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的依从性(共12篇)
用药的依从性 篇1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 山西太原030053)
所谓依从性就是指患者遵守医师对用药指示执行的程度, 完全按照用药指示为依从, 反之为不依从。对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的成败, 不仅在于医师诊断疾病的正确性, 还在于患者是否严格遵守医师指示, 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调查中有不少患者不能按时、按量服用指定药物, 存在着不依从现象。现对我院2008年30例患者产生不依从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以便采取改进措施。
1 导致不依从现象的主要原因
由于患者对药物知识认识不足, 不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患者更容易不遵守用药指示, 使不依从性增高。
用药方法造成的不依从性, 临床表现为:忘记服药或不按时服药, 自认为病情好转自行停药, 随意减少剂量或增加剂量, 不按规定剂量服药, 服药不方便等等。
医务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 由于患者不能正确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而医务人员未能及时与患者沟通, 使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后果产生畏惧感而停药或者换药。
患者的自身和药物因素造成:调查中发现患者自身引起用药不依从现象占有一定比例, 例如患者将缓释剂掰开服用, 患者不会使用气雾剂等;药物因素造成, 药物的剂型, 如药片或胶囊的大小不合适, 药物的口感不适, 多使儿童患者产生用药的不依从, 药物的费用过高使经济困难患者中途停药或者换药。正常反应。
2.3 联合用药的监测。
临床医师为了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的种类越来越多, 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大。因此, 医务工作者要加强药物情报的收集, 临床药师定期做好处方分析工作并及时将结果报告, 同时临床收集新药信息, 满足临床需要, 避免不合理药物配合使用, 降低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4 通过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充分利用医院壁报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使患者自觉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 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宣传用药相关知识, 如常用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通过药物咨询, 解答患者的一些疑难问题, 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发挥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2.5 改善服务态度。
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 往往心情不佳, 情绪有较大的波动出现精力不集中, 医护人员要做到热情、耐心及以良好的服务态度, 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安慰, 提高了用药的依从性。
3 讨论
造成患者用药不依从现象的原因很多, 医务工作者要针对各种原因, 改进工作方法, 医师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经济状况等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依从性。医师、护士、药师在医疗活动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责任, 共同努力, 加强责任心, 保持与患者的沟通, 增加患者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信任度, 使患者的不依从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用药的依从性 篇2
我院自 年开始开展临床路径试行工作,由个科室个病种到扩展到28个科室62个病种。由于临床路径的实质内涵是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发现虽然制定有标准流程,但“医护人员的不依从”情况仍然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难点所在。表现为医护人员对事先设计好的操作未执行或者未能进行正确的执行,从而导致路径变异的大幅度增加,影响临床路径的开展同时,更是对路径的标准化与持续改进产生重要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医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临床路径的依从性进行了调查,先分析总结如下:
一、依从性低的原因
根据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我院100位医护人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为:
1、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无所谓:医务人员的观念及行为成为临床路径推行的重要阻力,特别的一线的医护人员,由于对路径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够重视,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在对临床路径各种计划指令的不规范执行上,即实施过程中的依从性差。
2、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传统诊疗流程习惯对医务人员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不按入径评估标准,随意进入临床路径或不进入临床路径。
3、未按临床路径要求执行医嘱:入径后未按路径的计划运行,自由地实施医嘱或忘记临床路径文本上的医嘱。
4、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存在较多的误操作。
二、针对依从率低的现实,依据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鱼骨图)
表2:依从性低原因的问卷抽查结果1 原 因
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无所谓 操作不熟练 忘记医嘱
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 忘记路径
我行我素,不听指挥
占 比 80% 78% 78% 60% 30% 20% 新来员工不了解 对临床帮助有限 路径设计缺陷
三、改进措施
14% 10% 5%
根据调查的结果,医院临床路径委员会及时作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1、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整改措施:①作好反复的宣传提醒,主要由科主任实施,每月科室质控会要有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报,发现问题,包括依从性差及不规范操作人员,及时作出整改。②医院组织临床路径实行科室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临床路径的意义、实施流程及操作方法。
2、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整改措施:反复强化培训学习临床路径文件,由计算机中心首先培训个案管理员,再由个案管理员培训全科医务人员。
3、未按临床路径要求执行医嘱,整改措施:在主要位置如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及电脑旁、病历夹内张贴提醒标志或书写入径病种在办公室白板上。
4、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整改措施:逐步在多科室实行电子病历及应用电子医嘱单,并加快软件的改进,以减少临床抄写的工作量。
四、整改后效果
整改三个月后对医护人员再次进行依从性调查,再次随机选择医护人员1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表3:依从性低原因的问卷抽查结果2 原 因
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无所谓 操作不熟练 忘记医嘱
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 忘记路径
我行我素,不听指挥 新来员工不了解 对临床帮助有限 路径设计缺陷
