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锻炼

2024-08-23

职业锻炼(共11篇)

职业锻炼 篇1

随着社会对人们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的体育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关键和重要。对于高校学生将来从事的可能工作环境和特殊技能来说, 体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职业岗位锻炼任务。同时, 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同, 针对不同专业的“准职业人”来说, 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最后一环的高校体育教学, 必须突出定向性、实践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 积极开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职业岗位锻炼, 来培养出能够适应将来职业对于身体需求的高层次职业人才。因此, 我国体育教学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转变, 已然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概念

我国目前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各项行业的劳动具有科技含量大、复杂程度高的特点,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 我国目前的从业人员却在激烈的工作竞争的压力之下, 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身体素质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等现实情况。因此,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 我国就要及时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它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职业所匹配的体能、素质、工作方式和疲劳的要求和特点, 有的放矢的传授职业所需要的体育知识, 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 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体育教学。它的着眼点主要是放在发展未来职业工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方面, 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这种特殊的适应能力, 以满足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二、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生在学校里的专业各有不同, 体育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 实施不同的体能和技能培训及锻炼。比如说,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汽运等专业, 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而销售、服装、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 却需要加强腰腹及颈肩锻炼, 避免在今后从事的工作中患上所谓的职业病。

因此,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之下, 结合公共基础体育教学, 选择适应未来职业劳动所需的体能和智力的教学内容,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职业心理素质的职业人才, 造就出新一代实用型的大学毕业生, 使之基本适应现代高强度、快节奏和长时间思想高度集中的职业特点, 奠定强大的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职业基础, 才能提高劳动效率、社会生产能力和延长工作服务的时间等。

我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现代职业劳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 树立健康第一的劳动观念, 提高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健康能力, 培养职业实用性体育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懂得并善于选择休闲的体育项目。

此外, 我国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服务性地位、补充性地位、保护预防性地位等。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以“终身体育”为教学的核心所在, 遵循终身体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等, 积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三、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对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现实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模式, 尝试性的开展该种体育教学。比如说“2+1”模式, 即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 在第三学期对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1+1”模式, 即在通过第一学期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的基础上, 在第二学期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它主要是因为新学制背景下授课课时严重缩水, 所不得不采取的教学模式;“渗入式”模式, 即在每次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时的针对教学对象的“准职业”岗位工作特征, 把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进日常教学中去;“短期实训”模式, 即是利用短期培训、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等途径开展的短期实用性体育教育。明确了培养模式之后, 我们要给出几种实施途径。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般实用性练习;职业实用性体操;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特殊环境的锻炼以及辅助性或针对性练习等, 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对于职业实用性体育来说, 教学内容纷繁复杂, 要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我们才能真正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实现教学任务。因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障, 因此, 学习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兼顾教学、学生的“准职业”、生活、发展等综合性的因素, 从而有效满足职业活动相关的体能需求。

体育课程包含了体育学科中特定的知识、观点、原理、问题、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和学习者的各种生活经验及体育学习经验等。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 利用现实具备的体育条件和体育师资, 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体育知识。但由于体育项目众多, 特点各异, 因此, 我们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 要根据一定的原则, 有依据的进行选择。比如说工作形式是否得当, 工作条件是否特殊, 工作性质是否偏脑力还是体力等。所选内容是否有助于培养从业人员的实用性体育知识和技能, 是否能够达到特殊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要求, 所选动作结构是否与掌握的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相符合, 且是否能预防和纠正职业技术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等方面的原则和依据。

因此, 依据以上的原则和依据, 我们来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的时候, 要突出内容的实用性,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对未来工作和学习的有益之处;要注意内容的合理性,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强调体育教学的终身性, 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 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 我们在选取内容的时候, 还要注意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做到预先防止。比如说体育锻炼要以科学为前提, 注重职业特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目标, 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切实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合理选择基于现实情况的教学内容, 并创新职业体育的课程教材选取, 为真正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服务。

摘要:我国的体育教学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各个高校必须结合现实情况, 立足本身,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积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培训理念, 开展职业岗位实践锻炼, 即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新发展需求的职业人才, 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本文主要介绍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概念, 内容选取以及开展的具体措施等, 以期对我国的体育教学出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职业岗位,职业锻炼

参考文献

[1].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152

[2].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高等教育) [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8

[3].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文件, 2002

[4].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4

[5].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6].唐宏贵.俄罗斯学校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4) :66~67

[7].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8].姚应祥, 王益平.高职体育“职业实用性身体练习”课程的开发[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76~78

职业锻炼 篇2

顶岗教师:

经上述三方(以后分别简称企业、学院、教师)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提高我院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派教师到 单位顶岗锻炼,主要从事

2、教师顶岗锻炼的时间为月年日。

3、教师在顶岗企业锻炼期间,应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相关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并接受企业在考勤纪律和工作成效方面的监督考核。

4、如果教师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完成企业规定的工作任务或中途退出顶岗实践,应通知学校和企业,学校与企业协商同意后,才能终止顶岗锻炼任务。

5、教师顶岗锻炼期间,出现工伤及其他意外事故由学院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赔偿;如果教师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其他企业规章制度,或由于个人人为原因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由教师个人承担相应经济法律责任。

6、教师在顶岗锻炼结束后,写出顶岗锻炼报告,填写有关考核鉴定表,由企业给出鉴定意见,在顶岗锻炼结束后两周内交回学院。

7、本协议一式三份,由学院、企业、教师各执一份。

学院(公章):企业(公章):

学院联系电话:企业联系电话:

顶岗教师签名:顶岗教师电话:

职业锻炼 篇3

一、根据女生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学校的女生发育日趋完善,随着性的成熟,表现出如下特点:有的因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肌肉力量相对减弱而对完成练习动作缺乏信心;有的因腼腆害羞不愿意参加活动;也有的错误认为“体育课上与不上无所谓,既不影响升学,又不影响分配工作……”等,因而借故缺席的多,不活动的多,练习时怕脏、怕累、怕苦,做动作拖拖拉拉,能让就让,能躲就躲,在男性面前更是如此。对于这些现象,教师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l)利用室内理论课进行课的常规教育和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教育。首先让学生懂得课的组织纪律、学习态度、请假制度等,并在课中认真贯彻,严格要求,使学生对体育课引起足够重视;其次通过讲述优秀女运动员刻苦锻炼勇攀高峰的先进事迹,讲解体育与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与生活、学习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

