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2024-07-17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共10篇)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1

2016年第一季度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调查结果分析

2016年第一季度,根据胡必杰教授主编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图解》中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我科更新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第一季度采用新的《观察表》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即依从性及正确率进行调查,调查形式仍为暗访,现将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第一季度调查16个临床科室,包括959次应进行手卫生的时刻,实际实施手卫生490次,应进行而未进行手卫生469次,全院执行率为51.5%,正确率76.5%,医生执行率为45.1%,正确率57.9%,护士执行率为57.1%,正确率91.2%,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医生。手卫生依从性最高的科室是ICU(88.3%),最差的是急诊及输液大厅(30%)。详情见表。

二、我院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及依从性低原因分析:

1、手卫生意识方面:很多资历浅的医护人员未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时机,常常忽略了手卫生5个时刻中某一时刻,尤以接触患者前最多。很多科室负责人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科室整体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始终难以提高。很多年资老的医务人员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改善这一部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须长期、不断坚持。

2、手卫生设施:由于近年来院内多对手卫生的大力支持,所有临床科室均配备有方便使用的肘式水龙头及干手纸盒,过去手卫生设施不齐的状况已大有改观,手消液未配备或干手纸盒内未配备干手纸现象已慢慢消除,但有少量科室仍以经费投入不足,对手消液及干手纸领取存在不及时、不充足现象。

3、工作现状:由于本季度患者数量上升明显,工作量骤然增加,尤以儿一科、儿二科明显,很多医务人员以工作太忙为由忽视了手卫生,觉得频繁的手卫生没有必要,耽误了为患者诊疗的时间。

三、手卫生干预效果及改进措施

1、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和反馈。感控科坚持每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和对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的监测来对全院各科室、各级人员手卫生依从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科主任、护士长。并在每季度末将监测结果在《林西县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简报》上向全院反馈,落实手卫生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2、加强手卫生管理,将手卫生作为季度质量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采用随机现场提问及对科室手卫生自查记录进行检查及纠正的方法。要求科室手卫生自查表记录真实、准确,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

3、定期开展手卫生专项培训,掌握手卫生相关知识。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经常性地以各种方式如现场指导、提问等对各级人员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培训,促使广大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科学合理的手卫生方法。

4、创造手卫生氛围,提高手卫生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感染控制科 2016年3月25日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2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院内感染,清洁效果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 其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1]。2007年第34届美国医院感染年会会议要点为“医院感染零宽容”。专家认为相当多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Larson的回顾性研究证实了增加洗手次数可以明显降低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通过加强手部卫生的管理可降低院内感染30%~50%[2].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3], 而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洗手。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速干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查找存在的问题以进行有效的干预, 特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手卫生效果监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选择外科系统、重点科室如ICU、NICU、产科、烧伤科、血透室、感染科等医护人员、进修及实习人员作为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对象; (2)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每月随机对临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采样。

1.2 调查方法

(1) 每月到各科室2次, 时间为08:30~09:30之间, 由院感科专职人员现场观察他们换药后、接触不同患者前后、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穿脱手套等防护物品前后等执行手卫生情况。当手部有血液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在做任何操作前, 要保证手的干燥。 (2) 每月采样:1份用皂液洗手, 1份用速干手消毒剂, 被采样者都要求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要求的六步洗手法洗手 (用洗手液) 或速干手消毒剂 (采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洁芙柔消毒凝胶”) 取适量产品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至干。采样方法及面积:被检者五指 (已干燥) 并拢,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为30 cm2,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 投入含10 m L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医生、护士、进修及实习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显著差异, 通过2008年进行手卫生干预, 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