占 比 20% 60% 46% 55% 21% 10% 9% 8% 3%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医务人员的观念及行为成为临床路径推行的重要阻力,特别的一线的医护人员,由于对路径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够重视,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在对临床路径各种计划指令的不规范执行上,即实施过程中的依从性差。从路径实施的流程分析,不规范操作的主要在于:
1、不按入径评估标准,随意入径或不入径。
2、入径后未按路径的计划运行,自由地实施医嘱。
3、存在较多的误操作。其后果会导致
用药的依从性 篇3
【关键词】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05-01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来越受临床医生及临床药学人员的重视。在诸多影响药物治疗作用的因素中,患者的不依从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当下,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性发生率相当高,据报道,美国作用的因素中,患者的不依从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冶疗效果。据报道,美国约有4%~21%门诊病人不遵医嘱而自行随意用药,有50%处方未被恰当处理;在我国有资料显示,46%病人实际上不按处方剂量正确服用,约30%病人在短期抗菌治疗中不遵医嘱.不依从性用药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病人对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1、治疗“不依从性产生的危害
治疗“不依从性”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病人自身及对社会影响两大方面。
1.1 疾病未能根治,导致复发、恶化甚至死亡,如感染性疾病治疗时,抗生素剂量太小及疗程不够,可导致感染再次复发和加重。
1.2 出现毒副作用如慢性心衰患者超剂量服用地高辛造成蓄积中毒时常发生。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约有250多万人因不良反应(ADR)住院。住院病人发生ADR的约500~1000万人,每年死于AOR的达19万人。
1.3 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不断变迁和增加重病感染愈来愈难控制。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TB)、性病等卷土重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4 对于新药的临床试验。由于不依从性所产生的更为严重的后果则是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2、“不依从性”用药产生的原因
2.1 医师,药师,与病人缺少联系,对病人缺乏指导,例如医师草率看病、不与病人交流,药师发药不进行指导,致使病人错用药物,如把外用药当内服,或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服药。
2.2 对医师缺乏信任 患着对青年医师多有种不信任感,故对其医嘱不顺从,用药尤为多见,有些患者可能对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不放心,医师开的药,干脆不吃。
2.3 患者缺乏必要的医药知识,如漏服一次避孕药就可能导致避孕失败,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者忽视维持治疗,导致病情复发。
2.4 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慢性病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而停服或整日忧心忡忡从而产生过分依赖药物的心理,走向另一极端即滥用药物。
2.5 社会、家庭、经济等原因而致不合作。如家庭不和睦经济条件差而得不到相应的照顾特别是老年患者,记忆力、视听力下降,由于未听清楚或记不住医嘱,以致停服漏服。
2.6 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病人难以耐受药物的某些副作用而造成停药特别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常见的不良反应。
2.7 药物制剂本身的因素引起患者不依从。如药片太小不利于伴有视力和手指灵活性减退的老年人分掰,药片太大难以吞咽.药物带有不良气味及颜色都会引起病人尤其是儿童不依从。
2.8 给药方案复杂,用药次数及品种过于复杂尤对老年和小儿患者容易导致漏服停服或自行减量。每天3次以上的用药方案对学生及职业人群实际难以依从。另外疗效愈长,坚特治疗也愈难。不依从性发生率愈高。
3、提高依从性用药的措施
3.1 临床医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责任心。对病人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要耐心阐述治疗的理由、服药的重要性,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询问患者说明书用药及具体服用方法,如琥也红霉素肠溶片不能嚼啐服用以防胃肠刺激加重及疗效下降,医师要加强对患者进行依从性教育。医师要多掌握药品信息,提高治疗质量。
3.2 调剂人员发药或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药嘱”,阐明药师在病人诊病后取药时,通过对药物服用方法及药物的副作用而改进病人的依从情况。服药指导内容包括治疗目的、服药方法与时间,副作用,使用及贮存中注意事项,对于婴幼儿患者,老年患者,孕妇等更应重视发药交待工作,避免可能造成的差错。药剂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
3.3 结合临床需要开发研究速效、长效、高效、低毒、色香味俱全的新剂型,提高患者依从性。根据儿童心理,将具有不良气味及颜色的药物进行包衣或加掩盖剂等制成患儿乐接受的制剂。长效制剂,复方制剂如等新剂型的应用方便了临床,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3.4 方便患者用药,多为病人着想。①对于开瓶困难,剂师给有翼的盖或螺帽似盖,方便开取。②药瓶标签不清应详细注明。③滴眼剂应有点眼工具。④不会计量刻度应用其它较明了的量具(小杯,滴管)。⑤经常忘服药可在分药盒里投入1次剂量,药用1次投1次,建议使用药品帮助记忆。
3.5 發展药学服务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改进(QI)项目。例行收集药学服务重要信息,定期分析信息找出主要问题通过开展不良反应药物监测工作,实行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同时能及时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中的合作程度,通过TDM,督促患者依从。
3.6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医药保健知识,病人依从性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其效用性就大,反之,则效用性小,如果一种药物通过改变剂型提高了其中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从而增加了其效用性,这种药物就可得到重新评价。如硝酸甘油控释贴剂的开发利用,肠溶阿斯匹林临床效用的提高等。
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篇4
关键词:儿科,依从性,药学服务
儿童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均未成熟,自我意识与认知能力较低,其对药物的反应比较敏感,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1]。导致儿科患者产生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患儿因素、监护人因素、药师因素[2]。2011年8月,卫生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对儿童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用药依从性作为反映用药情况的一个指标,能通过适当的药学干预,例如使用儿童剂型药物,对监护人开展用药教育工作,以加强患者或其监护人对医嘱的重视度,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
因而,如何根据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增加其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达到“以患儿为中心”的最高目标,也是目前临床药师所要面临的工作。