(2)进行思想教育要联系实际。教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和她们一起参加活动。通过谈心、闲谈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如,在交谈中发现女生普遍都爱美,都希望自己身体匀称、苗条,怕锻炼后发胖难看。针对这种思想,就向女生讲解什么样的体态最美,锻炼能使人健康、长寿、减肥,从而消除顾虑,提高积极性。

(3)对女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基础差、素质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一时不能完成动作的不要急于求成,要启发诱导,多关心帮助。有进步就给予鼓励表扬,帮助她们树立起学习信心,诱导学习的积极性。

(4)对于女生特有的例假问题,教师也要关心,班级里要另外安排一名女生协助老师帮助管理这部分同学。要求学生例假期间应随堂上课,进行适量活动或担任保护和帮助等工作,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或不活动,并作为制度执行。

二、根据女生特点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量

(1)选择适合女生练习的项目,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如,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韵律操,节奏明快,自然协调,富于艺术性,女生比较喜爱。体育教学中,适当穿插韵律操的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耐力、灵敏和协调素质。又如,女生对弹跳练习不感兴趣,在进行蛙跳、立定跳练习中,适当变换方式,安排单人和集体跳绳,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2)安排丰富多样的准备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

①根据基本部分内容,编排各种准备操。如器械体操练习时可把一些艺术体操、辅助体操练习编为准备操;投掷练习时可做双人操、实心球操、角力游戏;球类可编些球操或球类游戏等。

②在做操时可把队伍变换成各种图形,然后在图形上集体做操,可徒手,可行进,可持器械。如在小场地里可肩并肩,手拉手做操。这样既可以相互促进,又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比哪一组动作正确优美。这样,既注意培养了女生的健美体态。节奏感和协调性,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③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专门性素质练习内容。如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跑跳步、单足跳等练习内容,编排在慢跑或徒手行进操中进行。既有效地做了准备活动又提高了身体素质。

④还可根据女生爱好,把跳皮筋、跳绳游戏以及不同姿势的走、跑、跳纳入准备活动的内容。改变了“立正稍息向后转,原地踏步一二一,四列横队做体操,枯燥乏味老一套”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安排教材,抓住难点进行教学:

①教材要根据季节和女生的特点进行安排。除耐力跑项目安排在 秋末和冬季外,器械体操以及运动量、密度较小的教材,适宜安排在气候温和的春末夏初或秋天,这时衣着单薄,便于做动作;球类、武术教材四季都可以安排,但夏季应以改进技术为主。

②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女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长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女生的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女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女生的奔跑兴趣。

(4)课的整理活动要轻松愉快,方式多样。时间应根据课的需要可长可短,队形也不一定按上课队形集合,可在原地,也可采用分散的和成各种图案的队形。除做轻松优美的艺术体操、舞蹈外,我们认为教师还应想办法引起同学放声大笑,提高兴奋性,抑制疲劳,在笑声中愉快地结束一堂课。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率测定,在基本部分結束后自我测定一次,在结束部分后再测一次,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机能状态及恢复情况,教师也能及时掌握运动量,便于备课。这种自我测定法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5)根据女生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女生因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差,因此在运动量安排上应相对小些,但要适量(过强刺激会引起抑制,刺激强度小又达不到锻炼目的)。一般宜采用练习密度大、练习时间短、中等强度的练习手段。课的平均心率保持在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不宜超过170次/分左右。如果运动量较大时,要增加间歇时间,降低密度,这样学生不会产生过度疲劳,又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增强体质。实践表明,合理安排运动量是调动女生学习、锻炼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锻炼兴趣

(l)对难度较大的项目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如在教跳箱时,首先向学生讲解示范,建立正确的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的动作概念,然后进行分解练习。①助跑一踏跳练习;②助跑一踏跳 一推离墙壁;③助跑一踏跳分腿上箱一分腿跳下;④山羊练习由低到高;⑤山羊前横拉橡皮筋练习;⑥山羊前后模拉两根橡皮筋;⑦横跳箱练习。这样女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掌握动作,既不感到枯燥又增强了学习锻炼的信心,克服了胆小害怕的心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采用比较法来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又通过竞赛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法与竞赛法可同时结合进行。如两组女生练跳箱,一方面进行正、误对比,让学生明确错在哪里,为什么跳不过;另一方面以正确动作跳过者记分进行比赛,看哪组完成质量好,好在哪里。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练习效果。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形成了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气氛。竞赛法不仅可以在跳箱练习中采用,在其它许多项目中都可采用,这样学生越学越有劲,动作掌握快,成绩提高也快。

职业锻炼 篇4

易□学张校新

华, 甘

肃兰州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它是学校体育教学形式的延伸,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少之又少, 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40.8%, 很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8.6%, 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4.4%,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得到普及。那么,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1. 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

近年来, 虽然兰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 改善了学校的场地设施, 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的还是占85.6%。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跟不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矛盾。学生活动场地极其匮乏, 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 学校没有很好地组织和领导。

学校的领导和组织是开展好课外体育锻炼的关键, 没有学校领导的组织支持, 课外体育锻炼是无法开展的。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安排时间少, 显得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锻炼不够重视, 挫伤了师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学生一致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特别是希望在体育知识、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上得到老师的指导。另外, 45.3%的学生未形成对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 有自卑心理, 成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有的学生则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视不够, 怕苦、怕累, 对课外体育锻炼没兴趣。

针对这些现状, 如何来推进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策略的实施呢?

l.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课外体育活动有别于体育课教学, 其活动内容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欣赏、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近些年来, 部分学校甚至开始尝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 受到了学生广泛的欢迎。这些活动的开展, 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和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 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 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 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需要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 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研室应在学校主管校长的领导下, 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 制定出课外体育锻炼的制度和计划,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贯彻并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确实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锻炼时间, 将抓结果转变为抓过程。