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比洗手液洗手合格率更高, 医生比护士洗手合格率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洗手液洗手, 医生比护士合格率低, 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1) 护士比医生手卫生依从性更高, 进修及实习人员更低, 说明医生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医生认为戴手套可以替代洗手, 应重点加强进修及实习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 (2) 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比洗手液洗手合格率高, 可能是手消毒剂含有醇类消毒剂以及洗手液洗手后未干手即采样的结果;用规范的洗手方法医生与护士手卫生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合格率;速干手消毒剂是指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比肥皂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小, 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干手设施, 有更高的依从性。 (3) 从2007年起为提高手卫生卫生依从性我院采取的措施:a) 领导支持, 科室主任起模范带头作用;b) 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经常持续性的在职培训;c) 积极进行手卫生促进活动, 手卫生依从性奖惩制度;d) 院感科的经常性督查, 手卫生的长期干预, 同时加强其他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2007年—2009年院内感染率分别为6.52%, 5.92%, 4.8%, 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院内感染关系到医务人员、患者、患者家属的健康, 不合格的手卫生消毒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4]。来自卫生部2007年的有关数据:我国每年约有400万人发生院内感染, 直接经济损失达160亿~240亿元, 而医院感染率只要降低1%, 就可支付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及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和研究所需的一切费用, 可见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 不要让你的手成为细菌传播的载体, 全体医务人员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

参考文献

[1]韩雪玲, 史锋庆, 胡淑芳.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J].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09, 26 (2) :204.

[2]李庆虹, 戚扬, 赫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2) :455.

[3]林金香, 陈妙霞, 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 :185.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3

摘要目的:探讨一系列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达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将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调查不同社区医务人员不同干预前后手卫生的执行率,探讨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参与培训监督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手卫生设施、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等多模式的管理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3

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防控及双向防护中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差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焦点,手卫生执行现状的调查及干预主要基于大中型医院的开展,但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认知、执行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很少。2009年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永和+夏港、东区社区工作半年以上的医务人员60人。医生、护士的比例为1:1,所有医护人员取得执业证书。

研究方法:将永和+夏港医务人员设为研究组,东区社区设为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改善洗手设施的干预;研究组增加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加强手卫生细菌学的随机监测进行干预。通过自制手卫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了解干预前后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洗手执行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是在参考卫生部医政司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指征等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手部卫生相关内容自行设计,并根据预调查结果进行修订。

现场观察:社区各选1名护士长、院感专职人员、护理部主任4人为观察者,统一进行标准培训,以保证观察标准及资料统计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手卫生执行率(M),M=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进行的手卫生次数×100%。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社区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因涉及范围广,对群众健康影响较大,做好其管理工作当务之急。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借鉴国内外手卫生研究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宣传手册、集中培训等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双向保护的意识,形成手卫生的自觉性。在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贴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说的“六步洗手法”彩色示意图,提醒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完善制度及管理架构: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成立以社区负责人(医生)为组长、成员由1名监控医生、护士长组成的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制定了《开发区医院手卫生规范》,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明确医生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责任,并督促其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并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良好习惯的榜样,影響和带动社区其他医务人员。

改善手卫生设施:增加洗手池,安装或退换为感应水龙头,提供洗手液洗手、推广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等。在治疗室、处置室、医生诊疗室内安装洗手池,安装或退换感应式水龙头,在治疗车、护理车及医生的诊疗台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的应用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上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提供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同时反馈信息,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将手卫生纳入每季度的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改进护士手消毒中去,鼓励患者询问是否做到手消毒,从而起到监督作用。这些干预措施不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手卫生意识,而且也促进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进一步提高。

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院领导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手卫生设施的改善是可靠的物质保障,全方位培训是强大的推动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患者的教育和干预是有益的补充[3]。通过多模式干预,形成社区重视医疗安全的氛围,并将手卫生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把各项手卫生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模式,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Andrej T,Anbdreas F.Hand hygiene:a frequently missed lifesaving opportunity during patient care[J].Mayo Clin Proc,2004,79:109.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4

摘 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高速发展的医学技术和模式正在逐渐改变医学中的很多模式。医学中感染是影响疾病的治愈和生存的重要因素,在感染中大约有30%医院感染都是因为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中最基本却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重视。然而很多的医务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都不够重视,加上当前我国医学设备不完备,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提高。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在医学中很多的文献都记载了,医务人员的双手能够极大的传播病菌,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医务人员工作中对细菌的携带率高达100%,如果加强对卫生的注意可以减少40%的医院感染,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其中通过手携带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变形菌属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由于当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较低,所以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吸收措施和卫生知识的培训,需要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吸收的依从性,避免交叉性感染。