本文收集了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共103份《中山市中医院住院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并通过跟随医生查房,了解临床儿科用药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影响住院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分析,以求为儿科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研究方案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充分了解患儿用药依从性的背景与现状,分析国内外药学服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问卷调查法:论文收集了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中山市中医院住院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共103份。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大量文献研究,并结合医院的临床实际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问卷经由中山市中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批准,在儿科住院部派发。
访谈法:通过跟随住院医师临床查房,以笔录形式,记录患儿用药情况。
本次研究的所有内容及资料均真实,并且保存完整。
1.2研究对象
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中山市中医院住院儿科患者的监护人。问卷派发采取随机发放方式。共派发11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3.64%。向监护人发放问卷时,不考虑年龄、职业因素,并充分向其解释调查的目的,得到大多数监护人的理解与支持。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为定量研究。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103张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方法与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注:百分比%=(人数/103)×100%
表1为103名患儿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2011年12月,住院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2∶1.0,患病群体主要是婴幼儿(29.13%)及学龄前儿童(60.19%)。患儿住院期间,监护人主要为双亲(95.14%),其中以母亲居多(60.19%)。表2为住院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冬季患儿住院,以感染类疾病为主。其中,肺部感染和肠道感染最为常见。临床诊断前三位为:肺炎(37.86%)、支气管炎合并肺炎(22.33%)、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35.92%)。
2.2用药情况调查结果
2.2.1 给药剂量调查结果
注:该调查针对口服药中片剂处置方法。
表3统计了患儿用药剂量情况。结果显示:有49.51%的患儿能完全依照规定的给药剂量用药。而不遵医嘱,监护人自行增减患儿用药量的比例为33.98%。只有16.50%的监护人,咨询医护人员后再进行药量增减。临床查房中,患儿口服药一般采取研碎成粉末后,用温水送服。表4统计了口服药片单次给药后,监护人对患儿吃不完的药品的处置方法。结果显示:52.46%的监护人会选择让患儿愿意服药时,再给予服用,以保证规定的用药剂量。30.10%的监护人会直接倒掉剩余药物,18.45%的监护人会强行让患儿服用。
2.2.2 用药情况调查结果
注:用药情况调查为多选题,百分比(%)=(出现频数/总频数)×100%。总频数为453。以上项目按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序。
表5列举了16项患儿用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结果显示:个人因素(项目2、6、8、9、10、15),药物口味(项目1、4),给药途径(项目3、7、11),药物使用合理性(项目12),药物不良反应(项目14),药学服务不足(项目5、13、16),均能影响患儿用药。按影响度对以上项目进行排名,前八位分别为:药物口味不佳,患儿不愿吃药(18.10%);漏服(14.13%);点滴速度太慢,自己调速(13.47%);不愿意喝中药(9.93%);药袋没有标示具体用药时间(8.39%);患儿吐药(7.51%);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手肿、针头处疼痛(5.96%);忘记拿药或者漏发药物(5.74%)。
2.2.3 药学服务调查结果
注:该项调查为多选题,百分比(%)=(出现频数/总频数)×100%。总频数为:281。
另外我院还调查了监护人放心给患儿用药的原因。药物疗效显著(42.16%);医护人员提供优质服务(25.49%);患儿用药后没有出现身体不适和不良反应(24.02%);药价合理(5.39%),均能增加监护人对治疗的信心。表6对该如何改善患儿用药依从性进行统计。29.54%的监护人认为:生产商生产更多的儿童专用药物,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此外,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与监护人加强沟通工作(27.40%);对特殊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的药物进行适当讲解(19.22%);增加药物宣传和普及儿童用药教育(13.88%);家长做好与患儿间的沟通工作(9.96%);可改善患儿用药依从性。
3讨论
本次调查中,患儿住院原因,主要是以感染为主(占96.11%)。查房记录显示,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口服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而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由于病程开始前1~2天,常发生呕吐(该病临床特点),此时服用药物,药物极易伴随呕吐物排出。临床查房中,对患儿呕吐物进行检查,肉眼可见未溶解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减少,造成药物剂量不足,影响依从性。此外,由于该类患儿需要大量补液,静脉滴注治疗时间较长,患儿常常抱怨针头处疼痛或出现手肿。监护人自行调节点滴速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降低了患儿用药依从性。
影响患儿用药依从性的药品使用复杂性因素也是重要方面,从临床查房数据观察,住院儿科患者普遍存在联合用药情况。调查中,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使用,抗生素联用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或四联活菌片)的现象十分普遍。患儿住院期一般为一周,在此期间应用大量抗生素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部分患儿家属不理解为什么服用抗生素的同时,还需要服用微生态制剂。监护人的轻视,容易导致患儿漏服现象的发生,影响用药依从性。
患儿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差也是患儿用药依从性差重要原因之一[3],例如患者使用奇霉素针过程中出现腹痛,监护人立即要求停止使用该药。其实可以通过减慢滴速,控制药物浓度等手段降低这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供良好药物服务,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最主要手段。良好的药物服务手段包括:医护人员做好患儿与监护人的沟通工作,及时给出用药指导;特殊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的药物,要给予适当的讲解,减少错误使用,如:不少肺炎患儿需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使得粘痰稀释,促进排出。不少监护人不了解该如何正确地使用雾化装置,导致雾化治疗效果不好,因而对患儿用药效果产生质疑,产生不配合治疗的情绪。
患儿住院花费金钱较多,45.70%的监护人认为,患儿情况好转就不用继续服药。访谈中,有的监护人甚至认为,医生坚持用药维持治疗是为了从患儿身上多赚钱,因而,擅自停药、要求出院的情况也较常见。对疾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对治疗方案不够信任,也是造成患儿用药不依从的原因。
目前,药师深入临床查房可以填补医生药学服务不足这一现状,且临床药师因具有良好的药学专业知识,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用药建议,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强临床药疗效果。此外,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工作,可以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患者讲解每类药物治疗的作用,对特殊给药途径的药物进行用药示范,增加病患对治疗的了解,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任艳丽.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3):12-14.
[2]叶秋明,劳嘉华,肖美华.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今日药学,2012,01(22):35-37.