同时, 应加强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完善, 以满足学生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 提高学生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

3. 以学生为主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不是自发的, 而是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才能调动起来。所以, 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 促进外因迅速转化为内因,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觉积极性。

4.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课外锻炼的能力。

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能力的培养, 既有赖于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运用, 也有赖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 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性, 有利于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 使学生增强了卫生保健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保持他们身体的健康。

《锻炼锻炼》人物形象分析 篇5

——王聚海和杨小四到底谁该锻炼

王聚海和杨小四是赵树理笔下,两位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但其性格各具特色: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他给人平息事端,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办事的人就还得“锻炼锻炼”。

王聚海的“和事不表里”,表现在杨小四贴出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大闹村工会的**,正当大伙想让小腿疼受点教训----送乡政府时,他怕收不了场,站起来让小腿疼回去了;而且在杨小四征求他要不要出大字报时,他却坚决主张不要出。他还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强权主义,主观臆断、刚愎自用、不分是非,以他的势力来压人----他从城关开完会回来后看到杨小四他们在开会,便以为是争论那张大字报的问题,便走上前让他的老嫂子小腿疼回去,助长了小腿疼拒不交待偷花的事实。

副主任杨小四,1957年改选时任职,可他一个年轻干部,便是王聚海眼里坚持需要锻炼锻炼的人。而他却是个精明干练、敢想敢干、有头脑有思想的青年干部。他不怕招惹麻烦,贴出的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并在小腿疼大闹村工会的威胁下没有表现出一丁点退缩的意思而是主张要把小腿疼送到乡政府给她点教训,压压她的嚣张气焰。在村支书和村主任去城关开会把整风和生产交给他组织时,他表现出的有组织、有方法、果断、坚决治了小腿疼的“腿疼”,也揭了“吃不饱”的比谁都吃得饱的谜。他在一开始安排生产工作时的讲话,把当前生产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接下来的工作分配的合理有序,规定的处罚方式也妥当严密;在开始摘棉花的当天在地里杨小四当着各队长和群众的面,又具体部署了各队的工作和任务,没有给那些偷花、找借口不出工的人留任何可乘之机;在他发现小腿疼等四人偷花的事实时,又组织开大会的形式让她们交代;又有计谋的把最难对付的小腿疼放在了最后,让她先产生极大的压力不得不交代事实。

职业锻炼 篇6

【关键词】太极拳;职业女性;身心健康;心境状态;主观幸福感

1前言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民幸福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国民健康报告(2012)》〔1〕显示,女性的体重正常率为56.06%。并且在体重正常人群中,隐性肥胖检出率为39.44%。而职业女性肥胖会导致低自尊,进而制约人的情绪,最后常常是丧失主观幸福感〔2〕。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2005年组织的调查表明,有27.45%被调查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如神衰弱、忧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是男性的3.15倍,而这些女性又以职业女性为主〔3〕。 因此,女性的身心健康备受人们的关注。季浏等人提出体育锻炼也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4〕。 而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合精神,体现了和谐的东方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5〕。它是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结合的健身项目,能够修身养性、内外兼修〔6〕,并且是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有利于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紧缩的肌肉舒松开来,使人体从心理到机体都获得一种放松和积极性休息〔7〕。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国内有关太极拳锻炼对女性身心影响的研究成果,从太极拳锻炼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几方面进行综述,为职业女性科学地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提供理论指导。

2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

2.1女性生理特点

女性的骨骼比男性细,肌肉内的水分和脂肪也比男性多,更易感觉疲劳。女性身体结构的特性决定了她们在身体活动上比男性有更大的自由度,运动机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但相对力量较差的特点。所以,女性偏重于选择对抗性较弱、运动量较轻、表现柔美、伸展性的运动项目。

2.2女性心理特点

女性的形体姿势、语气、表情比男性丰富,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具有委婉、含蓄等特点;男性往往表现出强壮、力量,而女性往往呈现出柔弱、文静、受保护的心理。所以,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女性更多的是注重整体的和谐所带来的平衡美感,倾向于展现肢体舒缓、柔美、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

3太极拳与女性身心健康

3.1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张海利、张海军〔8〕将40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男、女各10人) 进行为期20周、每天30min 的太极拳练习,强度适中;另一组(男、女各1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通过 20 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的实验组肥胖大学生体重、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 P<0.05 或 P<0.01);胆固醇总量(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显著下降( 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 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胰岛素和瘦素浓度亦显著降低( P<0.05)。由此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体脂及血脂的组成成分,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调节内分泌,有利于健康、健身和减肥。

孙耀等〔9〕抽取普通女大学生进行12周的太极拳练习,并测定比较了其练习前后的体重、脉搏、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和心境等8项指标。结果显示:被试通过太极拳练习单位时间脉搏速度降低,肺活量增大,心肺功能增强,其柔韧和平衡素质提高;同时,被试的心境状态得到改善。

孙威等〔10〕将31名老年女性被随机分成太极拳组和快走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的太极拳练习和快走练习,每周5次,每次1小时,随后停止练习跟踪8周,4周检测一次被试的平衡能力。结果显示: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太极拳提高得更快;8周的停练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平衡能力均有较好的维持作用,但太极拳的维持效果更好。因此,相比于快走练习,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太极拳作为首选的练习方式。

黄祁平等〔11〕 在太极拳的相关研究中,随机将女生分成4组,每组10人,共40人。设实验1、2、3组,4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每周进行1、2、3次太极拳训练。每两周进行一次抽血检测。结果显示每周参加3次太极拳练习者,血清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比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都高,说明坚持运动量适中的太极拳有氧运动,能提高高年级女大学生机体合成C3与C4的能力,增强总补体活性。从而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提高免疫应答水平。

