人。在产品技术方面一定要以客户取向的设计为龙头, 通过在设计源头上的创意和创新, 开创蓝海的价值空间, 扩大客户的需求空间。
首钢要特别注重在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生产线的同时搞好消化吸收再创新, 借以获取战略性技术, 谋求技术制高点。当前首钢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 弱点是缺乏经验, 优势是可以后来居上, 因此必须努力削减后发的弱项, 扩大后发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 宝钢引进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其中有数百项专利使用权和技术秘密。宝钢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在引进一二期关键设备和生产线的基础上实现的。首钢现在相当于面临宝钢当年的情形, 曹妃甸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装备和工艺均为世界一流水平, 这是难得的后发创新的机会, 首钢要争取比宝钢当年做得更好。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 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课堂学生应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为主体,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生本理念的实施中,要强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提升,需要我们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之后,发现明显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与思维,让学生能学会学。
一、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思维导图
英语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写就了《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认为以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的图形技术是能够打开人类的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因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改进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思维方式。就学科学习而言,思维导图是依据一个中心主题并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向四周放射关联,并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思维的过程和可视化的结果。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我们在学生学会单词之后,主要是在一定的语篇情境中引导学生识记单词、词组并理解其运用中获得语法知识,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内容的学习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能够前后关联,能够在不断强化、理解和运用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就拿我们小学英语高年级的教材来说,我们的学习主要是以语篇阅读为主,篇章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教材上也有图片和一定的故事情境,但是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方面还是不够的,也就是多是零碎的知识点,如果我们还是以往那样先单词学习,后从词到句逐一解析,便缺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得学生缺少思考和运用语言的机会。采用反射性的思维导图,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使得学生保持注意状态,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中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自我整理知识和能力,从而能够自主学习,形成学习方法。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重在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能动学习的能力。运用并巧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
1.在单词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英语是一门语言运用学科,而单词是学生深入有效学习英语的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基本单词、词组的识记和运用能力。如在在学习和复习新单词的时候,巧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会让学生对一类单词或者一些相近单词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如在四(下)Unit 5 《Seasons》教学中,以Its a warm day today, isnt it?导入,然后让学生看教材的插图,理解“warm”的含义。从这个单词为中心,我们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回去并补全季节以及相对应的特点和我们的生活相关的一些单词,引导学生将不同思维串连起来,由此及彼产生联想,从而不但巩固了一些单词,也能将本单元中要学的新单词串起来。
可见,在单词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联想到更多的词汇;不仅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还能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能力。
2.在语法教学时应用思维导图。语法是学好英语必须弄清楚的知识点,以往我们教学就遇到的语法现象去讲,缺少前后联系,或是联系了而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去完善树形图,如三年级(下)Unit 6 What time is it? 中its time 的用法。可以在学生初步学习这一语法之后,画好树形图,让学生说说Its time to (for)——等句子,构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再如在5A Unit 2学习中,让学生回答问题:Where is the mouse now?之后,将Where is(are)、Where was(were)以及人称变化和时态变化融入进来,让充分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获得这一语法点的深入理解。
3.在语篇阅读中运行思维导图。语篇是高年级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语篇的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形成整体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如在5B Unit 3 Asking the way学习中,在帮助学生解决新单词、词组掌握之后,可在黑板上画出笑脸图形,在嘴巴位置写上“way”单词,因为问路是本课的中心主题,然后在笑脸两侧画上手,左手写“ask”,右手写“show”,然后,让学生去结合语篇内容补全内容,从而提纲挈领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准确提取信息的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小小的迷你城市,将电影院、医院、学校、公园等场所,以及道路等都表示出来,让学生运用句型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参与热情,增强自主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能够将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和系统化,能让学生在愉悦和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学习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邱玉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14(10).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6
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呢?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物理问题中分析提炼出他们的共性,即异中求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让学生具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问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区别,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批判性地分析;让学生批判性地接受。这既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对路了,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在习题的教学中,这样做学生在面对纷繁变化的条件时,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发展规律,从容不迫地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力的分解的教学过程中,求图1中悬挂的重物对水平杆的拉力和对细线对悬点拉力,求图2中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求图3中小球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和对细绳的拉力。虽然是不同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对题目的分析知,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可以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重力来求。