半年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总结 篇5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下半年共抽查12个科室,医生25人,护士25人,医技人员13人,保洁人员7人,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在指定情况下手卫生执行情况
(1)
接触患者前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1次,未手卫生次数19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2%。
(2)
接触患者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45次,未手卫生次数2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64%。
(3)
无菌操作前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8次,未手卫生次数12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2%。
(4)
接触病人体液、污染物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65次,未手卫生次数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92%。
(5)
接触病人物品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4次,未手卫生次数1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7%。
二、手卫生情况
(1)
医生应该手卫生次数为12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9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6%。
(2)
护士应该手卫生次数为12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10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4%。
(3)
医技人员应该手卫生次数为6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50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7%。
(4)
保洁人员应该手卫生次数为3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2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1%。
三、手卫生执行率情况
应该手卫生次数35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277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9%。
四、整改措施
1、课内加强手卫生宣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大力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监控小组成员加强本科内手卫生监督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科
用药的依从性 篇6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里9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干预组采用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六个月以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做出判定。结果 干预组用药完全依从患者有41例,占干预组人数的83.67%,用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提高,还能降低其它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和照料负担。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 用药依从性
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其发病病因较为复杂,跟肥胖、高钠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1],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引发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该疾病患者在按时按量并遵医嘱的情况下长期用药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血压,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保证患者高度的用药依从性成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有段之一。现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探讨分析社区内98名高血压患者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患者通过社区的干预护理,依从性大大加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98例,男52例,女46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72.4岁。采集的对象均为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患病时间均超过半年,治疗期间都有服用药物。这些患者都有正常生活能力,愿意配合护理的工作调查。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54~81岁,均龄71.8岁。对照组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 53~82 岁,平均年龄73.6岁。收集对象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用药方面、危险分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选取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详细方案如下:①建立患者健康状况档案,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及具体病史等,易于护理干预的实施。②建立稳定良好的护患关系,高血压患者大都数是老人,这类群体基本都有以下特征:生理机能都或多或少发生退化,出现耳聋、眼花、行动迟缓、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弱等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他们时要倍加和蔼耐心,用心交流,抚平患者情绪,尽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获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打下良好的开端。③医护人员用通俗的话语为患者及其家属阐述健康教育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和积极的治疗态度,有必要时开设知识讲座,分发宣传资料,丰富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知识,改变以往对该疾病的认识误区。④保持电话沟通,这样既可以提醒和监督患者用药,也可以了解患者的精神及身体健康状况,定期上门为患者指导,询问各项详细情况。⑤告知患者正确用药量和方法。例如短效降压药可以每天服用三次,长效要则每天早晨服用一次即可。在用药时,尽量整片吞服,若有老人确实无法整片吞服,就掰成兩半,已持续控制较长时间。还要说明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教会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应做怎样的紧急处理法。以上这些护理指导,能进一步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危险性和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⑥自我病情观察,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测血压的方法,按时测,及时记录。⑦配备合理的营养伙食,做些简单的活动,改掉不良生活方式。
1.3 判定标准 用四个问题(Bittar 的判定标准中的问题)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判定,若四个问题的答案都为否,则判为完全依从;若2~3 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则判为不完全依从,若1个或全部问题的答案为否,或者答案全部为是,就判为完全不依从。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t 检验和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六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用药依从性判定,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有效地降压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引发率。现在作为治疗用的降压药已经可以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至正常,但是自然人群中这类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却是比较低的,主要跟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及病情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应视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社区护理干预可视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能提示患者准时、按计量用药,在高血压患者有病状问题或困难出现时,可积极有效地指导,及时补救,稳定患者的病况。社区护理干预也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治疗工作当中,他们可以监督患者的生活习惯,改掉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调节患者的饮食搭配,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主要原因时,患者自身没有深刻认识到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病情稍微好转或者用药后病情短期内没有获得效果就坚持不下去。各项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血压至正常水平左右,预防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引发。
参考文献
[1]杨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15):90.
糖尿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糖料病,用药,依从性,分析
当前 ,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 并且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 糖尿病的用药是终身的 , 脑、心、肾等方面的并发症与血糖控制好坏有直接关系 ,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1]。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其对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对生活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我院就糖尿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原因 ,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有联系方式的患者 , 从2012年间在该院门诊药房的咨询窗口咨询糖尿病病情的患者中选取2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通过电话方式进行回访 , 分别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 , 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 , 并随时记录不依从的原因。
2结果
此次共有97例患者参与回访与咨询 , 其中有40.21%(39例 )的患者为完全依从 ,56.70%(55例 ) 患者为不完全依从 ,0.9%(3例 ) 患者为完全不依从 , 失联患者为23例。对药物不依从的患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一是担心药物会有不良反应 , 占22.41%,二是对糖尿病缺乏认识 , 占25.86%。见表1。
3讨论
大部分就诊于基层医院的患者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 缺乏对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用药等情况的认识 , 用药方面不遵医嘱 ,缺乏规律性和长期性 , 缺乏糖尿病需终身服药的意识 , 多在血糖恢复正常时自主停药[2]。在用药时也没有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从而限制了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因此 , 医护工作者应该从患者病情和其自身文化情况出发 , 通过通俗的语言来达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 耐心地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 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 纠正对糖尿病错误的主观意识 , 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血糖 , 提高用药依从性。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为老年人 , 其记忆力和认知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并且其心脏病、高血压等合并症较多 , 服用药物的频率和种类也偏多 , 因此误服和漏服是造成其药物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所以 , 医生应该从患者本身认识和了解自身疾病的角度出发 , 尽量选用适合老年患者服用的药物 , 简化用药方案 ,提高家属监督工作 , 减少用药不依从的发生 .