赵海军等〔12〕研究报道,受试者为 50-60 岁高校中老年知识分子女性。其中太极拳 20 人,从事太极拳运动3年以上;对照组20人,少一身体锻炼。长期太极拳运动可有效地降低中老年知识分子女性的 TG,TC,LDL-C 水平,提高 HDL-C水平,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HDL-TC)。说明太极拳运动能改善血脂代谢,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元元等〔13〕通过比较常年习练太极拳老年女性和无锻炼习惯老年女性的骨强度、骨密度以及骨代谢调节水平,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女性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提高跟骨的骨强度,提高骨代谢调节水平,全面改善骨健康状况。

3.2太极拳的健心功效

每周分别进行2、5次练习,12周以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除了对照组,两个实验组的抑郁积分都有明显变化,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还有,锻炼时间相同,运动负荷相同,锻炼频度不同,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积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每周5次,每次70min的锻炼组疗效更好。

朱咏梅〔15〕在研究中选取45-55之间的女性60名,太极拳练习者(一年以上)30人作为实验组,其他无练习经历者30名。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偏执、焦虑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抑郁因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并且在视觉感受阈限能力、本体感觉能力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动作反应时能力、空间深度知觉能力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nlc202309020957

李刚等〔16〕选取了女大学生38人,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太极拳组(1小时/天,3次/周,共8周)和对照组(不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观察锻炼前后心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实验后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感两个积极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而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消极心境分量表上得分皆显著低于实验前,TMD总分显著低于实验前,心境状态得到改善,对照组女大学生的心境各分量表得分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

陈新富等〔17〕在研究中运用跟踪实验法,观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重要指标——情绪、情感及幸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状态焦虑明显下降;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心境分量表得分和TMD分均明显下降,精力心境分量表得分明显上升;正性情感、正性体验的得分和幸福度总分均明显上升,负性体验的得分明显下降。

3.3太极拳与女性主观幸福感

蒋惠珍〔18〕的《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示,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陈作松〔19〕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高中学生比不锻炼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而且可以通过身体自尊、人际关系、人格等中介变量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姜娟〔20〕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得出:对受试者一定时期太极拳练习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纵向分析,与无运动、少运动或从事其他运动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太极拳运动后,练习者的认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表象能力提高,情绪得到调整,心境状态、性格和人格得到改善,幸福度增强,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刘静〔21〕在研究中选择无运动习惯的中老年女性进行为期6个月(每周4次,每次60min)的太极拳、剑运动,分别于学习前、运动后第4、6个月时运用仪器和心理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被动动觉、自动动觉和动作记忆的相对误差以及注意错误次数和注意错误时间明显下降;状态焦虑明显降低;心境量表中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和TMD得分均呈下降趋势,精力和自尊感得分呈现上升趋势;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的得分升高,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的得分下降,幸福度总分上升。

4小结

综上所述,太极拳与女性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女性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和体育行为的特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量柔和的、能修饰和塑造形体美感的运动项目更适合女性习练;(2)太极拳具有改善女性身体形态、身体成分以及调节人体各系统、预防疾病等健身功效,并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辅助治疗方法;(3)太极拳的健心功效研究,以降低抑郁、焦虑、紧张水平等负性情绪为主,对于职业女性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未见报道。

现代职业女性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所以,关注职业女性的身心健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她们的心境状态,提高她们的主观幸福感,使她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既是女性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试从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出发,研究太极拳对职业女性心境状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探讨改善身体成分与心境及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提出太极拳锻炼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太极拳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完善太极拳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其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新网.2012年国民健康报告出炉,隐性肥胖超四成〔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2/12-14/4408560.shtml,2012-12-14/2012-12-25.

〔2〕马秀梅. 职业女性因肥胖导致低自尊的体育锻炼干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8-102.

〔3〕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EB/OL〕.http://finance.qq.com/lsymp/xldc2.htm,2005-07-12/2012-12-25.

〔4〕杨剑,季浏,田石榴.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80-83.

〔5〕 邱丕相,田学建.论太极拳的普遍和谐价值观〔J〕.体育学刊,2005,12(30):70-72.

〔6〕 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 康戈武.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太极运动观〔J〕.邯郸学院学报,2008(3):34.

〔8〕 张海利、张海军.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肥胖大学生脂代谢及关联激素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95-98.

〔9〕孙耀,花蕊.太极拳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53-354,386.

〔10〕孙威,毛德伟,逄峰.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75-80.

〔11〕黄祁平,蒋桂凤,万艳平.太极拳对增强女大学生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3(2):69-71.

〔12〕赵海军.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知识分子脂蛋白

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2001:36-37.

〔13〕高元元,王志鹏,刘晓军.长期习练太极拳对老年女性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60-62,72.

〔14〕苏勇.不同频度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对女大学生

抑郁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5〕朱咏梅. 太极拳运动对长春市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李钢,尹剑春.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β内啡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56-358.

〔17〕陈新富,刘静,邱丕相.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79-82.

〔18〕蒋惠珍.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J〕.浙江体育科技,2008,5.

〔19〕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0〕姜娟. 太极拳健心文化及其科学基础〔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5(5),2006:18-20,23.

〔21〕刘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3,96-105.

(责任编辑:李远伟)

职业锻炼 篇7

1 职业学院“每天锻炼1小时”现状及分析

由“每天锻炼1小时”概念可反映出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时间主要包括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活动又包括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活动、体育社团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等等。本文主要运用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课以及课余体育活动进行访谈和调查。

1.1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现状及分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课为90 min,每周一次。教学采取公修加选项的形式,选项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定向运动、地掷球9个项目。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在学期末会进行相应的期末考核评价。但是根据调查,只有大一和大二上学期有体育课,大二下学期之后就不再安排体育课。也就是说大二下学期之后学生就每星期少了90 min的活动时间。并且,本身体育课一周就只有一次,在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中的比重就很小。因此,为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主要的锻炼途径在课外体育活动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关系着“每天锻炼1小时”的能否落实。

