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依从性

2024-06-26

锻炼依从性(精选9篇)

锻炼依从性 篇1

近年来, 药物的不断研发升级为脑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 目前越来越多的药物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1]。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配合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运动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我们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锻炼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 旨在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提高治疗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嘉兴市秀洲区脑卒中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6例, 女72例;年龄42~75岁, 平均 (66.3±5.6) 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为新近的脑卒中病灶,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1) 心肝肾功能明显损害; (2) 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病史; (3) 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或发生意外情况而不能坚持治疗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康复运动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共包括14个项目, 分为身体锻炼依从 (1~8) 、锻炼监测依从 (9~11) 、主动寻求建议依从 (12~14) 三个维度。每个项目均采用1~4级评分。总分越高, 表明功能锻炼依从性越好。影响因素调查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等。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 P S S 1 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自变量的进入标准为0.10, 剔除标准为0.15。检验水准定为0.05。

2 结果

2.1 功能训练依从性

患者的身体锻炼依从性为 (22.4±4.0) 分, 锻炼监测依从 (4.5±2.0) 分, 主动寻求建议 (5.8±2.0) 分, 总分 (34.7±6.1) 分。

2.2 单因素分析 (表1)

结果显示,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运动能力间的依从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和运动能力较差可能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2.3多因素回归分析 (表2)

以依从性作为因变量, 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运动能力可能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 经济状况越好, 运动能力得分越高, 患者的康复功能训练依从性越好。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具有发病急, 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 脑出血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 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3]。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 实施有效的康复运动锻炼干预尤为重要。让患者了解脑卒中虽遗留后遗症, 但通过科学用药、合理饮食、坚持康复训练, 可改善神经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使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保健常识都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部分患者对康复运动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并发症相关知识, 或经济条件较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4], 目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较差。

本研究结果表明,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运动能力对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有一定影响。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运动能力得分越高, 患者的康复功能训练依从性越好。可能与年龄较小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更高, 回归社会, 回归岗位的意愿更为迫切, 具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关。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相关知识较匮乏, 信息的可及性更低, 很多患者以为脑卒中后不再需要进一步的康复锻炼或者该措施意义不大, 从而导致了依从性的降低。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可能是经济上无法负担后期康复运动治疗的费用。另外有研究表明, 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呈现出下降趋势[5]。

总之,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治疗依从性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运动能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 临床治疗中应积极根据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及患者实际状况, 制定全面的康复锻炼措施, 从而提高康复运动治疗依从性, 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丹花.系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健康研究, 2012, 32 (1) :20.

[2]丁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分期康复护理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5 (2) :180.

[3]张振香, 林蓓蕾, 孙玉梅, 等.脑卒中患者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 :16.

[4]闫青, 刘峰.改进出院指导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 (4) :345.

[5]唐颖, 石跃林.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 (1) :69.

锻炼依从性 篇2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所致的外源性感染,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感染管理科积极与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密切配合,制定监管措施,提高我院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一、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感染控制科、护理部负责具体落实和检查、指导;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和日常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领导重视、提供支持:医院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和手卫生产品,如非手触式水龙头、干手物品或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在诊疗区域的每一个洗手池边粘贴洗手方法等,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加强培训,提升理念:医院定期开展手卫生全院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的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与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四、改善设施,提供便利。改水龙头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消毒剂,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在院感简报上每期都刊登手卫生相关知识,发放手卫生宣传单,并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每台办公电脑桌面统一设置屏保,营造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管理、遵守原则: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原则。

七、掌握指征,执行规范: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应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中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指征。

2、手卫生方法: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步骤、时间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要求执行。

3、手消毒剂: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无异味、无刺激性等;使用方法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或产品说明书执行,在有效期内使用;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对物管科购进手消毒剂及更换新产品或其他厂家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4、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病人的粘膜、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手术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手套。戴手套前、摘手套或更换手套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5、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锻炼依从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骨折病人240例,其中上肢骨折58例,下肢骨折86例,锁骨骨折32例,骨盆骨折12例,手外伤48例,脊柱及多处骨折4例;男159例,女81例;年龄7岁~92岁;大专98例,高中及中专88例,初中及小学42例,文盲12例。将24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共222例病人完成调查,其中实验组112例,对照组110例,失访18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在开始功能锻炼前,对病人进行骨折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如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教育。具体教育内容如下。