1 手卫生知识

1.1 手卫生依从性概念和洗手指证

手卫生依从性是指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坚持的洗手次数,同时对于洗手的步骤、时间、和范围都进行详细的规定。在医学上手卫生是指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的指证是在接触到每个患者的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时,如果存在传染病菌的可能性就应该进行清洁;如果医护人员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的过程中也同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就要进行手部清洁;医护人员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过程中,在对清洁无菌物品进行清理之前,接触病人和其物品前后等等都要进行手部清洁。

1.2 现阶段医护人员对于手部卫生的执行情况

虽然通过手部清洁可以清楚手部的一些细菌,但是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却不乐观。根据我院手卫生的情况,医护人员德尔依从性只有40%。因此,不断的提高洗手的依从性是预防感染,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能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对洗手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2.1 医护人员个人重视程度

在日常的医务监督和检查中对于洗手的依从性是不乐观的,大多数医务人员都十分重视操作后的洗手,却忽视操作前的洗手;更多的重视确保自己洗手,而没有及时注意患者的洗手。在接触病人及进行相关操作后手卫生执行率明显高于之前。

2.2 当前医院的洗手设施不完善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洗手设备仍然是手触式水龙头。但是根据相关的报道,对病房手拧式水龙头进行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仅为28%。固体肥皂也无法一直保持干燥清洁,容易引发多次污染。目前大多数的科室没有洗手液,也没有配备速干吸收消毒产品。相关研究显示,49.1%使用中的肥皂细菌含量超标,这就说明如果保存不当,肥皂会引发病毒传播。

2.3 手卫生技术掌握较差

虽然已经实施了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在每一个洗手的设备旁边也张贴了宣传海报,但是真正实施的人员很少。研究显示,只有70.4%的医务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而在洗手之后使用公用的工作服和毛巾擦拭的人员大约有56.2%。还有研究显示,操作后洗手率为44.6%,其中有效的洗手率仅为23.21%[4]。

2.4 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管理措施不足,实际效果不到位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没有及时的对医务人员的洗手制度进行管理和培训,更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这也客观上降低了医务人员依从性。

2.5 医院在手卫生方面投入人力资源不足

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是洗手依从性降低的主因。1978年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的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比例为1∶0.4的标准。当时在卫生部对全国400家医院的人员调查情况检查,发现这一比例仅为1∶0.33。护理人员的编制严重不足,工作量巨大,洗手时间少,次数少都是因为顾不上吸收。

3 关于加强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对策

3.1 要增强手卫生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特别是要重视上岗人员的培训。

3.2 医院要不断完善手卫生设施

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设备和使用物品进行配备,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

3.3 要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增强相关的管理

医院的管理者应该要清楚对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不定期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教育,制定明确的卫生制度。将手卫生制度作为业绩考核指标,定期考核。

3.4 在完善洗手设施后,还应该继续进行相关的培训

有报道指出,在床边进行皮肤消毒、擦手,应该换做感应水龙头,增强卫生教育,加强巡视和监督,通过这些措施将手卫生从40%提升至70%,同时避免了阶段性的反弹。

3.5 医院要合理的对相关的卫生监督人员配置

医院应按照卫生部床位编制要求,对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4 小结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5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保障基础医疗质量及安全,促进我院整体服务素质的提升,我院院感科积极与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密切配合,采取多项举措,提高我院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手卫生被认为是预防病原体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实施手卫生行为本身非常简单,但医务人员依从性不高却是全球性的一个难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进手卫生实践已成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领域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落实做好我院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我院积极出台了五项措施,全面巩固手卫生长效机制。一是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降低院感发生率,每一名医务人员必须重视手卫生。要求各科室进一步树立手卫生观念,发动科室成员正确规范执行,全面推动全院手卫生工作。二是加强培训,提高认知。院感科到各科室,就如何提高洗手依从性,如何做好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病人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手术部位感染和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等作了深入详细的讲解。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医院大厅电子屏幕滚动播出手卫生标语,在院内网上传手卫生宣教资料,营造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四是改善设施,提供便利。每科楼每间病房的走廊上放 “免洗手消毒液”。医生、护士进行诊疗、操作前后需要洗手时,走出病房不远就可进行手消毒,增强大家洗手的意识,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力。五是加强巡查,全面监督。院感科经常组织专职人员对我院部分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部分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全科医务人员,包括实习生、进修生和工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调查表 篇6