1.2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分析

早操是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大一上早自习,大二、大三跑早操的形式加强学生的锻炼,这样的安排也弥补了大二下学期之后不再安排体育课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每天锻炼1小时”的良好发展。学校早操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早晨6:20,大约30 min结束。但是由于大三处于离校阶段,早操查操情况不严格,所以基本是敷衍了事,起不到身体锻炼的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会举行春季运动会、拔河比赛,秋天会有篮球足球比赛,冬天还会举行冬季长跑越野比赛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相对于“每天锻炼1小时”而言,这些比赛都是时间性的,而且有局限性。并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锻炼需求。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最多的运动项目,男生是篮球、足球、慢跑。女生是慢跑、乒乓球、羽毛球。从项目选择上看,所选项目具有健身性、趣味性以及简便易行等特征。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对该项目的喜爱程度,二是由于学校场地器材的限制。从调查中了解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有1个标准田径场、10个塑胶篮球场、17个硬化篮球场、4个室内羽毛球场、1个健美操室和1个乒乓球馆,同时学校还有1个正式对外开放的篮球馆和1个正在建设中的篮球馆。学校本着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充分提高场地和器材使用率、保证正常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使用有统一安排和整体规划,因此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2 影响和制约“每天锻炼1小时”实现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主要是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客观方面主要是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

2.1 主观方面的影响

从大学生自我来讲,第一,有一部分同学不愿意每天锻炼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业和工作的压力,尤其是对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考虑到实习等各方面的因素,学校在大二下学期开始就取消了学生的体育课,给大家充分的时间实习和考各种技能证。大学生由于面临较大的学习以及工作压力而抽不出时间锻炼;第二,学生自身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第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之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和网络的发达使得更多的学生在闲暇之余会选择泡“网吧、KTV”这样的娱乐场所而不愿意换上运动装去运动。

2.2 客观因素影响

2.2.1 场地器材的匮乏

从篮球场地来讲,学校现有1个正式开放的篮球馆和1个正在建设的篮球馆,以及10个塑胶篮球场地和17个硬化篮球场地。对学院篮球场馆的调查情况表明,平均每400名学生才拥有1块篮球场地,与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规定的“篮球场地每250名1个”还有一定的差距。除去篮球之外,根据调查,学校器材室只提供篮球、足球、排球、等大球类的器材,诸如乒乓球、羽毛球一些小球类需要学生自备。根据调查,学校有网球场地,却没有网球器材。一些想要接触这些流行项目的同学也只能退避三舍了。

2.3.2 教学内容对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影响

据调查发现,许多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个人爱好或者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因此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在运动场上。这反映出大学体育教学现状,虽然许多学生不排斥和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不知道去练什么,没有什么项目可以引起他们锻炼的欲望和兴趣。尤其是女生,我们经常会在篮球场上看到挥汗如雨的男生三两成群,却很少看到活跃在操场上的女生。这提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意识,而且要区别对待,注重男女生差别,积极引进一些新颖的体育锻炼项目,吸引学生的目光,并且传授体育锻炼的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积极的、自愿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 建议

(1)针对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大学生自身要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尽管学业和工作压力很大,但每天也要至少抽出1小时时间进行锻炼和放松,让自己疲惫的大脑得到休息,这样或许会事半功倍;其次,要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坚持每天锻炼。同时,要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才会更加愿意坚持锻炼。最后,要积极配合学校要求,认真参与体育课,坚持跑早操,使“每天锻炼1小时”不只是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号,还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2)大学生活动项目和场所的选择上呈多元化状态,主要集中在便于开展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上,面对场地器材和师资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学生从事练习的较少,建议学校要加快体育师资队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以课余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学校应该加大体育场馆以及器材的投入,完善各种体育设施,解决体育场地不足的状况。制定体育设施使用办法和措施,让各种器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不只是在体育课上,而且在课余活动时间也可以发挥最大作用。

5 结语

总之,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是增强学生运动能力的保证,也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促进更好的投入学习的必要手段。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引起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本校的体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合理安排好,并且有合理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确保每天锻炼1h的时间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12(1):140-141.

[2]付海涛.浅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6):202-204.

[3]王永强.河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2-13.

[4]石小健,施克进.武汉地区大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9,25(6):66-67.

职业锻炼 篇8

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日前公布,对北京近15个月间在北京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进行体检的100512位男性的检查结果分析显示,职业男性9成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40岁左右男性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职业男性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具有明显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湖南省职业男性当前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在湖南长沙、株洲、岳阳、益阳等14个地州市的42个企事业单位中随机抽取的420名职业男性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有关资料50余篇,并进行有效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经专家鉴定和再测法表明具有高度的信度和效度。全省14个地州市,每个地州市随机抽取3个企、事业单位,每单位再随机抽取10位职业男性进行问卷发放,发放问卷420份,回收402份,回收率为95.7%,其中有效问卷为378份,有效回收率为90%,符合本文研究的要求。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常规统计方法描述、分析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的现状,全部统计结果利用SPSS 11.00统计软件完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职业男性与体育人口

本文所说的体育人口,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对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所规定的标准划定的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30min,且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参与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62%的职业男性每周参加1次或1次以上体育活动;有28.6%的职业男性有规律地进行锻炼。据对378位职业男性的调查,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有142人,约占总数的37.5%。2007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副司长续川在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的体育人口较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并争取在2010年使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0%,相比之下,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人口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数近4个百分点。当然距离2010年还有一年多时间,但40%是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男性来说还是太低。因体育人口比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人群中100%的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健身锻炼,普及程度较高,但有一大半达不到体育人口标准,说明锻炼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3.2 关于对体育功能的认识

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水平,特别是体育文化水平高低。调查表明,约有100%的人能列举出增强体质、医疗疾病等体育的自然功能,而能同时列举出体育政治、经济等社会功能的有75.4%。由此可见,湖南省职业男性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很高。