1.2.1.1 心理干预

由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双向沟通的方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信息支持,讲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有关诊断、骨折程度、治疗、转归、手术和护理知识,使其了解病情,从而对康复锻炼效果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为病人提供一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以减轻其焦虑、抑郁心理,使其积极应对疾病,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1.2.1.2 康复锻炼健康教育

使用功能锻炼手册,由责任护士讲解、演练具体的功能锻炼方法并督促完成,病人自行记录,护士检查记录完成情况。每周召开专题讲座1次,组织病人相互交流、讨论。对出院病人每周进行1次电话回访,了解病人康复锻炼情况及康复效果。

1.2.1.3 争取社会支持

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高年资及专科经验丰富的护师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沟通,定期检查、督促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并指导其正确的锻炼方法。给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对康复锻炼的认识,使他们能支持病人,并督促病人遵从要求进行康复锻炼,以保证病人康复锻炼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2.2 评价指标

在病人出院1周后进行电话随访,再次评价病人骨折知识以及康复锻炼治疗依从性的情况。评价内容包括:是否了解康复知识及掌握锻炼的方法,是否能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每天能进行锻炼的时间及次数,是否长期坚持康复锻炼。1表示做到,2表示偶尔做到,3表示基本做到,4表示完全做到,每项均按照4分制计分,总分越高表明康复锻炼依从性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因素很多,并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在治疗阶段中各有不同,要根据具体病情及相应评价结果,制订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提前判断并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达到预期的康复锻炼效果。因此,系统化、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对于改善病人功能锻炼效果尤为重要,它可以引导病人的自我护理理念,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主动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3.2 健康教育对病人不良情绪的影响

骨折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改变了病人的生活状况,加上伤口的疼痛、手术等因素,病人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程度高的病人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差[2]。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尽量减轻病人疼痛是提高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关键[2]。通过健康教育,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重视病人焦虑、抑郁对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加强心理干预,帮助病人了解原因及治疗方法,使其对康复锻炼的效果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值。首先,通过健康教育调动病人锻炼的积极性;其次,通过交流和讨论,为病人提供一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减轻其焦虑、抑郁的心理,使其积极应对疾病,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3.3 健康教育对病人疼痛的影响

因为伤口、手术等,骨折病人会出现疼痛。疼痛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有很大的差异。避免或尽量减轻病人疼痛是提高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关键[3]。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及对生活的影响。通过系统化、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物的认识、早日进行肢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关心、体贴和照顾病人,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并对其进行放松训练,必要时建议予以止痛药物,可以有效提高病人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提高康复效果。

3.4 健康教育对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病人在进行功能锻炼过程中依从性的优劣对疾病预后与康复效果起关键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骨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研究发现,90.7%病人因健康教育不力,缺乏对功能锻炼的认识及系统的锻炼方法[4]。因此,通过床边讲解、示范、训练及文字教育的方式帮助病人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宣教内容根据病人文化层次、不同治疗时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运动程度由小到大,以病人能接受为宜,由被动的功能锻炼逐渐向主动锻炼过渡,克服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骨折后康复锻炼的认识,提高了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应对疾病的能力,提高了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功能锻炼,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杨明玉,唐泓源,郑晓缺.骨折病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5A):847.

[2]黄金怀.影响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7A):1699.

[3]张兰香.影响病人肢体骨折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5C):1348-1349.