二是画出它们的受力分析图,比一比、看一看,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三个分解力的示意图实际上是一个图,即图4所示。然后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些习题的条件是不同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但我们引导学生从不同之中找到它们的共性,归纳总结,批判性地接受它们的共性,可产生有效的思维结果。当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会很快地解决。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异中求同的思维品质,遇到新问题,学生才能从复杂的场景和变化的条件中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的东西,相机捕捉准确的信息,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快速地解决问题,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准确率和自主学习效率,又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即让学生能从相近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中,或者相近的物理问题的处理中,体会它们相同之中的不同,理清存在模棱两可的地方,挖掘它们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对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克服思维定势和思维的片面性,培养思维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很好的效果。物理知识点在问题中的表象许多时候是相近的,实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学生在自主处理这些问题时,感觉自己就是按照老师课堂的讲解方法去做的,怎么一做就错呢?很想不通。究其原因是他们仅掌握知识的表面,没有进行更深的挖掘,不知怎样去挖掘,形成了思维定势,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假思索、生搬硬套,导致出现错误。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思维品质对这种现象的克服很有效果。我每次讲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总会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放在桌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桌面的支持力。问其原因,他们认为这两个力等大、共线、反向,符合牛顿第三定律。我知道学生没有深入挖掘,就从支持力和重力的本质方面去引导,辨析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再把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比较。学生很快得出正确的结果,意识到把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混淆了,并且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更深入了。很多物理问题都存在这种情况,只要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同中求异、求同存异的思维品质,就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新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注意求异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求异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要注意方法。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既要扮演“教”的角色,又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新内容,扮演“学”的角色。教师要集教和学这两种身份于一身,力求在求异思维上与学生“同频”,产生“共振”。其次,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分析法的培养。物理问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只有将他们加以比较甄别,才能掌握他们的不同之处。例如讲到电场强度的表达式E=F/q时,我们可以与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a=F/m比较,比较分子,都与力F有关,所以这两个物理量都是矢量。再比较分母q和m, 这两个物理量同为标量,但电荷有两种,在电场中同一点两种电荷受力方向不一样,所以电场强度E的方向不能由力的方向决定,应该对它的方向作出特殊规定。这样对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我们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注意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归纳总结问题的相同的方面,又归纳总结问题不同的方面。这样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才能形成有效认知规律,特别是在物理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否则学生只会成为做题机器,而且毫无效果。只有会归纳,学生才能形成有效的经验,才能提高他们的求异思维品质。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7
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涉及各个方面, 它是政府资源与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企业自身资源因素和社会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无论是在产业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方面, 还是在促进产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中, 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是企业认识了解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明确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之后, 可以更好地运用和发挥已有的优势, 弥补不足。对于本研究来讲,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 既可以发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规律性问题, 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评价工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进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首要问题。
2 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设置原则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它既要体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 又要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真实现状, 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在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要体现科学性原则, 即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及其本质特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既要对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又要对发展的潜力进行评价。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科学合理, 并符合广西制糖企业的实情。
(2) 全面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需涉及制糖产业的各个环节, 综合考虑各个方面。而且指标设计过程中, 也要综合考虑影响制糖产业绩效的各个因素。既要包含客观性量化评价指标, 也要包括以公众满意度为主的主观性评价指标, 从而多层面、全方位地对制糖产业绩效予以客观评价。
(3)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并非纯理论研究, 更注重的应是其实践指导性。这要求各项指标应该具有实际可测量性, 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准确性、实际性。若统计资料与数据难以收集, 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各项功能也即化为空谈。
3 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设置的方法
关键绩效指标是指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及分析, 用以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本文就是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方法 (KPI) 对广西制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得出关键指标, 其可以分为自主创新资源指标、活力评价指标、产出能力指标、环境指标。
3.1 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与原因分析
3.1.1 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
基于对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多目标性的原则把影响和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多种因素分成3个层次, 构建了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目标评价体系结构。目标层就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主因素层包括:资源创新、活力评价、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环境4个方面。