3.3 关于锻炼的目的性

对锻炼目的进行调查分析可知,湖南省职业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中选率依次是强健身体(80.2%)、改善精神面貌(55.7%)、娱乐(45.8%)、与朋友感情交流(32.4%)。有关资料把体育锻炼的目的分为2个层次。初级目的是带有明功利性的,如为强健身体、改善形体、延年益寿、医治疾病等;较高层次的目的是在康乐基础上具有享受性质。调查中发现,抱有初级目的锻炼者占绝对多数。现代人生活压力较大通过健体运动,不但可以放松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实生活。大部分参加健身运动的调查对象深切感受到通过健身运动自己更健康了,精力更充沛了,性格更开朗了,而且一部分人免疫力增强,自信心得到提高,人们已经将体育锻炼与自己的身心健康密切联系起来,体育锻炼的多功能性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3.4 湖南省职业男性身心感觉统计

统计表明:44.1%的湖南省职业男性感觉身体疲劳,51.2%的职业男性感觉心理疲劳,心里和生理上对疲劳没感觉的只占5.1%和4.3%说明湖南省职业男性的压力是较大的,因此,应鼓励湖南省职业男性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自己的身心压力。

3.5 影响湖南省职业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排除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外,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依次为:第一,没有时间占75.4%;第二,认为缺乏兴趣、没有必要的占9.5%;第三,认为自己身体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占5.7%;第四,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5.2%;第五,担心他人讥笑的占4.2%。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依次为:第一,工作忙、缺少时间的占48.7%;第二,精力不足占28.4%,第三,缺少场地设施占15.6%;第四,缺乏健身技术指导和方法的占7.3%。

3.6 湖南省职业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本次对湖南省职业男性锻炼项目的调查,按参加人数多少排序依次为慢跑、羽毛球、篮球、器械健身、太极拳等,具有明显的非竞技化特点。且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的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参加最多的锻炼项目是慢跑,其原因是慢跑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可随意变换环境,任意调节运动负荷量,常年坚持能提高心肺功能。

3.7 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消费水平及内容

体育消费是1个地区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生活方式、体育意识等的综合反映。人们普遍认为“花钱买健康”值得,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体现。但由于受经济收入的制约,湖南省职业男性健身活动的消费水平为月收入5%的人占多数。通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人们不希望参加健身活动的消费太高。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消费的内容(按选择顺序统计结果)为购买运动服装、鞋帽等;观看体育比赛;购买体育书籍、报刊、资料;健身锻炼场所消费。

3.8 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场所

调查显示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场所以家居为中心以就近为基本原则。近半数调查对象体育锻炼场所集中在家居附近的广场、空地、公园以及公路街道边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到收费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有38.5%,利用单位拥有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占17.6%,这也反映了居民体育活动条件虽然比过去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还严重不足。

3.9 湖南省职业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与朋友和同事一起占53.6%,个人锻炼占40.1%;而单位和社区组织的活动仅占6.3%,处于末位。这说明单位和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得还很不够,缺乏组织和活动场地,急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善活动场所不足的局面。

4 结论与建议

1.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的普及程度较高,但体育人口数偏低,说明锻炼的质量不高。对体育的功能及体育锻炼的作用理解比较深刻,有利于体育人口的加快增长。

2.湖南省职业男性主观认为和客观上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较多,生理和心理上都感觉疲劳的占将近一半,说明湖南省职业男性工作压力大,应从各方面创造条件鼓励湖南省职业男性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自己的身心压力。

3.体育锻炼的项目受场地设施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单调,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的场所还有待政府部门加大改善力度。

4. 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消费内容比较丰富,但受经济条件影响体育消费的层次不高。

5. 湖南省职业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以与朋友一起为多,有利于加强交流。单位和社区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极少,基层组织应加强这一块的建设与管理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人口较少、对体育的功能认识高、工作压力大、锻炼受场地设施影响较大、体育消费较低等。

关键词:湖南,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现状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健康教育所编.九成职业男性存在健康问题[J].健康博览,2006,(1).

[2]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王晓玲.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30-33.

[4]关金永,等.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5,(9):10-12.

[5]陈叶坪.大学生健康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毛志雄,张力为.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

职业锻炼 篇9

1、体育运动量对职业学校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当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都出现了身体综合素质逐步下降的状况, 尤其是一些对体育运动要求不严的职业学校。最新数据表明, 我国职业学校学生身体各机能指标按照5%的速度下降。与此同时, 职业学校学生每年超重、肥胖、营养不均状况增多, 这足可以看出我国当代青少年普遍缺乏运动。众所周知, 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 健全学生心智和体魄。在生物学角度来看, 体育运动对学生骨骼发育;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强健;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机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身体适应能力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和作用。

规律的体育锻炼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 尤其是处于生产期的学生来说, 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发育。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 同样身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职业学校学生成年后其身高普遍要高出2-3厘米, 这充分表明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高。除此之外, 体育运动量过重对职业学生来说有着反作用, 一般并不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会让身体承受不了, 从而生病, 而且长期运动量过重会影响到身体正常发育。而运动量不足的学生普遍身体素质不佳, 身体机能下降, 其体力、反应能力、抗病能力等等都较差。适当的体育运动量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影响其身体发育的情况下综合提高其体育素养和能力。