调查人职业:①医生②护士③技师④其他 所在科室

一、选择题(可多选)

1.你所在科室的手卫生设施包括:

①洗手池 ②水龙头 ③流动水 ④皂液

⑤干手物品(或设施)⑥速干手消毒剂 ⑦其它 2.你所在科室的水龙头是:

①感应式 ②脚踏式 ③肘触式 ④手动 ⑤其他 3.盛放皂液的容器重复使用吗?是()否()如重复使用容器应多长时间清洁与消毒?

①一天一次 ②两天一次 ③一周一次 ④两周一次 4.卫生手消毒剂要求是:

①有卫生许可证和卫生许可批件 ②一次性包装 ③无异味 ④无刺激性 5.我院外科手消毒洗手池设臵及配备?

①手术间附近②更衣室附近③洗手池每日清洁与消毒 ④洗手池每周清洁与消毒 ⑤非手触式水龙头 ⑥一般水龙头 6.我院外科手消毒清洁用品有哪些?

①清洁剂 ②手刷 ③清洁指甲用品 ④干手物品 ⑤海绵 ⑥其它 7.我院外科手消毒配备了哪些设施?

①洗手池 ②非手触式水龙头 ③清洁剂 ④清洁指甲用品 ⑤干手物品 ⑥计时装臵 ⑦洗手流程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如何洗手?

①洗手盆洗手 ②流动水洗手 ③肥皂(皂液)洗手 ④免洗手消毒剂洗手 ⑤速干手消毒剂洗手

9.你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①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②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③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⑤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⑥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⑦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10.在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 ②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③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 ④直接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11.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先洗手,后消毒 ②不同患者手术之间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③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更换手套即可 ④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⑤手套破损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⑥手套破损更换手套即可 12.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洗手前应做何准备?

①摘除手部饰物 ②修剪指甲 ③消毒洗手物品 ④干手物品 13.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洗手方法是:

①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 ②认真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⑤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14.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①可以戴假指甲 ②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③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等揉搓双手 ④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不用再洗手 ⑤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每周消毒一次 ⑥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15.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①使双手充分湿润

②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0秒钟 ④揉搓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⑤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⑥用干手物品(或设施)擦干双手 ⑦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6.医院管理部门对本医疗机构的手卫生进行培训的对象有:

① 医生 ②护士 医技人员 ③后勤人员 ④行政人员 ⑤保洁员 ⑥保安 ⑦其它 17.你多长时间接受一次手卫生效果监测?

①一个月 ②两个月 ③三个月 ④半年 ⑤一年 18.医疗机构手卫生监测效果标准值是:

①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②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5cfu/cm2 ③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④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二、该管理规范执行中遇到哪些问题?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观察医务人员180人,其中医师60名、护士60名、其他医务人员60名。调查人员是经过统一培训的3名实习护士,进行暗访,并填写由院感科统一制定的调查表。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手卫生五个关健时刻”进行统计,在统计中,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七步洗手法”严格把握洗手正确性,对不正确洗手记为“未执行”,如果手无明显体液污染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替代洗手。

1.2调查时间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月、干预后4月、干预后6月进行调查。

1.3干预措施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请医务科配合,组织全院科室主任召开“医师领头洗手”动员大会;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制成PPT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授课,课件着重强调医师手卫生的重要性;进行“以医师为主体的手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周,并进行医师洗手表演活动;每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并将手卫生考核成绩放在医师质量考核中,与个人绩效挂钩;完善全院医务人员办公室手卫生设备设施:共计添设洗手池18个,张贴洗手图20张,增添快速热水器42台及干手纸箱48个。在全院形成一个医师领头洗手的手卫生常态。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科室医师手卫生执行情况,见表1。