(1) 资源创新指标。
这一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 主要反映某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详细指标有: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数、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产品销售收入。
(2) 活力评价指标。
制糖产业的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R&D活动项目、科技活动等几个方面, 其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R&D经费投入强度、R&D支出后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比重、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3) 创新产出能力指标。
从自主创新的创新产品销售和专利申请量两个大的方面精选6个评价指标, 分别是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专利申请量、应用技术占全国应用技术的比重、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等。
(4) 技术创新环境指标。
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指标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详细指标有政府科技三项费、技术创新中的金融机构贷款、用国家支持和认定技术中心数、市场竞争程度、广西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3.1.2 关键指标选取的原因分析
(1) 自主创新产业资源。
广西制糖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是由其资源投入直接决定的, 当然, 这种资源投入是以广西制糖产业为主体的投入。在同样的条件下, 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越大, 其产出就会越大。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 它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
经济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的大小, 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此外, 资源投入还包括非R&D投入。非R&D 投入主要反映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技术更新提高的能力。
(2) 创新活力评价。
企业的R&D能力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和前提。通过测度R&D, 可以分别衡量企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R&D能力可由创新资源投入与配置的结果来表示, 反映的是研发的成果;对引进技术而言, 可以用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能力作为创新R&D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获得专利是创新研发的重要成果, 用专利量指标衡量创新研发能力已被广泛接受。
(3) 创新产出能力。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产出突出显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组合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 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现实、最重要的指标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产出包括技术水平、创新速度和综合经济效率三个方面。技术水平是反映技术创新成果对技术进步和产品先进性的促进程度。创新速度是指技术开发和应用时间。综合经济效率是指技术创新成果所形成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积累能力, 衡量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有产品市场占有率、生产率、新产品产值率等。
(4) 自主创新产业环境。
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详细指标有: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广西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金融机构支持。
3.2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法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在结合理论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选取出现频率次数较多的指标, 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 从资源、活力、产出能力、环境四个维度出发, 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 8个二级指标, 以此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完善。据以上的思路, 各模块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3.3 广西制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测定
广西制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构成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技成果最终能否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产生经济价值, 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企业技术创新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品应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包含着研究开始的投入、设计、生产、产出、营销的集合过程, 并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具有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所以, 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应从多个方面进行测量。
(1) 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资源指标
①R&D人员投入强度。这一强度指标用素质对数量进行加权进行计算。
R&D人员素质与数量强度=R&D 人员素质与数量/企业人员总数
R&D人员素质与数量=具备某种素质的研究开发人员总数×该类研究开发人员素质权重/所有研究人员素质权重。
②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2) 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活力评价指标
R&D投入强度。R&D指为了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是人们不断探索、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
R&D投入强度= (R&D经费+技术开发经费) /销售收入
(3) 广西制糖产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指标
①专利拥有数。
R&D的重要成果是专利。专利拥有数是衡量R&D能力的有效指标。
②新产品产值。
新产品产值是指新产品首次市场销售, 实现的市场价值。统计每年的新产品销售额。
③新产品产值率。
新产品产值率=企业新产品产值/企业总产值。
④新产品产值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新产品产值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新产品产值/总销售额
⑤收益性产出能力。
是反映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的销售收入。一是新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创造的新增销售收入, 二是技术销售给企业带来的技术贸易收入。
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销售收入/企业全部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收益率=新产品净利润/新产品销售收入
(4) 自主创新环境指标
企业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本企业某种商品销售量/该种商品市场销售总量) ×100%
4 结 论
广西制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本文尝试引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来进行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 试图开辟广西制糖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的一条新路子。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体系是涉及全组织的管理体系, 各企业都有其管理的特殊性, 因而也就有其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 可以对广西制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正确的综合评价, 从而找出制约制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 使得广西制糖产业能改善这些因素, 抓住时代契机, 使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314, 340.