恶心呕吐和低血压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长时间服药的普遍问题 , 多数患者自主停药的原因也是出于对不良反应的担心 ,进而造成控制血糖不合理 , 降低药物依从性[3]。药师应事先与患者沟通 , 交代该药物有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恶心等不良反应 , 并对不良反应有正确认识及处理方法 , 消除不良的思想包袱 , 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
糖尿病病人的工作能力因为长时间服药而受到影响 , 进而影响其个人收入 , 而控制血糖效果较好的药物一般价格比较昂贵 , 因此 , 很多患者因为无力负担长期的药物费用而自行减少药量或者停药 , 从而降低了药物的依从性。医生或者药师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 进而选择适合患者经济水平、疗效较好、价格优惠的药物 , 使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药物费用 , 使药物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
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生活不规律或干一些特殊行业 ( 驾驶员、施工建筑人员 ), 再加上对病情的认识不够 , 常忘记按时服药 ,导致用药依从性下降。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对控制血糖的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 , 对医疗工作者的信任往往建立在控制血糖的效果上 ,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 , 就会降低用药的依从性[3]。因此 , 医生和药师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 , 信任医生 ,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得到缓解 , 进而使药物依从性得以提升。
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于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32±4.1)岁,男患者83例,女患者67例。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WHO所制定相关判定标准,即随机血糖在11.1 mmol/L或是空腹血糖水平在7.0 mmol/L、 餐后2 h血糖水平在11.1 mmol/L以上。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此次观察对象用药依从性相关问题进行评价。 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衡量并无统一标准,因此难以从但一方面进行评价,该次调查问卷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疾病特征、健康信念、人口社会学特征、关怀指标、药物治疗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考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是否忘记服药? 是否不注意服药? 是否自行停药? 是否自行调整用药? 是记0分,否记1分,得分在3分以下者记为依从性不佳。
1.3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并进行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对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2结果
2.1依从性调查结果
根据恩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 此次得分3分以上者74例,占总数49.33%(74/150)。 可见此次研究患者用药依从性为49.33%。
2.2用药影响单因素分析
2.2.1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用药依从性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可知, 该次1男性患者依从性为48.19% (40/83),女性患者依从性为50.75%(34/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0~50岁患者依从性为46.03%,50~60岁患者依从性为53.45%,60~70岁患者依从性为72.41%,可见60~70患者用药依从性最佳,与其余组比较,P<0.05。 3费用报销容易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不易的患者(P<0.05)。4中高收入患者依从性高于低收入患者(P<0.05)。 5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规模不同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较小(P>0.05)。
2.2.2疾病特征与用药依从性关系病程较长者用药依从性较病程短者显著下降,P<0.05。合并疾病、治疗医院、 治疗形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均为影响。
2.2.3药物治疗特征与用药依从性关系使用单剂型药物患者依从性为77.79%, 使用多剂型药物患者依从性为43.68%, 明显单剂型药物患者依从性更高,P<0.05。 使用1种药物的患者依从性为76.98%,多种药物的患者患者依从性为41.84%, 使用1种药物的患者依从性更高,P<0.05。 用药频率越高依从性越低。
2.2.4健康信念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患者自认病情越严重者依从性越高,且各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疾病重视程度之间依从性不同,自评重视者依从性较高。 对疾病了解程度越高、对药品越了解、 对用药重要性认知度越高、对家庭收入满意、对医务人员信任的患者依从性高,P<0.05。
2.2.5关怀指标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随患者就诊时间的延长,其用药依从性也逐渐提高,不同就诊时间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同,P<0.05。 不同药学服务时间患者依从性不同,P<0.05; 相对长的药品调配时间患者依从性也相应提高。药品标示越完整患者依从性越高,P<0.05。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未接受过教育的患者,P<0.05。
2.2.6社会环境与用药依从性关系亲属、 朋友关系良好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关系不融洽的患者,P< 0.05。
2.3用药影响多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种类少、剂型少、对自身收入满意、接受过相关用药健康教育的患者,以及家庭关系和睦、对医师信任的患者整体用药依从性较高。
3讨论
糖尿病为世界四大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且危害严重,已被列入重点防治疾病之一[2]。 依从性即为患者用药、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等与医嘱建议符合程度。 依从性并不是简单的生物医疗问题,其更是生活方式、个人行为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按程度可分为完全不依从、部分依从与完全依从[3]。 用药依从性主要包括正确服药、按时按量服药、遵从医嘱等。 通过该文观察可得,用药种类少、剂型少、对自身收入满意、接受过相关用药健康教育的患者,以及家庭关系和睦、对医师信任的患者整体用药依从性较高。 因此临床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适当进行治疗调整。 首先可加强患者疾病认识与用药指导,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具有一定认识, 能够了解一般检查、治疗、护理的要点及目的;同时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从而增强对疾病认识与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关医务人员应当细致全面的向患者讲述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相关主要并发症、低血糖症状及相关处理措施等,以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认识程度, 有效提高依从性。 在糖尿病临床治疗指导过程中,医师应当积极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患者不同生活习惯、 认知水平等均会影响其是否能够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应当采用多种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4,5]。
根据该文观察研究,疾病特征、健康信念、人口社会学特征、关怀指标、药物治疗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均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所影响, 临床可根据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影响因素以适当调整患者用药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与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150例该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对其用药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该次150例观察对象中有74例患者依从性较好,依从率良好率为49.33%,根据临床分析可知,用药种类少、剂型少、对自身收入满意、接受过相关用药健康教育的患者,以及家庭关系和睦、对医师信任的患者整体用药依从性较高。结论 临床可根据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影响因素以适当调整患者用药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与患者生存质量。
用药的依从性 篇9
1 用药依从性现状