除此之外, 适当的体育运动也能够增强学生各器官功能, 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心脏血管方面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能够控制身体热量的摄取, 从而有效帮助他们控制健康体重;有助于修身健体, 帮助学生调节肌肉, 保证肌肤的活力, 加速学生新城代谢和解毒能力, 降低其脂肪含量, 提高其吸氧能力, 从而塑造更完美的身材。另外, 恰当的体育锻炼活动量也能够减少其老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不良病症发生率。适当的体育锻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周围状况变化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并针对不同情况快速进行身体协调和变化。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适当的体育锻炼对职业学校学生整体生活习惯和方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 它能够改善学生因为生活饮食长期不规律而引起的亚健康状态, 可以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间接减少学生与健康不良因素的接触, 可以培养提高学生建立正常的作息习惯和学习状态, 对改善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偏差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体育运动量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 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佳, 比社会群体相差较大, 25%左右职业学校学生有心理障碍等疾病, 其中状况严重的占三分之一, 尤为不正常的占1%, 并且该数据比例目前呈逐年上涨趋势。实际上, 国内外长期体育课程实践充分表明保持恰当的体育运动量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有助于调控和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一般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运动量按照其日常体育锻炼情况普遍呈现大、中、小三个层次。根据某职业学校学生抽样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体育锻炼活动量对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抑郁、敌对、畏惧、强迫等元素上面呈现很大的差异, 总体来说, 学生心理综合素质较佳的是中等运动量的人员。因此不难看出中等运动量职业学校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抑郁等心理状况有极好的协调控制作用。 小运动量学生不仅身体状况不佳, 还容易出现抑郁、胆小、消沉等负面情绪。大运动量容易给学生造成疲惫过度、压力的不良情绪。 不同的体育活动对学生也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如适时进行团体体育运动赛, 能够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往关系、增加学生体能和自我表现力, 平时进行体育锻炼, 达成其运动量目标后也会产生成功、自我陈旧等积极情绪, 这些积极的情绪体育有助于消除学生不良心理,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顽强的品质。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不难看出适量的体育运动量对职业学校学生有缓解其紧张心理, 改善其心理状态, 提高其意志力。现代社会是是一个高压力高强度的生活环境, 职业学校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竞争压力下, 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 在促进其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迅速打起精神, 产生努力奋斗等积极情绪, 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接近大自然, 认识自我。与此同时, 通过一定的体育运动, 也能够丰富学生人际交往,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充分开放身心, 能够净化学生不良情绪和心灵。可以说, 体育锻炼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心态上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确保一定的体育锻炼, 能够间接促进学生个体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发挥, 也能够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日常学习中, 从而使得学生表现更好, 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个性上面逐步完善, 使得其与其他学生相处更为融洽, 也能够带动其周围人群营造更加良好、健康的氛围。

3、结束语

总而言之, 现代社会人们基本都是缺乏体育锻炼和运动, 身体状况普遍都是亚健康状态, 而心理不正常人数也连年增多, 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 其学习压力不大, 看管较中小学生更轻松, 对于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来说,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量就非常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职业学校师生必须要齐心协力, 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协调下, 保证恰当的体育运动量, 并确保规律的作息习惯, 遵循劳逸结合和优良的生活习惯, 从而确保职业学校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其身体素质, 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立刚.体育课及客户活动对男子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2011.

[2]马国全, 张虎祥, 张胜林, 杨建文.体育运动量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个案[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4) .

[3]周忠岐.论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考试周刊, 2012 (23) .

职业锻炼 篇10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践锻炼,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从国家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职业院校, 对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越来越重视,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实践锻炼, 教师本人可以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 拓宽眼界, 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从而缩短课程讲授和生产实际的距离;学校能够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 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但是,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还远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1 锻炼需求与管理能力的矛盾

很多高职院校为加强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 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 比如制定实践锻炼计划、对结果进行考核、实践期间给予补贴等等, 有的学校把到企业实践锻炼经历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人数多, 锻炼企业分散, 学校确实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到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 使教师的实践锻炼实际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 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虽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 但是考核体系设计不合理,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师应用相同考核指标, 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另外, 一部分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类评估、考核, 需要在几年内使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 片面追求到企业的教师人数, 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降低锻炼企业的门槛, 放松对实践锻炼结果的考核。

很多学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还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 学校没有与当地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能为大部分教师提供专业对口的、高质量的实践基地。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实践锻炼企业, 企业规模往往较小, 技术实力较弱,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实践锻炼效果大打折扣, 也增加了管理和考核的难度。

1.2 教师的实践锻炼目标与企业利益的矛盾

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但企业的态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积极。根据有关调查结果, 对于“是否愿意接收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 40家企业中选择“欢迎”的有7家企业, 18家企业选择“不愿接收, 但碍于情面不得不接收”, 选择“不接受”的有15家企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 以生产技术保密为由, 不愿意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管理一线;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愿意接收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实践活动, 担心打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表面原因的背后隐藏着的事实就是:企业不能从教师企业锻炼中获得企业看重的东西。对于“希望教师以哪种方式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 选择“技术合作”的企业最多, 表明校企合作中的技术合作对企业的诱惑力比较大, 企业迫切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然而,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参观、调研, 愿意结合实践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编写实训教材的比例都不高。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忙于日常教学, 没有时间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 大部分教师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没有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企业在提供教师实践锻炼岗位后, 几乎没有得到来自教师的技术和研发帮助, 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 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安全因素等额外成本, 企业对教师培养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也就不难理解。

1.3 日常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锻炼时间上的矛盾

由于学校规模快速扩张等原因, 许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 高职院校教师一般工作量较大, 在正常工作时间派遣教师入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对很多学校来说不太现实。学校只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但假期时间短促, 很多教师还要参加招生工作和其他业务培训, 可以用于企业实践的时间往往不足3周。

但是, 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 “教师到企业实践, 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 (工种) 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 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改进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这四个要求如果真的要落到实处, 区区3个周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这么短的时间对企业的情况都不能完全了解, 更谈不上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

1.4 实际教学条件与实践锻炼成果运用的矛盾

在实践锻炼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 使教师的实践锻炼效果打了折扣。此外, 就算是教师很认真地学习了, 回到学校也未必就能在教学上有成效。学校毕竟不是以生产具体的产品为目的, 大部分学校的实训场所也只是对企业工作场所的一种模拟, 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 很多生产条件学校很难具备。如数控、机电、汽修等专业, 达不到与现场作业一样的工作、成果鉴定等条件。很多实践的内容在校园这个独立的环境中无法实现, 致使教师实践的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不出来。

同时, 很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工学交替、产学结合、产训结合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实现, 教学实训环节和企业生产实践脱节, 教师从企业回到学校后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去, 实践后续效用差,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教师缺少主动参加企业锻炼的紧迫感。

2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为提高企业实践实效性提供保障

要提高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效性, 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高职院校要完善监管、考核制度, 加强过程管理, 同时要增加经费投入, 积极建立定点实践基地;教师本人要摆正心态, 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立法约束和激励, 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弱、参与实践锻炼时间少、企业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矛盾, 笔者认为, 必须创新模式,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2.1“工学交替”、“半工半读”, 实现“工学合一”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 即学习知识技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先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然后到企业参加顶岗生产实践, 完成专业技能的提高, 然后回校继续加深专业知识学习, 形成理论、实践、再强化学习的过程。使“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避免了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