2.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见表2。

3讨论

3.1医师手卫生很重要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医师手卫生依从率低于护士,而高于其他医务人员。而医师是除了护士与患者接触次数最多的医务人员,且医师每天要进行查体、穿刺、手术、分娩、穿刺等各种侵入性操作,与患者接触密切,所以医师的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有调查资料显示:病原体可经医务人员的手广泛传播,因此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医院感染总数的30%[4]。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医师洗手不彻底而导致。在干预过程中,也发现医师手卫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并及时告知并纠正,如:医师认为戴了手套没必要再洗手、危险性不大的操作没必要洗手、手卫生用品对皮肤有刺激性等。此次调查中发现门诊医师的依从性最低(10.00%),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门诊医师年龄较大,资历较老,洗手意识较差有关,通过加强培训后手卫生依从性也明显提高(90.00%)。

3.2干预医师手卫生能够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本次调查发现:通过干预医师手卫生,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许多院感专家认为,只要采取合适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即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师做为医院的核心人物,他们良好的手卫生行为可以影响其他医务人员。手卫生不是一个高科技的技术,是一项简单而又难于执行的行为,因此意识更为重要。有调查资料显示:认知程度与手卫生的依从性呈正相关,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5]。院感科有必要加强对医师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的监督、巩固和强化,使医师在获取手卫生知识的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3院感管理者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手卫生管理方案在手卫生管理方面,有研究显示:应依据医务人员各群体洗手的依从性,教育背景等的差异,开展内容不同、目标不同、形式不同的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改善不良的洗手行为[7]。基层医院的院感管理者绝大多数为护理人员,如果管理者资历较浅或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在医院的管理地位就低,也难于应对医师的管理,所以对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多于医师。大多数基层医院还没有把手卫生纳入医师的医疗质量考核环节中,导致医师对手卫生不够重视。此次调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强化了医师的手卫生理念,规范了医师手卫生行为,同时也促进了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基层医院的手卫生管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落到实处,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医疗安全。

3.4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需要医院领导重视并加大投入此次调查医院投入大量经费,完善了全院的洗手设备设施。因基层医院的条件有限,大部分还没有普及感应式洗手龙头,即使配备了干手纸,使用率不是很高,这可能与科室的经济成本核算等因素有关。领导能重视、创造完好的洗手条件及合理设施是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基础,也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艳秋,高淑义,王海英.北京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106-4107.

[2]程莉莉,张秀月,王大南,等.国内外手卫生行为及依从性差异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748-3750.

[3]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757-1760.

[4]陈小诤,胡鹰鹰,孙朦朦,等.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3(5):299-301.

[5]秦宝聚.麻醉医师手卫生及依从性的现状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49.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差异研究 篇8

关键词:医院,手卫生,依从性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长期以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的正确率和手卫生依从性普遍较低,且在不同科室、职业的医护人员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但目前针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方案是基本相同的,未区分医护人员的差别造成干预的效果较差、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不大[3]。鉴于此种情况,本研究对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在院医生、护士共计100人手卫生相关知识和5个手卫生指征时的依从性进行调查,从而为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和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在院医护人员共计100人。其中医生组50人,年龄24~56岁,平均(40.2±4.6)岁;护士组50人,年龄23~52岁,平均(37.9±5.2)岁;医生组与护士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手卫生相关知识(六步洗手法)和5个手卫生指征(参照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4])即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区域后时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由接受延续护理专业培训的相关团队人员进行,以统一的指导语指引被调查者完成调查问卷的所有项目,现场检查正确后回收问卷。医生、护士两组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医生组回收有效问卷50份,护士组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均为100%。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结果均以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并以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比较

表1显示,医生对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为14人(28.0%),错误为36人(72.0%);护士对于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为24人(48.0%),错误为26人(52.0%)。护士的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高于医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5)。

2.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比较

表2显示,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区域后手卫生依从性方面,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25人(50.0%)、41人(82.0%)、45人(90.0%)、34人(68.0%)和6人(12.0%);护士分别为43人(86.0%)、37人(74.0%)、48人(96.0%)、16人(32.0%)和8人(16.0%)。接触体液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最高,无菌操作前两组的手卫生依从性也较高,而接触患者周围区域后两组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最低。其中,护士在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性(74.0%)明显高于医生(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0,P<0.05);医生在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性(68.0%)明显高于护士(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0,P<0.05)。