考察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内容包括能否按照一是要求的剂量、次数、时间坚持用药, 是否出现擅自增减剂量、更换药品的现象等。患者的依从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 对治疗和用药的不理解、难以掌握复杂的用药方案、担心ADR等患者自身因素可直接导致不依从的发生。此外, 医师在治疗方案制定、健康及用药教育、用药方法指导等方面的不足, 以及护理人员在实施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失误, 也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有调查表明, 约30%~7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非依从现象。
2 在临床药学时间中发挥药师的独特作用
2.1 用药教育和指导
用药教育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保证患者依从用药的必要措施。临床药师通过直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情况和药物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治疗方案, 可明显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并避免用药相关问题的发生, 当患者或家属主动咨询时, 药师有责任解释药物治疗的相关情况[1],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有助于依从性的提高。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查房、治疗方案讨论及翻阅病历等途径, 可全面掌握患者用药信息, 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教育和指导。可采取建立药历、设计和发放联系卡、提供用药指导资料等方法实施用药教育, 同时针对特殊患者和出院患者应加强随访和回访, 以确保依从用药及合理用药。
我院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为住院患者建立药历, 在查房及讨论时记录患者用药信息。针对特殊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效果、ADR等进行全面监护, 对一些口服药物的服用时间、次数、方法以及药物可能产生的ADR等进行耐心的解释和指导, 以确保老年患者依从用药。
有研究表明, “直接督导疗法”[2]可有效解决特殊患者的用药不依从现象。药师直接督导患者, 对用药情况进行管理和督促, 判断患者依从程度, 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方法是否准确。对于哮喘患者的日常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我院药师在实践中发现约有半数患者不能依从, 其中约2/3患者首次“吸入”方法不准确, 直接导致吸入药量不足或完全未吸入。针对这一现象, 临床药师与医师沟通后, 向患者分发使用方法指导资料, 并亲自指导和直接观察患者使用吸入剂, 确保“吸入有效”。
在临床药学实践中, 药师可发挥自身独特的药学知识, 促使患者准确依从。常有高血压患者自行减药或停药, 药师向其解释停药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反应, 形象的描述“反跳现象”的药学原理, 促使患者已从治疗。有的患者把缓释片、胶囊等掰开货碾碎服用, 药师及时阻止, 从缓释片的原理出发,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准确依从, 避免浪费, 提高疗效。
2.2 治疗药物监测 (TDM)
TDM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开展TDM, 以科学数据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 为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此外, 在病房查房和病例讨论中, 临床药师可根据监测结果, 就药物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和治疗方案等提出分析和建议, 提高疗效, 避免和减少毒副反应, 发挥药师的独特作用, 提高用药依从性。
TDM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情况。临床发现, 住院癫痫患者体内苯妥英钠血药浓度通常在稳定治疗范围内, 而门诊患者常低于治疗最小值, 这提示我们, 临床药师从TDM数据可发现不依从患者, 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
2.3 早期干预ADR, 及时处理ADR
ADR或ADR事件的发生常导致患者擅自停药或改变药物剂量。在非依从患者中, 约有8.1%患者因害怕ADR而不依从用药[3]。因此, 药师在工作中应积极预防和分析ADR, 减轻ADR的影响, 避免不依从的发生。药师在接受患者及家属咨询时, 可启发患者提出有关药品安全的问题, 帮助患者尽早发现和避免ADR的发生。药师在与患者沟通中, 要注重阐明药物的疗效, 一旦发生ADR采取哪些措施, 讲解吸烟、饮酒等行为可能对药物和治疗的影响, 减轻患者的顾虑, 提高用药依从性。对新出现的或严重的ADR, 临床药师应及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与临床医师协商制定监测及治疗方案。对已确定发生ADR的药品应及时反馈信息, 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提醒用药者注意ADR的危害性, 向医师提供药品安全性评价的资料及用药注意事项, 让患者得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 以避免非依从的发生。Naranjo等[4]提出, 临床药师可参与防范ADR的发生和“早期干预”ADR发生。我院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开展了针对老年哮喘患者的ADR观察和干预研究, 采取了部分干预措施, 作为科学参与临床药学工作的具体实践, 取得了明显效果。
2.4 药学信息反馈
药品的包装质量、剂型、颜色、口味及分发形式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态度和依从性。药师可为采购部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的药品筛选及采购患者依从性好的药品;与药剂人员及药品生产商沟通信息, 加强合作, 制备患者普遍乐于接受并能坚持服用的药物制剂, 在分发口服药时, 采取“单剂量包装”、“贴标签及用药时间表”等措施, 简化用药复杂程度, 让治疗更简便、有效。
主动与医务人员沟通用药相关信息, 应特别注意的是, 要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合作。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实施和监护者, 在用药安全中居重要地位。临床药师必须掌握实践技能和知识, 深入临床, 在给药方法和治疗操作特别是静脉给药方面, 与护理人员沟通、讨论, 就输液泵、终端滤器的选用与更换、药物配制与使用的间隔时间、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及控制静脉输液速度等内容制定统一方案和对策,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和患者依从用药。
药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信息分享, 为卫生和行政部门提供药物相关的文献和建议。此外, 临床药师应注意总结和分析, 用过对住院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不合格处方分析、ADR统计和分析、药师干预结果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寻找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新途径和方法。
2.5 特殊患者的用药监护
(1) 儿童用药监护:调查显示, 在2000到2003年间, 全欧洲哮喘患儿中高达38%的患儿没有科学、规律的使用吸入性类固醇药物控制哮喘。因此, 解决儿童用药依从性是确保患儿治疗有效地关键问题之一。临床药师首先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 即患儿能否使用以及使用的剂量是否合适。此外, 要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用药教育, 在用药监护过程中宜采用直接督导法, 确保患儿用药依从。 (2)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监护:应特别考虑老年患者是否需减剂量, 以及多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考虑老年人因听力减退、健忘、行动能力差等原因造成的不依从状况, 制定简便易行的用药方法;加强对患性病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 提高依从性。 (3)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监护:临床药师应熟悉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掌握肝、肾功能不全时的药物选用和剂量调整措施;加强对患者的TDM, 以确保疗效, 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3 结论
患者依从用药是获得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 而临床药师在改善患者依从性方面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患者用药依从性普遍不高, 在临床药学工作中, 临床药师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沟通, 注意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参与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施行ADR观察和干预措施, 与医护人员相互取长补短、默契配合, 可充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使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临床药师,患者,用药依从性,作用
参考文献
[1]Boudes P.Drug compliance in therapeutic trials areview[J].Control Clin Trials, 1998, 19 (3) :257-268.