[2]陈宝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6, 6 (11) .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8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更新快、技术应用广泛的自然学科, 它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 为培养创新型学生提供了极好的载体.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思维。因此, 本文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方面谈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员兴趣, 增强自主思考能力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电路的应用能力, 纯理论、全说教的教法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 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就低, 所以讲完理论知识后, 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电子作品, 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生每完成一步制作, 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使他们有一种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电工电子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情景, 让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讲述单稳触发器应用课中, 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思考题:如何控制楼梯的走廊灯。学生们积极地想办法, 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总结声控或双开关控制等, 然后教师借着学生的话顺势引出学习内容:单稳触发器控制电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听后很感兴趣, 便主动、积极地用单稳触发器设计走廊灯电路, 并想出各种可能电路所出现的现象及优缺点。学生想到了会很自然的总结自己的想法变成自己的语言讲给老师听, 同时对没有想出来的同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他们会更加仔细的阅读课本慢慢体会每一个知识点。这个教学情景和实际生活的例子紧密结合, 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又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比如可以用演示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电流的实际方向时, 可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看见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的方向。课程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 某些规律学习者难以捕捉, 同时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加以阐述, 例如, 在讲解电路的过渡过程时, 虽然在理论上说明了过渡过程的产生和电路暂态响应, 但是, 实际电路中响应是否和理论分析符合, 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我们利用EDA技术, 选择形象直观的Electronics Workbench和Pspice软件, 将EDA方法引入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中。理论教学中, 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 调用事先建立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 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学生喜欢看, 又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EDA技术引入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中后, 明显改善了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 计算机仿真的应用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仿真实验, 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 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从实际出发, 打造过硬本领
学与用的密不可分的。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电工电子是最为有效的。我们培养学生是以专业需求为依据的。学生要想学到更多最新的技术和相关的技能, 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有效的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是必不可少的。我校作为交通类的学校, 汽车是主要的研究对象。那么, 讲授电工电子课程的时候应更多的结合汽车方面的例子, 比如:在介绍电容器的时候, 可以引出汽车上的转向闪烁灯;在介绍霍尔效应的时候, 可以介绍它在汽车传感器上的重要应用;在介绍模拟电子的时候, 可以介绍它在汽车的传感器上的重要的应用;在介绍数字电子的时候, 可以简单引出微型电子计算机 (E C U) 在汽车上的应用等等。这些例子对于专业老师讲起来比比皆是, 但对学生却是新鲜的。慢慢地引导, 带领他们入门, 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本学科的学习, 同时也为将要开设的汽车电气方面的专业课程打下了基础, 使学生以后学起来不再那么陌生。学与用的结合, 使学员从课本中走出来, 主动去寻找知识的扩展点, 从而达到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员集体创新思维能力
培根说:“假如你我每人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仍然每人只有一个苹果, 但假如每人各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在课堂上学生的性格、基础不同, 如果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切磋交流, 就可以解开思维的“死结”互相借鉴、互相鼓励、互通有无,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电子部分的教学中,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来达到所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例如:就“抢答器”设计出一个题, 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大家可以分工, 也可以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交流的形式自由多样, 可以自己提出看法, 也可以讨价他人发言, 同时也可请求他人帮助。最后, 学生根据思考、讨论、修改最终定下一套本组方案。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课本内容, 使学生在共同参与、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中不知不觉的培养和提高选择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 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员团队合作精神, 为以后更好的投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9