3 讨论

医护人员的手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最主要传播媒介,手卫生依从性的增加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保护医务人员与患者双方[5]。六步洗手法是目前广泛推荐的洗手方法,其洗手后的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常规洗手法,正确的洗手方法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6]。职业对于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职业间相差较大,如周桂莲等[7]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从高到低分别为护士(28.79%)、医生(12.66%)、实习生(7.14%)、医技人员(3.33%)和保洁员(0.00%)。在本研究中,医生对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为14人(28.0%),护士对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为24人(48.0%),护士对于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明显高于医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5)。医生、护士两组对于如何正确地运用六步洗手法较前人的研究高,说明随着近年来的持续宣传,医护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但两组对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均不高(正确率<50%),说明有必要在医院洗手区域粘贴六步洗手法的详细操作步骤并标注如“内外夹弓大立完”重点步骤提示[8],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医护人员洗手正确率(≥90%),达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关于手卫生的相关规定。

手卫生依从性体现了医护人员主动洗手的意识,其在不同职业、年龄、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中存在着较大差别,如罗艳君等[9]对多家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手的卫生依从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指出416名医务人员中,护士手卫生总的依从性最高(58.95%),医生手卫生总的依从性较低(41.96%),医护人员在5个卫生洗手指征时的手卫生依从性为27.59%~63.37%,其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等重点科室的手卫生依从性要高于一些普通的临床科室,硬件设施不足、管理缺失和手卫生意识较差造成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刘芙蓉等[10]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手卫生依从性与操作类别、手套种类和习惯性认识密切相关。

在本研究中,医生、护士5个卫生洗手指征时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表明接触体液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最高,无菌操作前两组的的手卫生依从性也较高,而接触患者周围区域后后两组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最低。其中,护士在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性(74.0%)明显高于医生(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0,P<0.05);医生在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性(68.0%)明显高于护士(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0,P<0.05)。说明医生、护士对于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暴露风险均有深刻的认识,需要继续保持;而对接触患者周围区域后的暴露风险的认识尚且不足,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加强医护人员该方面的认识。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差异与其职业特点紧密相关,两组在不同卫生洗手指征时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明显。其中,医生对不同患者进行诊治间的手部卫生较为重视;而护士负责的对患者进行具体治疗,对接触患者前的手部卫生较为重视,而在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敏感性较差。说明在进一步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提高中,采用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需要针对性结合医生、护士在手卫生依从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和手卫生文化提升,综合提高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11]。

参考文献

[1]程莉莉,张秀月,臧彬,等.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00-3302.

[2]邾萍,付菊芳,刘冰,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2):120-123.

[3]赵庆华,何蕾,高岩,等.直观教育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3):209-211.

[4]贾会学.《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7-9.

[5]张翔,张卫红,喻荣彬,等.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2):757-759.

[6]李光香,王惠青,程伟荣.不同干手方法对医护人员手二次污染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55-58.

[7]周桂莲,刘小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7):127-129.

[8]李艳明.总结性重点提示在六步洗手法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2):1158.

[9]罗艳君,罗艳姣,周丹,等.多个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3,41(5):289-293.

[10]刘芙蓉,张跟东,栾玉杰,等.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7):759-762.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9

1 手卫生相关知识

1.1 手部皮肤细菌情况

一般情况下,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各不相同。医务人员的手部菌落数量通常在3.9×104~4.6×106。而手部的细菌又有暂居菌及常居菌2种之分。其中, 手部位的暂居菌主要存在于人手部的皮肤浅层, 是由医务人员与各类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后传播来的, 也是造成医源性感染最为主要的细菌。这类细菌致病性虽强, 但其存活时间极短, 因此比较容易被清除, 一般只要进行简单的常规清洁工作即可;而不同于暂居菌, 医护人员手部的常居菌则位于其皮肤的深层处, 通常是由于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而传染。这类细菌致病性虽较弱, 但靠单纯的手部清洁工作很难被清除, 因此必须进行手消毒方可减少常居菌群数量。