[2]Gladman J.Pharmacist paid to improve durg compliance, persistency[J].Pay ment Strategies Pharm Care, 1997, 10 (4) :12.
[3]Chao D, Foy CG, Farmer D.Execise adherence among older adults;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J].Control Clin Trials, 2000, 21 (5 Suppl) :212-217.
用药的依从性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寿命不断延长, 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在生理方面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 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用药的依从性及安全性尤为重要。据资料统计, 老年人平均患有3种疾病, 平均服用药物10种, 多者达30余种, 除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外, 用药不依从性的发生率也可能随之增加[1]。我院根据患者情况开展老年人出院回访用药指导, 以期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安全性。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 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们对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住院的年龄在60~90岁的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患者 (痴呆患者除外) 进行了随机抽样, 获得抽样老年患者病例共542例。
(1) 性别构成:其中男性为213人, 占39.30%, 女性为329人, 占60.70%。 (2) 年龄构成:被调查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中60~70岁占55.60%, 70~80岁占35.34%, 80岁以上的占9.06%。 (3) 疾病构成:心血管疾病患者217例, 占40.04%, 糖尿病患者105例, 占19.37%, 骨关节疾病患者185例, 占34.13%, 脑血管疾病31.18%,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6例, 占15.87%, 其中有部分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1.2 方法
542例患者在就诊期间, 临床药师均要向患者讲明遵医嘱用药物、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等, 给予用药指导, 并在1月后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1.1 用药依从性:
在所调查的542例老年人中, 不能或不能完全按医嘱服用药物的占49.63%。见表1。
2.1.2 缺乏依从性的原因:
在缺乏依从性的老年患者184例中, 调查原因情况见表2。
2.2 讨论人在进入老年后, 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如脑、心、肝、肾的功能不断衰退, 自身免疫能力都在下降, 患病的机会增多, 用药的频率及数量也比青年和成年人高。吃药成为他们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药的依从性差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现象, 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2.1 健康教育:
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强调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种治疗手段, 采取有效地健康教育方式, 设法让患者及家人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宣传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 开展个人咨询、分发宣传小册子、开展安全用药大讲堂、讲解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把健康教育贯穿于门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完善随访工作, 加强督导老年患者的依从性持续不间断地强化。定期电话随访, 预约随访, 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
2.2.2 简化治疗方案:
建议医师尽量使用价廉、长效, 不良反应少的药剂, 用药方案简单易懂, 减少服药次数, 规范用药时间。从而使老年患者容易记忆和规范遵医行为。首先, 疗效不确切、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 以减少用药种类。其次,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 比如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同时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α受体阻滞剂, 同时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 可以减少用药种类[3]。另外, 要重视非药物疗法, 这是非常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 不少患者不用或少用降糖药物也能把血糖降至正常, 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盐、运动、减肥等治疗, 老年人便秘可通过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来改善。最后, 控制服用补药,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乱吃补药, 还有可能带来不少危害。
2.2.3 帮助建立各种提醒装:
准备几个专用的服药盒子或服药三色杯,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服药时间, 也可以在用记号笔在每个盒子的边上醒目地写上“早、中、晚”, 以区分服药的时间段。应用电子钟、手表、手机等现代工具帮助提醒用药。服药后及时做好用药记录, 自我病情变化记录。对孤寡独居、活动不便的老人, 应协助其取得家属、邻居和社区服务机构的帮助, 定时提醒和协助老人用药[4]。2.2.4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部分药品价格昂贵, 特别是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的长效药品, 均为合资、独资及进口药品, 而大部分老年人收入较低, 在需服用价格高的药品时, 患者不能承受, 从而无法按医嘱用药。和睦的家庭环境, 亲属的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的不利因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危的问题, 医师和药师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摘要:老年人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老年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 通过对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调查, 分析影响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原因, 探讨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5.[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5.
[2]王苏容.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7) :1883-1884.[2]王苏容.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7) :1883-1884.
[3]王莉媛.老年人用药原则[J].中国实用医药, 2001 (7) :154.[3]王莉媛.老年人用药原则[J].中国实用医药, 2001 (7) :154.