一、日韩汽车产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路径的跃迁机制
技术追赶理论认为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前者没有核心技术, 因此首先需要选择“引进消化吸收—模仿改进创新—自主创新”的一个反向积累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这一理论已被日本、韩国的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发展实践所证实。
1.政府对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扶植
日本政府给予汽车企业贷款和税收方面优惠政策,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 并且鼓励企业出口创汇, 开拓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这些政策使得日本汽车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始终没有屈从于外国企业的控制。韩国政府通过各种补贴和优惠措施, 降低本国汽车生产成本, 鼓励本国汽车出口。在韩国实现自主创新期间, 企业依靠政府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 通过技术引进和坚持不懈的国产化, 发展独立、完整的民族汽车产业体系, 实现了产业的技术跨越。
2.技术引进和本国技术革新相结合
日本、韩国的汽车企业均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反求工程”, 将技术引进和本国技术革新相结合, 进而实现产业的跨越。日本汽车企业的创新不只局限于技术方面, 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 由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精益生产”和“看板生产”方式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学习的楷模。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韩国汽车产业把产品开发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强调要开发出韩国自己的轿车, 韩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腾飞, 完成了从纯技术进口国到向国外厂商发放技术许可证的技术出口国的蜕变。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说明, 后进国家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恰恰就是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开发。技术学习的自主性决定了技术学习的强度, 从而决定能力的发展, 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3.大力发展零部件产业、加大科研投入
日本和韩国都认识到汽车相关产业尤其是零部件业对整车自主开发的重要性。日本政府将汽车零配件生产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在银行给特定机械工业贷款总额中, 给汽车零配件产业的贷款占了相当大比重。韩国颁布法律限制整车及零部件进口, 对汽车生产所需但国内尚不能生产的设备零件才允许限量进口。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的成功, 与不断的大量研发投入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科研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上升至4.5%—6.0%。以韩国的现代汽车为例, 为争取在研制新型汽车方面获得突破, 自1995年至2000年, 现代公司投资50多亿美元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二、我国汽车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分析
1.技术引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路径上看, 在坚持“以市场换技术”思路下中国多数本土的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都选择了合资战略。随着外资的大规模进入, 我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至2009年, 汽车销售数量达到1364.48万辆, 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 成为汽车大国。但就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来看, 合资企业并没有显著地提升自己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合资企业在观念上将技术引进单纯地看作是提高产能的手段而非技术创新的基础。由于散件进口组装风险小, 生产周期短, 见效快, 合资企业热衷于CKD (全散件组装) 生产方式, 致使我国的整车工业成为外资企业的“装配工厂”。完全依靠技术引进的方式, 加剧了自主开发能力的萎缩, 使得中国企业对外国产品技术形成了路径依赖, 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汽车关键零部件业的发展。因此, 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汽车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就必须持续地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2.引进式创新阶段
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过技术引进阶段后, 开始向引进式创新阶段跨越。随着专业开发公司共享平台的建立, 自主开发企业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设计新款车型。外资企业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汽车专业人才, 包括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才被后起的自主开发企业所聘用, 并将其在合资企业接受的培训和积累的知识经验转移到自主开发企业。合资企业在中国主要关注中高端市场, 自主开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时普遍选择了被跨国公司忽视的低端利基市场作为进入的突破口。针对合资企业在主流市场采用的高价格、高利润策略, 自主开发企业多数选择经济型轿车利基市场, 利用低成本、低价格和较好的外观设计先进入低端市场, 避免在发展初期与跨国公司的正面冲突, 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积累了企业技术研发资金, 为进一步的市场拓展和技术能力成长创造条件。
3.自主创新阶段