手卫生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篇4

手卫生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上最简单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最容易做到的,手卫生就是如此。国内有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堪忧。2005年,卫生部对全国18所医院2000多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均在50%以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和在两患者之间的手卫生依从性更低。还有很多研究提示: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低(40%~50%),接触患者前及接触其他物品后的手卫生执行率显著低于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意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有个人、管理以及制度和设施等诸多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观念因素。手卫生,这其实是一个简单也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但是很多情况是我们没有在思想观念上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在制度上落实。也还有一些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是由于洗手设施不配套以及消毒产品放的位置不顺手等问题。

对于手卫生管理,我们确实很苦恼,有时甚至感到黔驴技穷,手卫生是靠自觉的,我们也不可能像抓小偷一样,天天偷偷跟在护士后面看她是否洗手是否手消毒或者戴手套,更何况这一套搞久了,大家都已经耐药并且产生免疫机制了。或者去查洗手液消毒液的耗损量?但有护士长说了,如果以此用量来评价手卫生,那我们领回来分

给大家不是用量就大了?并且每个科室病人数以及工作量都不同,用什么标准来作比较呢?每床日的耗量也不全能说明问题。有时我甚至幻想,如果有人能发明一种手卫生提醒器,用来提示大家进行手卫生,也可以让病人监督医务人员手卫生,那该多好!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只能在转变大家思想观念上做文章,作为院感科管理人员,还是要到临床多走、多看、多查、多说,做耐心的宣传,多唠叨多熏陶,长期以往,不懈努力,我相信总会改变不良行为,总会让观念变成行动的!观念转变了,就会重视了,医务人员也会把它当做自身的需要来做了。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卫生知识施之一,有一些成功的尝试值得借鉴,比如通过重点抓全员培训,覆盖全体人员,人人过关,给全院职工进行六步洗手法示教,效果还不错,一方面增加了护士长的洗手意识,做好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各科室人员她们自已可以进行培训,最后增加全员洗手意识。做“洗手”的“洗脑”,转变观念;利用宣传手卫生知识,抓重点,从ICU抓起,每张床位、要求每位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后都要手消毒;演练与考核;多部门协调管理,共同促进;建立手卫生示范科室;将手卫生纳入质控指标;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将手卫生的推广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等等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在手卫生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改善手卫生设施,包括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提供便捷洗手,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有的 医院开展“比比看,谁是洗手明星?”的活动,让大家提高

锻炼依从性 篇5

1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措施, 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1]。依从性标准分3级:完全依从:患者主动按照每日功能锻炼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功能锻炼效果佳;部分依从:患者只完成每日功能锻炼计划一部分, 数量或 (和) 质量达不到功能锻炼计划要求, 功能锻炼效果一般;不依从:患者拒绝执行每日功能锻炼计划或只执行几次, 功能锻炼效果很差[2]。多项研究表明, 骨折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处于偏低水平, 主要表现在不能完成计划锻炼项目或不能达到要求强度、频率, 不能长期坚持锻炼计划等。黄婷婷等[3]调查200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 依从性好64例占32%。蒋群花[4]研究结果, 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33.3%。

2 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主要因素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对于社会人口学特征如何影响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 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欧柳红[5]针对126例骨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8~59岁年龄组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高于60岁以上老人组和18岁以下年龄组, 认为18岁以下年龄组的患儿对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与患儿未能足够认识到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自理能力缺陷有关;60岁以上老人组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原因可能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理解与沟通能力相对较差, 对将来的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小有关。但杨明玉等[2]的研究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职业、接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不同的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无明显差异。

2.2 患者心理特征:

骨折多为突然发生, 此时患者毫无思想准备, 损伤部位的疼痛、功能障碍、社会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等, 可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心理情绪反应。郑庆元等[6]报道11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异常发生率为78.4%, 赵霞[7]观察130例骨折患者均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负性心理情绪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普遍存在。程宏等[8]对6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调查, 其中15例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中依从差者有11例, 占73.3%, 而47例无抑郁症状的患者中依从差者只有12例, 占25.5%, 可见, 抑郁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重要影响。杨明玉等[2]对100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指出骨折患者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抑郁程度高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李晓研[9]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辅以音乐干预, 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治疗氛围和环境, 让患者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指导和自主锻炼, 锻炼的依从性由27.8%提高到66.7%, 可以认为通过音乐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2.3 疼痛:

骨折后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疼痛, 而早期功能锻炼常加重疼痛, 患者可因惧怕疼痛而拒绝早期功能锻炼。姚彩娟[10]调查骨折患者拒绝早期功能锻炼原因中, 惧怕疼痛者占83.9%。张秀丽等[11]调查高龄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显示, 90.5%患者认为骨折处存在疼痛, 而且功能锻炼加重疼痛, 因此放弃早期功能锻炼。可见, 疼痛是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随着疼痛的加重而下降。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避免或减轻患者疼痛是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关键。

2.4 认知程度:

认知程度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对疾病的态度、治疗方案、自感症状等) 和对功能锻炼的认知。一般情况下, 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越充分, 与医护理人员配合越好, 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就越好。刘红梅等[12]应用《创伤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心理状态调查问卷》调查316例患者, 发现患者对功能锻炼的目的, 要求、方法的认知度普遍偏低, 担心功能锻炼导致骨折移位或影响骨折愈合, 认为静止不运动更利于康复, 以为依赖药物、手术等治疗就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 刘红梅研究显示, 对疾病有错误认知的患者会认为功能锻炼导致骨折移位或影响骨折愈合而不愿意进行功能锻炼。苏长英[13]对90例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发现:通过护理人员多次向患者解释锻炼的目的和方法后, 患者对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伤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相对于干预前增加。因此, 协助骨折患者认知重建, 有利于患者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提高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功能锻炼方法, 可以提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2.5 社会支持系统:

患者社会支持提供者主要由家庭、医疗专业性社会支持等构成, 有无接受这些社会资源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影响患者康复依从性。

2.5.1 家庭支持:

患者家属, 他 (她) 们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儿童患者, 张兰香[14]在调查中发现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 害怕早期功能锻炼引起疼痛使孩子受苦, 存在一种不忍心, 听之任之的态度, 对护士解释、指导不断干涉, 导致依从性低。刘汉娇[15]认为, 调动家属参与意识, 让家属关心, 理解患者, 使其在心理上获得安慰, 从而减轻心理负性情绪, 家属参与实施功能锻炼是提高依从性最有效的手段。丘丽等[16]对患者及家属同步施教, 使患者及家属同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 结果显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提高, 因此促进和鼓励家属参与和监督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持续进行, 良好的家属支持系统可提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2.5.2 医疗专业性社会支持:

医疗专业性社会支持是指医护人员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提供的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支持。针对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医疗专业性社会支持主要包括:良好的医护患关系、锻炼计划的持续督导和反馈等。刘菊新等[17]在研究中发现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由28%提高到68%。周艳波[18]对175例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 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由58.8%提高到90%。可见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3 小结

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作用已被证实, 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不高。患者骨折后心理存在负面情绪、患肢疼痛、认知偏差, 知识缺乏、医护人员宣教力度和督促不到位等是影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主要原因。针对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不同原因, 应采取不同护理对策, 如医护理人员应进行心理干预,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加强知识宣教, 讲解功能锻炼方法, 开展个案护理等, 从而使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得到提高。

锻炼依从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10例, 其中男70例, 女40例, 年龄14~76岁, 平均 (42.7±5.6) 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56例 (50.9%) , 高处坠落伤23例 (20.9%) , 打击伤18例 (16.4%) , 跌倒伤10例 (9.1%) , 其他3例 (2.7%) 。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3例 (20.9%) , 躯干骨折67例 (60.9%) , 下肢骨折20例 (18.2%)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部位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1.2方法