用药的依从性 篇11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4-02
实际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未有效掌握糖尿病知识,还没有形成对糖尿病的全面认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难以提供有效配合,进而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升患者糖尿病知识认识水平,对于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1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包括42例女、48例男;年龄范围26~72岁,平均年龄为(43.5±6.2)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2±1.1)年。对照组包括40例女、50例男;年龄范围27~72岁,平均年龄为(43.9±6.7)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5±1.1)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用药方法、用药重要性、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观察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将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介绍给患者,具体内容有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饮食结构、预后等,进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②介绍药物治疗知识,对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作用、使用时间、分类等进行重点讲解[3]。告知患者应当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并医嘱服用口服类降糖药物,同时使患者了解应当在低于20摄氏度环境下存放胰岛素。③指导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应当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同时应避免含糖量高、高胆固醇、油腻食物的摄入,并改变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④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并建议患者进行低、中强度运动,同时要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应当在半个小时左右,运动应当坚持适度、适量原则。⑤教会患者每天自我检测血糖,检测通常在饭后2小时或清晨空腹进行,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同时依据血糖变化情况对检测次数进行调整。⑥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患者经常存在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进行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进行评价。糖尿病认识情况评价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血糖升降危害、自我检测血糖方法、发病原因、疾病基本概念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大于等于90分者为优;得分在80~89分之间为良;得分在60~79分之间为及格;得分小于60分者为差。优良率等于优秀率和良好率之和。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用药依从性,存在两条及以上为依从性好,包括:每日准时用药;每次按量用药;每日用药次数正确;确诊疾病后未中断用药。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具有9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对照组具有5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具有88.9%用药依从率,对照组具有57.8%用药依从率,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糖尿病为代谢性综合征,其主要控制疾病手段就是服用降糖药物[4]。当前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没有形成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进而使得患者用药依从率相对较低,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情的有效控制[5]。相关调查发现应当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对糖尿病知识应有的了解,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还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的提升,对于患者有效控制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健康教育值得进行推广[7]。
参考文献:
[1]徐艳芳,张卫仙.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3):458-460.
[2]高岩,薛芃石.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指导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3):37-38.
[3]黄孝积,张晓涛,黄波轮等.对518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对该病认知程度的调查[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273-274.
[4]叶凤基,杨丽萍,李维嘉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 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3-5.
[5]莫鹏,马媛.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2):570-570.
[6]黄彩英,郑晓娜,赵东国等.门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265-265.
门诊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 篇12
1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内容
门诊复查的结核病患者137例,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用药依从情况、用药不依从情况、提高用药依从性方法等。
1.2 方法
在候药大厅采取询问与填写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现场调查, 将有效问卷收回、整理。
2结果
2.1 用药依从性调查
137例调查对象中, 用药依从者84例, 占调查对象的61%, 用药依从性方式均以定时、定量、全程服药3种为主。用药不依从者53例, 占39%;具体表现为:改变服药时间18例、改变服药剂量和次数12例、擅自停药6例、改用广告药9例、忘记服药8例。
2.2 用药不依从性原因
自觉病情好转而不用服药12例, 占不依从比例的23%;用药种类过多5例, 占9%;疗效不理想、近期没有看到治疗效果6例, 占11%;害怕药物不良反应9例, 占17%;缺乏用药指导6例, 占11%;对医务人员不信任5例, 占9%;经济原因7例, 占13%;受广告的不良宣传影响3例, 占6%。
2.3 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
患者认为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为加强与医务人员的沟通, 加强用药指导, 加大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等。
3讨论
此次调查表明, 患者不依从表现为改变服药时间、剂量和次数, 忘记服药和更换药物。抗结核的一线药物利福平需晨起空腹服药, 有的患者改为饭后服用;利福喷酊需3日1次, 患者改为每日1次;有的患者把百生肼说明书中每日剂量看成每次剂量。这些情况不仅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 还容易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而耐药结核病患者治愈率低, 治疗时间长, 更容易传播结核菌, 造成严重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后患。所以, 提高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依从性, 使之坚持完成规范治疗是阻止耐药结核病产生的有效措施[2]。
调查显示, 自觉病情好转而不继续用药、用药种类过多、疗效不理想而不依从的合计23例, 这些都是患者对结核病认识不足造成的, 结核病需长期、联合、不间断用药。结核杆菌被彻底杀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需用药9~18个月, 对某些耐药结核病患者则时间更长。一些虚假广告所说的1个月治愈、不复发、只服用1种药物在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患者因为害怕不良反应、缺乏用药指导而不依从的占15例, 这是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了解不足造成的:害怕异烟肼、利福平的肝功能损害, 吡嗪酰胺的色素沉着、尿酸高, 服用利福平后尿液呈红色等现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是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的一个主要原因[3]。针对这些情况, 药学人员应拓宽服务范围, 完善服务方式, 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用药指导, 在患者的药疗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4]。患者不相信医务人员为5例, 一方面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 没有取得患者的信任, 当病人得知患结核病往往首先产生怀疑心理;另一方面怀疑医生的诊断、用药方法、药物剂量等, 进而在治疗初期会产生抗药心理。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但在业务要精益求精, 还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消除患者的疑虑心理。经济原因占7例, 结核病的长期、辅助用药对于困难家庭确实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医生应针对每个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总之, 医生、药师、护士、患者需共同努力, 相互沟通, 提高用药依从性, 从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刘剑君, 姜世闻, 成诗明.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防痨杂志, 2003, 25 (3) :130.
[2]李明虎, 孙谨芳.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09, 31 (10) :618.
[3]沈建恩, 雷涛, 王祖恩, 等.肺结核病人化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2)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