1.2 手卫生概念和洗手指证

我国2009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 手卫生主要为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洗手、卫生手消毒以及外科手消毒等的总称。其中, 洗手的主要指证为医护人员与每例患者直接接触前后或从同接触到患者身体污染部位时;患者黏膜、皮肤破损或有伤口, 医护人员与这些部部位接触前后;医护人员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伤口敷料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后;医护人员穿脱隔离衣、摘手套之前或之后;治疗过程中, 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与患者相关的物品后。

1.3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

通常医院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工作, 是清除其手部细菌、减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国内许多医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较差。据相关调查表明, 目前国内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仅为40%左右[2]。因此, 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 提高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实现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已成为当前广大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

2.1 对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不足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手术操作后, 虽重视手部清洁工作, 具有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却忽视了接触患者前的洗手工作, 对患者的保护意识不够, 也缺乏对手卫生预防控制中六步洗手法流程的认识度。

2.2 医院相关洗手设施及人员配备不足

(1) 大部分医院相关洗手设施配备偏于重点科室, 而普通科室的相关设施却不到位; (2) 医院为节约支出, 领用速干手消毒剂数量不足, 不能满足医护人员需求, 难保证每项操作都能按要求洗手; (3) 医护人员在进行日常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 由于工作量大等原因, 手部清洁不到位或根本没有时间洗手等, 是影响其手卫生依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医院手卫生误区

许多医护人员认为, 在进行日常医疗护理工作时, 戴上手套便可代替洗手, 这样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实际上, 戴手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受更多感染的可能, 但却无法完全避免被病原菌污染。除此之外, 一些医疗操作和护理过程中, 手套表面被污染以及被破损的可能性很高, 也会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2.4监管力度不够当前许多医院各科室虽然都配备有完整的手卫生规范文件以及医疗护理工作中六步洗手法示意图、洗手液或干手器、消毒剂等, 但由于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等相关领导对医护人员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仍然较低, 对手卫生的监管力度不够, 甚至科主任、护士长手卫生依从性都不够, 上行下仿, 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 手卫生规范落实不到位卫, 进而增加了致病菌传播的概率。

3 提高卫生依从性的对策

3.1 加强手卫生培训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手卫生培训, 转变其观念。特别是对一些新上岗人员, 更要重视其岗前手卫生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进行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3.2 完善手卫生设施

医院应增加相关的经费投入, 完善其手卫生相关设施。如尽量设置非手触式水龙头;准备足够的洗手液;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充足的干手器、一次性纸巾等;在医院各科的门诊诊室以及治疗车上, 应尽量配全快速手消毒剂, 最大程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3.3 加强手卫生管理

管理人员应积极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具体因素, 并制订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工作, 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以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

3.4 持续手卫生工作

有研究表明[3], 医院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教育工作, 并在每例患者床位旁配备擦手纸及皮肤消毒剂, 同时改换感应水龙头, 安排专人进行巡视、监督后, 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大幅度提升, 但不久后又出现反弹, 表明医院应加强相关的培训和监督工作, 保持手卫生工作正常进行。

3.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医院管理人员应严格根据卫生管理部门床位编制的要求, 合理配置各项人力资源。特别是医护人员, 应确保其工作内容和强度科学、合理, 从而提高其手卫生的依从性。

4 结束语

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导致的感染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 医院应积极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具体因素,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管理工作, 提高其手卫生的依从性, 进而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改善医院手卫生状况, 以保障自身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何红燕, 林伟青, 黄雪琴, 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07-1409.

[2]沈春丽.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 2004, 18 (10) :1718-1719.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反馈 篇10

一、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ICU、心内科重症病房、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及呼吸内科重症病房各2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护士54名, 医生26名;年龄21~46岁, 平均年龄30岁;工龄:10年及以下48人, 10年以上32人;学历:本科及以上39人, 大专及以下41人;职称:中级及以上50人, 初级及以下30人。

(二) 方法

1. 参考我国卫生部2009年4月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 经相关专家审阅修改后, 我们自行设计了《重症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调查表》。然后采用前后对比研究的方法, 对80名医护人员在实施集束化行为干预前后各1个月对其洗手依从性和洗手卫生学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2.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对研究对象采取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包括: (1) 加强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 建立手卫生的知—信—行的链条。 (2) 加强手卫生的宣传, 在工作地点设置醒目的提醒标志。 (3) 完善洗手设施, 方便医护人员洗手。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5) 强化监督管理, 督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定期进行检查。