两组均在复位固定手术后连续护理3 0 d。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早期制动、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休息、做好患者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包括以下步骤: (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聆听患者主诉, 使其感觉到被关注和被尊重,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解释和疏导, 缓解恐惧、焦虑、忧郁和愤恨的情绪, 增加患者配合度, 建立治愈信心; (2) 创造良好医疗环境:介绍医院环境, 引导患者适应, 提供书籍、报刊和音乐, 缓解患者各种不良情绪; (3) 促进患者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他人, 与其他病患、亲属和医护人员交流, 抒发消极、忧郁情绪, 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3], 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根据患者每日坚持功能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评定功能锻炼依从性[4]: (1) 依从性好:锻炼≥2次/d, ≥15min/次; (2) 依从性差:≤1次/d, ≤1 5 m i n/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 P S S 1 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大体一致, 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见表1。

2.2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好者占92.7% (51/5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 (42/5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6 4, P<0.05) 。

注:1为护理前两组比较, 2为护理后两组比较, 3、4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

3 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也可称为心理矫正治疗, 指的是干预的重点放在可以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 通过学习来调整或改变个体的异常病态心理及躯体症状, 以构建健康的行为[5]。创伤骨折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不良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 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和效果。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焦虑程度、不同手术部位等对患者自身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6]。因此, 应加强创伤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我院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主要有四大心理特征: (1) 恐惧:正如我院调查的致伤原因, 创伤性骨折大都由交通事故和意外暴力所致, 伤痛突然发生, 产生强烈刺激和惊吓, 因而患者有恐惧心理。尤其是特大意外事故, 常伴有他人伤亡, 恐惧情绪更加明显[7]。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事发突然, 缺少对手术的了解, 加深了恐惧心理。 (2) 焦虑:创伤性骨折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进展缓慢, 患者常产生急躁不安情绪, 影响饮食和睡眠。经统计[8], 大多数青壮年创伤性骨折患者负责主要家庭经济来源, 焦虑情绪更甚。 (3) 忧郁:创伤性骨折病程漫长, 需要牵引或固定的患者被迫卧床1~2个月, 生活难以自理, 枯燥乏味。加之对外界因素的牵挂, 患者很容易产生精神压力, 以致情绪低落, 郁郁寡欢。 (4) 愤恨:由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多为外界暴力, 较为突然, 患者难免对肇事者或伤害者不满, 甚至愤恨。当无法接触到肇事者时, 容易将这种情绪转嫁到医疗上, 表现为拒绝治疗、不满意医护人员等。

我院为改善创伤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增加患者依从性, 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包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医疗环境和促进患者交流等措施。结果表明,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这与庄永秀等[9]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加速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兰英.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5) :467.

[2]刘梅, 刘林, 许勤,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872.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38.

[4]肖顺贞.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4.

[5]王晓飞, 洪九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6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9) :788.

[6]张秀美, 杨会.高龄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4) :2052.

[7]戈勤妹, 王敏.开放性胫腓骨骨折9例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12) :63.

[8]张先棠, 李茹, 石秀峰, 等.骨折卧床患者便秘舒适型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7) :1149.

锻炼依从性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关节外科收治59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7例、女23例, 年龄47~87岁、平均年龄64.1岁;观察组29例, 其中男7例、女22例, 年龄50~86岁、平均年龄63.5岁。两组纳入标准:能独立与家属共同完成护理指导计划和措施的患者。排除标准:双侧膝关节置换, 合并有心脏疾病, 老年痴呆, 脑卒中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按照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功能锻炼指导, 临床护理路径是在医生临床路径表的基础上, 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征求专科护理专家的意见而制定的, 临床护理路径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眉栏部分包括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 横轴为患者住院的时间 (包括入院第1 d、第2 d、术前日、手术日、术后1 d直至出院共计14 d) 、护士签名、评价、评价者签名。纵轴为护理评估、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 每1项会根据术前、术后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此表从患者入院时开始使用, 并悬挂于床尾, 由责任护士每天根据此表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 执行及评价后签名并注明执行时间。