“半工半读”是指学生先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 然后到企业实习;或者在学校和企业实行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 学生边学习边工作, 完成学业, 在半工半读教学组织过程中, 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 共同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 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学习由学校的专业教师任课, 实践课由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任课, 既可以弥补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掌握生产工艺技能, 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同时, 让企业节约成本、获得较好的劳动力, 不仅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 而且还能为企业有效地储备人力资源,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2“引企入校”、“校办企业”, 实现“校企合一”

“引企入校”是指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 对口引进企业生产线,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使用生产设备, 按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 使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 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办企业”是将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工厂车间规划布局, 按照企业生产方式运作, 实现教学部门与企业工程部合一, 教师和师傅合一, 学习与生产合一, 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参与生产经营, 将企业产品转化为学校的实训课题, 从而实现生产任务与教学进度的紧密结合。同时, 校内基地可以作为企业科研的场地, 立足行业技改。引导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 参与社会服务, 使广大教师不出校门, 也可以参与到企业最先进的实验研究中去,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技能和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2.3“办校入企”、“企业办校”, 实现“产教合一”

依托企业、工业园区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由企业或园区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 实训设备项目列入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 校企共同投入, 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 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 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 教师到企业、园区实践, 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 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 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解决了职业院校缺乏真实生产场地和师生真刀真枪参加生产的双重矛盾, 实现了企业学校的互惠共赢。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教师不积极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使企业锻炼由“要我去”变为“我要去”;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实惠, 企业才能自觉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引企入校、办校入企, 教师日常工作过程就直接与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市场亲密接触,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实践锻炼的过程, 变“挤时间到企业去”为“每天都在企业”。只有不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才能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淑梅.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J].价值工程, 2013 (10) .

[2]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03) .

职业锻炼 篇11

一、调查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状, 根据相关文件,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突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可靠依据。

调查内容一:企业对职业学校教师企业锻炼政策的了解情况和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是否将文件传达到位, 在调查问卷中有24家企业对政策了解, 32家企业支持, 分别占65%和86.5%;调查内容二:对参加企业锻炼教师的要求、形式以及是否需要签订协议等;调查内容三:对曾经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调查内容四:是否支持校企合作。在以上问卷调查中, 我们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第一, 多数企业对这一政策表示支持, 但相关内容理解不够, 不够重视。第二, 参加实践的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 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参加实践锻炼的形式多种, 管理不够系统, 多数企业和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之间没有协议, 没有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 管理不科学。第三, 从以往的状况进行分析, 一是企业为教师提供的实践平台不够, 比较先进的设备和诊断方法、流程, 企业有所保守, 导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教师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 难以达到双方共赢, 这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看, 企业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锻炼的政策理解不够, 虽然大部分企业对此表示支持, 还有一部分企业表示无所谓, 个别企业表示不支持, 不需要教师参与到公司实践中。对于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新动态, 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来说, 希望相关企业提供平台, 接受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因此为了更好地让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 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改善激励政策, 激励青年专业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二是校企合作的建设基础比较薄弱, 缺乏实质性的意义。三是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四是实践时间无法保证。

三、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对策建议

(一) 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

根据上级部门的政策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 汽车维修专业教师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企业的管理方法, 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 企业一线实践操作技能,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了解企业用人需求,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学习、工作情况;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引导学生的就业方向等。

(二) 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对于教师而言, 根据不同专业制定教师实践锻炼的选派、管理、考核方案。如:职称竞聘, 绩效考核, 评优推优, 提高培训补贴等, 同时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 保证专业教师能真正去企业锻炼。津贴补贴问题, 对于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经考核合格后应给予一定的加班补贴, 或者对于半脱产、非脱产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按照完成的实践锻炼工作任务折算教学工作量。对于企业而言, 政府应有一定的奖励激励, 使企业愿意接受教师, 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和标准来约束企业锻炼的教师, 共同提高参加企业实践的实践效果。教师带着相关任务进企业, 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及学术交流, 使双方共赢。

(三) 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

学校和企业实践锻炼单位双重管理制度, 教学部门或人事部门指定专人, 做好过程监督, 确保实践锻炼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企业要和实践教师签订相关协议, 如:出勤情况、工作量的完成状况等, 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如不履行协议按照制度进行处罚。实践锻炼结束后由企业和学校进行双重鉴定。学校相关部门要不定期进行检查, 通过企业座谈等方式掌握锻炼教师的学习情况。实践结束后, 作出实践报告, 提交实践工作总结和相关研究成果。同时相关的考核部门要详细检查教师的实践锻炼材料。

(四) 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设。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2005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但校企合作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些障碍,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约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 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合作障碍, 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专业性质和学生就业方向, 选择与学校专业紧密相连的企业, 确保教师专业对口是到企业实践锻炼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与师傅建立师徒关系, 培养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带着科研项目下企业锻炼,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 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是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型教育理念, 可以采取顶岗作业、短期培训学习、联合技术开发、参与培训管理等多种形式。但目前校企合作很多流于形式, 导致多数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 不愿意接受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 尤其是对于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 先进设备的使用等, 使教师企业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 保证下企业锻炼时间。

一般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 教学时间往往和实践锻炼相冲突, 通过课余时间进行企业实践, 时间不固定, 多是走马观花, 锻炼效果不明显。最好是实行轮流脱产培训, 让教师安心融入企业, 时间为3~6个月, 期间不安排教学和管理任务, 以实践锻炼为主。

通过相关研究, 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是提高教师技能, 培养“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想提高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效需克服障碍, 多方调查分析, 制定相关对策, 改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锻炼的“瓶颈”。

摘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一培训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过于形式主义, 激励政策不够, 考核、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等, 要提高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实践效果应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有效的激励政策, 做好严谨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关键词: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王章华.教师下企业社会实践对提升职业技能的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上一篇:思想政治方法论下一篇:油菜素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