3. 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变化。研究人员对每位研究对象隐蔽地连续观察2小时, 保证观察对象不受任何干扰。观察期为个月, 观察时间选择在周一~周五上午9点~11点治疗护理比较集中的时间。根据手卫生指征的规定, 记录研究对象应该洗手的次数, 作为标准手卫生次数, 同时准确记录其实际洗手次数, 统计手卫生的依从率。手卫生依从率 (M) =医护人员的实际洗手次数/应该进行的洗手次数×100%。

4. 干预前后各对每名研究对象随机采集手部细菌1次, 采样时均采取双手随机采样, 由统一培训人员按照卫生部2009年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即被检者五指并拢,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位后, 将棉拭子投入实验室提供的含有10ml培养液的灭菌试管内, 用无菌盖封好, 标本在统一编号后立即送检。II类环境手卫生后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洗手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

(三)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 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比较及洗手效果的比较均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一) 集束化行为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比较 (见表1)

注:X2=514 P<0.05

表1显示, 干预后手卫生的依从率比干预前提高了25%。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二) 集束化行为干预前后研究对象洗手效果比较 (见表2)

注:X2=19.84 P<0.05

表2显示, 干预后手卫生的合格率比干预前提高了27%。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三、讨论

重症病房的患者均起病急、病情重、原发疾病较多且其自身抵抗力较弱, 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医院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原, 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统计, 80%的医院感染都是通过手传播的, 有30%的院内感染可以通过洗手的方式解决, 并能起到防止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作用。所以针对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采取手卫生依从性的集束化行为干预, 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一) 集束化行为干预策略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经调查, 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包括洗手设施、洗手资源的支持、医护人员的配备、医护人员的认知及督导的力度等。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后, 我们制定出手卫生集束化行为干预策略。将七步洗手法示意图贴在洗手池旁墙上, 使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能够按照规范洗手;各科室都加强了督导检查, 重点加强对医护人员薄弱的洗手时机 (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患者物品后) 的重点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切实将手卫生制度落到实处;医院院感科、医务部、护理部密切配合, 采取了定期和随机的方式对重症病房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每月进行采样检测, 将手卫生依从性数据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评分中, 这样既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 又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经调查显示, 干预前手卫生依从率较低, 仅为67%, 表明干预前重症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薄弱, 认识不够, 执行力差, 此结果远远低于《2012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全员手卫生依从率必须≧95%的标准。所以我院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集束化手卫生行为干预后, 手卫生的依从率提高到了92%, 较干预前有大幅度提升, 基本接近《2012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说明医护人员通过集束化行为干预后, 认识到了手卫生的重要性。

(二) 集束化行为干预能提高洗手效果

影响洗手效果的因素除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外, 洗手的方法、用物、人员工作量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文献报道, 洗手肥皂污染严重, 会造成医护人员的手被再次污染。为实施手卫生集束化行为干预, 各科室专门改善了洗手设施, 安装了感应洗手装置、干手器;治疗车、换药车上配备了快速手消毒剂;将固体肥皂改为洗手液, 擦手巾改为电烘手器。上述设施的改善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洗手效果提供了物质保证。在集束化行为干预前, 研究对象洗手的合格率仅为68%, 干预后研究对象洗手的合格率达到了95%, 这充分说明采取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洗手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摘要:本文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 对80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实施集束化行为干预, 应用自行设计的洗手行为依从性记录表对干预前后的受试对象进行洗手依从性及洗手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 集束化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重症病房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和洗手的合格率, 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集束化,行为干预,手卫生,重症病房,医护人员,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10) .

[2]沈玲丽, 冯素文, 朱秀芳, 等.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

[3]王华, 朱晓玲.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工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1 (11) .

[4]余秋华, 王作艳, 张小红, 等.110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 (5) .

[5]练发杨.某综合性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 20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D].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

[7]吕荣辉.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 2014 (7) .

上一篇:4至5岁幼儿睡前故事下一篇:悲与乐只在一念之间的议论文