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思索能力

2024-09-28

自主思索能力(共5篇)

自主思索能力 篇1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对数字以及计算方式的运用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数学惯性思考力。小学数学的不断学习,则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逐渐过渡阶段,是由具象思维转向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具备自主思索能力以适应这一变化。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自主思索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进行数学学习行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数学学习是一种长期行为,如果从一开始没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很难在数学中投入,好成绩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可以将课堂氛围营造得轻松有趣味,通过教学方式的变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今日我当家”这节课为例,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以下相关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打造与现实相一致的生活场景,比如,买菜、买日用品等日常现象, 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况下运用学到的加减法知识来买东西,算价钱,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达到生活与数学相互联系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其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有利于之后数学教学的开展。

二、锻炼创新思维

创新,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理解力,举一隅以三隅反,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创新集兴趣与能力于一身,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规律,这也正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以“一分钟能干什么”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新、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罗列几件事情,让其在一分钟内做更多的事,比如,烤面包需要三十秒钟,扫地需要三十秒钟,洗衣机甩干衣服需要五十秒钟,倒水需要十秒钟,拿书需要十秒钟,开窗通风需要三十秒钟,然后让学生随意将这些事情组合,使其在一分钟内做的事情最多。由于教师所提供的事情是学生每天都会经历的, 学生方便着手,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而且由于事情的组合有很多种,运用不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锻炼思维深刻性

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掌握数学原理的过程。数学的表现方式各种各样,但其运用的原理往往是不变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让学生看到数学问题的实质,在做题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对于此阶段学生思维深刻性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学习“较重”这一课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顺向思维中思考题目,还要适当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以锻炼其思维的深刻性。一般的“较重”题目多改变重量的单位或者数字大小,而较重对象不变,这种模式已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思维,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较重对象而重量单位和数字都不变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于较重问题的掌握情况,由于固定思维的禁锢,学生很可能在一开始无法反应过来,这时候教师不要忙着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和检验找出自己回答的错误之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还有助于其养成检查自己给出答案的好习惯,这也会在其日后的数学学习中给予其有利的帮助。

四、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在任何领域都不可或缺,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过程,这期间会有挫折,学生难免会有懈怠,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教导和引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快乐学习数学。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在钻研数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数学难题的故事,让他们知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连大数学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勇敢地去面对困难, 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学生也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通过讲述数学家的经历,可以和数学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纳,也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数学学习与数学家相互影射,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这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也是有重大影响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能力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今天,教师是一道桥梁,是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教师所应注重的不再是手把手教学,而应注重引导,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告知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得到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这是广大教师应倾力做到的。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在这一阶段,要着重注意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固有思维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索能力,从而建立严密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思索能力,自主学习

对低年级口算能力的思索 篇2

低年级基本口算的重点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基本口算要天天练,单项计算要重点练,对学生不易掌握或易错之处要突出练。其练习题的编排,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和形成技巧的这样的顺序进行,训练的方式主要是视算和听算。

1.20以内的加法。作为口算的初级阶段,常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来进行计算和训练。口诀法其实是凑十法逐步提高要求,最后达到脱口而出,使之口诀化。例如6+9=6+4+5=10+5=15(凑十法),熟练后即成口诀6+9=15(口诀法),话说回来,加法口诀还是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不要死记硬背。

2.20以内的减法。其中退位减法是难点,其口算方法有:(1)倒数法。(2)逆算法,即通过想加法来做减法,此法思维过程较简洁,只要熟练地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那么相应的减法很快就可以求出得数。(3)破十法,用被减数的十位数,光减去减数,再加上被减数的个位数即得差,(4)连减法,其关键是把减数分解成两个数,其中的一个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相同。(5)退十加补法,此处的“补”指“补数”,若两数之和等于10,则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口算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如能口算时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最佳方法,口算速度就能大大提高,正确率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自主思索能力 篇3

一、职业高中和自主学习的概念

1. 职业高中

职业高中是新型的中等职业技能院校. 职业高中主要在于文化课的教学上, 在职业技能教学上侧重理论. 职业高中几个重要特点: ( 1) 实践性, 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2) 职业性, 职业高中主要以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方向为导向, 和用人单位有一定的关联性, 根据市场和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 ( 3) 区域性, 职高学生大部分是本地或者附近区域的, 学期满后也是在当地或者就近就业工作[1].