1.3 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评价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标准, 学者阙纤沣等[2,3]从每天锻炼的次数、方法、能否主动锻炼、按量完成的4个方面, 将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完全依从是指患者对功能锻炼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高, 主动按次、按时、按量完成规定动作, 完成量大于目标量的75%, 且方法正确;部分依从是指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 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督促、劝说才能完成规定的动作, 完成量在目标量的25%~75%之间;不依从是指患者对功能锻炼要求有抵触, 拒绝执行或自行减少规定动作, 完成量小于目标量的25%。由护士长或者责任护士每天床边护理查房时, 根据患者的功能锻炼完成量及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录, 出院时由专门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并结合标准, 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功能锻炼情况进行总评价。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实施的膝关节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的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结果见表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疾病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来, 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主动的工作, 同时也能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 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 以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服务品质。临床护理路径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科学化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 使患者住院期间的日程安排一目了然, 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中, 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同时护士不再是盲目的、机械的、单独的执行医嘱, 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工作, 变被动为主动,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2) 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自信心:患者从入院开始, 对自己住院期间需要做什么, 怎么做, 如何去做, 何时做等一系列问题有所了解。本科将临床护理路径表悬挂床尾, 患者可以随时自行阅读, 减少了此表实施的神秘感, 同时可以强化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 增强了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而护士在运用此表的过程中, 不再是盲目的、被动的执行医嘱, 而是根据路径的项目对患者进行护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起主导地位, 特别对年轻护士, 由于规范化的流程, 清楚的知道患者今天在整个治疗中处于哪个阶段, 今天需要做什么, 怎么做。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及自信心, 从而增强了对护理事业的责任心。 (3) 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研究表明, 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和部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 必须有责任护士亲自与患者沟通, 讲解并分析功能锻炼的相关问题, 并亲自示范, 让患者首先学会健侧肢体的功能锻炼, 再过渡到术侧肢体, 并在术前强化练习。同时每天不定时检查功能锻炼的完成情况, 及时评价, 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

有学者研究[4]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 害怕疼痛, 功能锻炼内容太复杂;护士缺乏健康教育意识, 工作繁忙, 缺乏持续指导和鼓励。临床护理路径中规范了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流程, 责任护士每日根据此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处置, 使患者功能锻炼有依可循, 确保患者功能锻炼的连续性, 使每一天的功能锻炼都落实到实处。对于那些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护士利用早查房期间, 参与查房, 由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 再次强化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 从而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使不依从、部分依从的患者逐渐向完全依从转化,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59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观察组按照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功能锻炼指导, 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功能锻炼,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春萍, 田琴, 李英, 等.10%盐水冰袋联合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冷敷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8) :16-17.

[2]阙纤沣.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6) :70-71.

[3]胥明梅, 曲桂荣, 刘虹伟, 等.赏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2) :3876-3877.

锻炼依从性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骨伤四病区住院并实施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6例, 男318例, 女168例;年龄52~96岁, 平均7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26例 (67.1%) , 股骨头坏死82例 (16.9%) , 创伤性关节炎49例 (1 0.1%) , 股骨粗隆间骨折2 9例 (6.0%) ;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2 8 3例 (5 8.2%) , 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203例 (41.8%) 。

1.2 分组

以患者自愿参加为原则, 按患者住院号末位偶数、奇数分别列入常规护理组 (对照组) 和中医护理干预组 (观察组) 各243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大体相似。

2 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使用镇痛泵72h[芬太尼0.2μg/ (kg·h) ]。

2.2 观察组

在骨科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 患者麻醉苏醒后即给予中医护理。

2.2.1 中药涂擦消肿止痛

将克痛药膜均匀地涂擦于髋部, 距手术切缘3 c m, 2次/d。克痛药膜组方:元胡、白芷、大黄、焦栀子、黄檗、生姜黄、水蛭、莪术各40g、冰片10g, 用70%乙醇渗漉提取浓缩而成。

2.2.2 穴位贴敷理气通便

用本院自制理气散敷于神阙穴, 使药物高于皮肤1~2mm, 敷贴固定, 一指禅推气海、关元二穴各2 m i n, 2 4 h更换药物1次, 以有效预防术后便秘, 增加患者舒适度。保持每日大便1~2次, 如出现泻下及时停药。理气散组方:枳实12g, 大黄、乳香、川楝子各1 0 g, 红花、冰片各6 g, 磨粉, 麻油调成糊状。