我国汽车自主开发企业依靠自身的吸收能力, 通过引进式创新拥有了自主品牌, 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发能力。随着实力的增加, 扩大研发投入, 逐步掌握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技术, 努力进行企业自主创新。以沈阳华晨汽车集团自主创新经验为例, 华晨于2006年推出1.8T汽油发动机, 我国第一次有了一颗与国际领先技术同步的涡轮增压技术的“中国心”。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华晨集团坚持高起点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 也为华晨后续发展提供了自己的动力匹配, 增加了产品的延展性, 提高了品牌形象, 拓宽了发展潜力, 标志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开始逐步掌握汽车核心的技术资源。中国的汽车自主开发企业起步时选择的都是从低端汽车市场切入, 当然这符合当时我国自主开发企业的实际情况, 也为企业提供了研发和后续发展的宝贵资金, 但低端的市场定位无力支撑自主品牌的持续成长。
三、汽车产业整体自主创新战略选择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应加大力量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扶植力度
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植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应把鼓励和支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 及时推出并实施一系列实质性的政策, 为汽车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促使汽车企业尽快形成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应该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等杠杆去引导。对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的企业, 应在融资、税费征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 支持自主品牌研发。
2.增强汽车相关产业的协同效应
产业的关联度已经成为研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 现代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绝不是独立于汽车产业本身, 只有通过汽车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 才能使汽车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直接能够带动电子、轻工、化工、机械、橡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基础, 整车技术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都依赖零部件产业水平的提升。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产业规模和水平的竞争。零部件企业的生存, 又依赖于各整车企业长期、稳定的采购合同。我国汽车产业必须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开发道路, 如果不能在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提升方面取得突破, 整车开发将举步维艰。由单一产品和目标市场向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客户和目标市场转型, 最终实现企业国际化的目标。
3.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和建立人才激励制度
国际成功的经验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 都证明了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力度严重影响着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和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汽车企业必须消除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 加大科研开发费用, 提高研发在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自主创新的研发人才是创新知识的载体和创新的决定因素。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政府和企业应尽快完善支持自主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 形成激励人才、保护人才的和谐环境, 激发自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提升企业自主学习能力
汽车品牌和企业声誉是消费者选择汽车产品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一个企业能否参与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 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我国汽车企业应不断开发新的自主品牌, 并不断提升已有自主品牌的价值, 使已有低端品牌的性能逐渐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企业的关键技术能力必须是内生的, 组织的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只能通过学习获得, 组织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和学习积累技术能力。如果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学习能力, 只能被动地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即使企业拥有了自主品牌, 如果不结合技术学习, 也无法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和持续的竞争能力, 只能是有产权、无知识的“空心”品牌。
5.实施联盟战略, 组建虚拟企业
合作式竞争已成为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在世界范围内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结盟, 形成资源共有、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并利用彼此间的有效合作, 共创竞争优势。汽车企业应该寻求较高层次的战略联盟, 例如组建虚拟汽车企业。虚拟汽车企业是一种将外部资源与本企业资源相结合的跨越空间的功能整合式经营方式。我国汽车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 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多个企业同时建立特定的, 以利益、信息为纽带的联合协作关系, 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功能上去, 确保企业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晓波, 许冠南, 刘慧.全球化下的二次创新战略[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 (12) .
[2]路风, 封凯栋.为什么自主开发是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以日韩两国汽车工发展经验为例[J].中国软科学, 2004 (4) .