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自我独立开展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前有一定的自我安排和选择; 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修正, 反馈, 评价; 在学习活动完成后, 有自觉性的进行深入关联的学习和补充. 自主学习有着很强的自我调节性、能动性, 有效性. 从学生的角度看,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的选择和调节控制, 是具有自主性的. 教师培养的自学能力就是如此从教师的角度看, 是在教育的目标指导下, 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是根据教和学的两个主体, 按照不同的情况, 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职高学生物理的自学的教学方法

1. 实现学生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 知识水平等方面考虑, 提供有趣丰富的课题材料, 设置直观鲜明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欲望, 开动学生的物理思维, 从而让其发现问题并指出和解决问题[2]. 如, 物理学中的惯性现象,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水杯上面放置一模板, 木板上面放一粉笔, 让学生迅速的弹出木板, 而粉笔则原位的掉入杯中, 而没有随木板一起弹走.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究欲望, 而教师可以适时的进行教学指导和理论的分析, 同时对学生适时的鼓励和表扬. 物理课堂应该是个自主、宽松、规则、有趣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开放和学习主动性.

2. 打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学生的各方面是参差不齐的, 从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得合理科学的分配. 主要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而不是教师的一味的讲解. 应该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实验. 从学生出发, 进行互动式的讨论, 达到学生和学生, 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的方式, 课堂实验演示可以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 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从教师出发, 应该分层次的进行教学, 因为学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 教师在“教”上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 安排其学习目标和内容. 教师应侧重学生的学习性、思维性、主动性, 对于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一定要有刚性要求,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

3. 实现多媒体教学的自主学习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提升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因为, 物理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 对于在多媒体的显示, 可以有更直观, 更具体的情景, 并且具有不同知识的汇总对比,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目的兴趣和乐趣, 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3]. 教师应该运用网络资源做好: ( 1) 物理教学的资源汇总,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把发现的问题可以去找相关的内容. 可以汇集物理知识点相关的图形、影像、有趣的现象视频. ( 2) 实现网络学习交流, 在此教师只是教学的指导者, 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讨论交流, 可以有力的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实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

总之,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重要能力所在, 职高的物理教学就是实现教书和学生在课堂、课后的有机互动. 课堂上让学生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试验、谈论、分析、讲解一体的模式, 进行多媒体等网络形式教学的开展, 联系学生的实际, 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性, 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动机; 课后积极与学生探讨、交流、评价, 提高学生课后的预习和复习的自主性.

摘要:新时期和新形势下, 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和新课改的深入, 职业高中教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应该有所转变, 着重在于学生的“学”在方式上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能力.论文对目前职业高中的物理科目教学来探讨, 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和学的质量, 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职业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些方法[J].物理学习.2009 (5) :55-57.

[2]于秀丽.高职物理自主学习策略探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6) :105-106.

初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思索 篇4

1 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作用

1.1 认知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懵懵懂懂的年纪, 而教师就是学生正确的引路人, 在学生不知该怎么进行锻炼的时候, 教师应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去帮助他们, 还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进行自我锻炼的价值与意义,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自我锻炼意识[1]。初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是个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 而且体质也得到了增强。

1.2 运用能力

只有自身亲自实践才是提高运用能力的关键因素, 没有知识的基础是不存在的, 要想发展初中学生的运用能力, 它必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为以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去, 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空出的时间, 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 自由支配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另外, 教师可以针对初中学生各不相同的情况, 布置符合个人特点的课后练习, 利用课内外时间相结合的特点来给予学生一个积极锻炼的机会, 进而提高初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3 自制能力

人的自制能力一般都是取决于自身的思想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比如, 最实际的方式就是坚持每天早上都要慢跑3 km。不论天气如何都要坚持,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得到磨练, 从一开始的新鲜到讨厌, 每天都去做自己心里不愿意做的事情, 久而久之对于这样的事情, 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习惯。只要愿意去坚持, 一份心中的苦差事也会成为美差, 身体越来越健康, 生活的态度也在逐渐的改变, 同时意志得到了磨练, 自制力也得到了提高。

2 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途径

2.1 意识层面

要想让初中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得以提高, 就必须要让学生的观念得以转变, 并且在他们的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所谓自学能力,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积极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要重视自我锻炼, 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认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初中学生对于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晰明了, 教师应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从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2.2 行为层面

初中学生要通过经常性的锻炼来加深体育锻炼的目的, 作用的认识, 进而就能强化初中学生锻炼的动机, 坚定锻炼的信念。初中学生要有计划的去练习, 在此基础上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并使这种行为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把体育发展的生活化、现代化, 有助于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同时也使人类的智力和认知的能力得到了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形态、心理健康的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自我体育锻炼是初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培养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学生无限的自我发展, 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锻炼, 获得快乐, 就要努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2]。