2.2.3 提高夜寝质量

“服药千朝, 不如独眠一宿”, 睡眠不足, 易耗伤正气[1];昼息夜作, 阴阳颠倒, 削弱患者抵抗力和影响康复进程,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睡前安定神志, 平心静气, 护士用温热水为患者泡足后, 吴茱萸粉调醋贴敷双足涌泉穴, 协助患者在T形枕保护下向健侧翻身, 以柔和的力量按摩夹脊穴2 0 m i n。

2.2.4 调节情志促进疾病早愈

全髋关节置换多为老年人, 外伤、手术、子女无暇陪护等因素可导致不良心境而加剧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 加重病情。我们及时评估患者情志, 因人因证因时实施情志护理, 让患者心静神安、气机条达、气血调和, 促使疾病向愈。

2.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人工髋关节Harri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

2.3.1康复锻炼依从性

术后10天进行康复锻炼依从性评估[2]。内容:患者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及频率、康复训练方法的正确性、康复训练动作的准确性等。采用0~2分3级评分制, 完全依从 (2分) :能主动按护士指导保质保量完成每日锻炼计划;部分依从 (1分) :只在护士督促时才进行康复锻炼或偶尔进行康复锻炼;不依从 (0分) :拒绝按照护士指导进行锻炼。

2.3.2 人工全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3]

术后4周、术后6个月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术后13天、术后4周、术后6月按人工全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疗效越好。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1.0软件包,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比较 (表1)

表1显示, 观察组康复锻炼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2 2.6 0, P<0.01) 。

3.2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髋关节Harris评分 (表2)

表2显示, 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 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术后13天、4周、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3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 (表3)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社会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 康复治疗方案的优劣, 疼痛、便秘、睡眠质量差等不适症状的存在及医护人员和社会两大支持系统是否得力等, 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本文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 对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中药涂擦所用克痛药膜由中草药经科学渗漉提炼及成膜透皮技术精制而成, 涂擦后, 药物直接渗透到疼痛部位, 具有活血止痛、散瘀消肿之功效。神阙穴贴敷所用理气散方中枳实、川楝子行气散结, 红花通经活血去瘀, 乳香辛散温通, 冰片芳香通络。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 经气之江海, 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 联系五脏六腑, 大黄、枳实、红花、乳香、冰片、川楝子磨粉调糊外敷于神阙穴, 药物经皮吸收, 透过脐部药效直达病所, 达到疏通脏腑经络、通达气机、预防便秘的目的。吴茱萸味辛、苦, 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作用。涌泉穴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 可引气血下行, 是升降要穴;借助吴茱萸辛热之性, 刺激涌泉穴, 以调整气血、宁心安神;使用米醋调吴茱萸粉, 更利于药物的吸收;敷贴涌泉穴, 药穴相配, 心肾相交, 水火相济, 其寝则安。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 外邻膀胱经, 按摩夹脊穴可调整脏腑阴阳气血、疏通经络、镇静安神。情志护理使患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以上中医护理旨在改善患者术后不适, 通过舒适护理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信心, 使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骨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但因吴茱萸粉调醋外敷涌泉穴兼有降压之功效, 实施过程中要求严密监测患者血压, 发现血压低于正常值或明显下降应立即停用并报告医生。吴茱萸粉调醋宜现调现用, 冬季可将米醋加温至40℃左右, 避免对足底的寒冷刺激。进行穴位按摩时选穴及手法要正确, 并注意保暖。

参考文献

[1]孙秋华, 沈勤.中医护理健康教育[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8.

[2]邱志军, 殷晓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 (10) :109.

[3]刘大鹏, 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16.