[3]邵剑兵, 刘力钢, 王晓辉.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企业战略使命陈述实证性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 2008 (5) .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79-02
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护生运用元认知和客观人力、物力资源高质量地获取和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研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尽管思维导图在其他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护理教学中相关报道还不多。思维导图是运用形象思维构建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的图示化的学习方法,本研究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观察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成都大学医护学院2011级全日制三年护理专科学生,普通高考入学,二年级第二学期,随机选取30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22岁,平均年龄21.30岁。自愿填写两轮《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
2.研究方法。(1)“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的培训。课前对实验组人员进行培训,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了解“思维导图”的背景、起源、概念、意义和制图方法,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2)绘制儿科护理学思维导图。①确立绘制重点。根据《儿科护理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绘制思维导图。本学科涵盖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及疾病护理四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儿科护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学生把握的学科概貌。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监测指标是学科重点;儿童保健部分的婴儿喂养,特别是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中的奶量的计算是重点;疾病预防部分中预防接种,特别是基础免疫是重点;疾病护理部分儿科“四大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肺炎、小儿腹泻)是学科重点;新生儿疾病、胎儿血液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是学生首次接触又相对陌生的内容,同时也是本学科的难点,需要更多地关注。通过有针对性的绘制学科整体思维导图、重点章节和新病种的详细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本学科的整体框架和重难点。②案例选择。儿科“四大病”是《儿科护理学》疾病护理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对儿童身体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病种,也是常见病、多发病,另外循环系统中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影响儿童生命质量的疾病。据此,在案例选择上,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五份教学病例,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各一份,要求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每张导图要呈现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拟定护理计划的整个思维过程。绘制导图后学生要经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阶段,不断改进、完善思维导图。案例选择的目的是通过绘制重点病种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用临床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促进头脑风暴的产生。(3)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林毅、姜安丽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要求实验组的护生在干预前、干预后分两次填写该量表。此量表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构成,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包含10项条目、信息能力包含11项条目、学习合作能力含有7项条目,共计28项条目,采用Likert 5點计分法,每题的分值范围为1~5分,总分为28~140分,分值越高说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好。总量表Cronbach'sα为0.86。
3.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应用统计描述、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干预前、干预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
干预后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得分及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征。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博赞创立的,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和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将大脑抽象的思维过程用形象的图像和文字记录下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大脑的创造潜能。“思维导图”以节点来代表一个概念、观点或想法,并以线段或弧线来连接它们,从而显示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相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于图形中央;②主题的主干呈分支状从中央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由此产生联想的连接线上的关键词构成,次主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上一层次相连;④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它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构化,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能有效地提高护生利用元认知建构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2.“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表1显示:护生思维导图教学法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比,其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信息能力与学习合作能力变化更为显著(P<0.01),这说明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学生绘制《儿科护理学》整体的重点、难点思维导图,能直观地再现《儿科护理学》的知识体系,能有效的把握本学科的整体架构与学科特点。通过绘制重点病种案例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如病理、生理、药理知识,与儿科临床的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所学的新旧知识相互结合、融会贯通,并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为进入临床实习做好知识、思维、能力的储备与过渡。在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甚至争论,在这个思维碰触的氛围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不断地激发与拓展,加深了新旧知识的融合,提高了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也懂得了合作沟通的意义,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遇到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时,需要查阅资料和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这大大调动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护生受益终身。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儿科护理学》的知识体系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绘制《儿科护理学》相关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整理知识,建立起知识网络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同时,此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可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尽管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很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课时数少,学科内容多,学生对相关内容把握不够深入,加之仅选择性地绘制部分章节的思维导图,所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略显肤浅,知识点的链接有待提高,这是以后教学工作应该加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林毅.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8-130.
[2]易红,王晓茜,等.“思维导图”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2):93-95.
[3]姜安丽,林毅.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8-130.
[4]托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
自主选择思维能力 篇11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多给学生“想”的机会
1. 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 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 我引导学生思考, 并启发学生提出猜想: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再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 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得更深刻。
2. 充分的思考
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 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自己提出问题思考: (1) 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 (2) 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就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 从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教学过程, 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 (1) 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 通过旧知获取新知; (2) 动手操作、实验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 (3) 认真观察、比较, 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 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 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 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 怎样想就怎样说, 说错了再重说, 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表达。其次, 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 锻炼学生去说。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 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 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为什么这样理解, 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 其他同学可能听得比平时认真, 说的学生和听的学生同时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 不同的收获。
三、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 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集中注意力。
四、多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教学中,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探索新知, 学生感受最深, 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 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 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 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 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的途径。
总之, 教师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 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 去发现和创新,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充分发挥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教之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使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那么,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摘要:教师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 让学生通过多想、多说、多动手实践, 多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充分发挥和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教之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使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的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思维,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