3 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策略

3.1 培养锻炼习惯, 正确科学锻炼

初中学生要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就目前情况来看, 只有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是有着直接兴趣的, 还有部分学生就只是有着间接兴趣。前者是积极主动地, 对体育本身感兴趣, 可以从事一切身体活动, 而后者则是被动的, 仅仅是为了体育课的学习成绩而感兴趣。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叛逆的行为, 不容易控制, 只能通过学校制度的保证, 才能对学生的外在进行直接性的刺激, 强制性地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久而久之, 初中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在实践中寻找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初中阶段, 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运动素质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课上。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也有着不同, 最好是按照同学们的兴趣来进行分组, 再由其中一组学生来设计要锻炼的方案, 然后带领其余各组学生一起进行锻炼, 教师对练习过程进行指导, 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锻炼, 课后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 组织等等进行点评从而得到提高。例如:变速跑、等距间歇跑[3]。关于中间休息的时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不能长时间的休息, 不然效果就不会很明显。通过长时间的实践, 这种可以向学生推广这种锻炼的形式, 这一基本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的同时还可以创新出一系列新的锻炼方法, 来进行科学的锻炼。

3.2 设置多种渠道, 丰富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的方式有很多, 活动的范围也很广, 但如果是在校园进行, 就必须要有所选择。我们可以结合学习场地、器材的特点, 选择简单易学的, 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来进行教学、锻炼。比如, 山地车模块、越野模块、轮滑模块等等[4]。这些模块和休闲体育都是紧密相关的, 而且这些内容也都需要学生走出校园, 面对自然, 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很浓厚, 也能很好的展示自我, 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并将这种感受带到其他项目中去, 可以更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

结合传统竞技体育内容, 展开体育锻炼。像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跑步等内容, 同样是很好的健身活动的内容。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 让一些班级中的骨干带领不爱运动的同学一起参加这些简单的体育活动, 培养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这基础上, 再结合不同种类的小型比赛, 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 就能很好的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从而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凌月红.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价值观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 1996 (1) :67-70.

[2]常金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 2006 (2) :34.

[3]管水法, 刘卫中.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 2001, 23 (1) :27-30.

自主思索能力 篇5

目前很多课堂观察者均十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尤其是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充满热情地大胆主动表达自己的所得, 这往往是一堂好课必备的基本要素。课堂讨论可以是同桌之间, 或者分学习小组进行。怎样才能让讨论不流于形式, 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善于讨论并热爱讨论?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 笔者总结出如下对策。

一、充分了解学情, 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只有在掌握学生原有基础、能力和个体性格特点的情况下才能对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做好充分的预设。教师想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必须依据学情进行合理的课堂讨论设计,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只有如此, 学生才会勇于发言。倘若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 则讨论的意义不大;若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 学生讨论来讨论去也无法发现真谛, 讨论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也应注意讨论小组的科学安排, 每个学习小组应至少有一个基础和能力相对较优者, 教师还应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巡视来了解学生讨论的进程和可能出现的危机。让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先发言, 其他同学依次表达自己的想法, 使得学生不知不觉融入讨论的氛围, 促使每一位学生开动大脑主动思考。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 让发言者在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中水到渠成地完整、准确阐述小组讨论所得。参与讨论者和阐述本组讨论所得者均能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表达课堂讨论所得

对于课堂提问, 很多老师均十分重视, 因为这是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的设计更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种挑战:较难问题分解提问或教师在补充相关知识后提问, 简单问题分对象提问。提问时也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差异, 依据学习的阶段和状况调整设问的角度和难度。过于简单的提问就是无效的提问, 缺乏思考深度的讨论则会挫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借助查阅书本或词典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绝不让学生讨论。教师的提问应让学生明白该问题必须借助讨论才能高效解决, 促使学生形成自觉、自强的学习素养。即使面对的是同一年级的学生, 在不同的班级, 提问也不一定完全一致, 任何简单机械的提问均可能降低教学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 也可以通过总体性的概括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也可以就某些易混淆和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式提问来促使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反思。借助一个个精巧的设问,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所得。

三、通过课堂讨论,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有效的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语言, 如何使得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务必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切忌平铺直叙和枯燥地说教, 更不能教师自问自答。在教师的诱导或同学之间讨论启发的作用下, 学生调取自己所学知识, 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得出比较贴切的结果, 在和同学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争着表达自己的所得, 对别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 据理力争, 这样的提问才是真提问, 讨论也是真讨论。也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热爱。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 设置不同的论题, 为课堂讨论增添趣味性和创新性。如展示大量的英文谚语, 让学生进行翻译, 看谁能又快又好地将其转化为中文谚语:Don’ttroubletroubleuntiltroubletroublesyou.Nopains, nogains...学生会非常乐于参与这些极具挑战性的讨论, 这既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也能潜移默化地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效果非常好。其实, 讨论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度留白, 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同学之间讨论得出结论, 在下一课中向大家展示。

上一篇:顶板冒落下一篇:治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