锻炼依从性 篇9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功能锻炼,依从性

股骨头坏死及部分股骨颈骨折患者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行全面的功能锻炼,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来讲,其相应依从性对其具有直接影响关系[1]。当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其功能锻炼依从性在一定条件下受到患者的疼痛程度、职业、及病情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如何有效提升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164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49例,年龄53岁~75岁,平均年龄(65.1±4.3)岁,病症类型:36例为股骨颈骨折,31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其他类型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52例,年龄52岁~76岁,平均年龄(65.5±4.0)岁,病症类型:33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33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其他类型16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予以辅助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血压、疼痛及饮食等方面予以护理,对患者病情进展状况进行观察。

1.2.2观察组①术前护理: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成立针对性护理小组,评估患者的心理、合并症及现病史等情况,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个体化护理方案。如若患者存在一定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予以沟通和疏导;根据患者的年龄状况、受教育水平及心理状况等,发放健康手册,并实施相应健康宣教工作。②手术1周后:对两肢体位置摆放状况进行监督:对于前外侧入路患者,应防止出现内收及外旋现象;对于后外侧入路患者,应对其内旋及内收予以防止。对其外展中立位予以保持,控制在16°~31°,并采用丁字鞋予以固定操作。搬动:将整个髋关节予以拖动操作,并对患者术侧外展中立位予以保持。疼痛干预:对于存在明显疼痛的患者,对其进行放松训练指导,还可在病房播放轻音乐。对患者功能锻炼进行指导:手术完毕第1天,对术侧下肢实施按摩操作,对患者踝关节实施被动活动操作。手术4 d~7 d后,对患者踝关节主动活动予以指导,对其余各个肌肉关节实施等长训练操作。对于采用骨水泥假体患者来讲,术后第4天,在相关护士辅助下实施下地锻炼操作,而对于非骨水泥假体患者,可活动床头,将其摇动至<85°位置,取舒适体位。③术后2周:对患者功能训练予以监督:对于不存在疼痛部位的,应对患者屈髋屈膝予以<85°活动操作。相关护士对患者术侧关节活动情况,进行每天适时观察,对于存在的不规范状况予以及时纠正。对患者术侧皮温状况及色泽予以细致观察,如若发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对患者呼吸训练进行指导,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及并发症产生予以防治。④术后第3周:向患者发放功能锻炼指导手册,有效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状况、假肢具体类型即具体的恢复状况等,对患者下床训练进行针对性指导。日常生活护理:应指导患者不应跷二郎腿,不应坐那些比较低的凳子,弯腰幅度不应超过85°,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病情恢复记录工作,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为以后进行随访工作奠定基础。⑤术后第2个月:对患者进行安全防护指导,对患者进行负重行走训练指导。⑥术后3个月。对患者饮食状况进行指导,指导患者应对自身体重予以控制,对患者术侧负重予以减轻,如果患者术后3个月后无明显疼痛状况,可引导患者实施拄拐行走操作。

1.3观察指标依从性评价:主要分为三级,即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完全依从:患者能够依据医嘱主动且按时按量进行相应锻炼,并就规定动作予以完成;部分依从:患者在其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指导或督促下,完成相应操作;不依从:患者不能对相关锻炼予以坚持,对训练动作不予以执行,不锻炼。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予以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Harris评分状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在依从率及Harris评分状况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固定物松动2例,患肢短缩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3/82);对照组患者中假体松动4例,髋内翻畸形4例,患肢短缩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12/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患者依从性对于功能锻炼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当患者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行功能锻炼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且对于功能训练效果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2]。功能锻炼依从性在一定条件下受到患者的疼痛程度、职业、及病情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引导,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采取心理疏导,不仅能够很好提升患者术后锻炼的自信心,而且对于患者应对能力的提升同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存在疼痛的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其疼痛感,且对于术后的耐受性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3]。相关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还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通过与患者形成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升奠定坚实基础[4]。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在依从性及Harris评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讲,对其采取阶段性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阶段性个体化护理予以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且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丽贤,章映丽,肖瑛,等.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52-153.

[2]刘菊新,郝真娥.健康教育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2):2107-2108.

[3]郭小惠.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0,16(26):125-126.

上一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下一篇:发热性/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